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16:24:52

北大范文篇1

【关键词】川北大木偶;造型艺术;现代转型

木偶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随着时代变迁开始在舞台上呈现,它乡土气息浓厚,植根于民间,川北大木偶最早也是在四川比较偏僻的南充地区的农村里的舞台上开始演出的,因此,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十分薄弱,在固守传统表演形式的情况下,必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在众多歌舞、音乐剧等新涌现出的表演的潮流中,它在淘汰消失的边缘徘徊。因此,如何对其大木偶造型艺术进行现代转型、挽救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了急需讨论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川北大木偶的起源

木偶,古代叫傀儡、魁儡子、窟儡子,最初也有木偶戏剧的表演。木偶最早的记载,可以从3000多年前的《列子•汤问》中找到踪迹,其中描写偃师制作的活动木偶宛若真人,竟使周穆王真假难辨。木偶戏表演在唐宋期间开始繁荣,表演形式增多,在全国流行,而且随着木偶的操纵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药发木偶等。元、明、清木偶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川北大木偶也应运而生。川北木偶就属于杖头木偶的一种。杖头木偶,顾名思义,就是用竹杖或木棒支撑木偶的躯体,表演者一手握住竹杖或木棒,像撑伞一样把木偶举起,另一只手操作木偶上的两根铁签,让木偶比划各种动作。由于川北大木偶几乎和真人一般大小,因而表演者必须借助腰间系着的布袋子,把一根五尺长的直杖插在布袋中作支撑点,以便腾出双手去操纵木偶完成各种动作。鉴于大木偶流传于川北一带,故而得名川北大木偶。1949年以后,仪陇木偶剧团、南充市木偶剧团相继成立。1999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南充市木偶剧团更名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2006年6月10日,川北大木偶被列为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川北大木偶的发展现状

2018年2月25日晚,在平昌冬奥会上两只翩翩起舞的大熊猫,短短八分钟的惊艳亮相,震惊全场,至此这样一个诞生于偏僻小乡村的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开始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对于有300多年历史的川北大木偶来说,这是被人们埋没了近一个世纪的最有力的一次证明,至2006年被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虽然国家出资发展赞助相关表演单位,但是收效甚微。四川省大木偶剧院就是其中的一例。虽然近年来川北大木偶为了赶上时代变化的潮流,开始突破创新,编排表演了新的剧目,比如2005年,大木偶剧院定点在峨眉山开展旅游专场商演,并于2006年创排《峨眉韵》,2010年创排《圣象峨眉》,其中融合了川北大木偶、变脸、茶艺等四川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使其一度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象征。这些都是川北大木偶结合现代化表演技术,打破传统,呈现新时代下大木偶表演形式的典范。川北大木偶来源于川剧,表演剧目大多沿用川剧的戏剧,缺少自己独特的音乐基础。后来川北大木偶慢慢拓宽戏路,开始融合戏剧、歌舞等形式的表演。大木偶自创的《玉莲花》,沿用新歌剧的手法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立音乐。2014年,自创了大型神话木偶剧《龙门传说》,则使用了音乐剧的音乐,而表演使用了戏剧、话剧、舞蹈等形式的表演。尽管这些年川北大木偶一直在尽力突破,但是形势却不容乐观。因为其固有的拘泥于传统载体的形式难以改变,与现在灵活多变的市场文化格格不入,导致其缺乏市场竞争力,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创收。川北大木偶接近真人身高,道具很重。因此,演员需要锻炼练臂力、腿力、台步、声腔,同时也要学川戏“程式套子”,所以,想要培养一个真正的木偶表演喜剧的演员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与其它灵巧的舞台表演形式相比,木偶戏剧的表演每次都要提着20多斤中的木偶又唱又跳,一场演出下来要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很多人受不了这份苦累,纷纷转行。川北大木偶戏剧表演人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现象。

三、川北大木偶的造型艺术存在的问题

(一)造型材质单一。传统的大木偶表演一般都用粗糙笨重的木质材料,虽然结实保存时间长,但是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观众们的视觉疲劳,缺乏新意,另一方面,笨重的木质也为在台上举着大木偶表演的演员增加了负荷,一场演出下来,演员往往大汗淋漓,但是实际的演出效果却并不理想。(二)造型形象设计单调乏味。大木偶表演一般都有一些比较经典的剧目,木偶形象的设计也都是贴近剧情设计,固有的经典造型,从一开始演出时观众可能觉得耳目一新、捧场喝彩,但是随着时间流逝,经典就意味着陈旧落后,一直固守不变观众只会觉得单调乏味,甚至厌弃。(三)表演俗套,缺乏创新。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发展,传统的川北大木偶已经逐渐失去了群雄基础。传统川北大木偶是以川剧为基础的,但是随着如今电影、电视剧产业的迅猛发展,其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果只是一味地固守于传统的剧目,不随着时展而融入新的表演元素,势必会遭到淘汰。

四、川北大木偶造型的现代转型

(一)制作材质优化改良。相比传统大木偶笨重的木质材料制作,制作人员可以结合不同地区材料资源和观众认可度,选择较为轻便、灵巧、经济的材料来代替木质材料,比如大麻、竹木、木质复合材料、塑化木等。比如平昌冬奥会上表演惊艳的熊猫造型设计,川北大木偶的制作团队在选材时也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挑选,水麻柳、香樟木、油桐木、造纸藤、天然白藤、竹篾条、铝合金丝、PVC仿真藤,最终确定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这种材质既轻便成型又不易受潮变形,是大木偶材料创新制作的一次成功的典范。(二)造型形象设计灵活多变。在对传统大木偶表演进行推广演出时,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故事传奇等设计新的人物形象,融入当地的风俗文化中,寓木偶表演于文化载体中,贴近地方观众的乡土情结,同时也宣传了大木偶表演的文化特点。比如以峨眉山为代表的旅游专场商演,就融入了变脸、茶艺等四川民间艺术,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水平和喜好,有针对性地设计大木偶的表演形象,从而编排剧目进行表演。(三)丰富木偶表演形式。在保留传统大木偶表演精髓的前提下,结合现代化表演的特点,使得大木偶表演形式变得丰富多样化,比如可以编排新的剧目,加入歌舞,小品,魔术,戏曲等新元素。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结合他们的喜好,兴趣设计编排适合不同阶段层次的剧目,聚集观众的吸引力,可以通过丰富木偶表演的音乐形式,比如大型神话剧《玉莲花》,当帷幕拉起的时候,背景音乐是悠扬的笛声。当玉林不幸身亡时,音乐又像深沉的控诉。观众的情感会随剧情的发展、旋律的起伏而跌宕起伏,提高观众的审美享受。

五、结语

川北大木偶作为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保持其传统表演精华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元素,使其在物质纷繁、发展迅速的文化市场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一直是木偶艺人们苦苦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川北大木偶的造型艺术入手,说明了唯有改变其呆板单调的造型、乏味老套的剧目,沿用轻巧经济的材质来代替木质,丰富完善人物形象,打造其灵活多变的表演舞台,获得观众的喜爱,在融入新时达表演元素后,川北大木偶满足了市场的审美需求,从而使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小丽.木偶走向市场的可行性分析——以南充市川北大木偶发展现状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7(2):133-134.

[2]赵倩倩.川北大木偶:溯洄从之道阻且长[J].四川省情,2018(6):55-58.

北大范文篇2

*将成*的“金鸡湖”

长东北商务中心、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和长东北生产资料集散中心,是*高新区对长东北核心区拟建的“三大中心”。在此方案中,商务中心将依托*的综合开发,建设生态居住、民俗文化、景观旅游、精品商务、时尚休闲、主题公园等6个功能分区,形成长东北区域的CBD。其中,方案特别提到要把*打造成为*的“金鸡湖”。

根据规划方案,*将分为外湖、内湖和行洪渠三个部分,其中外湖以湿地建设及森林公园为主,内湖为*的主体景观湖,行洪渠主要作用是防洪排涝。湖体由外向内设置环湖森林公园、生态护堤、自然生态植物带等,内湖中心设置文化岛、生态岛等相关设施。*在看过规划之后强调说,对*的改造,政府是予以支持的,但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

新建远达大街*月末前竣工

今年长东北核心区在基本配套设施及建筑工程中,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以上,其中7.04亿元主要用于建设远达大街和北四环路的2条城市快速路、甲一街、甲一路2条城市主干道及其它11条道路。

据了解,位于高新区的远达大街的起点是绕城高速公路,终点是隆西村与经开区交界处。今年计划投资1.32亿元对该路段实施建设,目前施工单位已经进场,计划*月末之前竣工。

“新建的远达大街与现有的远达大街,实际上并未相连,中间有3.5公里的区域将远达大街一分为二,而我们计划将远达大街全部打通。”有关负责人向*介绍。“远达大街打通之后,可与北四环实现连接,这将是*发展的点睛之笔。”*听后表示,*要实现远达大街的南北大贯通,在*以东再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主干线,而且今年就要启动中间区域拆迁工作,未来的远达大街将成为*以东最重要的一条街路。

北区将修建铁路专用线

方案中特别提到,为了给高新北区内拟规划建设的东北现代农业城、东北亚国际商品城等重点项目提供必要条件,计划在北区修建铁路专用线。铁路专用线两端分别接入京哈铁路线的一间堡站和米沙子站,新建线路将位于京哈线以东、与京哈线并行,总长度为19.06公里,项目总投资6.5亿元。

北大范文篇3

本报讯(记者迟洪江)在喜迎党的十七大活动中,东北大学756个学生团支部将每个支部的活动总结、影像资料上传到校园先锋网的团支部博客中去,用鲜活的形式、生动的载体构筑了“辉煌的历程——党代会巡礼”主题团日活动的新亮点。

据了解,从9月开始,东北大学160多个团支部通过校园网开通的献花平台,抒发自己对党、对祖国的真诚祝福,260多个团支部通过先锋网络视频电视,收看关于十七大筹备工作的相关报道和回顾历届党代会的纪录片,还有40多个团支部集体走进社区开展服务、到企业参观考察,去直观感受东北振兴、祖国发展的伟大成就。“先锋博客”内也因此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

北大范文篇4

北大中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界说,一种期刊等级的区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要素所区分的期刊。北大中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很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目标确定的。承认中心期刊的规范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并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规范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1].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区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又称"中文中心(PKU)"。

发北大核心期刊的人员主要为评审高级职称或是对于博士、研究生等一些学术研究人员比较受欢迎。北大核心期刊在发表上要注意的事项与期刊的了解上,这些都是对于北大核心期刊投稿的主要掌握的信息。就总结了有关发北大核心期刊的相关信息。

1、论文质量

我们都知道北大核心期刊的要求十分严格,只要论文质量上有所保证,那么论文被收录的几率就是很大的。比如:的过程当中自己的文章质量一定要提上去,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重复率必须要滴,一般国内的核心期刊要求的重复率都不能超过10%,当然了不同的刊物对于率上有所不同,为此建议我们还是对于要投稿的刊物信息进行掌握。

2、论文原则

在北大核心论文上原则主要表现为:文章要有可读性而且文章更要有科学依据,在论文当中所出现的数据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可读性要得到提高,专业术语必须要规范。这些都是我们论文撰写中的原则事项要点。

3、选择适合的刊物

在论文选择刊物时一定要按照发表单位的要求去进行选择,在投稿的过程当中比如说自己的论文是,教育类型的,那么就要选教育类的刊物。若是你选择医学类自然论文是不被收录的,所以根据专业来进行选择刊物是很必要的。

4、论文撰写

北大范文篇5

中国共产党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今天正式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大学向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代表、列席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

在全党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时刻,在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这是原大学和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大学后,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必将对大学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和学校党的建设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第十次党代会上,我校确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这一宏伟目标不仅寄托着几代北大人的梦想和希望,也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四年多来,正是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教育部、卫生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在全校共产党员、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海内外北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大学向支持、关心北大建设的所有人士,向多年来顽强拚搏、无私奉献的北大共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谢意!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通过教育创新,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对于大学来说,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应尽的职责。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党代会的召开,进一步凝聚和调动全校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在一个物质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曲折,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将通过这次党代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忧患意识,认真分析研究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探讨推进教育创新的手段和途径,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北大范文篇6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是东北大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东北大秧歌的舞蹈各占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半壁江山,构成载歌载舞、视听一体的格局。

研究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对于东北大秧歌的繁荣与发展,具有理性思辨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具体而言,东北大秧歌的音乐特点,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切艺术的生命与灵魂。“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早已在许多艺术家心中达成共识。俄罗斯作家赫尔岑早在19世纪就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

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族性,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性服务。东北大秧歌为中国汉族的民族舞蹈,其“大场”的大型集体舞的队形变换方式有“卷白菜心”“走剪子股”“编蒜辫”“珍珠倒卷帘”“迷魂阵”,以及踩高跷、跑旱船、跑驴、竹马灯、花灯等歌舞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汉族舞蹈的特点。“小场”的歌舞也都是民族歌舞。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分为“大场”舞蹈的伴奏音乐(器乐)与“小场”中的演唱(声乐)、伴奏(器乐)两种。无论是“大场”的器乐伴奏,还是“小场”的声乐演唱与器乐伴奏,都是典型的民族音乐。

其一是乐器的民族性。为“大场”舞蹈伴奏的乐器,主要有唢呐、鼓、锣、镲,都是古老的民族乐器;为“小场”伴奏的乐器,除上述乐器以外,还有竹板、手玉子、二胡、三弦等,也都是传统的民族乐器。

其二是乐曲的民族性。为“大场”伴奏的《将军令》《得胜令》《句句双》《大姑娘美》等乐曲;“小场”中的民歌《绣哈尔滨》《翻身五更》《看秧歌》等,也都是典型的民族声乐作品。而且,这些乐曲的作曲法,也都是民族化的。例如在旋律上,都是民族音乐特有的旋律;在节奏上,多用四拍子或二拍子,也都是民族化的节拍;在主题发展手法上,常用变化重复的“合头换尾”或“加花变奏”等手法;在调式上,多用传统的五声调式(以“宫商角徵羽”为调式名称),并以音乐为标记,表述调式主音的音高——调性。

凡此种种,都充分证明,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族性特点,是十分明显、不须赘述的。

二、地域性

地域性也是东北大秧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自有文艺始,便有文艺的地域性及相应的文化意蕴。……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集合体中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愈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就愈鲜明。”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力。”

东北大秧歌音乐的地域性,也是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地域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地域性服务的。东北大秧歌,顾名思义,是指流行于东北地区的大秧歌,与陕北秧歌、河北秧歌、山东胶州秧歌和股子秧歌等,各有不同的地域风格和特点。

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充分彰显出东北音乐文化的特点:总体风格上热烈、粗犷、豪放;旋律素材上采用东北民歌、小调、小曲;音乐语汇与文学语言上,运用东北语汇与东北方言;地方乐种上,属于东北鼓吹乐中的唢呐乐乐种。

凡此种种,都有力地证明,东北大秧歌音乐的域性特点,也是十分鲜明、不容置疑的。

三、民间性

民间性同样是东北大秧歌音乐的主要特点之一。

东北大秧歌音乐的民间性,同样是与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间性相匹配,并为整个东北大秧歌的民间性服务的。

东北大秧歌产生于清初的东北民间,“清初,东北各地庙会风行,闹大秧歌亦随着盛行”。据清人杨宾所著的《柳边纪略》记载:“上无夜,好事者辄扮秧歌。秧歌者,以童子扮三、四妇女,又三、四人扮参军,各持尺许两圆木,夏击相对舞,而扮一持伞灯卖膏药者前导,傍以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更舞,达旦乃已。”⑤的确如此,东北大秧歌与东北民间的民俗活动紧密相关,不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青苗节、中秋节等节庆活动会有大秧歌表演,而且民间祝寿、建房奠基、乔迁、红(婚嫁)、白(丧葬)、蓝(祭祀)、黄(庙会)、黑(撒路灯、放河灯)等各种民俗活动,都有大秧歌闪亮登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扭东北大秧歌更成为城乡百姓强身健体、自娱自乐、社会交际的普及性群众文化活动。

因此,东北大秧歌的音乐,更成为东北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品种,《句句双》《大姑娘美》的曲调人人会哼;《小看戏》《小挎鼓》的秧歌调与《瞧情郎》《丢戒指》《看秧歌》等民间歌曲,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北大范文篇7

2014年8月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国家积极倡导各地区在发展旅游产业过程中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信息化的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旅游,并且指出可以从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的完善、特色村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北大荒旅游业,是继农业产业化的又一大产业,发展好旅游业也将带动北大荒集团农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为此,北大荒集团还成立了北大荒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北大荒地域旅游产业管理,构建以北大荒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依托北大荒特有的“大”字号特色和知青文化、军垦文化、黑土文化和移民多元文化的资源优势,按照“一点三线”的战略布局,开发异国文化、边界风光,国门、口岸、界桥等边境景点,以旅游带动当地经济,以旅游宣传北大荒,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是北大荒的一张新名片,是北大荒集团又一发展的新动力。

二、发展旅游业的意义

1.可以有效增加资金积累。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笼速度,扩大货币回笼量,因此能够加快资金周转,增加资金积累和国民收入,为国际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难得的经营管理经验。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2.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在我国巩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思路。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不仅直接给航空、交通、餐饮服务、商业网点、景区等带来了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农村城市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将增加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有赖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3.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许多投资者都是通过旅游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市场。旅游的宣传效应率为1∶8,即一个旅游者对当地的印象可影响8个人。旅游业一般不受贸易壁垒干扰和出口配额的限制,国际上普遍认为旅游业是最优秀的出口产业,发展旅游业可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量的企业家、专家和学者通过旅游带来了最新的技术、信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利于低成本地学习和借鉴别人有价值的东西,加快观念更新,促进本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及与国际接轨。

三、北大荒旅游业的现状

1.旅游业发展思路。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思路,国家旅游局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这一市场开发战略。业内专家认为,调整市场开发战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体现旅游业发展的导向,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起到重要作用。北大荒旅游在国家对发展旅游业的整体思路下,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旅游产业,为游客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环节的综合性服务,其中住宿是旅游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2.创建农业生态旅游品牌。农业生态旅游是北大荒集团的一大特点,标准化的农业种植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北大荒体现得淋漓尽致。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相结合,就是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旅游为主题的规划、设计,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知识科普与游客的广泛参与融合为一体。在景点建设上,开发好北大荒独具的优势。(1)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红色旅游是北大荒精神文明、历史文化的结合体,以“北大荒精神”为主题,整合现有资源,开发北大荒红色游与现代农业观光游,也可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基地。(2)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景区。建设绿色生态园区,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采摘等旅游项目,建设果品加工基地,培育品牌产品,打造成返璞归真享受自然的首选地。打造旅游品牌,让游客充分体验现代大农业、生态化管理、红色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方式,与现代人希望亲近自然的休闲理念和城市人群释放压力的方式特别契合。大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将成为北大荒旅游的名片。3.北大荒旅游资源。坐拥绿水青山,发展绿色旅游,在完整保护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的前提下,搞旅游可持续发展,造福一方。回归自然,贵在自然,贵在淳朴,将清洁、整洁概念引入到旅游产业中,产业的发展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友好。从长远目标分析,北大荒境内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北大荒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三江平原是世界闻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不仅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农场,而且拥有全国现代化最高的农业机械及粮食生产中心。旅游方面有镜泊湖、兴凯湖、五大连池等知名特色旅游区,“王震将军陵园”“农业生态园”“北大荒博物馆”“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等军垦文化景点,“乌苏里江风光游”“俄罗斯民俗民情游”“东方第一岛”等边境景点,还有北大荒版画、陶瓷风光彩盘、冰雪画、鱼皮画、牛皮画等旅游纪念品。北大荒很多地域是坐落在中俄边境线上,大湿地、大界江、大国门都是独特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亮点,感受异国风情,体验异国文化,了解国门风貌,让旅行独具特色。4.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旅游。信息化手段在旅游业上的应用,使旅游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旅游的信息化是数字旅游的基础,通过改变传统旅游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机制,实现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运用网站、手机APP与各大旅游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景区的数字化管理,实现景区电子售票、门禁、景区监管、GPS车辆调度、景区语音导航等管理工作。

四、旅游业发展的前景

旅游正在成为中国人的一项基本消费,旅游业快速增长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体现。近几年,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经济质量。大力发展旅游业,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现阶段的我国来说,不仅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还有利于扶贫事业的推动。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崛起,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旅游产品及行业管理将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五、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旅游业发展

利用信息化手段,旅游业的发展有了很大提升。智慧旅游平台的打造为北大荒旅游建立了全面、细致、便捷、有效的旅游产品推介方式,平台从网站、手机APP等传播载体入手,将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娱、购、文等方面的信息分类展示,形成一站式服务,也为景点管理提供智能解决方案。以黑龙江省七星农场为例,农业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尤其是2018年9月到七星农场考察后,农场的旅游业有了新的发展,总书记走过的路,成为游客争相参观的景点,同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到七星农场参观考察。稻田画、万亩大地号、精准农业农机中心、场史馆、园区花海都成为必看景观。七星农场在旅游信息化方面投入很多,与黑龙江农垦垦通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合作搭建了旅游信息化平台,平台建立了七星农场旅游名镇官网作为七星旅游推介窗口,中国绿色米都之府全景展示平台,有航拍和地拍,从不同角度推介旅游名镇之美。旅游名镇、魅力七星、领航七星更是借助旅游传播了当地的发展动态,传播了七星农场的管理方式与北大荒精神。七星农场依托大农业、大湿地等开阔视角景观吸引八方来客,以现代化的数字农业管理,提供优质绿色食材,以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优质的农产品也是旅游的一张名片。各产业的有效融合,实现了七星农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为农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可参考的蓝本。1.旅游网站。旅游网站的建立,实现了线上线下经营的结合,是主流的经营方式,能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线上产品的介绍和宣传,可以节约更多线下经营的成本,游客还可以得到更多信息,景区也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能促使自身产品的更新换代。(1)网站是旅游常用的宣传媒介,也是游客直观了解景点的入口。网站将全面展示景区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游览攻略、相关服务、纪念品、历史文化等情况,为游客在游玩前提供详细的游玩指引和热门景点重点推介,是一个对外展示的窗口(如图1)。(2)360°全景360°全景图通过广角的表现手段及照片形式,展示出周围的环境,用虚拟现实浏览把二维的平面图模拟成三维空间,呈现给观赏者。拍摄从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三个方面诠释,层次鲜明,景致宜人。在高空鸟瞰大地,给人更广阔的视野,有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亲近感,提高了游客的旅行体验。利用VR近景体验更有从高空俯瞰大地的视觉冲击(如图2、图3、图4)。2.手机APP。手机端软件是使用非常普遍的方式。旅游移动APP为游客提供搜索、查询景区信息的便捷功能,支持苹果系统、安卓系统,帮助游客了解景区文化,同时实现景点导航和360°全景展示等具体应用(如图5)。3.景区管理。(1)门票管理信息化手段管理景区门票出售情况。景区售票过程中读取游客有效证件,记录游客到景区访问的次数,并汇总游客性别、年龄等信息后,在大数据平台中报给管理者分析评价,以指导景区基础建设及管理。(2)语音导航语音导航为游客提供了智能的语音景点介绍服务。语音导航以活动地图的形式进行景区介绍、路线规划等,通过精准定位自主播放语音导航信息,根据游客位置触发语音讲解,让游客游玩更加全面、便捷、智能(如图6)。4.触屏展示。利用定点触摸展示设备,采用多点触控的方式,结合文字、图片,以多种动态展示形式介绍景区特色,游客根据喜好自主选择景点游览。观看效果赏心悦目,展示内容丰富多彩。5.旅游大数据平台。将旅游大数据进行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针对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挖掘,对影响景区发展的访客量、男女比例、年龄分布、酒店数量、景区等级、各时间段游客数量等数据实时整合,实现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零售业等数据的统一管控、统一调度,统一整合,深挖市场需求,实现数据全覆盖式分析及可视化,为景区提供可复制的旅游大数据服务(如图7)。

六、北大荒旅游业发展前景

旅游是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向往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们在纷繁芜杂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的一种精神追求,现代人更多的是需要与大自然的亲近,释放生活的压力。北大荒满足了现代人对幸福生活的所有追求与向往,有着丰富内涵的北大荒,正是最好的选择。旅游业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既可以直接与城市人们有效连接,又能走近现代人的内心。旅游业将成为北大荒的重点新兴支柱产业,将成为国内旅游资源遍地开发浪潮中异军突起的新星。

七、结语

北大范文篇8

[关键词]蔡元培;北大改革;动机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和实践,造就了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乃至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的辉煌。正因为如此,对蔡元培北大改革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多是从外部,或者说多是从蔡元培北大改革的事功和客观影响上进行探讨的。这种研究取向虽然能比较深入、全面地反映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客观效应,但却容易忽略蔡元培本人的主观愿望,出现对蔡元培北大改革的误读甚至曲解。为此,本文拟借助心理史学的方法,从内部、从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动机和愿望的角度,对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历史事件进行解读,从而使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

在对中国近现代史上个体或群体行为动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一个如何认识这些历史事件的基本的心理学理论观点或者说历史观的问题,也就是说,是把这些历史事件主要看作有意识的理性的行为,还是主要看作无意识的情绪化的行为。笔者认为,尽管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伴随着“西方人所注入的痛苦、不满、屈辱、恐惧和憎恨”[1],但如果由此就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个体行为和群体事件,看作是为克服挫折带来的“自卑情结”的无意识动机驱使下出现的“情绪化”甚至近于“变态”的“盲动”行为,未免就失之偏颇了。虽然近代西方社会给中国带来的强烈冲击使中国近现代史上很多群体的反应的确带有情绪化的“盲动性”,许多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先进人物在这种群体的“盲动性”中有时也不免失去了“自己”,但这绝不是中国近现展史中历史事件的主流。与其说中国近现代史上个体行为和群体事件是在为克服挫折带来的“自卑情结”的无意识动机驱使下出现的“情绪化”行为,毋宁说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正是一再试图以个体有意识的理性为克服这种“盲动”而努力。蔡元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西方文化的借鉴、吸收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首任教育总长时,在《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中关于“自大”和“自弃”的论述(在该文中,蔡元培强调指出,中国教育乃至社会的发展,“自大”和“自弃”都是万万要不得的)[2],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中国近现代史上个体行为和多数群体事件,如果不是理性占据主导地位的话,至少理性和情绪也是同等重要的。不明确这一点的话,心理史学取向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教育史研究,也会成为“退缩的历史”进而被逐出历史研究的殿堂[3]。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的社会动机概念是:社会动机是指引起社会生活主体达到一定社会目标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行为的背后,是引起人们行为活动的直接原因。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内驱力,意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4]。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人,不仅要了解他过去的经验,而且还必须了解他的目标和未来成就。”在荣格看来,“目的对人的行为起引导、‘牵引’作用,过去经验的‘推动’作用和未来目标的‘牵引’作用同样重要。”荣格对人类动机的观点可以用下图来表示[5]。这是本研究分析和探讨蔡元培北大改革行为动机的基本理论依据。

1916年9月1日,蔡元培被聘请担任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正式到北大任职,开始了对北大的改革。通过对蔡元培一生心路历程的全面考察,笔者认为,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动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术”的自我特点和“鼓励造就大学问家的志愿”

蔡元培接受北大校长职务,在蔡元培的朋友中是颇有争议的。据他自己的回忆,当他从法国回到上海后,“友人中劝不必就职的颇多,说北大太腐败,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声名有碍”,但也有少数的说,“既然知道他腐败,更应进去整顿,就是失败,也算尽了心”,“我到底服从后说,进北京"L61。可能就是由于蔡元培的“到底服从后说”,于是有人认为“孙中山的卓见,符合蔡元培的心愿,增强了他北上的决心”[7]。但笔者以为,即便没有少数人的支持,没有“孙中山的卓见”,蔡元培还是会出任北大校长的,这是他注重“学术”的自我特点和他在德国游学的经验所决定的。

注重“学术”是蔡元培自我概念中的重要内容,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这一自我概念决定着蔡元培行为选择上的同一性、对经验的接受和解释以及对社会和他人行为的期待。由于受到康德二元论哲学思想的影响,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犹未能超轶乎政治者也”,而政治的目的,不外乎现世的幸福,“一切隶属政治之教育,充其量亦如是而已矣”,而个人要对社会有所贡献,“非有出世间之思想者,不能善处世间事,吾人即仅仅以现世幸福为鹄的,犹不可无超轶现世之观念”[2]。所以他认为,“学问并非学商者即为商,学政治者即为官吏,须知即将来不作事,学问亦为吾脑筋所应具之物”[2]。而德国游学的切身体会和巴留芩的著作告诉他,“真研究学问者,与大学问家,无一不在大学为教师”[8],这种状况对一国之学界关系重大。另外,要罗致一切有学问的人才,只有大学具有这种能力。可以看出,注重“学术”的自我特点和在德国游学的经验,是蔡元培北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注重学术的自我特点,又使“鼓励造就大学问家”成为蔡元培北大改革的主要目标(或牵引力)之一。吴稚晖在谈到蔡元培的志愿时认为,蔡元培“无时或忘的,就是他自己的主张,鼓励造就大学问家出来。别人办普通教育,像办工程等等,他也给予很多的帮助,而他毕生最致力的是办大学”,因为在他看来,“仿佛是一个国家,只要有大学问家出来,民族就可以之而贵,一班人即可以之而尊”。所以,“蔡先生要盼望我们造就历史上的大人物”。就是在后来他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时候,他也“总是希望研究院能够造就中国出色人物,可以有人去得到诺贝尔奖金,在国外百科全书上也能够记载出中国伟人的姓名来。这种希望,仿佛是他天天所不能忘记的”[9]。

吴稚晖的观点,基本上反映了蔡元培的真实目的,这从蔡元培的著述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1919年7月23日在《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中,对于,蔡元培表示:“为唤醒全国国民爱国心起见,不惜牺牲神圣之学术,以从事于救国之运动……在诸君唤醒国民之任务,至矣尽矣,无以复加矣!”但蔡元培从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出发,认为“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其言教育也,始而专门技术,继而普通学校,最后乃始知纯粹科学之必要。吾国人口号四万万,当此教育万能、科学万能时代,得受普通教育者,百分之几,得受纯粹科学教育者,万分之几。诸君以环境之适意,而有受教育之机会,且有研究纯粹科学之机会,所以树吾国新文化之基础,而参加于世界学术之林者,皆将有赖于诸君。诸君之责任,何等重大。今乃为参加大多数国民政治运动之故,而绝对牺牲之乎?”在他看来,对于民众“一时之唤醒,技止此矣,无可复加。若令为永久之觉醒,则非有以扩充其知识,高尚其志趣,纯洁其品性,必难幸致”。他希望“自今以后,愿与诸君共同尽瘁学术,使大学为最高文化中心,定吾国文明前途百年大计”[2]。透过蔡元培文字间真情的流露,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从事纯粹之科学研究是多么的渴望!他是多么地希望中国学术能早日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但如果没有大的“学问家”,这种希望又怎么会成为可能?

他的这一思想在1921年5月12日在《在爱丁堡中国学生会及学术研究会欢迎会演说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他说:“学与术可分为二个名词,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各国大学中所有科目,如工商,如法律,如医学,非但研求学理,并且讲求适用,都是术。纯粹的科学与哲学,就是学。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中国固然要有好的技师、医生、法官、律师等等,但要在中国养成许多好的技师、医生等,必须有熟练技能而又深通学理的人……要是但知练习技术,不去研究学术;或一国中,练习技术的人虽多,研究科学的人很少,那技术也是无源之水,不能会通改进,发展终属有限。所以希望留学诸君,不可忽视学理。”[2]可以说,“鼓励造就大学问家”,是蔡元培北大改革的目标之一。

二、对传统教育弊端的痛恶和对树立新学风的渴望

传统教育弊端主要表现为“鄙”、“乱”、“浮”、“蒽”、“忮”、“欺”,蔡元培对此是极为痛恶的[10]。所以他认为,“未光复以前,全国学风以破坏为目的”,但在民国成立后,“全国学风应以建设为目的,故学子须以求高深学问为惟一之怀想”[2]。蔡元培的这一观念还是很有见地的,只可惜袁世凯统治下的“民国”并不是蔡元培理解中的“民国”,“要撇开个人的偏见、党派的立场,给教育立一个统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计”[2]谈何容易!所以民初蔡元培的这一理想并没有机会得以实施。但当重建学风的机会来临之时,蔡元培是决不会放弃的。

蔡元培对北京学生的习惯是很了解的,“他们平日对于学问上并没有什么兴会,只要年限满后,可以得到一张毕业文凭”,教员自己也是不用功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是把第一次的讲义照样印出来,在讲坛上读一遍而已。这种情况在北大更为突出,学生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所以专门研究学术的教员,他们不见得欢迎;……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阔老师做靠山”[6]。所以,蔡元培到北大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变学生的观念,树立良好的学风。

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对北大的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抱定宗旨。他说和专门学校主要以“学成任事”不同,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以往学生“求学于此者,皆有升官发财思想……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深浅,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他认为“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学生应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即乖,趋向自异……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如果学生“不于此时植其根,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第二,砥砺德行。蔡元培认为,“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所以“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势”。作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第三,敬爱师友。鉴于以往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间存在的问题,蔡元培提出,师生之间“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同学之间“尤应相互亲爱”,“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局,……毁誉共之”[11]。这些论述明确反映出,对传统教育弊端的痛恶和对树立新学风的渴望是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又一基本动机。

三、对大学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和对民主化、制度化大学组织建设的追求

笔者认为,在德国游学期间(1907—1911),蔡元培逐步确立了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以往的研究多认为在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以后,蔡元培便确立了自己教育救国的思想。笔者认为,蔡元培是在1907年留学德国以后,才逐步确立了教育救国思想。对此,笔者将另文讨论)。但教育救国的人手处很多,蔡元培选择大学教育作为突破口,自有他认知和态度上的心路历程。

早在1900年,他就已经有了“精英教育”的思想萌芽,德国游学的经历和巴留芩对德国大学教育重要性的论证,又使他有了直观经验和学理上的支持。大学教授的感化力量是什么?是定一国青年“个人处世之趋向”;德国迅速崛起的经验是什么?是“德人学问之精邃”;“德人学问之精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学界之伟人硕士,常于其国青年授以直接之教育,大学之势力永不坠”。“故大学能团结国民之精神,而维持其地位焉”。如果大学力保其“为学海重镇之名誉,据其永久之惯习,爱真理,重职责,致力于学问,摆脱世俗利害得失之观念,世界各国,莫不尊之重之”[8]。

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对蔡元培来说实在是太具有魅力和吸引力。有了这种认识和态度,而不去从事这种活动,那倒是让人难以理解了。蔡元培1917年3月15日在给的信中写到:“吾人苟切实从教育着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而在国外所经营之教育,又似不及在国内之切实……昔普鲁士受拿破仑蹂躏时,大学教授菲希脱为数次爱国之演说,改良大学教育,卒有以救普之亡。而德意志统一之盛业(普之胜法,群归功于小学校教员,然所以有此等小学校教员者,高等教育之力也),亦发端于此。”[12]由此可见,对大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另一推动力。

事实上,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也是按照德国大学的模式进行的。根据德国大学的组织建制,蔡元培在北大创建了教授会、评议会等,希望通过民主化、制度化的组织建设,克服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传统模式。这是他北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蔡元培采用了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始人洪堡等人的大学办学理念,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1919年3月18日在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的信中,蔡元培谈到自己办大学的两项主张:“(一)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二)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在校讲授,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且公私之间,自有天然界限。”[12]

这种主张,与他对大学教育性质的认知和态度及他对他人的认知和态度特点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蔡元培认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中庸’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足以形容之……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13]

在当时的历史年代和社会背景下,“真的”能做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则是蔡元培的个人特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了注重“学术”、“宽厚”和“律己不苟而对人则绝对放任”等自我概念特点,蔡元培才“真的”能以“学问”作为判断和评价人和事物的“中心品质”,才“真的”能以“学问”的高低来对待古今中外学术,才“真的”能“广收人才,并且能恰当地任用,不求全责备,不论资排辈,只问学问才能,不问思想派别”[14]。

由于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由于蔡元培在主观上确实倾向于“新派”,所以有人认为:“蔡元培在提出和实践他的‘兼容并包’思想时,是有选择的,决非对新旧文化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他要兼容的是新思想,保护新文化和新思想的传播”,“他实行的‘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偏不倚,实际上却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有力武器。封建文化在中国已根深蒂固,并不需要‘容与包’,而与封建主义对立的‘新学’和新思想,因为不断遭到反动势力的扼杀,才需要特别保护,予以‘兼容’与‘并包’。因此,实行这一方针,实际上起到了宣称民主和科学、传播新思想、开辟新文化运动的道路等客观作用”[15]。这种认识初看起来似乎很符合历史事实,但却与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相去甚远。“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就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决无偏颇的。也许正是意识到个人可能出现的偏颇,蔡元培才力主建立民主化、制度化的组织制度。这才是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真意。

蔡元培在他的著述中多次提到这种民主化、制度化组织建设的重要性。1919年爆发后,蔡元培辞职后于5月10日给北大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仆深信诸君本月四日之举,纯出于爱国之热诚。仆亦国民之一,岂有不满于诸君之理?惟在校言校,为国立大学校长者,当然引咎辞职……北京大学之教授会,已有成效,教务处亦已组成,校长一人之去留,决无妨于校务。”[12]可以看出,他对北大已建立起的制度化组织寄予了多么大的希望。9月20日,蔡元培在《回任北大校长在全校教职员欢迎会上演说词》中表示:“学校是有机的组织,校中职员,普通语分为教员、职员两部,其实没有一事不互相关联的……本校事务,是全体职员共同负责的。全体职员的组织,果然稳固,即有一二分子的变动,为[如]更换校长等事,当然不成问题。”[2]再次表示了他对民主化、制度化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就在1927年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的时候,蔡元培依然把建立民主化、制度化的组织建设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在中央研究院设立了评议会机构。他“十分重视评议会制度,坚持参加评议会,即使在他晚年客居香港时,也始终关心评议会的情况”[15]。可以说通过民主的方式,在法律范围内解决问题,是蔡元培在北大乃至其他社会事务中的追求。

北大范文篇9

1.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农垦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做了进一步明确,提出:“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适应新形势、新使命和新要求,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和领跑者的北大荒集团,应把品牌战略作为转型发展、做大做强农垦经济的重要抓手,将品牌经济作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支撑,通过品牌建设培育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实现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以新体制新优势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带动乡村振兴,为国家提供战略应急保障,成为国家在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要。2.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的战略选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农业竞争已经从以输出农产品转到以输出资本、输出品牌为主,市场竞争逐步演化为品牌竞争。特别是以ABCD四大粮商为主的农业跨国公司,加快在我国进行“种植+流通+贸易”全产业链布局,通过兼并收购、资本运作、品牌入侵等方式,市场控制力不断增强,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北大荒集团要打造国际化大粮商,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农业竞争,就要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依托品牌优势实现由资源型农业向品牌型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全产业链、价值链协同发展,提升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增强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国际话语权,赢得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过去主要解决“有没有”向更加注重“好不好”转变,农产品消费已进入更加注重品质的阶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安全、营养健康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强,需求也更加个性化、小众化和多元化,尤其对品牌产品的购买愿望显著上升,品牌消费渐成主流。北大荒集团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具有独特优势,应把保障高品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力打造一批消费者信赖的高品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心,以品牌战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引领新供给、满足消费新需求。4.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品牌是企业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集中体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往依靠产量竞争、价格竞争、广告竞争等初级竞争手段正转向以品牌竞争为主的高级竞争手段,未来市场就是品牌的市场,品牌日益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北大荒集团应把品牌战略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积极培育品牌建设主体,以创新驱动打造中国现代农业一流品牌,依靠品牌实力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控制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北大荒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品牌作为一项无形资产是北大荒集团企业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品牌资产管理与保护,努力提升品牌价值,力争获取高额的品牌溢价,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1.品牌意识淡薄,品牌管理有待加强。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缺乏品牌建设整体发展规划,品牌管理机构及人才队伍等运营体系不健全,管控方式和管理职能相对单一,除实施商标授权管理外,在品牌战略规划、识别体系、核心价值、营销传播、保护约束和危机管理等方面,缺乏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和管控机制,没有建立全面高效的品牌价值提升策略,这对树立品牌整体形象、塑造品牌价值、提升品牌影响力是不利的,容易造成品牌建设条块分割和品牌资源的浪费。2.品牌杂乱多,整体影响力不强。品牌竞争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北大荒优势农产品数量众多,但同类产品间相对独立、各自为战,品牌建设自成体系,品牌杂、乱、多现象比较普遍。品牌整体影响力不强,除几个大品牌外,知名品牌和强势品牌数量相对较少,品牌规模效应与品牌溢价没有得到充分显现,品牌竞争力与农产品所处地位不相称。如:北大荒区域范围内的大米品牌就有几十种,大部分是地区品牌或区域品牌,全国知名品牌数量不多,在国内市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影响力和竞争优势不明显。3.品牌定位模糊,营销方式传统单一。在产品目标市场细分、市场选择上不够准确,品牌定位针对性和目标性不强,产品到底是针对哪一层次领域、哪一消费群体指向不具体,有的甚至存在品牌定位空心化情况。品牌营销手段传统、形式单一,有的仅依靠投放大规模广告、价格促销等传统手段进行品牌传播推广,注重品牌延伸而忽视品牌内涵的打造,甚至存在追求短期效应和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出现了品牌知名度大、美誉度和忠诚度差的状况,为塑造品牌长期价值埋下隐患。4.品牌附加值低,品牌与文化结合不紧密。部分产品在科技含量、技术创新、高质量服务、引导消费行为等方面与同类知名产品有差距,不能给消费者在信任感、满足感、荣誉感等无形价值层面带来精神享受,品牌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及获利能力不强。品牌缺乏文化支撑,没有把品牌与北大荒深厚的文化底蕴、企业自身文化及核心价值充分融合,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没有有效转化成品牌价值,没给品牌带来溢价和增值。

三、实施品牌战略的对策及建议

北大范文篇10

主管单位:广东省卫生厅主办单位: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国际刊号:1001-9448国内刊号:44-1192/R出版地方:广东邮发代号:46-66创刊时间:1963发行周期:半月刊期刊开本:A4

复合影响因子:1.229

综合影响因子:0.352

期刊全年定价:¥240.00

所属分类:期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医药卫生科技医药卫生综合

广东医学杂志社简介:

《广东医学》(半月刊)创刊于1963年,由广东省卫生厅主管,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是广东省历史最悠久的医学期刊。

《广东医学》反映广东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期刊,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报道本省临床医学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介绍基础理论和临床技术新知识,反映国内外医学科研的新动向、新进展。遵循理论与实践并进,以介绍实践经验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侧重提高的编辑方针。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突出综合性,全方位、多层次为广大医药卫生工作员提供医药卫生信息交流与服务。本刊一直是国家科技部用于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获奖情况: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广东医学杂志栏目设置:

述评、专题报道、诊疗新进展、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临床用药研究、中医、中西医结合

广东医学杂志荣誉:

CA化学文摘(美)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维普收录(中)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广东医学杂志社简介:

《广东医学》来稿应具科学性,并关注创新性和实用性;主题明确,文字精炼,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有独特见解。全文字数(包括图、表及参考文献):论著类论文一般不超过4000字,综述·讲座类论文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一般应控制在2000字以内,病例报告在2000字以内。

《广东医学》应力求简洁、确切、醒目。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顶格排。避免使用简称、缩写、标点符号、化学结构式及药品商品名等。

《广东医学》本刊按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认定所有计划列为作者的人都应具备下列条件:⑴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⑵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须具备,多作者署名,各作者姓名以“,”分隔。对研究工作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可放入志谢项目。每篇论文作者的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单位后附上所在地及邮政编码)各占1行列于文题之下。不属同一单位或科室的多位作者共同撰写者,分别用1,2,3……序号在各作者姓名右上角及相应单位或科室名称左上角标出,单位名称间用“;”,科室名称间用“,”隔开-。

论著类论文采用第三人称撰写的中文结构式摘要,不超400字,明确标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并另纸附上英文文题及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以便编排英文目次表。获各类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另附上与中文摘要相对应的英文结构式摘要[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包括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四要素)]。英文摘要作者姓名与中文姓名要一致,要全列出;但只列第一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名后右上角及第一作者单位名称前左上角标“☆”。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列作者全名及联系方式。但英文摘要刊登与否,由编辑部根据论文质量酌情而定。

摘要下另行列关键词3~8个,各中(英)文关键词以“;”分隔,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小写。应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中所列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