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旅游业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02:23:06

出境旅游业务

出境旅游业务范文篇1

中国加入WTO以后大量的外国公司和企业进驻中国的内地城市,拉动和促进了内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当然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影响和改变了居民的一些观念。越来越多的公民渴望走出国门,放眼世界,体验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国内出境游业务已经成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新潮流。但是当前出境游在中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没有步入正轨轨道。除了旅游市场本身的一些缺陷和不规范以外,政策的干预也是影响出境游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的出境业务,除商务公务因素外,大部分的游客想要出境游仍必须跟随旅行社的团队,游客自己没有自主权去任意走动、自由选择地点和旅游景点,所有的行程都必须按照旅游社的安排来完成,许多条件并不符合游客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但这又是唯一可以出境游的通道。由于居民不能自己随意出境游,结果造成在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由于旅游人数剧增很多公民找不到团队出游;而在平日里因为出境游人数相对较少、旅游地点分散。大多旅行社没有出境游的服务项目或可选择的旅游目的地较少,居民出境游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影响了居民出境游的积极性。但这种限制又是符合中国出境游早期的开发阶段,也是必需的过程。因为首先我国公民自身在出境游中具有很多不完善的条件。比如语言障碍,大部分的中国游客虽然喜欢出境游,可是不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不能够在国外进行语言交流,生活旅游都会出现极大的问题,这是出境游中的第一障碍;第二缺乏法律常识,不懂得各国的法律法规,在没有团队专业导游的指导下,容易触犯当地的法律法规,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第三个人得自觉性较差,不注重礼貌和卫生,喜欢随意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当地的环境保护;第四由于中国个人收入的增加和居民的习惯,中国游客喜欢携带大量的现金而不习惯使用信用卡(当然这和我国银行的制度有关),但大量的现金造成了旅游中的高风险,成为某些安全系数不高国家不法分子的袭击对象,个人旅游不安定因素偏高。因此出境游的初期发展阶段跟随旅行社的团队仍然是较好的选择。不过这些因素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也正在发生变化。国内越来越多的公民在外语程度上有所提(下转第52页)(上接第37页)高,尤其在年轻人当中,多种外语学习成为他们学业中必须完成的课程和当前就业的条件;其次在各国文化交流增加的过程中,对国际上主要的法律法规也有所了解;而个人形象和环境卫生的概念也逐渐提升;银行制度和信用卡的改革将为公民出境游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所以中国出境游在经历了初期的发展和适应的过程后,政策的限制应该渐渐的放宽,给那些自身已经具备单独出境游条件的居民提供更多自由选择机会,改善出境游的方式。如果长期维持团队出境游的局面,会阻碍中国出境游的发展速度和空间,政策适当开放可以更好的帮助和推动出境游业务的开展,满足各种需求类型的游客,扩展出境游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摘要】由于个人收入的提升和假期的增加,出境游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公民旅游的目标。中国出境游市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目前出境游业务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文章就出境游业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出境游业务;发展;问题;分析

出境旅游业务范文篇2

在出境游的过程中,中国游客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旅游消费产品当中的佼佼者。统计显示,2003中国公民出境游的人数超过以往公认的出游人数较多的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客源国。而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的平均消费是日本游客的四倍。中国公民的旅游消费水平现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高消费国家[2]。中国游客在欧洲的购买力也引起诸多国家的关注。例如:在法国巴黎一些非常高档的百货公司和世界名品店里个个专柜大多都会有一名会讲中文的员工,他们商场的广播里第一播放的语言是法语,第二播放的语言不是国际流通的英文而是中文。店员声称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中国游客,因为中国游客在法国的购买力实在是惊人,使得他们惊讶之外不得不配合这种消费力来获取最大的利润。其实旅游消费只是旅游产品中的一个普通环节。只有在旅游业和旅游人数到达一定规模的时候,旅游消费才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因此旅游消费的增加也证明了中国出境游呈现出的兴旺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中国加入WTO以后大量的外国公司和企业进驻中国的内地城市,拉动和促进了内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当然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影响和改变了居民的一些观念。越来越多的公民渴望走出国门,放眼世界,体验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国内出境游业务已经成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新潮流。但是当前出境游在中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还没有步入正轨轨道。除了旅游市场本身的一些缺陷和不规范以外,政策的干预也是影响出境游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的出境业务,除商务公务因素外,大部分的游客想要出境游仍必须跟随旅行社的团队,游客自己没有自主权去任意走动、自由选择地点和旅游景点,所有的行程都必须按照旅游社的安排来完成,许多条件并不符合游客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但这又是唯一可以出境游的通道。由于居民不能自己随意出境游,结果造成在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由于旅游人数剧增很多公民找不到团队出游;而在平日里因为出境游人数相对较少、旅游地点分散。大多旅行社没有出境游的服务项目或可选择的旅游目的地较少,居民出境游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影响了居民出境游的积极性。但这种限制又是符合中国出境游早期的开发阶段,也是必需的过程。因为首先我国公民自身在出境游中具有很多不完善的条件。比如语言障碍,大部分的中国游客虽然喜欢出境游,可是不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不能够在国外进行语言交流,生活旅游都会出现极大的问题,这是出境游中的第一障碍;第二缺乏法律常识,不懂得各国的法律法规,在没有团队专业导游的指导下,容易触犯当地的法律法规,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第三个人得自觉性较差,不注重礼貌和卫生,喜欢随意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当地的环境保护;第四由于中国个人收入的增加和居民的习惯,中国游客喜欢携带大量的现金而不习惯使用信用卡(当然这和我国银行的制度有关),但大量的现金造成了旅游中的高风险,成为某些安全系数不高国家不法分子的袭击对象,个人旅游不安定因素偏高。因此出境游的初期发展阶段跟随旅行社的团队仍然是较好的选择。不过这些因素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也正在发生变化。国内越来越多的公民在外语程度上有所提(下转第52页)(上接第37页)高,尤其在年轻人当中,多种外语学习成为他们学业中必须完成的课程和当前就业的条件;其次在各国文化交流增加的过程中,对国际上主要的法律法规也有所了解;而个人形象和环境卫生的概念也逐渐提升;银行制度和信用卡的改革将为公民出境游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所以中国出境游在经历了初期的发展和适应的过程后,政策的限制应该渐渐的放宽,给那些自身已经具备单独出境游条件的居民提供更多自由选择机会,改善出境游的方式。如果长期维持团队出境游的局面,会阻碍中国出境游的发展速度和空间,政策适当开放可以更好的帮助和推动出境游业务的开展,满足各种需求类型的游客,扩展出境游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摘要】由于个人收入的提升和假期的增加,出境游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公民旅游的目标。中国出境游市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目前出境游业务仍处于不成熟阶段。文章就出境游业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出境游业务;发展;问题;分析

出境旅游业务范文篇3

“全国恢复与振兴旅游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各地认真贯彻,积极行动,旅游市场正开始恢复。为加强出境旅游恢复中市场秩序的监管,制止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重新抬头,国家旅游局就进一步加强出境旅游市场管理提出要求,请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切实抓好出境游市场的管理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自1997年正式开展以来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开展组团业务的有24个国家和地区。*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1660万人次,较好地适应了旅游消费需求,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对增进中外民间交往,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出境旅游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各级旅游部门加大了对出境旅游市场整治和管理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旅游市场不规范经营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用超范围经营招徕游客,以虚假广告搞价格欺诈,采取“零负团费”方式经营普遍存在,擅自增加自费项目、诱骗游客购物消费和诱导游客参加内容不健康活动的行为屡禁不止等。这不仅危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严重地影响了出境旅游市场的健康恢复与振兴,而且有损于国家和旅游的形象。对此,各省级旅游局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加强管理既是一个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工作问题,也是一个维护国家形象的政治问题,从讲政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清加强出境旅游市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国家和旅游者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全局观念,克服畏难情绪,深入贯彻“全国恢复与振兴旅游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真抓实干,切实加强对出境旅游市场的管理。

二、突出重点,在主要环节上下功夫

(一)从坚决执行"六不准"要求入手,加强对组团社的管理。各省级旅游局要严格按照国家旅游局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实行不准超范围经营、不准组织到未开放的目的地国家旅游、不准与境外没有批准的旅游社有业务往来、不准超计划购物、不准强迫推销自费项目和不准诱导游客涉足不健康的娱乐场所的"六不准"要求,全面加强对所辖组团社的监管。一是要组织本辖区内组团社的法人代表和总经理进行"六不准"的学习轮训,熟知和掌握其要求。二是要与出境游组团社签订“责任书”,并在社会上进行公示,组团社要公开承诺执行"六不准"的规定。三是要对领队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培训,要求组团社必须制定《出国领队责任制》,明确领队执行"六不准"有关要求的责任,并建立组团社与领队人员之间的连带责任制度。四是要对组团社执行"六不准"要求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建立组团社信誉档案和经营行为档案,对违反"六不准"要求的要进行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各级旅游部门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给予严肃处理。

(二)以治理“零负团费”为重点,加大对出境旅游市场秩序的监管。“零负团费”是一种不正常的经营行为,是导致出境旅游市场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各省级旅游局必须下决心进行治理,通过严格管理,规范出境旅游市场秩序。一是要求组团社进行自查自纠,认真查找是否存在“零负团费”问题,并向省市旅游局写出自查报告。对自查自纠工作不利,存在问题隐瞒不报,知错不改的企业,省市旅游局要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报国家旅游局取消其出境游业务经营资格。二是全面清理合同和广告,各地要主动联合工商部门对本地市场上的出境游广告进行一次普查,对存在价格欺诈、内容不真实等问题的广告坚决予以清除,对问题突出的组团社依法查处。同时,要组织力量对所辖组团社的出境游合同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在境外的行程路线、活动项目、价格和服务标准等在合同中得到真实体现。三是加强对自费项目的管理,要求组团社必须作到:所有出境游中的自费项目必须到省级旅游局备案;向社会和游客公开出境游各种自费项目的真实内容和价格;由旅游者自主选择自费项目并写入合同的《行程安排表》中;领队对发生超计划安排自费项目行为承担责任。各组团社要按照上述规定,制定本单位出国旅游自费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并严格执行,保证自费项目行为合法,内容公开,价格合理,选择自主。

(三)以全面贯彻《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为抓手,切实加强与规范边境旅游的管理。国家旅游局颁发的《边境旅游暂行管理办法》是各地管理边境旅游的依据,有关省、自治区要依照此《办法》进一步加强对边境旅游的管理,扭转当前边境旅游的混乱局面。一是对未经批准的边境旅游线路进行一次清理,符合开办条件的报国家旅游局审批。二是对本辖区内的边境旅游组团社进行认真清理,未经批准和存在严重问题的要停止其经营。三是制定统一的《边境旅游团队名单表》,由所在地、市旅游局发放、审核并盖章。四是加强对边境游领队人员的管理,由省局或经授权的地、市旅游局对由边境游组团社推荐的领队人员进行审查、培训后,颁发国家旅游局统一制作的《领队证》。四是加强边境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四)以推动标准化管理为手段,提高出境游经营服务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出境游组团社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保证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出境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试行组团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达标工作的通知》(旅管理发〔2003〕8号)。各省级旅游局要按照该《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组团社宣贯《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强化对出境旅游产品设计、服务提供要求、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规范,推动出境游经营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加强出境旅游市场管理是恢复和振兴旅游业的重要保障,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务必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地方负责,落实责任制。按照出境旅游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各省级旅游局负责对所辖组团社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各省级旅游局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领导和协调,制定具体贯彻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职责,通过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形成上下一心,工作一致,真抓实干,责任到位的管理工作局面。

(二)加强舆论宣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省级旅游局要采取多种形式,有系统、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舆论宣传。要积极与新闻媒体开展合作,教育引导旅游者树立健康文明的旅游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抵制各种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要主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披露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揭露违规经营的危害,促进旅游者的自我维权意识,提高鉴别是非的能力。要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写主要目的地国家《旅游提示》,介绍必要的常识、法规和注意事项,发放给组团社和旅游者,既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又规范游客的消费行为,达到企业合法经营、游客理智明白消费的目的。

(三)加大查处力度,严惩违法违规行为。要充分发挥行管部门和旅游监察、质监队伍的作用,协调相关行业和部门,加大对出境旅游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形成出境旅游市场治理整顿的高压态势。各地要组织力量开展对出境旅游市场的经常性检查,国家旅游局将按照国内与国外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查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地的出境旅游市场进行检查。

出境旅游业务范文篇4

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暂退部分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度过金融危机冲击难关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国家关于暂退旅行社部分质量保证金支持度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已于年12月31日结束,按照市旅游局的部署,各旅行社应当按照《旅行社条例》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存取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及时补足质量保证金。为做好我区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增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需补足质量保证金旅行社的范围

所有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质量保证金金额未达到《旅行社条例》要求的旅行社。

二、质量保证金缴存标准

1、按照《旅行社条例》规定,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存入质量保证金20万元;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存入质量保证金140万元.

2、旅行社每设立一个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分社,应当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5万元;每设立一个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分社,应当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30万元;每设立一个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和出境旅游业务的分社,应当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35万元。

三、具体工作安排

1、根据省市关于暂退旅行社部分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度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我区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此前已存缴质量保证金10万元,应再补缴10万元。各旅行社及分社务必于年3月18日前及时与原保证金存款银行联系,按规定和要求及时完成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补存工作。并于年3月22日前向城区旅游局提交补足质量保证金的证明文件。

2、各旅行社有名称、法人及地址等变更事项的,同时按照银行要求做好变更。

出境旅游业务范文篇5

各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

5月底以来,各地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6月份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旅游工作总体部署意见的通知》(旅发[2003]41号)要求,认真贯彻“一手抓非典防治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的方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旅游行业“非典”防控工作。同时,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逐步恢复开展了本省区市范围内的旅游,并为恢复本地区的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新的经验。鉴于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全部解除对我国全境的旅行和疫情警告,北京“双解除”后半个月来全国“非典”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发展,入境旅游接待从7月份开始已经全面恢复,各地业已开展的本省区市居民本地游工作进展顺利,对我国公民入境实行限制的目的地国家绝大多数已经取消限制,为适应海内外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国家旅游局研究决定,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恢复国内跨省区市旅游和出境旅游的经营活动,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恢复开展跨省区市旅游,也包括解除“非典”期间国家旅游局有关通知中规定的对旅游促销和经营活动的各种限制,但各地必须继续抓好旅游接待各个环节上“非典”防控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工作。各地要按照国家旅游局《关于认真做好旅游业恢复期间“非典”防控、安全防范和市场规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旅管理发[2003]46号)要求,把“非典”防控工作转入常规化轨道。旅游活动中万一发现有“非典”疑似病例,必须按照预案履行报告制度,并配合搞好现场控制和病员救治工作。同时,要大力抓好旅游安全防范和市场规范工作,确保旅游恢复工作顺利进展。(二)恢复开展出境旅游,目的地必须是经国务院批准且国家旅游局已正式发出通知可以开展出国(境)旅游业务的22个国家,即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越南、柬埔寨、缅甸、文莱、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耳他、土耳其、埃及、南非、德国、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据了解,截至7月8日,这22个目的地国家中,除越南仍暂停发放旅游签证、文莱仍要求中国旅游者在办理签证时出示医院健康证明、马尔代夫仍要求中国广东去的旅游者在无“非典”疫情国家停留10天以上方可入境外,其他19个国家均已取消对中国公民入境限制措施。请各地组团社据此做好组团工作,并在开展组团业务前,与对方接待社进行联系,搞清有关细节。另外,赴香港、澳门特区的出境旅游业务,6月份已在广东省内居民中恢复开展,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其他省区市的组团社也都可恢复开展组团赴港澳旅游业务。各组团社要切实加强对出境旅游团队的健康安全及行程管理,并与对方接待社签订合同,确保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请各地立即将本通知传达到辖区内各级旅游局、组团社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本通知精神做好工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健康有序地全面推进旅游业的恢复和振兴。特此通知。

出境旅游业务范文篇6

关键词:出境旅游市场;PEST分析;影响因素

1出境旅游市场概述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对出境旅游的定义为:“指中国(大陆)居民因公或因私出境前往其他国家、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进行的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病、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出境只限于政府公务。1983年,国家正式批准普通公民可自费跟团前往香港和澳门探亲,首开中国公民出境游先河,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出境旅游市场虽得以开放,但是增长速度较慢。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将中国公民出境探亲旅游改为自费出境旅游,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次迅速提升。此后,中国出境旅游市场日渐活跃。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2014年,我国第一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输出国、客源国。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初步统计,2018年全年中国出境游旅客达到1.4亿人次,比2017年全年1.29亿人次多出1100万,同比增幅达到了13.5%,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同时,中国已经成为多个国家的第一大入境旅游客源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主要集中于港澳、边境、东南亚等,如今已经延伸到大洋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中国出境旅游客源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出境旅游的热情高涨,有的城市还出现出境游客倍增的现象。

2广西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广西是中国著名侨乡之一,有3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分布于世界上的9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生活在东南亚国家,约200万人。1983年,国家《关于组织归侨、侨眷和港澳台眷属赴港澳地区探亲旅游团的请示》和《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或者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办法》,在出境探亲游的政策下,广西出境旅游市场启动。1990年,国家《关于组织我国公民赴东南亚三国旅游的暂行管理办法》,规定了出境旅游统一由旅行社组团,发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1992年增加菲律宾。同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旅游局颁布《关于开展中越边境旅游业务的暂行管理办法》,开始了边境旅游市场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旅游需求增加,但受到各种条件因素的制约,广西人旅游以国内游为主,出境旅游市场缓慢升温。1997年,《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正式将中国公民出境探亲旅游改为自费出境旅游,标志着中国公民自费出境旅游业务的正式开始。[2]由于广西与越南毗邻,在国家政策影响下,边境旅游日益发展,同时,港澳台旅游、东南亚旅游,国家开放公民自费旅游政策后,广西出境旅游市场逐渐活跃起来。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旅游经贸合作,从此,广西出境东南亚旅游的人数迅速增长。从2005年起,广西与台湾携手,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多届桂台经贸合作交流会,其中,从2009年起连续5年由广西主要负责人率团到台湾举办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加速了桂台旅游合作的步伐。南宁和桂林分别在第三批(2013年)和第五批(2015年)被列入大陆赴台湾个人游试点开放城市,也大大增加了广西人出境旅游的机会。此外,本文研究过程中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仅在1997年到2000年间,一些广西本土期刊如《东南亚纵横》,刊登了大量东南亚国家和城市概况、东南亚旅游手册和出境旅游建议等文章,这势必是当时国际形势和出境旅游发展背景下,民众精神需求的体现,可见广西出境旅游市场已经积蓄着一股力量。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这股力量逐渐释放出来。多种因素刺激了人们出境旅游的欲望,人们出境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

3广西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3.1政治因素。政治影响因素方面,可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国内政策支持,另一个是目的地国家政策开放。1997年,国家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支持民众走出国门,进行文化交流,领略异国风情。为加强旅游经贸合作,实现旅游业入世承诺,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走向世界。目前,我国已拥有151个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客源输出国在国际上已经享有盛誉,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能力也受到关注。为吸引中国游客,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签证政策。例如,截至2018年,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或落地签证的国家和地区有72个、协议互免普通护照签证的国家有13个、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国家和地区有18个、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的国家和地区有41个。由于对中国免签的国家有限,签证方面的优惠政策变成了招揽中国游客的重要方式,为最大限度降低客源的入境门槛,一些国家甚至在旅游政策方面为中国游客量身定制。2014年,泰国旅游局曾宣布对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游客免除3个月签证费。在2018年11月15日至2019年4月30日采取相同的操作,免收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和地区游客的落地签证费,期望以这种招揽游客的方式实现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此外,每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参会国家都竭尽所能地进行旅游宣传,在2018年还增设了中国-东盟海洋旅游合作论坛,加强旅游企业的合作,为国际间旅游企业合作提供了政策的保障。3.2经济因素改革开放四十年,广西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是出境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因。根据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本研究绘制了经济走势图(见图1),从图中可以见得改革开放40年来广西经济发展走势不断向好。出境旅游相比于国内旅游对旅游者的支付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地区经济发展,首先在经济上满足了出游的基本条件。依据人均GDP与人类活动及行为的变化关系统计,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观光游剧增;当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休闲游骤升;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游渐旺。本文参照不同年份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计算出近十年广西人均生产总值(见表1),结合出境旅游报告分析,2005年广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38美元,出境旅游市场较以往表现得更活跃;2008年,达到2012美元时,旅游消费数额增加;2011年,达到3840美元时,出境旅游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到2014年5411美元,旅游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出境旅游方式也呈现多样化。2017年,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游集团联合《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者报告》,数据显示南宁在中国出境旅游出发城市排名中,南宁的排位比前一年提升了两位,出境游客增速居全国首位。崇左市边境旅游人数统计,增速全国排名第一。这两座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显现出广西出境旅游市场一片繁荣的景象。此外,人民币升值,增强了境外旅游消费能力,刺激了出境旅游人数增长。同年,微信大数据也公布:除北上广深等城市,广西、云南、陕西等省份的居民选择出境旅游的人数也在快速上升,其中,广西崇左市出境人数增长率达338%,排名第一,防城港市出境人数增长率达192%,排名第六。3.3社会因素。第一,国际化程度加深,友好往来频繁。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加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布局影响,以核心城市辐射开来的发展,使得广西的国际化程度加深,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人民的思想开化,走出国门的意识愈加强烈。第二,广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改善,极大助力旅游业发展。二十年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和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截至2018年,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与107个城市实现通航,拥有176条国内外航线。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与76个城市实现通航,飞行航线达到112条。2017年旅客吞吐量是1392万,比上一年增加了20.4%,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的吞吐量是787万,比上一年增加了18.6%。此外,广西区域高速公路、铁路运输网络的建设与完善,对区域内的出境旅游市场起到辐射作用,也提高了边境旅游的可达性。开通高铁后,从南宁到广州、深圳、上海、香港等城市进行中转,也可达更多更远的境外国家和地区。不断完善的交通系统,为广西人出境旅游提供更为便利的交通支持。第三,不断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增加休闲时间。国务院办公厅《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其中就把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作为发展目标之一,通过不断完善和执行带薪休假制度,以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此外,相比于其他省份,广西全境或区域性节假日,也为人们出境旅游增加了机会,例如广西“壮族三月三”假期,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的调休、充分保证出游时间。第四,影视剧综艺效应。因为影视剧综艺节目而产生出境旅游动机,或是在进行旅游决策的时候受到影视剧综艺节目的影响。韩剧《浪漫满屋》让人对韩国济州岛心驰神往,电影《指环王》吸引更多人前往新西兰旅游;真人秀《花儿与少年》刺激了人们前往意大利、土耳其等国的旅游动机;因为一档叫作《中餐厅》的综艺节目,泰国的岛屿象岛,从鲜为人知到炙手可热;很多网友表示,因为看了电影《泰囧》《港囧》,做出泰国、香港旅游计划。3.4技术因素。出境旅游兴起之初,人们主要是以跟团形式出游,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游形式多样化,年轻人更青睐自由行。在进行旅游决策时,可以大量搜集旅游资讯,参考网友的游记攻略,制定出境旅游计划。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技术应用的普及,旅游者在出境旅游决策和旅游消费过程中,离不开移动网络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线旅游服务平台购买旅游服务产品。此外,语言障碍曾是影响人们出境旅游的原因之一,如今技术进步了,在线翻译软件和旅游实时地图等手机App,提高了人们出境旅游,尤其是自由行、纯自助游的勇气。

4广西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出境旅游市场供给不足出境旅游产品分为全包价旅游行线路、自由行和自助游等。广西本地国际旅行社提供出境服务,全包价旅游产品同质化较为明显。我国旅游目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51个,但是在广西多家旅行社在线平台上,看到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仅有20个左右,并且推荐的旅游线路都差不多。当前,跟团旅游形式较为普遍,但是自由行和自助游开始流行,自由行已形成一定规模。传统旅行社无法提供的出境旅游服务,游客可以通过网络寻求解决途径。例如途牛网、携程旅游网、飞猪旅行等OTA平台提供了更为全面和个性化服务,成为自由行或者跨地区散客拼团的新选择。地区出境旅游企业实力和创新能力稍弱一些,没有寻求境外地接社更为合理的产品组合,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归结为,广西本地国际旅行社的出境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产品设计创新不够,无法满足游客需求。4.2出境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市场秩序混乱出台《旅游法》后,国内旅游市场得到较大程度的规范,但是出境旅游监管存在一定难度。在广西旅游政务网上,黄金周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统计中,显示出境旅游投诉案件较多,其中,购物问题突出,如假冒伪劣产品、擅自增加购物、强迫购物等。一些旅行社在游客出境后,认为远离了国内旅游监管部门的视线,便可唯利是图,做出损害游客的事情。其中,也反映了出境旅游市场中的低价竞争现象,低价招徕游客报名参团,再通过强制购物等不法行为转嫁运营成本,同时获取暴利。此外,诸多问题也是游客不理性消费作用的结果。4.3旅游信息统计数据不全,市场研究受限本文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统计资料,均未获取广西出境旅游数量的信息。从广西旅发委法制科与监察科了解到,出境旅游有组团游、自由行和自助游,统计难度较大,有出境旅行团数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获得较为准确且可靠的数据,所以有关部门至今没有权威过每一年广西的出境旅游总人次,更没有各地市的出境人次、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停留天数和消费情况等。由于缺乏数据,深入分析广西出境旅游市场是相当困难的,研究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准确提出符合广西本土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实际需要的意见和建议。

5对广西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建议

5.1面向细分市场,创新旅游产品随着出境旅游日益大众化,应该对出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再分析市场需求特征,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组合、自由行和纯自助游产品。据了解,旅游内容方面,年轻旅游者热衷于骑行、探险、美食和运动休闲等旅游产品;中老年人更青睐于对商务、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而以家庭为单位的旅游者更关注海岛游、亲子旅游、研学旅行和文化旅游等产品[8]。因此,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应该提高出境旅游市场供给能力,创新旅游产品,并重视深度游产品的开发。例如,广西国际旅行社应借助中国-东盟旅游论坛的契机,与东盟国家地接社合作,打破包机游的局限,推出一系列可灵活组合、主题鲜明的出境旅游产品。5.2优化“互联网+旅游”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近几年,“互联网+旅游”模式发展非常快,网络成为旅游者获取旅游地信息的重要来源。网络的便捷性,以及跨越空间和时间距离的高效传达,是传统旅行社不可比拟的。加上在线旅游可信度逐渐上升、旅游产品丰富多样,许多旅游者放弃传统旅行社,转而将旅游服务诉求于在线旅游平台(如携程、途牛网、飞猪旅行、去哪儿等)。这是整个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广西出境旅游企业要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实现以经营实体为依托,接触游客获得信任,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设计符合广西人需求的出境旅游产品,同步优化在线旅游服务和宣传。5.3发挥旅游监管职能,完善出境旅游市场数据统计工作旅游监管部门从旅游宣传打击恶性竞争,防止低价旅游团而导致的游客出境旅游时遭受强制消费。对出境旅游行为进行有效引导,树立正确的旅游消费观念。同时,应完善出境旅游数据统计工作,为出境旅游市场和开发方向提供参考,为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2017年,广西旅游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服务中,主要是分析国内旅游市场情况。出境旅游已经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境地,应完善出境旅游市场数据的统计工作,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出境旅游管理政策,才能为出境旅游企业产品设计、营销和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等提供参考依据。

6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出境旅游市场发展的特点,探讨广西出境旅游的发展规律和市场潜力,分析影响广西出境旅游市场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研究中发现广西出境旅游市场存在出境旅游市场供给不足、旅游信息统计数据不全,市场研究受限、出境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市场经营混乱等问题,并尝试从旅游产品结构、旅游服务质量和监管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面向细分市场,创新旅游产品、优化“互联网+旅游”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旅游监管职能,完善出境旅游市场数据统计工作等对策建议,以完善广西出境旅游市场。

参考文献:

[1]黄爱青.广东省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

[2]张补宏,赖宝.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历程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09(6).

[3]成伟光.广西旅游业发展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出境旅游业务范文篇7

一、20**年度旅行社业务年检工作情况

截至20**年底,全市有国际旅行社54家,国内旅行社810家,总计864家。共有854家旅行社参加了20**年度旅行社业务年检,其中国际旅行社54家,国内旅行社800家,参检率为98.84%;参检旅行社中有813家通过年检,占全市旅行社总数的94.10%;有1家国际旅行社暂缓通过年检,给予限期改正处理,有40家国内旅行社暂缓通过年检,已按规定给予限期改正、警告、限期整顿或停业整顿处理,占全市旅行社总数的4.74%;有10家国内旅行社不予通过年检,并已注销国内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占全市旅行社总数的1.16%。

二、20**年度全市旅行社基本情况

(一)行业规模

全市864家旅行社中,20**年新增国际旅行社1家,增长1.9%;国内旅行社实际增加34家,增长4.2%。

截止20**年底,全市旅行社资产总额为65.80亿元,同比减少8.39%;负债总额为42.07亿元,同比减少9.98%;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3.73亿元,同比减少5.44%。旅行社总资产按形态分,固定资产4.40亿元,占总量的6.69%;流动资产47.22亿元,占总量的71.76%;其他类型资产14.18亿元,占总量的21.55%。

(二)经营规模和效益

根据854家旅行社填报的有效数据统计,20**年度全市旅行社营业总收入为248.94亿元,同比增长4.22%,毛利润总额15.90亿元,毛利率为6.39%,同比增长0.52个百分点,净利润总额1.35亿元,净利率为0.54%,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为245.73亿元,同比增长4.38%,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4.86亿元,旅游业务毛利率为6.05%,同比增长0.52个百分点;实缴税金为1.38亿元,同比增长0.44%;外汇结汇7565.82万美元,同比减少27.62%;全年促销费支出3730.05万元,同比增长25.73%。

(三)旅游业务指标

1、入境旅游业务

20**年度全市旅行社入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为26.66亿元,同比减少33.88%,占全市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10.85%;入境旅游毛利润为1.79亿元,占全市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12.05%,毛利率为6.71%,同比增长1.38个百分点。入境外联57.62万人次,同比减少23.52%,其中入境外联外国人47.21万人次,同比减少32.85%;外联人天数为211.87万人天,同比减少31.97%,其中入境外联外国人人天数为179.48万人天,同比减少39.60%;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81.68万人次,同比减少37.0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外国人74.68万人次,同比减少35.86%;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天数为250.45万人天,同比减少35.8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外国人人天数为229.47万人天,同比减少33.20%。

2、国内旅游业务

20**年度全市国内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53.47亿元,同比增长7.15%,占全市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62.45%;国内旅游毛利润为9.81亿元,占全市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66.02%,毛利率为6.39%,同比增长0.29个百分点。国内旅游组团975.67万人次,同比增长7.00%,共2526.52万人天,同比增长7.65%;接待767.64万人次,同比增加3.29%,共接待1528.11万人天,同比增长0.40%。

3、出境旅游业务

20**年度全市出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65.61亿元,同比增长26.50%,占全市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26.70%;出境旅游毛利润为3.26亿元,占全市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21.94%,毛利率为4.97%,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20**年度共组织出境游91.23万人次,471.76万人天,其中:出国游为74.04万人次,同比增长28.95%,共404.92万人天,同比增长14.**%;港澳游17.19万人次,同比增长8.**%,共66.84万人天,同比增长2.4%。

三、旅行社总体结构

(一)国际旅行社

国际社数量占全市旅行社总量的6.25%,资产占全市总量的67.42%,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占全市总量的59.75%,旅游业务毛利润占全市总量的49.60%,全年促销费占总量的58.99%,实缴税金占45.13%。

(二)国内旅行社

国内旅行社数量占全市旅行社总量的93.75%,是国际旅行社的15倍,资产占全市总量的32.58%,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占全市总量的40.25%,旅游业务毛利润占全市总量的50.40%,国内旅游组织人次占全市总量的90.01%,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占全市总量的92.42%。

专此报告。

出境旅游业务范文篇8

本文作者:卢小金工作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商务系

国家为平衡国际收支的需要进行旅游发展战略调整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01年旅游出口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达到54.1%。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低,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旅游服务贸易曾经承担着增加外汇收入、减少服务贸易逆差以平衡服务贸易收支的重任。在加入WTO以后,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逐年扩大,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关于纺织品配额一体化和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相关条款,从2005年1月1日起,原来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的国家将取消对我国的配额限制,我对外贸易顺差呈现加速扩大之势,由此不断引发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在高额顺差和外汇储备充足的背景下,2005年国家旅游局开始调整旅游市场的发展战略,由原来的“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三大市场的开发战略过渡到“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在规模上放松对出境旅游限制,实际上是对旅游服务贸易进行战略调整。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市场低迷,国家制定了拉动内需保增长的战略。为了配合国家拉动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全局战略,国家旅游局将旅游市场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和规范发展出境旅游”,用扩大旅游内需以弥补旅游出口的不足,在拉动旅游内需的同时,也拉动了出境旅游的需求,增加了旅游的进口,而入境旅游由“大力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其地位再次被弱化。2010年出台了《中外合资经营旅行社试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开始放开外资的出境旅游经营权,出境旅游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此消彼长的结果是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迅速扩大,旅游服务贸易成为逆向平衡我国国际收支的工具。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以及国外旅游客源市场低迷我国自1991年以来一直保持超过7.5%的经济增长率,201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5000美元,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从全球旅游客源地的发展历程来看,旅客的旅游动机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提升。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美元时,居民将产生国内旅游的动机;达到1000美元时,将产生赴邻国旅游的动机;超过3000美元时,将会产生洲际旅游的动机。在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过程中,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引导国民进行旅游消费,带动了旅游市场的大规模发展。1995年实行双休日制度,1999年实施黄金周长假制度,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员工进行国内旅游作为提高职工福利、增强职工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手段,国民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和越来越强的支付能力到国内外旅游。2002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国民出境旅游需求增加;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改革,人民币开始了升值的旅程,我国出境旅游成本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持续下降,国民出国旅游的欲望日益强烈。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释放出来的旅游需求使我国成为了各国竞相争夺的旅游客源市场,世界旅游强国纷纷加大了对我国促销的力度。比如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旅游局深入到中国各地进行宣传、招徕游客。美国为方便和吸引中国游客,在旅游观光景点、酒店、商场等场所增添了中文简介、自助汉语导游设备、会讲汉语的售货员。这些国家的宣传促销对我国出境旅游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入境旅游方面,由于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化莫测,出现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美国金融危机刚过,欧洲债务危机又现,世界经济出现下行风险,发达国家普遍陷入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困境,旅游消费者的信心下降,出国旅游的意愿减弱,旅游开支减少,到我国来旅游的入境人数没有增长,甚至在个别时期还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旅游外汇的收入增长极其缓慢。另外,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使我国入境旅游形势雪上加霜。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保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促进入境旅游的政策和措施,加剧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如美国的《旅游促进法案》提出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海外市场促销的非营利机构,整合全国力量,推销美国各州旅游资源与接待设施。欧盟的《新欧盟旅游政策框架》提出塑造欧洲可持续高品质旅游目的地品牌,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目的地加以塑造、宣传促销。日本的《新成长战略——重建“活力日本”方案》提出到2020年外国游客要增加至2500万人次。韩国以2014年为目标,提出力争实现吸引海外游客1200万人次。此外,人民币汇率的大幅上涨导致入境旅游成本上升,有效需求转化率下降,潜在的入境旅游客源为降低成本选择其他旅游目的地。这些因素客观上使我国的部分入境旅游客源分流,我国入境旅游旅游的人数几乎停留在2007年的水平。出境旅游需求旺盛和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低迷,造成出境旅游快速增长而入境旅游停滞不前,必然导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逆差规模增长过快旅游服务贸易从2009年出现贸易逆差以来,其规模逐年放大,短短的三年时间,便由40亿美元扩大至225亿美元,增长了5倍多。如果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到2015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亿人次,照目前人均花费1000美元的保守计算,出境旅游将要花费1000亿美元。而入境旅游自2008年以来几乎没有增长(2012年上半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出现负增长),到2015年我国入境旅游如果维持目前的水平,则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要超过500亿美元,这一规模相当于2012年货物贸易顺差的三分之一,其增长速度过快。我们应该考虑到,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不强,贸易的主动权还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存在的贸易顺差是由加工贸易创造的。中国的“人口红利”优势正在逐步衰减,劳动力成本提升,整体经济进入了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阶段,在激烈市场竞争情况下,跨国公司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有可能会逐步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我国的贸易顺差趋于下降。2008年以来,这种现象已经初露端倪,我国贸易顺差额在逐年下降(当然这其中有政府主观意愿在起作用,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上述的客观原因),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必将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不应片面强调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的功能,要慎重考虑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急剧扩大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认真研究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规律,将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旅游服务贸易高额逆差不符合我国长远的贸易利益根据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属于“注入”,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增作用;而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属于“漏出”,对国民收入有倍减效应。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会造成内需“漏出”,不但直接体现在对我国旅游产品需求的减少,而且会通过减少旅游服务部门收入、消费下降、对其他部门需求减少、生产缩减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国民收入的下降。高额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虽然对平衡国际收支有一定的作用,但这毕竟属于旅游内需的漏出,最终会损害我国旅游业及其关联服务行业的发展。作为传统的服务产业,旅游业对发展我国服务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餐饮、酒店、通讯、景区、零售、娱乐等行业,它的发展可以促进这些相关服务行业,提升服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对改变我国服务业的落后局面有着积极作用。而造成我国贸易顺差主要因素——加工贸易出口,我国仅获得工缴费,附加值不高,它主要利用进口的投入品进行加工后再出口,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不大,难以通过乘数效应对经济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而且随时有因其他国家加工成本低而被转移出去的可能。旅游服务贸易则属于一般贸易,其产业链上的部门基本在国内,不存在产业转移的风险,旅游服务贸易顺差带来的乘数效应极为明显。从世界发达国家旅游服务发展情况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逆差国,但是其旅游服务贸易却一直保持顺差。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曾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太大,在欧美国家的压力下,为减少顺差实行海外旅行倍增计划,鼓励日本国民到国外旅游消费,对降低国际贸易顺差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日本经济在此后陷入了长期低迷。

由此可见,用高额服务贸易逆差作代价平衡国际收支的做法不符合我国长远的贸易利益,国家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入境旅游的发展力度,以维护我国旅游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并非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优选项目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的顺差项目,旅游服务贸易则成为了我国最大的逆差项目之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的条件下,货物贸易顺差实际上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生产国际化和价值链控制的结果,是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定位安排。正是这些看似高额的贸易顺差成为西方国家制造贸易摩擦、制衡中国的借口,尤其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时期。为了缓和国际市场的反华情绪,平衡国际收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高端技术产品进行出口封锁,我国无法购买到需要的且能减少贸易顺差的高技术产品的情况下,采取增加旅游服务产品进口的方式最为便捷,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国通货膨胀的风险,旅游服务项目被我国选为作为平衡国际收支顺差的项目也就似乎顺理成章。但是,我国顺差是国民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微薄加工费和制造利润),耗费了我国大量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甚至还付出了环境代价,如今通过出境旅游消费将这些钱让别人轻松赚回去,去拉动他国的经济,这确实不能算是优选。其实,我国平衡国际收支应该有更优的选择。过去由于外汇短缺,我国采取“引进来”的策略,现在外汇储备充裕情况下,可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通过扩大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和国民对外投资,加速资本对外输出,扩大海外生产经营规模,使我国从国际分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按自己意愿参与国际分工的宗主国,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话语权,在此基础上既可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将辛苦赚到的外汇获得投资收益产生增值。此外,进行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将国家外汇资产持有者分散化,实行“藏汇于民”的战略,让居民、企业和机构更多地持有外汇,以提高外汇的使用效率。因此,平衡国际收支并非一定要通过旅游服务贸易赤字来进行。

出境旅游业务范文篇9

截至*年底统计,全国有国际旅行社1838家,国内旅行社17882家,总计19720家。其中:有18406家通过年检,占总数的93.34%;有874家暂缓通过年检,分别受到限期改正、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顿、停业整顿等处分,占总数的4.43%;有440家不予通过年检,占总数的2.23%。

二、*年度旅行社基本情况

(一)行业规模

*年度全国19720家旅行社,新增加1245家,同比增长6.74%。其中,国际社增加150家,同比增长8.89%;国内社增加1095家,同比增长6.52%。

*年底,全国旅行社总资产517.00亿元,同比增长了6.64%。负债299.30亿元,同比增长6.12%;所有者权益217.70亿元,同比增长了7.37%。旅行社总资产按形态分,固定资产91.87亿元,占总量的17.77%,同比减少5.66%;流动资产357.55亿元,占总量的69.16%,同比增长13.49%;其他类型资产67.58亿元,占总量的13.07%。

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307977人,其中,导游人员101902人、领队人员24440人、会计人员32347人、经理人员80453人、其他人员68835人。

(二)经营规模和效益

根据18943家旅行社(国际社1797家,国内社17146家)填报的有效数据统计,*年度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1639.30亿元,同比增长16.18%,毛利润总额106.86亿元,毛利率为6.52%,净利润总额10.81亿元,净利率为0.66%;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585.52亿元,同比增长15.99%,旅游业务毛利润为94.59亿元,旅游业务毛利率为5.97%;实缴税金为10.97亿元,同比增长10.84%;外汇结汇13.1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1%;全年促销费支出5.75亿元,同比增长2.09%。

(三)旅游业务指标

1、入境旅游业务

*年度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为265.52亿元,同比增长6.67%,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16.75%;入境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9.09亿元,同比减少9.91%,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20.18%。

入境外联1373.04万人次,同比增长24.00%,其中外国人687.81万人次,同比增长6.89%;外联人天数为5821.87万,同比增长22.13%,其中外国人为3193.77万人天,同比增长6.16%;接待入境旅游者2175.14万人次,同比增长17.27%,其中外国人1155.36万人次,同比增长1.39%;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天数为6378.70万,同比增长20.94%,其中接待外国人3452.72万人天,同比增长5.74%。

2、国内旅游业务

*年度全国国内旅游业务营业收入1009.01亿元,同比增长17.86%,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63.64%;国内旅游业务毛利润为60.11亿元,同比增长19.65%,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63.55%。

国内旅游组织8424.49万人次,同比增长11.09%,共26391.76万人天,同比增长15.11%;接待10631.69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0.49%,共23742.45万人天,同比增加11.21%。

3、出境旅游业务

*年度出境旅游业务营业收入310.99亿元,同比增长19.13%,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总量的19.61%;出境旅游业务毛利润为15.39亿元,同比增长16.96%,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总额的16.27%。

*年度共组织出境游987.42万人次,4376.22万人天,其中:出国游502.27万人次,同比增长22.88%,共2932.57万人天,同比增长21.01%;港澳游485.15万人次,同比增长11.71%,共1443.65万人天,同比增长2.59%。另外共组织边境游45.81万人次,同比增长39.44%。

三、旅行社总体结构

(一)旅行社区域分布

旅行社数量排在前十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次为:山东(1799家)、江苏(1570家)、浙江(1300家)、辽宁(1108家)、河北(1027家)、河南(991家)、广东(961家)、上海(829家)、北京(816家)、湖北(790家),十省市旅行社总量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56.75%。

(二)旅行社经营状况分布

经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旅游业务毛利润、实缴税金、外汇结汇、入境外联人天、入境接待人天、国内组织人天、国内接待人天等八项指标进行综合排名,前十名地区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四川、云南、辽宁、湖南。

(三)旅行社类别结构

1、国际旅行社

国际社数量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9.32%,人员占全国总量的39.69%,资产占全国总量的64.37%,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65.28%,旅游业务毛利润占全国总量的64.24%,全年促销费占总量的70.55%,实缴税金占65.76%。

其中获得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出境游组团社截至到2008年5月底共计915家,在*年正式开展出境游业务的共计793家,占全国旅行社总数的4.02%,占全国国际旅行社数量的43.14%;旅游业务营业收入869.37亿元,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的54.83%,占全国国际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的83.94%;旅游业务毛利润51.02亿元,占全国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的53.94%,占全国国际旅行社旅游业务毛利润的83.96%;实缴税金6.12亿元,占全国旅行社实缴税金总量的55.79%,占全国国际旅行社实缴税金总量的84.88%;外汇结汇10.04亿美元,占全国旅行社创汇总量的76.64%;入境外联人天、入境接待人天分别占全国国际旅行社总量的85.45%和79.89%。

其中获得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外商投资旅行社截至到2008年5月底共计35家,在*年正式开展旅游业务的共计24家,占国际社总数的1.31%:外商独资旅行社10家、外商控股合资旅行社7家、中方控股合资旅行社7家;北京13家,上海5家,广东4家,云南、天津各1家。外商投资旅行社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占国际旅行社总量的2.51%;旅游业务毛利润占3.33%;入境外联人天占3.16%,入境接待人天占1.38%;实缴税金占3.13%;外汇结汇占10.39%。

2、国内旅行社

国内旅行社数量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90.68%,从业人员占全国的60.32%,资产占全国总量的35.63%,旅游业务营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34.72%,旅游业务毛利润占全国总量的35.76%,国内旅游组织人次占全国总量的62.87%,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占全国总量的66.13%。

(四)旅行社所有制结构

全国旅行社中国有独资企业占10.47%,股份制企业占77.72%,其他类型企业占11.81%。国际旅行社中国有独资企业占23.54%,股份制企业占71.51%,其他类型企业占4.95%。国内旅行社中国有独资企业占9.10%,股份制企业占78.37%,其他类型企业占12.53%。

出境旅游业务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国旅行社行业;行政法规;行业分工;历史阶段。

对于我国建国以来旅行社行业发展历史的研究,旅游学界长期以来都以杜江《中国旅行社业发展回顾与前瞻》(2003)中的四个阶段为基础,即:1978年至1989年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初步形成阶段,1990年至1994年旅行社业的快速增长阶段.1995年至2001年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结构调整阶段,2002年至今为中国旅行社业的全面开放阶段。不同于以往旅行社业历史研究巾以行业规模、经营单位性质、经营范围等为标准的阶段划分方法,本文以国务院行政法规或法规性文件在不同阶段对旅行社分工的主要规定为标准,对我国建国以来旅行社行业的分工体系进行总结和回顾,划分出建国以来旅行社行业分工体系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旅行社行业的分工包括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两种类型。垂直分工是指在时间上先后承接、具有互补关系的职能之间的分解。如:某旅行社总社的出境旅游部门分别与航空公司、境外旅行社签订协议后推出了某个出境游产品,以一定的成本价销售给它的分支社或门市部,这些分支社和门市部加上一定的利润后将这个产品销售给旅行者。在这个例子中,这家旅行社总社负责开发和批发产品,其分支社和门市部负责销售,是产业链上的先后两个环节,形成一种行业的垂直的分工。水平分工是在同一操作层次上、针对操作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工。例如按旅游目的地的不同可以将旅游划分为人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大类。

在水平分工体系中,旅行社之间的区别在于经营范围的不同。这种分工有利于旅行社的专业化发展,但各种规模的旅行社在这种体系中都力图完成产业链条上生产、批发、零售的各个环节,人力、资金、管理分散,无法实现在整个旅行社行业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和良性竞争。

而在垂直分工主导的体系中,实力雄厚的大型旅游运营商利用自身人、财、物的优势,将力量集中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上,通过从供应商处大批量购买节约成本,通过众多商降低分销经营风险、分摊广告费用,并赢得更大的市场声誉效应。垂直分T体系中众多的旅游商则为运营商做,无需再考虑质量保证金、产品设计、旅游接待质量等非竞争优势,可以得到无风险的利润,能够扩大供给,专注于最擅长的营销、客户资源的建立与维护。这种以专业化分工为特征的整个行业的垂直分工主导的体系,使得不同规模的旅行社各司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因缺乏分工而导致的业务交叉覆盖、混乱竞争等弊端,可以使整个旅行社行业的经营协调有序。

本文主要依据国务院行政法规或法规性文件在不同时期对旅行社行业分工的规定来划分我国建国后旅行社行业分工的不同历史阶段。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时期国务院行政法规或法规性文件出台的原因和时机有所不同。为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这些法规或法规性文件中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还有一部分是受行业现实情况的推动而出台的相应的规范措施,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情况使得判断某种行业分工形式的准确出现时间较为困难。本文在划分行业分工历史阶段时,以国家出台的国务院行政法规或法规性文件为标准。在相关法规或法规性文件颁布前实际出现的行业分工萌芽不包括在前一阶段,但是会做出一定的解释性说明。

以下是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或法规性文件在不同阶段对旅行社的分工规定将我国的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分为的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后至1984年,以政府主导下的入境业务的水平。分工、各业务领域内的垂直分工为特征。

1978年前,我国只有两家以政治接待为主的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以及他们在主要省会和旅游城市设立的分支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政府的政治接待。从1978年开始,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的主要任务转变为接待自费来华的旅游者。1980年,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在北京成立。

根据当时国家旅游局的相关规定,全国只有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三家旅行社的总社拥有向境外招徕入境业务的权利,即外联权。三大旅行社总社的这一特权一直持续到了1985年初国家旅游局将外联权和签证通知权下放到省级。

由这三大寡头垄断的旅行社行业在这个阶段既有按照客源国和年龄段进行的水平分工也有接待业务的垂直分工。水平分工体现为各社服务对象的不同:中国国际旅行社主要负责接待来华的外国旅游者,中国旅行社主要负责来华旅游的港、澳、台同胞,而中国青年旅行社主要接待来华的青年旅游者。垂直分工为人境旅游业务的不同环节,即总社负责外联,地方分社负责接待。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垂直分工仅限于入境旅游业务,而且是政府行政力量主导下的垄断行业的分T.体系,并非自然形成的市场分工。

1981年10月10日,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允许成立国内旅行社:“经营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要经省、市、自治区旅游局同意,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实行企业化,照章纳税。这类旅行社不得经营对外旅游业务。”虽然国内旅行社在这个阶段是合法出现的,但数量和规模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极其缓慢。因此,本文仍将其划入行业分工的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是1985年至1995年,以旅行社行业的垂卣和水平分r并存为特征。

1985年1月1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旅游局《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决定向省级下放外联权和签证通知权,允许更多的旅行社经营入境业务,结束了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三大寡头对行业的垄断。

同年,《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由国务院颁布。这是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第一部管理法规。《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将我国旅行社的性质确认为:“依法设立并具有法人资格,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同时,《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还按业务范围将我国的旅行社划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旅行社:经营对外招傈并接待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来中国、归国或回内地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二类旅行社:不对外招徕,只经营接待第一类旅行社或其他涉外部门组织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来中国、归国或回内地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三类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

《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对我国当时的旅行社既进行了水平分工——分为经营入境业务的一、二类社和经营国内业务的三类社;又进行了入境旅游业务的垂直分工——拥有外联权的一类社和只能经营入境地接业务的二类社。

这种既进行水平分工又进行垂直分工的划分方法是否合理在很长时间里引起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讨论。这次对入境旅游业务明确进行的垂直职能的分工是依靠制度强制性而非市场的自然竞争完成的。虽然我国旅行社行业入境业务中的垂直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但是由于我国旅行社行业体制改革的滞后,垂直分工体系中的一、二类社并未具备现代企业的特点,这种分工体系在当时保障有序的市场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形成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一类社中除原来的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三大寡头外,很大一部分是《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后成立的中央各部委管理的国有旅行社以及这三大寡头原来的分支社被地方旅游管理部门改头换面后成立的一类社,这点从当时很多国旅分支社同时还具有“海外旅游总公司”的一类旅行社名称现象中可见一斑。

1985年11月2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人境管理法》。1986年12月26日公安部、外交部和交通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实施细则》,允许中国公民出国探亲和旅游,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此后大约十年间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在所有出境人数中的比例较小且旅行社行业分工中出境旅游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比较混乱。

第三阶段是1996年至2009年5月一以旅行社行业的水平分工为主要特征。

国务院1996年10月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的旅行社进行了重大调整,对旅行社重新进行了分类。其第一章第五条规定:“旅行社按照经营业务范围,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随着《旅行社管理条例》的实施,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成为两大系列,其分T范围如图3所示。

这次划分,对旅行社的业务进行了水平分工,由国际社经营入境和出境的业务,国内旅行社只能经营国内旅游的业务;之前垂直分工环节中的专门从事入境业务接待的二类社消失,许多原来的二类社在《旅行社管理条例》颁布后注册为国际旅行社,除了可以继续经营由其他组团社交付的在本地进行入境接待的业务,还可以依法从事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的外联和国内旅游的组团业务,与原来属于一类社的国际旅行社以及新的国内旅行社共同竞争,形成了旅行社业务的交叉分工。

1997年,由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的《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暂行办法》规定:“国家旅游局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和旅行社经营入境旅游业绩,审批特许经营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简称组团社),向公安部备案,并对外公布。未经批准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此项业务。”新的一批出国旅游组团社从国际旅行社中产生,各旅行社的分工范围如图4所示:

这种分工模式一直延续至2009年5月,也是近几年来一直被业界和理论界指为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缓慢和混乱的根源。在这个阶段,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国际旅行社多为国营企业,一直存在着机制僵化、粗放管理、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部分国际旅行社在由于入境旅游业绩出色,受国家政策之惠而拥有出境游组团资格后,并没有将高利润的出境游资源最优化地使用,在行业内扩张缓慢,没有成为在全国拥有垄断地位的行业巨头。而在国内游市场掘到“第一桶金”、拥有丰富的面向国内顾客销售经验的国内旅行社大多为民营性质,虽然极其羡慕出境游、入境游的高额利润却由于国家法规的规定而很难进入出境游、入境游领域。少量通过购买国有国际旅行社股份而取得入境游、出境游经营资格的旅行社由于设立分支社的注册资本要求太高、质量保证金数额较大、不熟悉资本运作等原因也没有能够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有垄断地位的行业巨头。用一句话总结这个阶段旅行社行业的情况就是:大社不够大(没有全国性的垄断企业出现),小社小而全(规模小但设计、采购、销售等环节一个也不缺)。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国有旅行社在这一阶段进行了管理层收购、股份制改革,同部分有实力的民营旅行社以及外资、合资旅行社展开竞争,通过并购、特许经营、成立联盟等形式积极构建企业内部的垂直分工体系,这为旅行社行业巨头的出现,行业垂直分工体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阶段是2009年5月以后,旅行社不再分类,分社和门市部的设立条件被放宽,市场经济中的行业垂直化分工正在形成。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第4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旅行社条例》,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旅行社条例》不再对旅行社进行分类,其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同时,《旅行社条例》统一了从事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准入条件,将旅行社的注册资金下限统一调整为30万元人民币,旅行社取得业务经营许可后,既可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也可以经营入境旅游业务。“旅行社取得经营许可满两年,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可以申请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这使得在旅行社行业积累了多年经验、资金、客户资源的旅行社能够公平地进入入境、出境、国内旅游各个领域,展开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