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5:48:19

毒力范文篇1

论文摘要为了确定溴敌隆毒杀长尾仓鼠的适宜浓度,为今后选择控制长尾仓鼠的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于2006年7~12月,运用4d4次经口灌药的方法,在山西隰县测定了溴敌隆对长尾仓鼠的毒力。结果表明:溴敌隆对长尾仓鼠的口服致死中量(LD50)为1.3150mg/kg,回归方程式为y=6.1662x+4.2659。按灭鼠药等级标准,溴敌隆对长尾仓鼠属剧毒,因此,在长尾仓鼠分布占优势的地区,可推广使用溴敌隆。

长尾仓鼠是农牧业的重要害鼠,危害多种农作物,在农田收获季节危害更大,并有大量储粮的习性,对农业的发展具有较大危害,因此在农业区,长尾仓鼠是防治的重要对象。目前,山西省部分地区使用溴敌隆等第二代抗凝血剂进行灭鼠。

为了确定溴敌隆毒杀长尾仓鼠的适宜浓度,于2006年7~12月份,对山西隰县的鼠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测定和计算了溴敌隆对长尾仓鼠的毒力,为今后选择控制长尾仓鼠的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环境

试验地点选在山西晋西地区的隰县,地处吕梁山脉西南端。隰县试区耕地占总面积的30%,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草、花生等,近年来果树面积日益扩大,果树品种主要有梨、苹果、杏、核桃和少量的桃、枣树。随着果林面积的迅速扩展,林果业害鼠的危害逐步加重,扩大蔓延很快,成为当地林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鼠害发生调查地及长尾仓鼠捕获地位于隰县县城西北方向10km处的阳头升乡,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0°53’~110°43’,北纬36°44’~36°50’,其中耕地221.1hm2,森林面积68.7hm2,森林覆盖率为7.7%。整个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约占80%以上。大部分地区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属于典型的黄土残塬沟壑地貌类型。

1.2鼠害发生调查

2006年7~10月,以隰县阳头升乡竹干村为长尾仓鼠捕获中心,后堰村、下崖底等周边村庄为捕获辐射区。根据以往调查及主要农田害鼠的生态特性,诱捕生境主要选在果园、荒草坡、退耕还林地、耕地、沟底等环境。长尾仓鼠的捕获采用笼捕法:将捕鼠笼(260mm×110mm×120mm)用黄花蒿等野草掩盖,在安置好的笼底铺一层薄土遮盖底部铁丝,用新鲜红果块、核桃、花生、葵花籽穿在一起或玉米段组成诱饵。笼距10~20m,用来捕捉各种活鼠,全天布笼。计算长尾仓鼠在害鼠群落中的优势度。计算公式为Ac=(Nc/N)×100%,其中Ac为群落中长尾仓鼠的优势度,Nc为长尾仓鼠的捕获数量,N为农田害鼠的总捕获数量。长尾仓鼠的饲养以玉米、小麦、豆类、荞麦、水果等为饵料,室内单笼饲养观察7d,选取健康、无外伤、无孕的成年鼠(以体重大于15g为标准)供试。

1.3溴敌隆对长尾仓鼠的毒力测定

溴敌隆具有杀鼠谱广,毒杀力强,使用浓度低,适口性好,对人、畜安全,使用方便,不会引起靶鼠拒食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鼠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

试验所用的溴敌隆标准品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提供的粉剂,纯度≥95%。

根据预试结果,确定4个试验组及各试验组溴敌隆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031%、0.0025%、0.0020%和0.0016%。

应用4d4次给药的方法进行溴敌隆对长尾仓鼠的毒力测定。试验时称量试鼠体重,鉴别雌雄,按体重大小(雌雄分开)顺序编号,随机分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每只试鼠用所对应的溴敌隆溶液经口灌胃1次/d,连续给药4d,持续观察14d,记录出血症状(出血及部位)、时间、死亡时间及出血部位,记录死亡率。应用孙氏改良寇氏综合计算法计算LD50。及其他相关参数。

2结果与分析

2.1长尾仓鼠发生情况

本次试验共捕获各类农田害鼠437只,其中长尾仓鼠120只,长尾仓鼠的平均优势度达27.46%,可确定长尾仓鼠是该地区农田害鼠群落中的优势种(优势度大于10%)。同时可以看出,在7~10月,捕获的长尾仓鼠中雌雄比为1:1.14。

2.2溴敌隆对长尾仓鼠的毒力

毒力试验结果表明,溴敌隆对长尾仓鼠的致死中量(LD50)为1.3150mg/kg,毒力回归方程式为y=6.1662x+4.2659。

本次试验中,最敏感个体为0.0016%浓度组的1只雌鼠,灌药后的第2天死亡,出血症状表现为后肢尖、腹腔出血,致死量为1.080mg/kg。最耐药个体为0.0031%浓度组的1只雌鼠,摄毒量达2.0833mg/kg。

经观察,个别存活试鼠在观察期呈现出站立不稳、不喜活动等中毒症状,随后又逐渐恢复正常,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死亡鼠中出血症状多表现为口、后肢尖及胃出血,此外还有腹腔、肝、肾等出血的现象,死亡时间为5~12d,死亡高峰期为7~9d。

3讨论

毒力范文篇2

1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性及其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禽流感病毒带有囊膜,在4℃时传染性最强,20℃以下可持续7d的活性。其病毒毒株在低温干燥和甘油中可以存活数日或1年,在干燥的尘土中能存活14d,在冷冻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个月,尤其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下,能存活很长时间。禽流感病毒对去污剂较为敏感,尤其对醛类、氧化剂和高温、紫外线均敏感,56℃时加热30min、60℃加热10min、65~70℃时加热数分钟即可使禽流感病毒丧失活性。阳光直射40~48h即可将其灭活,紫外线照射可以破坏其感染力、血凝素的活性和神经氨酸酶的活性。

2禽流感的分类及毒力

毒力范文篇3

关键词: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甜菜夜蛾;朱砂叶螨;烟草根结线虫;毒力

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静冈县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avermitilisMA-4680(NRRL8165),1976年,美国Merck公司从该菌发酵菌丝中提取出了一组由8个结构相近的同系物组成且具有驱虫活性的混合天然产物,并命名为阿维菌素(avermectins,简称AVM)。8个同系物中以异构体B1杀虫活性高、毒性低,在阿维菌素中的含量超过80%,特别是B1a杀虫活性最高。随后,Merck公司将阿维菌素活性成分B1的C22=C23双键加氢还原成饱和状态,又开发出了第1个阿维菌素(AVM)类药物衍生物-伊维菌素(ivermactin,简称IVM)[1]。伊维菌素的毒性较阿维菌素低,稳定性更好[2]。目前,相对于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主要作为兽药使用而在农业上使用较少。本文比较了AVM和IVM的杀虫、杀螨和杀线虫活性,以探讨伊维菌素作为农药使用的前景。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供试虫源

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Hubner):从中山大学养虫室购买蛹,在人工气候室内26+1oC、相对湿度60%-80%、光照条件L:D=14h:10h条件下用人工饲料进行饲养,以二龄幼虫作为试虫。

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mus):敏感品系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都来自于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重点实验室。在人工气候室内26+1oC、60%-80%相对湿度、光照条件L:D=14h:10h条件下用盆栽新鲜豇豆苗饲养。以3-5日龄雌成螨为供试螨。

烟草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从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实验室烟草植株根部采集土样,然后经分离而获得二龄幼虫。将分离的二龄幼虫放入10oC以下的冰箱内贮藏,使其休眠,待收集足够数量的二龄幼虫后常温下供试。

1.1.2实验设备

Potter喷雾塔、双目解剖镜、精密移液枪,24孔生化测试板,培养皿、滤纸、双面胶、载玻片等。

1.1.2供试药剂

伊维菌素95.54%原粉(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阿维菌素95.7%原粉(天津市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责任公司)

1.2实验方法

1.2.1甜菜夜蛾的生测方法

选取大小均匀的甜菜夜蛾15头,放入培养皿内,用Potter喷雾塔进行喷雾,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每个浓度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用药量为2ml。以0.1%吐温-80水溶液处理作为对照。待培养皿内的药液干后,放入适量的饲料。24h后观察。以零号毛笔翻转虫体,不能正常翻动者视为死亡。

1.2.2朱砂叶螨的生测方法

玻片浸渍法[3],把宽约20mm的双面胶带一面粘帖于载玻片的一端,用零号毛笔挑起3-5日龄雌成螨将其背面贴于双面胶带的另一面上,每片粘25-30头,排成2行,注意不要粘住头、足、触角和口器,在温度26+1oC下,4h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剔除不正常及死亡的个体,将载玻片粘有雌成螨的一端浸入药液5s,取出后迅速用滤纸吸干虫体周围多余的药液,24h后检查雌成螨的死亡数以及存活数。以零号毛笔触动雌成螨足或口器,足、须不动者视为死亡。

1.2.3线虫的生测方法

直接触虫法[4],将药液设一系列浓度梯度,另设0.1%吐温-80水溶液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均设置3个重复,取24孔生化测试板,各取1mL供试药液置于小孔中,加入等体积的线虫悬浮液,空白对照加入等量的0.1%吐温-80水溶液,处理24h后检查烟草根结线虫的存活数量和死亡数量。

1.2.4数据处理

分别计算2种药剂对3种供试生物(朱砂叶螨分别为敏感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校正死亡率,根据剂量对数-校正死亡率几率值,应用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重点实验室开发的害虫抗药性监测管理软件(IRM)计算2种药剂对不同供试生物的毒力回归线、LC50值及其95%置信限。

2结果与分析

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分别对3种供试生物的室内活性测定结果见表1。

表12种杀虫剂对3种供试生物的毒力测定结果

药剂试虫种类毒力回归方程LC50(mg/L)相关系数r

伊维菌素甜菜夜蛾y=2.3731+0.9908x448.13(346.96~549.30)0.9211

敏感朱砂叶螨y=6.7528+1.5303x0.072(0.0651~0.0789)0.9910

AVM抗性朱砂叶螨y=8.0233+2.7611x0.080(0.0757~0.0844)0.9682

烟草根结线虫y=3.9652+1.5321x4.736(3.9611~5.5109)0.9897

阿维菌素甜菜夜蛾y=0.0916x+1.7018310.00(277.986~342.022)0.9785

敏感朱砂叶螨y=8.2831+2.3958x0.043(0.0407~0.0453)0.9855

AVM抗性朱砂叶螨y=6.2032+1.8823x0.230(0.2137~0.2463)0.9744

烟草根结线虫y=4.6310+1.2740x1.948(1.5731~2.3229)0.9957

注:括号内数据为LC50值的95%置信区间。

由表1可以看出: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都对朱砂叶螨活性最高,其次是对烟草根结线虫,对甜菜夜蛾的活性相对较低;就同一种供试生物而言,两种药剂的毒力存在显著差异(两种药剂分别对同一种供试生物的LC50值的95%置信限没有重叠),以阿维菌素的生物活性较高,其毒力是伊维菌素毒力的1.5~2.4倍;伊维菌素对朱砂叶螨敏感品系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抗性倍数为5.4倍)的毒力没有显著差异。

3讨论

自1985年AVM在农业上使用以来,对害虫、害螨的有效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人们对AVM的过分依赖和大面积单一使用,很快就导致了害虫、害螨对其抗性的产生[5-6]。同时,阿维菌素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毒性较高、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而伊维菌素的开发成功克服了阿维菌素毒性较高和稳定性较差的缺点。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伊维菌素的生物活性略低于阿维菌素,但其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朱砂叶螨却有很高的活性,与对敏感朱砂叶螨活性相当,表明两种药剂间没有交互抗性。这一方面暗示阿维菌素与伊维菌素虽是同系物,但二者的作用机理可能不同,另一方面提示我们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有害生物或许可通过使用伊维菌素来治理。

总之,虽然伊维菌素的生物活性略低于阿维菌素,但由于其毒性更低、稳定性更好以及可治理已经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的有害生物,因此把伊维菌素作为农药开发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伊维菌素的价格还高于阿维菌素,这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合理复配(如我们已经研制成功伊维菌素与毒死蜱的复配水乳剂),降低伊维菌素的亩用量等加以克服。

参考文献:

[1]KitaK.,ShiomiK.andMuraS.O.2007.ParasitologyinJapan:Advancesindrugdiscoveryandbiochemicalstudies.TRENDSParasitol.23(5):223-229.

[2]马永铸,魏春妹.阿维菌素同系物和衍生物[J].上海农业学报.2000,16(增刊):64-68

[3]FAO.Revisedmethodforspidermitesandtheireggs(Tetranychusspp.andPanonychusulmi)[J].FAOPlantProduction.1980.21:49-54

[4]万树青.杀线虫剂生物活性测定[J].农药.1994.33(5):10-11.

毒力范文篇4

1.1临床资料239例中男189例,女50例,年龄18~62岁,平均39.9岁。服食后至出现中毒症状时间1.5~8h,平均3.2h。

1.2症状及体征口唇及舌尖麻木231例,头昏209例,胸闷180例,上腹部不适211例,恶心呕吐201例,四肢无力及站立不稳89例,指趾麻木225例,上睑下垂21例,共济失调如醉酒样步态、行走困难199例,出冷汗85例,血压下降2例,呼吸麻痹、循环衰竭1例。

轻度中毒(仅有头晕、全身不适、恶心、胸闷及舌尖麻木)135例,占56.5%;中度中毒(轻度中毒+肢体麻木、乏力、步态蹒跚、冷汗、呼吸急促但神志清醒)102例,占42.7%;重度中毒(四肢麻木疼痛、瘫痪、血压下降、紫绀、呼吸衰竭、心肾功能衰竭)2例,占0.8%。心电图示ST段缺血改变47例(轻、中、重度中毒各3,42,2例);房室传导阻滞75例(轻、中、重度中毒各18,55,2例)。

1.3救治方法(1)催吐、洗胃、导泻,及时清除未吸收毒物。机械性催吐,洗胃应用大量清水(3000~5000ml),导泻应用等渗洗肠液(氯化钠6.14g、氯化钾0.75g、碳酸氢钠2.94g,加温水1000ml配制而成)或大黄15g。轻、中、重度中毒病例一律予以催吐、洗胃及导泻,以免毒素蓄积及遗留造成中毒程度加深。(2)促进毒物排泄。大量补液(补液量3500~5000ml/d)及利尿。(3)东莨菪碱0.3mg静脉应用或肌注4~6次/d或0.9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1~2次/d,视病情轻重而定。配合小剂量的解磷定(1g/d),用药1~3d。轻、中、重度中毒者每日应用东莨菪碱总量分别为0.3~0.9,0.6~1.5,0.9~1.8mg。(4)支持呼吸、循环功能。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正压呼吸,心跳骤停者行心肺复苏。

2结果

239例经抢救除了1例遗留后遗症外全部治愈,住院时间1~35d,平均3.3d。轻度中毒者在第2天症状缓解,中度中毒者在第3~7天内缓解,重度中毒2例,1例在10d左右恢复,另1例在食后28h呼吸心跳停止,立即予以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10min后心跳复跳,12h后呼吸恢复,住院35d出院,但留下双手不自主抖动的后遗症,尤其是作精细动作时,至今已有5年。

3讨论

河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TTX),为一种小分子质量的非蛋白质性质的稳定的麻痹毒素,其毒力比氰化钠大1000倍,0.5mg可致死亡[1]。TTX的分子式为C11H17N3O8。中毒机制:TTX直接作用于胃肠道,而引起局部刺激作用;TTX还选择性地阻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使神经传导阻断,呈麻痹状态,首先是感觉神经麻痹,以后是运动神经麻痹,严重者脑干麻痹,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我国共有河豚鱼40余种,其一年四季均有毒,鱼体大小与毒力强弱无关。1~5月份系生殖系统发育期间,毒力最强,TTX集中在卵巢、肝、血液等部位,故此时食用最易中毒。

洗胃虽能使毒物排出,但饱餐后的人难以洗胃,而灌肠仅能使结肠下段的内容物排出,由于中毒数小时内毒物尚未到达结肠下段,小肠中大量毒物不能排出体外,故导泻显得十分重要。洗肠液可彻底导泻,又不致引起电解质紊乱。大黄煎剂中含多种盐类及大黄素,盐类可使渗透压升高,大黄则刺激肠粘膜使之蠕动加快,并有消毒解毒作用。

研究发现河豚中毒小鼠的血浆cAMP和cGMP均升高,采用东莨菪碱类药物治疗,可使cAMP及cGMP下降,取得显著效果。东莨菪碱具有保护细胞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2],另外,对呼吸中枢有明显兴奋作用[3],而对抗呼吸中枢麻痹。我们认为东莨菪碱为治疗河豚鱼中毒的相对特效药,但要注意避免头昏、口干、面红、心悸、视物模糊、烦躁等副作用,用药剂量应参照病情而定,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944512006)

作者简介:许小平(1960-),男(汉族),博士,副教授

参考文献

[1]文宝元主编.急性中毒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1988.438-439.

毒力范文篇5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重要病原微生物,也是引起全世界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不仅包括普通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等,甚至还包括危及生命的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疾病。儿童常常是最大的受害者。发展中国家儿童中,无症状鼻咽带菌者普遍,且很易扩散至其他易感人群或发展为疾病,故S.p疫苗在S.p感染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综述S.p疫苗的组成、免疫效应以及目前在疫苗研制中的一些进展。

1目前使用的S.p疫苗

S.p的致病性与其菌体结构及代谢产物有关,包括荚膜(capsule)、溶血素(pneumolysin)、表面粘附素(pneumococcalsurfaceadhesion)、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荚膜不仅是其毒力的必须条件,且荚膜多糖有群、型特异性,是分群、型的基础,迄今为止肺炎链球菌可分为46个群,多于90个型[1]。荚膜是S.p的主要致病因素。S.p疫苗接种后可以使机体产生针对荚膜的抗体,起到预防炎性疾病的作用[2]。目前使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主要有多糖荚膜疫苗、荚膜蛋白质结合疫苗等。

1.1多糖荚膜疫苗

PPV23(1、2、3、4、5、6B、7F、8、9N、9V、10A、11A、12F、14、15B、17F、18C、19A、19F、20、22F、23F、33F)含有23种S.p血清型荚膜多糖。造成90%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病原具有荚膜多糖,该疫苗对所覆盖血清型的S.p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有其不足之处:(1)S.p多糖荚膜疫苗的保护作用不是T细胞依赖性的,对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2岁以下小儿保护性弱[3],而这些儿童又是侵袭性感染和粘膜感染的高发年龄组;(2)对某些患儿提供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如免疫缺陷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儿童;(3)不降低粘膜肺炎链球菌的带菌率[4]。

1.2荚膜蛋白质结合疫苗

该疫苗是将荚膜与蛋白质载体相结合,增加多糖荚膜的免疫原性,激发T细胞参与反应,产生免疫记忆,增强免疫效能。7价肺炎链球菌联合疫苗——PCV7,含有7个纯化的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每个多糖又与无毒白喉蛋白类似物(交叉反应物,CRM)CRM197偶联成联合疫苗,其保护作用不仅增强,而且对2岁以下幼儿也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并能诱发免疫记忆。此外还有PCV9(4、6B、9V、14、18C、19F、23F、1、5)和PCV11(4、6B、9V、14、18C、19F、23F、1、5、3、7F)。目前常用的与多糖结合的蛋白有五种:白喉类毒素(Pried)、CRM197蛋白(PncCRM)、破伤风类毒素(PncT)、脑膜炎球菌外膜蛋白复合物(PncOMPC)和既有白喉类毒素又有破伤风类毒素的混合物(PncTD)。结合疫苗对2岁以下幼儿的免疫效能明显增强,使疫苗覆盖血清型S.p在鼻咽部的携带率下降,但是长期使用后可能使疫苗覆盖外血清型S.p携带率增加,从而使其保护作用减弱[5]。

2目前使用的S.p疫苗免疫效应

2.1系统防御免疫学

2.1.1S.p多糖荚膜疫苗有统计显示,婴儿接种S.p多糖疫苗后,对3、4、8、9N和18C血清型病菌抗体反应最好,对1、2、7F、19F和25型抗体反应中等,对12、14、23F、6A和6B抗体反应最差。尽管抗体反应涉及所有免疫球蛋白,但以IgG2和IgG4最多。S.p多糖荚膜疫苗的保护作用不是T细胞依赖性的,对免疫系统发育并不完善的2岁以下小儿保护作用差。抗体会在接种后几个月内快速下降,二次接种也无法引发抗体反应。研究发现,成人和儿童重复给予某些多糖抗原,能产生持续的、小量的抗体应答,这种现象被称为低反应性。当然也有部分人接种疫苗后无此反应,对无反应的接种结果,有一种理论认为,PPV至少可以对年龄较大儿童产生一过性保护,但随之可能发生部分免疫麻痹,使肺炎链球菌的易感性增加[2]。

2.1.2S.p荚膜蛋白质结合疫苗在幼儿中,接种与蛋白载体偶联的多糖抗原疫苗,增加了多糖荚膜的免疫原性,激发T细胞参与反应,激发生命早期阶段的记忆应答,使其免疫效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许多临床试验发现,PCV的免疫原性在各年龄段的儿童都有很好的体现。例如S.pCRM联合疫苗,首次接种后的抗体反应低,所达到的抗体水平通常在几个月内下降,但连续接种后,可以使抗体反应增强。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疫苗单个抗原的免疫原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不同的荚膜多糖抗原类型、不同的蛋白载体甚至是接种者的年龄大小等。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是S.p与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偶联的联合疫苗。有人认为,两种疫苗同时接种也会对抗体反应产生影响。比如,当PCV7与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CRM载体偶联的疫苗(HbOC)同时接种,针对S.p的抗体下降,而针对Hib的抗体水平上升[2]。如果PCV7与DtaP(无细胞百日咳)同时接种,HbOC作为加强接种,这种接种的效果使所有抗体水平下降[2]。另外,研究还发现,抗体反应的不同还与研究(接种)人群的不同有关[2]。但是针对这个问题,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医疗中心MichaelPichichero等[6]认为7价结合型S.p疫苗(PCV7)和结合型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一起使用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乙型肝炎和灭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DtaPHepBIPV)联合是安全和有效的。

2.2免疫效应研究

S.p多糖蛋白偶联疫苗对所有年龄组均具免疫原性,并且在婴幼儿中诱导免疫记忆。美国7个地区1998~2001年的监测资料表明:S.p多糖蛋白偶联疫苗能有效降低低龄儿童S.p病的发病率,且可能降低成年人中该病的发生,同时也是减少耐药型S.p病发生的有效工具[7]。

2.2.1PCV接种和侵入性疾病有研究显示,疫苗接种对早产和低体重幼儿预防IPD很有效[2]。在南非,通过分析HIV感染或无HIV感染儿童的接种结果,评价了PCV9疫苗接种的效果。19922名儿童在6周、10周和14周大时接种PCV9与CRM197的联合疫苗,19914名儿童接种安慰剂。在无HIV感染儿童中,由于疫苗中包含有造成IPD的病菌血清型,因此接种疫苗可使儿童受害率降低83%。在HIV感染儿童中,疫苗接种有效率为65%。儿童接种疫苗对所有血清型病菌所致IPD的预防效率达50%[2]。

2.2.2PCV接种对S.p携带者的作用首次公布PCV接种预防效果的报道来自冈比亚。幼儿期接种PCVCRM197联合疫苗,18个月后再接种PPV23,距首次接种20个月后,疫苗血清型载菌量有所下降。就载菌量来说,所有疫苗接种组之间无差异。接种3个剂量PCV疫苗的儿童带有非疫苗型肺炎链球菌者明显比未接种组儿童要常见。总之,幼儿首次接种肺炎疫苗(先接种PCV,再接种PCV或PPV加强)与50%疫苗型的载菌量下降有关,还与至少需要12~18个月的非联合疫苗血清型的检出率上升有关[2]。

2.2.3PCV对抗细菌耐药的影响接种S.p疫苗可以降低耐药性S.p感染的概率。研究发现,抗细菌耐药性主要发生在6B、9V、14、l9和23F5种血清型,还有两个相关血清型6A和19A[2]。

3研究中的S.p疫苗

3.1S.p蛋白质(多肽)疫苗的研究

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的23价肺炎多糖疫苗覆盖的血清型有限而且不是T细胞依赖性的,对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2岁以下幼儿和老年人的保护性弱;而七价结合疫苗则存在荚膜血清型转换和载体携带的荚膜多糖血清型数量有限,生产成本很高,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大量使用,并且在肺炎高发人群中的保护作用小等缺陷。而有些抗原,如肺炎链球菌溶菌素、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和肺炎链球菌表面粘附素均属毒力因子,已在动物模型中证实可诱发保护性免疫力。这些抗原可用为载体蛋白或作为与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的一部分,其本身也可作为蛋白疫苗[8]。蛋白质疫苗有以下的优势:(1)生产成本低,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大规模使用;(2)蛋白质疫苗对各年龄组的人群均能产生保护作用,并诱发免疫记忆;(3)应用高保守的蛋白质疫苗接种,可以产生非血清型依赖的保护作用,保护作用的程度和型别依赖于疫苗中蛋白质的功能[9]。现简单介绍最有希望成为候选疫苗的几种毒力因子。

3.1.1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A,PspA)是肺炎链球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在所有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均发现PspA存在。PspA主要作用就是与乳铁蛋白结合使乳铁蛋白丧失功能并抑制补体活化,降低C3b在肺炎链球菌表面的沉淀从而干扰补体介导的吞噬调理作用[10]。有研究表明,PspA在抗肺炎链球菌侵入性感染比抗粘膜性疾病和定植作用更强,用PspA融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者IL2比单独使用PspA更能提高血清IgG的水平。PspA融合IL2经鼻腔给药能增强SIgA和IgG的水平,不仅能清除携带的肺炎链球菌,而且还能抵抗致死性肺炎链球菌菌血症的发生。用表达PspA的α螺旋区肽段的减毒沙门菌口服也能产生保护性的IgG[11,12]。用重组的PspA第一期临床试验发现,其产生的抗体能够与异种的PspA发生交叉反应,并且能预防经腹膜注射的肺炎链球菌引起小鼠感染。PspA在结构和免疫原性上存在血清型的差异,Hollingshead等[13]依据组氨酸序列前氨基酸的差异(命名为族决定域)将其分成3个家族。因为家族间的交叉反应受限,但同时临床上很少分离到第三家族的肺炎链球菌,他们建议PspA疫苗组成应当包含第一、第二两个家族的蛋白。

3.1.2溶血素溶血素(pneumolysin)是一种含有巯基的毒素,是S.p一种多功能的毒力蛋白,在S.p的粘附、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具有直接溶解细胞和活化补体的功能,此外它还抑制支气管粘膜纤毛的运动,故溶血素在肺炎链球菌引起炎症反应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溶血素能够抵抗肺炎链球菌侵袭性感染[14,15]。对肺炎患者的前瞻性分析发现,如果患者血清中含有抗溶血素的抗体,那么发生菌血症的概率就会降低。此外,PspA和溶血素一起免疫小鼠,发现两者在预防肺炎链球菌侵入性感染时具有互补的作用,两者的共同作用还可防止肺炎链球菌的定植及其诱发中耳炎。但溶血素也有其缺点,即它并非表面蛋白,并且仅在细胞自溶时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免疫功能的发挥。

3.1.3肺炎链球菌表面粘附素A肺炎链球菌表面粘附素A(pneumococcalsurfaceadhesionA,PsaA)是ABC型镁离子透酶复合物的组成成分,它在肺炎链球菌粘附、自溶以及毒力方面都起着作用[16]。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的PsaA,发现它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免疫小鼠后能抵抗S.p在鼻咽部的定植,能显著降低群体肺炎链球菌携带率,并可预防肺炎链球菌的系统性感染[17],口服藻酸盐包裹的PsaA能够有效预防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的定植、肺炎、侵袭性感染[17]。这些结果表明用PsaA免疫小鼠主要能够抵抗肺炎链球菌的定植,其次可以预防肺炎链球菌脓血症的发生。用PsaA和PspA混合感染小鼠发现比单一成分更能产生功能性保护作用。通过噬菌体展示文库法发现了PsaA的3个确切的保护性位点,对这些位点的进一步研究,对蛋白多肽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3.1.4筛选候选蛋白质近年,除了对溶血素、PspA、PsaA的研究外,还发现和筛选了几种蛋白质,如:胆碱结合蛋白A(cholinebindingproteinA,CbpA)和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C(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C,PspC)。此外,还有很多与肺炎链球菌相关的蛋白,如神经氨酸酶、假定蛋白酶成熟蛋白(putativeproteasematurationproteinA,PpmA)、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细胞壁相关氨酸蛋白A(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scellwallassociate,PrtA)。这些蛋白在动物实验中都不同程度地显示出了保护作用,都有希望成为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的组分,它们在S.p蛋白多肽疫苗研制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3.2含多种S.p毒力蛋白的联合疫苗

这条思路的着眼点是将S.p蛋白多肽疫苗研究中的候选因子混合在一起,增强保护效能。Bfiles将PspA和PsaA这两种蛋白质混合后给小鼠皮下注射,发现比单独注射更能有效阻止S.p在鼻咽部的定植[17]。Ogunniyi[18]将PspA和PdB(一种S.p溶血素类毒素衍生物)混合后接种BALB/c小鼠,再给以致死剂量的S.p攻击,发现其存活时间比仅单独接受其中一种蛋白质的小鼠明显延长。另外也有研究发现:PspA和溶血素同时免疫小鼠,可比单独使用其中之一产生更强的保护作用,能抵抗肺部感染和防止败血症。因此,将多种S.p蛋白质混合制成联合疫苗,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应该继续尝试,找出更好的组合。

3.3DNA疫苗的研究

McDaniel[19]构建了表达PspA基因的质粒pKSD2061,将它注射给BALB/c小鼠,转染小鼠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这种DNA疫苗能引发受试组小鼠的免疫反应,并使它们能抵抗致死剂量S.p的攻击。S.p的DNA疫苗减少了蛋白质在体外的分离、纯化步骤,更节省时间。DNA疫苗是链球菌疫苗研究的新思路。

4疫苗研究趋势

短期内,疫苗能帮助控制抗生素耐药S.p的传播,但目前使用的疫苗也存在一些缺点:其保护效果只限于疫苗内的血清型别。随着疫苗使用过程的延长,非疫苗型细菌在鼻咽部携带率也随之增长。KyawMH等[20]的研究表明,同源疫苗的应用使疫苗血清型以外菌株所致的感染性疾病增加。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假如疫苗将鼻腔内的肺炎链球菌完全清除的话,将会出现其他类型致病菌的取代生长。Veenhoven等[21]就发现用7价结合疫苗接种的人群中,虽然疫苗中携带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感染减少了,但是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却高了3倍。事实上,鼻腔中的肺炎链球菌对其他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弧菌等)都有拮抗作用。由于在防止粘膜感染和侵袭性感染所需要的抗体的质和量不同,Pelton等[22]提出了在防止粘膜定植和感染时所需要的抗体滴度要比防止系统性感染更高。尽管是假设,但为人们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那就是能否使产生的抗体刚好能够阻止系统性感染而不妨碍肺炎链球菌的定植。然而这种途径需要个体监测,在疫苗大规模接种时还有很大困难。总之,常用的荚膜多糖疫苗缺点很多,而结合疫苗是对它的改进。蛋白多肽疫苗虽无十分成熟的产品出现,但其应用前景却很广阔。相信随着对S.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再结合一些疫苗研制的新思路,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更为高效、成熟的S.p疫苗。

【参考文献】

[1]陈炯,刘恩梅.肺炎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4):6870.

[2]乔虹.幼儿及儿童使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32(4):254257.

[3]罗进勇,尹一兵.肺炎链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分册),2002,3:1415.

[4]俞桑洁,杨永弘.肺炎链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8):523.

[5]KlugmanKP.Efficacyof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sandtheireffectoncarriageandantimicrobialresistance[J].LancetInfectDis,2001,1(2):8591.

[6]PichicheroME,BernsteinH,BlatterMM,etal.Immunogenicityandsafetyofacombinationdiphtheria,tetanustoxoid,acellularpertussis,hepatitisB,andinactivatedpoliovirusvaccinecoadministeredwitha7valent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andaHaemophilusinfluenzaetypebconjugatevaccine[J].JPediatr,2007,151(1):4349.

[7]WhitneyCG,FarleyMM,HadlerJ,etal.Declineininvasivepneumococcaldiseaseaftertheintroductionofproteinpolysaccharideconjugatevaccine[J].NEnglJMed,2003,348(18):17371746.

[8]LeeLH,LeeCJ,FraschCE.Developmentandevaluationof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clinicaltrialsandcontroltests[J].CritRevMicmbiol,2002,28(1):2741.

[9]曹炬,尹一兵.肺炎链球菌蛋白质疫苗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3):214216.

[10]RenB,MccroryMA,PassC,eta1.Thevirulencefunction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surfaceproteinAinvolvesinhibitionofcomplementactivationandimpairmentofcomplementreceptormediatedprotection[J].JImmunol,2004,173(12):75067512.

[11]GorDO,DingX,BrilesDE,etal.RelationshipbetweensurfaceaccessibilityforPpmA,PsaA,andPspAandantibodymediatedimmunitytosystemicinfectionby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Immun,2005,73(3):13041312.

[12]AreasAP,OliveiraML,MiyajiEN,etal.IntradermalimmunizationofmicewithcholeratoxinB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Afusionproteinisprotectiveagainstintraperitonealchallengewith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Immun,2005,73(6):38103813.

[13]HollingsheadSK,BeckerR,BrilesDE.DiversityofPspA:mosaicgenesandevidenceforpastrecombinationin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lmmun,2000,68(10):58895900.

[14]HirstRA,MohammedBJ,MitchellTJ,etal.Streptococcuspneumoniaeinducedinhibitionofratependymalciliaisattenuatedbyantipneumolysinantibody[J].InfectImmun,2004,72(11):66946698.

[15]KadiogluA,CowardW,ColstonMJ,etal.CD4Tlymphocyteinteractionswithpneumolysinandpneumococcisuggestacrucialprotectiveroleinthehostresponsetopneumococcalinfection[J].InfectImmun,2004,72(5):26892697.

[16]JohnstonJW,MyersLE,OchsMM,eta1.LipoproteinPsaAinvirulence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surfaceaccessibilityandroleinprotectionfromsuperoxide[J].InfectImmun,2004,72(10):58585867.

[17]BrilesDE,AdesE,PatonJC,etal.IntranasalimmunizationofmicewithamixtureofthepneumococcalproteinsPsaAandPspAishighlyprotectiveagainstnasopharyngealcarriageofStreptococcuspneumoniae[J].InfectImmun,2000,68(2):796800.

[18]OgunniyiAD,FollandRL,BrilesDE,eta1.Immunizationofmicewithcombinationsofpneumococcalvirulenceproteinselicitsenhancedprotectionagainstchallengestreptococcuspneunoniae[J].InfectImmun,2000,68(5):30283033.

[19]McDanielLS,LoechelF,BenedictC,etal.ImmunizationwithaplasmidexpressingpneumococcalsurfaceproteinA(PspA)canelicitprotectionagainstfatalinfectionwithStreptococcuspneumoniae[J].GeneTher,1997,4(4):375377.

[20]KyawMH,LynfieldR,SchaffnerW,etal.EffectofintroductionofthepneumococcalconjugatevaccineondrugresistantStreptococcuspneumoniae[J].NEnglJMed,2006,354(14):14551463.

毒力范文篇6

关键词:萧氏松茎象;绿色威雷;防治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xiaoiZhang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松茎象属Hylobitelus,主要危害湿地松和火炬松。以幼虫侵入树干基部或根颈部蛀害韧皮组织为害,严重的切断有机养分输送,导致树木死亡[1~4]。该害虫自1988年在江西省安福县首次被发现以来,发生面积已扩大到12万hm2,枯死树2500万余株,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萧氏松茎象已经成为江西省的头号森林害虫。该害虫隐蔽性极强,其卵、幼虫、蛹和大部分越冬成虫都生存在树皮内,环境十分稳定,用化学药剂很难杀灭树皮内的害虫[4-8]。研究表明:越冬后的成虫是萧氏松茎象唯一裸露的虫态,并且有较长的补充营养期,在产卵之前控制成虫种群密度是防治成败的关键[2~3]。我们在室内筛选有效药物毒杀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试验中,发现绿色威雷对成虫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我们用绿色威雷对毒杀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药效进行了研究,旨在为防治萧氏松茎象提供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8%绿色威雷为南京红太阳集团生产,主要成分是氯氰菊脂。室内萧氏松茎象成虫为安福县林间所捕,并挑选健康一致的成虫作为试虫。林间防治试验在信丰县万隆林场选择3块湿地松林,面积分别为3hm2,树龄12年生,树高10-12m,胸径9-10cm,密度2000株/hm2,郁闭度0.8-0.9,植被盖度90%,林间有虫株率80%~86%。施药前分别调查试验地的虫口密度。

1.2方法

1.2.1室内药效测定参照巨云为2003年对红脂大小蠹的测定方法[9],分别将8%绿色威雷配置成15倍、25倍、50倍、100倍、200倍和400倍6种浓度梯度,将药液喷到滤纸上,以滤纸微湿为标准。以清水为对照。滤纸干后,将10头萧氏松茎象成虫放入滤纸上,5min后,移入干净的烧杯内,并加入新鲜松枝进行饲养。每个浓度重复3次。48h后观察记录死亡虫数,以仰翻、侧翻为击倒标准。继续饲养,观察其死亡恢复情况,求出击倒率。比较各种浓度的药效,以击倒率为标准,确定最适浓度做室外试验。

1.2.2室外持效时间试验根据室内试验结果,选择最佳药效浓度进行野外试验。选15棵树将该浓度药液从基部喷至1.5m高处,以树皮湿润为准,另选3棵喷清水作为对照。处理后第5天开始接虫,每棵树接虫10头,重复3次,当观察到成虫从基部爬过打药高度时,将其移入室内放入烧杯内用枝条饲养,48h观察其死亡率;每隔5天按上述方法重复实验,一直到处理击倒率低于50%时停止接虫。确定本药品林间防治的药效持效期。

1.2.3林间防治试验2006年4月下旬,当室内饲养显示萧氏松茎象成虫刚刚进入产卵期,选一晴天进行防治试验。将8%绿色威雷配成20倍浓度,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对其中2块湿地松林从基部喷至1.5m高处。第3块湿地松林作为对照。10月份,当第1代幼虫都在3龄以上,分别于施药区松林和对照区松林随机取样20株调查第1代幼虫平均虫口密度,按下式计算药剂在林间的防治效果[10]:

防治效果(%)=(施药区虫口下降率+对照区虫口上升率)÷(100+对照区虫口上升率)×100。

2.结果与分析

2.1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15倍的稀释液防治效果最好,48h死亡率达100%,25倍的稀释液次之,48h死亡率也可达96.7%。考虑经济的因素,选用20倍液为室外试验浓度。

将浓度换算成对数值,校正死亡率换算成机率值,求出毒力回归方程为:

Y=0.9180X–0.3017(R=0.9596);LC50为322µg/ml。

表1室内毒力试验结果

稀释倍数

浓度(µg/ml)

供试虫数

死亡虫数

平均死亡率(%)

校正死亡率(%)

15

5333

30

30

100

100

25

3200

30

29

96.7

96.7

50

1600

30

26

86.7

86.7

100

800

30

23

73.3

73.3

200

400

30

19

63.3

63.3

400

200

30

12

40

40

对照

30

2.2室外持效试验结果见表2

表2室外持效试验结果

处理浓度

供试

虫数

5天后接虫

10天后接虫

15天后接虫

20天后接虫

25天后接虫

死亡数(头)

死亡率(%)

死亡数(头)

死亡率(%)

死亡数(头)

死亡率(%)

死亡数(头)

死亡率(%)

死亡数(头)

死亡率(%)

20倍

30

30

100

28

93.3

27

90

20

66.7

6

20

对照

30

由表2可以看出,在林间喷8%绿色威雷20倍液15d后对萧氏松茎象成虫的死亡率仍达到90%。因此可以确定,使用绿色威雷20倍液在林间对萧氏松茎象的药效持效期可达15d以上。

2.3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见表3

表3林间防治试验结果

样地号

施药前虫口

密度/(头/株)

施药后虫口

密度/(头/株)

施药后虫口

变化率(%)

防治

效果(%)

1

2

CK

1.86

1.78

1.67

0.18

0.20

1.96

–90.3

–88.8

+17.4

91.7

90.5

从表3可以看出,用8%绿色威雷20倍液处理的两块施药区,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分别下降90.3%和88.8%,平均下降89.5%;防治效果分别为91.7%和90.5%,平均为91.1%;而对照区的虫口密度上升17.4%。这说明8%绿色威雷20倍液能够明显抑制萧氏松茎象种群的上升。

3讨论

绿色威雷微胶囊剂是以聚胺脂为囊壁材料,将药芯保存在囊内。其杀虫机理是:当微胶囊被害虫踩触时会立即破裂,释放出囊内的高效原药粘附于害虫足跗节及腹部的节间褶,并通过节间膜进入害虫体内,进而杀死害虫[9]。此外,该剂型有很好的密封性、耐光性和粘着性、并耐雨水冲刷,因而持效期长,目前广泛用于林业害虫防治。

研究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成虫是该害虫唯一裸露的虫态,成虫*步行活动,并具有夜出活动习性,即晚上上树取食松枝、交配和扩散,清晨起爬回树杆基部栖息。基部树杆是萧氏松茎象成虫活动的必经之路[2~3]。根据绿色威雷微胶囊剂的杀虫机理,利用成虫必须上、下树的生物学习性,把绿色威雷的最适浓度药液喷在基部树杆上,可以使成虫反复踩触药液而死亡。本试验证实该药剂在林间的防治效果能达到91%。此外,该药剂可用于机械喷雾,效率高,且药液只需喷在基部树杆,环境污染少。因此,可以作为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进行推广。但比较适用于离水源较近,山势比较平缓的林区使用。

林间防治必须注意掌握好打药适期。本措施是通过降低林间萧氏松茎象的成虫密度进而降低下一代的幼虫密度来达到保护森林的目的。因此,掌握在萧氏松茎象成虫刚刚或即将进入产卵期打药是最重要的。一般的年份,成虫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产卵,但如遇到开春后温度较高的年份,成虫可提前到4月中旬产卵[2~3]。为了掌握防治适期,最好是配合成虫的室内饲养,当发现室内成虫刚刚产卵时,就可以进行林间防治。如果时间安排较后,一旦林间成虫大量把卵产入树皮内,药剂对这些害虫后代就无能为力。在确定防治适期的同时,天气的变化也必须注意。最好掌握在前一段雨水刚刚结束,并将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晴好天气,这时抓紧时间打药,发挥的药效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温小遂,施明清,匡元玉,等.萧氏松茎象发生成因及生态控制对策[J].江西农大学报,2004,26(4):495-498.

[2]Wen,X.S.,Kuang,Y.Y,Shi,M.Q.BiologyofHylobitelusxiaoiZhang(Coleoptera:Curculionidae),anewpestofslashpine,PinuselliottiiEngelm.[J].JournalofEconomicEntomology,2004,97,1958-1964.

[3]温小遂,匡元玉,施明清,等.萧氏松茎象成虫的取食、产卵和行为[J].昆虫学报,2004,47(5):624-629.

[4]李宗顺,刘玉生,彭金福,等.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8,11(2):198–202.

[5]文志忠,李国纯,龙炜,等,应用16%虫线清乳油防治萧氏松茎象的研究[J].森林病虫通讯,20003:22-24.

[6]林仲桂,雷玉兰,彭珍宝,等,萧氏松茎象幼虫食性、危害及防治技术[J]..中国森林病虫,200423(1):9-12.

[7]朱凡,王明旭,戴立霞,等,萧氏松茎象的防治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423(3):25-27.

[8]高发祥,阎水发,雷永松等,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52:28-31.

毒力范文篇7

历有养猪的习惯,我县养猪的重点分布在镇、镇、乡、镇、镇等地。全县154个行政村中,据不完全统计,有6-8%的农户有生猪饲养能力和饲养习惯,共计有近7000户农户饲养牲猪,其中规模养殖户和专业养殖户达700余户。全县有4300户农户饲养能繁母猪,母猪总量达1.6万头。养猪业正在朝着集约化、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农村散养户逐步减少,规模户在逐步增加,饲养总量呈稳中有升的态势。全县半年来的牲猪饲养量达27万头,其中出栏14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6.2%,存栏达13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1.8%。能繁母猪存栏量达1.6万头,肉类总量达1.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6.1%。

二、当前牲猪价格形势

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情况相反,去年春节后以生猪为主的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而今年以生猪为主的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目前,肥猪价格维持在12.4—13.6元/公斤,近日有回升的趋势,有望达7元/公斤甚至多一点的趋势。小猪(20斤)保持在300—350元/头。而肥猪的成本价则不低于6.5—6.8元/斤,很多散养户处于亏损边缘,而规模户在保持成活率的基础上盈利也很小。

三、当前生猪生产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有利因素有:当前饲养模式和规模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散养户逐步退出,而规模户逐步增加,形成集中饲养,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其次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例如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养殖场项目、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能繁母猪保险、大中型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等等,给饲养者解决了诸多的实际问题。

不利因素有:

1、疫病防控难度大,导致存栏数下降。近年来,由于受气侯、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加快,甚至产生变异,毒力加强,引发新的疫病。比如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性疾病与往年的就不同,病毒的毒力更强,感染的速度快,有的不表现症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死亡。有的表现综合性症状、多种疾病交织在一起,增加防控难度,治疗方案、防控措施等方面都要不断变化。

2、养殖成本快速上升。今年大豆、玉米等长期受低温多雨天气的影响,产量急剧下降,全球粮食价格上涨致使饲料价格普遍上扬,以玉米为主的饲料原料价格、人工、运输等成本的上升推动了饲料成本增加。

3、能繁母猪饲养水平低,品种品质较差,因此我县素有从购进小猪饲养的习惯,既增加调运风险又增加了养殖成本。

4、我县的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发达,外地装运动物的车辆经常从境内穿过,增加新的传染源,引发新的疾病,增加防控成本。

四、应对措施

进入高温季节后,猪肉消费量逐步减少,但由于去冬今春受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的影响,当时生产的小猪死亡多,导致目前肥猪存栏数量不多,再加上高热病威胁,养殖户不敢压栏,低价出售了一批肥猪,据专家预测,生猪价格下跌可能性不大,目前有回升的趋势,全年将会呈现“两低一高”的局势,但尽管如此,仍不可掉以轻心,我县已经和正在采取以下应对措施,抓紧抓实畜牧业生产。

1、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入户,现场指导畜牧业生产。从养、防、检、治等环节入手,强化服务和管理,提高生猪产仔率、成活率、出栏率,为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2、突出重点抓防控,狠抓口蹄疫、蓝耳病、猪瘟强制免疫工作,严格按照免疫规程,做到应免必免,控制了重大疫病流行。

3、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典型示范场建设,提高规模养殖猪场成活率。

毒力范文篇8

动物模型和人研究显示,WCV口服或胃肠外免疫均具有免疫原性,也具有预防呼吸道、肠道和全身性细菌感染的效力。虽然仅百日咳WCV被普遍应用,但其他WCV也具有普遍应用的潜力。本文报道了WCV研制的进展,重点阐述了制备更优质菌苗制剂的可能性。

肠道菌苗

空肠弯曲菌

空肠弯曲菌是引起胃肠炎的主要原因,估计全世界每年发病4亿多例。某些地区的罹患率高达2.5万~4万/10万。这种病原菌感染的主要后遗症是Guillain-Rarré综合征。一种传统的空肠弯曲菌菌苗已在动物中进行试验,这种菌苗(福马林和加热共同灭活,3剂)通过口饲给予小鼠,每剂间隔2天,并以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25μg)为佐剂。免疫后4周在口服攻击模型中评估各种剂量的含和不含佐剂菌苗(105、107或109个细菌)的效力。用活空肠弯曲菌(108个细菌,100×半数定居量)攻击动物,并监测排菌情况。最大剂量菌苗和较小剂量含LT菌苗能预防定居,含或不含佐剂的菌苗均能预防细菌全身播散。两种配方的菌苗接种小鼠后,均检得空肠弯曲菌特异性血清IgA和IgG升高,但仅在含LT菌苗免疫小鼠中检得肠道IgA。

这种菌苗还在恒河猴中进行试验。猴子间隔14天接种2剂1010空肠弯曲菌菌苗加0.5~1000μgLT,未见不良反应。部分动物在6周时接受1剂加强免疫。不管菌苗(福马林灭活)是否含LT,接种者对空肠弯曲菌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均增强。由于初免程序后已获得最大应答,因此无需加强免疫。免疫后7天,IgA分泌细胞在含LT菌苗接种动物中增多。

第2种空肠弯曲菌菌苗已产生,目前正在进行Ⅱ期攻击研究评估。这种菌苗是利用能生产“抗原增强”菌苗的营养信号转导(NST)技术制备的。制备菌苗所用的细菌是通过专门方法培养的,其对INT-407和Ca-Co-2人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力和侵袭力均增强,并在福马林灭活前与刚果红的结合力提高。这些表型被认为是空肠弯曲菌和其他肠道病原菌毒力和相关抗原表达的重要标志。为了获得这些特征,可将细菌置于含0.1%脱氧胆酸钠的脑心浸液肉汤中,37℃、10%CO2条件下培养至稳定期。

用上述细菌制备的NST菌苗在动物中的免疫原性强于传统方法制备的菌苗。NST菌苗免疫鼠肠道产生的抗原特异性IgA大于传统菌苗免疫鼠。口服含LTnST菌苗的雪貂产生的血清IgG水平比含佐剂传统菌苗免疫雪貂高15倍。用同源泉空肠弯曲菌口饲攻击雪貂,17%的NST菌苗免疫动物发病,而接受传统菌苗的动物的发病率达67%。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是造成儿童严重脱水性腹泻的最主要细菌,估计每年发病4亿例,死亡70万例。ETEC是造成旅游者腹泻的主要原因,仅美国就影响800万人。表达定居因子CFA/Ⅰ和CFA/Ⅱ的ETEC经福马林灭活制成的菌苗已在人中进行评估。间隔2周口服3剂含或不含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的菌苗(1011个细菌/剂,5个菌毛型),免疫后7天检测外周血抗体分泌细胞(ASC)。对CFA/cFA/Ⅰ和CFA/Ⅱ抗原产生应答的细胞主要是产生IgA的ASC,其次是IgM-ASC,IgG-ASC极少。2剂后的免疫应答最强。CTB不能增强对CFA/Ⅰ和CFA/Ⅱ抗原的应答。检得对CTB产生应答的IgA-ASC,IgG-ASC,未检得IgM-ASC,尽管对CFA的局部IgA应答极少与血清抗体水平的升高有关。在埃及进行的ETEC/重组CTB菌苗的研究中,74名21~45岁成人间隔2周接受2剂菌苗或安慰剂。受试者对CTB、CFA/Ⅰ、CS4、CS2和CS1的外周血IgAb细胞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者。对灭活WCV产生强免疫应答的发现是重要的,因为口服纯化的定居因子诱发的免疫应答微弱,且无保护作用。对菌苗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也进行了评估。从接种者分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观察到中等度的CFA依赖性体外增殖应答,用定居因子体外刺激应答细胞可产生高水平的γ干扰素(IFN-γ),未检得白细胞介素2(IL-2)。应答细胞主要是CD4+T细胞,CD8+细胞较少。高水平IFN-γ的产生可能具有免疫学意义。IFN-γ能刺激B细胞分泌抗体,增加肠细胞分泌组分的表达。这种类型的应答除产生IgA分泌细胞外,还能介导对ETEC攻击的防御作用。

受试者还接种了由大肠菌素E2处理灭活的ETEC菌苗。这种灭活方法能杀死菌苗,且不为化学或加热处理所改变。间隔1个月口服2剂此菌苗(3×1010个细菌)能在77%的接种者中诱导肠道抗CFA/ⅠIgA应答,86%的接种者产生增强的抗LTigA应答。接种者均能抵御同源和异源菌的攻击。

李斯德菌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杆菌是一种食物传播的病原体,人群罹患率较低,但在易感人群中的死亡率很高。最常影响的人群是孕妇或其他免疫损害者。

加热灭活的菌苗已在小鼠中进行评估。观察到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标志是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和IFN-γ。在具有或缺少CD4+细胞的动物中均可诱导免疫应答,通过有免疫力动物CD8+细胞的导入可把免疫力移至无免疫力动物。菌苗是用在胰酷胨豆胨培养液中培养过夜、经70℃、60分钟加热灭活的细菌制备的。

沙门菌

在空肠弯曲菌检测前,沙门菌是美国引起胃肠炎的主要细菌,肠炎沙门菌仍是重要的病因。伤寒杆菌是伤寒的主要病因,全世界每年发病3000万例,死亡50多万例。加热灭活的鼠伤寒杆菌菌苗已在小鼠中进行试验,细菌在卢氏肉汤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沸水浴加热45分钟进行灭活。菌苗可经腹腔(ip)或皮内(id)途径给予。ip接种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应答强于id接种鼠,但在免疫后42天降至相同水平。ip接种鼠脾细胞产生的IL-4和IL-2水平亦较高。此外,T细胞免疫印迹检测显示,ip接种动物能对不同分子大小的抗原产生应答,而id接种鼠主要对<18kDa的抗原产生应答。

福马林、酚、丙酮灭活的鼠伤寒杆菌菌苗也在小鼠、大鼠和小牛中进行试验,小鼠免疫丙酮灭活的WCV产生抗脂多糖(LPS)和全菌体(WC)抗体。小鼠免疫野型光滑株或粗糙突变株(不能产生O抗原)制备的菌苗所获得的保护作用无差异。抵御致死攻击的短期保护作用与WC凝集滴度密切相关,而长期保护作用与之无关。大鼠免疫福马林灭活的菌苗能产生抗鼠伤寒杆菌抗体,且能抵御低水平的攻击,但无胸腺大鼠却不能,且能抵御低水平的攻击,但无胸腺大鼠却不能。用免疫动物的血清被动免疫无胸腺大鼠无效,而将免疫动物的脾细胞移给无胸腺大鼠则产生保护作用。这些研究提示,对菌苗的细胞介导免疫应答在抵御攻击时起重要作用。

志贺菌

志贺菌引起的痢疾在全世界均有发生,估计每年发病2.5亿例,死亡65万例。几项早期研究报道,一种灭活WCV能预防志贺菌病。有关这些菌苗组分的资料极少,但需口服大剂量才能奏效。其他途径免疫有反应原性,且保护作用极小。在痢疾爆发地区给予人群口服免疫,并在这些现声研究中比较免疫人群与未免疫人群的罹患率。虽然这些研究没有很好的对照组,但显然菌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菌苗效力不佳部分由于这些口服WCV中并不存在高水平的相关抗原和难以刺激对死菌的口服免疫应答。

目前已制成NST福氏志贺菌菌苗,并在小鼠鼻攻击模型中进行试验。与制备传统菌苗的细菌相比,制备种菌苗的NST细菌具有对人肠道细胞更强烈的粘附和侵袭力,能产生较高水平的毒力相关蛋白,且与刚果红的结合水平提高。这种菌苗由福氏志贺菌2457T株构成,2457T株被培养于含0.1%脱氧胆酸钠的脑心浸液肉汤中,于37℃培养至对数生长早期,然后经福马林灭活。在凝集测定时,用NST培养的福氏志贺菌免疫家兔制备的兔超免疫抗血清能与同样培养的宋内志贺菌发生交叉反应。在小鼠模型中含LT的NST菌苗与EcSf2a-2减毒活菌苗的效力相同,且比传统方法制备的WCV更有效。

霍乱弧菌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严重的脱水性腹泻,估计每年发病700万例,死亡10万多例。

已在动物和人中对霍乱WCV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用堆乱WCV+CTB胃肠外免疫小鼠能抵御霍乱毒素(CT,2.25~3LD50)的攻击,这与免疫CVD103-Hg减毒活菌苗的结果相同:分别有100%和70%的小鼠能抵御2.25和3LD50的CT攻击。小鼠口服CT能诱生产生IgA应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胃肠外免疫2剂类毒素或灭活菌苗的家兔能抵御活菌的攻击。胃肠外和口服途径一同给予类毒素和WCV均有协同作用和保护作用。

接种者间隔2周口服3剂菌苗(含加热灭活的稻叶型和小川型霍乱弧菌、福马林灭活的稻叶型和小川型ElTor弧菌各2.5×1010,有时含CTB),菌苗可被很好耐受,无副作用报告。口服2剂菌苗能诱导相似的IgA和IgG抗毒素和杀弧菌抗体应答。

用1×106个霍乱弧菌攻击,64%的WCV+CTB接种者获得保护,56%的WCV接种者获得保护,而对照组则90%发病。此外,发病的接种者的症状减轻。在孟加拉国的一项WCV现场研究中,2年内WCV的有效率为60%。在免疫成人中,3年中预防古典型霍乱的有效率为58%~76%,预防EITor型霍乱的有效率为48%~64%。菌苗在2~5岁儿童中的有效率为40%~56%,但预防ElTor型霍乱的效果较差。免疫接种后亦可观察到死亡率降低。霍乱菌苗含有与其他致病性弧菌发生交叉反应的抗原,但接种霍乱菌苗不能预防非霍乱弧菌感染,尽管接种组的罹患率较低。在CTB+霍乱弧菌全菌体(WC-BS)菌苗的现场试验中,免疫接种后能短期预防ETEC引起的腹泻。接受WC-BS菌苗的旅游者亦能预防ETEC引起的腹泻及ETEC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

还对口服霍乱菌苗的免疫应答进行了评估。在瑞典志愿者中,在67%的口服单剂WC-BS菌苗者的肠灌洗液样本中检得升高的抗毒素IgA抗体,在93%的血清样本和64%的唾液样本中检得升高的抗毒素抗体,接种者对菌苗的应答情况与恢复期病人相仿。在孟加拉国现场试验期间,WCV和WCV+CTB接种者的杀弧菌抗体滴度升高1.3~2.1倍,免疫后7个月滴度有所回落,但保护作用可持续3年。接受1剂和3剂者的抗体滴度相近,但仅接受3剂者获得保护。接受CTB+WCV接种者的抗毒素滴度升高2.5~4.5倍。在其他研究中,在接受WCV者中,71%的接种者的杀弧菌抗体、57%的接种者的抗LPS和外膜蛋白(OMP)抗体、43%的接种者的抗血凝素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在接受WC-BS者中,89%的接种者的杀弧菌抗体、68%的接种者的抗LPS和OMP抗体、32%接种者的抗毒素滴度升高4倍以上。在5~64岁接种者中,WCV+CTB均能显著提高IgG和IgA抗毒素和杀弧菌抗体滴度,而在4~12岁的接种者中仅抗毒素滴度升高。口服和胃肠外接种WC-BS菌苗均能诱生抗霍乱毒素的各类IgG和IgA1抗体,与恢复期病人产生的抗体相仿。反复免疫能诱生高水平的抗毒素IgG4抗体。免疫后检测接种者的PBL显示,口服免疫后的PBL主要产生IgA抗体,而胃肠外免疫后则主要产生IgG抗体应答,免疫后1年,接种者中存在产生抗毒素的PBL,且能产生以IgA和IgM同型为主的回忆应答。

霍乱弧菌灭活菌苗的制备方法可按NST空肠弯曲菌菌苗的制备方法加以改进。将霍乱弧菌569B株培养于含胆汁或脱氧胆酸钠的蛋白胨牛肉浸膏培养基中,于37℃培养至对数生长早期,即其对人肠道细胞的粘附水平较高时,提示粘附素产生增加。此外,应用能构建超表达重要毒力相关抗原的菌株来制备福马林灭活的菌苗是极有希望的,在越南现场试验期间,用表达毒素共调节菌毛的霍乱弧菌制备WCV显示有效。

参考文献

1PaceJLetal.Vaccine,1998;16(16):1563-1574

毒力范文篇9

关键词:家禽;禽病;疾病预防;健康发展

近年来,在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家禽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从各地区日益频发的禽流感事件不难看出,禽病依旧是制约整个家禽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如何针对家禽生产中的常见禽病构建完善的预防管理机制已经成为当前家禽行业及养殖户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依托于家禽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探索家禽生产中疾病预防及管理的具体方式,符合当前家禽行业发展的需求。

1家禽生产中疾病预防及管理的重要性

从目前来看,我国对于禽病的重视力度始终处于较高水准,尤其是疫苗接种政策的下发,使得许多大型家禽生产企业的禽病发生率已经显著降低。但是,基于当前家禽行业发展情况,以禽流感为主的禽病依旧时常发生,因此我们仍需要进一步重视,并切实完善现有家禽生产中疾病预防及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的预防管理机制能够从根本上使家禽远离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等常见疾病,有助于保障家禽行业及养殖户的切实经济利益。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家禽能够始终处于科学、健康的饲养环境之下,这对于防止禽病威胁人类健康有着巨大的帮助,并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家禽行业的健康发展。

2家禽生产中疾病预防的具体方式

2.1疫苗接种预防。在禽病预防过程中,疫苗接种始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手段。首先,由于大多数家禽本身带有一定的免疫力,因此在首次接种疫苗时,养殖场应尽量选择毒力较弱的疫苗种类,若需进行二次接种,养殖场可适当增加疫苗的毒力,同时所选疫苗应符合禽病接种需求,严禁随意接种,以免导致家禽出现其他疾病;其次,在接种疫苗后,养殖场应充分考虑接种带来的应激反应,给予适当的预防。例如,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会导致鸡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因此在接种的同时,养殖场应给免疫鸡群连续服药,降低该疾病的发生概率;最后,在对家禽进行驱虫时,考虑到市场上的驱虫药种类多样,养殖场在选择药物时应以疗效、治疗范围和毒性危害为主要标准,尽可能选择性价比高且适合家禽种类的驱虫药。2.2药物防治预防。除疫苗接种预防外,对于家禽的一些常见传染病,养殖场可采用药物预防方法进行控制,以防止疾病快速传播,影响整个禽群的健康。首先,在预防禽流感时,养殖场可采用清瘟败毒散对抗病力较低的家禽进行疾病防治;其中,每100kg饲料添加药物一袋,且需要于较高温度下进行水焖处理;在特定情况下,喹诺欣也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防治药物。其次,在预防大肠杆菌病时,养殖场一般可交叉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等药物来预防;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肠杆菌并非高致病性禽病,养殖场可配合其他抗菌消炎药物进行防治。

3家禽生产中疾病管理的具体方法

3.1做好禽舍管理。由于大多数家禽对于温度较为敏感,养殖场需严格调控禽舍的温度,使它们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之下。在日常禽舍管理中,养殖场应定期做好禽舍卫生清理,除了需始终保持禽舍地面干净和空气流畅外,还应时常清理禽舍周边的垃圾,以防止外来病菌影响禽舍内家禽的健康。3.2做好饲料管理。养殖场应遵循营养均衡原则,仔细选择饲料种类,若饲料存在发霉现象,应及时清除并更换新鲜饲料,以防止霉菌影响家禽的消化道。此外,养殖场应定期清理饲喂器和饮水器,做到在始终保持干净的同时有效规避病菌侵入饲料。3.3做好饲养管理。科学饲养是确保家禽健康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对此,除了需按照上述提到的饲料管理和禽舍管理为家禽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外,饲养人员还应具备充足的饲养常识,不断提高自身的饲养管理技术。应特别注意的是,饲养人员要定期检查禽舍及相关饲养设备的使用情况,尽可能排查禽舍中的尖刺或夹脚;在对家禽进行剪趾或刺种工作时,饲养人员要认真做好消毒工作。

4结语

毒力范文篇10

1土鸡的养殖方法

1.1选址。首先应该选择适宜生活的地方,养殖区应远离工厂和住宅区,坡度不要太陡,空气新鲜,水源清洁而充足。最好是背风向阳的平地。养殖的过程中,除了土鸡自由觅食外,还应给其补饲营养丰富的饲料以提高免疫力。1.2饲养密度。每群土鸡的数量不要超过1500只,放养密度不要太大,否则会导致每只鸡可觅食物相对减少,达不到放养目的。1.3育雏。育苗是关键,土鸡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良种鸡进行饲养,3~4周龄前与普通育雏一样,选择一个保温性能较好的房间来进行人工育雏,同时还要准备加温设备,在温度不够时要进行加温,一般0~2周龄的雏鸡温度要保持在26~28℃,然后可根据鸡的情况逐渐降低至常温。1.4放养日龄。雏鸡在育雏室育雏至3周龄后就可开始放养,若是在早春或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可以到4~5周龄时再上山放养。小鸡刚开始放养时没有上山觅食习惯,要人为的进行引导,可以2人进行配合,一人在前边吹哨并撒抛颗料饲料,让鸡随后抢食,另一人在后用树枝驱赶。每天中午还应在山上补食1次,强化训练,傍晚再用同样的方式使其返回鸡舍,形成习惯。傍晚的时候也可以适量的补充一些食物,以免一部分鸡出现吃不饱的情况。

2土鸡疫病的综合防治

由于土鸡多是散养状态,接触细菌和病毒的机会比较多,面临天敌等机会也多,所以要做好综合防疫工作。2.1免疫接种。疫苗接种工作是防范各种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养殖过程中要做好各项免疫程序,土鸡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7~10日龄用鸡新城疫疫苗滴鼻或点眼,12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点眼或滴鼻,18日龄注射禽流感疫苗,能够有效的预防禽流感。20日龄用鸡新城疫-H52二联苗+IV系苗2倍剂量饮水,25日龄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2倍剂量饮水,1月龄用鸡喉气管炎疫苗点眼、鸡痘疫苗刺种。2月龄肌注鸡新城疫系苗,3月龄用鸡喉气管炎疫苗点眼,110日龄用鸡痘疫苗刺种并肌注鸡新城疫疫苗,4月龄注射禽流感疫苗。2.2疾病治疗。治疗鸡病不一定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也可以用中草药替代抗生素,一些中草药在预防禽类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不会出现耐药性,毒副作用小,在预防疾病的同时,还可提供一定的营养作用,提高机体抵抗力。2.3饲养管理。对鸡栖息的环境以及生活的范围内,应该进行及时的清扫和消毒,保证鸡的养殖环境的健康,对鸡的食槽、水槽也要及时清理,放养区入口要设置消毒带,进入养殖区的养殖人员要进行消毒。在一批鸡出栏之后,要对鸡棚及养殖用的各种器具进行彻底消毒,以供下一批鸡使用。由于很多的鸡长时间是生活在树下,很可能出现光照不足现象,遇到阴雨受潮天气,容易感染白痢,所以也可以在雨天过后喂一些预防白痢的药物。森林或是野外也可能会有土鸡的天敌黄鼠狼,还应注意天敌的预防。在天气不好时不要放养,遇到恶劣天气要及时将鸡赶回棚内。

3结语

土鸡生态养殖不仅能更好的利用土地资源,还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一种效益高投资少且技术容易掌握的养殖方式,应用前景非常的广阔,所以要做好养殖及防疫工作,在进一步的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艳.土鸡的生态养殖技术要点[J].今日畜牧兽医,2019(09):46.

[2]黄博.浅谈农村土鸡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