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出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08:56:37

大出血范文篇1

关键词:妇产科;难治性大出血;盆腔动脉栓塞;治疗;措施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在妇产科疾病中属于病情紧急、危重的疾病,产妇出血后出血量不断增加,需要对患者进行抢救,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正确,将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于治疗措施的选择,目前有较高的难度,又要及时又要有效的治疗措施不多,对于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治疗当前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应用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效果佳,现将有关的情况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在研究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1-37岁,患者中位年龄为(26.0±4.5)岁;患者的出血量为1121-1938ml。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2-36岁,患者中位年龄为(26.0±4.5)岁;患者的出血量为1111-1900ml。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进行分析,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止血,操作措施:常规开腹进入腹腔内,在骨盆漏斗韧带外侧,触摸髂血管、输尿管,提起后腹膜,在输尿管的外侧、髂内动脉内侧、髂总动脉分叉水平向下作纵向切口,长度为4-6cm,剪开腹膜。对于髂内动脉周边结缔组织进行常规分离,充分暴露髂内血管,用阑尾钳、大镊子将髂内动脉夹住并将其提出血管床。在髂内动脉起始位置下放2.5cm处,选用短直角钳在髂内动脉的后壁与髂内静脉间轻轻实施分离操作,用2根7号线在实施两侧结扎,操作完成关闭腹腔。研究组:应用盆腔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方法实施止血,应用Seldinger经皮在右侧股动脉实施穿刺操作,在髂内动脉中插入导管,借助高压注射器将碘海醇注入其中,找到准确的出血区域,之后把注射器插入子宫动脉或者髂内动脉脏支,注入明胶海绵碎片。若为胎盘植入病人,则可以将适量的甲氨蝶呤注入,在进行完栓塞操作后,应用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检查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在一侧栓塞操作完成后应用相同的方法栓塞另一侧的子宫动脉或者髂内动脉。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情况比较。经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止血失败的病例,就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子宫切除或者应用其它的手术方法实施止血治疗。见表1。2.2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经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均显著由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由此很多女性处于怀孕阶段[2]。但是人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并不是任何年龄的女性都适合怀孕,能够怀孕与适不适合怀孕是不同的概念。这就造成了很多产妇由于自身健康、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妇产科中难治性大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而这种情况是十分危急且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3]。妇产科大出血的发生较急,一旦出血出血情况就会持续不断,很难止血,因此,临床上医护人员十分重视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情况,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措施为子宫动脉结扎术,这种治疗措施简单便捷,能够使产妇的出血速度降下来或者直接止血,为患者有效治疗争取时间,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在手术后发生小肠粘连及腹胀的几率很高,若发生上述不良情况,则患者再次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就很高。而采取盆腔动脉栓塞术这种治疗措施,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透视镜将某种物质利用导管注入血管中,进而达到阻塞的效果。并且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伤害,并且操作方法简单,能够重复操作,优势显著,效果显著[4-6]。

总之,在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的过程中用盆腔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7,8]。

参考文献

[1]于英,王波,陈巍.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治疗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44-45.

[2]范阔.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5):158-158.

[3]曹士红,秦川.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J].医学信息,2015(27):164-164.

[4]张永杰,苏静.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1):73-73.

[5]吴海峰.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24):17-18.

[6]曾文鸿.研究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90-91.

[7]齐宏艳.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164-165.

大出血范文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为26~36岁,平均年龄为(32.8±1.5)岁,其中11例妇科,10例产科,8例并发DIC,3例合并肾功能衰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7~35岁,平均年龄为(30.8±1.1)岁,其中9例妇科,11例产科,9例并发DIC,3例合并肾功能衰竭。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特征等一般资料上的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子宫动脉结扎术实行治疗,具体方式为:选择患者子宫的某一侧下段,触及到患者的动脉搏动后,才能继续对患者子宫的后壁出针接着打结,使用同样的方式结扎患者的另一侧子宫动脉,并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大号的圆针和肠线,实行结扎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手部动作的轻柔缓慢,以免损害到患者软弱的子宫组织,患者子宫的肌层决定进针的深度,因此实行手术之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时间为1天。

1.2.2研究组

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子宫导管动脉栓塞术实行治疗,具体的方式为:为患者实行股动脉穿刺过程中,需要使用经过改良的seldinger法,并在DSA仪器的透视作用下,并在患者左右髂内的动脉插入5Fcobra导管,根据患者左子宫动脉、右子宫动脉以及两侧的髂内动脉等位置的动脉实行选择性的插入,使用造影找到靶动脉的准确位置之后,实行栓塞治疗,确保治疗完成后,利用支护进行髂内的动脉造影,说明栓塞成功,接着将导管进行拔除,根据准确的穿刺点实行压迫性止血,保证止血成功之后的15分钟之后实行加压包扎,确保患者实行手术完成之后,叮嘱患者进行卧床休息,休息时间为1天。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手术状况:认真检查和记录全部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还有术后阴道流血的天数;②临床治疗效果: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治愈,出血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治愈,出血状况得到有效减轻,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出血状况有效改善,伴有轻微的并发症出现;无效:患者的临床症为得到治疗,甚至有加重的迹象。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独立样本主要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X2检验,(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实行手术所需时间(44.5±5.7)d,手术中的出血量(954.1±104.6)ml和术后阴道流血的天数(19.6±1.2)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74.8±10.5)d、(1606.5±267.5)ml、(18.9±3.1)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71.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大出血范文篇3

关键词:直肠癌;骶前静脉丛;大出血;防治

骶前大出血是骶前静脉丛或骶椎体静脉破裂引起的非博动性出血,是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该并发症凶险,处理困难,后果严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直肠癌根治术中骶前大出血的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直肠癌根治术1400例,其中骶前大出血42例,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41~71)岁。肿瘤部位:距肛缘6cm以下31例,6~12cm11例。组织学分类:腺癌30例,黏液腺癌10例,腺瘤癌变2例。Dukes分期:A期5例,B期26例,C期11例。

1.2止血方法连硬外麻或全麻生效后,取下腹部正中切口,右绕脐上3~4cm,逐层进腹,保护切口,严格按无瘤操作原则,找到肠系下血管,清扫淋巴脂肪组织,切断肠系膜下动静脉或直肠上动静脉,缝扎近心端,继而游离乙状结肠及直肠,分离骶前间隙时,20例为因直肠后壁癌灶穿透直肠全层,分离骶尾部时出现大出血;10例因盆底术野暴露差,用手指盲视下分离直肠后方至骶尾部时,未在骶前筋膜与直肠筋膜间进行,盲目分离,将骶前筋膜连同骶前静脉撕脱破裂出血;8例在游离骶前时少量出血,试图以钳夹缝扎止血致骶前静脉丛撕裂出血;4例是在检查骶前时用纱布止血过于粗暴而擦破骶前静脉。骶前静脉丛出血发生后,立即暂停手术,用手指、小纱布做成的“花生米”或大纱布垫压迫出血点,作好输血准备,备好止血用品,检查吸引器是否通畅,然后轻轻松开压迫的纱布或退出手指,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程度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如:缝扎止血法、纱布压迫法、纱布填塞法、止血纱布加图钉法压迫、持续电凝止血法和骨蜡填压法。

2结果

本组成功止血的40例中缝扎止血6例,纱布压迫法11例,纱布填塞法12例,止血纱布加图钉法压迫止血5例,持续电凝止血3例,骨蜡填压法3例。1例因瘤体较大,浸润盆壁并固定,强行切除时造成骶前静脉丛严重损伤,术中大出血致休克死亡,1例因骶前静脉丛多处出血而休克死亡。术中失血量<900mL12例,900~2800mL19例,>2800mL11例。

3讨论

3.1骶前静脉的解剖骶前区静脉包括骶前静脉丛和骶椎椎体静脉。骶前静脉丛由两侧骶外侧静脉、骶正中静脉和其间的交通静脉组成的静脉网络。位于骶前筋膜(waldeger筋膜)深面,附在骶骨的骨盆面上,与直肠固有筋膜之间形成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隙。骶椎椎体静脉在椎体浅部形成静脉窦结构,口径为2~5mm之间,其前方穿出骨质汇入骶前静脉丛,后方的静脉窦分支经椎体骨松质与骶管静脉丛相连,经两侧骶外侧静脉或骶正中静脉连接髂总静脉,最终汇入下腔静脉。骶前静脉丛紧贴骨面、位于椎静脉系统最低位,血管壁薄,大多数无静脉瓣膜,血运丰富,弹性差,故损伤后难以止血[1]。

3.2骶前大出血的原因手术技术因素是骶前大出血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术中未进入正确解剖层次和术中用钝性盲目分离骶前间隙。本组10例因盆底术野暴露差,用手指盲视下钝性分离骶前间隙时,将骶前筋膜同骶前静脉撕脱破裂出血。石景森等[2]认为90%骶前出血是手术操作不当,分离直肠后壁时,应始终在骶前筋膜的腹侧,沿直肠筋膜进行,并且无论是钝性还是锐性分离,均应在直视下操作,逐步深入,既要保持骶前筋膜的完整,又要清除直肠周围的脂肪淋巴组织,直到尾骨尖或肛提肌平面,方可避免骶前出血的发生。

病变因素是骶前出血的另一原因,骶前区直肠癌可因直接浸润造成直肠后壁和骶前筋膜部分和广泛粘连,骶前区静脉血管充血水肿,甚至有盆腔静脉曲张,手术可加大局部缺血。本组20例因肿瘤侵犯骶前筋膜,且直肠肿瘤组织与骶前筋膜间隙间较重的炎性反应,并形成牢固的粘连带,在游离直肠后壁时造成骶前筋膜撕裂,引起骶前大出血。

大出血范文篇4

关键词: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子宫动脉结扎术;导管动脉栓塞术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是指妇女在产后1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1500mL,或因各类妇产科疾病导致阴道出血量大于1000mL[1],而经子宫收缩药物、持续性按压或按摩等各类保守治疗后仍无法有效止血,甚至出现全身凝血功能障碍,并最终导致全身器官衰竭的一类疾病。该病具有急危性,病情来势凶猛,不易控制,且病理复杂,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产后出血一直是孕产妇死亡原因的主要原因[2]。目前,临床多采用导管动脉栓塞术对其进行治疗,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止血速率快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6例。观察组中,年龄23~60岁,平均(31.26±2.49)岁;产后1h或危重妇产科疾病发病后出血量1190~1852mL,平均(1290.56±231.93)mL。参照组中,年龄25~58岁,平均(31.59±2.63)岁;产后1h或妇产科疾病发病后出血量1250~1903mL,平均(1302.15±233.61)mL。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尚无难产性妇产科大出血的统一诊断标准。本研究根据张福梅[3]提出的妇女产后经宫颈压迫、按摩及宫腔填塞治疗后仍无法有效止血,产后1h内出血量超过1500mL或由危重妇产科疾病导致的出血量超过1000mL。纳入标准:经过宫颈压迫止血、宫腔填塞、子宫按摩及按压等保守治疗后无效的患者;产后出血量超过1500mL或危重疾病引发出血量超过1000mL的患者。排除标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晚期患者或并发脏器出血患者[4];碘过敏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不宜搬动或手术患者。1.2方法。治疗前,两组患者可能因出血过多而休克,需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输液输血,给予抗休克和吸氧辅助治疗。之后,参照组给予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在患者子宫下段一侧扪及搏动的子宫动脉,选用穿有肠溶线的大号圆针,从子宫前壁进针,精准控制进针深度,以大于子宫肌层厚度的2/3为准[5],紧贴阔韧带从子宫后壁出针,而后进行打结处理,完成一侧手术。另一侧同样采用该方法。观察组给予导管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术前进行碘过敏测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不穿透血管后壁对股动脉进行穿刺,在左、右髂内动脉中分别插入5Fcobra导管,开启DSA血管造影机辅助穿刺;对动脉进行造影,准确定位出血点和范围,选择性地在靶动脉中插入导管;经造影确认靶动脉后以1~2mm明胶海绵对动脉进行填补栓塞[6],并通过动脉造影观察栓塞效果,显效后将导管拔出,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性止血15~20min,确定伤口止血后便可进行包扎处理。术后,两组患者应静卧休息1d,不宜走动,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免创口感染。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子宫保有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为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出血得到有效抑制且无并发症;有效为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出血量减少,存在轻微并发症;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有恶化现象[7]。子宫保有率是指手术无需摘除子宫所占比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子宫疼痛、穿刺部位感染、闭经及下肢麻木乏力等。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参照组是指从进针到出针打结的时间,观察组是指从股动脉穿刺至导管拔出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是从手术开始至有效止血此段时间内的失血量,失血量=(Hct术前-Hct测定值)×BV/Hct术前,其中Hct为红细胞压积,BV为正常血容量。术后恢复时间是患者从手术结束后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可以无障碍活动所需的时间。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子宫保有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子宫保有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表1)。2.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表2)

3讨论

大出血范文篇5

关键词:剖宫产;早孕;流产;分析

1病历摘要

例一:患者张××,女,27岁,牛杜镇人。剖宫产三年后,因怀孕行早孕人流术后阴道持续出血40d,于2007年5月12日入院。40d前因停经60d,尿妊娠试验阳性,行人工流产术后,术前未做B超检查,具体手术情况不详。术后7d阴道出血增多,为正常月经的2~3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人流不全”行清宫术。术后仍有阴道出血,半月后阴道出增多,再次清宫,术中出血量多,输血600mL,给予抗生素,止血对症治疗一周,阴道仍有出血而转入本院。既往史:3年前曾行子宫下段剖宫产。入院查体:贫血貌,余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提示:子宫8.8×5.0cm×3.7cm,宫壁回声不均,子宫下段前侧壁1.4cm×1.3cm低回声区,包块位于宫壁内,未穿透宫壁,血β-HCG447U/L。诊断:①人工流产术后宫壁损伤;②滋养叶细胞疾病,入院后继续抗生素止血治疗,监测血β-HCG持续下降,10d后血β-HCG6.21U/L,彩超提示宫壁低回声区未增大。出院论断:人工流产术后宫壁损伤。

例二:患者昝××,女,45岁,北辛昝村人。剖宫产一年后怀孕,因胎儿发育不全而自然流产(不全流产),行清宫术后阴道流血14d,于2008年3月26日入院。末次月经2008年1月29日。停经33d,阴道流血,自认为月经来潮,5d后出血加重,共持续10d后就诊于当地医院,B超提示:子宫腔中下段有不规则中强光团1.0cm×0.8cm,尿妊娠试验阳性。诊断:不全流产。行清宫术,术中大出血,共输血1200mL,清出组织约8g,未见绒毛。用抗生素止血对症治疗14d后阴道仍有出血而转入本院。既往史:16个月前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现处于哺乳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B超提示:子宫前位8.8cm×4.6cm×3.5cm,子宫下段前壁原切口部位突起,内显示0.9cm×0.8cm囊性区,周围回声增强,囊内未见胎心搏动,周边血流不丰富,双附件未见异常,盆腔少许积液,血β-HCG160U/L。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共150mg,甲氨蝶呤肌注共200mg,辅助中药治疗两周,复查彩超提示:子宫前壁原切口处右侧中强光团1.5cm×1.4cm,回声不均,光团内未见明显血流,血β-HCG4.29U/L。出院诊断: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定期随访,1周后血β-HCG降至正常,2周后彩超提示包块缩小。

例三:患者尚××,女,29岁,嵋阳村人。剖宫产术后11个月怀孕,人流术后阴道流血30d,于2008年9月28日入院。11个月前行子宫下段部宫产,母乳喂养。3个月前因妊娠45d行人工流产术,术后2个月阴道少量出血,持续20d后自净,干净3d后置节育环,放环6d后突感下腹痛,于当地医院B超检查:子宫下段前壁4.0cm×4.3cm大小妊娠囊,并见胎芽和原始心管搏动,节育环位于妊娠囊下方。诊断:宫颈妊娠。拟行人流+取环术,术中探测宫腔时因出血凶猛而停止,输血600mL,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共150mg,甲氨蝶呤肌注5d共100mg。因阴道持续少量出血而转入本院。查体: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子宫如孕50d大小,质软,宫颈增粗,直径4cm,双附件未见异常。彩超提示:子宫前位,10.9cm×5.0cm×4.4cm,前壁峡部见一混合包块4.5cm×4.0cm,内部显示丰富血流,双附件未见异常,血β-HCG124.1U/L(正常值0~3.27U/L)。诊断:①异位妊娠;②滋养叶细胞疾病;③宫壁损伤,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B超引导下行取环+清宫术,清出组织20g,送快速病理提示:坏死组织及血块。因阴道持续出血遂行剖腹探查,见子宫增大如孕50d,前壁峡部原切口部位突出5cm×5cm大小紫蓝色包块,表面仅为浆膜层包裹,双附件未异常。沿包块周周剪开浆膜层剔除包块。见其与宫腔通连,修补成型子宫。术后抗生素治疗。病理报告:送检包块内查见胎盘绒毛,术后2d复查血HCG16.3U/L,7d后痊愈出院。出院诊断: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

2讨论

大出血范文篇6

关键词: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纱布填塞止血术;钳夹子宫下段止血术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为产妇产后的常见并发症,指胎儿娩出24h内,阴道持续流血>500ml的症状。如未及时予以干预,产妇死亡的风险将明显加大。纱布填塞止血术为临床用于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主要术式,可达到止血的目的。但有研究指出,行钳夹子宫下段止血术治疗疾病,效果更佳。本文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作为样本,对比了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共34例,年龄(34.51±4.08)岁,产次(2.00±0.45)次、孕周(38.59±0.16)周、出血量(562.52±5.69)ml。对照组患者共34例,年龄(34.42±4.17)岁,产次(2.01±0.38)次、孕周(38.65±0.20)周、出血量(561.99±4.36)ml。两组患者可对比(P>0.05)。1.2方法。1.2.1纱布填塞止血术。对照组行纱布填塞止血术治疗:(1)取2m×4m的消毒纱布进行填塞。(2)将纱布理顺,置于甲硝唑或碘伏中浸润。(3)自宫腔底部向下,逐层填塞纱布条。(4)术后12--24h,将纱布取出即可。1.2.2钳夹子宫下段止血术。观察组均行钳夹子宫下段止血术治疗:(1)取无齿卵圆钳进行钳夹,钳夹位置以子宫下段为主。(2)采用阴道拉钩使宫颈暴露,钳夹宫颈下唇及宫颈两侧。(3)采用无齿卵圆钳等距离钳前后唇。(4)1—2h后将卵圆钳取出,观察止血效果。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8.58±2.58)min、出血量(913.58±95.82)ml、术后阴道出血时间(11.01±0.51)d。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9.69±4.56)min、(1500.87±74.60)ml及(16.32±1.13)d。两组差异显著(P<0.05):2.2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观察组患者止血有效率。100%、患者死亡率为0、子宫切除率5.88%。

3讨论

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常规治疗术式,以纱布填塞止血术为主。要求自宫腔底部向下,逐层填塞纱布条,达到止血的目的。该术式的缺陷,主要在于操作难度较大[1]。且仅能够减缓血流速度,而无法完全止血。本文研究发现,行纱布填塞止血术治疗疾病,患者手术时间(72.69±4.56)min、出血量(1500.87±74.60)ml、术后阴道出血时间(16.32±1.13)d、止血有效率91.18%、死亡率5.88%、子宫切除率17.65%。与常规纱布填塞止血术相比,钳夹子宫下段止血术能够更加迅速的止住开放血窦的出血。不仅操作难度小,且手术效率高[2]。此外,采用钳夹子宫下段止血术止血时,钳夹部分的血流不会完全阻断。加之术中操作精确度较高,该术式同样能够有效减少子宫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子宫切除率,增强女性的自信心,使其预后得以改善。此外,该止血方法还能够刺激子宫颈管神经末梢,进而刺激子宫收缩,进一步提高止血成功率。本文研究发现,行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后,患者手术时间(41.58±2.58)min、出血量(913.58±95.82)ml、术后阴道出血时间(11.01±0.51)d。与纱布填塞止血术治疗相比,手术效率更高、出血量更少。本组患者止血有效率100%、死亡率为0、子宫切除率5.88%。与行纱布填塞止血术治疗相比,患者预后更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行钳夹子宫下段止血术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止血成功率及手术效率高,预后好,值得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临床应于确诊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后,立即行钳夹子宫下段止血术治疗疾病。以提高止血成功率、缩短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有效保留子宫,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马珂,王淑平,孙文琴.成分输血对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病人凝血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西部医学,2018,30(01):141-145.

大出血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2月在本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的41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7~70岁,平均(48.76±9.81)岁。病程最短1d,最长20d,平均(4.59±5.30)d。31例为首次出血,7例为二次出血,其余患者出血次数在3次或以上。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黑便、头昏、胸闷及上腹部不适,体征主要为贫血貌及腹腔积液征,其中7例腹腔积液征(+)。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氧气吸入,监测生命体征,采用补液、垂体后叶素等药物及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H+-K+-ATP酶抑制剂抑酸等治疗。

1.2观察与护理

1.2.1精神和心理护理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患者往往表现出恐惧、焦虑和担心,护士应及时做好患者和家属工作,迅速使其安静下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以免因此导致反射性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对患者要给予安慰、鼓励,以增加其病愈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2.2出血与再出血、出血停止的临床观察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并发消化道急性大出血时应在床旁持续周密观察,安置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如果患者出现下述情况应考虑出血与再出血:

(1)患者出血量大者更容易再次出血。

(2)患者持续存在心悸、出汗、烦躁、肢体发凉及尿少等提示继续出血。

(3)患者腹胀持续、肠鸣者明显活跃及经扩容止血等处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者提示有继续出血的可能。

(4)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后又呕吐者及胃管抽出新鲜血液说明患者继续出血。

(5)大便性状:如果患者的大便黑而无光泽、量少、质硬,说明为陈旧性出血;如果患者的大便呈现柏油样便、稀薄、量多,色暗红或者为新鲜血液,临床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氮质血症持续加重,说明患者正在出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备好急救物品、药品、氧气、吸痰器、静脉切开包、输血器等,作好配血准备。注意患者意识的改变,及时发现肝昏迷现象。

1.2.3出血量的估计和记录出血量多少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但是判断患者出血量往往有一定的困难,护理人员应该冷静对待。仔细记录和准确计算显得尤其重要,出血量较少时患者出血后15min内无明显不适,但如果患者的出血量超过500mL且速度较快时,可出现头昏、乏力、心悸及血压下降等不适。还应观察患者静脉充盈情况、肢体温度、皮肤和指甲色泽、每小时尿量等,有利于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同时,也有利于迅速查找出血原因,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评估患者。

1.2.4三腔二囊管的应用告知意识清楚的患者使用三腔二囊管进行治疗的必要性,以取得配合,对烦躁、焦虑或者浅昏迷者酌情使用地西泮及非那根等镇静药物。插管前仔细检查三腔二囊管的管道有无破损等质量问题,插管后用空注射器根据三腔二囊管各气囊的要求量进行充气。定期放气,1次/12h,30min/次,然后再向三腔二囊管各气囊注气。三腔二囊管气囊压迫时间3~5d,出血停止24h后可放气,并口服石蜡油15~20mL,防止拔出三腔二囊管时粘连造成患者出现新的大出血。

1.2.5合理饮食,预防再度出血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饮食情况视病情而定,在消化道大出血且出现恶心呕吐时嘱患者暂禁食;患者少量出血且无呕吐时可选用温凉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可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少渣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1.2.6重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肠道护理酌情使用抗生素及轻泻剂以防患者发生肝昏迷,使患者大便保持通畅。

2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积极抢救后,其中30例消化道大出血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控制率为73.17%,1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26.83%。

3讨论

大出血范文篇8

1.1资料: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妇产科大出血患者10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年龄为21~39岁,平均(27.8±4.5)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10例。出血类型:经阴道分娩出血29例、剖宫产后出血16例、人工流产后出血6例。出血量为1000~3500mL,平均(1869.5±327.4)mL。观察组51例,年龄为20~38岁,平均(27.6±4.9)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11例。出血类型:经阴道分娩出血30例、剖宫产后出血17例、人工流产后出血4例。出血量为1000~3600mL,平均(1874.2±350.1)mL。两组年龄、经产情况、出血类型、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子宫下段一侧扪及搏动子宫动脉,用大号圆针肠线自子宫前壁进针,深度达到子宫肌层2/3,后壁出针,紧靠阔韧带穿过,打结或找到髂总动脉后,向下寻找到髂内外动脉分支点,游离髂内动脉,相距0.5~1.0cm用7-0号丝线结扎2次,同法处理对侧。观察组:休克患者先给予补充血容量和抗休克治疗,纠正凝血障碍,实施Seldinger's技术,局麻后,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同步实施盆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要明确血管分布情况,寻找出血部位,快速将导管插入到出血处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将导管有效固定,用1~3mm携带有抗生素或抗癌药物的新鲜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经造影证实栓塞成功,可同法栓塞对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前干,实施局部加压包扎。

1.3评定标准。有效:子宫逐渐收缩,生命指征平稳,尿量正常。无效:继续出血,子宫未收缩,生命指征恶化,尿量不足30mL/h或无尿。

1.4统计学方法:SPSS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止血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止血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大出血范文篇9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大出血;髂内动脉栓塞

妇产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机能不佳或者患者不遵医嘱等多种原因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比如大出血便是较严重的一种,尤其是孕产妇出现此病症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患者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比如死亡。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大出血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传统方式是通过药物对患者进行止血以及促进子宫收缩等来治疗,但是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效果不大。当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时往往需要切除子宫来保住患者性命,但是也意味着患者将失去生育能力,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遗憾,会给患者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动脉栓塞手术弥补了传统子宫切除术的不足,不仅可以有效地止血,还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子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妇产科中发生大出血的患者40例,从1~40随机编号,单数号的20例为对照组,年龄20~37岁,平均(32.0±3.1)岁,平均身高(158.5±0.5)cm,平均体重(56.2±2.3)kg;7例产后出血,6例流产出血,3例子宫肌瘤所致出血,4例子宫癌症所致出血。双数号的20例为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32.2±2.9)岁,平均身高(158.4±0.7)cm,平均体重(56.4±2.1)kg;6例产后出血,7例流产出血,4例子宫肌瘤所致出血,3例为子宫癌症所致出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髂内动脉栓塞,首先作髂内动脉造影,了解患者病变的部位、范围等情况,然后将患者的髂内动脉充分暴露并插入导管,导管头端应超越臀上动脉口,经试注造影剂位置恰当后即可栓塞,应用明胶海绵条治疗,栓塞后重复造影,了解栓塞情况,注意抗感染,必要时给予输血,满意后将导管拔除,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加压包扎[1]。观察组采取子宫动脉栓塞,这种方法需要在影像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置管部位为两侧的子宫动脉,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在动脉中缓慢的置入明胶海绵,然后实施连接导管造影,在手术进行完后取出导管[2]。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情况,检测是否有出血现象发生,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合理的包扎。1.3观察指标。对两组插管是否成功、阴道无血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插管全部成功,成功率达到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的阴道无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2/20)、15.00%(3/20),差异不明显(x2=20.532,P>0.05)。

3讨论

子宫在人体是多血的脏器之一,有比较完善的血管网络,妇产科患者出现大出血情况时必须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否则会因为血液含量的迅速减少引发休克甚至死亡。临床中孕产妇发生大出血率较高,因此在治疗时需要选择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方式来稳定患者身体情况,提高抢救率[3-4]。髂动脉栓塞的操作相对简单,但是血流容易通过侧支循环流入子宫造成反复出血,影响子宫健康和患者心理[5]。子宫动脉栓塞可以实现对整个动脉宫腔的闭塞,有效控制出血,并且通过其他交通支给子宫供应少量的血液维持正常需求,避免缺血性坏死[6-7]。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100%都插管成功,阴道无血时间也明显缩短,而且只有2例出现并发症,证明子宫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比较高,效果明显,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服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喜萍.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大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9):1372-1373.

[2]郭琛,包秀芳,孙萍.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大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8,4(5):428-432.

[3]李燕萍.治疗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4):33-34.

[4]谭玲.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心理月刊,2018,13(7):190-191.

[5]李新娟.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妇产科出血性疾病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4):91.

[6]余景志,郭静.子宫动脉栓塞技术在妇产科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性科学,2019,28(1):75-78.

大出血范文篇10

病人,男,38岁,因头晕、乏力半年余,加重伴嗜睡10余天于1997年4月28日收入我院肾内科,诊断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住院期间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血红蛋白76g/L~85g/L,给予规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纠正贫血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于1997年5月13日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伤口甲级愈合,5月26日出院。出院后在我院门诊行血液透析,每周2次,病情尚平稳,但血压波动在21.33kPa~26.67kPa/12.00kPa~16.00kPa。遵医嘱根据血压情况口服开博通,每日12.5mg~25mg。于1998年3月22日进食蔬菜后出现呕吐、解黄色稀水便,伴头晕、乏力,无明显发热、腹痛,未作任何诊治,也未报告透析室医生。3月24日08:00行血液透析治疗,常规肝素化,首次剂量12mg,每小时追加8mg,共两次。上次透析后体重42.8kg,此次透析前体重42kg。病人每日尿量1500ml~2000ml,因此超滤量定为0。透析开始血压17.33/13.33kPa,血液透析至3h时,血压下降为12.00/8.00kPa,无恶心、呕吐,给予50%葡萄糖100ml、生理盐水300ml静脉输注后,血压上升至14.67/8.00kPa。病人诉心前区不适,即行心电图检查,显示频发早搏,予以吸氧2L/min。透析至将近4h,血压再次下降为12.00/8.00kPa,经医生同意提前10min回血,结束透析,透析后血压16.00/10.67kPa。嘱病人在透析室留观。30min后,病人出现呕血,为暗红色,量约250ml。立即给予鱼精蛋白3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以中和肝素。50min后第2次呕血,量约800ml,急诊收入肾内科,血压14.00/6.00kPa,脉搏119/min,予以心电监护,留置胃管,记录出入量,急配血400ml,并静脉注射络赛克40ml,肌肉注射立止血1000U,每12h给1次。凝血酶400U加入冰盐水100ml中胃管内注入,每6h给1次。根据病情临时静脉注射止血敏、止血芳酸,补液1800ml。至3月25日,胃管抽吸出130ml淡红色液体,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输全血400ml,补液1500ml。26日无咖啡样液体排出,血压20.00/15.00kPa,拔除胃管,行胃镜检查,结果示球部、胃窦、胃体明显充血水肿渗出,膜状渗出物附着,未见血迹。27日血液透析,采用速避凝0.4ml抗凝,透析过程顺利,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4月3日出院,仍在门诊行规律血液透析。

2讨论

2.1据报道[1],尿毒症病人3%~7%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小量而持续性的消化道出血较常见,每日约6ml[2]。主要原因是尿毒症毒素刺激或透析使用肝素造成,也偶有较明显的消化道出血,且可出现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原因与非尿毒症病人相同,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此例病人两日前有饮食不当引起呕吐、腹泻病史,后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急性胃炎。在血液透析时全身肝素化情况下,加重了上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引起血压下降。

2.2此病人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就医态度消极。平时血压偏高,波动在21.33kPa~26.67kPa/12.00kPa~16.00kPa之间,此次透析开始血压仅为17.33/12.00kPa,即引起医护人员注意,透析中多次询问原因,并未说明,直至呕血才说出曾有呕吐、腹泻2d病史。此病例提示我们,对门诊透析病人无法做到连续病情观察,要想提高此类病人的生存质量,首先应加强对病人的自我护理指导,内容包括有计划地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宣教、饮食卫生宣教及基本自我护理技能的训练。其次,透析前详细询问近几天有无任何不适,注意鉴别影响透析的因素。透析中出现与超滤不相关的低血压,应警惕消化道内出血。加强透析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尤其对无人陪伴的病人,透析后应留其在透析室休息30min至1h。

2.3尿毒症期病人依赖规律血液透析生存,致使大多数病人经济负担沉重,加重了因病造成的心理压抑感。因此,在做好透析治疗的同时,仍须加强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生活的信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