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探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13:59:01

导探范文篇1

关键词:创新、导探教学,电教媒体。

创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为目的的初中数学导探教学模式,我们已经过两轮从初一到初三的实验。通过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

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

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图(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

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学生探索方法

冯•诺依谩说过:“远离经验来源,一直处于“抽象的”近亲交配之中,一门数学学科将有退化的危险。”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如图2。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1)观察函数变化(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探索PxPy的变化情况;且分析函数变化(结合X、Y的对应值表),探索函数变化实质;(2)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又如,在几何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图形(如图3),在教材中多次出现,我们对这一基本图形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理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二、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图(2)“二次函数增减性”二维动画图图(3)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如课本上曾要我们证明:“从□ABCD的顶点A、B、C、D向形外任意直线MN引垂线AA'、BB'、CC'、DD',垂足分别是A'、B'、C'、D'[如图4(Ⅰ)],求证AA'+CC'=BB'+DD'”现将直线MN向上平移(多媒体演示),使得A点在直线上侧B、C、D三点在直线的另一侧[如图4(Ⅱ)]再将直线MN向上移动,使两侧各有两个顶点[如图4(Ⅲ)],图(Ⅱ)、(Ⅲ)中AA'、BB'、CC'、DD'之间(相加的两条垂线段在多媒体中用同一颜色不断闪烁,直线MN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不断变化,使四条垂线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多媒体)三鸟之功效。

电教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导探中的融合性、非线性、互交性和可编辑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但电教媒体的音乐、画面、色彩、运动等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效果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和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崭新领域,这正如李政道博士在“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白,他们竞争最深层次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电教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数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求。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是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电教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2003、5

导探范文篇2

关键词:创新、导探教学,电教媒体。

创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为目的的初中数学导探教学模式,我们已经过两轮从初一到初三的实验。通过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

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

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图(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

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学生探索方法

冯•诺依谩说过:“远离经验来源,一直处于“抽象的”近亲交配之中,一门数学学科将有退化的危险。”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如图2。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1)观察函数变化(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探索PxPy的变化情况;且分析函数变化(结合X、Y的对应值表),探索函数变化实质;(2)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又如,在几何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图形(如图3),在教材中多次出现,我们对这一基本图形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理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二、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图(2)“二次函数增减性”二维动画图图(3)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如课本上曾要我们证明:“从□ABCD的顶点A、B、C、D向形外任意直线MN引垂线AA'、BB'、CC'、DD',垂足分别是A'、B'、C'、D'[如图4(Ⅰ)],求证AA'+CC'=BB'+DD'”现将直线MN向上平移(多媒体演示),使得A点在直线上侧B、C、D三点在直线的另一侧[如图4(Ⅱ)]再将直线MN向上移动,使两侧各有两个顶点[如图4(Ⅲ)],图(Ⅱ)、(Ⅲ)中AA'、BB'、CC'、DD'之间(相加的两条垂线段在多媒体中用同一颜色不断闪烁,直线MN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不断变化,使四条垂线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多媒体)三鸟之功效。

电教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导探中的融合性、非线性、互交性和可编辑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但电教媒体的音乐、画面、色彩、运动等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效果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和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崭新领域,这正如李政道博士在“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白,他们竞争最深层次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电教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数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求。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是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电教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2003、5

导探范文篇3

关键词:综掘机;拐弯施工;切巷施工;应用

1工程概况

济宁运河煤矿7310工作面切眼,位于3煤层中,工作面东至7310皮带顺槽,南临7310工作面,西至7310轨道顺槽,北临边界保护煤柱。1.1巷道布置7310工作面切眼开门点位于7310轨道顺槽15号导线点北4.6~11.8m(巷道东帮),巷道位于工业广场北部,东至7310皮带顺槽,南临7310工作面,西至7310轨道顺槽,北临边界保护煤柱。工作面切眼方位角90°,切眼设计长度184m。1.2巷道断面(1)1-1断面。7310工作面切眼导硐断面形状为矩形,断面规格为荒宽×荒高=4200mm×2800mm,净宽×净高=4000mm×2600mm,荒断面积11.76m2,净断面积10.4m2。(2)剥帮断面。7310工作面切眼剥帮断面形状为矩形,断面规格为荒宽×荒高=3300mm×2800mm,净宽×净高=3200mm×2600mm,荒断面积9.24m2,净断面积8.32m2。煤矿现代化2018年第2期总第143期(3)2-2断面。剥帮后切眼断面形状为矩形,断面规格为荒宽×荒高=7400mm×2800mm,净宽×净高=7200mm×2600mm,巷道荒断面积=20.72m2,净断面积=18.72m2。(4)3-3断面。剥帮后煤机硐室断面形状为矩形,断面规格为荒宽×荒高=8900mm×2800mm,净宽×净高=8700mm×2600mm,巷道荒断面积=24.92m2,净断面积=22.62m2。(5)根据现场需要施工的稳车硐室规格均为:净宽×净深=4m×4m,断面形状均为矩形,所有硐室高度均与巷道顶底板持平。

2施工工艺和方法

(1)施工前由生产技术部地测科给定偏中线、腰线等数据,施工时严格按照上述数据进行施工。(2)检查现场风、水、机、电等,以达到质量标准要求。进行EBZ160A悬臂式掘进机、P-60B耙装机设备运输、安装等工作,并安装1部SSJ650/30kW皮带与顺槽内皮带搭接形成运煤系统。(3)巷道施工前,必须保持巷道正常通风,开工前,首先按由外向里的顺序对施工地点10m范围内的支护进行检查,如有失效支护及时整改,确认安全后,方可掘进。(4)巷道正常情况下沿南帮煤层底板掘进,采用EBZ160A悬臂式掘进机落煤、出煤,胶带输送机转载运输的方式施工。该切眼施工采取“导硐掘进、剥帮成型”分次施工成巷方式掘进,首先施工7310切眼导硐,然后再对“切眼导硐剥帮”施工,切眼剥帮施工时仍由西向东扩南帮施工。导硐施工至设计位置后,回撤掘进机及拆除导硐内的皮带机,同时在切眼回剥开始处安装一部P-60B耙装机,并配合掘进机接力出煤对切眼剥帮施工。待切眼剥帮施工足够安装皮带机的距离后,回撤耙装机并重新安装皮带机及组装掘进机二运,形成煤流系统,使用掘进机剥帮直至设计位置。剥帮施工前必须确保2列工字钢棚超前剥帮迎头至少6m以上。(5)煤机硐室施工方法。首先按设计位置预留煤机硐室,当切眼剥帮迎头超前煤机硐室开门口4m时,后退掘进机截割煤机硐室4m并进行支护,然后截割剥帮迎头4m,再后退掘进机截割煤机硐室4m并进行支护,如此反复直至将煤机硐室截割出设计尺寸。煤机硐室完全施工完后要及时在门口架设一排工字钢棚加强支护。煤机硐室内的钢筋梯层东西向布置。(6)掘进施工为“三八制”作业,采用EBZ160A悬臂式掘进机截割的施工方法进行掘进施工,每班组织2个正规生产作业循环,每循环进尺2m,确保日循环进尺为12m,其中利用早班截割完煤后进行检修。掘进中可以不支护帮部底角锚杆,距迎头超过8m时要及时补齐底角锚杆并紧固。(7)工艺流程。施工过程中采用EBZ160A悬臂式掘进机截割煤层、松软岩层,经掘进机耙装系统转载到后部运输机运输。其中在截割、运输的同时,人力准备支护材料。待一个循环截割完毕后退机,首先对掘进工作面进行临时支护并确保牢固,再按由顶板中间向两帮的顺序打锚杆眼进行永久支护。(8)为便于现场施工,剥帮采取全断面掘进留浮煤的方法施工,要求留有0.7~1m的浮煤确保支护顶板时的人员安全,留设距离迎头不超过20m。(9)当煤岩松软易折、巷道三岔口、揭露断层及顶板破碎等情况进行掘进施工时,施工时截割深度调整为800mm。7310工作面切眼煤层老顶为粉砂岩,直接顶为泥岩,直接底为泥岩,老底为粉砂岩。

3巷道支护

3.1临时支护(1)硐室、开口巷道无法使用前探梁时采取短掘短支,循环进尺不超过0.8m。锚梁网巷道可以借用原有支护锚杆安设前探梁,原支护锚杆无法使用时,提前打Φ20mm×2200mm锚杆(间距800mm,不少于3棵)吊挂前探梁。岩性差时打超前锚杆维护顶板(选用规格Φ20mm×2200mm等强度螺纹钢式金属杆体树脂锚杆,锚杆间距800mm,锚杆角度为斜向上约70°,不少于3根)的作业方式进行施工。(2)切眼导硐及剥帮正常施工时,均采用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全断面吊挂3根前探梁进行临时支护。前探梁用12号槽钢制作(中间焊有3cm角铁以增加强度),长度为4.5m,梁间距不大于1m,用顶板锚杆及3个吊环、3个大木刹刹紧刹牢固定,前方顶板不平滑时使用木板进行接顶;其中木刹采用长30cm、宽10cm、高10cm立方体的落叶松原木制作而成,穿有保险绳和保险钩,木刹的使用方式必须根据前探梁后部距离顶板的距离而定;吊环用Φ18mm圆钢及厚20mm的A3钢板加工;吊环必须安设在牢固可靠的支护锚杆上,锚杆锚固力不小于70kN,并上满丝;前探梁最大控顶距离2.1m;前探梁后端用特制大木刹刹牢,前探梁前端可以用木块接顶,但木块不得超过3块且必须横置;上山掘进期间必须用直径不小于6.2mm的细钢丝绳将前探梁后端与顶板锚杆(或网子)拴牢,前探梁支设牢固。(3)临时支护支设前探梁工作,操作人员不得少于4人:首先将吊环安设在顶部锚杆上,2人将前探梁上肩,缓慢递入吊环中,直至前端深入到迎头前脸,1人在前端用木托盘垫实,后端1人上木刹,刹紧背牢后方可。(4)每次使用吊环、前探梁前,必须对吊环、前探梁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吊环开焊、有裂纹、螺纹滑扣或前探梁变形严重等无法满足临时支护情况时,必须停止使用。3.2永久支护7310切眼导硐1-1断面顶板锚杆采用5棵规格为Φ20mm×2200mm的等强度全螺纹钢式树脂锚杆金属杆体配合轧花钢网、钢筋梯、铁盘进行支护;巷道北帮采用3棵规格为Φ18mm×1800mm的等强螺纹钢锚杆配合铁牌、木托牌、矿用双抗塑料网进行支护,为避免材料浪费,南帮暂在顶板以下安设2棵规格为Φ18mm×1800mm全螺纹锚杆配合木托盘、矿用双抗塑料网联合护帮,并保证网子下边沿距帮部锚杆不大于300mm,最大允许偏差±100mm,两帮矿用双抗塑料网底部应成一线。Ф20mm×2200mm锚杆托盘为正方形,规格为长×宽×厚=130mm×130mm×10mm,Ф18mm×1800mm的锚杆托盘为长方形,规格为长×宽×厚=120mm×100mm×8mm,用钢板切割而成,木托盘规格为长×宽×厚=150mm×150mm×50mm;锚杆锚固采用MSK2550树脂药卷锚固,顶、帮每棵锚杆使用MSK2550树脂药卷2支,药卷长度总共为1000mm。同时顶板铺设轧花钢网,帮部铺设矿用双抗塑料网,轧花钢网与矿用双抗塑料网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且压接到帮部顶角锚杆,网子下边沿距帮部底角锚杆距离为300mm,误差±100mm。顶板锚杆的间距为800mm,排距1000mm。顶部两角锚杆分别距两帮500mm;两帮锚杆的间距为1000mm,排距为1000mm。两帮顶角锚杆距顶板350mm,帮部底角锚杆距底板不得大于800mm(允许偏差100mm)。1-1断面在顶板布置2排矿用锚索进行支护,规格为Φ17.8mm×4500mm,锚索间排距为2000mm×1200mm。一套矿用锚索包括4500mm长钢绞线一根、锚索牌、压力碗和索具、3000mm长的12号槽钢1根,每根槽钢布置2棵矿用锚索,锚索垂直顶板布置,确保锚入顶板稳定岩层1.5m以上。矿用锚索预紧力为80~100kN,锚索外露长度不小于150mm不大于250mm,每施工完一组矿用锚索后,由班长或跟班区长及时悬挂锚索安装指示牌。

4存在的问题及经济、技术对比

(1)在切巷施工过程中由于未及时拆除综掘机桥式转载机,导致综掘机左侧履带滚轮护板、桥式转载机转台轴扭曲变形,要求当拐弯作业已切割3m时必须对综掘机桥式转载机进行拆除。(2)在拐弯施工中由于综掘机后浮渣不能及时清理,造成巷道高度不够,综掘机卧底不足等,要求综掘机拐弯期间切巷内溜子两侧浮渣要及时处理,保证正常施工。(3)直接利用机掘拐弯,相比原炮掘拐弯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了工序环节,更好地保证了工人施工的安全性,消除了放炮对顶板控制的不利影响。(4)与同类条件相比,机掘拐弯明显缩短了巷道拐弯的施工工期,减少了直角拐弯对掘进进尺的影响,宽7m的切眼施工任务由炮掘的9天变为机掘的4天,同时减低了材料消耗。总之,通过在济宁运河煤矿7310工作面切眼工程中运用综掘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消耗。同时也实现了施工环节的优化,不仅有效的解决了航道拐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操作的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郭良锋.综掘机直接拐弯施工三岔门工艺研究与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建设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2012:3.

[2]连月照,郑学军,李百利.综掘机直接拐弯施工工艺研究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1(1):37-39.

[3]周游,谢奎,张玉涛.EBZ220综掘机的拐弯施工工艺研究与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4):79-81.

导探范文篇4

关键字:隧道岩溶涌水突泥全断面注浆

1概述:

圆梁山隧道全长11068m,是新建铁路渝怀线上最长的单线隧道,隧道主要穿越毛坝向斜和桐麻岭背斜,其中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总长2200m,向斜翼部最大埋深780m,核部最小埋深550m。该段岩溶和岩溶水异常发育,岩溶、高压富水是地质难题。根据设计资料,毛坝向斜段正常涌水量为55000m3/d,,最大涌水量83000m3/d,且洞身处存在4.6MPa的高静水压力。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大量排水将会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被疏干,直接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面的塌陷或开裂。为了减少隧道修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针对圆梁山隧道高压富水区采取了“注浆堵水,限量排放”的施工原则。

2开挖面超前地质探测及涌出物分析

为确保圆梁山隧道的安全优质、快速顺利施工,有效地采取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注浆方法,在圆梁山隧道施工中采取了多种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手段,如超前探水孔钻探、红外线、TSP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地质素描等手段,通过对地质预报信息的综合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明前方地质情况。

2.1探测过程

圆梁山隧道出口端平导掘进到毛坝向斜高压富水区后,独头掘进达7133米,并在PDK355+058处开始进行反坡开挖,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每30m进行一次超前钻孔,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圆梁山隧道出口端平导开挖至PDK355+019时,于2003年6月27日6点开始在掌子面采用MKD-5S地质钻机进行常规超前探测工作。超前探孔布置如图1所示。

图1探水孔横断面布置图2注浆段地质情况示意

Fig.1Layoutofwater-exploringholesFig.2Geologicprofileofgroutingsegment

在探水孔施作过程中,探1#在整个钻进过程中,岩粉为深灰色颗粒,有白色方解石颗粒,有刺激性气体逸出;钻至3m处为破碎岩层,宽度约0.2~0.3m,钻孔内有水涌出,涌水量为20m3/h,充填有黄泥;8~40.6m岩粉为深灰色,较坚硬,局部有破碎灰岩,发生卡钻。探2#有少量水,钻进过程岩石破碎。探3#孔深30.20米,当探水孔钻至15m处有0.3~0.5m岩溶管道,有岩溶水涌出,充填有泥砂和粘土,并含少量砾石,6月27日测得钻孔涌水压力为1.4MPa,全孔涌水量实测100m3/h左右。于2003年6月28日结束探孔。通过探孔情况和地质资料分析掌子面前方3m处有一宽度较小的破碎带,在15m处发育一小型岩溶管道。由于泥砂太多及停电影响,同时洞外大量降雨,导致探3#孔涌水量及水压急剧增大,7月5日涌水量增大到200m3/h左右,由于此处反坡开挖,抽水设施由于泥砂和停电的影响导致掌子面大量涌水不能抽出,引起掌子面淹没。后加快抽水,将掌子面水用两路Φ150mm钢管引出,并在掌子面施作了模筑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止浆墙厚2m,又因水大混凝土密封困难改为3m。掌子面稳定后又进行了TSP地质预测预报和红外线超前探水等探测和验证。根据以上地质预测预报成果可判定前方地质条件大致如图2所示。

2.2涌出物分析

2003年6月29日现场采集涌出物并对涌出物进行筛分试验,测试结果图3、图4示。

图3涌出物成份比例图4涌出物筛分曲线

Fig.3Proportionofgushed-outmaterialsFig.4Sievingcurveofgushed-outmaterials

由图3、图4来看:涌出物中粉砂、中砂占86%,而粗砂和砾石等占13.8%,砾石长约3~10mm,说明涌出物在岩溶管道中经过长期迁移和冲蚀作用下被磨圆和筛选,因而隧道断面内岩溶管道或溶隙最大直径大于10mm,涌出物累计筛余百分率曲线比较平缓,可见原地层充填物在未受到压力水冲出前,其级配相当合理,呈较致密结构。从涌出物86%为中细砂可以看出,在岩溶形成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泥砂被搬运填充在灰岩裂隙中,后经不断溶蚀,逐渐形成岩溶管道。一旦超前钻孔或隧道开挖揭穿岩溶管道容易发生涌水突泥。

2.3涌水量及水压测试

在超前探测和注浆过程中对平导掌子面涌水量进行了测试和水压测试如图5、图6所示。由图5可见:在进行顶水注浆前平导掌子面处涌水量是急剧增大的,然后逐渐趋于稳定,最大涌水量200m3/h;由图6可见:在封堵掌子面后涌水压力不断上升,最后稳定在2.4MPa。

图5掌子面涌水量变化曲线图6水压力变化曲线

Fig.5CurveofwatersprayingonthefaceFig.6Curveofhydraulicpressure

3注浆设计及施工

3.1注浆方案的确立

根据超前探孔过程中涌水状况,从安全性、经济性考虑,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前方出现的岩溶管道水,经过反复研究,制订了“以堵为主”的施工原则,采用了“注浆堵水,封堵岩溶管道,加固破碎地带”的施工方案。根据溶洞区工程及水文地质复杂,选用“深浅孔结合复式全断面注浆”堵水措施。

3.2顶水注浆和小导管周边注浆

根据二院要求及现场实际,在掌子面施作2.5~3m厚砼止浆墙,两个探水孔的孔口管预埋入止浆墙,然后对其进行顶水注浆。由于砼止浆墙与开挖面周边密封施做的不够严密,导致顶水注浆时周遍跑浆严重,于是决定在止浆墙周边进行小导管注浆。如图7所示。

⑴小导管注浆管长L=3m,采用Φ32mm焊接钢管。注浆管前端加工成圆锥状并封死。花管部分长2m,在花管段上间隔30mm~40mm,按梅花型布设Φ4~6mm的溢浆孔。管尾部分采用两道Φ8mm的圆型钢筋焊箍,其中一道用于缠上60cm左右的麻丝后用于止浆,另一道采用丝扣和注浆管连接。

⑵小导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布置,略向外倾斜,外插角为50~100。

⑶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和HSC浆液,其配比为W:C=0.8:1,C:S=1:1,凝胶时间为30s~3min。超细水泥MC浆,其水灰比为1:1~0.6:1,HSC浆液水灰比为1:1~0.8:1,凝胶时间为30min~60min。

⑷注浆结束标准采用定压结合定量的原则,注浆终压为2~3MPa,单孔注浆量为0.2~0.4m3。

3.3超前预注浆加固

全断面超前预注浆是在整个断面上布孔,通过注浆形成截水帷幕,并加固周围岩体,注浆加固范围为隧道开挖面及开挖轮廓线外5.0m,注浆段长30m,即PDK354+020~9DK355+990。注浆设计如图8、9所示。

⑴注浆孔采用MKD-5S型钻机成孔。开始用大直径钻头钻进2m后安设φ108mm无缝钢管作为孔口管。再改用φ90mm钻头钻至15~30m。孔口管长度150cm,孔口处缠60cm的麻丝。并用HSC浆锚固。

⑵钻孔深度以达到钻入岩层2~3为原则,采用前进式分段钻进和注浆工艺。

⑶在岩溶管道段注浆是以堵水加固为目的,在岩石破碎带(少量水)注浆是以加固地层为目的。因此在浆液配置及单孔注浆顺序上予以区别对待。

①用引水管将水引出后,封闭掌子面。注浆时关闭阀门,形成静水压力注浆。

②对破碎无水岩层,初始注浆可注入稀浆(1.5:1~1:1),因稀浆中的水泥颗粒在脉冲压力的作用下对冲开及沟通裂隙能够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一旦裂隙冲开后即进入正常的双液浆注浆。

③对于涌水量较大岩层,凝胶时间可适当缩短,使浆液进入地层后能较快凝固,避免浆液随水流失,达到控制注浆的目的。

图8超前预注浆孔位布置(单位:cm)图9超前预注浆纵断面布置(单位:cm)

Fig.8Crosssectionofadvancedpre-groutingholesFig.9Longitudinalsectionofadvancedpre-grouting

3.4注浆材料

注浆材料采用普通水泥单液浆或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CS)。

注浆孔无水时采用普通水泥单液浆,水灰比W:C=0.8:1~1:1;有水孔则采用单液水泥浆、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C—S浆)和超细水泥浆、HSC浆,根据水量大小选择配比和浆液凝胶时间。涌水量小时,水泥C浆:水灰比W:C=1.:1~0.8:1,C:S=1:1~0.8:1,水玻璃S浆浓度30Be'。孔内水量较大时,水灰比W:C=0.8:1~0.6:1,C:S=1:0.3~0.6,水玻璃S浆浓度35~40Be',当双液注浆压力上升到3MPa左右时,开始注入超细水泥(MC)或HSC浆,直到达到设计终压7MPa。

3.5注浆工艺

采用前进式分段注浆工艺,钻一段,注一段。分段长度根据钻孔情况确定,若出现大的涌水或泥砂(Q>10m3/h)则按1~2m分段;若涌水涌泥(砂)较小(Q<10m3/h)或轻微卡钻,则钻孔注浆段长度可适当加大至3~5m。如无涌水涌泥(砂)和卡钻的情况发生,则可采用全孔一次性注浆方式进行。以保证注浆质量和减少扫孔作业,增加作业时间和效率。

3.6注浆参数

注浆参数主要依据设计加固范围和经验选定,本段注浆纵向加固长度30m,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表1注浆参数表

Table1Parametersofgrouting

参数名称

全断面深孔超前预注浆

备注

加固范围

掌子面及开挖轮廓线外5m

钻孔深度

15m~30m

浆液扩散半径

2m

凝胶时间

30s~2min30s

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注浆速度

10~100L/min

注浆分段

岩层完整且有水3~5m、

岩层破碎且有水1~2m

根据钻孔情况确定

注浆终压

6~9MPa

单段注浆量

1.1~3.32m3/m

单段注浆量按Q=π·R2·L·n·α·β计算

参数取值n=0.1~0.3α=0.8β=1.1

3.7注浆顺序

注浆顺序原则上先施作短孔,再施作长孔,最后施作检查孔。注浆孔顺序按由外到内,从下往上分三序孔施工。三序孔的设计原则是水平方向上采取跳孔原则(Ⅰ序孔采取跳孔,Ⅱ序孔采取间隔跳孔,Ⅲ序孔为余下孔位),垂直方向上采取隔行跳排原则。同时结合涌水水源点位置和水流方向,按由有水孔到无水孔的顺序施工,检查孔施工顺序待注浆孔注浆结束后视现场情况而定。

3.8注浆结束标准

采用定量定压相结合方式进行注浆结束标准控制,当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时,而注浆压力不上升则调整浆液配比,缩短凝胶时间,并采取间歇注浆措施,控制注浆量。或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且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以上,即可结束注浆。

3.9效果检查与补孔注浆

根据现场钻孔所揭示的地质状况,结合注浆过程中P-Q-t曲线分析,选择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钻孔检查。检查孔初步布设参见图9。检查孔应不坍孔、不涌砂,单孔涌水量应小于0.2L/m·min。若达不到效果则将检查孔作为注浆孔进行注浆,注浆结束后再钻检查孔进行效果检查,直至达到设计要求。必要时可取芯检查。

导探范文篇5

一、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了解不清、盲目开采。一些矿井在水文地质条件没有查明的情况下,盲目开采,引发透水事故。

2.在水体下采煤防治措施不落实。一些煤矿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防隔水煤柱中进行采掘活动;有些在水体下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煤矿,未按三下采煤的规定进行试采,超强度开采,煤层连续冒落,导致透水事故。

3.超层越界开采,破坏防、隔水煤柱。部分乡镇煤矿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基本枯竭,为维持生产,违法超(深)层越界开采甚至开采防、隔水煤柱,由于不清楚相邻矿井的地质资料,也不进行探放水,盲目进入积水老空区,发生突水;还有一些矿井,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弄虚作假,将井下超层越界开采区域和存在水患的采掘工作面进行封闭伪装,掩盖真实采掘活动,逃避监管。

4.防治水技术力量及从业人员相关知识匮乏。多数老空透水在事故发生前,均有明显的透水预兆,但由于煤矿地质和水文地质人员缺乏,矿井没有防治水害的专业知识,不能识别明显的透水预兆,使本可避免的重特大透水事故在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重复发生。

5.对已有水患未采取有力措施。有的矿井在水体下或冲积层下采煤留设的防水安全煤柱不合理;有的煤矿对地面的塌陷坑、废弃的小煤矿充填不实,使地表水溃入井下,导致事故发生。

6.雨季暴雨期井上下水情监测不够。有的煤矿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位;一些煤矿对断层水、底板水、溶洞水认识不足,未引起高度重视,不认真编制防治水措施,导致突水。

7.未进行或者违章探放水。我国乡镇煤矿经多次治理整顿、资源整合和关闭,许多废弃老窑没有留下详细的地质资料,其开采边界、分布范围、积水空间不清楚,已成为正在开采煤矿的主要水害隐患。大多数乡镇煤矿没有防治水专业人员和探放水队伍,在掘进和采煤过程中,不进行探放水,或者违章用煤电钻代替专用探水钻机进行探放,导致事故发生。

(二)间接原因。

1.防治水工作管理滑坡。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技术力量限制等,对防治水工作管理松懈、投入不足,没有认真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主管部门或者监管部门疏于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工作以及重大水害隐患的跟踪督促和落实。

2.煤矿水害防治监管制度不落实。煤矿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活动,未按照规程落实水害防治措施,没有建立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等等,都是造成重大水害事故的原因。

3.部分煤矿被动进行矿井防治水害工作。主要表现在防治水投入不足,防治水措施不到位不落实。没有主动安排防治水工作。

4.部分煤矿三违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煤矿没有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为获得利润不惜违法或违规生产,导致水害事故时有发生。

二、对策与措施

针对煤矿水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必须强化煤矿企业的主体责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水害防治资金投入,加强监管监察的力度、采取联合执法、严厉事故查处等综合措施,多管齐下,有效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

(一)强化企业对水害防治的主体责任。

①煤矿企业必须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队伍(重点产煤县可建立煤矿防治水技术服务中心和专门探放水队伍)。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水害隐患严重的企业,必须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专职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水害防治工作,认真编制矿区防治水规划、年度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

②煤矿企业的水害防治应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五位一体的综合防治水措施。

③煤矿企业必须建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每月定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其它矿井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水害隐患的排查。查出的水害隐患,落实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④煤矿企业要采用适合本地区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及废弃老窑的情况,编制《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建立健全矿区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为防治水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

⑤煤矿水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井田内有与河流、湖泊、溶洞、强含水层等有水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导水陷落柱时,必须查出其确切位置,并按规定留设防水煤(岩)柱。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设防水煤柱。严禁非法超层越界开采防水煤柱,已破坏的必须重新建立质量可靠的安全防水煤(岩)柱。

⑥采掘巷道过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等构造薄弱地带时,必须探水前进。如果前方有水,应超前预注浆封堵加固。

⑦煤层受老空水威胁时,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进行超前探放水,直到老空水全部疏干为止。煤层顶、底板受承压含水层威胁时要进行疏水降压,疏水降压无法保证煤层安全开采时,必须进行注浆加固。

⑧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井下排水系统。主要排水设备(水泵、水管、配电设备)、泵房出口、水仓容积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具有突水淹井的矿井,在地面安装大型潜水泵用于应急抢险。

⑨煤矿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井口、工业广场要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防止地表水体倒灌矿井。地表水体、采煤塌陷区、煤系地层露头等部位有漏水现象时,要对漏水的水体基底进行防漏加固处理。

(二)严厉打击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的矿井。

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是导致煤矿水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煤矿超层越界和非法开采活动,督查企业建立真实可靠的井上下采掘工程平面图,为煤矿防治水工作和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图纸资料,煤矿企业应定期向国土资源、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交换采掘工程平面图,努力遏制煤矿超层越界行为,减少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煤矿水害防治安全监管。

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工作,对辖区内重大水害隐患要登记建帐,重点跟踪落实,督促企业认真落实水害防治责任制。在雨季暴雨期间要监督小煤矿停止生产,将井下人员全部撤退到地面。凡是企业没有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探放水设备和队伍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存在水害隐患严重的企业,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的;防治水规划、年度计划资金不落实的;没有建立水害隐患排查制度、制定水害防治应急预案的。要责令企业停产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立即关闭。

导探范文篇6

(一)全县煤矿水文地质情况基本摸清;

(二)全县煤矿防治水设施设备基本完善;

(三)全县煤矿防治水技术管理全面提升;

(四)全县煤矿探放水现场管理全面加强;

(五)全县煤矿杜绝水害死亡事故发生。

二、工作重点

(一)把好队伍建设关,确保机构人员满足工作需要

1、主体企业:要以文件形式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配备相应的防治水管理人员,将防治水管理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和具体责任人。

2、煤矿企业:要按要求配备总工、防治水助理、地测副总,分解落实好防治水责任,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专职防治水机构,配备至少3名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做好防治水管理工作。要成立专职探放水队伍,由防治水机构统一管理,配备至少4名专职物探人员、至少8名专职钻探人员,适时配备必要的化探人员,做好探放水日常工作。按照“机构健全、探掘分离”的原则,防治水机构、队伍必须与其他机构队伍彻底脱钩,严禁防治水人员兼任其他实职。

3、资质要求:煤矿矿长、总工、防治水助理、地测副总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并经县局考核任命;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水文地质类专业中专以上学历;钻探人员必须经特殊工种培训并持证上岗;物探、化探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煤矿井下从业人员必须接受全员培训,掌握必要的防治水知识,具备辨识水灾隐患和紧急避险的能力。

(二)把好调查勘探关,确保水文地质情况全面摸清

1、总体要求:各煤矿要组织开展好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通过小窑调查、地面踏勘、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物探、钻探等综合手段,全面摸清矿区范围及周边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等充水水源,导水断层、陷落柱、钻孔、顶底板裂隙等充水通道,以及其他水文地质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按要求完成地质勘探报告(建设矿井开工前编制)、建矿地质报告(转产后6个月内编制)、生产地质报告(生产矿井每5年编制一次)、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转产后一年内编制,以后每5年重新编制)、水文类型划分报告(每3年编制一次)的编制工作。

2、承压开采矿井:要通过专门的水文地质勘探,编制矿井水文地质报告,并按规定审批备案。原勘探工程量不足,水文地质条件未查清的,要综合运用钻探、物探等技术手段,开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井田范围内没有水文孔,或者水文孔未穿透主要含水层的,要按照省市水文地质专家会诊精神,在年底前施工水文孔,摸清主要含水层情况;要积极开展地震勘探,摸清矿区范围内断层、陷落柱等导水构造情况,为防治承压水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3、受老空水威胁矿井:要通过瞬变电磁等方法,对老空积水范围进行探测验证,出具验证报告,并按规定审批备案。

4、水文观测:各煤矿要按要求对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等充水因素进行定期观测,及时掌握矿井水文地质动态情况,并做好原始记录。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建立完善15种基础台账,并定期进行修正。要积极推广应用水文动态观测系统、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装备,加强水文动态观测和信息管理,努力提升水害防治信息化、科学化水平。

5、图纸填绘:各煤矿要在全面收集整理调查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及时、如实填绘5种水文地质图件,并将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等主要水患情况,认真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为煤矿防治水和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三)把好水害治理关,确保防治水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1、规划计划。各煤矿要根据各类水文地质报告、防治水设计,以及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结果,结合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资源条件、采掘计划,认真编制矿井现采煤层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年度防治水计划,报主体企业审批后,认真组织实施。主体企业要对规划计划的前瞻性、针对性、可行性进行严格把关,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2、预测预报。年初,各煤矿要根据年度采掘接续计划,在综合各种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各类水害隐患,提出水害分析预测图表;在采掘过程中,要对预测图表逐月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做到年有年报、月有月报、及时下达。发现水患险情,要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通知人员及时撤离。

3、防治水设计。下组煤开采矿井、进入承压区开采矿井要分别编制下组煤开采防治水设计和承压开采防治水设计。各煤矿在每个开拓、掘进、回采工作面开工前,要编制与作业规程相对应的防治水设计。在警戒线以内区域探放水,要编制专项探放水设计。各类设计要严格贯彻20字防治水方针、5项综合治理措施和3项探测验证制度,针对面临的水害隐患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水措施,并严格贯彻落实到位。

4、防(隔)水煤(岩)柱。在风化氧化带、导水构造、地表水、老空水等水害威胁区域处,要按规定设计并留设防(隔)水煤(岩)柱。防(隔)水煤(岩)柱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严禁在防(隔)水煤(岩)柱中进行采掘活动。

5、排水系统。各煤矿要配备与矿井涌水量相匹配的水泵、排水管路、水仓等设施设备,构建完善矿井排水系统。省市专家会诊意见、矿井防治水设计等要求构筑防水闸门或强排水系统的,要在年内构筑完善;一时难以完成的,要制定计划报主体企业审批。排水系统要按规定检查、维护、检验、试验,确保可靠运行。

6、防洪防汛。各煤矿要按要求构建完善防洪堤坝、沟渠等防排水设施;对漏水沟渠、河床、裂缝、塌陷地点、滑坡危险地段、废弃老窑等,要采取针对性的改道、封堵等治理措施。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灾害性天气预警预防机制,严格执行汛期巡视检查制度、强降雨停产撤人制度等制度规定,严防暴雨洪水侵入井下。

7、应急救援。各煤矿要针对矿井主要水害类型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水害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每年进行修订完善,每年开展救灾演练。要认真落实预案有关要求,做好物资、设备、资金、队伍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工作;一旦发现隐患险情,要立即启动预案,实施救援,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8、制度机制。各煤矿要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技术管理、预测预报、排查治理等相关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完善防治水体制机制,推动防治水工作规范、有序、扎实开展,确保各项防治水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四)把好探水管理关,确保水灾隐患超前排查治理

1、配足探水设备。各煤矿要按规定配备必要的钻探、物探、化探设备:每矿配备不少于3台专用探放水钻机,其中一台200米能力以上;每矿均配备瞬变或直流电磁仪,确保对工作面的探测能够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进入承压区开采矿井要配备坑透仪,满足对矿井地质构造的探测需要;10月底前,各矿要配备化探设备,受奥灰水影响或地下水源较多的矿井要建立满足日常检测需要的水化学实验室。

2、严格探水程序。各煤矿要严格执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综合探测制度,通过物探,对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初步分析;通过钻探,对物探结果进行直观验证;通过化探,对涌水水源进行科学判断。通过探测,超前发现水灾隐患,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治理措施。

3、确保探水质量。各煤矿要按照2014年度防治水专项整治要求,进一步完善探水启动、验收、超前距离核减等制度机制,加强钻探管理,确保钻探质量。要制定符合本矿实际的物探、化探管理制度,加强物探、化探管理,不断提升物探、化探的效果。要根据面临的水患类型、区域、水压、水量等,采取科学的探放水措施,确保探水的针对性、有效性。每次探水工作结束,都必须标识探水位置,填写原始记录及探水管理牌板,提交报表报告,并由有关操作人员、监督人员、审核人员签字,对探水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把好监督检查关,确保防治水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各级安监人员要对照年度防治水工作重点,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突击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监督检查,推动防治水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在监督检查中,要坚持突出1项重点,守住3条底线,严肃2个查处:

1、突出1项重点。坚持把探放水管理,尤其是钻探管理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驻矿安监人员每月对所驻煤矿要至少抽查1个钻孔,县局、主体安监人员分别每季、每2个月对所属煤矿每矿至少抽查1个钻孔,并在当次现场检查记录中注明抽查钻孔编号及抽查结果。

2、守住3条底线。煤矿企业存在以下3种情形的,严禁在相关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水文地质不清楚,尤其是承压开采未编制水文地质报告(或未如期完成补充勘探工作)的,受老空水威胁未进行老空水探测验证的;煤矿水害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尤其是未按规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构建防排水设施,完善排水系统的;煤矿未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制度,未按规定配备探水(物探、钻探、化探)设备并开展探水工作,或探水发现水害隐患未采取针对性防范治理措施的。

3、严肃2个查处。存在以下2种情形,一律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查处:逾越“3条底线”,违章冒险进行采掘作业的;物探、钻探、化探工作弄虚作假的。

三、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领导。2014年,全省煤矿共发生透水事故发生4起,死亡21人,占到全年事故总死亡人数(75人)的28%。水害已超越瓦斯,成为威胁我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而在我县,随着开采范围的不断加大,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加之兼并重组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煤矿受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等水害威胁越来越严重,一些煤矿还一度发生突水事件,防治水形势十分严峻。各单位、各煤矿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切实加强对防治水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防治水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坚决防范水害事故发生。

导探范文篇7

l、要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井下职工均要熟悉透水前的各种预兆,发现透水危害及时汇报并采取(上述)应急处理措施。

2、要建立必要的矿井防治水规章制度,把防洪、防治水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注意收集整理资料,准确将积水巷、水窝、积水老窑绘在图上,以便进行采掘工程时制定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4、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

煤矿地下的地质条件是复杂的,地下水的情况也很复杂,在很多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水害的威胁。根据现有资料,对无法确保没有水害威胁地区,必须采取探放水措施,探水后消除了水害威胁再向前掘进。多年来与地下水作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方针是指导煤矿生产与各种水害作斗争的有效方针。

在煤矿与地下水作斗争,决不可疏忽大意,不能蛮干,也不能为了赶生产怕麻烦而存有侥幸心理。

在有老空水威胁地区必须进行探水,掘进工作面必须边探边掘。平巷掘进一般可对正前和巷道上帮进行钻孔探水,一般为三组钻孔,每组l一2个孔;在上山掘进时,一定要在巷道正前和左右两帮进行探水,钻孔不少于5组。

使用探水机械要注意如下事项:

1、加强探水钻眼附近巷道的支架,背好顶、帮,工作面打上坚固的顶柱,以防高压水冲垮煤壁和巷道支架。

2、探水工作地点挂牌,明确探水眼位置、方向、眼数、钻孔深度。打钻前要清理好巷道,准备好水沟和放水巷。并有和调度室联系的电话。

3、探水工作面要经常检查瓦斯,要加强通风。

4、水压大的探水眼要装套管,装水闸阀,便于调节水量。

5、探水时如遇到钻孔沿钻杆向外流出,应立即停止探水,固定钻杆,严禁移动钻机和拔钻。并向矿调及矿总工程师汇报,按指示行动。

6、疏放排水。疏放排水是煤矿强含水层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一种基本手段。主要是借助疏水巷道、放水钻孔、水位降低钻孔、抽水钻孔等专门工程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影响采掘安全的上覆或下伏强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降低水位(水压)或使局部疏干。

7、防水煤柱留设。在受水害威胁的地段,预留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煤柱,使工作面和水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地下水或其他水源浸入井下工作地点或巷道。该措施各类矿井均有使用。

8、堵截治水。堵截治水就是利用堵水材料将突水点或突水水流通道堵死,使水害地区与正常生产地区隔开,根除水害威胁或减少矿井排水。该措施大庆矿井于1989年曾使用过。当时,大庆矿井掘进3179工作面切割到位后,至切割反掘工作面机巷约42m时,揭露了与原煤炭湾井老空积水相通的导水断层。大量煤炭湾老空水沿导水断层涌入该施工巷道。该掘进头被迫撤退。最后从3179切割上部设置两道抗压墙和一道挡水墙才将该处涌水截住。

9、水闸门和水闸墙。水闸门是用来预防井下涌水威胁矿井安全而设置的一种特殊闸门,它在正常情况下应不妨碍运输、通风和排水,一旦井下发生水害时,将其关闭可控制水流,把水害控制在一定范围,保证其它采区安全生产。同时,它也是淹井时,保障中央配电室,水泵房、井底车场的屏障。

水闸墙分临时水闸墙和永久性水闸墙。临时性水闸墙是在有出水威胁的采掘工作面备有堵水材料,突水后迅速将水堵在小范围之内,起临时抢险作用,待事后加固;永久性水闸墙,是在开采结束后,永久隔绝有继续大量涌水可能的区段而砌筑的一种永久关闭的挡水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水闸门。竖井的井底车场和中央配电点、水泵房均有设置,由于抗压高、体积大,由金属或混凝土制作,所以笨重,平时闲置,只有淹井时启用,往往被人们忽视。从防治水角度来看,每年必须要维修,平时要维护保证完好,以防矿井受水威胁时正常发挥其作用。

10、防止雨季地表水涌入矿井。在地面修筑防排水工程,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井下。它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特别是对于以降雨和地表水为主要涌水来源的矿井尤为重要。它也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在每年雨季前,都要建立专门的防洪(汛)机构,组织这一工作。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充填地表塌陷区和泄水通道。

(2)挖排洪沟避免雨水灌入井下。

(3)提前完成小煤窑调查工作,堵截小窑通往矿井排水通道。就我矿而言,这项工作至关重要。因为,我矿各井周边均有多处小窑,并且这些小窑均在矿区周边越界开采,小窑井巷与各井均有打通。虽然各井对这些小窑打通点进行了封堵,但无法割断水力联系。小煤窑位于浅部,采用传统的穿巷回采方法,雨季来临,大气降水渗透快且易于积聚。雨季降水通过小窑快速渗

入我矿井下。据实地调查,大庆矿井、打磨沟矿井(雨季)井下涌水增加量有70%以上是从小窑渗透过来的。

导探范文篇8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密切。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些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那么,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使中职课堂生动起来呢?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是一条有效途径。要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可以吸取翻转课堂的思想精髓,同时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教育“做中学、做中教”的特点,建立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深度融合的“导学探做”智慧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混合学习。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工具和微课程资源服务平台,以在线形式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传递。

系统平台承载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课程学习资源,包括电子文本、2D(3D)动画、虚拟仿真、技能流程视频以及多种风格的讲课视频等。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的学生通过学习终端,按照自己的步调自主完成个性化学习任务。教学资源多样化的展现方式,充分照顾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也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其次,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活动。教师提出明确的研讨任务和时间安排,学生根据自己在线学习体会和疑问,在小组探究环节贡献自己的认知收获,提出学习疑问并解答小组其他成员提出的问题,共同完成小组作业。教师也可加入探究活动和实践任务,实现课堂学习探究活动和实践操作活动的无缝对接。最后,学生在实验室、实习车间、经营现场或仿真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学生之间展示分享各自的问题、经验和成果,教师现场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实现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上述教学步骤的教学时间长度安排,可以依据课程与专业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灵活确定。

在信息技术和校企合作支撑下,河南省积极探索“导学探做”智慧教学模式,并将在洛阳市财经学校开展试点工作。这项试验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校建设“入校百兆、校内千兆”的宽带无线网络、高智能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平台、高技术的智能学习终端,实现“学习终端人人有,优质资源生生通”;建设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智慧教室;组建学生全员覆盖的社团活动小组;开展成长感悟课;建立校企合作,创业创新的学研中心;建立一支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团队,建设“五个对接”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目前,洛阳市财经学校适应“导学探做”智慧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软硬件已经建设完成,师资培训和教学资源建设正在进行之中,预计2016年春节后正式启动实施。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导学探做”智慧教学模式的试验推广方面,我省已喜结硕果。

导探范文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

随着课改的不断前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也处在不断改变之中。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发现许多物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但物理知识比较抽象,要学好物理并非易事。而且,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以初中生的特点为依据,寻求其它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例如,以问题为导向的“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式导学实施的几个注意点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教学模式,“问题式导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师拿捏好对物理问题的设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对问题回答的评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学生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式导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因此必须制定明确可行的课堂目标。“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也是如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设置,如:怎样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吸引学生注意的问题?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2.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探究性。布鲁姆认为:“学生要参与进建立某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更偏重于知识探索者的形象,而非知识接受者。初中阶段,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注意能力都比较稳定,因此,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在初中物理“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宄获取知识。例如:在探究物理量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和猜想、制定与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集体讨论、头脑风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3.问题的设置要生活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中物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而且教材中的内容也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问题式导学”中物理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生活化,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设置的问题发现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透镜一章中,列举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眼镜等生活中的实例,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问题式导学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要求

运用问题式导学模式实施物理教学,要求教师非常熟悉教材,明确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合理地设置导学的问题,使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让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融会贯通。1.设置导入问题。导入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要让学生能迅速提取旧知识,与新知识完美衔接;另一方面还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压强》时,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小明和小华体重差不多,在同一片雪地上,滑雪板上的小华能站在雪面上,而穿普通鞋子的小明却陷进了雪里,这是为什么?针很容易刺破气球,在很多气球上放一块纸板,纸板上站几个人也不会压破气球,这又是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为引出压强概念做好铺垫。2.设置课中问题。课中的问题分散于整堂课的始终,设置的问题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这样学生才会融会贯通,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压强教学中,教师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有哪些?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思考、讨论、总结学习物理知识,不仅有独立实验探宄的机会,更能紧跟教师的步伐,将前后内容逐渐递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设置课后问题。“问题式导学”这一教学模式的课后问题的设置,既要有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要有利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例如:在压强学习结束后,教师布置一个课后探宄问题:如何粗略测量一个人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熟练压强的计算,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测量压力、不规则形状的面积,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问题式导学对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脑的一种理性活动。人的逻辑思维会形成判断、推理的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物理知识抽象,学生要运用物理的思维方式思考物理问题。“问题式导学”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1.“问题式导学”可以转变学生思维习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问题设计,实现有效的“问题式导学”,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问题。这一问题要发挥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物理思维能力,从而转变自身的思维习惯。简而言之,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定问题,并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例如:关于“惯性”,教师会这样提问:“我们在乘车时,经常会遇到汽车紧急刹车的情况。这时,我们的身体会突然向前倾倒,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出惯性这一知识点,教师再通过引导,逐步思考是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吗,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给学生思考与交流的时间,最后让学生归纳结论。经过这样长期的练习,使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成为一种习惯,从而转变学生的思维习惯。2.“问题式导学”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并不单单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要突出学生的“学”。这样可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以此作为前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展开放性思维。物理学习着重突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与填鸭式教学有什么区别?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有目的地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分析、领悟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问题式导学”可以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一句话阐述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同样,这一理论也可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然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探宄空间,将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贯穿在课堂的始终。“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及抽象思维进行启发,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参照物”的概念时,可以设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爸爸和小明乘车去动物园,车在行驶中,以“在动吗”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外面的树在动吗?车在动吗?从而引出参照物,帮助学生构建参照物的概念。继续发问:相对小明而言,爸爸在动吗?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得出结论,“以小明为参照物,爸爸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爸爸是运动的”。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爸爸和小明到达动物园里之后的参照物设置。这样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更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运用好“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会使初中物理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问题的设置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富有探究性、生活性,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设置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式导学”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碰撞,燃起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火花。教师恰当地运用“问题式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连宝.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7(01):64-65.

[2]任晓明,李蒙.数理逻辑的盲区与哲学逻辑的兴起一一评海德格尔哲学逻辑思想[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125-130.

[3]王长江?初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影响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4]许璟.初中物理问题引领下的情智教育[J].华夏教师,2017(03):53.

导探范文篇10

教学工作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一学期来,全体教师继续发扬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勤奋耕耘,立足于三尺讲台,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

(一)推门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教师的合理使用打好基础。今年十月份,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学校副职的分管工作也作了调整,我由原来的教研、后勤工作变为小学教学,这就需要调整工作思路,全面了解小学部的教学情况,详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水平,合理安排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门听课是了解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方法,也最能反映教师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推门听课使我掌握了小学部的教学情况,对小学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小学教师的劳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是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按照计划,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完了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的课,共计34节。通过听课,我认为,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是过硬的,绝大部分教师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前精心备课,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教师精神饱满,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良好。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够,课堂上慌乱,教学环节衔接不好,过渡不自然;个别教师基本功不过关,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板书设计不合理、普通话不标准、粉笔字不规范等。不怕有问题,就怕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听完每一节课,我都把听课意见当面反馈给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或者写出简要的评课材料发给校长,第二天就出现在校长的博客中,任课教师就能看到。通过大面积推门听课,与教师广泛交流,切磋教法学法,共同提高,互利双赢。

(二)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工作发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是备课,“课中”是上课,“课后”是作业,教学检查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推门听课检查上课情况,通过检查教案和作业掌握教师的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处理情况。在教案和作业检查上,我们继续坚持“月检查”制度,每月由教导处牵头对教案和作业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作为教师年终考核和绩效工资考核的依据。教案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安排;二是教案备写的环节是否齐全,以《Xx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中规定的教案书写环节为准,同时,特别要求教师在教案中要突出“学情”分析这一环节,这个环节在以前的备课中经常被忽视,是一个薄弱环节;三是教学反思和单元后记的书写质量,要求教师要养成书写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要及时记录课堂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只有认真的反思总结,才能形成有效的“二次备课”;四是教案书写的整齐情况,要求用规范字书写工整的教案。对作业的检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按照《Xx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的要求,检查批阅符号是否规范;二是根据《Xx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段各科作业设置及批阅要求》,检查作业批阅的次数;三是检查作业中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四是检查教师书写的作业评语,要求教师养成作业中加注评语的良好习惯,同时,在评语书写中,要经常书写激励性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五是检查作业的书写情况,要求教师要督促学生写规范字,作业要工整。

为了督促教师更好的搞好教学工作,在常规检查的同时,对某些年级或学科的教案和作业进行抽查。十月份和十一月份,分别抽查了六年级和三年级的教案和作业。常规检查的量比较大,有些问题不易发现;抽查的量相对要小一些,检查的更细致一些,有时还可以“解剖麻雀”,进行案例分析。抽查一般具有针对性,是对常规检查的有效补充,二者要有机结合。

十一月份,由教导处牵头、各部门配合,搞了一次教案和作业展评。展评的目的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平时的检查中,有些老师往往对教导处的检查结果不认同,有些老师总以为自己的教案写的最好,通过展评,让老师们自己去看,自己去比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评价教案,这比平时提要求更有效。有些学生的作业一直写不好,“乱”字当头,老师想了各种办法,收效甚微。通过作业展评,让学生自己去看,“为什么别人的作业那么整齐?”这比老师平时喋喋不休的说教更有效。

(三)在八月二十七日和十一月二十四日召开了两次六年级教学工作专题会议,探讨六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班是学校的窗口,毕业班的教学成绩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和声誉。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为毕业班选配得力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方面向毕业班教师倾斜,对毕业班的各项工作优先支持。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把毕业班教学工作列为一个专项工作进行督察。每学期召开专题教学分析会和学生家长会。通过以上措施,调动了毕业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最终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六年级教学分析会上,经过大家认真的探讨分析,一致认为,本届六年级有三个优势和三个劣势。三个优势是:(1)任课教师是历年来配备最强的,语数外三科的骨干教师担任教学;(2)学生基础较好;(3)和上届相比,学困生比例下降。三个劣势:(1)学生两极分化,中间生数量偏少;(2)周边农村学生较多,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不够;(3)英语教学压力大,竞争激烈。我们的工作思路是:抓两头带中间,以点带面;进行家访,寻求家长的支持,不放弃一个学困生。要求六年级任课教师充分认识“三优三劣”,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各学科互相配合,任课教师团结一心,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平时的教学工作做细做实,争取明年取得优异成绩。

(四)按照《Xx区小学教学措施11条(试行)》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对课程计划所规定开设的各门课程,尤其是地方与学校课程,如劳动课和写字课安排在课表上,还有具体的老师负责上。其它课程如音、体、美、计等,都能按照要求开足开齐。期中考试后,将40分钟和35分钟课调整到原来的45分钟课,每天由七节课变为原来的六节课。在教师的任课安排上,根据所学专业和爱好特长安排授课,做到人尽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一个人尽量带平行班,避免一人多课头。

二、充分发挥教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以研促教,以教带研,以各种教学活动为载体,把教研渗透到教学中,克服“为教研而教研”的片面做法,树立教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全面开展教研工作。

(一)以各种公开课为载体,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说课材料,在教研组内说课;课后由一人担任主评,在教研组内评课,主评人要写出评课材料;学校要求教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展了听课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16节以上,主任30节以上,校长40节以上。

(二)组织教师继续学习《Xx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试行)》、《Xx区小学教学措施11条(试行)》等教学要求。学习方式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集中学习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由组长组织。通过对这些教学要求的不断学习,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全面推行集体备课。今年下半年,小学语文、数学两科全部进行集体备课,教案由教研室统一审签。为了提高集体备课教案的书写质量,在十一月份,搞了一次集体备课教案的展评。

(四)成立年级组,任命了年级组长协调年级内的各项事务。年级组成立后,调整了办公室,为同年级教师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年级组和教研组同时运行,互相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研工作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五)“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校级交流。根据我校《校级交流活动实施方案》,本学期开展了两次校级交流活动。

十月份,我校教师9人到Xx中参观交流学习。十一月份,Xx中教师11人到我校参观交流学习。校级交流的方式为听课、参观、查阅档案资料等。

(六)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建立了学校管理人员联系教研组制度。学校管理人员根据自己所教学科,每人联系一个教研组,主管教学的校长联系2个教研组,督促教研组的日常教研活动,帮助教研组长开展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对自己联系的教研组的教研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七)结合我校开展的《Xx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在全校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活动。在小学生中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十分重大。长期以来,有一部分学生作业书写乱,说脏话,行为不文明,在这次活动中,全校师生广泛参与,自查自纠,自我教育,有力促进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和运用。

上学期“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以学习理论为主,本学期进入推广运用阶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全面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授课。到本学期末,所有教师会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授课,主要学科的教师能较好的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一)为了有效推进这项工作,在十月份,组织了“三疑三探”组内训练课。上课教师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授课,其他教师也能够积极听课,学习观摩研讨,把学习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二)“三疑三探”训练课结束后,举行“三疑三探”教案展评。根据“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三疑三探”教案与以前的教案有所不同,如何编写“三疑三探”教案?上学期发放了《“三疑三探”优秀教学设计》让老师们学习。通过展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书写质量。

四、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推行无纸化办公,运用网络进行管理,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效能。

本学期学校工作的一大亮点是网络化管理和五纸化办公。在校长的带领下,我校网络化管理的模式已经形成,学校管理人员都学会了网络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全体教职工已适应和认同了这种高效便捷的管理模式,学习提高计算机技术和运用网络已成为自觉行为。

五、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服务意识。

(一)在学习调研阶段,主要抓了学习讨论和调研走访两项工作。学习的主要内容有:《Xx区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魏矿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科学发展典型事例》,Xx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本知识问答》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撰写了1.2万字的学习笔记和两篇心得体会。

为了解决突出问题,在小学部进行调研走访。调研的主要问题是班主任绩效考核,通过走访班主任和召开班主任专题会,掌握了班主任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写出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探索班主任考核工作的理想模式》的调研报告。

(二)在分析检查阶段,参加了学校党支部组织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学风、教风、校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全面系统地进行梳理,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形成个人自查报告。

(三)在整改落实阶段,一是学习《魏矿学校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从总体上把握学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二是对照个人自查报告制定个人整改落实方案,解决个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家长学校开办情况。

(一)授课时间:星期六早上8:00—12:00。8:00—9:30第一次,9:30—11:00第二次,举办两次,每次约一小时。

(二)每次授课安排一个年级的家长,次序为一年级→九年级。

(三)授课内容:

1.一年级至三年级:《看电视越多儿童注意力越差》《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根”在家长》《握笔姿势》30分钟。四年级至六年级:《小习惯成就大未来》《习惯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30分钟。七年级至九年级:《青春期孩子的六大需求》30分钟。Xx讲授

2.每次授课结束后,播放专家讲座:Xx《赏识教育》实况录像,45分钟。

(四)Xx:负责授课。Xx:点名组织,播放专家讲座。

(五)教研室统计家长听课人数,周一在网上公布。

七、存在的问题。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力度不够,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机械模仿上,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对“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把握不准,不能放手让学生去“探”,不自觉的走到“以讲为主”的老路上去。

(二)个别教师作业中还有错批现象,也有批阅符号不规范现象。

(三)集体备课的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议课”是集体备课的中心环节,是集体智慧的体现,要坚持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