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价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7:55:52

差价范文篇1

[论文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电网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这些一般电网事故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同时对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因此,长期以来电网经营企业一直把防范电网事故,特别是防止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瓦解事故,作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国各地电网的一般电网事故发生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和减少,极大地影响了电网的运行和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探求事故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一般电网事故,避免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事故,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在此笔者对近年来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自己关于减少一般事故发生的一点意见和对策。

1、近年来一般电网事故类型分析

1.1、按原因分类:从发生电网事故的原因来看,引发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有:继电保护、恶劣天气、外力破坏、误操作、质量不良、人员责任及其他原因。

1.2、按责任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责任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制造质量、外力破坏、运行人员、施工设计、人员责任和其他。据统计,自然灾害(雷击、雾闪、覆冰舞动等)、人员责任(运行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和制造质量依次是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

1.3、按技术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技术分类则可分为:继电保护、雷击、接地短路、恶性误操作、误碰误动、设备故障和其他。其中,接地短路(外力破坏、对地放电)、继电保护(保护误动、保护拒动、二次回路故障等)和雷击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技术原因。

1.4、按设备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设备分类一般可分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其他电器、开关、刀闸、组合电器等。实践表明,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依次是造成电网事故的主要设备原因。

2、电网一般事故的特点

通过多年来对一般电网事故的成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结合笔者所在的从南方电网的实际,认为一般电网事故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1、人员责任居高不下:例如,2001年至2003年间,整个华中电网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由于人员责任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53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35.57%。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员责任中,以运行人员、继保人员、检修人员的责任最为突出,是人员责任的主体。其中,属运行人员责任的一般电网事故共27次,包括误操作9次恶性误操作,3次一般误操作,占全部人员责任的50%。

2.2、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外部运行环境日趋恶化:据统计,在2001年至2003南方电网的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因输电线路故障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70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46.98%,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首要因素。对70次线路故障按技术分类,由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雷击、污闪、雾闪等)引发的线路故障共30次,占线路故障的42.86%;由于外力破坏造成的输电线路外力短路共21次,占线路故障的30%;由于维护处理不当(维护不当、处理不当、树障、巡视不到位等)造成的故障共11次,占线路故障的16%。线路故障按电压等级分布,220kV线路15次,占21.4%;110kV线路52次,占74.28%;35kV及以下线路3次,占4.28%。

2.3、电网结构薄弱,事故影响面大: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发轻供”的影响,一些电网的电网建设一直相对滞后,电网结构薄弱,不能满足相关安全准则的要求;220kV及以下系统,特别是110kV系统中单电源供电或单回联络线供电方式较多,致使在1条线路或1个变电站故障时造成多个变电站失压。

2.4、继电保护问题突出:据统计,在2001—2003年南方电网一般电网事故中,按技术分类属继电保护因素的共39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26.17%,是造成或扩大为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继电保护技术分类可以看出,保护误动、误碰误动、保护拒动和二次回路故障是造成或扩大成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39次继电保护技术分类中,保护误动共19次,占48%,居各类技术原因之首;其次是误碰误动共8次,占21%。对39次继电保护问题进行责任分析,由于制造质量不佳共15次,占38%;继保人员6次,占15.3%;其他人员责任(运行、试验、检修、调试、管理等)共11次,占28.2%。继保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两者合计共17次,占43.59%。可见,保护误(拒)动和人员责任是继电保护造成或扩大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

3、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一般电网事故,应该说我们各电力部门、单位都一直在努力改善。笔者认为,构成一般电网事故原因往往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因此,要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我认为必须是多管齐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要求。在学习贯彻落实中进一步提高对电网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一般电网事故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克服疏于管理、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反事故措施执行不力和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2、加强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针对一般电网事故的特点和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加强运行维护,积极开展专项治理。(1)重点做好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防雷、防污闪工作,加强输电线路巡视检查、定期清扫、零值检测、接地电阻摇测和地网检查等工作。对雷害事故较多的线路易击段和污秽严重的重污区应开展专项综合治理,提高输电线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线路跳闸率。(2)根据季节特点,严密关注线路走廊的变化,加强线路“特巡”工作,防止树竹放电和大面积山火造成输电线路跳闸。(3)加强变电设备管理,重点做好变压器类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对变电站、升压站的电气设备在加强电气性能检测的同时,还应做好其机械性能的检查。特别是对运行年久的刀闸及其引线接头要运用红外测温或无损探伤技术检查接触状况和机械强度;对管母开展变形观测;对支柱瓷瓶运用超声波探伤技术检测机械强度;对接地网根据运行时间和土壤情况,开挖检查地网腐蚀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4)针对近年来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件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宣传、打击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的工作。充分发挥业余护线员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护的联防机制。及时掌握临近电力设施或线下施工作业情况,向施工作业单位通报有关安全要求,增设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作业监护,防止施工碰线、车辆撞杆等外力破坏。

3.3、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投入,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加快电网结构调整,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电网建设和电网结构调整受资金、通道与站所资源、建设周期以及投入产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短期内不可能见成效。因此,当前应加快单电源供电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改造,且认真做好其供电线路的运行维护,重点做好线路的防雷、防污闪工作,降低线路的跳闸率;同时,应做好变电站的下一电压等级侧运行方式的管理,安排备用电源,并安装自投装置,以防止供电线路故障时变电站全站失压。

3.4、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1)加强继电保护装置入网管理、整定计算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把继电保护“五查”工作作为强化继电保护管理和技术监督的常态机制。(2)严格执行二次设备与装置的定期检验、检测、试验标准,重点做好母差、主变、失灵等重要保护的检验工作,严格质量验收标准;重视二次回路管理;严格整组试验和带负荷检查等项目的检验,确保回路接线正确,装置动作可靠,防止一次设备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和误动,扩大事故。(3)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严防继电保护人员“三误”事故发生。

3.5、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强化操作中的唱票复诵、核对、监护等过程管理。制定防范违章解锁、带地线合闸、误碰压板、误接线、误整定等电气误操作和误调度事故的措施,并严格执行与考核,杜绝误操作事故。

3.6、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职工教育应面向生产实际,注重职工的岗位技能、异常情况分析判断和缺陷发展的预见评估等综合能力的培训。要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规范职工的作业程序和作业行为,控制和减少生产作业的随意性、盲目性,杜绝人员责任事故。

结语

电网一般事故的预防和有效遏制对于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确保网内各地区生产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电网经营企业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一般电网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参考文献:

[1]、肖红,绵竹地区电网事故分析及四川电网变压器中性点保护[J],四川电力技术,2005/06

[2]、杨志红,加强事故处理的应对能力[J],电力安全技术,2005/11

[3]、鲁宗相,电网复杂性及大停电事故的可靠性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12a摘要:电力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电价受到电网购售差价影响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在总结我国电力行业的改组格局和电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电网购售差价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用自然垄断理论对电力行业的垄断经营进行解释。

关键词:上网电价;自然垄断;政府规制

一、我国电力行业的“五加二”格局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改组,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改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五个独立的发电企业、两家电网公司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五个发电企业分别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两家电网公司分别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网资产出资人代表,按国有独资形式设置,管理除南方电网公司以外的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所有电网资产。这就是所谓的“五加二”格局。五家发电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的生产和销售。两家电网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从事电力销售的业务,负责所管辖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等。之所以形成“五加二”的格局,其目的就是在五家发电公司之间和两家电网公司之间的业务形成竞争。

二、我国电价定价机制的形成和演变

1995年以来,受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双重的影响,一些地区在部分时间段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的情况。此时,以个别成本为基础定价的还本付息电价政策显示出了弊端。随着电力项目造价的不断提高,“八五”期间的发电机组平均造价比“七五”提高了约一倍。小火电盲目发展,劣化了资源配置。电价节节攀升,90年代中后期新投产机组的平均上网电价己超过每千瓦时0.4元。为改变成本无约束、价格无控制的状况,国家适时调整电价政策。

1996年国家计委规定对地方指导性电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并于1996年调整了各地的指令性目录电价和地方指导性电价,同时在推行统一销售电价制度和峰谷分时电价制度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1997年的电价调整方案中,燃运加价由按总量改为按单耗计算,并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新建电力项目的发电成本,由按个别成本改为按平均成本核定。继续推行统一销售电价制度,全国2/3的地区指令性与指导性电价并轨,执行统一的目录电价。取消了一切价外乱加价和乱收费,到目前为止只保留了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少数经过国务院批准的收费项目。1998年,以经营期电价政策取代还本付息电价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将按电力项目还贷期还本付息需要定价,改为按社会平均先进成本定价,同时统一规范了电力企业的资本金收益率水平。这一政策实行后,原来的一厂一价、一机一价的定价方式逐步向按社会平均成本的定价方式过渡,新项目的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了5分钱左右。此举使电力项目还贷高峰期保持了电价水平的基本稳定,为保持我国经济竞争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促进电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中央层面上实现了厂网分开,建设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改革试点也正在稳步推进。原有的政府定价方式受到空前挑战,管理环节扩展为发、输、配、售四大环节,利益主体也由电力企业、用户扩展为电厂、电网和消费者等,电力市场竞价模式的研究也与原有的单一政府定价发生矛盾。进入2003年,电力供求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地区电力供应紧张,18个省区市采取拉闸限电措施。新形势要求尽快建立新的电价形成机制,既刺激供给,吸引电力长期投资,提高效率,又通过价格杠杆抑制不合理的需求,以达到电力供求的动态平衡。在2003年7月,国务院了《电价改革方案》,相继开展了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改革试点。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出台了《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是对2003年国务院出台的《电价改革方案》进行了细化,这是近年来电力市场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新的电价管理办法确定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市场竞争机制,明确了输配电价格的成本决定机制,标志着作为电力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电价改革己经从政策层面上开始破题。

目前,我国的现行电价是一种以企业个别成本为基础的成本推进型价格形成机制,由于投产时间、筹资条件、造价成本不同,出现了一厂一价、一机一价,在同一电网内,定价水平会相差一倍以上,甚至几倍,造成小火电建设失控和电站建设造价失控,各类电厂上网电价水平悬殊不公平的复杂状况。据国电公司1999年的统计,国有电厂、集体电厂、联营电厂、股份制电厂、中外合资电厂、中外合作电厂、外资电厂的平均上网电价之比为1:l.27:l.56:l.46:1.94:l.54:4.17。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发电环节的效率下降和上网电价水平的急剧上升,对于国家提出的“同网同质同价”目标的实现从一开始就增大了难度。

由于物价管理部门制定或调整电力价格,基本上是以企业上报的成本为主要依据,但是这种成本是在一定范围内垄断的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的个别成本,而不是社会平均成本。按企业的个别成本定价,会导致成本越高,价格也就越高,企业因此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虽然物价部门会对企业上报的成本资料进行审核,但由于没有向企业那样了解真实成本,就主要审核其合法性,而其合理性却难以审核。通常凭主观判断对企业的调价幅度“砍一刀”,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而且这也会刺激企业虚报成本缺乏努力降低成本的动力。转三、电网差价形成的原因

电网公司的职能主要是从事电力销售的业务,负责所管辖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因此对电网差价的理解应该从上网差价和销售差价两个方面来分析。

1.上网差价形成的原因

上网电价是指独立核算的发电企业向电网经营企业提供上网电量时与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结算价格。我国现行的上网电价是执行政府定价,即政府根据各发电企业的实际发电成本、合理的发电利润、税金等确定发电企业的电价水平,实行一厂一价,甚至一机一价。造成上网差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发电企业由于发电类型、建设时期、资金来源渠道、社会环境、设备的技术水平、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各发电企业的,每千瓦造价、还本付息的负担、人员的配备、燃料的运输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形成了现行的上网电价在发电企业之间形成的较大差别。

2.销售差价形成的原因

我国现行销售电价制度由单一制电价和两部制电价两种构成,同时我国实行的是分类电价和分时电价,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以及不同的用电方式和不同的用电时段,电价及计费方式不同,这就使得电费核算非常复杂。单一制电价不管用户用电设备容量的大小,只按供电企业安装在客户处的电能计量装置计量的客户用电量为计费依据。两部制电价把电价分成两部分: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基本电价代表的是电力企业的容量成本,即固定费用部分,在计算基本电费时,是按客户用电设备的容量或最大需量乘上基本电价收费;电度电价代表的是电力企业的电能成本,即变动费用部分,是按客户的实际用电量乘上客户相应的分类电价收费。销售电价除大工业两部电价制外,其余用户实行单一电量电价制,未能反映对不同用户供电的成本差异,这样就造成了用户之间的不平等负担。由于不同的用户负荷率和供电电压对系统结构和运行所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按照现有的电力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用户的负荷率和用电电压造成的成本差别在电价中不能得到反映。这是导致电网差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四、自然垄断理论对电力行业垄断经营的解释

自然垄断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垄断势力当做为垄断行为进行辩护的工具,同时它也是政府制定相应管制政策的理论依据。早期的经济学家对认为,由于生产技术决定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的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由一个企业达规模生产比由几家较小规模的企业生产更能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但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现,对某些产业来讲,即使在平均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由一家企业生产或服务仍有可能是最经济的。对于电力这样的自然垄断行业,它的投资成本很大,并且投资专用性很强,沉没成本很大,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该行业具有很大的规模经济性。这样的产业由一家或者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能使成本效率最大化。另外,像电力这样的行业需要通过电网设施来为用户提供电能,对于电网设施就不宜重复投资。所以说对于自然垄断的企业,在经营上一般不会采用独占垄断形式,而是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政府之所以采用规制措施,一方是避免其他企业的进入,造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垄断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价或通过其他手段获取高额利润,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安华:电力价格垄断问题探析,[J],企业经济,2003年第8期.

差价范文篇2

医改涉及到民众、医院、政府三个群体,关系到国家稳定。三个群体共识不到位,就会给医改带来负面影响,影响改革进程。民众担心“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如故,医院担心自身发展受到影响,医务人员担心收入待遇等切身利益没有改善等等。加强医改宣传,从政府与医院层面上来讲尤为重要,加强宣传是让民众与医务人员放心的必要措施。1.政府决策与措施1.1做好宣传,正确引导。社会上一些人认为这次医改,药品虽然实行了零差价,但医疗服务价格上涨,等于换汤不换药,医生的红包、回扣现象还将存在;医院管理层担心这次价格调整,可能影响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医务人员认为自身的执业与收入不成正比,得不到好处。因此,政府需要重视以下问题。一是给百姓吃上得实惠的“定心丸”。如在改革中,政府对我院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其总金额为药品差价收入的87%,也就是说,药品差价总额的13%让利给老百姓了;政府还出台政策,提高了参保人员报销基数,对医院的门诊、住院两项均次费用进行了控制。二是医院要发展。政府加大对医院硬件与人才、科研的投入,减轻经济负担。三是让医务人员提高收入待遇有盼头。回归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就应从提高医务收入待遇入手,如财政投入,理顺价格机制,放宽分配额度,加大对以医生为核心的分配机制倾斜力度等等。因此政府部门领导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利用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营造宣传氛围,发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知识问答宣传资料等等。同时让医务人员做好宣传指导工作,如药品本身“三分毒”对人体有害,减少用药就是减少病人药物不良反应与身体伤害,也减少其对医生开药中的不信任,诊疗变得安心等,从而让群众有一个充分了解过程。1.2掌握原则,突出重点。市政府下发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对公立医院采取以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通过采取“一减一调一补”(即:减少药品费用,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适当增加财政对公立医院改革的投入)。政府这次对我院医疗服务收费价格调整参考2010年药品差价以及药品实际招标价格下降幅度,重点对门诊诊查费、住院床位费、护理费、手术费、治疗费等五项收费项目中收费偏低的,经成本测算亏损的进行调整。同时,出台了对医院投入的政策与措施,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建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补助、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和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等方面;对医院因基本建设等形成的历史债务建立以财政保障为主的多渠道化解机制。为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防范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长期可持续运行,加强了对医院监督管理,出台了《桐乡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和一系列配套政策。如“医保医疗费用结算管理暂行办法”、“双控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总控药品目录及实施细则”等配套制度,实行“结余奖励,超支分担”的结算原则,以激励医疗机构充分节约医疗资源,减轻病人医药费用及基金负担。实行药品零差价,必将影响到医院、百姓的利益,也影响到政府公共资源的平衡。如药品实行零差价,患者配药从周边医院、药店流向我院;又如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本地患者涌向周边医院,医疗卫生资源流失,本地患者住在当地医院费用增加,会加重经济负担。基于这些问题,政府需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提高患者的报销基数;扩大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市级地区医院、市外医院之间的就诊报销比例差距等等。2.医院决策与措施。从药品“差别差率,顺价作价”到药品零差价,医院经营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医院要制定一套可行的措施与方案,建立一套如合理用药、规范检查、合理治疗、降低成本支出措施,重新修改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调整奖惩机制等等,才能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医院可持续稳定发展。2.1积极争取领导重视,政府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目的是让“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具体实现就要让患者医保有保障、看病能便捷、治疗得安心,这是百姓得实惠的关键所在;医疗服务价值回归理性,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与劳动报酬成正比,是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公立医院改革任务重、难度大,需要政府牵头、各部门有效协调才能做好。2.2加强内部监管的同时,积极调动医生的积极性。第一,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医院成立了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卫生部、省、市政府下发的医改文件精神,加强对医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带领并依靠医务人员主动参与改革。召开全体职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动员大会,利用医师会议、中层干部例会等进行专题分析,让医务人员认识到“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真正含义和实行药品零差价的目的,特别指出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只有改革,才有希望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医院才能得到正常有序发展。第二,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重点放在医生人群,解读医改的政策及优点和医保、农保的支付方式等内容。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吸取好经验。如到周边医院学习合理用药、规范检查、合理治疗等好方法与措施;邀请上级专家进行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讲座,医保、农保管理部门领导解读医改政策;召开全体医师大会开展处方点评等等。第三,实行院领导下科室分块包干联系制,对医改工作进行专项督导,尤其是对合理用药、规范检查、合理治疗方面进行指导,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加医改的积极性。第四,严控目录,倡导基药。我院提倡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含省增补药品)和医保甲类药品,控制使用其它药品。如从全市药品总控目录中选择品种,品种数量符合上级规定的限度内,品种价格上坚持选廉不选贵;门诊、住院用药分别对待,如门诊根据病人需求配备药品,减少备药品种,清理出一批用于重症的、高价的药品。第五,以五项指标为重点,降低药品费用。以门诊人均费用、出院人均费用、药品比例、抗生素比例、基药比例为重点,进行实时监控、定期分析、不断改进。对药品使用进行排序并公示,包括全院药品按金额消耗前十位药品和抗菌药物按金额消耗前十位药品排序;让医生在电脑上可实时浏览药品使用情况,自觉控制药品使用量;对药品使用采用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通报制度和适时干预联运机制。推行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推进合理用药,规范治疗;定期组织检查,重点针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及时查处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第六,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奖优罚劣,有效调动积极性。及时修订了与医改要求相适应的新的绩效考核与分配方案、制度和措施,把五项指标作为考核重点,加大了奖惩力度。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奖惩规定,如《关于进一步加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规定》、《临床路径管理奖惩暂行规定》、《单病种质量管理奖惩暂行规定》、《合理用药考核办法》等规定,鼓励医生规范诊疗和减少使用抗生素;对科室制定出百元医疗收入耗材比例奖惩措施,要求医生引导病人少用高档材料,控制减少耗材用量额度,控制费用总量,以减轻病人总费用。如住院病人如果提出不需要X光常规胶片的,则不收取其材料费用;如果由病人承担手术的材料费,对科室实行总量控制,限量供应等。第七,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如诫勉谈话、超费停药等限制不合理用药。我院对处方均值或出院者均次费用下降比例最低的前五名科室(或医生),由纪委牵头主动约见主任(或医生)谈话,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和开展警示提醒教育;坚持开展处方点评,对不合理用药和超常处方进行专项点评和干预;对非基本药物中的非治疗必需用药的金额进行限定,对用量过大、金额过大或存在较严重不合理用药的药品实行叫停采购制,暂停采购周期为2个月,继续出现类似问题的,停止使用。绩效考核实行院部与科室两级考核制度,按月进行,对未完成五项指标的科室,限期整改。第八,按照政策,对特殊困难病人进行减免。如血透自费增加部分全部减免等。今年上半年减免血液透析病人费用共11.43万元。

医院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1-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门急诊病人44.02万人次,同比增长19.61%;住院病人14175人次,同比增长22.44%;全院病床使用率117.77%,上升19.45%。医疗收入18375.26万元,同比增长17.29%,其中药品收入7568.74万元,同比减少8.15%。平均门诊人次费用177.47元,同比下降2.07%,其中药品费用下降18.02%;平均出院病人费用7216.90元,同比下降4.85%,其中药品费用下降29.68%;药品比例41.19%,同比下降21.69%;出院医保病人每人次人均自费2138.05元,同比减少313.70元,下降12.79%,出院农保病人每人次人均自费3180.29元,同比减少838.78元,下降20.87%。上述数据显示,群众已得到了实惠,医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体会1.医改的正面效应。彻底破除了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医务人员的观念得到了明显的转变。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受到重视,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医院合理用药的行为逐渐好转,医药费不合理、过快的增长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初步建立了医院经济运行的新机制;人民群众就医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卫生投入增加;医院行风建设和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现象有望改善;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形象有所提升,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逐步缓解。2.存在的问题2.1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远远没有得到体现,药剂人员、行政后勤人员的劳务价值需转移至医、护、技的身上。医院和医务人员对破除了“以药养医”,实行药品零差价的认知差距较大。医改只是破除了“以药养医”现象,医院管理层领导不需要靠药品收入维持医院运转;而医务人员认为,药品零差价,只不过是收费种类价格上发生了转移,他们的劳务价值不是体现在百姓能否承担支付多少费用上,政府既然实行公立医院改革,就应该及时配套出台提高医务人员劳动报酬与激励机制的政策,目前医务人员认为他们的劳务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他们期待政府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这是制约医务人员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更是制约医院深入改革与医院发展因素之一。2.2医院需要超负荷运转才能维持生存的局面仍未有效解决。由于“以药养医”政策,医务人员靠超负荷工作,通过多增加门诊、住院人次,多开药、多检查来增加业务收入,导致医务人员常年处于超负荷状态,医院人力资源配置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医改后,门诊、住院人次又处于高增长趋势,如从药店转向医院,从卫生院住院转向医院住院,卫生院基本药物之外的药品比较匮乏等等,也是县市级公立医院门诊、住院人次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公立医院医务人员需要超负荷工作才能维持生存,这是制约医院深入改革与医院发展因素之二。2.3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局面、医疗资源浪费仍不能完全改变,双向转诊难实现,医疗服务和质量难改善。这次药品零差价,省发改委规定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上调不得超过药品差价的90%。因此,只有通过多吸引病人、多开检查、多治疗才能弥补药品差价收入或提高业务收入,从而容易导致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医务人员天天应付日常工作,无时间钻研业务,科技成果出不来,医疗质量提不高,存在下降趋势;由于医务人员看病不限号,超量接待就诊病人,出现“应诊”病现象。如接待病人不抬头(忙于写病历),回答问题简单化,沟通不充分,服务不热情,由于其它病人排长队等候常常无法准时下班,等等。医改后,政府不对医院加大投入,依旧靠医院医务人员劳动收入,是制约医院深入改革与医院发展因素之三。2.4目前,社保、农保、物价等政府有关部门都把门诊、住院均次费用作为评价或考核的主要内容,降奖升罚。均次费用的控制是必要的,但医疗费用增长与我国的GDP和CPI密切相关,医疗费用增长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医保部门要有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机制,否则,将会妨碍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妨碍疑难重症病人的救治,制约医院的全面发展。目前,中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老年病人逐年增加,危害人们生命的四种重点慢性病包括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们都处于高发上升趋势,医疗费用势必增加。由于新的医疗设备和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逐步普及,也大大增加了医疗总费用。如果政府部门片面追求医疗费用零增长,长期不增加医院对病人应该诊治所需费用,医生就无法控制费用总量和两项均次费用,重新回到拉病人诊治老路,医院通过增加门诊、住院人次数量来缓解费用总量和两项均次费用超量等等,导致只看常见病,看轻症病人,推诿慢性病、疑难杂症病和重症病人等现象。因此,长期不变的总量控制或门诊、住院两项均次费用零增长是制约医院深入改革与医院发展因素之四。2.5药事服务无收费(即药品零差价),它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从药品“差别差率,顺价作价”到药品零差价政策,其实质是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药事服务是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指导病人如何用药,药品配伍等技术性工作,与检验、放射等功能科室服务性质类同,体现在药品差价上。一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药事服务工作人员就有40-50名,把他们为病人提供的药事服务成本包含在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中,也就是医务人员劳务价值中,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药品零差价政策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是一项缺陷。政府应该明确规定,医院不对百姓收取药事服务费是政府无偿服务于百姓,得益于百姓的公益事业服务,医院药事服务工作人员收入待遇以及设施设备就应由政府来全额承担补足。2.6药品零差价与遏制药品回扣影响不大。政府实行药品零差价的意图之一是想切断医生与药商之间的利益链。但真正能切断它们间的利益链,不是实行药品零差价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药品与医院脱钩,或让第三方来管理就可以消除药品回扣问题。因此,政府需要理顺厂家——公司——医院三者关系,挤掉药品回扣那部分金额,那么医药代表推销产品的行为自然就受到抑制,不正之风就无从产生。

差价范文篇3

关键词:远期外汇市场;远期汇率;远期差价;无套利均衡;抵补套利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了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在银行间市场开办远期外汇交易,同时引入做市商制度和询价交易方式。在我国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远期汇率的报价采用的是远期差价法,或称掉期率报价法。在远期差价法下,报价行只报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之差价,差价表现为远期外汇升水、贴水或平价,由此远期汇率等于即期汇率与远期差价之和。面对询价行的询价,报价行的远期汇率报价直接决定报价行在远期外汇市场的竞争力。按照远期汇率平价假说,在资本自由流动(无资本管制)、风险中性和无交易成本等假设下,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投机者的套利作用下,远期汇率将等于预期的未来即期汇率。也就是说,远期汇率代表了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即期汇率的无偏估计。实证检验结果不一,有的认为是无偏估计而有的则认为是有偏估计。J.Frenkel(1980)实证发现,总体上远期汇率是对未来即期汇率的无偏估计,但是如果将样本分成两个部分,则是有偏估计。郭凯等(2013)研究发现,自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境内远期汇率与未来即期汇率存在显著的持续偏离,其原因在于比索效应和非理性预期。李艳丽和张志翔(2017)研究发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汇率的无偏性弱于境外NDF汇率,并指出国内远期汇率的无偏性并没有随着汇率市场化的提高而增强。远期汇率与未来即期汇率关系的检验只是事后的。在目前时刻无法确切知道未来的即期汇率,而且对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很难准确刻画。因此,即使远期汇率是未来即期汇率的无偏估计,报价行也难以根据对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报出远期汇率。与此相对应,关于远期汇率与利率平价关系的实证研究,在考虑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国内实证结果大体上均支持抵补套利是决定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基础性因素(崔明超和黄运成,2008;贾宁和刘翔,2012;胡炳志和张腾,2017)。在国外利率平价的有效性更佳,尤其是在欧洲货币市场(R.Aliber,1973;R.C.Marston,1976)。考虑到未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必将更加地自由、开放和市场化,伴随外汇管制和资本管制的减少,交易成本将逐年下降。因此,本文将以无套利机会的均衡分析为依据,在不存在抵补套利机会时予以确定远期汇率和远期差价。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从报价行的角度出发如何报出合理的具有竞争力的远期差价,研究思路是首先从理论上确定远期差价的均衡水平,其次报价行要考虑其本身的远期外汇头寸及其对汇率趋势的判断,进而对远期差价予以调整。

一、理论远期差价的确定

在远期差价报价法下,远期汇率的报价实质上就是确定远期差价。远期差价直接决定其在远期外汇市场的竞争力,进而影响其本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盈利空间大小。本文分别就汇率采用单一中间价和双向报价时,考察远期差价的主要决定因素以及主要特性。

(一)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采用单一中间价时的远期差价

现假设货币对A/B(其中A为基准货币,B为标价货币),其即期汇率为S,远期汇率为F,交割价格为K,远期外汇合约多头的价值为f,远期期限为T(天数),iA为A币的利率,iB为B币的利率,现构建以下两个组合:如果F-S>0(F>S),则表示远期差价升水,即基准货币相对于标价货币远期升值;反之,如果F-S<0(F<S),则表示远期差价贴水,即基准货币相对于标价货币远期贬值。即:远期差价≈即期汇率×(标价货币利率-基准货币利率)×远期期限/360。因此,在单一中间价报价法下,远期差价的大小取决于即期汇率与远期期限,以及标价货币利率与基准货币利率的相对高低。即期汇率越大,远期期限越长,则远期差价越大(是其绝对值)。如果标价货币利率高于基准货币利率,其远期差价为升水;如果标价货币利率低于基准货币利率,则远期差价贴水。也就是说,低利率货币远期差价升水,高利率货币远期差价贴水。

(二)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采用双向报价时的远期差价

同样做出以下假设:货币对A/B(其中A为基准货币,B为标价货币),其即期汇率为S1/S2(S1为即期买入汇率,S2为即期卖出汇率),远期汇率为F1/F2(F1为远期买入汇率,F2为远期卖出汇率),远期期限为T(天数),iA1和iA2分别为A币的拆入利率和拆出利率,iB1和iB2分别为B币的拆入利率和拆出利率。1.计算远期买入汇率F1(买入1单位远期A币应支付的B币)。报价行按照iB1的拆入利率拆入期限为T的S1单位B币,立即购买1单位即期A币;同时将1单位A币按iA2的拆出利率拆出,期限为T,到期收回本息和为1×(1+iA2×T/360)单位A币,而拆入的S1单位B币到期需支付本息和为S1×(1+iB1×T/360)单位B币。因此,按照无套利均衡的分析方法可知:由式(4)可知,买入价远期差价的大小取决于即期买入汇率、远期期限以及标价货币拆入利率与基准货币拆出利率的相对高低。即期买入汇率越大,远期期限越长,则远期差价越大(是其绝对值)。如果标价货币拆入利率高于基准货币拆出利率,其远期差价为升水;如果标价货币拆入利率低于基准货币拆出利率,则远期差价贴水。2.计算远期卖出汇率F2(卖出1单位远期A币应收取的B币)。报价行按照iA1的拆入利率拆入期限为T的1单位A币,立即将其卖出收到S2单位B币;同时将S2单位的B币按iB2的拆出利率拆出,期限为T,到期收回本息和为S2×(1+iB2×T/360)单位B币,而拆入的1单位A币到期需支付本息和为1×(1+iA1×T/360)单位A币。按照无套利均衡的分析方法可知:由式(6)可知,卖出价远期差价的大小取决于即期卖出汇率、远期期限以及标价货币拆出利率与基准货币拆入利率的相对高低。即期卖出汇率越大,远期期限越长,则远期差价越大(是其绝对值)。如果标价货币拆出利率高于基准货币拆入利率,其远期差价为升水;如果标价货币拆出利率低于基准货币拆入利率,则远期差价贴水。

二、报价行远期差价报价的技巧

在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中,报价行报价通常是双向远期差价报价,在即期汇率已知的情形下,报价行需要决定的变量就是买入价远期差价和卖出价远期差价。由于iA1<iA2,iB1<iB2且S1<S2,比较式(3)与式(4)、式(5)与式(6)可知:式(10)表明,远期汇率的买卖价差大于即期汇率的买卖价差。之所以远期汇率的买卖价差要大于即期汇率的买卖价差,是因为报价行叙做远期外汇交易时承担了询价方转移的汇率风险,扩大的买卖价差属于风险补偿。买卖价差与远期差价一样也反映报价行叙做外汇交易的利润空间和竞争力。一方面买卖价差越大,则报价行的利润越大;但另一方面其竞争力越弱。因此,报价行在远期外汇市场报价时,不能仅按照理论差价进行报价,除了需要满足式(7)至式(10)的数量关系,还需要考虑本身的远期外汇头寸、汇率趋势等进行调整。

(一)报价行本身的远期外汇头寸

若报价行本身远期外汇头寸不平衡,为了防范其汇率变动的风险,需要根据净头寸的性质,报出一个合理的具有竞争力的远期差价,当然还需要考虑买卖价差的大小,以平衡风险管理与成本利润。1.若报价行远期外汇头寸处于空头。当报价行的远期外汇头寸处于空头时,其为规避汇率风险应多买少卖远期外汇。为了使报价更有竞争力,其远期买入汇率和远期卖出汇率应高于理论价格,即买入价远期差价和卖出价远期差价应高于理论价格。当然,还需要考虑市场上的远期汇率报价。假定市场上远期汇率为F1/F2,则实际的远期差价n1/n2和远期汇率F1/F2还需满足以下条件:由此,询价方远期外汇的卖出价F1(对应于报价行的买入价F1)高于市场上的F1时,询价方更愿意将头寸卖给报价行,有利于报价行补充不足的头寸。如果询价方以F2的价格买入(对应于报价行的卖出价F2),报价行可以在市场上按照F2的价格买入,也可以赚取(F2-F2)的价差。如此高报差价既有利于头寸平衡,也有利于实现盈利。2.若报价行远期外汇头寸处于多头。当报价行的远期外汇头寸处于多头时,其为规避汇率风险应少买多卖远期外汇。为了使报价更有竞争力,其远期卖出汇率和远期买入汇率应低于理论价格,即卖出价远期差价和买入价远期差价应低于理论价格。由此,询价方远期外汇的买入价F2(对应于报价行的卖出价F2)低于市场上的F2时,询价方更愿意从报价行购买头寸,有利于报价行卖出多余的头寸。如果询价方以F1的价格卖出(对应于报价行的买入价F1),报价行可以在市场上按照F1的价格卖出,也可以赚取(F1-F1)的价差。同样,如此低报差价既能满足规避风险的需要,也可以实现追逐利润的目标。

(二)报价行对基准货币相对标价货币的短期趋势判断

在远期外汇市场中,报价行进行双向报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报价行为追逐利润而愿意主动承担一定的汇率风险,也就是说,其愿意主动选择外汇头寸的不平衡而适当投机。

三、结语

在远期外汇市场中,报价行的报价至关重要,外汇交易员需要具备很高的素质。外江交易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更要拥有一套合适的交易模式、严格的执行纪律、优秀的心理素质以及丰富的盘感经验;不仅要关注国内外汇市场交易情况,也要时刻关注隔夜外盘情况。因此,报价行的交易员不仅要熟悉所交易货币对中的货币所属国家的利率水平、货币政策走向、经济金融形势甚至世界政局动态,还要掌握远期外汇市场中具体货币对的历史行情和目前走势。报价行的交易员在进行远期汇率(远期差价)报价时,以理论远期差价为参考,同时要考虑报价行本身的远期外汇头寸状况和汇率趋势,在区间范围内予以上调或者下调远期差价,当然还要结合汇率的波动程度予以调整买入差价与卖出差价的相对大小。如果汇率走势相对平稳,可适当缩小买卖差价;如果汇率波动较大,可适当扩大买卖差价。

参考文献:

[1]郭凯,张笑梅,陈诚.人民币远期汇率偏差成因理论解析[J].现代财经,2013(10).

[2]李艳丽,张志翔.人民币远期汇率无偏性的动态检验[J].国际金融研究,2017(11).

[3]崔明超,黄运成.人民币远期汇率定价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10).

[4]贾宁,刘翔.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趋近利率平价[N].第一财经日报,2012-10-23(A11).

差价范文篇4

关键词:上网电价;自然垄断;政府规制

一、我国电力行业的“五加二”格局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改组,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改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五个独立的发电企业、两家电网公司和四家辅业集团公司。五个发电企业分别是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两家电网公司分别是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网资产出资人代表,按国有独资形式设置,管理除南方电网公司以外的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所有电网资产。这就是所谓的“五加二”格局。五家发电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的生产和销售。两家电网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从事电力销售的业务,负责所管辖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等。之所以形成“五加二”的格局,其目的就是在五家发电公司之间和两家电网公司之间的业务形成竞争。

二、我国电价定价机制的形成和演变

1995年以来,受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双重的影响,一些地区在部分时间段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的情况。此时,以个别成本为基础定价的还本付息电价政策显示出了弊端。随着电力项目造价的不断提高,“八五”期间的发电机组平均造价比“七五”提高了约一倍。小火电盲目发展,劣化了资源配置。电价节节攀升,90年代中后期新投产机组的平均上网电价己超过每千瓦时0.4元。为改变成本无约束、价格无控制的状况,国家适时调整电价政策。

1996年国家计委规定对地方指导性电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并于1996年调整了各地的指令性目录电价和地方指导性电价,同时在推行统一销售电价制度和峰谷分时电价制度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1997年的电价调整方案中,燃运加价由按总量改为按单耗计算,并要求电力企业消化30%。新建电力项目的发电成本,由按个别成本改为按平均成本核定。继续推行统一销售电价制度,全国2/3的地区指令性与指导性电价并轨,执行统一的目录电价。取消了一切价外乱加价和乱收费,到目前为止只保留了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等少数经过国务院批准的收费项目。1998年,以经营期电价政策取代还本付息电价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将按电力项目还贷期还本付息需要定价,改为按社会平均先进成本定价,同时统一规范了电力企业的资本金收益率水平。这一政策实行后,原来的一厂一价、一机一价的定价方式逐步向按社会平均成本的定价方式过渡,新项目的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了5分钱左右。此举使电力项目还贷高峰期保持了电价水平的基本稳定,为保持我国经济竞争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促进电力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步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中央层面上实现了厂网分开,建设竞争性电力市场的改革试点也正在稳步推进。原有的政府定价方式受到空前挑战,管理环节扩展为发、输、配、售四大环节,利益主体也由电力企业、用户扩展为电厂、电网和消费者等,电力市场竞价模式的研究也与原有的单一政府定价发生矛盾。进入2003年,电力供求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许多地区电力供应紧张,18个省区市采取拉闸限电措施。新形势要求尽快建立新的电价形成机制,既刺激供给,吸引电力长期投资,提高效率,又通过价格杠杆抑制不合理的需求,以达到电力供求的动态平衡。在2003年7月,国务院了《电价改革方案》,相继开展了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改革试点。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出台了《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是对2003年国务院出台的《电价改革方案》进行了细化,这是近年来电力市场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新的电价管理办法确定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的市场竞争机制,明确了输配电价格的成本决定机制,标志着作为电力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电价改革己经从政策层面上开始破题。

目前,我国的现行电价是一种以企业个别成本为基础的成本推进型价格形成机制,由于投产时间、筹资条件、造价成本不同,出现了一厂一价、一机一价,在同一电网内,定价水平会相差一倍以上,甚至几倍,造成小火电建设失控和电站建设造价失控,各类电厂上网电价水平悬殊不公平的复杂状况。据国电公司1999年的统计,国有电厂、集体电厂、联营电厂、股份制电厂、中外合资电厂、中外合作电厂、外资电厂的平均上网电价之比为1:l.27:l.56:l.46:1.94:l.54:4.17。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发电环节的效率下降和上网电价水平的急剧上升,对于国家提出的“同网同质同价”目标的实现从一开始就增大了难度。

由于物价管理部门制定或调整电力价格,基本上是以企业上报的成本为主要依据,但是这种成本是在一定范围内垄断的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的个别成本,而不是社会平均成本。按企业的个别成本定价,会导致成本越高,价格也就越高,企业因此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和压力。虽然物价部门会对企业上报的成本资料进行审核,但由于没有向企业那样了解真实成本,就主要审核其合法性,而其合理性却难以审核。通常凭主观判断对企业的调价幅度“砍一刀”,难以避免主观随意性而且这也会刺激企业虚报成本缺乏努力降低成本的动力。三、电网差价形成的原因

电网公司的职能主要是从事电力销售的业务,负责所管辖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因此对电网差价的理解应该从上网差价和销售差价两个方面来分析。

1.上网差价形成的原因

上网电价是指独立核算的发电企业向电网经营企业提供上网电量时与电网经营企业之间的结算价格。我国现行的上网电价是执行政府定价,即政府根据各发电企业的实际发电成本、合理的发电利润、税金等确定发电企业的电价水平,实行一厂一价,甚至一机一价。造成上网差价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发电企业由于发电类型、建设时期、资金来源渠道、社会环境、设备的技术水平、地理位置的不同,使各发电企业的,每千瓦造价、还本付息的负担、人员的配备、燃料的运输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形成了现行的上网电价在发电企业之间形成的较大差别。

2.销售差价形成的原因

我国现行销售电价制度由单一制电价和两部制电价两种构成,同时我国实行的是分类电价和分时电价,对不同类型的客户以及不同的用电方式和不同的用电时段,电价及计费方式不同,这就使得电费核算非常复杂。单一制电价不管用户用电设备容量的大小,只按供电企业安装在客户处的电能计量装置计量的客户用电量为计费依据。两部制电价把电价分成两部分: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基本电价代表的是电力企业的容量成本,即固定费用部分,在计算基本电费时,是按客户用电设备的容量或最大需量乘上基本电价收费;电度电价代表的是电力企业的电能成本,即变动费用部分,是按客户的实际用电量乘上客户相应的分类电价收费。销售电价除大工业两部电价制外,其余用户实行单一电量电价制,未能反映对不同用户供电的成本差异,这样就造成了用户之间的不平等负担。由于不同的用户负荷率和供电电压对系统结构和运行所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按照现有的电力管制价格形成机制,用户的负荷率和用电电压造成的成本差别在电价中不能得到反映。这是导致电网差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四、自然垄断理论对电力行业垄断经营的解释

自然垄断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垄断势力当做为垄断行为进行辩护的工具,同时它也是政府制定相应管制政策的理论依据。早期的经济学家对认为,由于生产技术决定的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从而最小的有效规模要求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由一个企业达规模生产比由几家较小规模的企业生产更能有效地利用经济资源。但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现,对某些产业来讲,即使在平均成本递增的情况下,由一家企业生产或服务仍有可能是最经济的。对于电力这样的自然垄断行业,它的投资成本很大,并且投资专用性很强,沉没成本很大,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该行业具有很大的规模经济性。这样的产业由一家或者极少数几家企业垄断能使成本效率最大化。另外,像电力这样的行业需要通过电网设施来为用户提供电能,对于电网设施就不宜重复投资。所以说对于自然垄断的企业,在经营上一般不会采用独占垄断形式,而是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政府之所以采用规制措施,一方是避免其他企业的进入,造成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垄断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价或通过其他手段获取高额利润,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安华:电力价格垄断问题探析,[J],企业经济,2003年第8期.

差价范文篇5

关键词:医院;药品零差价;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一、药品零差价的必要性和意义

如何提升群众的就医质量,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与重点。药品零差价是指医疗机构、医院、卫生单位等在出售药品的过程中,按照进价将药品出售给患者,同时每出售一份药品就能够得到政府的相应补贴。这种做法对基层群众而言,是非常好的政策,但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和监督部门而言却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与责任。对于医院而言,药品利润是医院财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零差价后,财务收入大幅降低,很容易导致医院的资金流通不畅,给财务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对于监督机构而言,药品零差价后,由于缺少相关的辅助机制帮助政策落实,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政策漏洞,谋取私利,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何开展监督工作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是相关监督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药品零差价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1.医院财务收入减少,资金周转不畅。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前,医院作为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务进项主要由化验费用、检查费用、手术费用和药品费用四方面承担。其中检查费用和药品费用是主要收入,二者占比达到85%以上。实行药品零差价之后,医院只能按照进价将药品出售给患者,虽然每出售一份药品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助,但与之前的自主定价相比相差太远,依然无法弥补损失。尤其是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巨大的开销和极低的收入导致医院的运作越来越困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公立医院出现财政赤字的数量在30%以上,给医院的周转带来巨大难度。出现这种情况是一种恶性循环,首先,药品价格的下降导致更多的患者会放弃去药店购药,而选择医院直接买药,这种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医院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资金用在药品的储备上,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其次,药品储存量大,无法立刻出售实现资金的回笼,而药品储藏量小又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医院在加大药品储存的同时,正常的资金流转被打断,现金流减少导致无法正常运转和经营,出现财政赤字也在情理之中;最后,医院的固定资产、资金总量是有限的,并不是像企业那样可以无限融资贷款,因此在药品方面投资量大,势必会导致在其他方面的投资缩减,例如医疗器械、医疗设备、职工工资等都会相应减少,这样不仅会导致导致医疗质量的下降,更容易引起职工情绪的不稳定,给医院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2.催生其他医疗收费项目增加。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药品零差价政策,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和保障措施,患者实际能够得到的优惠并不是那么乐观,换言之,虽然药品零差价表面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实际在药品方面所省下的费用,医院在化验费、手术费、检查费用中有明显提升,很多医院为了减少药品零差价给自身带来的损失,在很多方面都增加了收费。体制的不完善和配套措施的不健全,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3.财务管理存在漏洞,容易滋生腐败问题。药品零差价是一项新政策,而我国很多医院建院已经长达几十年,在如此长的运作周期里,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体制还保留着以前的痕迹,管理手段、方式方法都存在一定漏洞。国家卫生部门只是制订了药品零差价的基本方略,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考虑欠佳。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不明晰,药品价格是否是零差价,患者并不知情,甚至是相关政府部门也不了解情况,药品招标定标、出售过程中都可以利用监督不力来进行作弊,表面打着零差价的口号,暗地里却不落实政策。很多制药企业为了诱使医疗机构购买本厂的药品,往往提供高额的返点和回扣,而且药价越高,回扣越高。这导致医院在选择药品时往往重视回扣而轻视药品质量,最终权益受到损害的还是患者。同时,“药品零差价”政策可以说是彻底地杜绝了医生的灰色收入,但仍给药品企业和采购领导的腐败留下了空间,导致医院财务管理混乱,医疗服务水平不断下降。由于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对资金的需求也大,很难保证医院在其他收费项目不提升价格。因此,好的政策需要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来保证实施,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杜绝以药养医的现状,才能够真正意义上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实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突飞猛进。

三、如何解决药品零差价对医院的负面影响

1.加强医院公益性建设,提升医院的社会服务能力。“药品零差价”是一项好政策,但好的政策需要落实,需要社会价值观的进步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医院、患者、监督部门、国家政策、供药企业等。要消除药品零差价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不良影响,首先要加强对药品零差价的理解。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把医院的社会职能放在首位,作为特殊事业单位,应该时刻履行服务职能,把加强公益性建设、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其次,药品零差价的确导致医院的财务收入大幅削减,但是这种情况是可以改观的,在医疗卫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患者看病首选的地方便是医疗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的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医院。为了提升财务收入,医院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力度,可以将工作的重点从卖药、做检查转向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水平方面,这是无法通过药品收入实现创收的今天医院增加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社会公信力的增加终究会换来患者数量的增加,医院的财务收入自然会有大幅度提升。实现这种目标的方式也有很多,例如可以建立奖惩制度和考评体系,消费者对每位医护人员都进行评价打分,对于服务好、质量高的医护人员要及时表彰奖励,对其他人起到鼓舞作用。2.拓宽融资渠道,增加医院收入。在药品零差价导致医院财务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国家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让医院能够在其他方面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维持运作。例如允许医院自主融资和投资,这样一来通过扩宽融资渠道,医院能够得到除了自身运作之外的资金支持,弥补了药品零差价所带来的损失。政府财政资金也要将一部分投入到本市、本县的医疗行业中去,在一些先进设备的采购方面,尽可能拿出一定的资金帮助医院进行购买,从而减轻医院财务方面的压力;一些小医院可以寻求大型公立医院帮扶,例如大医院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可以出售给小医院供其使用,这样既能够为小医院节省部分资金,又实现了医疗设备的再利用,同时还带动了本地区医疗水平的提升,多方共赢。3.加强管理会计工具的使用。在医院财务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医院可以考虑引入管理会计工具来提升资金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费用。例如全面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工具都能够起到节约资金、减少成本等作用。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不仅要开源,也要节流。因此,在公立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成本管理,做好预算编制和落实,确保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要加强监督体系的构建,确保支出过程透明化,避免浪费和贪污腐败的产生。4.改革医院的支付制度,避免过度医疗。随着全面医疗的推广,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然而在全面医疗的实践中却产生了过度医疗的问题,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为医院带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在全民医保日益普及的今天,医保收入必将代替药品销售收入,成为公立医院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对支付方式的改革,就是对收入渠道的优化,将患者的医保消费限制在一定额度内,就是缩减公立医院的医疗成本,促使患者适度、合理医疗,从而让更多的医疗资源服务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麦建宇.“药品零差价”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影响的研究与思考.中国市场,2018(11).

2.李竞鸿.药品零差价对公立医院财务的影响及应对.现代经济信息,2017(15).

差价范文篇6

1、本合同适用范围:

(1)本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公有住房的相互交换;

(2)本市不可售公有住房与商品住宅或其他产权住房的相互交换;

2、本合同【】中内容为并列的选择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予选择的应划除;

3、本合同空格的内容由当事人协商后填写;

4、本合同的备注栏由房地产交易中心填写;

5、本示范合同由上海市房屋土地局负责解释。

(合同编号:)

立合同人

(一)甲方:

(二)乙方:

根据《上海市公有住房差价交换试行办法》及有关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公平和等价有偿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将各自承租或拥有产权的住房进行交换,现就有关交换事宜,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甲方将其【承租】/【拥有产权】的座落于: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路__________弄(新村)_______支弄______号______室,

【租赁部位独用面积】/【建筑面积】____㎡,【租用公房凭证】/【房地产权证】编号:____________的【公有】/【私有】/【商品】住房与乙方【承租】/【拥有产权】的座落于:

(一)_________区(县)________路__________弄(新村)________号_________室,【租赁部位独用面积】/【建筑面积】㎡,【租用公房凭证】/【房地产权证】编号:__________的【公有】/【私有】/【商品】住房;

(二)___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__路______________弄(新村)___________号_______室,【租赁部位独用面积】/【建筑面积】______㎡,【租用公房凭证】/【房地产权证】编号:__________的【公有】/【私有】/【商品】住房进行交换。

在订立本合同前,双方已各自出示上述住房的【《租用公房凭证》】/【《房地产权证》】(【《租用公房凭证》】/【《房地产权证》】复印件见附件一),双方对上述各自拟交换的住房座落、面积以及交换时不得拆除或损坏的附属设施、设备及装修情况等均已明确。

第二条甲、乙双方按照等价有偿交换原则商定,下列各自拟交换的住房成交价格分别为:

甲方的住房成交价格为:

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乙方的住房成交价格为:

(一)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二)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合计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

第三条甲、乙双方确认,上述住房之间的交换差价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元,由_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方支付。具体的支付时间和金额在本合同的补充条款中进行约定。

第四条本合同签订后的十天内,甲、乙双方持本合同及有关材料按下列规定向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审核手续:

1、交换承租权的公有住房在同一区、县内的,向公有住房所在地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交换承租权的公有住房不在同一区、县内的,交换有差价的,向价格高的公有住房所在地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交换无差价的,当事人可选择向其中一个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

2、以公有住房承租权交换商品住宅或者其他住房所有权的,向商品住房或者其他住房所在地的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

第五条甲、乙双方相互承诺,在取得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出具《准予公有住房差价交换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之日起的七天内,应向拟交换的住房出租人或出租人委托的物业公司办理公有住房租赁关系的变更手续。

第六条甲、乙双方同意,自办妥住房租赁关系或房地产权证的变更手续之日起_______天内各自交出空房,相互进行验收交割及办妥户籍迁移手续。

第七条甲、乙双方同意,从本合同签定之日起,至住房验收交割之日止,凡纳入本合同附件(二)的各项住房装修设备和附属设施均不得损坏及拆除。若发现被损坏或拆除的,则损坏方除应按被损坏、拆除的住房装修设备及附属设施的估值向另一方支付赔偿金外,还应按估值的_____________%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

第八条甲、乙双方确认,交换前公有住房内的原有设施因有变动,按规定应由承租人承担的维修、养护费用,交换后均由调入方承担。

第九条甲、乙双方商定,本合同经房地产交易中心审核并出具《通知书》后,若______方未按本合同补充条款规定时间付款,每逾期一天,则应按应付款金额的__________%(计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若一方逾期交出空房、办理验收交割和户籍转移,每逾期一天,逾期方应按该住房成交价格总额的________________%(计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另一方支付违约金。

第十条甲、乙双方商定,本合同自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审核并出具《通知书》之日起生效。

第十一条甲、乙双方同意,在不违反本合同各条款原则的基础上,可就本合同的未尽事宜订立补充条款。双方订立的补充条款及附件均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合同及补充条款和附件空格部分填写的文字与铅印文字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二条甲、乙双方在签署本合同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清楚明白,并愿意按本合同约定严格执行。如一方违反本合同,另一方有权按本合同约定索赔。

第十三条甲、乙双方承诺,本合同生效后,若一方内部之间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均与另一方无关。

第十四条甲、乙双方商定,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选定下列一种方式解决(不选定的划除):

1.向____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五条本合同连同附件(正本)一式_________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中甲、乙双方,区(县)房地产交易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执壹份。

补充条款

—————————————————————————————————

(粘贴线)(骑缝章加盖处)

一、住房之间交换差价的支付时间和金额的约定

二、原住房的水、电、煤、电话、物业治理等费用结算的约定

三、其它事项的约定

补充条款

———————————————————————————————

(粘贴线)(骑缝章加盖处)

上海市公有住房差价交换合同

上海市房屋土地治理局印制

一九九九年二月

_________方公有住房差价换房意见书

我们一致同意甲、乙双方签署的本合同,同时推选为交换后住房(一):

____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路______________弄(新村)_________号______室的【公房租用凭证】/【房地产权证】的新户名,同住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选为交换后住房(二):_____________区(县)____________路_____________弄(新村)_________号_____室的【公房租用凭证】/【

房地产权证】的新户名,同住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住成年人签名(盖章):

年月日

备注:如有反对意见,请在此签名(盖章):

年月日

备注栏

甲、乙双方签定的本合同,经审核符合有关规定;差价交换后,座落于:

(一)区路弄(新村)号室(部位)公有住房的调入方户名为;

同住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公有住房系【交换】/【受让】取得。

(二)___________区____________路_________弄(新村)__________号_________室(部位)公有住房的调入方户名为________;同住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公有住房系【交换】/【受让】取得。

经办人(签字)

房地产交易中心(章)

差价范文篇7

关键词:供水市场价格管理供水行业价格弹性

1.城市供水市场价格的概念

1.1城市供水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是市场供求双方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是直接对商品消费起作用的价格,是商品最后卖给消费者时要消费者支付的全部费用。通常市场价格就是对消费者的名义价格,包括全部价内税在内。城市供水市场价格是在政府管理下形成的价格,是对自来水消费直接起作用的价格,是自来水最后出售给用水者时要用水者支付的全部费用。

多年来中国自来水市场价格不合理,严重低于价值。这一方面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又使供水企业缺乏发展动力,城市供水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水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城市供水市场价格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城市供水市场价格提供依据。

城市供水市场价格是对水的消费者的价格,直接承受市场需求对它的作用,它是自来生产的价值补偿要求和用水者有效需求的衔接者,是自来水价值的最后实现者。因此,城市供水价格一方面要能够对水的生产价值进行补偿,另一方面还要调节对水资源的需求,使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1.2城市供水市场价格和生产价格

城市供水生产价格是对供水企业起作用的价格,是指供水企业因售水而取得的可用来补偿成本和作为企业利润的各种实际价格收入。它不包括售水名义价格中的价内税,但包括供水企业因供水而取得的各种价格补贴收益。

对生产者的价格=对生产者的名义价格–价内税+价外补贴等附加收益

价内税是指计入商品市场价格,随商品出售消费者支付的国家税金,如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它不构成生产者的实际价格收入,不能计入生产价格中去。

城市供水市场价格的制定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的,生产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市场价格。而市场价格制定的合理,又会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调动供水企业的积极性,这些又都会在生产价格上有所反映。

城市供水市场价格与生产价格又相互区别:(1)城市供水市场价格与生产价格的调节对象不同。生产价格的调节对象是供水企业,而市场价格的调节对象是各种用水消费者。(2)城市供水市场价格比生产价格包含的内容更丰富。生产价格不外乎是供水企业的完全生产成本和盈利,而市场价格还包括税收,引入了政府的调节因素。(3)城市供水市场价格的形式比生产价格多样化。根据我国财务制度的核算方法,生产价格对供水来说只有一个,而自来水市场价格则根据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差价和比价,如水质差价、季节差价、工业和商业用户的比价等。

1.3城市供水市场价格和理论价格

理论价格是指根据政府宏观价格管理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经济理论,在特定经济技术结构基础上求得的计算价格体系。城市供水理论价格则是政府为了宏观上对水资源的合理使用进行管理,结合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和计算方法而测算出的价格。水资源的理论价格应反映水资源在整个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又能反映所消费的水资源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城市供水市场价格和理论价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自来水的市场价格应以理论价格为基础。自来水的理论价格更接近于它的价值,而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是价值规律的本质要求。其次,供水市场价格会影响它的理论价格。自来水的市场价格直接影响着水的消费,表现在水资源在存量上的变动,这又是制定供水理论价格的依据。

供水市场价格与理论价格又是相互区别的,表现在:

(1)作用不同。市场价格是对自来水的消费进行直接调节,使水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供水理论价格是政府制定水价政策的理论依据,只有这样的水价政策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因此,两者一个是在微观领域起调节作用,另一个是在宏观领域起调节作用。

(2)反映的内容不同。市场价格反映了供水的生产价格和水资源的供求关系。理论价格则是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提出的一种计划价格,它能够反映一些在财务上不能准确表示的社会效益,如环境保护、健康损失等。理论价格能比生产价格更好地反映水资源的机会成本。

(3)形式不同。市场价格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有多种变化,操作灵活。理论价格则是基于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而计算出的价格,其形式相对单一。

水资源理论价格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而水资源的市场价格则是现实的价格。出于现实种种条件的限制,水资源的市场价格不能与它的理论价格完全符合。我们所能做的是使水资源的市场价格不断地与其理论价格相接近,以理论价格作为市场价格合理与否的标准。

1.4城市供水市场价格、生产价格和理论价格的关系

城市供水市场价格和生产价格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价格,都是微观价格,而水资源的理论价格则是一种理想化的价格,在现实中不存在,它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价格。水的生产价格和理论价格都是水市场价格的基础,而水市场价格是对两者的现实反映。它们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因此,我们在制定供水市场价格时要以水的理论价格和生产价格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使水的市场价格既有利于保护水资源,又能保证社会的承受力,在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水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供水市场价格体系

城市供水价格的差价体系,也就是因季节、地理位置、水质、用水量等的差别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差价,这种差价会对水资源的供求平衡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

2.1季节差价

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受季风影响,在不同的季节有很大的变化,每年有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三四个月内,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要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除了要有相当多的蓄容水库,对天然水量进行调蓄,以丰补欠外,还必须通过水价这个经济杠杆进行调配。丰水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供应充裕,自来水加工成本低;枯水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供不应求,自来水成本相对较高。这就客观上要求在丰枯季节对自来水实行不同的价格,丰水季节水价下调,枯水季节水价上浮。由于地区降水量的差异,这种丰枯价格的差异应因地而异。各地应以本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标准,当降水量低于平均降水量一定百分比时,水价相应上调一定百分比;当降水量高于平均标准一定百分比时,水价相应下调一定百分比。

季节差价的另一种含义是实行用水高峰期加价。天气炎热,用水量剧增,在供水企业全部生产能力中有1/4~1/5只有在负荷高峰期才被使用,其他时间则基本闲置。按照“用户负担费用”的经济原则,负担峰荷的这部分供水能力在全年中的费用(主要是折旧等固定成本)应集中在高峰用水期由用户分摊。具体计算方法可将该地区各水厂总供水能力的1/4~1/5的费用提出,按高峰期的用水量分摊。由于各地气候的差异,用水高峰期的具体时间应由各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丰枯差价=(本季降水量-标准降水量)×a%

a––––各地规定的丰枯降水加价比例系数

注:高峰期加价只有在高峰期才有,其他时间为零。丰枯差价可正可负,正代表加价,负代表降价。

2.2地区差价

在同一供水网络之间,虽然不同水源的制水、配水成本不同,但由于水源已连成一体,可以认为不同用户使用的水源均是无差别的,即同一供水系统内不同位置的用户不应有地区差价。我们所讨论的地区差价主要涉及不同城市或同一城市内相对独立的供水系统之间的差价。

中国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不均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强大反差。由表2.1可以看出,在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耕地面积分别占21.14%、9.75%、20.20%的西南地区,水资源占有量却高达全国总量的25.60%。全国只有中南地区上述四项指标基本协调。水资源分布的极不平衡,需要通过经济手段在地区之间进行水量调配,促进水资源的节约,缓解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建立自来水地区差价将有利于各地区灵活地调节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各地自来水建设事业的发展。

2.3质量差价

(1)因供水水质差别形成的差价。国家颁布的供水水质标准,是供水企业供水水质的最低标准。但有的工业企业因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而对水质有特殊要求,这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高供水价格。

(2)因供水水压形成的差价。自来水供应应保证一定的水压。在水压不能保证的情况下,用户自行安装加压装置,加大了用户成本,这种差别应在差价中得到体现。水压能够保证的单位应支付较高的水价,水压保证率低的单位则有权要求较低的水价。计算差价时,应首先确定一个水压保证率基数。当水压达到保证率基数时按原价收取水费,当水压低于保证率基数时,应少收取水费的一定百分比。

质量差价=水质差价+水压差价

2.4用水量差价

中国水资源紧缺,同时又存在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与我国长期以来自来水价格偏低直接相关。为促进水资源的节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均应实行计划管理,超用加价,浪费罚款。水费在许多企业的成本费用及居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很低,即使把水价调整到经济上合理的水平,也很难引起他们对节水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实行用水量差价即超计划用水加价,是唯一能使用户警觉的惩罚性限制方法。

用水量差价的基本思路用下图表示:先确定一个用水的基准量级,用水在基准量级以下按基准价格收取水费,用水量超过基准量级则根据超过的数量分成不同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价格。当用水量超过某个等级时,不仅要加收水费,还要进行罚款或罚金,以惩罚浪费水资源的行为。

(1)工业用水量差价

由于行业特点和企业规模不同,各用水单位耗水量情况也不尽相同,对不同的用水单位应制定不同的用水定额。因统一制定用水定额,用水量小的单位即使不节约用水,其用水量总是小于用水定额;而对规模大、耗水量大的单位无论怎样节约用水,其用水量还会超过用水定额,这样就起不到利用用水量差价来促进节约用水的作用。用水定额应先由用户提出申请,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批准用户的申请,批准后的用水定额即是该用户应执行的用水量标准。若一年中某用户每月的用水量都小于用水定额,则给予一定的奖励;若有累计六个月的用水量超过了用水定额,则给予一定的惩罚。根据用水量差价模式图,计算用水量差价公式如下:

1.3居民用水量差价公式用水量居民用水价居民用水量差价

Q<=Q*A.Q0

Q>Q*A.Q*+2A(Q-Q*)A(Q-Q*)

差价范文篇8

一、经营性开发宗地上的房屋拆迁实行货币补偿的,按照《*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执行。

二、经营性开发宗地上的房屋拆迁实行房屋安置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1.有照房屋拆迁实行原地安置的,房屋产权调换差价按调换商品房屋的平均成本价格、楼板地价、楼层差价与被拆迁房屋执行货币补偿金额的差价结算。

2.有照房屋拆迁实行异地安置的,按照《*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合理增加面积的价格按所调换房屋的平均成本价格、楼板地价和楼层差价结算。

3.无照房屋拆迁实行房屋安置的,一律安置到政府提供的回迁楼,按照《*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并按安置房屋的平均成本价格、楼板地价、楼层差价与被拆迁房屋执行货币补偿金额结算差价。

差价范文篇9

1主权差价法度量国家风险LGD

1.1理论基础

市场数据隐含分析法提出,公司债券的信用升水幅度隐含了公司的信用风险信息,所以可以用公司债券收益率与无风险债券收益率的差值来说明没有违约历史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变化情况。Garty、Gates和Gupton(2000)也指出,由于很少能获得违约贷款的市场价值,所以回收率(1一违约损失率)通常能用困境公司债券的市场价值近似代替。标准普尔的资深风险分析和管理专家AmauddeServigny和OlivierRenault在(MeasuringandManagingCreditRisk》一书中也提出“从证券价格中提取回收率”理论,认为可以从证券价格变化信息中估计借款人的违约损失率。基于以上思想,我们同样可以认为:在国际信贷中,一国国家债券的升水幅度可以反映出该国的国家风险变化信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国国债的升水幅度来估计该国的国家风险LGD。

1.2主权差价法

主权差价来源于收益率差价的概念,收益率差价是市场上最广泛使用的反映信用质量的指标。差价定义为两种收益率的差额。主权差价(SovereignSpread)是指在相同到期期限的条件下,某一国家所发行债券的收益率减去另一个国家所发行债券收益率的差额。一般来说,一国发行的债券收益率在该国的资本市场上将被视为一种无风险债券。但是对于他国的投资者或者是贷款者来说却并非如此,它具有国家风险。本文将一国国债的收益率与“等价”的无风险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额看作为一种“主权差价”,即该国国债的升水幅度。这里的“等价”是指债券具有相同的到期期限、息票利率,以及附带相同的嵌入式期权如提前赎回和售回选择权。知道了一国国债的升水幅度——主权差价,只要再知道主权差价与国家风险LGD的关系就可以计算出国家风险LGD,这就是主权差价法的基本思想。其中,主要存在两个难点:一是主权差价与国家风险LGD的函数关系是什么;二是在计算主权差价中无风险收益率的计算。在多数情形下,市场上并不存在与某国债特征完全相同的无风险债券。计算出与该国国债“等价”的无风险国债收益率也就成为计算主权差价的难点及关键点。

1.3主权差价与国家风险LGD的关系

根据标准普尔的资深风险分析和管理专家AmauddeServigny和OlivierRenault在<MeasuringandManagingCreditRisk~-书中提出的“从证券价格中提取回收率”理论,它通过违约时回收值与无风险债券价值比例的假设得出了在风险中性下风险债券的收益与无风险债券的收益以及预期损失(PD×LGD)三者的函数关系:在时间t一个可违约的、到期日是T的零息债券价格为P()以及违约时债券持有者可回收同等性质无风险债券价格为B(),当投资者风险中性时:P(,)=B(t,丁)×【l—PDxLGD】(1)公式的解释为:风险债券的收益等于无风险债券的收益减去预期损失。从公式(1)中可以明显看出,通过观察风险债券和无风险债券价格,不但可以得到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还可以利用公式(1)计算得到违约损失率本身。

1.4内插法计算无风险收益率

由于市场上并不存在与某国债特征完全相同的无风险债券,更不能将到期期限相近的基础国债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所以为了提高计算的精确性,我们需要采用一种合适的方法计算无风险收益率。笔者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查阅找出了计算无风险收益率的方法——内插法。许多研究者在他们的研究中提出了不同的内插方法,本文就不再详尽阐述。笔者选取了最为常用的一种内插方法——尼尔森一西格尔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尼尔森(Nelson)和西格尔(Siege1)(1987)提出的拟合收益率曲线的方法,是通过观察得到的收益率R来拟合下面的非线性方程:R(t,T)+(+)exp【-(T—t)/卅-t)t8~。xp一】(2)(2)式中的O/、/3、、6为参数,可通过观测的收益率与模型预测的收益率离差平方和最小化来估计。尼尔森(Nelson)和西格尔(Siege1)(1987)认为无限期的到期期限收益率数值即为与被观测债券对应的无风险收益率值。由此,我们就可得出“等价”无风险收益率R(‘r,)的计算式,为(3)式:R(‘)=Ol(3)。

1.5国家风险LGD计算公式的建立

设国家债券的收益率为(‘),与国家证券完全匹配的无国家风险的证券收益率R(‘T),主权差价为S(t,T)。主权差价是指国家债券的收益率(c’T)与其他条件相同但无国家风险的证券收益率R()之间的差额。T表示到期日,t表示当前日期。因此,主权差价与国家债券的收益率、无国家风险的证券收益率三者之间关系表示如下,见公式(4):s(t,)=r(t,)一R(t,T)(4)由于到期日为T的零息风险债券即某国国债在t日的价格可表示为:P(t,T)=exp[-y(t,)×(T—)】(5)相类似地,无风险债券的价格B(t,T)也可以表示为:B(t,)=exp[-R(t,r)x(rf)】(6)将(5)式、(6)式带入(4)式中,于是就有(7)式:s(t,)=l/(T—t)log[B(t,T)/P,r)】(7)我们假设在商业银行国际信贷业务中,银行是风险中性的。即对于银行来说,获得1元和获得预期1元的偏好是无差异的。在风险中性的假设下,根据(1)式所述的函数关系:P(f,)=B(t,T)x[1一PD×LGD】(1)将(5)式、(6)式带入到(t)式中,并与(7)式联立,就可得到(8)式:sq,)=一1/(T—t)log(1一PDxLGD)(8)根据(8)式,可导出LGD的显函数表达式为(9)式:一ex口f——l_一j上GD:—I1fL=(9)PD将观测到的某国国债收益率(‘T)与无风险收益率R(‘丁)相减就可得到主权差价S(t,T),无风险收益率R(T)町通过尼尔森一西格尔方法得到。主权差价计算出来以后,只要知道风险中性的累积违约概率PD即可求得LGD。而对于违约概率PD的计算,相关领域的学者以及评级机构都有非常成熟的测算方法,穆迪、标准普尔等大型评级机构也会定期公布国家评级指标对应的累积违约概率值,我们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PD的计算方法。

1.6主权差价法度置国家风险LGD的适用条件

本文提出的主权差价法度量国家风险LGD,存在两个适用条件:一是假设贷款银行是风险中性的;二是估计的是一次还本付息的国际信贷产品。

2小结

差价范文篇10

1.1英国的当前电力市场及相关政策

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是在已经运行的电力市场基础上的改进。目前英国电力市场总体是稳健、高效的,但是市场形势已有改变,气候变化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当前的电力市场无法满足未来能源形势的变化,因此电力市场改革势在必行。英国电力市场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电能市场(发电厂、售电公司和大用户交易电能的场所):其中,批发市场进行中、长期双边交易和现货交易;为了实施平衡电力供求,有30min的实时竞价市场,由独立调度实时安排平衡电力市场。发电厂之间的竞争是为了激励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及投资风险。目前,影响发电厂投资风险的因素有:技术水平、开发和建设风险、投资时机选择、经营风险、燃料价格风险、碳价格风险、电价格风险以及监管风险。2)输配电网络:英国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输电公司负责输电网的建设与发展,而配电网络运营商负责运营各自区域内的配电网。各输配电公司有义务发展和维持一个协调、高效和经济的输配电网络。值得一提的是英国电力市场已完全实现配售分开。3)零售市场(售电公司卖电给家庭和企业用户)。零售市场上,售电商之间的竞争和鼓励用户选择提高了售电商的服务质量,同时使政府压力变小且得到更高的税收收入。随着市场形势的改变,气候变化成为未来工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政府鼓励推进可再生能源政策和脱碳目标陆续出现,主要激励措施和法规如下。1)欧盟排放交易系统:2005年开始,制定全欧洲的碳价格,推动各个方面的脱碳工作。2)可再生能源义务:2002年开始,对售电商要求增加一项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或支付相应费用的义务。3)气候变化税:2001年开始,与政府签订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可减免该税的80%,可再生能源发电、发热厂免征该税。4)继续对发展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电厂投资。5)对小规模发电实行固定电价制度:2010年4月开始鼓励5MW以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政府鼓励社区拥有可再生能源计划。6)激励企业和公共部门以提高能源效益为目标的减排承诺能源效益计划,很快也将包括家庭和非住宅的绿色新政计划。政府也支持欧盟电力市场的进一步整合以增加供电可靠性并为用户提供低碳经济的电能。改革方案也将充分考虑欧盟市场一体化的趋势。

1.2电力市场改革的必要性及关键因素

目前,英国能源行业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未来10年,大概有1/5的英国发电设施将被陆续关闭,其中包括大量的老旧核电站和造成严重污染的燃煤发电站。由于电站的关闭和电力基础设施的更换升级,在10年间英国需要1100亿英镑投资。同时由于电气化发展,预计未来的电力需求将大幅增长(到2050年电力需求预计增加30%到60%,峰荷时可能需要现有发电容量的2倍)。因此需要改革来吸引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英国将增加很多低碳发电容量,它们一般装机成本较高,且要么间歇性强(风电),要么调度灵活性差(核电),因此在技术和经济性上会出现很多问题。低碳发电装置的这些特点意味着电力系统需要更多灵活的备用容量,满足各时刻的电力平衡。在目前的电力系统,投资信号还不足以强到能提供满足日趋严重的间歇性能源的备用容量。若不改革,备用容量在10年后会低于10%。英国已设定了2020年前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34%、在2050年前减排80%的目标。如果在现有市场设置和政府干预下,没有额外措施,到2020年电厂碳排放可减少20%,但这个下降速度不足以达到英国2050年的减排目标。因为英国40%的碳排放来自能源行业,所以为顺利完成减排目标英国必须向低碳电力转型,据政府估计,要达到减排目标,需要在2030年使电力生产完全脱碳。按照当前的市场条件,预测到2030年平均每户每年的电费开支将增加200英镑,每年大概为500英镑左右。最新的影响评估报告预计2016年到2030年相比现行政策,实行第3次电力改革后每户每年用电开支将减少38~53英镑。因此政府认为,只有改革才能确保长期安全、优质和价格适宜的低碳电力,同时电力市场改革可以使英国保持在投资低碳电力领域的领导地位。

2电力市场改革的预期效果

英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是推动低碳电源发展、确保能源安全和抑制电价过快上涨,而这次改革预期会达到以下效果。1)推动英国经济发展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吸引大量投资来重建电力设施,将刺激经济发展和改善就业形势。这是因为在电力改革中需要全国大量的专业人员来设计、规划、加工、建设和运行许多项目。2)帮助实现碳减排目标为实现法定碳减排目标(2020年前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34%、在2050年前减排80%的目标),电力工业在本世纪30年代必须减少碳排放。电力市场改革将激励各类低碳技术发展,使得低碳电力的比例提高。同时容量市场激励减少用电需求,同样有助于碳减排目标的实现。3)确保英国的电力供应安全英国电力市场曾经长期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合适的备用容量。但是DECC和OFGEM已经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继续下去而不改革,备用容量将会无法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建立容量市场,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收益,使发电商提供合适可靠的备用容量。通过扶持各类低碳发电,电力改革将使电力供应多样化,这样会改善英国能源的安全性和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4)维持电价在较低水平无论电力市场改革与否,家庭用电价格都会上涨。分析表明电力市场改革后家庭用电价格短期内会稍微上涨,但是到20年后家庭用电价格会比未经改革的用电价格要低。这是因为更多的低碳电力将会降低电力批发价格、提供更好的备用比例。

3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达到上述预期效果,英国电力市场进行了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容量市场机制、碳价格支持机制和碳排放标准等内容的改革。英国采取的改革措施各有其针对性,同时又相辅相成。根据措施的针对性,可将改革内容分为以下3个方面,其中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属于低碳发电与安全运行2个方面。1)低碳发电推动电源低碳化,主要采取以下3项措施。①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为了促进对低碳发电的投资,实行针对低碳电源入网的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②碳价格支持机制:为减少投资者的顾虑,保证碳的价格公正合理,激励投资者投资于低碳发电,设立碳交易价格下限。③碳排放标准:为了推动电源低碳化,限制高碳电源的发展,对新建机组建立碳排放性能标准。2)安全运行保证电力供应安全主要采取以下2项措施。①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为了使得电力企业有发展电力和低碳电源的资金,实行针对低碳电源的上网电价和差价合约相结合的机制。在促进发电商大力发展低碳电力的同时可以确保电力供应充足。②容量市场机制:为了应对老电厂关闭和新建电厂的间歇性、随机性等问题,建立容量市场。3)政策制度要想确保电力改革的顺利进行,使电力改革达到设定的目标,需要与之配套的政策制度改革。已公布的4个主要改革措施如下。①资产监管:由监管机构提供承诺,设定价格上限,将与垄断相关的投资回收。②市场准入:为增加电力市场的流动性,确保独立的新能源电力公司能够获得长期合同,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制订了电力购买协议。③利益冲突及应急处理:英国政府委任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的调度中心来负责管理容量市场和差价合约。④过渡期处理:投资合约保证差价合约生效前的早期投资;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在过渡期仍然有效。下面介绍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主要内容。

3.1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

3.1.1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是由政府和低碳发电厂签订的长期合同确定的电价,可保证电价在未来15至20年不变,有3种主要形式。①奖金式上网电价:发电厂在批发市场卖出电后可以额外得到一笔固定奖金,西班牙电力市场使用此模式;②强制上网电价:发电厂在任何市场卖出电后都能得到一笔固定奖金,德国使用此模式;③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这是一个双向的长期合同,保证发电厂可以在不同卖电价时得到固定的价格,荷兰采用这种模式(也称为“滑动溢价”),丹麦在海上风电上使用这种模式。1)成本效益讨论这种上网电价将有效保障低碳发电厂的效益,同时只要政府持续关注批发市场的边际成本,上网电价是可持久的。奖金式上网电价是最容易实现的。奖金式上网电价与碳价格结合后给低碳发电很好地价格支持,也直接激励了投资。它的优点是长期稳定地实现脱碳目标和可再生能源目标;其缺点是一旦投资过热,成本较高,电价相对过高。上网电价中成本效益最高的是强制上网电价和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因为它们有相对较低的公共投资成本,也就降低了投资风险,从而减少了为增强低碳发电竞争力的财政压力。强制上网电价和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能吸引更多的投资群,尤其是小规模的独立发电厂商和公共机构投资方。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可以减轻超额奖励低碳发电的风险,与碳价格机制更有相容性。2)国家财政讨论短期内向低碳化过渡需要大量的投资支持,但是从中长期看,过渡期费用的性价比是很高的。因此低碳减排是未来政府能源工作上的重心。奖金式上网电价可预测且易于管理,而强制上网电价和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易于变化,难以预测或管理。但政府相信相对复杂的机制在成本、效益和持久性上的作用是更重要的,同时公众对强制上网电价和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支持较多。总之,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结合了奖金式上网电价的优点(补助成本低,因而投资成本低;提高售电商信心,吸引新的市场竞争者)和强制上网电价的优点(保留市场信号,也影响市场信号),另外它有很好的成本效益和持久性。但是政府还要研究如何做好市场改革的平稳过渡,避免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间断。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推荐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

3.1.2差价合约

为了确保低碳电力生产商的积极性,促进低碳发电投资,实行针对低碳电源的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成立由政府管理的专门机构与低碳发电企业签订长期差价合约。其中,参考电价是基于市场批发电价得到的,基荷发电(包括核电、部分生物质能发电和装有碳捕捉的火电等)的参考电价时间周期稍长,目前为提前一季度确定(条件成熟后可以定为一年);间歇式发电(包括太阳能发电、风电和潮汐发电等)的参考电价时间稍短,为提前一天。当参考电价低于合同所规定的合约电价时,由政府补贴差价,当参考电价高于合约价格时,高出部分返回政府。也就是电力竞争性市场的价格波动只对用户侧发生作用,对于发电侧则实行相对固定的电价,使发电商能够看得到合理的回报,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财务激励。

1)差价合约核心内容合约价格是差价合约的核心内容之一。现在已经了不同低碳能源初步的合约价格,也规定了每年在低碳能源方面的总费用(包括差价合约、可再生能源义务和小规模上网电价)。国家电网负责分析不同合约电价对政府的目标(低碳、安全和价格合适)的影响,一个技术专家组负责对国家电网的分析进行审查,最后DECC根据审查结果决定合约电价。合约价格的设定原则是与可再生能源义务、低碳能源的扶持力度一致,保证对新能源工业的持续投资。从可再生能源义务的支持力度转换到差价合约的合约价格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对批发电价的预测、15年或者20年的支持力度、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电力购买协议的期限、开发商的有效税率和由于采用差价合约而降低的资本成本。随着低碳技术的发展,低碳成本会降低,合约价格也会随着降低,消费者到时就可以减少电费支出。合同期是差价合约的另一核心内容。合同时间长度已经标准化,但是也可根据技术因素灵活调整。目前标准化的合同期有:新能源项目的合同期为15年,生物质能发电所有合同到2027年都结束(不论合同开始时间)等。

2)差价合约发放过程只有符合标准的电源才能申请差价合约,合格的标准如下:①低碳能源;②新能源容量要大于规定的最小值;③工程拥有有效的建筑许可和并网许可(最低标准),对于某些技术(尤其生物质能)将有一些额外的要求;④如果已有的混合火力电站(同时燃烧生物质和化石燃料)已经接受可再生能源义务,它们可以接受一个差价合约转变为生物质能火力电站;⑤大的工程要求提供给交付机构一个政府认可的符合标准的供应链计划,申请者需要提供工程名称、规模、地点、预期投产时间和是否分期交付。差价合约发放原则最初是先到先得,当发放预算的50%之后,交付机构就会查看政府征收控制框架下是否还有余量继续先到先得的发放方式。如果余量不足,交付机构会启动回合发放法。一旦开始回合发放,交付机构每年将组织2次发放,到时申请者可以密封投标提交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约电价。最初的回合发放会提供给所有合格的申请者差价合约,当到一定阶段时,交付机构同样会查看政府更宽泛的征收控制框架下是否还有余量继续该发放方式。如果余量不足,就会按照差价合约的合约电价排序,优先发放价格低的合同。如果开发商觉得交付机构没有正确执行规则,可以上诉。上诉过程分两步:第一,在申请失败者的要求下,交付机构需要检查他们的决定是否正确;第二,如果申请失败者仍然认为交付机构没有正确执行规则,可以上诉到OFGEM来检查他们的决定。在上诉没有得到解决前,将不发放差价合约,从而保护申请者利益。

3.2碳价格支持机制

2013年财政预算中将采取碳价格支持机制,与其他改革方案一起,建立连贯的一揽子计划。碳价格支持机制有助于提高碳投资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对低碳发电的投资兴趣。它通过增加电力批发价格,影响传统能源价格竞争力。低碳发电不必支付碳排放费用,经济竞争力增加,因此鼓励了对低碳发电的投资。因为低碳发电投资周期长,投资者要确定低碳发电未来的收益,也就是要求碳价格的确定性。目前欧盟现行的碳交易系统的碳交易价格比较低,在英国无法激励投资商投资低碳能源。为减少投资者的顾虑,保证碳的价格公正合理,更有力地激励投资者投资于低碳发电,英国政府设立了碳交易价格下限。规定CO2在2013年、2020年和2030年的碳价格下限分别为16,30,70英镑/t。当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成交价格低于政府规定的价格下限时,由政府补偿其差价部分。“碳价格支持机制”的正式实施时间为2013年4月1日,当天英国为碳交易设定16英镑/t的底价。但这个机制还无法完全实现202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20%的目标,因此需要与其他机制配合。如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从而同时满足脱碳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20%的目标。碳价格属于税收政策而不是财政支出。它的变化是与欧盟协议相关的,内容包括:增加环境税的税收比重;使税收制度更具竞争力,更简单、公平。

3.3碳排放标准

为了使英国能达到其碳减排目标,限制高碳电源的发展,对在英国建立的任何新电厂,都要限制碳排放量,明确禁止新建碳排放超过450g/(kW•h)的煤电厂。2009年英国发电机组的碳排放量平均为573g/(kW•h),其中燃煤机组的碳排放量平均为882g/(kW•h),燃气机组的碳排放量平均为376g/(kW•h)。这个排放标准只要求新建机组必须满足,对过去已建成的机组并不追溯。新的碳排放标准意味着未来所有新建燃煤机组必须安装碳捕捉与封存装置。3.4容量市场为了应对旧电厂关闭和新建电厂的间歇性和灵活性较差的问题,电力市场不能只有电量市场,还需要建立容量市场的机制,以吸引发电设施建设的投资和需求侧参与市场。容量市场是在现有的电量市场外单独设置的,可以由供应侧和需求侧2个方面来参与。电力生产者可同时在这2个市场操作,提供的容量和发电量都可收费。容量市场机制由政府指定机构或售电商作为购买方,交易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双边交易,并可采用物理交易或金融性的容量期货权交易。2014年英国政府将为2018年或者2019年冬天以后的备用容量组织第1次容量市场的拍卖。容量市场包含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但是暂时不包含北爱尔兰。

1)备用容量:根据调度中心对满足电网长期可靠性标准所需的备用容量分析,DECC决定容量市场中拍卖的备用容量合同量。

2)竞标:大部分已有的和新形式的容量都可以参与容量市场的拍卖,只有一部分容量无法参与容量市场,包括差价合约支持的容量、有小规模上网电价或者可再生能源义务的容量等。需求侧响应的容量有竞标的资格,长期减少用电需求的项目也可以参与容量市场。在调度中心的组织下,容量供应者给出可提供的备用容量,合格的容量将竞争4年后或者1年后交付的备用容量。已有的发电站默认可得到1年后交付的容量合同,新改造的电站可以得到为期3年的容量合同,而更长的容量合同主要给新电站。

3)二次交易市场:在竞标年和交付年之间及交付年里,参与者可以进行二次交易。

4)交付:竞标成功的容量提供者将在交付年得到相应的报酬,同时需要履行交付年在需要时提供能量的义务,否则就要面临与停电损失相关的罚款。5)费用:容量合同的费用将根据市场份额由售电商提供。费用由售电商经结算机构交给容量提供者,如果容量提供者面临罚款,它们的罚款也会经结算机构交给售电商。为备用容量预付的费用期望通过减少批发电价的方式得到。调度中心在容量市场中的职责包括为容量市场拍卖容量的大小提供建议、执行拍卖和授予容量合同。一个技术专家组将对调度中心的建议进行独立的审查研究。OFGEM负责管理第1次拍卖后容量市场中技术性的规则,并管理调度中心和执行容量市场中的规则。政府有意向指定Elexon公司为容量市场的结算。

4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的其他问题

除了上节介绍的英国第3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外,还有一些改革的监管政策制度及过渡期处理的安排等内容,本节简要叙述如下。

4.1资产监管基础

资产监管基础通过由监管机构提供的可信承诺,回收与垄断相关的投资。在电力方面,资产监管基础已用于开发和维护输配电网络。网络权持有人有权提高价格,但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由OFGEM批准网络权持有人的价格,并计算出相关成本,然后设定网络经营商可收取的价格上限。这也就意味着将风险从开发商转移给售电商。该风险包括购电风险、电价风险(短期和长期),以及不同的上网电价、建设风险、施工风险。对低碳投资来说则大大降低了风险。资产监管基础可以降低低碳发电的容量成本,从而满足英国的低碳目标,就这点来说有监管的企业的成本比没有监管的企业更低。但是,由此发电厂没有了市场风险的信号,政府预计,缺失市场激励信号造成的损失可能大于投资成本下降带来的收益。因此,资产监管基础是需要和其他低碳鼓励政策联合施行的。

4.2市场准入

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制订了电力购买协议,来确保独立的新能源电力公司能够获得长期合同并增加电力市场的流动性。保证市场高流动性是电力市场改革能够高效率、低费用运行的关键。OFGEM目前在研究提案来增加电力市场的流动性,但是政府也在法案中寻求法律依据,希望当电力工业和OFGEM没能按时完成目标时政府可以介入。

4.3利益冲突和应急处理

为确保改革方案的机构是合适的,英国政府委任英国国家电网公司的调度中心来负责管理和英国电力市场改革中的容量市场和差价合约。由于调度中心是一个私企,同时是电力市场改革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政府有权在特定条件下重新任命一个新的机构来代替国家电网的调度中心。

4.4过渡期处理

1)投资合约在过渡期,以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来保证差价合约开始生效前的早期投资。在差价合约生效前,管理部门和相关开发商启动早期形式的差价合约———投资合约。对投资合约的处理如下:①确保投资合约转让给差价合约交易对手,或者由专门的交易对手机构来处理投资合约;②管理部门应该被授权为投资合约提供资金(如果投资合约没有转让给交易对手),应确保制定相关规则来要求售电商为投资合约提供资金(无论投资合约转让与否);③需要将投资合约提交议会,他们的付款责任将在法案制定中视情况而定。2)新能源过渡在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下过渡期投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英国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该政策机制设计复杂,不确定性较大。为降低市场不确定性,政府计划以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政策逐步替代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预期到2017年全面结束配额制对新上项目的实施。在过渡期(2014年4月到2017年3月),新建新能源发电厂可以在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政策和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之间任选一个政策。

5英国电力市场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英国电力市场改革进程对于中国建立适当的电力市场机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1)英国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是为提供安全、低碳和价格合适的电力而进行的,充分考虑了英国的电力行业基础和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对于中国电力市场改革而言,虽然不能完全照搬英国的电力市场模式,但是可以参考英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力体制。

2)英国原来的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的配额制,其政策机制设计比较复杂,导致政府监管难度大,存在诸多漏洞,后来不断增加修补条款,更增加了监管难度,在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中将逐渐由基于差价合约的上网电价机制代替原来的琐碎的修补条款。中国在制定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时,设计应简单明确,保障政策效率和可操作性。

3)英国为确保供电安全,建立了容量市场机制。中国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的扩大,将来同样需要更多的容量来保障供电安全,可以参考容量市场机制,引入市场因素来刺激容量投资建设。

4)英国进行各次电力市场改革前都进行了详细地咨询调查,坚持先立法再改革,一套完整的法制体系是保障英国电力市场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而中国则在相应的电力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上停滞不前,要想顺利进行电力改革,亟须完善法制体系。

5)英国前2次电力市场改革希望将电力看成商品交由市场管理,而第3次电力市场改革又认识到在新形势下一定的行政干预是必需的。参照英国的经验,在电力改革中应该同时考虑市场和行政手段。而中国目前过于依赖行政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