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6:54:22

订正

订正范文篇1

每次作文要求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作文技巧,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这些技巧不可能完全掌握,作文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之后,教师虽有详细批语或作认真讲评,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所在,但是由于没有重新实践(即订正)环节,学生还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并准确运用作文技巧,形成自己的作文能力,以后仍有可能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我相信许多语文教师都会遇到这种现象。

我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修改在学生作文训练中的地位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但由于我们忽视、甚至是放弃了作文订正这一环节,作文修改这一训练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被放弃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向数理化教师学习,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作文订正意识,养成认真订正的好习惯。

学生要订正好作文,就必须认真听教师的讲评,仔细研究自己的作文,这样就能养成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不至于写一篇扔一篇,连教师的批语和讲评也不认真看,不仔细听,每次作文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培养和强化作文订正意识,还可以有效地杜绝少数同学马虎作文的坏现象,因为写不好要订正,“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唯有认认真真写好每一篇作文。

订正范文篇2

论文摘要:在有关清代诗歌研究的论著中,难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需要我们尽可能地予以发现、指出和订正。对他人的论著是如此,对自己的论著更应当如此。现在即针对笔者自己的几种著作中已经发现的错误做一次集中的梳理,以免继续贻误后来的读者。

对自己已发表文字中的错误进行订正,做自我检讨,这可以说是历代学者的一个优良传统。前代如顾炎武,他的《与潘次耕札》五通之五,说的就是这样一个内容:

读书不多,轻言著述,必误后学,吾之跋《广韵》是也。虽青主读书四五十年,亦同此见。今废之而别作一篇,并送览以志吾过。平生所著,若此者往往多有。凡在徐处旧作,可一字不存。

自量精力未衰,或未速死,迟迟自有定本也。当代则如王利器先生,印象中他也一再写过自己纠谬的文章。而我辈,论学问不及顾炎武、傅山(青主其字)、王利器先生等人之万一,论错误比例却反而不知道是他们的多少倍,因此也就更加没有理由隐瞒自己的粗疏与浅陋。笔者此前发表、出版的各种论著,其中就存在着大量已经被发现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的已经在后来结集或再版时予以更正,或者可能还有类似更正的机会;而已经成集或再版的著作,近期内估计很难再有重印的机会,所以想在这里对其中仍然存在的错误做一次集中的梳理,以免继续贻误后来的读者。

一、清诗史

此书是笔者博士学位论文(原名《清代诗歌史》,最后三章正文系毕业之后续写),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初版,2000年5月再版。目前再版本还发现有几处错误,或者存疑的地方,依类叙述如次(页码同时注初版本、再版本)。

一是作家生卒年。第四章第四节《江左三大家》,于龚鼎孽生年注为公元1615年(第75页、第72页);而曾见今人谢巍先生《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记龚鼎孽生日为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十一月十七日(中华书局1992年11月第1版,第369页),如此则公历实际上已经进人1616年(1月5日)。该书著录的两种龚鼎孽年谱资料笔者均未获见,但想来此记载不误。笔者其他各种著作凡涉及龚鼎孽生年,例当据此更正。此外第二章第二节《云间派》,于李雯生年注为公元1608年(均见第21页);此说也许不太可信,更大的可能是比这提前一年,具体拟在另文详细考订。

二是引用原始资料。这方面最典型的,当数第九章第三节《王士祯的神韵诗》内两次引到的金人瑞(圣叹)《上巳日,天畅晴甚,觉兰亭天朗气清句为右军人化之笔,昭明忽然出手,岂谓年年有印板上巳耶·诗以纪之》二首之二所谓“暮春写得如清秋”句(第200页、第196一197页)。原诗依据《沉吟楼诗选·七言绝》(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人别集丛刊》影印《<沉吟楼诗选><广阳诗集>》本,1979年6月第1版,第83页),但“如”字原文是“似”。而拙著误作“如”,不但影响到它与所论王士祯《秦淮杂诗》“浓春烟景似残秋”之间的字面联系,而且从文献的角度来说本身就是失真的,甚而至于还严重违背了近体诗的格律,造成了“三平尾”的大忌。奇怪的是,该诗在笔者别的论著中也还曾经数次引用过,这个问题居然直到最近才偶然发现。类似的还有第十五章第四节《龚自珍的地位和影响》所引《夜读番禺集,书其尾》二首之二所谓“奇士不可杀,杀之成天神。奇文不可读,读之伤天帝”(第361页、第354页),最末这个“帝”字原文是“人”(可见《龚自珍全集》第九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2月新1版,第455页);而拙著承上文第一首末字误植,不但造成了本首诗歌的两个韵字互不相协(原押上平声十一“真”韵),而且使得同一组诗歌两首之间的韵字也形成了重复。此外第三章第二节《钱谦益的诗歌理论》所引《杨明远诗序》(第40页、第38页),“序”字据本师钱仲联先生标校本钱谦益《牧斋有学集》卷二十应作“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年9月第1版,中册第855页);第十二章第一节《赵翼》所引《论诗》四首之二“李杜文章万口传”以及下文再次提到的“李杜文章”(均见第276页、第271页),据其《匝北集》卷二十八,“文章”原文实为“诗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上册第630页)。

三是其他错别字。这方面目前已经发现的有第七章第一节《施闰章》所引《竹源阮》(第139页、第136页),“阮”字实际上应当是“O”字(可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施闰章《学余堂诗集》卷六,第1313册第410页),即“坑”的异体字。今本施闰章《施愚山集·诗集》卷六直接改作“坑”(黄山书社1992年5月第1版,第2册第110页),这个问题就十分清楚了。此外不知某处似曾提到的顺治初年太湖义军首领吴易,“易”字有关文献一般都如此记载,但清末叶廷箱《鸥破渔话》卷二“吴日生名”条,专门对此进行考证,认为应当是“易”(可见辽宁教育出版社《<吹网录><鸥破渔话>》本,1998年12月第1版,第29页。日生其字)。现在记在这里,以备参考。

二、朱彝尊研究

此书包括上编、下编和附录。上编是笔者硕士学位论文,下编是单篇考据文章,附录为译作及其他相关文字。1993年8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该出版社专职校对桓明先生,曾屡获出版系统校对行业各种大奖。因此,此书有幸承她校对,错误最少。目前发现的,还只有这样两个字:一是下编之五《曝书亭集外诗文拾遗》最末一篇《水村图跋》,按语提到王士祯“《带经堂诗话》卷二十六”(第194页),这个“六”应作“三”(见该卷第十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1月第1版,下册第655一656页)。二是附录之四《清名家集外诗词古文辑考—朱彝尊研究余墨》最末一篇朱彝尊和查慎行联名的《征今诗综启》,“都阳刘仔肩辄偏明《雅颂正音》”句(第238页),“偏”字应作“编”(可见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续编》影印《椎李遗书》本《曝书亭外集》卷八,第154册第315页)。后面这个错误,还是笔者原稿造成的。

三、清诗代表作家研究

此书包括上、中、下三编和外编。上编《吴伟业研究》和外编《清前诗歌散论》,基本上是笔者大学时代的习作。中编《清诗代表作家论稿》,则是硕士研究生前一年半的论文。只有下编《清诗综论》,各篇写作时间比较分散。1995年10月,由齐鲁书社出版。

此书目前已经发现的,大抵都是印刷方面的错误,主要就是错别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引用的原始资料或者具体的知识,现在以勘误表的形式列举如下(页次斜线之后的数字表示行数,行数之前加负号表示逆数;方括号内为错误,箭头之后为正确者):

以上这些错误,除了印刷过程中的校对不慎以外,也有个别是原稿本身就存在的。

四、清诗知识

此书是笔者的一个短文集,主要收录马良春、李福田两位先生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和有关诗词鉴赏辞典中的拙作,以及若干学术随笔和书评报道之类,作为本校公共选修课“清诗鉴赏”(后改“清代诗词鉴赏”)的教材,于1998年5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因篇目较多,全书分为“作家小传”、“流派风格”、“典籍介绍”、“作品欣赏”、“随笔信息”等五辑,每篇标有某辑之几(中间以短横隔开)这样的阿拉伯字序号。

此书最大的一个问题,同样也出在印刷方面。特别是错别字,论比例比《清诗代表作家研究》还要多。现在仿照前例,将其中涉及原始资料或者具体知识的一部分错误罗列于次(页次之后为篇目序号,斜线之后的数字表示该篇正文行数):

有关这些错误,同样也有个别系原稿所致。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则更是完全属于笔者研究过程中的失误。目前已经发现的有,第三辑之二十五《小仓山房诗文集》下面这段介绍:

1983年,周本淳先生在原有基础上复予整理,而仍名之为《小仓山房诗文集》,计有《诗集》三十七卷,《补遗》二卷,《文集》三十五卷(其中后十一卷为续集),《外集》八卷(其中后二卷为补遗),共七十四卷,卷次各为起讫,互不相属。

其中《诗集》编年排次,起自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衰枚二十一岁时,讫于嘉庆二年(公元792年)衰枚八十二岁谢世…...

这里总卷数“七十四卷”,显然漏掉了《外集》八卷,而实际上应为八十二卷,与袁枚享年刚好相同(这个看似偶然的因素,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也是如此);同时“嘉庆二年”对应的公元年份,"1792”应作“1797"(另袁枚逝世于该年农历年末,于公历已人1798年,此处不计)。又第四辑之十《甲辰八月辞故里》,末尾提到在作者张煌言抗清“牺牲二百年后,清王朝终于被推翻了。而这里面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之一章太炎,恰恰就是张煌言家乡附近的余姚人”(第139页),这里关于章太炎的籍贯,把浙江省内杭州的“余杭”当做了宁波的“余姚”,看似一字之差,其实却真的失之千里了。至于如今的余杭由原来的县改为杭州市的一个区,以及张煌言的家乡郸县改为宁波市的郸州区,这些情况当时就更加无法顾及。现在借这个机会,正好可以一并作为补充。

最后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五辑之十三《<清诗流派史>出版》末尾,提到刘世南先生《清诗流派史》一书的字数,称“总计约三十二万余字”(第252页),这也是错误的。盖该书当时在台湾出版,台湾版的书籍版权页不标字数,又不便统计,所以这个提法仅仅是根据此前刘先生本人有关书信中的自述。而现今该书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2004年3月),版权页明确标示全书为38.2万字,这个问题就完全清楚了。刘先生一方面是当初根据手稿版面大略估算(通常排印之后会有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自谦,而笔者却误以为真了。现在既要向读者说明,更要向刘先生致歉。

五、清诗选评

此书选清诗作家一百余人、作品三百首,2004年7月由三秦出版社出版,也已经发现有错误。

一是作家方面。目前排在吴历(1632一1718)之后的许,作者小传称其“生卒年不详”(第221页)。但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0期,读到陆勇强先生《读<全清词·顺康卷>献疑》一文(第91一95页,原载《学术研究》同年第6期第,其中第三部分《作家生卒年订补》第八条刚好就是许虫,有关文字如下:许扎。检其所著《万山楼诗集》,卷十三有甲辰仲春朔四十初度客思唐叶邓林常省斋招饮》,诗云:

客中仿佛忆兹辰,四十无闻塞外身。试问吾生来乙丑,何如屈子降庚辰。亲闹迢递千山梦,帝里峥嵘二月春。旅枕自高揽短须,同官异地酒陈。

此“甲辰”为清康照三年(1664),是年四十岁,往上推之,许鱿当生于明天启五年乙丑。

根据这里所引许虫诗歌标题推算(原诗可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集部第220册第111页。据该本,此处“卷十三”当作“卷十五”,正文“短须”当作“短鬓”),可知其确实“生于明天启五年乙丑(1625)",与诗歌正文第三句“吾生来乙丑”正合。同时结合标题内的“仲春朔……初度”云云,还可以进一步知道许虫L的生日为天启五年乙丑的二月初一,也就是公元1625年3月9日。如此则许虫在拙著中的位置,应当前移至蒋超(1625一1673。第124页)前后。另外今人李灵年、杨忠两位先生共同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以及张慧剑先生《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等书,也都可以据此补充许虫L的生年(前二种著录许虫L,分别见第1册第589页;卷八,上册第201页)。陆勇强先生的这个发现与考证,的确是太有意义了。

二是作品方面。所选厉鹦《二月十四夜,同周少穆、胡又干、施竹田、吴敦复、汪旭瞻、施北亭西湖泛月,共赋四绝句》之四,诗歌标题中的“胡又干”,应改做“胡又乾”(单名“先先”,《说文·先部》释为“进也,从二‘先”’;其字“又乾”,这个“乾”字当指八卦之首,与其名意思相符,因此不能简写作“干”。参见厉鹦《樊榭山房集·续集》卷四此题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与此相应,拙著目录中的这个标题,也应当同时更正。

此外,笔者还有《清诗鉴赏》(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选注《元明清诗》(天地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以及与人合编《中国古代文学教程(历代诗文选)》(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中的元明清部分,其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错误。那些错误大都在这个《清诗选评》中经得到更正,因此不再缕述。

订正范文篇3

关键词:气象服务;一体化;模块化;WebGIS

近年来气象事业发展迅速,各行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气象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各级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制作的气象服务产品日趋丰富,但这些产品大多分散在不同单位,甚至不同科室不同系统中,探索气象产品的集约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道路已是当务之急[2]。代青措,刘晓燕,马秀梅等[3]研究并构建了省市县一体化气象服务业务平台,提高了各级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能力。崔新强,唐俊,付佳等基[4]于“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建设了省级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极大的提高了业务工作效率。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为适应新形势下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充分发挥业务平台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以气象服务的集成化、专业化、规范化、一体化为原则,开发并研制了集数据资源池、预报订正、产品制作、产品、业务管理于一体的集成平台,实现了对气象服务的高度集约和多源整合。提高了服务产品制作和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了业务人员的产品制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基于多源的精细化数据制作的服务产品更为准确,以及丰富的产品表现形式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建立公共服务产品池便于产品的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于服务拓展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总体功能与系统框架设计

1.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初衷旨在解决数据分散、管理不规范、平台功能零碎、业务人员重复劳动等现状问题,对其功能模块的总体设计必须立足整体、考量全面,实际解决业务需求。国内外对气象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的研究已经初步去的进展。裴克莉,李清华,徐可文等[5]在现阶段公共服务不能满足气象服务需求的背景下,对一体化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了思考,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经验和实际需求相结合建立了集一体化存储管理、查询、实况监测预警、产品制作与分发等多模块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功能全面,覆盖广泛,产品丰富,极大提高了业务人员工作效率。系统的总体功能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智能专业服务订正子系统、服务产品制作子系统、服务检验子系统、公共服务产品池和系统管理五大部分。1.2总体架构图。系统总体架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6],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实现各层级间的相互独立,系统模块间高内聚低耦合,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复用性以及安全性。系统共分为五个层级,如图2所示。(1)运行支撑层,运行支撑层是项目搭建的基础保障,具体内容包含了网络系统的建设、机房建设、多媒体设备建设、存储设备建设以及安全设备建设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置的搭建,为系统的全面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2)数据资源层,将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具体包括气象观测数据、预报数据、产品数据和行业数据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元数据管理规范,透过数据平台将各种原始数据采集入库并解析成产品,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机制。(3)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根据需求进行面向浙江气象服务体系架构的设计,通过消息中间件、分发引擎、日志组件、WebOffice组件、身份认证、GIS引擎[7]等应用组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各个子系统的建设可基于基础支撑组件的应用,快速搭建相关功能模块。(4)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包括智能专业服务订正子系统、服务产品制作子系统、服务检验子系统、公共服务产品池和系统管理。(5)用户层,用户层主要包括平台省级服务中心业务人员和系统管理员。

2关键技术

本项目采用跨平台程序设计[8],与软件系统、设备无缝连接,具有优良的互联互通性、可管理性、易用性和易维护性,性能指标和处理能力能够符合业务运行的要求[9]。(1)服务器系统:WINDOWSServer2008及以上、Centos6.5及以上。(2)气象数据采用Cassandra分布式数据库作为气象数据的主要存储系统。(3)采用Redis进行数据缓存(4)系统架构:采用B/S架构。(5)开发语言:Java、JavaScript、Python。(6)系统采用ETL引擎(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等)、储存技术、数据解析、加工技术、预处理技术等与国省级数据无缝集成。(7)采用基于Kafka框架的消息总线中间件协调各个分系统间的数据同步、应用请求;(8)采用基于Html5新特性Canvas和WebSocket技术实现的WebGis框架[10]开发专业服务订正平台。(9)数据服务以WebServices技术为支撑,采用SOA架构,利用XML/JSON技术进行数据标准化输出。SOA[11]指的是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为松散耦合、基于标准和独立于协议的分布式软件设计模型,由独立可复用的服务构成系统功能,这些服务对外公布的意义明确的接口,该设计有助于外部系统的数据标准化接入[12]。

3平台核心功能与实现

3.1智能专业服务订正子系统。基于WebGIS平台,叠加多种行业数据进行直观显示,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专业服务网格预报和站点预报的制作。实现高分辨率模式资料的获取、显示分析,提供基于等值线、网格、关键点等交互预报制作工具供于预报员进行背景场订正,并对不同要素之间的预报结果进行协同处理,最终输出网格预报产品。此外,系统集成了降水时间一致性、高低温极值订正等智能化客观预报方法,实现降水、温度、相对湿度等多要素的协同订正。3.1.1行业数据叠加。智能专业服务订正子系统支持各类行业数据[13](见表1)的叠加显示,对各行业数据记性矢量化处理后,基于WebGIS技术进行展示,为业务人员进行预报订正时提供基于点、线、面的资料参考。3.1.2专业服务网格预报制作。(1)高分辨率、多要素格点订正,系统支持0.05°×0.05°(可配置,制作不同的产品时有不同的默认配置)经纬格距,预报时效涵盖短时临近、短期、中期的降水、温度、风向、风速、湿度、气压、云量(可配置)等常规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订正制作;产品可以实现色斑图、网格值、等值线等多种显示,数据实时刷新。(2)岗位任务协同,不同用户或岗位登录后,根据岗位任务内容,默认可订正的气象要素与预报时次不同,并可灵活配置,可以有效的进行任务分工,并避免不同岗位之间的操作失误。(3)格点订正引擎,通过格点订正引擎进行交互订正,订正工具包括等值线平移、等值线修改、平移圈定的区域值、中心点向外递减与原值相加、区域设定等,支持操作的撤销、重做。支持本地化工具二次开发,便于预报员客观方法的接入。3.1.3专业服务站点预报制作。基于“临近距离最短优先,相同距离东北优先”原则,后台自动从格点化预报生成站点预报,主要用于气象服务中心进行专业服务预报订正和制作,支持站点要素订正工具,支持错误检查(主要是高低温,天气现象与气温的匹配等)。支持本地客观方法的接入功能。3.1.4多要素协同。实现多要素关联约束机制,建立要素一致性处理技术方法,协调天气现象、降水量、云量、相对湿度等不同气象要素可能出现的预报不一致的现象,实现订正一种要素后的多要素协同修正。实现要素时空一致性,对过程总量、单一时效预报、落区中心强度和关键点订正后,基于模式输出产品的时空分布关系,将订正值合理进行时间和空间插值。协同按照该顺序进行,执行至每个节点时会调用相应的算法进行数据协同,直至完成。为方便调用,平台内置部分常用的协同结构树,如1h降水量累加至3h、6h、12h、24h降水量的树,当需要进行降水量的累加时,只需将该树加人相应的节点即可。当根要素数据发生改变时,触发整棵树的协同,协同方向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3.2服务产品子系统服务产品子系统主要是基于word和txt类文本产品的素材管理和模板配置,支持图形产品的交互制作,实现对各类服务产品的任务监控、素材制作、产品生成、二次订正和一键。3.2.1分类管理。分类管理是为“日常服务制作”模块中素材制作提供模板维护管理的模块。通过树形菜单创建素材分类,创建后默认标签名为素材分类名称,可在分类内容中填写文字内容,也可通过“工具箱”将网格预报的素材标签插入文本框中。标签工具箱可选择经纬度、站号、类型、模式、要素、起报时间、时效/时段、要素处理符、数值处理符,生成格式化的素材标签。所创建的素材分类可在“日常服务制作”模块中的素材制作中显示。在日常服务制作中新建,则会将预先配置好的素材标签,根据预报数据转换为文字信息。3.2.2模板管理。模板管理是为“日常服务制作”模块的提供产品模板维护管理的模块。模板的格式类型主要包括txt文本模板和word模板。主要功能模板创建、方案创建、模板内容编辑、制作时间设置、产品名设置、渠道设置。3.2.3产品制作。为了减少业务人员的重复劳动,提升平台的自动化水平,综合业务结构和用户需求,产品制作模块共分为三个模块。(1)日常服务制作模块,通过素材制作和模板配置,能够快速生成服务产品,经由用户使用编辑工具在线对文档进行二次订正,实现日常服务产品的智能化制作与一键分发。(2)专题气象服务,不同于日常预报服务的任务,具有针对性强、个性化突出的特点,实现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水库的调度在重要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情况下,对天气预报,包括天气现象、高温、低温、风向风速等要素预报尤为重视。(3)图形产品制作,基于WEBGIS平台,充分利用气象实况数据和预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现要素图的智能化生成订正,各类要素统计数据的列表导出;利用模式预报数据进行风险图的智能化生成订正;通过图例设置、背景控制、区域切换等功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自由化的实况图、预报图和风险图制作。3.3公共服务产品池。采用B/S架构、模块化设计思想构建全省气象服务产品池,实现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产品汇集、浏览、检索和审核功能。3.3.1产品汇集。公共服务产品池包括非结构化的文档类产品,包括WORD文档、TXT文档、图片、语音、视频等,通过建设不同类别的文档产品库进行存储,数据库表只储存文档的名字和路径等索引信息。非结构化文件类产品共享主要通过文件夹共享和FTP共享。通过定时任务定时扫描共享文件夹,发现新产品后自动读入服务器文档产品库中,同时将产品索引信息写入数据库表。为了保障省、市、县三级服务产品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对所有文档类产品、图形化产品、视频类产品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命名和上传路径的目录创建。3.3.2产品检索。通过产品检索界面,提供省、市、县三级所有气象服务产品、视频、图片等气象资料信息的快速查询。支持模糊查询、精确查询、组合查询,支持区域、要素、制作单位、产品格式等联合查询方式,查询结果按入库时间的顺序和倒序排列。查询项支持历史查询的再生成,一次查询后,根据查询结果可进行二次查询。显示查询结果的总条数,可以设置每页显示的条数。3.3.3产品浏览将。所有气象服务产品资源按照省、市、县三级进行不同类型的分类展示,资源组织按照树形目录结构。系统对服务产品资源展示设置访问等级,某些资源目录针对部分权限用户开放。用户选择要查看的气象服务产品,可在线浏览产品的详细内容,支持产品下载功能。3.3.4产品审核。支持对省、市、县三级上传的服务产品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产品进行入库。在审核页面显示待审核的产品列表,支持根据部门、产品类型、上传时间等字段的查询显示和排序选择。通过查看产品的详细内容进行人工判断,对产品进行是否通过的审核进行操作,根据审核结果产品进行标记并存入相应路径。

4系统应用效果

浙江省省市县公众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如图7所示),浙江省气象服务系统的自动化和集约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省市县三级的数据实现了共用共享,优化了气象内部的数据管理机制,解决了以往数据对接困难,共享不及时的等问题,提高了各类数据融合使用的可能性,创造了气象书记迸发无限生机的机会;业务人员通过一体化平台的多要素协同、流程规范、用户权限设定、工作留痕等智能化方案,简化了工作人员的日常业务工作流程,避免了以往存在的重复劳动多的情况,并且降低了出现差错的几率;实现了业务工作的可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气象服务的业务管理水平、优化业务工作的质量考核机制。

5结束语

订正范文篇4

课前预习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课前预习,学生就只粗略地看一下课本上的内容,只是为了敷衍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的任务,并没有真正自主制定课前预习的方案去自主学习.在自主教学的方式下,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教师可以协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自主学习.比如说,在新的单元数学内容要开始讲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为学生制定课前预习的目标,课前预习的内容以及课前预习的练习.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可以带着目标去预习,并且在预习的时候知道自己该预习哪一个部分的内容.在预习之后,通过几个思考题练习一下,可以检查学生预习的成果.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通过预习对于知识的了解,用这种方式检验学生预习效果.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就可以自主学习到很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自主教学法应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小组学习是自主学习比较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的学习小组就是将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这个小组里面有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有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也有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这三种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可以互帮互助,自主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了能够帮助学习小组的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布置一些合作性的习题.比如说,教师可以布置探究平面上直线与直线的关系,让学习小组里面的学生每一个人说出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所做的事.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小组集体上来给学生讲解探究的结果.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小组的学生互相合作学习,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学习小组,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因为几个人学习起来要比一个人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互相之间还可以对彼此学习的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数学自主教学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可以锻炼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

三、自主教学法应用在自主订正作业中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时间越来越少,相反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说,在每次考试后,教师要快速批改学生的试卷,让学生自主进行订正修改,了解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说,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修改自己出错的地方,并且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如果下次遇到此类型的题目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自主订正作业,并且在学生自主订正作业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然后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填补自己知识的漏洞,下次如果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就要注意不能再用类似的方法解答.学生通过自主订正作业的方式来提高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自主订正作业是初中数学自主教学法中重要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教学实践发现,自主订正作业的方式,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自主教学法应用在课后归纳消化中

订正范文篇5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No:2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视算)

13-917-912-915-9

18-9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课件出示)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NO:3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7+87+66+85+7

5+913-916-918-915-9

17-9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NO:4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12-412-314-816-9

8+913-614-511-215-7

17-815-9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学生活动)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请8个小朋友分两组比赛,看哪一个组的小朋友找的又对又快。(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三、全课小结:

(略)

四、完成作业

P17:7

NO:5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练习三的第8题―――第13题

(即:P17:8―――P18:13)

教学要求: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电脑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4-812-513-613-814-9

12-416-914-811-815-8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

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

2、计时计算比赛(P18: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

二、变式练习

1、计算(P18:9)

1)指导学生看题

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或者把这三题让9个同学分成三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2、比较大小(P18:10)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填这个符号?

三、解决问题

出示电脑

1、老鹰抓小鸡的图,让学生观察(P18:11)

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12只小鸡,一个鸡妈妈,一个老鹰)

点击电脑出现:P18:11的画面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

问: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2、小猴图

电脑出示P18:13

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8=137+6=13

13-5=813-7=6

13-8=513-6=7

NO:6

教学内容: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NO:7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21页的第3题―――第22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及能力;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第4题和第7题的课件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4-516-913-412-8

11-615-712-516-8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6-8=?你是怎样想的?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21:3)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在全班给予鼓励

(集体订正)

2、找朋友(P22:5)

将第5题制成卡片,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3、比较大小(P22:6)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电脑出示第P22:4题的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2、电脑出示P22: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4+9=13

13-9=413-4=9

一、全课总结

(略)

二、完成课外作业

NO:8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NO:9

教学内容:单元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听算

15-813-512-615-79+8

11-714-614-816-718-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4-8=?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

二、用数学

1、电脑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

数学问题?先同桌互说,然后的全班说(3----5人)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2、电脑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三、观察与思考

独立完成P25:5

1):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NO:10

教学内容:练习课(单元整理和复习三)

完成P25:8――――-P26:11及思考题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12-412-314-8

16-96+813-6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12-613-714-9

2)12-713-811-6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第P26:11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可插进多少个女生?

订正范文篇6

【关键词】Moodle;微课;高三数学讲评课

一、研究背景

高效的数学讲评课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甚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三的二轮复习阶段,讲评课是主要课型,提高讲评课的效率对冲刺高考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最传统的高中数学讲评课,通常按照试题的顺序讲解,注重面面俱到,忽略主次;注重结论呈现,忽略思维过程;注重单向传授,忽略学生参与;注重知识归纳,忽略拓展应用。面对高三数学讲评课的种种问题,很多同行提出了改进教学模式,在讲评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探究,其中,重庆市字水中学苟知学老师提出的“三段六步式”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教学模式[1]。改进版的试卷讲评课确实提高了讲评效率,课堂氛围也更好了,但面对成绩差异明显的同学们,仍然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是时展对数学教学改革提出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对于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高翔的毕业论文以沈阳第120中学高二年级的100名学生作为实践对象,进行实践研究,得出的结论:在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中实施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种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2]。因此,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构建了M+W+7教学模式,试图将“Moodle+微课”同时应用到高三数学讲评课中,每位同学都拥有一个电脑终端,颠覆传统的讲评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空间。

二、“M+W+7”高三数学讲评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Moodle和微课概念界定。Moodle是一个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被翻译为“摩灯”,是一个开源代码完全免费的课程管理系统,学习活动模块多,有测验、讨论区、投票、Wiki、聊天室、词汇表、问卷调查等模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模块化进行专题讨论,还可以上传自己的课件、微课等资源,教学形式丰富[3]。现阶段,国内Moodle平台在教学领域还处于推广阶段,在小学的使用率较高,中学也有很多学科开始进行尝试和探索。微课是支撑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包含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动态地呈现碎片化的学习过程,直观地将解题思路传递给学生,可以重复观看,尤其适用于基础不扎实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共享微课,将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实时跟踪学习反馈,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将微课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去,借助Moodle进行个性化推送,能提高微课的使用效率。高中阶段学生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网络平台的使用可以更加的灵活,高中数学作为比较难的学科,学生差异性明显,给Moodle+微课的应用创造了极大的有利条件。(二)“M+W+7”模式的构建。融合Moodle和微课两者的优势,构建出M+W+7教学模式,M指的是Moodle,W是微课,同时包含7个教学环节。利用Moodle平台创建讲评课的课程社区,以专题模块的形式呈现,学生自主地进行讲评课,教师端跟踪学习记录,包括学生看微课的次数和时间、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参与情况、参与测试人数和得分情况等,实现教师的有效监管和学生的自我学习的统一。教师、Moodle平台、微课、学生相互联系和促进,实现网络学习和面对面的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单独辅导数学薄弱生Moodle上传应用微课教师学生上传资源基础设计拓展小测创建讨论区学生信息反馈选择资源完成小测上传答案观看学习自己录制网上下载面对面请教图1教师、Moodle、微课、学生关系示意图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在Moodle上自主地选择文本或者微课进行错题订正,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小测,追求课堂效益最大化。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支持,根据教学环节的实时进程,有效地把控教学活动时间,交互地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

三、M+W+7高中数学讲评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将微课嵌入到Moodle平台应用于高三数学专题讲评课,学生自主选择讲评模式和变式测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辅助教学来优化课堂教学授课方式和评价模式,将Moodle、微课和高三试卷讲评课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M+W+7教学模式包含试题分析、自主订正、基础小测、解答探究、拓展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7个环节。7个环节互相促进和影响,教师在“教师引导区”分析试卷的命题意图和学生的答题情况,Moodle+微课在“学生个性区”发挥着巨大作用,把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订正,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小测进行变式巩固。课堂小结归纳和梳理教学内容,课后作业补充和延伸教学深度,两个环节与试题分析首尾呼应(如图2)。在高考复习的七大模块中,M+W+7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数列、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概率与统计、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讲评课,难度中等,学生的差异性明显,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立体几何需要做辅助线,加上学生不熟悉几何软件,操作起来不方便,而圆锥曲线和导数部分难度太大,没有老师的实时引导基本上无法下手,也不太适合。笔者在广州市真光中学Moodle学习平台建立了“20高三文科数学专题复习讲评”系列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尝试。(一)教师引领,试题分析。教师全面地分析试题的来源,介绍考试的整体得分情况,包括平均分、最高分、方差,重点表扬分数较高和进步的同学。把试卷中所有题目知识、题型模块化,对错题归类总结,确定错误类型(知识错误、方法错误、计算或者审题的错误等等),重点讲解得分率低的题型,时间大约3分钟左右。试卷在讲评的前一天下发给学生,学生先进行自我反思,分析错因,反思做题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专题突破讲评课为例,这个环节分析了三角函数恒等变换、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和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三个知识模块的分布情况,重点表扬进步较大的同学,对于典型题型强调总结通式通法。(二)错题辨析,自主订正。教师将这份试卷的详细解答以PPT或者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到Moodle平台,得分率低于60%的题录制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答题情况进行订正,可以选择文本的详解,也可以选择老师事先录好的微课,订正时间大约控制在10—15分钟。全部答对或者已经在课前订正完了的同学,可以跳过订正进行基础小测,如果全班90%以上的同学都出现了错误的题考虑集体讲解。在上述课例中,自主订正部分教师上传了一个包含所有试题答案的PPT及6个较难题目的微课解答,PPT解答规范解题书写,微课解答凸显思路的引导,同学们可自行选择订正方式。(三)基础小测,诊断提升。为了检验自主订正的效果,在Moodle平台上设置一个10分钟左右的小测,包含易错题和讲评卷中典型错误的同类题。对比传统的变式练习,Moodle测试更加灵活,不需要集中一起对答案,学生提交测试后,即时反馈小测分数,学生马上根据答案(文本或微课)进行订正,时效性强。对于讲评卷拿到满分或因为粗心错一题的同学,可以考虑跳过这一环节。在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专题突破讲评课中,基础小测包含5道小题,每题20分,与试题分析中得分率低的题型对应,争取基础题型不丢分。(四)解答探究,规范书写在Moodle平台设置一个问答式讨论区,设置1道解答题,给学生10分钟左右时间,因为数学符号输入不方便,所以将详细过程写在草稿纸上拍照上传。事先分好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在4人左右,呈现一定的层级化,以小组为单位将答案分享在讨论区上。一般采取问答式讨论区,学生必须先要自己的答案,才能看到其他组的答案,避免抄袭。由于文科高考近三年都有解三角形的大题,解答探究设置了一道解三角形范围问题的大题,要求每一组将答案写在纸上并标注组名,写完举手示意老师用手机拍摄上传讨论区,这样既可以节省上传图片的时间,又不违反学校的规定。(五)拓展练习,分层提高。拓展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练习包含2-3题,第一层次是讲评卷同种类型的基础变式题,第二层次是同类知识点的拔高题,第三层次是综合型难题。基础扎实的学生应该花较多的时间在这一环节去追求难题,基础差的学生依然可以刨根问底地去订正错题,同时完成第一层次加强对基础题型的巩固。在前述课例中,由于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差,时间不够用,拓展练习没有设置三个层次,就是一个包含了三道同类型的提升题。(六)课堂小结,提升自我。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结构和解题技能,既能理顺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又能提高数学的思维品质。建议采用教师提问式的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展示知识归纳和题型总结,升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小结部分引导同学们一起复习了sinx、cosx、tanx的图象和性质,归纳解三角形解答题的齐次型、周长面积范围、方程思想三种题型。(七)课后作业,内化知识。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帮助消化课堂的学习内容。作业量要适中,中等成绩的同学控制在30分钟内完成,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可选择性、有层次性的作业。优化课后作业,同时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提升作业的完成质量。课后作业直接印发纸质作业,一来避免学生以作业的名义玩手机,二来让同学们回归常规的作业模式。从笔者其中一个班,高三(4)班的这节课反馈来看,全班42个学生都忙碌着参与到课堂中,大约10人提前参与了订正,直接跳过了自主订正,进入基础小测,在自主订正的过程中,成绩较好的同学大多都是看文本答案,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使用微课的频率较高。基础小测满分的有18人,平均分85.3,比之前有了很大提升,大多数同学的错误只集中在第5题的计算问题上,笔者也分析了这道题的解题技巧。解答探究有7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拍照上传,其中有1组的书写较乱,其余6组都还是比较规范的,小组合作的分工较为清晰,当然还有4组同学未能完成,要求他们课后补充完成后再上传,总体掌握得较好。26人参与了拓展小测,有几位同学快速提交了,主要是不会做想看看微课的解题过程,有3人全对,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完成,鼓励他们课后有时间继续完成。总体来说,班上大约有15人完成了所有教学环节,有6位同学只是能勉强完成了基础小测,笔者对其中的4人进行了单独讲解辅导,整体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利用互联网+微课的形式进行高三数学专题讲评课,教学方式非常灵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式地参与了试题分析和课堂小结两个教学环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根据差异性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成绩优秀的同学可以直接跳过自主订正、基础小测,将大量时间放在第二、三层次的拓展练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时间集中在订正和基础小测。老师主要职责是协助学生,解答学生的即时性问题。同时,对基础特别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用心,重燃起学好数学的希望。

四、M+W+7模式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作为一线的高三数学老师,任教两个文科毕业班,对广州市真光中学汾水校区的两个班进行互联网+微课实践研究,在高三一轮复习每两三周去电脑室进行一次讲评课,进入第二轮复习之后,每周都进行一次Moodle讲评课,共进行了十多次的教学实践。本届学生属于广州市第五组的生源,数学成绩整体偏弱,加上文科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笔者进行了四次尝试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课程支持的调查问卷,发出问卷82份,收回80份,有效问卷80份,统计结果如表1、2和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超过81%的学生是喜欢M+W+7这种新型的讲评课模式的,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满意度更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接近80%学生都会借助手机软件(作业帮、小猿搜题)来进行订正错题,使用互联网提升教学效率是大势所趋。对于微课讲评错题,85%的学生都是能适应的,学生还可以错在哪一步就拖动微课观看哪一步,更有针对性,大大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从教学效果上看,未进行M+W+7讲评模式前,高二下学期笔者的两个班在荔湾区统考平均分为67.0,校区比(校平均分除以区平均分)为0.75。高三几大大考的难度不统一,难的时候全区平均分也在75分左右,容易的时候全区平均分可以达到90分左右,不具有可比性,以校区比作为数据的评价标准较为合理。高三的几次大考两个班的成绩一直是稳中有升,校区比变化如表4:从t检验的结果来看,p值为0.002,小于0.01,两次考试的校区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M+W+7的讲评模式对提升成绩具有一定的帮助。2019年高考,笔者的两个班平均分达到80.6分,校区比估计超过0.87,及格人数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大考。2019年文科数学难度较大,重点考察数学思维,关注创新意识,注重知识内涵,避免死记硬背,与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较为吻合,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五、基于互联网+微课的高三数学讲评课教学策略课前,做好考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分、优秀人数,分析每个考点的班级掌握程度、得分率,通过数据分析出哪些题目是重点讲评对象,只有充分了解了本次考试的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找出需要突破的地方,为有效地上好试卷讲评课打下基础。对于错误率高的题精心录制高质量的微课,微课侧重思路的引导,时间最好控制在3分钟左右,准备同类型的变式练习上传到互联网平台上。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订正,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归因。课中,利用微课优化订正模式,借助Moodle平台的小测延伸变式,促进分层教学的有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行纠错、自行归纳总结、自行解决问题这条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是减少了许多,但对教师把控全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小测的答题情况,教师必须及时反馈,对于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要进行合理引导,同时重点关注后进生和纪律不好的学生。课后,认真批改学生的巩固作业,对做得差的同学再进行课后辅导,争取全班同学都能掌握常考题型。根据平台的学生数据反馈,丢分严重的题型再组卷,一两个星期后强化练习,温故而知新。

六、结语

Moodle+微课应用于高三数学讲评课中,既发挥Moodle整合教学资源和管理平台的功能,又借助微课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不同水平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教育要求与学生学习相适应的有效教学模式。目前,互联网+微课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学校需要加大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推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建设多媒体信息资源库,让家长认识到有监督地使用手机和网络能提升教学效率。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都会有利有弊,需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协调,关键看能不能实现利大于弊,当然,人机互动是不可能取代师生互动,Moodle+微课更多是常规教学的一个补充形式,尝试将两种教学模式交互合起来,争取实现知识获取的最大化。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互联网+微课应用于数学的复习课、讲评课效果较好,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个性化地去巩固和强化知识。而如果完全借助这种形式去学习新知识,由于任教学生自学能力较弱、自觉性不强,笔者尝试过两节课,知识的获取率不高,明显低于预期。因此,采取怎样的模式将互联网+微课很好地实践于高中数学的新授课,是一个值得探究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苟知学.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11):60-61.

[2]高翔.基于微视频的高中数学试卷讲评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06):34-46.

订正范文篇7

关键词:数值模式预报;检验分析;统计学;模型

1研究背景

目前预报参考的数值模式产品和指导性预报产品比较多,国家气象部门对预报结果是有标准的,预报员在有限时间内看完所有资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前期预报结果检验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统计学预报模型是极为有必要的。本文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站为例,根据地级市预报员的想法思路建立了最佳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权重模型、天气学解释模型和天气跟踪预报模型等统计学预报模型,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2资料与方法

2.1资料

本文以临河站(53513)为研究背景,所用资料为2014年3月11日—2014年12月26日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等气象资料和各模式与指导预报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2方法

本文在计算出某一时段的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的基础上,利用预报准确率建立了最佳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权重模型、天气学解释模型和天气跟踪预报模型等统计学预报模型。最佳预报模型的思路。在多模式产品和指导预报产品分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绝对平均误差、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订正模式产品误差后再次进行分级检验,最后得出预报准确率最好、平均绝对误差最小的预报结果,若预报准确率和平均绝对误差相同时,分析下一层的预报准确率和平均绝对误差。例如,气温预报检验需2、1.5、1℃和0.5℃四级分级预报准确率检验。如果两个预报的2℃预报准确率和平均绝对误差都相同,那么计算两个预报的1.5℃预报准确率和平均绝对误差,依次推理选出预报准确率最好、平均绝对误差最小的模式产品预报为最佳预报。根据临河站的检验情况预报订正误差最佳样本数据为10个,如订正最高气温,那么根据当天预报往前推出10天预报误差来订正预报产品的效率最好。预报准确率权重模型思路。在最佳预报模型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预报前三或前五,然后基于预报准确率计算权重系数,最后得出多模式产品的权重预报。根据临河站的预报准确率权重预报最佳样本数据为3个,如最高气温预报,在最佳预报模型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预报前三预报的效果最为明显。

天气跟踪模型思路。模式预报针对不同的初始场预报同一个时次气象要素或物理量,首先确定每一次预报时效的最佳预报,然后基于预报准确率计算权重系数,最后得出的预报为天气跟踪预报结果。根据临河站天气跟踪预报最佳样本数据为3个,如预报最高气温,那么根据当天预报往前推出3天(72h)预报开始跟踪订正得出的结果效果最好。天气学解释模型的思路。通过某一个预报时效的多模式产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动态计算出回归方程,最后用方程计算对应预报时效的气象要素预报产品。根据临河站天气学解释预报检验情况最佳样本数据为180个(3月),如最高气温预报,那么根据当天预报往前推出180天预报和实况做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的预报产品效果最好。

3预报模型检验分析

随着预报时效的变化,数值模式产品和指导预报的预报误差和预报准确率下降。本文只检验分析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根据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均方根误差等方法订正原始预报后,最后每一项预报都出现4种结果,原始预报、平均误差订正预报、平均绝对误差订正预报和平均均方根误差订正预报。例如,最高气温预报,参与的中央指导预报、省级指导预报、德国天气在线预报、欧洲中心模式预报、T639模式预报经过误差订正后出现20种预报。

3.1最高气温检验可以看出

(模式和指导预报产品预报初始场为20时),24h最高气温的4个有统计学预报模型预报和实况拟合度还是比较好的,从2℃预报准确率来看,最佳预报模型为85.91%,预报准确率权重模型为82.13%,天气跟踪模型为83.47%,天气学解释模型为80.07%,指导预报为79.04%。从不同季节的预报效果看,夏季(6、7、8月)和秋季(9、10、11月)4个统计学预报模型预报效果明显好于春季(3、4、5月)。24h2℃最高气温4个统计学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相比原始预报结果和指导预报都普遍提高1%~6%。统计模型与指导预报和数值模式预报一样,随着预报时效延长,预报准确率下降。预报准确率提高幅度也随着预报准确率的下降而下降,至120h的统计模型预报准确率与原始预报基本一样。

3.2最低气温检验

可以看出(模式和指导预报产品预报初始场为20时),24h最低气温的4个统计学预报模型预报和实况拟合度较好。从2℃预报准确率来看,最佳预报模型为75.95%,预报准确率权重模型为74.57%,天气跟踪模型为72.51%,天气学解释模型为65.29%,指导预报为59.90%。从不同季节的预报效果来看,夏季(6、7、8月)和秋季(9、10、11月)4个统计学预报模型预报效果明显好于春季(3、4、5月)24h2℃最低气温4个统计学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相比原始预报结果和指导预报都普遍提高5%~16%。统计模型与指导预报和数值模式预报一样,随着预报时效延长,预报准确率下降。此外,预报准确率提高幅度也是随着预报准确率的下降而下降,至96h的统计模型预报准确率与原始预报基本一样。

4结论

应用4个统计学预报模型模型对样本(2014年3月11日—2014年12月26日)进行预报检验,数据(模式和指导预报产品预报初始场为20时)显示:24h2℃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最佳预报模型为85.91%,预报准确率权重模型为82.13%,天气跟踪模型为83.47%,天气学解释模型为80.07%,指导预报为79.04%;24h2℃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最佳预报模型为75.95%,预报准确率权重模型为74.57%,天气跟踪模型为72.51%,天气学解释模型为65.29%,指导预报为59.90%。最佳预报模型最佳样本数据为10个;预报准确率权重模型最佳预报前三预报的权重预报为最好;天气跟踪模型最佳样本数据为3个(往前推72h)预报效率最好;天气学解释模型最佳样本数据为180个(3月)预报效率最好。24h2℃最高气温4个统计学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相比原始预报结果和指导预报提高1%~16%;24h2℃最低气温4个统计学预报模型预报准确率相比原始预报结果和指导预报都普遍提高5%~16%。统计模型与指导预报和数值模式预报一样随着预报时效延长而预报准确率下降。预报准确率提高幅度也随着预报准确率的下降而下降。从不同季节的预报效果看,夏季(6、7、8月)和秋季(9、10、11月)4个统计学预报模型预报效果明显好于春季(3、4、5月)。

参考文献:

[1]刘还珠,赵声蓉,陆志善,等.国家气象中心气象要素的客观预报——MOS系统[J].应用气象学报,2004(2):181-191.

[2]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3]张良,李耀辉,王胜,等.张掖国家气候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检验分析[J].干旱气象,,2010(1):49-53.

[4]潘留杰,张宏芳,朱伟军,等.ECMWF模式对东北半球气象要素场预报能力的检验[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3(1):111-123.

订正范文篇8

我能够翻开唐宋诗词,品读平平仄仄的韵律,体味江南水乡的缠绵多姿,而不必用手指在厚厚的纸上触摸针扎的小字,也不必辛苦的打着手语诉说着难以启齿的痛苦。我在青春的路上一路前行,迈开未知的步履。

我的人生,既是由无数的喜悦和胜利,构成了漫天星空的璀璨,但再晴朗的天幕也必会有乌云垂际,崎岖不平的小路,注定是我人生青春必然要经过的考验,但就算绊脚石再过坚硬,颠簸的时间再长,却有着同伴们的支持、宽容和信任,而感恩的温度也将支持我走过一生。

至今为止,我都难忘那位让我懂得了宽容并学会了感恩的老师。我并不是一个乖巧的孩子,还经常会和老师闹矛盾,挑老师的上课时的错。总之正处于青春期的我干尽了一切的“坏事”。虽然只是五年级,但是淘气的性格让我很快就成了老师眼中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却是个难缠的“刺儿头”。我开始顶撞老师,把老师眼中的真理批得一无是处。上课时,我喜欢提很多刁钻的问题,看见老师无可奈何的样子,我总是沾沾自喜,认为比老师聪明得多,而素以温柔著称的妈妈对此也无可奈何。我沉醉在这种自以为是的情况下几个多月,不知不觉中,发生了那件事。

那一次的数学作业,我没有用心去做,自以为很简单但其实是一道道蕴藏了很多陷阱的题目。结果错的一塌糊涂,我偏执地认为是老师题目出的有问题,又没有认真的订正,结果不但订正的还有问题,而且还有几题没订正,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我居然还忘了带订正,直到下午才补交起来。

到了自习课,老师评讲试卷时,首先表扬了方法新颖,做的正确率高的同学,接着她拿起一张学案,当我看见那张试卷时,我就已经知道那是我的作业了。然后老师把我所有错的题目极其详细的讲了一遍,告诉了我应该如何订正,把所有不会的知识点都讲了一遍,纠正了我的错误,还有做题的格式。

订正范文篇9

1.在课前预习中指导学困生。

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较多,其实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也有较好的效果。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会怎么预习,我曾采取由扶着走到放开手的方法:一开始每次给出预习提纲,并作必要提示、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想想,然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圈圈点点。这样,通过预习,学生对新授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新授时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中心,提高效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经验的提炼和抽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比较熟悉。因此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机会。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课前可以先做。比如,教学上海版义务教育课本数学第十册应用题例3,“小明家四、五月份的市内电话费共付79.68元。按规定每月月租费24元,超打一次电话费0.12元,小明家这两个月平均每月超打电话多少次?”这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课前我布置的预习任务是:通过各种方法,了解你家电话帐单上每一项收费的含义。知道什么叫月租费,什么叫超次费。第二天,学生都把帐单带来了,并兴趣盎然地相互比较:你家怎么用了那么多电话费,多了哪些费用算算。结果,上课时,并不需要教师解释,学生已对题中“市内电话费=月租费+超次费”有了充分的理解,为新授扫清了障碍。

2.让学生当主角,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同唱一台戏,而且,戏的主角是学生,教师是配角。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情况下,教师讲不如学生讲;教师教不如同学教。让学生真正参与互动,投入到学习中,就能促进思维,促进理解,促进记忆。在教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概念时,我组织了一场竞走表演赛。教师数秒,两个学生在相同时间内竞走。然后讨论:谁快?为什么说他快?是不是走的路程多的人就一定快?学生通过比赛→讨论→总结,理解了什么叫速度、路程、时间。整节课,从头至尾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发现、自己总结,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稍加点拨,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我觉得在课中经常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好方法。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学困生也不例外。当他们举着手,嘴中大叫着“我”“我来”,甚至把他的手塞到你的鼻子底下时,应善待他们,让他们有上台唱戏的机会。其实,思维的火花,常常是在一瞬间产生的。当一段表达的激情被一次次以所谓的纪律压制下去,或是规规矩矩地举手,等了老半天才起来回答。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把想讲什么给忘记了。所以,讨论法是善待学生“插嘴”的好方法。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学生互相启发、互相纠错、互相补充完善。

3.挖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实用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无论是概念背景或例证,还是应用题内容的选择或练习题的设计,都应注意贴近实际,富有趣味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一道“猴子分桃”的应用题远比“制造拖拉机”更受学生欢迎。鉴此,我在教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给学生一张居室平面图,让学生帮助住户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在教约数、倍数时,让学生分乒乓球:把12个球放在若干盒子中,使每盒数量相等,有几种放法?在教应用题时,补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做小当家。这样一来,学习内容既有趣味性,也有实用性。对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有一种吸引力。教师不用强迫他们,好奇心已使他们开始积极思考了。

4.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弹性布置。

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练习设计应是阶梯形的。各阶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并不是一次性划分成好、中、差,而是根据当堂的反馈情况,弹性划分。首先,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然后逐步提升、加难。让达到前一目标的学生先踏上一步,做后一层次的练习,教师则集中精力个别辅导刚才未懂的学生。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基础作业。变式题不会做也不要紧,听完讲评再做,不会感到有很重负担,学生对这种弹性作业布置很感兴趣,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

5.实行订正奖励制。

订正范文篇10

一、课前预习环节要关注“学困生”

课前预习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较多,其实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也有较好的效果。课前预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会怎么预习,我曾采取由扶着走到放开手的方法:一开始每次给出预习提纲,并作必要提示、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读、想想,然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圈圈点点。这样,通过预习,学生对新授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新授时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中心,提高效率。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的经验的提炼和抽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物比较熟悉。因此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生活实践活动。而课前预习,便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良好机会。课堂上没有条件,没有时间做的,课前可以先做。比如,教学上海版义务教育课本数学第十册应用题例3,“小明家四、五月份的市内电话费共付79.68元。按规定每月月租费24元,超打一次电话费0.12元,小明家这两个月平均每月超打电话多少次?”这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课前我布置的预习任务是:通过各种方法,了解你家电话帐单上每一项收费的含义。知道什么叫月租费,什么叫超次费。第二天,学生都把帐单带来了,并兴趣盎然地相互比较:你家怎么用了那么多电话费,多了哪些费用算算。结果,上课时,并不需要教师解释,学生已对题中“市内电话费=月租费+超次费”有了充分的理解,为新授扫清了障碍。

二、让“后进生”多表现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同唱一台戏,而且,戏的主角是学生,教师是配角。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情况下,教师讲不如学生讲;教师教不如同学教。让学生真正参与互动,投入到学习中,就能促进思维,促进理解,促进记忆。在教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概念时,我组织了一场竞走表演赛。教师数秒,两个学生在相同时间内竞走。然后讨论:谁快?为什么说他快?是不是走的路程多的人就一定快?学生通过比赛→讨论→总结,理解了什么叫速度、路程、时间。整节课,从头至尾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发现、自己总结,我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稍加点拨,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我觉得在课中经常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好方法。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学困生也不例外。当他们举着手,嘴中大叫着“我”“我来”,甚至把他的手塞到你的鼻子底下时,应善待他们,让他们有上台唱戏的机会。其实,思维的火花,常常是在一瞬间产生的。当一段表达的激情被一次次以所谓的纪律压制下去,或是规规矩矩地举手,等了老半天才起来回答。有的学生甚至已经把想讲什么给忘记了。所以,讨论法是善待学生“插嘴”的好方法。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学生互相启发、互相纠错、互相补充完善。

三、增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无论是概念背景或例证,还是应用题内容的选择或练习题的设计,都应注意贴近实际,富有趣味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一道“猴子分桃”的应用题远比“制造拖拉机”更受学生欢迎。鉴此,我在教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给学生一张居室平面图,让学生帮助住户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在教约数、倍数时,让学生分乒乓球:把12个球放在若干盒子中,使每盒数量相等,有几种放法?在教应用题时,补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做小当家。这样一来,学习内容既有趣味性,也有实用性。对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有一种吸引力。教师不用强迫他们,好奇心已使他们开始积极思考了。

四、作业要分层次、有弹性

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练习设计应是阶梯形的。各阶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并不是一次性划分成好、中、差,而是根据当堂的反馈情况,弹性划分。首先,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然后逐步提升、加难。让达到前一目标的学生先踏上一步,做后一层次的练习,教师则集中精力个别辅导刚才未懂的学生。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基础作业。变式题不会做也不要紧,听完讲评再做,不会感到有很重负担,学生对这种弹性作业布置很感兴趣,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