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9:40:58

倒伏范文篇1

关键词水稻倒伏;原因;防止措施

江苏高邮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光、热、水资源优越,是水稻种植大县。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时常会有倒伏现象发生,一般发生在抽穗后,倒伏后的水稻不能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籽粒不饱满,瘪粒增多,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的种植效益。近几年,高邮地区水稻倒伏现象发生普遍,一般损失在20%左右,高者达到40%以上。

据笔者调查分析,主要是由于9月上中旬的台风和病虫发生危害所致,其次是栽培措施不当所引起。

1水稻倒伏的原因

1.1品种选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品种繁多,良莠不齐,虽也不乏一些产量高、米质优、抗倒性好的品种,但农民购种时难以识别和选购,全凭种子经营者推荐。一般情况下,植株较矮(105~110cm左右,最高不超过120cm)、茎秆粗壮、根茎发达、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不易倒伏[1-2]。

1.2栽培方式

近年来,因农村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而导致对轻型栽培需求的加大,以及直播栽培和化学除草等配套技术的改进提高,水稻直播面积逐年扩大。但直播水稻稻株基部入土较浅,有的地方因水源不足,造成贪水,长期深灌,导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而且分布在土壤表层;撒播落籽密度不均,成苗后有的未进行移密补稀,造成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差,光合作用受阻,基部茎秆细弱,支持力小,容易倒伏[3]。

1.3肥水管理

当前水稻生产的施肥现状不容乐观,主要靠施化肥,农家肥施用量非常少。农民的配方施肥仅是混合施肥而已。肥水管理不当,片面地重施氮肥攻苗、攻穗,导致分蘖期发苗过旺,封行过早,叶片披垂;拔节抽穗后茎部节间徒长;长期灌深水,稻根无氧呼吸,茎秆柔软,易诱发稻纹枯病;水稻需要的硅元素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茎秆细胞壁硅质化程度差,容易倒伏[4]。

1.4病虫危害

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的危害常会使茎秆组织被破坏,也会导致稻株倒伏。水稻茎秆组织一旦遭受病虫危害,稍有风雨即易倒伏[5]。如2008年是稻飞虱重发年份,台风频发,稻飞虱迁飞频繁,世代重迭,因而水稻倒伏严重。目前的防治手段主要是依靠化学防治,有的农户在防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另外,目前市面销售的农药质量参差不齐,农民在选用时非常盲目,仅听销售者介绍而购买。甚至有的地方少数农药经销者为图利益,先卖一些药效未经验证的新药,如遇病虫大发生状况,屡治无效后,再用经过实践证明药效可靠的“杀手锏”。事实证明,稻飞虱危害造成倒伏的速度和损失是不容忽视的。公务员之家

2防止措施

2.1选用耐肥抗倒品种

利用品种的抗倒性,是防止倒伏的关键。同时兼顾选用一些抗(耐)病虫性较强的品种。要到那些信誉度好、有技术资质、售后服务完善的正规农资经营店购买种子。选用矮秆、茎粗、根系发达、叶片直立的优良品种,如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中优218等。生产实践中,金优系列的组合茎秆较细软,一般容易倒伏,应该慎用。

2.2育多蘖壮秧

常规栽培于秧苗断奶期喷施多效唑1.5kg/hm2;直播田块2叶1心前施用1.5~3.0kg/hm2,高秆品种于拔节初期再喷施多效唑1.5kg/hm2,使茎秆粗壮抗倒。

2.3合理密植

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栽培规格为13.2cm×23.1cm或16.5cm×19.8cm。同时科学管理水肥,提倡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一般施纯N225kg/hm2、P2O5112.5kg/hm2、K2O225kg/hm2,其中氮肥中底肥占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底肥以有机肥为主,速效化肥为辅,施复合肥225kg/hm2、优质农家肥7.5t/hm2,或碳铵75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氯化钾75kg/hm2。防止偏施氮肥造成旺长,适量增施硅、锌等微肥,以增强抗性。按上述方法施肥后,能很好地改善水稻的根系环境,预防僵苗的发生,促进有效分蘖的形成,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稻株生长稳健,田间通风透光好,纹枯病、稻曲病明显减少,抗倒伏能力大大增强,收获时叶青籽黄,增产达10%以上[6]。浅水勤灌,及时晒田,控制茎部节间过长,使茎秆粗短坚实耐倒伏,后期干干湿湿,提高根系活力。

3参考文献

[1]周立伟,周立磊,龚如团.水稻倒伏原因调查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4):130,132.

[2]余世英.水稻倒伏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农技服务,2010(4):491-492.

[3]陈新宝,刘会喜,徐顺文,等.水稻倒伏的危害程度及应对措施[J].中国种业,2010(4):56,58.

[4]杨利.水稻倒伏原因与预防策略[J].农家顾问,2010(1):33-34.

倒伏范文篇2

1杂交水稻倒伏的原因

1.1品种因素

杂交水稻穗大粒多、粒重、产量高,后期易出现倒伏,再加上有些杂交稻品种株高大不抗倒。同时,在栽培管理上应根据杂交水稻生长规律做好抗倒伏栽培工作,不同的杂交水稻品种,其抗倒伏能力不同,如粤杂122,该品种植株较高、株型分散、茎秆粗、穗大粒多、粒重、根系发达[4-5],但后期如遇台风雨也较易出现倒伏,如天优122、五优308等,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株型集中,不易倒伏。

1.2栽培方式

据调查分析,栽培方式不同其倒伏程度也有差异,如插秧比抛秧,插秧较抗倒;抛秧比直播,抛秧较抗倒;直播比免耕抛秧,直播较抗倒;稀植比密植,稀植较抗倒。为提高杂交水稻单产、片面重施氮肥及磷、钾肥投入不足,氮、磷、钾比例不协调,分蘖期植株生长过旺,封行过早,穗期叶面积过大,易造成倒伏。施用化肥时期不当,过早或过迟施肥,也会使得杂交水稻发生倒伏。栽插苗数过多或每株秧苗分蘖个数过多,严重影响杂交水稻的通风透光性,造成根系生长不良,植株生长细弱,基部节间增长而诱导倒伏[6]。轻简栽培方式易出现出苗不齐、根系入土浅导致倒伏等问题。如果杂交水稻以移栽插植,其根系入土深、吸收养分活力强,可有效减少倒伏的发生。

1.3气候环境

过于干旱造成禾苗枯死倒伏。杂交水稻在后期齐穗后至成熟期随着谷粒的灌浆,籽粒充实,其顶层比重较大,稍遇上台风雨或露重天气就易出现大面积倒伏。强热带风暴、台风、暴雨和持续阴雨等严劣的环境因素对倒伏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兴宁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6—7月是杂交早稻生长的灌浆成熟期,同时受热带风暴和暴雨的侵袭,造成部分早稻倒伏和减产。

1.4病虫害

病虫害易使茎秆组织遭到破坏,稻飞虱、纹枯病以及菌核病等病虫害都会造成杂交水稻倒伏。纹枯病发生使杂交水稻基部茎秆组织坏死,抗倒能力减弱。

2防救措施

2.1预防措施

2.1.1选用抗倒伏杂交水稻良种。抗倒杂交良种是预防水稻倒伏的首要措施。选择植株较矮、穗粒性状较协调、茎秆粗壮、株型紧凑、穗大粒多、根系深扎的适合兴宁地区的种植品种。如近年来推广超级杂交稻五优308、天优122等,其抗倒性强,适应兴宁地区大面积种植,具有产量高、米质好、熟期适中、有利机收等特点,适合兴宁地区种粮大户大面积种植。

2.1.2加强栽培管理。一是合理施肥。不要偏施氮肥,在稻秆还田的基础上,适当多施有机肥,重点施用农家肥、饼肥等底肥。氮、磷、钾应合理配合施用,并补充微量元素,特别是硅肥。施用硅肥能使杂交水稻植株挺拔、茎秆坚硬、茎基部粗壮,控制基部节间伸长,有明显的抗病虫和抗倒伏作用。同时,水稻各生育期还要增施速效钾肥,其中孕穗期重施,效果最好。钾能促进杂交水稻茎秆细肥壁内纤维素累积,有利于提高杂交水稻茎秆抗折强度,从而增强抗倒伏的能力。二是科学灌水。要根据杂交早稻各生长发育期对水分需求的不同,实行浅水插秧,寸水分蘖,分蘖末期晒田,做到“浅浅露晒湿”的灌水方法。在保证水分需求的前提下,也要使土壤内有足够的氧气含量,促使根系生长强大。三是控制栽植密度。合理的栽植密度可使水稻通风透光良好,个体发育健壮,保证地下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地上有一定的空间,利于通风透光,抗倒伏能力增强。根据兴宁地区大面积调查,移植栽培的密度,早稻以抛栽足24万~27万穴/hm2、晚稻抛栽足27万~30万穴/hm2为宜。

2.1.3综合防治病虫害。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及时进行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等。纹枯病可在水稻分蘖末期发病率达5%~10%时,用5%井冈霉素1.5L/hm2对水450~675kg/hm2茎叶喷雾。防治稻飞虱,可用稻虱净农药防治。

2.1.4合理化学调控。化学调控是防止杂交水稻倒伏的措施之一,效果显著。生产实践表明,在秧苗一叶一心期和移栽水稻拔节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8kg/hm2,对水900kg/hm2喷施,可控制水稻节间伸长,有效降低植株高度,促进茎秆和根系健壮生长,从而显著提高杂交水稻抗倒伏能力。直播杂交水稻可以在一叶一针期施用1次多效唑进行调控。

2.1.5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在早造台风雨季节到来时,应抢在台风雨来临前加快机,收做到人停机不停,加快机收进度,确保早稻不受台风雨吹倒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

倒伏范文篇3

论文摘要分析玉米倒伏的原因,即种植密度不合理、较大的风雨、施肥方法不当、品种不当、田间管理措施不当等因素均能影响玉米的倒伏;并提出防止玉米倒伏的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肥水管理、喷施玉米“壮丰灵”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减轻玉米倒伏、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玉米倒伏是指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倾斜。玉米倒伏的方式有3种:茎倒、根倒及茎折。茎倒是茎秆长得细长,植株过高,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造成茎秆倾斜;根倒是根系发育不良,灌水及雨水过多,遇风引起倾斜度较大的倒伏;茎折主要是抽雄前生长较快,茎秆组织嫩弱及病虫危害,遇风引起的茎秆折断。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茎折,其次是根倒,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

1玉米倒伏的原因

1.1种植密度不合理

在玉米播种和玉米间定苗时,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地保留适宜的种植密度,造成密度过大,群体内光照弱,光合产物少,导致茎秆纤细,其硬度和韧性降低,穗位升高,遇暴风雨时发生倒伏。

1.2较大的风雨

在玉米生长季节里,造成玉米倒伏的大风雨一般有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大风之前下透雨造成玉米倒伏;第二种情况是大风和大雨同时进行造成玉米倒伏;而在大风之后才下大雨,一般不造成玉米倒伏。

1.3施肥方法不当

第一种情况是施底肥时不施钾肥或钾肥用量过少,氮肥用量明显过多,造成玉米营养失衡,玉米生长过快,植株过高,茎秆细长,并且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时玉米发生倒伏。第二种情况是在玉米生长期间追施肥料时,肥料离根茎基部过近,将根的基部烧断,使支持根(气生根)的数量减少,导致根的支持作用降低而发生倒伏。第三种情况是追肥时施入地表过浅,造成玉米根下扎滞缓,使玉米根系不发达而发生倒伏。

1.4品种不当

有的品种本身抗倒性差,当把其作为主栽品种时,就容易发生倒伏;品种不抗病虫害或抗病虫害能力差,使其抗倒能力减弱,也易发生倒伏。

1.5田间管理措施不当

在玉米播种时不增施磷钾肥,不采取宽窄行种植,没有采取生根粉拌种等措施;在玉米生长期间,不能合理地施肥浇水,使玉米不能茁壮地生长;发生病虫害时不能及时防治,使玉米抵抗能力降低;不喷施玉米“壮丰灵”,这都能导致玉米发生倒伏。

2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

2.1选用抗倒品种

目前生产上抗倒性较好的品种有农大108、安玉8号、郑单14、濮单3号、郑单17、郑单958等。

2.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要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一般应按品种说明书上的密度种植,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种植密度,只有这样才能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因通风不良而造成玉米倒伏。

2.3播前晒种、拌种,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播种前,晒种2~3d,并使用药剂和生根粉拌种,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和发根能力,从而提高玉米的抗倒能力。在玉米生长期间发生病虫害时,应及时防治病虫害,也能有效地防止玉米倒伏。

2.4加强肥水管理

施底肥时因地制宜地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同时增施农家肥;追肥时要深施,并距植株根茎基部7cm,避免烧根和根系发育不良;在玉米苗期底墒充足的情况下,控制灌水,进行蹲苗,蹲苗时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湿”的原则,时间应从出苗开始到拔节前结束,套种玉米苗势较弱,一般不进行蹲苗。雨水过多的地区,应注意排涝通气。

2.5喷施玉米“壮丰灵”(矮壮素)

在玉米生长的心叶末期(抽雄前7d左右),用玉米“壮丰灵”喷洒植株顶部,可抑制植株顶部生长,降低株高15cm左右,从而降低风的作用力,达到抗倒的目的。

3倒伏后的补救措施

玉米倒伏可采用多种措施加以防止,即使这样如果遇到难以控制的大风大雨,也会引起倒伏,为了减轻损失,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果是抽雄前后倒伏,一定要在倒伏后及时扶起,并边扶边施肥培土;如果是在拔节前后倒伏,不必人工扶起,可让其自动恢复直立。

参考文献

[1]王红军,顾大路,杨文飞.玉米倒伏的原因、防止方法及补救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6(10):36-37.

倒伏范文篇4

论文摘要分析玉米倒伏的原因,即种植密度不合理、较大的风雨、施肥方法不当、品种不当、田间管理措施不当等因素均能影响玉米的倒伏;并提出防止玉米倒伏的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倒品种、合理密植、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肥水管理、喷施玉米“壮丰灵”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减轻玉米倒伏、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玉米倒伏是指玉米茎秆节间折断或倾斜。玉米倒伏的方式有3种:茎倒、根倒及茎折。茎倒是茎秆长得细长,植株过高,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造成茎秆倾斜;根倒是根系发育不良,灌水及雨水过多,遇风引起倾斜度较大的倒伏;茎折主要是抽雄前生长较快,茎秆组织嫩弱及病虫危害,遇风引起的茎秆折断。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茎折,其次是根倒,茎倒对产量的影响最轻。

1玉米倒伏的原因

1.1种植密度不合理

在玉米播种和玉米间定苗时,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地保留适宜的种植密度,造成密度过大,群体内光照弱,光合产物少,导致茎秆纤细,其硬度和韧性降低,穗位升高,遇暴风雨时发生倒伏。

1.2较大的风雨

在玉米生长季节里,造成玉米倒伏的大风雨一般有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大风之前下透雨造成玉米倒伏;第二种情况是大风和大雨同时进行造成玉米倒伏;而在大风之后才下大雨,一般不造成玉米倒伏。

1.3施肥方法不当

第一种情况是施底肥时不施钾肥或钾肥用量过少,氮肥用量明显过多,造成玉米营养失衡,玉米生长过快,植株过高,茎秆细长,并且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时玉米发生倒伏。第二种情况是在玉米生长期间追施肥料时,肥料离根茎基部过近,将根的基部烧断,使支持根(气生根)的数量减少,导致根的支持作用降低而发生倒伏。第三种情况是追肥时施入地表过浅,造成玉米根下扎滞缓,使玉米根系不发达而发生倒伏。

1.4品种不当

有的品种本身抗倒性差,当把其作为主栽品种时,就容易发生倒伏;品种不抗病虫害或抗病虫害能力差,使其抗倒能力减弱,也易发生倒伏。

1.5田间管理措施不当

在玉米播种时不增施磷钾肥,不采取宽窄行种植,没有采取生根粉拌种等措施;在玉米生长期间,不能合理地施肥浇水,使玉米不能茁壮地生长;发生病虫害时不能及时防治,使玉米抵抗能力降低;不喷施玉米“壮丰灵”,这都能导致玉米发生倒伏。

2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

2.1选用抗倒品种

目前生产上抗倒性较好的品种有农大108、安玉8号、郑单14、濮单3号、郑单17、郑单958等。

2.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要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一般应按品种说明书上的密度种植,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种植密度,只有这样才能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因通风不良而造成玉米倒伏。

2.3播前晒种、拌种,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播种前,晒种2~3d,并使用药剂和生根粉拌种,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和发根能力,从而提高玉米的抗倒能力。在玉米生长期间发生病虫害时,应及时防治病虫害,也能有效地防止玉米倒伏。

2.4加强肥水管理

施底肥时因地制宜地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同时增施农家肥;追肥时要深施,并距植株根茎基部7cm,避免烧根和根系发育不良;在玉米苗期底墒充足的情况下,控制灌水,进行蹲苗,蹲苗时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湿”的原则,时间应从出苗开始到拔节前结束,套种玉米苗势较弱,一般不进行蹲苗。雨水过多的地区,应注意排涝通气。

2.5喷施玉米“壮丰灵”(矮壮素)

在玉米生长的心叶末期(抽雄前7d左右),用玉米“壮丰灵”喷洒植株顶部,可抑制植株顶部生长,降低株高15cm左右,从而降低风的作用力,达到抗倒的目的。

3倒伏后的补救措施

玉米倒伏可采用多种措施加以防止,即使这样如果遇到难以控制的大风大雨,也会引起倒伏,为了减轻损失,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果是抽雄前后倒伏,一定要在倒伏后及时扶起,并边扶边施肥培土;如果是在拔节前后倒伏,不必人工扶起,可让其自动恢复直立。

参考文献

[1]王红军,顾大路,杨文飞.玉米倒伏的原因、防止方法及补救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6(10):36-37.

倒伏范文篇5

论文摘要小麦早衰、冻害、倒伏一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分别阐述了小麦发生早衰、冻害、倒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小麦早衰、冻害、倒伏一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能否争取小麦高产,抓好预防管理是关键,针对小麦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1小麦早衰

1.1发生原因

(1)追肥数量减少,近年来因农资成本大幅上涨,造成大部分农户在一处施入底肥的基础上减少了追肥的数量,优质肥的施用比例下降,造成小麦后期营养不足,而出现脱肥性早衰,降低产量。

(2)持续高温和干热风危害,造成植株水分缺失,叶绿素下降,进而植株早衰,降低产量。

(3)持续暖冬造成虫害的发生,虫害吸食植物的颖壳、麦粒、叶片和叶梢,使被害组织粘着尘土,堵塞叶面气孔,不能愈合,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形成早衰。

(4)杂草危害,杂草不但与小麦争肥,成株期还与作物争光,杂草严重时造成小麦早衰,降低产量。

1.2防治措施

(1)选用抗早衰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抗早衰能力不同,一般根系发达,生活力强,抗逆性强,后期对水肥供应影响较小的品种,抗早衰能力较强。

(2)合理平衡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搞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加优质化肥的施用比例。灌水可将全部磷肥、钾肥和50%~60%的氮肥作底肥施入,小麦拔节期结合灌水,将剩余40%~50%的氮肥作追肥施入,同时在小麦孕穗后成熟前,叶面喷施1.5%~2.0%的尿素水溶液2~3次。旱地底施氮量约占总施用量的60%~70%,其余30%~40%的氮肥分2次进行追施,第1次一般在越冬期遇雨雪天气追施15%~20%,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随降雨追施剩余氮肥。

(3)浇好灌浆水。小麦生育后期需水量较大,此时正值旱季,雨水稀少,温度高,蒸发大,不能满足小麦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此时遇旱,浇水时注意天气,避免在三级以上的风天浇水,以防倒伏。

(4)小麦后期是虫害发生的严重时期,此时要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一旦达到防治标准,及时喷洒农药防治,一般用15%粉锈宁0.75~1.05kg/hm2加4%氧化乐果750~1050mL/hm2,对水600~750kg混合喷洒,也可结合叶面喷肥进行,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5)对于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应用化学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在小麦拔节前用75%巨星15g/hm2或10%苯磺隆、麦乐乐150g/hm2对水450kg,防治常发性杂草,喷施时严格掌握用量、时间和方法,并在晴天无风无露时进行,同时需要避开周围敏感作物。

2小麦冻害

2.1发生原因

(1)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出现,造成小麦越冬受害,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

(2)倒春寒造成。一般春季寒潮来临之前,常有一股气温升高的现象,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

(3)品种选择及措施不当造成。弱春性品种发生冻害较重,播种较早的麦田,冬前积温多,植株生长旺盛,发生旺长和假旺现象,糖分含量下降,抗寒性大大降低。播量偏大,单株营养面积小,个体发育不良,植株瘦弱,抗寒能力下降。

2.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一般冬性品种抗寒力较强,半冬性品种次之,弱春性品种抗寒性较弱。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丰产性的抗寒性较好的半冬性品种。

(2)适期播种。不同类型地区小麦适播期差别较大,只有做到适期播种,才肥争取冬前形成壮苗,增强抗寒能力,一般高山寒区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丘陵塬区为9月20至10月5日,河山灌区为10月5日~15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并做到适期播种。

(3)采取镇压、化控、及时浇水等措施。在小麦越冬期、返青期、起身前进行镇压,抑制小麦基部节间过快生长,增强抗寒能力,特别是进入3月下旬以后,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在大风降温天气来临之前采取浇水、熏烟造雾等措施,提高地温和近地面气温,预防小麦冻害。

(4)加强中耕,增温保墒。寒流过后,要进行中耕,松土保墒,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

(5)搞好叶面喷肥。如小麦发生晚霜冻害后,要立即追肥、浇水、喷洒植物生物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可使小麦直接吸收利用,增强叶面活性,延长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缓解冻害程度。

3小麦倒伏

3.1发生原因

(1)品种本身不抗倒,如选用一些高秆、大穗、抗倒性差的品种,易引起倒伏。

(2)整地质量差,播种前,只是用旋耕机进行旋耕,耕层很浅。耕层过浅对土壤培肥改良不利,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土壤过分疏松,易跑墒跑肥,造成倒伏。

(3)病害。小麦在苗期如遇到高温高湿的生产环境,很容易发生纹枯病。纹枯病病菌侵入茎秆后,影响养分制造运输的积累,后期容易形成倒伏。

(4)暴风雨。暴风雨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一个主要外力因素,一旦遇到暴风雨,使穗部加重则压力加大而倒伏。

(5)群体过大。农民在种麦时往往受“宁稠勿稀”的心理支配,播量偏大,加上近年来水肥条件改善,造成苗期分蘖过多,群体偏大,植株相互拥挤,叶片相互遮荫,有机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基部茎间拉长,茎壁变薄,缺乏弹性,到后期支撑不了穗部重量而倒伏。

3.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倒品种。一般选用矮秆、茎秆粗、抗倒能力强的品种。

(2)精细整地。特别是一些高肥水地区,种麦时,要耙地犁深,耙实,整平,创造一个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环境,使根深蒂固,才能有效防倒。

(3)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密穗型小麦播量为105~120kg/hm2,基本苗180~225万根/hm2;大穗型品种播量以90~105kg/hm2,基本苗150~180万根/hm2。如果密度小于以上指标,由于总茎数不够,而降低产量;如果群体大于以上指标,形成植株相互拥挤,节间拉长,孕育着倒伏的危机。

倒伏范文篇6

关键词:小麦;早衰;冻害;倒伏;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小麦早衰、冻害、倒伏一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能否争取小麦高产,抓好预防管理是关键,针对小麦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1小麦早衰

1.1发生原因

(1)追肥数量减少,近年来因农资成本大幅上涨,造成大部分农户在一处施入底肥的基础上减少了追肥的数量,优质肥的施用比例下降,造成小麦后期营养不足,而出现脱肥性早衰,降低产量。

(2)持续高温和干热风危害,造成植株水分缺失,叶绿素下降,进而植株早衰,降低产量。

(3)持续暖冬造成虫害的发生,虫害吸食植物的颖壳、麦粒、叶片和叶梢,使被害组织粘着尘土,堵塞叶面气孔,不能愈合,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形成早衰。

(4)杂草危害,杂草不但与小麦争肥,成株期还与作物争光,杂草严重时造成小麦早衰,降低产量。

1.2防治措施

(1)选用抗早衰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抗早衰能力不同,一般根系发达,生活力强,抗逆性强,后期对水肥供应影响较小的品种,抗早衰能力较强。

(2)合理平衡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搞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加优质化肥的施用比例。灌水可将全部磷肥、钾肥和50%~60%的氮肥作底肥施入,小麦拔节期结合灌水,将剩余40%~50%的氮肥作追肥施入,同时在小麦孕穗后成熟前,叶面喷施1.5%~2.0%的尿素水溶液2~3次。旱地底施氮量约占总施用量的60%~70%,其余30%~40%的氮肥分2次进行追施,第1次一般在越冬期遇雨雪天气追施15%~20%,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随降雨追施剩余氮肥。

(3)浇好灌浆水。小麦生育后期需水量较大,此时正值旱季,雨水稀少,温度高,蒸发大,不能满足小麦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此时遇旱,浇水时注意天气,避免在三级以上的风天浇水,以防倒伏。

(4)小麦后期是虫害发生的严重时期,此时要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一旦达到防治标准,及时喷洒农药防治,一般用15%粉锈宁0.75~1.05kg/hm2加4%氧化乐果750~1050mL/hm2,对水600~750kg混合喷洒,也可结合叶面喷肥进行,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5)对于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应用化学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在小麦拔节前用75%巨星15g/hm2或10%苯磺隆、麦乐乐150g/hm2对水450kg,防治常发性杂草,喷施时严格掌握用量、时间和方法,并在晴天无风无露时进行,同时需要避开周围敏感作物。

2小麦冻害

2.1发生原因

(1)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出现,造成小麦越冬受害,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

(2)倒春寒造成。一般春季寒潮来临之前,常有一股气温升高的现象,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

(3)品种选择及措施不当造成。弱春性品种发生冻害较重,播种较早的麦田,冬前积温多,植株生长旺盛,发生旺长和假旺现象,糖分含量下降,抗寒性大大降低。播量偏大,单株营养面积小,个体发育不良,植株瘦弱,抗寒能力下降。

2.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一般冬性品种抗寒力较强,半冬性品种次之,弱春性品种抗寒性较弱。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丰产性的抗寒性较好的半冬性品种。

(2)适期播种。不同类型地区小麦适播期差别较大,只有做到适期播种,才肥争取冬前形成壮苗,增强抗寒能力,一般高山寒区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丘陵塬区为9月20至10月5日,河山灌区为10月5日~15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并做到适期播种。

(3)采取镇压、化控、及时浇水等措施。在小麦越冬期、返青期、起身前进行镇压,抑制小麦基部节间过快生长,增强抗寒能力,特别是进入3月下旬以后,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在大风降温天气来临之前采取浇水、熏烟造雾等措施,提高地温和近地面气温,预防小麦冻害。

(4)加强中耕,增温保墒。寒流过后,要进行中耕,松土保墒,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

3小麦倒伏

3.1发生原因

(1)品种本身不抗倒,如选用一些高秆、大穗、抗倒性差的品种,易引起倒伏。

(2)整地质量差,播种前,只是用旋耕机进行旋耕,耕层很浅。耕层过浅对土壤培肥改良不利,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土壤过分疏松,易跑墒跑肥,造成倒伏。

(3)病害。小麦在苗期如遇到高温高湿的生产环境,很容易发生纹枯病。纹枯病病菌侵入茎秆后,影响养分制造运输的积累,后期容易形成倒伏。

(4)暴风雨。暴风雨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一个主要外力因素,一旦遇到暴风雨,使穗部加重则压力加大而倒伏。

(5)群体过大。农民在种麦时往往受“宁稠勿稀”的心理支配,播量偏大,加上近年来水肥条件改善,造成苗期分蘖过多,群体偏大,植株相互拥挤,叶片相互遮荫,有机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基部茎间拉长,茎壁变薄,缺乏弹性,到后期支撑不了穗部重量而倒伏。

3.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倒品种。一般选用矮秆、茎秆粗、抗倒能力强的品种。

(2)精细整地。特别是一些高肥水地区,种麦时,要耙地犁深,耙实,整平,创造一个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环境,使根深蒂固,才能有效防倒。

(3)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密穗型小麦播量为105~120kg/hm2,基本苗180~225万根/hm2;大穗型品种播量以90~105kg/hm2,基本苗150~180万根/hm2。如果密度小于以上指标,由于总茎数不够,而降低产量;如果群体大于以上指标,形成植株相互拥挤,节间拉长,孕育着倒伏的危机。

倒伏范文篇7

关键词小麦;早衰;冻害;倒伏;原因;防治措施

早衰、冻害、倒伏一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能否争取小麦高产,抓好预防管理是关键,针对小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其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1小麦早衰

1.1发生原因

一是追肥数量减少。近年来,因农资成本大幅上涨,造成大部分农户在施入底肥的基础上减少了追肥的数量,优质肥施用比例下降,造成小麦后期营养不足,而出现脱肥性早衰,降低其产量。二是持续高温和干热风危害,造成植株水分缺失,叶绿素下降,进而植株早衰,降低产量。三是持续暖冬造成虫害的发生,害虫吸食植物的颖壳、麦粒、叶片和叶梢,使被害组织粘着尘土,堵塞叶面气孔,不能愈合,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形成早衰。四是杂草危害。杂草不但与小麦争肥,成株期还与作物争光,严重时造成小麦早衰,降低产量。

1.2防治措施

(1)选用抗早衰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抗早衰能力不同,一般根系发达、生活力强、抗逆性强、后期对水肥供应影响较小的品种,抗早衰能力较强。

(2)平衡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搞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加优质化肥的施用比例。可结合灌水将全部磷肥、钾肥和50%~60%的氮肥作底肥施入,小麦拔节期结合灌水,将剩余40%~50%的氮肥作追肥施入,同时在小麦孕穗后成熟前,叶面喷施1.5%~2.0%尿素水溶液2~3次。旱地底施氮量约占总施用量的60%~70%,其余30%~40%的氮肥分2次进行追施,第1次一般在越冬期遇雨雪天气追施15%~20%,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随降雨追施剩余氮肥[1]。

(3)浇好灌浆水。小麦生育后期需水量较大,此时正值旱季,雨水稀少,温度高,蒸发量大,不能满足小麦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此时遇旱,浇水时应注意天气,避免在三级以上的风天浇水,以防倒伏。

(4)小麦后期是虫害发生的严重时期,此时要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一旦达到防治标准,及时喷洒农药防治。一般用15%粉锈宁0.75~1.05kg/hm2加4%氧化乐果750~1050mL/hm2,对水600~750kg/hm2混合喷洒,也可结合叶面喷肥进行,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5)对于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应用化学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在小麦拔节前用75%巨星15g/hm2,或10%苯磺隆、麦乐乐150g/hm2对水450kg/hm2,防治常发性杂草,喷施时严格掌握用量、时间和方法,并在晴天无风无露时进行,同时需要避开周围敏感作物。

2小麦冻害

2.1发生原因

一是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出现,造成小麦越冬受害,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二是倒春寒的影响。春季寒潮来临之前,常有气温升高的现象,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三是品种选择及措施不当。弱春性品种发生冻害较重,播种较早的麦田,冬前积温多,植株生长旺盛,发生旺长和假旺现象,糖分含量下降,抗寒性降低。播量偏大,单株营养面积小,个体发育不良,植株瘦弱,抗寒能力下降[2-3]。

2.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一般冬性品种抗寒力较强,半冬性品种次之,弱春性品种抗寒性较弱。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丰产性、抗寒性较好的半冬性品种。

(2)适期播种。不同类型地(中国论文联盟整理)区小麦适播期差别较大,只有做到适期播种,争取冬前形成壮苗,增强抗寒能力,一般高山寒区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丘陵塬区为9月20日至10月5日,河山灌区为10月5—15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并做到适期播种。

(3)采取镇压、化控、及时浇水等措施。在小麦越冬期、返青期、起身前进行镇压,抑制小麦基部节间过快生长,增强抗寒能力,特别是进入3月下旬以后,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在大风降温天气来临之前采取浇水、熏烟造雾等措施,提高地温和近地面气温,预防小麦冻害。

(4)加强中耕,增温保墒。寒流过后,要进行中耕,松土保墒,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

3小麦倒伏

3.1发生原因

一是品种本身不抗倒,如选用一些高秆、大穗、抗倒性差的品种,易引起倒伏。二是整地质量差。播种前,只是用旋耕机进行旋耕,耕层很浅,对土壤培肥改良不利,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土壤过分疏松,易跑墒跑肥,造成倒伏。三是病害所致。小麦在苗期如遇到高温高湿的生产环境,很容易发生纹枯病。纹枯病病菌侵入茎秆后,影响养分制造运输的积累,后期容易形成倒伏。四是暴风雨影响。暴风雨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一个主要外力因素,一旦遇到暴风雨,使穗部加重则压力加大而倒伏。五是群体过大。农民在种麦时往往受“宁稠勿稀”的心理支配,播量偏大,加上近年来水肥条件改善,苗期分蘖过多,群体偏大,植株相互拥挤,叶片相互遮荫,有机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基部茎间拉长,茎壁变薄,缺乏弹性,到后期支撑不了穗部重量而倒伏。

3.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倒品种。宜选矮秆、茎秆粗、抗倒能力强的品种。

(2)精细整地。在高肥水地区种麦时,要耙地犁深,耙实,整平,以利于根系生长。使根牢固,才能有效防倒[4]。

(3)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密穗型小麦播量为105~120kg/hm2,基本苗180万~225万株/hm2;大穗型品种播量为90~105kg/hm2,基本苗150万~180万株/hm2。如果密度小于以上指标,由于总茎数不够,会降低产量;如果群体大于以上指标,形成植株相互拥挤,节间拉长,有倒伏的危险。

(4)防治纹枯病。小麦如果在苗期出现纹枯病,从3月中旬开始,凡病株率达30%的田块,应及时用药防治,选用的药剂主要有1%井冈霉素水剂7500mL/hm2,或20%粉锈宁乳油750mL/hm2,喷洒部位主要有小麦茎基部;也可用50%多菌灵750g/hm2,或农用链霉素等杀菌剂对水525~600kg/hm2喷洒,具有同样防治效果。

(5)喷洒生产控制剂。为了防止小麦倒伏,打好抗倒基础,发现有倒伏危险的麦田,还要在拔节时用40%缩节胺75mL/hm2,对水525~600kg/hm2喷洒,连续喷2次,效果好。另外,在早期喷洒壮丰胺,中期喷洒双效活力素等生产控制剂,也都具有良好的防倒效果。

4参考文献

[1]赵宗才,杜运科,陈三乐,等.小麦早衰的成因与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08(5):101-102.

[2]孔卷.淮北地区小麦冻害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92,105.

倒伏范文篇8

关键词:小麦;早衰;冻害;倒伏;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小麦早衰、冻害、倒伏一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能否争取小麦高产,抓好预防管理是关键,针对小麦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1小麦早衰

1.1发生原因

(1)追肥数量减少,近年来因农资成本大幅上涨,造成大部分农户在一处施入底肥的基础上减少了追肥的数量,优质肥的施用比例下降,造成小麦后期营养不足,而出现脱肥性早衰,降低产量。

(2)持续高温和干热风危害,造成植株水分缺失,叶绿素下降,进而植株早衰,降低产量。

(3)持续暖冬造成虫害的发生,虫害吸食植物的颖壳、麦粒、叶片和叶梢,使被害组织粘着尘土,堵塞叶面气孔,不能愈合,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形成早衰。

(4)杂草危害,杂草不但与小麦争肥,成株期还与作物争光,杂草严重时造成小麦早衰,降低产量。

1.2防治措施

(1)选用抗早衰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抗早衰能力不同,一般根系发达,生活力强,抗逆性强,后期对水肥供应影响较小的品种,抗早衰能力较强。

(2)合理平衡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搞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加优质化肥的施用比例。灌水可将全部磷肥、钾肥和50%~60%的氮肥作底肥施入,小麦拔节期结合灌水,将剩余40%~50%的氮肥作追肥施入,同时在小麦孕穗后成熟前,叶面喷施1.5%~2.0%的尿素水溶液2~3次。旱地底施氮量约占总施用量的60%~70%,其余30%~40%的氮肥分2次进行追施,第1次一般在越冬期遇雨雪天气追施15%~20%,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随降雨追施剩余氮肥。

(3)浇好灌浆水。小麦生育后期需水量较大,此时正值旱季,雨水稀少,温度高,蒸发大,不能满足小麦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此时遇旱,浇水时注意天气,避免在三级以上的风天浇水,以防倒伏。

(4)小麦后期是虫害发生的严重时期,此时要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一旦达到防治标准,及时喷洒农药防治,一般用15%粉锈宁0.75~1.05kg/hm2加4%氧化乐果750~1050mL/hm2,对水600~750kg混合喷洒,也可结合叶面喷肥进行,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5)对于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应用化学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在小麦拔节前用75%巨星15g/hm2或10%苯磺隆、麦乐乐150g/hm2对水450kg,防治常发性杂草,喷施时严格掌握用量、时间和方法,并在晴天无风无露时进行,同时需要避开周围敏感作物。

2小麦冻害

2.1发生原因

(1)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出现,造成小麦越冬受害,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

(2)倒春寒造成。一般春季寒潮来临之前,常有一股气温升高的现象,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

(3)品种选择及措施不当造成。弱春性品种发生冻害较重,播种较早的麦田,冬前积温多,植株生长旺盛,发生旺长和假旺现象,糖分含量下降,抗寒性大大降低。播量偏大,单株营养面积小,个体发育不良,植株瘦弱,抗寒能力下降。

2.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一般冬性品种抗寒力较强,半冬性品种次之,弱春性品种抗寒性较弱。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丰产性的抗寒性较好的半冬性品种。

(2)适期播种。不同类型地区小麦适播期差别较大,只有做到适期播种,才肥争取冬前形成壮苗,增强抗寒能力,一般高山寒区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丘陵塬区为9月20至10月5日,河山灌区为10月5日~15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并做到适期播种。

(3)采取镇压、化控、及时浇水等措施。在小麦越冬期、返青期、起身前进行镇压,抑制小麦基部节间过快生长,增强抗寒能力,特别是进入3月下旬以后,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在大风降温天气来临之前采取浇水、熏烟造雾等措施,提高地温和近地面气温,预防小麦冻害。

(4)加强中耕,增温保墒。寒流过后,要进行中耕,松土保墒,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

3小麦倒伏

3.1发生原因

(1)品种本身不抗倒,如选用一些高秆、大穗、抗倒性差的品种,易引起倒伏。

(2)整地质量差,播种前,只是用旋耕机进行旋耕,耕层很浅。耕层过浅对土壤培肥改良不利,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土壤过分疏松,易跑墒跑肥,造成倒伏。

(3)病害。小麦在苗期如遇到高温高湿的生产环境,很容易发生纹枯病。纹枯病病菌侵入茎秆后,影响养分制造运输的积累,后期容易形成倒伏。

(4)暴风雨。暴风雨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一个主要外力因素,一旦遇到暴风雨,使穗部加重则压力加大而倒伏。

(5)群体过大。农民在种麦时往往受“宁稠勿稀”的心理支配,播量偏大,加上近年来水肥条件改善,造成苗期分蘖过多,群体偏大,植株相互拥挤,叶片相互遮荫,有机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基部茎间拉长,茎壁变薄,缺乏弹性,到后期支撑不了穗部重量而倒伏。

3.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倒品种。一般选用矮秆、茎秆粗、抗倒能力强的品种。

(2)精细整地。特别是一些高肥水地区,种麦时,要耙地犁深,耙实,整平,创造一个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环境,使根深蒂固,才能有效防倒。

(3)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密穗型小麦播量为105~120kg/hm2,基本苗180~225万根/hm2;大穗型品种播量以90~105kg/hm2,基本苗150~180万根/hm2。如果密度小于以上指标,由于总茎数不够,而降低产量;如果群体大于以上指标,形成植株相互拥挤,节间拉长,孕育着倒伏的危机。

倒伏范文篇9

论文摘要小麦早衰、冻害、倒伏一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分别阐述了小麦发生早衰、冻害、倒伏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小麦早衰、冻害、倒伏一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能否争取小麦高产,抓好预防管理是关键,针对小麦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1小麦早衰

1.1发生原因

(1)追肥数量减少,近年来因农资成本大幅上涨,造成大部分农户在一处施入底肥的基础上减少了追肥的数量,优质肥的施用比例下降,造成小麦后期营养不足,而出现脱肥性早衰,降低产量。

(2)持续高温和干热风危害,造成植株水分缺失,叶绿素下降,进而植株早衰,降低产量。

(3)持续暖冬造成虫害的发生,虫害吸食植物的颖壳、麦粒、叶片和叶梢,使被害组织粘着尘土,堵塞叶面气孔,不能愈合,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形成早衰。

(4)杂草危害,杂草不但与小麦争肥,成株期还与作物争光,杂草严重时造成小麦早衰,降低产量。

1.2防治措施

(1)选用抗早衰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抗早衰能力不同,一般根系发达,生活力强,抗逆性强,后期对水肥供应影响较小的品种,抗早衰能力较强。

(2)合理平衡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搞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加优质化肥的施用比例。灌水可将全部磷肥、钾肥和50%~60%的氮肥作底肥施入,小麦拔节期结合灌水,将剩余40%~50%的氮肥作追肥施入,同时在小麦孕穗后成熟前,叶面喷施1.5%~2.0%的尿素水溶液2~3次。旱地底施氮量约占总施用量的60%~70%,其余30%~40%的氮肥分2次进行追施,第1次一般在越冬期遇雨雪天气追施15%~20%,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随降雨追施剩余氮肥。

(3)浇好灌浆水。小麦生育后期需水量较大,此时正值旱季,雨水稀少,温度高,蒸发大,不能满足小麦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此时遇旱,浇水时注意天气,避免在三级以上的风天浇水,以防倒伏。

(4)小麦后期是虫害发生的严重时期,此时要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一旦达到防治标准,及时喷洒农药防治,一般用15%粉锈宁0.75~1.05kg/hm2加4%氧化乐果750~1050mL/hm2,对水600~750kg混合喷洒,也可结合叶面喷肥进行,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5)对于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应用化学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在小麦拔节前用75%巨星15g/hm2或10%苯磺隆、麦乐乐150g/hm2对水450kg,防治常发性杂草,喷施时严格掌握用量、时间和方法,并在晴天无风无露时进行,同时需要避开周围敏感作物。

2小麦冻害

2.1发生原因

(1)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出现,造成小麦越冬受害,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

(2)倒春寒造成。一般春季寒潮来临之前,常有一股气温升高的现象,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

(3)品种选择及措施不当造成。弱春性品种发生冻害较重,播种较早的麦田,冬前积温多,植株生长旺盛,发生旺长和假旺现象,糖分含量下降,抗寒性大大降低。播量偏大,单株营养面积小,个体发育不良,植株瘦弱,抗寒能力下降。

2.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一般冬性品种抗寒力较强,半冬性品种次之,弱春性品种抗寒性较弱。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丰产性的抗寒性较好的半冬性品种。

(2)适期播种。不同类型地区小麦适播期差别较大,只有做到适期播种,才肥争取冬前形成壮苗,增强抗寒能力,一般高山寒区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丘陵塬区为9月20至10月5日,河山灌区为10月5日~15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并做到适期播种。

(3)采取镇压、化控、及时浇水等措施。在小麦越冬期、返青期、起身前进行镇压,抑制小麦基部节间过快生长,增强抗寒能力,特别是进入3月下旬以后,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在大风降温天气来临之前采取浇水、熏烟造雾等措施,提高地温和近地面气温,预防小麦冻害。

(4)加强中耕,增温保墒。寒流过后,要进行中耕,松土保墒,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

(5)搞好叶面喷肥。如小麦发生晚霜冻害后,要立即追肥、浇水、喷洒植物生物调节剂和磷酸二氢钾,可使小麦直接吸收利用,增强叶面活性,延长功能期,增加光合作用,缓解冻害程度。

3小麦倒伏

3.1发生原因

(1)品种本身不抗倒,如选用一些高秆、大穗、抗倒性差的品种,易引起倒伏。

(2)整地质量差,播种前,只是用旋耕机进行旋耕,耕层很浅。耕层过浅对土壤培肥改良不利,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土壤过分疏松,易跑墒跑肥,造成倒伏。

(3)病害。小麦在苗期如遇到高温高湿的生产环境,很容易发生纹枯病。纹枯病病菌侵入茎秆后,影响养分制造运输的积累,后期容易形成倒伏。

(4)暴风雨。暴风雨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一个主要外力因素,一旦遇到暴风雨,使穗部加重则压力加大而倒伏。

(5)群体过大。农民在种麦时往往受“宁稠勿稀”的心理支配,播量偏大,加上近年来水肥条件改善,造成苗期分蘖过多,群体偏大,植株相互拥挤,叶片相互遮荫,有机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基部茎间拉长,茎壁变薄,缺乏弹性,到后期支撑不了穗部重量而倒伏。

3.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倒品种。一般选用矮秆、茎秆粗、抗倒能力强的品种。

(2)精细整地。特别是一些高肥水地区,种麦时,要耙地犁深,耙实,整平,创造一个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环境,使根深蒂固,才能有效防倒。

(3)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密穗型小麦播量为105~120kg/hm2,基本苗180~225万根/hm2;大穗型品种播量以90~105kg/hm2,基本苗150~180万根/hm2。如果密度小于以上指标,由于总茎数不够,而降低产量;如果群体大于以上指标,形成植株相互拥挤,节间拉长,孕育着倒伏的危机。

倒伏范文篇10

关键词:小麦;早衰;冻害;倒伏;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小麦早衰、冻害、倒伏一直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能否争取小麦高产,抓好预防管理是关键,针对小麦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1小麦早衰

1.1发生原因

(1)追肥数量减少,近年来因农资成本大幅上涨,造成大部分农户在一处施入底肥的基础上减少了追肥的数量,优质肥的施用比例下降,造成小麦后期营养不足,而出现脱肥性早衰,降低产量。

(2)持续高温和干热风危害,造成植株水分缺失,叶绿素下降,进而植株早衰,降低产量。

(3)持续暖冬造成虫害的发生,虫害吸食植物的颖壳、麦粒、叶片和叶梢,使被害组织粘着尘土,堵塞叶面气孔,不能愈合,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形成早衰。

(4)杂草危害,杂草不但与小麦争肥,成株期还与作物争光,杂草严重时造成小麦早衰,降低产量。

1.2防治措施

(1)选用抗早衰品种,不同的小麦品种,抗早衰能力不同,一般根系发达,生活力强,抗逆性强,后期对水肥供应影响较小的品种,抗早衰能力较强。

(2)合理平衡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搞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加优质化肥的施用比例。灌水可将全部磷肥、钾肥和50%~60%的氮肥作底肥施入,小麦拔节期结合灌水,将剩余40%~50%的氮肥作追肥施入,同时在小麦孕穗后成熟前,叶面喷施1.5%~2.0%的尿素水溶液2~3次。旱地底施氮量约占总施用量的60%~70%,其余30%~40%的氮肥分2次进行追施,第1次一般在越冬期遇雨雪天气追施15%~20%,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随降雨追施剩余氮肥。

(3)浇好灌浆水。小麦生育后期需水量较大,此时正值旱季,雨水稀少,温度高,蒸发大,不能满足小麦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此时遇旱,浇水时注意天气,避免在三级以上的风天浇水,以防倒伏。

(4)小麦后期是虫害发生的严重时期,此时要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一旦达到防治标准,及时喷洒农药防治,一般用15%粉锈宁0.75~1.05kg/hm2加4%氧化乐果750~1050mL/hm2,对水600~750kg混合喷洒,也可结合叶面喷肥进行,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5)对于杂草危害严重的麦田,应用化学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在小麦拔节前用75%巨星15g/hm2或10%苯磺隆、麦乐乐150g/hm2对水450kg,防治常发性杂草,喷施时严格掌握用量、时间和方法,并在晴天无风无露时进行,同时需要避开周围敏感作物。

2小麦冻害

2.1发生原因

(1)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出现,造成小麦越冬受害,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

(2)倒春寒造成。一般春季寒潮来临之前,常有一股气温升高的现象,如在暖冬年份,冬季气温偏高,如遇寒流袭击,易造成严重冻害。

(3)品种选择及措施不当造成。弱春性品种发生冻害较重,播种较早的麦田,冬前积温多,植株生长旺盛,发生旺长和假旺现象,糖分含量下降,抗寒性大大降低。播量偏大,单株营养面积小,个体发育不良,植株瘦弱,抗寒能力下降。

2.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寒品种。一般冬性品种抗寒力较强,半冬性品种次之,弱春性品种抗寒性较弱。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用丰产性的抗寒性较好的半冬性品种。

(2)适期播种。不同类型地区小麦适播期差别较大,只有做到适期播种,才肥争取冬前形成壮苗,增强抗寒能力,一般高山寒区适宜播期为9月15~25日,丘陵塬区为9月20至10月5日,河山灌区为10月5日~15日,弱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并做到适期播种。

(3)采取镇压、化控、及时浇水等措施。在小麦越冬期、返青期、起身前进行镇压,抑制小麦基部节间过快生长,增强抗寒能力,特别是进入3月下旬以后,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在大风降温天气来临之前采取浇水、熏烟造雾等措施,提高地温和近地面气温,预防小麦冻害。

(4)加强中耕,增温保墒。寒流过后,要进行中耕,松土保墒,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有效分蘖。

3小麦倒伏

3.1发生原因

(1)品种本身不抗倒,如选用一些高秆、大穗、抗倒性差的品种,易引起倒伏。

(2)整地质量差,播种前,只是用旋耕机进行旋耕,耕层很浅。耕层过浅对土壤培肥改良不利,影响小麦根系下扎,土壤过分疏松,易跑墒跑肥,造成倒伏。

(3)病害。小麦在苗期如遇到高温高湿的生产环境,很容易发生纹枯病。纹枯病病菌侵入茎秆后,影响养分制造运输的积累,后期容易形成倒伏。

(4)暴风雨。暴风雨是造成小麦倒伏的一个主要外力因素,一旦遇到暴风雨,使穗部加重则压力加大而倒伏。

(5)群体过大。农民在种麦时往往受“宁稠勿稀”的心理支配,播量偏大,加上近年来水肥条件改善,造成苗期分蘖过多,群体偏大,植株相互拥挤,叶片相互遮荫,有机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基部茎间拉长,茎壁变薄,缺乏弹性,到后期支撑不了穗部重量而倒伏。

3.2防治措施

(1)选用抗倒品种。一般选用矮秆、茎秆粗、抗倒能力强的品种。

(2)精细整地。特别是一些高肥水地区,种麦时,要耙地犁深,耙实,整平,创造一个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环境,使根深蒂固,才能有效防倒。

(3)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密穗型小麦播量为105~120kg/hm2,基本苗180~225万根/hm2;大穗型品种播量以90~105kg/hm2,基本苗150~180万根/hm2。如果密度小于以上指标,由于总茎数不够,而降低产量;如果群体大于以上指标,形成植株相互拥挤,节间拉长,孕育着倒伏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