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捞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0:33:03

捕捞

捕捞范文篇1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规范渔业捕捞行为,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管辖海域和国家授权由本省实施渔业管理的水域(以下统称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省对渔业捕捞业实行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管理和渔业捕捞许可证制度。

渔业捕捞许可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渔业捕捞许可工作的领导,督促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渔业捕捞许可,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捕捞许可工作。

公安、交通、海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渔业捕捞许可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渔业捕捞许可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渔业捕捞许可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积极推行渔业捕捞许可网上办理等便民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二章船网工具控制指标

第六条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海洋捕捞业船网工具指标数量,结合本省实际,确定本省海洋捕捞业船网工具指标总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海洋作业的捕捞许可证,不得超过上级下达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对已经转产转业的海洋捕捞渔船,应当及时核减相应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并逐级上报至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除本条规定外,海洋捕捞渔船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的申请、受理和转移手续等,按照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一)县(市、区)内买卖海洋捕捞渔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查相关材料后,即时出具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转移证明;

(二)设区的市内跨县(市、区)买卖海洋捕捞渔船的,由卖出方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转出证明,买入方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查相关材料后,即时出具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转移证明;

(三)省内跨设区的市买卖海洋捕捞渔船的,由卖出方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转出证明,买入方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查相关材料后,即时出具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转移证明;

(四)跨省买卖海洋捕捞渔船的,申请人向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市、区)、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逐级审查,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省内购买海洋捕捞渔船的,凭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转移证明,办理有关船舶检验、登记手续。跨省购买海洋捕捞渔船的,有关船舶检验、登记手续按照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转移证明时,应当核查下列材料:

(一)买卖双方签订的转让协议;

(二)买卖双方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个人身份证明;

(三)卖出方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登记(国籍)证书;

(四)卖出方的渔业捕捞许可证。

第九条制造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应当通过淘汰旧海洋捕捞渔船(不含转产转业海洋捕捞渔船)获得。制造海洋捕捞渔船的数量和功率不得超过被淘汰海洋捕捞渔船的数量和功率。

第十条内陆水域捕捞渔船数量和捕捞工具的控制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定。跨省内陆水域捕捞渔船数量和捕捞工具的控制由省人民政府与有关省人民政府协商确定。

第三章渔业捕捞许可证

第十一条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领取渔业捕捞许可证后,按照许可证核定的作业类型、作业场所、作业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作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定的作业类型、作业场所、作业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从事渔业捕捞活动。

渔业捕捞许可证不得买卖、出租和以其他方式转让,不得涂改、仿造、变造。

第十二条渔业捕捞作业类型、作业场所、作业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的核定应当体现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维护专业捕捞渔民的合法权利,有利于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内陆渔业捕捞作业类型、作业场所、作业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的具体核定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三条渔业捕捞许可证包括: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临时渔业捕捞许可证,外国渔船捕捞许可证,捕捞辅助船许可证。

第十四条捕捞渔船的渔业捕捞许可证实行一证一船,非渔船捕捞的渔业捕捞许可证实行一证一人。

渔业捕捞作业时,渔业捕捞许可证应当随船(身)携带,并接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规定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所适用的特定水域、特定时间和特定渔业品种。

第十六条省内购置的海洋捕捞渔船申请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时,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个人身份证明;

(二)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转移证明;

(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

(四)渔业船舶登记(国籍)证书;

(五)原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

(六)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除前款以外的其他捕捞渔船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应当提供的相关资料,按照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除依法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外,由省、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发权限》(附件一)核发。《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发权限》需要调整的,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由捕捞作业水域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捕捞作业水域跨县域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或者由其确定的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内陆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由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十八条特定渔区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核发,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随机产生等方式进行。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时,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海洋捕捞渔船作业类型、场所和时限》(附件二),核定海洋渔业捕捞的作业类型、作业场所和作业时限。渔具数量的核定按照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内陆渔业捕捞的作业类型、作业场所、作业时限、渔具数量由发证机关核定;捕捞作业水域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确定。

第二十条渔船的持证人、作业方式、作业场所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到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渔船所有权发生变更的,应当重新办理渔业捕捞许可证。渔业捕捞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应当在届满前三个月申请续期。

第二十一条渔业捕捞许可证遗失、损坏的,持证人应当在回港后一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渔业捕捞许可证遗失的,补发申请应当注明遗失的地点、时间和原因,并提供村民委员会(或者渔业生产企业)出具的相关证明及报纸上刊登的遗失声明。

第二十二条除本办法规定的外,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核发条件、权限和程序按照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取得渔业捕捞许可证从事捕捞活动的;

(二)违反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定的作业类型、作业场所、作业时限和渔具数量的规定从事捕捞活动的;

(三)买卖、出租和以其他方式转让渔业捕捞许可证,以及涂改、仿造、变造渔业捕捞许可证的。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出具船网工具控制指标转移证明的;

(二)超出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核发渔业捕捞许可证的;

捕捞范文篇2

我们在调研的同时,一方面通过查阅国内外前沿文献等方法对南澳岛的海洋资源利用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以提高当地渔民的生态保育意识,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我们会通过咨询专家,采纳他们有建设性的建议,在渔民中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尽可能地减少渔民违法、违规的捕捞方式,让保护好海洋资源的知识普及到每个渔民家庭。

2.南澳海洋捕捞概况[1]

出海的成本比往年高出许多,但由于近几年海洋生物逐渐地减少。原本每天扬帆出海,满载而归的热闹景象已成为南澳渔民的回忆。再加上近几年”单拖作业”盛行,加上炸、电、潜捕等违法、违规的捕捞方法,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减少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捕捞业急剧萧条,渔民的生计已受到严重的威胁,导致很多渔民不得不改行换业。

其中主岛南澳岛面积106.14平方公里,南澳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海岸线76.77公里,人口7.2万,目前仍以海洋渔业为主要产业。该县拥有海域4,600平方公里,海洋捕捞业发达,为全国水产百强县[1]渔业向来就是南澳人民的生计之业,全岛大概有一万人口以渔业为业。千百年来当地人民已养成了靠海吃海的讨海”模式。

3.调研采访过程

年7月19日我们于南澳县后宅镇后江渡口采访了渔民。渔民给我们介绍了南澳捕捞的相关情况。整理归纳如下:

3.1捕捞概况

南澳渔民以捕捞鱿鱼为主,也有捕捞石斑鱼和龙虾。该渔民采用的捕鱼工具为海山制造,渔船吨位在37-38吨之间,渔船编号由渔政局统一编号,到派出所办证。捕捞工具主要有鱼钩钓和单层网。冬天撒网捕各种鱼夏天用钩捕鱿鱼。政府禁止采用炸、电、潜捕等违法、违规的捕捞方法,同时,禁渔期禁止使用三层网,防止鱼苗等被捕。

3.2捕捞工具

调鱿鱼的鱼钩最早采用日本产的,后来采用台湾产的,现在主要从内陆购买。由于鱼钩有荧光,利用鱿鱼的趋光性,无需鱼饵既可捕捞鱿鱼,并可多次使用,有很大的经济有效。荧光在白天也能发挥效果,故白天也能吊到鱿鱼。由于鱼类对反差较大的物体比较敏感,因此,在一些渔具的设计中,往往采用与海水颜色较接近的网线。如拖网一般使用绿色网线,刺网以及钓具用线一般都使用透明色。在钓具作业中,通常使用拟饵可以明显提高捕获效果。另外,利用海洋生物的生性行为,利用其游泳的特征、集游等行为特征,布置拖网、围网、地钓具、耙刺等捕捞工具。

3.3收成情况

每次都不一定相同,少则几十公斤,多则上百公斤不等。而从农历一月份到现在七月份,半年左右的时间,每人平均能赚一两万,少的也有七八千,而一条船常雇五六人。今年捕的鱿鱼比前几年好,鱼类的品种基本维持不变。五月到八月份是打捞最好的时段,而七月份最佳,销售情况:主要返乡卖给鱼贩或运到内陆卖给鱼贩,转运至内陆的鱼贩要加收5%的税。

3.4船只的动力情况

船只以柴油作为动力能源,耗油情况主要取决于船只大小。360匹马力的船只7天约用1千多升油。现在政府会补贴油差价,补贴数目依据船只的马力而定,而补贴金主要分给船长及长工,临时工则没有。

3.5船上生活

出海前,要备用食物,食物包括蔬菜,猪肉,水果,米、以及饮用水等生活使用品。分配人员负责炊事工作。而船上的垃圾直接扔进海中,因为没有接到相关管理局的禁止通知。在捕捞方面,一般抛下鱼钩后,一般两小时后起钩,偶尔抛下鱼钩后如果没有收获则换地方

3.6海洋生态情况

随着我国海洋捕捞业渔获量的增长,捕捞能力也显著膨胀,渔船捕捞能力过剩以及有效管理的缺失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我国沿岸及近海主要鱼类种群枯竭。传统经济鱼类在中国海洋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关键物种数量锐减必然会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类的组织结构。据渔民所了解,在近些年来,不可否认一些非法的捕捞行为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平衡,但鱼类的品种基本维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此外,最近海洋很少发生赤潮现象。

4.当地捕捞业存在的问题

经采访总结,我们归纳出渔业捕捞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4.1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不高,总体素质依然较低。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普及,成人教育广泛开展都有效地提高了人口的文化素质,但从事渔业捕捞的人员总体受教育水平依然较低,特别是高学历人员更少从事渔业捕捞生产,捕捞人员受教育程度多半是高中以下。

4.2年龄日趋老化,传统渔民后继无人。

从年龄结构分布来看,捕捞劳动力整体年龄偏大,而传统渔民的年龄更偏大。呈现出年龄结构老化、传统渔民后继无人的状况。导致这种情况存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渔业生产大部分船只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不高,劳动力价值较低,生产作业环境不如陆地,外来年轻人员不愿意从事捕捞业生产。再加上传统渔民子女不愿意从事如此高投入、高风险、生产环境差的捕捞业生产,传统渔民生产人员越来越少。

4.3外来人员所占比重高,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生产,缺乏安全生产意识。

非传统渔民即外来人员从事捕捞行业的人数占较高比例。据了解,非传统渔民无证人员约占30%左右,这些人员没有足够的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完全掌握安全生产技术,更不用说规避相应的岗位操作风险,往往发生事故的就是这些非传统渔民。

4.4传统渔民参股多,雇工人员参股少。

从调查数据来看,传统渔民参股人数占捕捞传统渔民人数的近一半,而非传统渔民参股人数占捕捞非传统渔民人数的比例小。传统渔民中未参股人员享受不到国家渔业柴油补助政策的好处,再加上受到外来人员的冲击,未参股的传统渔民工资待遇也受到影响,这些使渔业生产管理更加困难。

4.5渔民社会化保障体系有待建立。

据了解,南澳统一的渔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所有传统渔民退休人员无退休金。只能依靠先前的积蓄或者转移行业维生。

4.5海洋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渔民由于受教育程度上的限制,生态保护意识弱。捕捞过程中,若没有相关部门的明文规定,渔民往往会因一时的方便,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对海洋生态不利的行为,甚至,会因一时的冲动,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过度捕捞,或捕捞国家保护的海洋生物。

5.建议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整理出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和建议

5.1加大岗前培训,提高实际操作技术[2]。

要加大培训力度,将岗前培训列入渔民下海的必要前提,以政策法规进行硬性规定。岗前培训内容要实用,既要有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又要有政策法规等内容。可通过集中培训、定向培训、委托代培、上门培训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在培训经费上各级政府可根据实际培训的次数进行补贴。同时要规范渔业用工制度,渔政部门要加强渔业安全管理,开展无证上岗船员的查处。切实提高渔民的生产技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事故发生,保护弱势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此外,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意识。

5.2建立渔民社会化保障体系[3]。

建议政府将渔民的社保问题纳入重要的议程,作为为民办实事来抓。建议对进入渔业生产的人员采取与企业的方式一样,为船上渔民按月缴纳社保,并且可以跨省流转,政府再相应补助一些。其次村级公司也为所属传统渔民补助一些,这样才能有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让渔民老有所养,切实解决渔民后顾之忧。

5.3深化渔区村级集体改革[4]。

渔村集体经济发展使渔民得到了实惠,传统渔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员越来越少,村级集体资产后继无人,现有渔民有要求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的想法,有关部门思想上未解放,怕做的不够好,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建议政府引起重视,加强宣传,解放思想,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政策,集中人员和精力,做好股份制改革工作,使渔民放心,社会稳定。

捕捞范文篇3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渔业捕捞活动,以及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条约、协定另有规定的,按条约、协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对捕捞业实行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管理,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和捕捞限额制度。

第四条渔业捕捞许可证、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等证书的审批和签发实行签发人制度。

第五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工作。

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分别负责本海区的捕捞许可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捕捞许可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第二章捕捞渔船和作业场所的分类

第六条海洋捕捞渔船按下列标准分类:

(一)海洋大型捕捞渔船:主机功率大于等于441千瓦(600马力)。

(二)海洋小型捕捞渔船:主机功率不满44.1千瓦(60马力)且船长不满12米。

(三)海洋中型捕捞渔船:海洋大型和小型捕捞渔船以外的海洋捕捞渔船。

内陆水域捕捞渔船的分类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海洋捕捞作业场所分为以下四类:

(一)A类渔区: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及北部湾等海域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向陆地一侧海域。

(二)B类渔区: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的协定确定的共同管理渔区、南沙海域、黄岩岛海域及其他特定渔业资源渔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三)C类渔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其他我国管辖海域中除A类、B类渔区之外的海域。其中,黄渤海区为C1、东海区为C2、南海区为C3。

(四)D类渔区:公海。

第三章船网工具指标管理

第八条农业部报国务院批准后,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海洋捕捞业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地方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控制本行政区域内捕捞渔船的数量、功率,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送农业部备案。

内陆水域捕捞业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和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九条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海洋捕捞渔船,必须经本规定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的审批权主管机关批准,由主管机关在国家下达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内核定船网工具指标。

第十条申请海洋捕捞渔船船网工具指标,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制造海洋捕捞渔船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附件1);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海洋捕捞渔船淘汰后申请制造渔船的,除提供第(一)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渔业船舶报废证明》和《渔业船舶报废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因海损事故造成捕捞渔船灭失后申请制造海洋捕捞渔船的,除提供第(一)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灭失证明和有关证书注销证明原件。

申请制造到他国管辖海域作业渔船的,除提供第(一)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与外方的合作协议或有关当局同意入渔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申请制造专业远洋渔船的,除提供第(一)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远洋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购置海洋捕捞渔船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3.被购置渔船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国籍(登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渔业捕捞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申请购置专业远洋渔船的,除提供第(二)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远洋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请购置到他国管辖海域作业渔船的,除提供第(二)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与外方的合作协议或有关当局同意入渔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申请跨省购置国内捕捞渔船的,除提供第(二)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卖方所在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转移船网工具指标的证明原件。

(三)更新改造海洋捕捞渔船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3.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国籍(登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渔业捕捞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申请更新改造专业远洋渔船的,除提供第(三)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远洋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请更新改造到他国管辖海域作业渔船的,除提供第(三)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与外方的合作协议或有关当局同意入渔的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申请增加渔船主机功率,增加部分的船网工具指标,除提供第(三)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渔业船舶报废证明》和《渔业船舶报废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四)进口海洋捕捞渔船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3.进口理由;

4.《旧渔业船舶进口技术评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申请进口专业远洋渔船的,除提供第(四)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远洋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请进口到他国管辖海域作业渔船的,除提供第(四)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与外方的合作协议或有关当局同意入渔的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五)补发《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附件2)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3.所在地县级以上主管机构提供的丢失证明。

第十一条下列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指标,向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申请人的全部申请材料报农业部审批:

(一)专业远洋渔船;

(二)海洋大型拖网、围网渔船;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买卖渔船;

(四)因特殊需要,超过国家下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网工具指标的渔船;

(五)其他依法应由农业部审批的渔船。

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船网工具指标的决定。

中央直属单位申请第一款规定的海洋捕捞渔船船网工具指标的,直接向农业部提出。农业部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船网工具指标的决定。

第十二条除第十一条规定情况外,其他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指标,向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船网工具指标的决定。

第十三条制造、更新改造、进口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应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通过淘汰旧捕捞渔船解决,船数和功率应分别不超过淘汰渔船的船数和功率。

购置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买卖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随船转移。购入方须填报《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并同时附送卖出方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转移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的证明,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报批。农业部根据审批同意的买卖渔船《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核增买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核减卖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并定期通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买卖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调节。

国内现有捕捞渔船从事远洋作业期间,其船网工具控制指标予以保留。专业远洋渔船不计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由农业部统一管理,不得在我国管辖海域作业。

第十四条申请人凭《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办理渔船制造、更新改造、购置或进口手续和申请渔船船名、办理船舶检验、登记、渔业捕捞许可证。《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的有效期不超过18个月。

第十五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指标申请,不予批准:

(一)渔船数量或功率超过船网工具控制指标;

(二)从国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口或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引进渔船在我国管辖水域作业;

(三)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四章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

第十六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和公海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经主管机关批准并领取渔业捕捞许可证,根据规定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作业。

渔业捕捞许可证必须随船携带(徒手作业的必须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并接受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检查。

第十七条渔业捕捞许可证分为下列七类:

(一)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在我国管辖海域的捕捞作业。

(二)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我国渔船在公海的捕捞作业。国际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有特别规定的,须同时遵守有关规定。

(三)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在内陆水域的捕捞作业。

(四)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在特定水域、特定时间或对特定品种的捕捞作业,包括在B类渔区的捕捞作业,与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或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同时使用。

(五)临时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临时从事捕捞作业和非专业渔船从事捕捞作业。

(六)外国渔船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外国船舶、外国人在我国管辖水域的捕捞作业。

(七)捕捞辅助船许可证,适用于许可为渔业捕捞生产提供服务的渔业捕捞辅助船,从事捕捞辅助活动。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发放渔业捕捞许可证,应当明确核定许可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及规格、捕捞品种等。已实行捕捞限额管理的品种或水域要明确核定捕捞限额的数量。

作业类型分为刺网、围网、拖网、张网、钓具、耙刺、陷阱、笼壶和杂渔具(含地拉网、敷网、抄网、掩罩及其他杂渔具)共9种。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定的作业类型最多不得超过其中的二种,并应明确每种作业类型中的具体作业方式。拖网、张网不得与其他作业类型兼作,其他作业类型不得改为拖网、张网作业。

非渔业生产单位的专业旅游观光船舶除垂钓之外,不得使用其他捕捞作业方式。

捕捞辅助船不得直接从事捕捞作业,其携带的渔具应捆绑、覆盖。

海洋捕捞作业场所要明确核定渔区的类别和范围,其中B类渔区要明确核定渔区、渔场或保护区的具体名称。公海要明确海域的名称。内陆水域作业场所要明确具体的水域名称。

第十九条下列作业渔船的渔业捕捞许可证,向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农业部审批:

(一)到公海作业的;

(二)到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的协定确定的共同管理渔区、南沙海域、黄岩岛海域作业的;

(三)海洋大型拖网、围网渔船;

(四)跨海区界线作业的;

(五)到特定渔业资源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业的;

(六)因养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捞农业部颁布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或者禁捕的怀卵亲体的;

(七)因教学、科研等特殊需要,在农业部颁布的禁渔区、禁渔期从事捕捞作业的。

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发放捕捞许可证的决定。

中央直属单位申请第一款规定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的,直接向农业部提出。农业部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发放捕捞许可证的决定。

第二十条作业场所核定在B类、C类渔区的渔船,不得跨海区界限作业。作业场所核定在A类渔区或内陆水域的渔船,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管辖水域界限作业。因传统作业习惯或资源调查及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跨界捕捞作业的,由申请人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报作业水域所在地审批机关批准。

在相邻交界水域作业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由交界水域有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发放,或由其共同的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

第二十一条除本规定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规定的情况外,其他作业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送农业部备案。

第二十二条作业场所的核定权限如下:

(一)农业部:A类、B类、C类、D类渔区和内陆水域。

(二)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本海区范围内的C类渔区,农业部授权的B类渔区。

(三)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海洋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A类渔区,农业部授权的C类渔区。在内陆水域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管辖水域。特殊情况需要地(市)级、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作业场所的,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并授权。

第二十三条从事钓具、灯光围网作业渔船的子船与其主船(母船)使用同一本渔业捕捞许可证,主船与子船功率同时纳入船网工具控制指标。

第二十四条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渔业捕捞许可证申请书(附件3);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四)渔业船舶登记(国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五)渔具和捕捞方法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说明资料;

申请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除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外,还需提供:

(一)首次申请和除作业方式变更外重新申请的,提供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原件;

(二)重新申请和换发捕捞许可证的,提供原渔业捕捞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三)海洋大型、中型渔船再次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提供渔捞日志。

申请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除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外,还需提供:

(一)农业部远洋渔业项目批准文件;

(二)除专业远洋渔船外,提供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

(三)首次申请的,提供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

申请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除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外,还需提供:

(一)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或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二)承担教学、科研等项目单位申请的,提供项目计划、调查区域及上船科研人员名单;

(三)租用渔船进行科研、资源调查活动的,提供租用使用协议。

跨省或跨海区作业,依照规定应当申请临时捕捞许可证的,除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外,还需提供申请人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第二十五条发放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时,应当同时贴附与渔船主机总功率相等的渔船主机功率凭证。

第二十六条海洋大型、中型渔船应填写《渔捞日志》(附件4),并在渔业捕捞许可证年审或再次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时,提交渔业捕捞许可证年审或发证机关。

第二十七条在渔业捕捞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下列情况的,须持《渔业船舶所有权证书》和《渔业船舶国籍(登记)证书》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渔业捕捞许可证:

(一)船名变更;

(二)船籍港变更;

(三)渔船所有权共有人之间变更;

(四)渔业捕捞许可证使用期满。

第二十八条在渔业捕捞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下列情况的,须按规定向原发证机关重新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

(一)渔船作业方式变更;

(二)渔船主机、主尺度、总吨位变更;

(三)因渔船买卖发生渔船所有人变更。

海洋捕捞渔船买卖,以及主机功率和主尺度变更的,须事先按本规定第十条规定重新申请船网工具指标。

批准换发和重新发放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应将原渔业捕捞许可证交回原发证机关。

第二十九条在渔业捕捞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以下情况的,须向渔业捕捞许可证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渔业捕捞许可证:

(一)渔业捕捞许可证损毁无法使用;

(二)渔业捕捞许可证丢失。

渔业捕捞许可证丢失的,持证人须在一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报告遗失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由发证机关在有关媒体公告原渔业捕捞许可证作废后,方可补发新证。媒体公告费由持证人承担。

第三十条发生下列情况的,持证人应将渔业捕捞许可证交回发证机关,并办理渔业捕捞许可证注销手续:

(一)渔船报废或损毁不再继续从事许可的捕捞作业;

(二)自行终止许可的捕捞作业。

第三十一条渔业捕捞许可证和渔船主机功率凭证不得涂改、伪造、变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

第三十二条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和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的使用期限为5年。其他种类渔业捕捞许可证的使用期限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最高不超过3年。

第三十三条使用期一年以上的渔业捕捞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以下称年审)制度,每年审验一次。

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年审期为二年。

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年审工作由发证机关负责,也可由发证机关委托申请人户籍或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三十四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为年审合格,由审验人签字,注明日期,加盖公章:

(一)具有有效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渔业船舶登记(国籍)证书》,持证人和渔船主尺度、主机功率、吨位未发生变更;

(二)渔船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与许可内容一致;

(三)按规定填报《渔捞日志》,未超出捕捞限额指标(对实行捕捞限额管理的渔船);

(四)违规案件已经结案;

(五)按规定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六)其他条件符合有关规定。

年审不合格的,年审机关可责令持证人限期改正后,再审验一次。再次审验合格的,其渔业捕捞许可证有效。

第三十五条逾期未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证书载明的渔船主机功率与实际功率不符的、应贴附而未贴附功率凭证或功率凭证贴附不足或贴附无效功率凭证的、以欺骗或其他方法非法取得的,以及涂改、伪造、变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的渔业捕捞许可证,为无效渔业捕捞许可证。

涂改、伪造、变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的渔船主机功率凭证为无效渔船主机功率凭证。

使用无效的渔业捕捞许可证,或未携带渔业捕捞许可证从事渔业捕捞活动的为无证捕捞。

第三十六条渔业捕捞许可证的申请人应是渔船所有人,申请人在其申请获得批准后成为持证人。持证人对其申请从事的渔业捕捞活动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签发人制度

第三十七条《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渔业捕捞许可证申请书》和《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审核、审批和签发实行签发人制度,签发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方为有效。

签发人负责对前款文件和证书的内容进行审核,并对其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

第三十八条签发人实行农业部和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推荐一至两人为签发人,并按本条第二款的规定,逐级审核上报有审批权的机关审批并公布。

农业部负责审批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和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签发人。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签发人。

捕捞范文篇4

水库生产经营责任制承包工作已有两年,在单位各位领导支持带领下,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稳定了职工思想,基本杜绝了生产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文章找范文,到]

自进入05年下半年以来,省、市、县局各级领导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时间一直没有做出具体的安排,生产经营管理部为工程实施后对生产经营造成损失,投放鱼苗偏少,对于承包合同中需投放不低于年捕鱼产量10%的同类鱼种的要求,没能很好的施行,造成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近期捕鱼量急剧下降。

今年除险加固工程即将实施,上级主管部门针对水库的工程建设和开发需要对水库进行规划及实施进行调度运行。在确保引水灌溉和防洪保安的条件下,已经无法满足水产养殖用水的需求,水位的下降给生产管理带来严重的影响,鱼苗不能投放,捕捞陷入困境,目前的生产经营所得成绩很不乐观。

水库水位的下降,使渔业管理工作难度加大,为避免日后水库管理陷入混乱局面,经过生产经营管理小组的商讨,现申请进行微电捕捞,敬请领导批复为盼。

捕捞范文篇5

一、基本思路

以政府引导、移民参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指导,积极开发利用水库资源,逐步实现资源科学持续利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近期思路:政府适当介入,移民自主抉择,帮助组建经济组织步入正轨。

中长期思路: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政府逐步淡出。

二、基本原则

开发利用水库资源,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确定的经济组织形式,都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行政规章的相关规定。

(二)适用性原则。以解决水电站一期、二期移民的稳定与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办法有较强的操作性。

(三)前瞻性原则。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确保移民共享,尽量让广大移民投入到相关项目的生产和经营,切实让移民得到实惠。

(四)可控性原则。政府适当介入,部门有效监管,确保移民利益基本均衡。

三、参与对象

水电站一期、二期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搬迁安置移民户和淹(占)地移民户(以下简称移民,国家公职人员除外)可以参与水库渔业捕捞和库尾采砂。

四、资源经营方式

将水库库区渔业捕捞和库尾采砂两种资源合二为一,成立一个经济组织进行集中经营管理。

五、经济组织形式

由县供销合作社牵头,组织发动移民广泛参与,采取移民入股的模式筹集资金,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组建专业合作社。

六、明确股权构成

(一)股权构成

凡自愿加入相应经济组织的移民,可获得身份股、投资股两种股权。

1.身份股。是确保广大移民都能享受政府配置的公共资源使用权带来的利益,是普惠政策,能让全体移民在经营年限内均得到适当利润分配。身份股权占总股权的40%,同时将身份股权分成若干等份,搬迁安置移民以“人口”为单位(以签订安置销号合同时的人口数为准,之后死亡和新增的人口不享受身份股),每一个移民占有一份股份,淹(占)地而不淹房的移民以“户”为单位(按征占用土地面积多少)量化到移民户,每户移民按3、2、1的比例获得股份,对应享受不同的利益分配。淹(占)地移民中:被淹耕地在5亩以上的占3份;被淹耕地在1亩以上5亩以下的占2份;被淹耕地在1亩以下的占1份。被淹林地3亩折合1亩耕地,未利用地不纳入计算。若搬迁安置移民以土地面积计算的股份数高于以移民人口计算的股份数时就高不就低。

身份股采取自然持股方式取得。即:凡属电站的移民不需出资就可获得适当的身份股权。全体移民身份股权由政府指定机构(县供销合作社)代为行使。

2.投资股。由移民自愿筹集股金(以移民户为单位)。凡属水库移民户,在享受身份股外均可投资入股,扩大股权比重。在筹集移民投资股时,必须坚持“保底限高”的原则,实行分级分类确定移民户的投资额度,确保投资股份让大多数移民持有。将一次性投资额度控制在0.5万元—5万元内。据初步测算,启动渔业捕捞和砂石开采需筹集300万元—600万元的股金,若移民筹集股金不足300万元时,政府可投入资金补足,确保经济组织正常运行,政府不控股,也不参与利益分配。若移民筹集股金过多可按比例减持股金。

(二)经营年限

水电站移民享有水库渔业捕捞和库尾采砂的经营权限为10年。

(三)利润分配方式

1.凡持有身份股权的移民户,在今后的财务年度中有利润时,全体成员按获得股份的多少在净利润的40%中分取红利。

2.凡持有投资股的移民户,按所持投资股份在今后的财务年度中分取其余60%的利润。

七、工作机构及职责

由县供销合作社牵头,县公安局、县城乡建委、县交通局、县环保局、县水务局、县农委、县水库移民管理服务中心、县工商局、县质监局、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配合参与。

具体职责:

1.县供销合作社:负责牵头发动移民组建经济组织,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和章程,统筹推进渔业捕捞、砂石开采各项工作。

2.县水务局:负责统筹协调河道采砂各项工作。制定库尾砂场监督检查方案,按规定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定期或不定期对采砂区域进行现场督查;监督采砂企业规范开采和管理;切实做好采砂活动的管理工作。

3.县农委:负责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等工作;负责渔业捕捞许可证办理和渔业捕捞船只的审批。

4.县环保局:负责加强对河道采砂、养殖企业的环评审查及日常监管、监测;负责水库水质的保护工作;负责采砂作业噪声整治。

5.县工商局:负责办理经济组织的工商营业执照。

6.县公安局:负责依法对渔业捕捞、河道采砂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

7.县交通局:负责采、运砂船只的审批和船只运行安全监管工作。

8.县城乡建委:负责采砂场的规划,负责砂石质量的检测。

9.县质监局:负责产业发展的质量监督管理。

捕捞范文篇6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海上捕捞生产的安全与稳定,实现全年零越界捕捞事件发生。

二、组织领导

本次整治行动,统一时间,统一指挥。

县政府成立*县制止越界捕捞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县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指挥,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作为第四季度海洋与渔业的重点工作来抓。在专项整治行动中要加强与公安边防、纪检部门的协调,并结合本地区转港作业的规律、特点,具体组织实施。

三、行动时间、区域、任务

(一)行动时间:

9月1日至11月30日为专项整治行动时间。

(二)区域范围:

我县渔船捕捞作业的各个海域。

(三)主要任务:

1、调查停泊在县域内各码头渔船所在位置,填写渔船统计表;

2、调查转港到域外的渔船所在位置,填写转港渔船统计表;

3、对全县渔船实行包保责任制,与所有船主签定“保证书”;

4、严厉查处违规越界捕捞、无证捕捞作业行为;

5、加强对渔业捕捞安全的管理与监督;

6、开展渔业法律、法规宣传。

四、行动安排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由县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牵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组织执法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一)县域海域的巡查。由渔政管理所组织实施,中国渔政21606船具体承担,对捕捞渔船实施严格管理,严禁无证、证件不全、有安全隐患的船只出海作业。对有越界捕捞嫌疑的渔船,暂扣捕捞许可证和船只。

(二)加强转港渔船的监管。对转港到域外的渔船,渔监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每个码头摸底调查、登记造册、责成专人进行跟踪管理。在山东石岛成立办事处,负责转港渔船的监管和日常管理工作,每个码头都要委派一名信息员,便于传达有关制止越界捕捞精神,了解转港渔船动态,组织渔船编队生产。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执法人员定期到外地对转港渔船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加强对渔民的宣传、教育。

(三)签定严禁非法越入朝韩海域捕捞作业保证书。在全县范围内由各乡镇政府与渔船船主签定保证书,乡镇确定专人对每艘渔船进行包管,给每位船主发放一份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严禁非法越入朝韩海域捕捞作业的通告》。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非法越界捕捞行为危害性。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制止非法越界捕捞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抓紧、抓实、抓到位。

(二)加强舆论宣传,健全举报制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标语、横幅、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健全举报制度,对举报有越界捕捞嫌疑船只的举报人,实施奖励。指挥部办公室要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全面掌握转港渔船的动态,及时处理违法、违规作业渔船。

(三)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在专项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要着装整齐、亮证执法、文明执法,查处案件要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不野蛮执法。

(四)通力协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制止非法越界捕捞工作涉及面广,各乡镇政府、海洋与渔业、公安边防、纪检监察等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打赢制止越界捕捞专项整治行动。

(五)严密组织,确保安全。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执法船艇要随时掌握天气、风浪、船上人员数量等情况。要精心组织、统一指挥,合理调度执法船艇,既要有力打击非法越界捕捞行为,又要保证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捕捞范文篇7

一、工作情况

近期我局多次组织公安、安监、水务、海事、管委会等部门对电鱼、乱捕鱼等非法行为进行查处,采取“河长制”+“警长制”,市、区农业局联合执法方式,加大集中整治力度和日赏巡查力度,在禁渔区、渡口、码头设立禁渔安全警示牌24个,标语31套,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共出动执法人员210余次,出动车、艇50余次,查处非法捕捞船只3艘,收缴违法网具310张,长16000余米,收徼渔获物100多斤放江;行政处罚5人,没收电捕鱼器2套,罚款2500元;紧急处理热线16件,批评教育160人次。

二、整改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目前水上安全形势严峻,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多次召集相关部门、沿镇,召开打击非法捕捞行为,确保水上安全专题会议,明确职能职责。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为组长,区农业局、区公安分局、管委会、区海事处、、、、、,、街道办事处为成员单位的联合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各项整改工作和目标管理责任:管委会牵头组织湖面禁渔工作,具体是规范捕钓鱼秩序;农业部门加强对段电、毒、炸等非法捕鱼的惩处;公安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治安案件的处理和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工作;海事部门了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水上交通、码头管理和水上安全违法整治和日常管理工作。我局十分重视汛期渔业监管工作,坚决贯彻市委、区委领导批示精神,组成工作组,由区农业局副局长带队,组织渔政、农业综执法人员对沿镇进行拉网式安全执法检查,督促沿江各乡镇、村,召开水上安全专题会议,研究布署水上安全工作,压实乡镇日常管理工作主体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人头、到船头,切实做到凡事“有人抓、有人管、管到位”。

(二)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大对执法程序、处罚尺度等法律法规宣传,编制《告渔民书》、《渔业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渔业法律法规摘录》等宣传资料各500份下发沿江各乡镇,要求沿江各乡镇、村与捕捞人员签定《告渔民书》,并通过镇、村广播早晚播放,同时在码头、渡口等设立警示牌,悬挂安全标语等。电视台、电视台、日报、周刊等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及时反映工作动态,表明政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域生态环境的坚强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

(三)进行全面排查消除隐患

责成沿江各乡镇、村干部要拉网式排查,将自用船只、“三无”船只,登记造册,(全区自用船只及“三无”船只397只、渔业船舶15只,共计412只)清楚明白船只停靠地方、船只用途、船主情况,船只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一是渔业船舶捕捞作业时,需穿救生衣,严禁渔业船舶载人搭物,禁止酒后捕捞,禁止在危险水域、恶劣天气作业;二是自用船只,要求各船主管理好各自船只,认真检查船只及设备安全,停泊点要选择在安全地带,每天要检查固定锚和缆索;船只不得借与他人使用,非船员家庭成员也禁止使用。

(四)认真抓好落实取得实效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特别是压实乡镇日常管理主体责任,加大巡查的密度和力度,责成沿镇、村两级组织,组成巡逻队、工作组52个,多做群众工作,对船只拥有者实行劝导劝离,坚决取缔“三无”船只,禁止自用船只进行捕捞作业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狠抓部门配合加强整治

与乡镇、公安、海事、水利、湖管委等部门,组成依法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工作组,按照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依照法律程序和当事人对渔业资源的危害程度,根据《省渔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对当事人进行从重从快处罚,处罚一人,教育一方。通过整治,体现了法律的威严,给违法分子一种震慑作用,使段内非法捕鱼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六)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禁渔期(区)和汛期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依法打击电捕鱼者时,讲究方式方法,不能硬碰硬,避免人为安全事故发生。又特别是夜晚打击非法捕捞行为时,一定根据水情、雨情、船只、地域、人员等情况,作出正确判断与相应应急预案,确保水上安全。

三、下步计划

(一)加强经常性教育。各部门增设禁渔举报电话,加强媒体宣传报教育,广泛发动市民举报监督。落实段涉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宣传主要责任,加强对渔民长期性宣传教育,劝导劝离,正确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同时纳入城乡居民低保,解除后顾之忧。

捕捞范文篇8

关键词:禁渔期;禁渔区;禁用工具

我国《刑法》第340条为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但两高对于本罪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对于如何认定禁渔期、禁渔区及情节严重的问题上存在争议。

一、对禁渔区、禁渔期或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如何认定?

据我国《渔业法》和农业部《关于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的通告》,长江流域各省份对本省的禁渔期和禁渔区及禁用工具和方法作出详细规定,明确了本辖区的禁渔期和禁渔区等。如何对禁渔期、禁渔区或者使用的工具、方法作出准确认定?尤其长江流域广阔,地形复杂,干流与支流交汇多,禁渔期时间长,捕鱼工具、方法较多,司法机关仅根据规范性文件规定很难对上述名词进行实质性审查。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为行政犯,从职能配置上讲,渔政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授权,也是认定行政违法的主体,对司法实践中行业性、专业性强的问题,交于行政机关出具认定意见或者鉴定意见,有利于司法机关准确适用法律办理案件。①我国渔业管理部门作为管理渔业资源的行政机关,是长江禁渔制度的制定者,由其依据行政法规或规章作出专业认定更具有专业性和说服力。司法机关往往依据设区的市级渔政管理部门作出认定,其所出具的行政认定为定罪关键证据。我们认为有以下理由:第一,我国《渔业法》第23条规定,渔业捕捞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对于在不同区域实施捕捞的由不同级别的渔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放,但最低的渔业行政管理部门也是县级以上政府的渔业行政管理部门。各省《渔业管理条例》规定的则更细致,如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第18条第1款第1项规定,省管湖泊和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以外的机动渔船、长江渔船的各种捕捞作业,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沿海非机动渔船和其他内陆水域的渔船以及个人的各种作业,由所属地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因此,市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审核捕捞许可的主体,承载着对捕捞主体、捕捞工具、方法、期限、区域的审核责任,其对捕捞作业是全面性、实质化的审核。因此,由其对禁渔区、禁渔及禁渔工具和方法作为行政认定的主体是有法律根据的。第二,市级渔业行政管理机关作出行政认定更符合实际。县级渔政管理部门虽身处一线,对所管辖的区域更为了解,但其专业化水平、认定资质有欠缺。省级渔政管理部门虽专业化水平较高,但大量案件交由省级机关认定,有违便利性和实效性原则。同时,对于禁渔区的认定,往往当地渔业行政管理部门最了解情况。长江流域地形复杂,流域面积大,干流支流交汇处多,交由市级的渔政部门认定更符合实际。市级的渔业行政管理机关对本市所管辖的区域较省级机关更为了解具体情况,现场测定更便利。同时,市级机关相较于县级机关专业化水平更高,由其作为认定主体更符合实际。第三,虽暂无司法解释规定由哪级行政机关对禁渔期、禁渔区或禁渔方法及工具作出行政认定成为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定罪依据,但司法实践中可以借鉴其他罪名的司法解释来确定由哪一级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认定更为妥当。参见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4条,难以确定是“假药”的,司法机关可以根据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认定意见等相关材料予以认定等等。对比与“假药”与禁渔区、禁渔期、禁渔工具或者方法,“假药”的认定难度在常人理解应大于认定禁渔区或者禁渔工具,故市级渔业行政管理机关作出行政认定有其合理性。

二、是结果犯还是情节犯

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情节犯则是指以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作为犯罪成立的要件。情节犯中的情节,是指定罪的情节,也就是成立犯罪所必须的要件。对于情节犯而言,行为人只实施了一定的构成要件行为,尚不足以构成犯罪,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的程度。这里所讲的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对于情节犯来说是行为以外的要素,因而不同于行为犯。在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中,罪状的描述是这样的: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成立本罪,客观行为是违返《渔业法》、《水产品资源繁殖保护条例》等保护水产资源的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达到情节严重。至于情节严重如何认定,可以参照《追诉规定(一)》)第63条的规定中对非法捕捞水产品的数量亦或是行为予以评价,达到情节严重才可成立本罪。故此,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应属情节犯而不属于结果犯。

[参考文献]

[1]李薇薇.行政认定的证据类型及审查判断规则初探———以内幕交易案件为视角分析[J].证据学论坛(第17卷),2012(5).

捕捞范文篇9

第一条为了保护、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控制捕捞强度,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下称《渔业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渔业捕捞活动,以及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条约、协定另有规定的,按条约、协定执行。

第三条国家对捕捞业实行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管理,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和捕捞限额制度。

第四条渔业捕捞许可证、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等证书的审批和签发实行签发人制度。

第五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工作。

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分别负责本海区的捕捞许可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捕捞许可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第二章捕捞渔船和作业场所的分类

第六条海洋捕捞渔船按下列标准分类:

(一)海洋大型捕捞渔船:主机功率大于等于441千瓦(600马力)。

(二)海洋小型捕捞渔船:主机功率不满44.1千瓦(60马力)且船长不满12米。

(三)海洋中型捕捞渔船:海洋大型和小型捕捞渔船以外的海洋捕捞渔船。

内陆水域捕捞渔船的分类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海洋捕捞作业场所分为以下四类:

(一)A类渔区: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及北部湾等海域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向陆地一侧海域。

(二)B类渔区: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的协定确定的共同管理渔区、南沙海域、黄岩岛海域及其他特定渔业资源渔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三)C类渔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其他我国管辖海域中除A类、B类渔区之外的海域。其中,黄渤海区为C1、东海区为C2、南海区为C3。

(四)D类渔区:公海。

第三章船网工具指标管理

第八条农业部报国务院批准后,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海洋捕捞业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地方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控制本行政区域内捕捞渔船的数量、功率,不得超过国家下达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送农业部备案。

内陆水域捕捞业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和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九条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海洋捕捞渔船,必须经本规定第十一条和第十二条规定的审批权主管机关批准,由主管机关在国家下达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内核定船网工具指标。

第十条申请海洋捕捞渔船船网工具指标,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制造海洋捕捞渔船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附件1);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海洋捕捞渔船淘汰后申请制造渔船的,除提供第(一)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渔业船舶报废证明》和《渔业船舶报废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因海损事故造成捕捞渔船灭失后申请制造海洋捕捞渔船的,除提供第(一)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灭失证明和有关证书注销证明原件。

申请制造到他国管辖海域作业渔船的,除提供第(一)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与外方的合作协议或有关当局同意入渔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申请制造专业远洋渔船的,除提供第(一)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远洋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购置海洋捕捞渔船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3.被购置渔船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国籍(登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渔业捕捞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申请购置专业远洋渔船的,除提供第(二)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远洋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请购置到他国管辖海域作业渔船的,除提供第(二)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与外方的合作协议或有关当局同意入渔的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申请跨省购置国内捕捞渔船的,除提供第(二)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卖方所在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转移船网工具指标的证明原件。

(三)更新改造海洋捕捞渔船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3.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国籍(登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渔业捕捞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申请更新改造专业远洋渔船的,除提供第(三)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远洋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请更新改造到他国管辖海域作业渔船的,除提供第(三)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与外方的合作协议或有关当局同意入渔的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申请增加渔船主机功率,增加部分的船网工具指标,除提供第(三)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渔业船舶报废证明》和《渔业船舶报废拆解、销毁或处理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四)进口海洋捕捞渔船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3.进口理由;

4.《旧渔业船舶进口技术评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申请进口专业远洋渔船的,除提供第(四)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远洋渔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请进口到他国管辖海域作业渔船的,除提供第(四)项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与外方的合作协议或有关当局同意入渔的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五)补发《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附件2)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3.所在地县级以上主管机构提供的丢失证明。

第十一条下列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指标,向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申请人的全部申请材料报农业部审批:

(一)专业远洋渔船;

(二)海洋大型拖网、围网渔船;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买卖渔船;

(四)因特殊需要,超过国家下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网工具指标的渔船;

(五)其他依法应由农业部审批的渔船。

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船网工具指标的决定。

中央直属单位申请第一款规定的海洋捕捞渔船船网工具指标的,直接向农业部提出。农业部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船网工具指标的决定。

第十二条除第十一条规定情况外,其他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指标,向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船网工具指标的决定。

第十三条制造、更新改造、进口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应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通过淘汰旧捕捞渔船解决,船数和功率应分别不超过淘汰渔船的船数和功率。

购置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买卖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随船转移。购入方须填报《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并同时附送卖出方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转移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的证明,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报批。农业部根据审批同意的买卖渔船《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核增买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核减卖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并定期通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买卖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调节。

国内现有捕捞渔船从事远洋作业期间,其船网工具控制指标予以保留。专业远洋渔船不计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由农业部统一管理,不得在我国管辖海域作业。

第十四条申请人凭《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办理渔船制造、更新改造、购置或进口手续和申请渔船船名、办理船舶检验、登记、渔业捕捞许可证。《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的有效期不超过18个月。

第十五条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指标申请,不予批准:

(一)渔船数量或功率超过船网工具控制指标;

(二)从国外或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进口或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引进渔船在我国管辖水域作业;

(三)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四章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

第十六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和公海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经主管机关批准并领取渔业捕捞许可证,根据规定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作业。

渔业捕捞许可证必须随船携带(徒手作业的必须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并接受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检查。

第十七条渔业捕捞许可证分为下列七类:

(一)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在我国管辖海域的捕捞作业。

(二)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我国渔船在公海的捕捞作业。国际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有特别规定的,须同时遵守有关规定。

(三)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在内陆水域的捕捞作业。

(四)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在特定水域、特定时间或对特定品种的捕捞作业,包括在B类渔区的捕捞作业,与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或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同时使用。

(五)临时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临时从事捕捞作业和非专业渔船从事捕捞作业。

(六)外国渔船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外国船舶、外国人在我国管辖水域的捕捞作业。

(七)捕捞辅助船许可证,适用于许可为渔业捕捞生产提供服务的渔业捕捞辅助船,从事捕捞辅助活动。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发放渔业捕捞许可证,应当明确核定许可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及规格、捕捞品种等。已实行捕捞限额管理的品种或水域要明确核定捕捞限额的数量。

作业类型分为刺网、围网、拖网、张网、钓具、耙刺、陷阱、笼壶和杂渔具(含地拉网、敷网、抄网、掩罩及其他杂渔具)共9种。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定的作业类型最多不得超过其中的二种,并应明确每种作业类型中的具体作业方式。拖网、张网不得与其他作业类型兼作,其他作业类型不得改为拖网、张网作业。

非渔业生产单位的专业旅游观光船舶除垂钓之外,不得使用其他捕捞作业方式。

捕捞辅助船不得直接从事捕捞作业,其携带的渔具应捆绑、覆盖。

海洋捕捞作业场所要明确核定渔区的类别和范围,其中B类渔区要明确核定渔区、渔场或保护区的具体名称。公海要明确海域的名称。内陆水域作业场所要明确具体的水域名称。

第十九条下列作业渔船的渔业捕捞许可证,向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农业部审批:

(一)到公海作业的;

(二)到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的协定确定的共同管理渔区、南沙海域、黄岩岛海域作业的;

(三)海洋大型拖网、围网渔船;

(四)跨海区界线作业的;

(五)到特定渔业资源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业的;

(六)因养殖或者其他特殊需要,捕捞农业部颁布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或者禁捕的怀卵亲体的;

(七)因教学、科研等特殊需要,在农业部颁布的禁渔区、禁渔期从事捕捞作业的。

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材料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发放捕捞许可证的决定。

中央直属单位申请第一款规定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的,直接向农业部提出。农业部应当自申请受理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发放捕捞许可证的决定。

第二十条作业场所核定在B类、C类渔区的渔船,不得跨海区界限作业。作业场所核定在A类渔区或内陆水域的渔船,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管辖水域界限作业。因传统作业习惯或资源调查及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跨界捕捞作业的,由申请人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报作业水域所在地审批机关批准。

在相邻交界水域作业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由交界水域有关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发放,或由其共同的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

第二十一条除本规定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规定的情况外,其他作业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送农业部备案。

第二十二条作业场所的核定权限如下:

(一)农业部:A类、B类、C类、D类渔区和内陆水域。

(二)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本海区范围内的C类渔区,农业部授权的B类渔区。

(三)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海洋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A类渔区,农业部授权的C类渔区。在内陆水域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管辖水域。特殊情况需要地(市)级、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作业场所的,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并授权。

第二十三条从事钓具、灯光围网作业渔船的子船与其主船(母船)使用同一本渔业捕捞许可证,主船与子船功率同时纳入船网工具控制指标。

第二十四条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渔业捕捞许可证申请书(附件3);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个人户籍证明复印件;

(三)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四)渔业船舶登记(国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五)渔具和捕捞方法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说明资料;

申请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除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外,还需提供:

(一)首次申请和除作业方式变更外重新申请的,提供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原件;

(二)重新申请和换发捕捞许可证的,提供原渔业捕捞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三)海洋大型、中型渔船再次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的,提供渔捞日志。

申请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除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外,还需提供:

(一)农业部远洋渔业项目批准文件;

(二)除专业远洋渔船外,提供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

(三)首次申请的,提供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

申请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除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外,还需提供:

(一)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或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原件和复印件;

(二)承担教学、科研等项目单位申请的,提供项目计划、调查区域及上船科研人员名单;

(三)租用渔船进行科研、资源调查活动的,提供租用使用协议。

跨省或跨海区作业,依照规定应当申请临时捕捞许可证的,除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资料外,还需提供申请人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第二十五条发放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时,应当同时贴附与渔船主机总功率相等的渔船主机功率凭证。

第二十六条海洋大型、中型渔船应填写《渔捞日志》(附件4),并在渔业捕捞许可证年审或再次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时,提交渔业捕捞许可证年审或发证机关。

第二十七条在渔业捕捞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下列情况的,须持《渔业船舶所有权证书》和《渔业船舶国籍(登记)证书》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渔业捕捞许可证:

(一)船名变更;

(二)船籍港变更;

(三)渔船所有权共有人之间变更;

(四)渔业捕捞许可证使用期满。

第二十八条在渔业捕捞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下列情况的,须按规定向原发证机关重新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

(一)渔船作业方式变更;

(二)渔船主机、主尺度、总吨位变更;

(三)因渔船买卖发生渔船所有人变更。

海洋捕捞渔船买卖,以及主机功率和主尺度变更的,须事先按本规定第十条规定重新申请船网工具指标。

批准换发和重新发放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应将原渔业捕捞许可证交回原发证机关。

第二十九条在渔业捕捞许可证有效期内发生以下情况的,须向渔业捕捞许可证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渔业捕捞许可证:

(一)渔业捕捞许可证损毁无法使用;

(二)渔业捕捞许可证丢失。

渔业捕捞许可证丢失的,持证人须在一个月内向原发证机关报告遗失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由发证机关在有关媒体公告原渔业捕捞许可证作废后,方可补发新证。媒体公告费由持证人承担。

第三十条发生下列情况的,持证人应将渔业捕捞许可证交回发证机关,并办理渔业捕捞许可证注销手续:

(一)渔船报废或损毁不再继续从事许可的捕捞作业;

(二)自行终止许可的捕捞作业。

第三十一条渔业捕捞许可证和渔船主机功率凭证不得涂改、伪造、变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

第三十二条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和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的使用期限为5年。其他种类渔业捕捞许可证的使用期限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最高不超过3年。

第三十三条使用期一年以上的渔业捕捞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以下称年审)制度,每年审验一次。

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年审期为二年。

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年审工作由发证机关负责,也可由发证机关委托申请人户籍或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三十四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为年审合格,由审验人签字,注明日期,加盖公章:

(一)具有有效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和《渔业船舶登记(国籍)证书》,持证人和渔船主尺度、主机功率、吨位未发生变更;

(二)渔船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与许可内容一致;

(三)按规定填报《渔捞日志》,未超出捕捞限额指标(对实行捕捞限额管理的渔船);

(四)违规案件已经结案;

(五)按规定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六)其他条件符合有关规定。

年审不合格的,年审机关可责令持证人限期改正后,再审验一次。再次审验合格的,其渔业捕捞许可证有效。

第三十五条逾期未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证书载明的渔船主机功率与实际功率不符的、应贴附而未贴附功率凭证或功率凭证贴附不足或贴附无效功率凭证的、以欺骗或其他方法非法取得的,以及涂改、伪造、变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的渔业捕捞许可证,为无效渔业捕捞许可证。

涂改、伪造、变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的渔船主机功率凭证为无效渔船主机功率凭证。

使用无效的渔业捕捞许可证,或未携带渔业捕捞许可证从事渔业捕捞活动的为无证捕捞。

第三十六条渔业捕捞许可证的申请人应是渔船所有人,申请人在其申请获得批准后成为持证人。持证人对其申请从事的渔业捕捞活动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签发人制度

第三十七条《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渔业捕捞许可证申请书》和《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审核、审批和签发实行签发人制度,签发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方为有效。

签发人负责对前款文件和证书的内容进行审核,并对其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

第三十八条签发人实行农业部和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推荐一至两人为签发人,并按本条第二款的规定,逐级审核上报有审批权的机关审批并公布。

农业部负责审批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和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签发人。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签发人。

捕捞范文篇10

论文摘要:渔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渔业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产权制度的缺陷和管理的不利,渔业资源面临普遍的过度开发,长此以往将难以为继。本文对我国渔业资源状况以及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比较了几种纠正这种低效率的理论和政策,指出其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提出完善法律制度与健全市场相结合,政府政策规范与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1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改革开放以来,渔业产量迅速增长,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渔业产量在1980年代以后就趋于稳定并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中国则在改革开放以后迎来了渔业的大发展。2003年中国渔业总产量为4704.6万吨,比上一年增加3%。总产出中捕捞产量为1649.2万吨,约占总产量的35%。渔业对于我国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渔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渠道,此外,合理发展的渔业还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渔业总产量逐年增加,但增长率却是逐年下降。捕捞业先是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飞速增长阶段,这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桎梏,给与微观经济部门自主经营权,提高了经济效率,带来了渔业的大发展。到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增速突然减慢,这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增长动力已经趋于衰弱,需要其它因素来推动产量增加。此后,随着渔业产业工业化的发展,捕捞技术的提高,又带来了一个新的渔业产量增长的高潮。而且到九十年代末,渔业产量增速明显下降。

渔业产量特别是捕捞产量的下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人口的增长,海上项目的建设,污染物对大海的过量排放等。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渔业资源缺乏管理所引起的过度捕捞,捕捞区域的扩大和捕捞强度的加大,造成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它的使用不是无限度的。渔业资源的特点是当捕捞量不超过其自我更新量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稳定的产出,一旦超出其自我更新的能力,产量就会下降,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将会使整个物种丧失再生能力,成为不可再生资源。世界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世界各地普遍出现对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在中国所在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已经有8%的渔业资源达到了耗竭的水平,形不成渔汛;有76%的渔业资源处于完全开发状态,产量已达到极限;只有16%的渔业资源处于适度开发状态。而我国近海海域的情况由于地理特点的原因还要更加严重。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以下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渔业资源目前的这种状况显然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的,如《超越极限》中所描述的:指数增长不可能长期维持,最终不加限制的指数增长将带来对资源的毁灭性后果,引起崩溃。资源相对稀缺性的变化要有制度的变迁与之适应,而环境经济学所要做的就是要分析这种不符合效率和可持续目标的状况出现的原因,并找出对策。

2引起这种危机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造成目前渔业资源当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引起市场失灵。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效用或生产函数包括了一些实际变量,这些变量的取值由忽略了对这一经济主体的福利影响的其它主体决定。开放的渔场可以自由进入,渔业资源在使用上具有非排他性,由于高额利润驱动,渔民会不断地扩张生产,增加捕捞努力量,直到捕捞收益等于捕捞成本,即利润为零,达到个体的经济均衡点为止。因此最大可持续产量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必然要出现过度捕捞问题。捕捞者的过度捕捞行为对渔业资源具有破坏性,捕捞者只考虑其个人生产成本,不考虑其行为的社会成本。所以渔业资源的需求是过度的;供给由于具有公共物品性,进入者普遍存在搭便车行为,所以供给是不足的。

对外部性的纠正,就要给损害者一种激励,使其限制其行为对他人的损害,将外部性内部化,要达到这个目标有不同的方法。

2.1庇古税

庇古税是指对造成外部性的破坏者要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支付费用,支付额等于其所造成的损害额。庇古税的思想是引入一个价格,使损害者的破坏行为可以衡量。这样损害者可以把外部性纳入自己的效用或生产函数,做出对其自身也同时是对社会最有效率的选择。庇古税在环境污染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在渔业问题上,对大型渔业企业收取一定的税费还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对于我国的个体渔民来说,由于数量过多,分布又比较分散,对其征税有一定的困难。

2.2调整产权

产权不明晰是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来源,所以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地界定所有权来消除外部效应导致的市场扭曲。使用产权调整的方法不同于庇古税,它不是引入一个价格,而是引入一个市场,通过界定清晰的产权,使各利益主体通过市场谈判,达成交易,从而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

产权是一个权力束,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决策权,让度权等。产权的安排有多种方式,要使产权安排能够对资源产生有效率的配置,产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所有权的排他性,所有权的可交易性,对所有权的宪法保护。

我国在渔业资源的产权上存在很大的缺陷,虽然从法律上来说,我国对于渔业资源的进入排他权有明确的限定,按照我国《渔业法》的规定,只有持有必需证件的渔船才能从事捕捞作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非法捕捞渔船却大量存在。即使无证捕捞被有效地排除在外,由于大量持证人的存在,渔业资源对他们来说还是事实上的自由准入。

对产权引起的外部性的解决思路,必须要建立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产权制度。依据上面所说的有效率产权安排的原则,各国设计了旨在通过完善产权来消除外部性负面效果的政策和规则。但这些调整产权提高渔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在我国具体实施的时候也同样面临一些困难,首先,我国在渔业信息的取得方面还有很大的缺陷。第二,配额的分配方法如何实现效率和公平的问题。第三,如何加强规则的监督。另外这一制度还会因我国个体渔民所拥有的份额太小而无法实际操作,或者难以实现捕捞的规模和范围经济,特别是在像我国这样的渔民多资源少的国家。

2.3自组织管理

建立在产权分析的基础上,奥斯特罗姆在经过对小规模共有资源问题的案例研究,提出了解决共有资源问题的模型,强调了共有资源参与者有自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奥斯特罗姆条件共有八条,这八个条件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产权条件,“清晰界定的边界”,落实产权是自组织管理的基础。第二类是组织条件,“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强调各个地区存在资源的占用和供应的独特性,所以在规定占用的时间、地点、技术和资源单位数量的时候要因地制宜。“集体选择的安排”这一条件,也反映了对不同社区特殊性的考虑,即参与的经济利益体能够对规则的制定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不仅仅是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要求上一层级的权威不能干涉占用者集体设计制度的权利,这一权利是由更上一层级的权威以其宪法的形式确定。“分权制企业”这一条件要求有一个多层次的组织,将分散的群体通过一个个小的团体组织成较高层次的大团体,分别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第三类是规则的维护条件,“监督”与“分级制裁”结合起来,一起发挥作用。“冲突解决机制”要求较低成本的公共论坛的存在(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型式),对占用者之间或占用者与官员之间的冲突加以及时的协调解决。

奥斯特罗姆条件在相对小范围的共有资源情况下比较适用,参与者少,相互影响比较大,信息获得相对容易一些,比较倾向于由资源的占用者协商达成一致。但在参与者众多,公共资源本身边界并不清晰的渔业资源的情况下,其适用性仍需要研究。

3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对几种主要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理论的论述,我们发现每一种理论都有其优越性和相对的局限,没有哪一种理论可以简单地解决这一问题,也没有哪个单独的经济主体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在设计规则的时候,首先要从产权的角度,制定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符合上述三个原则的产权制度,其次,虽然自组织管理在较小范围内适用性比较强,但也不是说奥斯特罗姆的条件在这里就不适用。因为尽管从整体上说整个近海海域的渔业资源无法清晰地划分边界,但各个社区实际上活动的范围还是相对稳定的,还是能形成一个个小的利益团体。

我国《渔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统一管理,地方层层细化的限额制度,但限额并没有具体的分配方法,所以些规定在具体的实施中还要吸取地方的意见,做出明确的规定。配额的分配方法,由各个海区根据当地渔业的历史和现实,在广泛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方式划分成个别市县配额和商业捕捞配额。渔业局可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将其拥有的配额进一步划分成总渔村可捕量和总休闲渔业可捕量,并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采用行政方式将总渔村可捕量划分成个别渔村配额,下达给各个渔村;社区配额分配方法上,政府由于不能获得完全信息,分配不可能符合当地的情况,应该给与一定的指导原则,由参与者自己协商,参考传统规则、地理特点和产品特点自行决定。对于休闲渔业可捕量和商业可捕量,可采用拍卖方式决定其归属,分别形成个别休闲渔业公司配额和个别商业可转让配额。

制度的有效实施首先当然是要靠规则制订的合理可实施性,但如果没有对规则的监督,那么再好的制度也难以长期维持下去。应该采纳奥斯特罗姆自组织管理理论中的思想,把政府监督和社区参与者的相互监督结合起来,设计多层次惩罚机制,建立处理冲突的各个级别的论坛。

另外,制度的转变要适应效率和可持续目标,效率和可持续性是随着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而变化的。在渔业问题上,法律法规必须与渔业的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例如随着海洋生物种群的稀缺性的变化,某种数量曾经比较丰富渔业产品被过渡捕捞,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破坏,法律法规应做出及时反应,对此种物种的捕捞加以管理,本来没有限制配额的要及时引入配额制度。

要达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标,不能单靠经济方面的政策,相关政策必须加以配合才能使这些政策有效实施,例如做好信息的搜集,完善渔业统计体系,是建立配额制度的基础。同时,宣传教育也是必要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奥斯特罗姆等.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

[2]刘新山.ITQ渔业管理制度与物权理论的关系.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2,11.

[3]梅多斯等.超越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4]慕永通.我国海洋捕捞业的困境与出路.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