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致富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7:58:22

带头致富范文篇1

*家住*乡老虎村,地处县城近郊,全村人均土地不足3.2亩。正常年景,农民种地只能混个温饱,一遇灾年只靠种地为生的农户就会返贫。如何走出一条适合当地乡情的致富之路,成为很多农民探索的课题。*是一位极具思考头脑的人,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使他认识到,要想真正富起来,只靠家中的那十几亩地是行不通的,必须走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路子才能使自己真正富起来。2003年3月,他在侄儿的帮助下,投资60万元建起了综合养殖场。建起了1120平方米的蛋鸡舍、540平方米的牛舍、270平方米的育雏鸡舍、180平方米的饲料库房和两座大型青储窖。2004年,饲养蛋鸡1.3万只,黄牛40头,奶羊3只,基础母猪3头,育肥猪60头,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存栏蛋鸡1.3万只,产蛋收入7.8万元;出栏下架蛋鸡一万只,收入15万元;出栏育肥牛12头,收入5400元;出栏育肥猪90头,收入1.8万元,全年养殖业纯收入达到25.14万元。

*是一个善于探索的人,养殖场刚建成时,他家的所有饲料都是靠购买,饲养成本高,*通过实践自己摸索出了一套鸡饲料及牛饲料的配方,然后购进了混料机、碎草机,自己生产饲料。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而且加快了猪、牛出栏,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

*说,饲养业的成败关键在管理、在技术。他的养殖场长年都要雇用十几个人,为了提高他们的饲养技术,*经常请来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对禽畜舍实行严格的卫生防疫管理,现在他雇用的工人不仅个个技术熟练,而且对每一个环节的防疫工作从不马虎。刚购进的第一批鸡雏长到200天的时候,细心的*发现有几只鸡站不稳,便及时去县防疫站咨询,防疫站的技术人员告诉他那是一种常见病,及时注射疫苗3天后就会好起来。于是他回来后,立即给所有鸡雏注射了疫苗,避免了一场大的损失。*深有感触地说:“搞饲养业最关键的一环是防疫,这一关绝不能马虎。”2005年邻县发生了禽流感,*带领工人认真做好防疫工作,使他的养殖场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出产的鸡蛋照常销往沈阳、北镇、甘旗卡,其中北镇的客商还将他家的鸡蛋批量销售到广州。

在*的带动下,周围的农户也都搞起了养殖业,现全村养鸡超过2000只的大户已有8户,同时还出现了很多养猪、养牛、养鹅大户。2005年,老虎村养猪、养鸡、养牛、养鹅等畜牧业收入达到了农业总收入的54%,为了帮助乡亲们发展养殖业,他经常上门向养殖户传授技术,从不保留,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笑着回答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能带就带,我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父老乡亲的浓浓深情。

*是个虚心好学的人,为了与其它地区的养殖大户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掌握市场信息,他购置了电脑,上了宽带,通过上网给他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也带来了财源。2005年末他从网上查到豆饼涨价的信息,赶紧以每吨2900元的价格购进10吨储存,没多久,市场上的豆饼价格每吨就涨至3500元,仅此一项他就节省饲料费6000元。

带头致富范文篇2

一、培训目标

围绕2018年、2019年已培育过的94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以进一步提升创业和带贫能力为目标,健全培训机制,完善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市农业农村局承担全市94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20年再培训工作,对其进行专业生产型和技能培训型培训,每人培训经费1200元,确保2020年10月1日之前对全市94名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再重新培训一次,切实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强、创业意识强、带动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

二、培育时间和名额分配

市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要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共培训94人。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培训机制。市农业农村局要充分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育、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工作,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制定实施方案,选择培训机构,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建立形式多样的创业带贫能力提升机制。

(二)强化培训内容。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本地脱贫攻坚任务、扶贫产业,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不同创业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组织培训。要充分利用各类创业培训资源,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开展创业实训、观摩游学、创业指导等创业与技能培训。培训内容要注重与村域、镇域、县域扶贫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致富带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鼓励尝试利用互联网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创业培训模式。

(三)选优培训机构。我市依托市畜牧局职工教育学校和具备条件的实训基地,对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提供切实有效的系统化培训。

(四)优化师资队伍。市农业农村局要优化师资库,选择教学能力强、乡村创业培训经验丰富的师资承担培训任务,完善创业师资库登记、考核、进出机制。在省级师资库中根据专业课程选择师资,师资从库内选择率应达到90%以上。

(五)选好实训基地。可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和培训内容确定实训基地,也可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开展实训工作。要选择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较为先进的实训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抓实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培训方案,落实职责分工,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

(二)加强资金保障。省扶贫办等八部门已经明确补贴支出渠道,所需资金可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就业补助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财政援助资金和扶贫资产收益等相关资金中合理安排,按规定办理补贴资金申领,落实培训补贴政策,符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专账列支条件的可优先从中列支。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与市扶贫办、市财政局沟通协调,落实培训资金。

带头致富范文篇3

牛粪引发的思考

××村紧邻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益益乳业集团,××村许多农户抓住这一时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为益益集团供应鲜奶。全村奶牛每年大约产生近五十万吨的牛粪垃圾,牛粪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对村里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村两委干部回想起前几年河南省夏邑县的客商来到收购牛粪,解决牛粪污染问题的场景。于是便组织到到河南夏邑考察后,了解到牛粪是种植双孢菇的重要原料之一。生产双孢菇的主要培养料是稻草和牛粪,这两项资源本地区十分丰富,外省种植户到我们地区高价收购原料,发展双孢菇项目都有丰厚的收益,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发展这个项目呢?村“两委”经反复考察论证,认为双孢菇种植产业是一个收益高、见效快,且能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清理牛粪污染,解决秸杆焚烧问题的好项目。于是在刘福岩同志的动议下,村支“两委”组织村里几位有“双培双带”经验的党员吴怀祥、吴怀东、胡立昌、宫新家开始探索发展双孢菇种植项目。

强化引导思富源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双孢菇种植在村里还是第一次,为了降低风险,村支“两委”会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论证探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村里制定了以发展双孢菇种植为龙头,多元并举抓经济的发展思路。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双孢菇项目。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食用菌,色白质嫩,营养丰富。我国现已成为双孢菇产量最大的国家,是我国食用菌产品中出口创汇最多的拳头产品。生产双孢菇的主要培养料是稻草和牛粪,这两项资源本地区十分丰富,近几年双孢菇市场前景看好。可是,土地、资金、技术成了制约双孢菇基地建设的头等难题,村委会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将位于××村委会以东,朝阳东路以南,洛电专线以西的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带头发展双孢菇项目的“双培双带”户使用。一开始流转这块土地的时候,原来的十几位承包户意见很大,不愿意流转,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介绍发展双孢菇项目的优势和收益,最后终于做通了工作,成功的流转了土地。在资金方面,村两委经慎重研究决定将用于发展选派村集体经济的4万元项目资金投入园区建设,又通过农村信用社贷了25万元支农贷款,村两委班子成员克服自身困难,带头每人集资2万元。通过多方筹措,终于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难的问题。为了解决园区发展的技术难题,村两委多次前往××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等高校向有关农业专家请教,还邀请市农技推广中心、市农科所的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到园区实地指导。经不懈努力,园区以培养出掌握双孢菇种植技术的人员20多人。

结构调整唱大戏

“一人富不算富,带动大家算真富”。经过不懈努力,园区现已建成8户竹架双孢菇生产节能温室,产菇面积达8000平方米,共产菇5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20多万元,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偿还了所有债务,还实现了60多万元的利润收入。同时解决了本村60多位劳动力就业问题。受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村4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陆续返乡,赋闲在家。村“两委”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积极与园区负责人洽谈,另一方面向返乡人员介绍园区发展前景,引导他们进入园区务工,经双向选择有30余名人员在园区实现了再就业。

为使××村双孢菇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村“两委”干部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注册成立了××村双孢菇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已发展到50多人,主要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双培双带”户、种植能手、致富能手组成。并且,村党总支正在筹划在专业合作社上成立党支部,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由于××村的双孢菇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转规范,带领群众致富效果显著,2008年被省农委授予“××省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双孢菇园区建设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09年年初上级有关部门又拨付20万元用于园区的建设。

带头致富范文篇4

牛粪引发的思考

××村紧邻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益益乳业集团,××村许多农户抓住这一时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为益益集团供应鲜奶。全村奶牛每年大约产生近五十万吨的牛粪垃圾,牛粪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对村里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村两委干部回想起前几年河南省夏邑县的客商来到收购牛粪,解决牛粪污染问题的场景。于是便组织到到河南夏邑考察后,了解到牛粪是种植双孢菇的重要原料之一。生产双孢菇的主要培养料是稻草和牛粪,这两项资源本地区十分丰富,外省种植户到我们地区高价收购原料,发展双孢菇项目都有丰厚的收益,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发展这个项目呢?村“两委”经反复考察论证,认为双孢菇种植产业是一个收益高、见效快,且能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清理牛粪污染,解决秸杆焚烧问题的好项目。于是在刘福岩同志的动议下,村支“两委”组织村里几位有“双培双带”经验的党员吴怀祥、吴怀东、胡立昌、宫新家开始探索发展双孢菇种植项目。

强化引导思富源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双孢菇种植在村里还是第一次,为了降低风险,村支“两委”会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论证探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村里制定了以发展双孢菇种植为龙头,多元并举抓经济的发展思路。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双孢菇项目。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食用菌,色白质嫩,营养丰富。我国现已成为双孢菇产量最大的国家,是我国食用菌产品中出口创汇最多的拳头产品。生产双孢菇的主要培养料是稻草和牛粪,这两项资源本地区十分丰富,近几年双孢菇市场前景看好。可是,土地、资金、技术成了制约双孢菇基地建设的头等难题,村委会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将位于××村委会以东,朝阳东路以南,洛电专线以西的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带头发展双孢菇项目的“双培双带”户使用。一开始流转这块土地的时候,原来的十几位承包户意见很大,不愿意流转,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介绍发展双孢菇项目的优势和收益,最后终于做通了工作,成功的流转了土地。在资金方面,村两委经慎重研究决定将用于发展选派村集体经济的4万元项目资金投入园区建设,又通过农村信用社贷了25万元支农贷款,村两委班子成员克服自身困难,带头每人集资2万元。通过多方筹措,终于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难的问题。为了解决园区发展的技术难题,村两委多次前往××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等高校向有关农业专家请教,还邀请市农技推广中心、市农科所的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到园区实地指导。经不懈努力,园区以培养出掌握双孢菇种植技术的人员20多人。

结构调整唱大戏

“一人富不算富,带动大家算真富”。经过不懈努力,园区现已建成8户竹架双孢菇生产节能温室,产菇面积达8000平方米,共产菇5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20多万元,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偿还了所有债务,还实现了60多万元的利润收入。同时解决了本村60多位劳动力就业问题。受20**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村4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陆续返乡,赋闲在家。村“两委”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积极与园区负责人洽谈,另一方面向返乡人员介绍园区发展前景,引导他们进入园区务工,经双向选择有30余名人员在园区实现了再就业。

为使××村双孢菇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村“两委”干部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注册成立了××村双孢菇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已发展到50多人,主要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双培双带”户、种植能手、致富能手组成。并且,村党总支正在筹划在专业合作社上成立党支部,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由于××村的双孢菇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转规范,带领群众致富效果显著,20**年被省农委授予“××省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双孢菇园区建设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09年年初上级有关部门又拨付20万元用于园区的建设。

带头致富范文篇5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致富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基础,是保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先进性,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受思想观念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带头致富上的作用发挥仍不够理想。为此,我们组织人员到6个乡镇采取放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的形式,就目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相对群众来说,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致富情况总体较好,但在致富项目的质量及发展的外部环境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从致富总量上看所占比重较小。就我县而言,全县共有农村党员9759名。农村基层干部1214名,其中党员911名。按照我们拟定的致富项目收入超万元且家庭人均年收入超过当地人均平均水平30%的带头致富标准衡量,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符合这一标准的仅有2847名,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总数的28.3%。村干部能带头致富的有698名,占村干部总数的57.5%,所占比重比普通农村党员要高一倍。

2、从项目质量上看产业层次较低。从已有致富项目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所从事的产业上看,在种养业方面,种类虽多,户数也不少,但经营面积小,分布零星,不能集中连片,形不成规模。在利用资源进行加工方面,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工厂,加工的产品档次低。其他方面的致富类型主要是从事简单的运输营销,也就是说仍属于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产业的质量不高,层次较低,这也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发展壮大。

3、从发展前景上看抗险能力较差。在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中,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越来越大。而我县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从事的产业依赖型的比较多。如我县虽属竹资源大县,但不少从事竹业加工的基层党员干部仍然在依靠江浙市场发展,生产产品的数量、规格和销售价格任由他们摆布,不仅生产效益较低,而且在发展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柏垫、杨滩两乡镇的部分村,从事竹编的较多,但大都依靠在浙江安吉拿订单,靠的是个人的感情,拿的是低档次的竹筐、竹簸箕等制作。而且生产时断时续,原材料不能充分利用,增加了生产成本。由于产品本身价格低,成本一高,利润就更低。同时,由于缺乏把产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的意识,不注重资本的积累,不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一但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很难抵御市场风险。

4、从外部条件上看制约因素较多。这一方面表现在外部发展的软环境不优、服务不到位。虽然,我县今年是招商引资和整治优化投资环境年,但仍有一些部门或个人从局部利益出发,作风霸道,无视发展规律,设关设卡,吃、拿、卡、要等问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差,扶持措施也不到位,贷款难、信息不灵、技术缺乏的问题仍然存在。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虽有致富的主观愿望,但较差的外部环境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队伍结构不优。尤其是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严重。在全县9759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的有3606名,占40%。这些老党员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子女成家立业,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已感到非常满足,无心再冒市场风险去闯。从调研情况看,55岁以上的3606名老党员中,自己从事有发展项目的仅占7.6%。

2、思想观念不新。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风险经济和规模经济。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除老党员外,仍有部分人由于受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缺乏把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进取意识,总感到虽然我靠别人发展,企业规模也不大,但与其他群众相比,收入仍然比较可观。从调研情况看,一般的作坊式企业年收入在15000元左右,按家庭3口人计算,人均收入5000元,相对于我县农民人均年收入2571元来说,接近翻了一番,家庭生活自然过得比较殷实。为此,便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这也是我县农村党员干部致富项目层次不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3、扶持措施不实。县直部门尤其是农、林、水、科技等部门,直接担负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责任。但对他们扶持的具体措施及效果缺乏硬性的考核指标,导致一些部门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具体工作中走过场,扶持措施缺乏针对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对农村致富中最缺乏的资金和技术问题,农林部门虽也下派了一些科技指导员,但指导效果如何,没有与下派人员的待遇、考评等挂钩,活动结束时也没有进行实效的检查。信用部门虽从效益的最大化考虑,开展了创信用户、村、乡镇等活动,在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上起到了一些作用,但大部分农村党员干部的贷款仍然非常困难。我县共有280个村,农户125942户,而仅有28个信用村,2000个信用户,党员信用户就更少。

4、部门配合不力。目前,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上,各部门都是立足本单位角度去干,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缺乏一个具体的牵头抓总部门,在指导和扶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没有整体规划,一些部门在提供服务和给予扶持时不能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导致在具体支持措施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如技术支持不能做到有的放失,今天科技部门下乡宣传培育经果林前景好,效益高,而明天林业部门下去进行的技术指导却是如何种植竹类,这不仅让基层党员干部感到无所适从,也使他们难以得到最急需的技术指导。花鼓乡王冲村人均山场达7亩,近年来,该村根据上面的宣传,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大力发展板栗种植,按当前市场行情,每亩收入可达400元左右,农民得到了实惠,也迫切需要板栗修枝、治虫和控篷等技术。但在退耕还林中,县、乡林业部门从全县整体林业布局考虑,板栗丰产技术指导的重点在凤桥乡,竹林培育技术指导的重点在花鼓乡,这样相对王冲村而言,技术指导就缺乏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致富本领,必须用足用活“双培双带”这个载体,制定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突出重点,抓实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和发展储备工作。加强党员教育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但在发展已成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今天,党员教育必须突出重点。在教育的内容上,政治理论教育虽必不可少,但发展意识、发展观念的教育必须加强,尤其是发展规模经济意识的教育,使他们把经营产业当作扶育孩子一样,不断发展壮大,增强市场竞争力。在这次调研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与江浙相邻的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发展意识非常强烈,观念非常新,有致富项目的也比较多。在教育的形式上,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仅要有政治理论的灌输、法制观念的强调和工作方法的传授,更要选择一些带头致富的村干部典型现身说法。对普通党员的教育,一方面传统的集中读报纸、学文件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应紧紧围绕如何加快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外出参观、观看农村实用科技电教片或请农技专家上课等形式,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致富的本领。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将从事同类产业或相关产业链上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的党支部或党小组的方式,使他们在活动时能交流信息、经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在基层党员干部的发展储备上,老党员较多已是客观存在。为此,为提高队伍整体的素质,只有在新发展党员的重点上,突出农村致富能人,积极把他们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为党组织补充鲜活的血液,体现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同时,对符合条件的致富能人可采取乡村领导定点联系,定期沟通交流,适当分配任务等方式进行重点培养,建立一支年纪轻、有文化、会发展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农村的发展储备人才。

2、典型引路,加强农村致富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建设。中国的农民最讲求实效,身边的发展致富典型对他们也最有影响力和说服力。为此,应着力加强基层的致富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建设。省、市、县、乡都要有相关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在示范点的设置上,要根据各地产业结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实际,合理安排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从业结构和产业科技示范项目,我们认为一般应以每个村3—5户比较适宜。自然村比较多、居住比较分散的,则应增加一定户数,做到每个自然村都有党员科技示范户。在示范点的扶持上,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党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乡、村领导责任制和培训、服务、推广工作责任制。建立一个由科技、政法、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和专业师资相结合的培训队伍担负培训、服务工作。建立县、乡党校和村党支部活动室为主体的三级党员实用技术培训阵地。加强示范点、示范基地的功能建设,发挥他们的实地培训作用。要结合领导挂点和部门包乡扶村工作,组织各部门和各单位与党员科技示范户结对帮扶,实行包乡、扶村、联户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司+农户”经营方式。乡、村两级应成立与党员科技示范户相配套的有着共同利益和风险的中介服务组织,对示范户实行合同管理和服务,明确服务主体的具体服务任务、方式及责任,为示范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信息、技术、资金、法律、供销等全方位服务,主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扶持他们发展壮大,以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带头致富范文篇6

牛粪引发的思考

××村紧邻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益益乳业集团,××村许多农户抓住这一时机,大力发展奶牛养殖业,为益益集团供应鲜奶。全村奶牛每年大约产生近五十万吨的牛粪垃圾,牛粪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对村里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村两委干部回想起前几年河南省夏邑县的客商来到收购牛粪,解决牛粪污染问题的场景。于是便组织到到河南夏邑考察后,了解到牛粪是种植双孢菇的重要原料之一。生产双孢菇的主要培养料是稻草和牛粪,这两项资源本地区十分丰富,外省种植户到我们地区高价收购原料,发展双孢菇项目都有丰厚的收益,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发展这个项目呢?村“两委”经反复考察论证,认为双孢菇种植产业是一个收益高、见效快,且能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清理牛粪污染,解决秸杆焚烧问题的好项目。于是在刘福岩同志的动议下,村支“两委”组织村里几位有“双培双带”经验的党员吴怀祥、吴怀东、胡立昌、宫新家开始探索发展双孢菇种植项目。

强化引导思富源

“思路决定出路”。发展双孢菇种植在村里还是第一次,为了降低风险,村支“两委”会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反复论证探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村里制定了以发展双孢菇种植为龙头,多元并举抓经济的发展思路。利用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双孢菇项目。双孢菇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的食用菌,色白质嫩,营养丰富。我国现已成为双孢菇产量最大的国家,是我国食用菌产品中出口创汇最多的拳头产品。生产双孢菇的主要培养料是稻草和牛粪,这两项资源本地区十分丰富,近几年双孢菇市场前景看好。可是,土地、资金、技术成了制约双孢菇基地建设的头等难题,村委会采用“反租倒包”的形式,将位于××村委会以东,朝阳东路以南,洛电专线以西的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带头发展双孢菇项目的“双培双带”户使用。一开始流转这块土地的时候,原来的十几位承包户意见很大,不愿意流转,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宣讲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介绍发展双孢菇项目的优势和收益,最后终于做通了工作,成功的流转了土地。在资金方面,村两委经慎重研究决定将用于发展选派村集体经济的4万元项目资金投入园区建设,又通过农村信用社贷了25万元支农贷款,村两委班子成员克服自身困难,带头每人集资2万元。通过多方筹措,终于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难的问题。为了解决园区发展的技术难题,村两委多次前往××农业大学、××科技学院等高校向有关农业专家请教,还邀请市农技推广中心、市农科所的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到园区实地指导。经不懈努力,园区以培养出掌握双孢菇种植技术的人员20多人。

结构调整唱大戏

“一人富不算富,带动大家算真富”。经过不懈努力,园区现已建成8户竹架双孢菇生产节能温室,产菇面积达8000平方米,共产菇5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20多万元,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成本,偿还了所有债务,还实现了60多万元的利润收入。同时解决了本村60多位劳动力就业问题。受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村4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陆续返乡,赋闲在家。村“两委”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积极与园区负责人洽谈,另一方面向返乡人员介绍园区发展前景,引导他们进入园区务工,经双向选择有30余名人员在园区实现了再就业。

为使××村双孢菇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村“两委”干部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注册成立了××村双孢菇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已发展到50多人,主要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双培双带”户、种植能手、致富能手组成。并且,村党总支正在筹划在专业合作社上成立党支部,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由于××村的双孢菇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转规范,带领群众致富效果显著,2008年被省农委授予“××省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双孢菇园区建设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2009年年初上级有关部门又拨付20万元用于园区的建设。

带头致富范文篇7

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一些人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对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弄清是非,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面临的严肃课题。

我们党取得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以后,同执政以前的情况有了很大不同。一方面,共产党员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好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党处于执政的地位,也容易使一些党性不纯的人发生脱离群众、背离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现象。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入党动机上分析。执政前,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加入共产党是有很大危险的。不用说牺牲个人利益,就是流血负伤、坐牢杀头也不罕见。那时候入党,个人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且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还可能坐牢,甚至被杀头。在我们党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这时候加入共产党,不但对个人没有什么“坏处”,而且有了利用党的执政地位捞取“好处”的可能。这样就产生了一些抱着捞“好处”动机入党的人。尽管他们嘴上也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不愿为人民谋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相反,他们总想利用共产党员的身份去谋取私利。这样的人入了党,党就增加了背离宗旨的潜在危险。

其次,从经受执政考验上分析。我们党执政以后,许多党员在党政机关、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团体中担任了大大小小的领导职务,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虽然没有担任领导职务,却在管钱、管物、管人等重要部门或岗位上工作。他们都有着一定的权力,由此,也就面临着权力的考验。这种权力与无产阶级思想相结合,就会执政为民,造福于民;这种权力如果与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相结合,就会以权谋私,使人堕落,危害人民。同时,在党执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逐步被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代替。一些党的宗旨观念淡薄的人由此而渐渐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或者居功自傲,争名争权,谋取私利,丧失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这就增加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

在改革开放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有了许多新的特点。发展市场经济要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这就很容易使这些本来是在经济领域中起作用的原则,超出了其应有的范围,侵入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诱发一些党的宗旨观念不牢的人的自私自利念头,而导致“按酬付劳”、拜金主义、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实行对外开放、国门打开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更多更好地引进和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与此同时,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消极影响也将随之侵蚀一些党性不强的人,滋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

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必须更加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否则,就会丧失合格党员的条件。在这方面,当前有一些容易把人们思想搞乱的问题,应当加以澄清。例如:有些人打着“更新观念”的旗号,说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提法“抹杀了个人利益”,“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是准确的、科学的。说它准确,是因为成立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因此党就要求自己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决不能半心半意、三心二意。如果对人民群众半心半意、三心二意,甚至假心假意,那就是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暗地里谋取自己的私利。这样的人,怎么配做共产党员呢?说它科学,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自我牺牲精神,使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这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并不矛盾。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二是个人利益服从公共利益,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同公共利益的关系。我们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正说明了党关心群众的利益,包括党员自身的利益。在这里,党员的个人利益就融合在人民的利益之中。我们从来不否定党员也有自己正当的个人利益,而且还要保护这种利益。例如不断改善党员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教育条件,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所以,党员的这种个人利益同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也应当看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间也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当党员个人利益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就要求共产党员把人民的利益、党和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牺牲个人利益。

有的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不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执行党的现行政策有矛盾?其实,它们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我国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它与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一样,都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在经济领域方面,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经济活力,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消极作用。在思想领域方面,发展市场经济既对那些陈旧僵化的观念起很大冲击作用,促使人们树立起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效益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等等,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为“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滋生发展提供了温床。尤其是当前我们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两种体制并存,法规制度不够健全,各种疏漏空隙在所难免,再加上传统的封建思想残余还有相当大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领域的负面影响更加不可忽视。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既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不断改进本职工作,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要高度警惕市场经济在思想领域方面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坚持等价交换原则的同时,要防止和抵制向党讨价还价,以及搞权钱交易;在坚持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要防止和抵制把个人利益放在党和人民利益之上,搞“金钱拜物教”;在坚持竞争原则的同时,要防止和抵制那种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坑害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在坚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原则的同时,要防止和抵制那种只顾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全局利益的本位主义、分散主义倾向;在坚持开放搞活的同时,要防止和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解决这些问题,既要依靠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也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共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同志应当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群众,使人们强化自己对社会的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地认识到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就必须对社会负责,为社会作出奉献,把追求个人合法利益同为社会奉献、对社会负责结合起来。

带头致富范文篇8

——记界首市邴集乡邴集村党总支书记张文芝

邴集村位于界首市西北部,西临河南省沈丘、郸城两县,全村人口5010人,党员96名,耕地5020亩,地理位置偏僻,素有“犬吠听两省、鸡鸣闻三县”之称。正是这个偏远村,几年来以经济发展为龙头,突出农民增收,村里的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先后获得阜阳市“小康示范村、科技兴农示范村”、界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基层优秀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示范村”等桂冠。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6万元,全村人均经济收入5500元,达到了五年内翻一番的目标,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生态村,切实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些多亏了他们的创业带头人,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文芝同志,张文芝,男,1963年出生在邴集乡西张村,1979年以三分之差中考落榜后,立志在农村开创一片新天地,1996年经村民选举和上级党组织的任命,他出任邴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张文芝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反复论证,确立了立足邴集抓农业,走出邴集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稳农强商兴林重牧抓劳务”的发展格局,带领全村人民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邴集村。

一、夯基础,打造两委“硬班子”

农村要想富,主要靠支部。堡垒要坚固,关键看干部。多年来,张文芝十分重视总支建设这个基础工作。选好配强村两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和议事规则,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及时做到查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帮助困难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做好意见户的思想工作,做到困难不上交,矛盾不出村,把意见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构建了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的和谐邴集村。

二、谋发展,带领群众共致富

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多年来,张文芝认准了这个理,靠科技致富,靠项目发展的观念,在他的脑子里根深蒂固。

一是立足本村实际,发展科技型新农村。早在1997年该村就在界首市率先突破了粮食亩产1000公斤记录,小麦单产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曾连续四年荣获阜阳市“小麦高产开发”奖。近几年,在种植模式上,他成功地试种了“麦——菠菜——西瓜——棉花——冬瓜”五种五收间作套种的模式,亩均收入突破4000元大关,比常规种植效益高出3倍。在良种引进上,先后承担了界首市小麦良种繁育、“中抗29”杂交棉制种、“中黄13”大豆良种繁育等高科技种植项目。小麦种植项目,小麦良繁单产达500公斤,“中抗29”杂交棉制种亩均效益达到3700元。在取得良种示范成效的同时,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去年繁育的“中黄13”大豆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邴集乡被省农委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二是发展生态型新农村。在村庄的整体规划上,他带领全村人建立美好家园,努力向着生态型发展,大力发展家庭经济,先后把全村的杂树、效益低的林木伐去,在房前屋后、“三边四荒”种上柿树、梅子树、杏树、石榴、垂柳、竹子等1万多棵,速生杨4万多棵。改造旧塘5口,果树挂果了,水里有鱼了,林里有鸟了,路面硬化了,邴集村整个变了样。实现了四净五改,路硬水畅通,四净即:饮水干净、街道干净、庭院干净、居室干净。五改: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路硬水畅通:修通邴集到204线长达3公里的柏油路,把邴集、西张两村的大小胡同统一铺上砖头路,并修了下水道,确保了排水畅通。同时他利用成片的树林又对“循环农业”生态养殖进行了探索,即在林下建立封闭性猪舍、羊圈、禽舍、种植黑麦草,利用黑麦草和树叶进行三元杂交猪、波尔山羊养殖,用畜禽粪便作原料建设节能沼气池,供应村民燃料和日常照明,用沼气池废料作为有机肥,重归树林,既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下,已建成规模猪舍16栋,禽栏12处,沼气40池,生猪存栏2200余头,山羊存栏730余头,禽类16000余只。

三是发展商业型农村。他对群众反映的“邴集集贸市场日渐萎缩,成了死集”的意见格外重视,研究制订了旧村改造、旧集改造的规划方案,并取得了全体村民的积极支持,一条新街道从规划到放线开工一个月内完工。张文芝带头建成两间两层楼的门面房,两委其他成员紧紧跟上,一座又一座门面房相继完工,一个东西长1公里、拥有420间商铺的集贸市场红火起来,一个新的商业型邴集村赫然兴起。

四是走出邴集,拓宽致富门路。去年10月中旬、11月上旬,张文芝两下山东,联系招商引资项目,终于与山东省莱阳市鹏飞针织厂签订了棒衣加工合同,先期带回2000件半成品进行成衣加工,该加工项目以个体手工、家庭式操作为主,特别适合女劳动力操作平均每人每天可收入16元左右,深受村民欢迎,周边的群众也纷纷前来取经控宝,在当地引起良好反响。同时,邴集村人还走出国门,打起了“洋工”,在张文芝的积极努力下,去年11月份,22名村民远赴日本、韩国务工,从事电子、服装行业服务,仅出国务工一项全村年收入达到200余万元,输出人数呈逐年扩大趋势。目前,经过他的积极争取,正在申报和实施的项目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部级土地整治项目、深水井项目和板材加工项目。

三、树新风,展现邴集新面貌

村风文明,是和谐新农村的重要标志。他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摆上同样重要的位置,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充分发挥邴集村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不断扩大邴集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一是健全全村规民约。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在全体村民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制订了村民道德守则,文明公约、卫生管理规定等村规民约,把它作为村民日常行为的规范,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约束自己。为了弘扬正气,净化村风,连续7年在全村组织了以“美在农家”为主题的好公婆、好媳妇、致富能手等评选活动,并把他们的照片和事迹在村党总支宣传栏内张榜公布,大力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还对她们以物质奖励,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风尚。同时发动全体党员对“留守”家庭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确保留守家庭的生产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一切正常。

二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为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办起了文明村民学校图书室、农民网吧,每到农闲,这里便成了村民的好去处,为了使村里的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专门为老年人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本着“宁听怨声,不听哭声”的原则,一丝一毫不放松警惕,强化轮流值班站岗责任制,每晚上由一名党员带头,值班站岗,从不间断,同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有效杜绝了社会治安案件的发生。去年11月上旬,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场会在邴集村召开,并向全市推广了邴集村的治安模式。

带头致富范文篇9

XXX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汉子,土生土长的高中生,自他从事村委会工作以来,就没有图私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在与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为着全村委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群众的脱贫致富而孜孜不倦的奋斗着,他为群众办事总是有着一颗炽热的心,在他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上,普写下了一道道金光闪闪的人生辉煌。

几曾问时,XXX村由于群众生态意识淡薄,对森林进行滥砍滥伐,人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恶化。面对这些,XXX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多次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并进村入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但收效甚微,多少个日日夜夜,X支书思寻解决群众能源困难的有效途径,最后的想法是大搞沼气池和小水窖建设。但是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愿望呢?当然是积极自上级党委、政府争取扶贫资金和物资,带领群众投工投劳搞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今年,乘着扶贫三项工程建设大会战实施的机遇,通过积极争取,今年全村委会建成沼气池131口,建设小水窖138口,建水浇池84口,所有工程全部通过县、镇检查验收,合格率均达100%,在沼气池的带动下,农户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户均生猪存栏达6头以上,在水浇池和小水窖建设的带动下,农民主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七、烤烟、经济林果等产业。目前这些实施扶贫项目的村寨逐步驶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带头致富范文篇10

思考一: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必须搭建“平台”,着力形成干事创业、施展抱负的良好格局。

创业无坦途,发展无止境。近年来,文成县重视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想方设法搭建“平台”,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动工作和促进发展上,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一是为致富带头人成长建好“人和环境”。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关键在“人和”,首要的是建好基层党组织、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我们通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真正把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善于创业致富,并带领大家共同发展的能人引到班子中来,为致富带头人成长构建群众信得过、有影响力、能创业致富的“人和班子”。坚持按照“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的“四培养”方式,每年选拔一批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合法方式,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为他们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供政治舞台。另外,少数村党支部书记的选拔范围窄、层次低,“矮子里边挑将军”,很难胜任带头致富创业工作,我们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致富带头人的选用标准,坚持内选、外聘、下派、交流等多种方式,采取强化后备干部培养等途径,逐步树立人才资源共享的市场意识。同时,采取“异地任职”的方式,一举打破了靠“资历、经历、势力”选人和“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选配”等旧条条、老框框的束缚,打破了行业、身份、职业、地域等局限,促进了社会各类人才资源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有效破解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人才分布失衡和稀缺的难题,使一批有为、愿为之士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支点,有力地推动了致富带头人健康成长。二是为致富带头人成长开启“绿色通道”。为了全力支持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尤其是确保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农村致富带头人迅速、健康成长,我们开设了三条“绿色通道”:首先,开设了“优惠政策扶持通道”。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先后出台《关于组织实施“党员富民工程”的意见》、《关于扶持七大农业产业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在市场准入、税收、价格、投资、信贷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发展产业、致富奔小康。其次,开设了“项目资金倾斜通道”。把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资金、项目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的村或致富带头人倾斜,使想干事的人有事干,想干成事的人有政策、项目、资金等做后盾,从而保证了项目的实施效果,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效益。再是,开设了“资源享用优先通道”。优先把专业技术人才、高校大学毕业生选派到致富带头人所在村驻村蹲点,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生产力,不断提升致富带头人科技素质和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优先给重点村或农村致富带头人配备电脑,通过网络平台把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流通等信息及时有效传递到农村,有效破解了农村获取信息渠道不畅、很难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的难题。三是为致富带头人成长“授之以渔”。要成长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农民自身。“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想发展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关键是让这些“渔者掌握过硬的致富技能和本领。一方面,要帮助致富带头人树立“渔”的意识。目前,我县农村致富带头人以“各自为政,小打小闹”居多,市场竞争力比较差;全县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仅有37家,均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家庭派性、宗派观念、小农意识、怕风险等“心理问题”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对其进行“心理帮扶”。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倡导开展“争当‘草帽干部’,做群众贴心人”活动,发动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与农村同吃同住同劳动,分析农民尤其是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致富心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要算“长远帐”、算“大帐”,使他们充满信心地投入到致富创业中去。另一方面,要帮助致富带头人掌握“渔”的技能。我们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立农民实用技能专项培训基金,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纳入整体培训计划,大力开展“双带”能力培训活动。如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农函大、就业培训中心等主战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方法,帮助致富带头人逐步从“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不断提高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的内在素养和致富本领。同时,我县还建立基地“菜单式”培训机制,建立科技人员、基地党员人才和乡土人才组成的培训资料库,依托远程教育载体,把他们掌握的技术制作成为培训“菜单”,传送到村组和“双培”户,根据“双培”对象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让每家每户都掌握实用技能。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县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实用技培训,受训人数达到了38670人次,涌现出了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蔡日省、全国星火科技带头人朱进洪等一大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典型代表。

思考二: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激励”,着力形成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良好机制。

激励机制是重要的导向。文成县不断完善各方面的激励措施,为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激励乡镇主动发掘、培养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乡镇党建工作的硬性任务来抓,明确规定乡镇每年在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上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对具备“带头人”条件的对象进行“因材培养”,对每户对象的家庭情况、致富项目、预期目标逐一建立致富账本,做到有的放矢。按照“一户一表、一村一册、一乡一本”的要求,算好“户账、村账、乡账”,实行“一户一策一干部”落实帮扶责任,使每家有一条致富门路,最大限度地发掘、培养致富带头人“苗子”,加强致富带头人后续梯队建设。结合乡镇实际,积极探索尝试支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党组织设置模式,支持和鼓励能人大户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入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组织化水平,增强他们的整体实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努力实现乡有亮点、村有特色。同时,我们还将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纳入年终乡镇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激励乡镇积极主动发掘、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二是激励农村党员干部自觉成长为致富带头人。为解决部分村干部存在着的“头年磨、次年干、三年等”的现象,我们在各行政村全面推行村干部创业致富承诺制度,务求通过“承诺”激励村干部,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要求各村立足实际,制定村干部任期和年度创业致富承诺事项,并对每一项承诺内容进行细化分解,确定各项承诺项目的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保障措施、完成时限及具体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全面接受群众监督,让其自觉成长为致富带头人。同时,我们对农村党员实行目标动态管理,根据党员的自身实际情况,对其素质和能力作出客观分析,对不同能力和素质的党员在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上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分类标准,克服了设定目标上的“一刀切”现象,有效激励农村党员率先致富。同时,落实奖惩措施,对农村党员、干部实行经常化评优、奖励,以鼓舞他们的士气和工作热情,切实提高其成长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自觉性、积极性。三是激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兑变为致富带头人。针对农村很多有文化、有能力的优秀青年纷纷通过考学、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渠道离开农村的实际,我们采取各项措施激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推动我县人才由外出务工型向外出务工返乡型转变,不断拓展致富带头人领域。积极实行“农村在外能人”战略,建立农村在外能人档案,要求乡镇党委每年利用春节期间组织召开一次农村在外能人恳谈会,了解在外务工经商能人的情况。对那些务工经商能人确定专人联系,条件具备的,想方设法动员他们回乡创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有所长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引导他们成长为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农村营销大户、农民企业家和农村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