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绩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4:00:34

财务绩效

财务绩效范文篇1

关键词:环境绩效 ;财务绩效; 面板分析

关于环境污染问题有史以来都是一个大难点,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被关注的焦点。大气层的污染、资源的缺乏、人口数量的倍增、植被动物灭绝乃至全球变暖等问题随时都危及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问题也成为了我国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之一。这就要求企业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履行在环境方面的社会责任,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雾霾问题尤为严重,其中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纵观这些年来很多企业对于环境问题不予重视。而根据现论,一个企业只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才能有所发展,对于企业的价值评价不再是单一的经济效益,更多的关注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因此一个企业若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企业的环境效益,披露更多的更加真实的环境信息,从而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的环境问题尤其要引起重视,因此研究工业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

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环境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备受争议的问题,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见解,即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NicoleDarnall(2009)通过分析七个国家的制造业公司,得出好的环境绩效可以有更高的概率来增加企业的财政效益,进而可以抵消由于管理带来的成本,并且可以增加净收益;陈雯(2011)选取了2000-2006年整体的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业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有明显的积极影响;胡曲应(2011)选取2006-2009年我国沪深A股16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样得出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程巧莲、田也壮(2012)通过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企业环境战略、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发现在我国的制造业中有好的环境战略的企业能够得到更好的环境绩效,从而实现更好的经济绩效。然而,也有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具有负向的影响。Chris-都认为一个企业对于环境方面投入的越多会增加组织的成本费用进而减少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因此得出是消极的影响的结论。McwilliamsandSiegel(2000)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较好地履行了环境责任那么将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与那些不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相比,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得出与企业的财务绩效是负相关的关系。秦颖(2003)通过选取意大利、荷兰等地区的造纸行业为研究样本,利用了联立方程模型来研究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进行环境投入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就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对企业的经济绩效产生不好的影响。得出同样结论的还有LarsHasse(2005),他以瑞典证券市场公司作为研究并且利用剩余收益计价模型,也得出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收益,因此也是消极的影响。李星元(2014)通过选取我国各个地区的工业企业的环境指标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环境绩效得分,来研究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绩效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因而在短期内,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削弱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关系。Rockness等(1986)采用对污染物进行回收重复使用的数据来作为环境绩效的衡量标准,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这种变量对财务绩效是互相完全不影响的;Andreas(2007)简单的分析了股价对于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经过研究发现股价对于企业环境绩效也是没有影响的。综上所述,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现阶段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但是对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能够准确的明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有利于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二、变量选取以及分析方法

(一)变量的设定以及数据的来源

通过研究,在我国或者国外一些有资历的学者在关于环境绩效方面的研究有些不同的理解和各种各样的方法。对于环境绩效的衡量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鉴于以前的研究,本文对环境绩效的指标选取遵循全面性,选取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二氧化硫以及烟尘排放总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单位工业产值废气、废水排放量以及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产生量。在我国一般会采用会计指标或者市场指标,来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的绩效。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主要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市场的数据来分析财政收入的一个经营成果。并不是仅仅考虑对于股东的回报,而且指标数据相对来说易于收集,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完整性。本文研究的是企业环境对于财务的影响,主要考虑的是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影响,因此选取会计指标更为合适。鉴于以前学者的研究,本文选取总资产报酬率来做为企业财务绩效的变量。因为本文研究的是我国30个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因此选取了工业企业总规模、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增长率来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工业企业总规模以工业企业总资产额自然对数来表示。鉴于以前学者的研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分别选取一级和二级指标作为环境绩效以及财务绩效的衡量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环境绩效、财务绩效、控制变量。二级指标包括: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业二氧化硫等等。本文的数据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西藏地区除外)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0-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收集整理了与环境相关的各种数据。环境绩效方面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年鉴》以及手动搜集各大网站,财务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以及手动搜集。

(二)分析方法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以及面板回归的方法,以总资产报酬率为财务绩效的变量作为因变量,以环境绩效的各个指标作为自变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工业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回归模型建立

本文根据上面对变量的定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环境绩效指标对企业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财务指标中我们用总资产报酬率代表财务指标的代表变量,具体的回归模型如下:其中,Y为财务绩效指标(总资产报酬率),X1为工业废水排放量,X2为工业废气排放量,X3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X4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X5为工业烟尘排放量,X6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X7为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X8为单位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X9为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产生量,Z1、Z2、Z3为控制变量,分别为工业企业总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增长率,u为随机扰动项。

(二)F检验与Hausman检验

F检验的原假设是模型个体的截距相同,备选假设是模型个体的截距不同。F统计量的定义为:F=[(SSEr-SSEu)/(N-1)]/[SSEu/(NT-N-k)]其中SSEr为混合估计模型的残差平方和,SSEu为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为样本组数,T为年份数,k为变量个数。F统计量在原假设成立的条件下服从自由度为(N-1,NT-N-k)的F分布。如果F≤Fα(N-1,NT-N-k),接受原假设,建立面板混合模型,反之则拒绝原假设,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判断模型应该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如果P值>1,则采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Eviews的固定效应检验和霍斯曼检验结果显示,P值都小于0.05,所以模型应该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

(三)回归分析

对模型进行固定效应的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R2为0.918,调整后的R2=0.887,说明整体拟合效果比较好,能够被解释的变量较多。此外,F统计量为29.540,相应的P值趋近于0,对于显著性水平0.05来说,因为P值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模型显著有效。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实证研究以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为因变量,从环境绩效指标方面探究企业财务绩效指标与环境绩效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表明,在5%显著水平下,环境绩效指标中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的回归系数都是显著的,且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单位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系数为负,系数远大于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表明企业财务绩效指标和环境绩效影响为负向影响,即环境绩效效果越好,企业财务绩效指标越高,表明经济发展不一定需要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而发达城市的经济水平较高,但是环境意识会更强。这一研究结论从理论上来说,符合修正学派的观点,修正学派认为,企业良好的环境绩效是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的因素。因为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良好的环境绩效和社会形象,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公众的认可,并且在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可以更快的得到环保的许可,从而更快的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抓取机遇。相反,一个企业没有做好环境保护,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惩罚,这样一个企业如果有良好的环境规章制度和措施,会降低一定的成本和风险。鉴于此,从长远来看,良好的环境管理制度会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潜在的因素,与传统的因素共同为企业谋得更好的发展。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企业良好的环境绩效也确实能够带来经济财务上的好处。首先,好的环境管理环境绩效,避免了企业因环境方面而受到的惩罚,并且好的环境措施节约了资源,杜绝了浪费,会为企业节约资源成本,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其次,因为有良好的环保,所以在新产品打入市场的时候能够速度更快,抓住机遇,增加了销售。现在消费者的环保意思越来越强,并且偏好于环境友好的产品,所以一个企业因为良好的环保实施提高了环境绩效,并且通过了环保认证,就有可能扩大销售,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最后,随着近几年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尤其去年多数地区的雾霾天气,使社会公众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根据现论,一个企业只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才能有所发展,对于企业的价值评价不再是单一的经济效益,更多的关注与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因此一个企业若想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企业的环境效益,这样的良好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可,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

为了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达到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双赢状态,提出以下的建议:第一,我们的政府机关单位应当首当其冲的设立一个环保激励制度,加强对环保的管理力度。我们想要有一个美好的环境,想要限制工业企业对环境的污染,那么政府机关就必须要提升对环保的投资管理力度,工业企业的产业政策也应该是以保护资源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重复使用率等为首要政策。慢慢形成一个有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第二,有关权威机构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更好的完善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和建设体制,设立关于环保方面的技术指导,制约一些企业对于“三废”的违规处理,引导这些企业对它的环保利用和合理的控制使用。第三,要加大对旧能源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使资源能够更好的回收利用,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并且降低企业的成本,同时也要善于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开发传统能源之外的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并对其进行推广应用。最后,要建立明确的环境治理的奖惩机制,企业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往往会因此忽略环境的治理。在市场忽略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政府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应建立相关政策,对积极保护环境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破坏环境严重的企业实施处罚。因为企业在奖惩机制下,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企业才会主动保护并智力环境,我国社会才会踏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简而言之,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对环境问题引起决定性的关注。积极配合采取绝对有效的手段,来引导企业走向可靠的能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刘欢 刘叶云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财务绩效范文篇2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思考

1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现有保险公司中,以国企为主,它们规模庞大、业务覆盖面广,但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在国企工作的员工多年以来形成了诸如官僚主义、人浮于事、不思进取等不良作风,不利于我国保险公司竞争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保险业发展模式的转变,要求保险公司不能够仅仅满足产品和客户数量上的扩增,还应当注重朝着经营业务集约化、高绩效的方向发展。因此,国内保险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对于保险公司自身经营和财务绩效的管理越来越迫切。近年来,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重视对自身经营绩效的管理,以此作为分析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的重要依据。因此,财务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生存与发展,有必要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绩效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财务绩效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据此构建出合适的、科学的、有效的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为保险公司发展提供依据。

2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财务绩效管理方面,保险公司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采用传统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关键业绩指标(KPI)为主要财务绩效管理体系,与先进的绩效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财务绩效管理方法都有其适用性和弊端,而保险公司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综合性财务绩效管理体系。2.2评价指标内容选取方面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人员往往会依据领导的意愿,过于关注于那些领导关心的指标,并以此作为评价和分析公司财务绩效的依据。这些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公司进行比较,只是为了满足公司内部特殊的目的。因此,最终的评价结论不具备较强的可比性,不能很好地帮助公司同其他公司进行竞争力对比,同样不利于监管部门和保险业投资者对公司财务绩效真实现状做出准确的、客观的、公正的分析。2.3财务绩效评价和分析上流于形式。保险公司不能做到持续改进公司的财务绩效手段,只是针对评价而评价,同时,内部对于财务绩效管理的支持和关注程度不够,进而无法将最终的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结果与公司绩效管理和改进工作相结合,最终致使财务绩效评价不具备应有的实用性。

3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财务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发展问题,因此,有必要努力去实现保险公司现有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实际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做出准确的、合理的评价和分析,应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完善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相关建议如下:3.1与公司的经营目标相一致。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是,在兼顾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投资者对于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的关心主要是想了解该公司财务状况的质量、生存与发展的前景与潜力,而这些要从多个角度来考察。所以,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在构建时应当考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依据相关性,凭借专业知识与经验找出能够反映财务管理目标的指标。3.2能够全面地、科学地、系统地评价其财务绩效现状。一方面,所建立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应包括影响公司财务战略目标和竞争优势形成的各个主要因素方面,便于从不同的主要侧面对公司财务绩效做出全面的评价;另一方面,所建立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同层面之间还应具有因果关系,能系统地、相互关联地对信达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绩效做出综合的评价。3.3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应当强调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因为它有助于从不同侧面反映公司的财务绩效,然而过于全面的财务绩效管理会使对于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变得模糊不清,无法做到紧密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评价与分析。所以,在构建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中应选择那些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主要方面,突出侧重点,而非所有方面。3.4考虑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等公司内外部实际情况。按照权变理论,构建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必须随机制宜,应当考虑不同的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不同的发展阶段与环境、不同的公司战略目标等,针对保险公司实际状况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3.5具有可测性和可获得性。所谓可操作性指的是在构建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体系时,应当对其可测性、可获得性等进行重点考虑。可测性是指财务指标必须在量上能测度,可获得性就是指变量的数据资料要容易取得,获取该项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不应大于其所能带来的利益。离开了可操作性,再科学、合理、系统的财务绩效管理体系也是枉然。

4结语

保险公司受国家的政策保护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在同等竞争条件下,保险公司要想与其他公司展开竞争并抢夺市场地位,就必须注重自身财务绩效水平的提升,不断适应性调整自身经营和发展战略,改变传统经营理念,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作者:赵大伟 单位: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财务会计部

财务绩效范文篇3

【关键词】绩效管理;财务共享服模式;平衡计分卡

一、研究背景

财务共享模式的理念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还停留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绩效管理思想相对陈旧。中兴通讯于2005年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真正拉开了中国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序幕,在至今的十年当中,已经实施和准备筹建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集团约有八、九十家,企业在集团范围内实现了简化和标准化两个阶段后,共享服务从概念阶段进入实践阶段。

二、我国企业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共享下的绩效管理目标不够明确。在国外,财务共享模式已经产生了30余年,在很多大型跨国集团中得到普遍应用,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同时,国外企业在客观生存环境方面是类似的,这使得它们在采用财务共享模式时,可以通过直接学习这些实践经验,使该模式的效益能够较迅速地得到体现。而迄今为止,我国企业的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试行企业如凤毛麟角,且运营时间尚短,故而能够直接应用的实践经验少之又少。这使得我国企业在本身对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理论匮乏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绩效管理目标更加不明确。(2)现有绩效管理指标与财务共享模式不匹配。我国部分企业导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仍沿用原有的传统绩效考评方式对企业集团、各业务单元及中心进行考核。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仅仅停留在结果的考核上,单独地进行相关指标的量化,没有综合反映业务单元以及中心在客户满意程度、产品和服务质量、员工发展、财务绩效等方面的真实情况。(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信息综合度较低。由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处理大量重复的数据业务为主,企业针对这些数据进行的绩效管理尤为重要。成熟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常须具备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通过日报、月报等定期报告以及实时的数据统计为企业提供完善的绩效数据支持。

三、我国企业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管理者对财务共享模式缺乏专业认知及战略引导。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引入我国之后受到了很大的推崇,中国企业在导入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后,虽然部分企业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只是跟随潮流,而缺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理论内容的准确理解和理性思考,以及对考核人员在这方面的全面培训,从而易忽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进行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2)完善的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我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财务共享模式下整个企业及各业务单元、中心的全面绩效管理的研究。因此,企业急需要一个能全面反映其各个业务单元和中心真实情况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3)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尚未全面落实。在这些企业中,因为大多考核者一时之间无法适应在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变化,对新型管理模式的绩效考核特点不明确,或者在借鉴国外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成功经验过程中,只是盲目的照搬,实施过程脱节。他们仍然遵循传统理解,惯性的认为考核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对考核工作敷衍了事,导致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考核成果无法有效予以应用,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工作业务处理效率。

四、我国企业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的改进建议

(1)制定合理的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绩效管理目标。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关键环节,目标明确则有利于企业在内部营造一种突显绩效的企业文化。此外,明确的目标能够引导企业选取更加合理的绩效指标,企业可以通过绩效管理目标在其内部建立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能够将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个人利益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绩效管理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战略导向原则;②全局化原则;③可驱动原则;④可实现性与挑战性相结合的原则。(2)建立合理的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平衡计分卡从四个角度综合衡量企业的绩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四个指标:财务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企业内部流程指标、企业的学习和创新指标,其中后三个指标是从非财务的角度提出的,可以更加全面地考察组织绩效。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指标需要保持平衡,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会带来绩效的全面降低。这也是该管理方法强调平衡的重要性所在。(3)建立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绩效管理信息综合平台。财务共享模式下进行绩效管理时,由于部分企业缺乏便于各系统间的协同效用的绩效考核信息整合系统。因此需要一个能够适用于财务共享中心的整合绩效考核信息的平台,通过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以及有针对性的整合设计,将传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再造,建立一个IT平台,将财务共享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充分发挥多系统在财务共享服务架构下的协同效用,提高绩效考核的信息整合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陈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及评估[J].财务与会计,2008(11)

财务绩效范文篇4

(一)考核等级划分粗放

在多数用人单位中对于考核成绩的划分主要分为如下三种,分别为优秀、合格及不合格。在此种情况下的等级划分相对来说较为粗放,常针对优秀人员给予奖励及不合格人员给予相应惩罚,忽略了合格人员的处理措施,然后在实际情况下合格人数所占比例较多。在等级划分粗放的情况下,合格人员因为等级考核的影响,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忽略,因此对于其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工作能力。

(二)绩效考核标准不科学

目前在企业中绩效考核相对较为简单,具有较多的经济指标但是在考核质量方面却相对欠缺,尤其是激励政策方面缺乏一定的实际意义,这对于员工的后期成长规划具有一定的影响,人才机制的缺乏容易导致人才流失。绩效工作和奖金不是一个概念,然后企业中还是存在一些人将二者混淆,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绩效工作的原因,目前企业中按照成本效益进行工资分配的仍占少数。作为企业的重要部门人员,月收入只是多出奖金而已,这便导致很多人才难以接受次机制,不够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还会造成不公平的工资分配现象,使企业内部环境不和谐。

(三)绩效考核无明确反馈,结果应用单一

在一些单位中,对于绩效考核的结果多表现在奖金的实际分配上,而未将考核的过程、考核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的财务人员,使其在考核结果后都难以明确的清楚理解绩效考核实质。另外财务人员也难以及时得到组织的认可,发现不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这对于后期绩效的改善与个人工作能力的提高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下去将会对于财务人员的工作与组织的发展造成影响。

二、财务绩效考核的建议

(一)完善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机制

财务部门的管理机制是决定财务部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帮助企业获得长期竞争力的根本。传统财务部门管理机制在管理效率以及反馈机制上都存在重大弊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须改变财务部门传统管理机制,实现财务部门管理制度与时俱进。财务部门需要将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成本核算中,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并在成本统计中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部门内部局域网络,让信息在财务部门内部有效传达,各项费用在发生后即被记录下来,并传送到成本核算系统中。通过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充分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对财务部门发生的费用收入进行核算,还能够进行数据的全面分析,通过机制的有效运转保证了财务部门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有助于财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减少财务部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为财务部门后期决策奠定基础。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能够明确企业财务部门人员的职责,每项业务发生后都会记录相关人员的操作,消除推卸责任的行为。绩效考核可以通过提取财务人员在考核期内的工作项目进行评价,最重得出合理有效的考核结果。

(二)明确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目标主要是绩效考核标准量化的集中体现,其作用主要是明确绩效考核中不同因素的标准。例如财务部门的人均效益以及整体效益等。通过明确绩效考核目标能够提高财务部门的服务能力,给财务部门带来可观的经营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有助于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当今财务部门的工资分配方式主要通过绩效考核完成,根据财务部门制定的标准,财务人员必将全面发挥自己的价值,为财务部门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获得相应的回报。明确财务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在全成本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目标,例如财务人员的工资主要有以利润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以工作量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以综合效益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等,无论是怎样规模的财务部分,其都会经历一定的阶段且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采用不同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对于不同时期财务部分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有利作用。

(三)合理设置等级差别与等级绩效工资

对于财务人员的等级划分多是在工资上面体现出来的,各个等级之间的绩效工资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不公平问题随之出现。同系列财务人员之间的绩效工资差别除个人劳动成果外,等级也是影响最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原因。财务部门在设置同系列不同等级的绩效工资时一定要注意每级之间的工资差,根据多年经验进行分析,可针对各级财务人员制定不同的绩效工资标准,在保证科学化的前提下,使其具有工作的动力,鼓励各级别员工努力工作,提高自身发展。加大工作成果在绩效工资中所占的比例,激励每个等级的财务人员都奋力通过科学的改进方法提高财务工作成果。

三、结束语

财务绩效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财务;AHP;模糊数学;绩效评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质量总体不断向前发展,高等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与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其中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而保持良好的高校财务状况是高校保持平稳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对高校的财务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促进高校保持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以G大学为例,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高校财务绩效进行评价分析,希望对高校财务绩效的科学判断与评价有一定的指导与实践意义。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界定

财务绩效评价,主要是在对组织的财务报表数据等有关情况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财务状况、盈利水平、经营状况的一种分析评价方法。而高校财务绩效则是指投入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资金而产生的能用数量表示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效果,可以用高校的最终科技与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数量与质量来衡量;第二,效率,可以用取得的成果与投入资源的比例,反映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效益,可以用预期目的的实现程序与经济利益的实现情况来衡量。

下面从构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等确定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以G大学为例,运用模糊数学对该校的财务绩效进行相关评价。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

指标是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它综合地反映财务状况某一方面的情况。评价指标则是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绩效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具体到建立高校财务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主要采取实用性原则、指标优化组合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动态完善原则。为此,笔者在参考孔祥斌发表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文的基础上,广泛收集资料,征求意见,修改求证,从学校的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自筹能力、资产绩效、产业绩效等五个方面筛选出19个指标,如表1所示。其中,指标的权重和排序是第三部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的。

三、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判断矩阵的确定

在模糊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是一个重要但很复杂的问题,它反映的是各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为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权重的确定。

判断矩阵是针对上一层的指标,本层各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序,这个相对重要程序的数值采用Saaty九级标度法(如表2)构成判断矩阵。具体采用德尔菲法,邀请G大学财务方向的教授、学校财务工作人员等20人参与问卷的调查。首先将表1中B-F的重要程序相对A进行两两比较,再将B-F的下一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判断矩阵。

(二)特征向量与归一化处理

按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将上述6个判断矩阵在matlab用函数eig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与最大特征值,并将特征向量做归一化处理得(其中WI表示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λI表示特征值):

W0=(0.25420.16760.46800.07070.0396)T

W1=(0.03340.32280.05080.02860.03000.45960.0748)T

W2=(0.60000.4000)T

W3=(0.68670.16970.1436)T

W4=(0.27970.62670.0936)T

W5=(0.29540.33280.28630.0855)T

λ0=5.1348

λ1=7.3842

λ2=2.0000

λ3=3.0858

λ4=3.0858

λ5=4.0752

(三)单排序的一致性检验与权重的确定

按AHP理论,只有当一致性指标满足CR<0.10时,判断矩阵才满足一致性,所得到的权重才可以被接受,不然会导致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表9中查取随机性指标RI并计算比值CR=C1/R1,当C1/R1<0.10时,可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符合要求。否则,应重新进行判断,构建新的判断矩阵,使其最终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一致性指标C1定义为:

这一得分显示:G大学财务绩效效率和效益都很高。也就是说G大学目前财务状况是良好的,并且该校具备保持长期平稳发展的能力。

二是从表1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总排序来看,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影响程度较大的前五位的指标分别是: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生均事业支出额、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说明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高校筹资投资渠道呈多元化发展,对一个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由传统的教学导向向社会效益导向转变。这种社会效益表现为学校自筹经费收入比重加大,为学校教学科研各方面的需要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与以往传统的资金来源单一形成鲜明对比。

三是通过高校财务绩效这一模糊事物的定量研究,可以对某一高校财务绩效水平有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改进措施,这对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孔祥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2).

财务绩效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绩效;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和绩效之间的关系

高校的绩效评价指标有三类:效益指标、效率指标以及经济指标。其中经济指标指的是我国各大高校在规定时期内的所有支出,以及是否依法使用资金。效率指标指的是高校在规定时期内,预算投入所产生的结果,一般包括了所提供的服务、所执行的活动、服务以及产品的具体数量以及每项服务或活动所产生的单位成本等。而效益指标则指的是服务是否和政策目标相符。通常将产出结果和政策目标相比较,以此判断高校所提供的办学服务和国家政策目标的符合程度。而我国各大高校的办学绩效指的是学校在制定并实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获得办学收入,并对办学资源进行科学地配置,在降低本校办学成本的前提下,加强人才培养,树立本校办学特色品牌,以此获得良好社会声誉。因此,提高办学绩效与强化财务管理之间存在中以下关系:其一,提升高校办学绩效是财务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其二,财务指标能够全方位体现出我国各大高校的办学绩效实际情况。其三,财务预算能够实现办学绩效。其四,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是提升学校办学绩效的核心手段。

二、高校以绩效为导向,加强财务管理

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推行,我国各大高校为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不断进行创新改进。然而我国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重心由微观技术层面逐渐朝着宏观调控层面发生转移,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这就要求我国各大高校应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体系,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融入全新的理念。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

1.高校领导层应对高校财务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领导层是否对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对财务管理效率产生了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我国各大高校领导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将财务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等工作放置在相同的地位,以绩效作为工作导向,达到财务管理绩效的最大化。此外,明确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需要合理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科研经费支出能够落实到位,这也是我国各大高校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2.增强绩效及责任观念

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角度而言,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在于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筹措资金,并对资金进行高效、合理地利用,以此维护财务安全,并为学校决策、管理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此外,我国各大高校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并要求部门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真正做到开源节流,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还要求做好成本管理以及绩效管理工作。

3.构建以绩效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机制

预算管理作为我国各大高校的内控工具之一,主要用于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等,以及连接管理绩效与学校发展战略的纽带。各大高校在分解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预算内控体系,实现收支平衡、量入为出,并将本校的预算内容进行细分,在每个管理环节中渗入预算内容,以此发挥出预算的预控作用,确保财务预算和本校的业务活动相符。此外,各大高校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把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纳入至各个部门以及部门领导人的业绩考核体系中,并以此构建以绩效为中心的预算管理机制,对学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资源的高效使用。

4.建立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我国各大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更注重信息化管理,综合控制观念以及集成管理思想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方便实现各大高校财务工作流程的集成控制,并促进财务、信息、业务的一体化发展,以此减少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误差,规范学校财务管理行为,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确保财务能够自动流程、远程传输及协同处理,最终能够对学校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决算以及评价等进行全方位监督。

5.全面提升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内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使得财务管理流程更趋复杂,财务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因此各大高校应逐渐加大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以此提高本校的财务管理水平。特别是加大学校有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以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力度;全面拓宽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面,让他们能够掌握相关部门的预算制度、政府集中财务制度以及国库集中支付体制等方面的知识,并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渗入绩效管理思想,以此提高本校的财务管理绩效。

6.健全财务报告机制,强调绩效评价

财务报告机制是体现学校财务状况以及发展现状的一种报告文件,通常情况下由概况、财务会计报表以及补充信息这三个部分构成,能够作为学校绩效评价的数据依据,为合理配置本校资源提供了资料。因此,笔者建议我国各大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财务资产管理机制、报告体系、审批体系以及绩效考评体系等,以此不断健全财务报告机制。综上,我国各大高校以绩效为导向,加强财务管理,能够对本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本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本校的长远发展。

作者:鲁明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相明.中美大学绩效评价指标比较及启示.现代教育管理,2010,12(11).

2.张界新.基于绩效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控制.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1(08).

3.高源,王菲,郭剑.高校财务管理的新趋势管理会计.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9(06).

财务绩效范文篇7

关键词:财务战略;企业绩效;设备销售公司

企业在制定整体战略目标时,借助价值管理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战略思维、决策、管理等一系列体系为财务战略。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个分支系统,是整体战略的基础目标,也是所有项目战略在安排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根基。因为财务战略不但影响企业绩效,还对企业整体战略持有决定性作用。为此,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确保公司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稳定良好的发展,继而提高公司自身财务绩效水平。

一、财务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在当今企业管理中,财务战略的选择和业绩评价都属于极为重要的内容,选择适合企业长久发展的财务战略,同时制定有利于企业良好发展的业绩评价,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曾经有学者提出,企业财务战略中的资本经营运行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为企业获取利益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研究表明,获利能力是一种拥有最强扩张能力的财务战略,而稳健型财务战略只能属于较为中等水平,保守型战略则是紧缩型财务战略,且是企业获利能力最差的战略。为此,针对每家企业财务公司现状以及企业经营环境,全面分析每一种财务战略的好与坏。综合各种数据研究分析,企业经济战略的转变往往对企业绩效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为此,企业要定期对自身经营状况予以分析研究,并根据企业经营数据以及市场发展行情对其财务做出风险评估,继而对财务进行战略调整。与此同时,企业选择财务战略不同,且对应业绩指标也会有所不同。目前,我国市场竞争机制越发完善,致使企业结构与战略优化结合之后对企业绩效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有一些学者明确指出,财务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有许多影响因素,其中财务战略定位与人力资源水平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为此,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要在今后制定财务战略时,应注重以上两种因素,确保企业经营情况保持良好水平。

二、设备销售公司财务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一)完善企业战略管理机制。设备销售公司要想确保财务战略能够实现目标,就要制定完善企业战略管理机制。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整个行业环境也随之受到很大影响。设备销售企业不能将目标只停留在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将公司财务战略为执行重心,让公司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紧紧围绕财务战略运行,并根据财务战略进行及时调整。设备销售公司不仅仅建立健全公司战略管理机制,还要不断完善战略管理机制,并将公司运行管理与财务战略优化结合,要对公司制定的财务战略予以强化,并科学合理规划财务战略措施。设备销售公司在项目投资方面,应根据自身发展前景,引入能够带动自身稳定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还可以与国外一些有用先进技术的设备销售有效公司进行战略资源合作。通过企业融资,开辟多样化融资渠道,构建科学稳定的融资结构,并对融资规模予以有效控制。只有这样设备销售公司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加大公司获利能力,使其在财务战略指引下获取较好经济利益,确保设备销售公司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得到稳定良好的发展,继而提高公司自身财务绩效水平[1]。(二)增强企业战略实施的整合性。设备销售公司在执行财务战略过程中,倘若财务战略与公司财务情况出现任何不适情况,都应确保设备销售公司顺利实施财务战略,并对财务战略予以监控,倘若资金运转与设备销售公司不匹配,财务人员要对公司财务状况予以调整。为此,财务人员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应从设备销售公司全局出发,在执行战略时每一项战略措施都要彼此相互配合,并在实施之前做好严格控制。公司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应避免企业与各个职能战略经营方面出现任何冲突。与此同时,公司在实施财务战略过程中,还要对中间所有环节的执行力度予以仔细控制,面对执行财务战略时遇到的所有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解决,防止战略中出现更大的错误纰漏,以此影响设备销售公司的整体发展全局。最后,设备销售公司还要对本次财务战略予以反馈,并及时作出财务战略结果报告,根据反馈结果所得出的相关数据同财务战略预算进行比较,以此明确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以此分析寻找存在差异的原因,继而对本次财务战略加以修改完善,然后将修改完善的财务战略计划应用到设备销售公司今后财务战略制定与实施时使用[2]。(三)细化财务管理。设备销售公司要想提高自身生产能力,就要实施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以往重视经济建设轻视生产管理的经营方法,致使公司基础财务管理工作不够细致全面,根本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形势。设备销售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拐点时,应放慢发展脚步,将公司财务管理予以细化,并对发展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补,还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设备销售公司要每项活动资金进行合理调配控制,对公司资本结构予以完善,要时刻掌握公司经营动态,注重公司资金周转问题,在顺利完成设备销售公司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还要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致使公司构想的发展战略得以实现。另外,设备销售公司领导人员还应采取相关措施,控制跟踪公司日常支出成本。以此做到合理控制日常成本支出,提升公司资本率,对公司中的所有环节实施综合管理,根据公司效益指标进行经营,将绩效考核作用发挥最大化,继而实现公司最大价值化[3]。(四)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设备销售公司要想更好的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发展,公司自身就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还要健全风险防范机制。这就需要设备销售公司对其所有项目都要纳入风险管控体系当中,公司相关领导人员要时刻关注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并根据该规律从中获取相关行业有效信息,公司领导人应对已经获取的信息予以分析预测,从而对公司外部环境存在风险予以规避。与此同时,设备销售公司管理层与公司业务部门要明确各组所承担的职责,还要对公司内部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予以正确认知,还要依照当前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对设备销售公司内部存在的经营风险进行识别与控制。公司中的各个部门还要不断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针对设备销售公司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科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此使公司上下所有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对设备销售公司的所有生产经营流程予以规范,不定期调整公司财务工作,继而提高设备销售公司的经济效益,促使公司在市场经济中能够长久稳定的持续发展[4]。

三、总结

财务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公司资本实现最大利益化,这样不仅能加强公司财务运营管理,还能提高企业绩效管理;这样既方便公司领导人员随时掌握企业总体经营情况,又能在及时根据发现问题调整公司经营策略,为公司相关方面奠定合作基础。对所有环节实施综合管理,根据公司效益指标进行经营,将绩效考核作用发挥最大化,根据公司经营数据以及市场发展行情对企业财务做出风险评估,继而做出财务战略调整。

参考文献:

[1]万小泉,张育,邱源.浅析财务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华谊兄弟为例[J].当代经济,2015(20):22-23.

[2]徐凤菊,邢南.电力行业的企业绩效与财务战略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78-81.

[3]姚文韵.略论衡量企业绩效的有效指标与财务战略正面效应[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11):50-52+62.

财务绩效范文篇8

关键词:财务绩效;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20世纪初,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案例屡屡出现,各种媒体频繁报道,社会各界也逐渐意识到企业在保障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节能减排,创造就业机会,严把产品质量关,扎紧安全关。尤其是在肺炎疫情期间广大企业家们积极捐献物资,提供防疫物品,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本研究在综述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基础上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较早的概念是由OliverSheldon在1924年提出,其在《管理的哲学中》写道,企业不应该只关注经济利益,也应该满足公司外各类人群的需要,企业的经营也应该对其他的个体、环境和造成的社会影响负责,但是并没有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而Bowen(1953)出版的《商人的社会责任》中首次对社会责任做出了学术定义、他认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该将社会责任纳入到考虑范畴之中,在做出决策的同时也有相应的义务产生。1979年,Carroll在《公司绩效的三维概念模型》中对社会责任进行了四维度的区分,分别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资源责任。将这四个责任做成金字塔模型,一步一步解析了企业需到承担的责任。Friedam在1962年只把经济责任当作社会责任,Carroll拓宽了社会责任研究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责任逐渐和利益相关者结合,学者们开始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定义社会责任,认为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股东,还要考虑内外部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是社会责任的研究者开始着眼于研究具体的对象,包括消费者、大众、债权人债务人、政府以及对环境的责任,社会责任的研究也逐渐走向微观层面。1991年,Carroll在提出社会责任四维度区分后,又提出了综合性的社会责任,他认为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企业寄托的期望,包括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Turker(2009)认为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超过了其经济利益。Aguinis和Glavas(2013)认为社会责任应该将考虑三重底线,分别为经济绩效、环境绩效以及社会绩效。而在中国,学者们也开始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社会责任。贾生华、郑海东(2007)从协同视角看待社会责任问题,认为企业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互动,缺一不可。杨汉明等(2011)基于可持续增长视角,认为只关注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不关注社会利益的企业是不能够长期存在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业绩可持续增长的基础。郝云宏(2012)从合法性视角突出制度理性,认为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

二、社会责任的维度

一些学者依据组织行为学,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两大类:内部社会责任和外部社会责任。内部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对象为员工;外部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外部利益相关者,例如环境责任、慈善公益等。国内学者王金顺、尤力(1990)在国内较早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划分为内部与外部责任。郑海东(2007)构建了社会责任三维模型,将企业社会责任划为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内部人的责任、对外商业合作方的责任以及对公众的责任。对内部社会责任的对象又细分为股东、管理者和员工;对外部商业合作方的责任对象主要是债权人、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对公众责任的对象则是政府、环境以及社区。陈莞(2017)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并且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维度进行了创新,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层面:货币层、人力层和社会层。货币层面的企业责任主要是指对股东和债权人责任;人力层社会责任的对象为内部员工;社会层的社会责任对象主要是指政府、合作方以及顾客。张雯(2012)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四部分:市场责任、用工责任、环境责任、公益责任。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并没有统一的结论,呈现出多元化的结果。周虹在其文章中列示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学者两者关系的14篇综述文章,对国际期刊上的主流经济管理类杂志上发表的300多篇文献进行综述整理。虽然得出的结论较为多元,但是从总体来看,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结论的文献也远远超出其他类型的文献。(一)正相关关系。认为两者成正向关系的学者认为虽然传统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引进、产品质量等方法能够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周期、环境的影响,它们对企业提升的空间也越来越有限,而承担社会责任,顺应大众舆论走向也成为企业快速增加其附加值的解决方案,能给企业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学者们大多从社会交换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出发。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原则就是互相帮助,也就是一个利益互换的过程。企业的社会责任实际上是自己利益的一种付出,企业希望这种利益付出能带来对自己有利的资源,进而可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具体表现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付出看作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投资,而这种无形投资可以为新产品的推广做好铺垫,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降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而在当企业出现危机时,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更能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宽容度。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会向外部传达内部信息,降低外部利益相关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并可以快速地找到目标信息。而社会责任就是公司用于传递信号的工具,它可以给外部以积极的信息,履行社会责任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盈利的判断,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得好时,市场会给予企业很高的评价,有助于企业获取资金。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植和产业政策,并且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企业,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利益相关者认为,企业的利益不仅仅是股东的利益,也包括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不能片面的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为企业的资本不仅仅包括股东投入的权益资本和债务人投入的债务资本,还有政府提供的制度环境资本、供应商的市场资本、员工的人力资本等。企业不应该持有“股东至上”的逻辑,应该与各个利益相关者保持平衡。如果打破这种平衡,利益这会做出反击,这也会给企业带了很多的风险:人才外流、资金断链、消费者抵制等问题。而在实证方面的研究也颇为丰富.乔海曙(2009)提出以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为金融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体系,运用层次分析和极值标准化计算比重对我国14家银行进行面板分析,得出金融企业对财务绩效正向作用的结论。胡亚敏、陈宝峰(2013)研究了农业企业的数据,根据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来看,农业企业在履行好社会责任后会对农业企业的财务绩效有一个正向作用,并且最终会实实在在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而在此之后,学者们在国际化背景的上市公司、上市园林公司、新闻出版业等行业进行研究,都证明了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财务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二)负相关关系。而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表示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主要的理论支持为委托理论和股东价值最大化。委托理论的观点认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分工的细化、能力的专业化,权力的拥有者并没有足够的能力精力来应付公司的各项事务,需要聘用专业的经理人来委托他们来行使权力。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在考虑资本成本的情况下,使公司所有者的收益达到最大。企业的管理层行使的是股东委托给他的权利,而不是全社会给他的权利,而股东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股东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要优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履行社会责任被“股东至上”主义者认为是管理层忽视了企业的主要目标,将企业的目标多元化,使企业的精力与财富放在了不相干的地方,最后可能导致企业在运用上的风险,而如果社会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那么政府应该出面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一次研讨会上发言认为大部分企业价值是将社会责任挂在嘴边,他归结为利润是一种社会责任,并且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利润。在实证方面,Vance(1975)在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履行社会责任更多的企业表现明显要低于另一组。Freeman(2010)研究表示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和得到的回报并不成比例,消费者不愿意支付更多的价格购买这些公司的产品。赖徐楠等研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得出社会责任变量对当期财务绩效影响大多为负数。张涛等(2011)研究山东省国有企业得出两者相关关系不明显,并且社会责任的个别指标与财务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三)非线性关系。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并非简单的为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相关关系。而之所以出现非线性相关关系的原因是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不同的属性,当企业承担与利益相关者有关的社会责任时,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会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超出一定的限度承担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不大的社会责任时,企业可能会因为付出过多的成本而导致一种非线性的相关关系。冯锋、窦鑫丰利用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回归后,都发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吕爽在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也得出结论: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

四、小结

财务绩效范文篇9

关键词:财会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人才培养

财务部门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的活动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关键环节起非常重要作用。财务信息和财务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管理的水平。

1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的意义

财务部门是企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联系企业管理活动的纽带。从一定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有效的财务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能确保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保证财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使财务工作取得更高的业绩,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企业其他资源的作用,帮助企业尽可能地形成决策最优化,进而优化资本结构,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企业自身价值和利润最大化,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

2财务人员绩效考核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面临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加强了对企业管理的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企业员工绩效管理的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绩效水平。然而,由于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量化,像前面描述的许多企业一样,财务人员绩效管理实际上也处于一种令人堪忧的境地。没有具体的财务人员绩效管理方案,很大一部分财务人员不了解如何定位自己的岗位绩效,更不用说将自己的个人工作绩效与企业战略目标结合。在进行绩效管理前,财务人员绩效水平整体不高,财务部门效率低下,财务信息失真,决策支持力度不够,对整个企业管理的帮助有限,不利于的稳定和发展。

2.1财务人员绩效管理受重视程度低

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功能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企业管理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会更加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而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应当受到重视。在之前的发展中没有深刻认识到财务活动在企业管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关键环节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就没有做到对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的重视。

2.2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目标性

由于对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造成财务人员普遍缺乏工作积极性。财务人员不能感觉自己被公司重视,相应的也就不去关心企业的战略目标。据统计,财务部门人员中了解公司战略目标,并能以公司战略目标指导自我工作的人员只占很小一部分。

2.3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客观、准确的评价体系

客观准确地对财务人员绩效进行评价是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的前提。财务人员不像生产、销售人员,其劳动成果是无形的产品或价值,很多时候不容易用客观、量化的指标来评价其绩效。财务人员绩效的特性导致当前很多企业一样缺乏客观、准确地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财务工作的团体性、合作性特点也造成了企业财务人员绩效的不易准确评估。可以说,由于上述原因,在财务人员绩效指标的设计、应用、考评标准的设定及具体绩效评价实施等所有过程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客观、准确评价。从而也就无法客观衡量和反映财务人员绩效的真实情况。

2.4财务人员绩效考评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财务人员绩效考评机制目前主要侧重于对员工完成工作量的评估,缺乏对工作过程的行为分析。首先财务人员绩效是个多维度符合变量,包括德、能、绩、行等方面。现实操作中,由于操作的困难性,企业过于注重对“成果(绩)”的考核,而忽视了财务人员“能力(能)”、“行为(行)”和“品德(德)”的考评。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工作除了传统的会计核算、记账、报表、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内容外,还包括成本规划与成本控制、内部结算、全面预算管理等内容。当前针对财务人员绩效的评价显然不够全面。

2.5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有效沟通

对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绩效管理前期设立绩效目标时,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依据公司战略与财务人员进行讨论和沟通,而是比较武断的自上而下设立绩效目标,绩效管理变成了纯粹单方面考核,极大挫伤了员工积极性;中期绩效实施过程中,也没有与财务人员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没有对员工绩效管理进行辅导培训,财务人员不了解自己绩效的具体情况,无法提高自身绩效水平;后期绩效考核完成后,管理者与财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形成有效反馈,财务人员也就无从改进自己的绩效。

2.6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有效激励

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财务人员延续了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没有将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于员工的奖励和异迁,绝大多数财务人员的激励都是凭借资历、年限,而非工作绩效。这造成了财务人员“混、吃、等、熬”现象尤为突出。

2.7财务人员绩效管理缺乏有效培训

一直重视企业员工的再教育。有关财务人员的培训也非常多。然而,这些培训大部分缺乏必要的针对性。从实际情况看,公司为财务人员培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财务人员也参加了非常多的培训和学习,但这些培训却并未对员工绩效的提高有很大改善。究其原因就是对财务人员的这些培训没有考虑本单位财务人员的个人需求,没有依照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需求提供培训。

3展望

当前,有关绩效管理的研究并不少,但对财务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绩效管理研究却不多见。如何将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企业财务人员的身上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作者:王克军 单位:临朐县财政局

财务绩效范文篇10

关键词:绩效;导向;高校财务管理;探思

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高校的发展,让高校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地位。绩效是指在个人或者单位在工作的过程之中产生的劳动成果,衡量工作完成的情况,并根据劳动成果进行激励,促进了个人和单位的发展。因此,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同样适用于高校的财务管理。高校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应用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方式,避免在管理的过程之中出现资金短缺、财力物力匮乏的情况,影响学校的声誉,不断促进和提高学校财务管理的质量。

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的内部预算不合理。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内部预算管理,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之中,并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对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影响,因此,大部分的高校并没有引入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忽视了预算管理对于学校未来的规划布局的重要作用。有一些高校虽然引入了预算管理,但是并没有深刻的意识到预算管理的作用,预算管理趋于表面化和流程化,并没有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并且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之中忽视了整体的预算管理,因此导致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此外,还有一部分高校对待预算管理没有给予重视,仅仅把预算管理当作财务管理之中的一个环节,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并未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作用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高校的财务管理[2]。(二)绩效管理缺乏监督机制。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都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于高校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因此高校的各个部门在申请经费的预算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经费,虚报经费预算、增加学校的财务支出,高校又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很难发现各部门虚报经费的问题,加大了高校的财务支出。高校的部门众多,很多部门发现这个漏洞后,还会增设一些项目,申请更多的经费,很多高校本就经费紧张,加上缺乏监督机制造成资金被过度消耗,很可能导致高校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其它的项目上缺乏资金的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发展。(三)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想要健康可持续发展,首先就是要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提高财务管管理者的综合化素质,从全局出发进行财务管理。但是目前高校的大部分财务管理者,对高校的财务管理还停留在经费收取和收支核算方面,主要的工作重点还局限在高校日常的经费支出的核算上。财务管理者目标的单一化、进而忽视了对高校的财务风险预测、忽视了对高校的办学成本控制、忽视了对高校经济效益的分析、很容易引起高校的财务危机,影响高校的发展[3]。(四)高校的财务信息化不足。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模式,对于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投入的管理成本不足。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能与现代的管理系统相匹配,因此很容易出现高校的财务管理与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处于分割的状态,彼此之间不能够进行良好的信息交流和传递,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财务管理,也阻碍了高校的进步和发展。

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措施

(一)高校开展并重视预算管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预算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开展预算管理,是高校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有效地预算管理对于高校的整个财务管理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开展预算管理,并且要对预算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让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有效的预算管理能够帮助高校对内部的财务情况有明确的认知,能够保障高校内部的各项支出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费用支出过高的情况。高校还应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的价值,能够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体系,达到收支平衡的目的。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预算人员的管理,将绩效与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相联系,从而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促进高校的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实现收支平衡。(二)建立财务绩效管理责任制。建立财务绩效管理责任制度,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明确要求财务管理者每月编写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可以充分反映出高校的经费支出情况以及高校的财务情况。报告里面的数据可以为高校的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并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另外,财务报告可以为高校的绩效评价提高数据支持,促进高校的绩效评价合理化。因此,高校应建立财务绩效管理责任制度,尤其是在经费审批、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审批流程、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指标与绩效相关联,落实好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促进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化和正规化。(三)完善财务管理目标,提高资金应用价值。完善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够提高资金的应用价值,对于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如果没有明确的财务目标,那么在财务管理中以绩效为主要方式的高校是很难发挥校内资金的应用价值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究,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者要更新和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和理念,立足于长远的发展,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完善财务管理的目标。高校的财务管理者,要及时地对高校的财务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促进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进不断前进、不断发展。因此,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绩效的价值、以便于促进高校资源的合理分配、为院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的财务管理者要不断地完善财务管理目标,为高校的各个活动、各个项目能够顺利的开展和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促进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进而促进高校资金的应用价值。(四)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程度。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开展。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依旧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的管理工作很难统筹,影响了高校的管理效率。因此,高校应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转变、不断完善财务工作流程,减少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理步调相一致,便于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从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五)建立健全高校完善的会计制度。高校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有利于高校对财务项目进行准确的分类、记录和归纳,有利于提高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有利于规范会计的工作,为会计的工作提供相应的准则和标准。现阶段,高校实行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方式,就需要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不仅仅涉及到与预算相关的信息,还要涉及到财务管理过程之中财务相关的委托、效果以及成本等相关的信息,为绩效以及委托责任的确立提供有利的支持和保障,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

综上所述,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是大势所趋,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关系着高校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认真分析和了解当前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善。这就要求高校开展预算管理、重视预算管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达到收支平衡;建立财务绩效管理责任制、要求财务管理者每月写财务报告、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完善财务管理目标,提高高校资金的应用价值;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程度,不断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提高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促进高校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璘.浅谈财务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3):212.

[2]李幼兰.基于静态与动态现金流量法结合的高校财务风险预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