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气东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20:32:58

川气东送范文篇1

由于国际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全球对更清洁的能源——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强劲。21世纪是天然气世纪。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能源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目前,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39.7%,天然气占23.2%,但是,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仅为2.5%左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亚洲平均水平10.1%。所以,我国已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作为21世纪初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重点,在2010年左右,使天然气的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3%左右。2020年达到12%左右。届时,天然气的应用在中国将有可能接近或超过石油,中国能源结构将实现向“高效、经济、洁净、安全”合理转变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天然气产业,也是中国石化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天然气的市场建设和价格体制将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另外,随着天然气输配管网的建设完善,天然气进一步由产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并向民用、燃气发电、工业等领域倾斜,天然气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和资源配置最优化。

但是,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制约因素。由于天然气发展上、中、下游高度一体化的特点,管网建设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缺乏连接产气区与用气区之间的管网和保障用气安全和调峰的地下气库群。就目前的情况看,天然气难以储存的物理特性决定了产量一般就是销售量和消费量。因此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求上游的开发、中游的管线、下游的工业和民用用户建设基本同步地进行。世界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天然气工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天然气的销售和利用又是天然气工业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运输等环节。实践表明,气田开发在编制开发方案的同时,还必须同步规划管道建设和天然气市场的开发。没有准备好市场,气田不能投入开发,长输气管道也不能开工建设。

二、“川气东送”长输管道项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现状

“川气东送”管道主干线起自四川省宣汉县境内的普光气田首站,自西向东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止于上海末站,主干线路全长约1702公里,管径为1016mm,设计输量120亿方/年,设计压力10MPa。

按国家发改委对“川气东送”项目的要求,普光气田的天然气除了将一部分天然气留用川渝地区外,主供苏、浙、沪三省(市),兼供湖北、安徽、江西三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沿线目标市场特别是江、浙、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多年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势头比较强劲。但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因素偏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现象突出,能源供需缺口逐年拉大,经济发展中能源制约和环境压力亦趋凸现。天然气的利用,将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日益恶化的大气环境。

由于川气东送项目各目标市场的经济发展不同,天然气管网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不同,天然气使用的实际情况不同,导致各目标市场的天然气消费结构也各不相同。随着各省市主干管线的建设投产,管网的形成,各目标市场将形成多气源格局,且分别由不同的公司向其供应管道天然气或其它燃气。

(二)“川气东送”项目存在问题

1.长输管道存在的问题

长输管道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大、结构复杂、建设期和经营期长,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必须满足许多特定的条件。对于一条经济可行的管道而言,一端有天然气资源,另一端有市场只是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管道项目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是否能够保证项目具有合理投资回报的经济可行性,而这种投资回报应足以补偿其承担的风险。长输管道特有的风险源于两种因素的结合:a.前期投资数额巨大,而且一旦管道铺设完成,这笔投资就不可改变地与特定项目捆在一起;b.输气成本在天然气市场价值中占很大比例。除了像成本超支或工期拖延这些能源行业或其他大规模投资项目的常见风险外,长输管道存在一些特有的风险,这些风险若得不到正确处理,将危及项目的可行性。长输管道投资存在的问题:

(1)储量问题:充足的天然气储量是投资新管道项目的必要条件。管道固定资产的摊销期可以长达20年或更长,为了保证大型管道经济可行,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落实可靠的供气基地,其探明天然气储量至少应相当于20年的合同消费量。

(2)需求问题:建设长输管道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管道沿线或终端有足够大的市场需求,可以吸纳管道输送的大量天然气,而且所支付的气价可以保证对输气管道和天然气生产的投资能够获得合理回报。如果市场规模不够大,如果用户无法承受天然气的市场价格,或者天然气需求量不够高或天然气不具备价格优势,那么输气管道都将无法生存下去。长输管道输气量巨大,输送能力的设计要满足一定时期的预期需求。因此存在实际需求低于预期需求或者需求增长速度低于预期值的风险,它们可能对管道的经济性造成消极影响。天然气作为一种一次性能源,主要用作燃料和原料,可替代品包括煤炭、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等。对其目标市场的研究必然要综合考虑各目标市场整体能源的供需情况。能源是可替代的,替代就有竞争。天然气进入竞争激烈的能源市场,必然要遇到煤炭、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等替代能源的激烈竞争,因此,总是存在因天然气竞争力不足而无法落实预期需求的风险。另外,与包括石油行业在内的其他行业的投资不同,某一管道的天然气需求一般与特定的地区相关,而该地区需求的下降很难由其他地区的需求来弥补。

(3)价格问题:天然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所规定的13种规制商品之一,天然气的定价权在国家计委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物价局(城市天然气配气)。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具体由供需双方在浮动幅度范围内协商确定。若天然气井口价格需要调整,则由企业申报,政府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并且兼顾用户承受能力的原则进行核定。以政府定价为主的价格管理方式缺乏灵活性,供需双方没有协商的机制,价格不能及时地反映市场的实际供求状况,难以发挥鼓励企业生产和引导消费的作用。管道运输价格水平是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进行测算的。由于项目评价期比较长,测算出的数据难以反映未来的实际情况,这使得以项目经济评价来确定管输价格不够客观。另外,在天然气市场上存在不同类型的用户,不同类型的用户在供气连续性与可靠性、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需求弹性以及自身用气的均衡性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这要求管输定价方法能够适应这种差异,以扩大管输需求,提高管输利用率。只有管输利用率提高了,用户的平均管输价格水平才能降下来,我国目前的管输定价方法还不能适应这种要求。

(4)政策和监管问题:世界各国的天然气战略都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与天然气市场的培育、发展都依赖于政策的干预。由于管道投资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管道建成后就成了沉没成本,所以管道生存能力很容易因政府干预其技术和经济性能而受影响。

2.目标市场存在的问题

作为中石化规模最大的天然气投资项目,川气东送存在很多风险。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如此大规模的项目势必会遇到许多严峻的挑战,其实施过程也必然充满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干扰和威胁,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一般长输管道所具有的问题外,还必须根据“川气东送”目标市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其特有的现实问题。

(1)管道建成后,供气量未能达到管道设计的输送能力时,下游市场的培育问题。川气东送管道途径六省市,市场需求潜力大,尤其是华东地区无疑有巨大的天然气需求潜力。当供气量未能达到管道设计的输送能力时,供气量将会明显小于需求量,如何做好下游市场的培育,实现未来供气量达产后的天然气销售利润最大化将是这一时期的重要问题。

(2)供气量达到管道设计的输送能力时,下游市场的培育问题。虽然下游市场天然气需求潜力巨大,供气量可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量,但随着目标市场管网建设不断完善,目标市场的多气源格局将逐渐形成。多家石油公司、燃气供应公司以及海外LNG向目标市场的进入,将对中石化在目标市场中未来所处的地位产生巨大的威胁。因此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如何将潜在的需求转变成实际的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终端用户购气量、如何减少购气风险和市场风险、如何尽快的占领目标市场、川气东送项目的结构及其在中国未来天然气产业中的定位、项目对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的应对能力以及未来竞争机制引入的应对能力等是最主要的问题。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程度不一直接导致下游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不平衡的问题。由于川气东送管道途径多个省市,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目标市场需求量与价格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何在最大限度地控制目标市场的前提下,使天然气销售实现利润最大化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4)不同用户对天然气的承受价格不同影响天然气销售收益的问题。天然气利用的主要用户有城市燃气用户、工业燃料用户、天然气化工用户、天然气发电用户和CNG用户等。由于不同的用户对天然气的承受价格和需求弹性各不相同,所以根据各个用户的特点,采用何种营销策略也是重要的问题之一。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都以产地消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巨大成功,西气东输管道、陕京管道、忠武输气管道等一大批管道的建设和投入使用,这种以产地消费为主的天然气消费形式已经被打破,我国天然气的消费中心逐渐向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转移,天然气跨区域之间的调动和分配格局业已形成。作为中石化“十一五”期间主要的天然气投资项目,“川气东送”长输管道项目必然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为此,本文分别从长输管道和目标市场两个方面对“川气东送”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川气东送长输管道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朱起煌等译.开发中国的天然气市场:能源政策的挑战[M].2003,6.

[2]王国梁等编.天然气定价研究与实践[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3]史丹等编.中国能源工业市场改革研究报告[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姜润宇等编.城市燃气:欧盟的管理体制和中国的改革[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5]吴宏.西气东输管道运营管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3.

[6]安郁培,赵厚学,朱闻达.我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发展战略[J].国际石油经济,2002,8.

[7]伍竞艳.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1993,1.

[8]李宏勋.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对策[J].石油大学学报,1995,1.

川气东送范文篇2

川气东送穿跨越工程环保措施

(一)河网密布地段浙沪平原段河(塘)网交织,湖泊、鱼塘众多,河流纵横交错,是我国内陆水域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浙沪分部169.88km线路工程的主要特点是水系发达,水网地段施工达50%以上,经过大小河流190条,地下水位高,管沟成型困难,易积水。由项目部统一领导,浙沪分部统一协调,工程监理单位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克服水文条件的困难,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顺利完成管道穿越段的施工任务。河流穿越工程施工时尽量避免了污水、垃圾、施工机械的废油、施工挖出的淤泥、弃土等污染水体,要求及时清运和处置,在临近地表水体的施工区,在施工区边界设立截流沟,防止施工区地表径流污染当地水体;施工单位充分利用河网交错的水上运输通道,减少工程建筑材料运输对河网密布地段地表或水体的影响;定向钻方式穿越河流、湖泊和水库,管道埋深均处于河流河床设计冲刷线以下稳定层内,对航运及河床稳定影响较小。设置的泥浆池底部和四周也按环保要求铺设一层PVC防渗材料,保持泥浆排放总量控制在泥浆池总容积的70%,防止暴雨时泥浆外溢流入水体,泥浆重复利用,工后剩余泥浆作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具有泥浆处理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签订泥浆处理协议书,施工单位进行泥浆处理施工记录)。河流穿越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随着施工结束后的地貌恢复和覆土绿化(或恢复为农田),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减少。(二)盾构、定向钻穿越长江段2009年末,长江穿越工程(7次)全部完成贯通。隧道为圆形断面,隧道净空Φ2440,单位出渣量40m3/延m,总出渣量约12万m3。长江穿越施工中落实了以下环保措施:(1)施工前在两岸出、入土点设置泥浆池。泥浆池的表层土单独堆放,用于恢复原有地貌;(2)施工过程从钻孔返回的泥浆过滤出钻屑和杂质后,重复利用;(3)施工期间严格操作规程,防止施工过程出现跑浆等事故;(4)施工结束后将废弃泥浆清运,送至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的地点进行填埋处置,同时利用泥浆池的表层土恢复泥浆池的地表原貌;(5)施工结束后,废弃泥浆可以选择在泥浆池内就地风干,覆土填埋处置。(三)顶管或小顶管盾构穿越铁路铁路穿越工程同样由项目所在地的铁路局或分局负责设计和施工,采用顶管或小盾构方式穿越铁路路基,施工周期一般控制在10天,顶管作业控制在2天内完成,管道埋深大于4m,套管防护,顶管作业对铁路路基影响较小,也未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四)穿越高速公路、国道穿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或村道等采用大开挖、顶管等方式穿越。环境监理主要控制施工季节、施工时间、施工作业环保措施的落实及施工临时占地的恢复等。道路穿越工程在路基下预埋水泥套管,保持路基及路面无损,不影响正常行车。

川气东送穿跨越工程环境恢复情况

川气东送范文篇3

一、工程任务及工期安排

川气东送*段管道工程安装管径为Ф1016的螺旋缝埋弧焊钢管。工程任务包括租地赔偿、管沟开挖、抬管布管、管线组装、管沟回填、地貌恢复等,2007年6月中旬开始放线、补偿调查和开挖管沟等工作,2009年5月前完成管沟回填及地貌恢复等工作。

二、工程建设临时用地及附着物补偿办法

(一)临时用地范围:“川气东送”项目建设过程中,因管道埋设、材料堆放、施工便道等需要临时占用,工程完工后又能恢复原貌,使用期限不超过两年的土地。

(二)临时用地及实物指标,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协同中国石化、武警部队、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五方共同参加认定的用地面积和附着物种类、数量,并登记造册,做到“五到场”、“五签字”、“五认可”。土地及附着物补偿费,根据实物调查表和协议确定的标准计算,实物调查结果经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公示后,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川气东送”管道工程项目部鄂西分部(以下简称中石化鄂西分部)负责支付给土地使用者和物权所有人。

(三)对已补偿的树木、花草,由物主在施工单位用地前自行处理,残值归物主所有。自建设单位定点打桩之日起,抢栽(种)苗木、经济林木、抢建(修)的建筑物一律不予补偿。对确因工程建设造成晒坝、沼气池、水井、渠道、民房、广播、电力、通讯等设施发生损失或损坏的,由施工单位按实际损失程度负责修复或折价补偿。

(四)临时占用耕地坚持“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建设单位对已造成破坏的土地应采取整治措施搞好复垦工作,使被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状态。中石化鄂西分部按1250元/亩的标准向县国土资源部门缴纳复垦保证金,待工程完工复垦验收合格后返还。耕地破坏后确不能复垦的,由工程建设单位按国家征地补偿标准一次性补偿后,交地方人民政府合理安排使用。

(五)国土资源部门要与工程建设单位签订临时用地协议和复垦协议,就临时用地及土地复垦过程中的具体事宜予以明确界定。

三、经费保障

(一)中石化鄂西分部应根据实物调查结果及时足额拨付各类补偿费用,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严禁单位和个人克扣、侵占、挪用支付给农民的补偿费用。

(二)中石化鄂西分部按3000元/公里支付乡镇协调机构工作经费,按照60元/天•人的标准支付村干部误工补助。

(三)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工作经费由中石化鄂西分部统一支付县国土资源局后统筹安排。

四、工程建设组织保障

(一)建议成立“川气东送”*段管道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龙世奎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雷宏武、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张祖廷、中石化鄂西分部副经理田小龙、武警部队鄂西分部*段负责人马季维为副组长,县建设、国土资源、交通、安监、林业、公安、水利、环保、规划、房产等部门以及有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工程建设日常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由张登才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管道沿线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乡镇有关单位负责人、村组干部为成员,具体负责施工现场组织协调工作,会同施工单位加强辖区内工程建设管理,监督各项补偿标准政策及兑付工作落实,积极主动协调好青苗及附着物补偿的工作,维护好施工秩序和治安秩序,妥善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纠纷,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要抽调专门人员组建工作专班,确保工程实物指标调查、纠纷调处、安全管理有专人负责。

(三)建设、国土资源、交通、安监、林业、公安、水利、环保、规划、房产等部门要主动服务,协助施工单位做好有关工作。对工程建设确需缴纳的费用,由相关部门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

五、工程建设安全保障

由于该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加之施工作业分散,操作难度大,因此,施工单位和各乡镇要抓好施工安全,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各乡镇要切实抓好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工作,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劳动务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技术规范和规程进行操作,施工爆破作业时必须由持“爆破操作证”的专业人员实施,妥善处理哑炮。施工中严格执行炸药、雷管的使用、保管、运输和退库的规定,违者严肃追究其责任。

(三)县公安局要严格加强爆炸物品的管理,切实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管线途经乡镇公安派出所要大力协助和支持施工单位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对哄抢及偷盗工程建设物品、阻碍正常施工、破坏工程建设的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

(四)县建设局、规划局要加强管线规划建设的协调与管理,管线通道走向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相衔接,尽量绕开城镇建设和产业规划布局区域,确需途经居民房屋的,应高度重视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居民房屋安全。

(五)管线在穿越公路、河流、军事光缆、通信光缆时,要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铺设管道,并设置明显标志,不得阻塞交通及影响交通运输安全,不得损害国家通信光缆,不得影响行洪安全。

(六)施工中所发生的伤亡事故,由施工单位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川气东送范文篇4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市政府决定,5月12日—16日组织督查组分赴各县(市、区)督促检查防汛安全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査分组

(一)赴**市、*县督查组

组长:**

成员:**

(二)赴**县、*县督查组

组长:张远见(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员:肖健(市水利局副科长)

(三)赴通川区、宣汉县、达县督查组

组长:**

成员:*

二、督查内容

(一)通川区

1.**水库溢洪道的后半部分整治工程动工、大坝的位移监测系统安装情况;

2.*沟河道疏浚工程进度以及防汛应急预案编制情况;

3.*电站的防汛视频监测系统安装、下游报警设施建设、两岸护堤建设进展、电站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情况;

4.通川区城区安全饮水工程管道建设进展以及防汛应急预案编制情况;

5.三层岩水库溢洪道内临时建筑物拆除以及防汛公示牌调整情况。

(二)*县

1.*水库大坝防洪标准以及左干渠陈家坡滑坡、大坝枢纽电站危房、中坝电站被毁围墙、总干渠水毁等安全隐患消除情况;

2.*铁路II线项目在申家、金垭等沿线河道的弃土碴土清理情况;

3.达县九节滩电站河道管护范围内大量施工弃土清除以及防汛应急预案编制情况;

4.达县南城污水干管铺设工程进度、施工弃土及围堰工程清除情况;

5.州河达县南城金华社区河段居民乱倒乱排现象情况。

(三)**县

1.*铁路II线项目在胡家、毛坝等沿线向河道乱弃碴土的清除情况;

2.江口电站对防汛视频监测系统终端设备的管护情况。

(四)开江县

1.**河“打渔洞”整治工程进展情况;

2.“川气东送”管道埋设项目在天师镇、回龙镇等地的河道管护范围内乱倒、乱占现象的清除情况;

3.**河回龙镇段河道乱建现象的清理情况。

(五)**市

1.**铁路II线项目涉河工程险情的排除情况,特别是三叉河风井坡隧道等弃碴场严重占用河道的清除情况。**乡**场超容量隐患排除情况;

2.后河万源城区河道大量施工弃土的清除情况。

(六)**县

1.城区护城河北门支流整治工程进展情况;

2.护城河竹阳镇檀木村河段乱倒现象的清除情况。

(七)*县

1.**水库溢洪道启闭设施安全隐患整治情况;

2.*县城河道2处河滩摊点拆除情况;

川气东送范文篇5

其中,2县洋源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400万元。县发改委争取到中央投资1350万元(2008年550万元、2010年8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日处理垃圾170吨,总库容107.2万立方米。目前该项目招投标已结束,近期可开工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为日污水处理量4万吨,3县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35亿元。铺设污水收集主管网40公里。其中:一期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日污水处理量2万吨,投资3350万元。项目选址在孝岗镇圹下畈(汝河小岛)该项目省发改委建议统一由江西鄱阳低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用BOT即该公司带资建设,项目建成后经营30年移交给当地政府)模式建设,并全省统一组织上报国家争取资金支持。鉴于今年是换届年,该项目计划于2012年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室内体育馆一座,4室内体育馆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场内设餐厅、洗浴、会议、办公用房等,总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场外设停车泊位180个。目前该项目已动工建设。

最后争取了设立抚州东站。杭长高铁境内全长33.6公里,5杭长高铁段及抚州东站建设项目。该项目经我委多次到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及省发改委、省铁办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总投资近40亿元,其中:火车站站房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投资约70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在境内全线动工,预计2013年建成。

主要建设内容为以抚州东站站前广场为主,6杭长高铁抚州东站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2494万元。辅以汽车站、综合停车场、商业配套以及道路等工程。其中,站前广场60亩;汽车站48亩;综合停车场53.7亩;商业中心76.3亩;道路工程162亩。道路工程包括:龙山大道延伸段(状元路—站前南路)全长996米、宽60米(人工河宽20米)站前南路全长800米、宽60米。该项目经我委积极与上级发改委衔接、争取,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发改委已批复,同时,纳入了省重大项目,经省第40次重大项目调度会议研究,同意解决省级建设预留用地指标300亩。

市11个县(区)中,7西气东输、川气东送工程县段建设项目。其中。西气东输仅途径我县,川气东送只经临川区和2县(区)这二条天然气管道支线在县设立分输站、阀室,将有利于降低我县日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运行成本。西气东输县段建设项目在境内管线全长34.9公里,总投资近3亿元,该项目管网埋设已完成90%川气东送县段建设项目在境内管线全长34.14公里,总投资1.7亿元,该工程我委派班子成员专职负责协调征地拆迁工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建设,目前管线铺设基本完成。

主要建设内容为建廉租房1552套(2011年752套,8县廉租房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该项目总投资9400万元。2012-2015年每年200套)总建筑面积7.77万平方米。

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棚户区988户(2011年708户、2012年100户、2013年80户、2014年60户、2015年40户)总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9县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十二五”期间该项目总投资24243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为铺设外环路全长9550米,10外环路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100万元。红线宽度40米。

位于县城以南2公里之外。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11佛岭风景区建设项目。佛岭风景区占地面积近万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红色书法、赣东风情、文化演艺、运动休闲、佛教文化、地产、观光农业等七个景区。目前,该项目已委托规划编制单位完成佛岭景区总体规划。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扩建110千伏变电站各1座,12县农村电网升级工程。该项目总投资1.38亿元。总共占地面积30亩,新增变电容量80兆伏安;新建35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变电容量12.6兆伏安;形成以220千伏松源变电站为主供电源的110千伏高压配电环网,城区实现双回辐射的电网结构。其中,县渊山岗110千伏变电站及线路项目现已动工建设,预计今年可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总投资3052.75万元,其中,县发改委争取到中央投资610.55万元。建设内容为:1新建抚州110千伏渊山岗(虎圩)输变电工程,本期规模为主变1台40兆伏安、110千伏出线2回、35千伏出线4回、10千伏出线8回、无功补偿共6000千乏以及相应配套的远动自动通信装置。2线路长度110千伏单回线路9.5公里。

其中,13县城(新、老)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新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3610万元。县发改委争取到中央投资580万元。建设内容为铺设供水管网75.1公里。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之中,预计年底可全面建成。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3631.4万元,其中,县发改委争取到中央投资500万元。建设内容为改造供水管网25.8公里。

其中,14小璜、马圩、岗上积三镇集中供水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55.49万元。县发改委争取到中央投资1533.26万元(小璜438.03万元、马圩577.47万元、岗上积517.76万元)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68000余人。目前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实施之中。

其中,15重点镇(圩上桥、詹圩)建设项目。圩上桥镇重点镇建设项目总投资640万元。县发改委争取到中央投资220万元。建设内容为新建道路0.87公里,垃圾中转站1座。项目正在实施之中。詹圩镇重点镇建设项目总投资1124.99万元,其中,县发改委争取到中央投资380万元。建设内容为建南环路2083米,宽32米及配套附属设施。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源水管、升压站、配套管网。目前该项目勘探工作已结束,16润泉二水厂搬迁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800万元。项目建成后供水能力将达6万吨/日。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办公室、活动场所、演播室,17文化广电大楼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16万元。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

总投资5500万元,18县中医院迁建项目。该项目2009年动工。其中,县发改委争取到中央投资15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综合大楼21000平方米,建成后病床数达200张。该项目现主体工程已完工,其它扫尾工程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可全面建成。

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住院部16000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动工建设,19县人民医院扩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60万元。预计今年可建成。

主要建设内容为建成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全框架式四星级酒店,20欣河国际大酒店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700万元。包括主楼二十六层、裙楼四层及行政楼四层,总建筑面积33397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动工建设,预计明年建成。

总投资23.4亿元,21县公路网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8.8亿元。十二五”期间干线公路建设总规模为110公里。主要建设抚吉高速延伸至(或东抚快速通道)至岗上积段22.1公里、部队连接316国道(经长林、红星、詹圩、云山一级公路)41.77公里、寺前至邮路头(二级公路)12.8公里、秋源至宋塘(二级公路)32.8公里等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里程667.3公里,总投资25.4亿元。基本实现干线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县乡公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乡村公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100%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70%以上的村组公路实现硬质化。

川气东送范文篇6

一、**期间本市能源发展基本情况

**期间,本市大力推进能源建设,不断提高能源供应能力,积极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努力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约束瓶颈,能源工作取得较大成绩,能源供应基本保障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能源消费较快增长

**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8069万吨标煤,与**年相比,年均增幅达到8%。其中,全市用电量达到922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0.5%;最高用电负荷在采取错避峰措施的情况下年均增长9.9%,按本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用电负荷接近1千瓦;成品油消费1500万吨,年均增长11.9%;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8.7亿立方米,比**年增长了6倍。

(二)能源建设不断推进

**期间,本市顺利接收了三峡水电,建成了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2台9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化工区2台30万千瓦联合循环机组,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50万千瓦,形成了以500千伏双回路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东海平湖油气田扩建工程投产,年供应能力从4亿立方米增加到6亿立方米。**年1月西气东输天然气供应**后,形成了双气源供应格局。基本建成了城市天然气高压主干管网框架。

(三)能源结构逐步优化

**期间,本市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成效显著,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煤炭在全市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从**年的65%左右,下降到**年的52.8%;天然气和市外来电等清洁能源的供应量快速增加;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实质性起步,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4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达到195千瓦,太阳能光热利用集热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绿色电力机制。

(四)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本市积极推进产业政策与能源政策相结合,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年,本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以下简称“万元GDP能耗”)为0.88吨标准煤,比**年下降了16.5%。其中,通过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淘汰了一批高能耗、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劣势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29.9%。强化建筑节能管理,颁布实施了《**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推进节能机制创新,开展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探索。

万元GDP综合能耗变化情况

(五)能源技术取得突破

结合能源工程建设,能源技术水平进步显著。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的百万千瓦级超临界机组是目前国内已建成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电机组。**化工区热电联产机组在国内率先采用国际先进的2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热效率超过80%。在燃料电池、光伏发电等先进能源技术的科研、制造和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本市在能源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能源供应能力依然不足,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备,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环保治理措施相对滞后等。

二、**期间本市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期间国内外能源形势

**期间,国际能源形势总体上比较复杂,能源高价位运行的局面仍将持续。我国能源供应面临着资源、环境、运输和安全生产等多重制约。国家在《**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我国能源方针: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时,确定了把资源节约作为基本国策,明确了**期末全国万元GDP能耗比**期末降低20%左右的目标,这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

(二)**期间本市能源发展形势基本判断

1、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由于一批钢铁、石化等耗能较大的项目将集中投产,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本市能源需求总量仍将较快增长。按照本市《**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年万元GDP能耗比**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期间全市能源消费量的年均增速要从**的8%降到5%左右,难度很大,但必须如期完成。

2、能源供需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在LNG项目建成之前,本市天然气供应存在一定的缺口,这将是**期间本市能源供应和安全保障中的主要问题。电力供应矛盾将随着华东电网及全国供应形势好转和市内电源建设而进一步缓和,关键是要解决市外来电通道和市内电网建设落地难的问题。

3、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加重。国家要求到**年,本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应从**年的51.3万吨下降到38万吨,其中电厂的排放量从30.6万吨下降到13.4万吨以下。**要成功举办世博会,必须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4、能源价格存在上升压力。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进口国外资源比重增加等因素,都将推动本市能源价格水平上升,这对用能多的产业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新能源发展既有挑战更面临重大机遇。由于成本和技术等因素,新能源在**期间还不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但随着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技术的突破,新能源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在燃料电池及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上在国内已具有相当的优势,应进一步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力度。

从长远看,本市缺乏一次能源,利用国内外能源资源都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能源问题将是长期制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期间本市能源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和总体方针

发展目标:着眼于**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立足于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实现本市能源可持续发展。到**年初步形成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为全面实施本市**规划提供良好保障,并与“**”发展做好充分衔接。

总体方针:保障能源安全,强化能源节约,重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建设要适度超前。坚持能源来源多渠道,能源供应多主体。一次能源品种多样化,以煤炭为主。电力建设市内外并举,以市内为主。天然气建设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多源并进。加快构建能源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

——强化能源节约。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节能降耗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培育科学的生活方式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宣传教育手段,确保实现本市节能降耗目标。

——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瞄准未来世界能源技术革命的方向,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本市科教兴市重点领域,坚持开发与应用并举,使本市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之一。

——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推进能源的清洁利用,扩大清洁能源的利用。煤炭消费既要控制总量,又要优化结构,主要用于大型发电机组。全面完成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用天然气替代分散烧煤,确保实现国家下达的二氧化硫控制目标。

(二)能源总量和结构

**期间,按照GDP年均增长9%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20%左右测算,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到0.5左右,**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1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将从**期末5300万吨增加到近6000万吨,但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下降到46%左右;天然气比重将从3%增加到7%,市外来电比重将从7%增加到10%左右;石油消费比重基本保持在37%左右;可再生能源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能源规划布局

1、电力布局。规划市内、市外电源分别占全市电力供应能力的2/3和1/3左右。市内电源规划形成5+X格局:即五大发电基地(外高桥、石洞口、吴泾-闵行、漕泾和临港)和若干个调峰与热电联产电厂,发展分布式供能系统。市外电源规划形成2+X格局:即一是华东电网内的安徽煤电基地,二是华东电网外的三峡和金沙江等西南水电,并在华东电网内参与建设核电、抽水蓄能等。**期间市内电源建设的重点是外高桥电厂三期和推进黄浦江沿岸燃煤电厂向漕泾转移;市外来电重点是落实输电通道、增加皖电东送。基本建成网架结构坚强、安全可靠的城市电网。

2、天然气布局。长远规划形成西气、川气、进口LNG和东海气等多气源供应格局。在五号沟、漕泾等地区规划天然气应急备用站。

**期间建成进口LNG一期工程、接收川气东送,扩建五号沟应急备用站,并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天然气高压主干管网系统。

3、煤炭和石油布局。煤炭存储设施主要与燃煤电厂布局相结合,黄浦江沿岸的煤炭码头和堆场转移到长江口和杭州湾沿岸。炼油设施发展重点在漕泾地区,石油存储设施主要分布在外高桥、漕泾地区和洋山港区。

4、可再生能源布局。风力发电主要布局在三岛两区(崇明、长兴、横沙岛和南汇、奉贤区),重点在海上。太阳能利用主要是结合建筑物一体化建设。结合城市垃圾处理,建设沼气回收发电示范工程。将崇明岛和世博园区建成新能源利用综合示范区。

四、**期间本市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能源建设,保障能源供应和安全

1、增加天然气资源

全力以赴增加气源供应,西气要争取增量,东海气要确保稳产,LNG项目要加快建设,积极做好接收川气的工作。确保进口LNG项目一期工程在2009年建成投产,形成西气、川气、进口LNG和东海气多气源供应格局。确保如期建成五号沟LNG应急备用站扩建工程,并在应急情况下发挥过渡气源作用。**年,全市天然气的供应量将达到55-60亿立方米。为满足“**”期间本市能源需求,**期间本市要启动LNG二期扩建工程,还需着手开展第二个LNG接收站选址工作。

做好天然气供需平衡和新气源衔接,确保安全、平稳供气。一是加强天然气需求侧管理,优化用气结构,确保居民和城市正常运行的用气需要。二是合理安排燃气电厂的建设进度,现有燃气机组主要用于调峰。三是在进口LNG项目建成前保持现有人工煤气的生产能力。四是合理提高天然气价格,促进合理、节约用气。

2、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按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布局优化的要求,加快黄浦江沿岸的南市、吴泾、闵行、杨树浦电厂以及崇明堡镇电厂老旧煤电机组改造,“上大压小、以新代老”,实施煤电厂布局的重大调整。南市电厂结合世博动迁予以拆除;吴泾热电厂改建2台30万千瓦高效供热机组;闵行电厂和杨树浦电厂进行“拆二建一”易地改造,在漕泾地区建设2台百万千瓦级的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崇明堡镇电厂易地建设适当规模的清洁、高效发电机组。积极研究建设煤整体气化联合循环(IGCC)示范机组的可行性。

全面实施煤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确保**年全市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国家要求的减排目标。对其他用煤也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在有天然气资源的情况下,鼓励使用天然气替代分散燃煤。

3、加快市外电力通道和城市电网建设

抓住市外来电资源较为充裕的时机,着力打通市外来电通道。

全力配合国家建设皖电东送通道和金沙江送**80万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年,接收市外来电能力超过1000万千瓦,并为“**”期间接收西南水电创造条件。

城市电网的建设重点是建成500千伏外半环网架,以及世博、虹杨、南汇、三林、练塘、漕泾等6座500千伏变电站和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加快推进架空线入地。输变电设施建设采用节能、省地技术。

4、保障石油供应

继续发挥国家石油公司的主渠道作用,顺应国内成品油零售和批发市场逐步开放的趋势,建立石油交易市场,吸引国内外多种渠道油品资源的流入,保障市场供应充足、稳定。同时,增加石油储备的规模,在五号沟地区建设航空油料码头和油库。

(二)加大节能工作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降低高能耗产业的比重,加快提高工业附加值率。加快淘汰高能耗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企业,有步骤地实行关、停、改。控制高能耗低附加值项目的准入,严格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将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作为重要审核条件,严格把关。

2、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应用

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把节能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作为政府科技投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支持企业加大投入,争取在新型照明、节能型空调、混合动力汽车、高效电机、蓄冷蓄热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提升节能技术水平。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工艺、节能材料,组织制订和实施分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计划,实施工业设备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窑炉节能改造、空调和家用电器节电、绿色照明、能量系统优化、热电联产和分布式供能、政府机构节能十项重点节能工程。

3、强化节能管理

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节能,做好钢铁、电力、石化、化工、建材等耗能多的行业的节能工作,把年用能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作为节能管理的重点。对汽车、空调、冰箱、风机、水泵等节能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能产品,严格实施能效标识制度。

加强能源供应侧的节能管理,努力降低厂用电率、线损和燃气产销差;优化电厂调度,降低全市发电煤耗。做好能源需求侧管理。经济和行政手段并用,进一步依靠技术进步,优化用电负荷特性,继续做好电力错避峰工作,缓解峰谷矛盾。强化燃气需求侧管理,促进燃气和电力互补利用。

4、创新节能机制

发挥大型能源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能源企业要承担为用户节能降耗服务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扶持节能服务公司(ESCO)发展,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管理等专业服务。推进“能效电厂”建设,研究设计合理可行的电价和投融资机制,使投资节能与投资新建电厂取得同样的投资收益。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的节能经验。

5、加强节能宣传教育

积极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活动。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对浪费能源的行为进行批评曝光,形成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风尚。以区县和重点用能企业为重点,开展节能培训;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能源资源国情和节能教育;利用社区等平台,普及节能知识和措施,引导居民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培养科学的用能方式,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节能的良好氛围。

(三)加快能源技术创新,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

1、大力发展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

将氢能作为能源长远发展战略的重点,以氢能汽车为抓手,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已有的领先优势。利用吴泾、漕泾、宝钢地区的副产氢气,围绕形成万辆级氢能汽车生产能力的目标,加大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强氢基础设施建设,制订氢储存、运输和加注技术规范,形成安全可靠的氢气供应链,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氢能产品和技术应用及产业化。

2、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

重点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建设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和临港、崇明、长兴等风电项目。**年,风电规模达到20-30万千瓦。太阳能利用主要是结合建筑物一体化建设,积极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年光伏发电规模达到7-10兆瓦。发挥科技、产业、资金等综合优势,加大生物质能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积极研究二甲醚等煤基燃料替代石油制品的可行性,抓好关键技术攻关,做好与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的衔接。

3、发展能源装备产业

进一步加大能源装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力争使**成为国内最大的能源装备产业基地。重点推进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IGCC技术、LNG船和燃气轮机的国产化关键技术研发,提升超超临界火电、核电和脱硫脱硝制造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装备产业。

4、培育能源技术创新基地

发挥**紫竹科学园区研发力量聚集优势,以洁净煤、可再生能源、核电、氢能等新能源技术领域为重点,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加快推进能源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的集聚,争取成为部级新能源技术创新基地。

五、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能源工作组织领导

建立本市能源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确定能源开发与节约、能源安全、能源对外合作等重大政策和重大事项。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能源工作力度。建立能源研究机构,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二)落实节能降耗责任制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和能耗下降责任相结合、行业主管和企业主管部门形成合力、市政府各部门和区县政府工作相衔接的原则,建立节能降耗责任体制。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对节能工作总负责、总协调,各主管部门、各区县分别对本行业、本地区的节能工作负责。分解节能降耗目标,将节能降耗责任和成效纳入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中。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力量,完善统计体系,建立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

(三)完善能源价格机制

发挥价格杠杆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状况、体现能源稀缺程度、有利于吸引优质资源流入、有利于形成能源安全体系、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价格机制。

建立与上游资源价格涨跌同向联动的机制。成品油、天然气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继续完善峰谷、季节差价,促进削峰填谷。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价格激励政策。逐步理顺能源比价关系。

实施差别化价格政策。制订分行业万元增加值(产值)能耗或产品单耗限额标准,超过限额标准的耗能,实施累进加价;对列入计划应予淘汰的高能耗劣势产业的用能,实施加价。完善阶梯式价格管理政策,对满足基本需求的生活用能,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对超出基本需求的能源消费,实行分级递增的价格政策。

建立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对垄断行业实行严格的监管机制,对调价收入使用建立合理的调节机制,对公交等公益性行业实行补贴机制,对困难群体采取社会保障措施,确保价格改革平稳实施。

(四)加强财税政策支持

加大节能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并加大公共财政对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进一步研究集中部分能源调价收入,用于能源安全与平衡和支持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政府采购和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建设项目中,优先选用节能产品、节能技术、节能材料,并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

(五)推进规划落地实施

将能源规划与城市布局规划相结合,由市规划部门统一规划预留能源通道及能源项目用地,各区县要将电源、变电站、天然气门站、能源通道走廊和能源储备站场等重大能源设施的规划纳入区县规划并严格控制,积极支持、配合能源项目建设。

川气东送范文篇7

关键词:燃气公司;调度;意义

燃气企业生产运行的中心环节是调度,生产调度是燃气运营的关键工作,通过管网运营状况监控、分析、调配以及气源协调、应急指挥,使整个输配系统保持平衡状态,从而确保燃气输配系统的安全运行,对天然气供应、使用进行科学调配和管理,提高燃气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保证安全平稳供气,最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天然气发展概述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清洁、方便、安全、经济的天然气已经成为最受瞩目的能源之一,在国家发改为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760亿立方米;到2015年页岩产量65亿立方米,进口天然气约935亿立方米,城市和县城天然气用气人口数量约达到2.5亿,约占总人口的18%;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陕京线和沿海主干道为大动脉,连接四大进口战略通道、主要生产区、消费区和储气库的全国主干网,形成多气源供应,多方式调峰,平稳供气的安全格局。目前燃气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天然气市场蓬勃发展,科学高效的燃气调度,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调度措施

1.拓展调度涵盖的范围,确保安全平稳供气,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中之中,拓展调度涵盖的范围,多方位覆盖、整合管理职责,形成统一调度指挥运行机制,确保安全平稳供气。调度职责应从一般天然气输配调度管理,扩张到生产运行管理及应急救援等,即涵盖供气计划的编制、气源采购、协调、结算、合同签订与履行、调度,输配调度数据汇总分析,调峰计划,供气预案的编制并督查实施,管网的运行及管道完整性管理、主干管网工程连头碰口、置换和投入试运行,技措、安措年度计划审核及指导实施、应急抢险管理等。

2.强化需求侧管理,把握用气规律,提高供气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途径之一城市燃气客户按使用性质大致分为民用燃气客户、商业燃气客户、工业燃气客户三类。在城市燃气用气结构中民用燃气客户比例最大且用气量受气温影响也最大,季节性峰谷差达到1.5倍以上、日峰谷差较大达到2倍以上;工业燃气客户比例最小,一般是均衡、连续用气,用气量相对稳定,受气温影响较小,但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商业燃气客户比例居中,用气规律与民用燃气相同,但终端销售价格最高。燃气公司应在对城市燃气总量进行掌握的基础上,加强需求侧管理,做好用气预测分析,测算好用气结构,利用仿真系统,建立预测模型,把握用气规律变化,尽力保证供需平衡,提高供气量,即维护社会稳定,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利用生产运行智能调度系统,输配好最经济气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按照“及时、精准、高效”的要求,建立生产运行智能调度管理系统,深化SCADA、GIS数据运用,进一步强化信息化的支撑作用,切实提升科学调度能力,做好多气源、多品种模式下的调度管理,确保安全平稳供气,全面提高经济效益。随着页岩气、LNG、CNG产业的发展,企业气源模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换,实现了气源途径多样化,但各气源价格高低不一,调度人员通过SCADA系统,对流量、压力等进行实施监控、分析,及时调整各气源点压力,在保证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调配各气源供气量,做好多气源模式下的稳定供应,输配好最经济气量;同时还可通过压力、流量的变化情况,结合GIS系统、管网巡检系统,监控管网运行情况,加强维护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平稳供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燃气公司是关系民生的企业,调度工作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必须掌握好燃气的供需关系和规律,科学调度,确保安全平稳供气,维护社会的稳定,才能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园媛.浅谈现代燃气施工企业生产调度管理[J].城市燃气,2006(,5):25-28.

[2]王兵.自贡市燃气企业调度分析与改进[D].电子科技大学,2008.

川气东送范文篇8

我市拥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西部大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重心逐渐西移,西部将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能源和原材料的接替区,这将极大地带动我市资源的开发利用,转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如何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地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事关西部大开发的成败,是实现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资源状况

(一)矿产资源

经过40余年的地质勘查,重庆市已发现矿产81种,已探明储量的38种,其中在全国排前10位的有14种,依次为石英砂岩、毒重石(第一位)、岩盐(第二位)、汞(第三位)、锶(第五位)、锰(第五位)、铝土矿(第六位)、滑石、耐火粘土(第八位)、水泥配料泥岩(第十位)。此外,重庆的天然气、煤(煤层气)、石膏、粉石英等高效益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根据目前矿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以及探明矿种的开发利用现状,其中天然气、煤(煤层气)、锰、汞、锶、钡、白云岩、石灰岩等具有现实资源优势;铂族金属、硫铁矿、粘土矿、石膏、粉石英、岩盐及滑石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

截止1998年底,重庆市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达2915.57亿元,加工增值可达万亿元以上。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在l00亿元以上的有:煤1031.01亿元;岩盐706.55亿元;石膏441.97亿元;水泥灰岩301亿元;天然气160.02亿元,5种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合计达2640.53亿元,占全市保有储量潜在价值总值的90%。

(二)旅游资源

我市山川秀美,历史文化厚重,自然景观奇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种类齐全,个性鲜明,地方特色浓郁,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市之一。在整个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十分突出。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旅游景点300余处,旅游景区45处。既有闻名遐迹的山水画廊--长江三峡,又有蜚声中外的大足石刻,享誉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渝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三峡文化、三国文化、山城都市文化荟萃一炉,异彩纷呈,赋予了重庆旅游资源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知名度。目前,长江三峡、江津四面山、缙云山、南川金佛山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巫山龙骨坡古猿人遗址、大足石刻、涪陵白鹤梁水文碑林、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歌乐山烈士陵园、合川钓鱼城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上两大类型旅游资源构成了重庆市旅游资源的主体,它们的区域分布及空间组合构成了重庆市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八大旅游特色区的旅游资源分布格局。

(三)水能资源

我市水资源较丰富。据统计,地表水资源总量达536.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149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总量4005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重庆的水电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分析表明,除三峡电站外,重庆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38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76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可达650万千瓦,占可开采水能资源总量的85.5%。全市已建大小水电站1000余座,装机容量61.9万千瓦,占全市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总量的8.14%,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我市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长寿、合川、江律、英江、钢梁等县(市),水能资源为278.69万千瓦。其次为彭水、武隆、酉阳、秀山、丰都、万州、奉节、巫溪水能资源411.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289.35万千瓦。重庆水能资源的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高度的吻合性,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走电矿结合的产业化道路,对重庆的经济振兴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生物资源

我市生物(包括微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名、优、特品种多,优势较突出,开发利用潜力大,在国内外市场颇具竞争力。除种植植物4000多种和养殖动物40多种外,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面广,在不到全国国土面积1%的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达500种左右,水生动物达100多种,占陆生脊推动物种类的17%。在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约50种。另外,还有毛皮草羽用动物、药用动物和其他有益动物以及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经济价值的动物。野生植物繁多,有6000多种,其中列为部级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63种、特有和模式标本植物达47种,食用、药用、工业用等植物达2200多种。缙云山、四面山等国家、市级自然保护区从生物多样性看,堪称物种基因库,建设“天保工程”势在必行。

二、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建议

(一)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当前,应选择天然气、钾盐、锰、铝、钡、石灰岩、煤(煤层气)、硫、锶、石膏等优势矿产,建立集约化矿业集团,加强矿产品深加工,紧紧把握国内、外市场对这些矿产品的需求,依靠高科技,加大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使矿产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议建设以下3大国家、7大市场级矿物原料基地及矿产品供应加工基地:

1.渝东天然气工业基地

渝东天然气产于长寿、垫江、丰都、忠县、万州、开县及云阳等地,是我国陆上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之一,资源总量2.38万亿m3,远景储量12000亿m3,已探明储量3200亿m3,列全国陆上及西部10省(区市)第三位。目前探明储量中剩余储量2000亿m3。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气东送”工程的启动,我市天然气除已北上四川,正东送湖北外,建议向西南大区贵州、湖南等省输送。同时,加强渝东地区天然气的滚动勘查开发。新增探明可采储量2000--3000亿m3,力争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80--100m3,使之成为部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议成立以川维天然气电化工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团,对天然气系列产品进行深度的规模性开发利用。

2.渝西锶盐工业基地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锶矿是我市优势矿种,集中分布于铜梁、大足、合川一带,探明储量385.26万吨,在全国排第5位,保有储量285万吨,远景资源量达1406.3万吨,因矿石品位高、质量好、市场前景好,矿业开发利用已上规模,现已成为我国锶盐工业的重要矿物原料基地。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建议以重庆天青锶化集团公司为骨干企业,大力开发锶盐化工系列产品,严禁低附加值的原矿外销。

3.城口、秀山锰工业基地

锰矿是我市优势矿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城口、秀山县,探明储量3631.8万吨,在全国排第五位,预测远景资源总量达20177.35万吨。目前,我市年采锰矿石约26万吨,工业产值5011.08万元,利润156.22万元,税金500余万元,是我市矿业开发中效益较好的矿种之一。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目前开发产品还较单一,科技合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应加大开发利用力度,走电、矿结合的产业化道路。目前经过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有望在城口县找到优质富锰矿,开发锰矿系列产品,力争2010年生产能力达到80―100吨,构筑我市锰电矿业工业基地。建议以乌江电业集团、城口县燕山锰矿厂为锰电骨干企业,规模性开发锰矿系列产品。

4.南川铝工业基地

铝土矿主要分布于我市南川、武隆、黔江等地,已发现矿产地26处,探明矿石储量6571.28万吨,在全国排第6位,预测资源总量31290万吨,资源潜力巨大。目前,为我市私营业主开发利用,生产熟铝钒土和棕刚玉,远销国外,经济效益良好。我市铝资源潜在价值巨大,应加大开发利用力度。开发铝土矿系列产品,尤其是近年来氧化铝国内紧缺,市场前景较好,可建年产30万吨的氧化铝厂缓解我国内需。同时充分利用彭水电站、江口电站的电力资源,大力发展铝电联合,形成我市铝业基地。以西南铝加工厂、重庆铝厂、南川矿产品集团公司为龙头企业,加强铝土矿系列产品的开发利用。

5.万州盐化工基地

万州区、忠县及云阳县等地有丰富的岩盐和盐卤资源,已探明储量20亿吨,在全国排第2位,预计远景资源6000亿吨。钾盐为我国的急缺矿产,是国家近期开发利用的导向矿种,应加大开发利用力度。以索特集团公司为骨干企业,拟建我市年产卤盐110万吨、烧碱60万吨的盐化工基地。

6.城口钡盐化工基地

产于城口县的巴山钡矿,矿床规模为特大型,探明储量329.9万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71.9%,排第一位,远景资源量3887万吨。以川渝钡盐化公司为龙头企业,可建年产30万吨矿山,开发钡盐化工系列产品,形成我市钡盐化工基地。

7.重庆水泥原料基地

水泥用石灰岩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重庆市主城区、涪陵、丰都、江津、合川以及渝东南的二十余区县,探明储量181274万吨,远景资源达100亿吨以上。目前,应加大水泥用石灰岩及粘土岩等配料的开发利用力度,抓住西部大开发中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迁建中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市场需求的机遇,以重庆水泥厂、江津水泥厂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扩大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形成年产400万吨的大型水泥原料基地,并逐渐扩展为向大西南乃于长江经济带等市场辐射的矿产品供应基地。

8、北碚轻型建材基地

重庆市石膏、滑石等非金属资源丰富。石膏主要分布在北碚区,探明储量7.8亿吨。滑石分布在秀山、南川一带,为黑滑石、探明储量2497万吨。目前我市已形成以北碚石膏矿为开发龙头的骨干企业,随西部大开发中市场对非金属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采用超细、合成、提纯、改性和增白等新技术手段,生产满足社会需要的新产品,构筑以北碚石膏矿开发为龙头的非金属矿物原料基地。

9、渝南煤、煤层气、硫化工原料基地

重庆南部的南川、綦江、万盛等县有着十分丰富的煤、煤层气和硫铁矿资源,探明煤矿储量58.36亿吨,预测煤层气2904.4亿立方米,赋存于煤系地层中的硫铁矿控明储量53575万吨。我市煤以高硫煤为主,属目前国家限量开采的矿种,但煤层气属清洁能源,应加大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同时加大对煤系地层硫铁矿的综合开发利用力度,拟建我市的硫化工基地。

10、主城区温泉文化度假村群

重庆市地热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及,已得到初步开发利用。应加大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把地热和矿泉水的开发与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形成温泉文化娱乐度假村群,并与矿泉食品加工业相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紧紧围绕我市旅游总体布局,以突出整体、突出重点、做好业品为原则,以资源为基础、把整体发展和重点景区深度开发相结合,突出区域旅游特色。对我市拟定的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八大特色旅游区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发。

1、打好“三峡牌”,重点开发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线。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和灿烂的三国文化、三峡文化以入精湛的名胜古迹构成了三峡黄金旅游干线。沿线有著名的丰都名山、白鹤梁水文碑林、石宝寨自然风光、张飞庙、白帝城、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景区景点,其旅游综合功能优势明显,开发应在现有景点和景区建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开发,拓展景区和景点的旅游文化蕴涵和可游览性。同时,加强库区交通网络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形成三峡旅游线水陆空的旅游交通网络。

2、构建山城都市旅游中心和山水园林都市。重庆主城区以典型的都市风光、著名革命纪念地、丰富的抗战文化史迹和都市园林景观,以及息然风景和温泉度假为特色,主要旅游功能是山城风貌揽胜、革命传统教育,抗战文化遗址凭吊、观光、游乐、会展、温泉疗养、度假旅游等。并以此作为重庆乃至西南大区的旅游中心辐射地和国内外旅游者的主要目的地。都市旅游资源开发应与主城区地热资源的优势开发相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内容。同时,建一流设施、提供一流股务、发挥龙头效应,充分分展示重庆的旅游形象,全面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八大旅游景区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尤其是大足石刻艺术旅游区、四面山--金佛山生态旅游区、万州科考旅游区和芙蓉洞猎奇旅游区等旅游资源极富特色,有的堪称世界奇观,国内外罕见,如大足石刻艺术、芙蓉洞、奉节的天坑地缝、龙缸、黔江小南海等,探险猎奇科学考察价值很大。应加大旅游资源的分区规划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力度,促进我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再上一个台阶,变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三、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首先,资源开发利用总的原则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积极推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新体制,以加强对全国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

其次,发挥资源调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先行作用、基础作用和导向作用。重点调要成矿区、重要经济区的重要和急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源与环境评价;开发利用的重大关键技术和方法。

第三,在调查基础上,制定资源勘查开发和环境保护规划。

第四,在实施规划中,严格依法力矿、科学开采、综合利用、有序发展。

第五,对大型矿产基地、大型水能基地等建设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做好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工作。

第六,加强对我市矿产资源富集区和优势矿产基地勘查开发利用的严格管理和监督。

四、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领导

由于过去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市铂矿、有色多金属矿等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不够,铝土矿、锶矿、毒重石、天然气等部门优势矿产的工作程度还不能完全满足开发利用的需要。要将我市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还需做很多的前期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关键是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领导。

建立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矿产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内入市场西部大开发领导管理体系,以便加强对全市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综合组织协调工作。建议领导小组由一位市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为成员,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牵头组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中,代表市政府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协调我市矿产资源富集区主要矿产和急缺矿产资源的潜力评价,其投入来源,一是引进资金,二是矿产资源神偿费国家和市的留成部分,按项目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组织研究我市特有的铂矿、锰矿、铝土矿、锶矿、毒重石等矿产开发利用的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法研究,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走出一条适合我市特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点、科技含量高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3、组织编制符合西部大开发要求的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做到布局合理、科学开采、综合利用、有序发展;

川气东送范文篇9

在改革的潮流面前,各国都结合本国实际,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符合本国在国际市场中战略定位的改革目标,并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措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英国电力富余,用电增长缓慢,对电力发展需求不大,电力改革是以私有化、引入竞争、降低电价为主要目标。将国有电力局分解成12个地区配电公司、3家发电公司和一家高压输电公司,以后逐步私有化,开放发电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输配电继续实行垄断经营,加强监管。对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则结合实际,对原有电力公司进行功能性分离。

美国的电力企业以私营为主,电力改革目标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打破垄断、降低电价。大企业用户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美国电力工业以州管理为主,联邦能源委员会只提出厂网分开、发电引入竞争机制的要求,具体改革方案由各州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改革模式多样化,有PJM电网的成功经验,也有加州失败的教训。

欧盟也只是对各国电力改革提出原则要求,改革模式、进度由各国结合本国国情自行确定。法国的电力改革是在欧盟指令的框架内,以保持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扩大在欧盟内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因此,法国电力公司仍然是国有化公司,保持一体化的体制,只是在功能上将发、输电业务分开,以满足欧盟指令的要求。这是以电价的低廉和用户满意为基础的,也是法国政府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保存实力、向外扩张的思想体现。

日本的电力改革虽然也以自由化为目标,但坚持谨慎原则,在保证有稳定的投资,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前提下,进行自由化改革。这是适合日本资源依赖进口、九大区域电网之间不存在资源优化配置的特点的。

各国在改革中一般都以现有电网管理体制为基础,提出改革方案,并采用渐进的改革方法,从改革到基本完成一般都要十年左右时间。

电力改革要实现多重目标的平衡

实施电力改革、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改革有多重目标,而且相互之间有矛盾。这些目标包括:

---用户希望低电价、高服务质量和安全稳定供电。

---股东希望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电力公司希望公司获得发展和采用新技术。

---员工希望工作有保障和高工资。

---政府希望实施全国性的能源政策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力发展方针。

---环境保护组织希望减少污染。

---监管者希望能够通过竞争实现最优选择,通过监管实现价值最大化。

---燃料供应商希望保护其市场和投资。

电力改革必须使上述目标相互平衡,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电力发展的不同水平,确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

根据各国的经验,成熟的电力市场的标志是:电价水平一般反映了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用电客户有较高的电价承受能力;有限的用电需求增长;有限的筹措资金的需求。

而发展中电力市场的标志是:在电价方面交叉补贴现象较为普遍;用电客户对电价上调的承受能力有限;对建设和扩充电力设施所需的资本具有很大的要求。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和首要目标是不同的。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

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电力设施的扩建,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

电力市场化改革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

电力的市场化改革除需要有正确的、适合市场经济规则和电力工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

---系统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容量):系统中要有若干的竞争主体,而且每一主体都能达到其经济规模。

---系统要有充足的备用容量:这既是市场化改革的原因之一(追求系统的价值最大化),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保证改革期间的安全稳定供电)。

---要有高质量的输配电网络系统。

---要有与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电力法和完备的基于激励机制的监管法规。

---要有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输电配电过网费的计算原则和办法。

---要有切合实际的长期电力规划(每年滚动编制一次),并明确组织实施规划的责任主体及办法。

---要有保证发、输、配电设施发展的措施办法。

---要明确系统运营机构负责发、输、配电间运行调度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明确现货市场和长期、中期、短期合同的关系及管理办法。

---改革过程中原有电厂沉淀成本(因执行国家能源政策致使造价较高,缺乏竞争力)处理办法。

---新能源及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水电等)发电补偿办法。

---要有成熟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持。

---要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实现灵活的进入退出。

周密设计改革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的设计包括:一、电力立法。审查现有的电力立法、准备立法咨询文件、起草修改后的电力法、通过修订的新电力法。二、经济财务分析。建立详细的经济模型,资产(企业)价值评估,准备过渡期合同,制定输配电价格。三、批发市场设计。制定系统安全标准,建立电力库定价,期货市场定价和对冲市场,检验电力库规则,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和结算系统。四、形成具体监管法规。界定监管的范围,起草监管法规,通过监管法规,正式组建监管机构。在经济和财务分析方面要做更详细的设计:要检讨国际电力改革的经验教训;建立批发市场/电力系统模型;完成电力各环节的财务模型;建立供电价格对用户经济影响模型,包括设计市场和产业结构;确立和处理过渡期主要问题,包括补贴、沉淀资产、各环节收入的重新调整、过渡性的供电协议、新投资的需求;对电价结构和监管法规的详细设计。

电力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会在一次改革后就停滞不前,技术的更新、市场的成熟及改革以前未察觉的问题,都需要对改革方案进行不断调整。在这个持续的演进过程中,可能要伴随着一些重大事项的发生,比如行业结构的重新调整、股份化改造、修改监管机制、大型公司交易(兼并、收购、重组),因此方案的不断调整是客观要求。英国改革12年后放弃电力库交易模式,今年起改用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便是一例。

电价核定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虽然各国在电力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电价核定的原则有所不同,比如正处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原则要与改革的首要目标相一致,电价水平要使股东有较高的回报,吸引投资,加快电力建设;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要有利于提高效率,让用户分享提高效率的成果。

但各国在电价核定中都能共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成本补偿原则。电价能够补偿合理的成本支出。二是合理报酬原则。电价能够让股东有合理回报。三是公平负担原则。用户负担的电价应是成本加利润,取消交叉补贴。

在正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竞争环节的电价,由市场决定;垄断环节的电价,由监管机构或政府核定并受监管。

定价原则是否正确,是影响电力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加州管死了销售电价,而放开发电批发电价,因供不应求,批发电价猛升,造成两个电网公司破产,发生了严重危机。

建立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

电力行业监管机构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是指独立于本行业的任何一家经营者,被充分授权监督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例如制定或改变价格。

对电力行业有效的监管,要求监管机构对本行业具有详尽的专业知识:有能力获取详细和准确的行业信息,包括财务信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能克服监管者和市场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均衡性;能了解本行业中的变化,包括技术和竞争行为等;能吸引合格的职员。

基于上述要求,一家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比多头分散的行业监管结构更可取。为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履行职责,要有明确和清晰的法令法规;要有开放和透明的监管程序;要有由所有本行业经营者参与的监管程序;监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期限要固定;要有完善的申诉机制。

(二):我们不该向国外学什么

今日刊发系列专题文章《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们的启示》之二——《我们不该向国外学什么?》。文章结合世界各国电力改革的教训,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认识英国的电力私有化模式;怎样看待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谁来负责电力供需的总体平衡;怎样看待西欧的电力市场重组和整合趋向;怎样认识电力商品的两个市场、两种合同;怎样正确对待环保政策的要求。

这次调查中,正碰上了三件对电力市场化影响较大的事件。一是美国加州的电力危机;二是法国在3月23日~24日欧盟首脑会议上否决了欧盟进一步加快开放电力市场的安排;三是英国3月27日起取消了强制性电力库,实行双边合同主导的新交易规则。这三件事既引起了正在推行电力市场化国家的关注,也引起了未推行电力市场化国家的关注。特别是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震动了许多国家。

西方流传一句名言,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市场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一个设计错误的方案,自己不能纠正自己。我们正着手进一步深化电力改革,不是更应该仔细地分析和冷静考虑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吗?

怎样认识英国的电力私有化模式

这场电力改革首先发生在英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1979年保守党人撒切尔夫人赢得大选,认为“英国经济最大的两个问题是垄断的国有化企业和垄断的工会”。1982年马岛战争胜利。1983年大选连任。1984年煤矿工人大罢工失败。预备已久的撒切尔夫人“私有化方案”诞生。进行了一系列国有行业的私有化改革,从北海石油、港口、机场、电讯、煤气到宇航、钢铁、煤炭、供水都私有化,最后把规模最大的电力工业私有化。

从分解英国电力公司(CEGB)为16个公司(12个地区输电公司、3个发电公司、一个高压输电公司)开始,16个公司分别大规模上市,外资大量进入并重组,发展到目前进行纵向整合,重新设定新的电力交易规则(NETA),前后经历了11个年头,从私有化模式到管制的不断加强,改革政策仍在不断地调整之中。

可以说,英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从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电力向私有化转变的不归之路。尽管在具体操作模式和加强监管等方面探索了许多新的做法,但是,对于这种私有化模式,不仅不同的发达国家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发展中的中国,对关系国家重要命脉的电力行业,究竟采用什么模式,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怎样看待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

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各界都有不同的分析。但有一条是一致的,就是加州没有处理好市场开放和发展的关系。美国FERC两位专家在1993年考察了英国电力私有化以后,将英国的做法移植到美国,积极提倡电力进一步放松管制,实行自由化。

加州在电力危机发生之前,一直是推进改革的典型,但三年以后,碰到了加州新经济高速增长所引起的电力需求和供应不足之间的尖锐矛盾。正如前文所述,成熟与发展的两种电力市场,改革关注的焦点不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电力资源还是相当短缺的。电力改革的目标不完全是为了降低电价,改革要尽量有利于电力发展,要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足够的电力。不能改来改去改成了缺电,又回到加州轮流停电,又回到中国20年前长期电力危机的年代。

谁来负责电力供需的总体平衡

在加州发生电力危机期间,我们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场危机的法律责任由谁来负?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政府通过经济管制对电力行业实施控制,法律规定供电公司对供电区域内的用户有不间断供电的义务和责任。现在电力行业发、输、配、售各个环节破碎化以后,显然哪一个环节都不能负责了,因此出现了电力公司向法院上诉,要求赔偿的状况,而不是政府上诉要求电力公司进行赔偿。

我们先后请教了各国有关的监管机构、电力公司、律师协会和专家,请教了当初参与设计英国和加州改革模式的专家,都认为电力各个环节已无法执行过去的法令,监管机构是政策执行者,不能负责。政府认为它只负责宏观调控,平衡出了问题应当由市场负责,缺电了市场应当响应,增加供电,建设电厂。当市场没有反应或者不响应如何办?看来只能是美国政府和加州政府直接紧急干预,甚至出现了州政府出钱收购两大电力公司和电网的办法,出现了私有化——自由化——政府收购的逆向循环。

在一个电力有较大的富裕、增长速度极低的成熟电力市场中,短期内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但电力急剧增长,把原有的储备容量吃光以后,很快就会在负荷高峰期间爆发出电力危机。把一个完整的链条分割破碎以后,谁也不能负责,法律也来不及规定谁将对此负责。崇尚自由化改革的专家们相信,由于“政府失灵”,所以“市场万能”,市场能解决一切,但是当出现“市场失灵”时,社会将怎么办?

怎样看待西欧的电力市场重组和整合趋向

在英国不断将国有电力公司分解缩小并私有化的同时,出现了国际和欧洲大电力公司进入英国,兼并重组、强占地盘的趋向。而且不仅在英国,跨国之间也互相借市场开放的机会,大量地进行兼并重组活动。

我们去英国访问期间,德国E-ON全部收购了英国POWER-GEN公司资产。德国彭博社报道:“德国最大型公用公司E-ONAG&127;同意以153亿欧元现金收购英国第三大电力公司POWER-GEN,同时会承受该公司的71亿欧元债务,这次跨国收购将使E-ON成为全欧第二大电力公司。”“POWER-GEN&127;在英国有300万客户,在美国有100万客户。”“E-ON借这次收购涉足英国及美国市场。”“E-ON&127;在德国的最大对手早已收购电话、传媒和其他资产,去年同意收购THAMES水力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水力公司。”

在比利时,我们访问了掌握比利时电力市场80%的比利时电力公司。这家公司五年前已被法国里昂水务集团的TRACTEBEL百分之百兼并,&127;成为法国公司的子公司。TRACTEBEL积极扩展业务,&127;已掌握发电机组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成为世界领先的大电力企业之一,欧洲第五大电力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发电商。

在法国,法电EDF在国内电力市场饱和以后,积极拓展国际市场。&127;现在法电在国内拥有3000万客户,在国外已扩展2000万客户,还在继续扩展中。在德国,EDF兼并了德国第三大电力公司ENBW。在英国,EDF从美国公司手中买下了伦敦电力公司,伦敦电力公司经过三年经营,又买了英国300万千瓦的发电厂,&127;掌握了伦敦市区300万客户,&127;并取得伦敦以外100万客户的供电权。EDF和法国政府签订的未来五年目标中,&127;要使集团50%的营业额来自法国境外业务收入和非电业务收入,把扩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放在重要位置。

2000年十大国外发电投资商,其中第六家POWER-GEN已在2001年被德国E-ON兼并消失了。世界十大国外供电投资商,&127;已无一家英国公司的位置。欧洲十大发电商其中第九家已被德国兼并,第十家已被法国兼并。欧洲将主要是前五家电力公司的天下。英国自由化改革的设想,只有公开竞争,每家公司只能占领20%以下市场,才能公平。相反,国际市场的大企业还要做大做强,争夺市场,许多国家正在使国内公司合并成大公司,以争得一席之地。

英国彻底厂网分开的结果,是丧失了国内电力公司的市场,成为跨国电力公司的天下。总书记在今年5月8日在香港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上讲话中指出:“同时也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在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应该有充分的认识。电力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抵御加入WTO后国际资本的冲击。

英国私有化改革的设想是厂网彻底分开、输配分开、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将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分解。但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英国又重新出现了纵向整合的趋势。美林公司两位高级分析员介绍说:在欧盟,允许主导性电力公司存在。对单个主体国家来说,要保持竞争地位,每个国家要有一两个主体公司,这样才可以尽量稳定电价。法国人更认为最好让客户不要经历波动性电价。最近,欧洲最流行的将是纵向整合模式。英国也在往这方向走。

国际资本的兼并重组趋向和最近出现的纵向整合趋势,反映了国际资本的动向和竞争的结果,是大企业占优势,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认为破碎分割才能实现公平竞争,只不过是学者们的“纸上谈兵”而已。综观英国、美国的实践,难道我们还能把十年前设计的英国模式简单搬来用吗?

怎样认识电力商品的两个市场、两种合同

一般商品市场中存在零售和批发两个市场,即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即期市场和长期市场的差别,存在着现货交易、短期合同和长期合同的差别。当电力市场模式出现以后,尽管由于计算技术的先进性,一些繁杂的计价和竞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究竟能有多大的规模,多大的量进行竞价,现货市场交易能搞成什么规模呢?

加州电力市场的设计者,为了保证竞争的公开性,防止发电商和零售商勾结,操纵市场,一律强制性进入现货市场,实践证明是失败了。加州排斥了长期合同,把庞大的电力市场处于即时的交易状态。如一天分成48个时段,每个时段不同价格,即时平衡。当电力处于高峰状态时,整个电力市场和电价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运转比较成功的美国东部PJM电网,现货交易量占15%。&127;我国竞价上网试点的经验也是在10%~15%左右。

试点的经验证明,电力市场是以一个长期市场为主导的市场,把电力看成一般商品一样,如同网上购物一样,任意选择,即时变化,是十分不切实际的经济学者的想法,完全不符合电力商品的特性。特别在供需不平衡时,需要新增的电力,是不可能呼之即来的,需要长期的平衡和长期的投资。

英国改革后十年将强制性电力库修改成以双边合同形式为主导的新交易规则,允许电力合同跨度从当天到几年以后,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对发展中高速成长的不成熟的电力市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如果没有国家能源政策的支持,如果没有电力的长期平衡,一个关系国家经济命脉运转的电力系统,将陷入何种不稳定状态是可想而知的。

怎样正确对待环保政策的要求

世界各国把环保政策都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京都议定书”已为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美国布什总统发表了否定“京都议定书”的谈话,引起了世界各国环保人士的指责。在美国加州,有十分激烈的环保主义者,要求不能把发电厂和送电线路放在自己的后院,使建设一个电厂和一条大的输电线路很难得到批准通过。造成了十年没有新的大电厂投入,十年没有建成大的输电线路。在原有的储备容量吃光以后,电力危机出现了。

最近十多年来,大量的用天然气发电代替石油和煤炭发电,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英国人承认他们是幸运的,十多年来由于丰富的北海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关闭了大量的烧煤电厂,改善了环境。美国加州也是发展了燃气电厂,但当天然气价格随着石油价格暴涨以后,又不得不限制建设燃气电厂。

中国也能这样做吗?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天然气,合理地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但是不把我们能源的基石放在丰富的煤炭资源上,运用清洁煤和洁净燃烧技术,把分散的煤炭污染,集中到现代化大电厂集中烧煤,治理污染的基础上,是别无出路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清洁天然气,难道我们能制定立足于烧进口天然气的能源政策吗?

这场历时十多年的西方大力倡导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沉重的教训。直到今天,大多数国家都还在慎重对待,认为并没有到可以有结论的时候,情况还在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吸取可以为我们所用、适合国情的经验,也要抵制不切实际的做法,切不可盲目跟进,听信一些表面化的宣传,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慎重对待,切实探讨其中的利弊,这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体会和肺腑之言。

(三):把电力规律和市场原则结合起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电,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业必须快速增长,这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尤为重要。电力体制改革必须把电力工业的客观规律与市场原则结合起来,以确保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

电力改革中必须紧密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两大特征

电力系统的主要物理规律是即时平衡和整体互动性。前者是指在庞大的互联电网中,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保持实时平衡,任何背离都将引起频率波动,导致设备破坏直至整个系统瓦解。后者是指电力系统中所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影响,连接在一起的电厂、电网和用电器,可以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任何单一部件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电力系统的特点是产、供、销、用电同时完成,产品不能储藏。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在生产上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不同时间用电量变化很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正常供电,必须连续不断地保持发、输、配、供电之间的平衡。为了适应用电负荷变化,在电力系统中要有必要的备用容量(一般约8%左右),输电网要留有适当的裕度。电力系统运营调度部门要随时监视系统运行情况,发生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保持电力系统在生产、发展中的整体一致性,是电力系统的客观规律,也是电力工业的一个主要特点。

必须考虑电网的电力潮流分配和传输容量的规律

电网中各输电线之间的电力潮流(输电容量)分配是根据物理学的克希霍夫定律确定的,输电线的传输容量是根据物理学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确定的。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电力市场交易必须服从这些规律,根据上述规律确定电网各个环节允许的输电容量进行交易。有的国家在电力改革过程中发生电网拥堵现象,是由于设想的容量与电网允许通过的容量不一致。发生电网拥堵若是局部的、小范围的,一般比较容易解决。如果电网拥堵发生范围很广,线路较长,为解决拥堵而需要建设的送变电工程较多,投资较大,会影响电力交易的经济合理性。是解决电网拥堵,还是修改电力交易合同或改变电源布局更合理,这就需要作全面的经济分析论证。

设计改革方案时要考虑输电成本与输电距离

输电成本一般与输电距离成正比,有时甚至高些。远距离输电投资很大,成本也较高。如天生桥水电站到广东直流输电工程每千瓦时输电成本0.11元。阳城电厂至江苏淮阴输电成本也是0.1元/千瓦时左右,距离更远输电成本将更高,远距离输电不一定经济、有竞争力。因受输电能力和输电成本的限制,电力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只能在一定合理范围内进行。将来实现全国联网后,认为广东用户可从东北电网购电是不现实的。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厂网分开后可以在大电网内采用邮票法收取输电过网费,即不论发电厂与供电区之间距离远近,过网费相同{过网费=(输电总成本+利润)/总输电量},使用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不正确的。这样会严重扭曲不同电厂向用户供电的实际经济性。例如广西、云南、贵州电厂向广东供电,其实际输电成本相差很大,用统一标准收费是不合理的。邮票法比较方便,但只适用于供电范围不大的电网,远距离送电采用节点法(即不同输电距离收取不同的过网费)收费较为合理。

核电、油电、天然气发电在靠近用电中心地区建设比较经济合理。烧煤电厂则与煤的发热量有关,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说明,发热量低于12540千焦/千克的煤在坑口建厂向外输电比较经济,发热量高于20700千焦/千克的煤一般在用电中心附近建电厂综合成本低。因此除受环保、水源、出灰等建厂条件限制外,大部分火电厂建在靠近用电中心地区。这是经济性决定的,不能认为是地区壁垒造成的。各国电网之间交换电量的比率一般是不大的,1999年欧盟各国平均为8%,日本九大电网间为6.4%。

改革要确保发电、输电、配电之间协调一致

电力不能贮存,电力供应的系统性、随机性及高度可靠性,这是电力区别于其他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电力行业的公用性要求电力系统供应安全、质优、价廉的电力。电力工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工程要有大量资金。一个地区内输电、配电网只能是一个,具有垄断性。发电、输电、配电之间必须保持协调配合一致和系统性,服从电网统一调度。协调配合不好会造成停电或重复建设。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必须进行规模经营才有竞争力。发展水电、核电,再生能源发电,洁净煤发电等,并不都具有竞争力,有的需要政策上的支持。

电力改革必须把市场原则和电力系统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电力市场交易只能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电力系统运营管理及发展规划,也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作必要的调整。要在电力公司内部对发、输、配电作功能性分离,分开进行核算,确定输电、配电的过网费,为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创造条件。

从本国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能源政策

电力工业是耗用一次能源最多的行业,发达国家占40%以上。各国都从能源供应的经济性、安全性出发,制定本国的发电能源政策。优先利用本国资源,进口能源则选择适合本国特点来源可靠的能源,注意能源品种及来源多样化,并根据能源市场供应情况及价格,及时调整能源结构。

英国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都很丰富,可以立足国内解决。过去以煤电、核电为主,天然气发电很少,不1%。90年代起廉价清洁的北海天然气大量供应,英国建了1800万千瓦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用来替电成本高的燃煤电厂。英国1999年发电装机容量7530万千瓦,发电量3382.2亿千瓦时,发电构成为:核电占31%,煤电占39%,天然气发电占27%,其他占3%,形成煤电、核电、天然气发电并重的局面。受北海气田资源限制,今后英国天然气产量增加不多,预测2003年后将开始进口,且天然气价格不断升高。目前已暂停天然气发电项目的审批。

法国本国一次能源不多,主要依靠进口,从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出发,坚持以发展核电为主的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发电能源不受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发挥了核电国产化及规模经济效益,发电成本在欧洲各国中是较低的,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向国外出口。2000年法国电力公司装机10350万千瓦,其中核电占82%,水电占13%,火电占5%。出口电量770亿千瓦时,占16%。

日本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用于发电,并积极发展核电。石油危机后停止建设烧油电站,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用于发电。1999年日本发电装机容量22429万千瓦,其中水电19.8%,火电59.9%,核电20.1%,地热0.2%。2000~2009年规划十年新增发电装机5263万千瓦,其中水电580万千瓦(11%),核电1263万千瓦(24%),煤电1984万千瓦(38%),天然气发电1206万千瓦(23%)。仍以核电、煤电,天然气发电为主。

美国能源资源丰富,主要立足国内,石油部分依靠进口,因环保主义者要求国内放慢发展核电,水电资源已基本开发利用,故新增发电装机主要是天然气及煤炭发电。90年代起转向重点发展天然气电厂,约占新增容量的65%。煤炭用于发电,较直接使用对环境有利,故美国80%以上的煤炭用于发电。美国1999年发电装机容量67781.1万千瓦,发电量37061.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3194.8亿千瓦时(8.6%),核电7282.5亿千瓦时(19.6%),煤电18843亿千瓦时(50.8%),油电1235.6亿千瓦时(3.3%),天然气5699.7亿千瓦时(15.4%),其他868.38亿千瓦时(0.23%)。

美国前能源部长史莱辛格认为加州能源危机教训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忽视了电力发展,造成缺电;其次是环保要求过高,限制在本州建设电厂;发电能源结构不合理,只发展天然气电厂,天然气价格上升4倍引起电价上升。

比利时电力公司专家认为只有发电结构合理的大公司,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市场竞争须在执行国家能源政策的条件下进行,否则会给国家造成损失。

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强大、高效、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国家必须进行控制。电力系统发、输、配、供电各环节在生产运营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发展中需要统一规划,协调配合,才能防止重复建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上发电、输电、配电可分开进行核算,并在发电部分引入竞争。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电力工业的主题。今后10年西电东送,全国联网,开发西部地区大型骨干水电站和大型坑口火电站的任务很重。电力工业具有规模经济性,一个电源结构合理、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管理经验丰富、有大量人才的全国性电力公司,对推动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是必要的。

在我国发电市场已放开,并已初步形成多家办电竞争局面的情况下,要结合全国各电网的特点制定改革方案,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使大用户有权选择供电商,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在改革中要注意解决好谁对各电网各省供电负责的问题。省公司在办电和保证供电方面有重要作用,要避免发生类似美国加州的电力危机。电力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行业破碎化经营迟早会影响电力系统运营。因此,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是建设一个强大、高效、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而不是私有化和行业破碎化。

(四)中国电力改革的实践和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至1997年初步扭转了全国主要电网缺电的局面,大部分电网实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东北、川渝等少数电网由于用电增长速度低于预测水平较多,出现暂时富裕。

深化改革对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十年来我们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有:变独家办电为多家办电;积极利用外资并欢迎外商投资办电;每千瓦时工业用电征收2分钱电力建设基金;新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实行“煤运加价”政策;实行“政企分开、联合电网、省为实体、统一调度,因地因网制宜”的办电管电方针。

过去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电力体制改革以加快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转变为目标,解决了连续二十多年的电力危机,形成了比较开放的电力市场和适合当时国情的电价机制,初步实现了电力工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从国家独家办电到多家办电,形成了多家竞争办电的格局

针对办电资金不够的情况,我国80年代初起实行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方针。开始由地方政府出资,以后发展到组织地市企业、乡镇企业集资,利用煤代油资金,出售用电权集资,发行电力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办电。1984年国务院批准华东电网采取工业用电提价不超过两分钱的办法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1988年推广到全国,为地方办电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198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明确集资电厂可以独立经营,与电网签订供电经济合同,也可委托电网代为经营管理。实行多种电价,独立经营的集资电厂,其售电价格允许浮动。大多数合资或非电力公司独资建设的电厂成立发电公司,形成了大批独立发电商。

为了解决发展所需资金、设备不足的困难,同时又积极利用世行、亚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政府出口信贷等贷款办电,鼓励外商来华独资、合资办电。1985年深圳与香港合和电力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沙角电厂,用BOT方式经营管理,广东与香港合资建设经营大亚湾核电站,成立华能国际和新力等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办电。以后许多外商纷纷到中国投资办电。

2000年全国3.19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中,国家电力公司在中国发电市场份额已降至50%左右。在2000年新增发电容量2055万千瓦中,国家电力公司投资部分占58%。

无论从国内投资还是从外商投资办电情况来看,我国是发电市场比较开放的国家,也是独立发电商较多的国家。发电市场的开放程度远大于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家。

从计划到市场转轨过程中引入多种经济成分

改革开放前电力工业全部是国有企业。1982年龙口电厂集资办电,开始引入集体所有制成分。1985年中外合资建设了沙角B厂及大亚湾核电站,引入了国外资本。90年代初上海申能和深圳能源公司等股票在国内上市,以后迅速发展到2000年已有上市公司40多家,吸引了大量国内投资。华能国际开发公司,大唐公司,新力公司等进行股份制改造后股票在纽约、香港上市,吸引了国外大量资金。上市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促进了电力工业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

1999年全国已有大中型中外合资电厂39个,总容量2700万千瓦,外商投资23亿美元。到国外上市的发电公司3家,总发电容量1953万千瓦,筹集资金16.5亿美元。在国内上市的发电公司37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筹集了数百亿元资金。电力工业已逐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状况。以国家控股为主的股份制公司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实施适应多家办电的电价政策

198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允许新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使新电厂能够还本付息并取得合理收益。同时,对中外合资电厂,按照国际惯例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明确年供电量及上网电价,由电力公司收购后转售给用户,吸引了外商来华投资办电。

以后又陆续推出高峰低谷电价,丰水期枯水期电价,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丰水期电力,以减少电网调峰困难,降低电力成本。1988年对炼铝、铁合金等大用户实行优惠电价,在加强城乡电网改造的同时整顿农村电价,逐步做到城乡同价。1999年在浙江、山东等六个电网进行部分电量竞价上网的试点。

电价改革在解决缺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燃料、设备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我国电价水平在世界上是比较低的。

在电价政策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主要是:没有出台规范的电价定价原则、计算办法、审批程序;对电厂造价没有限制,助长了建设中的铺张浪费,造价过高,使电价不合理升高,加重了用户负担;居民用电价格低于工业用电价格;农村电价过高;电力公司内部没有对电厂和电网成本分开计算,定价透明度不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深化改革中解决。

从各地分散供电向全国联网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电网规模不大,初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等五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蒙西等十多个独立省网。不少省网还分别由几个独立的小电网供电。

改革开放后加强了电网建设,建成了一批500千伏骨干送变电工程,使各跨省电网的联系大大加强。1989年建成了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加强了华东、华中电网间的联系。90年代初建成了供电范围包括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的南方电网。2000年我国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川渝等7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海南三个省网及北疆、拉萨等电网。其中华东、南方、华北、东北电网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4000万千瓦,跻身世界大电网行列。

今后十年将在北部、中部、南方三大电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在南方电网扩大西电东送容量的基础上,建设三峡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的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南方与中部电网联网。三峡水电站发电后,将向华中、川渝、华东送电,形成中部电网,福建联入华东电网。今年实现华北与东北联网,逐步实现华北与山东联网,建设西北向华北、山东的输电工程,形成北部电网。同时规划三大电网在南北方向上多点互联,201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实现联网,成为总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仅次于北美、欧洲电网的世界第三大联合电网。

为加速开发利用西南的水电资源,2010年后将建成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及其他梯级水电站,送电华中、华东、两广;开发澜沧江小湾、糯扎渡等水电站送电广东,雅砻江锦屏等梯级水电站送电川渝、广东;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向华北送电等。全国联网将不断加强。

从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

1998年撤销电力部,由国家经贸委及各省经贸委负责政府管电职能。国家电力公司成为国务院直属企业,授权经营原电力部管理的国有资产。各省电力公司也不再履行省政府管电职能,为政企分开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实施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努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取得了显著成绩:

坚持以战略总揽全局,推动公司化运作。及时提出和确立了建设“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战略构想,公司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跻身世界企业500强。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推动电力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在结构调整中抓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初步走出了一条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实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坚持深化改革,认真贯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电价,改善服务,促进发展”的改革思路,制定了“四步走”的改革战略。积极主动地实施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和农电体制改革等各项重大改革。

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重点,推动公司效益持续增长。1997~2000年,在外部增支因素较多、部分地区电价不到位的情况下,主营业务年收入由2500亿元增长到3158亿元;累计实现利税1325亿元,其中利润366.4亿元,上缴税金1063亿元。多种产业年总收入由820亿元增长到1238亿元,累计实现利税395亿元,其中利润224亿元,上缴税金171亿元。

坚持“三严一表率”,推动公司系统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企、从严治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做表率”的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84%以上的单位被评为市地级以上文明单位,60%以上的单位被评为省部级文明单位。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推动电力行业作风的好转。把搞好优质服务作为电力企业的基本使命,全面推行规范化、现代化服务。严格执行电价政策,整顿电价秩序,通过城农网建设改造,城市电价平均降低0.05元/千瓦时以上,农村电价平均降低0.1元/千瓦时以上。全国无电县减少到4个,乡镇和行政村通电率提高到98%以上。

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发展

2000年全国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0%~20%,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保持快速发展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仍是电力工业的主要任务。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了经济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据预测,2005年相应需要发电量180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65%,发电装机容量约4亿千瓦,年均增长4.6%。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发电量将达到2360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不仅在增长速度方面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而且在每年需要增加的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也大大超过发达国家。

目前国外的电力体制改革都是在装机容量有富裕、用电增长缓慢(1%~2%)的发达国家进行。对发展需求不大的国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改善服务。而在用电增长稍快(3%~3.5%)的美国加州电网由于忽视了发展,发生了电力危机。英国改革之初全国发电装机富裕20%以上,十年用电增长16.5%,年均增长仅1.5%,负荷增长不到1%。即使十年不新增发电装机,电力还有富裕。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亿千瓦,1995年3月达到2亿千瓦,2000年4月突破3亿千瓦,电力供需大体平衡,华北、华东等7个电网供需基本平衡,东北、华中等4个电网略有富裕,广东、浙江、河北南网等三个省网开始缺电,且人均用电水平很低,不到世界人均水平一半。

为了实现“十五”计划和21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电力工业必须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后十年发电量预测需要年均增长5%~6%,年均新增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左右。今后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任务十分繁重,电力系统需要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安排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成后经营管理工作也很复杂。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目标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电力市场不同,应以促进发展为主要目标,同时逐步引入市场竞争,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要结合实际,逐步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改善服务。要周密设计,完善立法,谨慎从事,分步实施。

川气东送范文篇10

编者按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国多样化的改革实践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去年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官员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新鲜名词像“拆分”、“破碎”、“横切”、“纵切”、“电量现货交易”、“电量期货交易”、“电力库”等纷纷出笼。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电力改革也应遵循这样的指导思想,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电力工业生产力的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电力的需求。

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怎样设计,才是代表电力工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如何对待国外改革的经验方面,大家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是全盘照搬,还是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有选择地借鉴;从国外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中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怎样把电力工业本身的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与市场经济的原则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体制改革,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有什么区别;如何处理好打破垄断与发展民族工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关系等等。

近年曾有许多单位对国外电力改革进行过考察,本报从今天起刊发一组文章《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们的启示》。这是根据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份考察报告整理而成的。希望对关心电力改革的人们有所启发,我们也欢迎大家就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今年2月和4月,为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情况,以及改革后电力立法和电价机制情况,我们先后去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欧盟总部作了一些调查。综观世界各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既有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的成功经验,也有像美国加州电力危机这样的教训。那么,我们应该从这些国家电力改革的实践中学些什么呢?

结合本国政治经济的实际情况确定改革目标

在改革的潮流面前,各国都结合本国实际,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符合本国在国际市场中战略定位的改革目标,并采取不同的步骤和措施,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英国电力富余,用电增长缓慢,对电力发展需求不大,电力改革是以私有化、引入竞争、降低电价为主要目标。将国有电力局分解成12个地区配电公司、3家发电公司和一家高压输电公司,以后逐步私有化,开放发电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输配电继续实行垄断经营,加强监管。对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则结合实际,对原有电力公司进行功能性分离。

美国的电力企业以私营为主,电力改革目标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打破垄断、降低电价。大企业用户是推动改革的原动力。美国电力工业以州管理为主,联邦能源委员会只提出厂网分开、发电引入竞争机制的要求,具体改革方案由各州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改革模式多样化,有PJM电网的成功经验,也有加州失败的教训。

欧盟也只是对各国电力改革提出原则要求,改革模式、进度由各国结合本国国情自行确定。法国的电力改革是在欧盟指令的框架内,以保持整体实力和竞争优势,扩大在欧盟内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因此,法国电力公司仍然是国有化公司,保持一体化的体制,只是在功能上将发、输电业务分开,以满足欧盟指令的要求。这是以电价的低廉和用户满意为基础的,也是法国政府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保存实力、向外扩张的思想体现。

日本的电力改革虽然也以自由化为目标,但坚持谨慎原则,在保证有稳定的投资,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前提下,进行自由化改革。这是适合日本资源依赖进口、九大区域电网之间不存在资源优化配置的特点的。

各国在改革中一般都以现有电网管理体制为基础,提出改革方案,并采用渐进的改革方法,从改革到基本完成一般都要十年左右时间。

电力改革要实现多重目标的平衡

实施电力改革、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改革有多重目标,而且相互之间有矛盾。这些目标包括:

---用户希望低电价、高服务质量和安全稳定供电。

---股东希望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电力公司希望公司获得发展和采用新技术。

---员工希望工作有保障和高工资。

---政府希望实施全国性的能源政策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电力发展方针。

---环境保护组织希望减少污染。

---监管者希望能够通过竞争实现最优选择,通过监管实现价值最大化。

---燃料供应商希望保护其市场和投资。

电力改革必须使上述目标相互平衡,要实现这种平衡,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电力发展的不同水平,确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不同

根据各国的经验,成熟的电力市场的标志是:电价水平一般反映了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用电客户有较高的电价承受能力;有限的用电需求增长;有限的筹措资金的需求。

而发展中电力市场的标志是:在电价方面交叉补贴现象较为普遍;用电客户对电价上调的承受能力有限;对建设和扩充电力设施所需的资本具有很大的要求。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和首要目标是不同的。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降低电价,改革的首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提高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吸引投资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

对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改革的焦点是电力设施的扩建,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电力投资,建设充足的发电容量,基础设施扩建和升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降低电价,提高效率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则成为改革的次要目标。

电力市场化改革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

电力的市场化改革除需要有正确的、适合市场经济规则和电力工业特点的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

---系统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容量):系统中要有若干的竞争主体,而且每一主体都能达到其经济规模。

---系统要有充足的备用容量:这既是市场化改革的原因之一(追求系统的价值最大化),也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保证改革期间的安全稳定供电)。

---要有高质量的输配电网络系统。

---要有与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电力法和完备的基于激励机制的监管法规。

---要有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输电配电过网费的计算原则和办法。

---要有切合实际的长期电力规划(每年滚动编制一次),并明确组织实施规划的责任主体及办法。

---要有保证发、输、配电设施发展的措施办法。

---要明确系统运营机构负责发、输、配电间运行调度工作,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建立完善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明确现货市场和长期、中期、短期合同的关系及管理办法。

---改革过程中原有电厂沉淀成本(因执行国家能源政策致使造价较高,缺乏竞争力)处理办法。

---新能源及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水电等)发电补偿办法。

---要有成熟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持。

---要有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实现灵活的进入退出。

周密设计改革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电力市场化改革方案的设计包括:一、电力立法。审查现有的电力立法、准备立法咨询文件、起草修改后的电力法、通过修订的新电力法。二、经济财务分析。建立详细的经济模型,资产(企业)价值评估,准备过渡期合同,制定输配电价格。三、批发市场设计。制定系统安全标准,建立电力库定价,期货市场定价和对冲市场,检验电力库规则,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和结算系统。四、形成具体监管法规。界定监管的范围,起草监管法规,通过监管法规,正式组建监管机构。在经济和财务分析方面要做更详细的设计:要检讨国际电力改革的经验教训;建立批发市场/电力系统模型;完成电力各环节的财务模型;建立供电价格对用户经济影响模型,包括设计市场和产业结构;确立和处理过渡期主要问题,包括补贴、沉淀资产、各环节收入的重新调整、过渡性的供电协议、新投资的需求;对电价结构和监管法规的详细设计。

电力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会在一次改革后就停滞不前,技术的更新、市场的成熟及改革以前未察觉的问题,都需要对改革方案进行不断调整。在这个持续的演进过程中,可能要伴随着一些重大事项的发生,比如行业结构的重新调整、股份化改造、修改监管机制、大型公司交易(兼并、收购、重组),因此方案的不断调整是客观要求。英国改革12年后放弃电力库交易模式,今年起改用新电力交易规则(NETA)便是一例。

电价核定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虽然各国在电力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电价核定的原则有所不同,比如正处于发展中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原则要与改革的首要目标相一致,电价水平要使股东有较高的回报,吸引投资,加快电力建设;对于成熟的电力市场,电价的核定要有利于提高效率,让用户分享提高效率的成果。

但各国在电价核定中都能共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成本补偿原则。电价能够补偿合理的成本支出。二是合理报酬原则。电价能够让股东有合理回报。三是公平负担原则。用户负担的电价应是成本加利润,取消交叉补贴。

在正进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竞争环节的电价,由市场决定;垄断环节的电价,由监管机构或政府核定并受监管。

定价原则是否正确,是影响电力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加州管死了销售电价,而放开发电批发电价,因供不应求,批发电价猛升,造成两个电网公司破产,发生了严重危机。

建立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

电力行业监管机构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是指独立于本行业的任何一家经营者,被充分授权监督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例如制定或改变价格。

对电力行业有效的监管,要求监管机构对本行业具有详尽的专业知识:有能力获取详细和准确的行业信息,包括财务信息、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等;能克服监管者和市场经营者之间信息的不均衡性;能了解本行业中的变化,包括技术和竞争行为等;能吸引合格的职员。

基于上述要求,一家独立的、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比多头分散的行业监管结构更可取。为确保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履行职责,要有明确和清晰的法令法规;要有开放和透明的监管程序;要有由所有本行业经营者参与的监管程序;监管机构负责人的任职期限要固定;要有完善的申诉机制。

(二):我们不该向国外学什么

今日刊发系列专题文章《世界电力市场化改革对我们的启示》之二——《我们不该向国外学什么?》。文章结合世界各国电力改革的教训,回答了如下问题:怎样认识英国的电力私有化模式;怎样看待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谁来负责电力供需的总体平衡;怎样看待西欧的电力市场重组和整合趋向;怎样认识电力商品的两个市场、两种合同;怎样正确对待环保政策的要求。

这次调查中,正碰上了三件对电力市场化影响较大的事件。一是美国加州的电力危机;二是法国在3月23日~24日欧盟首脑会议上否决了欧盟进一步加快开放电力市场的安排;三是英国3月27日起取消了强制性电力库,实行双边合同主导的新交易规则。这三件事既引起了正在推行电力市场化国家的关注,也引起了未推行电力市场化国家的关注。特别是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震动了许多国家。

西方流传一句名言,市场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市场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一个设计错误的方案,自己不能纠正自己。我们正着手进一步深化电力改革,不是更应该仔细地分析和冷静考虑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吗?

怎样认识英国的电力私有化模式

这场电力改革首先发生在英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1979年保守党人撒切尔夫人赢得大选,认为“英国经济最大的两个问题是垄断的国有化企业和垄断的工会”。1982年马岛战争胜利。1983年大选连任。1984年煤矿工人大罢工失败。预备已久的撒切尔夫人“私有化方案”诞生。进行了一系列国有行业的私有化改革,从北海石油、港口、机场、电讯、煤气到宇航、钢铁、煤炭、供水都私有化,最后把规模最大的电力工业私有化。

从分解英国电力公司(CEGB)为16个公司(12个地区输电公司、3个发电公司、一个高压输电公司)开始,16个公司分别大规模上市,外资大量进入并重组,发展到目前进行纵向整合,重新设定新的电力交易规则(NETA),前后经历了11个年头,从私有化模式到管制的不断加强,改革政策仍在不断地调整之中。

可以说,英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从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电力向私有化转变的不归之路。尽管在具体操作模式和加强监管等方面探索了许多新的做法,但是,对于这种私有化模式,不仅不同的发达国家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发展中的中国,对关系国家重要命脉的电力行业,究竟采用什么模式,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怎样看待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

加州电力危机的教训,各界都有不同的分析。但有一条是一致的,就是加州没有处理好市场开放和发展的关系。美国FERC两位专家在1993年考察了英国电力私有化以后,将英国的做法移植到美国,积极提倡电力进一步放松管制,实行自由化。

加州在电力危机发生之前,一直是推进改革的典型,但三年以后,碰到了加州新经济高速增长所引起的电力需求和供应不足之间的尖锐矛盾。正如前文所述,成熟与发展的两种电力市场,改革关注的焦点不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电力资源还是相当短缺的。电力改革的目标不完全是为了降低电价,改革要尽量有利于电力发展,要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的足够的电力。不能改来改去改成了缺电,又回到加州轮流停电,又回到中国20年前长期电力危机的年代。

谁来负责电力供需的总体平衡

在加州发生电力危机期间,我们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场危机的法律责任由谁来负?按照美国的法律规定,政府通过经济管制对电力行业实施控制,法律规定供电公司对供电区域内的用户有不间断供电的义务和责任。现在电力行业发、输、配、售各个环节破碎化以后,显然哪一个环节都不能负责了,因此出现了电力公司向法院上诉,要求赔偿的状况,而不是政府上诉要求电力公司进行赔偿。

我们先后请教了各国有关的监管机构、电力公司、律师协会和专家,请教了当初参与设计英国和加州改革模式的专家,都认为电力各个环节已无法执行过去的法令,监管机构是政策执行者,不能负责。政府认为它只负责宏观调控,平衡出了问题应当由市场负责,缺电了市场应当响应,增加供电,建设电厂。当市场没有反应或者不响应如何办?看来只能是美国政府和加州政府直接紧急干预,甚至出现了州政府出钱收购两大电力公司和电网的办法,出现了私有化——自由化——政府收购的逆向循环。

在一个电力有较大的富裕、增长速度极低的成熟电力市场中,短期内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但电力急剧增长,把原有的储备容量吃光以后,很快就会在负荷高峰期间爆发出电力危机。把一个完整的链条分割破碎以后,谁也不能负责,法律也来不及规定谁将对此负责。崇尚自由化改革的专家们相信,由于“政府失灵”,所以“市场万能”,市场能解决一切,但是当出现“市场失灵”时,社会将怎么办?

怎样看待西欧的电力市场重组和整合趋向

在英国不断将国有电力公司分解缩小并私有化的同时,出现了国际和欧洲大电力公司进入英国,兼并重组、强占地盘的趋向。而且不仅在英国,跨国之间也互相借市场开放的机会,大量地进行兼并重组活动。

我们去英国访问期间,德国E-ON全部收购了英国POWER-GEN公司资产。德国彭博社报道:“德国最大型公用公司E-ONAG&127;同意以153亿欧元现金收购英国第三大电力公司POWER-GEN,同时会承受该公司的71亿欧元债务,这次跨国收购将使E-ON成为全欧第二大电力公司。”“POWER-GEN&127;在英国有300万客户,在美国有100万客户。”“E-ON借这次收购涉足英国及美国市场。”“E-ON&127;在德国的最大对手早已收购电话、传媒和其他资产,去年同意收购THAMES水力公司,成为全球第二大水力公司。”

在比利时,我们访问了掌握比利时电力市场80%的比利时电力公司。这家公司五年前已被法国里昂水务集团的TRACTEBEL百分之百兼并,&127;成为法国公司的子公司。TRACTEBEL积极扩展业务,&127;已掌握发电机组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成为世界领先的大电力企业之一,欧洲第五大电力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发电商。

在法国,法电EDF在国内电力市场饱和以后,积极拓展国际市场。&127;现在法电在国内拥有3000万客户,在国外已扩展2000万客户,还在继续扩展中。在德国,EDF兼并了德国第三大电力公司ENBW。在英国,EDF从美国公司手中买下了伦敦电力公司,伦敦电力公司经过三年经营,又买了英国300万千瓦的发电厂,&127;掌握了伦敦市区300万客户,&127;并取得伦敦以外100万客户的供电权。EDF和法国政府签订的未来五年目标中,&127;要使集团50%的营业额来自法国境外业务收入和非电业务收入,把扩展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放在重要位置。

2000年十大国外发电投资商,其中第六家POWER-GEN已在2001年被德国E-ON兼并消失了。世界十大国外供电投资商,&127;已无一家英国公司的位置。欧洲十大发电商其中第九家已被德国兼并,第十家已被法国兼并。欧洲将主要是前五家电力公司的天下。英国自由化改革的设想,只有公开竞争,每家公司只能占领20%以下市场,才能公平。相反,国际市场的大企业还要做大做强,争夺市场,许多国家正在使国内公司合并成大公司,以争得一席之地。

英国彻底厂网分开的结果,是丧失了国内电力公司的市场,成为跨国电力公司的天下。总书记在今年5月8日在香港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上讲话中指出:“同时也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在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对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应该有充分的认识。电力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只有做大做强,才能抵御加入WTO后国际资本的冲击。

英国私有化改革的设想是厂网彻底分开、输配分开、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将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各个环节分解。但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英国又重新出现了纵向整合的趋势。美林公司两位高级分析员介绍说:在欧盟,允许主导性电力公司存在。对单个主体国家来说,要保持竞争地位,每个国家要有一两个主体公司,这样才可以尽量稳定电价。法国人更认为最好让客户不要经历波动性电价。最近,欧洲最流行的将是纵向整合模式。英国也在往这方向走。

国际资本的兼并重组趋向和最近出现的纵向整合趋势,反映了国际资本的动向和竞争的结果,是大企业占优势,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认为破碎分割才能实现公平竞争,只不过是学者们的“纸上谈兵”而已。综观英国、美国的实践,难道我们还能把十年前设计的英国模式简单搬来用吗?

怎样认识电力商品的两个市场、两种合同

一般商品市场中存在零售和批发两个市场,即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即期市场和长期市场的差别,存在着现货交易、短期合同和长期合同的差别。当电力市场模式出现以后,尽管由于计算技术的先进性,一些繁杂的计价和竞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究竟能有多大的规模,多大的量进行竞价,现货市场交易能搞成什么规模呢?

加州电力市场的设计者,为了保证竞争的公开性,防止发电商和零售商勾结,操纵市场,一律强制性进入现货市场,实践证明是失败了。加州排斥了长期合同,把庞大的电力市场处于即时的交易状态。如一天分成48个时段,每个时段不同价格,即时平衡。当电力处于高峰状态时,整个电力市场和电价处于十分不稳定的状态。运转比较成功的美国东部PJM电网,现货交易量占15%。&127;我国竞价上网试点的经验也是在10%~15%左右。

试点的经验证明,电力市场是以一个长期市场为主导的市场,把电力看成一般商品一样,如同网上购物一样,任意选择,即时变化,是十分不切实际的经济学者的想法,完全不符合电力商品的特性。特别在供需不平衡时,需要新增的电力,是不可能呼之即来的,需要长期的平衡和长期的投资。

英国改革后十年将强制性电力库修改成以双边合同形式为主导的新交易规则,允许电力合同跨度从当天到几年以后,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对发展中高速成长的不成熟的电力市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如果没有国家能源政策的支持,如果没有电力的长期平衡,一个关系国家经济命脉运转的电力系统,将陷入何种不稳定状态是可想而知的。

怎样正确对待环保政策的要求

世界各国把环保政策都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京都议定书”已为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美国布什总统发表了否定“京都议定书”的谈话,引起了世界各国环保人士的指责。在美国加州,有十分激烈的环保主义者,要求不能把发电厂和送电线路放在自己的后院,使建设一个电厂和一条大的输电线路很难得到批准通过。造成了十年没有新的大电厂投入,十年没有建成大的输电线路。在原有的储备容量吃光以后,电力危机出现了。

最近十多年来,大量的用天然气发电代替石油和煤炭发电,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英国人承认他们是幸运的,十多年来由于丰富的北海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关闭了大量的烧煤电厂,改善了环境。美国加州也是发展了燃气电厂,但当天然气价格随着石油价格暴涨以后,又不得不限制建设燃气电厂。

中国也能这样做吗?我们要合理地利用天然气,合理地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但是不把我们能源的基石放在丰富的煤炭资源上,运用清洁煤和洁净燃烧技术,把分散的煤炭污染,集中到现代化大电厂集中烧煤,治理污染的基础上,是别无出路的。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清洁天然气,难道我们能制定立足于烧进口天然气的能源政策吗?

这场历时十多年的西方大力倡导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沉重的教训。直到今天,大多数国家都还在慎重对待,认为并没有到可以有结论的时候,情况还在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要吸取可以为我们所用、适合国情的经验,也要抵制不切实际的做法,切不可盲目跟进,听信一些表面化的宣传,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慎重对待,切实探讨其中的利弊,这是我们这次调查的体会和肺腑之言。

(三):把电力规律和市场原则结合起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都离不开电,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工业必须快速增长,这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尤为重要。电力体制改革必须把电力工业的客观规律与市场原则结合起来,以确保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

电力改革中必须紧密结合电力系统运行的两大特征

电力系统的主要物理规律是即时平衡和整体互动性。前者是指在庞大的互联电网中,电力的生产和消费必须保持实时平衡,任何背离都将引起频率波动,导致设备破坏直至整个系统瓦解。后者是指电力系统中所有部分的复杂的相互影响,连接在一起的电厂、电网和用电器,可以被视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任何单一部件的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电力系统的特点是产、供、销、用电同时完成,产品不能储藏。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在生产上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不同时间用电量变化很大,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正常供电,必须连续不断地保持发、输、配、供电之间的平衡。为了适应用电负荷变化,在电力系统中要有必要的备用容量(一般约8%左右),输电网要留有适当的裕度。电力系统运营调度部门要随时监视系统运行情况,发生问题及时处理,以确保电力系统供电安全。保持电力系统在生产、发展中的整体一致性,是电力系统的客观规律,也是电力工业的一个主要特点。

必须考虑电网的电力潮流分配和传输容量的规律

电网中各输电线之间的电力潮流(输电容量)分配是根据物理学的克希霍夫定律确定的,输电线的传输容量是根据物理学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确定的。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电力市场交易必须服从这些规律,根据上述规律确定电网各个环节允许的输电容量进行交易。有的国家在电力改革过程中发生电网拥堵现象,是由于设想的容量与电网允许通过的容量不一致。发生电网拥堵若是局部的、小范围的,一般比较容易解决。如果电网拥堵发生范围很广,线路较长,为解决拥堵而需要建设的送变电工程较多,投资较大,会影响电力交易的经济合理性。是解决电网拥堵,还是修改电力交易合同或改变电源布局更合理,这就需要作全面的经济分析论证。

设计改革方案时要考虑输电成本与输电距离

输电成本一般与输电距离成正比,有时甚至高些。远距离输电投资很大,成本也较高。如天生桥水电站到广东直流输电工程每千瓦时输电成本0.11元。阳城电厂至江苏淮阴输电成本也是0.1元/千瓦时左右,距离更远输电成本将更高,远距离输电不一定经济、有竞争力。因受输电能力和输电成本的限制,电力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只能在一定合理范围内进行。将来实现全国联网后,认为广东用户可从东北电网购电是不现实的。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厂网分开后可以在大电网内采用邮票法收取输电过网费,即不论发电厂与供电区之间距离远近,过网费相同{过网费=(输电总成本+利润)/总输电量},使用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不正确的。这样会严重扭曲不同电厂向用户供电的实际经济性。例如广西、云南、贵州电厂向广东供电,其实际输电成本相差很大,用统一标准收费是不合理的。邮票法比较方便,但只适用于供电范围不大的电网,远距离送电采用节点法(即不同输电距离收取不同的过网费)收费较为合理。

核电、油电、天然气发电在靠近用电中心地区建设比较经济合理。烧煤电厂则与煤的发热量有关,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说明,发热量低于12540千焦/千克的煤在坑口建厂向外输电比较经济,发热量高于20700千焦/千克的煤一般在用电中心附近建电厂综合成本低。因此除受环保、水源、出灰等建厂条件限制外,大部分火电厂建在靠近用电中心地区。这是经济性决定的,不能认为是地区壁垒造成的。各国电网之间交换电量的比率一般是不大的,1999年欧盟各国平均为8%,日本九大电网间为6.4%。

改革要确保发电、输电、配电之间协调一致

电力不能贮存,电力供应的系统性、随机性及高度可靠性,这是电力区别于其他商品的一个重要特点。电力行业的公用性要求电力系统供应安全、质优、价廉的电力。电力工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工程要有大量资金。一个地区内输电、配电网只能是一个,具有垄断性。发电、输电、配电之间必须保持协调配合一致和系统性,服从电网统一调度。协调配合不好会造成停电或重复建设。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必须进行规模经营才有竞争力。发展水电、核电,再生能源发电,洁净煤发电等,并不都具有竞争力,有的需要政策上的支持。

电力改革必须把市场原则和电力系统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电力市场交易只能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电力系统运营管理及发展规划,也要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作必要的调整。要在电力公司内部对发、输、配电作功能性分离,分开进行核算,确定输电、配电的过网费,为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创造条件。

从本国实际出发确定合理的能源政策

电力工业是耗用一次能源最多的行业,发达国家占40%以上。各国都从能源供应的经济性、安全性出发,制定本国的发电能源政策。优先利用本国资源,进口能源则选择适合本国特点来源可靠的能源,注意能源品种及来源多样化,并根据能源市场供应情况及价格,及时调整能源结构。

英国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都很丰富,可以立足国内解决。过去以煤电、核电为主,天然气发电很少,不1%。90年代起廉价清洁的北海天然气大量供应,英国建了1800万千瓦天然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用来替电成本高的燃煤电厂。英国1999年发电装机容量7530万千瓦,发电量3382.2亿千瓦时,发电构成为:核电占31%,煤电占39%,天然气发电占27%,其他占3%,形成煤电、核电、天然气发电并重的局面。受北海气田资源限制,今后英国天然气产量增加不多,预测2003年后将开始进口,且天然气价格不断升高。目前已暂停天然气发电项目的审批。

法国本国一次能源不多,主要依靠进口,从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出发,坚持以发展核电为主的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发电能源不受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发挥了核电国产化及规模经济效益,发电成本在欧洲各国中是较低的,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向国外出口。2000年法国电力公司装机10350万千瓦,其中核电占82%,水电占13%,火电占5%。出口电量770亿千瓦时,占16%。

日本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用于发电,并积极发展核电。石油危机后停止建设烧油电站,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用于发电。1999年日本发电装机容量22429万千瓦,其中水电19.8%,火电59.9%,核电20.1%,地热0.2%。2000~2009年规划十年新增发电装机5263万千瓦,其中水电580万千瓦(11%),核电1263万千瓦(24%),煤电1984万千瓦(38%),天然气发电1206万千瓦(23%)。仍以核电、煤电,天然气发电为主。

美国能源资源丰富,主要立足国内,石油部分依靠进口,因环保主义者要求国内放慢发展核电,水电资源已基本开发利用,故新增发电装机主要是天然气及煤炭发电。90年代起转向重点发展天然气电厂,约占新增容量的65%。煤炭用于发电,较直接使用对环境有利,故美国80%以上的煤炭用于发电。美国1999年发电装机容量67781.1万千瓦,发电量37061.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3194.8亿千瓦时(8.6%),核电7282.5亿千瓦时(19.6%),煤电18843亿千瓦时(50.8%),油电1235.6亿千瓦时(3.3%),天然气5699.7亿千瓦时(15.4%),其他868.38亿千瓦时(0.23%)。

美国前能源部长史莱辛格认为加州能源危机教训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忽视了电力发展,造成缺电;其次是环保要求过高,限制在本州建设电厂;发电能源结构不合理,只发展天然气电厂,天然气价格上升4倍引起电价上升。

比利时电力公司专家认为只有发电结构合理的大公司,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市场竞争须在执行国家能源政策的条件下进行,否则会给国家造成损失。

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强大、高效、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电力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基础产业,国家必须进行控制。电力系统发、输、配、供电各环节在生产运营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发展中需要统一规划,协调配合,才能防止重复建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经济上发电、输电、配电可分开进行核算,并在发电部分引入竞争。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电力工业的主题。今后10年西电东送,全国联网,开发西部地区大型骨干水电站和大型坑口火电站的任务很重。电力工业具有规模经济性,一个电源结构合理、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管理经验丰富、有大量人才的全国性电力公司,对推动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是必要的。

在我国发电市场已放开,并已初步形成多家办电竞争局面的情况下,要结合全国各电网的特点制定改革方案,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使大用户有权选择供电商,同时提高服务质量。在改革中要注意解决好谁对各电网各省供电负责的问题。省公司在办电和保证供电方面有重要作用,要避免发生类似美国加州的电力危机。电力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行业破碎化经营迟早会影响电力系统运营。因此,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是建设一个强大、高效、有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而不是私有化和行业破碎化。

(四)中国电力改革的实践和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至1997年初步扭转了全国主要电网缺电的局面,大部分电网实现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东北、川渝等少数电网由于用电增长速度低于预测水平较多,出现暂时富裕。

深化改革对电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十年来我们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有:变独家办电为多家办电;积极利用外资并欢迎外商投资办电;每千瓦时工业用电征收2分钱电力建设基金;新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实行“煤运加价”政策;实行“政企分开、联合电网、省为实体、统一调度,因地因网制宜”的办电管电方针。

过去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电力体制改革以加快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转变为目标,解决了连续二十多年的电力危机,形成了比较开放的电力市场和适合当时国情的电价机制,初步实现了电力工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从国家独家办电到多家办电,形成了多家竞争办电的格局

针对办电资金不够的情况,我国80年代初起实行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方针。开始由地方政府出资,以后发展到组织地市企业、乡镇企业集资,利用煤代油资金,出售用电权集资,发行电力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办电。1984年国务院批准华东电网采取工业用电提价不超过两分钱的办法征收地方电力建设基金,1988年推广到全国,为地方办电建立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198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明确集资电厂可以独立经营,与电网签订供电经济合同,也可委托电网代为经营管理。实行多种电价,独立经营的集资电厂,其售电价格允许浮动。大多数合资或非电力公司独资建设的电厂成立发电公司,形成了大批独立发电商。

为了解决发展所需资金、设备不足的困难,同时又积极利用世行、亚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政府出口信贷等贷款办电,鼓励外商来华独资、合资办电。1985年深圳与香港合和电力有限公司合资建设沙角电厂,用BOT方式经营管理,广东与香港合资建设经营大亚湾核电站,成立华能国际和新力等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办电。以后许多外商纷纷到中国投资办电。

2000年全国3.19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中,国家电力公司在中国发电市场份额已降至50%左右。在2000年新增发电容量2055万千瓦中,国家电力公司投资部分占58%。

无论从国内投资还是从外商投资办电情况来看,我国是发电市场比较开放的国家,也是独立发电商较多的国家。发电市场的开放程度远大于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国家。

从计划到市场转轨过程中引入多种经济成分

改革开放前电力工业全部是国有企业。1982年龙口电厂集资办电,开始引入集体所有制成分。1985年中外合资建设了沙角B厂及大亚湾核电站,引入了国外资本。90年代初上海申能和深圳能源公司等股票在国内上市,以后迅速发展到2000年已有上市公司40多家,吸引了大量国内投资。华能国际开发公司,大唐公司,新力公司等进行股份制改造后股票在纽约、香港上市,吸引了国外大量资金。上市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促进了电力工业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

1999年全国已有大中型中外合资电厂39个,总容量2700万千瓦,外商投资23亿美元。到国外上市的发电公司3家,总发电容量1953万千瓦,筹集资金16.5亿美元。在国内上市的发电公司37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筹集了数百亿元资金。电力工业已逐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状况。以国家控股为主的股份制公司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实施适应多家办电的电价政策

198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允许新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使新电厂能够还本付息并取得合理收益。同时,对中外合资电厂,按照国际惯例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明确年供电量及上网电价,由电力公司收购后转售给用户,吸引了外商来华投资办电。

以后又陆续推出高峰低谷电价,丰水期枯水期电价,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丰水期电力,以减少电网调峰困难,降低电力成本。1988年对炼铝、铁合金等大用户实行优惠电价,在加强城乡电网改造的同时整顿农村电价,逐步做到城乡同价。1999年在浙江、山东等六个电网进行部分电量竞价上网的试点。

电价改革在解决缺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燃料、设备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我国电价水平在世界上是比较低的。

在电价政策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点,主要是:没有出台规范的电价定价原则、计算办法、审批程序;对电厂造价没有限制,助长了建设中的铺张浪费,造价过高,使电价不合理升高,加重了用户负担;居民用电价格低于工业用电价格;农村电价过高;电力公司内部没有对电厂和电网成本分开计算,定价透明度不高。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深化改革中解决。

从各地分散供电向全国联网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电网规模不大,初步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等五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蒙西等十多个独立省网。不少省网还分别由几个独立的小电网供电。

改革开放后加强了电网建设,建成了一批500千伏骨干送变电工程,使各跨省电网的联系大大加强。1989年建成了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加强了华东、华中电网间的联系。90年代初建成了供电范围包括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的南方电网。2000年我国形成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南方、西北、川渝等7个跨省电网及山东、福建、海南三个省网及北疆、拉萨等电网。其中华东、南方、华北、东北电网发电装机容量已超过4000万千瓦,跻身世界大电网行列。

今后十年将在北部、中部、南方三大电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在南方电网扩大西电东送容量的基础上,建设三峡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的直流输电工程,实现南方与中部电网联网。三峡水电站发电后,将向华中、川渝、华东送电,形成中部电网,福建联入华东电网。今年实现华北与东北联网,逐步实现华北与山东联网,建设西北向华北、山东的输电工程,形成北部电网。同时规划三大电网在南北方向上多点互联,201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实现联网,成为总装机容量约5亿千瓦,仅次于北美、欧洲电网的世界第三大联合电网。

为加速开发利用西南的水电资源,2010年后将建成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及其他梯级水电站,送电华中、华东、两广;开发澜沧江小湾、糯扎渡等水电站送电广东,雅砻江锦屏等梯级水电站送电川渝、广东;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向华北送电等。全国联网将不断加强。

从政企不分到政企分开

1998年撤销电力部,由国家经贸委及各省经贸委负责政府管电职能。国家电力公司成为国务院直属企业,授权经营原电力部管理的国有资产。各省电力公司也不再履行省政府管电职能,为政企分开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实施公司制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努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取得了显著成绩:

坚持以战略总揽全局,推动公司化运作。及时提出和确立了建设“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战略构想,公司整体实力明显增强,跻身世界企业500强。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推动电力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在结构调整中抓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初步走出了一条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全国联网、“西电东送”,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实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

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坚持深化改革,认真贯彻“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电价,改善服务,促进发展”的改革思路,制定了“四步走”的改革战略。积极主动地实施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和农电体制改革等各项重大改革。

坚持以强化管理为重点,推动公司效益持续增长。1997~2000年,在外部增支因素较多、部分地区电价不到位的情况下,主营业务年收入由2500亿元增长到3158亿元;累计实现利税1325亿元,其中利润366.4亿元,上缴税金1063亿元。多种产业年总收入由820亿元增长到1238亿元,累计实现利税395亿元,其中利润224亿元,上缴税金171亿元。

坚持“三严一表率”,推动公司系统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企、从严治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做表率”的方针,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84%以上的单位被评为市地级以上文明单位,60%以上的单位被评为省部级文明单位。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推动电力行业作风的好转。把搞好优质服务作为电力企业的基本使命,全面推行规范化、现代化服务。严格执行电价政策,整顿电价秩序,通过城农网建设改造,城市电价平均降低0.05元/千瓦时以上,农村电价平均降低0.1元/千瓦时以上。全国无电县减少到4个,乡镇和行政村通电率提高到98%以上。

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发展

2000年全国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10%~20%,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保持快速发展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仍是电力工业的主要任务。

“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了经济年均增长7%的预期目标,据预测,2005年相应需要发电量180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5.65%,发电装机容量约4亿千瓦,年均增长4.6%。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发电量将达到2360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不仅在增长速度方面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而且在每年需要增加的发电量和发电装机容量,也大大超过发达国家。

目前国外的电力体制改革都是在装机容量有富裕、用电增长缓慢(1%~2%)的发达国家进行。对发展需求不大的国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电价,改善服务。而在用电增长稍快(3%~3.5%)的美国加州电网由于忽视了发展,发生了电力危机。英国改革之初全国发电装机富裕20%以上,十年用电增长16.5%,年均增长仅1.5%,负荷增长不到1%。即使十年不新增发电装机,电力还有富裕。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亿千瓦,1995年3月达到2亿千瓦,2000年4月突破3亿千瓦,电力供需大体平衡,华北、华东等7个电网供需基本平衡,东北、华中等4个电网略有富裕,广东、浙江、河北南网等三个省网开始缺电,且人均用电水平很低,不到世界人均水平一半。

为了实现“十五”计划和21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电力工业必须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后十年发电量预测需要年均增长5%~6%,年均新增发电装机2000万千瓦左右。今后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任务十分繁重,电力系统需要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安排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成后经营管理工作也很复杂。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目标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电力市场不同,应以促进发展为主要目标,同时逐步引入市场竞争,降低成本,改善服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要结合实际,逐步实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健全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改善服务。要周密设计,完善立法,谨慎从事,分步实施。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