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实训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05:12:18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篇1

1.1高职实训指导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培养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会计专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专业实训教师面临的一个必须完成的课题。“学校不能指望教员们用过时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世界”。高职会计实训教育改革创新的基础是教师素质的提高。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师要在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税收知识、票证管理等方面加强积累,强化实训教师的实践能力,经常到财务会计工作实践中锻炼,丰富实训教师的会计岗位职业经验。建立财务会计社会工作实践和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环节。一方面,按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顺序分章节、按会计工作程序综合进行课程实训;另一方面,按财务会计岗位工作职责分工要求,还可以在学生中分组,循环扮演财务会计岗位中的不同角色,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

1.2改进人才能力结构评价体系传统的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考核测评内容及形式过于单一,对参与会计实训的学生大多数按完成的财务会计实训资料为依据进行实训考核评价,基本符合目前传统的会计实训课程要求。创建财务会计分岗位实训教学体系后,要重新构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上看,会计分岗位实训教学效果测评体系应包括,会计岗位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效果测评,以及会计岗位职业经验的评价效果测评两个部分,从根本上强调会计专业学生财务会计岗位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强化会计岗位职业技能和会计岗位职业技巧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职业素养。

2财务会计分岗位实训教学改革的成果

“财务会计分岗位实训”课程的教学实际意义在于,通过划分会计岗位进行财务会计专业模拟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会计岗位规范的内容与会计岗位工作程序,遵循并运用会计分岗位工作循环的要求进行会计原始凭证的描述、审核和分析,掌握各岗位会计处理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正确出具会计账簿、凭证和报表,培养了学生群体合作能力、业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训教学;问题;对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我校建立了财会模拟室,并开展了实训教学,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提高学生的财会实务能力作用不明显。笔者结合多年的财会教学经验,对我校财会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

一、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财会实训教学课时偏少,实训内容单一

由于财会实训教学开展不多,导致学生参加财会实训的机会较少。因此,很多学生难以在实训中获得财会实务工作经验。财会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建账和记账等简单财会技能操练,并采用一人一套账的方式进行操练,而对成本核算等财会技能很少进行实训,而且对审核、监督、银行账户管理和纳税申报等复杂财会技能几乎不进行实训。

2.财会实训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实训考核方法简单

目前,我校财会教师来源于高校应届财会毕业生,虽然他们的会计理论知识深厚,但缺乏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和会计实务技能,只能采用纯理论财会教学,从书本理论到实训理论,只是根据财会理论知识分析和判断经济业务,讲解的内容与企业实务严重脱节。财会实训的考核方式简单,主要采取实训期末考核方式,根据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资料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考核。

3.财会实训设施简陋,实训资料滞后

我校建立了财会模拟室,但设施设备比较简陋,财会模拟室的主要设施是实训桌,再加上基本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等基本会计用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拟训练。实际上,模拟室的教学与普通教室的教学没有多少实质区别,因而很多财会教师将实训室的财会实践教学改在普通教室内教学。我校使用的财会实训教材是高校通用的教材,这些教材内容空洞陈旧,内容与财会实务工作、学校实际情况不相适应。

二、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训教学的改进对策

1.大力培养“双师型”财会教师

我校财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技能,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着力培养大量的“双师型”财会专业教师。例如:招聘或引进有丰富财会实务经验的企业财会人员兼任学校财会教师;建立教师专业实践制度,定期派出财会教师担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兼职会计;实行导师培养制度,聘请具有丰富财会工作经验的资深教师担任年轻教师的导师,以老带新,帮助他们快速积累财会实际工作技能;组织开展财会知识讲座,不断学习财会教育新理念、新方法。

2.编写适用性实训教材

我校要编写自己的实训资料,编写的各种实训资料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财会技能水平、现行会计实务相适应。我校财会专业就业的主要方向是中小型企业,因而在编写财会专业实训资料时,教师要深入中小企业开展调研,分析各种财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工作流程和考核标准。例如:我校财会教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与财会实务工作要求,编写了适合本校学生的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财务会计岗位等财会实训资料和教材。

3.运用各种实训方法开展财会实训教学

为提高财会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财会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实训方法开展财会实训教学,包括项目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例如:运用项目教学法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实训,按照会计工作岗位设计项目任务,将会计岗位分为填证、记账、审核及主管岗位等多种岗位,制定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及规章制度,将会计工作岗位职责及有关规章制度作为项目任务引入会计教学,由学生依据制定项目计划进行分组,各小组的组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选择自己的工作岗位,组长负责协调及与教师沟通,增强互相协调和综合处理能力。

4.创建形式多样的会计模拟实训环境

为提高财会实训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财会实务工作技能,我校要创建形式多样的会计模拟实训环境,包括校内财会仿真实训室,校外企业财会实训基地,ERP沙盘模拟系统、会计实训教学软件等形式。例如:建立模仿企业财务环境的校内实训室,设立实训场所,设计仿真会计工作场景,包括企业不可或缺的工商、税务和银行等会计涉外单位,模拟企业的财会业务流程,让学生切实感企业的会计工作;开发ERP沙盘模拟系统,让学生主动参与模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会计核算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财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财会实训基地,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在真实企业环境中理解财会理论知识和训练财会实务工作技能。

5.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实训考核体系

我校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财会实训考核指标体系,将实训课技能考试纳入考核体系,包括手工模拟考试和电算化实训考试,通过一套简化的会计模拟试题开展手工模拟考试,通过财务软件考试系统开展会计电算化。例如:在对财务软件实训课程考核时,设计考核指标,制订考核表,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财务软件的应用和综合技能训练,每类考核内容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考核要求,设定每类考核内容的权重,其中电算化证书为20%、熟练操作金蝶财务软件为50%,综合技能训练为30%,并制订具体的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 基础会计 职业能力

一、引言

随着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与要求不断变化,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择才条件,这就迫使当前应用型高校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基础会计》(也称《会计基础》或《会计学(原理)》,以下统称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指财务管理人员遵守国家会计规范、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将所掌握的会计理论和技能熟练应用于实务工作中的一项管理能力。为此,应用型高校有必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中不适应的、落后的内容进行改革,以使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市场需要。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总结起来主要围绕以财务会计相关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内容进行研究为主,如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介绍顺序上通常是先概述会计职业和岗位,对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起到起点式教育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并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让学习者了解或观看诸如专业背景相关知识(专业入门教育)与当前专业有关时事新闻来使其对专业有个整体框架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在国内,相关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体现为从财务管理人才职业特征出发,提出应用型高校如何根据专业特征来有效实施《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而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起引导性和开创性作用,培养具有会计职业思维与职业操守,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邵瑞庆,2007)。二是从培养目标转变方式出发,要求培养出具有“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从具体培养内容上如强化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角度对以《基础会计》课程为起点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裘益政,2008)。三是进入新世纪后,大部分学者和实践教学人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式与手段、教材建设、师资教学水平提升方面提出提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以突出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

(一)所用教材内容结构不合理。纵观国内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所使用的相关优秀教材,内容的编排几乎是前三分之一是会计基本准则(如会计假设、职能、方法、要素、等式、核算基础及记账规则)的相关基础理论;中间部分为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具体经营中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何进行相应的、简单的会计处理;余下为相应财务报告内容介绍及简单会计核算组织或程序介绍。归纳起来,最基础的内容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占据大部分课时,而财务报告和核算组织及信息化的内容往往在后续教学中由于课时不足未能深入的介绍和进一步操作。这就造成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围绕会计做账等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而这些内容根本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应用型高校该专业师资大多是来自“学校―学校”招聘模式,具体到《基础会计》授课教师,理论水平能够胜任,但并没有过多的实务操作经验,由此导致在教学中涉及诸如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财务报告编制以及会计信息化相关软件操作过于理论和理想化,致使学习者学习了该课程后从事基础性财务会计工作时往往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甚至不知从何下手,不但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岗前专业培训成本,而且也影响了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理论教学占主体。

1.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目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课本理论内容泛泛而讲居多,比如通过黑板或多媒体演示教学会计分录和简单证证、证账、账账之间的勾稽关系,很少展示实务中相应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账页格式和精美的账本,更没有涉及在具体填制凭证与登记入账过程中如何填写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2.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别构成《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其中,实训内容通常安排在理论内容介绍之后进行,在具体实训课堂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实训时间较短,长为一个月左右短则一周左右时间;另一方面,实训内容几乎是选择一套理想化设计好的例子编成的教材和相应凭证与账本供学习者进行手工操作,或者购买相应教学软件进行理想化操作来完成实训教学。

3.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规范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介绍笼统甚至缺失。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整个教学中,教学和教材内容中几乎没有提到作为一个财务会计人员应当遵循哪些具体会计职业道德,甚至在后续的会计组织中涉及到相关内容亦是简单介绍。(2)会计信息规范介绍不够深入。对国家或者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会计信息规范法规内容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并没有进行重点介绍,致使学习者走上工作后不了解甚至不能熟练地、规范地进行操作。

四、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之建议

针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应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实现“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

(一)“一中心”。是指以强化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为了满足市场所需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既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使所学内容能够满足学习者对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学习与操作。为此,《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建设就成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

为实现培养财务管理专业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目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内容应按一定顺序合理编排包括专业导入、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等内容。

在专业导入内容方面,结合实际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会计职业和岗位、专业相关背景的导入来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促使其思考专业与课程相关问题。

在基本理论上,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方式,从介绍实务例子的财务报告出发,首先,引导学习者能够初步对以财务报告中报表为主的内容产生整体框架认识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其次,教学中应逐步从实务实实在在的凭证与账簿中看到操作内容和相互勾稽关系,由此过渡到会计含义、职能、对象、要素、账户及记账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相关内容,当完成上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后,通过介绍相应会计信息化规范和财务软件具体操作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边学边做,学做同步来强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双轨制”。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应当建立“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该体系包括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及企业顶岗实习等四个环节,并且这些环节构成的整个过程既要对学习者手工处理能力进行训练,又要通过财务相关软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进行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

为了实现“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

1.“走出去”方式。“走出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将校内教师外派到相关合作企业中进行锻炼(或挂职),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操作后将考核合格的教师安排回校从事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将部分学习者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安排到相应实习单位实习,通过具体实务操作强化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进来”方式。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将用人单位财务经理引入到课堂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或担任课程指导,将实际业务展现在课堂上并指导学习者如何操作。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达成在校内设置企业财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习者不出校门就能够亲身观察或参加企业财务会计业务操作实习。

(三)“三注重”。 “三注重”主要包括注重基础性、注重开放性及注重实践性。

1.注重基础性。《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具有基础性,也为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2.注重开放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要实现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改革就必须与市场接轨,不仅要发挥校内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应和市场用人单位密切合作,以“双导师制”促进学习者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机制建立。

3.注重实践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来支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应用型高校和市场联动效应,实行诸如“校企合作”教学方式,通过到用人单位实际操作与“双导师制”指导,促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运用,以实现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中,“双轨制”中的“基础技能实训”环节是“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同时《基础会计》课堂理论学习服务于后续“基础技能实训”环节;“三注重”中的注重基础性、注重实践性的首要环节是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因此,“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的人才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否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从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通过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为满足目前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改革,应采取“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J

参考文献:

1.王跃堂,赵娜,魏晓雁.美国财务业绩报告模式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6,(5):66-72.

2.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J].会计研究,2004,(1):9-19.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篇4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在这十几年中,各高校都在积极研究探索该专业的建设问题,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等已基本形成较成熟的模式,但是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目前,各高校普遍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各高校的教育模式都是重理论轻实践,虽然近些年来大多数高校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上日程,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增加了学生实训和实习的机会,但是因为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有限,经费投入也有限,所以这些措施的力度不够,只能使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更具体、更实际的业务根本没有涉及,实践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2.校内外实践环节薄弱。

学生对实践环节表现出的热情要高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融合也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中,实验室模拟实训是学生在校内实践的一个基础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环境。但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实验室的建设比较成熟,对财务管理实验室的投入却很少,很多高校财务管理实验室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必备的软件和硬件,很多学生对财务软件一无所知,导致以后的工作无法进行。而且在校内实训的内容安排上不够系统合理,很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内容重点是会计基础实训,没有涉及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训,例如项目投资决策实验和证券模拟投资实验等。

3.教师实践能力有限。

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教师是学生重要的知识来源,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指导更加直接。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没有在企业中工作的经验,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很多高校对教师的岗位培训和专业进修投入很少,使得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没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对企业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认识不足,在理论教学中只能凭借想象讲解,在实践教学中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1.明确培养目标,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成为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实务能力,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从理论、实践、创新三个方面进行,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和人才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满足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独立性。

在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财务管理实践环节与会计专业实践、审计专业实践互相依存,但是应该从实践教学计划和内容、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面强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独立性。通过财务管理实践环节的逐渐建设和不断完善,实践环节依赖于理论环节能使理论环节附属的现状得以改善。首先根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出既科学合理又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实践教学大纲,要通过社会调研掌握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各方面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实践要求,据此确定操作性强的实习指导书,不断丰富各项实践教学内容,以便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其次,在财务管理的实践环节应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分析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强化案例教学和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企业运营流程,提升企业管理技能,训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既然要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那就必须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地位,将实践环节学时和学分比例提高,为学生构建一个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包括进行设计性实验、提出方案设计、撰写企业调查报告、专项实训总结等,制定好的考核标准,可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客观上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

3.加强校内实践环节。

建立校内模拟训练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衔接理论和实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在校内的模拟实训,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校内模拟实训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内容设置两方面。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高校要加强认识充分创造条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经费投入,保证场地、设备、教学软件需要,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企业财务管理实验环境。学生在校内的实践内容应比较全面系统,首先是基础实训,旨在训练学生财务管理软件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其次是单项实训,旨在训练学生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最后是综合实训,旨在训练提高学生财务管理知识和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及实践水平。高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理论交流和探讨,为教师进修专业课程、参加专业培训、下企业考察交流创造条件,积极调动实训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其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高校还应和本地区的企业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定期聘请企业中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到学校给学生做实训指导,这样可以充实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真正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爱荣.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之友,2008.12.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篇5

关键词:财政事务;培训包;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11-83-03

教育部、财政部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精神,于200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中职学校重点专业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本文就是其中《财政事务》项目培训方案的部分研究内容。

一、培训方案的开发依据

(一)以已开发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

根据教育部对培训包项目的总体要求,各项目的开发工作,必须以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财政事务》培训方案以已开发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为依据。其次。根据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的师资现状及能力标准,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

(二)以全国同类专业师资的现状和培训需求的调研情况为依据

总体调研的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目前全国范围内开设《财政事务》专业的学校非常少,从调研情况看。这个专业的招生已没有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教育部的专业设置目录中还保留这个专业,所以,部分学校以此专业为名,但课程的设置、培养的目标已不与此相适应。第二,中职学校的教师专业不固定。由于学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专业的调整使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对他们专业培训的面要广,对知识的要求则不需要太深。第三,针对中职教育的特点。在制定培训方案时,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必须纳入培训的内容。第四,在全国范围内相关专业的老师数量不多,水平参差不齐,要根据各学校是否设置这个专业决定培训的需求。

(三)考虑本专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发展趋势和对教师要求的变化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开设《财政事务专业》所适用的岗位也会不断变化。所以,对教师的培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特别是财政事务专业涉及的国家财政、财经法规政策性较强。必须使受训教师有一定的把握前沿动态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计中充分地体现了“四新”的内容,并以讲座等多种方式,使培训方案具有动态效果。

(四)按岗位任务导向设计培训内容

1.中职财政专业毕业生是目前乡(镇)财政(农经)所实际工作中急需的人才,中职财政专业毕业生也能完全胜任乡(镇)财政(农经)所各岗位的工作要求。

2.在新农村建设中,对村级干部、村级经济的发展及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职财政专业教育应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开辟以社区(村级)管理岗位为毕业生新的就业岗位群,

3.这些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行动导向,是与以往学科体系教学完全不同的。因此,首先要对教师进行按岗位行动导向设计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责任,进一步明确在这个工作岗位上胜任工作应知应会的知识和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培训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培训目的

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指导。努力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通过培训,使接受培训的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水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使之成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能)型”专业骨干教师。

(二)培训对象

根据教师能力标准的不同要求,将中等职业教师分为上岗、提高、骨干3个层级进行培训。可将3个层级界定如下:(1)上岗层级教师界定,学历达标,已获得教师资格证。(2)提高层级教师的界定,已经是本专业的合格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水平与能力,向骨干教师目标努力的教师。(3)骨干层级教师的界定,已经是本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

(三)培训目标

基于《财政事务》专业教师的能力标准制定以下培训目标,原则上达到:

1.上岗层级专业教师

(1)初步了解财政事务专业职业教育本质特点,了解实际的职业及职业规章。使上岗层级专业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新从事财政事务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2)掌握基本教学技能。能在老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特定财政事务专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与执行教学计划,能基本把握课堂的节奏,具备独立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

(3)了解基本教学方法,掌握一到两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能够应用基本的教学媒体。能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比较熟练地掌握财政事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4)培养基本的操作技能,如组织乡镇各项财政收入、读懂预(决)算说明、掌握企业纳税申报和税务会计基础。为获取财政事务专业(税务师等)相关职业证书打下良好基础。

2.提高层级专业教师

(1)基本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理解职业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财政事务教学的高层级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并独立保质保量完成教学活动。能够进行教学计划的具体设计、实施与评价,以及教学资料、媒体、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场所的分析应用。

(3)理解专业教学法的内涵。掌握各种专业教学方法。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中等职业学校财政事务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与教学改革方向,掌握先进的财政事务专业教学法,并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4)掌握职业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工作分析方法对具体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能够通过分析获取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通过培训(特别是社会实习),使他们能够了解和熟悉如何与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为下一步回校后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借鉴。

(5)培养较熟练的操作技能。经过培训为获得财政事务专业(税务师等)相关职业证书打下良好基础,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大批财政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财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双师型”或“双师资格”教师,真正达到以骨干示范作用带动中等职业学校财政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如编写乡镇财政预(决)算书,对乡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编制部门预算、进行税务检查和税收筹划等。

3.骨干层级专业教师

(1)深刻把握职业教育本质特点,理解职教师资

教学实践和职业工作实践的这种“双重”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财政事务方向教学的骨干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将其培养成为本专业的学科头带人。

(2)根据不同教学情境熟练地完成教学活动,善于把财政事务工作岗位及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环境,开拓学生在专业工作中学习的可能性;善于开发专业教学中的学习工作任务。并具备财政事务专业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3)熟练运用工作分析方法,将岗位分析的结果归类重组并形成新的教学内容:系统地进行技术、工作以及职业教育过程的分析、组织与评价。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能借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熟练地掌握财政事务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4)提升从事中职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本专业的相关领域内具有一定知识更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掌握本专业前沿动态的变化,逐步成为专家级教师。能够统筹总领财政事务专业课题项目研究、设计研究方案、控制研究过程、形成研究成果并推广实施。

(5)培养高级别的操作技能。中职师资增加将提高所教专业与社会联系的能力。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够熟悉如何与相关行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为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供经验。

(四)培训内容

1.教育类。包括5个模块,分别是: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教育学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专业教学法培训、职业教育心理学培训。每个模块有一个课程对应,分别是《财政事务专业教学的职业道德》、《职业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基础应用讲座》、《财政事务教学经验介绍》、《职业教育心理学基础》。其中基础类和职业道德类适合上岗、提高培训。其它类可适合所有培训。

2.专业类。有以下内容:模块一:职业发展与劳动组织分析培训,课程有《财政事务职业发展和岗位分析》(上岗、提高、骨干)。模块二:系列专业“四新”讲座培训,课程有《财政(税收)事务新规章介绍》(上岗、提高、骨干)、《财政(税收)事务新理论介绍与分析》(上岗、提高、骨干)、《财政(税收)事务热点研讨》(骨干)、《公共管理》(上岗、提高)、《预算收支分类改革》(上岗、提高、骨干)、《社区工作实务》(上岗、提高)。模块三:系列专业核心课程(含技能)培训,包括《国库集中支付》(上岗、提高、骨干)、《政府采购》(上岗、提高)、《预算编制》(上岗、提高)、《部门预算》(上岗、提高)、《预算报表分析》(上岗)、《预(决)算编制》(提高、骨干)、《乡镇集体经济转型》(上岗、提高、骨干)、《财政政策调控》(提高、骨干)、《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上岗、提高)、《农村财务会计实务》(上岗、提高、骨干)、《社会保险实务》(上岗、提高)、《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实务》(上岗、提高)、《纳税实务》(上岗、提高、骨干)、《纳税申报》(上岗、提高)、《税务》(上岗、提高)、《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上岗)、《税务会计》(上岗、提高、骨干)、《税务筹划》(提高、骨干)、《税务检查》(提高、骨干)、《税收政策咨询》(提高、骨干)、《金财工程软件应用》(上岗、提高)。模块四:实践技能培训,《兰贝斯预算管理软件应用》(上岗、提高)、《网上纳税申报与交纳软件应用》(上岗、提高、骨干)、《用友公司会计软件系统应用》(上岗、提高、骨干)(建议为选修课)、《金税工程软件应用》(上岗、提高)、《乡镇财政岗位实习》(上岗、提高)、《社区岗位实习》(上岗、提高)、《纳税业务实习》(上岗、提高)、《企业会计岗位实习》(上岗、提高、骨干)、《政府、企业考察与交流》(提高、骨干)。

(五)考核

培训考核应包含以下几部分:理论知识10%:专业实践技能20%;企业实践活动20%;教案与试讲20%;教学研究论文20%;平时作业与出勤10%。

(六)培训方法与方式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 实践性教学 改进措施

一、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

众所周知,对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强、操作水平高是他们与财经类高校学生竞争的主要优势,也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界,尽管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已经认识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操作性也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对会计实践性教学重要性存在片面性理解,致使目前的会计实践性教学还主要停留在会计模拟室以实习为主的境地,使得实践效果不甚理想。

2.财务会计教材方面存在不足

现有的财务会计教材由于仍然是会计要素加会计报表,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课程安排上没有摆脱“制度或准则+解释”的旧框框,使学生一开始就陷入对会计处理的具体描述之中,学生很难理解各种会计处理背后的内在规律,对没有学过的经济事项进行账务处理时显得一筹莫展。

3.师资力量存在缺陷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来看,大部分教师是从普通高校直接分配来的,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师资培训计划,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没有做相应的安排和保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弱成为不可避免。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改进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

在财务会计的课程设置及设计方面,必须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构建响应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合理构建以会计职业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不能像普通高等学校那样仅仅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必须搞好基础理论教学,从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出发,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程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凡是与会计能力联系密切的理论知识必须讲够、讲透,而渊源性原理及纯理论研究性的内容可以适当删减,这样可使理论教学更富有针对性,但如何掌握“必须、够用”的尺度,则取决于会计岗位与职业能力的要求。

(2)合理构建以会计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众所周知,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会计基本能力训练、会计专业能力训练、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训练及顶岗实践训练,并能在对各种能力要求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响应的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结合,其中专业技能的教学模块可以采用相对集中的教学方式,分阶段来完成;基本能力模块的教学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与专业能力模块教学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综合训练与顶岗实践训练安排在最后,是对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升华与提炼,体现综合能力的培养。

(3)以会计实践教学为核心,构建教学运行与保障体系。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对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会计实践教学大纲和具体实施方案,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教学并进。

2.采取措施解决财务会计教材方面的不足

财务会计教材内容体系的安排、课程编排的框架、课程内容等对学生都会产生极大地影响,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将财务会计教材方面的不足降至最低。具体做法如下:

(1)理顺财务会计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在结构上力图打破传统的结构体系;在内容上尽量实现企业会计制度与新会计准则的统一。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结构应以会计六要素为基础,以通用业务的具体准则为补充。

(2)《财务会计》课程安排应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要求教师重在讲解原理方法,学生重在分析实务案例。教学组织既要体现课程特色,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财务会计》教材内容必须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这一精髓。

(3)《财务会计学》课程内容的会计主体依托必须要明确。《财务会计学》课程可以根据企业不同的组织形式,明确所依托的会计主体,将其分为《独资和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公司制企业财务会计学》和《企业集团财务会计学》三部分。

3.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

师资能力的强弱对教学会产生重大影响,在高职院校从事会计方面教学的更加突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提高师资的实践技能放到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实现会计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1)采取内引外联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

(2)采取上送下派的方式,提高会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

4.加强校内外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

(1)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更新软件,硬件升级,扩大会计模拟实验设备规模,实现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的完全接轨,真正建立起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日后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会计模拟实训实验室;

(2)组建稳定的校外会计实践教学基地,使其逐渐规模化、先进化、科学化,并本着互惠互利原则,与企业共建,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5.在会计实验实训教学中要正确定位师生角色,编写实验实训资料

(1)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应明确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的角色定位,明确谁处于模拟实验的主体地位。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实验学习的环境氛围,是实验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环节。而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才是“主角”,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的基础知识,还要认真对待实践教学,要尽快进入教师为他们设计的角色中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2)对于课堂实验的技能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内容,技能教学比较分散,难以编写成系统的资料。但是阶段实训和毕业实习对技能的训练相对集中,所需要的实训资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或选用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和仿真性原则。另外,综合模拟实习资料的编写还要突出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即实习内容应围绕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实习应尽可能地涉及本专业主干课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项玉欣.浅谈高职财务会计实践性教学.齐鲁粮食,2007,(10).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1

财务管理是当前培养财会人才的重要专业。在我国的学科专业设置中,很早就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相区分。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它则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专业定位模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不足等。财务管理的实训目的就在于通过实训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应用财务管理人才。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当前许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了实训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1]。这种对实训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传统的偏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与现实的需求或期望相比,仍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第一,实训模式创新不足。从学科的发展上看,财务管理专业源自会计专业。但是,很多的学校都同时设置了这两个专业。由于它们之间的近似性,使诸多的专业课程是一致的,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这使在实训教学上也同质化[2]。因此,在实训教学方法上也类似于会计专业,偏重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而未形成自身专业的特色。实训模式简单刻板,并不能真正结合当前的实际需求,只是简单地重复既有的知识,而实训的目的未真正达到。

第二,实训教学的方法单一。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方法采取教师示范讲解,然后学生课堂操作训练。这虽然强化了课堂的学习,但是理论知识转化了实际的操作技能,则不可能完全通过模仿进行的。当前的教学方法,多是学生在课堂上模仿教师进行相关的操作训练,但是这种简单的模仿,并未真正展现实训教学的本质,从而影响了实训效果的取得。

第三,实训教学师资滞后。实训教学无疑需要教师自身注重对实训流程的熟悉,掌握实训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师队伍是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开展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实训教学中,由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使这些实训课程有一些教学技能不是很符合的教师兼任,这必然会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此外,目前的教师队伍的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操作实务重视不足,这是传统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或改善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第一,突出财务管理实训的重点。财务管理实训教学除了一般会计类专业的相关核算能力之后,还必须突出财务管理专业资深的特色[3]。财务管理不能仅仅聚焦在财务的分析,还应注重管理方面。具体到企业来说,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是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的,为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财会上的帮助。实训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状况的分析,还必须兼顾财务的统筹管理的能力,从而较为全面地掌握财务运作状况。

第二,加强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方法的开发。在完善实训内容的同事,还需要侧重加强实训方法的探究,以此来提升实训的实效。其中主要的方法开拓包括:

(1)广泛运用现代的信息传媒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财务管理也必然需要运用到这些技术。因此,在实训教学中也需要贴进未来就业的实际,引入现代的传媒信息传媒技术。如财务核算的计算智能技术的运用、财务管理中的信息整合以及数据分析等,都可以广泛地运用到现代的信息传媒技术。

(2)采用ERP沙盘模拟对抗。ERP沙盘模拟对抗是模拟了企业财务的运行状况。这使学生在步入企业等就业岗位之前,就能够对企业运作流程的认识,理解相关的管理思想,提升财务管理的技能[4]。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大量地增加这些模拟运作的运用,由此而提高实训效果。

(3)与企业财务专业合作。可以邀请企业中的专业技能人才,到学校的课堂,通过专家讲座、课堂指导等方式,传授企业实务操作中的具体经验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将学校的课堂学习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展实训教学的思路。

(4)加强专业实习锻炼。通过实训锻炼等形式,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送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锻炼,实际地参与到企业财务的管理实践之中,从而提升财务管理人才的基本技能。

第三,加强财务管理实训教学的师资建设。学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在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也是如此。针对当前实训教师队伍薄弱等问题,必须加强相关的队伍建设来提升实训教学的成效。例如招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加强对实训教师队伍的支持力度。在师资队伍的发展中,注重实践与理论双肩挑的教师人员培养。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甚至可以探索让企业的资深财务管理人才兼任学习的教师,从而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实训与实际操作的接轨。将课堂与课外相互结合,学校原有的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师与来自企业的实务操作人才的教学合作,这是拓展实训教学教师队伍的重要渠道。

综上所述,在教育体制神话改革的背景下,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将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的对接,从而不断地提升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竞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保胜.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实训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当代经济,2015,3:107.

[2]李永梅.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69.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篇8

1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课程的核心,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企业内部,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课程任务是通过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从而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专业素质,如基本业务知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等。

《财务会计》是继《会计学原理》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主干专业课之一。会计科目是学生最初认识会计工作的工具,借贷记账法是学生初步掌握会计工作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于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得以迅速的提升,同时,也为以后学习《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财务会计》课程所具有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强,正是如此,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普遍存在一种“老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即使有些同学的《会计学原理》学得比较好,也普遍觉得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多,难度大”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是改变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两难现状的首要任务。

1.1 教学内容侧重理论

现行的《财务会计》课程是按会计六大要素进行组织教学的,虽然理论体系完整,但是在会计岗位对会计技能的要求方面,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大多数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组织教学,学生上课忙于枯燥的业务核算,找不到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加之,高职学生的逻辑性不强,学生感到学习的内容理论方面太多,脱离实际工作。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更累,因此,课堂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2 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一段文字或是描述就是一笔业务,学生据此编制会计分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只是听或做笔记,加上课时有限,课堂互动较少,造成了很多学生只知道固定的题型怎么做,换了提问方式就不知如何解决,更不用说对千变万化的工作环境中会计事项的判断。

1.3 教学案例缺乏实用性

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每讲解一个会计要素,都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用相应的案例讲解作为辅助,其中有一点不足,就是由于教学案例的设计难度大,用于课堂讲解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因此,教师通常会用例题替代案例,例题多以某产品、某企业来举例,而往往没有背景资料,最终导致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不切实际,碰到新的问题仍不会处理。

2 基于工作岗位的财务会计教学的构建

2.1 教学思路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教学的主干课程,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之外,还要对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再加上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 根据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思路,以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整合课程内容,进行分岗位教学,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零对接。

2.2 创新教学模式

以企业各财务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为导向,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企业财务工作过程和内容,设计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技能训练模块。理论讲授以“实际够用”为原则,把理论讲授有机融入实践技能的培养中,技能训练主要通过单项实训、岗位实训和综合实训来进行,内容根据来企业典型的经济业务设计,体验企业财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使学生既锻炼了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2.3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以财务岗位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过程的实施中,对体现企业财务流程的真实场景进行设置,对相关只是与能力的培训,要紧紧围绕以“财务岗位”为中心进行开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与教学过程中,运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实际解决问能力的目的。

2.4 编写适合分岗位教学的教材

编写适合分岗位教学的教材时,要以满足会计岗位实际操作技能为依据,按照“实际够用”的原则进行组织编写,教材内容以完成企业各财务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进行驱动,按照财务岗位的工作内容去组织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把握企业各财务岗位的实践技能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并提高学习兴趣。

2.5 完善考核方案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按“平时成绩*(30%-40%)+期末成绩*(60%-70%)”,期末考试通常按卷面考试的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建议建立知识掌握与技能应用、独立思考与合作完成的考核评价体系,从不同侧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考核方式变为“课外作业10%,单项实训操作30%,教师评价10%,期末考试50%”,以调动学生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

3 组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活动

①开展以任务引领项目教学,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②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引领型的实践项目作为主要的项目活动,由教师示范提出活动的要求,采用特殊形式的组织教学模式,从而营造出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在教学活动中,为满足学生参观、实训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④在教学活动的模拟实训中,以企业环境为参照物,作为学生模拟实训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岗位,分角色的轮岗实训,模拟企业的真实情景,尤其是以真实企业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为主。

4 分岗位教学面临的问题

4.1 课堂的管理

分岗位教学属于开放式的教学,学生根据任务自主学习,需要分组协作,课堂整体比较活跃,导致有些学生不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滥竽充数,影响别的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课堂秩序,因此教师应尽量分配好教学任务,避免忙闲不均。

4.2 教学的进度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都存在不同的差异,所以在对教学任务完成的速度方面,也存在快慢不一的现象,从而导致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进度参差不齐,或提前完成,或拖泥带水,所以任课教师对教学进度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又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任课教师的招聘,主要来源渠道有两方面:一方面,会计专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另一方面,社会招聘。对于前者而言,虽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后者往往恰好与前者相反,他们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口头表达能力不如前者,教育教学方法也相对欠缺。因此培养更多合格的职业教师变成了当务之急。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篇9

关键词:酒店;财务会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根据《酒店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课堂授课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酒店行业财务会计核算的精髓,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有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

目前,国内开设《酒店财务会计》课程的院校较少,所选用教材主要注重理论阐述,缺乏配套的实践性练习。部分教材与酒店行业实际严重脱节,不能为学生与酒店行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更谈不上能利用所学指导实践。时至今日,更有部分教材内容没有按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最新的会计科目设置,导致教材内容已经跟不上酒店行业的发展要求,同时,造成教学上的极大困难。

(二)现有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已有的教材更偏重理论介绍,而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由此导致该课程的体系不能从市场出发,更无法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授课过程中,理论课程的讲述安排大部分课时,而实践教学安排较少,这种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体系域专业性较强的《酒店财务会计》课程完全背离,学生对教师的理论讲授缺乏兴趣、难以理解和直观感受,在现有的课堂上,很少有接触酒店行业的基本业务,更谈不上实践操作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酒店领域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课程设计思路

《酒店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首先要考虑,在教学模式中,提倡以职业活动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对业务处理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等,通过实践训练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酒店会计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酒店财务会计》是以酒店行业的客房部、餐饮部、商品流通部、酒吧、健身娱乐部、商务中心等多部门的业务活动为导向,以各部门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将各部门的填制宾客账单、营业日记台账、营业日报表等工作,收银工作,核算收入、成本费用、营业税金等工作,登记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

三、实践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实践课程实施

在实践教学环节,分别就酒店行业的各类业务活动,包括:客房部、餐饮部、商品流通部、酒吧、健身娱乐部、商务中心等多部门,分项目进行实账训练。在每个项目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将实训室设计为仿真的财务会计部门,并备好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财务报表、财务专用章、法人章、点钞机、点钞券、计算器、装订机等资料。由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前台接待人员、业务经办人员、收银员、出纳、记账人员、财务主管等,部分同学扮演银行、税务部门、供应商、顾客等角色。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由老师进行监控,指导学生完成有关业务的处理。每个项目结束以后,进行必要的岗位轮换。

各个项目的实践训练完成以后,可以集中开展点钞验钞技能训练、手工账技能训练等操作。学生在完成每一阶段的实践训练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经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不断改进。

(二)课程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完成以后,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成果、课堂参与程度等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程度,主要从平时考勤、课堂表现、项目参与程度、业务熟练程度、沟通协作能力、实践成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也需要对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知识性等进行总体评价,以促进实践教学的推进。

四、结束语

《酒店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酒店企业的客房部、餐饮部、商品流通部、酒吧、健身娱乐部、商务中心等多部门的实账操作,能够使学生熟悉酒店领域的会计核算流程,掌握基本的会计处理技能。以仿真企业为载体,模拟真实财务会计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与此同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真实情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以特定职业角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婷.我国酒店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1.

[2]姜华.酒店收入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的探讨[J].企业研究,2014,7.

财务会计实训论文篇10

关键词:财会人员;支农惠农;政策培训;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D922.2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中央作出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各级政府都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并加大了财政支农投入力度。为了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财会人员财务管理水平,发挥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浙江省确定首轮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农村财会人员。因此,我们着重从农村财会人员入手研究支农政策培训中的有关问题。

1 新昌县农村财会人员基本概况

新昌县地处浙江东部,现设三个街道、13个乡镇共16乡镇(街道)辖区,共425个行政村。本次培训按新昌财政局要求,为更好地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决定扩大培训面,即每个行政村基本上派出村会计、出纳和村财监小组长三人参加。培训过程中我们对1216位参加培训的人员做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49份,其中农村财会人员回收786份。因此反映的情况比较真实地体现新昌县目前农村财会人员的现状。具体如下:

1.1 农村财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财务工作开展难

从知识结构分析,大专及以上学历38人,占4.8%,相当于高中学历的232人,占29.5 %,也就是高中以上学历约占三分之一,其余均为初中甚至高小学历。而且,这批人长期在农村务农,平时很少看书、学习,要求他们掌握比较专业的会计理论并实践操作技能,难度可想而知。从专业结构分析:持有会计证的334人,持有农经部门证书的262人,其余都为无证人员。持有证书的人数虽然占到75.8%,但其证书的获得是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更谈不上有专业知识,获得的时间也相差甚远。因此专业知识参差不齐,专业素质明显偏低,加大了财务工作的难度。

1.2 财会人员队伍严重老化,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从统计数字不难发现:35岁以下的人48人,占从事财会工作的6.1%;36-50岁的165人占21%;50岁以上573人占73%。年龄最大的是1927年出生的老会计,现已经80多岁高龄了,仍担任村会计一职。年龄老化现象十分突出,而现代的财会人员需要使用电脑,写电子文稿,编电子表格,而他们几乎不可能应用,所以很难适应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1.3 农村财会人员待遇低,心存不平衡

一方面,中央到地方对农村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视,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加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农村主职干部的待遇也大幅度提高,而且由县财政统一下拨发放,保证了农村主职干部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经济发达、经济开发项目相对较多的城市周边村,部分村主职干部还钻集体孔子,灰色收入乃至腐败收入成分不少。对于这些情况,村会计是最清楚的。村会计工作量大,工作细碎又麻烦,如选举工作、人口普查工作等都是大量的具体工作,而工作补贴却很少,待遇明显偏低,心存不平衡。

2 新昌县支农惠农政策培训的具体做法与成效

2.1 成立领导小组

由县财政局长任组长,财政副局长兼函授站站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华会计函校新昌函授站,负责具体的组织、培训、教学和学员信息采集等工作。

2.2 建立县级师资队伍,充实课件内容

县财政局选派农业科负责人参加全省师资培训,并以他们牵头培训本县师资,在省教材的基础上,充实本县政策措施,并制作完成PPT,会同函授站老师汇编试题库,并挂在本县党建网上,便于学员随时自学。

2.3 有条不紊开展培训工作,首轮培训按计划圆满完成

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分别送市级和县级函授学校培训,还根据距离县城的远近实行“请进来”上门培训和“送出去”的送教下乡活动相结合。

2.3.1 对乡镇(街道)记账会计、出纳,实施集中脱产培训,全县46人统一到绍兴市中华会计函校培训,为期三天。后来聘请他们为当地培训时的编外辅导员。

2.3.2 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从方便学员参加的目的出发,实施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一是以较远乡镇为单位进行送教下乡活动;二是组织县城附近的乡镇(街道)到中华会计新昌函授站来进行培训,培训达到预期效果,在全省有示范作用,首轮培训被浙江省评为支农培训工作一等奖。

2.3.3 培训方法上采取采取面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除了面授以外,利用新昌党建网,把教学培训的内容和问题挂在网上,让学员回家后随时进行自学,继续理解“消化”。

2.3.4 培训内容上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结合上级培训要求和本县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培训要求。印发培训指南、培训议程、培训须知等。下发浙江省财政厅编制的《支农惠农政策解答》一书,人手一册,教学中有时会用方言对政策进行解读,使培训达到最理想效果。

2.3.5 充分调动乡镇(街道)记账人员的积极性,把他们作为编外辅导员,利用他们事先已参加培训,平时与农村财会人员联系较多的优势,进行课间课后辅导,效果非常理想。

3 新昌县在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中遇到的问题

3.1 培训对象文化程度低,培训时间短,培训难度大

从调查中发现普遍存在财政支农政策的培训对象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层次偏大的现象。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对涉农惠农政策知之较少,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其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达到预期的目的比较困难。

3.2 培训对象思想认识不到位,影响效果

少数乡镇干部(村干部)轻视和忽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没有把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对参加学习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以被动应付,以完成领导的任务为目的,以自己工作很忙为借口,对新形势下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缺乏主动的认识和积极的学习。囿于经验,满足现状,不能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培训干扰较多,不能保证时间。

3.3 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也存在问题

首先管理主体不合理。几乎所有乡镇农村会计都是接受乡镇经管站的管理,乡镇经管站为会计管理主体。乡镇经管站隶属于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业务上受上级农业部门的领导,会计工作专业性、职业化特点不突出,同时农经队伍自身存在着力量薄弱,缺员和在编不在岗,业务不够硬等现象,难以有效地管理会计工作,再者,与《会计法》规定的“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不相吻合,也不利于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继续教育以及进一步推动农村会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其次职责权限不明确。实行村账乡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职权上划,日常的经济核算由乡镇经管人员,村会计的职责范围发生了变化;而委派会计着重强调了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委派到村的会计人员需要哪些权利,权限规定多大为宜,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行政村撤并后,原来的村财务帐号没有合并,财务还是各管各,加大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难度。村财务监督小组对一些分社财务缺少有效监督或不进行监督。表现为管理难,也难管理。

再次就是财会人员的选拔和教育机制有待完善。农村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已经大大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当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不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会计教育和会计培训。此外,往往一朝天子一朝臣,会计人员随着村干部的交替而变化,选用的随意性较大。部分村会计人员财务管理观念陈旧、方法落后、认识有偏差,财经法规意识淡薄,政策观念不强,村干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随意性较大,原则性不强。

4 关于支农惠农政策培训的思考与展望

首轮支农政策培训可以说是摸着石子过河,无论培训对象,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员信息的收集等等,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现在在首轮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思考也应该展望,让政策更加透明,让农民更得实惠,让培训更有效果。

4.1 统筹规划,协调配合

支农培训这项工作牵涉面广,必须获得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要明确财政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培训主渠道作用(财政部财办[2008]43号文的提法),同时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争取农业部门的支持。

4.2 加强调研,注重实效

在正式培训前,应该积极做好培训调研工作,深入到有关乡村,摸清农村财会人员的具体数目、文化水平,实地了解广大农村财会人员的需求。为培训的针对性、效果的实用性创造有利条件。

4.3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时间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农闲时节。今后的培训在送教下乡的基础上,拟集中、封闭的方式进行培训,这也有利于广大农村财会人员的相互交流。

5 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5.1 分层分类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必要性

在对农村财会人员培训时,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农村财会人员所处岗位、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要把村书记、村主任也列为培训对象,因地制宜分类安排培训。比如说,会计的培训以会计电算化、会计业务核算为主;村报帐员的培训以会计基础工作及报帐业务为主;村书记、村主任培训则以财务管理制度、支农惠农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为主。只有这种既顾及工作性质、又突出重点的分类培训,才能使农村财务管理得到显著改善,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坚持分层分类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是培训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培训效果的基石。

5.2 摆正位置,提高思想认识是关键

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及其培训的重要性,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受训者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搞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教育村干部和村级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面,以适应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彻底纠正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中的模糊认识,提高学习和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增强村干部及村级财务人员教育培训的紧迫性。

一滴水滋润一寸土,一缕光照亮一片暗。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是一项积微知著、巨细靡遗的常态工作,不仅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联袂而动,更需要各村级财会人员事事、时时、处处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勤奋工作,找准定位,扮好主角,为落实好财政支农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留下一抹绚丽、奉上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通知[Z].农村财务会计.2009.2.

[2]周桂元.浙江省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答[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2.

[3]邓子基.关于财政支农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