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小康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2:27:25

奔小康范文篇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屏山县冒水乡人民政府胡增利

引言:2005年4月至7月,受县委组织部选派到广汉市和兴镇挂职锻炼,挂职党委副书记。其间通过进村入社调查、查阅资料,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对全镇的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有所了解。现就该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方面——乡村道路建设情况,结合我县的现状,谈几点浅显的看法和认识。

一、和兴镇的基本情况

和兴镇位于广汉市城区东郊,场镇距广汉市区5公里,镇域距市区最近距离1公里。幅员面积21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02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总人口2.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8人),耕地面积14845亩。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财政总收入607.88万元,粮食总产量11625吨,人均占有粮食603公斤,人均纯收入3738元。2000年4月被列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广汉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优质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优质鸭肉基地和优质肉兔基地。

二、和兴镇的乡村道路现状

和兴镇紧邻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成绵高速公路和二级广和公路穿境而过,向北直通金鱼镇与108国道相接,11个行政村均有村道与广和(广汉—和兴)、金和(金鱼镇—和兴镇)公路相连。2003年—2004年,镇村总投入资金667万元(其中:铺油路投资328万元,水泥路投资239万元)完成了全镇40.3公里11个行政村之间的油路铺筑和4公里水泥路修建工作;投资29万元,完成场镇两条横街街道的硬化。全镇建成了良好的交通网络,做到了进村到社入院落的村社道路全面硬化,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出行条件。2004年6月被市政府评为“乡村道路建设先进单位”和“公路管养先进单位”。

三、和兴镇乡村道路建设具体做法

镇党委、政府坚持“农业稳镇,工业强镇,文化旅游业兴镇,一、二、三产业互动”的发展思路,通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社道路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转变观念和职能来努力营造投资发展环境。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规划原则,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全镇村社道路的现状、建设标准、投资预算进行详细调查核算,在确保使线路走向符合村社道路发展规划、项目技术等级符合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形成全镇村社道路建设初步总体规划,再通过听取村社干部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逐步修改完善形成最终总体规划。既确保了规划的科学合理,又有力保障了规划的可操作性,保证了全镇村社道路的有序发展。

2、资金筹措

资金短缺是制约村社道路建设的最大难题。利用灵活、多元化的筹资办法筹措公路建设资金,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推进村社道路建设。

(1)财政勒紧挤一点。加强镇财政预算,增收节支,千方百计逐年安排资金用于村社道路建设;

(2)群众主动集一点。广泛动员群众,采取投劳折资、以资代劳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群众集资投劳,募集资金。

(3)企业捐一点。发动落户企业蛹跃捐款,为地方建设出力。

(4)挂钩部门帮扶一点。尤其是一些条件较好的职能部门,通过对挂钩村的资金扶持及工作协调,争取资金扶持。

(5)精打细算省一点。通过管好用好每一笔有限的资金,严格控制支出,严禁以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确保每笔资金都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通过五个“一点”,多方争取支持,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基本能解决村社道路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3、齐抓共管,协调配合

在村社道路建设中,注重发挥镇、村、部门的作用,密切配合,各尽其职,积极支持。

(1)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认识加强村社道路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快村社道路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认真谋划和实施好全镇村社道路建设,做好工作协调,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

(2)发挥村委会、村民小组及广大村民的基础推动作用。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村社道路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宣传动员,向农民群众讲清楚建设村社道路的意义,让农民群众亲眼看到建设村社道路的好处,激发群众投身村社道路建设的主动性,为村社道路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3)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作用。村社道路需县、乡两级各部门配合,利用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4)加强监管,建养并重

〈1〉严格资金管理。政府组织人员对每一条道路的建设进行资金预算,资金实行专款帐户管理;各村道路建设开支,由社员代表组成开支小组,实行专帐专人管理,并定期向社员公布资金使用情况。俊工后,对工程进行审计、决算,建设工程每个环节都本着既节约又达标的要求进行资金安排。

〈2〉落实质量责任制。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责任追究制”,从工程设计到建成投入使用,从设计用料到施工过程,全方位进行监督和管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质量监管体系。

〈3〉加强养护管理。村社道路的养护管理是村社道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到建养并重,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养护任务。即:村社道路的日常管护、小修保养、路域治理由所在村负责;入院到户路面修建及硬化、日常养护由“谁受益,谁负责”;村社道路的大修、改造等由政府协调解决。做到了村社道路有人管,确保道路畅通。

和兴镇的村社道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从村社道路的新建到路面硬化、日常养护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工作监管机制,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通过逐年分步实施,全镇村社道路状况明显改善,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有效地解决了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依托其良好的地理条件和交通网络,成为了广汉市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优质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优质鸭肉基地和优质肉兔基地。

四、几点启示

多年以来,在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就总结出了许多道理,其中最为显著的有:“要致富、先修路,富不富、先看路,路不修穷不走、路畅通致富快”。由此可见乡村公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人民富裕奔小康,必须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加强乡村公路管理,改善交通条件,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流通铺平道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路畅,人民生活才能逐步富裕;路畅,人民生活才能致富奔小康。

就全县而言,纵向比较,我县的乡村道路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明显增加,部分乡镇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农民行路难的状况有所改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步伐加快,这都得益于县委、政府坚持不懈抓乡村公路建设的结果。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其他区县相比,我县的农业基础条件仍很脆弱,尤其是乡村公路建设水平较低,乡村道路建设任务艰巨。作为山区县,不仅乡村道路建设难度大,县乡财政无力安排更多资金用于道路建设,进而乡村道路建设发展缓慢。立足全县实际,就如何抓住机遇,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推进全县乡村道路建设和现有道路的管护,谈几点工作启示。

启示之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乡村道路条件差,通车里程少,一直困扰着山区经济的发展,是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因修建乡村道路受地理等条件制约,工程量大,需投入资金较多,在旧的财政分配原则下(财政分配本来是公共财政原则,但存在明显的不完整性,分配范围只包括城镇不包括农村,农村的一切公共建设和社会保障都由农民自己解决)根本无法筹集更多资金用于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导致发展进程缓慢。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并相继制定实施了相关政策。今年初,中共中央、省委分别出台了1号文件,明确提出“调整公路建设投资结构,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狠抓农村道路建设,特别要加大对丘陵地区县乡公路建设的投入,注重出行条件极差的贫困落后乡村的道路建设”的工作意见。我们必须抓住国家对乡村道路加大资金投入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对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把加快乡村道路建设作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来抓,以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地投入乡村道路建设为契机,动员各级力量,加大农村乡村道路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全县公路路网建设。

启示之二: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适应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搞好县、乡公路网规划的编制,逐步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对接联网,抓好县与片区中心镇的路网建设,对推动全县路网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我县属于山区县,离中心城市比较远,修建乡村公路工程量大,规划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资金投入量的大小和社会效益的发挥。立足实际,长远规划,根据县、乡(镇)、村经济发展交通量的变化情况,将道路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结合,推进产业化;结合贫困村发展规划,做到修建一条公路,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让广大农民尽快走上富裕路。通过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实地进行勘测、规划,按照山区公路建设标准,公路走向尽量使多数百姓受益的原则,统一制定全县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县、乡(镇)做到分级负责,相互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县乡主管部门应着重配合向家坝电站修建而带来的县城迁建及以新县城为中心“四路一桥”交通网络建设规划,制定全县整体路网建设规划,乡(镇)政府负责本区域内的道路建设规划,乡(镇)规划服从全县总体规划。做到各级齐抓共管,各尽其职,分级实施,有序地推进全县路网建设。

启示之三:广辟渠道,多方筹资。贫困山区农村路网建设因其复杂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资金投入的数量直接影响到公路建设步伐和质量,在新形势下广辟渠道,多方筹措公路建设资金显得尤为重要。

1、争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发展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对扶贫工作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县级主管部门加大向上级申报立项力度,提高原有国家乡村道建设专项资金补助标准,统筹分步实施全县道路建设。

2、适当负债搞建设,推进农村路网建设步伐。我县农村路网建设任务重,需投入资金量大。在国家专项补助资金严重不足情况下,可加大县级投入力度,向金融机构贷款投入农村路网建设,推动农村道路快速发展。

3、用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最大限度聚集发展资金。对部分道路(路段)实行经营权转让,让商家投资建设,经营一定期后无偿移交政府,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使资源转变为资本,实现商家发财,地方发展的“双赢”格局。

4、组织发动群众捐资。广大群众是乡村公路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对修建农村道路热情较高。尤其是近年已通车地方的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农民群众切身体会到了建设好农村道路的好处。因势利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参与农村道路建设,主动参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

启示之四:配套完善建养机制。“三分建、七分养”,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因受资金投入限制,强调量力而行,建设标准普遍不高,畅通率和行车条件差,后期养护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做好养护工作,才能巩固和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成果,确保真正发挥效益。

而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作为县乡公路养护资金主要来源的农村“两工”和“民工建勤”已取消,公路养护资金无法保障。为确保县乡公路正常养护,全县应建立健全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及时将县乡公路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解决。“县道县养、乡道县补、村道民养”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农村公路养护主体,并把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各级目标责任管理。

村通公路养护,可采用分段包干负责。即村道自修建时起实行分段承包到户,明确每户受益农民负责养护的路段,制定统一的养护质量标准。做到有人管,能管好,确保公路的畅通率。

奔小康范文篇2

一、现状及特点

我县自年初被确定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以后,着眼“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建成脱贫奔小康示范县,率先建成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的“两发展、两率先”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农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景象。

㈠支柱产业初具雏形,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试点建设一年多来,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建设为重点,立足山区实际,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办法,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进展,各类特色产业基地面积增加10万多亩,达到近50万亩,特色产业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的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同时,继续抓好剩余劳动力转移安置,积极发展农村运输、加工和餐饮等二三产业,全面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补助、救助等政策,也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5元,同比增加362元,增长11.8%,今年可望实现更高的增幅。

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逐步改观。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与整村推进扶贫和省市挂点、县直挂钩扶贫有机结合,实行规划衔接一致、项目安排一致、扶持投向一致的办法,千方百计匹配、整合建设资源,年以来,先后投入2亿多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解决行路难上,新修通村水泥路380公里,通组砂石路140公里,城关、店垭、过渡湾镇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全县有213个村通水泥路,占行政村总数的81.6%;在解决饮水难上,根据各村实际,采取修渠道、打水井、建水窖等办法,新建水池、水塔2108处,解决了7.66万人的安全饮水难题;在解决特困户住房难上,本着“建得起、住得下、有安全感”的原则,对特困户的危房进行改造,已完成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4286户;在解决农村用电难上,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改造完善了50个村55个台区的农村电网。同时,大力开展生态家园建设,农村面貌快速改观,一大批新农村示范典型不断涌现。

㈢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民生问题逐步改善。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着力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事业,多措并举改善民生,和谐保康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年以来,新建3个乡镇文化站,70个农家书屋;大力开展贫困学生救助,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建成比较规范的寄宿制学校55所。大力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县、乡卫生院10家,增加医疗业务用房1.9万平方米,规范整建村级卫生室402个;将城镇居民纳入医保范畴,设立了惠民医院,对城镇低保对象就医实行费用优惠或减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大病救助、“五保”供养、灾后救济等社会救助体系,农村低保范围逐步扩大,全县纳入低保范围对象达到1.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1%。

㈣基层组织不断加强,村务管理逐步规范。按照“三三”制原则和“五基本”要求,大力实施“双引双培”工程,全面巩固“三级联创”成果,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有效增强了基层组织引领发展、为民办事的能力,全县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同时,对全县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探索建立了村干部绩效工资、养老保险等制度,建立“大学生村官”等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帮助村级组织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村务管理明显规范,其中全县村务公开率达100%,建立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村达100%,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的村达100%,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了较好保障。

㈤农民素质快速提高,乡村文明逐步形成。按照“六进家”(政策、道德、法律、文化、科技、卫生)为载体,大力实施“三入户”(科技入户、政策入户、信息入户)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政策法律素质和发家致富能力,广大农民素质能力明显提高,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时,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小组”创建,全面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广泛开展“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涌现出一批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其中马桥镇进入全省乡村文明建设的先进行列,尧治河、中坪、堰垭等一大批试点村乡村文明建设全省闻名,黄堡镇黄堡村乡风文明示范村建设已初具雏形。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在脱贫奔小康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对照同类先进地区,特别是与仙洪试验区、夷陵区、兴山县等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为“四缺”:

㈠缺资金。农民脱贫奔小康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民生问题,即建房、饮水、修路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很大的投入。但农民在短期内全部解决这些资金尚不现实,而且各类政策性补贴、扶持也显得杯水车薪,成为制约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首要因素。如当前我县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推掉土坯房,建新楼房,以每栋楼房12—15万元计算,一个劳力至少需要积累12年以上才能实现这一愿望,但是依现行的扶持政策,最高也就是五、六千元。而且,农村信用社贷款额度小、期限短、利息高,致使农民人居环境长期难以根本改善。同时,需要集体负责建设的道路、桥梁、水库、渠道等基础设施,也因缺少资金、扶持偏少而进展较慢;农村丰富的资源,优势产业也因缺少资金投入难以快速开发,制约了全县农村脱贫奔小康的进程。

㈡缺技术。目前,我县农村缺技术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劳动强度大,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活依然是“苦、脏、累”的代名词。在种植业上,目前仍停留在牛耕人种的古老水平上,仅在收割脱粒方面基本实现小型机械化作业;而且,测土配方技术、生物防治、化学除草等技术利用率很低。在养殖业上,养猪、养牛、养羊、养鸡这四个传统产业无论是在繁育上,还是饲养管理上,都还停留在初级水平,饲养效益很低,养殖风险较高,经济效益一般。在茶叶、蔬菜、烟叶、袋料香菇等产业上,虽然在生产上技术较高,但受加工技术制约,加工增值不多,产业链条过短,粘合相关产业不够。同时,由于技术匮乏,农副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都呈现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的状况。

㈢缺品牌。当前,经济发展早已步入了买方市场,一个地方的品牌往往决定着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而决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而品牌的确立,需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用优质产品“打出”。我县农业产业的农、林、牧、渔门类齐全,特色产业众多,共达10个左右。但是,龙头企业过小,品牌要么过多过杂,知名度不高,带头作用微弱,如茶叶产业,仅仅10万亩面积,注册商标就达4个;要么没有品牌,如香菇、生猪等产业,仍停留卖原产品上。作为传统产业众多的山区,客观上需要在一种品牌“旗舰”下,各种产业嫁接融合,形成如同“八宝粥”、“十三香”那样的态势,联合做大,整体对外。但目前,各个产业分散经营,缺少联合,十多个农业产业,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都长不大、做不强。

㈣缺人才。一方面,组织领导型人才匮乏。像尧治河、堰垭那样的组织领导型人才少,大部分村级干部都缺乏带领群众干一番事业的领导能力,往往停留在简单地按上级要求,发展产业,抓好管理上,以致于多数村不能实现自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各类专业型人才匮乏。农村发展需要一批法律、经管、文化专业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农村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特别是大部分学生一毕业就外出务工,学习掌握的是城镇工商业技能,在农村多无用武之地,以致于农村大量缺少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据调查,我县各类专业性、技能型人才与正常需求相比,约差5000—10000人。另外,当前农村技工日工价超过城区10—15元/人仍很难雇到,特别是用工量大的月份,这一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三、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县正处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进入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时期。在新一轮的竞争发展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生态经济强县”战略,找准脱贫奔小康的定位,解放思想、优化思路,创新措施,扎实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力争提前实现五年脱贫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㈠农民是主体,脱贫奔小康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在脱贫奔小康工作中,农民是主体,只有坚持广泛发动群众,正确引导群众,多方帮助群众,才能充分激发农民的热情,运用群众力量打好这场攻坚战。一是运用优惠政策激励农民。当前,各项惠农政策格外青睐山区,“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招牌政策含金量高,省直单位帮扶措施安排也都在向山区县倾斜,要多种方式宣传对保康发展有利的优惠政策,让农民自觉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焕发大干快上的热情,把开展各项建设内化为精神的意念,转化成自觉的行动。二是运用返乡人员带动农民。充分利用进城务工农民较多的优势,多种方法引导农民将城市先进技术、加工技能向农村普及,把城市先进经营管理尤其是先进的合伙、合作发展经济实体的经验向农村推广,让城市居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向乡村传播,使农民快速提高素质,成为脱贫奔小康的能手。三是运用先进典型引导农民。要因时、因地、因情制宜,运用组织农民外出参观、选派村组干部考察、聘请模范专家宣讲等方法,用典型说服群众、启迪群众、提高群众,使群众与党委政府的号召相一致,达到引导群众端正方向、科学谋划、创新实干的目标。

㈡思路是前提,脱贫奔小康要科学进行发展定位。思路决定出路。科学确定发展思路是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前提。当前,我县脱贫奔小康的蓝图已经绘就,工作重点也已经明确,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创新思路,改进措施,使各项工作更好的得到落实。一要科学谋划。要科学拟定开发总规,明确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开发重点、区域布局;制定开发详规,遴选一批项目,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的组织落实。二要创新机制。着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各项制度,形成群策群力、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强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以股份合作和租赁、承包等有效形式,壮大—批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调整经营方向和发展策略,开发精深农产品加工项目。三要突出特色。脱贫奔小康关键在于发展特色经济,而山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以特色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要依托独特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发展生态农业,利用并以此为依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利用丰富、独特的山水资源,珍稀植物和人文资源,以及原生态农副产品,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

㈢产业是重点,脱贫奔小康要建立完整产业体系。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奔小康的重点内容,立足区域实际,科学确定项目,构建良性机制,配套政策措施,把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经济支柱。一要发展特色产业。按照突破性发展核桃和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烟叶和蔬菜产业,提升发展茶叶和食用菌产业的基本思路,加快全省核桃大县、烟叶大县、茶叶大县、食用菌大县建设,力争经过3到5年发展,核桃面积达到50万亩,茶叶面积达到15万亩,烟叶面积达到8万亩,食用菌达到1亿袋,生猪出栏达到60万头。二是抓好农产品加工。重点扶持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造升级、重组整合,开发核桃、茶叶、食用菌、生猪、桑蚕等系列产品,力争通过3到5年努力,农特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是抓好标准化生产。要结合国家、省市标准,细化生产标准,抓好核桃、烟叶、茶叶、食用菌、生猪、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机制。通过抓好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保康农产品质量,以质量占领市场,逐步培育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奔小康范文篇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小康”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名为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用“小康”这个词语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提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最低的目标是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以后,经过多次修改,不断充实完善,199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将小康定义为:“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丰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是最大的群体,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关键在农村。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我县被确定为“部级重点贫困县”。二00二新一轮扶贫工作再一次被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尚有贫困乡17个,贫困人口达6.9万余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远低于省、市平均水平。在我们这样一个老区贫困县,农村小康进程如何?为了客观、灵敏、定量反映我县农村居民生活与小康标准的差距,笔者根据二00三年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参照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反映农村小康生活的收入分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质、生活环境、社会保障以及社会安全等六个方面16个指标,采用模糊识别综合评价法(见附注),就我县农村小康进程进行粗略的分析:

一、小康标准及小康分项评分(见附表)

1、收入分配(总分35分):二00三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换成九0年不变价为898.17元,实现小康程度74.85%;基尼系数(指反映农户之间收入差异程度指标)20.23%,实现程度2.3%,两项合计得分22.58分。

2、物质生活(总分25分):“民以食为天”,吃是人们获得生存的首要条件,只有这一层次获得满足后,消费才会向其他方面扩展。因此,食品支出的比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活水平的高低。我县农民生活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恩格乐系数(指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国际通用划分贫富标准指标,越小为越富裕)为49.39%,实现程度100%;蛋白质摄入量每人每日59.63克,实现程度79.51%,衣着消费支出人平67.64元,实现程度96.63%,钢混和砖木结构住房比重85.49%,实现程度100%;四项指标得分23.06分。

3、精神生活(总分12分):农民精神生活逐渐丰富,到二00三年底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达132.86台,实现小康程度100%;两项得分12分。

4、人口素质(总分9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3岁,实现程度100%;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8.25年,实现程度100%;两项得分9分。

5、生活环境(总分11分):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90.89%、安全卫生水普及率85%、用电户比重99%、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93.92%,四项除安全卫生水实现程度为94.44%外,其余三项实现为100%,四项合计综合评分10.83分。

6、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总分):享受社会保障人口比重92.6%,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8件,两项实现程度均为100%,得分8分。

二、农村奔小康地程综合评价

1、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小康进程综合评分合计为85.47分,表明我县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向小康目标迈进了85.47的路程。九0年我县实现小康综合评分32.93分,到二00三年十三年间增长52.5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各项指标的基数随之增大,增长幅度加大日显困难,特别是农民增收、贫富差距、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实现农村小康的任务仍很艰巨。

2、从各指标分析,已经达到或超过小康值的指标有恩格尔系数、钢木结构住房比重、电视机普及率、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用电户比重、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享受社会保障人口比重、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等指标。由于小康值只是一个相对指标,故这些指标虽已达到小康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我们需进一步努力。

3、尚未实现小康的指标有人均纯收入、基尼系数、蛋白质摄入量、衣裳着消费支出、安全卫生水普及率等五项指标,特别是反映贫富差别的基尼系数实现程度为2.3%,表明我县贫富差距特别明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在对象上包括所有的家庭和人口都要实现小康生活,不能有极差的家庭和人口,否则与“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求难以相符。因此,要解决我县出现的这种贫富差距太大的现象,就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握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

三、农村实现小康的措施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全县奔小康的目标就会落空,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县农村要基本实现小康水平,任重道远!我们要挖掘经济发展的潜力,利用好有利因素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稳定发展常规农业,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上台阶,首先是粮食要上台阶。要通过大力推广增产技术来提高粮食单产;要通过粮、油等常规农业的发展,稳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的突破口来抓。通过发展特种畜禽、特种水产、特种林果、特种农作物,带动整个畜牧业、水产业和林果业的全面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县财政要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扶持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农垦企业。按照坚持大发展,突出大提高,着力抓效益的方针,提高民营企业的增长质量和水平。从近几年的农调资料来看,农民收入来自民营企业的部分微乎其微,因此要进一步扶持民营企业,增加农民在民营企业的就业率,增强民营企业的社会贡献率。要提高民营企业与农村种养业的产业关联度,大力发展“龙式”企业和组织,提高农业整体产出效益。

三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要强化挂钩扶贫,扩大对口支援,建立部门对口扶贫责任制,不脱贫不脱钩。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口支援,实现开发扶贫的开放扶贫的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模式,使扶贫开发工作真正实现由救济式向开发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由部门扶贫向社会扶贫的根本转变。

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程度。要实现农业上台阶,农民生活达小康的目标,必须把握“市场经济,经济越发达,分工分业越发展,对社会化服务要求就越高”这一客观规律,以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为重心,进一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既要搞好农民自办、联办的自我服务,又要搞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社区性、综合性服务。各类服务组织,都要围绕农业上台阶、农民奔小康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既要提供产中技术服务,又要提供产前产后的住处销售服务;既要提供生产经营服务,又要提供抗灾、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服务;既要注重培育支柱产业,通过建立新型的经济利益关系,提供有偿的专业化、系列化服务,又要从绝大多数农户还是小而全的综合经营、经济效益比较低、要求服务项目多而较量小的实际出发,继续搞好综合性无偿或低偿服务。

五是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外出劳动力以初中为主。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努力办好初、高级中学及职业教育。搞高劳动者素质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

六是要继续搞好劳务输出,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过去几年,我县大量的劳务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活水平,为我县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后我们更应积极开辟劳务输出渠道,逐步完善输出管理,组织好劳务输出工作。要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和发展个私经济。七是要坚决整治社会环境、保障社会安定。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农村奔小康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继续坚决有力地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强化法制观念,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奔小康范文篇4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蔡瑞祥,八公山区山王镇工农村村民,今年35岁,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十多年来,我以坚强的毅力从事食用菌的种植、开发与研究工作,凭着一股永不低头的韧劲走市场,闯市场,致富不忘乡亲,带领乡邻一起走出了条艰苦的致富之路。下面,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致富不忘乡邻,携手共奔小康》。

苦苦寻求艰难的创业之路

1990年高考,我落榜了,和许多落榜生一样,苦闷彷徨,感到人生无路可行。正当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之时,父亲劝我:“咱上不了学,难道在家就吃不上饭了?你要是不想种地,干脆跟咱村的阿宝一起外打工算了。”看着身边的年轻人一批批地外出打工,看着种田微薄的收入,我寻思着:难道非得要外出打工不可吗?在家就真的没有出路了?那段时间里,我苦闷极了,常常彻夜难眠,寻思着怎样能摆脱贫困。我坚信,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动脑筋,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道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六安朋友。听他介绍种植食用菌发展前景很好,市场销路也不错,我于是抱着试试看态度,从他那儿买了菌种,在自家园地里尝试着种了一分来地的食用菌。于是,我有事没事就往他家跑,一边帮帮他的忙,一边学习种植技术。一来二往,慢慢便熟了,于是我就从他要了一些食用菌方面的书籍,摸索干起来。成功的道路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由于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复杂,学的还是不得要领,第一年,我种植的平菇失败,血本无归,一下就亏本2000多元。面对失败的结局,别人异样的目光,我一筹莫展,丧气急了,就在我准备打退堂鼓的时候。村支书一班人来到我家,安慰我,鼓励我,让我静心寻找失败的原因,鼓足勇气,来年再干,临走时他们还把2000元现金交到我的手里,嘱咐我一定要好好干,一定干出个样来。同时,一再嘱咐我的父母不要泄我的气,要千方百计支持我。

得到村委会的鼓励和帮助,得到父母的支持,我的信心更足了。通过认真查找,我总结出失败的原因还是技术问题。第二年我没有贸然行事,而是认真钻研食用菌种植技术。我一面自费购买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书籍和专业杂志20余种,一面又多方拜名师实地学习食用菌种植。我先后到上海、江苏、浙江及我省的合肥、六安、阜阳、凤阳、寿县等地,虚心向农技师请教,请他们帮助指导,仅安徽农业大学、凤阳农技师范学院两所院校我就跑了20余趟。一次在从寿县学习培育食用菌试管菌种技术回家的路上,遇上了大雨,为了保护好刚培育出的菌种,我把雨衣脱下来包住了试管,推着自行车在风雨里走了两个多小时,回到家我一下子就病倒了,发烧好几天,可是为了让新培植的菌种及时安种,我硬是支撑着将500多袋菌种一一安置下地。由于我执着和痴迷,凭着我对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刻苦钻研。1998年秋,我种植的500袋平菇终于获得了成功,产量达到15000多斤,纯收入5000余元。成功的喜悦极大的鼓舞着我,到1999年,我从创业之初的一间小屋数百袋菌种,发展到10个大棚15个品种,年收入一下子就达到了6万元。

然而,市场是无情的,也是变化难测的,2000年市场上平菇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我本以为能大赚一笔的平菇,却意外亏了本。面对失败的惨痛结局,我独自蹲守在塑料大棚里,苦苦地思索:种什么菇才能赚钱,才有出路呢?随后,在一次去浙江学习时,我意外发现金针菇销售价格不错,市场前景也很好。为了取得真经,我就独自一人在浙江金华的一家金针菇种植户无偿打工。三个月过去了,我不仅学会了栽培技术,而且还聘请到了一位师傅上门前来指导。在老师悉心指导和我细心管理下,我种植1000余袋金针菇再一次获得成功。金针菇上市畅销,效益可观,我当年的纯收入就达到9万多元。我家里不仅装上了电话,购买了高档电器、摩托车,而且还翻盖上了新楼房,摆脱了贫困,我走上了富裕的小康之路。

传代帮扶热情服务乡邻群众

2000年7月1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也是我事业上的一个转折。在村党总支的培养下,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光自己致富不算富,必须带动和帮助一批贫困人员脱贫致富,走共同发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让身边的农民兄弟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我的致富之路引来许多乡邻前来上门求教,有本村的村民,也有外地的农民,还有一部分下岗的城市职工,对他们的来访求教,我都无偿地耐心地把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甚至主动上门指导他们如何育种栽培。我村北五队村民蔡传厚,生活一直比较困难,也没有一技之长,我主动找到他,向他介绍自己从事食用菌的经历和经验,我告诉他,食用菌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只要技术学好、学精,产出是投入的2-3倍,经济效益高于其他行业。我无偿援助他优质的菌种,教给他技术。现在蔡传厚已发展成为4个种植大棚,年收入两万余元的种植能手,年收入达两万多元,家里不仅还了债,还盖了新房。附近的种植户人人都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很多人经常打电话问信息,问技术,我都耐心的解答。我们村的种植户石秀清,年初种金针菇3万袋,由于开袋过迟出现问题,我接到电话后,马上赶到他家帮助指导,结果金针菇很快长出来,及时地赶在春节上市,卖上了很不错的价格。他的爱人逢人就夸我的好。

革新技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掌握了金针菇种植技术,只是我走出的第一步。从几年的实践中我看到,食用菌种植要发展,就必须让产品走上更大的市场。为拓宽食用菌种植领域,提高产品质量。我购买了许多食用菌技术书刊,每天学习到深夜,并到外地考察,掌握了制作菌种的技术,建立了自己的菌种培养室。我先后引进了杏苞菇、白灵菇、木耳、银耳等新品种,不仅分别制出了菌种,还一个一个地进行试种研究,取得了第一手技术资料,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储备了技术,为调整好食用菌的产品结构打下了基础。原来生产平菇只能在春秋季节,我就动脑子想,如果能象反季节蔬菜那样种植,在市场上一定畅销。于是我就着手实验生产高温平菇,终于获得了成功。近两年在春季金针菇全部收完以后,我就接着种高温平菇和木耳,从午收开始到夏季,平菇在市场上价格很好,提高了效益,也丰富了市场供应。今年7月,我在专业杂志上获得了液体菌种培养器的技术设备信息,就带着5万多元现金赶到辽宁参加培训,购买了设备。回家以后很快投入使用。原来培养固体菌种需要30天至40天,现在采取液体培养菌种仅用3天时间,大大缩短了菌种培养周期,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双培双带”活动在我村开展以来,更激发了我的干劲。我在带领更多的农民朋友共同发展的同时,主动向更广阔的市场冲击。2004年8月,在区、镇、村各级领导的帮助和指导下,经有关部门批准,我投资30万元创办了蔡氏食用菌技术开发服务中心,新建了一个160平方米的菇房和100平方米的培养室,修整了一条100米的生产路,研究开发高档食用菌特色品种,为农民朋友提供优质菌种,无偿传授食用菌技术,并负责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按照章程和种植户签订的种植合同,我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充分调动起了村民发展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的积极性。目前,中心已开发出“鸡腿菇”、“香乳菇”、“黑木耳”、“双孢菇”、“鲍菇”等八个食用菌新品种,带动了数十余个种植户增收致富,产品销售到上海、江苏及我省蚌埠、合肥、六安、阜阳等地。在区科技部门的帮助下,现在,我正积极申报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区级农业科技项目。近日,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和村主任的指导下,我正在着手制作工农村食用菌种植专业网站,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的信息,提高服务中心的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奔小康范文篇5

打竹板,走上台,

笑逐颜开夸我团

夸我团,喜事多

风流的人物数不清

有多少党的好干部

为了百姓的安宁和幸福

年三十顾不上回家去喝团圆酒

为了百姓谋利益

两袖清风不言苦

为了企业的腾飞和发展

公仆本色永不丢

你看那花园的小区一座座

安居楼房一批批

风格不同色彩艳

疑是世外小桃园

重质量,抓管理,

要精品、树丰碑,

与时俱进不骄傲,

艰苦奋斗概而康

退休工人是重点

团党委深知这一点

不忘企业的老一辈

问寒问暖似亲人

从不拖欠工资一点点

要让晚年幸福康乐点

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点

柏油路、通景点;

欢声笑语传天外

幸福的晚年赛蜜甜

职工文化中心点

那可是个大看点

新买的图书是焦点,

健身器材成了热点

爱锻练、新时尚,

要让身材健美点

爱学习、讲奉献

掌握知识多学点

竹板再打、噼啦啦响

伴着节奏继续唱,

唱唱我们的好领导

说说我们的好班子,

三个代表引路子,

改革迈的是大步子,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为的是咱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股份制走的是新路子,

年底分红点票子、

奖金装满了口袋子

换彩电,住楼房,

穿名牌,着时装

人人日子赛小康,

幸福的生活万年长

这就是我们的好班子

齐心协力挑担子,

奖状摆了几摞子

三个文明结果子

让咱肩并肩、手挽手

大刀阔斧向前走

依法治团是方向

奔小康范文篇6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市脱贫奔小康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围绕全县脱贫奔小康总体目标,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核心,突出特色,继续以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整体推进与示范带动并举,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着力体制机制创新,用足内力、巧借外力、捆绑资金,加大投入,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二、建设原则

㈠产业优先、体系建设原则。把产业发展作为全县脱贫奔小康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产业体系建设,确保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㈡突出重点、试验示范原则。以产业基地建设、庭院经济、生态家园建设、村庄环境整治、体制机制创新为内容,选择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地方,分级分层开展试验示范。县主抓中心试验区提档升级,扶持重点产业核心示范基地建设,扶持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抓好重点村村庄环境整治;部门具体承办示范基地建设及示范村村庄整治任务,领办部分示范户;乡镇负责本区域内示范点建设,领办部分示范户。

㈢基础配套、城乡统筹原则。把改善基础条件及扶持相关民生项目作为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来安排,视产业发展程度确定扶持的强度,产业发展、基础条件配套完善。加大村庄整治基础配套力度,提高城镇化水平。

㈣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原则。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作用,通过扶持政策引导,调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热情和自觉性,依靠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建设自己美好家园。

三、建设目标和任务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42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达到1.53亿元,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910万元,增长13%;农村人平纯收入达到3365元,增长10%;工业新增规模内企业4家,工业总产值达到20.68亿元,增长17.5%,其中规模内工业总产值达到18.38亿元,增长20.1%;新建茶叶基地5000亩,改造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特色香辛蔬菜基地1万亩,启动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乡镇建设,抓好25个烟叶专业新村建设,稳定烟叶面积3.7万亩;建设马铃薯示范基地4万亩,魔芋基地2万亩;完成低产田改造1万亩、低丘岗地改造4万亩;新建2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200个生态养殖大户,年生猪出栏达到33万头以上;新建改造油茶、五倍子基地1万亩(低产林改造),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全县饮水安全解决率达到78%;全县宜建沼气池入户率达到65%;完成交通投资2.5亿元以上,新增公路硬化170公里,新建、改造通村公路400公里以上,全县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全县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65%;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达标率达到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20户以上的自然村电视覆盖率达到75%(含农村卫星转播覆盖工程);政务、党务、村务公开率分别达到100%;“五好”基层党组织达标率达到70%以上,村级组织阵地活动场所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4.4万人,下降2.5万人(不剔除返贫因素)。

四、重点实施范围

㈠将年重点推进的34个产业专业村纳入巩固提高范围。对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㈡2012年确定35个村为重点实施范围。具体为:枫香坪村、大栗树村、富裕冲村、杨柳池村、火田坑村、涨水坪村、沙淌村、鞍山村、王家坪村、红渔潭村、月山村、菖蒲溪村、桥坪村、青岩村、黄粮坪村、长坡村、谢家坪村、怀抱窝村、红旗坪村、三台坡村、红烈村、茅庄村、白溢坪村、栗子坪村、万里村、苦竹坪村、长茂司村、白鹤村、大龙坪村、马蹄井村、左泉洞村、沙河村、池南村、九里坪村、凌云村。

五、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及扶持政策

㈠财源项目

1、产业化龙头企业。

⑴采花茶业科技园,完成年投资计划1亿元,项目全部竣工投产。采花茶业年完成销售90968万元,实现利税8450万元。

⑵稻花香集团新桥食品工业园,完成年投资计划4000万元,完成工程形象进度60%,新桥食品年实现销售收入6300万元,实现利税160万元。

⑶湖北贝诺食品工业园,年完成投资计划1亿元,完成工程形象进度100%。

⑷湖北长乐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年新增投资2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400万元,实现利税170万元。

⑸天蓬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年出栏生猪4000头,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

⑹赤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完成新增投资1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400万元,实现利税135万元。

⑺宜昌五东薯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完成新增投资1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070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

⑻宜昌山山林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创产值6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850万元,实现利税360万元。

对于产业龙头企业,由县扶贫办、县林业局落实部分贴息贷款支持;由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经济商务局、县林业局、县科技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单位积极对上争取相关产业政策和项目支持,一企一策,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专题研究确定。支持总额比上年增长10%以上。

2、工业。

⑴亚泰化工黄磷尾气发电项目,年完成投资计划1284万元,完成工程形象进度100%。

⑵100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年完成投资计划4000万元,完成建设形象进度100%。

工业项目由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经济商务局、县税务局等单位积极向上争取相关产业政策和项目支持,一企一策,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专题研究确定。

3、水电。

⑴马渡河水电站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完成水库地质缺陷处理及煞尾工程,投入运行。

⑵天池河水尽司水库,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隧洞开挖,水库具备开工条件。

⑶唐家河水电站项目,完成投资3800万元,完成水库及一级电站建设,投入试运行。

⑷其他小水电项目,完成投资700万元,其中南河小水电代燃料400万元,百溪河300万元。

对水电建设项目,由县发改、财政、水电、物价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一企一策,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专题研究确定。

4、招商引资。

坚持产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年内签约投资过亿项目1个,过千万项目3个,重点抓好观赏植物培育中心、复合单宁酸和焦性没食子酸、乌龙茶、速溶茶粉、渔洋关天然气供应站、县城新区配套设施等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跟踪对口支援县市项目和采花茶业观光风情园、白溪河流域水电开发项目。

对招商引资的项目,县相关部门要按照“依法依规、打破常规、特事特办、优质服务”的要求,切实搞好跟踪服务工作,加大扶持力度,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

5、旅游。

⑴柴埠溪旅游综合开发,完成投资5000万元。

⑵渔洋关旅游名镇和白岩坪、三教庙、百年关、曹家坪、茅坪5个旅游专业村以及农家乐建设,完成投资计划3900万元。

⑶长湾至中界岭、大湾至后河的旅游公路改扩建投资2500万元。

对旅游项目,由县旅游局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旅游政策支持,扶持问题由相关部门共同专题研究确定。

6、商品房及廉租房建设。

年完成商品房和廉租房建设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000万元。由县建设局、县房产局等单位统筹落实。

7、非木科技园。

年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由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争取上级相关产业政策支持。

㈡产业基地项目

1、茶叶基地建设。

⑴新发展茶园500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3000亩,有性系良种2000亩。重点实施区域:前坪村、星岩坪村、宋家河村、清水湾村、石柱山村、长坡村、香东村、茅坪村、腰牌村、白岩坪村、石桥沟村。

⑵改造老茶园5000亩。重点实施区域:前坪村、星岩坪村、石桥沟村、曹家坪村、三房坪村、香东村。

⑶新建乌龙茶示范基地1500亩,其中现有茶园改造提高1000亩,引进乌龙茶专用品种新建示范园500亩。重点实施区域:桥梁村、富裕冲村、杨柳池村、月山村、白岩坪村。

茶叶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局具体提出建设方案。新建茶园扶持219万元,改造茶园扶持100万元,乌龙茶基地建设扶持8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发改局、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落实。

2、香辛蔬菜基地建设。

年内建成香辛蔬菜基地(稻花香新桥公司原料基地)1万亩。重点实施区域:栗子坪村1000亩、白溢坪村1500亩(原有1000亩)、红渔坪村500亩、牛庄村2000亩(原有1000亩)、黄粮坪村1000亩、百年关村500亩、汉马池村500亩、鞍山村1000亩、王家坪村500亩、清水湾村1000亩、石柱山村500亩。其中栗子坪村建核心示范基地500亩,其它村每村建核心示范基地100亩。确定栗子坪村示范基地为县级核心示范基地。

香辛蔬菜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局和稻花香新桥公司共同提出详细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栗子坪村核心示范基地扶持补助资金90万元,现有基地村牛庄村及白溢坪村以奖代补各扶持5万元,其它新建村在核心基地建成验收后以奖代补扶持1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专题研究落实。

3、生猪养殖基地建设。

⑴新建“150”模式(1个大户为主,带动周边5—10个农户,形成1000头生猪出栏)养殖小区24个,实施区域:桥料村3个、大龙坪村3个、火山村1个、龙桥村1个、红烈村1个,栗子坪村1个、宋家河村1个、前坪村1个、怀抱窝村1个、茅坪村1个、百年关村1个、腰牌村1个、王家坪村1个、石柱山村1个、杨家淌村3个、仁和坪村1个、升子坪村1个、池南村1个。

⑵新发展生猪生物发酵生态养殖户200户。重点区域:在去年和今年确定的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实施。

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局(畜牧局)提出详细建设方案。生猪养殖小区扶持资金48万元,生态养殖户以奖代补扶持到户共扶持资金6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专题研究落实。

4、五倍子基地建设。

全县新增五倍子基地1万亩,其中新建2000亩,改造8000亩。实施区域:白鹿庄村新建2000亩,红旗坪村、左泉洞村、马蹄井村、茅坪村各改造2000亩。

五倍子基地建设由县林业局提出详细建设方案。新建基地扶持资金4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县林业局共同筹集,专题研究落实。基地改造扶持资金由县林业局通过低产林改造、荒山造林、人工造林等项目落实。

5、油茶基地建设。

全县新建、改造油茶基地1万亩,其中新建5000亩,改造5000亩。实施区域:石柱山村新建1000亩、汉马池村新建4000亩(其中确定县级核心示范2000亩),百年关村改造1000亩、锁金山村改造4000亩。

油茶基地建设由县林业局具体组织实施。县级2000亩核心示范基地(汉马池村)新建扶持资金100万元,其它新建基地扶持资金60万元。基地新建扶持资金由县林业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专题研究落实。基地改造扶持资金由县林业局通过低产林改造、荒山造林、人工造林等项目落实。

6、魔芋基地建设。

全县魔芋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建设核心示范基地200亩。核心示范基地重点实施区域: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

魔芋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局和湖北贝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制定详细建设方案。核心示范基地以奖代补扶持资金4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落实。

7、马铃薯基地建设。

全县马铃薯示范基地面积达到4万亩。建设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区域:仁和坪村、大栗树村。

马铃薯基地建设由县农业局和五东薯业有限公司共同制定建设方案。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以奖代补扶持资金20万元,扶持资金由县农业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专题研究确定。

8、烟叶基地建设。

全县烟叶基地面积稳定在3.7万亩。扶持农民新建烟叶晾棚800间,兴建蓄水池500立方米,铺设管网6公里,修建机耕道路17公里,配备烟机设备27台(套),新建育苗大棚30座,实施区域:龙桥、九门等烟叶专业村。

烟叶基地建设由县烟草具体负责,结合现代烟草农业示范乡镇政策落实建设资金520万元予以扶持。

9、林业基地建设。

全县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

林业基地建设由县林业局落实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并具体组织实施。

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道路交通。

⑴陆渔一级公路段完成投资5000万元;325省道北风垭隧道及连接线工程,完成投资9000万元,322省道沙渔线改造道家湾至岩湾段新建工程,完成投资2000万元,完成龙(桥)泊(浪)公路、白(果树)狗(头井)公路、黄(家坳)黄(粮坪)公路等3条省际出口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040万元,启动五巴公路段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干线公路大中修10公里,投资1000万元。

⑵完成村级道路硬化170公里(含烟叶基地公路17公里),完成投资3400万元。实施区域:全县27个行政村。其中,汉马池村、涨水坪村、王家坪村、石柱山村、洞口村、青岩村、腰牌村、白岩坪村、怀抱窝村、小河村、水尽司村、红烈村、茅庄村、红旗坪村、龙桥村、星岩坪村、火山村、九里坪村等18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纳入重点实施范围,完成110公里以上。

⑶在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新建村级公路200公里,改造维护村级公路200公里。

道路交通建设由县交通局具体负责。由县扶贫办落实陆渔一级公路扶贫贴息贷款9000万元以上;相关重点交通项目由县交通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结合自身职能特点落实部分项目支持,专题研究落实;硬化道路及烟叶基地公路按15万元/公里扶持,扶持资金由县交通局、县烟草局落实;2012年确定的35个重点脱贫奔小康村村级道路新建、改造维护按照“民办公助”办法予以扶持,新建每公里补助2万元,改造维护每公里补助5000元。扶持资金由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由县交通局制定详细方案后专题研究落实。

2、农田改造。

⑴年内完成1万亩低产田改造规划,4万亩低丘岗改造规划并积极组织申报。

⑵完成2.45万亩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和高产田项目。

⑶完成农发项目土地整理5000亩。

重点实施区域:改造规划重点倾斜布局在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年度土地整理工程建设任务在白溢坪村、白岩坪村、龙桥村、九门村、横茅湖村、清水湾村、红渔潭村、石桥沟村、百年关村、月山村、三教庙村实施。农发土地整理在红旗坪村、红烈村实施。农发项目土地整理规划重点布局在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

低产田改造、低丘岗地改造规划及年度建设任务由县国土局具体负责并落实建设资金。农发土地整理项目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完成投资1亿元。

3、农村安全饮水及农田水利。

⑴全县新增解决1.2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饮水安全率达到90%。

⑵抓好“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茶园灌溉面积3500亩;在栗子坪村特色蔬菜基地建成后,启动500亩灌溉工程。

⑶渔洋河治理工程年内完成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完成《湾潭河流域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农村安全饮水及农田水利建设由县水电局根据县目标要求确定重点实施区域及规划,按国家政策确定具体扶持(补助)办法并落实相关项目建设资金。

㈣社会事业发展项目

1、教育。

争取启动民族中小学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安全工程建设完成改造面积19000平方米,完成投资2000万元;基本解决学校四难问题;新建教师住房4000平方米。

教育发展项目由县教育局具体负责。继续实行部门联校制度,将省市对口支援项目、资金尽量向教育集中,县相关项目、资金主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特点,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相关扶持措施专题研究确定。

2、卫生。

⑴完成县人民医院渔洋关院区住院综合楼建设,完成投资1500万元。

⑵2012年新增确定的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村级卫生室100%达到省级建设标准。

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

县人民医院渔洋关院区住院综合楼由县卫生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相关项目资金主管部门共同筹集部分建设资金,按专题研究方案落实。村级卫生室达标由县卫生局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项目资金支持。

3、文化。

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农家书屋”40户,送戏下乡50场次以上,由县文体局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建设。

4、其它。

广播电视(卫星电视覆盖工程)通村入户由县广播电视局统筹落实;新增农村“低保”扩面人数3000人以上,由县民政局统筹落实;建设廉租房1万平方米由县房产局、县建设局统筹落实;扶贫搬迁1000人以上,由县扶贫办统筹落实;完成农民培训4万人次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以上,由县农业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办及相关培训机构共同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和培训任务。

㈤村庄环境整治

1、村庄建设。

启动实施长茂司村、白庙村、仁和坪村、茅庄村、横茅湖村、谢家坪村等6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村庄建设。

村庄建设由县建设局具体负责落实详细建设方案,由县建设局从村庄环境整治资金中按每个村不低于30万元落实扶持资金,县环保局启动1-2个中心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扶持资金150万元。县相关项目资金主管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倾斜扶持村庄整治项目建设,具体扶持措施专题研究落实。

2、农房新建改造、农家乐建设及“百里庭院经济示范长廊”建设。

⑴全县新建农房600户,改造农房600户。

⑵启动“百里庭院经济示范长廊”建设,建设示范户130户。

⑶“一建三改”5000户。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达到80%以上。

⑷新建或升级改造农家乐100户以上。

重点实施区域:选择在具有较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县内公路主干道两侧相关村及2012年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内实施。

新建农房按5000元/户补助,补助资金由县建设局向上争取危房改造资金落实,并会同各乡镇组织实施;改造农户按3000元每户补助到乡镇,由各乡镇制定到户补助办法并组织实施,补助资金由县扶贫办、县城建局共同筹集;“一建三改”由县能源办具体实施,按1500元/户补助,补助资金由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共同筹集;农家乐新建和升级改造由县文体旅游局具体实施,按1万元/户补助,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落实补助资金;“百里庭院经济示范长廊”示范户建设实行分部门、分乡镇领办的模式实施,其中:县直相关部门集中在腰牌村和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领办50户,乡镇领办80户。具体为:县农业局领办花卉寄养、多种经济、生态养殖、种子种苗等相关门类示范户10户;县林业局领办根雕盆景、倍蚜虫培养、种子种苗等相关门类示范户10户;县文体旅游局在腰牌村和柴埠溪景区领办农家乐提档升级及农家民俗文化体验示范户10户;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县民宗局、县财政局各领办多种经济示范户5户;乡镇各领办10户。庭院经济示范户统一纳入农房新建改造、“一建三改”及农家乐建设范围,分不同渠道落实扶持资金(除“一建三改”政策可叠加享受外,每个农户只能享受一项扶持政策,已纳入年度房屋新建改造计划的农户不再享受2012年度房屋新建改造和农家乐新建扶持);由县建设局统一制定示范户道路硬化详细建设方案和标准,从村庄环境整治资金中落实补助资金;实行一户一策,各领办单位及乡镇根据各户实际情况分户帮助筹措部分扶助资金。

㈥提档升级工程和示范工程

1、产业体系。重点抓好茶叶、蔬菜、烟叶、油茶发展的育种、核心示范基地及产业化龙头企业配套完善工程和旅游接待配套服务完善工程。

⑴茶叶体系建设。年内进一步完善和加速县现代育种中心建设;抓好1万亩茶叶新建改造,着力抓好白岩坪村、月山村、桥梁村、富裕冲村等村的乌龙茶基地建设、采花有机茶叶基地建设,全力支持抓好采花茶业科技园、采花毛尖风情园建成。实施绿茶、红茶、乌龙茶三茶并举,以绿茶为主,同时加大产品推介力度,着力提高茶叶生产效益。

⑵旅游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柴埠溪游客接待中心建设任务;加大谷底景区开发力度;加快旅游名镇、名村建设,配套完善景区农家乐改造升级和农家民俗文化体验工程;加大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旅游宾馆饭店配套完善力度;加快白溢寨景区开发步伐。

⑶香辛蔬菜产业体系。抓好栗子坪村香辛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主要包括连片发展基地500亩、育种园建设、配套落实蔬菜灌溉工程,对蔬菜种植户配套做好农房新建改造和清洁家园建设;抓好另外10个村连片100亩以上的核心基地建设;全力支持稻花香新桥食品工业园万吨蔬菜加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⑷烟叶产业体系。重点抓好湾潭镇烟草农业示范镇建设,主要包括育苗大棚建设、连片示范基地建设、两个村(龙桥村、九门村)烟叶机耕道改造和部分烟叶种植户农房新建改造清洁家园建设。

⑸油茶产业体系。重点抓好县油茶育种中心建设;着力抓好汉马池村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主要包括连片建设2000亩、相关种植户农房新建改造及清洁家园建设;大力支持长乐科技加速发展和支持其二期工程项目建设。

2、村庄建设。重点抓好当年确定的6个中心村村庄建设,抓好其环境整治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三房坪村、白岩坪村、星岩坪村、龙桥村等4个村村庄建设示范样板,主要包括:街道环境卫生及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民居改造、庭院经济发展、城镇服务功能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便民服务室、治安网络、村卫生室、村民医疗保障全部达到或超过省级标准。

3、乡风文明建设。重点抓好示范区内10个村的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构建长效机制。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通过开展评比“文明乡镇”、“文明村组”、“文明农户”,组织开展整治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公益活动,发动群众义务投工修路、清除污水沟、清理垃圾堆,有效整治农村长期以来脏乱差问题。大房坪村、桥河村、曹家坪村、汉马池村、三房坪村、白岩坪村、腰牌村要组建农村志愿者队伍,成立村级环卫队,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村卫生公约,实行分段包干镇村卫生的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村内红白理事会、民间文艺队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程度,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农村生活环境,让农民文明、礼貌、意气风发,以富足的精神投入到脱贫奔小康的建设中。

提档升级工程和完善工程由各相关部门分头落实详细建设方案,专题研究落实扶持措施。

㈦村级集体经济及体制机制创新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支持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村共同兴建产业基地,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组织。支持和鼓励村级组织利用扶持政策,在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的过程中运用入股分红、租赁承包、产权转让、土地流转等形式,探索有效方式方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年内在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中新增30个村探索起步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县有村集体经济的村达到80个以上。用市场化观念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及管护工作,探索创新基础设施“民建、民用、民管”新机制。推进星级文明示范户建设,树立农村文明新风。支持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强化村级基本运转保障,提高村级干部待遇水平,促进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加强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强化治安中心户、民调治安网络建设,促进村寨和谐,营造良好治安环境。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提高“五好”基层党组织达标率。探索创新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村务公开、“三资”(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集体资金)管理等新的有效方式,促进基层民主政治、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民权益。落实优生优育政策措施,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村集体经济及体制机制创新由县直相关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探索创新相关运行办法和方式,统筹落实建设方案,力求突破和取得实际效果。年内确定的35个脱贫奔小康重点实施村公路新修与改造维护扶持与村级公路管护机制挂钩,对没有落实管护机制的村不予扶持。年内对部分运行效果优良或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挂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奖励性扶持。对村集体经济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落实扶持资金90万元。

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奖励扶持分别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农办、县扶贫办、县农业局落实详细方案,专题研究确定。

六、保障措施

㈠经费保障。

1、加大政策争取落实力度。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湖北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工作指导意见》及《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中出台的相关政策的争取落实力度,同时加大对省直相关部门制定的支持脱贫奔小康建设工作方案及相关扶持政策的争取落实力度。主要包括:①试点县1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②低丘岗地改造项目资金5000万元;③村庄整治项目资金约800万元(7试点县平均水平);④农家乐创业发展资金200-300万元(7试点县平均水平);⑤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贴息贷款约1亿元(7试点县平均水平);⑥新增公路硬化指标170公里计2250万元,新增通组公路砂石化指标50公里计100万元;⑦1个低产林改造项目;⑧1个小流域治理项目;⑨1-2个现代农业项目;⑩其它相关优惠政策。

2、加大对对口支援单位的争取工作。加大对省直7家脱贫奔小康对口支援单位、9家“616”对口帮扶单位、8家脱贫奔小康对口帮扶大型国有及民营企业、8家三峡对口支援单位、22家“城乡互联、结对帮扶”对口单位、空军雷达学院、以及宜昌市4个经济发达县市、3家大型企业的争取汇报工作力度,落实相关项目建设资金。

3、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按照“各出一道菜、共整一桌席”的原则,加大包括脱贫奔小康政策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省市财政扶贫资金(约1000万元)、以工代赈资金(约500-6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约900万元)、财政增量返还资金(约250万元)、危房改造资金(建设局300-400万元)、有机茶基地建设资金(环保局100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环保局150万元)、老区转移支付、民族发展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农机补贴、省新农村试点乡镇政策资金、以奖代补、“一事一议”资金、残疾人农房改造、用活“以钱养事”等政策,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乡镇项目资金等各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确实加大脱贫奔小康项目建设的力度,促进脱贫奔小康工作健康发展。

㈡组织保障

1、强化领导。一是县脱贫奔小康领导小组组长仍由县委书记挂帅,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担任。实行领导小组定期办公制度,及时解决脱贫奔小康推进过程中的项目建设、资金筹措中的难题。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上继续实行领导联系制度。二是进一步充实县脱贫奔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班子,抽调4-5名组织协调能力、写作能力较强的中青年干部到办公室工作。三是继续执行工作专班制,进一步强化工作力量,真正做到专班专人专门开展脱贫奔小康项目实施工作。四是各乡镇组建专门办公室,组建工作专班,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强力推进本区域内脱贫奔小康工作。

奔小康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特色民居为突破点,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为着力点。全力推动2012年农房建设及家园环境整治,加快全镇脱贫奔小康和新农村试点乡镇进程。在实施建设中必须坚持农户自愿、公平公正公开和集中连片的原则。

二、目标任务和实施范围

全镇农房建设分为新建和改造两类。到2012年12月底,全镇完成新建农房不低于80户,改造农房不低于120户的建设任务。同时,在10月30日前,完成因灾倒房危房重建40户。实施范围概定为:新建农房以325省道沿线可视区为主;改造农房以腰牌村姚家坝为集中区实施80户,在其他重点区域实施20户,同时解决年农房改造指标缺口20户;因灾倒房危房重建户以各村上报名册,民政办公室实地确定为准。

三、基本要求

全镇农房建设所在地村委会和农房建设工作专班在组织实施农房建设及家园环境整治工作中。一是按统一风格要求组织实施。在325省道沿线和集中区域实施改造或新建(含因灾倒房危房重建)的农房必须按照规划设计图建设(自治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民房户型二),全镇一个主题风格。二是农房建设必须与“一建三改”生态家园建设项目相结合,要求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三是新建户必须做到先审批后建设。农户在施工时,必须由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国土部门、所在村干部到实地放样。

㈠新建农户。新建农房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房型、统一式样,达到美观实用,突出民居特色建筑风格。由农户提出建房补助申请,村集中申报到镇审核后,按设计部门推荐的设计方案(自治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民房户型二)实施建设。在325省道沿线范围内,因灾倒房危房重建户要按统一提供的户型图一次或分步组织施工。

㈡改造农房。改造农房由农户提出改造补助申请,村集中申报到镇审核后,按统一确定的改造方案实施。主要改造内容为:墙面、屋顶、檐脊、门窗及周边环境。屋面采用小青瓦或灰色水泥瓦,墙面粉刷白色涂料,屋顶翘檐压脊。

四、实施步骤

㈠制定方案阶段(8月10日—8月15日)。在对各村农房调查摸底基础上,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㈡宣传动员阶段(8月16日—8月26日)。各村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农房及家园环境建设工作;利用屋场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组织农户申报,将指标分解核定到户,将改造内容登记到户。

㈢组织实施阶段(8月27日—12月15日)。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严格按要求进行新建和改造。各村于8月30日前将《农房建设花名册》及农房建设工作方案报镇农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11月中旬完成主体工程,12月15日前全部完工。

㈣检查验收阶段(年12月15日—12月31日)。检查验收,兑现扶持政策。

五、扶持政策

农房建设及家园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将实行“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原则,对验收合格农户兑现扶持政策。

㈠新建农房。对于审批手续完善,符合统一风格要求,完成“一建三改”和庭园硬化、绿化、垃圾坑建设任务的新建房农户,按6000元/户的标准补助到户。

㈡改造农房。对于改造农房的农户,墙面以改造房屋正面外墙面积为准,按20元/㎡的标准兑现补助资金;房盖以房屋占地面积为准,按20元/㎡的标准兑现补助资金;翘檐压脊按8元/m的标准兑现补助资金。

㈢家园环境建设。对于新建或改造农房的农户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的,补贴相当于1500元的物质设备和技工工资。对于改造农房的农户完成改厨、改厕(冲水式)、改栏(人畜分开)建设任务的兑现500元扶持政策;完成庭园硬化、绿化、垃圾坑建设任务的兑现300元扶持政策。

(四)因灾倒房危房建设。对验收合格的农户,按镇民政办核定的标准补助到户。

上述扶持政策实行先建设,后验收兑现的办法。对于农房新建或改造的扶持政策,实行一次验收合格,单项计算的办法兑现,不需改造的项目则不兑现该项目的扶持政策。对于改造农房的农户补助资金最高限额补助5000元。对农房新建、改造补助资金实行报帐制管理,由财政所统一代扣税收。

奔小康范文篇8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一号文件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镇脱贫奔小康总体目标,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核心,突出特色,继续以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整体推进与示范带动并举,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坚持产业优先、突出重点、基础配套、群众参予的原则,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深挖潜力、巧借外力、增添活力、加大投入,全面完成年度工作目标。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

全镇年固定资产投资157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80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9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达到元;工业总产值达到3600万元。新建乌龙茶基地300亩,改造茶叶基地600亩;抓好烟叶专业新村建设,稳定烟叶面积2100亩;建设马铃薯类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新建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和30个生态养殖示范大户,年生猪出栏达到11万头以上;解决安全饮水2800人;全面完成全县下达的沼气池、硬化公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整治、农房改造、庭院经济等脱贫项目;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社会事业和基层组织建设,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村级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65%;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达标率达到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20户以上的自然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75%(含农村卫星转播覆盖工程);政务、党务、村务公开率分别达到100%;“五好”基层党组织达标率达到70%以上,村级组织阵地、活动场所建设率达到100%。

三、重点实施范围

㈠将年重点推进的产业专业村纳入巩固提高范围,对相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㈡年确定4个村为重点实施范围。分别是枫香坪村、大栗树村、富裕冲村、杨柳池村。

四、重点建设项目

㈠龙头企业

1、积极争取和支持天蓬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年出栏生猪4000头,实现销售收入520万元。

2积极帮扶憨大农牧有限公司,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完成基建任务,力争实现年出栏5000头。

3、工业企业。一是加大整合力度,积极争取农机补贴政策和相关科技项目,支持檀木农机公司发展壮大,实现年产值600万元,年创税10万元。二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对矿产开发的协调支持力度,迅速达产增效和加工增值,实现年产量30万吨,年创税90万元。

4、招商引资。抓住宜化集团、武钢、和三峡总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帮扶我镇的良好机遇,积极搞好服务和协调,实行以商招商,注册一家投资过500万元的服务公司,创利税200万元。

㈡产业基地项目

1、茶叶基地建设。新建乌龙茶示范基地300亩,改造低产茶园600亩。重点实施区域:桥梁村、富裕冲村、杨柳池村。

2、生猪养殖。以升子坪、杨家淌、仁和坪为重点,新建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5个。推广生态养殖示范户30户。实现年出栏11万头的目标。

3、马铃薯基地建设。以仁和坪、大栗树为核心,新建马铃薯核心示范基地面2000亩。

5、烟叶基地建设。进一步搞好服务和管理,稳定烟叶面积在2100亩,产量80万斤。

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道路交通:一是在梅坪、仁和坪村新建村级硬化公路6.3公里,完成投资114万元。二是加强协调,全面完成升千路改造15公里,完成投资320万元;三是322省道杨桥山致道家湾路段的路肩带、边沟、接线等三期工程,以及新开工1.5公里路段的路基、路面工程;

3、农村安全饮水:

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800人,加强集镇饮用水源保护,新建生物漫滤池,确保水源稳定,水质安全卫生。

4、农网建设:(1)以业产坪、升子坪、仁和坪、大檀树村为重点,新建和改造台区12个,解决低电压和供电卡口问题。完成投资105万元。

㈣村庄环境整治

1、村庄整治。继续完成业产坪、杨柳池、林家坪、罗汉淌、枫香坪、船山坪、梅坪、大栗树、大檀树、富裕冲村的村庄规划;进一步巩固升子坪村整治成果,启动仁和坪村村庄整治和大栗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

2、全面完成县脱办下达的一建三改、农房改造建设任务,领办“庭院经济示范长廊”10户,改造升级农家乐20户。

(五)村级集体经济

用企业理念谋划农业、支持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村级组织共同兴建产业基地,鼓励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组织,支持和鼓励村级组织利用扶持政策,在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用入股分红、租赁承包、产权转让、土地流转等形式,探索有效方式方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60%的村年内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一是成立由镇委书记廖忠勋同志任组长脱贫奔小康领导小组。实行定期办公制度,及时督查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实行工作专班,对所有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到人。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将本方案中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各村年度重点责任目标进行考核,镇党委、镇政府将对在脱贫奔小康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2、加大政策争取落实力度。按照《自治县脱贫奔小康工作实施方案》中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大对脱贫奔小康建设项目及相关扶持政策的争取落实力度。

奔小康范文篇9

柳梧村是青藏铁路终点拉萨火车站所在地。尽管隔河相望便是繁华的市区,但长期以来由于出行条件的制约,这个拉萨河南岸沟岔中的村子显得比较偏僻。几年前因火车站的修建,一条沿山脚溯河而上辗转进入市区的柏油马路随之诞生;今年五月,柳梧大桥的建成通车,又直接把村子与市区连为一体。

如絮白云在碧空中游荡,火车汽笛声不时在耳边回响。眼望门前明晃晃的车辆穿梭,达瓦次仁指着他在报纸上勾画出的“重点段落”,向围拢在身边的村民介绍:“十七大报告中说,今后国家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话像专门针对咱们失地农民说的一样1

“我们这样的村子,就是应该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路子1达瓦次仁转身告诉记者,因火车站的修建和市里对柳梧新区的规划,村里的耕地所剩无几,世代以土地为生的村民,处于重新选择生产方式的关键时刻,“十七大报告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

“其实,铁路已经给我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委会主任普布顿珠接过话茬说:“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自从一年前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以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跑起客运业务,村里出租车由原来的10多辆增加到目前的70多辆,每天一辆车能净赚200多元。眼下,村民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周边蜂拥而起的建筑工地,拿出大笔征地补偿款办起了采石场,购买了重型机械,成立了施工队;有的村民瞄准大量游客,开了小商品店,搞起“农家乐”和“家庭旅馆”,群众的收入比火车进藏前成倍增加。

“城里人住的藏式楼房、用的现代化家电,如今在我们普通农牧民眼中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记者顺村民阿旺琼培所指的他家的新居望去,看到一排排整齐的两层小楼。这里已迁入129户村民,明年全村460多户人家将全都住上这样的房子。

“十七大报告还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村民们听着达瓦次仁一字一句念出的十七大报告内容,七嘴八舌地表示,青藏铁路给这个偏僻的村庄注入了发展的活力,现在撂开了土地,来钱的渠道反而增多了,老年人享受到政府下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村里有20多人被火车站吸纳当上工人,日子越过越有希望。以前我们在土地里刨饭吃,今后我们要“坐上”火车“奔小康”!

奔小康范文篇10

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劳动者收入和社会分配机制的合理调整是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涉及人的基本生存质态和发展后劲,事关经济良性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体现,是到2010年基本达标小康xx的强有力支撑。劳动保障部门必须自加压力,创新思维,抢抓机遇,克难奋进,成为小康xx的推进器,构建和谐xx的安全网。

一、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做好“富民”文章。

目前,我市就业工作面临着两大难点:一是供求结构性矛盾。一方面,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大批人员身份置换,其中有一技之长、能吃苦耐劳的人大都实现了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剩下的是年龄偏大、技术短缺的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新兴的朝阳产业、技术性含量高的工种亟需的高素质劳动者供不应求,技工短缺现象十分突出。导致“有人无岗上,有岗无人聘”的不正常局面。二是统筹城乡就业任务艰巨。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速,被征地农民的出现,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向城镇,加剧就业压力。而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提供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还任重道远。

在建设小康xx的进程中,我们把促进就业、富民增收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和优先目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并完善适应xx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机构战略性调整的就业促进政策体系,降低就业门槛,广开就业门路,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继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完善再就业扶持机制,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行动,创建“双无”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强化就业援助,鼓励自主创业,让有能力的有创业欲望的人脱颖而出。通过小额优惠贷款、SYB创业培训,实施积极的创业帮扶机制,全力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成功。

在缓解技工荒方面,我们将积极向上争取,全力拓展技工学校规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同时,每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在职职工2000人以上,努力把技工学校办成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逐步打造一支有一定规模、技能优良、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通过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提高在职职工的素质,全面打造一支“金牌”职工队伍,逐步缓解技工荒的问题。

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解决“安民”问题。

当前,我市社会保险面临巨大压力,其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保基金支付压力前所未有。我市现有17000多名退休职工,年平均支付养老金达1.3亿元之多。每年退休人员还将以1500人左右递增,这部分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大,医疗费用也随之大大上升,未来几年的养老、医疗等基金支付压力可想而知。二是民营企业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率不高。民营企业主依法参保意识不强,打工者参保意识薄弱,总体参保率较低。三是城镇化带来的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企业落户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批被征地农民产生。如何稳妥地将这部分人群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如何适应覆盖这个特殊群体,是一个我们目前无法回避并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把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作为重点,继续强化社保扩面工作,把缴费基数逐步过渡到省统筹水平,缓解基金支付压力。针对某些民营企业参保意识薄弱,存在少报、漏报、瞒报的行为,从源头抓起,从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时进行跟踪,及时了解企业动态,掌握企业用工信息,从而确保按人头按工资足额征收社会保险金。在城镇,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基本覆盖到所有劳动者,进一步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组成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乡镇要把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立与本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制度比较完善、管理比较科学、体系比较健全、覆盖城乡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服务体系。

三、劳动收入分配趋向合理,强化“惠民”意识。

随着经济社会市场化进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就业形式灵活化,劳动关系复杂化,而工资分配与支付制度尚未建立完全,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尽合理,分配矛盾较为突出,拖欠劳动者工资,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加之劳动监察在实际执法中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某些企业劳资矛盾有所加剧,保持和谐稳定劳动关系难度加大,维权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将强抓扩大签订劳动合同的覆盖面,推进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让劳动者收入分配趋向合理。按照“组织网络化、工作规范化、活动经常化”的要求,提高三方协调机制的工作效能。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增长线的指导,改进对企业工资分配、支付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企业开展的工资集体协商做好政策指导和审批工作,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和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建立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整的新型体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逐步建立企业职工收入随企业效益增长而增长的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增加务工者收入。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于今年底达到95%,三年后达到98%以上。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化解或淡化劳资矛盾,使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得到明显提高。加强乡镇企业劳动关系的规范管理,三、五年内在全市乡镇普遍建立劳动争议仲裁办事处,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调研,不断探索劳动关系双方互利双赢、和谐协调的新办法、新途径。劳动监察要充分运用《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赋予劳动保障的权利,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书面审查,严厉查处拖欠工资、不签劳动合同、不参加社会保险、使用童工的行为。

四、信息管理不断加强,体现“便民”服务。

目前,我市社会保险没有集中统一的经办窗口,五大险种分别办理,参保单位和个人要来回奔波,几费周折,才能完成五大保险的参保手续,与上级要求的“一站式”服务还有相当距离,与“金保工程”的“五保合一”的要求还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