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7:54:52

导管范文篇1

关键词:病毒肺炎;导管室;安全;介入治疗

2020年1月以来,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在湖北武汉地区呈现集中暴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目前全国已有7万余例确诊病例,2千余例患者死亡[1-2]。现已明确,COVID-19主要经呼吸道和飞沫传播,其传染性强、毒性大,人群普遍易感,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护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3]。此时正值心血管疾病高发时期,这对心血管诊疗工作提出了一定挑战。中国医师协会的《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流程专家共识》[4]指出,对疑似或确诊为COVID-19感染者且合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无溶栓禁忌证者优先选择溶栓治疗;但对于有溶栓禁忌证的高危患者,则应在评估感控风险与获益后进行介入治疗。导管室是完成介入治疗的重要环节和部门,同时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具有手术类型范围广、人员流动大、相对密闭、医务人员与患者接触较为密切等特点,且多不具备呼吸道传染病专业防护条件,如何在疫情期间安全有序地开展介入导管室工作,成为目前医院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5-6]。为在防疫期间更加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介入导管室工作,专家组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内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7]及有关资料[8-12],提出介入导管室在COVID-19期间的防控策略与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属,在完成介入治疗的同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疫情蔓延。

1秉承“集中人员、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加强疫情期间介入导管室的管理

(1)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各医院的介入导管室结合各自情况,制定疫情时期急救快速反应的工作预案。特别是存在独立介入导管室的医院,因牵涉医、技、护的管理,更需要配合院感及医务部门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可以根据各自医院情况建立介入手术防护执行清单,将涉及的各部门工作以表格形式执行、监督,做好相关防控工作。(2)对承担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13]任务的介入导管室,疫情期间也仍然会实施心脏或脑血管急诊介入手术,需提前做好预案。对于COVID-19确诊(疑似)患者,原则上需要在负压导管室或可在一定程度做到物理隔离的导管室施行手术;对于非COVID-19患者的急诊或择期手术,对导管室无硬性要求,但需保障严格的消毒措施。(3)各医院要加强精细化管理,通过测算各临床科室介入患者的手术需求,对可调用的医疗资源及时进行合理分配和调整,保证现有医疗资源最大化地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分区域、分批次、分防护等级逐渐开放各个导管室。尽可能保护科室所有工作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

2科学防控,规范疫情期间介入导管室的使用和维护

随着疫情逐渐平稳,介入导管室将逐渐接收更多的择期和急诊手术,针对不同患者应有具体的应对措施。在此期间,对非COVID-19确诊(疑似)患者择期介入治疗需十分慎重,要特别强调流行病学史调查,对来自高发病地区或有接触史者应隔离观察14d后再考虑介入手术。2.1非病毒肺炎确诊(疑似)急诊患者介入手术。2.1.1急诊介入手术适应证。[10-11,14-18](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2)危及生命的极高危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要紧急血运重建者;(3)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4)合并晕厥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过缓性心律失常,需要紧急植入临时(尽量床旁实施)或永久心脏起搏器者;(5)常规静脉溶栓药物剂量致脑出血风险高,需经导管行肺动脉内低剂量溶栓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肺栓塞患者;(6)急性脑卒中患者;(7)其他危及生命且急需介入治疗的患者;(8)无不明原因发热(体温<37.3℃)。2.1.2术前准备。(1)术者及技、护人员二级防护,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不带呼气阀的N95口罩。(2)常规术前准备。(3)血管造影机C形臂和平板探测器套入定制的一次性塑料薄膜套或一次性无纺布套,以免被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污染;血管机床铺双层一次性床单。(4)核对患者信息,再次询问患者病史,测量生命体征。2.1.3介入术中。(1)除术者、护士和技师外,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手术间。(2)手术护士常规进行术中配合外,应及时清理患者分泌物和呕吐物。2.1.4介入术后。(1)一次性用物使用后,用黄色垃圾袋封口注明时间送污物通道。(2)可复用器械用2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浸泡30min后清洗,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3)被污染物品(如血压剂袖带等)用2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浸泡30min后清洗、挤干,单独挂起晾干备用。(4)术间应按照感染手术后进行终末消毒(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后的术间应空气净化30min后才能正常使用[19]。2.1.5患者安返病房后。待患者安返病房后,应及时提取咽拭子或分泌物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并将结果及时向介入导管室反馈,如核酸检测阳性,应按照确诊(疑似)患者对导管室进行消毒,相关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筛查。2.2非病毒肺炎确诊(疑似)择期患者介入手术。2.2.1患者筛查。(1)查看鼻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和(或)胸部CT检查结果,详细询问病史,确保进入导管室后无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2)对无异常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不带呼气阀的N95口罩、更换手术间专用鞋或鞋套后进入手术间。(3)若有发热(体温>37.3℃)、肺部CT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COVID-19诊疗方案[8]的阳性改变、咳嗽等症状和体征,纳入疑似患者处理流程。2.2.2术前准备和介入术中。(1)术者、护士和技师均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佩戴外科口罩,严格遵循外科手术手卫生要求。(2)常规进行术前核对、测量生命体征、物品器械和介入操作准备。(3)除手术医师、护士和技师外,限制其他人员进入手术间。(4)手术护士应及时清理患者分泌物和呕吐物。2.2.3介入术后(1)一次性用物使用后,用黄色垃圾袋封口注明时间送污物通道。(2)可复用器械用1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浸泡30min后清洗,送消毒供应中心消毒。(3)被污染物品(如血压剂袖带等)用1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浸泡30min后清洗、挤干,单独挂起晾干备用。(4)早班开始前及晚班结束后,由技术人员对设备机器进行酒精擦拭消毒,工作期间每4h进行机房空气消毒一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3病毒肺炎确诊(疑似)患者介入手术。对于疑似或确诊COVID-19的患者,优化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若需急诊手术,须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1]:(1)符合上述急症条件;(2)所在医院为COVID-19定点医院;(3)在具备负压及严格的消毒条件或位置相对独立、可在一定程度做到物理隔离的导管室(复合手术间)施行手术;(4)术间工作人员采取三级防护(术者、助手、手术护士、技师),不进入术间的控制间护士可二级及以上防护;(5)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2.3.1术前准备。(1)导管室应有缓冲间,供术者穿、脱隔离衣,尤其脱隔离衣不能在导管室门口,这样很可能造成术者交叉感染,也可能污染其他工作人员。(2)该类患者依照《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方案》[20]由专用手术床进行转运,保证运送距离最短、时间最快,运送途中不能停留。患者及陪同家属均应全程戴好一次性口罩、帽子。(3)隔离手术间适当通风,无人状态下术前1h紫外线空气消毒,或开启循环空气消毒机持续消毒至手术完成。将操作室内非手术必需物品转移出该手术间,以免被污染造成浪费;根据手术类型尽量将手术所需仪器、耗材、药品准备齐全放入机房内,物品只能由外向手术间内单向传递。(4)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在机房门外悬挂“感染手术,无关人员不得进出”类警示牌,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手术区域。(5)尽可能采用一次性手术包和一次性手术器械、辅料、耗材,使用完毕直接丢弃至医疗废桶内。(6)急危重患者手术前评估呼吸情况和氧饱和度,必要时吸氧,吸氧方式建议采用面罩吸氧方式。(7)血管造影机C形臂和平板探测器套入定制的一次性塑料薄膜套或一次性无纺布套,手术床铺双层一次性床单,其他物品如输液泵、输液杆、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也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塑料薄膜套,以免患者血液、体液、呕吐物污染;患者转运车留在术间,术毕消毒方可推出术间。(8)高压注射器准备:如必须使用高压注射器,也应套入一次性塑料薄膜套;一次性备满150ml对比剂;提前连接好一次性无菌压力连接管并排气,尽量避免术中添加对比剂。2.3.2术中防控管理。(1)尽量减少参与手术人员,并在术前按国家要求严格进行个人消毒和防护,严禁随意进出手术间,关闭专用术间空调,若有独立的新风系统及空气净化器应呈持续开启状态[4];负压手术间术中保持术间负压状态。(2)手术间只能开放1个进入通道,室外人员在手术间门口穿好防护用具后,方可进入手术间。(3)介入医师术中应操作轻柔,防止患者血液、体液飞溅,造成污染。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病人头面部放置一根负压吸引管,以减少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在空气中扩散。(4)建议操作间内、外各配备一名护士,室内人员在手术中不得离开手术间;室外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感染手术间,必须进入时应从患者通道穿好防护用具后方可进入。(5)术中需要的一次性耗材尽量在本室取用,建议术间有双层设置的传递物品的窗口,以减少开门传递物品的次数,室外护士做好手术记录。(6)严禁二次污染,尽量减少地面污染,地面、物面有污液、污血需及时用2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擦拭。(7)所有医疗垃圾均弃于双层医疗垃圾袋内。2.3.3术后防控管理。(1)手术结束后,离开术间人员先脱掉最外面的无菌手套、无菌手术衣和鞋套后,在术间门口内手消毒后按照脱隔离防护服顺序要求脱掉防护目镜和面屏,脱手套、防护衣、脚套并丢弃在医疗废桶内,脱最内侧手套后出术间,手消毒剂按照七步洗手法消毒双手后再脱最内侧帽子和口罩,用流动水下洗手,时间持续不低于2min,方可出术间外的缓冲区进入清洁区。(2)术后将护目镜、面罩用消毒纸巾消毒后,再用清水纱块擦拭。(3)术后将使用过的铅衣用消毒纸巾消毒后再用清水纱块擦拭,悬挂于铅衣架上晾干,如有铅衣消毒柜则放置于其中消毒。(4)手术结束后,所有参与手术人员沐浴(不低于30min)、更衣离开介入手术间。(5)术后手术间进行消毒时,清洁工必须穿隔离衣、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一次性手套进行消毒清洁工作。(6)物体表面消毒:地面用2000~5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泼洒泡30min再清水拖地;器械台、操作台等表面用2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擦拭;有患者血迹、体液等污染的物体表面,直接用2000~5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处理。(7)关闭手术间层流和送风系统,使用过氧化氢喷雾消毒后密闭;至少关闭2h以上,再开启层流与通风系统。(8)负压或感染手术间消毒处理完毕均须与医院感染科联系行物体表面和空气采样,结果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9)使用过的清洁工具,须在污洗室用2000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浸泡30min后清洗、挤干,单独挂起晾干。隔离手术间所使用的清洁工具独立配备,不得混用、混放。(10)所有医疗废物均弃于双层医疗垃圾袋内封口密闭运送,并注明“COVID-19”的特殊标识,按规定严格处理。(11)术间任何物品均应按要求消毒后拿出术间。

3重视疫情期间的介入导管室人员防控和设备常规保养

3.1人员防控。独立的介入导管室涉及人员众多,可能包括术者、护士、技师、工程师、护工等多个岗位,特别是术者经常来自于不同的临床科室,防控存在一定难度。进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宣教和防控尤其显得重要,所有人员均应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动态,认真学习COVID-19防控知识,强化医院感染防护知识学习,筑牢疫情防控思想根基。在介入导管室工作期间,应注意分工有序,科学防控,各岗位疫情期间的主要工作职责见表1。介入导管室管理者应依据次日手术申请情况弹性排班,尽量采取每日单班制,减少交接,排班原则为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安排最少的工作人员。员工岗前、岗后均应检测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并自我评估是否符合疑似症状,体温超过37℃且2min后复测仍超过37℃的人员禁止进入介入导管室,进行登记并向相关负责人员汇报,嘱其进行进一步筛查或隔离。2周内有COVID-19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未防护状态接触疑似或确诊患者的人员。必须如实上报科室及疾控处,并自行居家隔离。同时,需做好工作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其心理压力[21]。3.2设备维护。介入导管室通常包含手术操作间、控制间、设备间及材料间[22],主要设备包括:大型X线造影机(DSA)、导管工作站、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高压注射器、除颤器、氧气和负压吸引器以及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断层成像系统(OCT)、压力导丝成像设备(FFR)等腔内影像设备。有些医院甚至配备了功能更完善的复合手术间(杂交手术间),实现了原本需要在不同手术间或分期才能完成的手术在一个手术间完成。在疫情防控期间,多数医院这些导管室停止或很少使用,但这些精密设备价格昂贵,需要做好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为了防止意外事故,需要注意停止使用期间设备须处于关机状态,但应定期(1周为一个周期)进行一次开机检测,有故障仍需及时修缮。此外,清洁方法不正确或者清洁剂、消毒剂使用不当会损坏设备,使图像变差或者使电击危险增加;大屏幕显示器吊架可以只对手柄消毒;在产生消毒效果的基础上,尽量缩短消毒剂在表面停留的时间;遵循清洁与消毒剂制造商关于混合、储存、使用的方法,以及接触时间、冲洗方法等,保证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设备清洁、消毒、保养还需要注意:不要使用烈性清洁剂、研磨清洁剂或任何浓度的甲醛清洁剂;不要对设备部件进行蒸汽或高温杀菌;不得直接使用喷雾方法对设备消毒;不要让液体进入设备内部部件,如有液体进入内部,必须先切断电源并让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后才能投入使用;清洁和消毒时不要拆掉血管机床垫的外套,否则很难再将床垫放入外套内;避免让消毒液体进入脚踏开关内部,如果发生进液,应确保彻底冲洗并干燥脚踏开关。

4结语

导管范文篇2

1.临床资料

2010年1~10月采用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方法,治疗40例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满意。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1~12岁,均未输血,术后1周出院,效果满意。治疗效果:术后血压升高26例,体温升高15例,经降压、镇痛应用激素等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均顺利出院。

2.术前护理

术前常规指导患儿做深呼吸及有效咳诉、方法如下。指导患儿做深呼吸运动,2次/日,每次10分钟。在深呼吸后张口并使声门开放用力向外喷射气体,同时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运动到喉部,再用力咳出。给予必要的呼吸道准备,加强超声雾化,预防肺部感染。对于肺高压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改善患儿缺氧症状。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偏小,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入院后应有意识地多与患儿接触,多给患儿拥抱,抚摸以增进彼此间的亲和力,减少其陌生感使之能较好的配合手术,消除其恐惧心理。向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3.术后护理

导管范文篇3

导管架主要用于海上石油平台支撑部分,主要由空间管构件组成;施工中为了更高精度的完成导管架组装经常需要绘制空间管构件样板。通常管构件展开放样方法有实物图解法、计算法和三维软件展开法等。实物图解法应用时精度较低,受场地、测量工具的限制无法对导管架进行展开放样;计算法虽然提高了展开精度,但往往需要建立数学模,这是一个烦琐的过程,不利于工程的现场施工。将导管架施工二维图纸转化为AutoCAD三维模型,再利用软件强大而精确的绘图、自动标注功能、各视图转化进行辅助展开放样就完成空间各个角度节点样板绘制,可以高效地完成样板的制作。

2三维建模

导管架三维模型的建立,主要依托施工图纸的二维图形的几何尺寸、关键尺寸的计算及空间转化;按照导管架组成的各个管构件及附件分别绘制成三维零件图,利用AutoCAD软件中的组合、对齐、实体编辑等命令完成三维模型的建立。

3管构件空间样板制作

管构件空间杨宝包括空间中各个构件的几何尺寸及节点处的展开图,主要使用AutoCAD软件的标注命令及二维平面绘图相关命令完成。

3.1管构件空间尺寸标注将管构件按照空间排列顺序,分层考出,分别标出几何尺寸、及相关点尺寸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构件几何尺寸可由三维模型直接得出,包括各个构件相贯线中线、远点、近点尺寸等;这些关键尺寸的决定着制作完毕后导管架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3.2构件相贯线获得施工中为确保导管架的焊接质量采用全焊透结构,管构件组装时小管与大罐组装时采用内壁相交。因此实际相贯面为内壁与被焊构件外表面所组成的空间曲面。利用三维并集命令消除被焊构件,得到两个空间相贯面后,删除外层相贯面后,余下的相贯面即为施工展开样板的相贯面。图13连接展开线后得到的样板信息技术将并集后的管构件使用三维对齐命令转化为二维空间坐标系内。利用软件的分解命令将图形分解一次得到空间表面体、分解第二次得到相贯面、分解第三次得到相贯线。

3.3管构件样板制作利用软件中的对象捕捉功能捕捉相贯线上下节点绘制辅助用线,绘制一个与构件内径相同的圆。利用捕捉功能将圆放置于上下端点线段之间,并在圆中心绘制12等分(等分点越多得到的展开线也将越多,最后展开样板越准确)线段。绘制样板展开线,由等分点引出射线或线段与相贯线空间外观相交。在相贯线与圆200处画绘制一垂直于展开线,便于实际放样尺寸的测量,使用剪切命令将相贯线以外线段剪切。样板展开时按照所用绘制样板材料厚度、管材外径计算出展开样板长度绘制线段,并将线段等份为12点,将所得到的展开线旋转按照顺序垂直粘贴到线段上,如图12所示。使用镜象命令以中心线段为总线镜像到另一车侧,并用线段将展开线连接成为展开样板。采用AutoCAD二维绘图中的尺寸标注命令将各个展开线进行详细标注,得到完整的管构件空间样板,下图为24等分后的管构件样板。

导管范文篇4

关键词:国槐;导管分子;形态特征

国槐SophorajaponicaL.隶属于豆科Leguminosae槐属Sophora。落叶乔本,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植物种类,广布于我国南北各省,是优良的蜜源植物,花蕾称槐米,为清凉收敛止血药;花可做黄色染料;果实有止血、降压、抗癌之效;根、枝叶入药可治疮疖肿毒。有关国槐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尚未见其导管解剖学方面的报道。导管vessel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及溶解于水中物质的主要输导组织conductingtissue,它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由许多管状死细胞以端壁连接而成。由于导管的特征常因植物种类而异,故导管特征有助于解释植物生理、生态及系统学方面的问题。又因国槐是豆科槐属的重要代表植物之一,故弄清其导管类型及形态特征可以为探讨槐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和演化积累更多证据。

一、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采自洛阳市隋唐植物园,凭证标本(No.0228)由侯小改教授鉴定,存放于河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室。

取生长发育良好的国槐一年生枝条,将外层韧皮部剥去,再将材料的次生木质部切成长0.6~1cm,火柴棒粗细的条块,置于10%铬酸∶10%硝酸=1∶1的离析液中,33℃条件下恒温箱中离析24h左右,其间换1~2次离析液。完全离析后移至70%酒精溶液中保存备用。观察时将材料从70%的酒精溶液中取出,用蒸馏水充分水洗2~3次,5~10min/次,之后,将材料放置盛有5~10mm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并用镊子将材料轻轻夹碎,剔除杂质或未离析开的部分之后,滴入1%番红水溶液4~6滴染色5min。最后即可用胶头吸管吸取离析材料悬液少许制片。观察用显微镜为日本产OlympusCH-30型生物显微镜,并采用其数码摄影系统摄像。数码照片经AdobePhotoshop7.0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制版。

观察过程中,用测微尺随即测量25个导管分子的长度和宽度,取其平均值作为导管分子的一般长度和宽度;导管所占比例取5个观察视野的统计平均值。

二、结果

在所观察的国槐植物次生木质部材料中,导管形态较为多样,导管分子的粗细(或直径的宽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导管二态现象(窄导管分子如图1:a,b,c所示;宽导管分子如图1:d,e,f所示)。共发现4种类型的导管(依据导管分子侧壁木化增厚的方式不同),即螺纹导管(如图1:a)、梯纹导管(如图1:b,c,d所示)、网纹导管(如图1:e,g,h,i所示)和孔纹导管(如图1:f,j,k,l所示),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8.28%,10.00%,36.62%和45.10%,未发现环纹导管。导管分子的端壁穿孔仅有一种类型,即单穿孔(如图1:b~l)。单穿孔板内敛,即其穿孔直径比导管弦径要小,导管弦径一般介于50~90mm,而穿孔直径一般介于44~96mm。单穿孔板多位于导管端壁上(如图1:b~l),每个导管分子的一端仅有一个穿孔板及穿孔,未发现导管一端具有两个以上穿孔板及穿孔的情况。导管分子上的纹孔膜已退化消失得比较彻底。导管分子长度最大值为876mm,最小值为95mm,平均值为286mm;宽度最大值为216mm,最小值为30mm,平均值为109mm。

三、讨论

导管的进化与维管植物的进化是相联系的,是适应陆生环境而形成的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最主要细胞,它们的结构在分类和系统发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系统演化上,导管分子中的外形扁平、端壁近于垂直侧壁、形成单穿孔的,比外形狭长、末端斜尖、形成复穿孔的更为进化,而国槐导管口径有从小到大、端壁倾斜度由小到大的不断过渡的趋势,基本上重演了植物导管分子的基本演化规律。公务员之家:

Frost(1930)认为单穿孔是由梯状穿孔板逐渐失去横膈而形成,穿孔板的进化次序是梯状穿孔板→梯状和单穿孔混合穿孔板→端壁倾斜的单穿孔板→端壁水平的梯状穿孔板,这种观点也得到大部分学者的承认。从此观点出发,国槐导管分子的端壁单穿孔、孔膜退化消失彻底、几乎不存在过渡类型等特征均说明国槐导管分子已经处于比较进化系统发育演化阶段。

由于发育的先后和侧壁次生增厚的方式不同,形成了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5种类型的导管,其中后三者的生理功能的效率比前二者显著提高。国槐同时具有运输效率比较高的3种,即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且三者所占比例逐步增大,其中网纹导管和孔纹导管就占到总导管数的81.72%,这也说明了国槐是一个比较进化的植物种类。

按照物理学原理,导管管腔宽度小、长度短(即单位长度中横膈较多)、端壁倾斜角较小(即端壁的面积较大)等应是水分运输的阻力。国槐纹孔膜的退化或消失及其穿孔板面积的减小(单穿孔孔径增大),都大大地提高了其导管的运输效率。资料显示,导管的长度和宽度与生境是紧密相关的,高海拔和土壤水分缺乏环境下的植物导管一般较长、管腔相对较窄;反之,导管一般较短、管腔相对较粗。本实验结果显示,国槐导管的长短和管腔口径差异明显,即导管二态现象,说明国槐有着广泛的分布区,这种结构特点是其长期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叶永忠,张赞平,葛得有.北方习见植物[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4.

[2]何茜,李吉跃,齐涛,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国槐蒸腾耗水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2):25.

[3]李晓林,柴巧.园林植物槐树的同工酶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6):950.

[4]张晓英,王华芳,朱祯,等.国槐离体再生及抗虫基因sck的转导[J].林业科学,2006,42(9):35.

导管范文篇5

1光导管技术的发展概况

在19世纪70年代,俄国的契卡洛夫首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光导管,他在室外安装了大功率弧光灯作为光源,经过集光系统,将产生的平行光通过长管内的镜面反射引到室内,用于导线车间的照明[3]。1881年,WilliamWheeler也在美国研制出光导管系统,并申请专利,管子内壁涂有反射能力的涂层,但由于该涂层反射率低,效果并不明显[4]。此后前苏联对光导管内壁反射材料进行了大量改进工作,并开始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探讨[5]。GennadyBukhman设计制造的第一个大尺寸的有缝光导管于1965年在前苏联首先问世[6]。1975年,在CIE(COMMISSIONINTERNATIONALEDEL''''E-CLAIRAGE)年会上,苏联学者J.B.Aijenberg等[7]介绍了他们研制的有缝光导管,被称为“有光学缝的管道”。同年,GennadyBukhman和JulianAizenberg共同申请了有关塑料薄膜镀铝制造的有缝光导管专利[8]。此后,光导管开始在前苏联很多易燃易爆场所推广使用。而美国和欧洲各国也纷纷开展光导管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进而相继出现棱镜光导管[9]、光纤光导管[10]。我国对光导管的研究和使用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光导管产品主要是有缝光导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建筑物理研究所、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平顶山姚孟电厂和江苏武进崔桥玻璃钢照明器材厂共同研制了我国第一个有缝光导管照明系统,并装设在姚孟电厂三四号机组的燃油泵房内[3]。另外,重庆建筑大学曾用铝板做成直径0.55m、长度78m的圆柱形光导管,这种光导管内壁涂有一层高纯度铝膜,反射比达到0.85,并采用1000W金卤灯为照明光源[11]。然而总的来说,我国在光导管的研制和应用领域依然十分落后,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产品设计和工程应用上的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光导管的传输效率一直未能取得大的突破[3]。加强光导管技术的理论基础研究,加大对光导管产品与应用方面的资金投入,是我国光导管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2光导管系统原理、结构与优越性

2.1光导管系统原理

光导管照明系统将光源发出的光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一定的照明效果。广义上的光导管照明系统称为RemoteSourceLightingSystem,现在多按照CIE的提法将光导管统称为LightGuides[3]。而目前科研工作者所研究的主要是自然光光导管照明系统。其原理是通过采光装置聚集室外的自然光线并导入系统内部,再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装置通过多次反射改变自然光的传播方向,并将光线反射到系统底部的漫射器,由系统底部的漫射装置把自然光线均匀导入到室内任何需要光线的地方[12]。

2.2光导管系统结构

常见的光导管系统一般分为三部分(如图1):采光装置、导光装置和散光装置。采光装置通常是一个透明的玻璃罩,放置于室外楼顶或室外墙体的侧面;导光装置是导光管,管壁是反射率一般在95%以上的反射材料,有的光导管可以旋转弯曲来改变导光角度和长度;散光装置安装在系统底部,是将通过光导管传输的光线散射到室内使光线均匀照明的装置,同时具有避免眩光的作用[1]。

2.3光导管系统的特点

光导管最大的优点是节能。一方面,由于完全采用自然采光无需消耗人工能源,光导管可以节省建筑用电约20%~30%[13];另一方面,相比其他方式的人工采光,光导管系统所引入的热负荷比较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自然光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自然光进入室内所带来的热量要多于人工光源的发热量。实际上如果提供相同的照度,自然光的发热量要比大多数人工光源少得多,这是因为人工光源在利用电能发光的同时将大部分电能转化为了热能。也就是说人工光源实际的发光效率是很低的,利用光导管采光代替人工照明,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图2是直径为330mm的自然光光导照明系统在夏季某一阴天下,输出的照明效果与白炽灯照明的对比曲线[12]。图2光导照明系统的照明效果与白炽灯照明的对比曲线Fig.2Lightingcapabilitiesoflightguidessystemandincandescent从图2曲线可知:从黎明到黄昏,甚至是雨天或阴天,自然光光导照明系统导入室内的光线仍然十分充足,可以提供8h以上的白天室内照明,在节省电能的同时减少电力照明给室内带来的热负荷,再减少其他能源消耗。并且在这8h中,光导管提供的室内照度均比白炽灯的大,更能满足照明要求。其次,光导管技术有助于促进人体健康。光导管系统可以为室内引入天然的光源,并避免眩光,因而可以为人类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娱乐、办公、居住环境。科学研究证明,自然光线照明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并且可以清除室内霉气,抑制微生物生长,促进体内营养物质的合成和吸收,改善居住环境等[14]。此外从长远来看,光导管系统投入少,效益高。光导管系统从安装使用开始便属于一次性投资,不需要维护,使用寿命长,正常情况下可使用30年以上,利用效率较高,可以有效地弥补人工照明的不足[1]。在现如今大力倡导绿色照明的环境下,开发利用光导管照明不失为一种经济可靠的照明方式。

3光导管系统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

近年来,光导管技术在国外发展的势头异常迅猛,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应用。我国在2000年以后,也开始重视光导管技术,并逐渐在建筑照明工程上推广应用。

3.1奥运建筑工程

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后,在2004年就将太阳能光导管最先写入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编写的《奥运工程环保指南》中,明确奥运会建筑中要增加自然采光技术,特别是太阳能光导管技术在奥运建筑中应用[15]。在2008年奥运工程中,分别在奥运中心区“鸟巢”地下库和奥运村微能耗楼、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等地采用太阳能光导管。例如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安装了148个直径为530mm的光导管。在阳光比较好的情况下,它采集的光线能满足体育训练和学生上课的要求,基本可以不开灯或者尽量少开灯。在白天,光导管采集光源照亮室内,晚上则可以将室内的灯光通过屋顶的采光罩传出,起到美化夜景的效果。同时,由于体育馆的钢屋架是网架结构,杆件较多,用开天窗的方法采集自然光,会受到杆件遮挡,效果不理想。但使用光导管,就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6]。太阳能光导管采光照明成为绿色奥运的一个亮点,并且还带动其他新兴产业。而随着建筑节能的提出,人们对太阳能利用日益重视,势必给太阳能光导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2隧道工程

在隧道工程中,一般常用的照明装置为防爆水银灯、钠气灯以及日光灯组。使用水银灯或钠气灯具,由于是“点”光源,因此,在相距2~6m或更远距离装置一组,忽明忽暗的光照对于行车驾驶人员容易造成生理上的催眠作用,影响行车安全。此外,钠灯、水银灯的启动电压与耗电量大。而使用日光灯组则容易破裂,有安全隐患,且使用寿命长短不一,维修不方便,在长时间使用后必须全部换装,其物料成本对交通影响甚为巨大。使用太阳能光导管照明系统就可以消除这些困扰。例如,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地下隧道使用的光导管,直径约为500mm,顶部装有可随日光方向自动调整角度的反光镜,管体采用传输效率较高的棱镜薄膜制作,将天然光高效地传输到地下空间[17]。依PC或压克力材料特性,在没有人为破坏状况下,光导管照明系统将可使用20年以上[18]。虽然在使用光导管照明系统时,安装成本可能比传统照明系统要高,但如果考虑运行费用和电力成本,其总投资比传统照明系统要少很多,而且安全性也会大大增强。

3.3无尘室照明

在高科技电子工业的工厂里,无尘室是无法取代的工作场所。目前普通使用的仍是一般的日光灯照明系统。但为了保持无尘室的洁净度,避免灯管上留驻粉尘下落,若无充分理由,不在年度修护期间,尽可能不要去修护灯管。但由于灯管寿命不一,也常造成维修单位极大困扰。使用光导管系统可以将光导管的光源安装在室外,而长度由4~12m的光导管装置安装在无尘室适当位置。在必须更换光源灯泡时可以在室外的光源处更换,可避免触动无尘室内的灯具而造成粉尘的掉落。再者,由于所有日光灯约1/3的能源在使用中变成热源,在无尘室中有相当程度的冷气空调用于平衡灯具所造成的热量,使用光导管照明系统,由于光源置于室外,利用自然风散热,可以节省大量电力消耗[18]。

3.4工厂厂房照明

对于厂房采光照明工程,一般根据建筑外形、结构、使用场所及采光效果和使用者的照度要求,采用合适的光导照明系统,按照《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使用光导照明技术能节省大量的白天工厂照明用电,并且在自然光线下工作,工人更放松,更容易消除工作中产生的头痛、眼干和脖子酸等不适,还可以稳定心跳速度、调整人体对氧气、钙质、维生素D等的吸收、甚至能够改善肌肉的能量分配,这将有利于保证工人较高的生产效率[19]。例如山东省日照市海星针织服装有限公司生产厂房,采用自然光光导管照明[14]。照明位置为光抷库和辅料库。光导照明系统光导管长为2.1m(平均值),漫射器到地面距离为4.0m,室内平均照度为可以达到260lx,且当室外临界照度>25000lx时,其室内照度就越大,照明范围就越大,室内也就越亮。

3.5家居室内照明

家居室内照明是光导管系统最主要的应用之一。采用棱镜光导管将自然光引入室内,并进行重新分配,从而提供均匀的照度。前苏联科学家J.B.Ai-jenberg设计的Helioubus系统就是用棱镜光导管将自然光引入室内[20]。而棱镜光导管的输入和输出效率可达到60%~80%之间[21]。除了棱镜光导管,还有其他类型的光导管也逐渐进入室内装饰照明领域。安装光导管后的住宅室内的光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在晴天的白天完全可以不再使用电光源照明,光导管导入的自然光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的照明和采光需求,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利,安装采集太阳光的光导管的住宅还可以有效减少“季节综合征”的发病率[6]。总而言之,光导照明系统渐渐应用于工业厂房、学校、地下空间体育场馆、展览馆、动物园、办公场所、别墅等建筑。

4存在问题和前景展望

4.1存在的问题

(1)光导管系统使用太阳光作为光源,其采集的光能量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对于我国大多数地区来说,夏季的日照比较充分,光导管的采光率比较高,而在其他季节,光导管的效率就要打些折扣;天气的影响要更明显些,在阴天或云雨天,光导管的采光率非常低,此时,需要依靠电光源照明或加装光伏系统[1]。

(2)由于各地区、各季节和各时段的太阳照度的不稳定性和不均匀性,造成了光导管系统采光的差异性,人们在使用时会感到室内光线时强时弱。因此,还需要加设调节光通量的装置。

(3)光导管的安装问题。因为光导管和其他管道一样需要在建筑中进行安装,有2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在建筑设计的同时是否需要考虑给光导管预留安装空间;二是由于现在的光导管系统多是顶装式,对于高层建筑,顶层的安装使用较为方便,而对与低层用户则相当不便。特别是对于现在的建筑还没有专设的光导管道,不可能像自来水管道一样来去自如,低层用户需要很长的管路,造成了安装的不便,这也限制了光导管的使用和普及[1]。

导管范文篇6

一、对乡镇领导干部的考勤、值班、去向、请销假作出明确规定

“八项制度”明确规定:乡镇领导干部上下班实行签到制,由乡镇党政办负责签到考勤,到村组调研或解决问题的,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签字认可。乡镇必须制作出勤公示牌,每天对领导干部的去向及车辆的去向进行公示。乡镇每天要安排领导干部参加正常值班,双休日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领导值班,节假日要安排领导干部轮流值班,不得出现少领导或无领导值班的现象。乡镇领导干部值班期间要认真做好来电办理、来访接待等工作,及时完成临时性工作,妥善处理好突发性事件。乡镇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关于进一步规范**县领导干部外出报告制度的通知》的规定,按规定程序办理请销假手续。乡镇主要领导请假,须报告县委书记、县长批准,并分别报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备案,乡镇副职领导干部请假,由乡镇主要领导批准。

二、对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出明确要求

“八项制度”明确要求:乡镇领导干部每周在乡镇工作不少于5天,住宿不少于4个晚上,入村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不少于3天,若有不足天数,无论因公因私,都要作出书面说明。乡镇领导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乡镇机关干部的食宿条件,为住宿干部安排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要充分利用晚上时间,每月安排班子成员进行1—2次集中学习交流活动。要开展夜访农户活动,访民情、查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要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有分析、有见解的调研文章,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八项制度”明确要求: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是纠正“走读”现象的第一责任人,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对副职管理不严格、教育不到位而导致工作上出问题的,追究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领导责任。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乡镇“走读”干部,第一次查岗不在岗的,进行通报批评;第二次查岗不在岗的,进行诫勉谈话;第三次查岗不在岗的,进行调整处理。

导管范文篇7

领导艺术是领导行为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智慧集中,是以和谐为基本手段,以人的发展和团队发展为服务对象的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幸福指数是对人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一种量化,即人们根据一定价值标准对自身生活状态所作的满意度方面的评价。作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团队的领导,如果不能把个人的幸福和团队的幸福统筹到完美的价值观和领导观上,就会失去领导的基本要素。所以,幸福指数是领导艺术的灵魂,只有把提升幸福指数作为领导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把人的发展和团队发展落实到幸福建设上,才能全面提升领导艺术水平。

笔者认为,团队幸福=个人幸福+团队幸福+领导幸福。个人幸福是第一位的,只有个人幸福了,整个团队才会幸福充盈。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的智慧、知识、胆略、经验、品格、作风、能力、方法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是能够产生高效率和提升团队幸福指数的艺术技能。幸福指数在现实中表现为在工作和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对于一个团队来讲,是对团队工作和生活满意度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是建立在个人幸福、团队幸福和领导幸福基础上的一种阳光灿烂的心理体验。领导艺术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的团队及成员个人幸福和满足地生活和工作。其关键要素有三点:一是科学调节团队成员的参照系统。从心理角度来看,一个人的幸福感是相对的,是在无形的参照攀比中不断演变的。因此,领导者必须按照团队建设的需要,不断运用物质和文化的手段来科学调节团队成员的参照系,使他们时刻处于幸福的工作生活状态,始终保持一种阳光积极的心态。二是不断提升成就动机程度。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则不会有幸福感可言。为此,领导者必须采取形式多样的积极措施,不断提升团队的成就动机程度,确保团队成员的自身成就水平始终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使其始终处于一种强烈的幸福感之中。三是有效确保本体安全感。本体安全感指的是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领导者要善于采用政治和社会的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团队成员对社会、团队的信任度,使他们始终生活在一种幸福的本体安全感之中。提高团队成员的幸福指数是提高领导艺术水平的最终归宿。

一个团队的幸福指数越高,说明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越高;一个团队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水平越高,越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这个团队的幸福指数。这是个基本定论,但一些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往往过分地主观化,导致出现以下几种倾向:一是简单化。有些领导者对提高团队幸福指数的复杂性认识不够,不在过程中提高领导艺术水平,而是简单地把幸福指数等同于表扬、赏识等一些表面化的措施,不从灵魂深处去触动幸福指数的核心要素,导致幸福指数人为地简单化。二是绝对化。有些领导者认为幸福指数是体现个人生活质量和衡量团队进步程度的一个绝对性指标,而忽视了其对于团队发展内涵和人的精神领域的丰富性的作用。三是偏激化。有些领导过度关心幸福指数,产生“幸福指数崇拜”,导致出现一些偏激化的问题。幸福指数是领导艺术的灵魂,领导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幸福指数在领导艺术中的灵魂地位,按照提升幸福指数对提高领导艺术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地开展好领导工作。一要讲正气。正气是幸福之源。领导者作为公众权力的者,没有良好的为人处世品格,心术不正,搞阴谋诡计,就会滥用权力,致使公共利益受损,私人利益横行,利益关系失衡,公共秩序混乱,导致团队幸福指数下降。“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只有把讲正气作为领导为人处世的品格,才能在纷繁的领导事务中培育团队的幸福感,才能以领导的品格之美来提升团队的幸福指数。二要讲规律。规律是幸福之根。管理和领导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自身运行和发展规律的,领导艺术只不过是管理实践和领导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在管理实践和领导实践中有效而成功地解决管理难题的表现。因此,掌握管理和领导运行的客观规律是创造和提升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提升社会及团队幸福指数的一个前置条件。三要讲技能。技能是幸福之术。领导技能是创造领导技巧和领导谋略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扎实、娴熟的领导技能作为基础,是不可能创造出领导技巧和领导谋略的,也不可能提升团队的幸福指数。任何一个领导者只有在领导实践中持续学习和反复锤炼,使个人的领导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能为提升团队及社会的幸福指数提供有力支撑。四要讲经验。经验是幸福之魂。领导经验是产生领导艺术的必要条件。认真考察历史上那些优秀的领导者,在从事领导活动之初,都可能有幼稚的言行和不理想的业绩,而正是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考验,经历了大风大浪的磨砺和摔打,亲自领导自己的团队直面和战胜各种风险及困难的挑战之后,才逐渐在思想上和领导技能上成熟起来。譬如领导思维敏锐,领导理念切合实际,谋划未来的预见力就更强,领导行为更合理,领导技巧更精到等。总之,领导经验越是丰富,产生领导艺术的可能性就越大。五要讲智慧。智慧是幸福之舵。尽管领导艺术必须建立在丰富的领导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但也不能把前人已经验证过的经验、看法和主张当做无用的东西,而要根据当前领导环境的实际,创造性地吸收其中的合理成分,这样才能开阔思维视野、丰富领导知识、启迪领导智慧、拓展领导经验,进而为领导艺术的产生创造必要条件。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幸福指数成为团队建设的根本,而充分发挥团队建设的学习力、团队品牌的影响力、团队运行的吸引力和团队发展的合作力的作用,有助于全面提升团队的幸福指数。一要培育团队建设的学习力。所谓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的总和。学习力是团队建设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要具备读有字书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所阅读材料的内容,了解其内涵,把握其精髓、本质和要旨。要具备读无字书的能力,自觉地向实践学习,了解实践、尊重实践、总结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要打造钻进去、跳出来的能力,善于钻进去寻求真知,善于跳出来理论结合实际,善于理论指导实践,在学习、思考和实践中提升工作水平。二要提升团队品牌的影响力。对于一个优秀的团队来说,其影响力是深远的。首先,它能够对团队内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及影响,并使之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规范。这种规范同时也体现出了这个团队的行为风格与准则。其次,它使每个个体的期望值保持高度一致,而这个高度一致的期望值正是这个团队所要达成的目标。再次,团队内个体间的互助及信息共享直接影响这个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对团队的工作效率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最后,一个优秀的团队通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而这绝对是一个团队成败的关键。同时,个体在团队中受到的影响,往往能发挥超出个体原本的能力。也正是这种超常规的发挥使得优秀团队更加优秀。林则徐有联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团队唯有开放才能接纳,兼容并蓄,才能发展壮大,走向成功。三要建设团队运行的吸引力。团队的吸引力来自于团队内部的沟通和信任的交集。一个团队具备了沟通和信任的品质,就为团队运行构建了吸引力。笔者认为,团队吸引力建设的关键点是解决背景、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问题。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且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信息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误解。首先,应通过文化敏感性培训,让团队成员了解彼此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排除沟通上的障碍。其次,采用多种沟通方式,如文件传达和谈话交叉运用等。再次,尽量通过标准化解决问题,如语言要规范,文件要正式。最后,沟通要柔性化,在标准化的同时要适当“不标准”。规范来自于标准,而幸福来自于开放。四要打造团队发展的合作力。合作的基础在于信任基础上的有效沟通。没有信任就谈不上沟通,没于沟通就谈不上合作。要实现合作的有序化,必须根据目标的特点来调整团队,使其具备达成团队目标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形成合理的团队秩序。只有形成科学的结构、井然的秩序,团队才具备完整的、有序化的组织功能,才拥有实现目标的利器。要实现合作的协调化,团队领导者必须促使所领导团队的每一分子,明确各自的突击方向和具体目标,把他们的力量整合起来。要实现合作的自动化,就是各方经过博弈后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只有实现了动态均衡,团队的成员才能做到合作的自动化,团队建设的合作力才会全面提升。幸福指数是领导艺术的灵魂。

只有正确把握提升幸福指数与提高领导艺术的关系,正确把握提升幸福指数对提高领导艺术的要求,正确把握提升团队幸福指数的方法策略,才能寻求提升幸福指数与提高领导艺术之间的动态平衡,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幸福指数与领导艺术的双提升,实现个人、团队、领导者三者之间的最大和谐,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导管范文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7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置入CVC患者64例作为调查对象,男36例,女28例,年龄11~84岁(平均49.34岁)。原发疾病:呼吸衰竭15例,多发伤9例,肾功能衰竭8例,心肺复苏术后7例,急性胰腺炎7例,其他18例。中心静脉导管路经:颈静脉置管28例,锁骨下静脉置管21例,股静脉置管15例;其中紧急置管14例,择期置管50例;平均置管时间为5.5d,最长时间为25d。所有导管均选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抗菌涂层导管。

1.2监测方法

依据2007年版中华重症医学分会《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制定标准监测内容进行记录[3],包括患者在置管前术者手消毒、防护措施、无菌操作、放置部位及置管后留置导管时间、三通数量等相关内容。对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例进行病原学培养及鉴定。

1.3临床诊断标准

(1)静脉穿刺部位有红肿现象并伴有脓性分泌物。(2)临床上有不明原因发热伴(或不伴)寒颤,体温>38℃。(3)外周血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升高,临床上排除其他部位的感染。(4)血培养及导管细菌培养阳性。(5)拔管后体温恢复正常或经抗菌药物治疗症状很快消失者。

1.4标本采集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在出现寒颤或高热时采集血标本,拔管前常规消毒局部,分别留取外周血及中心静脉导管前端5cm放入无菌培养瓶中,要求采集标本间隔时间≤30min,采集后立即送检。标本按照微生物学方法进行定性培养。

2结果

64例的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5例,阳性率为7.8%;其中鲍氏不动杆菌感染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各1例。

3讨论

3.1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包括:(1)患者:EICU作为一个高危临床科室,由于收治的患者需要经常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肠外营养液及血制品等,即破坏了患者体内正常菌群环境,也为细菌的繁殖及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增加了置管患者感染的风险[4]。(2)医务人员:无菌操作不规范;置管技术不熟练;手消毒不规范。(3)无菌屏障过小。(4)置管位置:颈静脉置管靠近口咽部,易被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汗液等污染,敷料易移位或脱落,致使穿刺部位的无菌环境遭破坏;股静脉临近会阴部,皮肤寄生菌多,易受排泄物污染;锁骨下静脉是感染发生率最低的部位,但穿刺技术难度大,易造成局部血肿或气胸的发生。(5)导管辅助材料:导管末端连接过多的三通及输液接头,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在使用时由于材料结构的特殊性不易达到有效消毒目的,易因液体残留而引发感染,操作中增加了导管与外界的接触,增加了感染风险。(6)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延长,使皮肤表面的细菌沿导管侵入到血液的机会增加,在5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导管留置时间为12~25d,平均5.5d。

3.2护理对策

3.2.1插管前准备

3.2.1.1提高置管技术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可以减少导管移动的幅度,减少病原菌侵入损伤部位的机会。

3.2.1.2提供标准防护操作者必须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及穿手术衣;改进穿刺包内的治疗单,提供有效的无菌操作环境;在取用无菌操作台上的任何物品时均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3.2.1.3落实手卫生操作前无论何种原因必须严格洗手,不能采用手消液擦拭替代洗手,以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3.2.1.4穿刺点皮肤消毒对于紧急置管的患者局部消毒采用“三步法”,每一步的消毒必须自然待干,确保皮肤准备条件到位。

3.2.2置管后护理

3.2.2.1穿刺点局部的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对于出汗较多、穿刺点有渗液、渗血的患者使用吸收较好的无纺布敷料,如果有渗液渗透或被污染应即刻更换。消毒时无论使用聚维酮碘、碘酊还是乙醇均应自然待干。

3.2.2.2避免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每天均应评价置管的必要性,对于有疑问、不能解释的不明原因感染、穿刺点有感染迹象等原因应及时中断导管的使用,选择外周静脉治疗的方法。

导管范文篇9

[关键词]临床质量控制;心导管室;管理效果

心导管室作为医护人员为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场所,对患者实施的治疗手段效果的优劣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护理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只有各环节之间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期间疾病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1-2]。尤其是对于心导管室的护理人员来说,要想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就需要对患者实施疾病的护理期间具有优质的护理质量。因此本院为心导管室内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其进行了管理方面的工作,以促进其护理工作的持续推进。为此本院选取了其中的数名的护理人员进行了护理管理的工作,管理措施在实施期间的主要方式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心导管室开展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23名,并按照金标准将所有人员分组为将其分组为A组和B组,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并且均对心导管室内的80例患者进行疾病的护理工作。其中B组护理人员年龄为23~30岁,平均年龄为(26.35±3.08)岁,对其实施常规管理。而A组护理人员的年龄为24~29岁,平均年龄为(26.61±2.97)岁,对其实施临床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经过本院医师的调查,结果数据差异不显著,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B组:运用常规管理措施开展工作。即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期间,提高对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水平的重视,通过教学讲座、视频教学以及采取实践等手段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措施方面的培训,以促进其护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患者疾病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改善。A组:临床质量控制管理措施的运用。①人员素质的管理。护理人员在日常开展护理工作期间,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同时对于自身的素质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与能力都影响到护理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对护理人素质的培训,指导其在日常的工作之中严格遵循医院制定的各项工作规范开展相应的工作,使护理人员能够保持工作上的严谨。同时在指导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以亲和的态度对待患者及其家属,在患者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之后能够认真倾听其自身的倾诉,并且给予患者言语和行动上的鼓励,以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有利于医患之间关系的改善;②行为习惯的管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因此医院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期间,需要提高对护理人员行为习惯管理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卫生清洁的管理,需要指导护理人员在接触清洁物品之前和接触了污染的物品之后做好手部卫生的清洁工作,从而有效防止感染问题的发生,避免影响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1.3观察指标。分析和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经过管理后患者对其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本院将两组护理人员所得研究数据记录于统计学软件SPSS24.0中,计数资料采取(%)进行表示,随后采取x2进行检验,P<0.05,即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当P<0.01时则认为研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比较方面,AB两组患者之间数据的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心导管室临床上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患者经常会发生院内感染的现象,不利于患者疾病问题得到改善。而造成相关问题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与心导管室的护理人员缺乏严格的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而随着本院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为确保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通过临床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对护理人员实施管理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其中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以及行为习惯方面的管理,不仅能够让护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期间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能够让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所进行的工作拥有更高的满意度,对于医院之间关系的改善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结合研究,在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比较方面,接受临床质量控制管理的护理人员在患者中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接受常规管理的护理人员(P<0.05)。以此表明,对心导管室的护理人员实施临床质量控制的管理措施,有利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提升,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尊敏.目视管理在导管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6):760-761.

导管范文篇10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风险评估表;血栓;感染;满意度

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挽救或延长患者生命,但是随着该治疗方案的不断应用,也逐渐暴露其应用弊端[1]。血管通路的成功建立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成功的关键,但是会受到患者年龄以及血管钙化程度的影响,导致动静脉内瘘建立难度增加[2]。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有效避开多种影响因素,从而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动静脉通路[3]。但是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期间极易导致血栓、感染等情况发生,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产生影响[4]。本次研究通过制订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栓塞风险评估表,并结合风险评估表内容为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感染、血栓发生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35~68岁,平均(54.4±2.3)岁;体质量指数(BMI)18~27kg/m2,平均(23.4±2.3)kg/m2;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高血压肾病7例,狼疮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9例,多囊肾7例,其他2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6~68岁,平均(54.5±2.1)岁;BMI18~29kg/m2,平均(23.5±2.3)kg/m2;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高血压肾病8例,狼疮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10例,多囊肾7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及原发疾病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入组患者均为慢性肾脏病患者,且均需接受持续血液透析治疗;(2)患者年龄在18~70岁;(3)患者认知情况正常;(4)患者的肝、心、肺功能正常;(5)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血液透析禁忌证;(2)患者伴有较为严重的系统功能障碍;(3)患者伴有恶性肿瘤;(4)患者伴有严重的贫血或出血性疾病;(5)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6)患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7)患者病情不稳定,随时出现进行性发展。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告诉患者应保证低脂、低盐饮食,对于存在糖尿病情况的患者应当做好血糖控制,禁止食用含高钾、高磷的食物,控制水摄入量,增加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从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配合度。对患者深静脉导管置管出口以及导管周围在上机前应当进行碘伏消毒,去除皮肤表面以及导管周围血痂,覆盖敷料或无菌纱布,在每次透析结束后使用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并对导管末端进行无菌包扎。在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遵医嘱进行干预。1.2.2风险评估表的内容(1)个体因素:年龄≥60岁记1分,BMI≥35kg/m2记1分;(2)血常规:血小板计数>300×109/L记1分,血红蛋白水平<100g/L记1分;(3)凝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9s记1分,血浆纤维蛋白水平>4g/L记1分,D-二聚体(D-D)水平>500μg/L记2分;(4)血栓史:有血栓家族史记2分,有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史记2分;(5)内科合并症:有各种遗传或血栓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记2分,合并糖尿病记2分,合并肾病综合征记2分,合并炎性肠病记2分,大量呕吐或腹泻至脱水记2分,败血症记2分;(6)外科合并症:急性脊髓损伤(1月内)记1分,有大手术史(手术时间≥45min)记2分;(7)产科:妊娠期或产后1个月记2分;(8)医源性因素:有置管史记1分;(9)置管部位:股静脉记2分,颈内静脉记1分;(10)尖端位置:上腔静脉中上部记2分。评分总计1~2分为血液透析导管血栓低风险;3~4分血液透析导管血栓中风险;≥5分为血液透析导管血栓高风险。1.2.3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结合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栓塞风险评估单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1.2.3.1风险评估表的应用评估对象:选择来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评估内容:手术时间、年龄、相关危险因素等。评估时间: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当日;对于中风险及高风险的患者,为其建立相应的风险随访单,在床边进行警示标识,发现异常时及时上报;所有患者在出院前1d实施终末评估,对于中危风险及高危患者做好出院指导,建立出院记录本,在患者出院后的3个月内进行随访。1.2.3.2基于风险评估表的针对性护理措施(1)低风险者:暂时不进行干预及预防措施。(2)中风险者:给予基本的预防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早期、有效地识别中心静脉导管栓塞;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比如高盐高脂饮食、饮酒及抽烟等;告知患者对中心静脉插管进行评估的必要性,需注意保护静脉血管。(3)高风险者:给予针对性的重点护理方案。①血液透析前护理,在进行血液透析前应当观察患者有无黏膜、皮肤出血情况,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前所需要的肝素量应当结合患者体质量以及凝血谱进行计算。②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应检测动静脉压力,观察透析器,确保透析期间无凝血情况;观察患者黏膜、皮肤情况,确定其在透析期间无出血情况,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③在患者完成血液透析后,对导管腔内血液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然后将尿激酶20万U稀释成4mL或肝素原液,分别按照导管标记的量注入动静脉,将肝素帽盖上,从而有效预防在管腔内形成血栓[5]。若患者在透析中存在出血情况,可以使用鱼精蛋白进行肝素中和。为患者讲解黏膜、皮肤出血的观察要点。及时测定患者凝血谱,根据测定结果调整肝素剂量,同时调整患者阿司匹林、华法林以及尿激酶等用药剂量,确保患者凝血时间不超过正常值1倍,但是又不出现高凝现象。④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患者敷料干燥,一般每周至少两次敷料更换,当出现渗液、渗血等情况时应当立即更换;血液透析前严格消毒,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如存在热、红、肿、痛等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1.3观察指标(1)对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血栓、感染以及出血等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2)采用本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进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该问卷主要涉及护理态度、护理及时性、护理针对性以及健康宣教几个方面,分值设置为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证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认可度越高,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满意度计算。总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对比两组置管前、置管后3d相关凝血指标水平。在两组置管前、置管后3d,抽取两组的静脉血标本5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凝血酶时间(TT)及D-D水平。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血栓发生情况研究组感染、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研究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两组置管前、置管后3d部分凝血指标比较两组置管前APTT、PT、TT及D-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d,研究组APTT、P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