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数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4:21:37

变数范文篇1

摘要:旅游业和房地产同属第三产业。房地产业是以房地产为经营对象,对房地产进行开发建设、经营、维修、管理的经营活动或行业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产业部门摘要:而旅游业是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在内的综合性产业。怎样巧妙地把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结合,促进房地产业新一轮发展,笔者从两个产业间相互关联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探索两者之间结合的发展空间,应对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布满变数的冲击。

[关键字]:旅游业房地产两者结合的基础

一、两者结合的基础

(一)同属新兴的重点产业。我国房地产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目前,正初步形成为一个包括房地产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等多种经济活动的高附加值的综合性产业。房地产业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支柱产业的地位,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寒暑表”。1992年,中共中心国务院在《有关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已把房地产业列入“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和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重点行业”;旅游业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起来的。1986年,国家将旅游业的接待人数和创汇收入指标正式纳入“七五”计划。1991年,国家又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为产业,并列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重点。1992年,中共中心国务院在《决定》中,又进一步指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行业。

(二)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部门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房地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和促进建筑业、建材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的发展,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发展又涉及到机械、钢铁、石油等几十个工业部门的发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房屋建筑成本中,70%的是原材料的消耗,旅游业的发展剌激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游客的增多必然导致陆、海、空交通运输的繁荣,从而兴修高速公路增开旅游专门列车,增加航运班次,开辟新港码头。旅游业的发展也剌激了建筑业的发展、修建宾馆、饭店及其他娱乐和休息场所,还可刺激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等。

(三)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房地产业为国家提供了巨大的积累,成为建设资金重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经济特区深圳市,每年政府获地价收入约占该市当年财政收入18%~25%,成为经济支柱。不仅如此,房地产业还是吸引外资的优势部门。深圳市房地产业引进外资约占全部引进外资的40%以上;旅游业是我国非贸易创汇的主要来源,1993年旅游创汇额占全国贸易外汇收入30.36%。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以旅游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阶段就有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市场经营的波动性。房地产业和旅游业轻易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经济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收入,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而房地产和旅游市场,都是和居民消费能力密切相关,消费水平高市场就大,相反,消费水平低市场就会萎缩,因此,两个产业的市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而波动。

二、两者结合的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综合实力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应对变化的形势,面对加入世贸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房地产业界人士必须探索房地产新一轮发展的课题,除了国家政策加以适当的保护外,关键还在于房地产业本身的自我调整,用聪明加快产业间的磨合,运用哲学观点,谋求新的开发经营理念,找出产业和产业之间可能发展的空间,解读地产圣经。

(一)学会运用哲学观点看新问题,创新开发经营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因此,学哲学明心智,对提高房地产业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运筹能力大有裨益。哲学普遍联系的观点,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指明方向,拓宽思维的空间,用整体性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处理新问题。在房地产业的决策上,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开发商就能把握地产先机,创新开发经营理念,增强创新观念、竞争观念、超前观念、风险观念、开放观念,开辟新的房地产市场,抢占市场。学会思索更多更为广泛的可能关联的实际因素,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高市场洞察力,科学决策,预防风险,保证开发项目建设、销售的可行性,为两大产业结合作预备。

(二)充分把握旅游资源,抢抓机遇及早介入占领市场。我国旅游业的快速成长,造就了旅游业的巨大发展潜力。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房地产业必须找到可以发展的结合空间,所以开发商就必须懂得什么是旅游资源,并把握旅游资源,创造商机。而商品房市场“供大于求”的目前状况和房企之间的激烈竞争,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有关产业的推动,找出新的开发题材已是刻不容缓的战略选择了。那么,如何发现发展空间和商机,一句话,参和当地旅游规划,做到及早介入抢占市场。参和旅游建设规划摘要:一是推荐最高质量的旅游策划方案;二是有钱出钱,加快完善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提高景区知名度;三是实现房地产对旅游行业的投入,形成旅游资源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全程参和旅游资源开发,把握商机,为创新房地产开发经营打好基础。

变数范文篇2

摘要:旅游业与房地产同属第三产业。房地产业是以房地产为经营对象,对房地产进行开发建设、经营、维修、管理的经营活动或行业的总称,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产业部门:而旅游业是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在内的综合性产业。怎样巧妙地把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结合,促进房地产业新一轮发展,笔者从两个产业间相互关联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结合的发展空间,应对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充满变数的冲击。

关键词:旅游业房地产

一、两者结合的基础

(一)同属新兴的重点产业。我国房地产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崛起的。目前,正初步形成为一个包括房地产的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等多种经济活动的高附加值的综合性产业。房地产业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支柱产业的地位,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寒暑表”。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已把房地产业列入“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重点行业”;旅游业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起来的。1986年,国家将旅游业的接待人数和创汇收入指标正式纳入“七五”计划。1991年,国家又将旅游业的性质明确为产业,并列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重点。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决定》中,又进一步指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行业。

(二)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部门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房地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和促进建筑业、建材业、金融保险业等行业的发展,建筑业和建材业的发展又涉及到机械、钢铁、石油等几十个工业部门的发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房屋建筑成本中,70%的是原材料的消耗,旅游业的发展剌激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游客的增多必然导致陆、海、空交通运输的繁荣,从而兴修高速公路增开旅游专门列车,增加航运班次,开辟新港码头。旅游业的发展也剌激了建筑业的发展、修建宾馆、饭店及其他娱乐和休息场所,还可刺激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等。

(三)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房地产业为国家提供了巨大的积累,成为建设资金重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经济特区深圳市,每年政府获地价收入约占该市当年财政收入18%~25%,成为经济支柱。不仅如此,房地产业还是吸引外资的优势部门。深圳市房地产业引进外资约占全部引进外资的40%以上;旅游业是我国非贸易创汇的主要来源,1993年旅游创汇额占全国贸易外汇收入30.36%。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以旅游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现阶段就有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市场经营的波动性。房地产业与旅游业容易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经济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收入,进而影响居民消费水平。而房地产和旅游市场,都是与居民消费能力密切相关,消费水平高市场就大,相反,消费水平低市场就会萎缩,因此,两个产业的市场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而波动。

二、两者结合的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综合实力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应对变化的形势,面对加入世贸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房地产业界人士必须探讨房地产新一轮发展的课题,除了国家政策加以适当的保护外,关键还在于房地产业本身的自我调整,用智慧加快产业间的磨合,运用哲学观点,谋求新的开发经营理念,找出产业与产业之间可能发展的空间,解读地产圣经。

(一)学会运用哲学观点看问题,创新开发经营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因此,学哲学明心智,对提高房地产业开发经营、管理、服务的运筹能力大有裨益。哲学普遍联系的观点,给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指明方向,拓宽思维的空间,用整体性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处理问题。在房地产业的决策上,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开发商就能把握地产先机,创新开发经营理念,增强创新观念、竞争观念、超前观念、风险观念、开放观念,开辟新的房地产市场,抢占市场。学会思考更多更为广泛的可能关联的实际因素,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提高市场洞察力,科学决策,预防风险,保证开发项目建设、销售的可行性,为两大产业结合作准备。

(二)充分掌握旅游资源,抢抓机遇及早介入占领市场。我国旅游业的快速成长,造就了旅游业的巨大发展潜力。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房地产业必须找到可以发展的结合空间,所以开发商就必须懂得什么是旅游资源,并掌握旅游资源,创造商机。而商品房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和房企之间的激烈竞争,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有关产业的推动,找出新的开发题材已是刻不容缓的战略选择了。那么,如何发现发展空间和商机,一句话,参与当地旅游规划,做到及早介入抢占市场。参与旅游建设规划:一是推荐最高质量的旅游策划方案;二是有钱出钱,加快完善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提高景区知名度;三是实现房地产对旅游行业的投入,形成旅游资源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全程参与旅游资源开发,把握商机,为创新房地产开发经营打好基础。

变数范文篇3

B股的继续扩容是必然的,但时间可能推后

B股设立的初衷在于吸引境外资金,作为筹资功能的重要工具,B股的市场容量太小,很难吸引投资者,那么,B股的融资功能将要丧失。因此,B股扩容是搞活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市场只有先扩容了,才会有增量资金的入市。可以认为B股扩容是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B股扩容已经刻不容缓。据了解,国务院正在制订有关B股发行的办法,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出现分歧。有关执行办法呈交已经两个月,但迟迟未能出台。数家原来计划于7、8月在B股市场上市的新公司的有关筹备工作已经放慢,目前集中做企业辅导,关于销售的准备工作已经停止,种种迹象显示,由于有关B股发行的政策一时难以明朗,B股的扩容可能比预期的时间还要推后。

我的判断是,B股市场的扩容,是管理层向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B股、搞活B股市场的最终目的。尽管目前可能由于扩容的条件或机会不成熟(如有关办法难以出台,B股市场自6月一路下跌,市场交投不畅等等),但扩容是迟早的事。事实上,目前B股新股虽然还没有发行,但是B股的扩容已经初露端倪。对于近期B股市场影响较大的一个因素就是B股市场的增发扩容。继深市的长安B、闽灿坤B以及沪市的华源B股公告其增发B股的议案后,7月初又有振华B股公告了其增发B股的计划。因此,暂时的刹车并不会表明管理层发展B股市场的政策有所改变。梁定邦透露,为了促成B股市场的兴旺,国内资本市场下一步将加大B股的流通量,但中间有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估计B股在短期内难以大量增加供应。

B股新的发行办法可能采取公募私募结合的发行方式

B股扩容迟迟不见动静,其中的关键就是在目前B股市场投资主体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B股新的发行(包括增发)办法难以出台。在原来以境外机构投资者为投资主体的时候,B股主要采取向海外机构投资者私蓦的方式。自3月以来,有关部门积极起草执行办法,研究新公司上市发行B股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在新公司上市时,让散户也可以认购。

我的判断是,B股新的发行办法可能采取公募私募结合的发行方式。B股原先都是采用对境外投资者私募的方式发行新股,增加了境内投资者群体之后,首次募集上市的新B股发行可能采取的方式是对境外投资者私募与对境内投资者公募相结合。笔者认为,如果继续延续B股过去采用的向境外机构配售股票的私募发行方式,境外机构可能利用现在的市场活跃而在境内套利;同时在目前B股投资者本土化和个人化的特征下,对于境内中小投资者也不公平,这种方式在目前情况下明显行不通。但如果完全参照国内A股公募发行的办法,境外投资者将完全丧失原有的申购优势,真正想长期投资的境外投资者将难以在一级市场获得足够的数量,从而使得B股一级市场也彻底丧失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而很多投机机构则可能通过透支、借贷等方式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进行新股认购,获取暴利,这显然有违开放政策推出的初衷。因此,相比之下公私募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符合国际惯例的一种做法,目前市场也比较认同这种发行方式。

在条件成熟时,B股市场也有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的可能

自B股对内开放以来,B股市场已成为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缺少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是造成市场脆弱性明显、投机性严重和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在B股市场运行到目前状态,允许境内机构投资者参与B股投资的问题将被提上议事日程。据了解,有关B股扩容的办法迟迟不能出台的原因之一是如何对B股市场重新定位。由于目前B股市场内多是国内资金,最初吸引外资的定位已经发生变化,因此只有确定了B股市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才能谈及扩容。而B股扩容首先是应不应该引入境内机构投资者的问题。

当然,B股扩容甚至对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都要受到包括外汇管制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我们认为,对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可以逐步实现。目前市场议论较多的话题就是先以基金的形式介入,设立B股基金包括中外合作的B股基金,然后在相关条件成熟后再真正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

目前B股投资基金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据了解,华夏等多家基金管理公司近期也已向证监会申请设立B股基金,B股基金将成为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后的又一重大利好。由于B股基金在洞悉市场发展前景、了解市场运行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加上B股基金由足够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的职业投资人和专业投资者组成的,B股基金将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市场需求。因此设立B股基金将在改善B股投资者结构、增强市场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市场交易制度及交易费用存在与国际接轨接轨的可能

变数范文篇4

1.世界第一的数量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成为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日。9月2日,北京电视台转为正式播出,每周播出4次,每次2至3小时。这以后,这以后,这个的电视事业经历了十年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到1997年底,我国拥有千家无线台,约1300家有线电视台,1000多家教育电视台。不包括数百家企业有线电视台,我国目前电视台总数是日本的22倍,美国的2--3倍,成为世界上电视台最多的国家。

再来看看中国电视业的广告收入。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上海电视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并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也是我国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到1990年,电视的广告收入为5.61亿元,1997年达到114.4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3.83%,增长速度居四大传统媒体之首,而且已大大超过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从单个电视台的经济实力来看,截止1999年,年收入超过亿元的电视台有20个,各地电视大楼拔地而起,电视台设备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据权威的英国《国际电视业务》公布的1998年世界100家大电视公司排行榜,中央电视台以4.95亿美元的身价受次进入“世界电视100强”,排名第57位。1999年,中央电视台的身价涨到6亿美元,排名跃升到第51位。

2.四级办台的格局

1983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广播电视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会议确定:全国实行中央、省、有条件的省辖市(地、州、盟)和县(旗)“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会后,中共中央发出1983年37号文件,正式批转广播电视部根据这次会议形成的《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提纲》。《汇报提纲》是指导新时期广播电视各种的纲领性文件。实行四级办电视的方针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政策调整,使电视事业以以前从未有过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起来。

至此,我国在总体上形成了四纵三横的媒介格局,横向是报纸、广播、电视三分天下,纵向是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媒体网络,同时在各类各级媒体系统内部已开始呈现多元发展趋势,而且这种格局保持至今。

3.党管宣传原则下的双重领导

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电视事业的基本性质,这个性质体现在事业结构上,表现为电视台建设无一例外地依附于各级党和政府,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宣传舆论机关之一,也是党委组织机构或政府机构系列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性质体现在管理体制上,就是党管宣传的原则。各级党委对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直接领导是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3年中共中央37号文件明确规定:“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受该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广播电视部双重领导,以同级领导为主。同时,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的宣传工作,受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和广播电视部领导;事业建设受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广播电视部的双重领导,以同级政府领导为主。上述原则,也适用于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与省辖市、县广播电视局之间的关系。”在上述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电视台形成了党管宣传前提下的双重领导的管理原则。

4.多重身份

在中国,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到目前为止,除了政府投资以外,其他任何部门,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得在电视台投资或参股。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电视台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能,在此前提下,要尽量满足观众对信息和娱乐等需求。

因此从电视台的喉舌功能所具有的政治属性来看,它有着行政性的组织机构的身份;从电视台传播信息所具有的文化属性看,它具有事业性单位的身份,而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将广播电视划为了第三产业,电视台的产业性质从政策上得到了确认,并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因此电视台又开始具有了企业的身份,而事实上,不管承认不承认,大众媒体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企业,早在1947年西方学者就提出了“文化工业论”,他们认为“所有大众媒介均为具有相同的商业目的和经济逻辑的企业体系。”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直到1979年我国电视才出现第一条广告,但从此以后,电视的经济属性就日益凸现出来,并以不可挡的势头发展起来。

5.制作市场初露端倪

采编播一体化,是我国各级电视台多年一贯的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的根本问题是缺乏竞争机制。正如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欧阳长林所说:“我国电视媒体大都是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节目自产自销。这样,电视台除了有一大批做新闻的人员外,还要养各种各样的人员,比如专门制作创优评奖节目的人员,拍专题记录片和电视剧的人员,还有专门筹办电视晚会的大批人员。这些人一年甚至几年就搞那么几个节目或办那么一台晚会,但还是得养着,在这种旧的管理体制中,没有市场压力,自己不承担风险,造成了电视台机构臃肿,运转不畅,各个节目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难以发挥。”随着电视产业发展的推进,制播合一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制播分离的呼声也就一浪高过一浪。于是各个电视台,包括电视业的“大哥大”中央电视台也加入到制播分离的这一变革之中,但由于体制的原因,电视台内部的制播分离始终步履艰难。令人兴奋的是有那么几个为数不多的民间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脱颖而出了,它们给了号称“正规军”的电视台节目制作部门当头棒喝,也让我们看到了制播分离的一线曙光。@

在制播分离实行较早的电视剧领域,数年内全国就出现了电视剧制作公司上千家。但各电视台对于有着品牌性质的电视栏目的制作权却一直不愿拱手出让,但在最近一两年来,个台因为看到能以极低的成本甚至仅以提供一个广告时段便换到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权,所以纷纷加入购买“杂牌军”节目的大军。因此,一些民间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有几个由“杂牌军”制作的栏目在很短的时间内覆盖了全国,在一些电视台实现了每周甚至每日播出。《中国娱乐报道》是其中最为抢眼的一个。

出品《中国娱乐报道》的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主要成员均是来自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的资深电视人。其灵魂人物王长田曾是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的策划人和制片人。

1999年7月1日,《中国娱乐报道》首播,初期只有30家电视台播出,频次只有每周--三期。但由于它瞄准电视空白点,定位准确,风格时尚,捕捉热点及时,马上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收视率直线上升。不到半年,播出台便达50多家,全国平均收视率达10%以上,在天津地区和湖南地区收视率达20%以上。即使在北京,《中国娱乐报道》的收视率也列在栏目整体收视率第二。2000年伊始,《中国娱乐报道》的播出台增加到60家,仅仅过了10来天,《中国娱乐报道》就已在全国80家电视台实现了每日播出,收视观众达3.15亿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娱乐界的“新闻联播”与此同时,众多的知名企业纷纷要求在节目插播自己的广告或购买冠名权,一周之内竟有11家企业要求签约。光线电视策划中心乘胜追击,《中国娱乐报道》的姊妹篇《中国网络报道》也已出炉。。。

现在,《中国娱乐报道》有20多组一线记者每日奔波于全国,十多人的策划班子日夜高效运作,已在全国建立了30多个记者站,常年联系的文化娱乐界名人达数千人。进入良性循环的《中国娱乐报道》也“牛气冲天”:他们为迎接澳门回归录制合唱《怀抱》时,果然在一天之内请来了百名歌星;而《中国网络报道》召开一个定片会,也在几天之内召集来数十家电视台的主管领导--一个民间独立制作公司有这样的效率和能力,令人不禁为之惊叹。

6.开始与资本市场“眉来眼去”

近年来,我国传媒的资本运营正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由广告支撑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到目前为止,电视产业进军资本市场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合作经营

少数新闻媒体用或明或暗的方式,以国有频道为资本来换取社会资金的注入或与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共同经营。

如1995年6月,河南驻马店地区广电局与深圳瀚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驻马店光纤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服务网工程合同书》后,瀚光公司以“有线台”的名义,创办了文艺频道,并在正常节目播出中随意插播自制的广告,实际上掌管了播出权。对此,河南省广电局多次发文,要求理顺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但瀚光公司一直拒绝商谈修改合同。驻马店地区广电局1998年9月诉诸法律。1999年8月,驻马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双方所签合同无效。瀚光公司对判决不服,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6月作出判决,认为原判事实不清,处理欠妥,撤消了驻马店地区中院的一审判决,发回重审。对此事,国家广电总局于2000年7月专门发文提出严肃批评,河南省光电厅也下文要求驻马店地区广电局坚决纠正违规违纪现象。

上面这一例合作方式中,社会资金投入新闻媒体,是借贷关系,不能改变新闻媒体主管主办单位和国有投资主体,但在借贷合同内出现的出让广告经营权、内容刊播权,由社会公司运作,削弱了党对舆论阵地的控制权和导向权。这类不规范现象必须坚决纠正,严格规范。

另一类合作方式多表现在各地广电局与上市公司联手组建股份制公司,合作建设、经营广电传输网络,现在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在22个省区市投入22亿以上的资金。虽然广电总局尚未认可,并在1999(93)号文件中要求“在国家有关政策出台之前,暂停审批广电系统与系统外资金和外资以合股方式融资建设经营有线电视网”。但这种合作解决了各省(城市)广电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快了有线网的建设,扩大了有线网的覆盖面,有利于广电事业的发展,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2)子公司直接上市

新闻媒体将优质的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加以整和重组,注册成立隶属于新闻媒体管理部门或新闻媒体的、由国有资产控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股份制的子公司,然后申请成为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如:

A.1994年上市的东方明珠--上市初衷是为建东方明珠电视塔筹资,以旅游、景点为公司的主要资产,1999年主营收入仍为旅游和房地产业。

B.1997年上市的中视股份--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兼营影视制作和文化旅游业的上市公司。业务模式类似于迪斯尼和好莱坞等传媒娱乐公司。中央电视台不仅是控股方,也是该公司主要市场。中央电视台影视中心常年在公司影视基地摄制影视节目,并在一套黄金时段首播,这一时段广告收入CCTV重头广告收入。

C.1999年上市的电广传媒--以传媒也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支媒体股。随后此做法被有关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禁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82号文件,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播出业务、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不得上市”。)

子公司直接上市这种方式投资少,风险小,融资量大,但耗时费力,难度很大。难怪湖南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魏文彬一谈起"电广传媒”上市似乎往事不堪回首:“办上市公司是我这一辈子最苦的事。”

二、变数

中国电视一开始就是垄断行业,因此有着稳定而安全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日趋成熟、第四媒体--网络的出现、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会给电视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电视业到来不得不变的时候了。“市场开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媒介经营是在和时间赛跑,改革迫在眉睫,如果动作迟缓,国有企业的今天就可是国有媒介的明天。”黄升民教授说,他希望这番话不是危言耸听。

1.市场国际化

中国的电视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从1979年的大年初一播出的1999年11月15日,这个在经过13年的等待后,终于与美国就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开放,进入国际市场。尽管中央明确宣布新闻媒体全部隶属国有,不允许实行股份制,不允许涉外资本介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媒体回是一块远离国际市场的永远宁静的港湾,随着电信业等语言媒体息息相关的市场的开放,以及中国电视的产业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永远是垄断行业,就象大多数的房门已经打开了,那剩下的还关着的一两间房门迟早也要被捅开。尽管大多数人都预测中国要在三五年间出现商业电视台是不可能的,但三五年以后呢?中国如果不尽快具有培育商业电视台的意识,为商业电视台的崛起创造一个发育的土壤,那么,国外媒体强大的资金优势、灵活的机制和一流的管理水平将队中国电视也构成巨大的威胁。

还是来看看1999年英刊《国际电视商务》评出的“世界电视100强”,高居榜首的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已是第7次荣获此殊荣,它的电视收入达184.2亿美元。中央电视台虽以6亿美元的身价排名在第51位,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年收入超亿元人民币的就只有20个电视台。1997年我国电视产业的广告总收入才114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三千家电视台的总收入连时代华纳一家的1/10都不及,何况随着1997年10月以来以物价下跌为标志的内需不足、外贸不振等现象的出现,国内媒体的广告也受到严重影响。而广告收入又是我国电视业的主要资金来源。难怪有家老牌大国有广告公司的总经理说: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和跨国广告公司竞争时,在创意上根本不必害怕,真正害怕的是他们在媒体经营上。为什么?有人测算了,只要拿出两亿美元,就可以把我们的媒介市场搅得风风雨雨。

而跨国公司早就对中国传媒业虎视耽耽,A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广告消费额为3178亿美元而且近年来以6%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明显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美国1998年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为793亿美元,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1%,而我国1998年的广告收入占GNP的0.6%,说明我国传媒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默多克的卫视最大的目标就是要进入中国大陆,美国电影的最大目标也是进入中国。

再进一步来分析一下国际传媒市场的格局。目前,全球大众传媒市场由九大媒体巨无霸支配着,它们依次是: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Viacom、NewsCorporation、索尼、TCL、Universal和日本广播公司。这里还没有考虑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公司合并形成的特大型传媒产业,以及雅虎和默多克正在酝酿结盟的新情况。

在这些传媒产业巨头的引导下,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传媒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的大公司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达到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蓝木内容来自美国,几乎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而在美国自己的电视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有1.2%。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市场调研表明:今天全世界的传媒产品流通,是一个很不平衡的潮流。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每100本书籍中,就有85本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小时的音像制品中,就有74小时的制品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套电脑软件中,就有85套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更何况,在信息技术渗透的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还掌握了核心或者关键的技术,比如,因特网的顶级域名注册必须是在美国,重要软件的芯片和制式大多由美国掌握。

我国电视也在政策的重重保护下,其实也已经能感受到来自国际传媒业的冲击:打开电视,到处都充斥着好莱坞娱乐新闻、DISCOVERY节目等等。那么加入WTO以后,中国大众传媒市场将走向进一步的自由竞争,这些跨国公司必会以巨大的资金规模、先进的产业结构、强大的市场扩张、大量的科技投入、国际性的营销网络,不断加强自己在国际传媒市场上的优势,对中国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实,美国的传播产业政策近年来一直在为这一天做着准备。

C根据美国《1996年电信法》,在全国性市场上,个人、公司、社团可拥有的无线电视台的数目,其累计率不得超过全美国电视用户的35%。以前则限制在全美国电视用户的25%和最多12家电视台,1985年之前更限制在最多7家电视台。

美国《1996年电信法》还废除了长期存在的广播电视网对有线电视系统的交叉所有权的限制。它同较早的国会立法一道,消除了对电话公司进入有线电视市场的限制。

最后,《1996年电信法》也取消了长期存在的对同一市场上电视台和电台进行新的合并的禁令。它同样也许可广播台站拥有有线系统,但不能与台站在同一市场上。

美国政府对传播产业放松管制是后果之一,是兼并浪潮的再度兴起。2000年1月,新兴的网络公司美国在线(ALO)和老牌的传播公司时代华纳宣布合并,合并后的公司资产将达到3500亿美元。对于如此巨大的新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中是否会形成新的垄断,全球网络及媒体行业忧虑重重,然而美国政府对这项兼并却表现出默认的态度。而1998年5月,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联合提上、出诉讼,控告微软公司违反美国的反垄断法,微软最后是以败诉收场。为何美国政府对上述两例事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姿态呢?我们必须来分析一下事件背后的各种因果关系:

微软已垄断了全球个人电脑软件市场90%以上的份额,确立了全球竞争优势,即使它被肢解,它已占据的全球市场份额也只是在美国企业之间进行重新分配,无损于美国在全球软件行业的垄断地位。而AOL--时代华纳的情况则不同。虽然美国舆论AOL与时代华纳的购并并未满堂喝彩。有的参议员指出,着类公司的过分集中将妨碍竞争,美国消费者联盟也持不赞成态度。但是对这种垂直整和的宽容是为了确保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在线服务和内容产品市场上继续领先于欧洲和日本。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美国继续保持更大的优势,形成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单极世界,形成美国传播产业在全球市场的霸权地位。

2.多媒体化

当网络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又以不可思议之速闯进人类生活的时候,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受到了全新的挑战。据调查,1996年美国人中只有4%上网看新闻,而到了1999年却有20%的美国人开始阅读网上新闻,新闻网站已数以千计,因特网已成为读者寻求深度报道和突发新闻的理想之地。

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的合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除了整和的意义以外,它还揭示出20世纪的传统传播业正在向着21世纪崭新的互联网传播业转变。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个信号。这个一加一大于二的游戏,是个内在意义远远超过双赢的游戏。事实上,这将成为21世纪媒体发展的一个方向。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正在共同孕育一种21世纪的媒体。

在中美达成WTO协议中,虽然对传媒行业并无直接的干涉,但其中一个行业的优惠政策对传媒也的影响却不能忽视这就是电信业。中美WTO协议中规定,我国将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服务业中占49%的股权,在增殖服务和寻呼服务中占51%的股权,且外商可以全面进入互联网市场。因此,WTO大门对中国的完全打开,互联网对国内传统媒体的冲击将变得不可避免。

三、解读

单纯从第一部分对中国电视业现状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中国电视业改革开放以来迅猛的发展势头,但如果把中国电视业放到时代背景和国际大环境中考察时,就会发现:当我们在走的时候,有人在跑;当我们在跑的时候,有人在飞,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对中国电视业现状进一步地进行深入的解读,就会悟出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我们再继续借口国情不同、制度不同、性质不同而对别人成功的经验不屑一顾,不但掩盖不了自己落后的事实,而且会导致更加落后。

1.无可否认,“四级建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电视业在量的积累上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但这种根据行政区划逐层建设的格局现在已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它所造成的市场条块分割和电视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得电视台的运作不按照产业的原则而是用行政的方式来进行;重复建设的小规模电视台造成了宝贵的频道资源和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难以集中财力完成电视媒体的高新技术革命。

2.文章在前面提到了电视台的多重身份,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也恰恰是影响中国电视改革的症结所在。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电视台的身份如果继续这样不明不白下去,势必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方寸,进退失据,找不到自己的游戏规则和应有位置。

3.我国制作市场的力量目前还相当薄弱。极个别制作公司的成功还只是一个不很明朗的苗头,中国要实行制播分离必须以强大的制作力量为基础,而制作力量的壮大又必须依赖一个基本成型的电视节目市场。

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交换和购买,可以说是有行无市,而且范围极小,运行极不规范。各级电视台都满足于自产自销,自己制作,自己播出。每个电视台都五脏俱全,人吃马喂地要养活大批制作队伍,真正用于节目制作的经费有限。不仅制作成本代价昂贵,而且雷同撞车的重复劳动甚多。反观电视节目市场又冷落匮乏,难以满足电视台的播出需要。

很多电视台都开始在电视台内部实行制播分离,但这很难有普遍推广的意义,因为这只是一对一的一种承包,没有在节目市场上检验淘汰,依然是计划经济下的指令分配模式(很象当年的国企改革),还远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

建立完备的电视节目市场,需要国家主管部门有目前的政策,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规保障,才能激活整个节目市场的活力,才能调动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给他们充分施展的信心和天地。否则,制作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一旦政策有变或收缩,时常容量发生变化,公司承担的风险未免太大。现在各制作公司大多在犹豫、观望或试探,大政方针不明是主要的原因。

4.我国电视台收入的90%以上依赖市场规模尚小的广告或政府拨款,而且其异地异国的经营收入除了中央电视台和三四个省级台略有进帐以外,绝大多数台都是零。俗话说,鸡蛋不能往一个篮子里放,这种靠广告一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旦广告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便很难生存。而在世界电视产业100强企业的总收入中,电视收入平均只占到76%左右(1997年和1998年),余下24%左右的收入都是来自电视产业外的经营。而在电视收入中,除了广告外,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订户收视费和节目的制作与发行费。这种收入来源多样化的经营方式用国外媒介产业的术语说,就是“多角经营”,它包括两种涵义,一是指多业经营,一是指多地经营。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经营报纸、电视、杂志、印刷、出版业的默多克正是多角经营的成功范例。AOL和时代华纳的合并又再次提醒了我们,大众传媒必须正视新时代的网络冲击波。

相对而言,我国在行业上的联合还局限于媒介行业内部合并、发展。然而,没有跨行业的兼并、融合,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媒介产业;不打破媒介在地域上的条块分割,也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媒介产业,最终要与国外媒介集团那样的庞然大物竞争就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尽管几年来,国内上网的传统媒体已达数百家,但大多数仅仅是做了一个上网工程而已,上网后该如何发展,媒体都显得有些迷惘。原因在于,新闻媒体的网络话既要应对来自商业网站的挑战,又要面对内部的技术、资金等的限制,在夹缝中求生存,这是目前新闻媒体网站普遍的境遇。因此,建立以电视为主业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势在必行。有一点值得注意,集团化如果不是以资本为纽带而以行政手段来进行,那这种集团化只会带来一次权力重组而不是资产重组,集团化也就不过是新瓶老酒。

注释:

--------------------------------------------------------------------------------

1.《媒介管理》支庭荣著(第411页)

2.《传媒与资本市场“眉来眼去”》(《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15日)

3.《制播分离--电视台运行机制大转变》(《中国广播影视》2000.16)

4.《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新闻记者》2001.4)

5.同2

6.《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态势》(《新闻记者》2001.4)

7,《美国传播产业政策的全球化取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3)

主要参考书目:

《媒介管理》支庭荣著

变数范文篇5

1.世界第一的数量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验播出,这一天成为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日。9月2日,北京电视台转为正式播出,每周播出4次,每次2至3小时。这以后,这以后,这个的电视事业经历了十年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到1997年底,我国拥有千家无线台,约1300家有线电视台,1000多家教育电视台。不包括数百家企业有线电视台,我国目前电视台总数是日本的22倍,美国的2--3倍,成为世界上电视台最多的国家。

再来看看中国电视业的广告收入。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上海电视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并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也是我国第一条外商电视广告。@到1990年,电视的广告收入为5.61亿元,1997年达到114.4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53.83%,增长速度居四大传统媒体之首,而且已大大超过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从单个电视台的经济实力来看,截止1999年,年收入超过亿元的电视台有20个,各地电视大楼拔地而起,电视台设备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据权威的英国《国际电视业务》公布的1998年世界100家大电视公司排行榜,中央电视台以4.95亿美元的身价受次进入“世界电视100强”,排名第57位。1999年,中央电视台的身价涨到6亿美元,排名跃升到第51位。

2.四级办台的格局

1983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广播电视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会议确定:全国实行中央、省、有条件的省辖市(地、州、盟)和县(旗)“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会后,中共中央发出1983年37号文件,正式批转广播电视部根据这次会议形成的《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提纲》。《汇报提纲》是指导新时期广播电视各种的纲领性文件。实行四级办电视的方针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一次最重要的政策调整,使电视事业以以前从未有过的规模和速度迅猛发展起来。

至此,我国在总体上形成了四纵三横的媒介格局,横向是报纸、广播、电视三分天下,纵向是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媒体网络,同时在各类各级媒体系统内部已开始呈现多元发展趋势,而且这种格局保持至今。

3.党管宣传原则下的双重领导

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是我国新闻事业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电视事业的基本性质,这个性质体现在事业结构上,表现为电视台建设无一例外地依附于各级党和政府,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宣传舆论机关之一,也是党委组织机构或政府机构系列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性质体现在管理体制上,就是党管宣传的原则。各级党委对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直接领导是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3年中共中央37号文件明确规定:“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受该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广播电视部双重领导,以同级领导为主。同时,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的宣传工作,受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和广播电视部领导;事业建设受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广播电视部的双重领导,以同级政府领导为主。上述原则,也适用于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与省辖市、县广播电视局之间的关系。”在上述文件精神的指导下,我国电视台形成了党管宣传前提下的双重领导的管理原则。

4.多重身份

在中国,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到目前为止,除了政府投资以外,其他任何部门,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得在电视台投资或参股。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电视台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能,在此前提下,要尽量满足观众对信息和娱乐等需求。

因此从电视台的喉舌功能所具有的政治属性来看,它有着行政性的组织机构的身份;从电视台传播信息所具有的文化属性看,它具有事业性单位的身份,而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将广播电视划为了第三产业,电视台的产业性质从政策上得到了确认,并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因此电视台又开始具有了企业的身份,而事实上,不管承认不承认,大众媒体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一种企业,早在1947年西方学者就提出了“文化工业论”,他们认为“所有大众媒介均为具有相同的商业目的和经济逻辑的企业体系。”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直到1979年我国电视才出现第一条广告,但从此以后,电视的经济属性就日益凸现出来,并以不可挡的势头发展起来。

5.制作市场初露端倪

采编播一体化,是我国各级电视台多年一贯的运作模式。这种运作模式的根本问题是缺乏竞争机制。正如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欧阳长林所说:“我国电视媒体大都是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的,节目自产自销。这样,电视台除了有一大批做新闻的人员外,还要养各种各样的人员,比如专门制作创优评奖节目的人员,拍专题记录片和电视剧的人员,还有专门筹办电视晚会的大批人员。这些人一年甚至几年就搞那么几个节目或办那么一台晚会,但还是得养着,在这种旧的管理体制中,没有市场压力,自己不承担风险,造成了电视台机构臃肿,运转不畅,各个节目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难以发挥。”随着电视产业发展的推进,制播合一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制播分离的呼声也就一浪高过一浪。于是各个电视台,包括电视业的“大哥大”中央电视台也加入到制播分离的这一变革之中,但由于体制的原因,电视台内部的制播分离始终步履艰难。令人兴奋的是有那么几个为数不多的民间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脱颖而出了,它们给了号称“正规军”的电视台节目制作部门当头棒喝,也让我们看到了制播分离的一线曙光。@

在制播分离实行较早的电视剧领域,数年内全国就出现了电视剧制作公司上千家。但各电视台对于有着品牌性质的电视栏目的制作权却一直不愿拱手出让,但在最近一两年来,个台因为看到能以极低的成本甚至仅以提供一个广告时段便换到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权,所以纷纷加入购买“杂牌军”节目的大军。因此,一些民间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有几个由“杂牌军”制作的栏目在很短的时间内覆盖了全国,在一些电视台实现了每周甚至每日播出。《中国娱乐报道》是其中最为抢眼的一个。

出品《中国娱乐报道》的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主要成员均是来自北京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的资深电视人。其灵魂人物王长田曾是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的策划人和制片人。

1999年7月1日,《中国娱乐报道》首播,初期只有30家电视台播出,频次只有每周--三期。但由于它瞄准电视空白点,定位准确,风格时尚,捕捉热点及时,马上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收视率直线上升。不到半年,播出台便达50多家,全国平均收视率达10%以上,在天津地区和湖南地区收视率达20%以上。即使在北京,《中国娱乐报道》的收视率也列在栏目整体收视率第二。2000年伊始,《中国娱乐报道》的播出台增加到60家,仅仅过了10来天,《中国娱乐报道》就已在全国80家电视台实现了每日播出,收视观众达3.15亿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娱乐界的“新闻联播”与此同时,众多的知名企业纷纷要求在节目插播自己的广告或购买冠名权,一周之内竟有11家企业要求签约。光线电视策划中心乘胜追击,《中国娱乐报道》的姊妹篇《中国网络报道》也已出炉。。。

现在,《中国娱乐报道》有20多组一线记者每日奔波于全国,十多人的策划班子日夜高效运作,已在全国建立了30多个记者站,常年联系的文化娱乐界名人达数千人。进入良性循环的《中国娱乐报道》也“牛气冲天”:他们为迎接澳门回归录制合唱《怀抱》时,果然在一天之内请来了百名歌星;而《中国网络报道》召开一个定片会,也在几天之内召集来数十家电视台的主管领导--一个民间独立制作公司有这样的效率和能力,令人不禁为之惊叹。

6.开始与资本市场“眉来眼去”

近年来,我国传媒的资本运营正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由广告支撑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开始受到了挑战。到目前为止,电视产业进军资本市场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合作经营

少数新闻媒体用或明或暗的方式,以国有频道为资本来换取社会资金的注入或与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子公司共同经营。

如1995年6月,河南驻马店地区广电局与深圳瀚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驻马店光纤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服务网工程合同书》后,瀚光公司以“有线台”的名义,创办了文艺频道,并在正常节目播出中随意插播自制的广告,实际上掌管了播出权。对此,河南省广电局多次发文,要求理顺建设与管理的关系。但瀚光公司一直拒绝商谈修改合同。驻马店地区广电局1998年9月诉诸法律。1999年8月,驻马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双方所签合同无效。瀚光公司对判决不服,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0年6月作出判决,认为原判事实不清,处理欠妥,撤消了驻马店地区中院的一审判决,发回重审。对此事,国家广电总局于2000年7月专门发文提出严肃批评,河南省光电厅也下文要求驻马店地区广电局坚决纠正违规违纪现象。

上面这一例合作方式中,社会资金投入新闻媒体,是借贷关系,不能改变新闻媒体主管主办单位和国有投资主体,但在借贷合同内出现的出让广告经营权、内容刊播权,由社会公司运作,削弱了党对舆论阵地的控制权和导向权。这类不规范现象必须坚决纠正,严格规范。

另一类合作方式多表现在各地广电局与上市公司联手组建股份制公司,合作建设、经营广电传输网络,现在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在22个省区市投入22亿以上的资金。虽然广电总局尚未认可,并在1999(93)号文件中要求“在国家有关政策出台之前,暂停审批广电系统与系统外资金和外资以合股方式融资建设经营有线电视网”。但这种合作解决了各省(城市)广电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快了有线网的建设,扩大了有线网的覆盖面,有利于广电事业的发展,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2)子公司直接上市

新闻媒体将优质的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加以整和重组,注册成立隶属于新闻媒体管理部门或新闻媒体的、由国有资产控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股份制的子公司,然后申请成为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如:

A.1994年上市的东方明珠--上市初衷是为建东方明珠电视塔筹资,以旅游、景点为公司的主要资产,1999年主营收入仍为旅游和房地产业。

B.1997年上市的中视股份--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兼营影视制作和文化旅游业的上市公司。业务模式类似于迪斯尼和好莱坞等传媒娱乐公司。中央电视台不仅是控股方,也是该公司主要市场。中央电视台影视中心常年在公司影视基地摄制影视节目,并在一套黄金时段首播,这一时段广告收入CCTV重头广告收入。

C.1999年上市的电广传媒--以传媒也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支媒体股。随后此做法被有关主管部门以文件形式禁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意见的82号文件,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播出业务、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不得上市”。)

子公司直接上市这种方式投资少,风险小,融资量大,但耗时费力,难度很大。难怪湖南广播电视厅党组书记魏文彬一谈起"电广传媒”上市似乎往事不堪回首:“办上市公司是我这一辈子最苦的事。”

二、变数

中国电视一开始就是垄断行业,因此有着稳定而安全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日趋成熟、第四媒体--网络的出现、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会给电视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电视业到来不得不变的时候了。“市场开放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媒介经营是在和时间赛跑,改革迫在眉睫,如果动作迟缓,国有企业的今天就可是国有媒介的明天。”黄升民教授说,他希望这番话不是危言耸听。

1.市场国际化

中国的电视业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从1979年的大年初一播出的1999年11月15日,这个在经过13年的等待后,终于与美国就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开放,进入国际市场。尽管中央明确宣布新闻媒体全部隶属国有,不允许实行股份制,不允许涉外资本介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媒体回是一块远离国际市场的永远宁静的港湾,随着电信业等语言媒体息息相关的市场的开放,以及中国电视的产业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永远是垄断行业,就象大多数的房门已经打开了,那剩下的还关着的一两间房门迟早也要被捅开。尽管大多数人都预测中国要在三五年间出现商业电视台是不可能的,但三五年以后呢?中国如果不尽快具有培育商业电视台的意识,为商业电视台的崛起创造一个发育的土壤,那么,国外媒体强大的资金优势、灵活的机制和一流的管理水平将队中国电视也构成巨大的威胁。

还是来看看1999年英刊《国际电视商务》评出的“世界电视100强”,高居榜首的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已是第7次荣获此殊荣,它的电视收入达184.2亿美元。中央电视台虽以6亿美元的身价排名在第51位,但有一点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年收入超亿元人民币的就只有20个电视台。1997年我国电视产业的广告总收入才114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三千家电视台的总收入连时代华纳一家的1/10都不及,何况随着1997年10月以来以物价下跌为标志的内需不足、外贸不振等现象的出现,国内媒体的广告也受到严重影响。而广告收入又是我国电视业的主要资金来源。难怪有家老牌大国有广告公司的总经理说:中国本土广告公司和跨国广告公司竞争时,在创意上根本不必害怕,真正害怕的是他们在媒体经营上。为什么?有人测算了,只要拿出两亿美元,就可以把我们的媒介市场搅得风风雨雨。

而跨国公司早就对中国传媒业虎视耽耽,A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全球广告消费额为3178亿美元而且近年来以6%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明显超过全球经济增长率。美国1998年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为793亿美元,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1%,而我国1998年的广告收入占GNP的0.6%,说明我国传媒业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默多克的卫视最大的目标就是要进入中国大陆,美国电影的最大目标也是进入中国。

再进一步来分析一下国际传媒市场的格局。目前,全球大众传媒市场由九大媒体巨无霸支配着,它们依次是:时代华纳、迪斯尼、贝塔斯曼、Viacom、NewsCorporation、索尼、TCL、Universal和日本广播公司。这里还没有考虑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公司合并形成的特大型传媒产业,以及雅虎和默多克正在酝酿结盟的新情况。

在这些传媒产业巨头的引导下,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95%的传媒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的大公司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达到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蓝木内容来自美国,几乎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而在美国自己的电视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有1.2%。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占全球影片产量的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市场调研表明:今天全世界的传媒产品流通,是一个很不平衡的潮流。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每100本书籍中,就有85本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小时的音像制品中,就有74小时的制品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套电脑软件中,就有85套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更何况,在信息技术渗透的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还掌握了核心或者关键的技术,比如,因特网的顶级域名注册必须是在美国,重要软件的芯片和制式大多由美国掌握。

我国电视也在政策的重重保护下,其实也已经能感受到来自国际传媒业的冲击:打开电视,到处都充斥着好莱坞娱乐新闻、DISCOVERY节目等等。那么加入WTO以后,中国大众传媒市场将走向进一步的自由竞争,这些跨国公司必会以巨大的资金规模、先进的产业结构、强大的市场扩张、大量的科技投入、国际性的营销网络,不断加强自己在国际传媒市场上的优势,对中国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实,美国的传播产业政策近年来一直在为这一天做着准备。

C根据美国《1996年电信法》,在全国性市场上,个人、公司、社团可拥有的无线电视台的数目,其累计率不得超过全美国电视用户的35%。以前则限制在全美国电视用户的25%和最多12家电视台,1985年之前更限制在最多7家电视台。

美国《1996年电信法》还废除了长期存在的广播电视网对有线电视系统的交叉所有权的限制。它同较早的国会立法一道,消除了对电话公司进入有线电视市场的限制。

最后,《1996年电信法》也取消了长期存在的对同一市场上电视台和电台进行新的合并的禁令。它同样也许可广播台站拥有有线系统,但不能与台站在同一市场上。

美国政府对传播产业放松管制是后果之一,是兼并浪潮的再度兴起。2000年1月,新兴的网络公司美国在线(ALO)和老牌的传播公司时代华纳宣布合并,合并后的公司资产将达到3500亿美元。对于如此巨大的新企业在未来的市场中是否会形成新的垄断,全球网络及媒体行业忧虑重重,然而美国政府对这项兼并却表现出默认的态度。而1998年5月,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联合提上、出诉讼,控告微软公司违反美国的反垄断法,微软最后是以败诉收场。为何美国政府对上述两例事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姿态呢?我们必须来分析一下事件背后的各种因果关系:

微软已垄断了全球个人电脑软件市场90%以上的份额,确立了全球竞争优势,即使它被肢解,它已占据的全球市场份额也只是在美国企业之间进行重新分配,无损于美国在全球软件行业的垄断地位。而AOL--时代华纳的情况则不同。虽然美国舆论AOL与时代华纳的购并并未满堂喝彩。有的参议员指出,着类公司的过分集中将妨碍竞争,美国消费者联盟也持不赞成态度。但是对这种垂直整和的宽容是为了确保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在线服务和内容产品市场上继续领先于欧洲和日本。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美国继续保持更大的优势,形成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单极世界,形成美国传播产业在全球市场的霸权地位。

2.多媒体化

当网络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发展,又以不可思议之速闯进人类生活的时候,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体受到了全新的挑战。据调查,1996年美国人中只有4%上网看新闻,而到了1999年却有20%的美国人开始阅读网上新闻,新闻网站已数以千计,因特网已成为读者寻求深度报道和突发新闻的理想之地。

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的合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除了整和的意义以外,它还揭示出20世纪的传统传播业正在向着21世纪崭新的互联网传播业转变。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个信号。这个一加一大于二的游戏,是个内在意义远远超过双赢的游戏。事实上,这将成为21世纪媒体发展的一个方向。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正在共同孕育一种21世纪的媒体。

在中美达成WTO协议中,虽然对传媒行业并无直接的干涉,但其中一个行业的优惠政策对传媒也的影响却不能忽视这就是电信业。中美WTO协议中规定,我国将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服务业中占49%的股权,在增殖服务和寻呼服务中占51%的股权,且外商可以全面进入互联网市场。因此,WTO大门对中国的完全打开,互联网对国内传统媒体的冲击将变得不可避免。

三、解读

单纯从第一部分对中国电视业现状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中国电视业改革开放以来迅猛的发展势头,但如果把中国电视业放到时代背景和国际大环境中考察时,就会发现:当我们在走的时候,有人在跑;当我们在跑的时候,有人在飞,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对中国电视业现状进一步地进行深入的解读,就会悟出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我们再继续借口国情不同、制度不同、性质不同而对别人成功的经验不屑一顾,不但掩盖不了自己落后的事实,而且会导致更加落后。

1.无可否认,“四级建台”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电视业在量的积累上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但这种根据行政区划逐层建设的格局现在已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它所造成的市场条块分割和电视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得电视台的运作不按照产业的原则而是用行政的方式来进行;重复建设的小规模电视台造成了宝贵的频道资源和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难以集中财力完成电视媒体的高新技术革命。

2.文章在前面提到了电视台的多重身份,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也恰恰是影响中国电视改革的症结所在。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电视台的身份如果继续这样不明不白下去,势必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方寸,进退失据,找不到自己的游戏规则和应有位置。

3.我国制作市场的力量目前还相当薄弱。极个别制作公司的成功还只是一个不很明朗的苗头,中国要实行制播分离必须以强大的制作力量为基础,而制作力量的壮大又必须依赖一个基本成型的电视节目市场。

目前我国的电视节目交换和购买,可以说是有行无市,而且范围极小,运行极不规范。各级电视台都满足于自产自销,自己制作,自己播出。每个电视台都五脏俱全,人吃马喂地要养活大批制作队伍,真正用于节目制作的经费有限。不仅制作成本代价昂贵,而且雷同撞车的重复劳动甚多。反观电视节目市场又冷落匮乏,难以满足电视台的播出需要。

很多电视台都开始在电视台内部实行制播分离,但这很难有普遍推广的意义,因为这只是一对一的一种承包,没有在节目市场上检验淘汰,依然是计划经济下的指令分配模式(很象当年的国企改革),还远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

建立完备的电视节目市场,需要国家主管部门有目前的政策,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规保障,才能激活整个节目市场的活力,才能调动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给他们充分施展的信心和天地。否则,制作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一旦政策有变或收缩,时常容量发生变化,公司承担的风险未免太大。现在各制作公司大多在犹豫、观望或试探,大政方针不明是主要的原因。

4.我国电视台收入的90%以上依赖市场规模尚小的广告或政府拨款,而且其异地异国的经营收入除了中央电视台和三四个省级台略有进帐以外,绝大多数台都是零。俗话说,鸡蛋不能往一个篮子里放,这种靠广告一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旦广告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便很难生存。而在世界电视产业100强企业的总收入中,电视收入平均只占到76%左右(1997年和1998年),余下24%左右的收入都是来自电视产业外的经营。而在电视收入中,除了广告外,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订户收视费和节目的制作与发行费。这种收入来源多样化的经营方式用国外媒介产业的术语说,就是“多角经营”,它包括两种涵义,一是指多业经营,一是指多地经营。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经营报纸、电视、杂志、印刷、出版业的默多克正是多角经营的成功范例。AOL和时代华纳的合并又再次提醒了我们,大众传媒必须正视新时代的网络冲击波。

相对而言,我国在行业上的联合还局限于媒介行业内部合并、发展。然而,没有跨行业的兼并、融合,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媒介产业;不打破媒介在地域上的条块分割,也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媒介产业,最终要与国外媒介集团那样的庞然大物竞争就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尽管几年来,国内上网的传统媒体已达数百家,但大多数仅仅是做了一个上网工程而已,上网后该如何发展,媒体都显得有些迷惘。原因在于,新闻媒体的网络话既要应对来自商业网站的挑战,又要面对内部的技术、资金等的限制,在夹缝中求生存,这是目前新闻媒体网站普遍的境遇。因此,建立以电视为主业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势在必行。有一点值得注意,集团化如果不是以资本为纽带而以行政手段来进行,那这种集团化只会带来一次权力重组而不是资产重组,集团化也就不过是新瓶老酒。

注释:

1.《媒介管理》支庭荣著(第411页)

2.《传媒与资本市场“眉来眼去”》(《中国青年报》1999年10月15日)

3.《制播分离--电视台运行机制大转变》(《中国广播影视》2000.16)

4.《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新闻记者》2001.4)

5.同2

6.《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产业发展态势》(《新闻记者》2001.4)

7,《美国传播产业政策的全球化取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3)

主要参考书目:

《媒介管理》支庭荣著

变数范文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利用声、图、动画等多种方式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课堂求知欲的培养及学生课堂知识的探索与问题解决的机会,让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自行建立数学活动经验。信息呈现多媒化、多渠道、多样化等特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已越来越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不仅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单一信息呈现形式,而且提供了大量更为直接的信息及动画模拟。尤其在实行“六模块‘3+X’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改革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直观展示教学重难点,且课堂教学的因材施教不再是空话。直观、灵活、合作等融合的课堂教学方式,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更会使学生最直接、最形象、最简易的记忆知识,既节约了记忆上花的时间,又让数学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一、课堂模拟演示

诸如直观与抽象、直觉与逻辑,或者是文字、图表及影视的丰富多样的信息,也正合人的网状记忆结构。这些复杂的组合以前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掌握,不仅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重心偏移”,同时也因强化“问题”而浪费了课程重点的解决与练习。而多媒体课件恰恰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动画、声音、比较等较好地组织情景,使得事物的本质在动画中展示,或者在背景音乐中增加记忆,这些清晰的表象,使学生建立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是教师口头的表述无法达到的。在一人一本的教学手段下,教师的示范或某个操作的演示往往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但教育技术却简单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在教学“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课时,学生最难理解两个图形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只通过死板的平面图形无法达到理解。为了克服学生无法形象化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间的关系,我们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在电脑屏幕上出示一组全等而且具有中心对称特点的两个三角形,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出两个关于中心对称的图形间的一些性质,同时能够分辨具有中心对称特点的图形。通过变化,不仅能让学生体会中心对称这一图形变化,也让学生明白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间的关系。这不仅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还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这是板书和表述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在线个别辅导与课后自行查阅

因材施教自古有之,而对短短的40分钟内要想达到因材施教,对于教学来说实在是个难点,个别辅导在常规的教学中虽然常用,但时间上的限制使得收效甚微。原因有二:一是40分钟课堂教学,这就是有限的时间、无法借助外力的师生构成的简单空间很难做到适应每一学生的具体需要去做出有效的辅导。二是课堂问题的解决依然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简单思考的形式,要么是个别学生口述解决,要么是大家在教师的讲解中解决,这种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注定辅导的范围非常窄小,只有极少数学生才能得到教师的辅导。这样不仅会使大多数学生因为无法展示自己的问题解决办法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会使个别辅导教学走向两极分化,只使学习有余力和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一定的辅导,但却忽视了全体学生,失去了教学的目的。而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就能很好地做在线个别辅导或者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于课后在教学相关网站进行浏览和学习,达到问题举一反三,强化练习,而且师生间的讨论也超越课堂限制,使问题解决达到升华,使高效课堂更加真实化。

三、自主探究,合作共享

高效课堂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预习解决、呈现问题、合作交流、课堂检测等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展示的机会,呈现的过程让给学生,使教育回归本真,教师只需要适时进行点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及能力。“协作”“会话”是学生的主体渴求,利用多媒体引领学生,呈现自主学习交流的环境,对于培养学生各种掌握知识的能力起到无可估量的作用。文字、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网络中丰富多彩的资源,通过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为学生直观接受及接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平台。网络所带来的这种立体呈现和感受,使学生不仅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也会迅速转化成一种求知欲望,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不仅合理利用课堂中的小组交流,合作探究,也利用QQ、微信实时异地对话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延伸课堂交流和探讨。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和形象,教师的正确引导加上多媒体课件的多样呈现,不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倍增,而且学习效果也较之从前优化了许多。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便利和动力。

作者:张国江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葛家岔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论语•孟子[M].远方出版社.

变数范文篇7

关键字:钢筋裁切问题、管理科学、线性规划、单形法、挡土墙

Thestudyfortheoptimaltrimlossproblemofsteelbar

-usingretainingwallasanexample

ABSTRACT

Thetraditionalviewfortreatingtrimlossproblemofsteelbaralwaysassigndefaultvalueasconstructionconsumptionloss,andoneoftheseissteelbarslappingthatisregardedasfundamentalloss.Althoughitwouldgeneratescrapduringtrimprocessofsteelbar,scraplossisfrequentlyneglectedandcontrolofscrapcosthasbeenadifficultproblem.Inpracticalconstructioncase,itisfoundthatactualhappenedtonsoftenexceedcalculatedquantitiesofbillofmaterialscausedbytheproblemofrequiredsizeandsuppliedsize.Becauseofcomplicatedinter-relationship,itisbeyondmanualcalculation.Thisstudywouldformulatetheproblemintolinearmathematicsmodelandcombinesimplexmethodtoassistchoosingtheoptimaltrimcombinationofsteelbar.Inapplication,itwouldusetrimproblemofcantileverwallforTaiwanHighwayBureauasanexampletoestablishtheoptimalrequirementlayoutofsteelbarbydifferentretainingwallheight.Itwoulddecreasescrapthroughappropriatetrimplanofsteelbarandtheefficiencyisobvious.

Keywords:trimlossproblem,sciencemanagement,linearplan,simplexmethod,retainingwall

一、前言

营建工程传统上,常被视為主导国家发展的火车头工业;近年来,营建景气不佳,使营建厂商的生存受到考验,根据行政院主计处85年工商普查资料,国内营造业五年的存活率约為八成左右,而营造业对於国家整体经济成长的贡献度,也由民国八十一年的+0.84%,降至民国八十九年-0.15%,这显示营造业面临的困境。根据内政部营建署「八十八年台闽地区营造业经济概况调查」统计资料得到,营造业之营建材料耗用价值约佔营业支出43.6%较劳动支出19.7%高出许多,因此若能有效控制材料成本支出,对於企业工程获利会有一定程度的助益。以民国八十七年台湾地区建筑工程钢筋钢骨使用量7,887,000吨计算(不含土木工程),每年营建工程钢筋材料支出费用之鉅大,可想而知。由此瞭解,营建工程若要透过材料来降低工程成本,可由钢筋工程材料控制著手。一般营建工程钢筋材料,除钢筋本身具有的需求重量外,尚需纳入钢筋搭接重量及钢筋裁切后的残料重量。其中,钢筋搭接部分,受限钢筋供给尺寸长度及施工上的限制,所以若要控制钢筋搭接部分,则须配合其它施工技术改良,不过此过程可能涉及劳动型态改变,整体效益未必能有效提昇;若由钢筋残料控制的话,由於分析过程钢筋料单的号数及长度皆為已知资料,加上外在因素影响受限较少,所以透过钢筋残料控制,為可尝试採行的方法。

钢筋工程对於钢筋需求尺寸裁切,主要是依据钢筋施工拣料图(施工图),整理得到的料单需求尺寸及数量进行钢筋裁切,不过如何在钢筋供给尺寸限制的情形下,将有限的钢筋供给尺寸裁切成需要的尺寸,并使钢筋裁切后的钢筋残料為最少,并不是一件间单的事;其中,钢筋裁切组合率计算问题,将使人力无法有效克服。而传统使用的钢筋裁切原则,应用上,未必能获得满意的解答,对於钢筋裁切的原则,可归纳目前钢筋裁切的几种做法:

1.订购较长的钢筋供给尺寸或增加钢筋供给尺寸的种类:此类做法能有效取得较多钢筋裁切组合,以提高取得较短残料长度的机会,不过在钢筋裁切组合增加时,会面临总体裁切组合运算时间问题,有时问题总体裁切组合高达数亿种,这非人力所能处理。

2.订购定尺钢筋:此举对於採购大量单一尺寸的钢筋,是一可行的方法,不过定尺钢筋单一尺寸重量小於25T~50T,钢筋材料製造商会要求每吨钢筋加收200元~500元不等价钱,因此未必能实质获得利益,更况且部分业主(如军方、国宅处、公路局等)為节省材料费用,以大宗採购的方式处理,藉以降低钢筋单价成本,如此钢筋供给尺寸更无从选择。

3.钢筋需求尺寸由长至短进行裁切:此法处理原则在於较长的需求尺寸优先处理后,较短的钢筋需求尺寸将更容易处理,此种做法只能视為邻近搜索的程序。根据作者的实作分析资料发现,钢筋裁切组合的复杂度与需求及供给钢筋的尺寸及数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上述做法对於钢筋残料的控制,实质助益并不大。

上述说明目前专业分包商对於钢筋裁切问题处理的原则,不过根据作者实际访谈钢筋专业分包商,得到目前营建工程钢筋裁切后的钢筋总重量,会较钢筋料单的重量约增加5%~15%(以足量钢筋為主),此部份大多由钢筋残料產生的重量构成。以民国八十七年建筑工程钢筋材料為例,整年钢筋残料损耗可能高达拾数亿元,这对於业主及钢筋专业分包商是不利的;就业主而言,必须额外增加钢筋材料成本支出,额外支付材料费用;就钢筋专业分包商而言,除降低分包商的竞争优势;另外,残料重量百分率超过业主要求时,多出部分必须自行吸收,降低工程获利,假若能有效控制钢筋残料,则可创造双赢的结果。

為此本研究将钢筋裁切问题公式化為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加以处理。以线性规划技术处理钢筋裁切问题,首先必须瞭解问题型态;就钢筋材料问题而言,由於问题抉策变数单位為根数,因此问题数学模型属於整数规划问题,不过以整数规划分析问题时,若问题抉策变数较多时,分析过程会浪费过多电脑运算时间,使其分析效益降低;為有效降低问题计算时间,得建立线性数学模式处理,并将分析所得结果,属於非整数的抉策变数进行整数调整,其结果会与整数规划结果接近,唯此做法可使问题变得更易处理,问题分析时间复杂度也将大為缩减。

二、有效钢筋裁切组合

在钢筋供给(或需求)尺寸与数量确定后,未进行问题分析前,应就钢筋供给尺寸及钢筋需求尺寸,建立满足问题需求的钢筋裁料组合,此过程通常必须经过钢筋总体裁切组合计算及有效钢筋裁切组合计算两个步骤,才算是完成问题裁料组合计算;其中,钢筋总体裁切组合计算,最需要控制的是避免钢筋供给尺寸对应钢筋需求尺寸时,產生过多钢筋总体裁切组合,此现象在钢筋供给及需求尺寸数目过多或钢筋供给尺寸与需求尺寸长度差异过大时,较易產生,而钢筋总体裁切组合仅能以穷尽搜索方式求得,因此需特别注意钢筋供给尺寸及需求尺寸两者间的关系,以避免大幅增加钢筋总体裁切组合计算时间。由於钢筋总体裁切组合包含有效及无效的钢筋裁料组合,假若能将问题无效的钢筋裁料组合剔除,将能大幅降低钢筋裁切组合数,如此将能大大降低问题数学模式的复杂度,亦能有效降低演算工具的求解时间;由此得知,问题数学模型建立之前,必须先建立钢筋有效裁切组合。钢筋有效裁切组合定义:「系指钢筋供给尺寸减去该钢筋裁切组合剩餘钢筋长度,即為钢筋裁切残料长度,当裁切残料长度大於等於零,并小於钢筋最小需求尺寸时,此钢筋裁切组合称為有效钢筋裁切组合」。判断有效钢筋裁切组合的判别式為Lmin?TL?0(Lmin:钢筋最小需求尺寸,TL:裁切残料长度)。虽然钢筋有效裁切组合与数学演算工具有关,不过要取得有效裁切组合,仍必须计算总体裁切组合部分,假若计算所得钢筋总体裁切组合过多时,仍需将问题分段处理,以降低问题复杂度。

三、钢筋裁切问题数学模式

以下分别说明线性规划的发展与基本假设及钢筋裁切问题数学模型建构。

3.1线性规划的发展与基本假设

规划问题的应用最早為经济学家所提出,诸如VonNeumannLeontief等人贡献良多,惟线性规划型式之问题,最早於1941年由Hitchcock解出运输问题。1942年苏俄Kantorovitch亦列出运输问题,但并未获得解答。1945年经济学家stigler解出最经济的食谱,但并未应用线性规划解法,直到以MarshallK.Wood為首的小组,為美国空军解抉分配的问题(Allocationproblems),GeorgeB.Dantzig於1947年列出一般线性规划问题,并以单形法求得解答后,线性规划问题正式為各界所承认及应用。1951年后,线性规划问题之理论与应用进步甚為神速,DavidGale,H.W.Kuhn,A.W.Tucker,A.Charnes,W.W.Cooper等人贡献良多,使得线性规划问题成為各界应用最為广泛的工具[1,2]。

一般建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目标函数及限制条件均為线性函数;(2)限制条件為等式或不等式;(3)所有抉策变数的值必须大於等於零。以线性规划表达一个实际的问题时,必须符合线性规划四点基本假设(1)比例性(Proportionally):(2)可加性(Additivity);(3)可分性(Divisibility);(4)确定性(Certainty)。由於钢筋裁切问题求解的困难度,在於问题抉策变数(有效裁切组合)及问题限制条件的多寡,通常钢筋抉策变数较少时,以人脑判断尚可获得不错的解答,惟实务应用上,钢筋裁切问题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甚為复杂,因此產生的抉策变数数量也相当多,此时人力将无法有效处理,必须藉助数学演算工具处理问题。以线性数学模型描述钢筋裁切问题,有下列几项优点:

1.钢筋裁切问题这合以数学模型之数学符号表达,把复杂的钢筋裁切问题具体化表达,并透过符号定义问题抉策变数及限制条件的关系。

2.透过数学模型建构,将复杂实际现象藉由这当模式间化,以利运算分析。

3.以数学模式分析,相较於经验分析,可以套用於任何近似钢筋裁切问题,如此可节省大量分析时间及成本。

3.2钢筋裁切问题数学模型建构

钢筋裁切问题之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MinZ=c1X+c2X+??+cnX(1)

s.t.

a11X+a21X+?????+an1X?b

a12X+a22X+?????+an2X?b

a1mX+a2mX+??????+anmX?b(2)

?X?0(i=1~m)

符号意义:

Z:问题目标函数。以钢筋残料重量最小化為目标。

X:问题抉策变数。表示钢筋裁切组合i的配置根数。

cn:残料长度。表示第n种钢筋裁切组合之钢筋残料长度。

anm:常数。表示第n种钢筋裁切组合对应至第m种钢筋需求尺寸之裁切段数。

bm:右手系数,表示第m种钢筋需求尺寸数量。

i:表示钢筋裁料组合编号(i=1~n)。

j:表示钢筋供给长度编号。

问题公式化為数学模型后,须选择这当的演算工具求解问题。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是有界的,并且為凸集合,因此端点的个数為有限个,再加上端点通常為基本可行解,所以问题最佳解必然发生於可行域的端点上,虽然端点的个数為有限个(基本可行解的计算,=(n+m)!/(n!m!),(n=抉策变数,m=限制条件),理论上应可採”穷尽搜索”找出所有端点基本可行解,再将这些基本可行解代入目标函数后加以比较,即可求出最这解答,然在n及m的数目很大时,问题基本可行解将会变得很大,例如n=100、m=50,此时=?1029种可行解计算组合,因此穷尽搜索的方式似乎不太可行,故处理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时,需借助有效的演算工具处理,一般处理线性规划的方法,有图解法(GraphicMethod)、人工基底法(ArtificialBasisMethod)、对偶问题(DualProblem)及单形法(SimplexMethod);其中,以单形法最广為应用。

四、个案应用

国内悬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设计,若土壤基本惨数条件,符合台湾省政府交通处公路局道路工程标準图之钢筋混凝土悬壁式挡土墙标準图资料[3],则可採用该标準图资料进行挡土墙设计及施工,应用上,相当便利。此标準图不仅提供不同高度的挡土墙设计断面尺寸,并提供钢筋配置所需号数、尺寸及间距,这对钢筋工程而言,可省去钢筋料单製作的程序,不过该标準图并无标示钢筋裁切计画;因此工程在同洋的钢筋供给尺寸下,不同钢筋裁切规划人员,可能会分析出不同的钢筋组合,相对主筋残料的形成,亦会有所不同,这对於承包商的工程成本会產生影响。以台湾省交通处公路局八十六年版的公路工程施工说明书之施工说明书总则对於局供钢筋材料明定,钢筋损耗依尺寸而分,13mm(#4)径以下者為5%,16mm(#5)径至22mm(#7)径者為8%,25mm(#8)径以上者為10%,且上列损耗率均已包含钢筋之搭接、裁切零头及為弯扎设计图尺寸而所号之一切损失;表面上,主办单位似乎已将不同的钢筋损耗列入考量,不过不同钢筋需求尺寸及钢筋供给尺寸,其產生的钢筋残料比率是不稳定的,因此需要这当的辅助工具协助工程人员处理此一复杂问题。

由於挡土墙属於线性结构工程,因此分析上,可以单位长度进行分析;在此,以1公里為其单位长度。公路局悬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设计标準图,依挡土墙高度区分,计有11种标準设计范例,分别為高度4.35、4.85、5.40、5.95、6.50、7.05、7.60、8.20、8.80、9.40及10.00等11种。悬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主筋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挡土墙各部尺寸及材料数量,如表1所示;挡土墙主筋间距及尺寸表,如表2所示。由於挡土墙属於线性结构,因此钢筋裁切计画进行分析时,横向副筋部分(温度钢筋)并不需进行钢筋裁切计画,其钢筋订料策略為方便施工原则下,採购较长钢筋尺寸或配合伸缩缝设置长度,以降低钢筋搭接长度造成的材料浪费。因此挡土墙钢筋裁切计画,仅针对纵向主筋部分即可,如此可使问题复杂度降低,因此问题分析重点可著力於挡土墙主筋裁切,使得分析结果在满足钢筋供给限制条件下,不同高度挡土墙的钢筋裁切残料损耗為最少。

图1挡土墙主筋配置示意图

问题分析上,本文分别以11、12、13、14、15、16及11M~16M等七种钢筋供给尺寸组合,进行钢筋裁切分析,表3為单位长度不同高度挡土墙单位长度钢筋需求根数。本文採用的线性规划演算工具為单形法,由图2得到钢筋供给尺寸為11M~16M综合供给尺寸可获得最少钢筋残料,在11种不同高度的挡土墙,获得最这钢筋残料重量百分率介於0.453%~2.612%(以定尺料為基準)之间;由此结果,验证了上述制式钢筋残料损耗比率是不理想,且不经济的,假若工程主办单位能供应分析所得乱尺尺寸及数量,则工程承包商在主筋重量上,相对可节省一定比率钢筋材料费用;相对工程主办单位若无法提供分析所需乱尺料钢筋,则承包商可能会面临局供钢筋材料不足的现象,因而降低工程获利;為使工程双方达到双赢的境界,最这当的方法,即是工程发包单位应先进行钢筋裁切分析,由承包商依分析结果进行钢筋裁切加工,如此双方均能有所获利,以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一再重演。表4為不同高度挡土墙最这钢筋裁切组合,由该表得到最这钢筋裁切组合,均由不同的钢筋供给尺寸构成,这意味供给尺寸种类越多,相对钢筋裁切组合也会增加,而钢筋残料降低的机率,亦会相对增加,不过问题分析复杂度也会明显增加;另外,由最这裁切组合发现,并无任一种钢筋供给尺寸具裁切的优势,不过较长供给尺寸的钢筋,似乎有较高的竞争优势。表5及6分别為乱尺钢筋及定尺钢筋成本差异分析的成本关系式,由於两者成本差异不含钢筋弯曲加工及邦扎施工,因此钢筋弯扎费用,可不计入计算。

五、结论与建议

1.本文将钢筋裁切问题公式化為线性数学模式,并透过有效的规划求解程序,藉以辅助工程管理人员分析之用。

2.由个案分析结果,得到钢筋供给尺寸总类多寡,对解答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当钢筋供给尺寸总类越多时,钢筋残料降低的机率相对会提高。

3.由於钢筋裁切问题之数学模式建立与实际状况接近,因此受限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小,所以分析结果较符合实际需求。

4.上述说明如何处理钢筋材料的问题,不过应用上,钢筋裁切问题并非想像中间单,所以正确方式是积极培养营建管理科学分析师,如此方能使得量化管理技术更上一层楼。

六、惨考文献

[1]叶若春,线性规划(增订本)-理论与应用,中兴管理顾问公司(1986)。

变数范文篇8

Oliver发现3项感情回应是满意度的重要先行要素。Nyer发现预测消费后回应的最佳方法是测量满意度及其他的感情要素。Shermanetal.确证了消费者的感情状态可能是购买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管理人及营销者可以通过运用感情来获取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组织在竞争市场中业绩表现的关键,艺术组织与其他企业一样需要获得竞争优势来创造并维持卓越的表现。对于本质上更倾向于享乐型的服务来说,感情的达成及状态被认为会对消费、评价以及再购买意图产生一定的作用。满足主观因素并激发感情反应被看作是决定这类体验中顾客价值的最关键元素。

二、随着关系营销的出现及兴起,顾客维系和再购买成为关注的焦点。

Hellieretal.证实了最新的发现,认为再购买意图是推动组织收益性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性增长的极具价值的要素。服务质量、感知价值和满意度等构想已经被不同的研究者识别为再购买意图的先行要素。根据先行研究可知:服务质量对感知价值有正面影响;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度有正面影响;顾客满意度对再购买意图有正面影响。然而却很少有研究验证表演艺术领域中再购买意图的重要性及其与先行要素间的关系。

三、营销中的感情因素研究包含3个阶段:类别方法,维度方法和认知评价方法。

类别方法不解释感情的起因,只根据相似性将各种感情分成几组。维度方法利用效价和觉醒两个维度来区分感情。认知评价方法则提供了一个更有深度的办法来说明感情之间细微的差异,并旨在预测特定环境下什么感情会被引出、被激发的感情如何影响行为。认知评价方法被认为更适合理解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感情回应。该方法被用于研究消费感情及其对购买后行为的影响。在导致感情的潜在评价项目中,最基础的一项便是目标一致性。Frijda以及其他学者认为感情是一种对个人———环境关系的动机性回应,而动机涉及个人目标。

四、在Hume.Mort的研究中,作者验证了表演艺术背景下消费者观看演出后感情对感知价值和满意度的影响。

在研究中调查感情的方法采取了认知评价法,因此感情变数的名称被定为评价感情。经过实验统计分析,感情对感知价值及满意度都产生正面的作用,即评价感情上对演出的满足程度高的话,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的水平也高。除此以外,作者还验证了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满意度和再购买意图各个变数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中,该研究提供了至今最完整体系化的表演艺术消费者分析道具,涉及各项服务环境中的变数,但是在他们的研究模型中没有考虑到消费者个人的出席观看动机。

五、消费者在惠顾艺术演出时常常出于个人心理上的动机。

有许多证据证明内在动机在消费者的商品消费行为中起到很大作用。McCarthy&Jinnett提出个人动机可能决定观众出席艺术演出与否以及参与艺术的形式。Swansonetal.探究了表演艺术消费者的4项个人心理动机(审美,良性压力,娱乐,自信提升)与顾客口碑及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动机变数的路径系数具有显著性,但数值相当低。这说明模型中需要其他的动机变数,如一些观众想要更多了解艺术,一些顾客将观看演出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对现实生活不满意或觉得枯燥无趣的个人在观看现场演出时可以暂时忘却烦恼。服务营销者普遍认可维系长期的客户基础所能获得的益处(Berry1995等)。测试顾客与公司间关系的强度时可使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他们参与支持组织的积极行为的意向。票房销售对大多数艺术组织来说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为公众对艺术的兴趣与艺术价值提供了实质性证据。因此再购买意图被看作是支持行为中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关系营销效益由满意度介导与心理动机相关联。

六、通过总结分析各种表演艺术相关研究,可以得知:观看动机影响评价感情,从而影响感知价值和满意度。

变数范文篇9

韩国作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邻邦,依据地缘优势,一直与我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贸易关系。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第三大市场,且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最近在中国比较成功的韩国企业或产品包括乐天制果、奥利奥和三星电子等。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对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市场营销战略进行体系化探索,从而找到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取得营销成功的方法和途径。然而,目前为止,中、韩两国学者对于上述问题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案例分析和非学术性调查报告的层面上,且大多以先进企业的情况为依据,缺乏关于韩国企业整体实际情况和特点的综合分析。因此,本研究以在中国市场开展营销活动的韩国企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试图通过调查,把握韩国企业中国本土营销战略的主要类型,并对各个类型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最适合于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类型及其具体特征。

二、理论背景

目前为止,许多学者已经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大多认为营销战略对于企业经营成果具有影响作用。[1]那么,这样的战略—成果关系在国际营销中的作用又如何呢?国际营销中的战略—成果关系主要体现在出口营销方面。大多数学者都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了与出口营销的成功相关联的各因子的开发上,这些因子主要包括企业对于出口的态度、企业或产业特性、产品与市场关系等,并且发现市场因子对于出口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另外,Samiee和Roth(1992)的研究结果发现,市场营销方案的标准化程度对于企业营销成果的影响微乎其微。[2]韩国学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国际上通用的方法大致相同,先通过因子分析导出营销战略各因子,然后再分析各因子对企业营销成果的影响作用。李昌镐(1994)以在日本市场上进行出口活动的韩国企业为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控制渠道、广告和销售促进为主的“营销差别化企业”能够在日本市场上取得更多的营销成果。[3]韩宗民(1998)对于在中国市场取得营销成功的6个韩国企业的研究表明,中高端的产品定位、标准化的营销战略以及韩国的原产地形象对于韩企在中国市场上的营销成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4]本文以述研究成果中导出的影响企业经营成果的各战略变数和营销因子为基础,试图进行两方面的研究。首先,总结出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各个营销战略类型。其次,比较各类型企业群的营销成果,并揭示产生营销成果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研究模型与方法

(一)研究模型

如上文所述,本研究首先要调查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并划分各战略类型。然后,比较各类型的企业营销成果。最后,以此为依据,分析产生营销成果差异的原因,找到最适合于中国市场的韩企营销战略类型。本研究以先行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首先根据营销组合的相关变数进行因子分析,再利用导出的因子变量进行群集分析,从而得到各主要战略类型及企业群。本研究考虑的变数包括:产品因子[5][6]、价格因子[7]、标准化-本土化因子[8]、4Ps依存度因子[9][10]和本土生产程度因子五种。因此,本研究不仅考虑到了出口营销战略的问题,对于是否进行本土生产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具体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二)各变数的研究定义

产品因子主要包括产品的品质水准、产品的多样化程度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三个变数。价格因子按照从成本中心定价(1)至市场中心定价(7)的不同程度,分为7度。大体来讲,采用消极的营销战略的企业大多倾向于成本中心定价,采用积极的营销战略的企业大多倾向于市场中心定价。标准化-本土化程度因子,对于韩国企业而言,主要是依据4Ps中的产品和销售促进进行评价的。价格的标准化-本土化程度在上述价格因子中能够得到反映。渠道方面,由于韩国企业大多都使用本土化策略,因此也不必考究。所以,本研究依据CavusgilZou开发的尺度,对产品和销售促进的标准化(7)-本土化(1)程度进行了7度设置。4Ps依存度因子依据Namiki(1987)的研究成果,分别针对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四个因素采取7度差异测定的方法,差异设定为“非常重要”(7)至“一点不重要”(1)。[11]本土生产程度因子按照本土生产比率进行测定。笔者认为特定产业和单纯出口的企业本土生产的比率固然不高,但采用积极的营销战略的企业其本土生产的比率应当较高。本研究使用本土制造、本土包装和本土促销对本土生产程度因子进行把握。营销成果首先依据先行成果中常用的销售增长率和盈利率进行测定。同时,本论文依据Cavusgil和Zou(1994)的主张,也引入了市场占有率作为营销成果的测定标准。最后,本研究将企业的整体经营成果也包含在了营销成果的测定标准之列。

(三)研究方法

研究标本:在中国市场上进行产品或服务营销,且公司本部设在首尔的韩国企业。资料收集:本研究以对中国市场有出口业务的200个首尔本地企业为对象,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总共收集问卷98份,除去应答不全和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后,应用于统计分析的问卷共86份。研究标本的主要特征如下:企业类型:生产企业59个,消费服务企业27个从业员规模:平均4804人平均出口规模:2.4亿美元/年中国市场占有率:不足1%的企业占30%,2%~5%的企业占41%本土生产比率:平均11.3%出口地域:广东省21个,上海21个,北京、天津19个,其他25个最大竞争对象:中国企业39个,日本企业24个,韩国西区企业11个,其他21个应答者级别:或科长占61.0%.

四、调查结果

如上文所述,本研究首先为了缩减变数的数量,对采用的12个营销变数进行了因子分析,然后利用导出的因子变数,实施群集分析,从而得出不同营销类型的各个群集,最后利用分散分析总结出各个群集营销成果的特点,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因子分析共导出固有值大于1的因子5个,所有因子的总分散值达到了68.0%。各因子大体反映了企业间营销战略特性的差异,根据各个因子特征值的不同,笔者将因子1称为“产品力因子”(依靠产品开发与产品多样化),因子2称为“定位因子”(以高价高质定位高端市场),因子3称为“本土经营因子”(注重本土渠道开发和定价),因子4称为“韩式营销因子”(将韩国的产品营销手段移植到中国市场),因子5称为“出口战略因子”(不进行本土生产,只做出口,且对本土市场适应不足)。紧接着,利用上述5个因子进行了群集分析,群集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群Ⅰ的15家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本土经营与促销,可以称为“本土化企业”;群Ⅱ的26家企业则依存于产品的开发和多样化,同时重视高端市场的占领,可以称为“产品中心型企业”;群Ⅲ的35家企业主要在中国销售品质与价格相对较低的中间产品,可以被称为“中间市场定位企业”;群Ⅳ的10家企业,虽然产品力较差,但也能提供相对高品质和价格的产品,这可以看作是注重技术投入的结果,因此可以称之为“技术力依存型企业”,各群的具体特征如表3所示。本土化企业(群Ⅰ):本土生产的比率达到46.5%,同时注重本土化的产品开发、促销和本土渠道的开拓。因此,这些企业100%都是具有中国本土法人资格或办事处的大企业。如三星电子、LG电子等,都包含在这个群中。产品中心型企业(群Ⅱ):注重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的多样化,产品品质和价格都相对较高,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可以向韩国本土或第三国移植转化。同时,该类企业的产品定价和促销都有本土化倾向,但对于促销的依存度较高而对于价格竞争力的依存度则较低。本土生产率仅为6.8%,说明该类企业中,大部分都依靠韩国的出口。因此,与本土化企业相比,规模较小,大多是中等规模的企业,如乐天制果。中间市场定位企业(群Ⅲ):所有作为调查对象的企业中,品质和价格水准最低的一类企业。产品和促销的标准化程度较高,而本土生产率很低。这些企业的规模虽不及前两个群,但一般在中国也设有销售法人或办事处,注重本土营销的努力。其中的代表性企业是京东锅炉。技术力依存型企业(群Ⅳ):所有作为调查对象的企业中,品质和价格水准最高的一类企业。它们对产品开发和多样化,促销和渠道开发的本土化不甚关心,且依据成本中心原则进行定价。因此,这些企业的产品和促销大都标准化程度高,并且大多依靠于韩国出口。它们大多是并不发展本土生产,也不注重在中国投资建立本土机构的中小企业。为了了解上述不同类型企业群的营销成果情况,本研究进行了分散分析,企业群间的营销成果差异显著,且按统计学标准是有意义的,分散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首先,产品中心型企业无论在整体经营成果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都是所有群里面最高的。销售增长率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也体现了很高的数值。其次,中间市场定位企业也表现出了良好的营销成果,盈利率最高。另外,本土化企业和技术力依存型企业的营销成果则普遍较低,特别是本土化企业的营销成果最低,作者认为其原因是本土化使得产品丧失了其竞争特色,无法确保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从而影响了该类企业的营销成果。因此,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同时,应注重产品竞争优势的保存。

五、结论

变数范文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财务预警 Logistic模型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到如今,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由最初的8家已经上升至1455家,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已有2139家。很显然,股市规模发展极其迅速。但由于市场结构的改变,我国内地ST上市公司的不断增加,导致经济市场的风险扩大,股票证券市场的成长缺乏稳定性,从而使得股票证券市场可能无法正常的运作①。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者无法提前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盲目的投资会提高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对于企业而言,财务风险会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变弱,限制发展。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一旦无法提前识别和衡量财务风险,导致监管不力,监管部门无法持续监管工作。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风险预警是刻不容缓的,是极其关键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扩大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综合整理得出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具体原因如下:(一)资产流动性较弱。由于上市公司对于企业的资产把控不到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应收账款的数额巨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扩大市场的占有率,采取对外赊销的方式来销售自身产品,由此可能形成坏账,无法收回,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风险的机率大大增加。(二)负债高杠杆过度。由于上市企业一般都倾向于获取负债的杠杆利益,所以在投资的时候会很容易形成过度负债。一般来说,高杠杆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当市场需求变少,产品售价变高,成本变高,调整能力降低、生产资料价格的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出现之后,负债的风险则会不断增加。(三)利润持续为负。若上市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其上市公司无法承受负债的压力,且需要面对无法从外部获得资金的支援等如此严峻的形势,上市公司无法冷静的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要面临被特别处理制度,甚至濒临破产清算。(四)现金流中断上市公司往往忽略一个指标为现金流指标。由于上市公司的忽视,导致现金流的管理不当,使得现金流中断,即便对外部经营表面上如平常一样,但实际上,上市公司已经有了财务危机的征兆。

三、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实证分析

(一)上市公司样本及配对样本的选择。本文所采用的样本为2017年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所涉及的ST上市公司,但由于*ST表示公司经营连续三年亏损,有着退市预警的风险,则予以排除在样本之外。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统计年鉴进行资料整合,沪深证券交易所A股ST上市公司分别为21家与8家,例ST明科、ST坊展、ST中基、ST东海洋等。本文根据随机抽样原则,以概率的方式客观地去测量推论值的可靠程度,对配对样本的选择,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1:1配对。本文一共选取了5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择36对样本作为测试样本,22对样本作为检验样本。(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分析与选择。本文从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资本结构分析(股东权益率、产权比率等)、经营效率分析(应收款项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获利能力分析(总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率等)、发展能力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现金流量分析(销售收现比率、销售现金比率等),共25种财务指标分析出发,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揭示及了解,及时调整公司的方针策略②。(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T检验。根据上述选取的25个财务指标,为了是否能够有效的辨别ST上市公司与非ST上市公司,将对其进行单变数的T检验分析。本文利用SPSS24.0软体对于样本选择中的36对测试样本,通过对2017年的财务资料整合得到的财务指标根据1%的显着性水准进行分析。根据1%的显着性水准的选择标准,将显着值高于0.01的变数指标予以剔除,保留了X1、X2、X3、X4、X7、X9、X13、X15、X16、X19、X22这11个指标,进行下一步的的指标筛选。(四)相关性分析由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要求引数之间不允许存在多重线性原则,即便有11个财务指标低于1%的显着性水准,但仍然要对此11个财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来证明指标之间没有高度相关的关系,并以此来达到降维的目的。本文在进行相关性检验时,把相关性系数限定在0.4以内,尽可能的去排除掉相关度高的指标变数,使得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没有多重线性关系的引数。由检验结果可知,X1、X3、X9、X19指标对于其他变数指标来说是有高度相关性的,因此,把X1、X3、X9、X19指标予以剔除在外。最终保留X2、X4、X7、X13、X15、X16、X22七个指标。其中,X2为速动比率,X4为流动资产率,X7为股东权益比率,X13为总资产周转率,X15为总资产报酬率,X16为销售毛利率,X22为销售收现比率。由于X2、X4属偿债能力分析,X7属资本结构分析,X13属经营效率分析,X15、X16属获利能力分析,X22属于现金流量分析,这些指标能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能够有较强的反应。

四、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一)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根据上述对财务指标的选择结果,接下来运用SPSS24.0软体进行回归分析。首先把测试样本的36家上市公司进行回归分析,分析36个测试样本的财务资料是否全部进入回归分析,再利用SPSS24.0软体将ST上市公司的因变数定义为1,而非ST上市公司的因变数定义为0。可以得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为Y=ln[/1-]=-0.97-0.552X2+0.011X4-1.1937-1.258X13-0.01X15-0.018X16 0.023X22,则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为:=exp(Y)/[1+exp(Y)]=77.8。综合得出,该模型对于上市公司因对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的预测正确率为77.8%,效果还是比较客观。(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检验。数据来源:通过运用SPSS24.0统计软体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所得。为了更进一步的检验此模型的准确度如何,本文将剩余的22对检验样本的2017年的财务资料代入上述模型。本文将借鉴前者的选取临界值作为参考,一般来说,选取0.5作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发生的临界值,当P大于0.5时,表示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状况概率比较大;反之则表示发生财务危机概率比较小。因此,可以根据此模型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出现而被认定为ST上市公司的预测情况有一个了解。由上表可知,此模型在预测上市公司是否会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成为ST上市公司的正确率为77.3%。综上所述,本文建立的Logistic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预测精确度比较高,模型比较理想。

五、总结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经济市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出现,导致对上市公司的相关利益者带来了一定损失。因此,建立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所建立的Logistic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可以看出,这七个财务指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率、股东权益比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收现比率)有显着的判别作用,此模型预警效果比较好,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关注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上市公司股东或者投资者等相关利益者进行分析导致财务危机的情况,起到财务危机预警作用。最后,本文也对上市公司、投资者、债权人提出相关建议。上市公司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需建立一个财务危机预警的组织部门,采取有效监控及科学的手段,注重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完善。投资者应当加强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风险意识,通过多方管道,了解上市公司的运作概况,提高自身投资要求,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债权人应当着重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在放贷时不仅仅考虑上市公司的一时经营状况,也应注重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应当理性放贷,不追求一时利益而忽略上市公司能否长久还清债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一颜.(2018).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今日财富(中国智慧财产)权).(2),145-149.

[2]林岩.(2016).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研究.中国管理资讯化.19(1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