恶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1-22 04:33: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恶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贸易条件恶化发展

一、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提出及其争论

贸易条件恶化论是阿根廷著名的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舒什针对1929年大危机后拉丁美洲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在1949年5月向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提交的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中提出来的。理论提出后经过索洛的历史考查,辛格的进一步完善,得到了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的认同。该理论认为,由于技术变迁,市场容量以及需求弹性,收入弹性等一系列条件的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的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长期(下跌)恶化的趋势,这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贸易条件恶化论是发展经济学家主张落后国家工业化的直接依据,也是其后提出的政府推动经济计划化,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根据。而以瓦伊纳、哈伯勒等为首的新古典学派主流经济学家则否认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制造品的价格长期恶化趋势,他们提出农业并不等于贫困,工业并不等于富裕的口号,认为一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在工业或农矿业中的比较优势状况,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同样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利益。他们还从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的统计中得出,在长期中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与发达国家制造的贸易条件是基本持平的。法国经济史学家保罗·贝罗奇更是得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相对于发达国家有所改善的结论。两派对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长期的争论。那么,贸易条件的变化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争论双方的分歧及其实质

我认为,两派争论的出发点不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不同,发展经济学派更重视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出口商品价格变化的长期趋势;而新古典经济学家更注重各国的技术变迁对改变自身的贸易条件的影响,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从近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发达国家的经济普遍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普遍较快,特别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东亚地区,先是以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为首的亚洲四小龙的强劲崛起,接着是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这四只小虎的腾飞,最后是中国这条老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追赶上来,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浪潮,很明显,东亚经济的腾飞与其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是紧密相连的。那么,能否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快就说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呢?能否因为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快速发展与其出口导向工业的成功息息相关就能证明贸易条件恶化论过时了呢?

不能,事情需要辩证地看,虽然从动态上看,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自己的产业技术水平,从而改善了自己的贸易条件,通过外向型发展确实取得了成功。但从静态上看,长期以来,不同技术层次的产品出口价格差距依然存在,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在国际贸易中也客观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不断改善自己的产业结构,提升自己产业的技术水平,改变自己的出口结构,从而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其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发展水平就比较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如韩国、新加坡、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它们从出口农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又迅速过渡到资本密集型产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不断超越技术障碍,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改善了自己的贸易条件,取得发展的成功。现在,四小龙正进一步赶超知识经济,大力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构筑硅岛和数码港,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长期以来,初级产品的价格是在不断下滑的,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以1957年到1982年为例,欠发达国家初级产品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贸易条件下降了32%,这一恶化体现在四类主要的初级商品上:粮食下降了21%,饮料下降了28%,农业原料下降了45%,金属下降了28%。(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概览》1982.4月5日第110页)从1980年到1999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价格又下降了4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5%,非食用类农产品价格下降了30%,矿物价格下降了45%。(注:联合国《统计日报》2000年9月)那些产业结构原始,技术发展缓慢,主要依靠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作为外汇来源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持久的贸易条件恶化,债务负担沉重,发展速度缓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以东南亚的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为例,由于出口的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大,技术水平低,因而发展大受影响,伦为最不发达国家之列。因此,虽然一国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创新,不断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使自己的贸易条件不断改善,但从长期来看,低技术水平的产品与高技术水平产品之间的贸易条件的恶化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容否认的,这极大影响了落后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对贸易条件变迁的争论中,发展经济学家更强调其消极面,解释了落后国家由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导致了贸易条件的长期恶化,极大地影响了它们的经济发展。而新古典经济学家更强调其积极面,提出新兴工业化国家可以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积极创造新的比较优势,从而不断地改善自己的贸易条件,最终取得了经济的发展。两者从不同侧面介绍了自由贸易这柄双刃剑,都有一定道理。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发展经济学家为落后国家推御发展的责任,更不能排除某些新古典经济学家利用贸易条件优化论为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辩护,这已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

查看全文

小议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及策略

关键词:贸易条件国际贸易贸易恶化论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贸易恶化论对中国贸易条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提升我国贸易条件的措施和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仅没有改善,而且有恶化的趋势,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贸易条件恶化论”。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但贸易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有持续恶化的趋势。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一)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仍然处于劣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仍然处于比较优势阶梯的下端,因此不能避免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普遍恶化的趋势。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在出口时的一贯策略就是打价格战,结果导致了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使贸易条件更加恶化。

查看全文

形成中国贸易恶化的原因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贸易恶化论对中国贸易条件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提升我国贸易条件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贸易条件国际贸易贸易恶化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仅没有改善,而且有恶化的趋势,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贸易条件恶化论”。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但贸易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有持续恶化的趋势。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一)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仍然处于劣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仍然处于比较优势阶梯的下端,因此不能避免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普遍恶化的趋势。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在出口时的一贯策略就是打价格战,结果导致了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使贸易条件更加恶化。

查看全文

对外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提升我国贸易条件的措施和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我国的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企业内贸易的结果、企业内贸易指在同一企业内部所开展的国际贸易、我国鼓励出口的政策、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使得很多企业采取“只外销,不内销”策略、近年来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对原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需求的大量增加、发挥比较优势并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以促使外贸企业有序竞争、完善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等,具体请详见。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仅没有改善,而且有恶化的趋势,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贸易条件恶化论”。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但贸易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有持续恶化的趋势。

1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一)我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仍然处于劣势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仍然处于比较优势阶梯的下端,因此不能避免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普遍恶化的趋势。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在出口时的一贯策略就是打价格战,结果导致了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使贸易条件更加恶化。

(二)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企业内贸易的结果

查看全文

医患关系恶化的因素及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及生命的质量更加重视,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医疗后效果更理想、更完善。但由于医疗活动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其后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些难以预料和难以避免的不良后果,使医患双方在不良后果发生原因上出现分歧而形成矛盾.这使得原本比较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认清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带来的后果,有利于在医院各项诊疗过程中注意防范.减少矛盾和纠纷。

1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

1.1患者及其家属方面①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医院能包治百病.不能出现治不好或死亡的结果,如果出现,医生就应承担责任。②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疗结果及服务质量不满意、或认为自身的权利被侵害时,仅从单方面考虑,而忽略医疗法规的存在。③生活水平提高,保健知识增强,对生命与健康广泛重视,对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对医学科学的发展现状不了解,对医疗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缺乏认识.对在医疗工作中出现的意外、疾病的转归、并发症等不理解。④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寻找各种借口,提出各种苛刻要求,达到经济索赔的目的。

1.2医院自身及医疗方面①医院和医务人员对新的市场形式认识不足。医疗市场同样存在竞争机制,患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有高度的选择权,过去患者“求医”的格局逐渐转变为“选医”模式。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服务态度及医院的收费标准等尤为关注,而有的医务人员对此并未引起高度重视。②对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的服务的方式尚不适应,这种“以人为本”的全程服务观念的转变,需要扩展服务职能,适应患者新的需要。③服务不到位,态度生硬,讲话随便,工作漫不经心,对患者缺乏同情心。④虚假广告宣传,无科学依据及不负责任的承诺,出现问题时推卸责任。⑤工作中法制观念淡漠,病历记录不全、不及时或不完整,病情交代不清,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操作不规范等责任或技术原因造成的不良后果,或在医疗上未造成不良后果,但患者认为结果不满意等。

1.3社会方面①医疗费用过高致社会不理解,虽然国家多次调整药品价格,但多种因素的影响,老百姓尚不能完全体会到实惠。此外,由于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患者仍需支付一定比例的医药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药费用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等卫生费用支出必然会不断增加。②某些新闻媒体的炒作及消协的介入。新闻媒体因对医学专业的风险性和特殊性不太了解,对某些报道不够全面、客观。易误导社会舆论,使患者失去对医院、对医生的信任.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2加强医疗管理。提高防范意识

查看全文

农村环境恶化的原因透析

本文作者:曾秋莲曹秀云工作单位: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农村工矿企业发展产生的污染

一方面,农村乡镇企业的殿军突起,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乡村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很多乡村工业排污量大、没有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而直接排入大气和水流,影响空气和水流的质量,使乡村上空总是乌烟弥漫,水流变黄发黑,发出刺鼻难闻的臭味。很多工厂排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经雨降落后,形成酸雨。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质恶化,对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农村工业化过程中伴随的CO2气体,是“温室效应”的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一些高污染产业向农村转移,如金属冶炼、化工、食品加工、垃圾场等。这些企业由于环保意识差、资金投入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和追求高额利润,基本上没有对其排放物进行处理。如排放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灌溉了当地的农田并渗透到地下水,造成农田和水源的污染。许多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活用水含氟、锰、细菌等严重超标。目前,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一些纠纷和上访是这一问题的一个反映。

养殖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养殖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农村畜禽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养鸡、养牛、养羊、养鸭等种类上,尤其以规模化养殖小区和零散养殖户养鸡大棚占的比例较大。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三方面:粪便、污水和恶臭。这些污染物基本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出。养殖业的粪尿排泄物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致病菌等污染物,并产生恶臭,污染物量大而集中。部分区域流域的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农村第三大污染源。因此,对农村养殖业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对其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循环利用和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植被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

查看全文

危机恶化商行风险防范论文

论文摘要:重点探讨了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在大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应对策略,为银行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提供切实可行风险防范及发展策略。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风险防范发展策略

1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随着危机的蔓延,将考验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新华财经报告指出,目前银行贷款增速开始下降,贷款质量有恶化的趋势,贷款组合中占比较大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资产质量下滑尤其令人担忧,零售业务也出现放缓的迹象。

1.1利率、汇率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

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币债券投资损失和潜在风险,尽管中国银行业持有与危机相关的各类资产总量是有限的且提取了一定的拨备,但是现在这些产品的潜在风险,仍可能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而显露,商业银行固定收益类产品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高,在利率和汇率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市值变化比较剧烈。同时全球也进入了低利率时期,银行外币债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控制面临新的压力。

查看全文

浅谈我国投资环境恶化论成因研究论文

摘要:自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关“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言论不断出现,这些言论引起了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的普遍担心。虽然目前我国的外资利用还没有受到实质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言论不利于我国外资的引进。因此,本文先对“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言论进行综述,再介绍在这种言论下的中国外资利用状况,最后着重分析为何会产生中国投资环境不断恶化的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舆论综述

(一)外资企业抱怨在华经营受到限制

美国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弗里·伊梅尔特声称通用电气在中国正面临25年来最严峻的经营环境,指责中国政府的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浓厚,对外国跨国企业越来越“不友好”。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竞争对手进入中国市场,再加上中国本土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通用电气在中国面临的竞争是日益地激烈,生意也是越来越不好做了。通用董事长的言语当中,流露出了对中国的不满,认为中国过多的开发自己的技术,与美国出口商品展开竞争。

其实,通用电气对中国的抱怨代表了很多美国企业的心声。今年1月,美国政府接到由微软、波音等大公司签署的信函,警告说中国政府正在采取系统性的政策,以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为代价来支持本土企业;今年3月,全球搜索引擎巨擘谷歌宣布退出中国,该公司此前一直抱怨其搜索业务受到中国方面的审查;今年5月,中美在北京举行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之际,美方向中国自主创新政策频频发难。

(二)在华商会认为外资企业遭受不公待遇

查看全文

农业垦殖环境恶化管理论文

在中国古代,扩大耕地面积是应付人口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明清时期,中国的人口规模增长较快,为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人们一方面充分发掘现有土地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则大力垦荒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人烟稀少甚至人迹罕至的山区成为当时农业开发的重点区域。明清时期,垦殖规模最大的山区是鄂豫陕交界处的荆襄地区。这里明初尚为荒无人烟之地,而后流民不断涌入,到明中叶已接近200万人,大量土地被开垦。明末清初,此地人口曾一度锐减。但康熙以后,四方流民再次向这一地区迁移,到乾隆末年,“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卷17)。在河湖纵横的地区,人们与水争利,围垦湖面以及滨江濒湖的洲滩,“荒芜湖渚,先世所弗田者皆尽垦”(万历《荆州府志》卷3)。在鄱阳湖平原,当时湖区各县修筑的圩堤总数不下数百条,有的规模很大。如南昌县的富有圩、大有圩,首尾相联约30里,义修圩南北径20里,围约40里,皆为庄舍(光绪《南昌县志》卷6)。在洞庭湖平原和汉江平原,则到处兴建垸田。如监利县在明代中后期通过筑垸围垦,增加水田近万亩(康熙《监利县志》卷3)。

在东部沿海地区,人们则采用围垦荡地的办法以扩展耕地。为保证盐业生产,政府曾拨给灶户一些荡地以供柴薪。明中叶以后,“草荡多被势豪侵占,开垦为田”(朱廷立《盐政志》卷7)。由于泥沙沉积,入海口附近不断产生新涨荡地,人们充分利用这一条件,“沙滩渐长,内地渐垦,于是同一荡地,有西熟、有稍熟、有长荡、有沙头之异,西熟、稍熟可植五谷,几与下田等,既而长荡亦半堪树艺,惟沙头为芦苇之所”(叶梦珠《阅世编》卷1)。沿海人民还采用沉放石块或修筑拦沙堤等方式,加快泥沙的沉积速度。据估计,在明清两代,珠江三角洲通过围垦滩涂,增加耕地面积达数万顷。

在北方的农牧交汇地带,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农业垦殖。在明代,东自辽东西至甘肃,驻扎着数十万军队,为提供军饷,朝廷大力推行屯田。明中后期,沿北部防线陆续筑起一道边墙(即长城),沿边一带广阔的草原不断得到开垦。如宁夏花马池一带,先前因缺乏屏障,“全无耕牧”,“自筑外大边以后”,“数百里间,荒地尽耕,孽牧遍野,粮价亦平”(张萱《西园闻见录》卷54)。清初,朝廷限制汉人到蒙地耕作,但每年春去秋回前往蒙地租种的汉人仍有不少。清中期以后,限制政策逐步放松,大量汉人遂在蒙地定居下来。到清后期,宣布移民实边、放垦蒙地,内蒙古草原南部的农垦规模更是空前扩大。

明清时期,正是通过大规模的农业垦殖,扩大了耕地总面积,提高了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的总产量。但另一方面,由于在垦殖过程中缺乏规划,往往不顾后果地进行掠夺性开发,也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森林缩减。西北的许多山岭,在明代还保持着“林木葱茂”的景观,经过不断地垦殖樵采,到清代已是“牛山濯濯”。如祁连山脉的黑松堡,“昔则松柏丸丸,于今牛山濯濯”(乾隆《五凉全志》卷4)。秦巴山区原来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比年来开垦过多,山渐为童”(同治《房县志》卷4),“群兽远迹,石骨峻峰,向之蔚然森秀者,今已见其濯濯矣”(光绪《紫阳县志》卷1)。

查看全文

妊娠红斑狼疮分型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不同分型合并妊娠的临床特点、治疗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19例SLE肾炎型和皮损关节型患者合并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肾炎型患者中有8例病情恶化,5例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8例皮损关节型中有2例病情恶化,1例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19例患者中肾炎型有1例流产和1例胎死宫内,余17例顺利产下胎儿,母婴平安。结论SLE肾炎型患者妊娠较皮损关节型患者妊娠更易导致病情恶化和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丢失率增高。

【关键词】妊娠;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关节型;肾炎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多系统、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互影响,妊娠可致SLE病情恶化,以肾炎型为重。笔者回顾分析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妊娠病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资料来源于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9例SLE肾炎型及皮损关节型合并妊娠病例,全部病例按美国类风湿学会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在妊娠前确诊。年龄20~35岁,平均25.5岁;病程1~15年,平均4.3年。其中肾炎型11例,皮损关节型8例。

1.2妊娠的时机及条件[1]一般认为SLE患者允许妊娠的条件是:(1)妊娠时疾病缓解>5~6个月。(2)肾功稳定,血清肌酐清除率≥50ml/min,尿蛋白<3.08g/24h,血清补体正常;(3)不伴有心内膜炎、心肌炎或心衰,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无进展及肾衰;(4)强的松维持量每日少于7.5mg/d;(5)未使用免疫抑制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