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3 17:22:34

合同管理学

合同管理学范文篇1

1如何加强高速公路中的合同履约管理

合同履约管理指的是合同双方为了使合同交易能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合同履约工作计划,其中包括整个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实施以及领导、控制活动等[1]。合同履约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针对合同双方而言的,只有交易双方恰当完成各自的合同义务、实现合同权利,合同履约才具有意义,从而促进交易目的实现。高速公路施工过程非常复杂,工程造价高且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受合同管理影响比较大。加上施工建设时间都比较长,所以合同履行时间也比较长。另外,外界因素对工程项目干扰也比较大,必须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不断调整合同管理的方向和思路,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要随时掌握信息,实现对合同履约的动态管理。1.1合同管理意识的强化。在合同管理的前期,合同的签订往往受到合同双方的高度重视。然而,大多数企业把合同的履约过程当作是生产过程,合同签订之后便束之高阁,对合同的履约情况不闻不问,这也是合同管理问题大多出现在履约中后期的重要原因[2]。意识对行为的指导作用非常大,所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强化合同管理意识是非常关键的,这就要求企业参与合同的每一个员工都具备合同管理观念,通过合同履约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来强化合同履约管理意识。企业通过总结过去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努力营造全员重视合同管理的氛围,进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1.2合同管理组织机构的完善。合同管理是一项很关键、很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会直接受到合同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不过在我国很多的企业单位,他们的合同管理意识较薄弱,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管理漏洞很多。所以,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必须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健全与完善合同管理组织机构。一步步建立起公司、分公司及项目部等各个层次的合同管理机构,相关的合同管理人员必须要专业的,各司其职,形成一个合同管理的网络组织,最终达到实现维护相关合同各方的经济利益与合法权益。为了能够更好地规范合同管理全过程,合同管理的这个网络组织之间要相应衔接紧密,团结合作、环环相扣,做到层层落实,层层检查,横管成线,纵横成网。项目部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把重大工程项目的合同原价以及合同执行情况如实地向分公司汇报,分公司再将各项目部的合同执行情况具体向总公司汇报,总公司把这些上报的项目进行台账登记,实施动态管理合同,最终达到优化合同管理的网络组织与及时处理合同履约的处理功能。1.3重视合同管理人才培养。人才是做好合同履约管理工作的关键。企业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力度,重视对人才的选拔[3]。一名合同管理人才优秀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复合型人才所具备的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力,而不仅仅对某一个专业或某一项工作有所偏重。所以,为了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一是合同管理队伍需要挑选具备较高综合素质、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责任心强的人员。二是合同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理论水平,可以学习相关法律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执业资格的培训。三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渠道进行同行业的相互交流,取其精华,弥补自身不足。四是要不断对岗位竞争机制和奖罚机制进行合理的建立、完善,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将员工工作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五是为了保证所需人才能够对合同管理理论、方法进行掌握,可以在基层一线从事合同管理的岗位中培养人才,实行轮岗制,分公司与项目部合同管理人员定期轮岗。1.4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1)合同交底制度。合同交底制度包括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等。技术员、施工工长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具体操作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具体操作过程中,按照以下流程进行:①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接受合同管理工程师的合同交底工作;②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清楚地交代好各项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③各个部门也要对合同中的各项内容、规定、程序等进行熟悉,了解与承包人有关的合同责任和范围。通过一系列的合同交底制度流程,确保各相关部门清楚合同履约的范围。(2)责任落实机制和责任分解制度。在合同交底的基础上,为了使有关部门能够详细了解到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责任,需要分解落实合同的相关责任到各个相关部门,甚至到各个人员身上,确保各个小组团结一致顺利完成任务。(3)信息反馈和每日工作报送制度。通过反馈信息和每日工作报送制度保证合同管理工程师能够详细掌握合同履行的情况,从而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做好对策。所以,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需要及时向合同管理工程师报送每天合同实施情况以及变更情况。与此同时,为了掌握合同争议和索赔的主动权,还需要在合同履行中,对各种相关的往来文件、变更洽商等重要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4)施工合同信息管理系统。合同的管理是开放动态的,合同管理的特点主要是由高速公路的特性决定的,由于许多外界因素都会影响到高速公路的产品性能,因此合同变更在所难免。在实际情况中,需要依据不断变化的高速公路施工过程来不断的调整合同,这就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合同履行的一系列信息[4]。为了有效管理这些信息,就要求建立施工合同信息管理系统。高速公路要求较高的产品成本、较多的生产投入、较高的合同价格,所以工程的经济效益受合同管理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对信息进行掌握,确保顺利完成合同履约管理工作。

2结语

高速公路的合同履约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科学化的管理,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仅要重视合同签订前的管理,也要注重合同签订后的管理,确保人员、部门、制度三方面的落实,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合同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落实合同履约管理、塑造企业秩序、保持企业信誉、规避市场风险,从而实现经营目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陶勇根.彭湖高速公路工作控制措施的探索[J].江西建材,2011(2):314-315.

[2]都爱民.公路施工合同不进行价格调整对投标人的风险[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2):82-83.

[3]陈超.浅谈如何做好公路工程的施工招标工作[J].科技资讯,2008(32):119.

合同管理学范文篇2

关键词:合同;管理;企业

企业的发展中,合同管理总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此问题我们来进行分析和解决。了解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地位。就此我们根据合同管理的一些优点和缺点进行讨论,从中总结经验,从而树立好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实力,经营好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据此,我会根据一些企业管理的案例来进行分析或者利用企业管理学所要用的一些策略和对策进行学习,让企业走向美好的明天。现代企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合同了,而合同的签订和制定要作为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来进行。

一、意义

1.合同管理的意义

合同管理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于合同的企业管理,在自主经营和国企来说,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合同管理,在企业开展活动和进行经济贸易活动的时候,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合同在市场上是保障市场稳定合理进行的一个手段,正常的企业和次序井井有条的市场来说,合同是一个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在合同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同时可以保障企业能够有序稳定的把活动进行下去。企业合同能够保障企业合理的经营,市场有序的运转。同时规范的合同能够维持市场的规范化运转,现在是法律的社会,是文明的市场,合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合同是法律实施的前提,法律是保障合同执行的必要条件,依法签合同,依法行使权力,是我国法律对公民的一个保障手段。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诚信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有一个合同作为前提保障来进行,不仅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更帮助企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

2.防范风险

针对于企业的经营来说,如果能合理的检查到合同的履行情况,针对于合同最为重要的来说就是要进行及时的报道和更新,针对于合同是否能够很好的执行,企业存在的风险问题有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的经济利益的发生是不是有潜在的风险,能不能保障企业的经济稳定的提升。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合同是市场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在现阶段,合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1.合同管理意识淡薄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下,合同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很多的企业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很容易忽视合同管理,重点表现在:没有专业的人士管理合同,没有专业的部门进行管理。从而导致合同的管理非常的混乱,其次是领导没有意识到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在执行合同的时候往往监督不严格,管理不细致。例如,订立合同中对方资质的审查,合同履行的监督等不到位都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合同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签订到实行的时候,都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对程序和制度进行管理和监督,但是很多的企业在管理的时候程序和制度都不是很全面,所以很多的漏洞很容易让企业承担风险。合同管理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如此的重要意义,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仅是普遍问题的一部分而已,针对这些问题,关键是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合同管理的措施

1.制定制度

合同管理体系建设是应该制定一个比较系统的制度,其中有:加强合同管理机构的合理建设和管理,制定相关的人管理合同,控制合同的签入方,企业的发展是要对于企业熟悉的人,要是管理人才可以进行合同的签订,这样不仅具有法律效应,更保障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合同管理的合理;其次建立合同档案,合同管理除了健全机构,落实专业人才,还要建立合同档案。

2.注重合同管理过程

合同管理的过程主要是在合同签订之前对于企业活动、企业资金和企业的发展前景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其次就是对于合同的订立过程,在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制定的合同来说,如果确定了合同的条例,并且按照相关的程序来进行。那么在合同的签订时候一定要获取对方的相关信息,并且进行审核,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履约能力进行全面的真实性审查。同时要进行合理的审批、备案、登记,并且在征收签约前要再开一次会议进行合同的确认和修改。最后在履行的时候,针对于自己的信用问题一定要坚守,依法执行相关的程序,在保障自己最大利益的情况下一定要时时刻刻管理监督对方的执行情况,经济方面一定要计算好,通过严格的程序进行最基础的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制度针对于合同的管理和履行。我国的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范围进一步扩展,所以要很好的把握到最后的一个度的问题。

四、结语

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加强企业内部结构的管理制度,合同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精神,全面深入贯彻企业合同管理的核心内容,牢固树立企业精神、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更加扎实地把企业管理的的各项制度和实施落到实处,最后发展企业的精神文化,走向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保障企业的发展和扩大。

作者:李艳 单位: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德水.试论合同管理在石油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5(18).

[2]杨雅麒.石油企业如何加强合同管理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22).

[3]蒋曙光.浅谈石油化工企业合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7).

[4]陈海婧.浅议如何加强石油企业合同管理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6(22).

合同管理学范文篇3

一、煤炭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在煤炭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合同管理风险指在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利益损失或损害存在的可能性。风险贯穿于合同管理的整个过程,涉及到合同管理的各个方面,既存在合同自身产生的风险,也包括外部因素导致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合同标的的实现,同样也制约着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一)合同准备阶段的风险

一是合同策划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策划的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或者业务目标不一致;故意规避合同管理的相关规定,如将需要招标管理或需要较高级别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若干不重要的合同。二是确定合同对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将不具备履约能力的对象确定为准合同对象;将具有履约能力的对象排除在准合同对象之外。三是谈判风险,主要表现为:对合同标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技术标准、价款的确定与支付方式、履约期限、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争议的解决方式和地点等涉及合同内容和条款的核心部分,乃至关键细节等忽略或做出不当的让步,可能导致企业权益受损;对可能存在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之事项的忽略。

(二)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

一是合同文本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内容和条款可能存在不合理、不严密、不完整、不明确或表述不当,可能导致重大误解等问题;合同内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国家产业政策等。二是审核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审核人员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内容和条款不当的风险;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未提出恰当正确的修订意见的风险;合同起草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导致合同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未被纠正等。三是合同正式签署风险,主要表现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合同印章管理不当,为不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加盖了合同印章;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等。

(三)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

一是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降低或丧失的风险。在煤炭经营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形势、政策法规、客观环境的变化与影响,与其相关的合同相对方的履约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往往会出现对方履约能力下降或者丧失的可能性,从而对煤炭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二是合同变更或转让造成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应当变更合同内容或条款但未采取相应的变更行为;合同变更未经相应的管理程序,导致合同变更行为不当或无效;合同转让行为未经原合同当事人和合同受让人达成一致意见,使合同转让行为无效;合同转让未经相应的管理程序,导致合同转让行为不当或无效等。三是瑕疵履行带来的风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市场、价格等因素会发生变化,但由于违约责任约定不明或责任较低,违约所获得的利益大于违约责任的代价时,对方就可能降低履约质量或者直接违约,从而给合同履行带来风险。

(四)合同履行后的风险

一是履约完毕后对合同相对方及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存在的风险。对合同相对方分析评价客观真实的缺失,给以后合作埋下长期的法律隐患;在合同执行评价中未进行全面与重点相结合,造成评价失真。二是合同归档保管的风险。合同保管不善或丢失,涉及当事人在诉讼中可能面临提供证据不充分不足、不能提供原始证据、非原件证明力不被采信等举证风险,导致不利甚至败诉的后果。

二、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合同

管理的责任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控制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合同管理,担负以下具体责任:

(一)监督防范责任

内部审计通过参与合同谈判、审核合同文本以及查阅合同履行结果,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分析判断合同管理各个阶段的风险,在准确及时识别合同管理风险的基础上,坚持原则,反映问题,规避防范,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担负监督责任。

(二)总结评价责任

无论是管理审计还是经济效益审计,内部审计都会围绕着经济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开展工作。对于煤炭企业合同风险的阶段构成、形成原因、损失程度作出分析,根据不同风险严重程度逐级排序,为下一步的风险处理提供决策基础。内部审计须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具备专业化系统化的评价方法,科学有效地担负起风险评价的责任。

(三)咨询服务责任

咨询服务是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功能,也是内部审计转型的重要方向。由于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对风险的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识别、化解和转移风险,规避防范,分担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影响,合同管理风险的应对也同样如此。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应抓住这一转型机遇,积极拓展企业内部咨询服务业务,关注并参与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应对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在合同管理中提供帮助、健全管理,更好地履行咨询服务责任。

三、内部审计参与企业合同风险管理的路径

(一)重大合同审计制度化

无论是煤炭生产企业还是煤炭贸易企业,其经济活动大都以合同的形式予以体现和实现。重大合同涉及企业的战略规划、发展策略以及经济效益,合同条款众多、金额巨大,稍有异动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建立重大合同审计制度,内审部门既担负起了监督的责任,也发挥了参谋的职能,能够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审查到事前预防的职能转变。

(二)合同风险预警及时化

在对煤炭企业合同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当发现重要的合同风险比如合同主体不具备履约资格、合同相对方财务状况不佳以及诚信缺失、合同个别条款变更后致使合同目标无法实现等情况,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审计制度及时提醒业务负责人及公司高级管理者,并在预警的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应对方案,将损失降低到最小,以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合同风险总结常态化

合同管理学范文篇4

1.1合同得到有效管理能够充分保障路桥工程的施工。任何一项工程,都是需要订立合同的,合同起到的作用是规范双方的工作行为、时间以及进度等因素。而且合同是作为一项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任何一方都不得违背,路桥工程项目的合同也是如此。另外合同里还会涉及到其生产建造的目的所在,这点也是十分重要的。路桥工程是与其他工程项目有所不同的,所以,路桥工程的合同在制定的时候,也是需要区别制定的。1.2路桥工程合同需要与其他工程合同相区别开来。其他合同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加以更改的,只要双方的当事人做了协商,就可以进行修改,这点就与路桥工程合同的管理有很大区别了,路桥工程合同必须经过双方严格仔细的商量后才可以订立下来,而且在订立完成之后,是不允许凭个人喜好进行修改的,也就是说,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当把一切东西都考虑进去,所以路桥工程的合同签订常常要比其他合同签订所花的时间要长。合同在签订完成后,还并不能作为最终的合同进行执行,还需要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制定相应的完善的方案,最终形成正式合同。1.3路桥工程合同具有复杂连锁性特征。路桥工程的合同管理具有一系列严格的顺序流程,因为路桥工程的合同内容涉及到诸多的要素,包括工程建设之初的勘察,以及工程的设计图的制定,在加上后期竣工验收等,都需要制定非常多的要素考虑。而且路桥工程还是工程施工的指导性纲领,各个环节的衔接以及质量的保证,都需要依据路桥工程合同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其合同的订立就具备了复杂的连锁性特征,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这样就会保障路桥工程能够朝着正常有序的方向稳步施工,以至工程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1.4路桥工程的合同能够顺应经济和法治要求。目前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不同种类的团队都争先在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市场中就呈现出了竞争的现象,路桥工程同样如此,有竞争是好事,但是合同如果没有具备合法的规范性,那么就不能准许进行工程施工。合同的订立必须要严格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规范进行订立,做到合法施工。就路桥工程合同双方的角度进行探讨,也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在合同的制订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义务及权利,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因此,路桥合同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范围进行签订,充分保证到双方的权利。

2加强路桥合同管理的适用办法

2.1在法律法规的指引下促进路桥工程合同体系的不断完善。还没进行路桥合同签订时,合同的签订双方就应当对自身的法律意识进行强化学习,这样做可以确保,合同的规范性得以实现。准备签订的合同的过程中,双方都应当就着合同中出现的各项规定,进行仔细审阅、仔细检查,因为路桥工程合同涉及的方面太过于宽泛,内容十分的复杂,在仔细审阅之后,想清楚自己所享有义务以及承担的责任,避免因为一方的突然性违约给自己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路桥工程在施工的时候,会牵扯到巨大的工作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要求了施工双方的在签订合同时,必须使合同具有严格的法律性以及周密的施工措施。以免出现合同纠纷、影响路桥工程施工进度,使双方都遭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经济以及精神损失。在签订完合同后,双方应对合同进行妥善的保管,可以在各自的团体组织,设立相应的合同管理部门,统筹合同管理的工作,在完善合同的制度前提下,得以确保合同的正确实施,从而保证整个路桥工程的质量、进度得到有效保障。2.2路桥合同设立所组建的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素质。合同在制定的时候,双方都达成了协商一致的效果,所以所订立的一切规章条件都是不可变动更改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又要求合同要适应项目工程的变化,这就造成了很是矛盾的境地,路桥合同的管理人员可以在不触碰法律的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把工程项目进行顺利施工下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合同的管理就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合同管理员来进行相关的管理操作。2.3认真学习借鉴其他领域以及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人和人相处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路桥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也是这种,双方在没有可以采用的合适办法时,就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水平,以达到学习与提升的效果。我国目前的路桥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方需要自身的总结与思考,另一方面需要面对同类问题,向国外相近的管理学习经验,在学习完经验后,不执着于把经验照搬到现有模式当中,而是通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出适应性的分析,把国外先进的合同管理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达到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我国路桥工程合同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经验。同时学习借鉴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后,配合市场经济的需求,难以避免出现的违约事件以及合同纠纷情况下,通过先进经验的有效执行,订立一套符合规范的科学管理体制,双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对发生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体系,进行违约情况下的索赔机制,在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相关的政府部门帮助,协商解决。

3结束语

根据以上文章的介绍与讲解,各路桥工程团体,应该明白的是,路桥工程具有复杂性和连锁型,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必定会引发另一个环节相继出现问题,路桥工程的合同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性,是必须得以体现的,因为这是路桥合同不可以减少的环节,在充分制定了符合规范的合同基础上,组织加强相关合同管理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因为这样才能把我国的路桥工程合同管理水平提升到更加优秀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凡.探索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J].江西建材,2014,(5):243.

[2]陈岚,罗柱.浅谈高速公路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8(9):179.

合同管理学范文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工程合同管理;TBL教学法

1前言

团队已经成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团体可以凭借集体的知识、技能等各种优势完成个体不能解决的大型复杂问题。团队学习与情境认知理论、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传统一致,他们共同的理论背景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注重师生的互动和真实的情境,这些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模型、工程合同类型、工程合同索赔,以及了解FIDIC国在准备阶段,学生首先自行阅读教师提供的工程合同案例,使得学生在上课前对合同案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合同的目标,以便进入下一阶段。第二阶段是案例研究阶段,学习小组首先对自己小组的合同案例进行分析评价,然后需要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对案例进行反馈交流。同时,教师应将小组讨论中选出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合同案例分析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改进。第三阶段是合同概念的应用阶段,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此时教师充当指导、引导、管理的角色,重点强调本案例中使用了合同中的哪些条款,调动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凸显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性。

2TBL教学模式的实施

建立学习小组在TBL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本文选取宁夏大学2013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全班中组成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单位,将全班44个学生分为8个小组,成员由学生自愿组成,每组5~6人。小组成员之间必须对合同案例进行充分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基础。布置合同案例任务在开展案例讨论前2周将收集的工程合同案例下达给各个小组成员。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及准备工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讨论,用来强化对工程重要合同条款的记忆及使用。案例分析学生根据所要求达到的综合性任务目标,通过小组团队分工合作查阅相关文献及合同规范来了解相关合同案例的背景,掌握与案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与合同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分析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强化合同案例的难点和重点,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对合同案例进行进一步思考。

3学生满意度调查

课程结束后,本文参考李荣梅等设计的问卷,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调查(见表1)。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使用TBL的方式进行工程合同管理教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最低比例为43.08%)。这就说明通过以团队为基础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学习,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为全面、牢固,能灵活地运用学到的合同知识,文件查阅检索制定得当,资料收集详尽完善,得出的结论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专门人才。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工程合同中的重要内容,以便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环境下更好地准备类似的合同文件。此外,案例教学给予学生使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课堂外更愿意花费较长的时间巩固课堂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TBL教学模式在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发现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主”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要以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以发散性思维的角度以及团体的力量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案例分析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培养了学生分析工程合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较强的实践价值,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空间,最终受到他们的欢迎和认可。

作者:任杰 单位: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守波.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2):51-52.

[2]裘莹莹.“国际商务合同”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163-165.

合同管理学范文篇6

中专学校工程项目建设正在不断走规范化、科学化道路,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限制,当前中专学校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相对还比较滞后,加之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得中专学校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健全,合同文本不规范

目前部分中专院校没有建立合理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体系也健全,没有设置专门的岗位责任,合同管理程序比较混乱,合同签订和合同履约阶段的各项准则不规范,导致一旦发生合同纠纷事件,很难拿出有效的举证而引起诸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中专院校对合同归档程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和专人负责,对合同履约情况的监督管理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以及评估总结,影响项目施工质量。合同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的核心内容,是承发包双方彼此履行义务和处理施工纠纷的重要依据,因此合同文本内容必须规范、完整、准确。但现实中,由于中专院校的建设造价相对较低,没有较大的基建项目,在制定合同文本时没有完全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合同条款不全面、合同内容不能平等的反应双方的合法权利和义务,使得合同难以顺利履行。

(二)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管理手段落后

现在中专学校的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仍然处于传统分散的管理状态,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仍是使用手工方式进行合同信息的采集、存储和维护,合同管理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相对比较落后,无法实现系统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同管理流程的优化与重构,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合同管理的要求,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中专学校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没有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配备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负责合同的归档、监管、总结评估等工作,管理手段略显传统落后。

(三)风险意识淡薄,合同履约监管力度不到位

工程项目建设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存在诸多风险,包括人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所以相关管理人必须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但现在中专学校的合同管理人员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欠缺,由于受专业限制,中专院校对建筑施工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不是很熟悉,从而导致在签订项目施工合同时存在对校方不利的风险。由于风险规避和防范意识的缺失,以及不注重合同保险、索赔等事项,中专院校在基建项目过程中承担了大量的风险,并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建设工程合同从签订、实施到最后的评估总结都离不开严格的监督控制,但目前有关监管部门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还不到位,监管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在项目工程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不够及时,影响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和施工质量。

二、提高中专学校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的主要对策

提高工程合同管理水平,对保证项目建设按约履行、提高施工质量、维护学校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对于当前中专学校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逐步形成规范化的合同管理体系,降低学校建设施工风险。

(一)完善合同管理体系,规范建设工程合同条款内容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是保障中专院校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要不断完善合同管理体系,逐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要加大合同管理力度,加强合同管理部门的岗位设置和专业人员配备,要从上而下建立好合同管理组织结构,切实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体系,包括合同签订、履约、变更、解除、保密、归档等各个环节都要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相关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有章可循,保证项目工程能够严格按照合同标准规范的实施进行。同时,要规范合同文本的制定,严格把关合同条款内容。由于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其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必须额外谨慎仔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一是要确保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大力推行合同示范文本,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合同的规范度和履约效率,又便于相关监管部门对合同的监督管理;二是要保障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每项条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提高合同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合同履约的动态管理

提高合同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加强合同管理的有效手段。中专院校在进行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时,要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系统优势,开发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软件系统,运用现代化技术合理编制合同签订程序,创建多层次合同管理模块,对合同文本要及时录入系统,实现建设项目合同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合同履约的动态管理,是提高合同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合同材料的收集汇总工作,中专学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该实时的有目的性的收集各项有关文件,并形成汇编存档,一旦发生合同纠纷事件时,可以第一时间拿出有效证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要及时对不恰当的合同条款进行合理变更,一旦发现有歧义或不平等合同款项,应主动与合同签订双方协商变更,及时做好修补和完善工作,做到动态监管,减少经济纠纷。同时要根据合同履约的需要,对有关项目施工的通知单、洽谈纪要等函件及时发放,并做好备案工作。

(三)加大工程合同监管力度,减少合同纠纷

加强工程合同的监管力度,是保证项目施工全面顺利进行的基础,目前中专学校在合同监督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下大力气,形成合同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管。一方面要加强度合同条款内容的审查,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对建筑施工方的资质和信用等级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对于合同制定的合理性、公平性、法律性进行鉴别判断,确保合同履约合法有效;另一方面除了把好合同审查关之外,还要建立健全合同监督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跟踪管理机制,尤其是加大对合同履约阶段的监查力度,建立严密的信息反馈制度,对于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或者有害于学校切身利益的项目建设行为,要坚决予以抵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杜绝项目风险事件发生。同时,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指导工作,严格把关项目审批程序,并责任到人,奖惩有度,真正发挥监管效用。

(四)增强合同法律意识,提高学校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在建设项目合同签订履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合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意识,以严肃谨慎的态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充分维护合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合同的法律效用。作为中专院校的合同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学会依法签订项目合同,遇到纠纷时要学会用合同作为法律依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中专学校应该加强对项目合同管理人员的思想指导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尤其是相关法律学科、管理学科以及建设项目学科的专业培训,并定时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对于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要进一步培训,同时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便于合同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奖惩机制,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合同管理人员个人也要不断自学,主动接收先进知识和先进思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做一个合格的合同管理人。

三、结束语

合同管理学范文篇7

关键词:集团公司;绩效评价;财务指标

集团公司的绩效考核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经营财务指标,财务部门负责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及对各子公司的业绩评价与考核。子公司的财务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不是母公司的外派分支机构,但在业务上要接受上级公司的监督并按期向母公司汇报相关绩效情况。绩效评价体系要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和对集团和分公司的贡献来制定。评价结果还要与预期指标进行对比,最大程度的保证考核公平公正。

一、评价指标设计

集团公司制定了考核标准,包括经营评价指标、财务管控指标和职能履行指标三个一级指标,其中,经营评价指标包括: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应收账款回款情况;财务管控指标包括:预算完成效果、会计信息质量、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职能履行指标包括:项目决策能力和民主评价。1.经营评价指标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注意营业外收入不包含在内,是为了将非受控情况剔除。成本费用和利润是根据利润表表计算分析得出。应收账款回款情况=(本年应收账款回款额/本年营业收入)×100%2.财务管控指标预算完成效果考虑的是分子公司实际完成的收入、利润与预算收入、利润的比率关系。会计信息质量是由集团审计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审计。资产管理由集团公司财务部资产小组负责,定期对分子公司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合同管理由集团商务部对子公司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3.职能履行指标项目决策能力=(实施成功的项目数/子公司总的投资项目)×100%民主评价分为集团测评,中层测评和员工测评。

二、评价方法设计

1.评分方法评分过程首先对十个二级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考评满分为100分,具体权数见表1。然后按照每一个指标的标准起评分进行加减项的处理,最后计算绩效考核的最终得分,以此来评价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绩效情况。2.奖惩标准利用计算出的绩效考核最终得分,来评判分子公司的财务绩效情况。综合得分低于60分的分子公司,其经营团队就应该考虑调整,可以通过调整班子成员和财务负责人的方式来进行。得分60~80的经营团队,第二年可以继续完成分子公司的经营计划和财务等工作,但也要对关键岗位进行细微调整。得分80分以上的经营团队,说明整体运行的态势良好,第二年应该再接再厉。

绩效考核得分还可以和业绩奖进行挂钩。综合得分低于或等于80分的,经营团队的绩效奖与经营业绩挂钩的部分应全部沉没;综合得分大于80分低于90分的,经营团队的绩效奖与经营业绩挂钩的部分应全部兑现;综合得分大于90分低于95分的,经营团队成员除拿到正常的绩效奖以外,还应该鼓励其50%的绩效奖;综合得分大于95分的,经营团队成员除拿到正常的绩效奖以外,还应该鼓励其100%的绩效奖。

作者:郭艳秋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杨景春.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集团财务管控体系构建与实践[J].企业导报,2015(1).

[2]杨惠杰.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5(2).

合同管理学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工程建设;合同管理

在国家基础设施供求基础下,建筑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而随着建筑行业的信息时代到来,许多技术陆续涌进来,为建筑行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开辟了建筑行业新的纪元,建筑信息模型(BIM)就是其中的重要技术。当前如何将新涌入的科学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特点进行有机融合,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新的生机,成了摆在管理者面前新的问题,而工程合同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工程项目成本、质量、进度控制的关键,研究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工程合同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

1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合同管理意义及可行性

围绕业主为中心建立的合同体系涵盖了勘察、设计、咨询和施工等多种类型的合同,下属又包括了材料供应、设备租赁和分包等多种合同,各承包方之间、合同与合同的关系错综复杂,业主在整个体系中承担了枢纽作用,信息的交流传递存在滞后不畅通的问题,合同关系的权利变更会阻碍整个建设项目的进程和目标。因此,合同关系的进一步完善能够有效推进各方之间的互通互达,有助于工程目标的实现。传统的工程合同管理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信息传达层面都具有较高的局限性,而基于BIM的工程合同管理构建了信息集成平台,工程建设中的每个阶段、每个参与方都能及时共享信息。在项目前期的决策阶段进行BIM平台仿真性模拟,帮助投资方对建设目标进行合理波动范围内修正,在后期项目实施过程中,可将工程建设发生的确定值与预估目标值进行动态对比,对工程合同内容进行动态化管理与监督,结合BIM技术的特点,针对建设工程以及周期进行全方位管理,对工程节点以及工程各专业之间的合同管理进行控制,以最优化完成整个建设项目的内部协调,主要意义体现如下。

(1)实现对工程合同条款的优化。建筑工程通常具有周期长、条件多样性、不确定性因素多等特点,传统的工程合同管理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进行条款明确,而无法完全做到“与时俱进”。基于BIM的工程合同管理能厘清责任体系,且随着时间而发生的条件改变能够实时体现在BIM平台上,提高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降低了不必要的损耗。(2)对工程合同范围进行了明确,减少工程变更。传统的工程设计采用2D的三视图,而BIM技术通过建筑物模拟形成的3D视图更加立体,更加准确地表达工程目标内容,不仅能为施工方提供准确的位置空间关系,而且为造价咨询方进行工程量计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对于工程内容的划分鉴定较传统方式更加容易明确,也能大幅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冲突,减少工程变更。(3)提升合同管理水平,降低项目成本。传统模式的合同管理是分散式的,合同与合同、参与方与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互通滞后甚至出现沟通误差。而BIM作为一个信息平台,集成了整个项目的所有信息,各个参与方均可实时共享,弥补了分散式合同管理的不足,各方介入信息资源圈较早,保证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降低了沟通成本。另外,BIM技术的介入也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4)发挥在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监管作用。传统的合同管理常出现漏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监管的缺乏,不少工程参与方签订合同后就将其束之高阁,而忽略了重要的合同过程管理。而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合同管理无论是前期的工程合同审查还是中后期的合同进度管理都可提供较好的支撑,发挥了强力的监管作用。

2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合同管理体系构建

2.1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合同管理体系构建原则。2.1.1集成性原则。工程建设包含多个过程,设计、勘察、咨询、施工、监理都能够借助BIM提供的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咨讯的交换,各类合同之间既独立,又作为子模块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1.2实操便利性原则。整个管理体系的建立,使用者是包含业主、承包商、设计和咨询等各个建设项目的参与方,由于各方的知识水平参差不一,构建的管理体系则需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都能正确使用管理平台,需要体现实际操作的便利性。2.1.3动态性原则。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环境复杂的特点,所处的环境条件实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合同管理体系应实施动态监控环境条件。基于BIM的管理平台应实时关联数据,当各参与方的任何信息改变时都能够基于合同管理平台实时反馈。2.2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目标选定。体系目标表现在2个方面,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上考虑,其一是合同的语言,其二是应用的目标。合同的语言包含了对于BIM相关概念的释义以及用于限定合同条款约定的规章制度。BIM是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中的新技术,其中对于BIM相关的定义、术语的界定不是十分清晰,因此,在工程合同管理体系中需对BIM相关的概念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和范围界定。应用的目标按照项目的不同阶段划分为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需要与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相契合。投资决策阶段的可视化分析,设计阶段的多维度协调,施工阶段的进度、成本、质量的管理均是为了实现建设项目更好地达到其使用功能的总目标。2.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合同管理模型构建。以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目标为导向,以BIM技术作为交互式信息平台,按照整个体系的构成要素划分,BIM管理模型可分为基础层、信息层、服务平台层、应用层,如图1所示。2.3.1基础层。基础层主要包含网络环境、服务器、硬件设备等,位于整个工程合同管理模型的最下层,是整个管理模型的有力支撑,能为平台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2.3.2信息层。信息层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4个阶段中产生的各类信息,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制约的上行法信息、与各方签订的合同信息及合同管理执行的情况信息都在基础层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汇集和交叉。2.3.3服务平台层。服务平台层与信息层相互链接,能够将信息层的所有数据进行深化处理和分析,将结果反馈至应用层,信息层的数据通过该模块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互通。同时,用户基于应用层上的操作可进一步通过服务平台层对信息层的数据进行搜索、对比、提取或删改。2.3.4应用层。应用层是基于整个体系的其他3个模块而最终直面用户的模块。应用层直接和服务平台层链接,在应用层中,一方面能够调动其他的专业软件(如广联达、Revit等),另一方面又基于BIM平台形成了系统自身的管理模块。应用层的所有模块共同构成了工程合同管理体系的工作界面。

3针对我国BIM技术的合同管理策略

3.1建立健全BIM技术的法律法规。推动改革创新的第一步是法律法规的健全。而目前,我国在BIM技术应用方面缺乏标准的法律法规,在承包双方的责任范围无法界定清楚的情况下易产生工程纠纷。建立健全该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不仅能保障基于BIM技术应用的合规性,厘清各方的责任,同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具有重大意义。3.2建立基于BIM的合同管理范本。为对传统工程建设模式观念进行转变,完善基于BIM技术的合同范本是关键。美国建筑师协会和美国承包商联盟分别的BIM标准合同文件均是以附件的形式建立与BIM技术的链接,在原有工程合同的基础关系上实现了BIM技术的融合,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我国则需根据现有的应用情况推动合同管理范本的发展。

4结束语

BIM技术作为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的新兴技术,为建筑业的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而基于BIM技术的工程合同的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使传统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也需认识到,目前对于BIM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法律规章和标准化管理。随着基于BIM技术的合同管理制度逐渐完善,未来工程合同管理将会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何佰洲,张姝.基于BIM技术的项目合同管理前景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30(1):49–52.

[2]杰里•莱瑟林,王新.BIM的历史[J].建筑创作,2011(6):148–152.

[3]蒋毅敏.我国BIM技术的合同管理体系初步探究[J].江西建材,2016(1):43–47.

[4]刘晓翠.基于BIM技术环境的建设工程合同体系设计的初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5]王佳嘉.基于BIM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研究[D].吉林:吉林建筑大学,2017.

[6]张巍,徐超.基于BIM技术的合同管理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9(10):24–28.

[7]何佰洲,张智芊.我国BIM技术的合同管理体系初步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1):43–47.

[8]刘安申.基于BIM-5D技术的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9]赖一飞,覃冰洁.BIM技术优化工程项目合同管理[J].项目管理评论,2018(4):56–59.

[10]刘查琳.浅析建设工程应用BIM技术的合同管理体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2):3016.

合同管理学范文篇9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施工合同;合同管理

当前,随着房地产开发过剩的累积,建筑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转型考验,施工技术亟需改进,管理精细化程度要求也不断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如何进一步提高施工合同的管理水平,成为了行业的热门话题。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它具有反映市场规律、合理分担风险、利于企业自主报价等优点,是建筑行业走出国门和国际接轨的重要基石,但由于我国施工合同管理起步较晚,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不匹配,导致施工合同管理水平不高,不仅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延误工期,还可能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施工合同管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管理现状

1.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不完善。《合同法》和《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备,由于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出现,相关法律、法规更新不及时,明显存在部分法律、法规跟不上市场变化的现象,甚至还存在一些大的疏漏,最终造成了法律和建筑市场不匹配的局面。

2.市场行为不规范。在建筑市场中,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推广,使得各承包商之间竞争激励,发包人利用市场的优势地位,就拟定一些苛刻的合同条款,承包人为了取得项目只能被迫接受。而且发包人在合同的履约阶段随意性很强,经常出现违反合同约定、不按合同要求履约的现象。

3.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水平较差。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单位为了在投标里面获得中标资格,通常情况下都会偏向于重视建筑工程的投标以及合同签订的事项,然而协约内容履行的时期,工程量清单漏项或更改的事件时有发生,但是由于施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人员相对缺乏,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没有进行严格的监控,出现可以索赔的事件也不懂得及时索赔,合同管理水平较差。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问题

1.施工投标阶段。施工合同在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施工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由于施工企业没有企业内部定额,就会造成在投标时盲目报价,不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如果报价过低还会增加施工的难度。二是有些承包商在投标时互相勾结,存在严重的串标现象,串通投标这一类违法行为不但让其他投标企业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给建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作用。

2.施工合同签订阶段。正是由于所有工程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施工方和业主方如何合理分担施工风险,也成为合同签订阶段的主要问题。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合同签订阶段,合理分担了双方在工程量改变上的责任,但也出现了其他问题,如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主体不当、合同文字不严谨、违反法律法规造成合同无效等。

3.施工合同履行阶段。我们国家目前在合同履行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对合同履约担保能力的鉴别、缺乏对合同的主动管理意识、缺乏对合同管理进行业务指导、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等。还有一些建设单位故意拖延发放工程款,造成施工单位没有充足的工程款,不但影响了施工的进度,还有可能面临建设单位对工期要求的一系列索赔,这些都是由于对施工合同管理缺乏认识造成的,如果合同管理人员具备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

4.施工合同索赔阶段。索赔是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阶段,施工合同是索赔事项中至关重要的依据,它和索赔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索赔能力是衡量项目能否盈利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施工单位对索赔缺乏深入的认识,不了解索赔的程序,在施工合同的订立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可发生索赔的各种事项,从而当索赔事件出现时,没有足够的合同依据,导致索赔机会的丧失,甚至巨大经济损失。

三、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1.施工投标阶段。一是作为施工企业应建立企业定额,减小投资报价的盲目性,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建立企业的诚信档案,对有串标以及暗箱操作的施工单位公示其不诚信记录,用舆论和法律手段进行惩罚;三是整顿建筑市场,加强对投标过程中承包商串标的打击力度,让承包商在投标过程中不敢违规,从而放弃侥幸心理,规范运作。

2.施工合同签订阶段。我们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完善合同规范文本,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合理分担施工方和发包方的风险,确保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的主体地位,对合同内容逐条进行仔细检查,杜绝表述不明确的合同条款,并且在法律法规的合理范围内订立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

3.施工合同履行阶段。在现阶段,为了不断增加施工单位的运作效率和管理的成效,使建筑项目能够保质保量的完工,一定要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履约管理。从国家角度来讲,要完善立法,健全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监督合同的履行。从企业角度来讲,一是提高管理人员对于合同管理的意识,必须从合同制定开始做起,要全面、谨慎的建立施工承包合同;二是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三是随时掌握价格动态,增强对合同的主动管理意识,认真监督合同的履行;四是为了让工程管理不受到太多的阻碍,使其能够在既定的时期内完工,就必须以相关的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发现和解决建筑项目建设整体过程里面潜藏的问题,以此让业主和承包商的切身利益得到良好的保障。

4.施工合同索赔阶段。企业管理者要建立高素质的合同管理团队,充分考虑工程项目全过程出现索赔事件的可能,在合同订立时,严格规范的制定合同,做到当索赔事件发生时有据可循。索赔是建筑项目里面符合相关法律的一项要求,索赔管理是工程项目里面有效控制协约风险的一类十分关键的方式,工程合同的管理者,不但要发掘出每一个可以进行索赔的契机,同时要学会如何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证据,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利润。

四、小结

合同管理学范文篇10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合同生命周期管理;采购风险;采购成本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是对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过程中涉及到合同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的过程是围绕合同进行的,合同是作为买卖双方之间的法律文件,是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合同管理是一个过程,它保证合同按照一定标准履行,从而充分达到医院(买方)和供应商(卖方)约定的合同目的。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质量、工期、进度等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最终促成采购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合同的定义

1、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只有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从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2、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要保证合同双方认真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还必须充分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合同行为,分清权责,在合同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伙伴型关系。合同管理时应当遵循以下三个管理的原则:

1、诚信原则

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和执行合同时,应该讲究诚实、恪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规避法律和合同。这里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层意思:一是量力而行作出现实、可行的承诺;二是严格履行自己的承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认为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前都认真阅读和理解了合同文件,都明白该合同的各项条款的意义。一般应该认为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都具有善意,遵循对等原则,不刻意添加隐瞒或故意疏漏合同条款。

2、公平原则

法律是维护公平的,维护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公民、团体之间的公平。根据公平原则,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是无效的,对合同进行解释时,应该兼顾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对合同文字的相互矛盾或其他缺陷,如果按合同约定的解释顺序和有关整体解释惯例进行解释后仍含糊不清,则可按不利于合同起草一方(业主)的原则进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业主故意使用了这种有歧义的词句,因此他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效率原则

经济合同其管理与实施当然受经济学原理的约束。经济学讲究的是效率,及如何以尽量少的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目标,或以既定的资源实现目标的最优化。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需要维护的是整个项目的效率,即实现项目质量、成本、进度、范围等目标的综合最优。根据效率原则,有时需要比较灵活地执行某些合同规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追求项目整体的效率,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率。由于项目各分目标的相互矛盾,某一个分目标的优化可能必须以另一个或几个分目标的损害为代价。

三、合同生命周期管理在医疗设备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对项目采购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或所涉及到的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争议解决、终止与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项目采购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各种活动构成了合同生命周期。通过对合同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条款和条件的措词,尽可能的回避或减轻某些可识别的项目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项目有效的完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设备合同的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通过需求论证、效益论证和市场论证,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合同在产生和完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范、严谨,发现误差及时纠正。同时,合同管理人员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环环紧扣,流程畅通,执行及时、准确、快捷。并且在设备合同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重视了以下几个环节:

3.1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

(1)需求论证。即设备购置的必要性。临床科室根据各自的功能特点,从满足患者就医的需要、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及与医院等级和品牌相匹配的需要几方面着眼,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计划。(2)效益论证。引进设备前,医院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及财务预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现有同类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利于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及需求度,避免医疗设备重复购置、设备闲置或使用率低等,造成资源浪费,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市场论证。在进行需求论证的同时,设备采购部门通过调研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引导科室开展业务。对确定购买的设备,设备采购部门必须对购买的设备进行综合调研评估,如:使用科室、已知商家及历史价格等,同时要求参加投标的商家提供全套资质证件及待购设备的主要用户名单、业绩,了解其市场份额占有率。经严格审核后,再在医院领导牵头下,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医学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财务审计等相关人员共同进行医疗设备招标选型或商务谈判,通过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家,确保引进设备的功能先进、质量上乘、价格合理。

3.2设备购置合同的形成

(1)合同签订。医疗设备确定购置后,医院和供应商签订经济合同。合同上详细注明购置设备的产地、品名、规格型号、配置清单、付款方式、安装调试、技术培训、质量保证及维修保养等条款。(2)合同交接。设备处将经使用科室认可,供应商和项目工程师、设备管理部门领导、院领导逐级签署的合同定点存放,由专人编号、盖合同章后进行分发。在合同交接过程中,注重细节,对合同交接的每个环节进行书面登记,谨防在交接过程中的遗失和误差现象。(3)合同录入。建立设备合同管理台账,及时录入新的合同信息,以便于及时、便捷、准确、科学地查找和执行合同条款。及时按照固定资产编码规则进行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到及时、准确,确保没有疏漏。

3.3设备购置合同的执行管理

(1)设备验收。设备送达指定地点,由相关人员和项目工程师共同进行到货、安装与技术验收,列入《检验检疫机构商品目录》内的进口医疗设备需进行商检,调试正常运行后,凭验安装验收单和发票,录入固定资产管理库。(2)设备付款。合同付款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不拖欠款项也不在不具备付款条件的情况下预付合同款。(3)合同核对。为确保设备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准确无误,我们建立健全了查对制度,定期由设备处领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处等相关人员参与合同核对,要求账实相符、合同条款有效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设备购置合同的收尾

合同收尾管理就是结束合同管理并结清账目,结束合同工作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进行采购审计并将有关资料收集存档供未来使用,包括解决所有尚未了结的事项。采购结束后,未决争议可能需要进入诉讼程序。合同收尾管理包含以下几点:(1)财务结算退还质保金。(2)合同建档设备购置合同及时归档。同时设备处对设备购置的申购报告、论证材料、订购合同、验收清单、设备资料(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一律登记、编号、建立索引、归档。(3)定期开展采购审计是对从计划采购过程到管理采购过程的所有过程进行结构化审查。其目的是找出可供其它采购项目借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4)根据合同实施过程的情况,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教训。

四、结束语

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同临床科室、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法务部门积极合作,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通过规范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依法管理,实现对医院设备采购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者:杨 仪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S].主席令9届第15号,1999.

[3]许锋,等.医疗设备合同的标准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9(11):77-79.

[4](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第4版.王勇,张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