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2:20:23

大观范文篇1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发达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中国人的饮食礼仪是比较发达的,也是比较完备的,而且有从上到下一以贯通的特点。《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在中国,根据文献记载可以得知,至迟在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为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这些食礼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影响,成为文明时代的重要行为规范。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公务员之家: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大观范文篇2

在西班牙,不存在父母包办儿女婚事的情况,有些父母甚至根本就不过问。青年人恋爱的方式多种多样,非常自由。西班牙社会中不存在找对象难的现象,征婚几乎没有,即使偶尔出现征婚广告,也只限于大龄青年。

扇子传情

迄今在西班牙某些社交场合,不少女性,尤其是年轻美貌的姑娘,手里总是拿着一把扇子。当地气候并不算炎热,手中的扇子显然不是为了凉快。原来,男女之间是用扇子传情的,通过用扇子做出各种动作,表达不同的感情含意,特别是一些不便当面用言语表达的意思,可以用扇子的动作加以说明。如果姑娘已有情郎,或者是她没有相中求爱者,她便将扇子往桌面上一掷,这是向对方表明"我已有心上人",或者是"我对你产生不了爱",男子见状,便会知趣地离去。如果一名已婚妇女遇上表示情爱的男子,便用力扇动扇子,这是告诉对方"请你离开我!否则,我的丈夫会跟你决斗的。"男子一看,自然也就明白该怎样做了。如果姑娘对一名求爱的男子做出用扇子将自己脸的下半部遮起来的动作,则是向对方表示"我爱你"或"我对你一见钟情",男子见状,会热情地同姑娘拥抱接吻。男女约会分手时,姑娘打开扇子,支着下颏,是告诉对方"我希望能够早点再见到你。"痴情的男子一定会按照姑娘的暗示办的。

椅子做第三者

在西班牙另外一些地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总爱在身边放一把椅子或者一个小凳子,上面不坐人也不放东西。原来这是虚构的第三者在场,象征着身边有监护人。

合法婚龄:14岁和12岁

西班牙法律规定最低的结婚年龄是男性14岁、女性12岁,只有达到法定婚龄才被视为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才能履行夫妻的义务,承担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在西班牙虽然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现象,但青年男女要结婚须取得父母或合法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从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可以举行婚礼。婚礼前两三个月同教堂的神父取得联系,向神父出示男女双方的受洗和接受坚信礼的证明书,神父填写婚前查询表,并对未来的夫妇进行认真详细的指导。

西班牙居民中,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按照惯例,婚礼由女方父母操办,婚礼的宗教仪式在教堂里举行,一般定于下午3点到5点在教堂举行。新婚喜宴在家中举行,同其他欧洲国家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切蛋糕前新郎新娘争夺家庭主导权

西班牙人婚礼上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时候,是新郎新娘切结婚蛋糕。当宴会进行到一定时间,服务人员会端来一盘巨大的蛋糕。蛋糕做工精细,表面有用彩色奶油制作的图案和西班牙文的"幸福"字样。新郎新娘双双走到蛋糕前,在众人的欢呼声、鼓掌声中,共同持着一把不锈钢长刀。与其他欧洲国家婚礼上新郎新娘合力切蛋糕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西班牙人的婚礼上,新郎新娘要智斗一番,看谁能够巧妙地脱下对方的一只新鞋,谁就是胜利者。据说,谁在婚礼上取得胜利,谁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掌握家庭主宰权。

切蛋糕仪式开始,新郎急于切蛋糕,新娘极力反对,由于新郎手腕的力气要大一些,眼看蛋糕就要被切开,新娘慌忙中拾起一只脚,踩在新郎的脚面上,以便分散新郎切蛋糕的注意力。谁料到,新郎借机用力切下去,蛋糕被切成两大块,同时顺势弯腰伸手脱下新娘的一只鞋,高高举起,让众人观看。客人们热烈鼓掌,欢呼新郎得胜,并分享结婚喜庆蛋糕。其实,这是新娘为了不使新郎在众人面前失面子,有意作出牺牲,她故意将脚抬高,而且鞋子没有系上带,以便让新郎一下就能脱下来。

大观范文篇3

奥地利的商务礼俗,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奥地利商人相当正规、严肃,尤其是首都维也纳,令人觉到一种莫扎特、贝多芬、斯特劳斯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在此活动过的、王朝风格的气氛。奥地利企业家的性格中,较为特殊的,是注重头衔。比如,把部长误称为级别较低的课长,那么,在以后的商谈中,准会麻烦百出。与奥地利人通信的时候更要细心,务必正确无误地冠上他的正式头衔---把董事长写成总经理,你就完了。如果他的名上显示有好几个头衔,务必问问他,那一个是最重要的。另外还可加上“教授、工程师、经济专家……”头衔。

遵守先约定好的时间,那是必须做到的。拜会公、私单位时,均给与每个人亲切握手。如应邀“午餐”,不要抢着付账,但是最好找机会回请一次午餐。若应邀你到家中作客,记得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去。东方人总希望交易成立以前,索取对方公司表示业务情况的数据。但是,奥地利人的习惯则不愿意在建立商业关系之前,提出供这类的数据。

设法在前往奥地利之前,充实一下你的古典音乐及滑雪。几乎每一个奥地利商人都会滑雪。奥地利是莫扎特、斯特劳斯的家乡,每年7-8月,连续5个星期的萨尔茨堡音乐节是一大盛事,国家上许多著名音乐家必来此聚会。在音乐之乡维也纳,人们除了去剧院听歌剧外,另外一个愉快的去处要算是西班牙骑术学院了。在那里,可以赏到世界知名的“白马舞芭蕾”,该城是旅游胜地和艺术中心,古罗马的贸易中心。

旅舍、夜总会小费10-15%,已附加入账单。

大观范文篇4

近日,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学习了吴大观同志的生平事迹。通过学习,了解了吴大观同志是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之父,是一位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和优秀的知识分子代表。他爱党爱国,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直至去世才公布于世为我们瞻仰。我想,作为一名航空发动机专家,他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祖国的航空事业发展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生命不息,奋头不止……他是幸福的、充实的、也是无憾的,他用一生诠释了自已对信仰的不懈追求、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人民的无比忠诚。总结他的事迹主要有三方面的感受:

追求信仰是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吴大观的一生是为理想奋斗、追求信仰的一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吴大观出生于旧时代,凭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他看到共产党对党员的要求是和自己的人生追求是完全一致的,认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把中国带向繁荣富强”,于是毅然追随中国共产党,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这是他理性思考后的选择,是在他灵魂深处引起共鸣的真信仰。信仰决定人生旗帜,明确奋斗方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倾毕生之力去践行信仰。自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刻,就决心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在他的主持下,我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制事业从无到有;在他的推动下,我国航空发动机走上了自主研制的道路……。在他90高龄回首往事时,他说:“假如时光倒流,我仍愿意回到沈阳606所做一名航空发动机设计员。”这是一位共产党人对信仰的不懈追求。正如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一样,在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艰苦奋斗,吴大观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用毕生的精力努力践行理想、追求信仰,最终成了一名高尚的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爱党爱国是事业成功的不竭动力。吴大观是一名研究航空发动机的专家,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以非凡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毅然追随共产党,利用毕生所学努力实现航空救国梦想。他一生爱党爱国、无私奉献、艰苦朴素、淡泊名利,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学生时期观看电影《悲惨世界》时,主教对冉阿让说的那句“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人到社会上来,不是要这个、要那个,而是要有所贡献。他用一辈子践行了这句话。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觉得自己对国家付出的太少,而国家给他的太多太多……即使在时期遭受着非人的待遇,他也毫无怨言,始终相信党、相信祖国,始终关注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他从年起连续年每月“多交党费”累计万元左右,给希望工程等各项捐款万元,临终前除了给老伴留下一些生活费外,剩余万元积蓄全部上交作为最后一次党费。这是他爱党爱国的最终体现。他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需要,把改变中国航空事业的落后面貌作为毕生的追求。在国家危难、敌机肆虐的炮火下,他毅然改行学航空;在归国还是留外的选择中,他坚定地回来报效祖国;在没有机构、没有人员、没有资料的“三无”情况下,他迎难而上主动请缨;在年老体弱,一只眼睛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学习和工作,为提升我国航空事业理论、培养航空后继人才贡献力量。个人的能力再高,只有在国家民族事业的大舞台上,才能尽情施展;个人的价值再大,只有融入到国家民族的事业中,才会永恒。这是吴大观人生事业的写照,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他的名字也随着他的事业一起载入史册。

为人民服务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吴大观的一生是和国家、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还在他求学期间,因眼见日寇飞机轰炸神州、无数国人惨死,而毅然由机械系改报航空系,从此一生执着于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自主研制事业。祖国的召唤、人民的需要是他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利益实现融合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进程之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了一生。在纪念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曾引用文学家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定性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我想,吴大观同志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和人民的幸福安定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终结,他的死也是重于泰山的,他必将为我们所铭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吴大观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的事迹象一面旗帜、一盏明灯、一声号角,指明了我们人生的方向,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鼓励着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每一个中国人前进的步伐。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种种困难和挑战也在考验着我们。我们要学习吴大观同志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伟大精神,把对党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忠诚化作建设国家的实际行动,勇于承担责任,勇敢面对挑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无私奉献,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使自己的人生随着国家的进步而升华,与祖国共同成长。

大观范文篇5

在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我组负责联系的中航工业党组根据“把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始终”、“自选动作有创新”的要求,提出要在“学理论、学传统、学先进”上下功夫,将吴大观同志树立为学习的先进典型,并于3月1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在全集团范围内掀起了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热潮。中航工业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同志根据党组的意见,及时向我组汇报了这一情况,立即引起我组的高度重视,很快即在组内和联系的其他6家企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活动。

一、以吴大观同志为榜样,认真做好指导检查工作。我组成员通过认真学习中航工业网站的“集团公司党组作出决定:向吴大观同志学习”、“吴大观同志生平事迹”、“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等文章,深刻认识到,吴老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他是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几十年来忠于党、忠于祖国的事迹,令人感动,对于全党特别是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我们指导检查一组全体成员要带头学习、深入开展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活动,以吴大观同志为榜样,从他的精神世界中汲取营养,从他的无私追求中寻找动力,从他的价值取向中把握方向,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指导检查工作,为“富国强军”、保持联系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采取多种形式,自觉主动地开展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活动。为了把学习活动和指导检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我组采取了传达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重要指示集中学、网站下载文章自己学、阅读《航空报国,心系动力——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奠基人之一吴大观》和《我的中国心》书藉业余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主动学、利用党支部活动日讨论学、结合指导检查工作研讨学等多种有效形式,把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引向深入。通过学习活动,弘扬吴大观的崇高精神,将全组成员的力量凝聚到忠实履行职责、做好指导检查工作上来,凝聚到推动联系企业把握正确方向、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上来。

三、及时提示联系企业,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我组分别在6月17日和24日召开的第四、第五次联系企业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负责同志会议上,结合抓好集中整改工作,要求各联系企业率先开展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活动。在近日陆续召开的企业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谢钟毓组长在讲话中一再强调,吴大观同志虽然是中航工业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专家,但是,吴大观的精神是我组联系的7家军工企业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联系企业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吴大观的事迹,要比其他单位的党员干部学得更早一点、更多一点、更好一点、更深一点。学习他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热爱人民的赤诚情怀;学习他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实现爱党与爱国统一、理想与现实统一、做事与做人统一的革命本色;学习他立足本职、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崇高品德;学习他对待工作科学严谨、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优良作风;学习他甘做人梯、传授知识和技术、培养人才的高尚境界;学习他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不计名利的道德情操。

四、要求联系企业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学习吴大观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一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努力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意义,把学习吴大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利用企业报利、网站、电视、广播、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有声有色地宣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三要采取收视专题录像片、召开座谈会、组织报告会、撰写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紧密联系实际,向吴大观学习,努力做到学有所获、学出成效,掀起学习吴大观的学习热潮。四要把学习吴大观与本单位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在身边”活动,培养和树立本单位先进典型,学榜样、赶先进,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五要把学习吴大观活动引导到集中精力搞整改、全力以赴抓工作上来,用吴大观的精神激励和教育党员干部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应对危机抗风险、同心协力保增长,肩负起“共和国长子”的“顶梁柱”作用,为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观范文篇6

一、一生跟着党走的坚定信心。吴大观同志的一生可以说是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他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离不开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他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种信念他一生都没有动摇过。

二、一生为国为民的高尚品质。吴大观同志一生矢志报国,始终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责任。他拥有宽广的胸怀,敬业勤奋,奉献社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他要求严格,事必亲躬。他还心系群众,奉献社会,为“希望工程”等捐款近10万元。难能可贵的是,他清正廉洁,从不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公务员之家:

三、一生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吴大观同志用一生演绎了这样一句为世人耳熟能详的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他位居高位时,自己只要动动嘴就行了;在他退休以后,本应该去安享晚年。但他却没有坐亨其成,他一心想着还能为这个社会做多少贡献,创造多少财富。他对人民、对国家、对党和事业无限的忠诚

大观范文篇7

通过吴大观先进事迹的学习,我渐渐明白了吴大观同志一生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并培养了几代专业人才。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一生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他坚持每月上缴100元党费,直至去世前,累计缴纳党费11万多元。他表示,自己所缴党费对于党的事业和国家经济建设是微不足道的,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为党和国家分忧解难,尽自己所能多做一点贡献。

他用行动实践“人生是施与不是索取”的人生格言。他平时生活俭朴,但为救济农村贫困地区失学儿童,表示对失学儿童的一片爱心,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他向大学、中学母校以及社会慈善机构捐款总数超过20万元。他为祖国航空工业奋勇拼搏,在他九十高龄时,写下了“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继续为我们的航空工业尽心尽力,为实现今生‘航空报国’的夙愿,奉献一颗赤诚的心”的人生感言。他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一生,是致力于建设航空强国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崇高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吴老的事迹告诉我们,成才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因此,必须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在工作岗位上大胆探索、创新创造。养成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自觉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学会忍耐,成长为知识丰富、技能精湛、视野开阔、爱岗敬业的有用之才。

作为一名村干部,要认真学习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联系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要为农村服好务,多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以吴大观同志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开拓创新、甘于奉献,要像吴大观同志那样,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努力实践高尚的人生价值,做一个合格、受百姓拥护的社区工作者。

大观范文篇8

在西班牙,不存在父母包办儿女婚事的情况,有些父母甚至根本就不过问。青年人恋爱的方式多种多样,非常自由。西班牙社会中不存在找对象难的现象,征婚几乎没有,即使偶尔出现征婚广告,也只限于大龄青年。

扇子传情

迄今在西班牙某些社交场合,不少女性,尤其是年轻美貌的姑娘,手里总是拿着一把扇子。当地气候并不算炎热,手中的扇子显然不是为了凉快。原来,男女之间是用扇子传情的,通过用扇子做出各种动作,表达不同的感情含意,特别是一些不便当面用言语表达的意思,可以用扇子的动作加以说明。如果姑娘已有情郎,或者是她没有相中求爱者,她便将扇子往桌面上一掷,这是向对方表明"我已有心上人",或者是"我对你产生不了爱",男子见状,便会知趣地离去。如果一名已婚妇女遇上表示情爱的男子,便用力扇动扇子,这是告诉对方"请你离开我!否则,我的丈夫会跟你决斗的。"男子一看,自然也就明白该怎样做了。如果姑娘对一名求爱的男子做出用扇子将自己脸的下半部遮起来的动作,则是向对方表示"我爱你"或"我对你一见钟情",男子见状,会热情地同姑娘拥抱接吻。男女约会分手时,姑娘打开扇子,支着下颏,是告诉对方"我希望能够早点再见到你。"痴情的男子一定会按照姑娘的暗示办的。

椅子做第三者

在西班牙另外一些地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时,总爱在身边放一把椅子或者一个小凳子,上面不坐人也不放东西。原来这是虚构的第三者在场,象征着身边有监护人。

合法婚龄:14岁和12岁

西班牙法律规定最低的结婚年龄是男性14岁、女性12岁,只有达到法定婚龄才被视为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才能履行夫妻的义务,承担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在西班牙虽然不存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现象,但青年男女要结婚须取得父母或合法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从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可以举行婚礼。婚礼前两三个月同教堂的神父取得联系,向神父出示男女双方的受洗和接受坚信礼的证明书,神父填写婚前查询表,并对未来的夫妇进行认真详细的指导。

西班牙居民中,绝大多数人信奉天主教。按照惯例,婚礼由女方父母操办,婚礼的宗教仪式在教堂里举行,一般定于下午3点到5点在教堂举行。新婚喜宴在家中举行,同其他欧洲国家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切蛋糕前新郎新娘争夺家庭主导权

西班牙人婚礼上最隆重也是最热闹的时候,是新郎新娘切结婚蛋糕。当宴会进行到一定时间,服务人员会端来一盘巨大的蛋糕。蛋糕做工精细,表面有用彩色奶油制作的图案和西班牙文的"幸福"字样。新郎新娘双双走到蛋糕前,在众人的欢呼声、鼓掌声中,共同持着一把不锈钢长刀。与其他欧洲国家婚礼上新郎新娘合力切蛋糕的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西班牙人的婚礼上,新郎新娘要智斗一番,看谁能够巧妙地脱下对方的一只新鞋,谁就是胜利者。据说,谁在婚礼上取得胜利,谁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掌握家庭主宰权。

切蛋糕仪式开始,新郎急于切蛋糕,新娘极力反对,由于新郎手腕的力气要大一些,眼看蛋糕就要被切开,新娘慌忙中拾起一只脚,踩在新郎的脚面上,以便分散新郎切蛋糕的注意力。谁料到,新郎借机用力切下去,蛋糕被切成两大块,同时顺势弯腰伸手脱下新娘的一只鞋,高高举起,让众人观看。客人们热烈鼓掌,欢呼新郎得胜,并分享结婚喜庆蛋糕。其实,这是新娘为了不使新郎在众人面前失面子,有意作出牺牲,她故意将脚抬高,而且鞋子没有系上带,以便让新郎一下就能脱下来。

大观范文篇9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大观范文篇10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小平同志曾讲:“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回顾这些年我们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可以看出,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障碍,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这些观念,有的已经改变,有的正在悄然改变,有的正在引起人们注意。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思想观念的逐步嬗变。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我们在这些观念上实现根本变革。

第1大变革:对社会形态的认识,从单一的重点论转变到全面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形态,至少有两个基本角度:一个是社会制度的角度、经济社会形态(即一定经济基础和相应上层建筑的统一)的角度。此即“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理论。另一个是生产力角度、技术社会形态的角度。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社会迄今大体经历了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四个阶段。此外,马克思还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把社会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自由个性三个阶段即“三形态”说。

看待社会形态的社会制度角度和生产力角度,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是,长期以来,我们通常比较重视前一角度,却严重忽略后一角度,忽视从生产力角度看社会形态,似乎“主义”问题或社会制度,就是社会形态的全部,统摄全部社会生活。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以偏概全的观点。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是社会形态的形式,而生产力发展才是社会形态的内容。所以,在分析社会形态的过程中,生产力角度、技术社会形态角度,是比社会制度角度、经济社会形态角度更根本的角度。

现在,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但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角度看,总体上仍然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概括了我国的基本国情,而其新意和重点在后一方面。它体现了全面性和重点论的统一。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其低级形态是工业化),社会主义制度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我们应当更多地注意技术社会形态的角度,以便夯实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从根本上把中国推向前进。

第2大变革:从只重制度模式转变到更重价值取向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把社会主义主要甚至仅仅理解为一种社会制度,而且,这种社会制度好像有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无论实际情况发生多大变化,都不能改变这个模式,否则,就被视为背离了社会主义。

在这方面,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强调,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强调以人为本,并把它放在核心位置。因此,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说到底,就是让老百姓普遍过好日子!

唯物史观指明,作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统一的社会制度,是由生产力和人民群众决定的,是为它们的发展服务的,并且要随着它们的发展而变更。应该说,建立在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的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是更根本的,因为它代表着社会主义的实际价值、实质意义。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固然十分重要,但终归是为前者服务的手段。

尤其应当看到,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还很不成熟,成熟的社会主义制度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没有见过。现在,社会主义还在实践中,在形成过程中,在不断变化中,并不存在一个现成的社会主义样板,可供我们按图施工。这个社会主义样板,还有待于人类包括中国人民的长期艰苦探索和创造。因此,不能把前人在没有实践经验条件下关于未来社会的某些原则设想,也不能把我们自己过去在发展水平很低又很封闭条件下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某些观念,当作是天经地义、不可改变的东西。社会主义虽然是一种社会制度,但这种制度还很不成熟、不“定型”,社会主义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幸福,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体制都是为此服务的。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在不发达阶段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又不拘泥于某种具体体制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3大变革:从不同社会制度的绝对对立转变到正视制度多样化

在当今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它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这方面也提出了新观点。党的十六大报告等重要文献都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当彼此尊重,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坦率地承认了资本主义制度还会长期存在下去,承认了它同社会主义制度各有长短,因此才有互相取长补短、求得共同发展的可能和必要。同志多次强调,应该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坚持平等对话和交流,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使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这些思想同过去那种简单化的“社会主义先进、资本主义落后”、“资本主义已经垂死、腐朽”、“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是绝对对立的关系”等观念具有重要差别。这些思想集中地代表了我们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新高度,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认识的新高度,它对于我们在现阶段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特别是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第4大变革:从只重生产关系转变到更重生产力发展

长期以来,在所有制问题上,许多同志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势,即以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似乎有了公有制,就有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越多越大越纯,社会主义就越成熟,因此,动辄就问“姓公姓私”。这是离开生产力,主观随意地谈论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的一种错误观念。

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看待所有制问题的根本观点是生产力标准。它认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都是合理的和进步的;而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都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我们必须从过分关注“姓公姓私”,转变到首先关注所有制“是好是坏”,即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这才更科学、更有实际意义,也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义。

从实践上看,我国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公有制至少有两类:一类是长期没有效率和效益的公有制,一类是有效率和效益的公有制。可见,公有制不能和社会主义划等号,有了公有制,不一定有科学的社会主义。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公有制经济占到国民经济的99%以上,若以公有制为标准,似乎比我们今天更像社会主义。然而那时,我国却处于国弱民穷状态。进入新时期以后,党和国家调整了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合法发展,适当降低了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的比重。这些措施,在只重手段的人们看来,不啻是削弱社会主义。但是,从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或价值目标来看,情况恰恰相反,它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得到了绝大多数干部和群众的拥护,实质上离社会主义近了。这些措施所体现的基本原则,就是牢牢把握生产力标准,坚持社会主义的目的,调整和改变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这应该成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长期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5大变革:对待所有制,从狭隘“二分法”转变到多维视角

对于所有制问题,我们长期习惯于用公、私“二分法”来分析它,似乎所有制非“姓公”即“姓私”。实际上,所有制是“立体的”、动态的,认识所有制还有多种不同角度。

例如,国家所有制与社会所有制的角度,官有制与民有制的角度,直接所有制与间接所有制的角度,微观所有制(企业层面)与宏观所有制(社会或国家层面)的角度,公有、私有的关键在剩余价值归谁所有,等等。

实际上,我们过去把国家所有制看成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高级形式,是有很大缺陷的,当代所有制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以股份制为实现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它兼容公有、私有、国有、民有等于一身,具有一定的“杂交”优势。我们现在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实际上看到了国家所有制的局限,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合理选择。

从所有制的发展趋势上来看,所有制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适应生产不断社会化的要求,逐步走向所有权的社会化,包括所有权规模的扩大(含所有者的增多),所有权的分解和制衡,资产有效利用同所有者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的关联性,所有权的自由流动组合。我们不仅要注意发挥资本的作用,保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更要着重维护劳动者的利益,逐步实现“劳者有其股”、“人人有其股”;既要注意终极所有权,更要注意实际收益权,因为后者是所有权的最终实现。

第6大变革:研究阶级阶层,从单纯生产关系角度转变到侧重生产力角度

一般地说,所谓阶级和阶层,是指由较多社会成员所构成的社会集团或利益群体。按照我国理论界的主流认识,阶层是社会分层的一般范畴,而阶级则是社会分层的特殊范畴。阶级就是差别和矛盾比较突出的阶层或阶层集合体。阶级和阶层两个范畴是相容的。

划分阶级和阶层有多种不同的标准,包括马克思注重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的标准、西方社会学的“收入、权力、声望”三重标准以及各国统计局的职业标准等,但它们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讲到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差别(或对立),这体现了从地域、职业、劳动方式看待阶层的视角,与强调所有制差别的阶级分析有所不同。在我国现阶段,可以而且应该从多种角度来划分阶级和阶层,包括所有制、财产或收入、职业及行业、权力或地位、文化技术水平等角度。其中,按职业划分应该是基础的。

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新概念。它不再囿于从有产与无产、劳动与剥削等生产关系角度看问题,而是从生产要素及其投入者即生产力的角度看问题,从而拓展了认识阶级和阶层的新视野。由于我国新形成的各个社会阶层,都参加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投入了一定的生产要素(资本、技术等),都对我国生产力发展作出了实际贡献,因而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它提供了分析阶级和阶层的新角度,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重要发展,并且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深层思想。

在评价各个阶级和阶层方面,不少同志通常是以生产关系为标准,即根据一个阶级和阶层是否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有无剥削来判定它的进步与反动。我们必须从这种生产关系标准论,转变到坚持生产力标准。因为阶级和阶层主要是一个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范畴,正如判别各种生产关系是否合理必须以生产力为根本标准一样,判定各个阶级的进步与反动,也必须同生产力联系起来,看它们对生产力的不同作用,即同样以生产力为根本标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明确肯定过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充当过革命的领导阶级。其根据就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资产阶级代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待其他阶级同样应当如此评价。具体地说,应当根据各个阶级和阶层是否为当时当地的社会生产所必需,来判断它们的进步与反动,凡是社会生产所需要的阶级和阶层,都属于社会的进步力量;而在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进步阶级和阶层中,则应依据各个阶级和阶层所代表的生产方式是否先进,进一步分析它们的进步程度。

第7大变革:从阶级阶层之间的简单对立转变到多样化的互补、合作和共处、多赢

我们过去进行阶级和阶层分析的时候,有一种突出它们之间的利益差别甚至冲突的倾向。这在当时,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即使是在今天,阶级和阶层之间的客观差别也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注意阶级和阶层之间的差别和冲突的同时,也要注意不同阶级和阶层之间的同一、一致、互补性。只讲对立,不讲统一,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以人们比较关注的私营企业主与雇员的关系为例,他们之间既存在占有财产多少、收入高低、支配与被支配等差别和矛盾,同时,又有很大的互补性。这主要表现为前者为后者提供生产条件和就业机会,使后者的劳动潜能发挥出来并得到相应的报酬,而后者则使前者的资本和经营管理才能得到利用,并为其创造一定的利润。在人民内部,反映这种合作、互补、共存、双赢关系的理念应当大力宣传,以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相互沟通、理解、团结与合作。这实际包含着一种观念上的转变,一种从阶级阶层之间的简单对立到和谐共处的改变。当然,在劳动力严重过剩的我国现阶段,打工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利益时常受到损害,应当注意维护他们的正当利益。

更一般地说,阶级和阶层差别的存在,是同长期固定的所谓旧式分工的存在密切相连的。在生产力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包括我国现阶段,这种分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阶级和阶层的差别也是不可能完全消灭的。而存在分工本身,就表明了不同阶级和阶层都不可缺少,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协作或互补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在观念上有所转变,努力建设各个阶级和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

第8大变革:从理论本位论转变到实践本位论

我们党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不仅是一个理论态度,更是一个客观事实。其实质意义,是要求我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党近年来提出并突出强调的一个概念。它简约地表达了两层含义: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这是尊重历史,尊重科学,也是现实需要。二是单靠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不够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毕竟生活在100多年以前,他们的许多论断都是针对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具体情况作出的。100多年来,世界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决不能简单固守。

如此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要求。实践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它强调,理论来自于实践,受实践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并且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的。实际情况是“地形”,理论是“地图”,“地形”变了,“地图”也要变,不能指望根据“地图”来修改“地形”。坚持这样的实践观点,摆正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的关系,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之点。我们必须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不断发展我们的理论。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科学解释并正确指导新的实践。

第9大变革:由服从革命导师个人转变到服膺普遍真理

马克思列宁主义(简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但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所有论述,其内涵应当是指马列学说中那些“经过实践证明是科学的并且具有普遍意义(即对当代中国仍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亦即普遍真理。只有这种具有普遍真理性质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得到愈来愈多国家和人民的拥护,才能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最终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其外延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由此展开而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学说中的那些具体结论和个别论断,不能当作我们的指导思想。

而普遍真理既不能停滞,也不可能被任何人所垄断。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其他基本原理有很大发展。这种发展不仅包括我们党的领袖人物的有关思想,而且包括其他人乃至外国人所概括的普遍真理。这些普遍真理,本质上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相容的。像一切科学一样,马克思主义没有国界,也不限于领袖人物的思想。只要是正确的东西,即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我们也要照着去做。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视野看,马克思主义整体上是真理,但不是真理的“大全”,而只是人类真理长河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他不少国家虽然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总体上也在发展和进步,他们的思想理论中也包含许多科学的成分。包括那些实践水平较高即经济文化发达国家的思想理论,也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可见,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源于马克思,但又不限于马克思,总体上高于马克思,前者对后者存在着继承、矫正、发展三重关系。

第10大变革:从“语录”标准转变到“基本精神”标准

几十年来,我们几乎天天讲坚持马克思主义,然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却始终没有解决。于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一些人那里就成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观随意性很大的事情。可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标准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能把是否固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词句、具体结论直至个别基本原理(如阶级斗争原理),当作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标准。他们关于所有制、分配方式、具体体制以及革命形式等许多论述,都是“历史的科学”(恩格斯语),必须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而且都属于途径、手段、方法之列,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即根本。坚持还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标准,是遵循还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即是否在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包括其中的每一个人)谋利益。其中,尊重客观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则是核心和目的,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这个基本精神,正是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层意涵。就核心和目的而言,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包含着伦理的要求。没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弄清这一标准,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马克思主义,对于判断坚持或背离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所谓“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应是忠于科学、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马克思个人及其语录。只要坚持了这个基本精神,就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由此也可看出,一切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要求的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或者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保持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