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8:09:34

宝藏范文篇1

[关键词]《国家宝藏》;文化类综艺;文化传播

2016年被称为中国的“文化类综艺”元年。目前,主流学界为“文化类节目”给出的定义是“以文化教育为宗旨、以电视传播为手段,以传播知识为目标”[1]的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在2016年年底,腾讯视频和黑龙江卫视同步播出的《见字如面》受到诸多观众的好评。接着,作为国内电视媒体的龙头老大,央视在春节前后相继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和《朗读者》,国内的综艺市场兴起一股“文化类综艺”的热潮。2017年12月3日起,由中央电视台创建、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登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每周日19:30首播。《国家宝藏》由央视和故宫强强联手,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八家部级重点博物馆(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领域深入挖掘。[2]

一、《国家宝藏》成功的背景

(一)主流媒体承担社会文化传承职能的体现。中国的综艺节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繁盛于近十年。近十年来,国内各家上星卫视频道为了扩大收视率,开始筹划各种类型的综艺节目,从早期的益智类答题竞猜节目《开心辞典》到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掀起国内选秀类综艺的热潮,从《中国好声音》的音乐类节目到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等的爆发,但国内的综艺节目多为从韩国、欧美等国家或地区引进的国外综艺节目版权,或模仿、或照搬,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缺乏创新。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和《见字如面》这样具有中华文化内核的综艺界“清流”就应运而生。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社会文化遗产传承三个方面。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仅文字、诗词、信笺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各朝代的国宝文物更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传承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让国宝活起来”成为该节目的一个重要定位。央视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一档具有历史底蕴的节目发挥出作为主流媒体承担的社会文化传承的职能。(二)政策要求和扶持。2013年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号召各广播电视机构尤其是上星综合频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办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原创文化节目。[3]2017年春节之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倡导利用多种媒介平台,坚持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内涵。[4]2017年不仅电视综艺节目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诸多网络综艺节目也成为“爆款”,《中国有嘻哈》等网综都可以称为“现象级”综艺,尼尔•波兹曼担心的“娱乐至死”的时代似乎已经来临。广电总局一方面为了控制国内的综艺市场盲目扩大,另一方面希望各卫视频道能够承担起传媒的“社会文化传承”的职能,所以《国家宝藏》一经播出,意获得一致好评,无疑成为2017年电视综艺界的一匹黑马。

二、从传播学角度看《国家宝藏》的成功

(一)传播主体: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的播出平台为央视综艺频道和综合频道。从国内电视综艺平台来讲,央视的竞争力多集中在政府部门对其的政策性支持,央视能够优先享有更好的制作资源。总导演于蕾曾在2013、2014年担任央视春晚总撰稿,2014年并兼任央视春晚歌舞类节目导演,制片人吕逸涛和于蕾都曾经有过央视春晚导演组的经历,丰富的大型舞台经验为其提供了制作方面的经验。(二)传播内容:文博类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节目自身定位为“大型文博类探索节目”,导演于蕾在一次采访中向记者表示,《国家宝藏》是整个节目组“精心熬制”两年的成果,虽然只有10期,每期时长100分钟,但在这1000余分钟的节目背后是集合了综艺、纪录片、舞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节目组通过邀请当红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形式,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虚构,讲述27件国宝的“前世故事”,再邀请与每一件国宝相关的当代守护者,来到舞台讲述国宝的“今生故事”,不同于过去的文物鉴赏类节目的枯燥无味,真正做到“让国宝活起来”。(三)传播渠道:电视和网络双管齐下。《国家宝藏》由央视制作并播出,作为电视综艺的播出平台可以说是很高了,但在当前湖南、浙江、东方等多家卫视频道均试图通过综艺节目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之时,央视无疑是利用自身的地位帮助这样一档有深度的节目播出,可以说是在地利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央视作为老牌媒体,不仅重视在电视平台上的节目播出效果,还迎合当下年轻观众利用移动端观看视频节目的习惯,试图通过视频网站平台争取更多的观众,仅爱奇艺平台上第一期节目的播放量就达到1641.4万次,节目播出8期,共5000万余次的网络播放量,另外还在优酷、腾讯等多家视频网站同步上线,在网络视频市场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四)传播受众:全民皆为观众。《国家宝藏》从全国9家部级重点博物馆中甄选出来的27件国宝级文物,节目也不是为了讨论文物的真假及价值,而是为了让这些平时很少能够见到人的宝贝与人、与生活建立起活生生的血脉勾连。在以前的这种类型的电视节目,节目本身所定位的观众人群主要停留在中老年人当中。但《国家宝藏》由于其内容、形式的创新性,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可以说,这档节目的一个很重要的成功之处在于没有特定而明确的观众群,这样反而会收到“全民皆为观众”的良好效果。豆瓣用户大多为年轻人,豆瓣上给出高分的45883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五)传播效果:博物馆不再是旅游点。在以前人们的观念中,博物馆与其他旅游景点无异,博物馆可能是一生只去一次的地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人民平均去博物馆的次数为每2~3年1次,但在欧美许多国家,每人平均每年至少去博物馆3~5次。实际上,大型博物馆的展品会每隔一段时间都更换一次,故宫博物院目前有187万余件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有170余万件,但囿于博物馆场地的限制和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所以不能将所有的文物都进行展出,因此,博物馆其实应当是一个常去常新的地方。《国家宝藏》火了,也必然带起大家前往博物馆感受我国历史积淀的兴趣,在电视艺术的感染下,相信博物馆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景点,将会更多地发挥出对人们历史和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国家宝藏》给其他文化类综艺的启示

(一)融合多种艺术形式,让节目本身更具吸引力。《国家宝藏》是一档融合了综艺、纪录片、舞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以文化为核心,综艺节目为外壳,请明星以舞台剧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关于国宝的历史故事。张国立在第一期节目开播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一看就是一个很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国宝是这档节目的根本,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从这9家博物馆馆长从各自所有馆藏珍品中挑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宝,这些文物或者表现出当时高超的技术(《千里江山图》),或表现出手工艺人的匠心精神(“宁波‘万工轿’”),或表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故事(“各种釉彩大瓶”),等等。在表现形式上,既具有一定的戏剧张力和文化内核,同时兼具综艺节目的竞争性质(经过网友投票,为每一家博物馆的三件国宝中选择一件,参加故宫博物院的“国家宝藏特展”),成为国内原创的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二)选择合适的节目播出平台,让节目吸引更多观众。央视作为部级媒体,节目本身的观众定位就在全国,但能够有固定时间通过电视收看电视节目的大多为中老年人群。年轻人由于工作时间长,所以很少能够利用大段的时间看电视。随着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移动端(手机、IPad)上收看节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央视能够正确的对收视市场做出判断,不仅仅在电视平台上播出,还在CNTV、爱奇艺、优酷、腾讯等多家视频平台进行播放。例如,爱奇艺品质、青春、时尚的品牌调性深入人心,网罗了中国最广大的年轻用户群体,《国家宝藏》在爱奇艺播出,无形中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对其的关注,形成“内容+渠道”的最佳组合,既照顾了年轻人的观看习惯,又让年龄大些的人不会反感。(三)“让国宝活起来”,借助国宝让观众树立文化自信。2015年5月4日在与北京大学学子的座谈中,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4109家博物馆,文物藏品33293561件,每一件藏品都是国家历史的见证者。央视播出的这样一档节目,从数千万件文物中精挑细选出这27件国宝,通过明星和当代守护者讲述其“前世今生”,让更多观众借助国宝的力量,树立起国民的文化自信。四、结语《国家宝藏》的播出,收获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不仅是对节目组精心制作的肯定,更是观众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崭新的渠道。国宝文物本身并不会讲话,但通过一种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文化形式展现出来,既向世人展示出悠久的中华历史,更是表现出一个国家媒体文化的担当。

【参考文献】

[1]颜梅,何天平.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嬗变轨迹及文化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7):87-90.

[2]钟菡.大型文博探索节目12月3日开播,用“时尚”方式讲述27件国宝重器的前世今生《国家宝藏》很年轻!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N].解放日报,2017年11月28日(第005版).

[3]胡乐浩.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成功因素探析——以2017年第一季度节目为例[J].声屏世界,2017(8):11-13.

宝藏范文篇2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学过程中的变数要比其它学科大,操作结果经常会出现背离教师预设,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会有一些意外的事件发生.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对于这些在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还未给与充分的认识或处理,使得有些资源被忽视、搁置,未能“生成”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动态资源生成性资源教学意外事件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其目的是要改变当前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所谓生成性资源,本文指不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即时产生的资源,包括互动、对话中产生的问题、情境或行为等信息。对生成性资源的发现和处理反映了教师备课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突出体现。

很多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在课本内外收集和设计了大量很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尤其是一些对外的优质课、公开课、大比武,每位上课的教师都可谓挖空心思设计,希望能够上出特色。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用预设引导学生,希望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可是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变数要比其他学科大,教师或学生的一些操作经常会出现背离教师事先预设的结果甚至于出现错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很多老师太在乎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和进程,对这些实则很有价值的课堂动态资源都一笔带过,没有充分利用。

如何反思对课堂中的动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人把近十年教学中积累的很多课堂中的意外事件,整理出来跟同行们共同探究。

一、课堂教学意外事件列举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也在不断发展。动态生成性资源是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的动态教学活动过程而产生的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动态产生的各种情状以及教学活动中不断融入进来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过程中对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的资源,对于课堂中临时的资源,我们教师应该综合分析、加以利用,更好的为以后教学服务。

1、教学中学生对你的教学提出了质疑

情景1:在讲电子表格Excel第一课时,讲到“Excel的文件就是一个工作簿,一个工作簿由多张工作表组成,最多系统默认的每个工作簿有3个工作表,用户可以插入更多的工作表,但每个工作簿最多只能设置255张工作表”,我看到某生一直在重复点他鼠标的左右键,整个教室充满了这个“嘀”“嗒”声,我就停止讲课看着他(我整理课堂纪律的一种方式),当全班同学都看着他的时候,他还在继续,然后他举手发言了:“老师,我发现不止有255张工作表”。哦,这个我倒没有去验证过,我走到他的旁边,发现已经有260张工作表了。

2、学生的操作结果与你要求的不符合

情景2:在教Photoshop的文字工具时,用的是制作Google网站的logo图标,如右图,由于学生先完成的是“Google”文字,字体设置成了TimesNewRoman,是个英文字体,然后在制作“谷歌”的时候忘了把“字体”改成“中文字体”,导致文字不会出现,在Photoshop教学中类似这些由于学生自己操作条件没有满足而造成无法得到正确结果的操作很多,比如把前景背景颜色设置得一样而导致无法显示文字;把图像大小设置成400厘米而导致字号为88点的文字也显示的很小;选择的范围没有“取消”就使用“滤镜”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等等。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是不是帮他订正了就行了呢?

3、学生在课堂上起哄

情景3:在学习体验网上数据的时候,为了教学的收放自如,编写了一个小型的BBS系统,从注册到登录都很顺利,马上教室里就爆开了,怎么回事呢?“老师你快看”,等我刷新网页的时候,只见屏幕上什么话都有,“无聊死了”“老师你真漂亮”“SB”“**我爱你”“**是太监”这些灌水的话都有,他们还真的把这当网上论坛了,“老师,继续往下”,有同学提醒我,下面还有什么,“老师,你真无聊”“去死吧”……,看到这里,整个电脑房异常安静,全班同学都看着我,他们在看我的笑话呢,看你怎么收场。虽然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有过最坏的考虑,但没想到自己会成他们话题的对象。

4、学生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

情景4:“老师,我前面做的图片不见了”,在使用Photoshop软件合成图片的时候,学生往往把当前窗口最大化,然后先前处理过的图片不见了,这些现象在很多软件使用的时候都会出现。

二、课堂教学意外事件的处理与利用

我们教师透过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来认识、判断和捕捉这类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加以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拓展课程资源研究的内容,促进课程资源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也有助于对教学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问题的研究。

1、巧借意外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意外或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情景1对策:我调整了一下心理,表扬了他的求真的精神,然后对这个问题作了如下的解释“看来是教材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软件的版本不同”。如果就此结束,也就是一出普通的教材出错的问题,能不能挖掘呢?

我先让该同学向全班同学演示一下他是怎么发现的,他的操作就是我教案里接下来的内容:工作表的插入。要插入200多张工作表,毅力可嘉,能不能有什么省力的办法呢?这个内容要在Excel的最后两节课《Excel中的宏》中的循环语句中讲,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讲解循环语句最好的情景,能不能让学生先感受一下循环程序的特点呢?为此,我对本节课作了临时的调整,录制宏、编写循环语句、运行宏,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了计算机工作的效率。我想经过我这样的处理,这个班级对循环语句的印象肯定要比其他班级来的深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信息技术行业变化很快,有些新的技术和知识教师不一定知道的比学生早,对一些领域的了解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也会出现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对于新知识学习的帮助,学生本身可能并不知情,但教师一定要抓住机会,对学生生成的这些资源加以注意和利用,自然地运用到教学之中。

2、正确引导意外事件,培养探索精神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不等于是教师的完全放手,也不是学生的天马行空,而是让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使课堂的外延得到拓展与延伸,增强学生的信息摄入量。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反而是相当重要了!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生成点加以甄别、取舍、甚至整合,才能使学生的生成有价值。

情景2对策:把前景背景颜色设置成一样而导致无法显示文字;图像大小设置成400厘米而导致字号为88点的文字也显示的很小。这两种情况,只要提醒一下同学们还是能理解的,不过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我一般是把这个同学的操作界面通过极域多媒体软件中的广播功能显示到全班同学的显示器,让集体来解决。学生无法完成的时候,再由教师来指出操作错误所在。而中文字一定要使用“中文字体”,选择的范围没有“取消”就使用“滤镜”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这两种情况如果不解释清楚学生只能是强记,但我们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解决了问题就成的地步,也要多问为什么,要尽所能去挖掘。不要等学生再反问你为什么而自己却没考虑好。

所有这些问题和意外来自于教师、学生、教材或者他们之间互动时无意生成的,而答案是教材中没有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从教材以外找答案,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经验积累。这类动态资源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和调控,但它能够增加教学的有效信息,有利于知识深化。

3、利用意外事件,引申教学

我们教师,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面对学生已出现的意外,换位思考,不斥责、挖苦学生,并利用学生的意外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3对策:经过几分钟的调整,我觉得仅仅删除文字已经不足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我对这个事件增加两块教学内容:网络文明和网络破案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我可以借助这些表里的信息找到作案人员”,网络破案开始了,我告诉学生有另一张数据库的表里还记录了每一位发言者所在机器的IP地址,我通过这个地址,借助多媒体广播软件极域提供的机器名与IP地址的对应找到那台机器,当然也找到了那位说“老师你真漂亮”的同学(我没有指出骂人的同学,而是让他下课后自己反省),同学们心服口服。我就趁热打铁,进行了一番网络文明的教育,这一变动,让同学们切身体会虚拟世界与现实的联系,网络上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束。

情景4对策:再一次介绍应用程序窗口和文件窗口的关系,让学生加深印象。

当学生的国骂、人身攻击的语言出现在屏幕上,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坐视不管,更不要说出现在我们课堂上。但怎么教育?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把学生推向反面,这虽然是个意外,但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意外”纳入教学当中,及时调整,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

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或背离我们的预设的时候,往往更是考察教师智慧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生成的“转折”资源,进行知识的迁移,既达到预设的目标,又能扣紧“生成点”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随着学生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甘愿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批评的价值等等,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你教学的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三、巧设意外事件,创造课堂生成性资源

1、巧设预案,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对于未知的、随机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灵活的预案,在设计预案时,应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改变以往“为教而写教案”的意识。教师要将主要精力用在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预案设计上,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不同角度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地调整教学,形成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

课堂上学生出现的意外,有些是教师能够预料到的。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发生问题的规律,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事先预测出学生学习某知识时可能发生哪些问题,进而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轻松地驾驭课堂。

比如我在教学的时候,经常设计几个小陷阱,当学生碰到自己无法解决或者教师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望会非常强烈。

2、慧眼识金,促进有效生成

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可能来自学生,也可能来自教师,这需要我们有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更需要我们牢固树立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的意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对老师来说有时简直就是一次机遇,妥善处理,变废为宝,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再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生成性教学既关注教学过程也关注教学结果,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困惑的问题、暴露的错误、创新的思路甚至课堂偶发事件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动态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必须独具慧眼,要善于捕捉、判断这些动态资源的利用价值,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化腐朽为神奇,化意外为收获。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为学生资源生成创造一个空间

3、营造氛围,滋养动态资源生成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了参与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要为“学”服务。教师必须真正尊重每一个学生,一定不可轻易地否定学生的观点、看法、想法,伤害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充分给学生以一些自主选择、自由加工的机会,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加工中学习创造,在不断探索中有所发现,在进一步参与中发展自我,完成认识的变化和飞跃。

4、提高自身驾驭动态资源的能力

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教学过程中动态信息的价值。并不是所有的意外都可以作为课堂资源利用,也不是所有可以作为资源的事件都要当堂处理。是否当堂利用动态资源,要看是否服从和服务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越具体、越细化,捕捉动态资源的能力就越强;辨别动态资源性质的能力越强,临场调控的能力就越强。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主编《信息技术课程: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3、罗廷锦、余胜泉.浅谈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中国信息技术网.2004.11.24

宝藏范文篇3

关键词:节目形式;播出渠道;文化内涵;受众参与

1背景概述

收看电视节目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是目前受众年龄层覆盖最广的媒体。电视台是由国家或商业机构创办的媒体运作组织,拥有专业的制作团队、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重要的传媒平台。电视节目依靠电视台迅速发展,种类不断丰富,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其根据综艺、新闻、体育、音乐、纪录等类型划分出单独的播出频道,以保证丰富多样的内容有足够的播出时间面向大众。但在互联网技术愈发先进的今日,具备更多热点和话题度的互联网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在综艺节目中的占比不断上升。电视节目的类型多样,但在同类型的节目策划上,容易出现对已成功的电视节目策划的极力效仿。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这两档文博探索节目为例,探讨电视节目要如何做到推陈出新、扬长避短。

1.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在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1]。其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1.2电视节目的优缺点

1.2.1优点首先,电视台是制作电视节目并通过电视进行播放的媒体机构,由国家或商业机构运作,因此电视节目在制作成本上具有充足的保障。制作成本的保障是一个电视节目可以制作成长期节目的原因,但正因其需要进行长期制作,在内容策划上就更需要谨慎,以保障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数量。如中央电视台2003年开播的文化类电视节目《鉴宝》,该节目以大众家中的收藏品为节目展示的对象,大众因好奇家中收藏品的真伪与价值而自发报名参加节目,所提供的收藏品数量庞大且源源不断,为节目提供了较多可以根据播出时长等因素进行后期剪辑的素材,是节目长期播出的保障[2]。其次,电视台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电视节目的播出平台,由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节目拥有稳定的渠道进行播出。稳定的渠道是一个电视节目能够正式播出的重要因素。电视节目依托于电视台,在传播渠道上具备了广泛、稳定的基础条件。再有,电视节目确定在电视频道进行播出后,一般会固定播出的时间段,想要进行收看的观众根据确定的固定时间段来安排节目的收看计划,固定的娱乐环节满足了大众一定的精神需求。1.2.2缺点电视台需要电视节目带来的收视率吸引广告赞助商,以使用广告费用维持电视台的运作。对收视率的追求使电视台对于电视节目内容要求严格,既要内容质量高,也要能够吸引观众。互联网节目出现的时间不长,针对互联网节目的审查机制尚不完善,与电视节目相比,在正式播出前的审查流程较少,这促进了互联网平台节目数量的增长速度,也让其内容策划的标准较为宽松,因此互联网平台的节目数量远超电视节目[3]。此外,互联网节目可在移动电子产品上即时观看,并可以由观众自行选择节目内容进行反复播放,将观看时间、观看次数的选择权交予观众。对当下使用手机的时长多于观看电视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节目更符合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娱乐活动的需求。

2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策划方向

以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为例,《国家宝藏》的热播让大众对博物馆保存的文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国家宝藏》第一季播出结束后,大量民众前往第一季中的九家博物馆进行参观,原先对《国家宝藏》持观望态度的博物馆也纷纷对《国家宝藏》的制作团队表达了合作的意向,这证明了《国家宝藏》在节目策划上的创新成功,因而可从中分析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的创新发展方向。

2.1对节目对象针对性的深度挖掘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十分宽广,包涵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所以文化类电视节目在策划时要对繁杂的可展示对象进行选择,不然就容易陷入对节目选择展示对象的深度挖掘不足。博物馆是对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进行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的场所,其主要对馆藏文物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大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对社会大众开放,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也是大众接触历史文物的直接途径之一。《国家宝藏》将保存于各个博物馆的文物定为向观众展示的对象,优势在于馆藏文物经过了专业人员的研究,节目制作团队可以用相关的研究成果支撑节目中对文物进行解读的依据,并能邀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参与节目对文物进行讲解,再次加强对文物背后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对文物的深入挖掘,让观看《国家宝藏》与大众直接前往博物馆参观文物的活动区分开来。大众在博物馆进行参观时,对文物的直接了解来源于摆放在文物旁的简介牌或者是博物馆讲解员用语言有限时间内的快速、简单介绍[4]。而在电视节目上,演播厅的舞台可以使用投影等技术,展示与文物讲解相关的资料、图片、动画,让《国家宝藏》更为直观、清晰地展示了文物,也让观众能接收到更为丰富的信息。

2.2音效与节目内容的契合

在电视节目中,演播厅可以通过投影来播放文字、图片、动画,演播厅内有音响设备进行音频播放以配合现场节目所需要营造出的效果,录播的电视节目在正式播出前也可以通过后期技术人员的剪辑将契合节目效果的音效融入其中。《国家宝藏》以中国历史文化中具备实体的物质遗存为展示对象,那么配合展示文物的音效也需要契合文物的“气质”。《国家宝藏》节目制作团队邀请了关大洲担任节目音乐总监,其专门为节目编创的音乐《象王行》《风入松》《破阵乐》《明月引》《清平乐》等对应了节目里的每一个专项环节,用对应的音乐配合固定的环节来暗示观众环节的顺序,调动了现场观众与通过电视收看节目的观众对下一个环节的期待。

2.3对节目主持人定位的创新

主持人是指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为听众、观众主持节目流程、进行采访节目嘉宾等工作的人,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对电视节目来说,主持人的数量不宜太多,不然难以让观众集中对节目主要内容的关注,也容易造成由于主持人能力不足而无法达到节目的最优效果。《国家宝藏》将“主持人”在节目中进行了弱化,张国立担任的角色为“001号讲解员”,讲解员身份符合了“带领观众了解文物”的作用,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他以亲切和蔼的形象示众,以诙谐的语言对嘉宾进行采访,让观众与嘉宾之间有对话感,也让观众对嘉宾所说的历史文化知识印象深刻。在《国家宝藏》节目中,每一件文物的介绍都存在着三个“主持人”:一是主持整个节目流程的张国立;二是吸引年轻观众收看节目的明星,如李晨、王凯、梁家辉、刘涛等,他们以国宝守护人的身份呈现了另外一种节目主持方式;三是为节目内容增加深度的专业人士,其对文物的解读更为全面、立体、生动。在北京卫视有一档与《国家宝藏》同类的节目《上新了·故宫》,其同样采用了明星和专家作为主持人的形式,既有人气效应,也有专业讲解。在通过明星吸引受众注意的同时,通过专业讲解把中国的国粹、传统文化传递给受众,也让节目的深度和专业性有所提升。

2.4对节目形式的创新发展

由于文化知识的严谨性,以往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环节在形式上较为严谨,嘉宾多以指导性角色出现在节目中。而《国家宝藏》则有着突破性的创新,其将对一件文物的解读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前世传奇”,二为“今生故事”。第一部分的“前世传奇”以和文物相关的史实为背景进行改编或合理想象,介绍文物的由来、经历。第二部分的“今生故事”是在探索文物与现代生活间的联系,如古代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符与现代密码学研究之间的关联、宋代青绿山水画代表作《千里江山图》与现代美术追溯和发展的渊源、云梦睡虎地秦简与中国基层执法民警维护社会秩序的共通点等[5]。发掘古代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间的关联,淡化了大众对文物神秘色彩的“敬而远之”,拉近了现代日常生活与文物背后历史的距离,让观众有与古人进行对话的感觉。《国家宝藏》也借此引导观众对文物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节目播出结束后,大量观众涌入参与了节目制作的博物馆进行参观,更多的文物得到大众的喜爱,无法去往参与节目的博物馆的大众也将目光投向了本地的博物馆。而在海外进行播出后,海外华人也对《国家宝藏》节目表达了深切的喜爱。在提升文化自信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上,《国家宝藏》交出了一份让大众满意的答卷。

2.5对节目播出渠道的扩宽

新媒体时代的电视节目也不再局限于仅在电视频道中播出,《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不但在中央电视台的综艺频道进行播放,还在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播出。在电视频道播出,是依靠电视台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影响力来获得收视率;而在互联网平台进行播出,是吸引多以手机、电脑为信息接收渠道的年轻人进行观看。电视平台和互联网平台同时进行播放,为观众收看《国家宝藏》提供了方式的选择权,有收看意愿的潜在观众既可以选择在固定的时间点打开电视机来收看节目,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来进行观看。《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扩宽了节目播出的渠道,增加了观众收看节目的方式,较仅在电视平台播出和仅在互联网平台播出,给予了观众灵活的选择,使得《国家宝藏》的影响力更为广泛。

2.6受众参与传播

《国家宝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国粹,其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电视节目通过现代的声画技术将尘封的历史和文化再次展现在现代观众面前,在题材选择、角度选择以及切入点方面都对电视节目编导有着较高的要求。节目既要做到尊重历史、真实再现,同时又要了解现代人的喜好和心理,选择受众感兴趣的文化知识和绚丽多彩的声画技术来吸引观众。《国家宝藏》每集有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让大众进行甄选,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感,拉进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心理距离。自《国家宝藏》播出之后,《上新了·故宫》再度延续了国宝、文化、历史、传统的主题,再掀国人关注浪潮,再次证明了传统文化能够通过电视的创新艺术表达得到受众的喜爱。同时《上新了·故宫》在每期推出一件文创作品,通过现代设计师的设计制作将传统的技艺和文化融入覆盖不同年龄层的卡通书籍、装饰饰品、伴手礼、生活用品等更贴近生活的形式。受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购买和点评文创作品,让传统的故宫元素、故宫故事、故宫建筑技术等被受众更广的流传、保存和传播。

3结语

《国家宝藏》自2017年12月播出以来,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与高度的赞扬,成为近几年来最成功的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之一,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其在节目策划形式、主持流程等多个方面都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独特之处,对其他文化类电视节目甚至知识型电视节目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上新了·故宫》自2018年底播出以来,不断推出新季,至今热度不减,仍占据北京卫视的黄金时段,网络点击率颇高。通过对《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的节目策划、形式等多方面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后发现,文化类电视节目要在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创新和发展,就要用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播,展现厚重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并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文化类电视节目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节目、电视节目中有一席之地,进而实现文化类电视节目应承担的文化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涛.论电视编导在节目中的创造性思维[J].文教资料,2010(1):84-86.

[2]樊碧博.浅析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创新与发展[J].当代电视,2018(6):37-38.

[3]侯泽武.从《国家宝藏》来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J].北方文学,2018(2):184.

[4]王艳玲,郄新卓.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创新特色[J].电视研究,2018(9):47-48.

宝藏范文篇4

一、找准传播对象

传统文化的传承,重点是年轻人,只有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主动参与进来,并自愿发扬下去,才能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谁能说,中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玩“飞花令”不是受了高中生武亦舒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夺冠的影响呢?报名者超过10万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因为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所以赛制也进行了诸多变化,不仅有百人团,还增设了以年轻人居多的预备团。而百人团则分成了年龄在12岁以下的少儿团、12岁以上在校生组成的青年团、全国各行业组成的百行团和有亲属关系的家庭团。从一年前的凤毛麟角,发展到如今的半壁江山,青少年对中国古典诗词井喷式的钟情,与《中国诗词大会》现象级的热播不无关系!

二、找对打开方式

让中华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不仅是党中央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战略的总体布局,更是新时期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多年来,从央视到省级卫视,都陆续推出过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文化类节目,为了体现节目的“文化性”,“专而精”成了必须。专家在节目中滔滔不绝讲述的专业知识,却很难引发观众的共鸣。于是文化节目轻易就陷入了“就文化谈文化”的尴尬中,观众的感受被隔离在外,最终成为一场电视人的“自娱自乐”。一直以来,以文物为题材的电视节目并不稀奇,比如《国宝档案》《马未都说收藏》《华豫之门》《鉴宝》《寻宝》等。但这些节目大多以平实叙述为主,很少以综艺的形式呈现。而《国家宝藏》首次将博物馆拉进了综艺舞台,为文物找到了全新的“打开方式”。自带流量的明星们在“小剧场”里,或化身历史名人,或为文物代言,不时穿插着网络流行语的台词,轻松中透着哲理,严肃中不乏诙谐,不仅演活了国宝的前世传奇,其中的各种金句段子更是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热议传播的话题。比如在故宫选出的“各种釉彩大瓶”的前世传奇里,“要过、要花、要复杂”的要求,让乾隆的“农家乐审美”迅速刷屏;而黄公望和王羲之的穿越吐槽、雍正的复活批判,代表的是世人对乾隆“热闹浮夸”审美的质疑;王凯演绎的乾隆在先贤和父亲的不理解中,道出的那句“我不求天下人理解,只求让后人知道,鼎盛王朝就该海纳百川”,正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一出看似轻松搞笑的情景剧,其实蕴藏着大量的信息,不仅有对“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的介绍,更有许多乾隆的趣闻轶事。节目播出后,有着“农家乐审美的”的各种釉彩大瓶和盖满章的《快雪时晴帖》顿时成了“网红”。很多年轻网友还自动参与其中,把王凯扮演的X实践与思考乾隆制作成表情包广泛传播。张国立、王凯、刘涛、李晨、梁家辉、撒贝宁、何炅、那英、关晓彤、雷佳……《国家宝藏》找来中国当下最红的影星、歌星、主持人担当国宝守护人,拉近了年轻人和文物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贴近并尊重年轻人的审美,既“高大上”又“接地气”的打开方式,让一档原属小众的文博探索节目,成为一档让3岁到80岁、有文化或没文化的观众,都觉得好的“国家宝藏”级的文化类节目。如果说《国家宝藏》开启的是明星模式,那么《经典咏流传》则从头到尾走“混搭”路线。从中央到地方,荧屏上最不缺的就是音乐节目。一直被归类在娱乐范畴中的音乐节目,却成为2018年文化节目的标杆,受到共青团中央、新华社、教育部微言教育、央视新闻、紫光阁等近百家权威媒体的赞誉。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混搭,知名音乐人和有特点的素人的混搭,古筝、箜篌与钢琴、吉他的混搭,成为爆款《经典咏流传》的正确打开方式。混搭的结果是,一首孤独了300年的20字小诗《苔》,唱哭了亿万观众;听一遍就会唱的《明日歌》,成为2018年第一洗脑神曲;没有强势的宣传,第一期节目就力压各大一线卫视春晚,占据当晚同时段酷云实时收视第一的位置;《人民日报》有史以来第一次因一档电视节目,连续三天刊登评论员文章。

三、找到传播途径

《国家宝藏》和《经典咏流传》的相继爆红,离不开互联网。2016年,一部三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年轻人网络文化社区)意外走红,于是央视就在B站开通了“央视综艺官方”账号,第一期《国家宝藏》上传B站不到3天,网播量已超过37万,弹幕多达4万余条。不少追看这档节目的B站用户,都成为了节目的“自来水”,开始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安B站上《国家宝藏》的弹幕截图利”这档节目,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很快《国家宝藏》就上了热搜榜,并在“知乎”上形成话题;80后最爱的豆瓣网,给到了9.3的评分;第一期《国家宝藏》在腾讯视频上线5天的播放量突破3000万,迄今播放量已经达到6000多万,78%的网友给出了五星好评。为了满足年轻人的收听收看习惯,《经典咏流传》专为节目中的每一首歌曲量身定制5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即明星版+意境版海报、H5互动、微信公众号文章、节目短视频、音频。也就是说观众在播出时,可以通过“微信摇一摇”,在第一时间将好歌转发朋友圈;在播出后,则可以通过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在线收听或下载歌曲的音频;可以通过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收看每首歌的视频;下载自己喜欢的歌曲的海报作为手机或电脑的桌面。节目匹配不同终端特性分发内容,使得每一首歌都有千万人次的跨屏交互。多渠道裂变式的传播,实现了经典的再次流行。与一首《苔》有关的微信端阅读量,3天就超过3000万,《苔》的视频全网播放突破4000万。前三期《经典咏流传》的节目短视频全网播放量就突破1.5亿;有近50篇微信文章突破10W+;节目“摇一摇”互动更是获得了近400万次分享;总曝光量约4亿;在豆瓣斩获9.4的高分;16首诗词改编歌曲中的12首进入音乐流行指数榜,并连续数周长期占据榜单前十位中的近半数;《人民日报》的新媒体节目预告29次。在开机率持续低迷的今天,《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却能引发90后、00后的持续追捧,跟其拓展传播途径,尝试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平台间时尚性的完美结合密不可分。

四、触动情感共鸣

张国立:“我们有多年轻呢?”观众齐声回答:“上下五千年!”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亿万中国人湿了眼眶的同时“骄傲”到汗毛倒竖。尘封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与现实生活毫无关联,可是《国家宝藏》却让一件件经历风雨的宝物,在当红明星对“前世传奇”的演绎中、在普通素人对“今生故事”的讲述中“活”了起来。不同于鉴宝类文博节目过度聚焦文物的价值和鉴定方法,《国家宝藏》更注重文物本身及其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更有一种精神层面的力量。从国宝守护人梁家辉演绎的司马光之父司马池为寻找在战乱中遗失的石鼓而献出生命的故事,到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梁廷炜从1931年开始,辗转全国16年,在抗战胜利后,由其儿子将石鼓毫发无损地运回北京的故事,再到梁家第五代故宫守护人梁金生用七年时间点数故宫186万件文物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多少人、多少家庭为了文物的代代传承,默默付出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懂得了——石鼓不单单是石鼓,而是中华文脉;铜鎏金木芯马镫不只是一个马镫,而是一段丝路传奇;云梦睡虎地秦简不是秦简,它是中华立法;越王勾践剑不是剑,是尚武精神;曾侯乙编钟不只是一件乐器,而是华夏礼仪;千里江山图是华夏沃土,而“瓷母”是我们海纳百川的胸襟。《国家宝藏》用综艺、戏剧、纪录片等多种表达形式的叠加,让扁平、冰冷的物件们,成为一本浓缩了中华五千年岁月的记忆之书,成为一座承载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和大国气象的文化基因库。总导演于蕾在接受采访时说,《国家宝藏》最在乎的是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性格。也许正是基于对这种人文关怀递进式的层层挖掘和丝丝入扣式的铺排展示,才一点点调动起了观众的情绪。国宝守护者们的真挚情感让冰冷的国宝“暖”起来,也让观众感觉到自己和国宝是一脉相连的。当观众因为文物而发出“哇塞,老祖宗真是聪明、真是厉害”的感叹时,这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谱写和传唱古诗文,将潜藏在文字间的美,唱给观众听的《经典咏流传》,相比《中国诗词大会》单纯的背诗比试,在教观众“学诗”的同时,更让观众们发现了古诗文在当下的价值和力量。也是从山里走出来的支教老师梁俊,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他在清代大诗人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首只有20个字的《苔》,让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那些生长在潮湿角落的青苔,太阳照不到,人们看不见,但是它们依然要绽放得像牡丹一样精彩——“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在梁俊看来,比我们的外表更重要的是拥有坚韧和向上的精神!于是他把这首由自己配曲、他人添词的《苔》教给贵州乌蒙山里的孩子们。在原诗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歌词“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梦是指路牌,为你亮起来,所有黑暗为天亮铺排。

宝藏范文篇5

工作中要具有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得精神、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些都是通向成功的法宝和利器。但我认为,仅仅具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得是要有忠诚的素质和乐观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心。

书中写到忠诚是生存的保证。是的,忠诚在现在社会里是尤为可贵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的忠诚、对自己的上级的忠诚、对出生入死的朋友的忠诚、对给予你帮助的同事之间的忠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和爱人的忠诚,这每一个忠诚都代表着一份希望和力量、代表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一个人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对你整体的人生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就选择频繁的跳槽,这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在着过程中你就会得到人生的乐趣,你会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

当我们抱着远大的理想,参加到工作中时,乐观的心态和绝对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写到:只有乐观得人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乐观自信的牵引下,想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超越挫折,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以更大的勇气面对问题和挫折,努力奋斗、至致克服难关。比如在解放前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乐观自信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不论革命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实现,革命会成功。他们有抱负有理想,对未来非常乐观,可同时也能客观的面对现实,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他们心思慎密,一丝不苟,为了最终的目标而付出长期的、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革命得胜利。

宝藏范文篇6

【关键词】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文化记忆;传统文化

德国学者约恩•吕森认为,比起口语、文字,视听媒体的到来改变了记忆原本的存储方式。媒体呈现的文化记忆都是经过中介再现的记忆,电视媒体积极主动地对记忆进行呈现和表征,在文化记忆的再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记忆的重构不是重复。文化记忆“包含某特定时代、特定社会所特有的、可以反复使用的文本系统、意象系统、仪式系统,其‘教化’作用服务于稳定和传达那个社会的自我形象”。因此,电视媒体是从当下的国家利益、社会需要、价值观念来审视和书写文化记忆,必然具有特定目的的社会性和群体性。基于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目的和需求,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对文化记忆的再生产通过媒介框架、主体诉求和情感召唤三个方面赋予文化记忆新的内涵和意义。这也是节目建构民族认同最为关键的一步。

一、电视节目重构文化记忆的媒介框架

1.彰显国家形象的议题选择。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高层次媒介框架体现为国家形象的建构和彰显。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在国际社会和国人心中树立大国形象,一国的形象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内政外交方面,而且体现在文化软实力方面。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就肩负起了展示我国文化大国形象的重任,通过彰显国家形象的议题选择,重构和加深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激发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身份认同感。比如,《国家宝藏》节目的宗旨之一就是突出体现大国形象,在节目编排和内容呈现上《国家宝藏》一以贯之“国宝”概念,推选的国宝均为具有国家代表性的文物。同时,国宝选取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和湖南省博物馆等九家部级重点博物馆(院)。在节目的剧情演绎环节上,《国家宝藏》对文物文化记忆价值的挖掘也上升到了国民性的高度。宋徽宗时期的《千里江山图》代表了锦绣山河的昌盛国力;乾隆时期的各种釉彩大瓶被强调为国家精湛工艺的“集大成”;越王勾践剑是中国兵器文化的代表。类似这样国之重器的文物故事汇聚成节目的主旋律。《国家宝藏》通过议题选择对文化记忆进行再生产,彰显我国的国家形象,培养受众对国家的积极态度,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2.弘扬主流价值。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不仅因为其形式、题材的创新,而且由于其背后一种稳定的核心价值观,既包括传统文化社会中的“仁、义、礼、忠、孝”,也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众从节目传播的价值观中确立价值观基础,并由此形成价值认同。《国家宝藏》通过大国形象的议题展现,让受众从国宝的背后感悟和明确了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依法治国和忠贞爱国等主流价值观。这是节目叙述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国家宝藏》塑造再生产后的文化记忆,推动受众对主流价值观和民族身份的认同。《传承者》节目中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他们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选择坚守历史,坚守传统文化,重构着中国传统个人价值层面的文化记忆。节目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挖掘节目背后被现代社会分离的价值观念,重新将其确定为主流价值观,在媒介层框架中达到再生产文化记忆的目的。3.复兴传统文化。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建构文化记忆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众对传统文化形成共识,进而增强其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复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记忆是由众多个人记忆凝结在一起的民族和国家记忆,只有建构个人文化记忆,才能筑起国家的文化记忆。而当代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绝不仅止步于传统文化符号的再现,更多的是探求它对现实的意义。这就要求节目不要局限于传统文化的阐述,要在创新的节目形态和内容中复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滋养后代的生命本源。在江苏卫视《匠心传奇》的每期节目中,嘉宾都会在顶级艺匠的专业指导下亲自体验,让观众透过屏幕能够感受到技艺传承的不易和传统文化的厚重。北京卫视的《传承者》通过乐器演奏、杂技挑战和舞蹈演绎等艺术呈现方式,让身处都市的现代人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文物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央视的《国家宝藏》通过展现国宝的前世今生,赋予文物特定的意义指向,即弘扬和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在建设文化强国的当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复兴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符合当下观众的精神诉求,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指引作用。

二、电视节目重构文化记忆的主体诉求

1.社会文化诉求——重塑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能客观理性地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对文化的未来发展持有坚定的信心。”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文化诉求只能依靠共同的文化记忆、集体经验和文化符号等实现。重塑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成为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播出的社会文化诉求。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立足点,明确节目的责任,保证节目的品质,同时也向受众传递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以武亦姝、侯尤雯为代表的青年选手以从容淡定的姿态向观众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自信。《国家宝藏》每一期所展示的文物都堪称“国之重器”,从上古至明清,从琴棋书画到律法音乐,使观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文化自信油然而生。《传承者》节目中展现了侗族大歌、蒙古弓箭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优秀的民间艺术重回公众的视野,让观众深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价值,重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2.公共服务诉求——提供审美教育。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意义不仅在于节目形态的创新,而且在于公共文化服务价值的实现。提供审美教育便是节目对文化记忆再生产的公共服务诉求。在多元文化碰撞和娱乐节目盛行的时代,一批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传播正能量、贴近百姓的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以独特的文化记忆再生产契合了大众的审美心理结构,对提升受众的审美素养、传递积极情感和凝聚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深圳卫视《诗意中国》首次将视点聚焦于诗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哲学,激发当下国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借助文艺推理、情景再现和经典复刻等艺术手段,将厚重的文化题材转化为现实的审美需求,带领受众从传统文化中发现诗意生活的重要意义,呼唤诗意生活在新时代的回归,实现了审美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3.对外传播诉求——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对一国的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它取决于本国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对外影响力。核心价值观是重构社会的精神基础和各利益群体的思想共识,是整个社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在当代,内容却来源于传统文化。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践行传统文化的传播,重塑受众的文化记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除了培育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我国的电视媒体还积极探索文化“走出去”。浙江卫视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责任使命,实施优秀节目播向海外、原创模式卖向海外等工作,努力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浙江卫视拍摄的三集电视纪录片《爱上中国》国际版(德语版)于2018年10月31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首映仪式,并在奥地利OKTO8连续播出三周,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同步向欧洲人民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城市和民众生活的巨变。2018年11月11日,浙江卫视《我就是演员》制作方与美国IOI公司签订模式销售协议,授权其及合作伙伴HMP公司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英语地区制作和播出《我就是演员》的国际版‘Iamtheactor’。这次模式销售协议的签署是中国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模式首次外销海外发达国家,为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出了成功探索。

三、电视节目重构文化记忆的情感召唤

1.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从一开始就把以人为本和满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一批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主动承担起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和重构国人文化记忆和文化自信的重任。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国宝的“今生故事”部分邀请了众多讲述者,让这些讲述者以微观的角度讲述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延续,使历史文物与个人的关系更加紧密而鲜活。正如《国家宝藏》节目总导演于蕾所说,“不一定要选一级文物,不一定是用材珍贵、工艺考究的文物,我们想要挑选的是那些背后充满了人文精神和情怀的东西”。因此,我们在节目中可以看到无论是明星级的国宝曾侯乙编钟,还是并不为人熟知的石鼓,背后都体现着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除了制播层面,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播出后的反响和效果也反映出了观众的认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历史、文字、诗词、音乐、语言、书信、传统技艺和文物等广阔的题材领域掀起一股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汉字英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批优秀的原创电视节目在收获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这些节目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贴近普通百姓的视角,从共有的感情需求出发,重塑受众的文化记忆,激发了情感共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2.文化乡愁的追忆心理。“文化乡愁在文化记忆的找回、认同、储存、沟通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激活文化记忆的情感催化方式、情感引导模式和情感沟通方式。乡愁对步入现代化的人们而言,是一种对已逝的文化岁月和生活方式怀念的心理情感。与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的风物和故事不同,当代意义的乡愁是指一种对文化、历史的追溯情怀。在当代,文化乡愁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建构文化记忆,让人们不仅能回忆过去,而且能主动地建构过去。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以视听层面的物象叙事形式向受众传达着重构文化记忆、舒缓文化乡愁的丰富信息。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根基。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应时而出,通过竞技的形式带动全民书写的热情,引领大众领略汉字之美,成为键盘时代中国人与传统汉字书写之间的纽带,唤醒国人对华夏汉字的文化乡愁,重构国人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文化记忆。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成为近年来远离故乡、奔走于现代生活的人们追怀文化乡愁的载体,在疏解人们文化乡愁的同时,重构人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记忆。3.故事化的表达方式。故事化表达的最早应用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钟》栏目,它将枯燥的信息、事件转换成以人物为主线的生动故事,让新闻报道更具人情味和趣味性。文化类电视节目也已从单向说教式的知识普及过渡到知识问答竞赛,再到以文化传承为核心、故事讲述为形式的全民参与互动模式,将传统文化记忆资源与生动的表达方式相结合,在故事化表达中实现对文化记忆的再生产。想要表达好一个故事,不仅需要精心的策划和制作,而且需要保证内容优势,以契合当下观众适应的表达语境。以“故宫”这一元素为例,从五年前的《国宝档案》,到后来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再到近期的《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无一不是从故宫国宝背后的故事出发,拉近故宫与普通人的距离,讲述不同代人与故宫、国宝之间的故事。除了文物,节目重塑文化记忆的故事化表达还可以依托诗词、成语和书籍等载体。《中国诗词大会》带领观众通过诗词之美汲取营养;《中国成语大会》让观众在选手激烈的竞猜中感受成语的魅力。这种故事化的讲解方式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将历史生动化、形象化,也让国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潜移默化地重构着受众对国学的文化记忆,强化对国学经典和民族身份的认同。

四、结语

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走红,恰恰反映了目前国人对优质精神文化类电视产品的迫切需求。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通过对文化记忆的选择、唤醒和再生产重塑了受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其最终目的是“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受众通过收看节目重拾传统文化记忆,建构文化、民族身份认同,重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记忆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拉近受众与传统文化距离的精神纽带,也是受众形成文化认同的基础。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在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重塑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张爱凤.原创文化类节目对中国“文化记忆”的媒介重构与价值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5):85-90.

[2]潘怿晗.原创传统文化电视节目的“文化表达”及其空间拓展探析[J].当代文坛,2015(4):142-145.

[3]罗锋.用影像重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J].中国电视,2017(10):11-16.

[4]文卫华.电视节目的价值引领与形态创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的启示[J].中国电视,2013(10):15-17+1.

宝藏范文篇7

工作中要具有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得精神、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些都是通向成功的法宝和利器。但我认为,仅仅具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得是要有忠诚的素质和乐观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心。

书中写到忠诚是生存的保证。是的,忠诚在现在社会里是尤为可贵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的忠诚、对自己的上级的忠诚、对出生入死的朋友的忠诚、对给予你帮助的同事之间的忠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和爱人的忠诚,这每一个忠诚都代表着一份希望和力量、代表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一个人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对你整体的人生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就选择频繁的跳槽,这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在着过程中你就会得到人生的乐趣,你会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

当我们抱着远大的理想,参加到工作中时,乐观的心态和绝对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写到:只有乐观得人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乐观自信的牵引下,想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超越挫折,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以更大的勇气面对问题和挫折,努力奋斗、至致克服难关。比如在解放前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乐观自信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不论革命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实现,革命会成功。他们有抱负有理想,对未来非常乐观,可同时也能客观的面对现实,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他们心思慎密,一丝不苟,为了最终的目标而付出长期的、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革命得胜利。

宝藏范文篇8

【万圣节简介】

在西方国家,每年10月31日,有个“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适合年龄】3岁—6岁

【参与人】母亲、父亲、孩子

【地点】户内/户外

【节日导语】

每逢节日都要大吃大喝,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吃喝,似乎更没有别的活动了。宝宝一天天长大了,这次万圣节除了美餐外,给他们玩点有趣,新鲜,刺激的活动吧。

【活动安排】

★材料准备

大纸箱,动物服装(可以到儿童店买,或到幼儿园租借),播放器,动物叫声,怪物叫声磁带,光盘等。

★活动安排

1.首先把宝宝们都聚集在房间里或者院子里,妈妈们守在房门口,扮演宝藏(糖果,小玩具等等)的守护者,向通往宝藏的宝宝们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是谜语,小常识等等。只有宝宝回答对了问题才能通往宝藏.(从房间到达院子,或者从院子进入房间)

2.这里到处都是大纸盒子,箱子,塑料垃圾袋改装的小鬼屋,小鬼物里面是爸爸们打扮成骷髅,蜜蜂,大青虫迎接着宝宝们。他们学着动物叫或者用播放器放着动物叫声的磁带,光盘。

3.胆大的宝宝们都为了宝藏挤到小窗口前向里面的魔鬼挑战:有的魔鬼很温和,拉拉手就可以发给你小糖果;有的魔鬼很智慧,你得答出他的题目才会得到礼物;有的魔鬼很凶猛,会紧紧抓住伸进去的小手手!宝宝们犹豫着,徘徊着,试探着,尖叫着,斗争着,兴奋着……

宝藏范文篇9

故事中的巧妙情节非常的传奇且不可思议,其中的印第安乔,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他先是杀了人,然后奸诈的把这件事嫁祸给村子里的酒鬼波德,又把一笔不小的钱藏在鬼屋哩,这一切都被汤姆和哈克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展开了一段既惊奇又有趣的历险记。

心得感想:

有一次,汤姆在学校门口拿著一大堆的小东西,准备进行买卖,原来她打算用这些小东西交换那代表最高荣誉的色票。我觉得这样很不好,应该用自己的实力来取得才对啊!看到这一段,我就想到我们班的几个同学,大家一起玩牌时,老是有人互相换牌,这张给你,那张给我换来换去,非常不公平,希望他们能遵守游戏规则,用自己的实力赢得胜利。

汤姆是一个很爱好刺激的人,这一次,他打算跟哈克到目的去探险,却意外的发现一桩命案,印第安乔杀了罗宾森医生,狡猾的把血淋淋的的刀子放在酒鬼波德手里。我觉得印第安乔自己做错事不承认,还硬是把什麽都不知道的波德给拖下水,害波德以为人真的是自己杀的,还好当时汤姆看见了,不然谁来替他申冤啊!唉!汤姆也实在是太胆大了,竟敢在夜晚去墓地,不怕遇到孤魂野鬼吗?

汤姆自从那时起就变得很有名,有一回,汤姆又想找哈克做一些刺激的事,他们想到鬼屋去挖宝藏,却很不巧的遇上印第安乔,汤姆非常害怕,更可怕的是他们的行踪被发现了,还好,上帝保佑,印第安乔摔了一跤,接著汤姆隐约听到它们藏宝藏的地方,经过汤姆细心的寻找,终於如愿以偿的发现埋藏宝藏的地点。我觉得汤姆好勇敢喔!敢去做平常人不敢做的事,如果我是汤姆的妈吗,一定每天都紧张兮兮,怕汤姆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虽然他很勇敢,但不把师长的叮咛「安全摆第一」放在眼哩,实在令人担心。

宝藏范文篇10

《事在人为》的前言中这样写到:每一位职场中得人,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并非一成不变,这取决于后天的自我打造和历练。成绩卓越的成功人士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人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价值和人生态度的迥异。只有相信自己,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自己,才能成为职场中的常青树。全书仔细读来,作者通过精彩的事例、委婉的语气,耐人寻味的比拟,有浅入深的向读者阐释着一种进取的信心和力量。

工作中要具有开拓创新和锲而不舍得精神、独当一面的能力、团队意识和大局意识,这些都是通向成功的法宝和利器。但我认为,仅仅具有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得是要有忠诚的素质和乐观的态度、坚定的自信心。

书中写到忠诚是生存的保证。是的,忠诚在现在社会里是尤为可贵的。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的忠诚、对自己的上级的忠诚、对出生入死的朋友的忠诚、对给予你帮助的同事之间的忠诚以及对自己的家庭和爱人的忠诚,这每一个忠诚都代表着一份希望和力量、代表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一个人从踏入社会的那一刻起,就要坚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对你整体的人生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一点点微小的利益,就选择频繁的跳槽,这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我们应当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在着过程中你就会得到人生的乐趣,你会积累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

当我们抱着远(大的理想,参加到工作中时,乐观的心态和绝对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书中写到:只有乐观得人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挫折和困难。在乐观自信的牵引下,想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超越挫折,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新的解决办法,以更大的勇气面对问题和挫折,努力奋斗、至致克服难关。比如在解放前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乐观自信的唯物主义者。他们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不论革命受到多大的挫折,都坚信自己的理想会实现,革命会成功。他们有抱负有理想,对未来非常乐观,可同时也能客观的面对现实,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状况。他们心思慎密,一丝不苟,为了最终的目标而付出长期的、艰苦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革命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