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越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3:16:23

大跨越

大跨越范文篇1

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暨劳模表彰大会,即将完成各项议程,就要胜利结束了。这次大会开得非常成功,是一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大会,是一次明确任务、鼓舞士气的大会,也是一次加快转型、谋求跨越的大会。会议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提振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引深“四五”战略,推进转型跨越,努力开创“十二五”开局之年小康建设新局面。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

这次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暨劳模表彰大会,是在我县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学确立了2011年及“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战略,全面铺排了2011年重点项目和主要工作,表彰奖励了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制定出台了《关于下达2011年全县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特别是县委李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创先争优的时代精神,展现了以人为本、强县惠民的执政理念,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把握这次会议的精神实质,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各项工作任务的安排部署上来。统一思想认识,关键要把好三点:首先是认清形势。要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步缓解,以美国经济复苏为代表的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我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建设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全市要大力推进“四化”建设,以转型跨越为引领的经济发展将会强势增长。我们正处于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是坚定信心。要充分认识到我县尽管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转型跨越面临较大压力,但我县“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通过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上马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成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新的起点上把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三是明确目标。要充分认识到我县确立的“十二五”发展思路、战略定位和2011年奋斗目标,是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分析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我县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既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确定发展目标的连贯性,又体现了县委、县政府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决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大会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谋划发展新思路,明确发展新定位,强化发展新举措,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一切有利因素,把发展差距拓展为发展空间,把发展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把发展机遇凝聚为发展合力,奋力夺取“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新胜利。

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把转型跨越落实到引资上项上

转型跨越是大势所趋,是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之举和现实选择,而促转型、谋跨越,招商引资是抓手,项目建设是载体。我们这次大会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更加突出了转型发展,更加叫亮了跨越发展,更加强调了引资上项。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树立项目兴县的新理念,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倾尽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做到靠项目提速发展,靠项目提升优势,靠项目转型跨越。在引资上项上,具体要突出“五个字”:一是快。这次会上,县委、县政府确定2011年要抓好总投资106.7亿元的105项县乡重点项目。对这些项目,各责任单位和领导要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快速推进。要做到建设项目抓紧工期,新上项目抓紧开工,前期准备项目抓紧运作,力争早实施、早建成、早见效。二是跑。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抓项目必须会跑项目。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发改、住建、交通和农委等单位要发挥优势,主动出击,大力发扬多流一点汗、多跑一里路、多吃一回苦、多受一次气的精神,积极向外跑项目,奋力向上争项目,既要突出重大项目,又要争取中小项目。只有敢跑、能跑、会跑,才能抓住机遇,抢先一步,占据主动,引进争取到更多的项目。三是实。抓项目不能马而虎之,要做到工作准备实、考察洽谈实、工作过程实,对有意向的项目,要拿出真心实意,紧盯不放,紧追不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四是活。万事求变,一变则通。引资上项不能守成求稳,更不能循规蹈矩,必须灵活变通,只要能把客商招来,能把项目做成,我们就要不争论、大胆干,做到凡是国家政策法规没有禁止的领域都可以招商,都可以上项目。五是让。我们常讲,退一步海阔天空。引资上项决不能硬套框框,要学会与客商换位思考,守住底线,大胆让步,尽量让利。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财政增收、有利于百姓就业,我们就要拿出最好的资源、最优惠的政策与投资方合作,力争使更多的项目落地,开花结果。我们就是要通过念好“五字经”,打好攻坚战,努力形成多方出击、多面开花、多项引进的引资上项新局面,走出一条借势发力、借船渡海、借力发展的转型跨越新路子。

三、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把学习劳模体现到创先争优上

劳模是社会的精英,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榜样。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是全县发展的排头兵,是各项工作的领头羊。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咬定青山不放松、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以学习劳模为动力,真正把精神融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把创先争优体现到转型跨越中,把转型跨越贯穿到引深“四五”发展战略、走好“六化”发展路径、打造“5+1”经济格局、做靓6大县域名片中,不断迈出建设实力、绿色、和谐的新步伐。一是要在各项工作上创造新亮点。要坚决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牢固树立“单项工作创亮点、整体工作争一流”的观念,自逼加压,自我挑战,自强不息,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善于攻坚,以“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志气,逢一必抢,逢冠必夺,为全县争脸面,为发展添新彩。二是要在执政为民上展示新作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重点要围绕六大惠民工程,大力实施民生民计“三大跨越”措施,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最现实的问题,办理好广大群众最关心的事情,维护好广大群众最直接的利益,真正让广大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殷实成果。三是要在干事创业上展现新魅力。要更加自觉地把解决难事作为增长才干的机会,以不怕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业劲头,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对大事抓住不放,对新事勇于开拓,对急事大胆负责,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推动各项工作上位次、上水平、上台阶。

四、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把工作举措突出到真抓实干上

天下之事,贵在于实;说千道万,重在于干。今天会议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和抓好八大重点、实现八大提升的工作任务,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说了就要算数,定了就得干好。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勤思善谋,改进作风,真抓实干,真正做到转型跨越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停步。一要敢于担当。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标准,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切实增强工作的执行力,少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真正做到凡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决策,都要不折不扣去执行,凡是县委、县政府决定的事情,都要毫不含糊去落实,凡是答应承诺的实事好事,都要竭尽全力去兑现。二要埋头实干。要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加强督查,健全机制,严格考核,严明奖惩,做到政令畅通、赏罚分明,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加强协调。今年的工作涉及面广、交叉点多、任务量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增强整体配合意识,在工作上相互尊重不刁难,相互补台不拆台,相互支持不推诿,真正形成“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谋发展一股劲”的浓厚氛围。

五、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把全年发展立足到抓好当前工作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对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2011年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立足于早,着眼于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扎扎实实抓好当前工作。

一是生产经营工作。工业企业是我县经济发展和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柱。各企业特别是常平、壶化、环鑫源等骨干企业要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抓好安全运行,抓好产品营销,提高企业效益。经贸、煤炭、中小企业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搞好指导、协调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企业正常生产。

二是植树造林工作。今年是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冲刺之年。前段时间,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对今冬明春的造林绿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出台了工作方案,确定了十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明确了“两环、三带、一产业”的生态体系建设目标。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强化责任,积极行动,尽快把规划、土地、苗木、专业队伍、专项资金等落实到位,迅速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确保全年造林绿化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当前,正处于元旦、春节“两节”期间,加之国家和省、市“两会”将要召开,安全稳定工作进入了一个关键和敏感时期。各乡镇、各部门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扎实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排除各类隐患,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要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特别要做好重点人员的稳控工作,确保“两节”和“两会”期间不发生赴省进京上访事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护林防火工作。盛世兴林,防火为先。当前,我县正值森林防火特险期。林业部门和各乡镇要严格执行“三三六”工作法,切实强化领导,细化责任,把责任落实到林、到人、到山头、到地块,真正做到对重点部位死看硬守,对重点人群专人监管,特别要看好上山砍柴狩猎的、上地点火烧茬的。要强化巡查巡逻制度,加大野外用火打击力度,见烟就查,见火就抓,决不姑息,毫不留情,确保不发生一起森林火情。

五是私挖滥采工作。私挖滥采不仅侵害国有矿产资源,也给安全生产造成重大隐患,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各乡镇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善于发现苗头,及时予以处理。国土、公安、监察等部门要始终保持重拳出击、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加强协作,通力配合,主动介入,发现一起,严打一起,惩处一起,切实做到巡查有责、监管有效、打击有力,形成打击私挖滥采的强大合力。

六是访贫问寒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关心,广泛开展“两节”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所包村,实实在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强“两节”期间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杜绝哄抬物价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确保全县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七是财税征缴工作。财税增收是一项硬指标、硬任务。“一财两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管理,多渠道开辟税源,堵塞税收漏洞,畅通征管渠道,依法治税,足额入库,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我们要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健全财务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大跨越范文篇2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以实际行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江南北正在涌动新一轮的解放思想热潮。7月21日,省委召开八届八次全会,要求全省上下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下发通知,要求认真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今天,我们召开全校“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特别是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对开展大讨论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为契机,积极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下面,我代表领导小组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科学论断。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思想大解放促进改革大深化、开放大推进、创新大弘扬、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推动我省在新一轮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中,抓住机遇,把握主动,开创中原崛起新局面。中央和省委提出继续解放思想,不仅仅是一个号召,也是在历史转折关键时期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不仅仅是历史的昭示、现实的需要,也是未来的希望;不仅仅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思想认识的深化、执政理念的提升。

继续解放思想也是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近年来我校改革和发展最根本的经验总结。从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发展到今天的4个博士和78个硕士授权点,从1978年的十余个专业发展到今天的11个学科门类和49个本科专业,从1978年的系科设置比较单一的单纯师范教育的院校到今天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与思想解放相伴。解放思想是先导,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打破观念、体制、机制的束缚,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是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出现了一味求大求全、淡化特色、趋同化等不理性、不科学的做法,出现了资金短缺、就业困难、质量下滑等各种矛盾和问题,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有社会发展背景下的自身合理性,又有盲目性发展的一面。这使得我们在百舸争流中,必须辩证地处理好好和快的关系,合理解决好眼前矛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从新的高度、新的视角来谋划学校的发展,使发展定位更科学、目标追求更合理、办学特色更鲜明。我们要以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更好地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第二,继续解放思想是我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机遇就是财富,机遇就是发展,只有抓住了机遇,通过我们的辛勤努力,才能乘势而上。我校在改革开放30年大发展的历程中,有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有未能很好抓住机遇影响长远发展的事例。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要求我们必须真正解放思想,从过去和现在的信息中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变化,从已知的信息中找出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追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做到只要有利于推动事业发展的,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在凸显特色的同时,鼓励多样性发展,我们获取资源的空间进一步增大,同时我们的应用学科服务“中原崛起”的能力在逐步增强,这都将使我们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继续解放思想,有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把握规律,抢抓发展机遇,顺应发展趋势,扬长避短,乘势而上。

第三,继续解放思想是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我们已经确立了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跨越式发展就不是常规发展。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具有先进甚至超前的发展理念,必须在资源的获取、配置和使用效益上下功夫,必须对既定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和制度安排,必须有年度的具体目标追求。继续解放思想,有利于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站得更高,把学校的发展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格局中来审视,清醒认识跨越式发展对学校的决定性意义,使跨越式发展的步子更大。

二、明确开展大讨论活动的目标任务

解放思想是永恒的、普遍的,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党的十七大提出继续解放思想,重点是实现科学发展,着力解决的是如何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我校按照省委要求开展这次大讨论活动,主要的目标任务就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进行一次真正的思想解放,努力改变主观方面的不适应,并把这一思想解放的成果内化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第一,用科学发展观强化理论武装。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见,科学的发展不是一种纯粹的实践,而是一种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又好又快的发展。从国家层面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它的必然性。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我们的工作,更具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科学发展的思路、机制、措施、方法,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二,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解放思想关键是要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在我们的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畏首畏尾,甚至是得过且过的现象,这对我们的事业发展是有害的。我们要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科学决策,推动我们的发展。我们要形成“和谐、有序、干事”的“场”,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永葆迎难而上的勇气、克难攻坚的志气、开拓进取的锐气,旗帜鲜明地支持和保护改革探索,褒奖成功,宽容失败。

第三,改革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上,影响和制约我校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理念层面的原因,又有体制机制和措施方法层面的问题。在这次大讨论活动中,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审视体制机制,认真查找影响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哪些;要找出影响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突破口,采取科学的考核办法,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教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胆略推动学校的改革发展。

第四,不断创新党的建设。创新党的建设既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方面,又是解放思想的重要保证。我校教职工中党员比例已经占到60%以上,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这次思想解放将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的原则,不断提高治校能力和办学水平;要有解放思想的勇气和胆略,率先解放思想,不断推动自身建设,积极引领广大教职工形成思想大解放、工作大推动、事业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取得实效

根据省委的总体部署和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的具体安排,校党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方案》,对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指导原则、方法步骤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第一,要做出符合实际的活动安排。这次大讨论活动既是上级党委的规定动作,同时也因应了我校目前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暑期工作实际和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实际,校党委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分四个阶段进行,确保活动开展和事业发展“两促进、两不误、两提高”。为此,学校党委成立了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活动的开展。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安排,切忌为搞活动而搞活动。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负总责、亲自抓;其他领导同志分工负责,具体抓。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形成领导率先垂范、全员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

第二,要把握大讨论活动的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就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破除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措施方法,激发广大教职工的激情和活力。因此,大讨论活动既要紧密联系广大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和学校事业发展实际,防止空对空,走过场;又要站在学校和各单位长远发展的高度,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防止陷入就事论事的误区,切实做到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统一思想,确保解放思想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大跨越范文篇3

目前我们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分析其原因,有我们自己的问题,比如:生产不稳定,消耗相对较高,项目进展缓慢,原来预计四月份投运的技改项目要推迟到下个月才能投产,原来预计四月份达到3800吨/天尿素产量,预计到下月才能实现。由于这一因素的影响仅固定费用就有80元/吨没有降下来。今天我们开会的目的,就是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要求每位员工和外来施工单位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我们的安全稳定生产和项目建设中去。这种行业的极度困难有个体原因,也有宏观经济原因。下面我就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作一下分析和判断,有利于我们寻求解决办法。目前的形势虽然是不利因素,但我们要用好这种因素,把形势分析透,把办法想足用好,实现弯道超越。下面我讲两个问题,一是对当前形势的预判,二是根据这种形势,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一、对当前形势的预判

1、调结构、转方式形势紧迫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天然气、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中国已经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但为满足中国旧有的发展模式,资源消耗量也越来越大,如果造成中国资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高,当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危及到中国的国家安全。所以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目标是既要确保经济增长速度(10年内应继续维持8%左右的GDP增长),又要相对减少资源消耗(GDP10年翻一翻,年均8%,而资源消耗只能增长30%左右,年均增长3%),还得要能够使国民充分就业。要同时解决这么多问题,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再小一点范围就是制造业的制造环节),剩余的产业均为服务业,如:商业、物流、旅游、工业设计、信息化、保险、金融业,甚至说政府等均为第三产业范畴,这些行业就业容纳率将达到70%以上。目前可能还不足30%。农业由现在的近50%降为10%,工业可以维持在现在的20%基本不变。调结构、转方式除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现有工业生产装置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节能减排,比如说:用世界最先进技术代替落后的老的生产装置,更换更加节能的设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用超超临界锅炉更换低压锅炉等。

2、人民币升值已成大趋势

很多宏观调控指标,我为什么单独强调人民币汇率问题,因为人民币汇率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央宏观调度最重要、最敏感、最有效的指标。人民币升值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需要,可以限制“两高一资”企业的发展。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资源如:铁矿石、煤炭、石油等价格降低,限制钢铁、成品油、煤化工产品的出口。因为这些产品以人民币结算的国际价格也会降低,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所有产品都与国际价格接轨。如化肥和煤炭在人币汇率为6.83的情况下,国际煤炭价格合615元人民币/吨,国际化肥价格合1640元/吨;若人民币汇率提高到6的情况下,国际煤价合540元/吨,化肥价格合1440元/吨。目前我们的化肥价格只能卖到1500元/吨,但煤炭价格在800元/吨左右,所以人民币升值会使煤炭进口增加,迫使国内价格降低,而化肥价格变化不大。所以人民币升值对我们是有利的。二是迫于国际压力,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国际贸易顺差,有利于外汇平衡,也是自身需要,有利于国际环境和谐。另外,减少贸易顺差,可以减少国内等值人民币的投放,减少流动性过剩,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所以对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当然也给债权国如美国带来很大的好处,那就是减少以人民币为结算方式的债务。三是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进行国际旅游。所以今后一个时期,决策层要更加关注人民币汇率问题。

3、创新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发展到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多少先进东西拿来就可以用了,20年前的拿来主义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中国的发展了,所以谁想要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那就必须创新,这也是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包括多个方面,如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作方式创新等。创新并不是高不可攀,创新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在日常工作中,我给创新的定义是:你通过新的方式方法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解决了你自己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是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或是各种消耗有所降低等,这都是创新。比如在我们的工作中,你能有一种方式可以延长压缩机或其它运转设备的运转周期,你有一种方法或者创造了一种工具可以减轻保全工的劳动强度,可以减少用人、提高劳动效率,能够多销产品并且价格还比较高,能够买到质量好价格便宜的原材料或备品备件,你创造了一种管理方法可以使产品质量达到合格率100%,并有非常高的优级品率。在技术方面,通过对设备进行小改小革降低了原料消耗,提高了产量和质量等。创新就是我们每个人能够用心做事,大家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创新能手,何愁产品质量不好、成本不降低?如果全社会都能有创新意识,何愁社会经济不能发展?何愁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不加快?

4、劳动力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方面企业出现招工难,一方面新毕业大学生不断加入失业大军,城市蚁族队伍越来越庞大,这就是我所说的结构矛盾。另外,要让劳动者工作得更有尊严,劳动者的收入要不断提高,企业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这些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不断给企业提出新课题,也考验着劳资双方的智慧。

5、城市化和解决“三农”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城市化和“三农”问题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城市化进程越快,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就解决得越快。城市化就是城市越来越大,或小城镇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农业用地越来越少,城市对农村的掠夺力度也越来越大。城市化就是农民到城里面买房子,或几千人、上万人自己集中起来盖房子,孩子在城里上学,使农民能更多地享受到城市资源。我们的产品是农业用品,所以必须关注三农问题。关注三农问题就不得不关注城市化进程。因土地越来越少,施肥越来越科学,所以用肥量也就越来越少,我们的产品越来越过剩,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通过土地留转,种粮大户越来越多且每户种的土地面积也越来越大,他们也急切需要来自外部的服务,如农业科技指导、用肥品种选择、产成品的交换、金融支持等,这就给企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

二、根据对以上形势的预判,企业应该作好以下工作:

1、降成本、扩产能

企业要想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就要实现以下目标,即:全世界产能最大,生产技术世界一流,成本全国最低。

几年来,瑞星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不断增加投资,一方面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更新设备,产能不断提高,目前我们正建设的项目是两大项:

一是投资4亿元、以节能降耗为目的的老系统的小改小革,主要进行四项内容,一是调整原料结构,将白煤块调整为白煤块和白煤沫共用,降低原料采购成本,每年约1亿元;二是造气气化剂由空气调整为富氧空气,每年节约标准煤15万吨,节约成本6000万元;三是降低合成系统压力,每年节约电1.5亿度,价值6000万元;四是回收天然气4000万M3,价值1亿元。以上4项总增收节支3亿多元。

二是“3052”工程,即新增30万吨/年合成氨、52万吨/年尿素工程,也就是粉煤气化工程。该工程投资16亿元,项目完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5亿元,其中税收1亿元。

以上两个项目完成后,可使瑞星总尿素产能达到240万吨/年,居世界第一位,粉煤气化技术的先进性居世界最前沿,吨尿素生产成本可以降至1200元/吨左右,为全国尿素生产成本最低(如果人民币升值到6元人民币兑1美元,尿素成本可以实现1000元/吨,如果人民币升至5元兑1美元,尿素生产成本可以达到800元/吨以下,且能和在新疆或内蒙产煤地生产的化肥成本一样,因西部无用量,所以西部化肥运到东部消费,光运费就要200-300元/吨,成本将大大高于我们)。

光产能高、成本低还不行,一定要有行业话语权。估计氮肥用量会长期维持在4000万吨/年左右。要想有话语权,就要控制1500万吨/年的量才行。世界第一的目标已经达到,但要控制国内话语权还有较大的差距。

2、加快调结构、转方式的步伐

一是加快原料结构调整步伐,使我们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适合于各种煤质,无论白煤块、白煤末,还是烟煤或是进口煤,都能适用。

二是尽快调整产品结构,不断设计出新的产品配方。要将大部分尿素转化为复合肥、复混肥、各类植物专用肥或以尿素、合成氨为原料的其它化工产品,如:甲醇、三聚氮胺、硝酸、硝基复合肥、药肥混合物等,扩大产品适用范围。

三是调整营销结构,直接面对种粮大户或农民,减少中间环节。发展以农村、农业、农民为消费群体的零售业,拉长外经外贸这根短腿,不光要出口产品,而且在合适的时候要进口原料。

四是把物流设施和队伍建设作为重点来发展。借助铁路和运河码头的修建,建立年交易量亿吨级物流园区和交易平台。

五是发展金融服务业,尽力拓展小额贷款银行的业务,开展金融租赁服务,成立私募基金。

六是加强对外合作、协作。按照产业链思维,上游整合煤炭物流资源,下游整合经销商。现在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对外合作,比如煤炭,我们正在与山西兰花集团、沁河能源合作。在产品销售上,我们正在与中化肥业、农大肥业、金正大肥业、天山肥业等洽谈合作,所以我们的产能越大,销售起来越没问题,还能控制市场。我们不光争世界第一,而且还要在我们同行业有话语权,到2020年,力争占到全国1/3的资源量,大概在1500万吨/年左右。

3、把创新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来抓

开展人人提创新思想活动,无论成功或采纳与否,要求瑞星全体员工每月每人都要提一条创新型建议。根据瑞星的实际情况,在总公司层面上实施两大创新项目,一是投资6亿元使老装置实现低碳运行,重新审视老的工艺路线和设备,通过嫁接改造和信息化融合,使老装置消耗再降低,回收率再提高,安全更有保障,环境更友好。按照这个指导思想,现正在逐个落实项目,适时上报获批。二是建立合成氨装置国产化创新示范项目。三是集全国优秀人才成立全国性的煤化工联合研究院和“三农”联合研究院,以适应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

4、重视职工培训和培养,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

一是全世界范围内招聘人才。围绕企业发展目标放宽人才视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立联合研究院分院,创造吸纳顶级人才的条件,力争用5年的时间,吸纳10名全国乃至世界顶级人才为瑞星服务。

二是培养1000名金牌技师。制造业特别是化工行业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的职工队伍,下大力气培养金牌技师,给他们以优厚的待遇,使他们的工资2015年达到5000元/月,2020年达到10000元/月。

三是培养1000名实力派业务员,使其人均销售收入到2015年达到2000万元/年·人,到2020年达到5000万元/年·人。

按照360°管理法,除搞好以上专业人员的培养外,还要吸纳留住普通劳动者和员工,使他们工作得更有尊严,收入也要有大幅度的增加,各种人才都要互相配合,共同成长。

大跨越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为主题,以学习讨论、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巩固成果为主要形式,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着力克服制约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应对影响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各种难题,大胆探索促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校园和谐上见到新成效。

二、目标任务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干部素质。进一步推动理论武装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在学习理解上求深入,在贯彻落实上求实效,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通过深入学习,审视对科学发展观认识是否全面正确,理解是否系统深刻,行动是否主动自觉。深刻剖析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坚决破除对科学发展观的片面理解,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认识,更加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员干部要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在思想政治业务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提升理论素养;学会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判断问题,培养思辨能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提高办学治校能力。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自我加压,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自立自强、求新求变、大胆探索、敢为人先,以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

(二)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思路创新,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使解放思想成为实现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先导,让更新观念成为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引擎,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和工作理念,外化为自觉行动和发展实绩。要加强决策管理研究,切实提高党员干部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要强化忧患意识,重点解决固步自封、小进即安、小成即满等问题。要强化创新意识,重点解决墨守成规、精神不振、遇难而退、矛盾上交等问题。要强化实干意识,重点解决放松懈怠、工作飘浮、敷衍了事、无所作为等问题。要强化大局意识,重点解决思想狭隘、目光短小、本位主义严重等问题。要深入挖掘学校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张不全面、不协调等问题产生的根源,更好地统筹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统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改革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审视体制机制,查找影响科学发展、制约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哪些,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紧迫感,力戒工作体制不够顺、工作机制不够畅、工作标准不够高、工作作风不够实、工作实绩不够优等问题,不断完善健全有利于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心齐、风正、气顺、劲足”的干事创业氛围。要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新挑战,分析解决当前影响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优化校内资源,拓展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提高办学效益。

(四)创新党的建设,促进和谐稳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创新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集体,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能够担当推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骨干。要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加强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大兴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之风。要大胆选拔德才兼备、勇于创新、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把构建和谐校园、维护校园稳定作为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着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要通过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开阔思路,增强信心,在全校形成思想大解放、改革大深化、工作大推动、创新大弘扬、事业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工作原则

(一)围绕主线,突出主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统领大讨论,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贯穿大讨论活动的始终,体现到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使广大教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更深刻、理解更全面、行动更自觉。要突出“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这个主题,认真找差距、想办法、谋对策、求突破,使主线与主题有机统一,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之中。

(二)联系实际,注重实效。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开展大讨论。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积极的进取心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把开展大讨论活动的过程变为谋划对策、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过程,努力在理论武装、思想认识、解决问题、决策部署和发展实践上取得成效。

(三)统筹兼顾,促进工作。促进工作,推动发展,是开展大讨论活动的根本目的。要把开展大讨论活动同推进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一并谋划、统筹考虑、合理安排,使之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四)领导带头,做好表率。领导干部是大讨论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继续解放思想的重点。在大讨论活动中,要做到领导干部带头,主要领导带头。带头加强学习,带头查找不足,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带头转变工作作风,以模范行动影响群众、带动群众,推动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

(五)总结经验,增强信心。要把大讨论活动作为学校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总结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解放思想、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让教职工懂得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发展进步的道理,增强教职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四、方法步骤

大讨论活动安排2个多月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一)学习动员阶段(7月29日至8月13日)

主要任务是搞好组织发动,加强学习和宣传,以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座谈讨论、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具体工作有:

1.制定活动方案,成立领导机构。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

2.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学校召开大讨论活动动员会,校党委书记张亚伟作动员报告,对开展大讨论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3.明确学习重点,建立学习制度。各单位要集中一段时间学习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重点学习徐光春同志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建立健全学习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讨论、座谈交流,集中学习讨论不少于20个学时。邀请有关领导干部、专家教授作辅导报告。科级以上党员干部要对规定的学习内容通读一遍;在学习提高的基础上,召开学习交流会,畅谈学习收获。

(二)查摆问题阶段(8月14日至9月14日)

主要任务是查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精神状态、自身素质、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工作有:

1.广泛征求意见。要以座谈讨论、谈心交流、走访调研、设置征求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

2.认真查摆问题。要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排查一些发展、改革、稳定等方面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3.开好民主生活会。校处级领导班子要开好一次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查摆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知识能力、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剖析根源,提出改进措施。

(三)整改提高阶段(9月15日至9月30日)

主要任务是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和差距,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具体工作有:

1.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各单位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量化细化目标任务。

2.加强督查,落实任务。活动领导小组要对各单位的大讨论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各单位要结合目标任务认真完成大讨论活动的规定动作,同时,汇总分析和消化吸收教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集中民智,群策群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3.对于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要提出整改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解决。

(四)巩固成果阶段(10月份)

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继续解放思想做出长远规划。具体工作有:

1.建立长效机制。要立足于改革创新,从学校和本单位实际出发,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和措施,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2.抓好检查验收。活动领导小组对各单位大讨论活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于好的做法要巩固成果,对达不到要求的要责成重新补课。

3.认真做好总结。活动结束后,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对大讨论活动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对继续解放思想提出对策和要求,推动解放思想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

五、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把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领导、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科学安排,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范围上扎实推进大讨论活动,确保此项活动有序开展、取得成效。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校“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活动,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校党委成立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全校大讨论活动的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负总责、亲自抓;其他领导同志要分工负责,具体抓。要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掌握开展大讨论活动正确方法,把着眼点放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上,放在素质、本领、能力、水平提高上,重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重在更新观念、理清思路,重在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努力形成干群一心、团结和谐的局面。

(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组要制定好活动专项报道方案,在《河南师大报》、校园网、广播站开辟专题,及时反映活动开展情况,宣传好做法好经验,树立好榜样好典型,展示新举措新成效,展现新气象新风貌,为开展大讨论活动营造舆论氛围。

大跨越范文篇5

*的发展,被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外来投资者加快由南向北转移、省里三大发展布局和政策对*聚焦、新形势下*的后发优势历史性机遇等进一步凸显出来,这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大好事,大实事,我们只有在思想和行动上紧跟总理、省委常委会及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上来,高举“好中求快、全面突破、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旗帜,振奋精神,牢牢抓住“快”这个主旋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不辜负中央、省市委及各级领导的期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省委省政府对加速发展*决心大、政策优,加之*本身具有的独特的区位发展优势,使*进入一个可以实现而且完全能够实现跨越发展的新阶段,而全市干部群众正是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崛起腾飞”这一宏伟目标,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在现实面前,我们必须摒弃陈规陋习,思想大解放,构建与跨越发展相适应的跨越精神、跨越观念、跨越思路,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干则必成、成则进位的跨越精神,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

市委书记王建华同志在报告中强调:建设国际性的海滨城市是一场事关*当前和长远的战略决战。当前,*人的跨越发展意识、*的跨越发展形势是令人鼓舞的。但是,跨越发展的道路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肯定会遇到诸多纷繁复杂的困难和挫折及难以预计的压力和挑战,如果我们思想上没有对旧框框的突破,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实现新跨越,就会妨碍着国际性海滨城市建设的进程。

大跨越范文篇6

首先,兑现对人民的承诺需要攻坚。在07年7月县四大班子集体上任时,我们向全县54万人民庄严承诺:“苦干1200天,财政收入翻一番”。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我想,不管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也不管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必须坚守诺言。虽然当前经济危机下沉趋势尚未见底,但我们跨越发展的信心不能动摇。在宏观经济的“寒流”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下定决心,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就一定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把握发展的先机。我们之所以确定“跨越攻坚年”的主题,就是要向全党和全县人民表明,我们没有忘记许下的诺言;我们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兑现这个诺言,实现这个目标。

其次,发展的阶段性要求需要攻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县的经济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正处在经济起飞之前的一段加速期。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遇到阻力就缓下来、停下来,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很可能就会错过宝贵的历史发展机遇。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如果把握住一次机遇,就能够赢得一次跨越;如果错失一个机遇,就可能错失一个时代。越是困难时期,越是对我们信心、意志的考验,越是对我们能力、水平的考验。只要我们鼓起勇气,迎难而上,跨过这道坎,冲过这道关,我们就会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在新一轮竞争中就可以脱颖而出。

最后,冲破难关需要攻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今年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各项任务相当艰巨,各项工作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要冲破这道道难关,按部就班是不行的,必须要以超常的举措、超常的作风去攻坚。能不能完成这些目标,能不能实现跨越赶超,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必须超常应对,奋力攻坚,只有这样,才能把危机之年变成机遇之年、跨越之年。

“3”就是锁定“三大任务”,即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改善民生。这“三大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滦县发展的关键点,必须长期坚持。关于这三大任务,县里已经多次部署,这里我不再重复。

两个“5”,就是实施“双五”行动。一个“5”是“五项攻坚行动”。即投资百亿保增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新农村建设、惠民工程、创建平安滦县五项攻坚行动。这五项攻坚行动,每项都要成立专门组织,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制定专门的实施方案,细化目标,细化责任,细化标准,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完成任务。另一个“5”是“五项工程”。即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工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程、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工程、推进领导力提升工程、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程。这五项工程是对五项攻坚行动的进一步完善、补充和深化,为五项攻坚行动的顺利推进提供动力、活力和凝聚力。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工程是活力所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程是动力所在,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工程是凝聚力所在,推进领导力提升工程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程是保障所在,必须与五项攻坚行动统筹谋划、统筹推进、统筹落实。

这“双五”行动,是“跨越攻坚年”活动的重点内容。全县各级各单位都要结合各自实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协调联动,迅速掀起“跨越攻坚年”活动的高潮。

最后一个“1”是“强化一个保障”,即干部作风这个坚强的保障。非常时期需要非常的作风。今年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我们攻坚行动实施的效果如何?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也要看干部队伍的作风。关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我们还要召开专门会议,今天我原则上提几点要求:

一要讲党性,坚持原则。讲党性是对每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现在我们的干部有一个最大的作风问题就是不用心,缺乏大局意识,在配合全县大局、面对急难险重工作时,怕出事、怕担责、怕得罪人。有的把个人升迁看得很重,有的把不伤人作为处事的原则,有的把不出事作为唯一的准则,等等。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再难也要办,想方设法也要办成;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符合政策也不办、慢办,千方百计推托。更有甚者,有的干部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工作低调,生活高调;有的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有的生活作风不检点,传得沸沸扬扬、闹得满城风雨。这些现象与党员干部的身份格格不入,与跨越攻坚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坚决摒弃。在“跨越攻坚年”活动中,不论是谁,不讲党性原则,不按党性办事,不按原则行事,发现一例严肃处理一例,绝不姑息迁就。

二要讲魄力,敢打敢拼。跨越攻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有些矛盾可能还会非常尖锐和复杂。在困难面前,我们绝不能瞻前顾后,怕丢位子,怕丢面子,怕担风险,更不能一愁莫展,束手无策,任其自然,听天由命。要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锐气,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基础比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实干精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三要讲效率,雷厉风行。效率就是生命,就是机遇,就是能力。跨越攻坚任务很重,平平常常、按部就班不行,拖拖拉拉、慢慢腾腾更不行,必须以特殊的举措、超常的力度、超常的效率去完成硬任务。定下的事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就要雷厉风行地落实,绝不能因困难拦路而退却,绝不能因风险当道而不为。认准的事,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千方百计想办法,不达目的绝不止步,不见成效绝不放手。

四要讲创新,追求卓越。我们提跨越攻坚,就是要使各项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再突破、再跨越,就是要在全市、全省至全国找位置、争先进。现在我们有些同志缺乏创新求突破的勇气,遇到难题绕着走,遇到矛盾躲着走,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实现跨超攻坚,必须勇于创新。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宽容失误。全县上下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热情,敢想别人没有想过的事情,敢试文件中没写过的事情,敢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情,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事事争高、处处争好。只要对滦县的发展有利,对造福滦县人民有利,就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不要怕非议,不要怕出问题,县委、县政府给你撑腰,为你负责。

大跨越范文篇7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积极服务跨越发展大局

当前,连云港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感人场面随处可见。作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把促进连云港的跨越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牢固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切实做到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一审二帮三促进”上。

一要强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财政资金收入方面,要重点查处税收会计信息失真、税收征管和稽查过程中弄虚作假、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违法违纪问题。同时,要加大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审计力度,重点揭露和反映在资金拨付、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二要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把建设规模大,财政资金投入多的重大项目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在做好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的同时,搞好重大项目跟踪审计。要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广度和深度,重点纠正项目建设资金在使用中的高估冒算、截留挪用、铺张浪费等问题,坚决查处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等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案件,确保建设资金的安全高效。

三要强化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要树立民本审计观,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继续加强农村新五件实事、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救灾扶贫等专项资金(基金)的审计监督力度。通过审计,重点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率等违法违纪案件,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

四要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要从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正绩观,从促进连云港的跨越发展的角度出发,搞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不断扩展审计的内容,在搞好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要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与干部的考核和使用工作结合起来,确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加大审计成果运用力度,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要强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审计机关是较高层次的经济综合监督部门,是治理发生在经济领域内商业贿赂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积极参与治理商业贿赂工作。首先审计人员要增强查处商业贿赂的意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其次要将查处商业贿赂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体现在审计工作中;第三要突出工作重点。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安排和正在组织实施的各审计项目,着力查处工程建设、土地转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以及涉及国家公务员在商业活动中的贿赂行为,以维护国家财经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有序运行。

二、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审计机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强化培训,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努力把各级审计机关培养成为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技术精湛、廉洁奉公的文明执法队伍。

一要加强政治思想建设。要引导审计人员积极向上,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要教育审计人员热爱审计事业、忠诚审计事业、奉献审计事业,努力当好人民的公仆。任何时候审计人员都要树立民本审计观,要恪守执审为民的宗旨,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把审计情系百姓落到实处。同时,审计人员要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坚持“打铁须得自身硬”,正人先正己,做到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澹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和道德品格。

二要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在当前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加强审计队伍能力建设,是审计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把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这样才能适应跨越发展的需要。要强化审计队伍的教育培训,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审计管理人才、复合型审计专业技术队伍为目标,深入开展审计业务、市场经济、法律、金融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培训,掌握现代化审计技术和手段,为审计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要加强和谐机关建设。首先,要发扬团队精神,树立全团一盘棋的思想。工作中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坦诚相待、互相支持。其次,要构建诚信互爱的人际关系。同志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谅解。第三,要构建高效运转的工作秩序和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始终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和富有成效。

大跨越范文篇8

第一,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已经有三大法宝,一是党的建设,二是武装斗争,三是统一战线。党的十七大把解放思想作为一大法宝,加起来就是四大法宝。所谓法宝,就是排除一切阻力、破除一切难关的“杀手锏”。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这是对我们党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是解放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解放思想;《论十大关系》,是解放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展真理标准讨论,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冲破“姓社姓资”的困扰、冲破“姓公姓私”的障碍,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始终伴随着我们党的历史进程,什么时候思想解放,什么时候我们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回顾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整个历程,都是思想大解放的结果。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开启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正是坚持解放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解放思想始终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

第二,解放思想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解放思想作为十七大的主题,我想有如下理由:一是继续解放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胜利,解放思想始终是前提和基础。二是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与前30年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条件、发展环境和发展目标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新形势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比如,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坚持我国经济的自主性?如何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保持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保证社会各项事业同步推进?如何在大量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保持环境优良和可持续发展等等。归结起来,就是发展的方式如何进行有效地转变,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些问题我们用以往的习惯性思维、常规性方式难以很好地解决,这就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探索新路径,创造新模式,寻求新突破,实现新飞跃。三是新一轮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务,是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理念,创新思维方式,在解放思想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解放思想。过去解放思想,是要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现在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发展好的问题。新一轮解放思想不仅是解放生产力,而且要提高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仅要体现在发展的量上,更要体现在发展的质上、体现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发展上。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善于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解放思想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解放思想是*的当务之急。急从何来?一是来自于强烈的历史责任。这个历史责任就是“富民强市,振兴*”。

其一,我们*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全部工业企业252家,占全省工业企业的1/3,工农业总产值仅次于长沙。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我们全部的工农业总产值28.5亿元,仅次于长沙的32.6亿元;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达2463户,总产值15亿元,利税2.2亿元,利税总量在全省位居第三,仅次于长沙和株洲。这一时期,*拥有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知名企业。如*冶金厂、水口山矿务局、建湘柴油机厂、拖拉机厂、毛巾厂、自行车厂、712矿、白地市钢铁厂、灶市钢铁厂、*锁厂等等。*手表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二,喜鹊牌自行车进入部级产品行列,回雁峰酒厂名列中国饮料制造业500强和全省四大名优酒企业,*锁厂是国家轻工业部定点的全国七大制锁基地之一,东方红拖拉机更是声名远播。所以,要振兴、要富强。

其二,历届各级领导班子为加快*的发展,做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我们能有今天的局面,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好基础。但是,由于*是个农业大市,农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农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一产业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二、三产业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是个战略要地,国家布局的重大产业少,尽管工业的基础比较好,但规模小、实力差、后续发展能力弱、创新能力不强,经不起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由于*是个人口大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高,但人均水平低。

其三,*有加快富民强市的现实基础。基础在哪里?从区位交通看,*毗邻广东、珠江三角洲,这个区位得天独厚,有5条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和2条在建的高速公路、3条铁路贯穿全境,是全国所有地级市中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从经济基础看,我们的大宗农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猪、油、禽生产基地,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工业的五大产业初具雏形;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从现实机遇看,当前*面临三大机遇:沿海地区腾笼换鸟带来的产业转移机遇,据初步统计,到2010年,仅粤、闽、浙、苏4省需要转移出来的产业产值就达1.4万亿元。*作为湘南地区,有条件抓住这个机遇,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对接央企的机遇,中央企业资本雄厚,创新能力强,正处于扩张的重要时期,我们*国企较多,还有部分企业没有改制,要抓住时机主动对接,盘活存量资产;用好用活现有政策的机遇,比如“3+5”城市群的政策、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土地占补平衡的政策、湘南大开发的政策,这些政策都具有较高的含金量。经济职能部门一定要把这些政策研究透,利用好,不能束之高阁。要充分发挥*的比较优势,变比较优势为发展优势,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来自于激烈的竞争态势。党的十七大以后,既掀起了科学发展的热潮,也掀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热潮。上海提出,不背过去成绩的包袱,要跳出上海看上海,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大局意识,不能小富即安;天津提出,创新才能发展,守旧没有出路,不进则退,小进则退;我们省提出要以更大的“容量”、“气量”和“度量”来扩大开放;江西提出,思想解放的空间决定发展的空间;四川提出,努力建设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广东提出,不能总捧着“总量第一”的金字招牌,要向“对手”学习,向“追兵”学习,还查找了“5条差距”;江苏提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引领江苏新发展,争创发展新优势。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已经成为各地的共同选择。从我们省内情况来看,新一轮思想解放,新一轮发展,也是硝烟四起。今年,全省投资在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个,长沙、娄底、湘潭、怀化、岳阳各一个。湘潭钢铁集团打捆投资60亿元建设宽厚板、不锈钢项目,2007年开工,2009年竣工,可新增产值300亿元,新增利税30亿元~40亿元。涟钢投资100亿元进行二期改造和产品升级调整,2010年新增产值150亿元,新增利税15亿元以上。岳阳中石化投资180亿元,建设1000万吨炼油一体化项目,2010年投产,产值将达到500亿元,新增税收20亿元以上。益阳桃江核电站投资500亿元,产值可达200亿元,利税12亿元。株州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铁道部签订了总额近300亿元的电力机车购销协议,还有20万辆整车生产项目。6月20日至21日,我们*市党政代表团到徐州进行了一天半的学习考察。徐州与我市相同点很多,人口比我市多210万,面积比我们小4000平方公里,县市区少一个。但是他们的城市人口180万,是我市的2倍,GDP是我们的2倍,财政收入是我们的4.4倍,并且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高,经济质量好;他们还正在打造3个过1000亿元的产业、3个过500亿元的企业。徐州地处苏北,不算发达地区,但发展很快,这就告诉我们,没有落后的地区,只有落后的观念;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只要思想开放、政策开明、工作开拓,都可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来自现实的严峻挑战。这个挑战主要体现在发展和观念两个方面。从经济发展上看,第一,*产业的规模不大。没有资产或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没有大企业、大集团,抵御风险能力差,产业关联度低。第二,结构不优。第一产业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低于全省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低于全省3.2个百分点,是典型的农业大市。第三,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仅为6%,上海为60%,徐州为14%。且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比重也比较大。从社会事业发展来看,教育发展水平、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社会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城市形象、市民素质等也有待提高。从思想观念上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在制约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深层次的思想观念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在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许多与时代要求不合拍,同科学发展不符合,同市委、市政府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反映在思路上视野狭窄、观念陈旧,习惯于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难以从不科学的发展思路中走出来;反映在工作上不敢试,不敢闯,不敢创新,墨守成规,畏首畏尾;反映在体制机制上,求稳怕乱,不敢突破,有的明明是束缚生产力的框框,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反映在环境上,遇事不是先干,而是先争,在争来争去中丧失机遇;不是竭力把事情办好,而是千方百计设卡,索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反映在精神状态上,不加强学习,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太平官”,对发展大局、对老百姓痛痒、对社会安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诸如此类的问题足以证明,开展解放思想的大讨论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至关重要,越是欠发达的地方越要解放思想,越是困难多的时候越要解放思想,只有把思想的闸门打开,办法才比困难多。

解放思想要敢于超越。敢于超越首先要敢于“亮丑”。解放思想必须审视自我、超越自我,前提是要看到自我的不足和差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的改革发展稳定推向前进。如果连自我的不足和差距都不愿意看到,都不敢承认,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地解放思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从发展大局出发,以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从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以往的成绩和经验模式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从过时的条条框框的阻碍中解放出来,也要从部门权力、部门利益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做到“四个清醒”:即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清醒地认识面临的挑战和难题,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清醒地认识发展阶段的变化和特征,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清醒地认识*在全省大局中的方位和水平,不为目前的现状而停滞。真正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解放思想要一切唯实。解放思想,最终目的是要推动工作、推动发展。解放思想不能空发议论,空谈理论,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体现在解决影响发展的实际问题上,体现在推动富民强市的实际工作中,努力建设新*。建设新*,要新在新型工业化上,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当前,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具体目标是要实现“三个新的明显进展”,即:在做大做强上有新的明显进展,培育一批百亿元的企业,建设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产业基地,发展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在园区建设上有新的明显进展,“一区两园”要真正成为高新技术的密集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工业企业的形象“窗口”;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有新的明显进展。建设新*,要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标志,必须加紧推进“四大工程”:即东西南北畅通工程,畅通“两纵两横”,下决心打通蒸湘、蒸阳、船山、衡州大道和内环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水、电、路、气要配套,要把空间和绿地还给居民,方便居民群众生活;“三江六岸”美化工程,“三江六岸”是*的一大特色,是最美的地方,是*城市的眼睛,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好;千家万户民心工程,着力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这既是我们*加快发展的现实任务,也是我们解放思想的空间,更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潜力所在。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重要的是按照发展思路,扎实苦干,不能空谈,不能争论,只要有利于*的发展,认准的就要坚决干、大胆干,实实在在地干出成绩,这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真正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只要我们领导干部真正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发展上,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都能克服,也一定会带来大发展、大突破。

大跨越范文篇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城乡集体建筑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取得重大突破和辉煌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二十年。回顾改革历程,总结改革成就与经验,对于促进集体建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主要成就集体建筑企业在改革中崛起,登上了中国工程建设大舞台我国集体建筑企业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前三十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几经挫折,发展缓慢,一直处于建筑业拾遗补缺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特别是1984年国家实行“允许集体和个人兴办建筑业”和“民工可以进城”之后,建筑业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城乡集体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成为建筑业的主体力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全国建筑企业发展到95956个,其中国有企业9650个,城镇集体企业29872个,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农村建筑企业51939个,城乡集体企业合计81811个,占建筑企业总数的8526%;1997年全国建筑企业从业人员3349万人,其中国有企业8286万人,城镇集体企业11482万人,农村建筑企业13722万人,城乡集体企业合计25204万人,占建筑业从业总人数的752%,比1978年增加41倍;1997年全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4625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452652亿元,城乡集体企业完成72619亿元,占5827%,比1980年增长566倍。1997年全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244万平方米,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85073万平方米,城乡集体企业合计完成398593万平方米,占6404%。在建筑业比较发达的一些省份,集体建筑企业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按完成总产值和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城乡集体企业合计完成数占全省总数的比例,江苏省为90%和93%,浙江省为843%和924%。尤其令人瞩目的经济特区深圳市,全部新建房屋的70%、高层建筑的60%是城乡集体建筑企业完成的,而在国有企业完成的工程中,也离不开集体建筑企业的合作。集体建筑企业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为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打下了基础现在,集体建筑企业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有企业,而且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工程质量、经济效益诸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过去只能盖一些低矮的平房,现在有相当多的企业具备了承建高大难新工程的能力。企业实现利润、上交税费及企业自身积累都赶上或超过了国有企业。1997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利润总额10992亿元,其中仅城镇集体企业就实现7556亿元,是国有企业1669亿元的45倍,占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6874%;1997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38158亿元,其中仅城镇集体企业就完成19957亿元,比国有企业的14419亿元多5538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的523%。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通过企业自我积累,到1997年城镇集体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78553亿元,比1980年的103亿元增长了75倍,家底明显增厚。企业的资质等级大幅度提高,到1997年底,全国集体企业绝大多数都获得了四级以上的企业资质,其中获得一级企业资质的近300家,还涌现出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如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公司,原是一个农村建筑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不仅股票上市,而且在1998年9月收购了重庆市一个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开始了面向全国的资本扩张之路。集体建筑企业广泛吸纳城乡劳动者就业,为社会稳定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曾出现三次大的就业压力,都是主要通过扶持和发展集体经济而缓解的。据统计,安排知青就业的第一个高峰期1979年至1982年,城镇集体建筑企业安排就业107万人,占同期全国各行各业安排就业人数的六分之一。第二、三次就业高峰期,城镇集体建筑企业又安排了9481万人。农村建筑企业的发展更是为大批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就业出路,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1985年,农村建筑企业从业人数首次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117017万人,到1997年又增加到13722万人。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建筑业发达的省份,建筑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例已超过10%;许多市县财政收入的30%和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建筑业。全国不少乡镇企业都是依靠建筑业起家的;整修水利、兴办工厂、发展教育、修路架桥等造福后代的事业,也都依靠建筑业。山东省桓台县有两个41%长期引人瞩目。一是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1%,二是全县人均收入的41%来自建筑业。因以工补农,建筑业的发展又促使它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全国由建筑业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小城镇遍布大江南北,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建筑企业创造的劳务收入,1992年就达9041亿元。在这种收入中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仅“七五”期间就达60亿元,河南省林县十万大军下太行,十年带回劳动收入30亿元,有利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集体建筑企业率先进入市场,推动了全行业改革与发展建筑业是竞争性行业,也是国家首先进行全行业改革的行业。而集体建筑企业又以其自身性质、地位和特点,较早离开“市长”,进入市场,从而锻炼了在商海中游泳的本领。当国家逐步调整计划与市场关系,出现开放的建筑市场以后,他们“驾轻就熟”,率先挺进,主动降低工程标价,不取远征费,不要搬迁费,以致迫使一些包袱很重的国有建筑企业大声疾呼:我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早在1985年至1987年全国招投标的工程项目中,三分之二以上被集体建筑企业夺走了。市场经济这所大学校,进一步增强了集体建筑企业的搏击能力,经受了建设规模多次起伏的考验。在治理整顿中,它们不惧政策“倾斜”,任务不足就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自我调剂,保持“东方不亮西方亮”,较少出现“下岗”待业问题。1990年全国有500万集体建筑企业职工,离开城市和工矿区,回归本乡水利、农村建设工地,又活跃了另一个市场。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省漯河东风建筑公司甩开“铁饭碗”,不开“大锅饭”,实行“工人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机制取得成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省获嘉县育新建筑公司实行资产股份化,河北省藁城建筑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开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先河,也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这期间,集体建筑企业进行的集团化以及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基本上都走在了全行业的前面。集体建筑企业职工物质生活显著改善随着集体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的办公环境和职工生活都有较大改善。多数企业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不少企业建成了花园式的办公区和生活区,企业形象与传统的建筑公司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平均工资,1991年达到2216元,比1978年增长27倍;1997年比1991年又增长了约4倍。农村建筑企业职工平均收入,1978年为500—700元,1988年为2000—2500元,1992年为4000—5000元,1997年达到8000—10000元。同时,职工的生产劳动条件大大改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更为活跃。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职工思想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城镇知青、普通农民成长为有组织、有觉悟的产业大军。二、基本经验集体建筑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就,为稳定我国建筑业乃至推动全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一)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集体建筑经济首先要认真总结前三十年发生的两次所有制结构大改组,搞升级过渡,追求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纯越好,“遵国营,排集体”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教训,清理“左”的思想影响,为集体建筑经济争取生存的权力,使它在建筑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积极落实“政治上一视同仁,经济上平等对待”的政策。巩固和发展集体建筑经济是个不断延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依据集体建筑经济的性质和特点,紧紧抓住以变官办、官管、官有为民办、民管、民有这个中心,解决归还三权(财产所有权、经营自主权、管理民主权),恢复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的问题,发挥集体建筑经济适应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优势,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二)必须坚持集体建筑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集体建筑经济是以集体建筑企业的形式实现的。抓住集体企业的深化改革,也就抓住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改革始终是集体建筑企业前进的原动力。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只能靠党和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集体建筑企业的实践表明,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政策,更要靠改革,归根到底要靠改革。集体建筑企业就是由政策拉动发展为体制推动,靠改革才发挥了集体资产集体所有这一生产关系所包涵的潜在优势。集体建筑企业的改革要以转换经营机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并且要不断进行深化。只有通过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调动广大集体职工自我投资、自我发展、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积极性。(三)必须坚持集体建筑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既是十五大提出的新命题,也是对过去所有制问题的科学总结。二十年来,对集体建筑经济的实现形式,不仅有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也有劳动者的资本联合;既有集体建筑企业,也有由此派生出来的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出现了多种内容、不同深度和范围、个人和经营班子的承包制、租赁制等。不拘一格,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只要职工群众需要,什么办法都可以试验。广泛的试验,取得了广泛的成功。股份合作制即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一些做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所有制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得到普遍认同,显示出集体建筑经济的无限生机、活力和希望。集体建筑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都极大地调动了集体建筑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四)必须坚持不断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以劳动密集为特点的广大集体建筑企业,要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地全面地提高其整体素质。首先是加大推进科技进步的力度,制定科技进步规划,明确科技发展目标,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其次是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培训计划,开发智力资源。集体建筑企业中相当多的单位已由人海战术转化为人才战术,启用和招徕能人创新,培养和造就经理人才。集体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已经有相当多的人经过培养和锻炼,具有了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水平。凭着“一把瓦刀”创业的历史,即将过去。(五)必须坚持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中国集体建筑企业协会及各级地方集协,坚持双向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企业深化改革,研究集体经济的一些特殊问题,以及为企业排忧解难、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集体建筑经济得以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1985年,根据主管部门开展初级岗位培训的部署,组织编写了经理、质量安全、财会等五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材,并组织上百万人参加培训;1987年,围绕“三制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由主管部门印发各地参考;1989年,提出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的的实施集体建筑企业战略转变,由量的扩大转为质的提高,也为主管部门和会员单位所接受;1991年,受建设部委托,完成了集体建筑企业施工员、预算员初级转中级岗位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任务,并组织六个培训中心广泛开展了培训工作;同年,制定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等六个文件,在集体建筑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对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各级集协在维护集体建筑企业合法权益,收缴工程欠款,减轻企业负担,明晰产权制度,以及宣传、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以其特有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广泛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活动,得到多方面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各级集协的活动方式,做到了既有独立性,又不越位,而且与主管部门紧密结合,发挥了协会的独特作用。三、理论思考与前瞻集体建筑经济所以能够蓬勃兴起,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符合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而又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顺民意,合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特别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并且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分”。这就为公有制的改革以及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从十五大总的精神看,国有经济要抓大放小,实施战略重组,而公有制中的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则要有一个新发展。这就是说,国有经济的重组,混合经济的出现,不是淹没了集体经济,消灭了集体经济,恰恰相反,是加强了集体经济,增强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对于劳动密集占主导地位的建筑业来说,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将甚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集体经济同国有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相比,在建筑业必将有更快的发展。从十五大精神看是如此,从经济上分析也是这样。发展集体建筑经济国家不投资,反而在依法纳税中得到好处;若发展国有建筑经济,国家财政对每个新增职工至少要投资15370元(按1997年统计,国有建筑企业每增加一名职工,国有资产要负担12000—16000元)。试想,如果国有建筑企业少增加100万人,国家就可能节省1537亿元,如果少增加500万人,国家就可能节省7685亿元。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天文数字。现在,集体建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正在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它是生产经营的主体,拥有与此相适应的权利。企业的经营决策、发展战略、用人制度、内部分配、机构设置等,都由自己决定,较少受外界干预。当国家调整建设规模后,集体建筑企业立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转移,随之调整生产和队伍结构,很快就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较少出现经济亏损和职工下岗待业的现象。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在建筑业中的主体地位必将日益显露出来。已经呈现的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上升,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所占比例下降,集体经济所占比例上升的趋势,符合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导向,将不可逆转。各有关部门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对它的领导只能加强,不可削弱。集体建筑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自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国家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一项大战略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政策。国家经贸委设置了中小企业司,专司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组织领导上予以加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以中小企业为对象安排了专项贷款,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国务院从财政中拿出10亿元作为资金建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银行配套20亿元科技开发贷款,用于鼓励中小企业创新项目。所有这些,对于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缓解就业压力两大宏观目标的实现,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以劳动密集为主的建筑业来说,加强对它的领导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坚持体制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企业的各项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使其成为富有活力的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提高发展水平和层次,促进全行业结构升级。建筑业的结构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上。就企业结构来讲,集体建筑企业应向规模化和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而以专业化为主。小部分企业可改造为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集团,发挥规模效应;大部分企业则应走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路子,形成一批建筑业中的“单打冠军”,形成一批技术过硬、质量优良、运作规范、恪守合同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形成为大企业配套、分包工程和分包劳务的专业队伍,满足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需求。让大企业强起来壮起来,小企业优起来活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坚持科技兴业,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要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建筑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和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实施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合格的企业家和技术工人队伍。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瞩目,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集体建筑企业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寻找市场定位,满怀信心地迈向新世纪。

大跨越范文篇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十年,是我国城乡集体建筑改革不断深化,取得重大突破和辉煌成就,为我国主义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二十年。回顾改革历程,改革成就与经验,对于促进集体建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推动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一、主要成就集体建筑在改革中崛起,登上了工程建设大舞台我国集体建筑企业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前三十年由于受“左”的思想,几经挫折,发展缓慢,一直处于建筑业拾遗补缺的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经济政策的调整,特别是1984年国家实行“允许集体和个人兴办建筑业”和“民工可以进城”之后,建筑业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城乡集体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成为建筑业的主体力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全国建筑企业发展到95956个,其中国有企业9650个,城镇集体企业29872个,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建筑企业51939个,城乡集体企业合计81811个,占建筑企业总数的8526%;1997年全国建筑企业从业人员3349万人,其中国有企业8286万人,城镇集体企业11482万人,农村建筑企业13722万人,城乡集体企业合计25204万人,占建筑业从业总人数的752%,比1978年增加41倍;1997年全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4625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完成452652亿元,城乡集体企业完成72619亿元,占5827%,比1980年增长566倍。1997年全国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2244万平方米,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85073万平方米,城乡集体企业合计完成398593万平方米,占6404%。在建筑业比较发达的一些省份,集体建筑企业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按完成总产值和房屋建筑面积,城乡集体企业合计完成数占全省总数的比例,江苏省为90%和93%,浙江省为843%和924%。尤其令人瞩目的经济特区深圳市,全部新建房屋的70%、高层建筑的60%是城乡集体建筑企业完成的,而在国有企业完成的工程中,也离不开集体建筑企业的合作。集体建筑企业总体实力明显增强,为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打下了基础现在,集体建筑企业不仅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有企业,而且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工程质量、经济效益诸方面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过去只能盖一些低矮的平房,现在有相当多的企业具备了承建高大难新工程的能力。企业实现利润、上交税费及企业自身积累都赶上或超过了国有企业。1997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利润总额10992亿元,其中仅城镇集体企业就实现7556亿元,是国有企业1669亿元的45倍,占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6874%;1997年全国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38158亿元,其中仅城镇集体企业就完成19957亿元,比国有企业的14419亿元多5538亿元,占全行业实现利税总额的523%。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通过企业自我积累,到1997年城镇集体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净值78553亿元,比1980年的103亿元增长了75倍,家底明显增厚。企业的资质等级大幅度提高,到1997年底,全国集体企业绝大多数都获得了四级以上的企业资质,其中获得一级企业资质的近300家,还涌现出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如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公司,原是一个农村建筑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不仅股票上市,而且在1998年9月收购了重庆市一个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开始了面向全国的资本扩张之路。集体建筑企业广泛吸纳城乡劳动者就业,为社会稳定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贡献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曾出现三次大的就业压力,都是主要通过扶持和发展集体经济而缓解的。据统计,安排知青就业的第一个高峰期1979年至1982年,城镇集体建筑企业安排就业107万人,占同期全国各行各业安排就业人数的六分之一。第二、三次就业高峰期,城镇集体建筑企业又安排了9481万人。农村建筑企业的发展更是为大批农村劳动力解决了就业出路,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1985年,农村建筑企业从业人数首次突破了千万大关,达到117017万人,到1997年又增加到13722万人。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建筑业发达的省份,建筑业从业人员占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比例已超过10%;许多市县财政收入的30%和乡镇财政收入的70%来源于建筑业。全国不少乡镇企业都是依靠建筑业起家的;整修水利、兴办工厂、发展、修路架桥等造福后代的事业,也都依靠建筑业。山东省桓台县有两个41%长期引人瞩目。一是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1%,二是全县人均收入的41%来自建筑业。因以工补农,建筑业的发展又促使它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全国由建筑业带动而发展起来的小城镇遍布大江南北,加快了农村化和城市化进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建筑企业创造的劳务收入,1992年就达9041亿元。在这种收入中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仅“七五”期间就达60亿元,河南省林县十万大军下太行,十年带回劳动收入30亿元,有利地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集体建筑企业率先进入市场,推动了全行业改革与发展建筑业是竞争性行业,也是国家首先进行全行业改革的行业。而集体建筑企业又以其自身性质、地位和特点,较早离开“市长”,进入市场,从而锻炼了在商海中游泳的本领。当国家逐步调整计划与市场关系,出现开放的建筑市场以后,他们“驾轻就熟”,率先挺进,主动降低工程标价,不取远征费,不要搬迁费,以致迫使一些包袱很重的国有建筑企业大声疾呼:我们不在一条起跑线上。早在1985年至1987年全国招投标的工程项目中,三分之二以上被集体建筑企业夺走了。市场经济这所大学校,进一步增强了集体建筑企业的搏击能力,经受了建设规模多次起伏的考验。在治理整顿中,它们不惧政策“倾斜”,任务不足就发展多种经营进行自我调剂,保持“东方不亮西方亮”,较少出现“下岗”待业。1990年全国有500万集体建筑企业职工,离开城市和工矿区,回归本乡水利、农村建设工地,又活跃了另一个市场。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省漯河东风建筑公司甩开“铁饭碗”,不开“大锅饭”,实行“工人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机制取得成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省获嘉县育新建筑公司实行资产股份化,河北省藁城建筑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开了产权制度改革的先河,也引起全行业的高度重视。这期间,集体建筑企业进行的集团化以及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基本上都走在了全行业的前面。集体建筑企业职工物质生活显著改善随着集体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的办公环境和职工生活都有较大改善。多数企业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不少企业建成了花园式的办公区和生活区,企业形象与传统的建筑公司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平均工资,1991年达到2216元,比1978年增长27倍;1997年比1991年又增长了约4倍。农村建筑企业职工平均收入,1978年为500—700元,1988年为2000—2500元,1992年为4000—5000元,1997年达到8000—10000元。同时,职工的生产劳动条件大大改善,文化娱乐活动更为活跃。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职工思想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城镇知青、普通农民成长为有组织、有觉悟的产业大军。二、基本经验集体建筑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就,为稳定我国建筑业乃至推动全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就是:(一)必须坚持巩固和发展集体建筑经济首先要认真总结前三十年发生的两次所有制结构大改组,搞升级过渡,追求所有制形式越大越公越纯越好,“遵国营,排集体”使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教训,清理“左”的思想影响,为集体建筑经济争取生存的权力,使它在建筑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积极落实“上一视同仁,经济上平等对待”的政策。巩固和发展集体建筑经济是个不断延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依据集体建筑经济的性质和特点,紧紧抓住以变官办、官管、官有为民办、民管、民有这个中心,解决归还三权(财产所有权、经营自主权、管理民主权),恢复三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的问题,发挥集体建筑经济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优势,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到实处。(二)必须坚持集体建筑企业的不断深化改革集体建筑经济是以集体建筑企业的形式实现的。抓住集体企业的深化改革,也就抓住了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改革始终是集体建筑企业前进的原动力。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解: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只能靠党和政府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集体建筑企业的实践表明,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既要靠政策,更要靠改革,归根到底要靠改革。集体建筑企业就是由政策拉动发展为体制推动,靠改革才发挥了集体资产集体所有这一生产关系所包涵的潜在优势。集体建筑企业的改革要以转换经营机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并且要不断进行深化。只有通过改革,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的企业制度,才能调动广大集体职工自我投资、自我发展、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积极性。(三)必须坚持集体建筑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所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既是十五大提出的新命题,也是对过去所有制问题的科学总结。

二十年来,对集体建筑的实现形式,不仅有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也有劳动者的资本联合;既有集体建筑,也有由此派生出来的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出现了多种、不同深度和范围、个人和经营班子的承包制、租赁制等。不拘一格,以“三个有利于”为原则,只要职工群众需要,什么办法都可以试验。广泛的试验,取得了广泛的成功。股份合作制即以合作制为基础,吸收股份制一些做法,成为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所有制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得到普遍认同,显示出集体建筑经济的无限生机、活力和希望。集体建筑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都极大地调动了集体建筑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四)必须坚持不断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的整体素质以劳动密集为特点的广大集体建筑企业,要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地全面地提高其整体素质。首先是加大推进进步的力度,制定科技进步规划,明确科技发展目标,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开展群众性的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其次是实施全方位的人才培训计划,开发智力资源。集体建筑企业中相当多的单位已由人海战术转化为人才战术,启用和招徕能人创新,培养和造就经理人才。集体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已经有相当多的人经过培养和锻炼,具有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才能,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水平。凭着“一把瓦刀”创业的,即将过去。(五)必须坚持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集体建筑企业协会及各级地方集协,坚持双向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企业深化改革,集体经济的一些特殊,以及为企业排忧解难、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是集体建筑经济得以发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1985年,根据主管部门开展初级岗位培训的部署,组织编写了经理、质量安全、财会等五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材,并组织上百万人参加培训;1987年,围绕“三制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由主管部门印发各地;1989年,提出以提高工程质量为目的的实施集体建筑企业战略转变,由量的扩大转为质的提高,也为主管部门和会员单位所接受;1991年,受建设部委托,完成了集体建筑企业施工员、预算员初级转中级岗位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任务,并组织六个培训中心广泛开展了培训工作;同年,制定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等六个文件,在集体建筑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对提高集体建筑企业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各级集协在维护集体建筑企业合法权益,收缴工程欠款,减轻企业负担,明晰产权制度,以及宣传、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特别是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以其特有的敏感性和针对性,广泛开展了有声有色的活动,得到多方面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各级集协的活动方式,做到了既有独立性,又不越位,而且与主管部门紧密结合,发挥了协会的独特作用。三、思考与前瞻集体建筑经济所以能够蓬勃兴起,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符合我国生产力水平低而又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顺民意,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特别指出:“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并且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分”。这就为公有制的改革以及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从十五大总的精神看,国有经济要抓大放小,实施战略重组,而公有制中的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则要有一个新发展。这就是说,国有经济的重组,混合经济的出现,不是淹没了集体经济,消灭了集体经济,恰恰相反,是加强了集体经济,增强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对于劳动密集占主导地位的建筑业来说,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将甚于和运输业。集体经济同国有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相比,在建筑业必将有更快的发展。从十五大精神看是如此,从经济上也是这样。发展集体建筑经济国家不投资,反而在依法纳税中得到好处;若发展国有建筑经济,国家财政对每个新增职工至少要投资15370元(按1997年统计,国有建筑企业每增加一名职工,国有资产要负担12000—16000元)。试想,如果国有建筑企业少增加100万人,国家就可能节省1537亿元,如果少增加500万人,国家就可能节省7685亿元。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天文数字。现在,集体建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正在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它是生产经营的主体,拥有与此相适应的权利。企业的经营决策、发展战略、用人制度、内部分配、机构设置等,都由自己决定,较少受外界干预。当国家调整建设规模后,集体建筑企业立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转移,随之调整生产和队伍结构,很快就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较少出现经济亏损和职工下岗待业的现象。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在建筑业中的主体地位必将日益显露出来。已经呈现的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上升,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所占比例下降,集体经济所占比例上升的趋势,符合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导向,将不可逆转。各有关部门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对它的领导只能加强,不可削弱。集体建筑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自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国家把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一项大战略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政策。国家经贸委设置了中小企业司,专司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在组织领导上予以加强;中国四大商业银行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以中小企业为对象安排了专项贷款,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国务院从财政中拿出10亿元作为资金建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银行配套20亿元科技开发贷款,用于鼓励中小企业创新项目。所有这些,对于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缓解就业压力两大宏观目标的实现,将产生积极的。这对以劳动密集为主的建筑业来说,加强对它的领导尤其显得重要和迫切。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坚持体制创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企业的各项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使其成为富有活力的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提高发展水平和层次,促进全行业结构升级。建筑业的结构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上。就企业结构来讲,集体建筑企业应向规模化和专业化两个方向发展而以专业化为主。小部分企业可改造为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企业集团,发挥规模效应;大部分企业则应走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小而优的路子,形成一批建筑业中的“单打冠军”,形成一批技术过硬、质量优良、运作规范、恪守合同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形成为大企业配套、分包工程和分包劳务的专业队伍,满足多层次、多形式的市场需求。让大企业强起来壮起来,小企业优起来活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一个时期,集体建筑企业要坚持科技兴业,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要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提高装备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强化建筑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施工和建筑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要实施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合格的企业家和技术工人队伍。改革开放二十年,成就瞩目,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集体建筑企业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寻找市场定位,满怀信心地迈向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