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07:46:45

C语言

C语言范文篇1

程序设计就是让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指令来进行工作,可以说数据的处理是程序设计的主要任务。那么数据是怎么加入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呢?计算机最初的功能就是能够存储数据并处理数据的机器。那么数据是怎么加入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呢?在学习程序设计之前,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设施都大概已经很熟悉了。计算机的硬件设施中有一个区域是用来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频繁的从这个区域读入和读出数据。要想让计算机按照某些指令(程序)自动工作,首先必须把数据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空间中。在某种计算机语言中实现这种数据存储功能的就是变量。变量就是计算机内存中的某一个存储单元。

二、变量的定义

C语言中变量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对其进行定义,变量的定义的一般形式如下:【存储类别】数据类型变量名;其中存储类别是可以省略的。

1、存储类别计算机的内存一般分为三个部分:1)程序区;2)静态存储区;3)动态存储区;为了高效的发挥计算机的功能,不同类型的变量存放在不同的内存区域。变量的存储类别决定了变量中的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储位置。C语言中局部变量存放在动态存储区,全局变量或者静态变量存放在静态存储区。

2、数据类型在用程序处理问题之前,首先必须确定用何种方式描述问题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这个问题在C语言中是由数据类型来决定的。变量的本质表现为在计算机中的存在时间和存储空间。变量的数据类型是用来决定变量在计算机中占用内存空间的大小。比如:整型数据在TC编译系统中占用两个字节的存储空间。C语言变量的类型不仅确定了数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储区域的大小,同时确定了该数据能够参与的各种运算。任何一个C语言的变量必须有确定的数据类型,不管这个变量如何变化,变量的值都必须符合该变量数据类型的规定。

C语言范文篇2

在目前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突出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至关重要。然而,国内中职学校该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过于注重语句、语法和一些细节,基本上是以高级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的,没有把逻辑与编程解题思路放在主体地位上。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被很好地解决已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应不断地改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结构,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进而使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不断推向深入,最终使计算机学习超越课堂空间。为达到这一目的,C语言程序设计应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2强调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C语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语言之一,它是一种介于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之间的编程语言。教师可以在第一节C语言课中就让学生看一下在图形模式下用C语言绘制出来的、类似WINDOWS的窗口,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一下图形模式下C语言的编程;使他们知道,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它是可以在任何一种平台上编程的,只是接口不同而已。只要找到适合该平台的编程工具,C语言在WINDOWS下同样也能充分发挥其特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采取粗讲和细讲的方法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内容范围广、应用要求高,由此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课时的相对减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体会到,要缓解课程内容多和学时相对少的矛盾,就是要将“粗讲”和“细讲”结合起来,例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的教学中,前面的几章是一系列规则性、语言的语法要求很强且很琐碎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一条条给学生讲解这些规则,常常使学生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所以应该先通过一个简单的C语言程序实例“细讲”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使学生清楚这些规则在程序中的用途,然后对于这些规则“是什么”就可有代表性“粗讲”,甚至有些部分可以不讲,让学生边用边学。

4突出C语言程序设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程序设计课程可以分不同层次,C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在这门课的讲授中,要突出程序设计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分清哪些是C语言所特有的,哪些是通用程序设计语言所共有的,这样就可避免讲了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再讲一种,既不深入也不透彻。当日后学生根据专业的使用情况及学生的具体状况来选择某种高级语言作为实际操作语言时,学生就具有了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能力、扩展的能力,而不是就学C语言而学C语言。不同的专业对该课程的要求可以有所差异,但不论哪种情况,都不能停留在某种高级语言的介绍,而是要突出讲述程序设计方法,正确地选择算法与数据结构,进行正规的程序设计训练。这样才可深入、透彻地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真谛。

5强化实践教学模式

对程序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强调动手实践、上机编程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方式,通过实例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重点放在思路上,即:在C/C++语言的环境下,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提出算法并编程实现,同时要求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探索、研究和创新。只有让学生动手,才会有成就感,进而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效果才比较好。因此,我们的基本思想应该是在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脑,更多地上机实践。因为学生只有在编写大量程序之后,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感到运用自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和以往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

6确立师生互动的新型学习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老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佳。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将基础原理、基本开发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有机地结合,选择优秀的应用性案例进行教学是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讲授知识时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使该课程生动、有趣、易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C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课堂互动的方法。这种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二者之间构成了一种新的修正、完善、深化的无限循环的教学形式。在课程中,可以讲解或布置具有挑战性与应用性的有趣任务、问题或习题,并增加奖励和鼓励措施,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C语言范文篇3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用,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现有的计算机的应用不能满足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事物处理,所以希望自己能够根据所遇到不同的情况来设计、制作、开发相对灵活的控制程序。这样既可以满足个人的需要,又能满足其它不同的使用用途。C语言是高级语言的基础,学习计算机语言要从C语言入手,C是面向过程编程的,这样会把所有的功能包含在几个(通常是一个)代码模块中。便于以后可以通过不同的用途来进行移植,可以对不同的控制项目产生相同的效果。C语言的优点很多,但是现对于其他语言的优点就是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下运行。

2.C语言中的循环语句

C语言中的循环语句的作用是为了使同一个事物具有相同的操作,这可以大大减少程序的复杂性,能够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在日常使用中的问题中有许多具有相同规律的重复动作,因此在程序设计中就要对这些相同的动作,重复使用这些语句。一组被不断重复使用的语句称之为循环语句,如果循环的终止条件被触发,那么就要终止循环。循环语句由两部分组成,即循环体及循环的终止条件。在C语言中,包含以下循环语句:for、while和doWhile。

分别介绍如下:

1、for循环for语句格式为:for(a;b;c){……}.该语句执行流程如下:①先对a赋初值;②判别b是否满足给定条件,若其值为真,满足循环条件,则执行循环体内语句,然后执行c,进入第二次循环,再判别b……;否则判断b的值为假,不满足条件,就终止for循环,执行循环体外语句。如例子for(n=1;n<=200;n++){......}:在程序中,for语句括号内的三个值分别为:n=1;n<=200;n++。位置a,n=1是给n赋初值,b是关系表达式,n小于等于200时,a、b、c都为真,则执行{}内的语句,进入下一循环;若n大于200时,b为假,则终止循环。for语句的特殊用法:(1)for判断语句内三个表达式为空。例for(;;)printf("null");在()内只有两个分号,无表达式。表示无限循环。这种无限循环适用于菜单选择程序制作中。(2)没有{……}的for语句,例:for(;str=='''''''';str++);这种()内的语句只是一个分号,这个for循环是指针str所指流中的前导空格删除。例:for(t=1;t;)此例在程序中起延长时间作用。通过以上for循环的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for应用对应的是不同的结果。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详细的设计。

2、while循环while语句格式为:while(表达式)语句;/*循环体*/。这里的表达式是循环语句功能能否继续进行下去的条件,而语句是循环体。只要表达式为真,则执行/*循环体*/内语句。否则终止循环,执行循环体外语句。该循环语句语法流程如下所示:While(v!=0){temp=u%v;/*循环体内语*/u=v;/*循环体内语句*/v=temp;/*循环体内语句*/}printf("最大公约数是:%d\n",u);}执行结果,屏幕显示:输入非负的整数:150和35,结果:最大公约数是:5。程序中,while循环体内有三条语句,应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一个语句块。当表达式v!=0为真实存在时,程序重复执行循环语句内的三条语句,直到v!=0为不为真实时,终止循环,执行printf语句,在屏幕上显示最大公约数。

3、dowhile循环dowhile语句模式为:do语句;/*循环体*/While(a);程序进入循环后,先执行/*循环体*/内语句,然后判断a的真假,若为真则进行下一次循环,否则为假则停止重复。该重复语句的特点是,表达式为非真时也执行一次循环语句。dowhile语句语法流程如下所示:dowhile循环是在之后,在程序尾部进行测试所以循环体至少要执行一次。利用dowhile循环的特点,可写出菜单程序。总结以上三种循环形式,for语句的应用功能相对较强,它也是被应用最多的循环语句。如该语句小括号内的表达式,可任意变动,可以省略,也可以增加。再例如,在小括号内的分号间增加几个表达式,如for(m=0,h=1;n<100;n++),或for(h=0,j-50;h<=j;h++,j--)等等。可以将循环体的一些语句放在表达式3的位置,中间用逗号分隔。如:for(i=1,j=strlen(me);i)三种循环语句,均可嵌套使用,也就是在一个循环内又包含另一个循环结构。也可互相嵌套使用,可有多曾嵌套结构。

C语言范文篇4

一、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组语句,这组语句可以完成一个独立的操作,这组语句有一个简短的名字,程序员可以仅仅利用这个名字完成某个操作。函数的使用,使复杂的程序变得简单化、条理化、清晰化。在C语言中函数分为两大类:库函数、用户自定义函数。

1、库函数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操作需要频繁的使用,并且这些操作的代码实现又有一定的难度。比如数据的输入、输出。在C语言中是没有输入输出语句的,由于输入输出涉及到多计算机硬件的直接操作,对用户来说较困难。这些操作往往由编译系统的开发商提供给用户。它们都是以独立程序块的模式出现,并且存在于编译系统的某个文件中,这就是库函数。比如printf(),scanf()。它们是由编译程序根据一般用户的需要编制并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一组程序代码。C语言的库函数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同时也补充了C语言本身的不足。事实上,在编写C语言程序时,应当尽可能多地使用库函数,这样既可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又可以提高编程的质量。

2、用户自定义函数用户自定义函数顾名思义就是用户自己定义的函数。程序的编写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个函数的定义过程。很多情况下,C语言的编译系统提供给我们的函数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这就要求用户自己编写函数。函数是由一组语句组成,并给定一个名字。相应的函数的定义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函数头部的定义、函数体的定义。形式如下:函数的类型函数名(函数的参数){函数体;}上面大括号上边的一行成为函数的头部(首部),它给出了函数的表面信息:函数返回值的类型,函数的名字,函数要处理的数据;大括号内的语句描述了函数的内在构造,这组语句完成一个独立的操作,是对函数能够完成功能的具体描述。

3、函数的调用函数是由一组语句组成,并给定一个名字。执行与函数相关的一组语句的行为称为函数的调用。应该说函数定义好之后调用之前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函数就像某个具有特殊功能的机器工具。这些机器只有在开关打开之后才能发挥作用。在程序编写过程中,完成“开关机器”这个操作的就是函数调用。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函数名(实际参数);

二、函数的教学C语言函数的教学主要是学习自定义函数以及库函数的使用。

C语言范文篇5

2比喻通俗易懂,具有延伸性列举实例要通俗易懂,引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物阐述C语言复杂的知识点,同时,考虑到知识点的连贯性,比喻对象也需要具有延伸性,方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新内容。案例:“数组概念”的讲解。“在程序设计中,为了处理方便,把具有相同类型的若干变量按有序的形式组织起来,这些按序排列的同类数据元素的集合称为数组。”乍看起来很抽象,但是如果通过形象比喻,学生就会很清楚。用“客栈房间”作比:当定义了intarray,表示在内存中开辟了10个连续空间,下标从0~9;只能存放int数值。就好比在客栈定下了10个房间,门牌号从0开始一直到9,然后客人依次入住;客人的身份也有一定的要求,只能是int型的客人才能入住。由此,学生掌握了使用数组需要注意的细节。当教师提出array元素是否存在时,学生能够迅速联想到号码为10的房间不存在,由此顺利延伸出“越界”的概念。同时通过这个事例,学生对一维数组的理解直观清晰,在此基础上加以延伸,使得二维数组讲解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3比喻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生动形象地打比方,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抽象的代码变成生动的故事情节,从而达到让学生熟练编写代码的目的。案例:“在有序数组中插入元素”的讲解。转化为陈述《武林外传》中一个故事情节:同福客栈佟掌柜规定,伙计需按年龄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安排房间入住。老白、郭芙蓉、李大嘴、吕秀才已按要求住下多日,现有年龄为20岁的祝无双到来,要插入其中,想保持原来顺序不变,该如何操作?(表2)故事讲完了,令学生困扰的代码结构也搭建完毕,在此基础上稍加完善,完整的代码就诞生了。学生在课堂上体现了极大的热情,以重现故事过程的形式,完成了代码的编写,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数组的实际应用。

4比喻对象拟人化,突破知识难点C语言编程有很多固定格式和要求,诸多规范贯穿在这门课程当中,显然死记硬背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此时,可以把基本规范拟人化,让每一个规范都变得生动,让每一段代码都富有生命。案例:“主函数与非主函数间调用关系”的讲解。

5以“公司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作比(公司老板—主函数、员工—非主函数):(1)公司的运行,应由老板下达命令;(2)老板可以吩咐员工做事,反之不行;(3)员工之间可以相互帮忙。转化为函数的概念,即:(1)程序需从main函数开始执行;(2)主函数可以调用非主函数,非主函数不能调用主函数;(3)非主函数之间可以相互调用。利用拟人比喻,学生再也不会把相关概念记混淆,拥有清晰的思路,就能够编写出正确的代码。5比喻深入到应用,激发学习动力通过形象的比喻,把C语言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实用价值阐述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C语言范文篇6

一、文科生学习C语言的难度

C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处理能力和表现能力极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但有着复杂的语法结构,且程序设计本身枯燥、严谨,难以理解,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对于文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现如下:

1、有心理障碍一听说编程,有的学生就觉得很难。首先有心理障碍,而一般老师也强调学好语言类的课程,首先必须英语和数学要好,而大部分文科生的数学都不太好,C语言在他们看来,这是一门比数学还诡异的课程。学习过程顺畅还好,一旦遇到难理解的知识点,就怀疑自己。难理解的知识点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慢慢放弃,直到跟不上课,破罐破摔。

2、缺乏逻辑思维训练长期以来,文科生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训练,而C语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它要求学生侧重于理解,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才能学好。可想而知,要让文科生编写这样一个要求有慎密思维的程序,再加上C语言中的几个知识点,如指针等都是理解的瓶颈,必然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C语言范文篇7

现在高等学校,一般也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程序设计入门课程。其中C语言作为一门程序语言基础课,由于其功能强、使用灵活等优点受到广泛的欢迎,也就是说C语言已经成为了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一个必要的基础。在学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学生要学好这门课有一定的难度.但依然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广大教学工作者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2、教学过程中的改进

2.1教学方法的改进C语言作为DOS时代的一种主流程序设计语言,已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程序设计的入门级语言——重在使学生熟悉计算机处理事务的过程,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完成学生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学习思想的转变。因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这门课大多高校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要从只要求计算机基本操作的中学时代迅速转换到大学时代的程序设计员,对于学生是一个逐步转变、逐步学习的过程。而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如何去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的转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2.1.1教师角色的转变中学时代的教学多以升学为基本任务和目标,所以中学教师的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主体,而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和消化。而大学时代的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为目标,因而要求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做正确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因而教师角色的转变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在学生心目中中学教师角色到大学教师角色的转变,要在教学的第一堂课向学生宣布这个事情,使学生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到学生自己明白他们已经跨入了人生的有一个新的阶段:自己的学习、思想都要有更大的转变,从以前被动的接受学习,到大学时期的主动自觉的学习,从而培养和更大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2.1.2课堂实施的转变C语言作为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自然有它自身的特点,但是作为一门言语课,他又脱不开与学生很熟悉语文、英语这些语言课学习的共同之处。根据笔者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得知更多的学生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甚至在学习完这门课后也不知道C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它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所以C语言教学的课堂实施的转变更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使学生从中学时期纯粹的数理化的学习转变到大学时期专业能力和自身适应能力的学习。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我们引用用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3W1H”教学法。在讲C语言前和所讲的每一节课都要使学生明白正门课或者所讲的每个知识点是什么(WHAT),在哪里能用(WHERE),为什么要这样用(WHY)和怎么去用(HOW)。从总体的结构:程序设计语言的3W1H到没一点的3W1H,我们在每一节课的过程中都要去给学生分析、实践。另外我们又结合语言课的特点教会学生从C语言的字(字符)、词(数据类型、变量常量)、句(语句)和章(函数、程序)入手去总结,打乱教材的原有章节,去分析总结,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2.1.3选择合适的软件在我们学习任何一门程序语言之前,都要先安装好它所匹配的软件:一个开发环境,例如turboC2.0。这个软件曾经占据了DOS时代开发程序的大半个江山,但对于现在的Windows时代,用turboC有时感觉力不从心,编辑程序很吃力,没有函数变量自动感应功能,查询参考资料也不方便。建议使用VisualC++,这个东西虽然比较大块头,但是一旦安装好了,用起来很方便。一般在学习完C语言之后都会学习一下C++的,因为C++是针对于windows的可以运行C程序的软件。

C语言范文篇8

在这个星期里,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c语言程序实践学习。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c语言这门课程学习了一个学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解的范围,对里面的好多东西还是很陌生,更多的在运用起来的时候还是感到很棘手,毕竟,万事开头难嘛。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这次实践课程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详细的介绍,只是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实际操作。包括了程序模块处理。简单界面程序。高级界面程序。程序的添加修改。用程序做一元线性回归处理以及用c语言程序来画粒度分布图等这几样比较重要的时间操作。

上机实验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特别是c语言灵活、简洁,更需要通过编程的实践来真正掌握它。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目的,可以概括为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充分的实际上机操作才能完成。

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除了课堂讲授以外,必须保证有不少于课堂讲授学时的上机时间。因为学时所限,课程不能安排过多的统一上机实验,所以希望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上机实验的机会,尽快掌握用c语言开发程序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了12次上机实验。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然而要使用c语言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必须掌握它。通过多次上机练习,对于语法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对于一些内容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上机实践中会发现原来理解的偏差,这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缺乏程序设计的实践所致。

学习c语言不能停留在学习它的语法规则,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即把c语言作为工具,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由计算机帮助我们解题。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c语言、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题。

通过上机实验来验证自己编制的程序是否正确,恐怕是大多数同学在完成老师作业时的心态。但是在程序设计领域里这是一定要克服的传统的、错误的想法。因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可能你会想办法去"掩盖"程序中的错误,而不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编好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时,可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对c语言的理解和程序开发能力。

2.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

一个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环境"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c语言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3.学习上机调试程序

C语言范文篇9

C语言是最基本的计算机编程,是计算机、电子信息类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入门课,在其学习过程中,要求必须掌握编程的技能。但是C语言的学习有其特点,规则比较多、知识点多,涉及到的编程程序等也比较难懂,在运行上代码的要求较高,程序执行效率高,因此更讲究教学和学习的方式方法,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目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亟需改革。

1、传统型

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最常用的,课堂上以老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通过最直接“填鸭”式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接受与否,最后的考核也是以知识点的记住与否,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其基本模式为:学习——回答——纠错——总结。这种模式下,使得教师在教材以外的发挥余地极小,基本是“照本宣科”,强行灌输C语言的概念、特点、编程程序、基本的方法等,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机动、具有启发性的内容,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被动的记忆、被检查、被考试、被批评等,日复一日的教条式训练,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热情。

2、任务型

C语言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很多学校也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基本模式为:根据具体要求提出任务—鼓励学生设计方案—实际操作—解决任务。在日常的教学中,学校大多会利用电脑等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利用实际操作,锻炼编程、逻辑等能力,从而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例如翻转课堂模式,教师将知识传授环节制作成教学微课,课前提供给学生预习,通过预习使课堂的实践性练习目的性更明确,教师随堂对学生遇到问题进行指导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种模式的采用,相对于传统模式,有其进步性,这也是C语言等专业性、操作性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在这种模式下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知识、能力等,是整个课程的掌控者、引导者,他们的能力直接关系着教学成果。

二、信息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使得其在课堂上,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简单地计算机和多媒体运用,移动技术、智能化与虚拟技术等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何能使我们的教学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相结合,是教育领域不断探索的课题。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求,主要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于信息化的反应更为灵敏,传统的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面对面”的教育模式面临着挑战和冲击,用技术手段的灵活性与便利性来增强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促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变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化为互动式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领域,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尝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手段和模式,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实现C语言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使得教育信息化能够普遍运用,才能展现出信息技术在推动C语言教学中的强大威力和广阔前景。

三、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对策

教学模式直接反映出一定的教学理念,也直接决定着教学成果。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渐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C语言教学模式的改革任务艰巨,如何构建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也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问题。

1、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科技手段

信息化的科技手段,给我们的教育领域带来变革,尤其是计算机领域的学习,其主要是建立在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在教学中,更要与时俱进,与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相互依存,相互辅助,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如计算机技术、云计算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通信技术、移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带来C语言教育领域的变革。为提高C语言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C语言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多样性,以及趣味性。如在教学课件设计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动画并茂,减少其枯燥的理论传授,增加趣味性;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在线教育,建立“C语言程序设计”网站,分组进行网站维护,运用编程能力进行更新;应用现代的通信技术,建立微信学习群,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共享学习资源。

2、案例引导式教学模式

改革C语言教学模式,另一探索的模式为案例引导式教学模式,C语言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读程序、调试程序、写(仿照)程序的能力以及规范性编程的能力,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对于编程的应用,只有具体的应用场景,即案例,才能更容易被接受,更易懂。案例引导式教学模式,在别的专业课教授中,常被使用,主要特点就是用案例去引导知识点的掌握,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启发学生的思路,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案例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从而掌握具体的知识,学会在这种场景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模式的教学更有针对性、系统性。案例引导式教学模式在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是指针对C语言课程的每一个核心知识点,建立配套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和掌握,使得学生在例子的佐证下,更加了解C语言的应用,这种案例的设计,和我们的书本知识相结合,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进行综合性的阐述,如具体的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设计游戏环节,运用所学的C语言知识设计网站,并使之运行,可以在班吉内分组进行维护等,并加以各种领域成功案例或者失败经验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其应用范围、能力、领域等。

3、实践教学模式

C语言课程设计的学习,所需的能力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更注重实践和应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传授书本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实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依靠大量的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为这种教学模式提供支撑服务,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各种实践环节,也可以在课堂后与各种软件公司、游戏公司、网络公司等合作,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环节中,真正了解C语言的知识,并主动内化这些知识,变为实际操作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改革中,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如课程设计上,增强实验、实训环节,让学生在熟练掌握C语言语法、程序结构的基本理论的同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进一步掌握C语言的知识,学会编码;同是,积极与各软件、互联网、网络公司签订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边做边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目的,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能力。

作者:王桂华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新海,林宇斐.注重计算思维的启发式C语言语法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17).

C语言范文篇10

1.1指针算法定义在计算机内存中,每一个存储单元(通常为1字节)都有一个固定的编号,就像酒店中的房间号码一样,这个编号就称为地址,相当于房间号。在地址所标识的内存单元中存放数据,这就相当于酒店中各个房间里居住的旅客一样。

1.2引用指针算法变量&和*是C语言有关指针算法的两个重要运算符,分别是取地址运算符和指针算法运算符。例如:&x为变量x的地址,*p为指针算法变量p所指向的存储单元。应该注意的是在定义时*只起说明作用,不是运算符。比如下面的语句中:floatx=1.5float*P=&xfloat*P=x很多同学在这里有些迷惑,到底是第2条语句正确还是第3条语句正确呢?根据指针算法的定义很显然第2条语句是正确的。迷惑的原因就在把*当成了运算符。其实,这里的float*共同来修饰P,定义一个指向浮点型的指针算法变量,同时要将一个指针算法&x赋值给P。为了方便对存储单元进行控制,我们可以设置某些变量专门存放指针算法,这样的变量称为指针算法变量。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明白内存单元地址与内存单元内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很多初学者在这个概念问题上常常弄混淆。

1.3指针算法与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