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20:03:02

断裂范文篇1

1.1一般资料

下泪小管断裂26例患者,下泪小管断裂的诊断标准:有眼部外伤史,内眦处有皮肤裂伤,自下泪小点进冲洗针头时可见针头从皮肤裂伤处露出,或自下泪小点注水时水从皮肤裂伤处溢出。26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3岁,大多数为中青年。致伤原因有车祸、拳击及脚踢伤、醉酒摔伤、玻璃划伤等。伤后就诊时间多在4h之内,有1例伤后2d就诊。

1.2手术方法

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清洁伤口,局部麻醉后,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找到后做一标记,泪点扩张器扩张下泪小点,插入硬膜外麻醉导管,导管自泪小管外侧断端伸出,再自泪小管鼻侧断端插入,当导管端到达泪囊顶端时,稍加扭转,顺利插入鼻泪管,注水检查确定导管位于鼻泪管中。泪点插入导管困难时,可采用逆行插入,先将导管插入泪小管鼻侧断端,将另一端适当长度截断,剪成斜面,自泪小管颞侧断端插入,从泪小点探出。导管放置好后,泪小管周用8-0尼龙线缝合,然后5-0丝线分层缝合伤口。将外露导管用胶布或缝线固定于下睑。2-3个月拔管。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拔管后无溢泪,冲洗泪道通畅;好转:拔管后轻度溢泪,冲洗泪道通,有阻力;未愈:拔管后有溢泪,泪道冲洗不通畅。

2结果

本组病例中,治愈19例,好转6例,未愈1例。

3讨论

泪小管位于下睑内眦处,它的解剖走向是沿着泪阜的下缘朝向内眦韧带下方。泪小管管壁很薄,内衬以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不角化,上皮富有弹性纤维,管径0.3-0.5mm。伸缩性大。外伤泪小管断裂后,断端回缩,陷入周围组织中,肉眼下较不易寻找到鼻侧断端。又由于管径小,伤处愈合后很容易产生粘连、瘢痕阻塞,使吻合手术失败。总结手术中应注意三个方面:

3.1仔细寻找鼻侧泪小管鼻侧断端

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以往我们肉眼下直接行泪小管吻合术时,有1/4-1/3的患者不能寻找到鼻侧泪小管,在显微镜下手术后寻找到鼻侧泪小管的几率明显提高,几乎是所有的患者均找到了泪小管的鼻侧断端,其中不排除手术技术的提高。同常规手术相比,显微镜能提高视野的清晰度,增加组织层次感,使泪小管断端显露清晰。显微镜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呈淡粉色的喇叭口状。颜色较周围组织色淡,为管腔组织。寻找方法有直接发现法、弯探针法、泪囊切开法等。临床中笔者多采用直接寻找,清洁创面、局麻后直接在伤口鼻侧寻找,或将两断端按解剖部位对合后在鼻侧相应位置寻找。如果断裂处距泪小点小于6mm,则在泪阜下缘寻找,断裂处距泪小点大于6mm,则在内眦韧带下方寻找。如果未能发现断端,可采用自上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的亚甲蓝溶液、消毒牛奶等,推注时不易快,在下泪小管鼻侧断端处可见液体涌出。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时要耐心细致,术野的充分暴露,创面清洁有助于寻找。

3.2支撑物的选择

笔者现选用硬膜外导管,它的优点较多:易得到,手术室必备物品,不需临时消毒,它头部开口于侧方,头部钝圆,插人方便,不会对管壁造成损伤,管壁上带有刻度,可知道插入长度。插入时,感觉软不易进时,可插入管芯,带管芯一起插入,然后抽出管芯,注水验证。

3.3吻合法

断裂范文篇2

关键词:碾压混凝土断裂韧度断裂能光纤传感裂缝

沙牌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岷江一级支流草坡河上,坝高132m,为目前世界上在建最高的碾压混凝土拱坝。大坝采用全断面通仓碾压施工方法,以三级配碾压混凝土为主。为了研究碾压混凝土断裂力学特性,为拱坝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类似工程提供碾压混凝土断裂特性参数,对沙牌拱坝三级配碾压混凝土本体试件进行了断裂试验研究。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及剪切断裂试验,获得了碾压混凝土试件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以及荷载与加载点位移关系和荷载与缝端开口位移关系全过程曲线。研究中,通过对碾压混凝土三点弯曲试件预埋光纤,应用光纤传感检测技术,研究了光纤对碾压混凝土试件开裂的敏感性,探索光纤的光强随试件开裂及裂缝发展过程的变化关系。

1试验概况

1.1原材料基本情况水泥采用四川白花水泥厂生产的中热普硅425#水泥,粉煤灰为成都热电厂二级粉灰,砂子为人工砂,细度模数2.6~2.8,石粉含量16%~20%,石子为花岗岩人工骨料,三级配40~80mm∶20~40mm∶5~20mm=30∶40∶30,水胶比为0.506.碾压混凝土试件由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科研所材料室制作,采用钢模浇筑成型,并按标准方法要求在养护室养护,龄期90d.混凝土的碾压模拟,采用附着式混凝土振动器。

1.2试件制备按照试验内容要求,具体制作了如下3组试件:(1)带切口的三点弯曲梁试件6个,编号Ⅰ1-1~Ⅰ-6,主要测试碾压混凝土的I型断裂韧度KⅠC和断裂能GF。试件尺寸为:10cm×10cm×51.5cm,L(跨)W(高)比:L/W=4,裂纹用置于试件浇筑侧面且顶角为30°的钢三角形楔模制成,裂纹长度a=5cm,其裂纹长度与试件高度之比a/w=0.5.如图1所示。(2)预埋光纤的三点弯曲梁试件4个,编号Ⅱ-1~Ⅱ-4,试件尺寸与第一组试件完全相同,只是在预制裂纹端部附近埋设了光纤,主要研究光纤对碾压混凝开裂的敏感性,探索光纤的光强与裂缝发展过程的关系。光纤型号采用2种,即康宁10/125/250单模光纤及10/125/900二次单模涂覆光纤,在埋入时又分为对光纤传感段进行了处理(即去掉光纤保护层)和未进行处理两种情况,以比较其传感效果。如图2所示。(3)带切口的剪切试件10个,主要测试碾压混凝土的Ⅱ型断裂韧度KⅡC。试件尺寸为:10cm×10cm×20cm,裂纹长度a=5cm,其中:双面剪切试件4个(实际做了8个,成功了4个),编号Ⅲ-1~Ⅲ-4,直剪试件6个,编号Ⅲ-5~Ⅲ-10,如图3和图4所示。

①碾压混凝土试件②预制裂缝③加载支承④刚性梁

⑤力传感器⑥挠度传感器⑦开度传感器⑧声发射传感器

图1碾压混凝土三点湾曲梁试件

图2预埋光纤的碾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试件

①碾压混凝土试件②预制裂缝③刚性块④位移传感器

图3碾压混凝土双面剪切试件

图4碾压混凝土直剪试件

1.3试验装置及测试过程

试验采用美国产MTS815Teststar程控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测试碾压混凝土的断裂力学特性,并能自动实时记录荷载与加载点位移及荷载与缝端开度关系全过程曲线。试验中采用等位移速率控制加载,加载速率为0.01mm/min.应变测试采用日本KYOWADPM600系列动态应变仪,该仪器有8个测试通道精确地测试应变。光纤传感检测采用广州仪器公司生产的AI9301A/AI9302A型高稳定度智能光功率计检测光纤中光信号的变化,其工作波长1300mm.同时还使用了TD2000型OTDR(光时域反射计)作对比,其工作波长为1300mm,损耗分辨率0.01dB,距离分辨率0.1m.试验装置及测试过程如图5所示。

2试验成果及分析

通过试验测得三点弯曲梁试件荷载与加载点位移全过程关系曲线和荷载与缝端开口位移全过程关系曲线,以及预埋光纤三点弯曲梁试件光强与缝端张开位移曲线和剪切试验荷载与位移关系曲线共26张,限于篇幅,仅列出典型的相关曲线,如图6~图9所示。

图5试验装置及测试过程

图6三点弯曲梁试验荷载与加载点位移关系曲线

图7光纤传感试件裂缝光强与缝端张开位移关系曲线

图8双面剪切试验荷载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

图9直剪试验荷载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

以三点弯曲梁实测曲线中最大荷载为裂纹失稳扩展的临界荷载如图6所示,试件的Ⅰ型断裂韧KⅠC按下式计算[1]:

KⅠC=PmaxL/BW3/2/f(a/w)(1)

式中:Pmax为临界荷载;L为梁的跨度;B为梁的宽度;W为梁的高度。根据三点弯曲梁实测荷载与挠度曲线和梁断裂时的最大变形,可计算梁的断裂能[1]:

GF=W0+mgδ0/A(2)

式中:W0为荷载-挠度关系曲线下的面积;mg为支点间梁和加荷部件重量;δ0为梁断裂时最大变形;A为为韧带断面面积。

根据剪切试验实测曲线中的最大荷载如图8、图9所示,KⅡC的计算公式[1]:

KⅡC=Qmax/BW1/2f(a/w)(3)

当H/W=1时:

当H/W=2时:

式中:Qmax为最大剪力;H为试件高度;W为试件断面宽度;B为试件厚度。由试验结果得到试件的断裂韧度及断裂能如表1和表2所示。由表1、表2可见,沙牌拱坝碾压混凝土试件的Ⅰ型断裂韧度KⅠC为0.442~0.579kN/cm3/2,试验结果表明KⅠC值与试件临界荷数Pmax成正比,同时KⅠC与劈裂抗拉强度ft相关,一般情况下ft大,则KⅠC偏大;Ⅱ型断裂韧度KⅡC为0.801~1.088kN/cm3/2,由双面剪切试验和直剪试验两种方法得出的KⅡC相近,这说明两种试验方法可行并起到相互验证作用。断裂能GF为06.26~149.07N/m,

表1碾压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结果

试件编号劈裂抗拉强度ft/MPa最大荷载Pmax/N断裂韧度KⅠC/(kN/cm3/2)断裂能GF/N/m

Ⅰ-11.801440.00.501124.53

Ⅰ-21.641289.50.456138.08

Ⅰ-31.781340.00.474141.92

Ⅰ-41.681250.00.442112.68

Ⅰ-51.591259.00.445106.26

Ⅰ-61.751323.00.468120.72

Ⅱ-22.011640.00.579149.07

Ⅱ-31.871500.00.530138.73

注:1劈裂抗拉强度试件尺寸10×10×10cm3.2试件Ⅱ-1、Ⅱ-4在搬运中光纤脆断,未能测试。

表2碾压混凝土剪切断裂试验结果

试件编号试验情况最大剪力Qmax/N断裂韧度KⅡC/(kN/cm3/2)

Ⅲ-1双面剪切24346.90.860

Ⅲ-2双面剪切23714.30.837

Ⅲ-3双面剪切22693.90.801

Ⅲ-4双面剪切30622.41.081

Ⅲ-5直剪26428.61.088

Ⅲ-6直剪21755.10.895

Ⅲ-7直剪25102.21.033

Ⅲ-8直剪20510.20.845

Ⅲ-9直剪23744.90.977

Ⅲ-10直剪25693.91.058

GF值不仅与荷载和挠度关系曲线下的面积有关,还与梁断裂时的最大变形以及韧带断面面积有关。需要说明的是,该试验结果未考虑试件尺寸效应的影响。混凝土的断裂韧度KⅠC和断裂能GF都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大量的试验证明[1],试件的平面尺寸愈大,求得的KⅠC愈大,而KⅠC值增大,GF值也愈大。一般认为当试件尺寸为2.0m×2.0m×0.2m时,混凝土KⅠC已趋于稳定值。因而,表1和表2中的KⅠC值,如直接引用是不合理的,必须考虑试件尺寸的影响,文献[1]分析了大量的试验所得的KⅠC值,提出了考虑尺寸效应后,可得高度d=2m,缝深a=1m的KⅠC值为d=10cm,a=5cm的试件KⅠC值的1.9倍。

3光纤传感试件裂缝

在试验研究中,应用了光纤传感检测技术。由于光纤尺寸小,重量轻,埋入混凝土时对埋设点的性质无大的影响,因此光纤传感技术已开始用于探测混凝土中的裂缝。如国外Rossi和LeMaou等[2],使用埋入式多模光纤(100μm直径,在几个截面处把保护层去掉),探测混凝土中的裂缝。国内刘浩吾教授[3]和杨朝辉博士[4]通过多夹角、多种光纤、多种材料的模型试验,提出了斜交光纤裂缝传感的新型式,并结合三峡大坝及其基础和其它岩土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提出了斜交光纤裂缝传感检测技术应用的若干典型布置方案等。光纤传感的基本原理是光纤周围混凝土的热、力学参量的变化会引起光纤传输的光信号如光强、相位、波长等的变化,通过检测这些光学信号的变化,即能高精度地传感混凝土中的温度和应变值。当裂缝穿过没有保护层的光纤任一截面时,就会观察到该点光强衰减加大,以此探测裂缝的发生和增长。并利用光时域反射计(OTDR)和光频率反射计(OFDR)技术,测试从光纤反射的信号而将各种被测量定位。

本次试验采用的光纤分为对传感段进行处理(即去掉保护层)和未对传感进行处理两种,以比较其传感效果。在试验中实时监测光强与试件位移的变化关系,其试验成果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出了传感段处理后的光纤其光强与缝端张开位移关系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7中曲线可以看出:经处理后的二次涂覆单模光纤对碾压混凝土的开裂较敏感,表现为试件开裂时,光信号有变化。即光强突变减弱,如曲线中bc段所示,随着裂缝的开度增大光强逐渐降低,其降低过程由缓慢逐渐加快,如图中cd段和de段所示,当试件断裂时光纤断裂。传感段未经处理的光纤对试件的开裂不敏感,没有明显的光强与开度变化过程。但是经过处理后的光纤很纤细、精巧对埋设工艺要求较高,埋设时很容易断裂,因此,光纤的埋设工艺是实用上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技术环节。

4主要结论

通过断裂试验,获得了沙牌拱坝三级配碾压混凝土试件的断裂韧度KⅠC、KⅡC和断裂能GF,以及荷载与加载点位移关系和荷载与缝端开口位移关系全过程曲线,这些成果为研究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的开裂和破坏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为类似工程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碾压混凝土断裂特性参数。光纤传感检测结果表明,传感段经处理后的二次涂覆单模光纤对碾压混凝土的开裂较敏感,当试件开裂时光强突变减弱,随着裂缝的开度增大光强逐渐降低,其降低过程由缓慢逐渐加快,当试件断裂时光纤断裂。感段未经处理的光纤对试件的开裂不敏感。光纤的埋设工艺是实用上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技术环节。

参考文献:

[1]于骁中,等。岩石和混凝土断裂力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1。

[2]RossiP,etal.Newmethodfordetectingcracksinconcreteusingfiberoptics[C]。MaterialsandSturctures,ResearchandTesting(RILEM),1989

[3]刘浩吾。混凝土重力坝裂缝观测的光纤传感技术及神经网络[J]。水利学报,1999,(10)。

断裂范文篇3

关键词:宏观断口;微观断口;SEM

某型机电动设备在石化、冶金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其中一台在使用约2年后发生主轴断裂,断裂部位直径约80mm,材料牌号35CrMo,经调质处理,工作温度接近室温。该文通过主轴宏观及微观断口分析、确定主轴断裂模式,分析断裂的原因。

1试验结果与分析

1.1宏观分析

断裂主轴如图1所示,为阶梯轴,其弯曲明显,在断口相邻的第2个轴肩转接R受弯拉伸一侧可见到沿周向长约50mm的裂缝,断口附近轴表面及第2轴肩裂纹处约3mm范围均可见较深加工刀痕,而轴的其余表面状态相对较好,未见较深刀痕,见图3。该文将针对第3轴肩的断口进行深入分析。

1.2宏观断口分析

宏观观察断口沿轴肩R处断裂,呈皿状断口特征,周边有轻微塑性变形,断口全貌见图2。断口分为几个不同区域。1区:其断口为暗灰色,相对平坦,有细腻的韧性纤维状断裂特征,其起始的轴肩表面较粗糙,有较深周向加工刀痕。2区:位于1区更深入轴心的区域,断口为暗灰色,较粗糙,可见与轴圆周平行的条痕,形似纤维状韧性断裂特征。3区:位于轴心略偏向一侧位置,断口呈银灰色,有清晰放射棱线,很粗糙,可见闪光小刻面,呈现脆性快速断裂特征。4区:位于轴断面近表面,断口暗灰色,局部有外来金属污染粘着和断口碰撞损伤痕迹,残留部分断口较细腻,呈现纤维状剪切断裂特征。这4个分区有清晰分界,肉眼可清晰分辨。

1.3微观断口分析

利用Quanta400扫描电镜对这4个分区的断口显微形貌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SEM)。(1)断口1区显微形貌见图3、图4,在主轴断口一周存在1区断口,断口起始于一周轴肩表面,为纤维状断口特征,可见较细腻的平行于轴圆周的条痕,微观无明显扩展棱线,为细小韧窝,这些区域还可见到平行于轴圆周的韧带。观察断口附近表面,有较深加工刀痕,刀痕底部可见到沿周向分布的多条微裂纹,而轴其他表面状态相对较好,仅有浅的加工刀痕,见图5、图6。(2)断口2区与1区形貌相似,两区占到整个断口面积的1/3多,只是2区纤维状条痕变得粗糙,条痕间距略变大,两区的界线是载荷波动形成的休止线,显微形貌同样为韧窝特征,其韧窝比1区略大,见图7。(3)断口3区约占整个断口面积的1/2,由扩展最深的1、2区部位起始,向另一侧扩展,有清晰放射棱线,呈现快速扩展断裂特征,显微形貌为解理和准解理,见图8、图9。(4)断口4区位于3区扩展末端和轴另一侧边缘的1区断汇处,部分区域擦伤严重,部分区域有外来物粘着,残留部分断口形貌见图10~图12。其显微形貌为剪切韧窝形貌,属最后断裂区。从上述4个区域断口的宏观和微观判断,该断口属多次过载开裂,起始部位位于轴肩部位较深周向加工刀痕,未见材料冶金缺陷。

2综合分析

由主轴断口及裂纹分析看出,主轴断裂属于多次过载断裂,起始于轴肩转接圆角R处较深加工刀痕。转子轴在工作过程中主要受到弯曲应力和扭矩,即旋转弯曲载荷。在这一载荷作用下,裂纹扩展方向总是沿着与拉伸正应力垂直的方向。由于该主轴断裂部位具有截面突变,该部位主应力线偏移,形成图13所示断裂路径。因此轴形成了皿状断口形貌,同时该次断裂轴的断裂1区位于整个轴的外表,最后断裂区位于近轴表面一侧,这也表明轴受到了弯曲应力,这进一步说明该次断裂轴是在旋转弯曲载荷作用下发生的破坏。从断口形貌判断,断口1、2区平行于轴表面的撕裂韧带状条痕就是在周期性旋转弯曲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其微观形貌虽表现为细小韧窝,但每个条痕对应着一次载荷循环,即出现最大拉伸载荷时,超过其断裂强度,轴以撕开型断裂方式开裂扩展一定距离,形成小韧窝,在载荷小于断裂强度时,扩展终止;当下一个拉伸载荷到来,又向前扩展一段距离,并形成了平行于轴表面的撕裂韧带状条痕,因为周次较低,其断口表现为细小韧窝[1]。另外,轴肩R处表面完整性不良,使得轴肩部位具有较高的应力集中效应,促进了轴的早期断裂。

3结语

综上所述,该型设备主轴属多次过载断裂,不良表面完整性对轴早期断裂有一定贡献;主轴在工作过程中突然承受到异常大载荷是其过载断裂的根本原因。

作者:卜莹 冯倩 单位:中航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断裂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因外伤致泪小管断裂的患者25例,其中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2例,下泪小管断裂23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6例,均是单眼,年龄13~71岁,外伤原因为车祸、撞伤、钝器击伤、拳击伤、爆炸伤、锐器割伤等。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为3h~2d。

1.2手术方法

1.2.1手术是在显微镜下进行。

1.2.2准确寻找泪小管断端这是手术成功的另一关键。在内外眦连线对应的伤口处,将伤口尽量的展开就能较快地寻找到微白色略呈喇叭口样组织,并在手术显微镜下见光滑的黏膜组织,在该组织注射生理盐水,患者感到有水流到鼻腔或咽部,就能确定此断口是泪小管鼻侧端。

1.2.3插入泪小管支撑物选择泪小管支撑物为硬膜外导管,它管径及硬度适中,有韧性能适应泪道的生理弯曲,管身有刻度,便于把握插入深度,带钢丝内芯,头端是盲端、圆钝。用导管的头端插入泪小管两断端穿过经鼻泪管插入下鼻道,另一端自上泪小管插入经鼻泪管达下鼻道,自下鼻道取出导管两端固定于患侧面部。

1.2.4吻合泪小管导管插入泪道后,用5-0丝线在管壁外侧间断缝合3~5针,使两断端对位吻合,内眦皮肤伤逐层对位缝合。

1.2.5术后处理术后术眼用无菌纱布包眼1d,全身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2天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术后7天拆除皮肤缝线,3个月后拔除导管,拔管后用生理盐水连续3d冲洗泪道,抗生素眼药水点眼1~2周,定期冲洗泪道6个月。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了解病史及急诊处理泪小管断裂多伴有眼睑撕裂伤,应尽早清除创口内异物,清洁创面,封闭伤口。因此,护士接诊患者时需首先确定受伤的时间、地点、环境及致伤物体,是否经过处理,伤情评估,判断有无多发伤。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脉搏、血压、出血等,检查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活动性出血,颅脑有无外伤,脊柱、骨盆、四肢有无骨折,胸部及血管等有无损伤,如有多发伤者,应首先抢救生命,待病情稳定后再行眼科处理。然后再检查视力,清洁伤眼皮肤和创面,并做初步检查来排除眼球有无损伤,动作要轻。眼睑有出血者应用消毒纱布压迫止血,局部清洁后以眼垫包封,请医生诊治。同时护士应配合医生对患者进一步检查眼部受伤情况,并做好手术前的准备。

2.1.2观察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多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患者对突如其来的受伤毫无思想准备,对眼部受伤程度和能否影响视力也不了解,而且还对眼睑撕裂伤所致的伤口出血非常紧张;同时因担心影响容貌及视力,而急切盼望手术解除痛苦,又对手术有恐惧感,担心手术失败,情绪往往不稳定。针对患者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护理人员应及时安抚患者,充分发挥家庭亲人式的关怀,给予关心、体贴,给予安慰和鼓励,.同时介绍医院内治疗此类患者的情况,并向患者介绍手术的方式及治愈率,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怖心理,树立对治疗对医生的信心,振作精神,增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也要注意到不同患者心理活动的差异较大,要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

2.1.3术眼检查及术前准备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术前需做X线正侧位片及鼻窦片来了解泪囊窝、骨性鼻泪管、鼻窦及鼻腔有无骨折或慢性炎症及排除眼球有无破裂、眼内有无异物,以决定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而泪小管断裂往往伴有眼睑的损伤,眼睑损伤修复的最佳时间是伤后24h。因此护理人员立即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使患者能尽快手术,以免影响手术效果。手术前做好手术眼及其周围皮肤清洁消毒,预防感染,准确及时执行术前医嘱。

2.2术后护理

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监测生命体征,了解手术过程,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减轻焦虑心理。同时向患者讲述术后保持泪小管插入导管在位的重要性和手术后护理方法、相关注意事项及如何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泪小管插入导管脱落,预防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成功。

2.2.1一般护理①术后卧位。生命体征平稳者予以半卧位,有利于局部肿胀消退,术后应向患眼侧卧位,避免泪液积聚在内眦角伤口,有助于伤口的干燥愈合。协助生活护理,入厕最好有人陪伴。②饮食。手术后给以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无刺激性的半流质饮食,予以营养支持,避免硬及辛辣食物。③术后术眼用无菌纱布包眼1d,应注意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脱落污染,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伤后24h内予以破伤风抗毒素1500U皮试后肌肉注射。全身及局部抗炎治疗,滴眼药水时避免眼药水瓶触碰眼,避免用不洁手或手帕檫拭眼睛,预防术后感染。④手术后第1天,进行伤口检查换药,检查术眼术后情况,如眼睑皮肤伤口的对合情况、有否出现感染现象和泪小管插入导管是否在位等,以便及时对症处理,确保手术效果。⑤手术后第7天拆除眼睑皮肤缝线,3个月后拔管,拔管后需连续冲洗泪道3d,定期冲洗泪道6个月。

2.2.2预防泪小管插入导管脱落向患者讲解术后保持泪小管插入导管在位的重要性及正确方法。拔管前如果泪小管插入导管移位或脱落,会造成泪小管发生粘连,以致手术失败,因此要妥善固定泪小管插入导管,防止扭曲、折叠、脱落,告知患者不要用手去揉搓术眼创口,洗脸时注意动作轻柔,不能拉扯导管,眼周可用棉签细心擦洗。打喷嚏、洗脸、擤鼻涕时应注意防止导管脱出,切忌自行抽动或拔管。

2.2.3病情观察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如出现伤口红、肿、胀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观察有无泪小管吻合的并发症,如泪小管息肉、泪小点及远端泪小管的哆开,导管脱落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泪小管息肉为塑料管刺激所致,手术切除即可,拔管后即不再发生。

2.2.4出院指导①告知患者切忌自行抽动或拔管,一旦出现泪小管插入导管脱落,如果在术后2周内可到医院行再插管;如果在术后2个月以后,可到医院行泪道冲洗,如果通畅,则需按拔管后处理,定期冲洗泪道。出院1个月内每周复诊1次,观察泪小管插入导管活动情况,检查导管是否在位,并定期冲洗泪道。②注意用眼卫生,防止洗头洗脸的脏水溅入眼内,避免用不洁的手或手帕擦拭眼睛。3个月内少看电视、书报,每次不超过0.5h,避免术眼过度疲劳。③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激动或悲伤。④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继续应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保持局部清洁,远离风沙污染的工作环境。外出时戴防护眼镜,尽量少晒太阳,因为紫外线的照射,会刺激黑色素在眼睑伤口的沉积。

[论文关键词]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外伤性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25例,通过术前护理,了解病史,评估伤情,确定有无合并眼球其他创伤。清理眼周创面,做好术前准备,配合完成显微手术。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心理。做好导管护理,防止扭曲、折叠、脱落。眼部防治感染,观察有无泪小管吻合的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介绍及时复诊的重要性。结果本组25例患者随诊一年后,治愈24例,泪道冲洗通畅,无溢泪现象。失败1例,因出院4周导管脱出未及时复诊。结论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是眼科常见急症之一,手术吻合断裂的泪小管是恢复泪管功能的唯一方法。正确地术前术后的护理,使手术及时准确地完成。术后妥善固定导管,按时冲洗,按时复诊和正确的眼部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谭素芬,董诺,马文芳,等.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1):30.

断裂范文篇5

关键词:城乡社会断裂;财政支出;城乡统筹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城乡社会断裂,指转型期城乡两极分化严重,城市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而乡村社会与之差距不断扩大,甚至在社会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状态。中国现阶段城乡社会断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城乡经济的断裂,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二是城乡制度方面的断裂,主要表现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三是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的断裂;四是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断裂,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教育方面;五是城乡生活环境的断裂,主要表现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城乡社会断裂的研究较多集中于成因方面。孙立平(2003)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城乡社会断裂的根本原因。郭强(2004)认为,城乡社会断裂主要是由工业化转型、城市化转型、市场化转型中不合理、不公平的制度和政策所导致的。李长江(2004)认为,城乡差距的出现具有历史、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的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不公平发展理念和政策没有改变。王德文(2005)认为,城乡差距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扭曲、收入分配倾斜与部门间技术进步不平衡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白雪瑞(2006)认为,导致城乡差距的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管理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均衡。巩前文(2007)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农业税收、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支农财政支出、农业基本建设财政支出、农村救济费财政支出和农村存贷款差额等六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调整支农财政支出的内部结构。汤玉权(2007)认为,城乡财政的二元结构导致中国城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为一种“断裂”状态。汪锋(2007)通过对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城乡差距扩大没有联系,而财政和金融等领域的城市化偏向是现阶段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唐尧(2008)认为,公共产品供给规模不足导致的“拥挤效应”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缺陷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曾国安(2009)从城市偏向的财政制度方面深入分析,指出要缩小城乡差距必须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制度。另外,也有学者不同意中国城乡社会已出现断裂的说法,权小娟(2007)认为,“城中村”是断裂社会连接带,城乡社会断裂提法过于严重。

城乡社会断裂,从财政学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城乡公共服务的非均等。中国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府财政支出政策是最能反映政府政策和政府投资的“指向针”。为了能更深刻地揭示城乡社会断裂的财政政策因素,本文通过对中国政府财政城乡差别化支出政策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分析,寻求政府财政城乡相对均衡支出的对策,以消除城乡社会断裂。

二、政府城乡差别化财政支出政策的表现及对城乡社会断裂的影响

(一)政府财政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差别化支出,造成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断裂

增加农民收入,是政府财政支农的一个基本目标。王敏(2007)通过对中国1981--2005年财政农业投资与农民纯收入数据研究发现: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与农民纯收入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协调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但政府财政对农村的投入远远低于城市,制约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主要表现在:(1)政府财政在农业投入上的不足,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绝对量从1990年的307.8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172.97亿元,虽然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其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一直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徘徊,1990年到2006年平均维持在7.5%左右的水平,而且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9.98%下降到2006年的7.85%。在财政支农稳定性方面,中国财政支农增长速度波动较大,财政支农稳定性差,具有相机抉择性,即农业发展的好坏变化在国家财政支农减增之前(雷启振等,2008)。这不仅低于农业GDP占全国GDP的比例,而且也与中国新《农业法》规定不符。(2)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健全,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在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上存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与使用绩效的评估,导致财政支农资金被地方政府扣留或挪用,降低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基础性部分,而政府财政农业投入的不足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了其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作用,造成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的贡献近年来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如图1所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断裂。

(二)政府财政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的差别化支出,造成城乡社会保障的断裂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从法理意义上讲,每一位农民都应该与城市居民平等享受。而现实情况是政府社会保障的投入倾斜于城市,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城乡社会保障出现断裂。目前,中国城市在政府主导和财政资金大量投入下,已经建立起覆盖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向企业劳动者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等。而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政府财政支出不足,造成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小、标准低,难以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如图2所示,从1999年到2006年,中国财政投入农村的社会保障总量虽在增加,但其占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自1999年到2006年一直持续在较低水平上,没有超过5%。而且财政投入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主要用于农村社会救济,缺少农村养老补贴。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公报显示,1999--2007年中国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平均约为7.53%。

(三)政府财政在城乡公共卫生、医疗上的差别化支出,造成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的断裂

公共卫生、医疗是保障居民身体素质的重要条件。中国政府在公共卫生、医疗上的投入倾向于城市,农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水平的断裂。在城乡卫生支出费用上,如图3所示,1990年中国财政卫生费用支出中城市为396亿元,农村为351.4亿元,城乡比为1.13:1,而2006年城市为6581.3亿元,农村为3262亿元,城乡比扩大为2.02:1。在医疗条件上,据2007年统计显示,农村每千人平均拥有不到一张病床,而城市为2.63张;农村每千人拥有1.06名卫生人员,城市则拥有5.35名以上。而且,大部分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低于城市。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

(四)政府财政在城乡教育上的差别化支出,造成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断裂

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已经在城市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相比较而言,政府财政在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人均投资少。由于中国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质量和范围、平均受教育年限都低于城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过低,调查显示,2005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处于初中以下(含初中)占到农村劳动人口的80%以上。这最终导致城乡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断裂。如表1显示,1997--2007年,中国农村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和事业费支出)不断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国家近年实行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的政策,对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教育人力资本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快速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同时,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导致劳动力技能培训不足,科技素质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力不强。

(五)政府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城乡差别化支出,造成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的断裂

基础设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然而,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城乡差别化财政支出政策,各种资源配置倾斜于城市。以城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例,由于受到政府财政投入及市场失灵的影响,1996-2007年虽然城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持续增长,但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村,考虑到农村人口远多于城市,农村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远远低于城市人均水平(如图4所示)。城市的道路、公共交通、水电设施及公共娱乐与休闲设施等得到优先发展,为城市市民提供了较为系统、完善的生活环境和基础性生活设施。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忽视,造成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存在诸如公路质量较差且缺少维护和管理、电压不稳定、供水设施落后、通讯设施不足等问题。这都影响到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造成城乡居民生活环境的断裂。

三、政府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政策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导致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中国实施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典型的二元经济。由于财政政策要服从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决定了国家实施财政支出的城乡差别化政策的必然性。建国后,政府根据国情和面临的国际环境实施了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经济赶超型发展战略,农业积累倾斜投资工业,财政投资的重点放在城市,形成突出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改革开放至今,虽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解放出来,但由于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在城市,中国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向城市倾斜,大力推动城市和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实施的依旧是城乡非均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其间在财政支农方面对农村建设和农业的投入仍然远低于城市,财政支农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从1990年后呈现下降趋势,城乡财政支出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受非均衡发展理念的指导,中国财政政策较长时期里表现为“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差别化支出,即财政大量投入城市,积极发展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建设、城市居民教育等,这实际上从财政政策上导致了城乡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所以,中国长期的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是导致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的根本原因。

(二)财政支出政策决策过程中农民利益诉求难以有效表达是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的主要原因

政府财政支出政策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是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过程。一方面,中国农民由于知识与资本匮乏,参政意识淡薄、参政能力弱,导致政治参与性差;另一方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且地域分布分散,相互之间缺乏交流,难以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联动效应弱。这造成农民在利益博弈中处于弱势,降低了农民对政府财政支出决策的影响力,最终导致财政城乡差别化支出。

(三)以单一经济发展指标(GDP)为核心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是造成政府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的重要原因

由于中国行政考核与官员绩效考核目前仍然缺乏科学化的综合城乡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体系,许多地方实行以GDP为核心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过多强调经济指标,地方政府官员更多关心自己任期内的经济增长指标高低。与工业相比较,农业生产周期长、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高、投资回报率低;农村教育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只能在长期内发生作用,短期内无法兑现为经济增长。因此,地方行政官员在短期利益的诱导下,容易将财政资源倾斜投向具有高收益率、见效快的工业和城市,而弱化农村投入,造成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

(四)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是造成城乡财政差别化支出的直接原因

作为基层政府的县乡政府与“三农”联系最为紧密,对农村财政需求最为了解。但由于中国实行的是单一制结构,财政分配决策权掌握在上级政府手中,导致县乡政府在中央政府的财政资源纵向分配博弈中处于劣势,省级以下政府财权层层上收、基本事权却不断下移,造成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尤其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过快,财力配置和财政支出责任不对称等原因,中国县乡财政资金缺乏,不少县乡财政甚至背上债务,从而无力加大农村的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

四、实现城乡财政相对均衡支出,弥补城乡社会断裂的建议

(一)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从根本上实现城乡财政相对均衡支出

要改变城乡社会断裂的现状,必须转换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实行政府财政城乡相对均衡支出政策,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农村社会保障、农村教育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切实发挥财政在“三农”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最终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二)保障农民在城乡财政分配中的话语权,在政府决策中实现城乡财政相对均衡支出

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整合农民组织,使其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增强农民组织对财政决策的影响力,保障农民在财政决策执行中的监督权,实现城乡相对均衡支出,最终保障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消除城乡社会断裂。

(三)建立科学的、体现城乡协调发展内容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促使其在财政执行时实现城乡相对均衡支出

改变以往以GDP为核心的政府官员绩效考核体系,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指导,按照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城乡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水平等社会发展指标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调动地方政府官员对农村财政投入的热情,促使其在财政执行时实现城乡相对均衡支出,达到消除城乡社会断裂的目的。

断裂范文篇6

沂沭断裂带北段活动构造遥感地质解译

1.活动构造遥感地质解译标志遥感构造研究的基础是显示在图像上的客观存在的地质构造现象。一条规模较大的活动断裂,可以控制晚第三纪、第四纪的沉积及其相应时代的岩浆喷发,沿断裂形成各种构造地貌,造成断层两侧的地貌差异、扭动变形与水系的同步转折等。因此,它们的活动状态,在卫星图像上可以通过形态特征信息和色调信息进行判定。活动断裂遥感影像标志可归纳为垂直错动标志和水平错动标志。在活动断裂遥感地质解译中,水平错动标志要比垂直错动标志易于识别。(1)垂直错动标志通过卫星图像中活动断裂的垂直差异错动的影像信息特征、形态特征等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出以下主要垂直错动标志:①地层断错标志,活动构造两侧地层岩性成份的差异、地质体的厚度差异、地层的拖曳现象等,在影像特征上主要表现为两侧色调的差异及灰阶的差异、第四系和基岩的明显分界线、黄土地区的连续滑坡弧的出现、植被的生长状况的不同等,这在遥感影像上都是十分明显和清晰的。如上五井断裂,断裂两盘明显的地层差异特征十分明显(图6(a));②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标志,断裂的垂直差异错动是一盘表现为强烈上升,沿断裂往往形成了陡峭的断层崖(陡坎),或者发育了一系列整齐排列的断层三角面。在遥感图像上,断层崖(陡坎)与断层三角面的形态典型影像特征一般表现为暗色调阴影比较明显,易于鉴别,是断裂垂直差异错动的重要标志,通过影像判读还可以获得活动断裂垂直错动的信息;③水系展布特征变化标志,垂直差异错动显著的活动断裂两侧,常常呈现不同的水系形式,活动断裂通常成为两种水系形式的转折点,在上升盘,水系形式一般呈深切的树枝状水系或格子状水系,在下降盘,一般形成了浅切割的树枝状水系、平行状水系、羽状水系或扇形水系,水系特征在卫星图像上,影像清晰,形式典型,是判读断裂构造的最主要影像标志之一;④冲—洪积扇的标志,断裂两侧强烈的垂直差异错动,往往造成断裂两盘形成了两种对照鲜明、地形反差大的地貌类型,抬升的一盘隆起成为山地,下降的一盘发育了一系列冲—洪积扇,它们沿断裂呈整齐的线状排列,扇顶部明显受活动断裂的控制,有时同一条活动断裂控制着几期洪积扇或冲积扇发育,可以作为断裂经历了几次垂直差异错动和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的识别标志,它是活动断裂的阶段性隆升所致,在影像上表现为几期冲—洪积扇的叠加,如临朐上五井镇西部的山脚下,由于上五井断裂的控制作用,山前的洪积扇前缘沿一条直线分布(图6(a));⑤地貌形态变化标志,各种地貌形态都是新生代以来,内、外地质应力联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利用地貌类型对比法,往往可以在卫星图像上分析断裂垂直差异错动的状况,在影像特征上主要表现为地形上形成陡坎、两侧地貌类型有明显差异,夷平面及河流阶地的高度差异,沙丘、泉水、水井等沿一条直线定向排列,断层切割山体形成负地形,负地形呈直线状排列,如沿益都—无棣断裂负地形和水塘呈直线状分布(图6(b));⑥湖泊与断陷盆地标志,断陷湖泊与断陷盆地的发育,是断裂活动的重要佐证,活动断裂常常控制着盆地与湖泊的边缘,而另一侧为隆起,反映了断裂的垂直差异错动,再一种情况是多个断陷湖盆的线状展布,受同一条活动断裂的活动所控制,在影像特征上,两侧色调呈现明显不同,尤其在湖泊的边缘,湖岸线状特征较明显,在卫星影像上,这类标志比较容易鉴别和对比,如上五井断裂控制临朐盆地发育。(2)水平错动标志通过卫星图像中活动断裂的水平错动的影像信息特征、形态特征等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出以下主要水平错动标志:①岩性地层标志,断裂活动可以引起两盘地层的牵引、拖曳、变形、褶曲与断错,在卫星遥感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岩层产状的突然改变、地质体的错开、正负地形的不对称接触,在遥感影像图上,断裂两侧颜色特征的差异十分醒目,容易识别,如双山—李家庄断裂,由于断层两侧地层存在明显差异,在断层两盘形成不同的纹理色调(图6(c));②地貌形态标志,现代地貌形态一般都是新生育成形的,因此当活动断裂具有较大的水平错距时,往往山脊、山嘴、条带状剥夷面等被错开,并发生扭动变形,在遥感影像上,不论其上部有无覆盖层,这些标志都比较明显,在遥感解译中相对比较容易判读,例如,在郯庐断裂带的4条断层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两堑夹一垒特殊地貌(图6(d)),在地堑内发育沂河、沭河水系,富水,影像呈深色调;③盆地和湖泊的扭动变形,受活动断裂控制的盆地与湖泊,当断裂两盘发生显著的水平错动时,它们的形态往往发生扭动变形,这种扭动变形与一些大规模的活动断裂有关,在影像上表现为一些大范围的变化;④水系格局的异常,断裂两盘的水平错动导致穿过活动断裂的河流和冲沟发生同步转折和扭曲,活动断裂水平错距的大小,左旋和右旋错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导致河流和冲沟在平面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是一种判断断裂水平错动的重要标志,如受上五井断裂控制,沿断层线出现水系“肘”状拐弯,受高崖—刘家庄断层控制,影像上呈深色调的水点沿断层的走向分布,宏观上在一条直线上,受安丘—莒县断裂控制,潍河的下游呈直线状流入莱州湾,不对称平行状、不对称树枝状、帚状水系等都是由于断裂的垂直差异错动所引起的;⑤洪积扇形态的变形,洪积扇、冲—洪积扇的发育,虽是活动断裂垂直差异错动的标志,但当它们的形态发生偏扭变形,扇形地的中轴线与断裂斜交时,往往表征了活动断裂兼具水平错动,而且其偏扭摆动方向反映了所在盘的水平运动方向;⑥谷地的同步不对称,在断裂水平错动过程中,跨断裂河流常常发生同步的旁蚀作用,造成两岸谷坡不对称,而旁蚀形成的侵岸和陡谷坡即反映了该盘的前进方向,卫星图像上,缓谷坡的色调较浅,第四系发育较好,陡谷坡的色调较深,常可见到侵蚀壁、侵蚀崖的发育,阴影明显。自然界中,单纯的水平错动或单纯的垂直错动是极少见的,所以,在卫星影像图上解译和判读活动断裂时,需要兼顾水平错动和垂直错动的标志。2.活动断裂遥感地质解译本次工作共解译出145条断裂,据其规模和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程度以及对地质体的控制和活动情况等,将其分为三级。重点对一、二级断裂构造一级断裂构造是指控制区域沉积作用、构造变形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断裂切割深度大、延伸长,对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线性断裂构造。区内一级线性断裂构造有4条: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和鄌郚—葛沟断裂。二级断裂构造是指切割深度较大、延展较长、对次级盆地有控制作用或改造作用,它们常是不同地质断块的构造边界,控制三级断裂构造,对中强地震具有控制作用。区内二级线性断裂构造主要有19条:青州西—石头沟断裂、上五井断裂、朱刘店断裂、潍县断裂、高崖—刘家庄断裂、平原断裂、温泉—大石戈庄断裂、景芝断裂、昌乐西断裂、朱刘店—王望断裂、白浪河断裂、甘泉庄—苗山断裂、双山—李家庄断裂、益都—无棣断裂、昌乐—广饶断裂、寒亭—坊子断裂、上口镇—岞山镇断裂、二十里铺断裂、广齐断裂等。系统归纳和总结了23条一、二级断层的影像特征和解译标志,编制沂沭断裂带北段的遥感地质断裂构造解译图(图1)。解译结果表明,区内发育北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4组断裂。北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为区内的主要断裂,为一级和二级断裂,两组断裂全新世至晚更新世有过不同程度的活动,部分为早中更新世多断裂,对强震和中强地震具有控制作用。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发生在昌邑—大店断裂和安丘—莒县断裂控制的地堑内,1829年6.25级地震发生在上五井断裂与双山—李家庄断裂和益都—无棣断裂交汇部位。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多为次级断层,为前第四纪断裂,部分为早中更新世断裂,这些断裂对区内5级以上地震无控制作用。

沂沭断裂带北段活动构造遥感地质解译的野外检验

在遥感地质构造解译的基础上,重点对上五井断裂、双山—李家庄断裂、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大店断裂6条主要活动断裂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对解译成果进行了野外实地检验,检验率为100%。说明在研究区内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地质构造是可行的。采集了5个断裂测年样品,进行了断裂活动性鉴定,获得了上五井断裂、双山—李家庄断裂、鄌郚—葛沟断裂和安丘—莒县断裂的新活动地质剖面和活动年代数据。野外地质考察与检验剖面论述如下。1.安丘—莒县断裂安丘地震台西侧地质剖面安丘—莒县断裂在安丘市地震台西侧有良好的线性构造影像(图6(e))。野外地质考察发现,断裂发育在白垩系王氏组暗紫红色砂页岩、砂砾岩中(图2),断裂面陡立,产状为110°∠87°。沿断裂发育构造透镜体、断层泥。东盘为暗紫红色砂砾岩,向西缓倾斜。西盘岩性为暗紫红色砂页岩。在断层露头中采集了断层泥热释光测年样品,测试年龄为(20.49±1.74)Ka,表明安丘—莒县断裂晚更新世有过活动。采样点,~○下降泉,①残积层,②紫红色砂岩(k2w),③暗紫红色砂砾岩(k2w),④断层破碎带图2安丘—莒县断裂安丘地震台西侧地质剖面(图1中4号考察点)2.唐阝吾阝—葛沟断裂唐阝吾阝镇西寺山北冲沟南壁地质剖面鄌郚—葛沟断裂在遥感影像上活动断裂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清晰的色调界线。在鄌郚镇西侧有良好的线性构造影像(图6(f))。野外地质考察发现,断裂发育在寒武—奥陶系与白垩系王氏组。断裂产状为110°∠77°,为正断层。岩石强烈挤压破碎,呈直立片状,局部发育揉皱。次级裂面、断层泥、断层角砾岩、构造透镜体等十分发育。在该处一东西向的冲沟的南侧,第四系黄土层在断裂通过处被断错(图3),显示断裂的活动性,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断裂活动时间为(11.59±0.98)Ka之后。3.双山—李家庄断裂青州市五里镇赵河村东的砖厂南地质剖面双山—李家庄断裂在卫星影像上活动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断层三角面、陡坎线状分布、微地貌、山脊左行错移、控制现代地形,控制临朐盆地的北边界、不同地貌单元的分界线、色调异常线、不同地质体线状接触界限,影像清晰,线性特征明显。青州五里镇西侧有良好的线性构造影像(图6(g))。野外地质考察发现,断裂在青州市五里镇赵河村东的砖厂南河岸处第四纪黄土剖面有显示,双山—李家庄断裂由两个反倾的倾角陡峻的正断层组成,两断面间距离约100m,构成一地垒构造(图4)。F1断层产状为50°∠70°,为正断层。断层北东盘为夹薄层黄土的砂砾层,南西盘为寒武系凤山组竹叶状灰岩、薄层灰岩与页岩组成。F2断层产状为240°∠75°,断层北东盘为为寒武系凤山组竹叶状灰岩、薄层灰岩与页岩组成,南西盘为第四系含砂砾夹层的黄土组成。在断层F1北东盘黄土层中取样,热释光测年值为(16.73±0.57)Ka,说明双山—李家庄断裂活动时间应为16700年后。图3鄌郚—葛沟断裂鄌郚镇西寺山北冲沟南壁地质剖面图(图1中3号考察点)采样点,①含少量小钙质结核的黄土,②含钙质结核的暗黑色图4双山—李家庄断裂青州市五里镇赵河村东的砖厂南地质剖面图(图1中2号考察点)采样点,①含少量小钙质结核的厚层黄土,②含砂砾夹层的黄土,③夹薄层黄土的砂砾层,④寒武系凤山组竹叶状灰岩、薄层灰岩与页岩4.上五井断裂五井镇茹家庄桥东约100m处冲沟南地质剖面上五井断裂在卫星影像图上活动断裂特征十分明显且典型,表现为不同色调的线性界面、不同影纹的界线、山区与盆地不同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冲洪积扇前缘呈直线状、断层三角面及断层陡崖成清晰的直线分布和水系同步拐弯。在断裂东侧的临朐盆地内发育一系列与断裂近于直交的小型梳状水系。在五井镇茹家庄东西两侧有两条十分清晰的平行线性构造影像(图6(h))。野外地质考察发现,在茹家庄西侧的线性构造影像为老断裂的继承性活动,而茹家庄东侧的线性构造影像具有新生性活动特点。在茹家庄桥东约100m处第四纪河流相砾石层被断错(图5),断层走向北东40°,倾向南东,倾角57°,断层为正断层。断层上盘自下而上为:④含钙质结核黄土,结构疏松,含豆状团粒,孔洞发育,柱状节理不发育,厚约2m;③砾石层,呈楔状,砾石成份为石灰岩,磨圆度一般,砾径一般2~4cm,砾石被砂泥充填,胶结中等;砾石层中夹少量黄土;②砂砾石层。下盘为含砾砂土层。在上盘砾石层中取黄土热释光样,其测年值为19.41±0.79Ka,说明断层活动时间应为19000年之后。采样点,①黄土,②砂砾石层,③砾石层,层中含少量黄土,④含钙质结核黄土,含豆状圆粒,孔洞发育,⑤含砾砂土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上五井断裂茹家庄桥东断裂活动剖面的发现,说明断裂活动具有方位上的继承性,活动位置上的新生性,即断裂活动的迁移性。上五井断裂茹家庄桥东断裂活动剖面发育上五井断裂主断裂的东侧100m处,第四纪河流相砾石层被断裂断错。断裂活动的迁移性在中国东西部的许多重要活动断裂上具有普遍意义。本项研究为安丘—莒县断裂1∶5万条带状活动断层填图(022929)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为确定沂沭断裂带北段断裂的空间分布,评价沂沭断裂带北段的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提供依据。沂沭断裂带北段活动构造遥感地质解译与检验的实践证明,具有周期性、视野宽广和信息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便捷快速的图像处理技术,在断裂构造探查和活动性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作者:王华林王纪强工作单位:山东省地震工程研究院

断裂范文篇7

关键词:热轧窄带钢轧机;断裂;预防措施

1.前言

莱钢轧钢厂500mm热带是一条全连续热轧窄带钢生产线,具有轧机精度高、检测系统完善等特点。整条生产线共有十六架轧机,分粗轧机组和精轧粗轧两部分,粗轧部分由八架轧机组成,布置形式为立、平、立、平、平、立、平、平;精轧部分由八架轧机组成,布置形式为立、平、平、平、平、平、平、平。

粗轧机组轧机较多,因此轧辊消耗较大,同时为了提高轧机的生产率,已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来改善设备性能和轧制工艺,特别对粗轧机轧辊的断裂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但是轧制条件变得愈加苛刻,并且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轧辊断裂现象还时有发生,不但造成经济上的直接损失,还由于断辊停产,减少了产量,增加了热轧废品,增加了能源消耗,因而增加了总成本。据不完全统计,仅粗轧辊断裂年损失约40万元,停产时间约17万元,利润约30万元,综合经济损失年平均约87万元,约占总成本的0.54%。因此研究轧辊断裂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实际综合情况做了具体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2.轧辊断裂的原因

轧辊是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轧时轧辊承受各种载荷及在复杂的条件下工作,如果再加上操作不当往往会造成轧辊断裂。断辊的原因很多,下面从轧辊断裂的部位来具体分析。

2.1.在轧辊辊身处断裂

从断裂现象看断裂部位绝大多数在辊环处,断裂截面为不规则的斜面或垂直截面。断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轧辊质量(1)粗轧平辊机组为二辊轧机,工作辊与高温板坯直接接触,并承受各种载荷,因此要有良好的耐热性,如果轧辊辊身硬度随轧辊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幅度较大时,说明轧辊的耐热性较差,将严重影响轧辊的整体性能。(2)从轧制条件看要求轧辊还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适当的硬度和强度。轧辊周期承载引起的表面层机械疲劳,轧辊表面经受轧件的周期加热及冷却水的周期冷却而出现的热疲劳,都将引起轧辊的磨损并出现热裂纹。辊身硬度与辊身的抗热裂纹性成反比,辊身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但其耐抗热裂纹性能越脆弱。一般来说轧辊的耐磨性及辊面硬度与辊身沿直径方向的硬度差有关,因此希望沿轧辊直径方向的硬度差越小越好,并且硬度适中。

2.1.2.轧制条件(1)轧辊承受各种载荷:A:液压装置加在两端的轧制压力。B:轧件变形时的反作用力。C:承受冷热作用下的交变载荷。轧辊转动一周的温度波动如图1-1所示。

D:轧件咬入轧机时的冲击载荷、机械转动产生的扭拒力及轧辊与轧件、轧辊之间的摩擦力。E:轧辊受冲击时弹跳所产生的力。2)轧辊局部过载或受不均匀载荷。A:较低的钢温。B:由于调整不当轧制中心线较大偏移而引起轧制力分布不均,或压下量分配不合理,有的机架负荷过大。C:由于轧件头部缺陷而导致缠辊。

D:有异物带入轧辊。

在实际轧制过程中低温钢的轧制较常见,对轧辊的损坏也最大。由于轧件头部钢温偏低加上冷却水的作用,轧件头部在咬入轧辊时对轧辊的冲击相当大,如果轧件整体温度偏低,轧件塑性下降,变形抗力增加,将可能导致断辊。低温轧制的现象有五种:第一种是加热炉违反加热规程,大火急火加热,钢坯受热不均匀,烧透性差,致使表面和内部温差大,或在纵向上由于炉道产生的水印,钢温较低。第二种轧机能力比加热炉能力大,有时生产节奏过快,加热炉满足不了生产要求而轧制低温钢。第三种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线上出现的各种故障影响了正常轧制,此时的加热炉处于保温状态,恢复生产时升温时间不足而开始轧制。第四种由于炉门的保温能力较差致使靠近炉门的钢坯温度较低,开轧时轧辊及轧线设备比正常轧制时的温度偏低因而轧辊的承载很大。第五种是加热炉装钢坯时冷热坯混装,热坯达到轧制温度开轧,而夹杂在其中的几支凉坯还没达到工艺所要求的温度,导致低温轧制。

2.2.轧辊在辊身与辊径处的断裂

这种断裂方式占轧辊断裂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这种断裂除含有上述原因外,一般属于疲劳断裂,轧辊辊身与辊径的交接处所受的弯曲应力最大,也是应力集中的区域,对裂纹和缺口非常敏感。这些裂纹和缺口包括轧制过程中轧辊磨损产生的热裂纹及车痕、铸造和冶金缺陷。轧制过程中产生的热裂纹及其车削后残留的裂纹是导致断裂的主要因素。

2.2.1.轧制过程中在变形区内轧辊跟轧件接触,由于单位轧制压力和钢温都很高,且辊面受到交变的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的作用,在轧辊的工作层内产生了交变热应力,并且这种应力在冷热条件下交替变化。轧辊的屈服点随着轧辊温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当辊面的合成应力超过了降低后的屈服点时,辊面局部发生微塑性变形,经过一定时间后,辊面就会出现微裂纹。周期性的循环又促使轧辊内的裂纹持续发展。

2.2.2.裂纹不断延伸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冷却水渗透到裂纹内,并受热变成蒸汽体积增大,对裂纹继续破坏加大。同时,在变形区内轧件与的轧辊接触摩擦力方向改变及各种外力的作用,所有这些因素多次反复变化,导致裂纹不断扩展,轧辊的承载能力逐渐下降,直至无法承载负荷而突然断裂。

2.2.3.裂纹产生以后,重新上机使用前,为了减少轧辊消耗,在车削时裂纹一般清除不彻底,但使用时的换辊周期同轧辊完好时周期一样,致使残余的裂纹继续扩展。

2.2.4.为了延长轧辊使用寿命,采用堆焊方式修补,由于补焊不良或多次补焊造成表面应力集中,产生内应力和裂纹。

3.减少或预防轧辊断裂的措施

3.1.根据轧制钢种、规格和设备的工艺参数选择合适的制造厂家,保证轧辊质量。轧辊要有合适的硬度、耐磨性、耐热裂纹性,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适当增大辊身与辊径结合处的强度,以防止轧辊大面积剥落甚至断裂。

3.2.实行轧辊入厂检验制度,对新进的轧辊仔细检查尺寸是否合理,硬度是否合适并检测径向硬度是否均匀,进一步作内部组织探伤,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和制造单位磋商解决。

3.3.在生产中正确执行加热和轧制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工艺纪律。轧制过程中根据轧机实际运行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避免轧辊局部或个别轧机载荷过大。

3.4.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合理的换辊周期,加强轧辊的整备工作,提高操作水平,尽量避免人为失误。

3.5.确定合理的冷却水系统,根据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喷嘴形状和喷水部位,并保证冷却水的压力、流速、水量、水温、水质以及冷却水管的畅通,为轧辊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3.6.新材质轧辊的实验及应用:由于目前使用的球墨铸铁辊,承受弯曲应力的能力较差且强度较低,经过与轧辊厂家的探讨,高铬钢材质的轧辊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磨性、咬入性能,且在中宽带使用效果较好,已与厂家联系定作准备试用,另外高铬钢轧辊还具有良好的堆焊性能可重复利用。

断裂范文篇8

关键词:《等待戈多》人性断裂救赎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写的是发生在两个黄昏的事情。在乡间的一条路上,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树下等待着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但他们既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戈多会不会来。剧作无论从剧情内容还是到表演形式,都体现了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荒诞性。当然把《等待戈多》解读为是一种人生的等待一种等待的境遇未尝不可,可又觉得远远不够,作品是如此意味深长而又令人回味,如此耐人寻味而又挖掘不尽。暂且不论批评家所评论的戈多其人,就是作品中呈现的荒诞场面是处处光怪陆离,贝克特用荒诞手法写出了人生的不确定带来的人性断裂,《等待戈多》文本展示了记忆的断裂,交流的断裂以及思维的断裂碎片,演奏了一首人性断裂的时代之曲,它一点一点地勾勒了人性的裂痕,反映了一代人的内心焦虑断代。贝克特像柔情的诗人用他仿似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却满纸荒诞的笔触诗意地呈现了整个断裂人性的人类特征,又像是黑暗之中带来光明的火炬为无意义无可奈何毫无办法的人生注入了一点点的希望。

“对了,那两个贼,你还记得那故事吗”,“不记得了”,这是两个流浪汉之间的对话,刚刚说的话对于另一个听者来说他马上就不记得了,或者是他不是不记得了,而是拒绝记忆。“咱们昨天干什么啦?”“照我看来,咱们昨天来过这儿”,“你认得出这地方?”“可是哪一个星期六?还有,今天是不是星期六?今天难道不可能是星期天!或者星期一?或者星期五?”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对自己对个人的不确定。爱斯特拉冈穿的鞋子,一会儿是这个颜色,一会儿是那个颜色,一会儿太小,一会儿又太大。对自己的情况无法去确定,也拒绝去确定。这些诸多的不确定的话语呈示了这种记忆的断裂所带来的荒诞与记忆空间层面的碎裂。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之间的交谈也是前言不搭后语,我言左你言右。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呈现出无法对等的局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与无法解除的陌生感。

剧中没有鲜明的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没有集中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人们通常所认可的戏剧情节,从场景的开始到结束,有的只是无聊的空话和恶梦的重复,剧中所出现的戏剧人物也是破碎的舞台形象,有的只是流浪汉、可怕的主仆两人。这种破碎是符合整个文本结构的展示的,与全文要表现的人性断裂浑然天成的融合成一体。

在剧本多处有话语“我走了”,戏剧动作却是“他没有动”,戏剧话语与戏剧动作之间有了脱离,体现对自身的否定。在流浪汉们遇到波卓和幸运儿时,波卓命令幸运儿思想时那一段无标点的“呓语”,是思想的混沌,这些场面无一处不是一种明显的断代的特征,是当时工业化社会本身的断裂造成的人的断裂以及断裂之后的遗忘。

托德·吉特林说:现代主义将大一统撕成碎片,后现代主义却因这种支离破碎乐不可支。《等待戈多》尽管存在如此多的碎片化,可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你会发现作者有将这种碎片再次拼贴化的愿望,通过这种人生碎片化的解体现象来达到企图实现整体救赎的愿望。也即通过无意义荒诞的人生能看到晨曦中一丝诗意的微光,这微光就是对人性断裂的救赎。

首先从语言形式上来看。文本是从一种传统的戏剧视角回到古朴的诗歌视角。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小说的历史就是变成了诗的小说的历史。但接受诗的苛求根本不是指小说抒情化(放弃它本身具有的讽刺,不理睬外部世界,将小说变成个人的独白,使它带上许多装饰)。最伟大的变成了诗人的小说家都强烈地反抒情……小说:反抒情的诗”。在贝克特的剧本里,剧本成了反抒情的诗。爱斯特拉冈:这是什么树?

弗拉季米尔:我不知道。一棵柳树。

爱斯特拉冈:树叶呢?

弗拉季米尔:准是棵枯树。

爱斯特拉冈:看不见垂枝。

弗拉季米尔:或许还不到季节。

爱斯特拉冈:看上去简单像灌木。

弗拉季米尔:像丛林。

爱斯特拉冈:像灌木。

这种诗歌化的语言倾向于追求精巧细致,在文中处处有着非常精妙的对话。读来简单却又芳香留存,透露出朴素的诗歌情怀。

剧本只有两幕剧情,基本上第一幕与第二幕没有多大的改变,就像一首现代诗歌两小节的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反复咏叹之调。这种诗歌之调为人性断裂之后所造成的心灵空白无聊提供了营造诗意的空间,同时也是对后现代多样语言游戏的反叛,为人性断层之后所造成的空虚单调提供了救赎的可能。

其次从文本价值维度上看。幸运儿那一段看似颠来倒去的话并非无来由,开篇爱斯特拉冈与弗拉季米尔谈论《圣经》也并非空穴来风,用孩子的话来宣告戈多今天不会来了明天来也并非毫无意义。荒诞派戏剧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达到高峰。当时二战的恶梦刚刚过去,战争给整整一代人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治愈的创伤。自从尼采宣称“上帝死了”,上帝不复存在了,旧日的信仰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瞬间消亡坍塌了,美好的希望和理想破灭了。可是真正对上帝的否认与拒绝会引起不可抑制的对上帝信仰的回归,这种回归能否挽救这种无意义的人生,戈多是否是上帝之光,小孩是否是上帝的天使,这些都无法去确证。但确确实实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信仰的存在,以及这种信仰所具有的普照,一种对人性断裂的救赎之光。

虽然不能去寻味确定性,但是作品所留给人们的思考与回味,人们对戈多的探究就更多的表明信仰的存在的微光。它存在着,就能带给人们新生,激起等待的振奋,以至努力去争取等到戈多的理想,正如1969年贝克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时获奖的原因所说,“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瑞典皇家学院的代表在授奖仪式上赞扬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这可能才是文本终极的价值所在,或者也是作者文本对人类的救赎之所存吧。

参考文献:

断裂范文篇9

1混凝土有效裂缝长度的确定

由于混凝土在失稳断裂前存在着裂缝的稳定扩展阶段,使得失稳断裂前试件实际裂缝长度α大于预制缝长α0。若将失稳断裂前裂缝稳定扩展长度记为Δαc,则

αc=α0+Δac

(1)

但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Δαc值较困难,需要先进的测试技术。因此本文根据文献[4]的线性渐近叠加原理,采用线弹性断裂力学公式计算αc的值。

对于如图1所示的楔入劈拉试件,当外荷载P达最大值Pmax时,其对应的有效裂缝长度αc可由下式确定:

CMODc=Pmax/tE[11.56(1-αc/h)-2-9.397)]

(2)

图1楔入劈拉试件

式中:t、h、E分别为试件厚度、高度及弹性模量。

2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确定

2.1闭合力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KcI的计算由于混凝土裂缝失稳扩展前存在着主裂缝的稳定扩展阶段,根据虚拟裂缝模型,当裂缝张开位移ω小于ω0时,尚能传递应力,这个应力称为闭合力。因此,试件除了受到外荷载P作用外还存在着阻止裂缝扩展的闭合力的作用(如图2所示).根据叠加原理,可将图2(a)分解为图2(b)及图2(c).对于图2(a),其裂缝尖端处的应力强度因子为:

KI=KIp-KcI

(3)

其中,KIp为由集中力P所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可直接由线弹性断裂力学公式计算:

(4)

图2试件受力特性

而闭合力σ(x)产生的应力强度因子(负值)可由文献[5]所给的公式计算:

(5)

式中

(6)

如图3所示,当裂缝处于临界状态时,P=Pmax,其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也达其临界值CTODc,则其相应的闭合力σ(x)在虚拟裂缝上的分布为:

(7)

[ft-σs(CTODc)](α0≤x≤αc)

图3闭合力的分布

(7)式中:σs(CTODc)为当裂缝尖端张开位移达临界值CTODc时的应力,它可由图4的混凝土应力软化曲线得出[6]:

(8)

式中:c1、c2为材料常数。当用CTODc代替式中的ω时即可得到σs值。对于普通混凝土,c1=3,c2=7,ω0=160μm.为简化计算,也可采用双线性模型,其表达式为:

{

σ=ft-(ft-σs)ω/ωs(0≤ω≤ωs)

σ=σs(ω0-ω/ω0-ωs)(ωs<ω≤ω0)

(9)

σ=0(ω>ω0)

其中,ωs=0.8Gf/ft,σs=ft/3,ω0=3.6Gf/ft,ft和Gf分别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断裂能。将CTODc代入式(9)中的w即可得到σs(CTODc)值。而CTODc值则可由下式计算:

图4混凝土应力软化曲线

CTODc=(αc-α0)/αc·CMODc

(10)

因此,在临界状态时,在虚拟裂缝区内由闭合力σ(x)产生的断裂韧度KcIc为:

(11)

2.2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的确定由式(3)可知,当裂缝处于临界状态时,

KiniIc=KunIc-KcIc

(12)

式中:KiniIc、KunIc称为起裂断裂韧度及失稳断裂韧度。其中失稳断裂韧度KunIc可将试验中测得的最大荷载Pmax及由式(2)计算的αc代入式(4)获得,而起裂断裂韧度KiniIc定义为混凝土裂缝起裂时的荷载Pini对应的应力强度因子,它表示材料抵抗裂缝扩展的能力。但要精确测量Pini比较困难。

对于理想弹塑性材料,根据DM模型,由于裂缝尖端附近出现较大的塑性区,使得裂缝尖端的应力奇异性消失,即KI=KIp-KcI=0,也就是说由闭合力σ(x)产生的负的应力强度因子完全抵消由拉应力产生的正的应力强度因子,而混凝土为半脆性材料,由σ(x)产生的负的应力强度因子不能完全抵消由拉应力产生的正的应力强度因子,因此KI≠0。这样,若在试验中测得混凝土试件的抗拉强度ft、最大荷载Pmax及对应的裂缝口张开位移CMODc、弹性模量E等参数,根据以上各式便可获得混凝土的双K断裂参数。

3试验结果

试件尺寸均为400mm×400mm×200mm,初始缝高比α0/h分别为0.2、0.4、0.5、0.6,每组试件为3个。试件所用材料为大连产河砂,石灰岩碎石,最大骨料粒径为20mm,水泥为大连水泥厂生产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试件配合比为水泥∶砂子∶石子∶水=1∶1.73∶3.01∶0.52.试验时测得150×150×150mm3立方体抗压强度fcu为38.8MPa,抗拉强度ft为3.0MPa,弹性模量E为32.2GPa.试验测得的各试件Pmax、CMODc、Gf等参数见表1.

表1试验结果

--------------------------------------------------------------------------------

试件编号

α0/h

Pmax/N

CMODc/mm

Gf/(N·m-1)

--------------------------------------------------------------------------------

ωs1

ωs2

ωs3

ωs4

0.2

0.4

0.5

0.6

34244.7

25206.0

16042.1

10779.3

0.1445

0.1712

0.1673

0.2364

488.2

437.8

376.7

291.5

--------------------------------------------------------------------------------

4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计算结果

根据试验测得的Pmax、ft、E、CMODc、Gf等参数即可计算混凝土的αc、KiniIc、KunIc及CTODc等值。详细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发现,试件初始缝高比的不同,裂缝亚临界扩展量Δαc也有所不同,而KunIc值则与试件的α0/h无关;当试件缝高比α0/h≥0.4时,所计算的KiniIc、CTODc也基本上与α0/h无关,但采用不同的闭合力方程所计算的KiniIc却有所不同,可见断裂能Gf及σ-ω曲线形状对KiniIc有明显影响。

表2双K断裂参数计算结果

--------------------------------------------------------------------------------

KcIc/(MPa·m1/2)

KiniIc/(MPa·m1/2)

KunIc/(MPa·m1/2)

CTODc/mm

试件编号

αc/mm

Δαc/mm

--------------------------------------------------------------------------------

--------------------------------------------------------------------------------

方程(8)

方程(9)

方程(8)

方程(9)

--------------------------------------------------------------------------------

ωs1

ωs2

ωs3

ωs4

175.1

213.4

344.6

289.2

95.1

53.4

44.6

49.3

1.3538

0.9164

0.83780.9804

2.00001.3969

1.2865

1.4836

1.0063

1.3825

1.0863

1.1675

0.3601

0.9021

0.6376

0.6642

2.3601

2.2990

1.9241

2.1479

0.07848

0.04286

0.03049

0.04021

5结论

根据本文的计算及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在起裂后,由于闭合力的作用使之在失稳断裂前存在较大的亚临界扩展阶段,而不象脆性材料一经起裂便失稳扩展。(2)混凝土失稳断裂韧度KunIc与试件初始缝高比无关,可以作为混凝土材料的断裂参数。(3)当试件初始缝高比α0/h≥0.4时,根据虚拟裂缝模型计算的混凝土KiniIc及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c值也与试件α0/h无关。(4)采用不同的闭合力方程所计算的KiniIc相差较大,因此在计算KiniIc时应考虑断裂能Gf及σ-ω曲线形状的影响。(5)当α0/h≥0.4时,KiniIc、KunIc及CTODc可以作为混凝土的材料常数,因此在测定KiniIc、KunIc及CTODc时α0/h宜取0.4~0.6。

参考文献:

[1]徐世烺,赵国藩。混凝土裂缝的稳定扩展过程与临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J]。水利学报,1989,(4).

[2]徐世烺,赵国藩。光弹贴片法研究混凝土裂缝扩展过程[J]。水力发电学报,1991,(3).

[3]吴智敏,徐世烺,王金来。基于虚拟裂缝模型的混凝土双K断裂参数[J]。水利学报,1999,(7).

[4]ShilangXu,ReinhardtHW.DeterminationofdoubleKcriterionforcrackpropagationinquasibrittlefracture,partⅡ:Analyticalevaluatingandpracticalmeasuringmethodsforthreepointbendingnotchedbeams[J]。InternationalJournalofFracture,1999,98(2).

断裂范文篇10

【论文提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呈现出独特的光芒。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书法艺术观念却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方高势位文化的侵入,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衰落,直接影响着当代中国书法文化的去向。本文从观念史的角度入手,首先界定“断裂”的涵义,然后分析中国的书法史中“断裂”现象,提出显性的断裂和隐性的断裂两种类型。最后,列举和分析当代中国书法文化的断裂现象,提出士人精神的衰落直接导致了士文化的衰落和书法文化传统的断裂。

引言

在史学界,法国的福科提出一个疑问:历史将不再是不断完善的历史,不再是其理性不断增强的历史,相反,断裂现象似乎在不断的增强与出现,所以历史学应当寻找“非连续性”也就是所谓的“断裂现象”。同样,在中国的书法史中,“断裂”问题同样存在。

翻开中国文化这本“书”,书法艺术确是其中光辉灿烂的一页。但是无论是书法的技术性问题或是理论性问题都犹如渺茫星空,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定。于是点鬼薄式的书法史、花名册式的书法史、家谱式的书法史著作,成为中国古典书法史的主流形式。虽然它分时分段,章节清晰,连续性意图的追求很明显,但由于缺乏一种宏大的大思想的连续,从而导致了章节的四分五裂,连续的脉络变得削弱甚至消失,缺乏一种“内在理路”[①]。直至近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史》七卷本,仍然只是丛文俊在开史之前作的一总结擎领性的中国书法思想综述。

从这些线索和思想上看中国书法文化史,我们又多了许多可以研究的东西,它的前景似乎很大。可以分出许多的方向让思想总述,让书法史成为另外一种写法。

纵观上下几千年的文明,“书写”从未间断,但是思想文化的断裂与政治经济的影响必然波及中国书法文化的历史,而如何找到断裂点,以及给断裂后的社会进行什麽样的诊断,开出什麽样的药方却是前所未有的一个课题。

一断裂的涵义

葛兆光曾经说过:“断裂是与常规的轨道脱节,与平均的水准背离,它常常是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上无法确定其来源和去向的突发性现象。”[②]我亦赞成此说,就如一列火车有它自己的轨道,但是由于比较特殊的原因,火车的车厢在运动的过程中与前面车厢脱节,于是后列车厢在这个轨道上慢慢停滞,以致于后人无法辨别其来源及去路。

书法作为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论其处在什麽样的年代,都因为我们的书写工具、记录习惯、特别是文字的普遍使用而代代薪火相传。从最早的文字的产生到因记事的需要而延绵至殷商的如今学术界普遍认为比较成熟的甲骨文,经由占卜贞人的稳定传承从而发扬光大,最终于魏晋时代演进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书法,经历了数百年,上千年的不息传承。而后在盛唐君主李世民的尊王的风尚下引领新时代的潮流,开宋元明清的连续之河!

然而,历史永远不可能那麽顺利的连续着,不管书法的自觉地传承,或是不自觉的延伸,在这种看似连续的外表下,“断裂”的内部现象却时常出现,少则数年,多则上百年。

在此,我对葛兆光的定义,再稍加补充:断裂是一种时间顺序上的文化断层;不连续,是一种逻辑上的文化失去现象。这样,似乎又推翻了文化的连续性,连续似乎是一种不平常现象,而断裂才是一种平常现象。文化甚至在断裂后又不得不与原来的轨道相对接,重新发展下去。需要在传统的文化轨道上走下去的断裂文化,似乎在断裂口处驶入另一轨道,想追摹原来的目标,却不得不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道。(当然这可能要受到裂口处各种各样的东西的影响,是它在吸收与消化后的一种变异。)

二中国书法文化史中的断裂现象

第一类:显性的断裂。

最明显的例子是宋朝初期的书法现象。由于常年的战乱和外夷的虎视眈眈,在宋代开国后很长的一段时期,书法都没有走上正规的轨道,甚至可说无暇顾及。就这样,百余年过去了,以至于欧阳修大声疾呼“古来书法之废,莫过于今”。那麽宋初书法为何如此颓废?首先,书法自实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样式之后,师生相传的道统一直未绝。即使像南北朝时的长期分裂板荡,“江左风流”也仍由羊欣、智永等人继承下来并传至唐代。五代的动乱,即发生在中原,而且数年就破坏一次,因此使这一绵长的传统遭到致命的阻隔。赵构《翰墨志》云:“本朝承五代之后,无复字画(即指书法)可称。”又云,“书学之弊,无如本朝。”都是有感于国初现状的深切悲叹。这也许是宋代书法积贫积弱的最大原因;其次,师资人才的缺乏固然是一个方面,而优秀的书法遗产遭到兵灾的破坏,更是不可挽回的损失。据《宋史》卷二十三本纪第二十三记载:“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凡法驾、卤薄,……太清楼密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内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车蓄积,为之一空。”唐人去魏晋未远,留存的名迹尚多,而宋朝经过五代的战乱浩劫,名迹已经大多散佚,只有相对稳定的十国政权还保留了一些,但是即使如此,最后也被统治者作为战利品收归内府,书法遗产的垄断与散佚,使得宋代书法要取得一丝进展,书法家付出的精力与物力比前代要多出数倍。再有,社会风气与政策法令的丕变,使得产生大书法家的土壤贫瘠不堪。[③]

由此可见,宋代的书法在起点上就先天不足。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它特有的发展规律,书法更重笔法的传承和艺术形式的借鉴,而社会的动荡与战乱,则是书法断裂以至不连续的直接原因。在这种类型的断裂中,书法艺术明显与传统脱节,脉络流传的通达性遭到了致命的破坏,文人士大夫在战乱过后的文化续接上无能为力。政治动荡,制度丕变,士人们已经无法顾及文化的连续了。

第二类:隐性的断裂。

㈠在书体演进中,古体文字的“隐退”。

例如:汉唐时期,篆隶先后成为古体,其文化与审美的意义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大篆的问题上,可以认定在唐时已然“失传”。丛文俊语曰:“在古人心目中,小篆是从造字到全部古体的缩影,它所承载的文化与审美信息远远超出其书体样式本身。”从这一段话来看,大篆被作为古文字的一种在汉唐时期已经失去了它的全部地位,而这种书体的失传与消失不能说不是一种书法文化意义上的断裂。同样,早在先秦时代,古蝌蚪文与鸟凤虫书确也存在同样的命运。每一种书体的隐退,不就是一种断裂吗?

㈡唐代“王书大统”独尊的现象。

唐太宗“尊王”,评之为尽善尽美,古今第一,是迎合久经动乱,初具安定的社会心理,也是文治的需要。而其之所谓“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枿而无屈伸;其饿隶也,则羁赢而不放纵”云云,正是这种文治社会下的需要。尊王羲之书法,则是以损害其他书法——特别是王献之书法——的自由发展为代价的,。王献之书法逸气过父,独领南朝风骚,开唐代狂草先河,但是,由于唐太宗独尊“大王”,使这一倾向严重受挫,终难以跻身庙堂,无以发扬光大。[④]

㈢大文化的“断裂”导致的书法文化的间接断裂。

所谓“大文化”,实是指书法文化所处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而言的,它是书法文化得以生存发展的先天土壤,是书法文化能够自由壮大的先决条件。大文化的存在与否或断裂与否,直接导致其中的子文化的存在与传承。

中国有句成语:“皮之不存,毛之焉附”亦即此意。一个民族的文化,始终跳动着该民族灵魂的脉搏,以巨大

的向心力凝聚着民族成员,因而文化的认同与流传继承是民族认同的核心。大文化如果断裂,甚至灭亡,对于整个民族来说,影响可能是毁灭性的。无怪乎有人说:“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这种说法虽然过分夸大了文化之作用,但可以看出文化在社会历史的地位是多麽重要。

书法文化作为“大文化”背景下的子文化,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现象。明代中叶以来,在宋时已经逐渐出现并形成的商人地主、市民阶级更加确定。表现在哲学上,首先是从李贽到唐甄许多进步的思想家,作为一股反儒学的异端出现,具有现代解放因素的民主思想,具有市民资本主义的性质。再有是从张载到罗钦顺到王夫之、颜元,虽以儒学正宗面目出现,但具有更多哲理思辨性质,有某种总结历史的深刻意味[⑤]。表现在文艺上,为一种合乎规律性的反抗思潮,更加注重世俗人情。李贽的“童心说”、袁中郎的“性灵说”、徐渭的“真我说”,皆提倡讲真话,反对一切虚伪,矫饰,为个性的性灵解放铺平了道路。特别在书法领域,像徐渭、倪元璐、王铎、黄道周等等一大批书家都把自我的精神追求寓于书法之中,开一代风气。然而,历史的进程远非直线,略一弯曲即是数十甚至于百年,晚明进步思潮在清代遭受到挫折,不但没有发展,而且在保守、反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政策下受到全面打击,甚至消失殆尽。从社会氛围、思想状貌、观念心理到文艺、书法的各个领域,都在倒退性的严重变异。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完全萎缩,有清一代又是一片全面的、僵化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⑥]。

很难想象,如果晚明的文艺在清代继续发展,它将会开出多麽典雅骀荡的艺术之花。从某种程度上说,清代所造成的历史文化演进的“断裂”,严重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三当代中国书法文化的断裂现象

文化,粗略言之,可划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极[⑦]。而在书法文化中,其作为中国人的本土文化、特色文化,其技术体系与价值体系也随着中国文化的演进,内涵不断丰富与扩展。现将其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发展大略追述如下:

文化的发展总是受制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先民们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的物质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创造了汉字,而汉字正成了书法成为艺术的第一硬件。除汉字外,书法所需的硬件还有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在借助了以上的物质硬件下,中国书法才有了关于书体的演进与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书写技巧的完善。这种延伸的起点以及变化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衍生的各种新问题,我都将其归属于技术体系。

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先后定都于中原,汇聚成华夏文明。西周礼乐文化所代表的宇宙观和秩序感,以及由此散发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形成以后三千年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范式。孔子思想因于周礼,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自此,无论个体小国或是泱泱大国,都被伦理秩序融为一个整体,各种文艺形式都被赋予教化的功能。[⑧]《论语·述尔》所载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语,是每一个士大夫从艺自觉遵循的原则,由此可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精神的本质,进而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本质。

如上所述,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子文化,在其发展成长演进的过程中,其价值体系与技术体系在很早就已经同时并举了,并且其艺术本质就与人格外化相互联系,作为最具有活力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但是,当代书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冲击。

首先,支撑书法艺术的创作工具和载体遭到了灭顶之灾。上世纪初,硬笔的引进致使毛笔退出社会生活,而到世纪末则又以电脑键盘替代了手工书写,再加以文言文的“隐退”,废除汉字,汉字简化、拼音化,直接导致书法所依靠的硬件体系近于崩溃。

其次,当代书法艺术所依据的传统文化的土壤贫瘠不堪。在二十世纪初期,许多人都将中国落后的原因追溯到传统文化的“落后”,由对政治文化的逆反波及到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到六十年代,“”有一次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礼”,使得书法文化的生存土壤又遭受了扫庭犂穴的毁灭,以待人几乎堕于文盲文氓之溷。接着,“改革开放”大潮席卷了中华大地,现代文明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变迁,使得文化传统兼具了继承性与变异性;中国社会要向西方看齐,中国文化亦必受其改造。西方文化的涌入,使得中华“大文化圈”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冲击,外夷文化入侵到我们当代“无传统文化积淀”的新生代中。可以说,在“高势位”文化入侵后,随着近百年来政治经济的变动与融合,中国“大文化”各层面都在发生转型。这种转型,直接使书法子文化在大文化圈的激变复杂的断裂与连续下,呈现出“文化缺失”或“文化断裂”现象。

最后,伴随着毛笔和文言失却社会基础的同时,书法在当代最终丧失了它的接受主体——大众。在古代,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皆是笔墨纸砚,毕至案头,终日赏玩,“书写”融入生活。但是当代书法活动却蜕变为一种仅为少数人从事的艺术活动,其负面却导致“笔墨泛滥”,书法丧失评价标准;而从废除汉字、简化汉字到走拼音化道路,直接阻断了书法作为精英文化与大众的亲和力;再加以文言文的隐退,不只是造成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典籍阅读的困难,更是使人们对书法表现形式隔膜化[⑨]。当代能够欣赏读懂书法作品的普通大众已是少之又少,形成了书法接受主体的“断裂”。

的确,当代书坛已经步入“展厅时代”。而“展厅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于古时文人雅集式的书法交流,为了片面追求“展厅效应”,创作者失去了书法艺术精神和自我精神的依托,为了创作而创作,为了技法而技法,从形式到形式,从形式感到视觉冲击力,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愈演愈烈,完全一种“制作化”“装饰化”。梁培先先生曾说:“将书法纳入到视觉艺术的行列,书法极有可能沦为一种黑白的抽象画——这意味着(书法)自我艺术身份的丢失,而一旦自我艺术身份丢失,就必然引发连锁反应,诸如与文化本源之间关系断裂、文化身份的模糊不清等重大问题。”[⑩]断裂一词,真可谓是击中要害。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致使书法创作者与书法理论者分工愈加精细,结果使得书法理论者过多地关注理论,而缺乏技法锤炼,而书法创作者更多地关注技法,关注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而不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这样的后果直接使当代书法人对于书法本体意义上的哲学依托、价值寄托与书法的书写性缺乏相应的关照,从而导致了技与道的分离,导致了书法文化的人格化断裂。

结语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呈现出独特的光芒,即使是“断裂”,文人士大夫也力求上溯传统,与之对接,以弥补文化上的“不连续”,使文化能够发展下去。然而,当代文化断层的因果链条导致我们这一代人的失忆、错位与误解。当我们重拾传统经典的时候,我们的心态是何等的感慨与悲愤,一面是为孳乳着我们的“神貌不合”的“断裂”文化而发出的无奈悲叹,一面又要为这个断裂的社会、异化的人生拨云见日,沿着前人断裂的历史向前“接着写”下去。

宋代黄庭坚评品苏轼书法为宋朝第一,除了“笔圆而韵胜”以外,就是“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黄庭坚《书缯卷后》语:“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老夫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从以上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庭坚对于习书的态度。对于某人来说,其完整的人格不外有二,一是胸中有道义,二是要有圣哲之学的滋润与熏陶。缺一而不全也。此种士人的高尚之气质也是书法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

然而当代这种士人精神却衰落了,这直接导致了士文化的衰落和书法文化传统的断裂。当代的书法人需要批判的精神与独立的意识,需要对书法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甄别能力,更需要把书法文化精神在当代社会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①余英时,《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收入余英时《历史与思想》,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一九七六年,一九九二年。②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一版。③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一版。④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二OO三年十月第一版。⑤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⑥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二OO三年第二版。⑧吴振锋,《文化断裂中的文人书写》,《书法》杂志,二OO六年第八期。⑨梁培先,《改造与失衡——试析形式结构对当代书法创作理论的影响》;《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黄河出版社,二OO三年五月。

[①]余英时,《清代思想史的一个新解释》,收入余英时《历史与思想》,第一二四,一二五页,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台北,一九七六年,一九九二年。

[②]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十、十一页。

[③]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一版。第二,三页。

[④]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一版。第九页。

[⑤]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二OO三年十月第一版。第一七O页。

[⑥]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社会学院出版社。二OO三年十月第一版。第一八一页。

[⑦]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二OO三年第二版。第十六页。

[⑧]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十月第一版。第十三,十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