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工学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14:21:02

兵工学报

兵工学报范文篇1

1效能评估研究成果可视化分析

1.1数据来源及方法。以“主题=效能评估”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最近20年(1998年~2017年)的文献,共得到3089条数据;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可知,少数核心期刊集中了该研究领域的大量重要文献,于是在高级检索中将期刊来源类别选择为核心期刊和EI源期刊,检索条件:精确,经过筛选去除不相关的声明、通知、公告等,可得该领域的有效文献1248篇。将检索结果导出为Refworks文本文件,导入CiteSpaceV中进行格式转换,“TimeSlicing”选择1998年-2017年,“YearsPerSlice”设置1年为一个时间分区,“TOPNPerSlice”选择阈值50,即每个时区选择高频出现的前50个节点,采用网络裁剪运算策略(pruningslicednetwork),绘制作者、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有效地完成效能评估领域科学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1.2论文产出时间图谱。论文产出是衡量研究领域已有知识的累积量以及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笔者将效能评估研究近20年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时间图谱分析如图1所示:效能评估领域研究论文产出曲线基本符合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规律———普赖斯逻辑增长曲线。1998年-2000年,国内效能评估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论文年平均不超过10篇,是普赖斯曲线缓慢增长的初级阶段;2001年-2003年,国内效能评估研究论文呈现线性增长趋势,并于2003年首次突破了20篇;2004年-2007年,该领域研究论文呈指数型增长趋势,并于2007年达到了峰值105篇,该年研究成果占比总研究成果的8.3豫;2008年-2017年,该领域论文发文量基本稳定在(80~100)之间波动,标志着国内效能评估研究已经成熟。将刊载效能评估领域研究论文的北大核心期刊按其刊载量进行降序排列,前十位分别是《火力与指挥控制》(358篇)、《系统仿真学报》(71篇)、《弹箭与制导学报》(66篇)、《电光与控制》(63篇)、《现代防御技术》(61篇)、《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55篇)、《计算机仿真》(30篇)、《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篇)》、《现代雷达》(27篇)、《兵工学报》(23篇)。根据布拉福德定律,该领域最核心区期刊所刊载的文献数量约为总数的1/3,即1248/3=416篇。由此可见,国内效能评估领域已形成集中稳定的核心发文期刊群;其中,《火力与指挥控制》和《系统仿真学报》为效能评估领域的核心区期刊,两种刊物均为北大核心和CSCD核心期刊检索,所发表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领域的热点,是该领域后续学者的重要参考期刊源。笔者进一步对核心期刊群进行时序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可见,2007年-2016年是国内效能评估研究的高产年度范围,两类核心区期刊时序变化曲线显著不同。其中,《火力指挥与控制》所刊载的效能评估相关论文从数量上看,走出了普赖斯逻辑曲线的缓慢增长、线性增长、指数型增长和稳定震荡阶段;其年度产出在2007年首次超出25篇后一直保持在该水平以上,且在2016年达到峰值38篇。《系统仿真学报》所刊载的效能评估研究论文首次出现在2004年,年度产出随后缓慢增加,在2008年达到峰值14篇后迅速下降。1.3学科分布。通过对效能评估领域近20年的研究论文分析,提取研究成果的学科分类如表1所示。其中,武器工业学科方向效能评估研究成果最突出(742篇),占总研究成果的58.86豫;其次是航空航天科学工程学科方向(186篇),占总研究成果的14.75豫;电信技术学科方向发文164篇(占比13豫);军事技术学科方向发文量105篇(占比8.33豫);计算机软件与应用技术学科方向发文量为93篇(7.45豫);各学科方向发文量时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现典型的普赖斯逻辑曲线特征。

2效能评估研究合作图谱分析

2.1作者合作图谱。根据普赖斯定律,某一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数m应满足:m=0.749*nmax姨(nmax姨表示发文最多作者的文献数),经过统计分析可知m=0.749*31姨=4.17,取整得到5,即在效能评估研究领域发文量大于等于5篇的作者可视为核心作者,近20年共有55人,共计发文403篇,占总文献数的32.75豫,未达到普赖斯所认为的核心作者发文总数占全部发文量的50%,说明国内效能评估领域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笔者采用CitespaceV对效能评估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字号越大说明该作者发文量越多,红色圆圈表示作者间的合作研究成果较多。可见,近20年来该领域共包含252个作者、252对合作关系、作者合作网络密度为0.008;说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网络整体较为松散,即效能评估领域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合作网络。但是,以来自同一院校师生之间2人~5人之间的局部合作网络较多,如空军工程大学的徐浩军、华玉光、刘凌、孙金标、郭辉等5人组成的最大子网络,通过发挥团队集体优势,承载效能评估知识的延续性,提高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效率。通过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可知,该领域核心作者中的高产者(假定其论文总量大于等于10篇)有张安(31篇)、徐浩军(18篇)、郭三学(14篇)、高晓光(13篇)、罗鹏程(12篇)、王维平(12篇)、武昌(12篇)、周经伦(10篇)。笔者将效能评估领域论文高产者前三甲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时序统计分析如下页图4所示:这3位学者的发文量时序变化曲线截然不同;西北工业大学的张安近20年几乎每年都有产出效能评估相关论文,其中2008年达到峰值8篇;空军工程大学的徐浩军在该领域的研究从2006年开始,年平均发文量为3篇;武警工程大学的郭三学在效能评估的研究开始于2014年,且年平均发文量为4篇。2.2机构合作图谱。通过分析效能评估研究论文的机构合作网络如图5所示,近20年机构合作网络节点数111,合作关系数57,网络密度为0.0093。网络节点和字号的大小反映机构发文量的多少,红色圆圈表示机构合作研究成果较多。该领域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包括空军工程大学(239篇)、西北工业大学(107篇)、国防科技大学(90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4篇)、海军航空工程学院(41篇)、海军大连舰艇学院(35篇)、海军工程大学(30篇)、第二炮兵工程学院(27篇)、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27篇)、解放军理工大学(25篇)。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机构之间合作次数。由图可见,参与效能评估领域研究的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疏散,合作关系较为突出的是空军工程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2.3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是对所述文章思想和观点的高度概括,笔者通过对近20年效能评估领域1248篇核心文献的分析,提取得到关键词3967个,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该领域前10个高频关键词及其频次分别为:效能评估(593次),作战效能(170次)、层次分析法(91次)、指标体系(60次)、作战效能评估(52次)、评估(48次)、效能(38次)、评估模型(37次)、仿真(27次)、模型(24次)。笔者将该数据导入CiteSpaceV中进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6所示。其中,图谱共生产节点215个,54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36。知识图谱中字体及其圆圈的大小代表该节点的重要程度,字体越大、圆圈越大则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重要性等级越高,越有可能成为网络的核心节点;连接线上的数字表示共现次数,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大小。CiteSpace软件中提供了一个可量化某一节点在连接其他节点中的重要程度的指标———中心度(中介中心性),若某节点的中心度大于等于0.1,说明该节点处于核心位置或对信息的流动起到控制作用。从图谱中可知,关键词中效能评估(1.21)、作战效能(0.37)、层次分析法(0.17)、指标体系(0.11)、评估模型(0.10)等节点在图谱中发挥了重要的枢纽媒介作用。综合关键词频次及其中心度,以上节点可视为共现网络的关键节点,反映了效能评估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和方法。2.4效能评估文献共引分析。表2是效能评估研究排名前5位的高被引文献,说明其学术水平较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高被引文献研究内容涉及武器系统、雷达、导弹、电子对抗等学科,期刊来源均为公认度较高的核心期刊。其中武器系统效能评估在高被引文献中占比67豫,由张克在《宇航学报》上发表于2002年的《关于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问题的探讨》,其总下载量最高、被引次数较高,为各学科效能评估研究奠定了基础,是后续学者的重要参考来源。2.5关键词突变分析。科学知识图谱能够显示知识单元和知识群之间的网络结构、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复杂关系,新研究主题或研究热点的确立通常可依据词频增长率显著变化或爆发词检测;而CiteSpaceV不仅能够实现对高频节点和聚类的解读,也能通过“突变词语”的突变检测(burstdetection)来实现对学科研究前沿的探测。笔者通过对效能评估研究领域近20年的1248篇文献进行突变词(burstterms)提取分析,其结果如图7所示。1999年-2005年,“作战效能评估”突变强度和频次高居榜首,表明该时间段效能评估研究集中在武器装备和军事领域;2005年-2007年,突变词为“防空导弹”,说明该时间段的研究热点是导弹效能评估;2013年-2017年,“云模型”[13-14]和“评估指标”[15]突变次数显著增加,为效能评估学者青睐的新主题和热点。

兵工学报范文篇2

关键词:五杆机构;动态扭矩传感器;监测原理

四足步行机器人涉及控制工程学、仿生学以及机械工程学等研究领域,在各领域的实践应用中可完成跋涉沼泽、跳跃障碍、攀登阶梯等动作,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由于机器人一项涉及多种学科理论和研究领域的复杂结构动力系统,对传统轮式机械运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开发设计适应多环境的步行机器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目前,关于步行机器人的行走能力控制,还具有一定的额局限性。因此,本文在总结机器人现行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优化进行了探讨。

1四足步行机器人研究现状

四足步行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应用优势,尤其是针对工程、军事、抢险、反恐等特殊环境领域,存在巨大的价值优点。美国Shigley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研究设计了四足轮式步行车,这种机械主要是基于凸轮连杆机构进行研发设计,环境适应性和步行效率都较低较差;日本Shigeo HIROSE研制的TITAN系列四足步行机器人,应用了开环连杆机构,并安装有传感器与技术合金,可以自动检测地面情况,能够实现避开障碍物的功能在陡峭的地方步行;国内清华大学应用平面四杆缩放机构,研制了QW-1四足步行机器人,通过动物运动机理的模拟,可以实现避障、上坡、下坡,应对复杂地形条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稳定的步行节律运动。虽然各国步行机器人具有非常的先进技术和应用优势,但并没有获得广泛应用,例如,火山探测与水下步行机器人只应用在一些特殊环境,其控制方式与步行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2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

2.1机器人结构对步行轨迹的影响。四足步行机器人的传统输出轨迹只能执行固定行走轨迹,主要采用的是平面四杆机构,跨步时存在一定的死点,造成轨迹固定影响跨越障碍能力。传统步行机器人行走轨迹主要受控制系统影响,如果控制系统受到风雨的侵袭和恶劣环境就会受到严重的破坏。传统机器人步行结构的开关环节主要采用串联机构,造成轨迹运动误差大,控制系统的精准性差。其次,监测传感器安装是影响机器人跨越障碍的重要功能,可实时监测机器人的行走状态,传感器安装方式决定了机器人足端视觉图信号,影响着机器人的避障功能。步行机器人的机体结构也就是指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机器人功能的保证基础,但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涉及到恶劣环境,无论是在水下作业还是沙漠探测,都会对控制系统产生影响。所以要将与外界介质隔离。2.2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优化。通过对传统机器人机构设计的分析探讨可以看出,传统机器人行走轨迹主要受到,步行结构、监测传感器安装方式和控制系统的影响。因此,优化设计方案需要保证以下三点:第一步行机构优化,为了使机器人具备良好的避障功能,要让步行机构具备柔性与灵活性;第二监测传感器优化,确保传感器安装在实现与外界介质隔离的基础上,能够较为全面的获取地面周围情况;第三机体结构优化,在确保步行稳定驱动的基础上,增强环境适应性实现与外界介质的隔离。综上以上设计方案标准,四足步行机器人步行设计,可以应用平面并联五杆机构,传感器安装要与传动轴同轴,并选用动态扭矩传感,确保监测与步行驱动关节扭矩同步,步行机器人控制系统密封装配机体,确保与外界介质隔离。装配过程中要实现同轴安装,确保传动轴体的传动效率,这样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后,可实现与机器人驱动同步,极大的提高了传动执行的效率。执行优化方案后控制系统密封装配在机体中,并应用动态扭矩传感器,监测步行机构驱动,当机器人的足端处于悬空时,驱动关节的扭矩处于稳定状态,机器人足端接触地面或碰到物体障碍时,驱动关节会产生突变力矩,监测传感器的安装要在轴承座与驱动电机之间,通过监测驱动关节的扭矩,获取机器人足端地面情况反馈,利用动态扭矩传感器提高机器人步行控制的稳定性,同时机器人采用平面并联五杆,极大的提高了跨步能力,并使机器人足端的输出轨迹具备调节性,提高了机器人对行走环境的适应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四足机器人的研究应用,可以投入到抢险救灾和军事反恐等各个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传统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还存的一些问题,在步行机构与监测传感器安装等方面,还具有一定的不足,难以对机器人进行活动关节的精确控制。因此,本文基于机器人结构对各项性能的影响,对机器人结构进行了重新优化,使机器人步行更具有柔性,有效实现了步行灵活跨越障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建设,王玉闯,刘德平.新型四足步行机器人串并混联腿的轨迹规划与仿真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39(02):23-27.

[2]张云,郭振武,陈迪剑.基于Kimura振荡器和虚拟模型的气动肌肉四足机器人步态控制[J].兵工学报,2018,v.39;No.256(07):166-173.

兵工学报范文篇3

关键词:轻量化;新型材料;生产工艺;结构设计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节能减排已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各国专家学者纷纷致力于轻量化研究。轻量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发现实现轻量化的途径主要有采用新型材料、优化生产工艺和采用新技术进行结构设计。总体来说,这三方面是未来轻量化发展的主流。

1车身轻量化措施

轻量化,是指在保证强度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车身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减少排气污染[1]。20世纪以来,安全、节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有研究数字显示,如果汽车整车质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2]。在节能减排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汽车企业的竞争力。汽车轻量化的益处如图1所示[3]。图1汽车轻量化的必要性目前,实现车身轻量化主要有3个措施,即优化汽车框架结构和形状尺寸,在车身制造上采用轻质材料以及先进制造工艺[4]。第一种措施主要是利用有限元法和优化设计措施进行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5],以减少车身骨架和车身钢板的质量[6-7];第二种措施目前看来应该是车身轻量化的主流,已经有很多种轻质材料应用于车身制造工业[8];第三种措施为先进制造工艺的应用,包括激光拼焊板技术、热压成型技术和液压成型技术[9]。

2车身轻量化应用现状

车身结构优化方法如图2所示,从车身结构优化入手实施车身轻量化是最能够体现车身设计和仿真分析水平的一条实施路径。通过车身结构优化所获得的减重收益往往最经济,对于物料成本、项目投资等影响都很小。车身结构优化的主要方法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接头优化、断面优化、零件形状优化等。接头优化和断面优化需要借助于CAE(计算机辅助工程)仿真技术,零件形状优化则需注重零件细节。高强度钢和低密度材料减少的质量及相对成本对比如表1所示,轻量化材料的种类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轻量化材料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a)以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为代表的金属材料;b)以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纤复合材料和工程塑料为代表的非金属材料。如图3所示,从下到上代表了目前车身材料的发展方向。如图4所示,先进制造工艺主要包括零件工艺和车身工艺。零件工艺主要有热冲压成型、TRB(柔性轧制板)差厚板工艺、TWB激光拼焊工艺和Patch钢板工艺等;车身工艺主要有激光焊接、CMT(冷金属过渡焊接技术)焊接、铆接、结构胶等。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先进制造工艺实施车身轻量化与新材料的应用密切相关,新技术、新材料往往需要采用新的成型和连接工艺。如果采用铝合金材料代替钢材,铝与铝之间的连接或者铝与钢之间的连接也不能再使用传统的点焊工艺。例如:铝合金发动机盖,其内板及加强板之间一般采用TOX铆接工艺替代点焊工艺,而内外板之间仍然采用包边工艺进行连接。同时,制造工艺设备的技术发展也在促进车身更好地实现轻量化[10]。

3结语

面对日益紧迫的新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对汽车轻量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轻量化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各大汽车企业中,新的轻量化技术不断涌现并得以应用。主要阐述了A汽车企业所推广应用的轻量化技术———兼顾成本优势的轻量化材料选择及相应新轻量化工艺运用,并在最初设计状态下注重优化车身结构、各零部件轻量化设计。文章对于轻量化技术的讨论可为其他汽车企业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车身轻量化技术提供参考,同时对企业轻量化技术推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平,张宇,葛龙.基于正面碰撞性仿真的轿车车身材料轻量化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41(9):207-211.

[2]陈家瑞.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刘文华,何天明.高强度钢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应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4]刘伟燕,王书伟.轻量化技术在汽车车身上的应用[J].汽车工程师,2011(2):50-54.

[5]汉斯•波特•德吉舍尔,西格丽•吕夫特.轻量化[M].陈力禾,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张式程.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其发展趋势[D].长沙:湖南大学,2011.

[7]刘一蒙,刘曦,张攀,等.某特种车驾驶布置室轻量化设计[J].四川兵工学报,2009(2):89-91.

[8]陈力禾.汽车轻量化之镁[R].昆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1.

[9]倪晋尚.轻量化技术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08(5):4-7.

兵工学报范文篇4

丰泽公安分局是泉州市公安局确定的大练兵活动定点联系单位。2004年以来,分局立足长远,结合实际,采取“一性三化”组训法,即对大练兵活动实行战略性投入、实战化导向、模式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民警练兵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大练兵活动的开展,取得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全局民警体能测试达标率达100%;警务技能战术考核及格率达100%,优良率达70%;手枪射击测验合格率达75%。“大练兵”使全局民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业务素质和警务技能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提升,队伍整体克难攻坚能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全局开展大练兵活动以来,共破获刑事案件1455起,同比上升10.2%,其中破获“八类”重特大案件多达259起,命案侦破率达85%,初步彰显了大练兵的无穷威力。

(一)战略性投入的大练兵思路。分局把教育训练作为公安事业发展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塑警工程”,提出“实施战略性投入、建设‘学习型警队’”的总体思路。一是早部署提前行动。在2004年初制定下发民警集中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分期、分批组织全局民警进行封闭式集中培训,掀起练兵热潮。二是细筹划精心组织。分局不仅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大练兵活动方案,局属各单位也结合各自工作任务迅速制定详细的大练兵月计划和周安排。每期集训班均由局党组一名成员亲自带队,抽调政工、纪检、装财科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进驻教育培训中心,与全体参训民警共学习同生活,并做好参训民警的管理考核和各项后勤保障工作。三是大投入长远打算。分局积极争取、多方筹措近40万元资金用于培训基地建设,于2004年3月挂牌成立了分局民警培训中心。分局投入10万余元经费用于配齐配全民警集中轮训必备的训练器材和防护器具,紧接着又投入20万元作为大练兵训练和奖励的专项资金。四是重宣传大造氛围。分局积极与中央、省、市级主要媒体建立良性互动的新闻稿件通联制度,大力宣传大练兵活动和练兵成果。制作各种宣传栏、宣传橱窗,在各级媒体刊发刊播大练兵宣传报道稿件,营造了浓厚的学业务、练技能、强体质氛围,在全社会唱响了一曲“执法为民强素质,励精图治练精兵”的战斗凯歌。

(二)实战化导向的大练兵模式。分局在练兵模式上坚持以实战为导向,充分体现大练兵不同于一般理论学习培训的特点。一是训练内容突出实用性。在集中训练中,围绕“四大重点”设置培训课程,即:以“三个代表”为重点,注重提高民警对加强学习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的认识;以法律法规知识为重点,注重更新民警执法观念、提高民警的执法办案水平;以警务技能培训为重点,注重提高民警执行勤务的实战能力;以心理保健知识为重点,注重培养和提高民警的心理素质。在岗位练兵中,则结合不同的岗位实际对练兵内容进行细化,要求各单位组织民警加强本职工作最基本、最核心的业务和技能的学习。二是训练方法注重实战性。对在民警教育培训中心集训的学员实行“战训合一”管理,规定集训学员一般应作为机动警力,边训练、边备勤,遵照分局相应的各类紧急情况调用机动警力的科学预案,预备处理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防控暴力案件等重大警务活动。同时,号召全体民警坚持“早上锻炼半小时、晚上学习一小时”,把练兵要求变为自觉行为和需要,养成立足岗位训练、定时主动训练的良好习惯。集训中,坚持把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自学自练相结合,将室内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演示和室外模仿操练、实景模拟、实战演练相结合,把实战训练搬进课堂,把理论教学搬到训练场,运用问题式、启发式、互动式和对抗体验式等民警喜闻乐见教学方法,增强教育培训的实践性和感染力。三是训练质量讲求实效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练兵原则,先基本后应用,先分练后合练,正确处理基础与应用、技术与战术的关系,促进训练协调发展、取得实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达标活动,以及篮球赛、乒乓球赛和拔河、登山、三公里越野跑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娱活动,激发民警的练兵热情和兴趣,达到了劳逸结合的训练效果。

(三)模块化运作的大练兵格局。分局在大练兵活动中积极探索、实行“模块训练”,分类组织培训,增强训练的标准性和针对性。从横向上,按照“公共基础年”的必训内容,将大练兵的训练模块上分为四个基本类:一是基本知识培训模块,突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自学为主;二是基本体能训练模块,主要以《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为基本要求,采取岗位练兵和以赛促练的形式,用达标推动;三是警察基本素养训练模块,主要通过开展遵守《内务条令》夺标竞赛活动,注重日常养成,从日常的跑操、队列、会操和单位内务管理中规范;四是基本技能战术训练模块,重点加强警械使用、手枪射击、徒手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等单兵技能训练,以及对人员盘查、车辆查控、抓捕等个人和集体战术训练,主要以各单位的小教官组织集中施训为主,结合民警之间互学、互帮、互教的形式开展。从纵向上,按照训练组织形式,将大练兵的训练模块分为四类,即轮训轮值模式、小教员特训模式、以会代训模式和岗位分散练兵模式。一是轮训轮值模式。分局先后分4批对全局民警进行每期10天的封闭式执法轮训,为进一步开展大练兵活动打下扎实基础,提供了有益经验。分3期对全局民警进行每期1周的计算机技能轮训。二是小教员特训班模式。按照“练兵先练小教官”和“以点带面”的思路,分局先后举办4期封闭式小教官强化特训班,共培训46名小教员,为全面铺开警务技能、战术训练活动储备了师资。三是以会代训模式。组织全局宣传报道通讯员以会代训开办通讯员首期培训班,启动旨在培养警察公共关系人员的“通讯员培训班制度”。四是岗位分散练兵模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岗位训练内容和标准,各自组织民警开展岗位练兵。刑侦部门组织开展现场搜捕训练,治安部门、各派出所开展处置突发事件演练,港区派出所开展海上解救人质演练,户证科组织社区民警、户籍警业务培训,法制部门立足本职开展案件审核、把关质量竞赛,等等。分局还确定每星期四为机关练兵日,基层和一线单位也根据实际确定周训日,保证每位民警一周不少于半天的专门训练时间,形成了经常性的岗位训练机制。

(四)规范化管理的大练兵机制。分局坚持依法治训,积极探索、建立规范化管理的大练兵新机制,确保大练兵稳定、平衡、协调地发展。一是规范训练程序。以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为契机,在认真总结前期各种封闭式教育培训班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包括参训对象、训练种类、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的考试考核、训练的组织管理、师资管理、训练机构和经费等内容的《丰泽公安分局民警培养训练实施办法》,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民警训练工作程序。二是坚持训练制度。分局对民警培训班全部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训练制度,并坚持登记统计制度,用《公安民警训练手册》详细记载每个民警的训练情况、熟练程度和达标成绩,建立民警训练档案。同时,实行“双百分”考核制度,规定凡考试成绩不够60分或违反考场纪律、日常操行、考勤考核达不到80分的,参加下一轮培训,直到培训合格获取结业证书后才能上岗。三是抓好制度落实。分局党组带头制定分局领导大练兵训练表,坚持每月议训和每季度检查通报制度,各级各单位的领导认真落实训练责任制,带头参训,为基层和民警做表率,真正做到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各司其职,按级负责。分局大练兵办公室按照教学组、宣传组和督导组对办公室成员进行科学分工,充分发挥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考核训练工作的职能作用。分局还建立考评奖惩机制,把大练兵活动专项考核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考评的范畴,并把训练成绩作为民警年终公务员考核、评功评奖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为大练兵活动注入内在的动力,基本形成了一个“人人争第一,个个怕落后”的良好氛围。

二、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大练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丰泽公安分局的“一性三化”组训法是对构建基层民警练兵长效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特别是坚持依法治训,制定《丰泽公安分局民警培养训练实施办法》,建立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机制,实行模块训练、战训合一管理、“双百分”考核等做法都是值得继承和发展的宝贵经验,但在练兵实践中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有些民警在练兵认识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差。一是个别中层领导重业务、轻练兵,不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练兵的关系,有时竟用工作搪塞练兵;二是部分民警在工作和学习的多重压力下,对练兵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个别民警对自己要求不高,满足于现有知识水平,不思进取,缺乏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三是个别民警对开展练兵的作用和效果持怀疑态度,等待观望,徘徊不前,不能积极投身到练兵热潮中去。四是有相当部分民警在意识上存在着“训练相当于疗养”的心态,培训提高的意识观念相当淡薄。

(二)练兵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一是练兵内容大多停留在陈旧教材的“照本宣科”、理论内容的“强行灌输”和实战训练的“蜻蜓点水”这种低水平上,适用性较差,超前性不够,知识更新缓慢。二是对民警的练兵手段主要是单向讲解、我教你练的填鸭式满堂灌,突出了教员的主导地位,但忽略了参训民警的主体地位,且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没有形成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三是从总体看,由于没有根据不同警种、不同层级建立科学、规范、统一、具有警种特色的练兵标准和内容大纲,多数班次的培训基本上还处于不分警种、不分岗位、不分职级、不分对象的“一锅煮”状态,横向上警种与警种之间虽然练兵形式多样,但练兵内容大同小异,针对性不足;纵向上高级警官与初级警官侧重方向上不明确,缺乏层级,大大影响了练兵实效。

(三)练兵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短视现象严重。一是民警练兵缺乏有序规划和统一管理,训练目的不明确,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练兵机制,缺乏前瞻性,与队伍建设的需求和巨大的培训量不相适应。二是对民警练兵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训练的组织形式、训练内容、教学安排、管理方式都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缺乏师资力量和实用性教材,训练不规范,随意性较强,使练兵质量仍徘徊在低水平上。三是民警学习训练不均衡,骨干走不开,没有充电机会,而“闲人”则重复参加培训,造成“炒冷饭”现象和局部练兵盲区的存在。四是缺乏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练兵与干部使用尚未直接挂钩,降低了练兵的权威性,因而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练与不练一个样,练好练坏一个样”的问题。

三、构建基层公安民警练兵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练兵是加强公安机关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树立练兵科学发展观,立足长远,做好系统设计,把民警练兵工作作为提高公安队伍素质和战斗力的一项基本制度,年年练、月月练、天天练,常抓不懈,实现练兵工作从定向、封闭向非定向、开放发展;从终结性、一次性、应急式培训向终身性、持续性、制度化培训发展;从较低层次的理论培训向较高层次的理论与技能综合培训发展,努力以队伍建设的练兵成果推动公安工作的发展,以公安工作的实践检验练兵机制的成效,逐步建立起科学实用、规范有序、长期有效的民警练兵长效机制。

(一)更新民警练兵观念。

建立基层公安民警练兵长效机制,其实质是要为基层公安民警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即让每一个基层公安民警在从警生涯中定期不定期地经常接受有关不同级别、类别和内容的训练,使其知识结构和警务技能始终保持与现实斗争相适应的状态。因此,练兵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为练而练,为应付差事而练,而是为战而练,练出高素质,练出战斗力,练出警威。不从这个思想高度去认识,很难将练兵活动落到实处。建议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民警”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练兵,启发自觉,重在鼓励”的原则,在启发觉悟、让民警自觉接受和参与练兵上多动脑筋,努力让每位民警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理解练兵工作是一项关爱、保护和培养民警的从优待警工程,并懂得这样一个与自身利益戚戚相关的道理:在知识型经济、学习型社会,提高自身素质和实现自身价值是时代的要求,自身素质要通过自觉融入教育培训活动来磨练提高,而自身价值要通过爱岗敬业实现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实现在自我加压中,否则便会被时代无情地淘汰。同时,坚持“典型引路、骨干先行”,用“长霞精神”鼓舞民警练兵热情,并引用典型警示案例触动民警吸取“今日不流汗,明日要流血”的惨痛教训,激励广大民警提高公安民警终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练为战,一切为打赢”的练兵观念,自觉把本职岗位作为练兵战场,把执法执勤作为练兵过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学而即用,以战促练,以练促战,通过实战训练促进各项公安业务工作,以公安业务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来检验练兵成果。

(二)制定民警练兵标准和内容体系。

有的放矢地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并对某些特定的岗位练兵项目保持训练的延续性,民警练兵活动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长远的现实意义。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民警练兵长效机制,必须制定统一标准,针对不同部门、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和不同水平的民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岗位练兵和培训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为此,有必要组织专家深入研究,科学论证,依据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的职能需要,按照岗位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定出相应的练兵标准,让每位民警根据自身岗位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达标式练兵,做到岗位素质标准化、素质标准科目化、科目设置实战化、实战内容规范化。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警种、不同业务部门侧重不同的练兵内容,遵循“突出重点、急用先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制定每个阶段练兵完成的时限、内容、要求及详细的考评实施细则等,确保练兵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一般而言,一线民警和初级警官应侧重于实战需要,着重训练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实现“追得上,打得赢,说得过”的目标;领导干部和高级警官要突出决策指挥、领导管理艺术的训练和理论的学习,达到“指挥镇定,组织得当,保障有力”的效果;后勤保障机关和机关民警也应侧重于理论学习,并增加调研、公文写作等内容的学习训练,以增加练兵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强化民警练兵保障。

在制定了规范、统一、科学的民警练兵标准和内容后,还必须将练兵作为多层次、全方位、人人参加的经常性、长期性的“战略投资”来对待,在基地建设、师资力量、教材配备、人员调训、经费支持等方面落实保障机制。一是加强练兵基地建设,走基地化练兵之路。应本着“量入为出,厉行节约,整体规划,分期筹建,逐步到位”的原则,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培训资源,保证培训条件,突出使用管理,加强培训质量的检查和评估,不断提升办学功能,努力做到全年度满负荷使用、诸警种共同使用、面向全警开放使用。二是建立以“教官制”为核心的师资培养机制。从公安实战部门中选拔精通业务、适应教学的业务骨干和领导,经过培训、评聘,以专兼职结合、兼职为主的形式充实到教育培训中心的教学岗位上,实行分级聘任制,建立一支适应提高民警素质要求的教官队伍,并建立起“教官人才库”,对这部分人进行建档管理,根据教学水平实行优胜劣汰。同时,建立单位与公安院校、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的业务专家之间的长期聘用合作关系,以及学校教师与本单位教官的双向交流制度,切实解决培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三是自编实用性辅助教材。针对目前各种公安培训教材版本较多,但普遍存在内容滞后、理论性太强、实用性较差的问题,建议在各警种和各类别岗位中抽调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成立公安民警练兵辅助教材编委会,以公安部统编的各警种教材为参照,结合实际编写出各警种、岗位类别的练兵辅助教材。辅助教材在内容上应突出实用、贴近实战,做到4个明确,即:明确各警种、岗位的职责;明确各警种、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明确各警种、岗位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各警种、岗位训练要达到的目标。在形式上要倡导采用“短平快”实用性操作手册的编写模式,如常讲常新的“活页式讲义”、易学易懂的“问答式手册”,或者集工作流程图例、业务知识注释、典型案例评析、学习参考附录于一体的“四合一”体例等。并且不定期进行更新维护,逐步形成区分练兵层次、突出岗位业务、适应不同需要的实用性辅助教材体系。四是制定“三个5%”的规定。即“每个单位要将5%的警力用于培训、将5%的工作时间用于培训、将5%的公安业务经费用于培训”,从制度上保证教育培训的人员、时间和经费。五是建立练兵经费保障机制。多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倾斜练兵经费,特别在培训基地建设方面要争取由地方财政立项并纳入计划,保证专款专用,确保练兵深入、持久、长效。

(四)讲究民警练兵组织形式和方法。

练兵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确保练兵质量的可持续保障,既要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具有灵活性,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第一,民警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无疑是使用警力与提高警力、培养人才与锻炼人才、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所以,应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将岗位练兵作为基层公安民警在职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边练兵边值勤,做到训练、工作两不误,以训练提高民警的技能,以值勤检验训练质量,并注意以老带新,以新帮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帮互带氛围。考虑到基层公安工作实际,如需脱产培训,要尽可能采取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短期专业训练形式,民警培训期间,三分之一的时间接受政治、法律、公安业务、公安科技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体能、查缉战术等综合训练,三分之一的时间实行“战训合一”训练。参训学员在学习期间配合各警种担负城区夜间治安巡逻、武装设卡、节庆保卫任务;配合处置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重大治安案件、灾害事故等工作;配合并参与全局疑难案件的侦破和对外法制宣传等活动。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警力,缓解工学矛盾,全面提高民警的综合实战能力,实现练兵与实战的有机统一。第二,不论是集中培训还是岗位练兵,都要着重以培养民警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因地制宜地灵活采用受民警欢迎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专题讲座法、案例分析法、专题讨论法、模拟示范法、学导式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失败体验”教学法、游戏培训法、取长补短与教学相长法等,以保证教学效果。第三,注意把书面上的业务技能知识理解、消化,落实为实战技能演练,打破图形式、走过场、囫囵吞枣的不良局面,通过实战演练、模拟演练、训练竞赛比武提高队伍的整体作战水平,以期达到练兵的目的。第四,应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并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红外线模拟射击教学、查缉战术仿真模拟现场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培训教学工作,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手段在民警练兵中的使用率。建议把握实施“金盾工程”的有利时机,结合基层公安机关点多线长、昼夜坚守岗位的工作特点,积极建立与公安工作同步的信息资源库和民警练兵信息平台,本着“为一线服务、为实战服务”的宗旨,走网络化练兵之路,努力为一线民警传递教育培训信息、解答业务难题、提供业务资讯,实现培训学习和工作实践的完美统一。

(五)健全民警练兵考核激励机制。

坚持把训练成绩与民警切身利益挂钩,在量化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进行考核激励,有效调动组训和参训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确保基层公安民警练兵长效机制的有效健全。一是应建立健全练兵考评考核机制。针对不同岗位的民警量化细化练兵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制定“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评比”的练兵考评工作机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将练兵活动情况及时进行计分,将每个阶段的考核成绩累加,建立练兵效果“排行榜”,每月公布,让每位民警找准自己大练兵所处的位置与距离,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以此激励广大基层公安民警练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应实行民警训练学分制。实行学分制就是在制定各警种(岗位)民警素质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要求,以年度为单位,确定民警训练内容、目标要求以及相应学分,达到规定学分即为完成训练任务。通过学分制的建立,让每个民警知道该学什么、练什么,目标、要求是什么,提高学习训练的针对性、方向性,避免盲目性、重复性。三是应建立健全民警训练档案,推行“训历”纳入制度。如实记载民警培训次数、培训时间、培训种类、培训成绩与鉴定,及时登记建档,为掌握民警参训情况,制定练兵规划提供准确依据,以解决民警学习训练不均衡的问题,消除练兵盲区,提高练兵效益,实现民警练兵全员化。同时,建议把“培训经历”和练兵成绩作为重要的内容纳入到民警提职、晋级、奖励、入党等的必备条件之中,实行“资格准入、培训上岗、优训晋级”以及“优胜劣汰、末位重训”,并设置专门的奖励指标用于练兵奖励,对练兵务实、训练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练兵考核成绩不合格的末位民警先提出警告,给出时间补考,补考再不及格就被淘汰出局,该免职的免职,该待岗的待岗。这样,不仅体现了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而且可以激活基层公安民警练兵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转,在队伍中形成一种“习武精武有奖、练兵尖子吃香”的浓厚练兵氛围。坚持下去,自然就解决了当前练兵工作中存在的“练与不练一个样,练好练坏一个样”的积弊,练兵工作即使不用强调,无需命令,也会人人争先,踊跃参与,练兵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就达到了。

构建基层公安民警练兵长效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基层公安机关实际的练兵新路子,实现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双赢格局,在创建平安、服务小康的征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福建省公安厅.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八公”会议精神宣传读本〔M〕.2004.3.

②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社,1998.

③陈东升.公安教育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

④马永定.21世纪基层警务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

⑤2004年全国公安工作要点〔J〕.公安建设,2004,(1).

⑥江淼.关于公安教育培训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政法学刊,2003,(4).

⑦马永定.完善县级公安机关民警教育培训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公安教育,2003,(3).

⑧王程辉.构建公安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刍议〔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兵工学报范文篇5

【关键词】科研院所工会;教育职能

科研院所职工普遍学历层次高,专业性、技术性强,对思想政治、科学素养和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需求迫切。作为高知密集型单位,人力资源也是科研院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会作为作为党联系干部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如何充分发挥工会教育职能,促进科研院所和谐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是摆在科研院所工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科研院所工会发挥教育职能的必要性

(一)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科研院所工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工会方向,全面贯彻党的群众工作方针,自觉把工会发展方向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科研人员创新素质发展的前提。(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产品、技术、市场的竞争,背后却是人才和创新活力、创新动力的较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科研院所要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对创新驱动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前董事长尹家绪也在《春天里,创新正当时》一文中明确指出:兵器工业仍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但是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要吃技术饭,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科研院所工会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提升职工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三)维护广大职工就业权、发展权。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行业竞争面前,职工的技能水平对企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更直接关系其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其家庭稳定。发挥工会教育职能,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不仅是工会工作者的职能所在,更是维护广大职工就业权、发展权的根本所在。

二、科研院所工会发挥教育职能面临的问题

(一)为科研人员创新实践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一方面,长期以来,工会在党委的领导下,习惯性认为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由院所各级党组织负责开展,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存在“工会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的认识误区[1];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也有了全新的变化,工会信息传播和宣传工作受互联网影响尤其巨大[2],如果不能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阵地上积极、主动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任由错误、非法言论等传播,在职工群体中扩散,极有可能引发舆论引导危机、甚至群体性事件,后果严重。(二)打造企业文化。由于企业文化不能直接带给企业经济效益,且对企业文化的需要度模糊,导致部分工会干部对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工作上开拓心理不强,习惯于上级布置、按部就班地执行,缺乏创新与活力;不舍得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投入,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三)提升职工科学技术水平。科研人员及其科研成果是科研院所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一日千变,新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如果不能紧跟所处行业科技发展的最新技术与成果,科研院所及人员被行业所被新兴产业取代将不是危言耸听。

三、内蒙金属研究所工会发挥教育职能的实践

(一)提升员工思想政治素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以职工大讲坛、道德讲堂为平台,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工会与所党委密切配合,组织党支部书记及全所党员分批赴井冈山、延安等革命老区进行实践学习,组织全所职工学习系列讲话、观看《兵工记忆》等影片,并开展征文活动。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学习,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持之以恒地抓好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帮助员工确立认识事物的正确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所工会积极主动介入新媒体平台,建立企业微信公众号,组织职工关注“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不仅与职工在传递信息方面渠道更为丰富,对于官方信息的和新媒体留言的遏制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舆论引导工作。(二)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通过开展“赛罕塔拉健步行”、“包头市职工足球赛”、“续读名家诗词、铭记中华精髓”诗词大会等职工文体活动,支持引导羽毛球等业余爱好协会开展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协同质量安全处等职能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安全随手拍”、合理化建议、QC小组活动等主题活动,促进全价值链体系化精益管理战略等中心工作开展。通过一系列职工教育活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使我所在增强凝聚力、提升整体实力、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励快速发展等方面切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三)提升职工科学技术水平。“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邀请以集团公司首席专家为主的高级科研人员到我所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做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完善职工培训制度,加大科研人员外出参加培训、交流会等力度,同时在所内大力推行首席专家、技能带头人等做法,广泛开展技术培训、读书自学、导师带徒等活动,激发职工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科研人员的科学素养大幅提升,科研成果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工会工作的意见,总工发[(2004)12号].

兵工学报范文篇6

关键词:电子诊断;现代汽车;维修技术;运用研究

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电子诊断技术也在越来越多领域运用,例如产品的生产、设计的维护等过程都有电子诊断技术的参与,电子诊断系统的广泛运用,使产品的性能得以提升,也使维修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1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特点

1.1检测设备。相比于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之前大多都是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发现汽车中存在的隐患,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汽车与原始汽车在本身上就存在很大的差距,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汽车,很多精细的问题通过人工的方式不能发现,所以为了适应现代汽车的工艺和材料,在汽车维修的检测设备上也必须得到更新换代,这就要求引进新的材料、尝试新的方法、制定新的标准,从而使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得到一定的保障。1.2维修技术。为了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新检测设备,汽车维修人员要及时的掌握现代汽车的维修技术,对已有的维修技术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维修人员对新检测设备的熟练操作和运用。之前维修人员只是简单的通过机械对汽车进行维修,但随着电子诊断技术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或许仅通过一个按钮,就可以对汽车发生焕然一新的改变。但是只有将先进的检测设备和相应的维修技术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新型检测设备的作用,保障现代汽车更好的使用。1.3管理工作。一个行业的平稳发展必定少不了优秀的管理制度,在现代汽车的管理工作中,大多数企业会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现代汽车的维修和保养进行系统的管理,以确保后续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维修人员在对现代汽车进行检测时要根据一定的流程,对产生隐患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排查,并做好相关的记录,这样就使得汽车维修的过程更加制度化,工作的效率的也得到了提高,也加深了各部门间的联系,使得企业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利益。

2电子诊断对现代汽车维修的作用

2.1增加影响力。当前汽车已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每一个家庭的必需品,汽车维修行业要勇于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学习相关的维修技术,提高维修人员的素质,改进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使得汽车维修行业在市场上快速站住脚,并且站稳脚。电子诊断技术的大量普及,不难发现电子诊断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现代汽车维修的效率,哪个汽车维修企业率先将电子诊断技术运用到现代汽车维修中,哪个汽车维修企业的就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2.2改善维修理念。私人汽车的使用数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飞速增长着,人们对汽车的保养和维修的认识也得到了提高,为了延长汽车的使用年限,人们越来越多的对汽车进行保养。除此之外,人们还越来越重视汽车的外观,所以也更加关注汽车维护这一块的发展。同样电子诊断技术在汽车维护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前交给维修人员的工作,现在更多的是被计算机系统所代替,从而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3电子诊断在现代汽车维修的运用

3.1对发动机维修的运用。发动机是一台汽车最关键的部位,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发动机是否能正常运作,关系着一台车的排放、动力、消耗等问题,但是发动机内部构造复杂,电子诊断技术的运用则将这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运用电子诊断技术对发动机的性能、动力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检测,也使得最终检测的结果更具有可信性。3.2对内燃机检测的运用。内燃机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而内燃机异响是非常普遍的问题,所以这对维修人员来说仅凭借以往的经验是很难发现内燃机出现故障部位的,但是借助电子诊断技术,可以大大降低工作的难度,针对内燃机的异响问题,电子诊断技术通常运用快速听诊器和高感听音器工具,这两种工具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较强,能对内燃机进行精准的诊断,迅速找出发生故障的细节部位,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3.3对底盘检测的运用。底盘是与发动机相关联的,针对底盘经常存在的底盘输出功率问题,电子诊断技术通常采用底盘测功仪来完成,只有发动机处于稳定的转速时,底盘才能精确的输出功率,保证汽车稳定的运行。对汽车底盘输出功率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其一,可通过在室内模拟汽车行驶的过程,如果发动机转速稳定,那么汽车底盘的输出功率也就稳定;其二,可根据底盘测功仪显示的功率,对驱动轮的输出功率进行估算,进而得到汽车底盘的输出功率。3.4对油样检测的运用。汽车是由很多金属部件组成的,当汽车运行时,这些金属部件之间会发生摩擦,从而产生金属磨粒,这些金属磨粒会随着汽车内各种油液的运转而进入到相应的油液中。为了及时的掌握金属部件的磨损情况,可以通过对汽车油液中的金属磨粒进行检测,从而找到故障部位,并及时止损。

4结束语

电子诊断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中的运用,使得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难度降低,改变了传统的汽修方式,对现代汽车存在的隐患、故障能精准的定位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使得汽车的使用年限得到很大程度的延长,所以引进电子诊断技术对每个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来说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张进.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四川兵工学报,2009(3).

[2]熊毅.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兵工学报范文篇7

目前,我国化学工业项目正在逐渐增多,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食物包装、食用化学添加剂、航空航天等等,化学技术的社会性价值无可取代,但是,其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值得深思。其中,聚乙烯的应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塑料的化学分子非常的稳定,就导致其在地下会长久不腐化,产生了非常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另外,化工工厂的废水废气也会对水体和大气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区域出现无生物死水现象,这些自然环境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度处理和综合性优化,积极建构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和控制体系,确保化学工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保证环境问题得以有效解决[1]。

2化学反应应用中化工原料重要性

在我国化工工业发展进程中,将实验研究项目作为实际管理机制的基础,因此,要对研究阶段的化工应用结构进行综合分析,而对研究阶段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料,也就是说,若是想要得到一个化学物质,就要消耗其他的化工原料进行制备和化学处理,这个过程需要得到严格的审核和控制,并且将经济安全作为研究重点,提高实践基础的有效性和系统化处理效果,要从综合性管理机制出发,对相关项目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性整理。第一,化学反应中,纳米材料在化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价值。作为新型的高科技原料,纳米技术在微观技术结构应用机制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值得一提的是,纳米材料具有抗辐射作用,能一定程度上推进化工技术复合材料的实效性和应用价值[2]。第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化工企业的常规实验中,利用催化剂能有效提升整体化学实验的处理效果,确保处理结构和化学反应应用的稳定性。利用化学反应催化剂,不仅能提高化学反应的实际效率,也能有效升级其产物的应用价值,在实践中,只有保证催化剂的相关参数要求符合国际标准,才能有效提升化学反应的实际效果,并且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工材料的浪费,规避化工污染的产生。正是基于此,在实际试验项目管理体系中,要结合实际需求和管理策略,高度重视化学反应催化剂的使用前景和使用效果。

3化学反应应用中废物处理反应重要性

近几年,关于化学反应和环境之间平衡关系的探讨持续升温,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需求和管理机制,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措施,才能有效升级处理效果,正是基于此,在化工技术中,要对化学反应的废物处理项目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控制,提高整体处理效果和技术实效性。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要对化工企业中技术结构的局限性和加工实效性进行综合性统计分析,确保废物处理效果符合预期,这也是化工企业环保项目中的关键性问题[3]。

3.1科学化综合处理

在化学反应操作过程中,要结合实验研究项目,建立健全更加系统化的综合性处理机制,由于废物环保处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对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科学化的处理和整合,这些措施都要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推进。也就是说,只有提升科学化处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对废物环保处理过程进行升级,从而减少有害物质的不良侵害。

3.2提高净化意识

在环保机制建立过程中,环保意识非常关键,社会大众对于自身环保意识的建设也缺乏认知,就会导致整体环保理念无法得以有效落实,相关管理控制措施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一些化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对环境污染问题视若无睹,也就导致有害物质和重金属随意的投放,缺乏必要的净化处理,会加深环境污染。因此,相关部门要对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统筹分析,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确保处理结构和污染项目符合标准。在对污染物进行综合性科学处理的过程中,提升整体环保效果[4]。值得一提的是,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环保效果,相关部门也需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净化处理措施,分析污染物的同时,针对实际问题采取有效措施。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化学化工技术管理模型中,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切实维护管控效果,提高对原料和化学催化剂管理效果的重视程度,寻找最优化发展路径,确保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伟云 单位:平顶山市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崔国凯,钱晨阳,李浩然等.离子液体强化有机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3,29(03):281-288.

[2]黄顺祥,郝荣章,刘峰等.涂层中伴有化学反应的传质动力学模型及解析解[J].兵工学报,2015,30(06):746-752.

兵工学报范文篇8

【关键词】湖湘文化;核心精神;本土教育

湖湘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注重教育,投身教育的先驱者,他们的教育理念对湖湘文化甚至整个中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其中周敦颐、王船山、魏源、曾国藩等人都是湖湘本土教育的开拓者与践行者,而岳麓书院更是此传统的见证与代表。下面就几位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对本土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

一、周敦颐纯心修身,自学为主的教育思想对湖湘教育的影响

周敦颐(1017年-1073年,湖南省道县人)的教育思想明确而突出,他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人向善,同时教育又是一种己立立人的事业,要求施教者先要有所立、有所达,才能够去立人、达人。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人格感化、以德服人的过程。所以优秀的教育者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以身作则,注重个人品德才能让学生崇敬,从而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教育效果。周敦颐的教育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纯其心以修身”。他认为要以仁义礼智为根本才能做到纯心。周敦颐一直提倡“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以自学为主,鼓励多进行思考,采用启发式教学,并邀请当时的学界名流来进行讲学,始终坚持开明的教育方法。周敦颐这种讲究人格气节与操守的教育理念,对湖湘文化的发展和学子的成长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周敦颐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建立了“景濂书院”,收徒众多,其中包括程颢程颐兄弟俩,这是他在人才培养上最为突出的贡献。周敦颐的一代代弟子们纷纷在湖南讲学授徒,开创了湖湘地区教育鼎盛的局面。两宋时期湖南书院达到了近70所,其中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是当时中国四大书院之二。周敦颐的三传弟子胡安国父子在衡山创建的碧泉书院成了湖湘学派的教育基地,开启了湖湘学派的源流。周敦颐所开创的教育事业繁荣局面为湖湘文化的鼎盛和湖南人才的鹊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湖湘地区第一个本土大思想家,在他之前湖南人才“罕见史传”数量上并无任何优势,由于他对教育的推动,在他之后湖南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才大省。周敦颐仿若湖南人才发展史上的一盏明灯,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湖南学子不断前行。在他的教育思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湖湘地区在南宋、明后期和清朝中期涌现了三个人才高峰期,并且出现了湖南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五大人才群体。

二、王船山“经世致用”教育思想对湖湘教育的影响

王船山(王夫之,1619年-1692年,今衡阳市雁峰人)作为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伦理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代表着同时期最为先进的教育理论,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并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实践与探讨。王船山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帮助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他认为教育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影响人的先天之性,能增强和发展人潜在的认识能力;二是通过教育和学习取得知识才能,形成后天之性,也就是道德观念;三是通过教育来革除因为缺乏教育或者教育不当造成的恶习。他的教育思想,一贯善于结合实际,他谈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时会结合当时的时政,总是从国家的兴亡,人民的安危来阐述教育的问题。因此王船山的教学中总是贯穿着爱国主义的内容。王船山提出教学的过程是“行”先“知”后,知行合一,相互为用的过程,而教学的方法要因材施教,要求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提倡“自勉”与“自得”。他认为,教学的方法首先是帮助学生立志,只有确定志向才能精神焕发,聪明富有。因此懂得教学的人会懂得用美好的事物来感化人,帮助受教育者选择正确而专一的志向并为之努力。而教学同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是有规律的,人的能力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学也要循序渐进,施之有序。王船山还强调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了不同学生的特点之后,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有的放矢的教学。同时他还提出教师对待学生必须严格要求,不能降低教学标准去纵容学生偷懒,学生也应该高标准的要求自己的学习,不能要求教师放松要求来迁就自己。由此可见,王船山在教育上要求的是“自勉”和“自得”,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这个观点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哪怕是现在看来都具有进步的现实意义。王船山的教育思想和他的崇高气节,武装了洞庭湖之滨、三湘四水的湖南士大夫群体,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酝酿之后,终于在晚清中国面临危亡之际发酵,湘人曾国藩、左宗棠等吹响“中体西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号角,湘人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湘人一跃进入晚清政治中枢,走向了近现代湖湘人士担当天下振兴中华的交响乐章。

三、魏源和曾国藩“兼容并蓄”教育思想对湖湘教育的影响

魏源(1794年-1857年,湖南邵阳人)提出过一系列关于文化教育改革的思想与计划。首先提出要改革科举制度,为国家培养和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其次讲究“经世致用”的学问,提出一切学问都应该从当下的现实情况出发。最后提出向西方学习战舰制造技术、火器技术和军队训练选兵、练兵和养兵之法,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魏源这种兼收并蓄的教育理想,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湖湘地区的有识之士走上了主动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救亡图存的道路。曾国藩(1811年-1872年,湖南娄底人)在治学与教育上的见解,时至今日仍然在影响着湖湘大地。曾国藩被认为是中国近现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主持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开创了中国现代化的先河,是湖湘文化培养出来的不朽人物。他从传统文化出发,独创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来。他善于用一个字来代表某一个主张。曾国藩的教育思想里要求子弟们从小就要立下正确的志向,要明确刻苦学习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和早日成名,而是为了明理。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主体正是数十万湖湘地区的普通山民,曾国藩在练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保留他们身上湖湘人士质朴、刚劲、不屈不挠的湘人性格,又教育他们学习儒家道德和文化修养,让这些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有了外出闯荡的机会,开拓了他们的眼界,拓展了胸襟,提高了见识。曾国藩让家国天下这些大义由过去只有少数精英学子关心的内容变成了普通人挂在嘴边的话题;独立意识被整体升华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意识;建功立业的追求被升华为忧国忧民的救世情怀;而湖湘文化里融入骨子的血性被升华为理想献身的牺牲精神;霸蛮的态度被升华为坚定的执行力,使得湖湘文化在最广大的层面上有了质的提升与飞跃。

四、结语

湖湘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区域文化形态,被它滋养过的三湘四水在中国近现代几乎写就了半部近代史,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诸如黄兴、蔡锷、宋教仁、、蔡和森、刘少奇等伟大的革命家。正是湖湘文化中“自强不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内核,教导他们在求学时代刻苦奋进,要求他们在为人处世时豁达宽容,激励他们在民族危难时奋不顾身。直到今天,湖湘文化依然在影响着湖湘本土教育,让湖湘学子在新时代面临新挑战时依然具有竞争力,发扬湖湘文化核心精神,研究湖湘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正是我辈教育工作者应尽之事。

参考文献:

[1]陈谷嘉.论湘楚文化是具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形态[J].湘楚论坛,2008,(6):61.

[2]文选德.湘楚文化古今谈[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92.

[3]朱汉民.湘楚文化的基本要素与特征[J].湘楚论坛,2000,(5):59.

[4]王柏寿.周敦颐教育思想之研究[J].国民教育研究学报,2004,(7):13.

[5]卢清华.周芬芬论湘楚文化与湖南人精神[J].船山学刊,2006,(34):42.

[6]朱汉民.湘楚学派初探[J].求索,1987,(6):29.

兵工学报范文篇9

关键词:网络;档案信息;管理安全;对策分析

网络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其软件与硬件在应用过程中,往往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面对其技术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迎来的新一轮发展机遇来讲,在网络环境下,要想在确保管理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要结合当前管理现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管理对策,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进而推动我国档案信息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1)网络环境。网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网络环境的支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技术是在不断发展与创新的,但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系统设备方面却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更新与完善,进而导致在网络环境下,各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频频产生安全隐患。网络环境存在的诸多漏洞,是影响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管理中也极易出现泄露、篡改等状况。主要是因为我国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起步较晚,各方面的发展还未得到进一步完善,实际管理中也未采用科学、有效的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技术,从而导致我国档案信息管理频频产生安全隐患[1]。

(2)设备方面。软件和硬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但我国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尚不成熟,在硬件方面,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还有待提提升,硬件设备应用的核心技术通常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对于软件系统来讲,发展得也不够成熟,不仅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也极易被修改,严重威胁着网络系统的安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信心的输入,我国采用的主要是腾讯QQ,虽然这类软件在应用发展过程中也增加了加密认证,但就目前来看,其认证级别还有待提升,当面对一些具有较强技术性的网络安全威胁时,往往还是束手无策。而设备设计中存在的一些漏洞,不仅是档案信息管理的一种重要潜在威胁,也制约着其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

(3)管理人员与模式。首先,在人员方面。不论是信息的采集、存储,还是开发、编辑来讲,都离不开人的操作,所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当前,对于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虽然很多单位都积极引入了网络管理方面的知识体系,但在具体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人员的知识与技能方面仍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不仅难以获得理想的培训效果,其人员也难以适应当前网络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其管理人员对于实践操作步骤、程序,以及具体要求也缺乏统一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3]。其次,在管理方法上。在网络环境下,除了管理人员外,档案信息管理方法与制度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不仅影响着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在逐渐削弱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就目前来看,我国虽然也针对其档案管理颁布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却为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不仅难以体现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也威胁着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2网络环境下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安全的对策

(1)注重电子档案管理。针对我国网络环境存在的漏洞,要想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就要重视起电子档案管理。一方面,应实施专项同步式管理。在整理相关技术文件时,应不断完善档案的存储与管理,妥善保管原件档案信息。并且还要加强对同步管理的控制,制定完善的控制机制,加大审核与研究力度。另一方面,应适当增加资金支持,只有投入足够的资金,促进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优化网络环境,才能够有效增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由于档案信息管理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所以,在增强管理安全方面,不仅需要其管理单位自身的努力,政府也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对于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于完善,不仅要加强内部建设,还要不断增加外部建设方面的支持。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应结合网络环境,以及档案信息管理需求,研究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与政策,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4]。对于外部政府来讲,不仅要在出台的原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还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以此来对我国网络信息的发展与应用做出进一步规范。

(3)有效克服系统缺陷。档案信息管理不仅要管理一些常规性的文件,还涉及到一些具有秘密性质的档案资料,所以,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保护这些秘密不外泄。但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移动硬盘、U盘等移动设备也层出不穷,这些设备一旦接触到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就很容易导致信息被损毁或泄露。对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严禁移动存储设备接触到档案信息网络系统。

(4)加强涉密人员管理。为了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新,除了要严禁移动设备与相关系统的接触外,还要对涉密人员进行严格管理。首先,对于秘密资料来讲,具有极强的保密性,接触的人越多,被损坏和泄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应适当减少涉密人员数量;其次,应加强秘密资料保护措施研究。不仅要注重基础防范措施的实施,还要对档案信息的存储、销毁和传输等一切可能导致秘密外泄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另外,也可以通过加强安全防火墙在档案信息网络系统中的设计于应用来提升管理的安全性,进而充分体现出网络化档案管理的科学性[5]。

(5)强化软硬件的开发。网络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共同作用。但目前,我国计算机硬件的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软件系统也存在诸多缺陷。因此,为了提升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优化网络环境,应不断加大对软硬件的研究力度。首先,应注重对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其次,应强化对国外技术的研究学习。国外的信息技术起步较早,不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来讲都比较成熟,所以,我国在自主研发过程中,应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从而尽量研发出自主品牌的软硬件设备,为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6)增强安全防范能力。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安全意识,对网络安全监控也有着重要意义。对此,各单位应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防范能力,引导其充分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沉着冷静,认真排查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另外,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扶持力度,协助档案馆建立高水平安保队伍,不断加强对细心安全人员的培训力度,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档案信息安全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3结语

总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到,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虽然大幅度提升了管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安全于隐患。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应针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特点,以及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紧跟时展脚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对策,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档案信息管理水平与安全性。

作者:杨利涛 王东扬 胡杰  单位: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薏涵.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安全体系初探[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11):123-124.

[2]侯海翔,王宇,赵群等.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及其保密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3(27):194-195.

[3]吴彧一.基于B/S模式的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2(2):49-50.

兵工学报范文篇10

关键词:事件管理;脉冲宽度调制(PWM);死区;正交编码

TI公司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中的事件管理功能以其控制简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领域中的运动控制和电机控制[1-2],但随着高性能和小型化应用需求的不断提升,仅仅使用TMS320x281x家族的处理器越来越无法满足要求[3]。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高性能和小型化应用需求,需要在板级或者芯片级集成更高性能的处理器和事件管理控制电路,而这种实现方式的关键本身又取决于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实现。本文介绍的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技术有效满足了运动控制和电机控制系统的高性能和小型化的应用实现要求。

1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功能设计

根据对TI公司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中的事件管理功能的研究和分析[4],结合逻辑电路设计过程中模块划分的一般原则,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功能主要由AHB(高级高性能总线)总线接口电路、配置及控制电路、通用定时器电路、计时比较电路、正交编码及捕获电路、PWM产生及死区控制电路、AD(模数转换)控制电路以及输入输出控制电路等模块构成。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1.1AHB总线接口电路。事件管理控制电路需要与处理器交互,才能实现其功能,这种交互一般通过总线接口来实现。设计中为了便于实现片上集成,提高性能,选用AMBA(高级微控制器总线结构)总线规范中的AHB总线作为事件管理控制电路总线接口。处理器通过该接口实现对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控制。1.2配置及控制电路。配置及控制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事件管理控制电路中寄存器的配置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根据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状态实行控制。配置及控制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将AHB总线接口时序转换为内部的简单的存储器总线时序。1.3通用定时器电路。通用定时器电路由计时器组1和计时器组2构成。计时器组1主要用于计时比较、捕获功能和PWM产生;计时器组2主要用于捕获功能和正交脉冲计数操作。每一组计时器包括一个可选择使用外部引脚控制加减使能的16位定时寄存器、一个16位的比较寄存器、一个16位的定时周期寄存器和一个16位的计时控制寄存器。通用定时器电路能够选择可编程分频的内部或外部输入的定时时钟,计时器组1和计时器组2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互相同步。每个计时器组中的定时寄存器能够工作在连续加、直接加减和连续加减三种操作模式。每一个计时器组的比较寄存器与计时比较电路中的一个比较功能单元以及PWM产生及死区控制电路协同工作,可以产生需要的PWM波形。定时周期寄存器和比较寄存器具有双缓冲,可以实现PWM周期以及比较或PWM脉冲宽度的编程。1.4计时比较电路。计时比较电路中设计了三个比较单元,这些比较单元使用计时器组1中的定时寄存器作为时基,通过PWM产生及死区控制电路产生6个比较输出或具有可编程死区的PWM输出。6个输出中的每一个输出状态可独立配置,比较单元中的比较寄存器为双缓存,可实现比较或PWM脉冲宽度的可编程。1.5正交编码及捕获电路。正交编码及捕获电路主要用来检测正交编码脉冲或者捕获外部输入引脚的转换状态,设计中的3个外部捕获输入引脚中的2个可以复用为正交编码脉冲电路的输入。通过将2个复用的捕获引脚同步,然后输入到正交编码脉冲电路中,能够检测方向或正交的脉冲序列。计时器组2中的计数寄存器根据正交编码脉冲电路的检测结果增加或减少。捕获电路提供了对不同事件和变化记录的功能,主要由1个16位的捕获控制寄存器、1个16位的捕获状态寄存器和3个16位的两级深度FIFO(先进先出)构成。当3个外部捕获输入引脚中的任意1个状态发生变化时,它将所选择的计时器组1或者计时器组2的计数寄存器的值保存到该引脚所对应的一个2级16位的FIFO中。外部捕获输入引脚经过时钟同步后进行捕获采样,为了捕获到状态转换,引脚的状态至少要维持两个同步时钟周期,捕获状态变化可编程为上升沿、下降沿以及上升下降沿。1.6PWM产生及死区控制电路。事件管理控制电路同时可以产生8个PWM波形,其中6个可构成3对带死区的PWM由计时比较电路产生,2个不带死区的PWM由计时器组1和计时器组2中的比较寄存器产生。死区控制电路包括3个4位的计数器和一个16位的比较寄存器。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PWM产生及死区控制电路具有可编程功能,包括3对带死区PWM的输出死区宽度范围可编程,死区使能或禁止可编程,PWM的占空比和周期可编程等[5]。1.7AD控制电路。事件管理器支持外部ADC的启动功能,该功能可以编程为禁止或允许。当允许时,会产生一个32周期的低脉冲输出,启动ADC转换;禁止时,输出为高阻抗状态。1.8输入输出控制电路。为了方便不同实现目标之间的移植,在设计中将输入和输出控制电路与功能电路分开,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设计。在进行设计复用时,只需替换输入输出控制电路,而不用对功能电路修改,这种方法既提高了设计效率也避免功能出错的可能性。

2事件管理控制电路功能实现及验证

事件管理控制电路实现及验证主要包括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代码设计、代码检查、仿真验证等。2.1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Verilog代码设计。按照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功能设计以及模块划分,Verilog代码设计时先进行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然后再通过顶层模块的设计,将各功能模块互连。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代码层次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其中E-•vent.v为顶层模块,AHBint.v为AHB总线接口模块,CfgCtl.v为配置及控制模块,TimerCmp.v为计时比较模块,Gptimer.v为通用定时器模块,QEP_Cap.v为正交编码及捕获模块,PWM_DeadB.v为PWM产生及死区控制模块,ADCtl.v为AD控制模块,IOCtl.v为输入输出控制模块。本电路在Verilog代码设计过程中遵循了良好的编码风格,采用了顶层模块无胶连逻辑、各个模块的输出采用寄存器输出、不同时钟域的信号进行跨时钟域处理等方法,使事件管理控制电路在满足功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电路的综合效率、可靠性和可移植性。2.2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Verilog代码检查。代码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代码的可读性、功能正确性以及电路鲁棒性和可综合性。虽然在代码设计过程中已经遵循了良好的代码设计风格、采用了多种技术保证代码的功能正确、电路可靠和可综合性,但整个设计代码是否具有高的可读性,功能实现和鲁棒性是否存在隐患,单靠人工检查是无法保证的,需要依赖于专用的工具。专业的代码检查工具主要有Cadence公司的HAL和Synopsys公司的SpyGlass,SpyGlass工具相比HAL工具功能更强大,属于行业内广泛使用的代码检查EDA工具。本设计中使用SpyGlass工具对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Verilog代码进行了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代码风格、可综合性、仿真与实际电路的功能一致性、CDC以及可测性。并对检查报告中的内容进行了逐条确认,对存在的问题作了修改。2.3事件管理控制电路仿真验证。事件管理控制电路设计完成后,需要通过仿真验证来确认其逻辑功能的正确性。虚拟仿真验证一般先进行模块级验证,然后进行顶层互连后的整体功能的验证。由于本设计各个功能模块的规模相对较小,在验证过程中,不进行模块级验证,而直接进行整体功能的验证。在验证过程中,首先根据电路的功能设计虚拟验证的仿真平台,然后开发测试用例,最后使用Candence公司的NCsim仿真器进行验证。验证平台主要由Tb和被测顶层模块Event以及相关功能模型构成。Tb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一个与Event的AHB从接口互连的AHB主模型,根据事件管理控制电路的功能,发起AHB总线操作,控制事件管理控制电路工作,实现各种功能的验证。验证的主要功能包括:AHB总线接口、带死区和不带死区的PWM、正交编码及捕获等功能。经验证,该电路的功能正确,满足设计要求。PWM的仿真波形如图3所示。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TI公司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中的事件管理功能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管理的控制电路设计与实现方案,经验证,该方案电路功能、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已成功应用于一款SoC(系统级芯片)电路的设计中。该电路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可用于SoC和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的设计实现,从而满足运动控制和电机控制系统的高性能和小型化的应用实现要求。

参考文献:

[1]岳夕彪,杨润生,陈仁伟.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设计[J].四川兵工学报,2010,32(2):90-93.

[2]薛一哲,马子飞.基于DSP产生SPWM波形的软件设计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2019,49(1):112-114.

[3]张卫宁.TMS320C28X系列DSP的CPU与外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苏奎峰,吕强,耿庆峰.TMS320F2812原理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