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译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0:10:57

传译范文篇1

欧盟同声传译培训项目是一个经典项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历时久、影响大、有实效。她起源于80年代早期签署的《中欧贸易协定》,欧盟按照承诺,每年为中国培养一定数量的同传译员,为中欧之间的谈判提供便利。该项目在她近二十年的历史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中国驻WTO大使孙振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该项目汇聚了欧盟一流的同传译员来帮助中国的年轻官员提高翻译技能,使得他们能迅速地学以致用,在各个工作岗位发挥才干。

在欧盟的五个半月时间里,生活的主旋律永远是翻译:交传、同传、中译英、英译中、语言强化、笔记练习……每天脑子里盘旋的总是中文和英文的转换,语言符号的交替。现在回忆,仍禁不住感慨一番。

欧盟的培训为期5个月,前两个月是交传和笔记的训练;随后会有一次学习访问,笔者这次去了伦敦;从第三个月开始,培训以同传为主,但仍会巩固交传,期间会去趟法国的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的所在地;最后阶段还有一次学习访问,笔者去的是北爱尔兰,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田园风光,秀丽而清纯。学习结束后,经过考试,欧盟委员会翻译总司会颁发毕业证书,告慰同志们五个月的辛勤付出。

先从交传讲起。关键是理解,以听为主,笔记为辅。听和记笔记不是零和游戏,听永远需要百分之百的投入,而记笔记所用的脑力是你额外创造出来的,正所谓"DON'TROBPERTERTOPAYPAUL"。而两者之间的桥梁是理解。记得欧盟翻译总司的资深译员NICKROACH在给我们做记笔记练习的时候,总是先假装严肃的把铅笔重重地搁置在记录本前,意思是提醒大家不要一听到声音,就急着握笔开始记笔记,而是应该在第一个MEANINGUNIT在你脑海中成形后,再动笔。这里的MEANINGUNIT不是指一个词组或是一个从句,而是指有完整意义的一个主句。也许有人会说,"那怎么行呢。一个MEANINGUNIT还不得十多个词啊。那后面还怎么来得及记。"这个问题提得好,正好切中了记笔记的关键。其实记笔记不是速记,不是说话者原话一字不差的记录,而是说话者原话意思的忠实再造(REFORMULATION)。

在理解听懂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涉及记笔记的技巧。正如我的师姐袁园在《浅谈口译-交传篇》中所说的那样,关联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用关联词这根线窜起整个意思链。此外,记笔记还应当能体现出主次,什么是主干,什么是枝干,什么是例子,都应该在笔记中一目了然。举例而言,"外经贸部将于下周在东单体育场进行足球联赛,首场比赛将在交际司和老干部局之间展开。"笔记可以记成这样:球东体下WK(交VS老1ST)

再说同传。我们的首次同传课是在伦敦的西敏斯大学上的。老师ZOE首先要我们练好坐姿,其中最重要是不要压迫腹腔,因为那里是持续清晰发声的关键器官。其实在上这堂课之前,我们已经上过一门很特别的课,叫"VOICECOACHING",主要内容就是纠正你说话时的不良姿式,释放自身说话的潜能,让你能持续清晰的与人沟通。也许大家可以在说话的时候对镜自照,看看自己背有没有弓着、头是不是歪着、手是否自然,脸是否僵硬。

同传的关键是培养所谓的"SPLITATTENTION"。因为同传是一种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的游戏,需要一心多用。把自己的注意力看作一块大蛋糕,切成十块,三块给翻译上句话,七块给听懂下句话。在这里给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世界杯的时候,欧盟的个别译员在同声传译的时候,竟还能分出一部分注意力看足球。由于这名译员功力深厚,非但没有影响翻译的质量,还在第一时间把球赛的结果通知给了与会者。

此外,同传还有一些GOLDENRULES:

1.REMEMBERYOUARECOMMUNICATING

2.NEVERATTEMPTTOINTERPRETSOMETHINGYOUHAVEN'THEARDORUNDERSTOOD

3.ALWAYSFINISHSENTENCES

4.DON'TTALKNONSENSE.

在欧盟的五个月里,我除了翻译技能方面的体会之外,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欧盟译员对自身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他们提出译员应当:

1有善于分析的头脑和概括能力

2合理思考的能力和估计形势的本能

3反应迅速,能迅速将注意力转移给下一个发言人、新形势和新话题

4善于集中注意力

5懂外交

6有求知欲,兴趣广泛

7诚实

8良好的短期和长期记忆力

9好听的声音

10批评性思维

11在公众场合流畅、清晰、良好地讲话

12体力好

13超出一般的抗压能力

传译范文篇2

一、多媒体教学简述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而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及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样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同时为其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RichardE.Mayer(2001)通过调查证实了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教学效果更佳,见图1。图1: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效果如图1所示,柱状图的白色部分为传统教学模式下(讲授文本)学生答题的正确率;黑色部分在教学中为加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文件产生的答题正确率,后者的正确率普遍高于前者。可见,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环境适应性要求很高的交替传译课程来说,其训练更需要多媒体教学的辅助(RichardE.Mayer2001)。

二、将多媒体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多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有以上优势是因为其背后有诸多教学理论的支持。首先,学生需要通过处理信息内化所学知识,而这一信息处理的过程能够在多媒体的参与下更加高效。其次,对多媒体的利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InformationProcessingTheory)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M.Gagne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用于解释学习过程(DuanLian&SongXiu-zhen2011),如图2所示。学生的反应与教学工具的使用最终需要以信息理论为基础。借助多媒体工具,教师可以将信息理论与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图2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从实时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变的过程,该过程是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的重要步骤。传统课堂中单向的信息传播很难使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实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而多媒体材料却能够将课堂知识与认知互动“打包”在一起,为长期记忆的形成“添砖加瓦”。例如,硬件方面,大学英语“交替传译”课一人一耳机、一人一电脑、一人一话筒;软件方面,运用师生互动软件:讲台上的教师可以通过管理员软件直接控制所有学生的电脑,而且可以在学生练习时计时,控制学生练习的时间。录制结束后,教师能够选择任意学生的录音播放。这一环境直接模拟交替传译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形成长期记忆的最佳状态。(二)多媒体教学理论。RichardE.Mayer(2001)提出了诸多多媒体教学理论,如时间接近理论(TemporalContiguityThe-ory)、相关理论(CoherenceTheory)、形式理论(ModalityTheory)等,它们同样也适用于“交替传译”课程教学。时间接近理论是指文本、图像、视频在时间上同时使用比相继使用的教学效果更佳。在实际交替传译现场,译员需同时处理当场的声音、图像等信息。因此,在“交替传译”课上,同时呈现所有的教学材料进行训练,有助于学生熟悉现场操作,积累经验。相关理论认为不相关的文本或图像反而会减弱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学中所选教学材料具有相关性,从而发挥最佳效果。“交替传译”课程大多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如环境工程、生物科技、建筑知识等)展开,而每堂课上用到的多媒体材料也紧扣主题,无论是练习音频,还是科普视频,亦或是课外拓展资料,无不紧贴每一课的主题,这样的高度相关性能够让学生充分锻炼将实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能力。形式理论提出利用视频材料中的直接音频材料比字幕材料的教学效果更佳,认为学生直接听视频中的台词比看字幕学到得多。“交替传译”课堂旨在培养能在现场通过听进行翻译的译员,现场翻译所能凭借的唯一实时材料只有讲话人的发言,因此,译员最需要训练的是英语听力。教师在课堂上所选用的视频不应带字幕,相关拓展视频也需舍弃字幕,以达到一定的听力训练强度;在课后,也应要求学生观看视频时避免参考字幕。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已不新鲜,但其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为何影响学习效果及如何影响学习效果等问题仍需深入探讨。

三、“交替传译”课堂的教学设计

在探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后,笔者尝试探讨如何才能实现多媒体参与其中的教学设计的效果最大化。2010年在北京召开的网络健康、数据生态系统及技术的国际会议提出了如图3所示的教学设计方案(JunJin,YuZhang&YongzhenLi2010):图3:教学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教学设计分为初始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三个步骤,以下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初始分析。初始分析指实际设计之前的分析,包括教学分析和设定教学目标。“交替传译”课上,教学分析包括多媒体材料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分析,以及提出并解决问题。多媒体材料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在前文已多有提及,“提出并解决问题”部分可能包括的问题有:多媒体占比多少最为合适?多媒体材料选择、调整、应用的根据是什么?教学效果如何测量?笔者认为,在“交替传译”课堂中,多媒体材料的比重应比传统教学材料更大,因为这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旨在培养集翻译技巧与临场应变能力为一体的口译人才。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已蕴含于前文中:多媒体材料需要彼此相关,在时间上接近,并舍弃字幕,同时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效果做出相应调整与改善。其中,调整的对象包括学习条件、学习方法、自学方法以及要求掌握知识的程度等。(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在初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包括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介与资源的选择与辅助教学提议设计。教学策略对于教学理论和教学总结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媒介的选择也是重中之重。课堂上,教师应该在制订好课堂教学目标与具体主题之后,慎重选择多媒体材料,推荐给学生的课后拓展资料也需要符合标准。具体到“交替传译”课程中,可以根据目标或实际操作的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中包含的教学过程中的步骤、方法、形式、媒介等。如在以“生物工程”为主题的课堂中,可以选择基因工程国际会议的现场发言、生物领域的新闻报道、生物学家采访片段视频等作为多媒体材料。学生完成一项口译练习之后,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录音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或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指出其中的优、缺点。教师可以以最新基因技术———CRISPR(基因编辑)的资料,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在下堂课开课前互相交流。(三)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教学评估包括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两项。以“交替传译”课程为例,评估学习效果的方法可以是在下课前做一次练习,所设计的练习应包含之前所有练习中预估会出现的错误(这需要教师提前对所有练习了如指掌,并提前预估所有难点和问题,由简到难),以考查学生是否解决了之前的难点。而评估教学质量则可以采取让学生填写教学质量问卷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点评教师的优、缺点,或实行同行听课制度,让其他教师通过听课为授课教师评估写点评,并开会交流讨论。

传译范文篇3

关键词:同声传译;顺译;注意力分配;代码转换

同声传译作为会议口译(conferenceinterpreting)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同传口译员在市场上有强劲需求。在这种背景之下,很多英语能力突出、有意在口译方面有所作为的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对同声传译产生了强烈的学习要求,求之若渴。然而,与这种强烈要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本科课程中难觅同声传译的踪影,只在寥寥几个设立翻译系或是翻译专业的院校中出现,因此适时地在普通高校中对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同声传译课程,迎合社会,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一个值得的、有益的探索。

一、同声传译过程

“巴黎释意学派”是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校在悉心研究了大量的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录音资料之后于80年代总结并提炼出的一套完整的口译理论。创始人之一塞莱斯科维奇用“三角模式”来阐述口译的过程[1]:即

所以如图所示:原语到目的语的转换过程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个子过程:1.从原语直接到目的语的转换,勒代雷把这一过程称作代码转换;这一部分涉及的词语多是一般性原语词汇、数字、专有名词和技术术语;2.译员对原语意思进行提取获得原始信息到达三角顶端,再把原始信息用目的语释义而表达出来;这样口译的主要程序即是:原语理解、脱离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三个主要步骤。“脱离词语外壳(deverbalization)”是巴黎“释意学派”的术语,意即抛开原语语言的外在形式获得以语言为载体的意义。所以译员对于语篇的传译应该是在剥离了原语的外在形式、获得了它所传达的意义之后,再把这一意义用目的语进行组织表述出来。

勒代雷概括了同声传译的总体过程同样符合上述“三角模式”,同样包括上述两个子过程,因为增加了边说边译的难度,译员通常在没有获得完整信息的情况下就开始了传译,所以二者执行得十分快速。“译员必须在时间2内表达时间1内理解的内容,同时他要听懂在时间3内即将表达的内容,此外,他还必须在每段时间之内对已有等同的词语做代码转换”[2]。

综合上述描述,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听到译员刚刚开始传译的时候,他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语气稍有试探,带有明显的翻译的痕迹,因为这时新的意思刚刚出现,并不明朗,而译员又必须开口传译,所以他不得不就词语表面的意思一边拘谨地进行代码转换一边尽力揣摩、提取词语所赋含的真正意义。当经过上述一系列复杂但是迅速的认知过程之后,原语意思变得明朗起来,译员的表达就转而脱离原语的语言外壳进行释意,于是他的翻译就变得清晰易懂,在听众的耳朵里就变得很舒服了。

二、同声传译的基本原则、技巧与教学板块设计

杨承淑[3]把口译的方法分为“原则”、“技巧”和“策略”三个层面。“原则”指有关口译经过条理化的通则;“技巧”指在口译事务上可以省事、省力的技术;“策略”则指个别的口译诀窍与应变措施。在对同声传译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之后,不难看出同声传译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所需要的主要技巧。“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释意的原则;另外,因为同声传译的原语信息是连续不断、线性的给出,译员翻译又必须与发言人的讲话几乎同步进行,所以传译时还应该遵循顺译原则[4],因为“顺译在及时储存信息和适时调整词序上最为省时省力,也是在词序差异大的语言组合间传译的显著策略”[5]。这两点构成了同声传译最基本的原则;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有:注意力分配、把代码转换融入意思自由陈述。同声传译的教学内容应该紧紧围绕着这两个原则及两个技巧进行。

因此,同声传译的主要教学板块设计如下:影随与重述练习、同传基本句子技巧训练和视译练习。

(一)影随与重述练习(shadowingandparaphrasing)

针对注意力分配技巧、捕捉语义单位和提取原语信息。心理学对于注意力相关研究[6]也表明尽管受试可以同时听取两种声音,但是同时进行听说的困难更大,原因在于其中一个声源来自于自身。有研究表明影随练习[7]对于同传中多任务同时进行情况下的语音听辨分析和短时记忆有着显著的作用;重述练习[8]可有效提高学生译员对于意义的捕捉并最终提高口译的准确性;事实上,这也是众多国外翻译培训学校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二)同传基本句子处理技巧训练

这一点不仅针对同声传译过程中把代码转换纳入意思自由陈述这一技巧而言,更是由于同声传译的第二原则“顺句驱动”所要求的。代码转换和意思表达的有机融合原本就是同声传译的难点,再加上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会议口译中的发言又经常出现长句、复杂句,更是增加了二者融合的难度。在思想表达的开端,译员只能处于观望之中,只有随着词语的积累而逐步形成意义单位他才开始明确方向。可是为了记住句子最初的那些词语,也就是说在意义单位尚未建立之前,译员必须迅速开始翻译,进行代码转换,同时还要避免在意思变得明朗起来之后回过头来改译句子的开头。“既然译员开始翻译时还不知道将被导向何处,他就要采取一种预防性方法:即采用一种基础的句法框架…这条规则也可避免照搬原语句子结构,句法照搬的结果往往是意思很难表达清楚”[9]。这样看来,基本的句子处理练习有助于使学生从学习同声传译开始就养成设法脱离原语句型勒绊的习惯,尽快摆脱外语的约束和干扰,为最终成功建立意义单位提供更多的精力,否则学生极易走进系统代码转换的泥潭,出现语句堵塞既耽误了时间又分散了对后续词语的听辨。此外,熟知了一些长、难句的结构及处理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同声传译员往往在句子尚未说完的情况下就理解了句子并进行了传译,也就是塞莱斯科维奇所说的“同声传译中的超前现象”[10],所以英文句子结构分析对于学生做出成功的语义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技巧是十分有益的。

(三)视译练习

视译练习又可以分为发言人不讲、译者看稿(sighttranslation)和发言人发言、译者看稿同传(sightinterpretation,orsimultaneousinterpretationwithtext)。SylvieLambert[11]在研究了视译练习中注意力的分配问题后得出结论:文稿的呈现在挑战译员注意力分配的同时,有助于译员在同传中的表现,并且建议在以认知为基础的同传训练中把视译作为进行真正同传操练的中间环节。我们知道,由于同传的顺译原则,文稿可以很好的模拟同传线性获得信息的方式,只不过前者是视觉文字的,后者是听觉语音的,二者的处理过程极为相似。而且同传的基本句子处理技巧可以在没有语音听辨的干扰下(这里指在sighttranslation的情况下),在语篇中进一步练习以期达到熟练,继而在看稿同传阶段加入语音听辨干扰之后得到强化与应用,循序渐进已达到最终的自动化。此外,在真正的同声传译实践中,与会者带稿朗读的情况比比皆是。通常情况下这类发言因为经过发言者事先的深思熟虑和字斟句酌,信息密度极大,句子结构紧密,遣词造句考究,这给现场同传带来极大困难。如果大会组织者经验丰富,译员可以事先得到讲稿对于发言进行仔细分析进行笔译,但是同时却要面临其他困难:如发言者因为是读稿发言所以语速加快,因而所面临的语篇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口语,译员所面临的时间压力更显突出。此时译员必须一边读稿一边尽量的对发言者做到亦步亦趋;如果不幸由于种种原因,译员只是在发言前很短的时间才拿到讲稿,根本来不及做出从容的笔译,那么现场边听发言、边读稿口译的现象就会发生;所以视译训练对于同声传译而言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同声传译的教学内容

我们已经谈到了教学设计成三大板块,这是因为我们更加注重同声传译的职业特点,从同传过程中的非语言因素入手,围绕着同声传译的基本技巧进行。因为我们的课程对象是英语专业本科生中语言驾驭能力强的一部分人,尽管他们都是“合成双语者”,语言能力尚需提高,但是对于从未接触过同声传译的学生而言,在学校教育学时紧缺的情况下,基本技巧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还是现实有效的,因为学生的语言提高可以作为辅线融入主线之中,经纬交织,而且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可以个人实现,在工作中完善,而没有这些基本的技巧训练,同声传译的训练就会与其他口译形式无异。

因此,上述提到的影随与重述练习、同传基本的句子处理技巧练习和视译练习将贯穿在教学的大部分直到真正的同传操练开始,构成了整个教学的框架。但是在具体的训练材料上,则兼顾语言提高。口译“工作语言”及话语语类可划分为叙述语类、介绍语类、论证语类和联想语类[12],其中考虑会议口译特点,材料大多是论证类,包含典礼致词;主题则以会议口译中常见的社会活动、经济贸易、国家政策和国际关系为主,内容由易到难。学生的责任是在教师提供的材料基础之上,自行完善上述主题背景知识和词汇,准备2-3分钟的主题演讲以提高会议口译的工作语言能力,所以语言能力的提高多是放在学生的课前准备,这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作为职业译员的译前准备工作能力。

下面分别谈谈影随与重述练习、同传基本的句子处理技巧练习和视译练习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影随与重述练习

影随练习按照原语影随——原语重述——译语同步解说——同声传译的过程进行。在原语影随阶段培养学生适应边听边说,时间差以语义为单位逐步加大。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并倾向于用加快语速来缩短原、译语之间的时间差。因此在这一阶段可以加入“一心二用”练习。我们曾经让学生做原语影随练习的同时,书写数字,数字可以按顺序、倒序、奇(偶)数、五的倍数进行。原语重述阶段要求学生在保持一定时间差的同时,用原语以不同于所听到的话把原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边听、边说、边提取意思,学生的注意力被牵引到信息意义上来,“脱离词语外壳”的束缚,但是因为是用原语所以不大存在理解的问题。下一步的“译语同步解说”阶段开始可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譬如说童话小故事,因为他们既知道故事的情节又掌握本族语中的有关词汇,但是却又不得不注意听辨以便跟进原语的故事输入进度,这样训练的重点完全集中在边听边说上,并且有助于他们检验自己的译语是否受到原语的任何干扰。然后是论说性的材料或讲稿,让学生学会一面捕捉话语的意义成分,一面陈述前面已听懂的意义,最终逐步过渡到真正的同传操练。

(二)同传基本的句子处理技巧练习

这一部分如前所述,主要针对长句、复杂句和一些英汉表达结构差异较大的句子进行练习。先向学生介绍英汉同声传译中主要的拆句、合句技巧,如切分、增补、重复、归纳、转换、等待、语气、反说、纠错等等,然后再把英文句子按类型分类,诸如较长的方式状语、插入语、多个并列的介词宾语、被动语态、后置定语、否定词开头及以否定词开头的双重否定句等等。从论述类语篇中提取该类型句子,涵盖不同主题由易到难(这里的难易主要指学生对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熟悉度与熟练度)安排,集中让学生顺译,并且尽量应用不同的拆合句技巧做到一句多译,反复进行,还要留出一定量的课后练习。

(三)视译练习

遵循发言人不讲、译者视译——发言人发言、译者带稿的顺序,文章从短到长,并结合句子处理技巧的进度,句子结构逐渐由简单到复杂过渡,所涉及的词汇也是由易到难。

前两项练习持续到整个学期的三分之二,第三项视译训练在进入到发言人发言、译者带稿阶段可以持续到学期末,贯穿整个训练始终。

以上的三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把学生领引进同声传译的实际操练之中。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knowledge),程序性知识存储于属于长时记忆的隐性记忆(implicitmemory)中,在应用时并不占用注意力,是一种下意识的应用,但是要经过不断的接触和练习才能获得。本文所述的原则与技巧属于前者,但是对于它们的应用却是后者。所以当应用一旦达到自动化(automaticity),进入到隐性记忆中,对他们的提取就不会占用注意力,就会大大的缓解译员在时间2内的各项活动在注意力上的相互竞争,从而为译员在其他共时进行的听辨、理解和传译赢得了宝贵的精力。

我们在英语专业本科生中以此为思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学生可以就一般题材的论述类文章成功地进行同传,做到大意准确,思路清晰可懂。在学期结束的问卷调查中,所有学生欢迎在本科阶段开设该课程,不再对同传感到高不可攀;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具有胜任同传的潜质,并且很想进一步深造。事实上,我们在尝试设置英语专业本科生同声传译课程之初,就没有臆想在短短的一个学期之内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出色的同传译员,但是我们却坚信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同传的一些基本技巧,为他们今后工作可能出现的机会之门配上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D·塞莱斯科维奇,M·勒代雷著,汪家荣,李胥森,史美珍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2]D·塞莱斯科维奇,M·勒代雷著,汪家荣,李胥森,史美珍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3]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杨承淑.从经济性原则探讨顺译的运用[J].中国翻译,2002.11.

[5]万宏瑜,杨承淑,同声传译中顺译的类型与规律[J].中国翻译,2005.5.

[6]L·Sylvie,SharedAttentionduringSightTranslation,SightinterpretationandSimultaneousinterpretationJ,Meta,2004(XLIX,2),pp294-306.

[7]张丽华,TheEffectivenessofShadowinginSimultaneousinterpretationD,2001.

[8]邱琼,重述在同声传译中的作用[D].2005.

[9]D·塞莱斯科维奇,M·勒代雷著,汪家荣,李胥森,史美珍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273.

[10]D·塞莱斯科维奇,M·勒代雷著,汪家荣,李胥森,史美珍译,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360-362.

传译范文篇4

本文作者:贺婷婷工作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外语系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纽马克的语义翻译理论认为,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理论是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能达到准确的目的,而交际翻译能达到简洁的目的。根据纽马克关于翻译方法的V型图,语义性翻译更重原语,采用的多为词对词或直译方法;而交际性翻译更重译语,采用的多为归化或意译方法。口译的特点及口译教学的要求按照所要完成的任务,口译可分为会议传译、陪同口译等;按照进行的形式,口译可分为同声传译、连续传译等。会议传译可采取同声传译或连续传译的方式。陪同口译和电话口译则一般采取连续传译的方式。少数高校同时进行连续传译和同声传译的教学。大部分高校则由于设备和师资以及学生口译能力的限制仅开设连续传译的课程。然而,对学生进行陪同口译和会议传译(口译的两种主要形式)的训练则是口译专业课程的最基本的要求。陪同口译和会议口译的不同特点陪同口译是指译者在接待、商务、旅游、参观、游览、购物等活动中提供口译服务。会议口译,顾名思义,是指译者在国际会议、记者招待会、商务会议、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中提供口译服务。陪同口译发生的过程一般是活动的,较为非正式的,译员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有效快速地向目标语接受方传递源语发出方的信息。译员所起的作用相当于交际翻译。会议口译一般发生在较为正式的场合,译员的翻译较为书面。因此,译员翻译的形式更靠近语义翻译的范畴。交际翻译与意译的关系以及语义翻译与直译的关系交际翻译集归化及意译的优势。意译是指译员抛开原文的束缚,理解原文的意思后,采用意译的方法,以白话译出。意译与交际翻译的目的都在于使译文对目标语受众产生相同的效果。语义翻译集逐字翻译和直译的优势。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直译和语义翻译的相同点在于在句法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意思。

针对陪同口译有效快速的特点,根据交际翻译的原则,陪同口译的训练和教学中可侧重意译的方法;针对会议口译内容较为正式的特点,根据语义翻译的原则,会议口译的训练和教学中可侧重直译法。语义翻译准确以及逐字翻译的特点,适用于会议口译讲话者内容正式书面的特点;而交际翻译简洁及意译的特点,适用于陪同口译高效的特点。首先来看看交际翻译理论或者说意译的方法在陪同口译中的应用。例如,在一次中方与外方的商务洽谈过程中,陪同口译员可能面临一些即时性的、非正式场景的句子,如“我们上车吧!”这个句子在英语中直译为“Let’sgetontheminibus.”或“Let’sgetinthecar.”虽然这样的译法能够传达信息,但在非正式场合,这个句子听起来非常的不自然。其实在陪同口译中,这个句子只需译为意译为“Let’sgo.”,在场的人看到停在前面的车,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上车走吧”。再如,在一次商务谈判中,双方很难就交货日期达成一致,客商问:“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这个句子如果直译,在目标语中为“Arethereanyothersolutions?”,这个英语句子其实并没有表达出客商希望厂方想一些办法帮助他们解决交货日期的愿望。虽然意思传递清楚,但并没有达到交际的目的。所以这个句子可以意译为“Whatelsecanyoudotohelpus?”。下面看看语义翻译理论或者说直译的方法在会议口译中的应用。会议口译的句子比较正式,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使用直译的方法可以在目标语中较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思。例如,在一次教育主题的会议中,讲话者说了以下一段话:“我们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十分注意推动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注意用最新的知识成果、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学生。”这句话可以直译为:“Wehavealwaysgivenprioritytoqualityimprovementinhighereducationdevelopment,payingparticularattentiontotheteachers’educationalconceptrenewal,thedevelopmentofstudents’overallqualityandtheeducationofstudentswithlatestknowledge,educationalmeansandmethods.”同一个句子,在商务陪同和正式会议中的不同译法可以保证目标语的自然、地道。如“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如果出现在会议中,则可使用直译法译为“Developmentistheabsoluteprinciple.”。而如果这句话出现在商务陪同的场合中,则应使用意译为“Developmentistheonlyway.”或“Developmentisofvitalimportance.”让这句话听起来更口语化,也更自然。

传译范文篇5

关键词:商务口译有效记忆信息储存话段意义语言技巧。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它是借助认知知识听辨语言、分析、综合、推理、理解、意义产生、记忆和表达的过程(刘和平)。口译的种类有很多,商务口译是口译的主要类别之一,它传译的内容常常与商业、贸易、经济相关,它集听、说、读、写、译、忆等综合能力为一体,通过商务口译人员对源语言的信息的接收、理解和对目标语的再构建,帮助商务双方达到顺利的交流。商务口译活动的即席性很强,它除了要求译员有扎实的双语功底、熟练的双语转换技巧和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超强的记忆力,来保证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忆被语言学界定义为“短期或长期储存信息的心智能力”(Richards:283)。有效记忆即指对信息进行的短期或长期的准确而完整的储存。“一个人的记忆好坏并非天生,良好的记忆力是在后天的教育、训练、培养中获得的”(王玉珊:47)。在商务口译实践中,信息缺失现象并不是缘于译员先天的记忆力的贫乏,而是译员还没有找到有效可行的记忆方法,还没有掌握相应的记忆技巧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储存。有效记忆是成功商务口译的根本保障。

对话段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忆,必须充分地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把握好记忆的各个环节。在商务口译中,既要准确地把握好源语言信息输入的时机,也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将信息最大可能地、清晰地、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对信息的有效记忆。本文将从将从口译实践中的记忆为切入点,从商务口译实践中信息的输入、信息的意义、信息的理解及信息分析技巧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从而在商务口译中准确而快速地传译完整信息以至达到成功商务交际的目的。

一、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作好精确的语言输入

根据近半个世纪来的研究,认知科学家认为记忆有三个系统,或三种信息储存机制,即感觉储存(SensoryStore)、短时储存(ShortTermStore)和长时储存(LongTermStore)(刘文红:104))。其中,首要的储存系统为感觉储存。这种机制储存人的感观前沿所获得的感性信息,即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所捕捉到的直接的,未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Carroll:47)。口译实践中的感觉储存过程就是,译员通过自己的双耳捕捉话语信息。这个过程非常短暂,稍纵即逝。实验结果证实,人的感觉储存只能延续0.25~2.0秒钟,但其容量很大,而且信息内容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刘文红:104),达到有效的记忆的目的。中国有句俗话叫“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口译实践信息储存过程中的“米”即为通过听觉所捕捉到的话段的信息,它是成功口译的奠基石,没有这“米”,没有抓住话段的信息,就无从进行的信息记忆。而想精确地抓住话段信息,必须首先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输入的时机,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有效、精确而完整地输入原始的,未经任何加工的信息,成功实现信息记忆之初的感觉储存,为接下来的记忆加工奠定好稳固的基础。也就是说,准确无误听懂源语言话段中的字、词、句是有效记忆的首要步骤,也是成功商务口译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单独的形式上的含义

有了精确的语言输入即准确无误地抓住了话段中所有的字、词、句后,是否就意味着译员能够准确记忆话段的有效信息呢?答案是否定的。笔者曾在所教学的商贸英语班中作了个简单的试验:教师首先提醒学生高度注意即将听到的几个单词,并提醒学生不做笔记,随即随意清晰而缓慢地读出了8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6,computer,senery,black,huge,picture,window,store。通过对学生随后的询问调查和课后的谈话,得出的结论如下:98%的学生表示听懂了老师所读词汇。92%的学生不能完全记住所给的8个词汇,其余8%的同学可以基本准确地说出所有的单词。通过课间和课后的询问、讨论,究其有效记忆的原因,有学生表示将8个单词按字母分类而进行记忆;有的学生表明,随着老师所读单词的顺序,他们在使用眼睛观察着所在的语言实验室中相关的物品。还有部分学生将这些单词编排成有意义的话句进行记忆。这个简单的试验表明,无序的信息,尽管信息量不大,尽管有了成功的语码输入即成功的感觉储存,也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有效的记忆。而一旦这些信息被赋予了意义,它们才可能长久地牢固地储存在人的记忆中。科学研究也表明,“记忆的信息越有意义,就越能更快地被记忆所捕获,也就能越快地被大脑所记忆。”(林郁如:9)例如,大脑对无序数字如圆周率、电话号码等的记忆是非常困难的,而一旦这些无序的数字被注入了意义,一旦圆周率的3.1415926535被注译为“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电话号码5201314被理解成“我爱你一生一世”后,对无序信息的记忆将会变得快速而持久。

译员在商务口译活动中可以使用这种赋予语码意义的方式对话段信息进行有效记忆,即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形式上的含义。信息在经过感觉储存后,就会即时进入短时储存,因为信息的感觉储存稍纵即逝,而人的任知行为需要更长的时间为大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的短时储存容量非常有限,它的容量为7±2个信息组块(Carroll:49),它所能储存的时间也只能有短短的几秒钟。然而,根据Carroll的理论,这些信息组块可以通过语义分群(chunking)来增长信息的储存容量,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即在记忆过程中将话段的信息以意群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形式上的意义进行储存可以形成记忆的有效性。比如,前面提到的教师在课堂试验中所提及的8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如果按每个单词为一个信息组块进行记忆的话,那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违背了大脑的短时记忆机制,而一旦通过语义分群,把这些单词组合成3个意思独立的意群,即“blackcomputerbythewindow”,“store”,“8hugesenerypictures”,将这些单词组合成一句有意义的句子的话“Theblackcomputerbythewindowcanstore8hugesenerypictures(窗边那个黑色的电脑可以储存8张大的风景画。)”,记忆对信息的储存将变得更加容易,储存时间也更加长久。事实也证明,部分学生之所以能记忆这些单词,是这部分学生将这些单词编排成了有意义的话句而进行记忆。因此,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单独的形式上的含义在口译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话段信息的储存更加准确而长久。三、结合已有的语言、非语言和跨文化知识,理解话段真实意义

对话段信息的有效记忆更准确地讲是对话段文字所承载的意义的准确理解。因为“口译是对原语信息的意义和思想进行传递和表达,而不是对源语信息符号的机械记忆与重现。言语的意义不是字词的总和,而是有机的整体。”(马英迈,孙长彦:78)在口译过程中,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根本,没有理解的记忆,只能是僵硬的传译话段的字词,它容易受语言和文化的局限而导致信息的流失与意义的偏差,最终导致信息传译的不准确。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话段信息进行的记忆才是准确而有效的记忆。而对话段和句子的意义进行准确透彻的理解,必须通过使用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否则,传译的结果将会是让人不知所云。例如:

例1招待不周,没什么好吃的。

例2——你今天非常漂亮。

——哪里,哪里。

例3这个民族的人的肤色都很黝黑。

例4我们政府机关庞大,钱,都被吃光了。

例5Loveme,lovemydog.

例1和例2,如果不分析跨文化因素的话,就会直译为:

例1Myhospitalityisinadequate,andtonight''''sfoodisnotgoodenough.

例2——Youlookverynicetoday.

——Where?Where?

然而,中华民族的谦逊和西方国家的直率促成了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根本不同。“招待不周,没什么好吃的”在中国是主人待客时的一句常用客套话,它并不是是主人真地感觉到抱歉和难堪,而是主人的一片真诚和热情,希望客人不要拘束,玩得高兴。而“哪里,哪里”是中国人常常用在赞美之词后的表示谦虚之意的客套语,而非“在哪里”之意。有了这些跨文化的理解,信息的记忆就会更加准确,这两句话就可以传译得更为得体如下:

例1Thisisbutahomelymeal.Hopeyouenjoyit.

例2——Youlookeverynicetoday.

——Thankyou.

例3、例4和例5则表明,只有通过使用已经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对句子的意义进行透彻的理解后,才不会将“黝黑”和“钱,都被吃光了”直译为“black”和“Themoneyhasbeeneatenout.”因为,“black”本身所表示的颜色是“黑色”,是那种碳般的纯黑色,而根据人们的知识,人的皮肤的“黝黑”是不会像碳一样的黑,“钱”也不可能像苹果一样地能够被吃掉。因而,在相关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上下的背景知识,传译出相应目标语的“dark”和“Andmostofthebudgethasbeenusedspeciallyforpayingthesalaries”则更为准确和恰当。例5是一个浅显的英语习语,它的意思是“爱屋及乌”。有了平时的知识的积累,有了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才能准确地记忆句子信息,传译句子的真实含义,而不会将该句英语习语直译为“爱我,爱我的狗”,而让人们一头雾水,找不着北。

四、运用语言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把握话段关键词

传译范文篇6

根据近半个世纪来的研究,认知科学家认为记忆有三个系统,或三种信息储存机制,即感觉储存(SensoryStore)、短时储存(ShortTermStore)和长时储存(LongTermStore)(刘文红:104))。其中,首要的储存系统为感觉储存。这种机制储存人的感观前沿所获得的感性信息,即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所捕捉到的直接的,未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Carroll:47)。口译实践中的感觉储存过程就是,译员通过自己的双耳捕捉话语信息。这个过程非常短暂,稍纵即逝。实验结果证实,人的感觉储存只能延续0.25~2.0秒钟,但其容量很大,而且信息内容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刘文红:104),达到有效的记忆的目的。中国有句俗话叫“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口译实践信息储存过程中的“米”即为通过听觉所捕捉到的话段的信息,它是成功口译的奠基石,没有这“米”,没有抓住话段的信息,就无从进行的信息记忆。而想精确地抓住话段信息,必须首先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输入的时机,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有效、精确而完整地输入原始的,未经任何加工的信息,成功实现信息记忆之初的感觉储存,为接下来的记忆加工奠定好稳固的基础。也就是说,准确无误听懂源语言话段中的字、词、句是有效记忆的首要步骤,也是成功商务口译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单独的形式上的含义

有了精确的语言输入即准确无误地抓住了话段中所有的字、词、句后,是否就意味着译员能够准确记忆话段的有效信息呢?答案是否定的。笔者曾在所教学的商贸英语班中作了个简单的试验:教师首先提醒学生高度注意即将听到的几个单词,并提醒学生不做笔记,随即随意清晰而缓慢地读出了8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6,computer,senery,black,huge,picture,window,store。通过对学生随后的询问调查和课后的谈话,得出的结论如下:98%的学生表示听懂了老师所读词汇。92%的学生不能完全记住所给的8个词汇,其余8%的同学可以基本准确地说出所有的单词。通过课间和课后的询问、讨论,究其有效记忆的原因,有学生表示将8个单词按字母分类而进行记忆;有的学生表明,随着老师所读单词的顺序,他们在使用眼睛观察着所在的语言实验室中相关的物品。还有部分学生将这些单词编排成有意义的话句进行记忆。这个简单的试验表明,无序的信息,尽管信息量不大,尽管有了成功的语码输入即成功的感觉储存,也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有效的记忆。而一旦这些信息被赋予了意义,它们才可能长久地牢固地储存在人的记忆中。科学研究也表明,“记忆的信息越有意义,就越能更快地被记忆所捕获,也就能越快地被大脑所记忆。”(林郁如:9)例如,大脑对无序数字如圆周率、电话号码等的记忆是非常困难的,而一旦这些无序的数字被注入了意义,一旦圆周率的3.1415926535被注译为“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电话号码5201314被理解成“我爱你一生一世”后,对无序信息的记忆将会变得快速而持久。

译员在商务口译活动中可以使用这种赋予语码意义的方式对话段信息进行有效记忆,即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形式上的含义。信息在经过感觉储存后,就会即时进入短时储存,因为信息的感觉储存稍纵即逝,而人的任知行为需要更长的时间为大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的短时储存容量非常有限,它的容量为7±2个信息组块(Carroll:49),它所能储存的时间也只能有短短的几秒钟。然而,根据Carroll的理论,这些信息组块可以通过语义分群(chunking)来增长信息的储存容量,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即在记忆过程中将话段的信息以意群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形式上的意义进行储存可以形成记忆的有效性。比如,前面提到的教师在课堂试验中所提及的8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如果按每个单词为一个信息组块进行记忆的话,那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违背了大脑的短时记忆机制,而一旦通过语义分群,把这些单词组合成3个意思独立的意群,即“blackcomputerbythewindow”,“store”,“8hugesenerypictures”,将这些单词组合成一句有意义的句子的话“Theblackcomputerbythewindowcanstore8hugesenerypictures(窗边那个黑色的电脑可以储存8张大的风景画。)”,记忆对信息的储存将变得更加容易,储存时间也更加长久。事实也证明,部分学生之所以能记忆这些单词,是这部分学生将这些单词编排成了有意义的话句而进行记忆。因此,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单独的形式上的含义在口译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话段信息的储存更加准确而长久。>

三、结合已有的语言、非语言和跨文化知识,理解话段真实意义

对话段信息的有效记忆更准确地讲是对话段文字所承载的意义的准确理解。因为“口译是对原语信息的意义和思想进行传递和表达,而不是对源语信息符号的机械记忆与重现。言语的意义不是字词的总和,而是有机的整体。”(马英迈,孙长彦:78)在口译过程中,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根本,没有理解的记忆,只能是僵硬的传译话段的字词,它容易受语言和文化的局限而导致信息的流失与意义的偏差,最终导致信息传译的不准确。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话段信息进行的记忆才是准确而有效的记忆。而对话段和句子的意义进行准确透彻的理解,必须通过使用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否则,传译的结果将会是让人不知所云。例如:

例1招待不周,没什么好吃的。

例2——你今天非常漂亮。

——哪里,哪里。

例3这个民族的人的肤色都很黝黑。

例4我们政府机关庞大,钱,都被吃光了。

例5Loveme,lovemydog.

例1和例2,如果不分析跨文化因素的话,就会直译为:

例1Myhospitalityisinadequate,andtonight''''sfoodisnotgoodenough.

例2——Youlookverynicetoday.

——Where?Where?

然而,中华民族的谦逊和西方国家的直率促成了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根本不同。“招待不周,没什么好吃的”在中国是主人待客时的一句常用客套话,它并不是是主人真地感觉到抱歉和难堪,而是主人的一片真诚和热情,希望客人不要拘束,玩得高兴。而“哪里,哪里”是中国人常常用在赞美之词后的表示谦虚之意的客套语,而非“在哪里”之意。有了这些跨文化的理解,信息的记忆就会更加准确,这两句话就可以传译得更为得体如下:

例1Thisisbutahomelymeal.Hopeyouenjoyit.

例2——Youlookeverynicetoday.

——Thankyou.

例3、例4和例5则表明,只有通过使用已经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对句子的意义进行透彻的理解后,才不会将“黝黑”和“钱,都被吃光了”直译为“black”和“Themoneyhasbeeneatenout.”因为,“black”本身所表示的颜色是“黑色”,是那种碳般的纯黑色,而根据人们的知识,人的皮肤的“黝黑”是不会像碳一样的黑,“钱”也不可能像苹果一样地能够被吃掉。因而,在相关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上下的背景知识,传译出相应目标语的“dark”和“Andmostofthebudgethasbeenusedspeciallyforpayingthesalaries”则更为准确和恰当。例5是一个浅显的英语习语,它的意思是“爱屋及乌”。有了平时的知识的积累,有了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才能准确地记忆句子信息,传译句子的真实含义,而不会将该句英语习语直译为“爱我,爱我的狗”,而让人们一头雾水,找不着北。

四、运用语言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把握话段关键词

熟练地掌握语言的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提炼关键词,能够促使大脑对话段信息的有效记忆和对句子的准确透彻的理解,因为短时记忆的的瞬间性和容量的有限性要求大脑记忆的信息组块不能太多。关键词的提炼可以减少话段信息的组块,信息的分类可以扩大信息组块的容量,而信息的归纳则起着一个龙骨作用,将零散的信息组块连缀在一起,让信息有序而有意义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中。这样的话,在商务口译实践中,既不会因为信息组块过多而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短时储存,也不会因为信息组块的容量的不足而缺失部分信息,更不会让话段信息在大脑中凌乱无序,让疑云变得语无伦次。例如,口译一段有关中国地理的汉语文字(略),在没有任何说明和提示的前提下,记忆这段150多字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它让人感到慌乱、茫然、无所适从。而一旦注意使用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注意使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记忆并复述该段信息就变得非常容易。因为通过对话段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清楚地得出三个主要记忆组块:地理位置、周边国家、面积。再结合着大脑长时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对话段信息的记忆也就变得非常轻松了。

由此可见,在商务口译实践的过程中,虽然译员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奠定了成功口译的必要基础,对信息的有效记忆却是通向成功商务口译的必经之路,它与口译笔记相互补充,共同构筑口译话段的完整信息,它是成功口译的根本保证。在商务口译的实践中,既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捕捉信息语码的输入,也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将无序的信息编排成有意义的相关话段,去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同时,在结合自己已有的、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在理解话段真实意义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语言的分析、归纳、分类技巧,减少话段的信息组块,扩充信息组块的容量,从而将信息最大可能地、清晰地、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对信息的有效记忆,圆满发挥商务口译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郁如:新编英语口译教程:学生用书[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刘文红:对口译中记忆的认知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马英迈孙长彦:口译中的记忆与理解[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5]王玉珊:如何提高外语记忆效率[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9)

传译范文篇7

关键词:商务口译有效记忆信息储存话段意义语言技巧。

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它是借助认知知识听辨语言、分析、综合、推理、理解、意义产生、记忆和表达的过程(刘和平)。口译的种类有很多,商务口译是口译的主要类别之一,它传译的内容常常与商业、贸易、经济相关,它集听、说、读、写、译、忆等综合能力为一体,通过商务口译人员对源语言的信息的接收、理解和对目标语的再构建,帮助商务双方达到顺利的交流。商务口译活动的即席性很强,它除了要求译员有扎实的双语功底、熟练的双语转换技巧和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超强的记忆力,来保证信息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忆被语言学界定义为“短期或长期储存信息的心智能力”(Richards:283)。有效记忆即指对信息进行的短期或长期的准确而完整的储存。“一个人的记忆好坏并非天生,良好的记忆力是在后天的教育、训练、培养中获得的”(王玉珊:47)。在商务口译实践中,信息缺失现象并不是缘于译员先天的记忆力的贫乏,而是译员还没有找到有效可行的记忆方法,还没有掌握相应的记忆技巧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储存。有效记忆是成功商务口译的根本保障。

对话段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忆,必须充分地了解大脑的认知机制,把握好记忆的各个环节。在商务口译中,既要准确地把握好源语言信息输入的时机,也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将信息最大可能地、清晰地、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对信息的有效记忆。本文将从将从口译实践中的记忆为切入点,从商务口译实践中信息的输入、信息的意义、信息的理解及信息分析技巧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从而在商务口译中准确而快速地传译完整信息以至达到成功商务交际的目的。

一、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作好精确的语言输入

根据近半个世纪来的研究,认知科学家认为记忆有三个系统,或三种信息储存机制,即感觉储存(SensoryStore)、短时储存(ShortTermStore)和长时储存(LongTermStore)(刘文红:104))。其中,首要的储存系统为感觉储存。这种机制储存人的感观前沿所获得的感性信息,即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所捕捉到的直接的,未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Carroll:47)。口译实践中的感觉储存过程就是,译员通过自己的双耳捕捉话语信息。这个过程非常短暂,稍纵即逝。实验结果证实,人的感觉储存只能延续0.25~2.0秒钟,但其容量很大,而且信息内容如果受到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刘文红:104),达到有效的记忆的目的。中国有句俗话叫“巧妇难作无米之炊”,口译实践信息储存过程中的“米”即为通过听觉所捕捉到的话段的信息,它是成功口译的奠基石,没有这“米”,没有抓住话段的信息,就无从进行的信息记忆。而想精确地抓住话段信息,必须首先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输入的时机,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有效、精确而完整地输入原始的,未经任何加工的信息,成功实现信息记忆之初的感觉储存,为接下来的记忆加工奠定好稳固的基础。也就是说,准确无误听懂源语言话段中的字、词、句是有效记忆的首要步骤,也是成功商务口译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单独的形式上的含义

有了精确的语言输入即准确无误地抓住了话段中所有的字、词、句后,是否就意味着译员能够准确记忆话段的有效信息呢?答案是否定的。笔者曾在所教学的商贸英语班中作了个简单的试验:教师首先提醒学生高度注意即将听到的几个单词,并提醒学生不做笔记,随即随意清晰而缓慢地读出了8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6,computer,senery,black,huge,picture,window,store。通过对学生随后的询问调查和课后的谈话,得出的结论如下:98%的学生表示听懂了老师所读词汇。92%的学生不能完全记住所给的8个词汇,其余8%的同学可以基本准确地说出所有的单词。通过课间和课后的询问、讨论,究其有效记忆的原因,有学生表示将8个单词按字母分类而进行记忆;有的学生表明,随着老师所读单词的顺序,他们在使用眼睛观察着所在的语言实验室中相关的物品。还有部分学生将这些单词编排成有意义的话句进行记忆。这个简单的试验表明,无序的信息,尽管信息量不大,尽管有了成功的语码输入即成功的感觉储存,也不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有效的记忆。而一旦这些信息被赋予了意义,它们才可能长久地牢固地储存在人的记忆中。科学研究也表明,“记忆的信息越有意义,就越能更快地被记忆所捕获,也就能越快地被大脑所记忆。”(林郁如:9)例如,大脑对无序数字如圆周率、电话号码等的记忆是非常困难的,而一旦这些无序的数字被注入了意义,一旦圆周率的3.1415926535被注译为“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电话号码5201314被理解成“我爱你一生一世”后,对无序信息的记忆将会变得快速而持久。

译员在商务口译活动中可以使用这种赋予语码意义的方式对话段信息进行有效记忆,即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形式上的含义。信息在经过感觉储存后,就会即时进入短时储存,因为信息的感觉储存稍纵即逝,而人的任知行为需要更长的时间为大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信息的短时储存容量非常有限,它的容量为7±2个信息组块(Carroll:49),它所能储存的时间也只能有短短的几秒钟。然而,根据Carroll的理论,这些信息组块可以通过语义分群(chunking)来增长信息的储存容量,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即在记忆过程中将话段的信息以意群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形式上的意义进行储存可以形成记忆的有效性。比如,前面提到的教师在课堂试验中所提及的8个简单的英语单词和数字,如果按每个单词为一个信息组块进行记忆的话,那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违背了大脑的短时记忆机制,而一旦通过语义分群,把这些单词组合成3个意思独立的意群,即“blackcomputerbythewindow”,“store”,“8hugesenerypictures”,将这些单词组合成一句有意义的句子的话“Theblackcomputerbythewindowcanstore8hugesenerypictures(窗边那个黑色的电脑可以储存8张大的风景画。)”,记忆对信息的储存将变得更加容易,储存时间也更加长久。事实也证明,部分学生之所以能记忆这些单词,是这部分学生将这些单词编排成了有意义的话句而进行记忆。因此,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而非各个单词的单独的形式上的含义在口译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话段信息的储存更加准确而长久。>

三、结合已有的语言、非语言和跨文化知识,理解话段真实意义

对话段信息的有效记忆更准确地讲是对话段文字所承载的意义的准确理解。因为“口译是对原语信息的意义和思想进行传递和表达,而不是对源语信息符号的机械记忆与重现。言语的意义不是字词的总和,而是有机的整体。”(马英迈,孙长彦:78)在口译过程中,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根本,没有理解的记忆,只能是僵硬的传译话段的字词,它容易受语言和文化的局限而导致信息的流失与意义的偏差,最终导致信息传译的不准确。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话段信息进行的记忆才是准确而有效的记忆。而对话段和句子的意义进行准确透彻的理解,必须通过使用已经储存在大脑中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否则,传译的结果将会是让人不知所云。例如:

例1招待不周,没什么好吃的。

例2——你今天非常漂亮。

——哪里,哪里。

例3这个民族的人的肤色都很黝黑。

例4我们政府机关庞大,钱,都被吃光了。

例5Loveme,lovemydog.

例1和例2,如果不分析跨文化因素的话,就会直译为:

例1Myhospitalityisinadequate,andtonight''''sfoodisnotgoodenough.

例2——Youlookverynicetoday.

——Where?Where?

然而,中华民族的谦逊和西方国家的直率促成了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的根本不同。“招待不周,没什么好吃的”在中国是主人待客时的一句常用客套话,它并不是是主人真地感觉到抱歉和难堪,而是主人的一片真诚和热情,希望客人不要拘束,玩得高兴。而“哪里,哪里”是中国人常常用在赞美之词后的表示谦虚之意的客套语,而非“在哪里”之意。有了这些跨文化的理解,信息的记忆就会更加准确,这两句话就可以传译得更为得体如下:

例1Thisisbutahomelymeal.Hopeyouenjoyit.

例2——Youlookeverynicetoday.

——Thankyou.

例3、例4和例5则表明,只有通过使用已经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对句子的意义进行透彻的理解后,才不会将“黝黑”和“钱,都被吃光了”直译为“black”和“Themoneyhasbeeneatenout.”因为,“black”本身所表示的颜色是“黑色”,是那种碳般的纯黑色,而根据人们的知识,人的皮肤的“黝黑”是不会像碳一样的黑,“钱”也不可能像苹果一样地能够被吃掉。因而,在相关的语言和非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上下的背景知识,传译出相应目标语的“dark”和“Andmostofthebudgethasbeenusedspeciallyforpayingthesalaries”则更为准确和恰当。例5是一个浅显的英语习语,它的意思是“爱屋及乌”。有了平时的知识的积累,有了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才能准确地记忆句子信息,传译句子的真实含义,而不会将该句英语习语直译为“爱我,爱我的狗”,而让人们一头雾水,找不着北。

四、运用语言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把握话段关键词

熟练地掌握语言的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提炼关键词,能够促使大脑对话段信息的有效记忆和对句子的准确透彻的理解,因为短时记忆的的瞬间性和容量的有限性要求大脑记忆的信息组块不能太多。关键词的提炼可以减少话段信息的组块,信息的分类可以扩大信息组块的容量,而信息的归纳则起着一个龙骨作用,将零散的信息组块连缀在一起,让信息有序而有意义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中。这样的话,在商务口译实践中,既不会因为信息组块过多而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短时储存,也不会因为信息组块的容量的不足而缺失部分信息,更不会让话段信息在大脑中凌乱无序,让疑云变得语无伦次。例如,口译一段有关中国地理的汉语文字(略),在没有任何说明和提示的前提下,记忆这段150多字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它让人感到慌乱、茫然、无所适从。而一旦注意使用分析、归纳、分类技巧,注意使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记忆并复述该段信息就变得非常容易。因为通过对话段的分析和归纳,可以清楚地得出三个主要记忆组块:地理位置、周边国家、面积。再结合着大脑长时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对话段信息的记忆也就变得非常轻松了。

由此可见,在商务口译实践的过程中,虽然译员的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力奠定了成功口译的必要基础,对信息的有效记忆却是通向成功商务口译的必经之路,它与口译笔记相互补充,共同构筑口译话段的完整信息,它是成功口译的根本保证。在商务口译的实践中,既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捕捉信息语码的输入,也要注意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将无序的信息编排成有意义的相关话段,去关注话段信息的整体意义,同时,在结合自己已有的、储存在大脑长时记忆中的语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在理解话段真实意义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语言的分析、归纳、分类技巧,减少话段的信息组块,扩充信息组块的容量,从而将信息最大可能地、清晰地、牢固地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对信息的有效记忆,圆满发挥商务口译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郁如:新编英语口译教程:学生用书[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刘文红:对口译中记忆的认知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4]马英迈孙长彦:口译中的记忆与理解[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5]王玉珊:如何提高外语记忆效率[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9)

传译范文篇8

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1],倡导丝绸之路沿线省份,尤其是西部省份都创办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会展、论坛、研讨会及博览会,重新对自己进行定位,通过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联合举办会展、论坛及博览会等,助力西部省份自身会展经济发展,缩短与东部区域在会展业上的差距,通过合作实现双赢。自构想提出后,诸多西部省份都举办了有特色的区域会展。如2016年甘肃省举办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及2016年新疆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会展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会展规模不断增长,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对会展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根据工作内容,会展业的人才分为三个方面,即研究、策划、实施,而这三者分别对应着核心、辅助、支持。一般来说,从事会展的人才为三个同心圆,处于圆形最中心的人才属于会展策划师和高级运营管理者,最核心的位置意味着他们在会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展设计、搭建及相关运输、交通等管理人才处于第二层,称为辅助性人才;翻译、旅游接待等人才处于同心圆的最外层,称为支持性人才。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开始加大对会展业核心人才的培养,国内许多院校都开设了会展专业。自“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对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开展了很多研究,而对于会展口译人才的培养却鲜有涉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合作日益明显,会展口译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忽视了这一点必然对会展的成功举办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会展口译

会展是指在某一地区空间内,许多人汇集在一起,根据某一主题传递和交流的大众性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会展包括展会、文化交流、博览会等形式。会展口译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口译服务类型,指的是在会展活动中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进行语言传译,促进双方沟通与交流。而这种沟通交流并不是简单的目的语转化过程,是以特定的商务环境为背景,推进各方相互理解与沟通、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会展口译需要译员不仅具有扎实的双语转换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商务职业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西部省份会展口译发展与面临的问题

(一)西部省份会展口译的发展。随着会展领域的大力发展,会展口译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较多不足。上海提供了“会展外语口译”的培训与认证,主要目的是为会展行业提供合格的外语口译人才。该考试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外语的运用能力、对整个会展流程中策划、管理及营销的外语沟通能力。现阶段在西部省份的高校中,陕西、新疆等几所西部院校开设了与会展相关的专业,但没有开设专门培养会展口译人才的专业,会展口译培训机构数量稀缺,因此,参与会展口译的人员专业背景复杂,资质良莠不齐,口译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二)西部省份会展口译面临的问题。1.口译人才匮乏。由于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于中、东部地区缓慢,这些客观的因素致使西部省份的口译工作起步较晚,发展速度有限。一些西部省份的高校为了满足对口译人才的需要,增加了口译课程或是取得了MTI的办学资格。在口译实际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实践经验,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断层。同时,东部发达地区有更大的口译市场及口译机会,也造成了高层次口译人才的流失。因此,口译人才的匮乏成为西部省份国际会展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2.缺少专业会展口译工作者。会展口译人员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会展知识,包括会展接待、会展讲解及商务接待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是训练有素的口译人员。在陕西、新疆、宁夏、甘肃只有两三所院校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会展方面的人才。而在口译学生的培训课程中却很少涉及到会展专业知识,由此可见,西部省份的高等教育中,口译与会展业是脱节的。3.本土化的会展口译人才稀少。西部省份如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都属于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多元文化并存的地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会展成功地将这些区域推广和宣传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如果口译员对于本地的文化、风俗,地理等有更全面的了解,就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会展业发展。从长远来看,译员本土化才是满足各类会展巨大需求的可行之道。4.会展口译师资力量薄弱。为了满足口译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西部省份高校外语院系都增加了口译课程,而口译师资力量从数量上、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会展口译为新兴领域,高校中从事口译教学的教师并未接受系统的翻译师资培训,部分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又欠缺口译实战经验,因此,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口译课程教学师资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专业的会展口译教学了。

四、会展口译人才培养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一般来说,会展口译人才的需求呈倒金字塔形,金字塔顶端为从事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高级口译人才,这个层次对译员的理解能力及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要求较高,人才需求量较小;从事展会、论坛、谈判的交替传译人员,比高级口译要求略低,人才需求量居中;从事会展接待、联络及陪同参观的初级口译人员需求量最大,处于金字塔的底端。西部省份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市场需求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培养高端会展口译人才相对困难,而培养中级和初级口译人才能为当地的会展市场提供合格人才。所以,西部省份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培养目标,以切实提高本科生口译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以2016年甘肃省文博会为例,本次展会涵盖了三类会展口译工作人员。高级口译人员承担论坛同声传译及部级宾客会谈的交替传译;中级口译人才从事会展、分论坛、会谈的交替传译;初级口译人才完成会展接待、联络安排及陪同参观。在此次文化博览会之前,甘肃省外事办公室从高校、企事业单位抽调了一批从事外事工作的工作人员,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对会展口译技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主要围绕如何完成好文博会口译工作展开。这批工作人员主要完成了中级口译人员的工作任务,同时抽调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完成初级会展口译任务,这两部分译员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口译工作。高级口译活动主要由“外援”承担,即国家部委及外请的译员。本土译员顺利完成会展口译任务与目标明确的培训密不可分。(二)培养复合型的会展口译从业人员。作为一名优秀的会展口译工作者不仅需要强大的语言专业能力,还应有相对全面的知识涉猎范围。对于西部高校来说,尤其应重视培养复合型的会展口译从业人员。众所周知,会展口译的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金融、科技、教育,还极有可能涉及到农业、化工及食品等诸多领域。所以,在培养会展口译工作者时尤其要注意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打造“外语+专业”或“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一带一路”的沿线省份,应,充分发掘本地区的地域优势,结合高校的专业优势,培养复合型会展口译从业人员。大型会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这其中,口译志愿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与会的口译工作者存在较大的水平差异,如果没有专门的培训,往往会影响会展口译的水平。所以,建立会展口译志愿者资料库,定期进行口译培训,为今后的会展工作打下基础。建立完善的口译语言志愿者服务体系能帮助西部省份在国际会展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助力“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省份会展的成功举办。(三)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随着“一带一路”构想的进一步实施,西部地区的诸多高校都开始开设口译课程。由于受限于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口译师资力量相对匮乏。一些教师往往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口译训练,就算是接受过口译训练的教师也很少参加过实际会展,应用型会展口译人才的培养,对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会展口译教师队伍实现“双师型”,参加口译教学的教师,除了要有一定的口译实战经验之外,还应具备国家承认的口译资格证书,确保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邀请部分高级口译员来高校进行短期任教,但不能有效解决师资队伍不足的困难;要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专业培训,安排教师定期到专门的翻译机构进修,或参加短期的口译人员资格培训,或到专门的外事机构挂职锻炼。只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口译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契合市场需求,专业化、应用型的会展口译人员。(四)开发本土化教材。目前,大多数高校选用的口译教材都是市场上通用的口译教科书,实用性不强,教材素材与实际需要脱节。另外不同院校的教材,多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编写的,不一定适用于其他高校。所以,西部省份高校可以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本省会展口译的特点与培养目标,同时结合自身教学目标、专业特色、师资队伍编写符合本地区学生水平的教材。西部省份的高校,可以结合自己本土的文化优势、历史优势,进行教材的改编。除此之外,也要注意开发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可以不断组织贴近本土化的口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口译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译综合实力。“一带一路”倡议对西部省份来说,不仅是一个发展经济的新契机,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部地区各省份可以依托区域优势,结合自身高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材等方面的革新,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专业水平,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传译范文篇9

关键词:自主学习;计算机辅助;译员自主学习模型

1.口译学科教与学的独特性

和传统教授式的学科不同,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学科,因此口译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辅助者。和知识的传授相比,口译课堂更重视的是口译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综合语言技能的提高。根据王斌华和叶亮的观点,口译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其区别主要体现在:首先,目的不同。口译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口译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从事口译工作的相关素质”(王斌华、叶亮,2009)。其次,内容不同。口译课堂主要“以口译技能培训为中心”。再者,教学的要求不一。由于其对学生的外语能力要求较高,一般建议本科高年级阶段及研究生阶段开设。同时,王叶二人也指出口译教学的三大特点:1)技能型。技能包括“口译听解技能的教学、口译记忆技能的教学、口译转换技能的教学、口译表达技能的教学、口译过程精力分配技能的教学”。2)实践性。鉴于口译的实践性,二人提出“口译学生要达到一名合格译员的水平,其口译练习量必须达到800~1000磁带小时(tapehour)”。3)仿真性。口译教学语料“最好是原汁原味的口译现场录音、录像”(王斌华、叶亮,2009)。但是,在口译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口译课堂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包括:首先,许多口译课堂的教和学仍然集中在传统的语言习得模式,即课堂教学中仍以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和词汇的习得为中心。教师仍然充当口译课程的主体,课堂讲授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甚少,练习时间远远不够上文所提及的800~1000磁带小时。同时,市面上大部分口译教材由于出版时间滞后等问题,都存在材料较为陈旧,分类不够明确,练习材料不足等问题。同时,大部分教材的录音都是朗读的,而不是原汁原味的现场录音,无法满足口译课堂教学仿真性的要求。其次,大部分口译课程是专业选修课程,由于学分的限制,一般一周只能安排两个学时的课程。另一方面,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习得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巨大的。同时,大部分本科阶段的口译教学无法实现小于10个人的小班制,因此课堂上教师能够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和关注也是有限的。这种时间和关注力的限制与口译习得需要的时间和教师的关注力相去甚远。这也就要求能够有一个师生可用的远程系统可以在课后弥补这些差距。

2.自主学习理论以及对口译教学的意义

美国自主学习社会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Zimmer-man把自主学习定位为学生自主运用自己的行为和各种策略,通过自我控制和自我反省的不断调整来实现自己预先设定的目标的过程(Cleary,2004)。Zimmerman提出自主学习的三个周期性阶段,包括筹划、表现控制和自我反省。筹划阶段包括目标设定、策略选择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动机设定,包括自我效能感、目标取向、内在兴趣以及对结果的预期,等等。其中Zimmerman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最有效的动机。在表现控制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策略的使用来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观察,从而最大化地完成某个特定的学习活动。在自我观察过程中,自我记录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取得学习效果反馈的方式。而在自我反省阶段,学生将对自我监测的学习表现结果进行反省并在未来的学习中做出调整(Zimmerman,1989)。Zimmerman认为自主学习过程具备以下三种特征:第一,系统地使用各种策略进行自我监督和控制。这些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动机策略以及行为策略。第二,一个以自我为导向的反馈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自我监督其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并对其得到的反馈做出各种回应,以进行改善和调整。第三,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即学生运用不同的动机来激励学习的过程(Zimmerman,1989)。与此同时,Zimmerman认为自主学习是自我、行为以及环境三者互动的过程。除了个体的自我控制,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行为以外,他强调了环境对自主学习的作用。自主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资源最大化自主学习的效果(Zimmerman,1989:81)。从以上理论可见,口译教学中自主学习系统的建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首先,作为一种口译自主学习的环境,它必须提供足够多的资源输入,来帮助学生,即自我通过行为来实现口译自主学习最大化的效果。其次,在资源的选择上以及活动的设计上,必须考虑到每个学生在认知风格、动机以及自信心、兴趣等智力和认知层面的个体差异。因而,必须提供不同主题,不同难度或者不同倾向性的训练材料和方式。再者,它必须具备学习表现记录、反馈和评价的功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监控和调整。

3.CAIT工具辅助的自主学习模型的构建

3.1设想口译自主学习模型的建设无疑必须要以学生为核心,在学生的自我动机的刺激下,通过提供大量不同的多主题分难度的口译任务实现学生的自我控制,最后通过各种口译评价工具,来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刘梦莲提出的计算机辅助口译自主学习环境的设计中包括几个原则:其一,遵循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其二,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围绕不同的技能训练设计相关的口译活动;其三,学习资源和策略的多样性;其四,多向互动(刘梦莲,2010)。根据以上理解和原则,我们可以提出基本的口译自主学习模型的设计设想:1)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围绕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不同技能,设计不同难度和程度的分级训练。采取分级训练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块。材料选择多样性和实效性。2)训练活动和评价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练习的在线录音进行自我评价,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录音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提出有效反馈。教师同时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3)自我练习可以和正常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本周的训练技巧进行讲解,针对典型错误进行点评和反馈。同时,还可以根据每节课的讲解重点布置相关的训练任务,使课上和课外的训练有效结合。4)自我学习档案的生成。自我学习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和保存学生的练习录音、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和反馈,以便自我反思的持续。3.2支持重点CAIT工具辅助的口译自主学习模型主要支持以下模块的专项训练:3.2.1专项技能训练根据仲伟合(2001)(仲伟合,2001)对口译技能的划分,交替传译活动的主要技巧包括即时记忆、理解分析技能、言语类型准备、译前准备、口译笔记、目的语信息重组,等等;同声传译活动技能则包括复述技能、双耳分工和精力分配、预测等。自主学习模型旨在通过不同的训练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这些技能。在设计中,可以先在指导性模块为学生呈现某一相关技能的主要知识、评估标准和实例示范。接着进行相关技能的分级训练,从易到难以此往上地指导学生的阶段性训练。在每一阶段,设置大量主题各异的不同训练活动,并设置晋级标准,根据学生自我评价的分数以及教师评价的分数来决定学生是否晋级下一阶段的训练。未达到标准的学生必须停留在该阶段进行反复训练。此外,还可以在每个阶段设立讨论专区,便于学生间的自我交流以及教师给出反馈意见。3.2.2应对策略训练鉴于大部分本科阶段口译学生缺乏临场实践经验的特点,应对策略的训练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克服紧张等心理因素,更好地为将来的口译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临场的突发状况包括由于紧张导致的怯场,说话人的个人说话风格令译员无法适应,譬如口音、语速太快、逻辑混乱或者长句太多超出了译员的短时理解和记忆能力,等等。参照刘梦莲提出的应对紧张等信息因素的建议,自主学习系统的口译任务设置可以使用“译语启动计时”(刘梦莲,2013),即训练音频或者视频播放完毕后,界面上出现计时统计,记录译员的目的语翻译启动的时间。一方面,计时有利于给译员人工施压,创造一种现场的氛围感,提醒译员尽快开始口译。同时,计时有利于译员的自我评估。启动时间越短,代表译员目的语的输出越快,心理素质越好,反之亦然。同时,刘还建议在每次练习放音完毕,屏幕可以出现系统提示对话框,提示译员“点击后即开始练习录音,您准备好了么?”以让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建设再开始练习,保证其任务完成的质量(刘梦莲,2013)。针对说话人的口音问题,学习系统可以专门设置专项练习,选择不同口音的材料供学生自主训练。同时,系统可以提供变速插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对长句复杂句进行加速或者减速的练习,以提高自己长句处理的能力。此外,系统可以配置转译软件,让学生将自己的口译录音转译成文本形式输出,同时将文本和原文进行比对,主要着重逻辑上是否进行了调整,是否出现漏译或者概括。区分这些行为是译员错误还是有意的翻译策略的运用,以此提高译员的现场信息处理技巧。3.2.3自我评价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预设训练目标的实现情况、运用的自我控制策略、出现的问题以及调整方案,等等。CAIT工具辅助的口译自主学习模型中对译员自我反思能力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ⅰ)在指导性模块放置各个阶段的口译评价内容,包括评价目标、标准以及相关的评价计算公式,让学生先全面了解关于口译评价的知识和操作方法。ⅱ)在专项技能模块放置相应的评级标准、范本。ⅲ)如果适用的话,后台评价程序中写入评价公式,以便学生在提交录音后进入自我评价界面根据相应的公式对自己的口译结果进行评价。不同技能应有不同的评价公式,对每个模块的侧重点进行区分。ⅳ)系统自动保存自我评价数据,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评价记录,就此进行反思和学习策略的调整。教师亦可随时查看学生的评价数据,对其各个阶段的训练进行跟踪,并参照学生录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引导,增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计划进行调整,加强训练的有效性。3.3主要模块综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并结合模型设计的原则和构想,本CAIT工具辅助的口译自主学习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大模块:3.3.1用户信息模块。该模块主要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注册个人信息、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系统使用情况,即使用频率、学习进度、学习结果和评价等。该模块主要用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也可用于教师跟踪监测学生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有效反馈和引导。3.3.2习题模块该模块是本系统最重要的一个模块。首先根据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口译模式进行区分。在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模块下再进行细分,分为技巧训练模块和专题实践模块。技巧模块根据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所要求的不同技巧进行设置。在每个技巧模块进行分级设置,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以供学生对某个模块的技巧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达到一定的分数基础上系统自动晋级下一个分级训练。专题模块主要针对不同的口译专题进行设置,可包括商务口译、政治外交口译、法庭口译、科技口译、旅游口译,等等。该部分材料搜集注意仿真性,尽量选择原汁原味贴近口译现场的练习材料,譬如教师在口译现场的录音或者视频材料,网络或者影视媒体上的会议、会谈、采访、记者招待会、演讲,等等。同时,教师需要对原始语料进行转译,语料必须具备音频和文字稿两种形式,便于学生通过对照来进行有效自我评价。专题模块也采取分级设置,达到一定标准后自动晋级。3.3.3Web录音模块该模块通过嵌入录音软件,对学生的口译结果进行录音。生成的录音自动保存在服务器上,学生无权限删除或者修改。以便于学生和教师进行回放进行自我反省,以及教师通过录音回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提出有效反馈。3.3.4评价模块学生可以根据录音回放以及写入的口译评价标准和公式进行自我评价,系统自动计算当学生分数达到某一标准时,自动晋级到下一个分级模块。同时,教师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录音提出有效反馈,指导学习的学习方向,做出有效的学习策略的调整。3.4主要技术环节3.4.1音视频材料搜集、整理分级和编辑练习的音视频材料的主要来源包括互联网上的国际机构网站、主流媒体官方网站、口译学习和考试网站和论坛、会议网站、访谈、演讲以及教师参加的各类会议现场录音。搜集的主要包括音频和视频材料。接着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先按照技巧和实战两个大模块进行整理。技巧部分再根据不同技巧进行细分,实战部分根据主题细分。最后再按照难度进行高中低三个等级进行分类。同时,利用转译工具对音视频进行转译。音视频材料的编辑处理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首先根据任务的需要对音频和视频的长度进行剪裁。接着,为了适应FlashMediaServer的需求,根据视频转换工具,把文件全部转换为后缀名是“.flv”格式的音频和视频文件。3.4.2系统结构设计系统主要由客户端、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客户端界面的处理主要通过HTMI编辑器、Dre-amweaverUltraDev和JavaScript来实现。在页面上,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各个模块进入系统,进行在线训练和交流,并能自我评价,查看老师打分以及接受教师的点评。互动环节主要通过Web页和ASP技术结合,将用户留言添加入数据库,并动态生成页面供用户查阅和回复。FlashMediaServer(FMS)作为流媒体服务器。客户端使用FlashMediaPlayer嵌入页面,通过Flash脚本(ActionScript)与FMS进行通信,加载后获得视频流并在浏览器中播放。录音部分的功能也主要基于FMS构建。FMS音频和视频统一采用FLV格式。Web录音控件包括录音、放音、音量调节等功能。Flash播放器除了上述的播放功能以外,还具备语言采集的功能,可以利用麦克风进行实时语音搜集,并传输到流媒体服务器,实现录音功能。数据库可以使用MySQL2005数据库语言,数据的存储以树形结构为主。主要储存记录所有学习资料和学习档案。后台数据库建立后,通过建立数据源来指定数据库驱动程序和路径。同时,通过ASP程序,执行指令来进行后台数据库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和更新等操作。录音部分的功能主要基于FMS构建。FMS音频和视频统一采用FLV格式。Web录音控件包括录音、放音、音量调节等功能。Flash播放器除了上述的播放功能以外,还具备语言采集的功能,可以利用麦克风进行实时语音搜集,并传输到流媒体服务器,实现录音功能。

4.结语

传译范文篇10

高一年级同声传译的比赛从暑假起就开始筹划了,考虑到以往同声传译比赛沉闷的气氛,本次比赛设置了多个环节,采取抢答的形式,并允许其他同学的观摩,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并力争能够为更多的同学普及有关翻译的认识。这一次比赛的筹备十分充分,早在第四周就开始了宣传、报名等工作,并在第八周进行了以笔试为形式的初赛,从报名的21人中选出了9人参加最终的决赛。决赛的准备过程更为繁杂,看似简单的比赛却要为很多细节仔细地思量认真地准备。由于这是首次采用抢答的形式,如何做到抢答及评分的公平成为了一个难点,为此,我部多次与负责老师磋商,修改评分细则,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并细致地考虑了赛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而制定了相应的评分办法。同时还召集参赛选手开会,告知比赛形式并对评分标准进行了细致的解释,避免他们在赛场上因为不了解评分规则而质疑评分的公平性。此外,由于没有专用的设备,为确保对于抢答先后的判断不会有任何偏差,我部还特别设置了三名公证员。正是由于赛前细致周密的筹划,使得决赛能够顺利地进行,赛场秩序井然,气氛热烈和谐。

周一和周四的电视直播节目是本次国际文化周新增的项目,均于当天12:45分开始,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直播。周一的电视直播的内容包括赵均宁校长的讲话、国际文化周宣传片的播放、对国际文化周意义(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培养国际视野)的探讨、以及对于本次国际文化周主题“博”和各项活动的介绍,希望借助这次直播帮助同学们对国际文化周加深认识。周四的电视直播包括一周活动的回顾、一些小奖项的提前颁发以及对周五闭幕式的介绍。两次的直播节目我部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事先进行了彩排,力求没有环节出差错。两次直播节目效果良好、流畅。我校本学期直播室进行了翻修,每一次使用都需要外部人员来校帮助,这一情况我部并不了解,但由于沟通|方|案范|文库=整理%^及时,使得彩排最终得以如期举行,这个小插曲更加提醒我们今后任何事情都要及早准备,并与每一个相关人员做好沟通|方|案范|文库=整理%^和了解的工作。

周二周三的午间小语种广播广电部成员主要进行了事先节目资料的汇总和现场的设备辅助工作,总体效果良好,各项衔接都能流畅进行,提升了小语种活动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