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舌草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21:57:31

白花蛇舌草范文篇1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白花蛇舌草,又名蛇舌草、甲猛草、舌针草、白花十字草等,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Willd.[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的带根全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均有生长,夏秋采集,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其性寒、味甘,归心、肝、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解毒散结等功效。内服用于肺热咳喘、咽喉肿痛、水肿、热淋、肠痈痢疾、湿热黄疸、癌肿等,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1~3]。为民间常用中草药。

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蒽醌类、萜类、黄酮类、甾醇类、烷烃类、有机酸类、多糖类、香豆精类和生物碱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白花蛇舌草具有调节免疫活性、抗化学诱变、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对该药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以及临床应用做了大量工作,研究日趋深入。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学成分

1.1蒽醌类为2-甲基-3-羟基蒽醌(2-methy-3-hydroxyanthraquinone)、2-甲基-3-甲氧基蒽醌(2-methy-3-methoxyanthraquinone)、2-甲基-3羟基-4-甲氧基蒽醌(2-methy-3-hydro-4-methoxyanthraquinone)、2,3-二甲氧基-6-甲基蒽醌(2,3-dimethoxy-6-methyanthraquinone)[4,5]。

1.2萜类为车叶草苷(asperuloside)、车叶草苷酸(asperulosideacid)、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deacetylasperulosideacid)、都槲子酸(geniposidicacid)、鸡屎藤次苷(scandoside)、鸡屎藤次苷甲酯(scandosidemethylester)、6-O-对羟基桂皮酰鸡屎藤次苷甲酯(6-O-p-hydroxycinnamoylscandosidemethylester)、6-O-对甲氧基桂皮酰鸡屎藤次苷甲酯(6-O-p-metho-xycinnamoylscandosidemethylester)、6-O-阿魏酰桂皮酰鸡屎藤次苷甲酯(6-O-feruloylscandosidemethylester)、熊果酸(ursolic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6~11]。

1.3黄酮类为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O-吡喃葡糖苷(quercetin-3-O-glucopyranside)、槲皮素-3-O-槐糖苷(quercetin-3-O-sophoroside)、山柰酚-3-O-[2-O-(6-O-E-阿魏酰基)-β-D-吡喃葡糖苷]-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3-O-[2-O-(6-O-E-ferloyl)-β-D-glucopyranosyl]-β-D-galactoypranoside)、槲皮素-3-O-[2-O-(6-O-E-阿魏酰基)-β-D-吡喃葡糖苷]-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2-O-(6-O-E-ferloyl)-β-D-glucopyranosyl]-β-D-galactoypranoside)、槲皮素-3-O-[2-O-(6-O-E-阿魏酰基)-β-D-吡喃葡糖苷]-β-D-吡喃葡糖苷(quercetin-3-O-[2-O-(6-O-E-ferloyl)-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山柰酚-3-O-(2-O-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3-O-(2-O-β-D-gluc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ide)、槲皮素--3-O-(2-O-β-D-吡喃葡糖基)-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3-O-(2-O-β-D-glucopyranosyl)-β-D-galactopyranoside)[5,6,12]。

1.4甾醇类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sterol-β-D-glucoside)、豆甾醇(stigmasterol)、豆甾醇-5,22-二烯-3β,7α-二醇(stigmasta-5,22-diene-3β,7α-diol)、豆甾醇-5,22-二烯-3β,7β-二醇(stigmasta-5,22-diene-3β,7β-diol)[4,5,8~11,13]。

1.5其他有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9]、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10]、4,4二羟基-古柯间二酸(4,4-dihydroxy-truxilicacid)[11]、另外还有多糖类等[14,15]。

2药理作用

2.1对免疫功能的作用机体的免疫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高超等[16]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不仅可提高荷瘤鼠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对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具有增强作用,其机理可能为白花蛇舌草清除脾脏产生过量的活性氧,减轻脾细胞内线粒体等细胞器损伤,并促进脾细胞增殖,从而提高荷瘤鼠免疫功能。王宇翎等[17]发现白花蛇舌草总黄酮(15、30、60mg/kg)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由ConA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提高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含量;白花蛇舌草总黄酮(60mg/kg)促进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脾脏IgM抗体形成,并升高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或阿糖胞苷)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减少,表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吴厚铭等[15]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中提取的多糖具有显着的增强免疫活性作用。

2.2抗化学诱变作用白花蛇舌草具有明显的抗诱变活性,对黄曲霉素B1及苯并吡引起的沙门菌属TA100的染色体突变回复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黄曲霉素B1与DNA的结合,抑制其生物转化,且白花蛇舌草抗诱变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18]。

2.3抗肿瘤作用高超等[19]发现白花蛇舌草可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其效果与药物的浓度和作用的时间相关,倒置显微镜下Hela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白花蛇舌草作用后细胞内ROS水平下降,而突变型p53表达降低。表明一定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ROS水平和p53基因调控有关。林圣云等[1]发现U937细胞经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作用后,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光镜观察可见细胞膜完整、核碎裂、凋亡小体等形态学特征,DNA电泳呈现典型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0.5、1、2、4mg/ml的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使U937细胞发生凋亡率分别为4.18%,56.96%,82.43%,56.41%。表明白花蛇舌草醇提取物抗肿瘤效应强,同时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苏春燕等[20]用白花蛇舌草水提取物对抗环磷酰胺模型小鼠的白细胞减少,对白细胞的回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王顺启等[3]把白花蛇舌草作用于肝癌细胞SMMC-7721后36h,观察到有1个基因的表达上调,14个基因的表达下调,证实白花蛇舌草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多基因的表达改变实现的。

2.4抗菌抗炎作用边才苗[2]研究结果证明白花蛇舌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杀灭作用,以乙醇提取物为最好,丙酮提取物其次,水提取物最差。对白色念珠菌的抑杀作用以水提取物最好,乙醇和丙酮提取物的差别不大。另有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高浓度水煎剂对兔实验性阑尾炎有较好疗效。王宇翎等[21]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总黄酮(15、30、60mg/kg)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白花蛇舌草总黄酮(12、24、48mg/kg)对大鼠松节油气囊肉芽增生和新鲜蛋清诱导大鼠足爪肿胀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外,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球菌和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且对球菌的作用优于杆菌。表明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具有抗炎及抗菌作用。有实验证明白花蛇舌草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刺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增强吞噬细胞的活力[22]。

2.5抗氧化作用高超等[23]研究发现化疗+白花蛇舌草组小鼠肝、脾和骨髓组织的ROS/MDA水平和GSH-px/CAT活性较单纯化疗组明显降低,脾脏超微结构变化明显减轻。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可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荷瘤鼠正常组织的副损伤。王转子等[24]对白花蛇舌草多糖的研究发现白花蛇舌草多糖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脂质过氧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负氧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对SOD活力影响明显,且与剂量关系不大。于新等[25]研究了白花蛇舌草的水、乙醇、丙酮、氯仿、乙醚、石油醚提取物在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活性及有效成分,结果显示这6种溶剂的提取物均有抗氧化作用,以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最强,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抗氧化成分以黄酮、萜类、蒽醌类、酚类化合物为主。

2.6其他作用白花蛇舌草还具有神经保护、安定降温、抑制精子生长、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其成分谷甾醇有镇咳祛痰作用并能降低胆固醇。

3临床应用

3.1治疗肝炎、胆囊炎肖典军[26]以白花蛇舌草、金钱草、益母草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率为100%。刘敏等[27]重用白花蛇舌草组方治疗慢性肝炎纤维化40例,收到满意疗效。王昶之[28]以白花蛇舌草为主治疗2例胆囊炎患者,全部治愈。

3.2治疗癌症邵晨东[29]重用白花蛇舌草组成复方煎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8例,健康状况提高或稳定47例。王黎军等[30]重用白花蛇舌草组成复方涤痰化瘀通窍汤治疗脑部肿瘤34例,结果治愈7例,显效13例,稳定10例,疗效满意。沈晔华等[31]重用白花蛇舌草组成清胰消积方为治疗组治疗32例晚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28例为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中药组延长生存期优于化疗对照组。

3.3治疗白血病肖倩重[32]用白花蛇舌草组成复方煎剂配合化疗治疗白血病38例,毒副作用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胡乃平等[33]治疗白血病经验介绍解毒抗癌常用药有白花蛇舌草。吴晓玲等[34]介绍复方解毒片(白花蛇舌草、大青叶、山慈姑等)可抑制恶性白血病细胞的生长,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3.4治疗胃炎杨承第等[35]用蛇草延胡汤治疗浅表性胃炎有效率96.3%。张建明等[36]用白花蛇舌草组成复方治疗慢性胃炎2例,疗效显着。马健等[37]用白花蛇舌草治疗糜烂性胃炎。

3.5治疗盆腔炎、附件炎蒋利亚[38]重用白花蛇舌草组成复方内服配合灌肠治疗50例慢性盆腔炎,结果患者包块消失,炎症痊愈,总有效率96.0%。魏春青[39]重用白花蛇舌草组方治疗阴道炎110例,总有效率96.4%。

3.6治疗皮肤病任爱民[40]用白花蛇舌草治疗顽固性脓疱疮。王学林[41]用白花蛇舌草治疗皮肤瘙痒症。徐爱琴等[42]治疗痤疮重用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调理冲任,疗效满意。

3.7治疗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董飞侠等[43]中药治疗频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证实白花蛇舌草对炎症细胞生物合成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内可清除湿热瘀毒,外可抵御外邪入侵。张琼等[44]治疗气阴两虚型肾病时常用白花蛇舌草。吴国琳、陈爱平等[45,46]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加用白花蛇舌草疗效显着。

3.8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张君利[47]用白花蛇舌草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之气虚血瘀证,姚玉洲[48]利用白花蛇舌草治疗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效果良好。

3.9其他白花蛇舌草在治疗口腔溃疡、小儿夜啼、咳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疾病也有显着疗效。

4展望

白花蛇舌草药源广,价格低廉,副作用少,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今后对白花蛇舌草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药理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进一步分离研究有效成分,开发高效低毒的新药;(3)进行剂型改造与研制复方中成药;(4)开发具有预防保健作用的免疫增强剂和化妆品。

【参考文献】

1林圣云,叶宝东,胡美薇,等.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诱导937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7,24(2):89-92.

2边才苗.白花蛇舌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0):991-992.

3王顺启,陈力,倪虹,等.白花蛇舌草对肝癌细胞SMMC-7721基因表达的影响.中药材,2007,30(10):1285-1289.

4康兴东,李铣,毛羽,等.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7,24(8):479-481.

5斯建勇,陈迪华,潘瑞乐,等.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942-944.

6张海娟,陈业高.白花蛇舌草苷类成分的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6(3):65-69.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433

8傅丰永,徐宗沛,李明道,等.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药学学报,1963,10(10):618-621.

9蔡楚伧,钱秀丽,姜达衡.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药学学报,1964,11(12):809-811.

10蔡楚伧,钱秀丽,姜达衡.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研究.药学学报,1966,13(3):181-183.

11吕华冲,何军.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18(1):34-37.

12朱雪瑜.白花蛇舌草中的神经保护成分.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2002,17(1):28-29.

13潭宁华,王双明,杨亚滨,等.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活性和初步化学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4,14(5):33-36.

14孟延发,胡晓愚,孟雪琴.白花蛇舌草多糖的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6(4):113-116.

15吴厚铭,黄胜余,劳霞飞,等.白花蛇舌草免疫多糖结构的研究.有机化学,1992.12:428-431.

16高超,刘颖,刘永彪.白花蛇舌草对荷瘤鼠脾脏淋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19(4):310-312.

17王宇翎,张艳,方明,等.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4(4):444-447.

18单保恩,张金艳,杜肖娜,等.白花蛇舌草的免疫调节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5):370-373.

19高超,刘颖,蔡晓敏,等.白花蛇舌草抑制Hela细胞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9):571-574.

20苏春燕,赵浩如.白花蛇舌草水提物及其与黄芪复方制剂对低细胞模型小鼠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药学与临床研究,2007,15(1):25-27.

21王宇翎,张艳,方明,等.白花蛇舌草总黄酮的抗炎及抗菌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4(3):348-350.

22孟玮,邱世翠,刘志强,等.白花蛇舌草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和C抗体产生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6):340-341.

23高超,刘颖,蔡晓敏.白花蛇舌草对正常器官氧化损伤防护效应的实验研究.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5):294-297.

24王转子,支得娟,关红梅.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多糖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中国兽医医药杂志,1999,4(1):5.

25于新,杜志坚,陈悦娇,等.白花蛇舌草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3):10-13.

26肖典军.白花蛇舌草为主治疗乙型毒性肝炎.湖北中医杂志,2002,24(5):29.

27刘敏,李献平,陈增潭.凉血解毒,滋肾揉肝法治疗慢性肝炎纤维化4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4,45(00:750.

28王昶之.白花蛇舌草治疗胆囊炎.中医杂志,2007,48(3):249.

29邵晨东.中药益肺消积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8例疗效观察.甘肃中医,2004,17(12):17.

30王黎军,范宏宇.涤痰化瘀汤治疗脑部肿瘤34例.中医杂志,2005,46(8):611.

31沈晔华,刘鲁明,陈震,等.中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32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2006,47(2):115.

32肖倩.中药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38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998,39(5):283-285.

33胡奶平,王展翔,周鹤祥.治疗白血病经验.中医杂志,2000,41(6):333-332.

34吴晓玲,任晓燕.解毒片与扶正片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中药材,2003,26(7):509-510.

35杨承第,吴品奎,李德明.蛇草延胡汤治疗浅表性胃炎82例小结.湖南中医杂志,1992,8(2):33.

36张建明,张瑞娟.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胃炎.中医杂志,2007,48(3):248-249.

37马健,马群.白花蛇舌草是治疗糜烂性胃炎良药.中医杂志,.2007,48(2):156.

38蒋利亚.中药内服、外敷、灌肠合治慢性盆腔炎50例体会.甘肃中医,2004,17(2):27.

39魏春青.清热利湿法配合阴道冲洗治疗阴道炎110疗效观察.甘肃中医,2002,15(5):28.

40任爱民.白花蛇舌草治疗顽固性脓疱疮.中医杂志,2007,48(2):155.

41王学林.白花蛇舌草治疗皮肤瘙痒症.中医杂志,2007,48(2):155-156.

42徐爱琴.徐宜厚治疗痤疮经验.中医杂志,1998,39(2):80.

43董飞侠,曾章超,郑健,等.中药治疗频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4,45(11):831-832.

44张琼,黄淑芬.从络病论治肾性蛋白尿.中医杂志,2005,46(10):745-746.

45吴国琳,范永升.解毒滋阴祛瘀中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性的影响.中医杂志,2005,46(5):359-360.

46陈爱平,熊佩华,李福民,等.养阴清热煎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粘附分子表达及狼疮损伤指数的影响.中医杂志,2005,46(6):433-435.

白花蛇舌草范文篇2

【摘要】目的建立白花蛇舌草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生药学方法对白花蛇舌草及其伪品水线草和纤花耳草进行鉴别,并建立了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的薄层扫描含量测定方法。结果白花蛇舌草中的齐墩果酸在0.8~6.4μg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8.7%,RSD为1.95%(n=5)。结论将生药学研究方法和白花蛇舌草中的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相结合,可作为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水线草纤花耳草齐墩果酸鉴别

【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themethodofqualitycontrolof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MethodsThecontentofoleanolicacidin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wasdeterminedbyTLC-scanningtodiscriminateitscounterfeitsuchasOldenlandiacorymbosaL.andHedyotistenellifloraBL.ResultsTherelationshipbetween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anditsoleanolicacidcontentduring0.8and6.4μgwasverylinearwhentherecoveryrateofaddingsamplewas98.7%,theRSD=1.95%(n=5).ConclusionCombinationofpharmacog-nosyresearchingmethodand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ofOleanolicacidcanbeusedforthequalitycontrolof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

Keywords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OldenlandiacorymbosaL.Hedyotistenellifolraoleano-licaciddiscrimination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Dif-fusa(Willd)Roxb]的干燥全草,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效,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地区。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应用广泛,商品供不应求,导致白花蛇舌草异常混乱。常见的混伪品有水线草[(茜草科)Hedyotiscorym-bosa(L)Lam的全草]和纤花耳草[(茜草科)HedyotistenelifloraB1.的全草]。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我们对白花蛇舌草进行生药研究,并将常见的混伪品进行鉴别,同时,还建立了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的薄层扫描含量测定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仪器与试药

薄层扫描仪(日本岛津CS-930型);硅胶G预制板(德国Merck公司)定量毛细管(美国Drummand公司生产);齐墩果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定所);白花蛇舌草、水线草和纤花耳草均采自药圃并经鉴定。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生物学研究

2.1植物形态白花蛇舌草为一年生披散小草本,茎扁圆柱形,从基部分枝。单叶对生、膜质、线形,长1~3cm,宽1~3mm,顶端急尖,侧脉不明显,无柄,托叶合生,长1~2mm,上部芒尖,花四数,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梗长0.1~1.5cm,萼管与子房合生,球形,略扁、宿存;花冠白色,筒状,长3.5~4mm,裂片卵状矩圆形;雄蕊生于花冠筒喉部,花药2室;雄蕊1。蒴果扁球形,直径2~3mm,灰褐色。水线草的花2~5朵集成腋生伞房花序,花梗极纤细,长0.5~1cm;托叶合生成鞘状,顶端近截形,有刚毛。纤花耳草的叶革质,花无柄,1~3朵生于叶腋内,而植株干后黑色。

2.2药材性状白花蛇舌草全体扭曲成团状,灰绿色或灰棕色,有主根一条,须根纤细。茎细而卷,多分枝,扁圆柱形,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对生,条形,长1~3cm,多破碎脱落。蒴果扁球形,腋生,同含多数极细小种子。气微,味淡。水线草的茎四棱形,多中空,叶为条形或条状披针形,蒴果2~5个腋生,具长梗。纤花耳草的叶革质,反卷,蒴果卵形,腋生,几无梗,味淡有烧舌感。

2.3显微特征白花蛇舌草:(1)表皮细胞一列,类方形或卵圆形,常见单个细胞向外强烈突起,外被角质层。(2)皮层较窄,细胞一般比表皮细胞小,含少量小油滴,个别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内皮层细胞一列,切向扁长。(3)韧皮部狭窄,约2~5列细胞。(4)木质部呈环,导管常2~6个径向单列,木纤维壁厚,木化;射线细胞一列。(5)髓部宽阔,细胞较大,可见草酸钙针晶。

3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3.1溶液备制

3.1.1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齐墩果酸对照品8.0mg于5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得。

3.1.2药材供试液取过40目筛的干燥的白花蛇舌草药材粉末0.2g,精密称定,加硫酸-乙醇(1∶9)50ml,回流3h,待冷却后,加氯仿50ml,再回流2h,冷却,过滤。药渣用20ml氯仿洗涤,洗涤液与滤液合并。分取氯仿层、水层,分别用10ml氯仿萃取3次,合并氯仿液。氯仿液用40ml水洗涤,分取氯仿层,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用氯仿溶解并定溶至2ml,作供试液。

3.2薄层扫描条件硅胶G预制薄层板,展开剂为氯仿-甲醇(9∶1),上行展开后,取出,晾干,喷10%硫酸乙醇溶液,105℃烘3min,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一同样大小的洁净玻璃板,四周用胶带封牢,扫描测定。扫描条件:反射式双波长锯齿扫描,测定波长为λS=530nm,λR=420nm,狭缝0.4mm×0.4mm,SX=3。

3.3线性范围精密吸取上述齐墩果酸对照品溶液0.5、1.0、2.0、3.0、4.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按上述条件展开、显色、扫描,得回归方程Y=3565X-1779,r=0.9996,线性范围内0.8~6.4μg。

3.4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齐墩果酸对照品溶液2.0μl,共5份,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按上述条件展开、显色、扫描,测得峰面积积分值的RSD=1.66%(n=5)。

3.5稳定性试验取对照品溶液点样,按上述条件展开显色后,在0、0.5、1、1.5、2、2.5、3h,分别进行扫描测定,结果峰面积积分值的RSD为0.57%,显示在3h内稳定。

3.6重现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号样品5份,按3.7项下操作,测得样品齐墩果酸的RSD=1.8%(n=5)。

3.7样品测定分别精密吸取药材供试液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和3.0μl,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按上述条件展开、显色、扫描测定,以外标二点法计算含量。结果见表1。

3.8回收试验按加样回收法制备试样并按3.7项下操作,结果回收率为98.7%,RSD为19.5%(n=5)。

表1几批白花蛇舌草的齐墩果酸含量(略)

白花蛇舌草范文篇3

【关键词】丹芩颗粒薄层鉴别质量标准

Abstract:ObjectiveToestablishTLCmethodforDanqinGranules.MethodsAgrimoniapilosaLedeb,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HedyotisdiffusaWilld,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BupleurumchinenseDC.,RanunculusternatusThunb.,SpatholobusSuberectusDumninXianlingcaoGranuleswereidentifiedbyTLCmethod.ResultsAgrimoniapilosaLedeb,Cudraniatricuspidata(carr.)Bur.,HedyotisdiffusaWilld,Gy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BupleurumchinenseDC.,RanunculusternatusThunb.,SpatholobussuberectusDumncouldbeidentifiedbyTLC.ConclusionThismethodisaccurateandhighlyreproducible.ItcanbeusedforthequalitycontrolofDanqinGranules.

Keywords:DanqinGranules;TLC;Qualitystandard

丹芩颗粒是天津药物研究院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方研究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益气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健脾化痰、软煎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该制剂由仙鹤草、柘木、黄芩、丹参等药组成,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为了更好地控制产品的质量,笔者采用HPLC法对其君药丹参和黄芩进行了含量测定(另文报道),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仙鹤草、柘树根、白花蛇舌草、绞股蓝、柴胡、猫爪草、鸡血藤进行了鉴别。

1仪器与试药

超声仪(AutoscienceAS3120);硅胶G板、硅胶GF254板(青岛海洋化工厂);甲醇、三氯甲烷、乙醚、醋酸乙酯等试剂均为分析纯。

丹芩颗粒(自制);仙鹤草、柘树根、猫爪草、鸡血藤、白花蛇舌草、绞股蓝、柴胡(购自安徽亳州药材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仙鹤草的薄层鉴别取本品细粉10g,加石油醚(60~90℃)3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挥干石油醚,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仙鹤草对照药材5g,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1]试验,吸取供试品液10μl,对照药材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冰醋酸(2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烘干,于紫外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1。

2.2柘树根的鉴别取本品细粉10g,加甲醇40ml,超声提取30min,离心,上清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溶解,离心,上清液置分液漏斗中,加三氯甲烷5ml,振摇提取,弃去三氯甲烷液,水层挥去三氯甲烷后,加入乙醚振摇提取两次,10ml/次,合并乙醚层,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柘树根对照药材2g,加水50ml,回流提取2h,放冷,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乙酯振摇提取两次,每次30ml,合并醋酸乙酯层,蒸干,残渣加甲醇1ml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分别吸取对照药材溶液、供试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三氯甲烷醋酸乙酯(4∶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图2。

2.3白花蛇舌草的鉴别称取本品细粉10g,加甲醇30ml,超声提取30min,放冷至室温,离心,上清液蒸干甲醇,残渣加水10ml溶解,离心,上清液置分液漏斗中,用石油醚(60~90℃)振摇提取3次,10ml/次,醚液弃去,水层挥干石油醚,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10ml/次,合并三氯甲烷层,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花蛇舌草对照药材1.0g,加石油醚(60~90℃)30ml,超声振摇提取30min,放冷至室温,滤过,滤渣挥干石油醚,滤渣加甲醇30ml,超声提取30min,放冷至室温,滤过,滤液蒸干甲醇,残渣用甲醇溶至2ml,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冰醋酸(30∶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淬灭斑点。见图3。

2.4绞股蓝的鉴别称取本品细粉5g,置具塞离心管中,加水8ml,使呈湿润状态,再加以水饱和正丁醇25ml,振摇提取,离心,取正丁醇层置40ml具塞离心管中,加以正丁醇饱和的水10ml,振摇提取,离心,取正丁醇层,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至2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称取绞股蓝对照药材0.5g,置具塞离心管中,加水2ml,使呈润湿状态,再加以水饱和正丁醇20ml,振摇提取,离心,取正丁醇,置40ml具塞离心管中,加以正丁醇饱和的水10ml,振摇提取,离心,取正丁醇层,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至2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分别吸取上述对照药材溶液、供试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高效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溶液(1→10),在105℃下加热至斑点清晰,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图4。

2.5柴胡的鉴别取本品细粉20g,加水60ml使溶解,离心,上清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75,75,50,50ml),合并正丁醇液,氨试液洗涤两次(50,50ml),减压浓缩至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离心,上清液通过D101(10ml)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5cm,长15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30%乙醇4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4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至2ml,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柴胡对照药材1.0g,置具塞三角瓶中,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至2ml,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预饱和2min,以三氯甲烷醋酸乙酯甲醇水(15∶50∶22∶10)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显色清晰,置365nm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5。

2.6猫爪草的鉴别[2]

取本品10g,加乙酸乙酯3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挥干醋酸乙酯,残留物用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猫爪草对照药材5g,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20∶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105℃烤至斑点清晰。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猫爪草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6。

2.7鸡血藤的鉴别[3]

取本品10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挥干甲醇,残渣加20ml水使溶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乙醚萃取3次,10ml/次,合并萃取液,挥干乙醚,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鸡血藤对照药材5g,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9∶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清晰。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鸡血藤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讨论

本制剂由22味中药组成,成分十分复杂。为了更好地控制成品的质量,笔者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其中的7味主要药材进行了鉴别。经3批样品试验证明,该方法简便易行,斑点分离清晰,重现性好,阴性对照无干扰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处方中包含了不少民族药材,在《中国药典》和相应的地方标准中未给出合适的薄层鉴别方法,因此本文建立的鉴别方法对其药材及其在制剂中鉴别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31.

白花蛇舌草范文篇4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肺肿瘤;药物疗法;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我们于2004-08~2007-07以花边莲汤为基础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40例,并与单纯西药化疗40例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所有80例病例均经病理和/或细胞学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部分为手术后转移或复发病例。所有病例入组前2月内均未接受放化疗,无化疗禁忌症,预计生存期≥3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1性别年龄治疗组40例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6~74岁,平均51.5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38~71岁,平均52.3岁。

1.2临床分期按照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肺癌分期标准进行分期,见表1。表1临床分期例

1.3病理分型参照WHO1980年制定的肺癌病理分型标准分型,治疗组腺癌18例,鳞癌16例,大细胞癌6例;对照组腺癌17例,鳞癌16例,大细胞癌7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二、治疗方法

2.1对照组化疗方案为NP(NVB+DDP)或GP(GEM+DDP)或TP(TAX+DDP)或DP(DOC+DDP),21~28d为一周期,两周期为1个疗程。完成1疗程4周后复查,评价疗效。

2.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花边莲汤(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百合、冬虫夏草、天冬、鱼腥草)。辨症加减:肺脾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肺阴虚加麦冬、北沙参、玉竹;痰热淤毒加半夏、川贝、胆南星;肺肾两虚加山萸肉、明附片、五味子;气血两虚加红参、黄芪、当归。辨症加减:咯血加三七、黛蛤散;咳嗽加杏仁、百部;胸痛加香附、枳壳;痰多加半夏、桔梗;气短加麻黄、蛤蚧;化疗期间加旋覆花、鸡血藤。

2.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咳嗽、咯血、胸痛、咯痰等临床症状,化疗期间及化疗后观察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时间、生存质量,完成1个疗程4周后进行复查CT检测瘤体大小。

三、结果

3.1近期疗效治疗前后CT对照,近期疗效参照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有效率为CR+PR,两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表2近期疗效比较例。

3.2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的疗效判定以症状消失为显效,症状减轻为有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见表3。表3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

3.3化疗不良反应每周检查血常规,按照抗肿瘤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1]评价化疗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骨髓抑制状况,II度+III度+IV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30%,对照组为52.5%,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3.4生存质量患者的一般状况根据KPS标准评分,治疗后增加10分以上为生存质量上升,减少10以上为生存质量下降,增加或减少不到10分为稳定。治疗后生存质量上升治疗组22%,对照组7%,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3.5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经影像学检查出现新的转移病灶或原有病灶体积增大超过50%,评价为疾病进展。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或至疾病进展而终止随访,治疗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为22.8周,对照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平均为19.0周,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公务员之家:

四、讨论

肺癌为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我国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升幅最大,已居首位。据统计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患者的80%,半数以上确诊时已处于III、IV期,失去手术机会。不能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首选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但单纯化疗的不良反应大,许多患者难以耐受,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努力探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创新性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肺癌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肺积、咳嗽、息膹的范畴。《内经》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肺癌的发生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气血失调,使脏腑经络的功能发生障碍,机体抗病能力降低;邪气乘虚而入,滞留于肺,痰气淤毒互结,日久形成肿块而成肺癌。多是本虚标实之证,即气阴两虚、阴阳失调为本,以气滞血淤、痰淤毒互结为标。花边莲汤以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消瘤散结、祛痰逐淤;百合、天冬滋阴润肺;冬虫夏草温肾补肺;鱼腥草清肺化痰。全方既消瘤散结,又扶正固本,标本兼治,临床时辨证加减,屡收良效。

本组观察表明,花边莲汤辨证加减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于减小瘤体体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临床中可以观察到患者服用本方中药后咳痰通畅、痰量减少、肺部啰音改善,说明本方能改善气道通气功能;院内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小,说明本方可能具有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化疗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化疗后脱发现象相对轻微,可以提高患者对高强度化疗的耐受,这对提高化疗的效果无疑是有益的。我们认为,以花边莲汤为基础辨证论治,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注重整体又注重局部,标本兼治,其联合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至于是否能够延长晚期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燕.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5.

白花蛇舌草范文篇5

关键词:昆海牡甲汤;治疗乳房肿瘤;临床疗效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方应用于48例患者中,男2例,女46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54岁。22~40岁者较多,占80%。发病时间最短5天,最长12年,平均2年左右。已婚42人,占87.5%,未婚6人,占12.5%。发生在单侧乳房9例,双侧39例。触之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强者44例;边界不清,肿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者4例。

1.2治疗方法药物组成:昆布、海藻、生牡蛎、浙贝、白蔹各25g,甲珠、青木香、当归、乳香、没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10g,王不留行、夏枯草各20g,柴胡6g,木鳖子5g。加减:伴气血虚弱者,加高丽参、阿胶(烊化)各10g,黄芪20g;月经不调者,加川芎、刘寄奴、蒲黄各10g,原方中昆布、海藻、白蔹、牡蛎改为30g,甲珠20g。无上述情况,一般使用原方不变。煎服法:取水1200ml浸泡中药30min后,用文火煎取600ml分3次服,每日1剂。其中甲珠另包研粉冲服,每剂分3次。使本组病例均用原方剂量。

1.3结果有效:乳房疼痛消失(胀痛或触痛),肿块消失或缩小2/3以上44例,占91.6%;显效:乳房疼痛消失或减轻,肿块无明显变化2例,占4.2%;无效:乳房肿块和疼痛均无明显变化,反而剧增2例,占4.4%。总有效率为95.8%。服药时间:最短1周,最长25周,平均12周。

二、病案举例

例1:患者,女,38岁,门市员。月经紊乱2个月,左侧乳房作胀,伴有胸胁不舒1周,经人介绍于2009年3月21日初诊。患者自诉月经紊乱2个月,左侧乳房作胀,伴有胸胁不舒1周前来检查。诊见:左侧乳房表面无异常,触之有包块1个,有压痛,经彩超检查左侧乳房有0.8cm×1.0cm肿块1枚,诊断为乳房包块,证属痰瘀内阻型。治疗拟软坚散结、活血消瘀为主,予以昆海牡甲汤6剂,隔10天复查彩超肿块消失,再用原方4剂,近期随访未见复发。

例2:患者,女,45岁,城镇居民。2004年4月24日初诊。主诉:月事来潮前双侧乳房作胀,自感有肿块。检查:双侧乳房均有肿块数个,大小不等,触之有波动感,体温,食欲,二便均正常,经彩超检查有0.5cm×0.6cm、0.8cm×1.0cm,0.3cm×0.5cm共计3枚,诊断为乳腺增生,属痰瘀阻滞型。治疗化痰散结、活血消瘀为主,投昆海牡甲汤6剂包块渐消,巩固再服6剂,经彩超检查痊愈,至今未复发。公务员之家:

白花蛇舌草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06—2010-06月到怀安县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患者36例,其中女28例,男8例;年龄21~70岁;病程从6个月到10年不等.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男7例,女11例;对照组18例,男6例,女12例.临床症状:病损局部灼痛、干燥、粗糙、进食时刺痛感,在白色斑纹网状浸润基础上,呈片状充血、剥脱、浅表糜烂、溃疡,严重时有自发性出血.患者均为不伴有皮肤损害的单纯性口腔损害,无全身性疾病,病损局限于颊部,不累及牙龈等,均诊断为口腔颊部糜烂型扁平苔藓,在治疗前2周均未用过任何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恐癌心理,然后牙周洁治,治疗感染的牙齿,去除尖锐的牙尖、残冠,修整不良修复体,禁止吸烟饮酒,禁食刺激性食物.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中医临床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

1.2.1西医治疗

曲安奈德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604)20~40mg加2%利多卡因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147)1mL,摇匀成混悬液,在糜烂黏膜基底部分散注射[1],每周1次,连用2~3次;病损部位视糜烂面积、疼痛情况给1‰维甲酸软膏涂敷,每天3~4次;全身配合口服维生素A2.5万U,维生素C0.2g,复合维生素B0.2g,1天3次,连用4周.每次给药前作临床观察,并记录病损变化情况.

1.2.2中医治疗

以自拟“化瘀清热汤”为基本方:生地15g,玄参10g,蒲公英10g,桑叶10g,连翘10g,白花蛇舌草21g,红花9g,赤芍10g,海藻15g,昆布15g,黄芪12g,当归10g,知母10g,丹皮10g,白芷10g,石斛15g,薏苡仁20g,甘草10g.根据病情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证见口干不欲饮,眼干,尿黄,大便干燥,手足心热,时有烦躁,脉稍数,属阴虚有热型,减黄芪,加天冬、麦冬、黄芩、泽泻等;证见胃纳差,大便稀汤或有不消化食物,舌苔白厚或厚腻,脉涩,属脾虚夹湿型,减知母,加苡仁、杏仁、蔻仁、茯苓、半夏等;证见口干舌燥,面色暗淡,腹胀纳差,舌质紫暗或舌有瘀斑,属气滞血瘀型,加桃仁、川芎等[2].上方水煎服,日1剂,两周1个疗程,连用4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

按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3]进行疗效评定.表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18116194.4对照组1847761.1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统计学方法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白花蛇舌草范文篇7

肾小球肾炎血尿以持续性镜下血尿或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为特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当临床以单纯性血尿为表现时,其病理类型多数为系膜增生性IgA肾病,尚可见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增生或硬化性肾炎等。这部分肾炎患者的病程大多呈良性经过,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病理损害呈进展性,最终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血尿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与免疫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有关,因此西医常采用免疫抑制剂、清除感染病灶、或对症治疗等方法,疗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而中医药对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疗效较好,积累了一些经验,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的认识

肾小球肾炎血尿在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中属尿血、溲血范畴,认为其发生由“热移膀胱”、“热在下焦”所致。皮持衡[1]认为肾小球肾炎血尿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可从“热、瘀”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当从“虚、热、瘀”论治,但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属热伤肾络,迫血妄行,虚者多是阴虚火旺,迫血妄行或气不摄血,精血下泄。郑平东[2]认为血尿的病因不外乎外邪侵袭、火热内蕴、气虚失摄。风邪外袭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气阴不复、瘀血阻络是导致本病迁延难愈的根源,气阴不足易引起外感,外感又进一步损耗气阴,故病情缠绵难愈。

2治则治法的研究

张琪[3]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创立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8法:①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法:方用八正散加味;②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法:方用清热解毒饮(柴胡、生石膏、金银花、连翘、大黄等);③泄热逐瘀、凉血止血法:方用桃黄止血汤(桃仁、大黄、桂枝、赤芍、小蓟、侧柏叶等);④益气阴、利湿热、止血法:方用清心莲子饮;⑤益气清热、凉血止血法:方用益气凉血汤(黄芪、党参、赤芍、白茅根、茜草等);⑥滋阴、补肾、降火法: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⑦温肾清热、利湿止血法:方用温肾利湿饮(茴香、附子、桂枝、蒲公英、茅根、小蓟、旱莲草等);⑧健脾补肾、益气摄血法:方用参芪地黄汤。徐魏[4]则提出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应灵活运用以下3法:①止血法:尿血久延不愈必致体虚气弱,故止血为首要措施,可从中医辨证分别采用凉血止血、泻火止血、滋阴止血、温肾止血、补气止血、健脾止血等;②清热利湿法:“湿热”病理不仅是肾小球肾炎血尿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也是病情迁延难愈重要原因,故强调清热利湿治法,早期可用苦寒清热之品,如紫花地丁、半枝莲、连翘、瞿麦等,病久则多以甘寒清利之品,如白花蛇舌草、白茅根、金银花、蒲公英、猪苓、车前子、茯苓等。③补肾法:本病病位在肾,肾的寒热虚实变化左右着病变的进程,故补肾是治疗的关键,补肾阴多用甘平之品,补肾阳多用辛燥之品。王海云[5]等临床观察发现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中医辨证往往无明显脾肾气虚症状,而常伴有情绪急躁、善太息等肝系症状,故多从肝论治,辨证选用疏肝、清肝、养肝、平肝等治法。

3辨证分型治疗

肾小球肾炎血尿临床症状隐匿,但病理改变多样,病变性质各有不同,因而各家有着不同的分型方法。桑健[6]将肾小球肾炎血尿辨证分为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选方分别为二至丸合小蓟饮子、大补元煎和无比山药丸。治疗25例,完全缓解14例,显著缓解6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陈洁等[7]将肾小球肾炎血尿辨证分为4型:①外感风邪,热毒壅盛型:方以越婢加术汤合小蓟饮子加减;②肾阴亏虚,相火妄动型:方以二至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③脾虚失统,肾失固藏型:方以补中益气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④脾肺气虚,肾阴耗损型:方以大补元煎加减。沈新民[8]则将血尿分为5型:①外感风热型:治以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方以银翘散加减;②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以理血汤(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白芍、阿胶、白头翁、茜草、旱莲草、益母草、丹参)加减;③气阴两亏型:治以益气养阴、凉血止血,方以参芪地黄汤加减;④脾不统血型:治以补益脾气、固摄止血,方以归脾汤加减;⑤瘀血内阻型:治以活血化瘀止血,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张效礼[9]主张对肾炎血尿进行分期论治:急性发作期,辨证为肺胃风热毒邪壅盛型、中焦湿热型、膀胱湿热型,分别予以银翘散、葛根芩连汤合香连丸、小蓟饮子加减治疗;慢性迁延期,辨证为肝肾阴虚型、脾肾气虚肾阴不足型,分别予以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沈云[10]报道辨证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104例,其中气血不足证28例,阳气虚弱证36例,肝肾阴虚证26例,瘀血内阻证14例,分别予以十全大补汤、真武汤、地黄饮子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同时加用制大黄10g、生黄芪15g、三七粉3g,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有效76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有效率92.1%。

4专方化裁治疗

不少学者在辨证结合辨病的基础上,针对多数患者的临床证候表现,根据基本治则拟定专方进行化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张宗礼等[11]针对肾小球肾炎血尿湿热虚瘀的病机特点,自拟六草汤(车前草、茜草、益母草、仙鹤草、通草、生甘草)为基本方加减,治疗80例。6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痊愈22例,显效2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85%。魏仲南等[12]以肾血宁汤(知母,黄柏,女贞子,墨旱莲草,小蓟,白茅根,地榆,血余炭,猫须草,桑寄生,牛膝,杜仲)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38例,完全缓解8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程锦国等[13]认为本病由虚致实,虚实夹杂,治疗应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自创祛风愈肾汤(鹿衔草、忍冬藤、泽泻、拔葜、车前子、薏苡仁、牡丹皮、鬼箭羽、石见穿、乌梅、五味子、甘草),并根据辨证,阴虚瘀血者重用五味子、鬼箭羽;阴虚湿热者重用拔葜、薏苡仁;阴虚湿瘀互结者重用乌梅、五味子、石见穿、鬼箭羽、拔葜、车前子、薏苡仁。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80例,疗程2个月,总有效率90%。李佳[14]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以阴虚内热为多见,选方猪苓汤加味(茯苓、猪苓、泽泻、阿胶、滑石、知母、生地黄、牡丹皮、大蓟、小蓟),治疗33例,结果显效11例,有效15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1%。张孝娟[15]采用养阴清热活血为主的中药汤剂,基本方为生地黄、牡丹皮、地榆炭、大蓟、小蓟、白茅根、蒲黄、赤芍药、女贞子、墨旱莲、棕榈炭,观察64例,设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潘生丁、维生素E治疗),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9%,对照组37.5%。傅文录[16]在应用时振声教授滋肾化瘀清利汤(女贞子、墨旱莲、生侧柏叶、马鞭草、白花蛇舌草、石韦、益母草、白茅根、大蓟、小蓟)基础上加服三七粉10g、雷公藤片(1次2片,日3次),治疗本病40例,1个月为1个疗程,平均治疗3个疗程,总有效率达90%。鲁明[17]自拟茂苓汤(白茅根、土茯苓、生地黄、玄参、金银花、炒栀子、蒲黄、益母草、泽泻、生甘草)为基本方加减,治疗38例。15日为1个疗程,平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2.1%。

5单方验方治疗

还有学者总结前人经验,以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病理机制为出发点,结合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创立单方验方,疗效显著。徐顺贵等[18]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从湿热毒瘀论治,拟方白蓟汤(白茅根、小蓟、茜草、女贞子、墨旱莲、生地黄),治疗50例,疗程45日,总有效率84%。孙亚南[19]治疗肾炎血尿,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脉证与现代检查数据互参,采用二至丸加味方(女贞子、墨旱莲、车前子、茜草、仙鹤草、黄芩、覆盆子),观察140例,治疗组90例,对照组50例(肾炎康复片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28%。张桃艳[20]采用康肾止血方(太子参、大蓟、小蓟、茜草、赤芍药、牡丹皮、连翘、三七粉、白茅根),治疗肾炎血尿36例,疗程3个月,结果临床控制15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1%。周恩超等[21]根据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筛选有效药物,自拟尿血宁方(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炒栀子、黄芩、仙鹤草、车前草、白茅根、白花蛇舌草),治疗IgA肾病血尿热结咽喉证48例,结果完全缓解26例,基本缓解11例,好转7例,无效4例,有效率91.67%。

6小结与展望

综合文献报道,肾小球肾炎血尿的发生主要与湿热、血瘀及肾虚相关,涉及肺、脾、肝等脏,外感是诱发或加重病情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医药对肾小球肾炎血尿的研究主要限于临床报道,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辨证分型与疗效判断标准未能统一。由于本病大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常常是一过性的,临床往往无证可辨,因此应注意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应以血尿的发生机制为研究的切入点。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积极开展设计严谨的前瞻性研究,加强基础研究,探讨治疗的作用机理,从而寻求治疗肾炎血尿的有效方药。

【参考文献】

[1]王建明,孙云松.皮持衡从“热、虚、瘀”论治肾炎血尿经验[J].江西中医药,2001,32(2):12

[2]马济佩,郑平东.郑平东治疗肾性血尿经验举要[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397

[3]徐巍,张玉梅.张琪教授对IgA肾病血尿的认识及辨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4):194-195

[4]徐巍.IgA肾病血尿中医治法浅析[J].中医药学报,2002,30(2):19-20

[5]王海云,刘南燕,赵润栓.从肝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体会[J].河北中医,2006,28(3):193-194

[6]桑健.辨证治疗IgA肾病血尿25例[J].江苏中医,2001,22(4):18-19

[7]陈洁,桑梅.中医辨证治疗肾小球肾炎血尿体会[J].河北中医,2001,23(3):191-192

[8]沈新民.肾性血尿辨证治验[J].吉林中医药,2003,23(3):7-9

[9]云锐,杨广源.张孝礼主任辨证治疗隐匿性肾炎的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05,24(2):4-6

[10]沈云.中西医结合治疗隐匿性肾炎104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5):1484

[11]张宗礼,司福全,王连旗.以六草汤为主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2,22(2):21-22

[12]魏仲南,倪秀琴,吴强,等.无症状性肾小球性血尿的中医药治疗[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11(1):13-14

[13]程锦国,董飞侠.祛风愈肾汤治疗单纯性肾小球性血尿8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3):152

[14]李佳,王军.猪苓汤加减治疗原发性肾性血尿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7):415

[15]张孝娟.养阴清热活血法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8):60-61

[16]傅文录.应用时振声教授经验方治疗肾炎血尿的体会[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7):74-75

[17]鲁明.茅苓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38例[J].河北中医,2002,24(8):579

[18]徐顺贵,杨爱国.中药治疗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单纯性血尿50例[J].江苏中医,2001,22(1):21

[19]孙亚南.二至丸加味方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5,21(2):18-19

白花蛇舌草范文篇8

中医学虽无LN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阴阳毒”“红蝴蝶疮”“日晒疮”“水肿”“虚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LN的发生是由人体先天禀赋不足,阴阳气血失调,加之毒邪侵入,导致毒邪内蕴于肾,血脉凝滞而致。故本病以肝肾亏虚为本,热毒瘀结为标,本虚标实的症状贯穿疾病的始终。叶任高等[2]认为,LN的发病基础是肾虚,热毒内侵是发病的诱因,热毒内蕴、瘀血停滞是贯穿疾病始终的特征性病机,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孟如认为,LN的病因多与感受邪毒有关,热毒为患是关键,热毒伤阴可致阴虚火旺。在内则素体阴虚,易感邪热。虚热与实火,两热相加,同气相求,肆虐不已,戕害脏腑,损伤气血[3]。钱桐荪认为,LN以阴虚为本,由阴虚而致内热,热阻脉络。因此,在治疗中均加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4]。陈以平[5]认为,LN的形成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因多为禀赋不足,或饮食起居失调,或七情过用,劳倦过度以及经孕产乳耗伤阴血等,导致五脏阴精受损;外因为热毒侵袭,如烈日曝晒或服食毒热之品(如药物)等。其中以肾为本病的病变中心,而以肾阴亏虚,热毒炽盛为病机关键。

2临床治疗

2.1分期治疗

将LN分急性活动期和缓解期加以治疗,急性活动期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或清热解毒,兼顾养阴;缓解期以虚为本,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多见,重在培补元阳元阴或益气养阴,扶正祛邪。史伟等[6]认为泼尼松首始治疗阶段分为三型:阴虚火旺型、热毒壅盛型、瘀血内停型,分别采用养阴清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泼尼松减量治疗阶段为肺肾阳气亏虚和气虚血淤两型,分别以补益肺肾之阳气为主,佐以活血化瘀;激素维持量阶段辨证为肾阳不足、阴精亏虚,治宜温肾助阳、滋阴填精。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加入活血化淤之品。经过1~2年治疗,36例患者中狼疮停止活动28例。结果表明中医药具有减轻西药副作用,改善自觉症状,增加疗效,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的优点。陈秋月[7]将54例L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26例单用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临床表现有SLE病情活动症状、属急性期者,辨证多为热毒炽盛,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养阴,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病情缓解,激素减量阶段,患者多表现为肝肾阴虚,治以滋阴活血为主,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表现为脾肾阳虚者,多见于LN慢性期、病程较长的患者,而且对激素不敏感,治以温补脾肾为主,结果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平均缓解时间、复发率、毒副作用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伍强等[8]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肝肾阴虚,在不同阶段可夹水湿、热毒、淤血等标实之象。热毒内蕴、淤血阻滞是本病的特征,并贯穿疾病的始终,故在治疗中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基础,辨证用药,随证加减。LN急性期以热毒炽盛为主,应着重凉血化淤、清热解毒,方用牛角地黄汤或清瘟败毒饮加减;处于相对缓解期时表现为肝肾阴虚,所以在滋养肾阴基础上,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大量激素所导致的阴虚火旺,可加滋养肾阴中药;而在激素撤减时,可增加温肾补气中药,以防止反跳和激素撤减综合征。朱辟疆[9]认为LN活动期及应用大剂量激素期间,中医证型主要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两型,前者常用清瘟败毒散合犀角地黄汤化裁,后者用知柏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缓解期及激素减量期,临床证候以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两型多见,前者常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化裁,后者用参芪地黄汤或六味地黄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稳定期及激素少量维持期,中医证型为脾肾气虚及气阴两虚两型,常用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化裁并适当加上仙灵脾、肉苁蓉等补肾药以兴奋肾上腺皮质功能。

2.2分型治疗

左振素[10]将LN分为热毒炽盛、气营热盛,阴虚内热,阴虚火旺,气虚肾气不固四型,分别治以清热泻火,凉血活血;清热养阴,养血活血化痰;养阴泻火和胃;补肾益气固涩;并将化痰活血法贯穿治疗的始终。卢叶明等[11]辨证分为:热毒炽盛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养阴,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通阳利水,方选真武汤加减;阴虚内热型治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方选二至丸和大补阴丸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养肝肾、养阴清热,方选杞菊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每方必加用活血化淤药物,以增加清热解毒功效。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89.7%,复发率为7.7%,西医组分别为72.2%,34.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中西医组的病死率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李世宏等[12]将LN分为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四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佐以养阴;健脾补肾;养阴清热;益气养阴。并将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的始终。治疗组有效率91.67%,对照组61.7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3中成药的应用

杨玉贵等[13]在常规治疗32例LN的基础上,对其中20例LN患者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则不用灯盏细辛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临床活动症状积分及slL-2R明显降低,C3、C4增高。治疗组治疗后,C3、NK细胞及CD4明显上升,尿蛋白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对照组总有效率74%。高延霞等[14]将62例LN患者随机分两组,均给予激素加环磷酰胺加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其中实验组32例给予杏丁注射液20ml静点,1个疗程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脂、尿蛋白及肾功(BUN、C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片段1+2(F1+2)、D-二聚体降低,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惠仪等[15]将38例LN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石韫珍等[16]将24例L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标准疗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川芎嗪注射液静滴,疗程与治疗组一致。分别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血浆TXB2及IL-6、TNF-α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TXB2及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下降程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两组均无明显变化。周丽华等[17]将48例LN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加服中药百令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NK细胞活性均下降,淋巴细胞亚群明显上升或下降。两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升高,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固定方治疗

叶任高等[18]以自拟狼疮肾衰方加减治疗热毒炽盛型、阴虚内热型、肝肾阴虚型LN,并主张在急性期用大剂量激素时加滋阴降火中药,在缓解期则加益气温阳中药,因使用环磷酰胺致白细胞下降者加养血益气中药,共治疗尿毒症28例,总有效率为92.9%。陈湘君等[19]以补肾固精方(生地黄、生黄芪、桑螵蛸、白花蛇舌草、丹参、莪术、金樱子等)治疗LN37例,并以糖皮质激素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明显高于对照组77.3%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组在降低24h尿蛋白定量、血沉、抗ds-DNA抗体,提高补体水平,减少激素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王岸俊[20]报道,将87例经肾活检确诊为Ⅳ型L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冲击治疗组(对照组)42例,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和环磷酰胺为主双冲击治疗;双冲击加中药治疗组(治疗组)45例,双冲击治疗的同时给予自拟中药方(白术、知母、生甘草、当归、生地、玄参、麦冬、忍冬藤、益母草、虎杖、紫丹参、白花蛇舌草、龙石芮)。比较两组副作用,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40.3%,1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钟池晃[21]将53例LN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治疗组)27例,西医治疗组(对照组)26例。对照组用激素标准疗程、环磷酰胺冲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参考叶任高教授狼疮方,自拟经验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紫草、野菊花、乌梢蛇、全蝎、柴胡、黄芩、黄芪、熟地、山萸肉、丹参、益母草)为基础,辨证加减。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6%,对照组69.2%(P<0.05),对照组副作用及复发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

3问题与展望

综合文献报道可以看出,近年来LN的中医药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病因病机、辨证用药在多样化的基础上日渐趋向一致,中西药合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LN已有了初步规律性,尤其在减少西药毒副作用、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等方面作用肯定,而中西医结合已被普遍接受。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如多数文献报道仅局限于主观经验总结和临床资料汇总,随意度较大,效行性较差;用于治疗LN的中药很多,但仍未能用现代医学理论予以充分阐述;临床观察重复报道多,观察指标反映性差且重复,等等。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重视下述三方面的工作:①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化LN中医药研究,逐渐形成统一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辨治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进一步验证和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LN”的近中期和远期疗效,及不同中药方案的疗效差异。②进行LN辨证治疗和实验室指标、肾脏病理相关性方面研究,使辨证治疗客观化、更具针对性。以整体观念为辨证指导思想的中医证候学与微观的病理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参考,应用辨证分型结合病理类型,来统一诊断与治疗标准,指导LN的中西医结合治疗。③加强对治疗LN行之有效的单味药或中药复方筛选,并进行药理、药动学等分析,进一步深化中西药合用配伍规律的研究力求从细胞分子水平阐明中医药治疗LN的作用机制。随着上述研究的开展和深入,中医药将在LN治疗方面显示优势和前景。

【参考文献】

[1]郭群英,叶任高,阳晓,等.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16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36.

[2]叶任高,阳晓.狼疮性肾炎尿毒症可逆性及其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1.

[3]吉勤,魏敏.孟如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3):66.

[4]钱桐荪,达展云.中西医结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11):621.

[5]刘玉宁,邓跃毅,王立红.陈以平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8):437.

[6]史伟,唐爱华,吴金玉,等.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狼疮性肾炎3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858.

[7]陈秋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2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4):60.

[8]伍强,荆晓丽,吴庆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36.

[9]朱辟疆.狼疮性肾炎分型分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58.

[10]左振素.狼疮肾炎从痰瘀论治[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5):257.

[11]卢叶明,黎晓辉,邵洁莹.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7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6,7(3):162.

白花蛇舌草范文篇9

1.1一般资料观察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均来源于2004年5月~2006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肾内科及老干科住院患者,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各组情况见表1。

表1各组基本情况(略)

各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原发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按西医诊断标准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尿素症期。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选取脾肾气虚证及脾肾阳虚证。

1.3入选及排除标准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西医诊断标准前三期,血肌酐(SCr)在133~707μmol/L及中医辨证标准为脾肾气虚及脾肾阳虚证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上者,对有引起肾功能衰竭急性加重的可逆因素如水电解质紊乱、感染、酸中毒、高血压等,则先去除这些可逆因素,病情稳定后再纳入本研究。排除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无法合作者,如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影响疗效判定者。

1.4方法

1.4.1一般治疗各组病例均采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方案,保证能量的供给及对症治疗。并给予口服包醛氧淀粉(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408),每次1包,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肾解毒汤;组方:熟附子5~10g,黄芪30g,淮山药20g,淫羊藿10g,生大黄6~15g(后下),丹参20g,蒲公英20g,枳实10g,何首乌15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20g,田山七粉(冲服)3g,麻黄6g组成,水煎约100~120ml,每日1剂,分2次口服。通过调整生大黄剂量,使患者大便次数控制在每日2~3次,依据患者畏寒轻重调整熟附子用量,以上各组疗程均为8周。

1.4.2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对临床症状评分,并测定肾功能、血常规、血脂、SCr倒数与时间关系的直接回归分析等。

1.5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率的分析采用χ2检验,SCr倒数与时间(月)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89年全国肾衰保守疗法专题学术会议和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2]。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血肌酐降低≥20%;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血肌酐降低≥1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肌酐增加。

2.2治疗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

表2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略)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2.3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表3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2.4两组治疗后BUN、SCr、CO2-CP、Hb变化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治疗组用药后CO2-CP、Hb有显著升高(P<0.01),且升高辐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用药后BUN、SCr均显著下降(P<0.01),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表4治疗前后BUN、SCr、CO2CP、Hb变化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5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治疗组用药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

表5治疗前后TC、TG、HDL-C、LDL-C变化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讨论

中医对慢性肾衰竭无确切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水肿”、“虚劳”、“溺毒”、“癃闭”、“关格”等范畴。其病机多由于肾病迁延不愈,病情日重,脾肾虚衰,多脏受累,水滞湿遏,血络瘀阻,泌浊受阻,邪毒蓄积。“虚”、“湿”、“瘀”、“毒”共同构成慢性肾衰竭四大病理机制。

现代医学已证实,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凝血机制障碍、免疫功能低下、毒素蓄积等,是造成肾功能进行性毁损的重要原因。温肾解毒汤具有温肾泄浊解毒,化瘀利水,温补不留邪,排浊解毒,化瘀利水不伤正之功效,全方体现了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原则,辨证加减疗效更佳。本方中黄芪具有补脾益气、活血通脉功效,能调节免疫和细胞因子,改善血液流变和微循环,抑制肾小球系膜增殖,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展,促进肾小管病变的恢复,减少蛋白尿。《药性论》谓其“治发背、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大黄《主治秘药》云:“其用有四:去实热一也、除下焦湿二也、推陈致新三也、消宿食四也”。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具有降低血黏度、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降低尿素氮等作用[3]。丹参、三七能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增加肾血流量,有利尿降脂作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凝状态、肾间质纤维化病变有一定疗效;何首乌《滇南本草》谓其能“涩精、坚肾气”。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具有解毒泄浊之功,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肾功能;茯苓健脾利水;枳实理气泄浊;麻黄利水降浊,且抑制自由基产生[4]。淮山药(《得宜本草》)谓:“得熟地、固肾精”。附子(《本草述录》)曰:“肝肾元阳不足必用之品”。赵嗣真云:“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由此推测,本方能改善肾功能,延缓慢性肾衰患者病情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邓伟,汪清,刘云宁.浅析肾衰Ⅱ导方治疗慢性肾衰的立法依据.中医研究,1998,11(2):43-4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3-167.

3俞雨生,黎磊石,章旭.中药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远期疗效观察.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5,(1):33.

4王国柱,大浦彦吉.麻黄干浸膏及其单宁成分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8):485.

白花蛇舌草范文篇10

1.1资料来源(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2004年8月的文献题录。(2)《医学论文累积索引・肿瘤分册(19491979)》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手工检索1949年1月~1980年12月的文献题录。(3)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4)清华同方中国期刊网。(5)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馆藏过刊合订本。

1.2检索式肝肿瘤[展开全部树]/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疗法,中药疗法,中医疗法。

1.3检索结果共检出题录1110条,除去个案报道、单方验方等文章,共检出文献978篇。

1.4分类汇总记录978篇文献中所记录的原发性肝癌中医分型、治法、方剂和中药;将各项目输入MicrosoftExcel2000电子表格;按照我们以往的研究结果[1],将原发性肝癌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气滞证、湿证、热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8个类型,将中医治法、方剂和中药按照活血、理气、祛湿、清热、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8个类别进行分类汇总。

2结果

2.1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法978篇文献中明确记录治法的有201篇,治法共计1130项,由于部分治法无法归类于8个证候,故另外单列扶正、祛邪、止痛、泻下通便、止血这5种治法。分类汇总结果见表1。

表1原发性肝癌中医治法汇总表(略)

Tab1TherapeuticmethodsofTCMforprimarylivercancer

2.2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方剂978篇文献中提及明确方名的有321篇,共列出方名277种,计616项。其中经方、名方384项,占总数的62.33%;自拟方232项,占总数的37.67%。384项经方、名方的分类汇总结果见表2。

这些经方、名方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前20种依次排列如下:一贯煎(23)、逍遥散(23)、茵陈蒿汤(20)、四君子汤(19)、龙胆泻肝汤(16)、膈下逐瘀汤(16)、柴胡疏肝散(15)、补中益气汤(15)、小柴胡汤(11)、香砂六君子汤(11)、参苓白术散(9)、茵陈五苓散(8)、六君子汤(8)、血府逐瘀汤(8)、知柏地黄汤(7)、滋水清肝饮(6)、六味地黄丸(6)、黄连解毒汤(6)、四逆散(6)、大黄虫丸(6)。

2.3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中药978篇文献中提及明确中药名的有248篇,共列中药459种,计7075项。分类汇总结果见表3。

表2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经方、名方分类汇总表(略)

Tab2FormulasofTCMforprimarylivercancer

表3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药分类汇总表(略)

Tab3HerbsofTCMforprimarylivercancer

我们将文献中出现频次较多的50种药物依次排列如下:茯苓(236)、黄芪(194)、白术(186)、白花蛇舌草(185)、当归(174)、柴胡(173)、党参(170)、丹参(159)、半枝莲(153)、甘草(143)、白芍(142)、莪术(141)、鳖甲(139)、郁金(129)、陈皮(115)、赤芍(105)、茵陈(99)、八月札(85)、三棱(84)、生地黄(82)、薏苡仁(82)、栀子(74)、大黄(73)、枳壳(73)、香附(70)、桃仁(66)、半夏(64)、泽泻(63)、延胡索(61)、猪苓(61)、丹皮(60)、川楝子(58)、山药(57)、厚朴(55)、麦芽(54)、黄芩(53)、蜈蚣(52)、人参(51)、木香(48)、女贞子(48)、枸杞子(47)、红花(47)、山甲片(47)、太子参(47)、蚤休(47)、山楂(47)、鸡内金(46)、麦冬(44)、三七(43)、牡蛎(42)。

3讨论

几十年来,通过辨证论治,中医药在改善肝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控制癌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关肝癌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报道很多,但至目前为止,肝癌的辨证分型仍然不统一。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原发性肝癌的证候规范化进行研究,通过归纳中医证候学原理,借鉴国内证候研究的经验和方法,并根据原发性肝癌中医临床实践,确立了从构成证候的核心(基本证候)到复合证候、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思路,应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及临床验证等方法,首先制订了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的定性诊断规范,将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归纳为血瘀证、气滞证、湿证、热证、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等8个类型,临床验证结果显示,这8个证候类型及其定性诊断规范基本符合中医临床的实际[1]。

肝癌的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者血瘀、气滞、痰湿、热毒。发病之初,多为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日久则气郁化火,湿热内生,致火毒内蕴,血瘀气壅;病至晚期,邪毒耗气伤血,则见肝肾阴虚、生风动血,或见阴阳两虚之证。不同的临床阶段证候表现各不相同,治法方药也有很大的差异。肝癌初起,以疏肝理脾为主,兼顾活血化瘀;癌毒日久,湿热内生,则以清热解毒、化瘀祛湿为主,兼以理气健脾;病至晚期,变证丛生,则以滋阴补肾、养血柔肝为主,兼以活血化瘀、理气健脾。正如《医宗必读》所言:“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邪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从研究结果来看,在文献中明确提出的治法,以活血(化瘀)、补气(健脾)、清热(解毒)、理气(舒肝解郁)、滋阴(补肾)、祛湿(利水、化痰)为主,以上六种治法占治法项目总数的89.65%(1013/1130);对应这六种治法的方剂和中药分别占总数的95.57%(367/384)和93.51%(6616/7075)。肝癌病位在肝,其本在脾[2]。肝癌所表现出的湿热、水液、瘀血等病理变化皆可由脾虚气滞发展而来。所以健脾补气、疏肝理气是肝癌治疗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治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常用方剂为以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为主的健脾补气方剂,及以逍遥散、一贯煎、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汤为主的疏肝理气方剂。用药方面,茯苓、黄芪、白术、党参是常用的健脾补气药,而柴胡、陈皮、八月札、枳壳、香附、川楝子为常用的疏肝理气药物。在配伍方面健脾补气多兼渗湿,疏肝解郁常伍滋阴,理气散结多配活血。原发性肝癌患者多有肝区刺痛不移、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或红血管痣、舌质紫黯或见瘀斑瘀点、舌下静脉青紫怒张等瘀血的表现,活血化瘀方剂和药物利于疏通经络、消瘀散结,诸如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大黄虫丸等方剂,而莪术、三棱、郁金、赤芍、桃仁等药物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亦十分广泛。中医认为热毒是肿瘤形成的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及药理学研究也表明[3],清热解毒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和黄连解毒汤为肝癌治疗中常用的清热解毒、清热利湿的方剂,而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则为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常用抗癌药物。肝癌晚期,气血耗伤,肝阴亏虚,损及肾阴,出现胁肋隐隐作痛、低热、消瘦、盗汗等症,当滋补肝肾之阴,常用方剂一贯煎、知柏地黄汤、滋水清肝饮、六味地黄丸,常用药物为当归、白芍、鳖甲、生地黄、丹皮。

综合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肝癌的治法,以补气健脾、疏肝解郁和活血化瘀为主,兼顾清热解毒、渗湿利水、滋阴补肾,临床选方用药当以此为法。

[参考文献]

1凌昌全,刘庆,李东涛,等.原发性肝癌常见中医基本证候定性诊断规范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2):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