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隆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7:09:12

粗隆间范文篇1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至2007年间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Ⅰ至Ⅳ型骨折60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至24个月,除1例髋内翻并低毒感染,1例断钉外,余58例均骨性愈合。结论DHS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逐渐上升。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该病具有年轻化趋势。治疗不当常遗留髋内翻。过去保守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由于内固定技术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学者都主张采用手术治疗以提高疗效。动力髋螺钉是近年来用于该类骨折较好的内固定器械。通过髓内拉力螺丝钉的滑动加压作用,使骨折端保持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早期下床活动。我院自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对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动力髋螺钉骨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5~88岁,平均67.5岁。致伤原因:车祸28例,跌倒30例,重物压伤2例,左侧21例,右侧39例。伤后手术时间:最短7d,最长13d。骨折按Evan分型:Ⅰ型24例,Ⅱ型19例,Ⅲ型11例,Ⅳ型6例。

1.2方法持硬或全麻,平卧位臀部垫高,在股骨粗隆部做一股外侧直切口,依侧方钢板长度,切口一般为15~20cm。患者仰卧位,适当垫高患臀,做牵引复位,透视示复位满意后,在股骨粗隆做切口,显露股骨大粗隆及股骨干上端,在粗隆下2~3cm处,按135°方向经钻入导针,导针应在股骨头颈正中央或正位偏下,位置准确后测量其深度,选取合适粗纹螺丝钉,攻丝后缓慢拧入,钉头离股骨头软骨面约1~1.5cm,选取合适长度的套筒钢板,保持钢板与股骨干皮质相贴,固定后拧上尾加压螺丝钉,逐层关闭伤口。术区内置负压引流管。术后24~48h拔除,术前半小时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次日即可坐起活动患肢,1周后可坐在床边伸屈膝关节锻炼股四头肌,对骨折不稳定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延长至8周后可扶双拐下地负重行走。

2结果

60例患者住院时无肺炎、褥疮与尿路感染,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髋内、外翻以及旋转畸形。共随访6至24个月,平均13个月,除1例术后髋内翻并低毒感染行二次手术外(钢板螺钉断裂钉板分离1例后到外院治疗),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未见骨折不愈合及钉头穿出骨头现象,无其它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例术前有脑血栓,屈伸肌力4级,髋关节屈曲80°,1例二次矫形后下肢短缩2cm,余功能恢复满意。

3讨论

DHS具有动力性和静力性双重加压作用,固定稳定,承受能力强,而且该钉有张力带作用,其固定效果理想。同时此钉加压与滑动双重功能并存,当骨折断端压缩时,螺钉可从钉尾后退,避免了钉尖穿出股骨头的可能,也使髋内翻畸形发生率大为降低,对稳定型粗隆间骨折可达到患肢早期负重的目的,从而老年患者早期离床,减少因骨折卧床而出现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

无论老年人或青壮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应可能获得良好复位,早期坚强内固定。能否手术及手术时机主要取决于[1]:①伤前生活处理能力或心肺功能如何;②神志清楚,能积极配合排痰与活动肢体。对严重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半年内心肌梗塞病史及3个月内有频繁发作,尿毒症,肝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均不考虑手术。另外老年人不稳定性粗隆间骨折、骨质疏松严重及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者可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

髋螺钉的放置必须遵守双中心原则[2]。导针的放置一定要正确,导针与股骨干成130°~135°,导针位置就位于头颈中央或稍偏内下为宜,入针点应在股骨粗隆下2~3cm处,并在C臂X线机下确认,防止导针偏外偏上而发生切割,导致螺纹钉移向股骨头上方而失去固定作用;②套筒钢板必须与股骨干相贴,否则会发生骨折内侧部分张开或螺纹钉松动、钢板折断而影响骨折愈合时间或髋内翻的发生;③骨折复位对于Ⅱ、Ⅲ型的粉碎不稳定型骨折不要过牵,内侧骨皮质破坏严重得就将远端向内侧移位穿针固定,可以将不稳定骨折变为稳定骨折,本组中16例严重粉碎性骨折采用内移穿针内固定均取得优良效果;Ⅳ型骨折为粗隆区和近端股骨干多平面骨折,复位后就行两个平面固定,本组病例中5例骨折患者均采用松质骨昆钉或克氏针辅助固定;④动力髋螺钉不但具有静力性加压作用,而且具有动力性加压作用,在骨折端吸收、压缩的同时,该钉仍能起到加压及骨固定作用。使用该钉以后,患者可以早期下地活动。不过动力髋螺钉虽然结构坚硬,基本能有效地承受体重,具有早期扶拐下地活动的条件,但下地时间和负重程度应根据患者的体质、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和手术时内固定情况来决定,不应过分强调早下地活动;⑤本组有3例逆粗隆间骨折运用DHS治疗也获得了效果,我们认为逆粗隆间骨折也并非是DHS内固定的禁忌症,如果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也可以使用135°DHS治疗。当然临床上仍需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参考文献

粗隆间范文篇2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加压滑动鹅头钉(Richard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加压滑动鹅头钉(Richard钉)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1例。结果:平均随访1.5年,优良84%,尚好11%,差5%。多数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Richard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止痛有效、患者离床早、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较好的治疗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钉。

我科自1993年以来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1例,全部得到随访,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1例,其中,男34例,女47例。年龄60~81岁,平均72岁。左侧50例,右侧31例。合并疾病:慢性支气管炎7例,糖尿病8例,心电图提示有心律失常、传导阻滞、T波改变及心肌缺血者28例,压疮者2例。

骨折分类:按照Evan''''s分类法,Ⅰ型4例,Ⅱ型20例,Ⅲ型43,Ⅳ型14例。

1.2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皮牵引以利骨折复位及减轻患者疼痛,并配合内科进行抗感染、止咳、降糖、降压、改善心肌供血等综合治疗,增加对手术的耐受性。

1.2.2手术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在C型臂电视监测下在牵引床上进行牵引复位,采用国产加压滑动鹅头钉(Richard钉)内固定。选用大粗隆下股骨上端的外侧切口,在大粗隆下方2.5~3.5cm处安放角度尺,钻入导针,透视,使导针针尖离股骨头皮质下1~1.5cm。用组合绞刀沿导针进行扩孔,根据导针在骨质内的长度,选择合适的粗螺纹钉旋入,将套筒上的键对准粗螺纹钉的键槽,装上钢板,利用加压器使粗螺纹钉在套筒上滑动,使钢板与股骨皮质面相贴,骨折端靠拢,上好钢板上螺钉。然后再利用加压器进行加压,最后拧入螺纹钉尾螺丝。合并小粗隆分离移位者用钢丝捆扎或以螺钉将其固定。切口置负压引流。

1.2.3术后处理患者术后2~3d可坐起活动,并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及膝关节的伸屈锻炼。若为稳定性骨折术后2~3周即可扶拐下地行走活动,若为不稳定性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床边坐起,8~10周拍片骨折愈合即可负重下地活动。本组病例平均住院23d。

2结果

本组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平均1.5年。功能评价,优良:无痛、功能正常、生活自理,共68例;尚好:轻痛、外出用拐、功能稍差、生活尚能自理,共9例;差:仍痛、行走及生活自理困难,共4例。

3讨论

3.1股骨粗隆间骨折特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多系平地滑倒所致,这与老年人协调性差,反应迟钝,以及女性绝经期后骨质疏松,骨的抗张力强度下降有关[1]。老年人骨折治疗的关键是让其及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因骨折的疼痛、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并发症。股骨转子为松质骨,骨折后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均能愈合,既往多采用牵引,但不能早期活动,卧床时间长,护理工作多,住院时间长,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膝关节容易僵直。还可使许多原有的伴随症如慢支、心脏病加重。因此,现在多数学者主张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要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而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体质很弱,有多种严重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及麻醉的患者[2]。

3.2加压滑动鹅头钉特点

此钉又称Richard氏钉,1967年美国Calleder最早应用[3],国内应用最早的是卢世璧等[4]于1982年首衔使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骨折取得良好疗效,王福权等[5]于1985年应用其治疗粗隆间和股骨颈骨折并进行了加压机械性能静态测试,抗弯强度为280kg,能起到早期肢体活动,对稳定性粗隆间骨折可达到患肢早期负重的目的,这对老年患者早期离床,减少骨折卧床而出现并发症起到重要作用。本组未发现器械断裂、弯曲和髋内翻畸形。

3.3手术指征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年龄较大,并存症多且重。能否手术主要取决于:①伤前生活自理能力或心肺代偿功能如何,如能外出上街,上楼,从事家务劳动等。②意识清楚,能积极配合排痰与活动肢体,③合并症多要作具体分析。下列情况不宜手术:如心血管方面半年内有心梗史,3个月内有频繁发作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及不能控制的心衰。总之,对老年人健康情况应在内科医师配合下有一个正确估计。高龄虽然手术风险大,但不是绝对的,年龄本身并非是手术的禁忌证[6]。

3.4治疗体会

本治疗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内固定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钉板结构坚强牢固,术后患者可早期功能锻炼,患肢功能恢复快。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粗隆部骨折,避免了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缺点是剥离较多,创伤较大,但操作熟练出血也不多,手术时间也不长,若粗螺纹钉长短选择不当,可影响术后功能锻炼和康复。

[参考文献]

[1]鲁英,罗先正.203例股骨粗隆骨折治疗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1,6(1):7.

[2]王福权.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5,10(4):202.

[3]HarringtonKD.ThemanagementofComminutedUnstableinterchnterinfracture[J].JBoneJointSurg(Am),1993,55:136.

[4]卢世璧,王继芳,刘王杰.粗隆间骨折分型及其内固定方法的选择[J].中华外科杂志,1989,27(6):331-332.

粗隆间范文篇3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严重,尤其是老年绝经后女性患者,发病率女性较男性为高,生活中不慎跌伤及交通肇事伤均可致股骨粗隆间骨折。伤后髋部肿胀、疼痛、肢体呈外旋外展短缩畸型,再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股骨粗隆部位血运丰富,发生骨不连机会少,但治疗不当易发生髋内翻畸型。骨折卧床后的并发症发生,如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等,如处理不当,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我院2001-2007年共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3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治的1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68例。女85例,年龄55-91岁。骨折类型:顺粗隆骨折141例,逆粗隆骨折12例。其中,顺粗隆骨折按Evan标准分型,I型15例,Ⅱ型31例,ⅢA型45例,ⅢB型39例,Ⅳ型11例。主要合并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脑血栓或脑出血及脑血管病后遗有伤肢活动不灵患者。有并存病者69例,占45.1%。

1.2治疗方法

1.2.1非手术治疗69例,其中牵引治疗58例,牵引期间定期床头X光机摄片,以调整牵引重量及方向;足着中立位矫正鞋,保持患肢外展位11例。

1.2.2DHS手术内固定术76例,取髋关节外例纵型切口,切开显露大粗隆及股骨上段,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端,一枚克氏针从大粗隆下顺股骨颈打入头内,确定前顷角及颈干角,C臂透视无误,安放DHS钢板螺钉。

1.2.3人工双极股骨头假体置换术8例,取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关节囊,于小粗隆上方1.0-1.5cm截骨,将大小粗隆骨折块复位,钢丝捆扎,扩髓,注骨水泥,安装假体。

1.3术后处理

抗炎治疗3-5d,应用抗栓泵,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自主排痰,并应用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定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形成。

2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86例,时间6-24个月,平均12.7个月。牵引治疗患者23例,其中2例因坠积性肺炎中途放弃牵引治疗而致出现髋内翻畸型;余21例骨愈合时间3-6个月。DHS治疗患者59例,切口一期愈合,骨愈合时间3-8个月,无髋内翻畸形发生,无内固定折断患者,其中3例出现髋关节活动略受限,行走时出现髋关节疼痛。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患者4例,术后3周可拄拐,患肢持重行走,术后6周弃拐行走。

3讨论

3.1治疗方法选择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入院后常规检查完善后,如无手术禁忌证,应尽早安排手术,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而致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有内科疾病患者应积极行相关治疗,条件允许后实施手术,因内科疾患无法实施手术者,行牵。引治疗。对脑血管病后遗肢体伤肢活动不灵患者,如伤前患者可行走,仍建议手术治疗,如伤前不能行走者,则酌情行牵引或中立位矫正鞋治疗。

3.2手术方式的选择

偏向高龄患者,年龄超过75岁以上,建议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由于此类患者平时活动量偏少,术后发生假体松动者少,另外,此类患者大都伴有内科疾病,如长期卧床或等待骨愈合后方能持重下地行走,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将增加。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卧床时间短,一般3周可拄拐下地行走,大大降低并发症几率。

除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如能耐受手术者,均考虑DHS内固定术,以减少卧床时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关键问题在于防止髋内翻畸形发生,DHS内固定系统的固定角度有效防止了髋内翻畸形的发生几率,由此可以看出DHS内固定手术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骨折固定后的稳定程度。骨折的稳定性有5个决定因素:骨骼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所用内固定器材的设计和固定物在骨内的位置。故术中应注意骨折复位程度,及内固定物置人的位置和方向,C臂透视,对其提供有利保障。

粗隆间范文篇4

【髋骨折;老年人;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

0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4%[1,2],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数量逐渐增加,手术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3].如何选择内固定方式及猜测手术危险,是临床医生所关心的新问题.我们对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了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手术危险性进行了猜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99503/200106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68例,所有病例均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手术内固定治疗136例,其中83例获得12~75(平均37.8)mo的随访.本组83(男40,女43)例;左侧45例,右侧38例;年龄60~96(平均74)岁.致伤原因均为平地摔伤,非病理性骨折.骨折类型稳定型33例,不稳定型50例.伤前身体状况相对健康47例,健康状况较差36例.手术方式动力髋组29例,髓内钉组25例,多枚钉组29例.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探究,通过复习病例及随访获得以下资料摘要: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是否输血以及输血量、伤前生活自理能力、伤前身体状况和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然后分别按手术方式、骨折类型以及年龄分组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例数.通过计算发生并发症(尤其是术后早期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和综合指数W值,对手术危险性进行猜测.其中骨折类型参照EvansJenson以及AO分类法[4,5]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动力髋、髓内钉和多枚钉内固定,髓内钉包括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和改良型Gamma钉;多枚钉包括多枚斯氏钉和空心螺纹钉.伤前身体状况分级根据美国麻醉学会的疾病严重度分级法[6]分为相对健康和健康状况较差两组.功能恢复评估方法我们采用李强等[7]报道的分项百分制髋评分法,分为优良(优或良)、可和差.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摘要:术后诱发心脑血管、肺、肾等系统疾病;髋部疼痛;髋内翻畸形;内固定弯曲、断裂;钉头切出股骨头;感染;继发骨折;肢体短缩以及骨不连等.伤前生活自理能力分级及手术危险性猜测综合指数W值的计算根据王福权等[8]报道的分级及计算方法.

统计学处理摘要: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不同手术方式组,不同骨折类型及年龄组的功能恢复状况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性别、伤前身体状况、骨折类型、输血例数和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手术方式组的年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比较采用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方差不齐时,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本组83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2~75(平均37.8)mo.术后功能恢复优良67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80.7%.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发生率12.0%.其中髋内翻畸形3例,未做处理;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3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经治疗后好转;术后内固定断裂+再骨折+髋内翻1例;内固定断裂并髋内翻1例;内固定断裂+髋内翻+骨不连1例;后3例均行二次手术.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髋部疼痛,6例伴有肢体短缩(1.5~3.0cm).

2.1不同手术方式组的一般情况、疗效及并发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前身体状况、骨折类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26gt;0.05,Tab1).各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住院天数比较摘要:髓内钉组比其他两组明显缩短(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例数、输血量比较摘要:动力髋组输血例数较多高(P<0.01);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明显增多(P<0.01);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比较各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Tab2).表1不同手术方式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略)表2不同手术方式组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略)

2.2不同骨折类型及年龄组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比较不同骨折类型组患者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摘要:年龄大于70岁组功能恢复较差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症发生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Tab3).表3不同骨折类型及年龄组的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比较(略)

2.3发生并发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及手术危险性猜测综合指数W值发生并发症的10例患者平均年龄82岁.其中术后早期诱发原有合并症的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86,94和96岁,手术危险性猜测综合指数W值分别为6,7和8,均伴有3种以上合并症.

3讨论

3.1不同手术方式内固定材料的优缺点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根据AO治疗原则我们认为,PFN和改良型Gamma钉结构及手术操作相似,和钉-板比较,它们通过髓腔中心承受应力,无需重建内侧皮质的连续性,承受扭力小,远端锁钉具有抗旋转功能,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粗隆间骨折.此外,它们还具有手术损伤小,减少了对骨折环境的破坏,保留了碎骨片的血液供给,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患者活动早、住院时间短以及恢复快等特征.其主要并发症为加压螺钉位置不佳所造成的髋内翻,多由于技术和经验不足所造成.动力髋滑动钉和动力髋钢板连接灵活,冠状面和矢状面均有一定的可调范围;且具有动力加压功能,使骨折端紧密对合固定牢固;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其不足之处是剥离范围大,创伤大,手术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易在术中及术后短期内因创伤诱发一系列潜在并发症;因此,对于高龄患者(70岁以上者)应慎重考虑.多枚钉因为是经距内固定,钉固定方向和髋负重力线一致,剪力少,压缩力多;其主要优点是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尤其适合全身合并症多的稳定型骨折,和上述内固定材料比较,其固定牢固性较差,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较晚可能导致住院天数延长.

3.2并发症分析本组病例所出现的10例并发症,主要包括髋内翻畸形、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泌尿系感染、髋部疼痛、肢体短缩、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以及骨不连等.髋内翻为粗隆间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术后髋部疼痛的主要原因.多因为复位不良,内侧皮质未对位或未嵌插,内固定不牢固所致,少数因为患者活动不当引起;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以及系统正确的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髋内翻的关键;术前对骨折的正确熟悉和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是术后防止髋内翻的前提.内固定断裂多因为内固定选择不合适,骨折粉碎不稳定,螺钉自股骨头或股骨颈切出,患者活动不当所致.术后诱发原有合并症,其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因为患者术前均伴有3种以上合并症,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二是因为患者高龄麻醉耐受性差,以及手术后失血、疼痛等原因.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肢体短缩(1.5~3.0)cm,主要因为骨折粉碎不稳定和骨缺损,断端嵌插,老年骨质疏松,内固定失败等.

3.3手术危险性猜测本结果提示,年龄越大功能恢复越差,年龄可能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危险的高危因素.高龄患者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内固定方式选择余地较小,往往达不到牢固固定,从而导致术后功能恢复较差.此外老年患者因各种脏器代偿功能差,手术及麻醉耐受性差,是增加手术风险性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HaidukewychGJ,IsraelTA,BerryDJ.Reverseobliquityfracturesoftheintertrochantericregionofthefemur[J].JBoneJointSurgAm,2001;83A(5)摘要:643-650.

[2]StocksGW.Treatmentofreverseobliquityfracturesoftheintertrochantericregionofthefemur[J].JBoneJointSurgAm,2002;84A(5)摘要:869-870.

[3]曾剑文,朱庆生,朱锦宇,等.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8)摘要:1262-1264.

ZengJW,ZhuQS,ZhuJY,etal.Changesofadmissionperipheralleukocytesanditsclincalsignificanceinelderpatientswith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J].OrthopJChin,2003;11(18)摘要:1262-1264.

[4]HabernekH,WallnerT,AschauerE,parisonofendernails,dynamichipscrews,andGammanailsinthetreatmentofperi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s[J].Orthopedics,2000;23(2)摘要:121-127.

[5]HerreraA,DomingoLJ,CalvoA,etal.AcomparativestudyoftrochantericfracturestreatedwiththeGammanailortheproximalfemoralnail[J].IntOrthop,2002;26(6)摘要:365-369.

[6]MakPH,CampbellRC,IrwinMG.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TheASAphysicalstatusclassification摘要:Interobserverconsistency.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J].AnaesthIntensiveCare,2002;30(5)摘要:633-640.

[7]李强,罗先正,王志义,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评估方法的探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2)摘要:721-725.

粗隆间范文篇5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1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探讨31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的原因。方法利用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分型,从尖顶距值和骨质疏松等方面对内固定失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vans分型Ⅰ型无失效病例,V型失效比例最大,为44.4%;尖顶距值在25mm以下时,无内固定失效病例,若尖顶距值大于45mm时,内固定失效比例达80.6%;在不稳定型骨折中,骨质疏松组内固定失效比例最大,为39.3%。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要选择合适的适应证;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动力髋螺钉应用技术;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效同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有关。【关键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效TheStudyofFailureof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TreatedbyDynamicHipScrewQUZhengrong,ZHOUJinbin,MAFinchang(DepartmentofOrthopedics,PuchengCountyHeapital,Pacheng7155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failuresof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treatedbydynamichipscrew(DHS)fixation.Methods156casestreatedbyDHSfixationwerestudiedbetweenJanuary2000andApril2007.Evans′classificationandTAD′svaulewereusedtoevaluatetheeffectoftheDHSfixation.Results20casesshowedradiographicfailureswas44.4%inEvansVfailuregroup.DHSfixationfailureratewas80.6%whenTADvaluewasmorethan45mm.Unstablefractureswithosteoporosishadafailurerateof39.3%.ConculsionToavoidtheDHSfixtionfailure,selectingtheappropriatepatients,positioningthescrewproperlyshouldbedone.OsteoporosisisalsorelatedwiththeeffectoftheDHSfixation.Keywords:dynaiwichipscrew;internalfixation;failure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部骨折,在老年患者较为常见[1,2]。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具有骨折断端滑动加压的优点,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手术量的增多,临床中出现的失效病例也随之增多,尤其是老年患者,失效率高,再处理困难,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目的是通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固定失效的患者进行分析,就利用DHS固定的适应证、骨质疏松和手术操作技术等进行分析,为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提供临床经验。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DHS内固定治疗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156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69岁(45~87岁),148例为跌倒伤等低能量损伤,8例为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1.2手术方法收集术前、术后和随访X线片资料,骨折按Evans分型分类。手术采用骨科牵引手术台或普通手术台,仰卧位,C型臂X线机监视下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术后患者可坐起,平均6~8周后开始部分负重。1.3内固定失效的评价标准螺钉松动或金属物断裂,骨折不愈合,复位不良,加压螺钉穿出股骨头,髋内翻大于100°,加压钉滑动加压超过2cm。1.4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评定主要从骨折类型、内固定物材料的置放位置和骨骼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骨折类型按Evans分型分类,内固定材料置放位置采用头钉的尖顶距(tipapexdisteence,TAD)表示,骨质疏松采用对侧股骨近端骨小梁结构Singhs指数进行分级[3]。1.5TAD值=[正位片尖顶距×(真实直径/正位片直径)]+[侧位片尖顶距×(真实直径/侧位片直径)][4],其中真实直径指头钉的真实直径(见图1)。2结果2.1骨折分型与内固定失效的关系(见表1)在156名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31例内固定失效,占20%。从表1中看,Ⅰ型无失效病例,Ⅴ型失效比例最大,为44.4%。Ⅱ型、Ⅲ型、Ⅳ型内固定失效固定失效比例分别为3.7%、11.5%、20%。Ⅳ、Ⅴ型与Ⅰ、Ⅱ、Ⅲ型组相互比较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表1Evans分型和内固定失效比例关系2.2内固定物材料的置放位置与内固定失效的关系(见表2)表2TAD值与内固定失效关系从表2中看,TAD值在25mm以下时,无内固定失效病例,若TAD值大于45mm时,内固定失效比例达80.6%。TAD值在26~45mm时,内固定失效比例14.3%。TAD值(26~45mm)组和(>45m)组与TAD值(0~25mm)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2.3骨骼质量与内固定失效的关系(见表3)表3骨质疏松同内固定失效的关系从表3中看,在不稳定型骨折中,骨质疏松组内固定失效比例最大,为39.3%,稳定型骨折无骨质疏松组中,无内固定失效病。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中骨质疏松组与无骨质疏松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讨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社会活动增加,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复杂性粗隆间骨折病例逐年增加,而且复杂类型及合并症多,治疗较困难[1,2,5]。随着内固定和围手术期治疗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学者更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有助于早期离床、恢复生活及活动能力,减少骨折长期并发症。DHS具有骨折断端滑动加压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失效病例也逐渐增多[6,7]。手术的根本目的是复位后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牢固的固定,而DHS固定是否牢固取决于以下因素:a)骨折类型,即DHS进行内固定的适应证;b)内固定物材料的置放位置,这取决于手术者的操作技术和对该项技术的认知程度;c)骨骼质量,主要是骨质疏松问题。本文通过对156例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从这三方面讨论内固定失效的原因,以期提供临床经验降低内固定失效的发病率。DHS是目前公认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有效地解决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问题。DHS适应大多数粗隆间骨折,通过动力髋螺钉的滑动加压作用和侧方DHS钢板使股骨头、颈部与股骨干固定为一体,并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能有效防止髋内翻。然而临床实践证明对于DHS并不是适宜所有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较严重的不稳定型骨折,由于DHS防止骨折近端旋转移位较差,同时,骨折断端粉碎可使得拉力螺钉向远端拉出,引起骨折固定不稳,易导致股骨颈的短缩或髋内翻的发生[8]。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对于EvansⅣ型失效率为20%,明显高于Ⅰ、Ⅱ、Ⅲ型组,这是由于EvansⅣ型不稳定骨折常伴有股骨颈后内侧皮质缺损,压应力不能通过股骨矩传导,内植物上应力增大,螺钉切割疏松股骨头,最终导致内固定失效。对于EvansⅤ型骨折(又称R型,逆粗隆间骨折),DHS外侧缺乏有效应力阻挡和保护,易导致动力髋螺钉松动和钢板螺钉松动拔出,甚至断裂发生。因此,在该型病例中,内固定失效高达44.4%,说明DHS不适合于该类骨折的治疗。因此在利用DHS内固定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时,应严格筛选适应证,对于Ⅳ型的患者应慎用,而对于Ⅴ型的患者应禁用。DHS内固定失效最常见的原因是近段骨折块内翻致头钉切出。Baumgaertner等[4]认为TAD值(头钉的尖顶距)是可以独立预测头钉切出的最重要因素。本试验结果来看,TAD值小于等于25mm时,无头钉切出,TAD值大于45mm时,头钉切出率增加至80.6%。因此,如果术中导针置入后TAD大于25mm,需要考虑复位或改变导针位置。因此,股骨头螺钉的位置不佳易导致螺钉在疏松的股骨头颈骨质中切割及顶出股骨头。本文认为术前有效骨牵引和术中准确复位以及动力髋螺钉入点准确定位是手术的关键。具体到手术操作上,术中适当垫高患侧臀部,调节股骨颈至水平位,以抵消股骨颈前倾角,这样可水平位进钉。并且正位应沿着股骨距方向钻入,以使股骨颈内侧获得可靠固定,颈干角在135°左右,防止[1][2]髋内翻畸形,侧位则保持螺钉位于股骨颈中轴线。反之,如位于内上方和后下方时,均不利于骨折断端稳定。EvansⅢ~Ⅳ型易发生移位和髋内翻畸形[2]。本文认为术中最大程度恢复骨折结构连续性和转子部功能完整性,尤其是内侧皮质的完整性,必要时取自体髂骨充分植骨也是很有效的。对于特别不稳定或骨质疏松较严重骨折可在DHS内固定基础上平行股骨头钉再加1枚防旋螺钉,以增强支撑防止切割和旋转。为了使髋内拉力螺钉有足够稳定性和把持力,髋内拉力螺钉应有足够的长度,钉头必须穿至股骨头软骨面下约0.5cm;同时其钉尾用固定尾钉加压,以增加经股骨颈部骨折段的固定。本研究中,在不稳定型骨折中,骨质疏松组内固定失效比例最大,为39.3%,稳定性骨折无骨质疏松组中,无内固定失效病例。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不仅要考虑骨折分型,还要考虑骨骼质量[7,9]。究其原因,疏松骨质对螺钉的把持力有限,以及螺钉的滑动加压特点,更易导致穿出或切割。再加上术后无科学的康复训练,如长时间卧床,更加重了骨质疏松,术后过早下床负重,螺钉的切割和松动,最终导致内固定失效。术后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可增加肌肉张力及血管弹性,促进肿胀消退,预防深静脉栓塞,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但必须要因人而异,应积极正确指导术后功能锻炼,严格定期随访及指导,避免过早的不正确的负重。决不能轻信内固定物的强度而忽视复查保护,根据骨折稳定性及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制定科学的康复计划。对于Evans分型中Ⅰ、Ⅱ型的稳定型骨折,无严重骨质疏松者,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床上肌肉主动收缩训练,2周后借助习步架进行不负重行走练习:对于EvansⅢ~Ⅴ型骨折复杂及所有骨质疏松严重者,一般在2周后开始床上肌肉及关节功能活动,4周后床边活动,8周后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有骨痂形成及内侧骨折线模糊者借助习步架行走练习,患肢部分负重。综上所述,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很多,本文仅从临床上出现的常见原因进行了总结。从上述病例可以看出,DHS内固定失效与术者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不当、术者的经验和技术掌握程度不够及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有关。内固定失效也同时是上述三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DHS内固定失效病例进一步治疗方案,目前多主张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使股骨头、颈部与股骨干固定为一体,防止髋内翻畸形,外侧又能有效应力阻挡和保护,骨缺损较多者同时取髂骨植骨,促进骨折愈合,临床效果佳,本文不再赘述。本文旨在提醒同道注意,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人骨折的具体类型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以减少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效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77678.[2]荣国威.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8909.[3]KootVC,KesselaerSM,CleversGL,etal.EvaluationoftheSinghindexformeasuringosteoporosis[J].JBoneJointSurg(Br),1996,78(5):831834.[4]BaumgaertnerMR,CurtinS,LindskogD,etal.ThevalueoftheTipApexdistanceinpredictingfailureoffixationofperitrochantericfracturesofthehip[J].JBoneJointSurg(Am),1995,77(7):10581064.[5]HarringtonP,NihalA,SinghaninAK,etal.Intramedullaryhipscrewversusslidinghipscrewforunstable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sintheelderly[J].Injury,2002,33(1):2328.[6]KimWY,HanCH,ParkJI,etal.Failureof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fixationwithadynamichipscrewinrelationtopreoperativefracturestabilityandosteoporosis[J].IntOrthop,2001,25(6):360362.[7]ParkerMJ.Failureoffemoralheadfixation:acadavericanalysisoflagscrewcutoutwiththegammalockingnailandtheAOdynamichipscrew[J].Injury,1998,29(7):569.[8]SteinbergGG,DesaiSS,KornwitzNA,etal.Theintertrochantericfractre.Aretrospectiveanalysis[J].Orthopaedics,1988,11(2):265273.[9]HaynesRC,PollRG,MilesAW,etal.Failureoffemoralheadfixation:a:cadavericanalysisoflagscrewcutoutwiththegammalocking,nailandAOdynamichipscrew[J].Injury,1997,28(56):337341.[1][2]

粗隆间范文篇6

【关键词】骨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应急反应迟钝,自我保护能力差,再加上骨量的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逐年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也成为老年常见的损伤之一,保守治疗各种并发症及病死率均高,故近年来国内倾向于手术内固定治疗。在1996年7月到2007年8月间,笔者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8例,分析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8例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65~85岁,平均71.5岁。伴有内科疾病74例,占75.5%;伴有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缓的12例。骨折按照Evan分型,Ⅰ型32例,Ⅱ型36例,Ⅲ型20例,Ⅳ型5例,Ⅴ型5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39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固定59例。2手术方法2.1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在X线透视下,用Whitman法使骨折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局部麻醉,在X线引导下于大转子下方6~8cm处向股骨头方向钻入直径为3.5mm的骨圆针3~4枚,使针尖位于股骨头软骨下0.5~1.0cm,紧贴皮肤剪除皮外的钢针,针尾埋于阔筋膜下,无菌敷料包扎。平均时间为30min(30~40min),平均出血30mL。术后患肢外展轻度内旋位皮牵引或穿防旋“丁”字鞋1个月,术后次日开始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及稍屈膝屈髋活动,1.5个月扶双拐下床患足不负重练习,根据骨折愈合情况6个月后逐渐负重行走,10~16个月骨折坚强愈合后去除钢针。2.2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平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患侧垫高,取髋关节外侧切口,暴露股骨基底部及肌骨干上部,先牵引下肢,直视下复位后再依次打入导针扩孔置入135°动力髋螺钉及钢板,使钢板和股骨紧密相贴,再上紧螺钉,小粗隆尽量复位,必要时可用拉力螺钉复位并固定。平均手术时间为60min(45~90min),平均出血250mL(150~600mL),有5例病人输血400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待手术反应消失后即可在床上作患侧膝髋关节伸屈活动,并作增强肌力练习,3周后可扶双拐行走,每月摄片,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逐步负重行走,对于不稳定的类型需避免过度活动,在愈合后方可负重行走。3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根据病人的功能恢复与自主症状情况,疗效可分为优、良、可、差4级[1]。优:骨折愈合,髋部无疼痛,骨关节活动恢复到伤前状况;良:骨折愈合髋部偶有疼痛,骨关节活动大部分恢复到伤前状况;可:骨折愈合,有轻度的髋内翻,骨关节活动受限,有时疼痛;差:骨折畸形愈合或未愈合,髋部疼痛不能下床活动。依此标准对上述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见表1。表1两种手术方法疗效比较(例)手术方法优良可差疗效优良率(%)动力髋螺钉5044191.5多枚斯氏针2962289.74讨论4.1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脆性增加,骨皮质变薄应力下降,在轻度外力作用下极易发生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因长期卧床而发生的肺部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极易危及患者的生命。现多主张对有条件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尽早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2]。4.2手术的特点老年人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合并症涉及心血管、神经、呼吸、泌尿等多个系统。所以,术前必须充分估计患者对各种术式和固定的耐受性,务必做到创伤小、固定牢、手术时间短,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离床活动。这样可以使患者尽快达到自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4.3两种内固定的特点与内固定的选择从表1可以看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相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效果相对较好。胥少汀等[4]采用闭合经皮多枚斯氏针内固定治疗本病,无一例发生髋内翻。何晋杰等[5]应用此法治疗该病41例,均达到骨性愈合,其中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多枚斯氏针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减少感染概率,且内固定操作简单,不需要太多的设备,医疗费用相对较低,使少数贫困患者有治疗的机会,在X线机下能灵活的安排钢针,对股骨颈的损伤较小,固定相对较牢固,符合BO原则[6]。骨折愈合后在门诊局麻下即可拔除内固定,免除了二次手术痛苦,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但它要求股骨大粗隆外侧皮质2/3以上完整才能使用,主要适用于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Ⅰ、Ⅱ型骨折的老年患者,并且为闭合复位满意者。多枚斯氏针的缺点是手术中不能加压,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固定没有动力髋牢靠,卧床的时间相对较长,固定针向外脱出松动或钉穿出关节进入盆腔,对骨质疏松的病人往往失败,建议临床使用时要注意这些缺点。虽然它是一种比较老的治疗方法,但因其手术简单、疗效确实、医疗费用小、住院时间短,对农村、经济落后地区更易为患者接受,可作为老年股骨粗髋间骨折的一种补充治疗措施。动力髋螺钉是AO/ASIF组织专门为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设计的一种内固定物[7]。近端为松质骨螺纹钉,远端有滑动槽,通过髋内拉力螺钉的滑动加压作用和有侧方套筒钢板使股骨头颈段与股骨干固定为一体,能有效的防止髋内翻,并使粗隆间骨折具有可靠的支架。此钉有加压和滑动的双重功能,避免了钉尖冒出股骨头的风险。汪利合等[8]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经临床验证认为,其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在牢固内固定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了对骨折部位血循环的破坏,有利于骨折愈合,其钉板结构符合髋部生物力学的要求,具有动力加压、静力加压和张力加压作用,达到坚强内固定的目的,并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动力髋螺钉放置于股骨的外侧,它对大粗隆外侧骨皮质的相对完整性有较高的要求,若粗隆外侧皮质的进针点粉碎(Ⅳ型),我们认为不适宜用动力髋螺钉。其缺点主要有:材料价格较贵;钉的置入角度必须与钢板套筒一致,否则复位或固定不良;有大粗隆处骨折的不能使用;除非技术熟练否则应有放射监护;愈合后的粗隆间骨折取出内固定后易发生自发性非创性股骨颈骨折;手术须广泛剥离,创伤大,失血量多,操作比较复杂,时间长,年老病人不易接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中,首先要考虑的是骨折端的稳定性与固定方式及材料的选择,同时也要考虑病人状态及手术创伤对病人的影响,能用简单手术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要选用复杂手术。在基层医院还要考虑到技术条件、手术条件及病人经济条件等问题才能做出最终的手术方案。通过本组资料分析我们认为,两种内固定各有其特点,只要选择得当,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进行闭合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动力髋螺钉治疗均能达到满意疗效。【参考文献】[1]董纪元,李国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8):476479.[2]KitamuraS,HasegawaY,SuzukiS,etal.FunctiongaloutcomeafterhipfractureinJapan[J].ClinOrthopRelatRes,1998,(348):2936.[3]KenzoraJE,McCarthyRE,LowellJD,etal.Hipfracturemortality:Relationtoage,treatment,preoperativeillness,timeofsurgery,andcomplication[J].ClinOrthopRelatRes,1984,(186):4546.[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77.[5]何晋杰,孙兆长,丁绚吕,等.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老年髋部骨折438例报告[J].中医正骨,1999,11(1):42.[6]王亦璁.BO与AO的不同之处[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35.[7]ReguzzoniP,WinquistR.Thedynamichipscrewimplantsystem[M].Newyork:Berlinheideberg,1885:297.[8]汪利合,张殿英,李慧英.动力髋治疗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2,14(1):1920.

粗隆间范文篇7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髋螺钉尖顶距内固定

股骨粗隆部骨折目前大多数学者都首选手术治疗,但对于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再加上骨折复位不良等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1]。本院自2002年5月~2006年2月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治疗,疗效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60~84岁,平均72岁。其中左侧25例,右侧1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AO的Müller分类法[2]分型:31Al型2例,31A2型25例,31A3型9例。27例伴有内科并存症,其中高血压病19例,冠心病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糖尿病7例。全部病例均在伤后1周内手术。

1.2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或气管插管全麻。仰卧位患侧臀部略垫高10°,在骨科牵引床牵引下,患肢轻度外展5°~15°、内旋10°~20°,牵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显示复位满意后,取股骨近端外侧正中切口显露。在大粗隆下2~2.5cm处用135°量角器引导下将导针打入,C型臂X线机正、侧位透视用“尖顶距”来检验术中导针的位置,保证导针位于股骨头颈中心,“尖顶距”<20mm,测量导针钻入的长度,经绞刀扩孔和丝锥攻丝后,拔出导针,置入动力髋螺钉。再次C型臂X线机透视观察头钉位置及测量“尖顶距”值,保证头钉位于股骨头颈中心,“尖顶距”<20mm,然后选择合适钢板,使钢板与骨皮质相贴并位于股骨正外侧,最后拧上头钉尾端加压螺丝。对于小粗隆骨折块移位者及股骨大粗隆部的劈裂骨折,将其复位后用松质骨加压螺钉或钢丝捆扎固定。

1.3术后康复治疗

术后第24~48h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功能训练,术后1~2周用CPM机辅助锻炼,术后4~6周部分负重,6~8周依骨折类型及X线片所见情况,决定下地扶拐负重行走。

2结果

36例患者获得12~3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按Sanders髋关节临床功能评分:优23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疗效差1例,是由于年事较高,骨质疏松严重,股骨外侧壁不完整致骨折不稳定,且术后活动不当,出现轻度髋内翻畸形,2例出现肺感染,所有病人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钢板螺钉断裂、头钉切出等。

3讨论

3.1DHS临床应用的优点

其力学特点为可耐受10倍于体重的载荷,具有加压与滑动双重功能,可使骨折沿滑动的股骨颈螺钉移动而产生轴向嵌压,使骨折稳定且使断端有应力刺激而促进愈合,符合微创和生物学固定的原则,在稳定的不复杂骨折治疗方面,效果良好。

3.2DHS临床应用的缺点

股骨转子周围为高应力区,应力会集中在钢板和螺钉上,再加上操作不当,会导致头钉切出、钢板及螺钉断裂,另外,它也不能有效地防止骨折端旋转移位,且术中需广泛剥离,故手术创伤较大,对于伴有股骨外侧壁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粗隆下骨折患者,应用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是不恰当的,会增加失败率[3,4]。

3.3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3.3.1适应证选择大多认为A1型、部分A2型和骨折线未累及入钉点,即股骨外侧壁完整的骨折,其中A1型为最佳适应证[5]。

3.3.2良好的复位及可靠的内固定术中既要尽量保证良好复位,保持股骨外侧壁的完整性,也应重视股骨内侧的骨折整复和对小粗隆的固定,这样能增加骨折的稳定性,恢复了骨折近端的支撑作用,克服DHS防止旋转能力不足的问题。

3.3.3头钉的深度和位置及套筒钢板的置放目前有些研究者认为置入的拉力螺钉正位像应位于股骨颈中线偏下,平行于股骨颈长轴紧压股骨距,侧位应位于股骨颈长轴正中[5]。Baumgaertner等[6]认为头钉置于股骨头颈中心最为牢固,不易发生头钉切割,并提出“尖顶距”的概念,明确了头钉置放的深度,表明了头钉的位置与头钉切出股骨头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正常解剖状态下,股骨头颈中轴线在正侧位与股骨头关节面交点与头钉顶点距离之和即为尖顶距(TAD)值,研究发现在118例中TAD值<20mm组无1例发生头钉切割,而TAD值>50mm组中,切割率高达60%。套筒钢板应置于股骨正侧方,有足够的长度,并应与股骨外侧骨皮质相贴,如不相贴,强行拧进螺钉固定,易致骨折固定不牢,螺钉松动,钢板断裂。

3.3.4小粗隆及股骨矩复位固定的重要性从股骨近端的骨结构及力学特性考虑,复位固定小转子,使股骨转子部内侧及后侧壁皮质骨得到复位与支持是改善局部力学结构的重要措施;同时小粗隆为髂腰肌的附着处,髂腰肌又是主要的屈髋肌肉,不固定小粗隆近期将影响屈髋功能,远期将导致髋内翻畸形。

【参考文献】

[1]叶一林,柴卫兵,朱天岳,等.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2(12):14-16.

[2]鲁迪,墨菲,主编.王满宜,杨庆铭,曾炳芳,等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M].第1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41-443.

[3]DavisTR,SherJL,HorsmanA,etal.Intertrochantericfemoralfractures.Mechanicalfailureafterinternalfixation[J].JBoneJointSurg(Br),1990,72:26-31.

[4]BridleSH,PatelAD,BircherM,etal.Fixationof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ofthefemur.ArandommisedprospectivecomparisonoftheGammanailandthedynamichipscrew[J].JBoneJiontSurg(Br),1991,73:330-334.

粗隆间范文篇8

【摘要】目的探讨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47例。按照Seinsheimer分型,Ⅰ型4例,Ⅱ型16例(其中ⅡA6例,ⅡB8例,ⅡC2例),Ⅲ型9例,Ⅳ型6例,Ⅴ型12例。所有患者均行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记录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拆除时间,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结果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0个月)。4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3)h,出血(80±16)mL,术后12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73.78±5.60)分,所有患者均获稳定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10~19)周,平均外固定时间20周(16~32)周。47例患者术后优35例,良8例,差4例,优良率为91.5%。并发症情况:皮肤过敏2例,针道渗出1例,髋关节内翻畸形3例。未出现外固定螺钉松动、断裂病例。结论Hybrid外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医学论文网【关键词】Hybrid外固定架;老年;粗隆下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subtrochantericfractures,SFs)临床较为多见,治疗比较困难,具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率。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青壮年患者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一般疗效较好[1];对于合并较多内科基础疾患的老年患者,内固定手术创伤较大,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股骨近端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点的深入研究以及外固定技术的进步,外固定治疗SFs取得一定进展[2]。自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4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58~84岁,平均63.8岁。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X线、CT检查,其中左侧16例,右侧31例。按照Seinsheimer分型,Ⅰ型4例,Ⅱ型16例(其中ⅡA6例,ⅡB8例,ⅡC2例),Ⅲ型9例,Ⅳ型6例,Ⅴ型12例。本组病例均合并有其他内科基础疾患,其中合并糖尿病12例,心血管疾患25例,肾功能不良8例,慢性呼吸系统疾患16例。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其中Ⅱ级22例,Ⅲ级18例,Ⅳ级7例。1.2Hybrid外固定手术方法1.2.1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给予患肢持续皮牵引,纠正肢体缩短和旋转移位,同时请麻醉科和其他相关科室协助处理内科基础疾患,病情稳定后可行手术治疗。47例患者平均术前住院10d,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者仔细阅读X线片,设计Hybrid外固定方法。1.2.2术中操作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安置牵引床维持骨折复位。常规消毒铺单,确定股骨大转子及近端骨折部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于大转子下2~3cm处按照AO推荐的股骨颈内穿钉方法打入3枚直径4mm的外固定半针,针尾轻度散开呈“”形。外固定针头距股骨头关节面约0.5~1cm,注意避免穿透股骨头。然后安装Hybrid外固定直杆,使股骨颈内3枚半针构成一整体框架。直杆远端采用2枚直径5mm外固定半针,自股骨干外侧穿透双侧皮质固定。靠近直干远、近尾端各安置弧形Hybrid外固定杆,并于大腿前部穿透股四头肌打入1枚5mm半针固定,随后紧固固定夹和连接杆。典型病例为男性,64岁,SeinsheimerⅢ型骨折,采用Hybrid骨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见图1~4)。活动患肢观察髋关节活动以及外固定架稳定情况,无异常后采用碘伏纱布覆盖针道外口。1.2.3术后处理静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待局部消肿、疼痛消减轻后开始膝关节CPM功能锻炼。手术3d后每天采用碘伏擦拭针孔,检查钉道并注意有无感染及渗出,加强针道护理。术后第1天既可以开始膝关节、踝关节以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进行扶拐下地活动。一般术后2周患者即可出院。出院后6个月内患者每2周门诊复查一次,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进行X线检查确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后可拆除外固定架,拆除前需完全负重2~4周,拆除外固定当天一定要进行放松外固定后的适应性功能锻炼,一般为1d左右,如果患者无任何不适拆除外固定架。1.3评价标准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疗效评价参照黄公怡等[3]提出的标准,优:骨折愈合良好,无髋内翻及外旋畸形,行走无痛,下蹲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功能恢复至骨折前状态;良:骨折愈合良好,髋关节轻度内翻,患肢缩短在2cm以内,行走无痛,需或不需手杖支持,功能恢复接近正常;差:骨折愈合差,有重度髋内翻及外旋畸形,髋关节疼痛,功能明显受限,不能负重或行走。2结果4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20个月)。按照黄公怡等[3]提出的标准,47例患者手术效果为优35例,良18例,差4例,优良率91.5%。4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3)h,出血(80±16)mL,术后12个月随访时Harris评分(73.78±5.60)分,所有患者均获稳定骨折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周(10~19)周,平均骨外固定时间20周(16~32)周。并发症情况:皮肤过敏2例,给予口服抗过敏药物后缓解;针道渗出1例,局部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换药后缓解;髋关节内翻畸形3例,对髋关节功能影响不大,未予特殊处理。本组未出现外固定螺钉松动、断裂病例。3讨论股骨粗隆下骨折是指发生在小粗隆下缘以远5cm内的骨折,约占所有髋部骨折的10%~15%。其发病存在两个高峰:1/3为高能损伤的年轻患者,2/3为低能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4]。此外SFs近端骨折端在臀中肌、髂腰肌、外旋肌作用下外展、屈曲、外旋移位;远端骨折端在内收肌、股二头肌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内侧移位,同时伴有肢体短缩和外旋畸形。任何固定在骨折愈合之前如果不能有效抵抗股骨近端的高应力和肌肉的牵拉作用,固定物很可能疲劳断裂。尽管目前SFs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此类骨折的临床治疗仍然是棘手问题。保守治疗方法包括骨牵引、长期卧床等,但保守治疗很难达到并维持骨折的良好复位,同时对老年患者的保守治疗需要经受骨折自身以及全身各系统的相关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静脉血栓形成等,因而临床多倾向于手术治疗[5]。SFs手术目的包括:恢复颈干角、恢复肢体长度和旋转角度、骨折愈合并避免髋外展肌群的萎缩,临床可选用包括髓外钢板、髓内针、外固定架在内的多种方法。1980年Kaufer指出骨折内固定结构的强度取决于五个因素:骨的质量、骨折特点、内固定物的选择、骨折复位程度以及内固定的位置。临床医生所能控制的只有内固定物的选择、骨折复位程度以及内固定位置三个因素。因此选择合适的固定对SFs的治疗至关重要,应该认真考虑患者全身情况、局部创伤情况,包括骨折类型、局部软组织损伤、创伤前肢体功能情况等,术者一定要根据骨折类型、进针点以及固定后稳定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6]。根据骨折X线表现以及与小粗隆的关系,目前SFs临床最常见的分型为Seinsheimer分型[6]:Ⅰ型骨折无移位或移位小于2mm;Ⅱ型是两部分骨折,包括ⅡA型小转子以远的横行骨折,ⅡB型小转子以远的斜行骨折,ⅡC型起于小转子下的斜形骨折向外侧通过粗隆下区域;Ⅲ型骨折是三部分骨折;Ⅳ型骨折具有4块或更多的骨折单位;Ⅴ型骨折波及股骨粗隆间。Seinsheimer分型把骨折分为若干骨折单位,有助于术者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同时该分型具有一定的预后指导作用。对于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往往伴有较多内科基础疾患,此类患者治疗最根本的目的是保存生命,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能忽视骨折本身的治疗,治疗的关键是防止畸形愈合、迟延愈合和不愈合[7]。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无论是髓外内固定如动力髋、动力髁、Medoff钢板等,或是髓内夹板如Gamma钉、PFN等,手术通常创伤较大,时间[1][2]长,失血量多,手术风险较大,年老病人不易接受[8]。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骨质疏松,内固定容易出现固定钉松脱拔出或穿透关节,导致内固定失败。Hybrid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有以下优点:a)近端骨折单位采用3枚半针固定,形成稳定的空间框架结构,不易松动或穿入髋臼,同时显著降低骨质疏松的股骨颈和股骨头的切割概率;b)整个外固定结构形成一高强度钢架结构,固定牢固,能够有效抵抗髋关节和股骨近端承受的内翻应力。Hybrid骨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模拟图(见图5~6);c)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显著减少麻醉和手术时间,适合高龄或内科基础疾患较多的患者;d)促进骨折愈合:外固定对骨折周围骨膜、肌肉等组织几乎不干扰,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感染、组织坏死的发生,并且可以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e)外固定器固定可靠,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骨折愈合后外固定拆除简单,无需二次麻醉手术[8]。并发症的处理:外固定架早期容易出现针道长期渗液,多继发于针道出血的后期,一般为组织渗出液,全针或者半针是针道良好的引流物,经过消毒擦拭等简单处理后一般在3~5d内缓解,很少出现长期渗液或感染。长期渗液实际上是针道周围无菌性炎症反应,多数是由于外固定针压迫周围软组织所致,其次采用电钻钻入固定针时降温不当或转速过高导致针骨界面的骨组织热损伤也是重要原因[9]。针道感染是骨外固定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针道护理不当所致:a)未按要求每天用碘伏擦拭针眼,局部渗出物堆积堵塞针道;b)出现钉眼异常反应后未及时治疗。出现此并发症的患者应减少活动、注意休息、加强皮肤护理,保持针眼清洁干燥,每天采用棉签蘸碘伏擦拭针道口即可,每日3次,钢针起到引流作用,细菌不易逆行感染。湿疹性皮炎是由于患者对金属过敏所致,口服H1受体阻滞剂一般可缓解,重症过敏患者应用激素治疗后均可缓解。总之,对于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采用Hybrid外固定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麻醉和手术风险,Hybrid外固定架手术操作存在一定的学习曲线,只要熟悉局部解剖结构,充分了解外固定的特点,详细的术前设计,密切的术后随访,加强护理,一般可获得满意效果。【参考文献】[1]MiedelR,PonzerS,TornkvistH,etal.ThestandardGammanailortheMedoffslidingplateforunstabletrochantericandsubtrochantericfractures.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JBoneJointSurg(Br),2005,87(1):6875.[2]ChristodoulouN,SdreniasC,SalagiannisG,etal.Fixationoftrochantericorsubtrochantericfracturesusingdynamicexternalfixators[J].RevChirOrthopReparatriceApparMot,2007,93(3):264268.[3]黄公怡,王富权.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4(6):350.[4]BediA,ToanLeT.Subtrochantericfemurfractures[J].OrthopClinNorthAm,2004,35(4):473483.[5]AharonoffGB,ImmermanIB,ZuckermanJD.OutcomesAfterHipFractureintheElderly[J].TechniquesinOrthopaedics,2004,19(3):229234.[6]ToniMM,ErickaAL.TreatmentModalitiesforSubtrochantericFracturesintheElderly[J].TechniquesinOrthopaedics,2004,19(3):197213.[7]夏数数,邹季.单边三连杆组件型外固定器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5):4344.[8]孙永青,叶建军,范磊,等.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复杂股骨粗隆下骨折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4):374375.[9]AndersonJT,LucasGL,plicationsoftreatingdistalradiusfractureswithexternalfixation:acommunityexperience[J].IowaOrthopJ,2004,24:5359.

粗隆间范文篇9

【关键词】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张应力;剪应力;纯压缩应力;“榫头式”髂骨瓣;骨膜瓣;血管蒂;移植;

【Abstract】Objective:Inintroducedtheyoungadults,theimprovement“thetenonhairstyle”thebonepetalbloodvesselpeduncletransplantsfixedlytreatstheyoungadultsSteadystereotypia,theobsoletethighboneneckbonefractureclinicalexperienceandtheresearchchangetensilestressandtheshearingstressisnotthepureforceofcompression,restoresthestockbonenormallytocarryaheavyloadtheareatreatmentmethod.Method:Intheyoungadultsgroup,usestheimprovement“thetenonhairstyle”thebonepetal,theperiosteumpetalbloodvesselpedunclecontinuously,isfixedwithinmanyClevelandneedleorthebolt,changestheoriginaltensilestressandtheshearingstressforthepureforceofcompressionmethod,doesnottreatSteadystereotypiatheobsoletethighboneneckbonefracture22examples.Result:After22examplespatientstechniquetheaverage4.6weeksmayholddoubleturngetoutofbednottocarryaheavyloadtheactivity,15.4weeksmayabandonedturnintheroomtowalk.Makesafollow-upvisitaftertheaverage6yearsabove,attainsthebonefracturetoheal,thecurativeeffectisremarkable.Conclusion:Intheyoungadultsgroup,toSteadystereotypiatheobsoletethighboneneckbonefractureincisionreplacementtreatment,cannotchoosethismethod.

【Keywords】Obsoletethighboneneckbonefracture;Tensilestress;Shearingstress;Pureelasticstrain;“Tenonhairstyle”bonepetal;Periosteumpetal;Bloodvesselpeduncle;Transplant;Inisfixed我院于1986年1月份开始应用改良“榫头式”髂骨瓣血管蒂移植内固定。在青壮年组中,对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现将资料较完整的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本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左侧15例,右側7例。年龄17~22岁6例,37~48岁11例,51~53岁5例,平均年龄45.8岁。骨折Garden分型:Ⅲ型8例,Ⅳ型14例。按骨折线部位分类:股骨头下骨折4例,股骨颈头颈部骨折1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8~96天,平均54.3天。

手术方法:术前行股骨髁上大重量骨牵引18例,腿套皮牵引2例,未行牵引2例,均根据床旁X线片观察,重叠错位得到明显纠正,双下肢基本等长。硬膜外麻醉,取患侧smith-Petersen切口入路,于股直肌与阔筋膜张肌间钝性分离,内外侧拉开两肌,可见旋股外側动脉升支主干及其分支及伴行静脉2条。解剖升支至进入阔筋膜张力肌处,使其带肌袖,游离至髂前上棘附近止。切取髂骨瓣及骨膜瓣,设计骨瓣5×3.5cm,底边增长2cm,骨钻打孔,骨瓣两端2cm排行钻孔后,用线锯切割髂骨瓣呈全层梯形骨瓣,成为与血管蒂相连的髂骨瓣与骨膜瓣。切开关节囊,将增厚瘢痕结缔样滑膜给予切除,将肢体内收外旋,显露骨折两端,切除纤维瘢痕结缔样组织,搔刮骨折两端断面硬化骨,直视下试行解剖复位定点,粗隆转子下至股骨颈头部用4.5~6cm骨钻打孔至股骨头,以穿破股骨粗隆颈折上端骨皮质为限。将肢体内收外旋,显露骨折两端,以取下梯形骨瓣画样,用0.4~2.5cm骨凿切股骨头榫眼及股骨颈至粗隆间,底榫边线沿行股骨距,测量股骨头榫眼加股骨颈至粗隆部榫眼与切取骨瓣相等。将髂骨骨膜瓣剥开,带血管蒂部沿股骨颈、粗隆上骨槽间移置于粗隆结节外缘钻孔处缝合固定。用骨嵌器将骨瓣按设计梯形底线紧沿股骨距打入,余榫头状骨瓣2.5~3.5cm左右,直视将多枚克氏针或螺钉与榫头一起打入股骨头凿好的榫眼内,使股骨头颈干角增大到135°~140°度左右。根据股骨头颈榫眼深度进入2.6~3.6cm克氏针或螺钉固定,股骨头颈折端连接紧密,头颈下少许骨间隙给予松质骨植入,骨膜瓣环绕骨折部,活动髋关节功能恢复无松动。冲洗切口,粗隆外置血浆多孔负压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切口,手术完毕。整个手术时间2~3小时。

术后48小时拔出负压引流管,第3天开始床上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3周开始床上行直腿抬高锻炼,4周离床扶双拐不负重活动出院休养。

2结果

本组22例均获6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最短的1年,最长的13年2个月(平均6年8个月)。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生感染,无骨折部再移位及不愈合患者。2.1骨折愈合:术后最早5周扶单拐行走12例,最晚11周扶单拐行走10例,22例病员平均8周后可扶单拐活动。经定期X线复片,最早3个月骨折线模糊骨痂形成8例,最晚6个月14例,平均21.6周骨折线模糊骨痂愈合。

2.2疗效评定:按照Hd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2分以上16例,良82分以上6例。

优16例,X线显示骨折愈合,无疼痛髋,行走距离不受限制,无固定内收、内旋、屈曲畸形,可以自理日常生活,其中1例功能恢复后参加了筑城中老年长跑运动会。

良6例,上楼梯需手扶,步态轻度跛行,肢体短缩<2cm,其中不能自理穿鞋袜2例,这2例长时间行走感觉髋部有轻微疼痛,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到目前为止,22例病员未发现股骨头坏死。

3讨论

改良“榫头式”髂骨瓣、骨膜瓣、血管蒂移植内固定的系统治疗方法主要适合年龄偏小、不稳定型新鲜及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目前各种方法应用甚多,采用设计梯形状骨瓣改良“榫头式”临床未见报道。本组病例均采用活骨“榫头式”移植为支柱,改变骨折后的剪应力及张应力移位,使股骨头在纯压缩应力条件下更可促进骨折的愈合。

移植骨起到被动“支架”作用,是作为新骨可以爬越的桥梁,带血管蒂骨瓣使宿主骨床之间出现骨痂及新骨,供宿主骨床间的新生血管张入和进入血管的成骨细胞参与产生新骨,是最后骨连接的过程。选用梯形状骨瓣“榫头式”移植,可改变骨折后因张应力及剪应力造成的错位,以及阻止骨折的愈合因素。术中彻底清除骨折端瘢痕纤维组织及骨折面硬化骨,在改善血供的同时加内固定,而扩大股骨头颈干角纯压缩应力,是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临床实践表明,纯压缩应力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张应力及剪应力则可推迟和阻止骨折的愈合。因此,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时,改变原张应力及剪应力,扩大纯压缩应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另外,如何恢复股骨头的正常负重面积,也是重要的治疗原则。

术后病员不需外固定,减少了护理工作量。术后1周内预防感染的同时注意扩容、活血,保持血管蒂不痉挛的条件下血供骨块。早期患肢床上活动,4周后扶双拐离床不负重活动,可促进全身及患肢血液循环恢复,病员精神面貌得到改善,能更自觉地配合治疗。

对股骨颈骨折愈合率、优良率、股骨头坏死率各家报道各异,特别是对年龄偏小、不稳定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本组选用改良“榫头式”髂骨瓣治疗,13年挽救了22例不稳定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占本院同类病9%。(筛除老年患者及I、Ⅱ型股骨颈骨折病员,只针对青壮年患者因较大的暴力伤、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伤所致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Ⅲ、Ⅳ型病员)有探讨价值和临床使用推广应用。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设计梯形骨瓣定点钻孔时,应以病员股骨转子下外侧骨皮质至股骨头测量长度,减去1.5~2cm为梯形底边先,上边线比底边线再减短2cm定点。②术中注意血管蒂走行区解剖及血管蒂保护,防止扭转及损伤,以保障髂骨内的血流量。特别是转位时应先将血管蒂在无张力田间下移置粗隆外开窗处,经开窗骨通道从股骨颈骨折远端移送血管蒂缝合固定在粗隆结节外上缘,将髂骨瓣同时沿股骨距打入粗隆间,股骨颈外余榫头呈梯形状,在打入股骨头榫眼时,内固定多枚空心针及螺钉应在直视下交叉固定,使榫头连接股骨头后颈干角增大到135°~140°。③术中切开关节囊后视移位瘢痕纤维情况,应内收外旋患肢脱开两折端给予彻底清除,清刮硬化骨面,切除大部分增厚的滑膜组织。④本组病例没有用外固定,多在术后穿“丁”字鞋,早期股四头肌锻炼,可在病员21~56天将患肢抬离床面后,开始离床扶双拐不负重活动。⑤术后弃拐负重行走都是病员离院后经随访时发现。认为病员术后弃拐负重行走应推迟在8~11个月为妥。

参考文献

粗隆间范文篇10

关键词:骨折;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术后并发症;满意度

骨科住院并实施手术的患者以骨折患者为主,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住院期间会因为肢体长期制动,骨折部位疼痛等原因情绪烦躁,不利于配合治疗[1,2]。此外,手术切口护理不当容易出现感染情况,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导致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随机抽取在我院骨科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06名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围手术期全程健康教育干预,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反映围手术期全程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基本资料。随机抽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06名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根据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组,每组5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围手术期全程健康教育干预。两组研究对象资本资料如表1所示。两组研究对象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排除了两组研究对象因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不同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干扰,保证了本研究的结果的可信性。1.2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本研究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经检查被诊断为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且均接受手术治疗,经检查均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语言障碍等可能影响研究进展和研究结果的情况。此外,所有被纳入研究对象均了解本研究目的,且愿意配合研究的开展。1.3护理方法。常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组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注意监测研究对象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按照医嘱实施输液等护理操作。围手术期全程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组研究对象除给予常规护理之外,术前通过沟通谈心消除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向陪护人员发放骨折患者护理手册,教会陪护人员为患者翻身、按摩等相关陪护注意事项,术中摆放手术器械,手术人员走动时注意保持安静的手术环境,以使得患者安心,术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伤口护理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渗血情况等。1.4评价指标。本研究评价指标有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共2个指标。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性别构成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分析运用χ2检验;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的比较分析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分析。研究期间研究对象发生的不良症状主要有手术切口感染、褥疮等,其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常规护理组研究对象术后8人发生并发症,发生率达到15.09%,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组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例,发生率为3.77%,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研究对象满意度情况的比较分析。如表2所示,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组研究对象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骨折患者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对于医院医疗服务的认可程度,对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尤为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住院实施手术的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全程健康教育干预能较大程度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能获得患者认可,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林茹.老年骨折患者行心理护理对其焦虑情绪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8):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