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颂协会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31 20:04:54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篇1

开幕式由中国摄协秘书长刘榜主持,中国文联、中国摄协副主席吕厚民代表中国文联、中国摄协致开幕词。副部长龚心翰,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吉炳轩,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晓光、画报社社长贾明祖等,与首都摄影界、新闻界人士及观众数百人出席了开幕式。

“祖国颂”展览内容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广大的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通过他们的镜头,记录了共和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展厅的正面是三代领导人的巨幅照片,在长8米,高5米的巨型展板上,这三幅作品给观众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这里,我们仿佛又听到了伟大的领袖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又看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指点江山的恢弘气度;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新一代领导人同志在谈笑风声中规划共和国更加辉煌的未来。展厅的两侧,以年代为序陈列,纪实摄影真实地记录了开国大典、、“四五”群众运动、控诉“”游行,以及改革开放、希望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艺术摄影更以其斑斓的色彩,生动的艺术形象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人文景观进行了尽情的讴歌与颂扬。

作为共和国50华诞的献礼,此次展览从整体策划到具体布展,无不体现了主办者的激情与精心。此次展出的360幅摄影作品,在摄协领导的组织下,听取各方各界的专家意见,从数千张作品中遴选而出。力求参展作品从各个方面充分反映5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反映了50年来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历史变迁。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篇2

不久前的一天,笔者采访了这位著名的音乐人,聆听了来自他内心深处的独白,了解到了他从一个铸锻厂的工人成长为词曲作家的职业之路……

吴颂今1968年从南昌一中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铸锻厂当了一名车工,4年过后又被调去当热处理工。热处理工作辛苦而且危险――把烧得发红的零件丢进水池,水池里会冒出很热的蒸汽,硝烟一样弥漫整个车间,一不小心人就会被烫伤;烧得发红的零件丢进油池里。因为骤遇高温,通常情况下油都会起火,更容易把人烧伤。至今吴颂今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刮大风,油池起火后火借风势,把车间顶棚点着了。得知消息后,正在轮休的吴颂今急忙赶到车间和大家一起救火。火被扑灭了,吴颂今和他的工友们却个个一身油污,吴颂今还被烧掉了头发、眉毛,变成了一个“丑男”。

吴颂今自幼对音乐显现了浓厚的兴趣。他在上下班的路上或是工作之余,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哼起歌来。他的成名曲《井冈山下种南瓜》,就是他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忍着加热炉边灼人的高温谱出来的曲子。这首歌一经推出便广为传唱,成了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歌曲之一。吴颂今也因此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被调到江西省文化工作室从事专业音乐工作,从此他有了更好的学习和创作条件。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阅读了大量的音乐书籍,自学音乐知识,并做了大量读书笔记。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吴颂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经过3年的苦读,他在专业音乐理论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后,吴颂今被分配到了江西省音乐家协会工作。在那里,他创办了音乐杂志《心声歌刊》,任副主编。吴颂今一边工作,一边笔耕,发表了大量词曲作品,渐渐在乐坛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因此引起海内外音乐机构的注意,接到了大量的邀其前去任职、进行音乐创作的邀请函。

1987年,吴颂今告别家乡来到广州,应邀进入中国唱片广州公司,成立了自己的颂今音乐工作室,正式开始了自己在乐坛的打拼之旅。

当时,正是广东流行乐坛酝酿辉煌的黄金时期。由于大量港台流行歌曲对内地歌迷造成的广泛影响,吴颂今认识到要想在歌迷心目中建立自己的品牌,一定不能跟在港台音乐屁股后面,一味吟唱风花雪月的爱情,而必须另辟蹊径,走与众不同的道路才行。因此,吴颂今开始积极寻找并努力酝酿新的切入点。

这时,吴颂今想到了家乡的一个叫杨岗丽的小歌手,觉得她是一个可塑之材,就为她量身定做了一些把劳动与爱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歌曲。这就是后来广为传唱的《茶山情歌》《风含情水含笑》等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甜歌。当时,中央电视台还未开播放流行歌曲的先例,但由于吴颂今创作的这些歌曲把劳动与爱情结,合在了一起,与其他的爱情歌曲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顺利通过央视有关部门的审查,得以播出:演唱这些歌曲的杨岗丽(后来更名为杨钰莹)也因此一炮而红,开始走红全国。

由于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地,本身又是工人出身,一直还和江西铸锻厂的同事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自己也是“南下一族”,因此,吴颂今渐渐把目光盯在了那些到广东寻梦的“新客家人”身上――每当在街上见到身背行囊、手提行李的打工者,吴颂今都会禁不住涌上一股朴素的阶级感情,希望为他们写些优美动听的歌曲。慰藉那些在寻梦旅程中疲惫不堪的心灵。刚好这时,吴颂今签下了一个叫陈思思的歌手,她的形象非常好,歌喉也异常甜美,具备很好的走红条件。在为她做定位的时候,吴颂今灵机一动:何不把她塑造成打工族中“大众情人”的形象,来推出这位优秀的歌手呢?联想到千军万马下广东,留下了不知多少个痴情守候的人,吴颂今灵感的火花迅速闪现,为陈思思创作出了广为传唱、让其一举成名的《情哥哥去南方》。这首歌唱红之后,吴颂今又为她创作了《情哥哥回家乡》《风调雨顺》《中国茶》等同样脍炙人口的歌曲。

屈指算来,陈思思以颂今词曲的《情哥哥去南方》从广州舞台起步,一跃登上央视1994年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颁奖晚会舞台;1998年颂今又安排她唱着《中国茶》登上首都人民大会堂舞台,顺利进入二炮文工团;2008年奥运期间,她成功地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举办个唱,颂今专门为她打造的《奥运的微笑》,还被奥组委选定为志愿者歌曲;2009年10月31日,陈思思在台北国父剧场举行了一场“美丽之路”台北演唱会,成为内地歌手在台湾举办演唱会的第一人。这场音乐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陈思思被台湾观众亲切地称为叫,国新民歌“一姐”,从而在台湾掀起了一股“新民歌”热潮。为了这场音乐会,吴颂今早在1997年首次赴台探亲时,就把陈思思的歌碟资料送到台北图书馆、表演艺术音像馆,走访了台湾“国立”文化中心等有关单位、部门,联系探求陈思思到宝岛演出事宜。12年后,梦想终于成真,乐当人梯的吴颂今倍感欣慰。

虽然打造了众多一线明星,在词曲创作方面取得了这么丰硕的成果,在乐坛及社会上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吴颂今仍然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为音乐打工的人”。他关注各种类型的音乐,为各种不同的群体写歌,包括儿童、军人、知青和打工族。由于自己在特殊年代下放过、离开过家,有过与如今打工族差不多的思乡之情与创业渴望,所以,吴颂今非常希望能为打工族创作出一首激昂的励志歌曲,鼓励每一个背井离乡的人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吴颂今坐在自己的书桌前,一气呵成,写出了这样一首歌:“告别亲人离开家园,异乡冷暖装满心间,希望之火从未熄灭,走南闯北何惧艰难?别笑我今天是穷光蛋,明天我也会当老板,不靠天不靠地靠自己,风水它也会轮流转!莫负这好时光,真正的男子汉,人生难得拼一场,成功就在明天;人生难得拼一场,成功就在明天!”这首名为《拼一场》的歌激起了吴颂今心中的创作激情,很快,他又创作出了《打工的妹妹》《家乡的月亮》等打工歌曲,请了刘明、宋雪莱等来自打工一线的歌手演绎,录制了《打工的妹妹》专辑,为漂泊的新客家们送去一份慰藉与鼓励。

吴颂今这位从工厂、从打拼中成长起来的著名音乐人,在音乐创作受到盗版、网络下载等各种因素冲击而不如以前景气,许多音乐人都改行从事其他更赚钱行业的今天,仍然坚守着对音乐的热爱,继续活跃在音乐的舞台上――2007年,他担任了“快乐男声”评委,为“快乐男声”的成功举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年夏季,应江西卫视之邀,吴颂今赶到“红歌突围战”排练现场,挑起“中国红歌会”音乐总监的重担,投入到“红歌英雄汇”连续8场近两个月的赛事。他同剧组工作人员没日没夜一起操劳,为每场比赛策划选曲、指导歌手演唱录音、彩排时充当评委“替身”即席点评。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工作,让听着、唱着红歌长大的吴颂今过足了红歌瘾。在此过程中,吴颂今也对中国大量优秀红歌

进行了一次总览式的收集、梳理,手头积累了几千首作品的曲谱。红歌会工作结束后,他又牵头组成编委会,精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经典歌曲千余首,出版了《中国红歌汇――红歌经典600首》。此书出版后,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阵红歌热潮,他也因此被人称为“红歌教头”。

作为著名的资深赣籍音乐人,吴颂今不仅一直不遗余力地把江西的众多优秀歌手向外推出,还不断地为歌坛寻找新鲜血液、可塑之材。他目前正在力推的新人是一个由5名清纯的南航空乘专业的大学生组成的组合,名字叫“天使乘务组”。清新的名称、靓丽的歌手,加上吴颂今创作的靓歌,让人顿觉耳目一新。2010年,草根歌手组合“旭日阳刚”演唱《春天里》一炮走红,并上了2011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之后,由于《春天里》被词曲作者禁止“旭日阳刚”演唱,“旭日阳刚”的前途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吴颂今认为自己创作的《拼一场》等歌曲定位与他们的身份十分吻合,遂通过微博联系上了“旭日阳刚”,为他们录制了《老乡见老乡》等打工歌曲。他希望“旭日阳刚”保持自己的淳朴与阳刚之气。推出更多为广大听众喜欢的原创歌曲。

2011年深圳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时候,曾经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谱写《福娃祝福歌》、为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创作《乐羊羊喜洋洋》的吴颂今,又为大运会吉祥物度身定做了《UU之歌》,以动感时尚的音乐元素,塑造了大运会吉祥物UU的可爱音乐形象:“UU,UU,我是UU,没有脚也没有手。异想天开的可爱宝贝,我在深圳把你迎候……”至此,吴颂今完成了计划中“吉祥物三部曲”,形成了一个系列――《福娃祝福歌》是由5位小朋友组成的福娃组合演唱,《乐羊羊喜洋洋》由童声合唱团集体演唱,《UU之歌》与前两首歌的演唱形式有所区别,选定由深圳市梅沙小学三年级8岁的刘珈莉独唱。

吴颂今还应邀担任了中央电视台音乐快递栏目组的“评审官”,为众多有音乐爱好和才能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进行评审,指导他们如何提高自己的音乐才能,受到了小朋友的热烈爱戴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被亲切地称为“音乐爷爷”。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篇3

一、认真加强组织建设,努力促进文联的规范化建设。今年年初,我们召开了市文联委员会,总结了XX年年度的工作,表彰了XX年年度的先进文艺家协会,出台了市文联2010年度工作要点。各协会根据工作要点相应地制定了2010年度的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市文联积极支持、指导、帮助各协会开展活动,认真为各协会开展工作排忧解难。在孙建科部长的关心重视下,市委宣传部给13个协会各补助日常工作经费XX元,给有关协会的专题活动项目补助经费在10万元以上,极大地鼓舞了各协会的工作干劲。市文联不定期地检查、督促各协会的工作,虚心地与广大文艺工作者交心通气,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全市文艺界形成了团结、和谐的创作氛围,各项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与去年相比,市文联各协会全年新增会员10%以上。市文联积极支持各协会以各种形式,组建工作机构和发展团体会员。市美协成立了5个专业艺术委员会,各艺委会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淮川诗社在全市各地建立了10多个活动中心,为当地的文明建设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市戏曲协会先后创建了淮川京剧队、予倩国剧社、花鼓戏队等团队,调动了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文联工作输入了新的血液。

二、坚持“双百”方针,繁荣文艺创作。市文联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出精品力作,繁荣浏阳文艺。我们始终把出作品、出人才作为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

1、开展各种活动,促进交流提高。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走下去的办法,参加和组织各种讲座、采风等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会员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市文联和各协会共邀请了30多批次的外地文艺名家来浏阳进行交流。其中,市文联邀请了刘二安、敖耀寰等著名灯谜家,市书协邀请了著名书法家王友智,淮川诗社邀请了文艺评论家张鹄,市戏曲协会邀请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志伟,市美协邀请了著名画家柯桐枝来浏阳开展学术讲座。市文联和各协会共组织了20多次采风活动。其中,淮川诗社先后组织了赴岳阳、浏阳东区等地的7次采风活动,参加人员达200多人次。市摄影家协会开展了赴大围山镇、贵州、梅西湖葡萄园等地的摄影采风活动。市美协组织了赴平江连云山、龙伏、社港的采风活动。市书协坚持每月组织会员参加长沙市书协讲座,带作品到长沙请名家点评。淮川诗社先后组织了7次改稿会、作品讨论会。市楹联学会承办了省楹联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接待了来自全省各地的140多位楹联家。广大文艺工作者通过这些活动,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生活,促进了创作。

2、推出文艺作品,扩大作品影响。全年我市文艺工作者共创作发表展出文艺作品XX多件,作品集30多部。其中,市文联组织推出了《浏阳河文丛》(第二辑)十部、书画诗词集《苍坊颂》、灯谜集《中华灯谜颂浏阳》和即将出版的书法诗词集《将军颂》,淮川诗社推出了《淮川诗词》第21期,市文学艺术创作室推出了书法集《浏阳颂》。市文联投入3万多元帮助推出的《浏阳河文丛》(第二辑),收录了朱赫、曾昭辉、唐伯藩、唐学雷、朱玉喜、朱文辉、陈东红、彭天翼、肖建生、丁纯蓝等11位作者的10部文学专著,共有189万字,包括儿童文学、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传记、报告文学等体裁,从各个层面反映了浏阳的风土人情和社情民意,集结了近几年来的文学创作亮点。为了扩大这套丛书的影响力,市文联组织召开了隆重的首发式。此外,罗传学、刘家定、李亚辉、彭晓玲、潘文、马克宁、黎凛、周子龙、邹冰等同志均在本年度有新的作品集问世。

3、组织专题创作,参加各种赛事。淮川诗社先后组织社员参加迎奥运、纪念平江起义八十周年、迎奥运赞长沙、长沙杜甫江阁等4次全国性的诗词大赛,在集体改稿、集体评诗之后集体参赛,共有27人次获奖。市书协积极组织会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种展览,潘颂华获得全国老年书法赛三等奖,唐运乐入选“刘少奇诞辰110周年全国书法邀请展”,潘颂华、何飙、周方旺等7人入选“长沙贵阳书法联展”,刘擒虎等6人入选“湘鄂赣边境毗邻县市区政协联谊会书画作品展”。市美协组织参加“山水湖南”美术作品精品展览,共有李亚辉、吴玉其、周石山等9位作者的10件作品入选并参展,作品入选总数位居全省县(市)第一。市摄影家协会开展了人体艺术摄影创作活动,撩开了人体艺术摄影的神秘面纱。市楹联学会组织了20多位会员参加“我为奥运冠军创作嵌名联”征文,易武兴、黄瑞祥、梁世兆、程水生等4人同获一等奖。市戏曲协会下属的辉其艺术团自创的节目《家园》,获得了长沙市2010新农村文艺汇演最佳节目奖。

4、扶植校园文艺,培养文艺新人。市文联继续把扶植校园文艺、培养文艺新人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今年是我市“中华诗词进校园”三年百校工程的第三年,淮川诗社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举办了第三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42人。至此,培训了全市101所学校的130多位诗词教师。市文联各协会会员深入学校举办讲座100多堂,听众达2万多人次。灯谜、戏曲、书法、摄影进校园的活动均在积极进行。一大批校园文艺新人正在茁壮成长。浏阳籍大学生陈阳静的书法作品连续获奖,浏阳一中欧代儒同学获得“星城书法之星”的殊荣。

(1)与2010年文联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查看更多>>

三、坚持“二为”方向,服务全市工作大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文艺工作必须坚持的方向。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文艺专长,为浏阳的“三个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1、组织全国诗赛,讴歌浏阳精神。今年是浏阳籍老革命家王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市文联组织了“长沙生物产业杯”全国诗词大赛。这次大赛,共收到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来稿3000多件。经过了初选、初评、复评、终评等4轮评选,确定了确定了一等奖1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6件,优胜奖20件。在评选的同时,市文联邀请了全国各地100多位书法家,书写了一部分诗词作品在王震故居展出。目前,收录了大赛入围诗词作品400多件、特邀书法作品100多件的诗词书法集《将军颂》,已经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审查,送交湖南人民出版社,预计在春节前可以公开出版。

2、承办灯谜盛会,活跃群众文化。今年元宵节,市文联承办了首届湖南灯谜节。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谭仲池亲笔为灯谜节题词:“点燃灯谜世界霞彩,弘扬民间艺术精华。”灯谜节在浏阳开展了全国灯谜擂台大赛、“中华灯谜进校园”示范讲座、灯谜一条街、灯谜广场大家乐等活动,同时还在《当代商报》、《浏阳日报》举办了全省灯谜竞猜大赛,在互联网举办了“中华灯谜颂浏阳”全国灯谜创作大赛。“中华灯谜颂浏阳”全国灯谜创作大赛以浏阳的名胜、名产、名人、风物和移动名词为谜材,共收到海内外来稿灯谜10000多条,评出了佳谜,出版了专集。甘肃、福建、广西、广东、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南的8支代表队来浏参加了全国灯谜擂台大赛。灯谜一条街活动在新文路步行街悬挂灯谜1000条,灯谜广场大家乐活动中各省灯谜代表队分别登台献谜,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可以说是人山人海,观众如潮。

3、投身抗灾救灾,体现人文情怀。今年,我国相继发生了南方冰雪、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我市文艺工作者没有袖手旁观,在积极参加捐款捐物的同时,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专长,投身抗灾救灾。市摄影家协会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深入道吾山、大围山、焦溪岭等地,拍摄了许多有关抗灾救灾和雪景的资料照片。市美协李亚辉、吴玉其向省美协主办的抗震救灾作品义卖各捐赠了1件作品,拍卖所得1XX元全部捐赠给了地震灾区。市音乐家协会积极协办抗震救灾义演活动,现场筹集善款39万多元。市作协理事邹冰将他的新书《用眼眸微笑》义卖所得4000多元,也通过慈善会捐赠给了地震灾区。

4、参与经济建设,繁荣企业文化。今年,市文联和各协会鼓励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产业发展服务。市企业文联组织了第二届“浏阳之子”的评选表彰,同时评选表彰了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企业文化优秀作品”。淮川诗社先后组织社员到银天大酒店、丰日集团、湘兰园艺等企业采风,为企业创作了一批诗词对联。市文学艺术创作室开发的“花炮安全漫画扑克”,宣传安全文化,深受企业欢迎。市摄协、美协组织会员,深入社港、大围山、道吾山等地,开展采风和创作活动,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5、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精神文明。我们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教化功能,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教育人。市文联在端午节前夕主办了端午诗会,组织了15个节目,融诗歌、朗诵、音乐、舞蹈于一体,向观众献上了一台精美的文艺大餐。市戏曲协会、市音乐家协会组织会员,送文艺下基层,为淳化民风作出了一定贡献。摄影家罗文浏在自家小区举办“歌声中长大的城市”摄影展览,观众达800多人次,对社区居民进行了一次爱我浏阳的教育。市楹联学会举办了浏阳北区首届民间挽歌邀请赛,以挽歌的形式宣传孝文化,为挖掘整理民间艺术作出了新的探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浏阳文艺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与浏阳的发展、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发展不平衡,个别协会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二是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毛泽东文艺奖、青年文学奖等省级大奖无人问津;三是缺乏大家,部级协会的会员屈指可数。这些不足,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振奋精神,全力以赴,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相关分页:[2]

与2010年文联工作总结相关的文章:

诗词协会、诗社工作总结

心理协会招新总结

心理协会招干总结

体育部工作总结与新学期工作计划

大学生心理协会纳新工作总结

2010年勤工助学中心工作总结

客运站消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篇4

工作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方面: 

1积极配合校女工部工作。 

2 配合院里学生会工作,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3做好本部工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强化女大学生动手能力、活跃校园生活。 

计划组织特色活动的具体内容: 

1 九月份计划开展“美丽人生”彩妆培训讲座。为了丰富女大学生的课外知识,为以后的工作面试、人际交往,商谈业务等打下基础,针对全校女生开展本次讲座,让广大女生朋友们认识社会就业现状及企业单位对女生装束的要求。 

2  组织全院新生“包饺子”比赛,为了提高学生团结协作及动手实践能力,在活动中间计划安排节目表演,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各项才能。 

3  在2008年三月份,女生活动月期间,计划给全体女生送花,看电影或者举办一场歌颂伟大女性的演讲比赛活动,组织每班学生积极配合工作,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4  在校女工部领导下,五月份组织“十佳女大学生”评选活动,争取评选出优秀的女大学生,让她们的精神激励我们的成长和学习。 

5  六月份组织一次关于亲情话题的演讲比赛,将我们的亲情热情不仅用精彩的演讲表示出来,更要用我们的行动来实行。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篇5

广告公司白领,半路出家当编剧

今年33岁的袁子弹,出生于湖南邵阳市武冈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戏剧编剧,母亲也从事文字工作。受父母影响,她从小就阅读了《红楼梦》《羊脂球》等大量中外名著,写得一手美文。

1999年,袁子弹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在学校,她因这个有趣的名字而闻名,好多男生还曾专门打听,想知道叫这个名字的姑娘长啥样儿。

大四毕业那年,学校安排课堂作业,虽然不是专业编剧出身,但袁子弹文笔不错,就小试牛刀创作了舞台剧本《天下第一公司》,描写了一个实习生如何在职场生存的故事,那是她的处女作。没想到,老师、学生对这部剧的反响都很强烈,剧本最终被湖南省话剧院采用。初出茅庐就有如此潜力,不仅给袁子弹在写作上带来了强烈自信,也令她在编剧圈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2003年大学毕业之后,袁子弹在出国留学还是工作二者中犹豫不决。也许青春就是任性吧,有趣的是,当时她喜欢的足球协议会在上海,就是这么一个奇葩理由,让她来到了“魔都”。但袁子弹一开始走的并不是编剧路子。

袁子弹毕业后在上海“打了4年工”,说是“打工”,其实是在浦东陆家嘴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广告公司的强度众所周知,在这里,她每天加班到夜里10点多。因为太累,只能坐在洗手间里打个盹。当时她在恒隆附近上班,那片写字楼每天出入大概有上万人。袁子弹就是这上万人中的一分子。

尽管做食脑族外表光鲜,但辛苦程度绝不亚于建筑工人,而薪水,又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那时工作业绩不理想,头几个月并没有拿到奖金,她天天拿着计算器过日子,心里有很多委屈。

而更让她感到窘迫的是,还遭遇过职场性骚扰。一天深夜,袁子弹忽然收到一条很暧昧的邀请短信,是主管发来的。她断然拒绝了对方的要求。

作为职场菜鸟的她,做事自然意气风发,每次接到一个项目时,都会绞尽脑汁想文案,可是自从拒绝主管之后,袁子弹特别满意的文案,总会受到若有若无的“排挤”。那会儿,她不知道何去何从,也不知道自己的才能该如何体现,常常无聊地去玩夹娃娃机,消磨时间。她发现:“世界就像一个娃娃机,你们就隔着玻璃,却总抓不到。”

两年之后,她跳槽到了另一家广告公司。这时候,当年在湖南话剧院工作的朋友突然拿着《国歌》的本子找到她,称这部剧的编剧临时撤退了,项目面临放弃,问袁子弹有没有兴趣接个档。“人家也没抱什么希望,算是给我让我玩玩吧。”这第一个剧本写作的邀请,对她来说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会觉得好像离理想更近了一点,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类似于梦想的东西。”

袁子弹说,当时她并没有任何编剧经验,只是文笔尚可,于是就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一周写了6000字,也就半集,没想到,曾是《雍正王朝》制片人的罗浩,看完就跟她签了正式的编剧合同。后来她便坚持了下来,也由此开始了她的编剧生涯。

与侯鸿亮联手,“烹饪”《欢乐颂》

袁子弹是个谨慎的人,刚开始担心编剧工作不稳定养不活自己,所以不敢贸然辞职,就开始一边写戏,一边工作了两三年。那时她经常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基本上是从晚上11点写到凌晨3点。有时实在太困,上个厕所都能累倒在里面睡着。又担心早上打卡迟到被扣钱,后来调整为回去之后就睡觉,定三四个闹钟,在凌晨3点把自己“闹”起来,写到早上8点洗个澡就去工作。

在广告业工作4年后,袁子弹正式辞职来到北京,成为职业编剧。其间,她一直在从事重大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创作,都是主旋律作品,比如电视剧《国歌》《日出东山》《郁达夫》,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等。

两年前,正午阳光影业的董事长侯鸿亮第一次接触到《欢乐颂》这个剧,马上就产生了浓厚兴趣。侯鸿亮领衔的“正午阳光”团队擅长拍男人戏,之前《北平无战事》《琅琊榜》《伪装者》等颇有影响的大剧,都以男性为主角,展现男人世界的情与义。观众在赞誉的同时,也忍不住调侃侯鸿亮的“处女座”团队压根儿不会拍女人戏。这下,“逆袭”的良机终于来了!首次触碰女性题材,他意识到,女编剧能帮自己的团队把握住该剧应有的细腻和柔情。“编剧要女性,而且年纪不要太大,这是选编剧的一个重要条件。”于是,就找到了袁子弹。

其实在写《欢乐颂》之前,袁子弹也没有写过都市剧,她一晚上读完三本原创小说,顿时眼睛一亮,觉得“基础不错,有得改”。因为她和剧中主角年龄相仿,并且对其打工生活相当熟悉,所以很有共鸣。“我当时跟侯总说,为什么之前一直不太想做都市剧,是因为我觉得都市剧在我眼里就两种,要么是流于表面的偶像剧,要么就是婆媳剧。”

尽管一个没拍过女性题材,一个没写过都市剧,但两人仅聊了半小时就达成了一致――不做那种浮于表面的都市剧,要拍一个有现实感的女性群像。袁子弹痛痛快快地就接下了编剧这个活儿。

住在上海欢乐颂小区22楼的5个年轻女孩,她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的背景,各自要面对不同的人生课题。5个女人聚在一起,有欢乐,有矛盾,也有复杂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人物设置注定《欢乐颂》是一部细腻的女性剧。

接下这个项目后,摆在袁子弹面前的是一份150万字的原著文本,“线索繁杂,人物众多,心理描写和描述性语句特别多,影视剧还原起来难度很大。”5位女主角,5条线,如何平衡,如何把握节奏,这是她前期创作最大的技术障碍。

另外,近年来大陆电视剧很少有群戏,“费力不讨好”几乎是行业内的共识。如美剧《欲望都市》《绝望主妇》都是优秀的女性群戏,但这些剧是以人物为驱动的,容易拍成季播剧,并且符合欧美观众的审美习惯。国内观众更习惯看故事驱动型的电视剧,单线叙事,戏剧冲突强,剧情简单易懂。袁子弹和侯鸿亮深知群戏的弊端,而且要担很大风险。但他们却又希望保留5个女孩的故事,想丰富国内荧幕上的女性形象。

于是,《欢乐颂》就采用了在中国电视剧中少之又少的“五线并行”结构,里面有恨嫁的大龄女青年樊胜美,有职场菜鸟关雎尔和邱莹莹,有玩世不恭的富二代曲筱绡,也有逻辑严密的海归精英安迪。她们不仅有爱情,还有家庭、事业、朋友,以及没那么简单的社会关系。

为了让源自小说的人物形象在剧中更加生动鲜活,袁子弹把自己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种种细节都写入了剧本中。比如关关工作太累,在卫生间里打盹;小邱的爸爸来看她,给她烙饼、做菜,加完班没有人接,她会给爸妈打电话;房东无故加房租,找工作四处碰壁等等。其实这些袁子弹都亲身经历过。

“写的时候,就好像在回顾自己的经历,剧中人所面临的工作、爱情、友谊上的种种问题,也是我当时面临的。”《欢乐颂》讲述的这些女孩在上海打拼的故事中,既有婚恋指南,也有职场宝典,更是一部女性成长完全手册。袁子弹说,这是自己的打工经历帮了忙!

口碑爆棚,新晋妈妈成当红编剧

2016年初夏《欢乐颂》播出后,带给了袁子弹过山车般的体验。从开播时的收视低迷,到5月12日收官时1.928%的收视率、以及网络播放量突破50亿,这让她大呼“真是没想到”。袁子弹也因此成为当红编剧。

更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在收视率走高、口碑爆棚的同时,人们开始由这5个性格背景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展开关于当下中国社会阶层是否已经固化,以及价值观的激烈讨论。经验丰富的制片人侯鸿亮对袁子弹说,自己有史以来做戏都没有这么跌宕起伏过!

因为《欢乐颂》第一季太成功,新晋妈妈袁子弹还没出月子就开始写第二季的剧本了。鲜为人知的是,袁子弹的爱情比剧中的情节更浪漫。她的老公王辉曾在谷歌工作,是耶鲁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喜欢旅游的两人在一个微信群里相识,在网上交流一个月后,他们决定在美国会合然后结伴出行。

入境时,因为回答问题不过关被机场海关扣留,袁子弹的英文不好,当时就陷入了绝望中。王辉在机场左等右等不见人,才知道她出了麻烦,于是他细心沟通、多方协调,终于英雄救美把她“捞”了出来。接着王辉又为她安排妥当,规划好了40天的欧美行程,让袁子弹感觉到这个男人的细心,对这位“网友”刮目相看。

更让她倾心的是,王辉在旅程中还带她到欧洲歌剧院、博物馆这些有文化内涵的地方,一边讲解一边带她旅游,他的博学多才和丝丝入扣的分析,让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袁子弹自叹弗如。一个理科生竟然懂这么多,她甚是钦佩。事后她想,到科学馆约会是个很大的挑战,只有自己经常去并了如指掌时,才会带朋友去,否则不是给自己下套吗?后来在电视剧《欢乐颂》中,袁子弹也将奇点与安迪某次的见面地点安排在了科学馆。

40天的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在回国前,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2015年初,为了爱情,王辉决定放弃在美国如日中天的事业回国发展,并在2016年初与袁子弹领证完婚。

如今,两人认识3年了,还没有吵过架。“吵架只是对沟通无用的无力表现,也是对自己能力失望的表现。当我们一方声音过大时,就会静下心来,约好一个小时后再谈。”所以,他们家里有个小鸟感应器,家人声音过大,小鸟就会鸣叫提示“切勿争吵”。这也算他们的婚姻契约――绝不在家这个讲爱的地方讲大道理。

《欢乐颂》播出后好评如潮,王辉作为妻子的粉丝一集不落地追剧,还亲自搜集各种观众反馈。每当他看到一些观众中肯的意见和质疑,就会告诉妻子,给她一些建议。

针对观众的意见和想法,袁子弹对第二季的内容做了一些相应调整,更偏重每个人的成长。“樊胜美和安迪的年龄稍大,所遇到的问题会更复杂;邱莹莹的恋爱和婚姻也会引起话题;关雎尔是怎么样去打开一段爱情,怎么鼓起勇气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曲筱绡则会遇到家庭和爱情方面的挫折,和赵医生也是三分三合。”袁子弹最后说:“我们希望每个女生都能够在第二季有一点成长,但是也会面临新的困惑。真正的生活就是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就像地鼠一样冒出来了。”

据袁子弹透露,《欢乐颂》第二季将于9月开拍,将继续保持“五美”刘涛、蒋欣、王子文、杨紫、乔欣,以及王凯、靳东等原班人马,一个小配角都不会变,并且会增加男性角色,预计明年与观众见面。

接下来还会有《欢乐颂3》。袁子弹说,除了电视剧,未来她还要做电影和动漫。“手上也有两个自己做的项目,打磨得比较久,已经有了成熟的分集大纲。”

从打工妹到当红编剧,其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袁子弹自己知道,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她始终坚信“只有打拼才能改变命运”。袁子弹说:“人生没有弯道超车。没有天分、没有家世、没有美貌,也没有资源,就是努力,没有什么可想的。”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艺术节 文化阵地 凝聚人气 种文化

嵊州市浦口街道艺术节,自2006年起,每两年一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特别是2011年第三届“跨越之旅”艺术节,投入了三十多万元,历时三个多月,设计活动载体二十多项。艺术节的触角,深入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使村落文化 、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商品文化更加红火活跃,有力推进了浦口街道的和谐发展。

一、节会加强了街道文化阵地建设

嵊州市浦口街道位于嵊州市区的东部,四明山麓,地处城乡结合部。浦口街道是市开发区的主战场,延伸城市建设的主框架,是一块炙热的土地。现有规模以上企业8家,个私企业760家,2011年创产值22亿多元。浦口,文化底蕴深厚,是教育家、人口学家、经济学家马寅初的故乡。近年来,浦口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准确地把握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新期待,在富裕人们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街道领导班子,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找准文化工作为切入点,以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为抓手,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为目标。通过举办节庆活动,进一步焕发创造激情,增强创新能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力提高失土农民、市民的素质和塑造高尚的人格。创造出一个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生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指导思想,党委班子中心学习组,经常组织理论学习,外请专家讲授,着力抓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街道制定了中长期文化发展规划,年年有任务,件件有落实。从基础做起,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实实在在设定了一些文化项目,并付诸实施,其中投资1000多万元的文化中心大楼已经落成。各活动室布局正在进行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娱乐设施,为活跃当地的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硬条件。文化中心面积1—4层,约2000多平方米,室外文化广场500多平方米,大楼的设计图书室、活动室、展览室 、排练厅一应俱全。

二、节会壮大了街道文化活动的队伍

自我娱乐、自我创造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在自身参与中得到愉悦,得到教育,得到激励。我们街道有文艺团体十五个,最有名的数浦东排舞队、棠头溪鼓乐队、浦口村表演队、徐良艺术团和棠头溪越绍剧团。各团体以自娱自乐为目的,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节会把大家自然地聚拢在一起,共同奏响了艺术的音符,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带来的是快乐,播种的是希望,繁荣的是艺术,传承的是文化。节会的举办,为街道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了当地的文化底蕴。

11年深秋十月,丹桂飘香。笔者趁工作之便来到浦东村畈田自然村。该村有两支排舞队,街道举办每届艺术节都全力支持,给排舞队、篮球队买服装、买鞋,工资报酬都有落实。乡下的晚上应该是沉静的,但村里的灯光球场,灯火通明,喧哗声不断。休闲公园里时而传来抑扬顿挫的排舞节奏,这是村排舞队在排练节目。文化的种子已在这里扎根发芽。

现在全街道18个村,有各种文艺队伍十多支,她们活跃在街道的各个角落,文艺之花处处绽放。文化的神奇之处在于以文化育人,只有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才能真正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一个地区没有文艺团队,何来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在抓典型文艺团队的同时,也在抓全街道的群众文化。树立一个典型,撑起一片天空。到目前,全街道每个村几乎都有自己的文艺团队。

三、节会凝聚了街道群众人气

艺术节的许多节目,来自于广大的群众之中,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创作素材,最了解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需求。她们创作表演的文艺节目更有生活底蕴,更能反映群众的心声。用群众身边的人来说身边的事,更现实、更亲切,更有启发意义。艺术节中涌现出了像小品《风雨见真情》,重现了街道屠家埠村抗洪救灾的景象,剧中赞扬了支部书记舍小家顾大家的形象。剧中通过艺术加工塑造和提炼,村民一看就知道这是我们村里的书记。正面教育意义很强。又如群口快板《浦新社区和风劲》,农村建房实行异地新建,打破了村级界限,街道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建造一个社区,就是卫星城的雏形。异地新建的做法得到省、绍兴市、嵊州市领导的首肯。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夏宝龙同志来街道做专题调研。快板《浦新社区和风劲》就应运而生了。又如2009年第二届艺术节的村歌《沈如新村之歌》,描写的是本村的村容村貌,微风吹拂、绿树掩映、湖塘荷花,那空气、那池水、那绿草丝毫不比城里差,难怪有些“驴友”,眼看心馋,大有返璞归真的念头。歌曲作曲后又委托了本村在外念书的音乐系大学生沈婷婷演唱,在VCR背景下,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绘声绘色、博得了台下一阵阵的掌声,唱歌是本地人,唱颂扬本地的歌,也有歌唱家的水准。

浦口是教育家、经济学家、人口学马寅初的故乡。浦口村文艺演唱队,自编自导创作了表演唱《马老精神颂》,用越剧八个不同唱腔流派,颂唱马老精神,博得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特邀参加绍兴市文艺大展演。

四、节会提升了街道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文企联姻

艺术节是我们自身修炼、提升街道办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艺术节也是展示街道综合形象的平台。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筹办第三届艺术节起,协调工、青、团、妇,组织两副班子和五个任务组,工作班子上下协调,落实到人,撰写活动风险评估报告。节会期间,街道干部全体出动,派出所、综治办到岗到位。展示了街道上下团结,、奋进的形象,为浦口今后的发展、建设增添了活力和后劲。同时,对基层文化干部来说,也是自身全方位修炼的过程。

节会也激活了投资客商、企业老总和企业客户。规模以上企业浙江手牌葫芦厂,有自己的厂歌,浙江天乐集团有自己的文工团。他们纷纷以冠名、赞助、节目参与等方式支持艺术节。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篇7

2011年12月16日,万科降价潮抵达广州,万科柏悦湾三期正式开盘,这次新开批次直降6000元/平方米,售价最低至12900元/平方米。这是万科广州公司今年以来首次大幅度下调项目开盘价格。

不同于2008年的声势大噪,2011年以来,万科在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都被曝以不同形式“降价”。

事实上,降价已成为众多房企的不二选择。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明年要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支持居民的合理购房需求,优先保证首次购房家庭的贷款需求。

上海成全机构董事长把现在的开发商分为:主降派、主僵派、主守派和观望派。在降价的问题上,不同的开发商各怀心思,各自为战。

深圳市绿景企业管理集团在跟时间,赌的是房价只涨不跌;万科则在跟“面子”对赌,在网下卖房困难之时,把大批房源搬到网上,为降价找更合理的理由;中海、龙湖则跟机会对赌,坚持直接降价快消,现金为王。

对赌回购

2011年11月24日,总部位于深圳的绿景集团宣布其旗下的绿景香颂项目在开盘当天,购房者可以自愿与开发商签署一份“三年原价回购”协议。根据该协议,购房者可在三年后向提出申请,绿景将以合同原价对房产进行回购。

不过,绿景并没有公布协议的具体内容,绿景集团副总裁张梧峰表示:保值回购只有开盘当天的客户才能享受,具体条款要等到12月3日开盘公布。

绿景香颂位于深圳龙华新城布龙路与民治大道交汇处,住宅总套数为1176户,项目共8栋,2栋纯居住高层建筑以88平方米的户型为主;其余6栋为商住混合居住高层建筑。

据悉,此次推出回购的绿景香颂项目开盘均价为16500元/平方米,而其周边楼盘的价格在21000元/平方米左右。

11月29日下午,绿景香颂售楼处,由于三年原价回购的鼓动作用,原本冷清的售楼处挤满了人。“样本房开放的首个周末看房的人更多,要排队”,一个置业顾主说,她一天大概接待300批看房者。

绿景与时间赛跑

一对首次置业的夫妻在看了一个小时的房后,对样板房表示满意,但他们可接受的房价为12000元/平方米,最后决定还是不买。据悉,由于前来看房的多为首次置业者,因此这种现象在去年底的售楼现场颇为多见,对他们而言,买与不买,还是价格说了算。

绿景香颂提供的数据称,截至2011年11月29日,绿景香颂的诚意客户达1200批,到场参观人数突破了两万人。

“在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绿景香颂的目标客户群定位为刚需族。”张梧峰称,绿景保证香颂项目是低于限价开盘,且不会再降价。绿景在“铁底”保本的基础上再做出“三年原价回购”的承诺也是让购房者更有信心。

深圳知名房地产律师张茂荣指出,开发商承诺的回购在本质上是二手房交易,回购不太具有可操作性,其中涉及购房者供楼利息损失、贷款、二手房交易税支付等,回购成本或达房价的20%左右。

在张茂荣看来,回购的高成本决定了购房者基本不可能申请,除非房价暴跌,因此,绿景此举更大意义上只是一个营销策略。

事实上,在深圳打出原价回购卖房的并非绿景一家,十二橡树庄园宣布推出“3年回购,5%增值计划”。开发商承诺,如3年后房产低于购买原价,开发商原价购回,并多给予总房款5%的增值补偿。

据链家地产统计,目前包括上海、深圳、南京、苏州、杭州、长沙、长春等10余个大中城市的20余楼盘已经将“降价补差价”或“原价回购”承诺与低价销售绑定。

万科网上促销

万科集团总裁郁亮公开表示,万科2012年的发展策略是过冬,现在已进入“冬天模式”,现金为王、积极卖房、审慎买地、节约开支、锻炼身体是万科的五步过冬策略。郁亮表示,在定价策略上,万科将坚持市场原则,通过采取积极的定价策略促进成交。

2011年11月29日,万科宣布旗下的“万科V购”华南在线购房中心将在网上销售房源。其中广东地区的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也悉数在列,涉及的楼盘有24个,共计10亿元房源,将以在线专卖的形式,实行全程网络销售。

万科对外称,此次网销中除了提供“亿元优惠”外,还包括一元起拍、一年免费住等多项优惠。

在万科的该网络销售平台上,购房者可以按照项目、城市、价格、面积等各类别进行楼盘搜索。而在网页销售平台的最下面,则是4个优惠区。分别是1~10万元、10万~20万元、20万~30万元以及1元起拍区。

据悉,在万科三亚森林度假公园专区,活动持续一个多月。其中该楼盘4号楼9单元2层209室,面积36.53平方米,原价81.77万元,网售价62.96万元,优惠了18.81万元,降价幅度达到23%。

事实上,2011年以来,万科的降价一直在持续,只不过更为隐蔽,降幅也呈递进式,随着一期期新房源的推出,价格也更为优惠。

数据显示,2011年11月17日正式开盘的上海万科尚源的成交均价仅为12000元/平方米,此前该盘的累计合同均价超过16000元/平方米,降幅在25%左右。而位于深圳龙岗区的万科清林径项目部分单位售价调整,单价由原来的每平方米约13500元降到12000元左右,降幅约10%。

对外全国范围内价格的大幅调整,万科并不认为是降价,万科称,全线提价或全线降价都不符合万科的风格。房屋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企业只能为商品标价,而不能定价。

其他开发商猛烈直降

与万科相比,同为国内一线开发商的中海地产和龙湖的降价则显得直接而猛烈,2011年10月22日,上海数百名中海御景熙岸的老业因降价问题,与保安爆发冲突。但这仍旧阻止不了中海降价的步伐,2011年11月初数据显示,中海御景熙岸的最新成交价为17541元/平方米,为此批房源的网上备案价的6.5折。

2011年10月22日下午,上海嘉定“龙湖郦城”售楼处出现了近300名老业主“冲击”售楼处的一幕。原因是开发商将龙湖郦城18500元/平方米的均价一下子降到14000元/平方米不到。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篇8

一、积极宣传,营造节日浓厚氛围

一是提早谋划,做好安排。为了搞好全国第十二个“5.29”会员活动日纪念活动,我区计生协会一班人于年月份就开始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以计生局长闵同志为组长、副局长赵同志、协会副秘书长全同志为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关于开展“5.29”会员活动日的通知》(商计生协发2号)对本次活动做了全面安排部署。

二是在大街小巷、人口密集处张贴宣传标语千余条,宣传喷绘千余幅,利用广播、组装宣传车、开座谈会等形之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宣传效应。

三是制作了各类计生宣传资料,并分发到乡镇、学校、企业、机关单位,使青少年、广大育龄群众和外来流动人口了解计生知识。

二、扎实开展女性生殖健康巡回讲座活动,提升育龄妇女健康水平

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生育关怀伴你行”为主题的“5.29”健康知识巡回讲座。我们专门组织人员、车辆,邀请省妇幼保健院李秀梅教授和国家健康知识讲师团的关教授在我区等许多乡镇,进行了育龄群众生殖保健知识巡回讲座,两位教授对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乳腺疾病、宫外孕、子宫肌瘤、梅毒等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药品的使用、日常生活的预防、幸福婚姻家庭的维系以及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等知识进行了详细生动而形象的讲解,并通过面对面的咨询,开药方以及一些支援性的药品发放,使4000多名育龄群众当场受益,赢得了广大育龄群众一致好评。同时计生协会又制作了上万份健康知识问答卷和学习宣传资料,万余盒避孕药具,发放给育龄群众。各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给参加讲座的育龄妇女赠送了毛巾、水杯、洗衣粉、笔记本、钢笔等纪念品。这次活动在商州有线电视台连播一周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创新活动载体,突现优质服务

今年是全国第十二个“5.29”会员活动日,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我区在中心广场举行了计生科技之春文艺晚会,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歌颂了党的计生方针、政策和我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精彩的节目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阵阵掌声。月日,区计生局、计生协、区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和4个街道办事处的计生办、服务站全体人员及计生局成员单位等20多家单位在中心街开展了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大型宣传、义诊、咨询服务活动,计生局长闵同志、副局长赵同志等领导莅临现场,并亲自放发宣传册、开展计生咨询、当日悬挂横幅20多条、展出展板200多面、发放避孕药具10000多盒、咨询人数300多人,义诊400多人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有线电视台对此项活动进行了报道,宣传面不断扩大。

四、积极发动各级计生协会组织,大力开展“送健康送关怀、办实事”活动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篇9

回眸50年,作为上海艺术品牌、城市文化名片,“上海之春”点亮了半个世纪中国音乐舞蹈艺术事业的绚丽星空,成绩可谓辉煌。其主要功绩:一是推动了音乐创作的繁荣,造就了一批传世之作;二是造就了数代上海作曲家群体;三是在提携新人、扶持新人上成绩非凡;四是在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和活跃提高群众文艺活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值此“上海之春”五十华诞之际,我们约请了与之渊源深厚的如下名家撰写心得,重温半个世纪的旋律。

温故而知心

朱践耳(著名作曲家)

五十年前,飘来了一阵温暖的春风,一枝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冉冉绽放――那就是1960年的首届“上海之春”。

从此,“上海之春”在每年的五月都会展现英华,吐露芬芳,令人流连称赏。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音乐艺术节庆活动,“上海之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上海、为全国不断推出一批又一批的新作、新人,如何占豪、陈钢的《梁祝》,丁善德的《长征》,吕其明的《红旗颂》,瞿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都是在“上海之春”涌现而出的。

我于1960年夏回到祖国,并于1961年底调回上海。在第二届“上海之春”上,由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合唱团和广播合唱团联合首演了我的留苏毕业作品《交响曲――大合唱“英雄的诗篇”》,并由上海广播电台会同中央广播电台录音,制作了长达一小时的俄文专题节目(其中,我还说了一段话)。这个录音节目被送往苏联,于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那天由莫斯科广播电台向全苏联播出。那年正是我的作曲主科老师六十大寿,他听了这个节目,非常高兴。这是我第一次与“上海之春”结缘,如今想来,如果没有“上海之春”那“一盘棋”式的总调度、总安排,三个音乐团体加上两个电台如此大规模地合作我的一个作品,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1966年第七届“上海之春”举办之后,“”开始了。这一停,就是十三年。直到1978年,第八届“上海之春”(此后改为每两年举办一届)才又开始举办。此后的每一届“上海之春”,都有我的新作演出。

到了1986年第十二届“上海之春”举办时,发生了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故事――我新创作的《第一交响曲》中用了不少现代作曲技法,风格较新,初次内部试奏,得到的普遍反映是“要多难听,有多难听”。所幸的是“上海之春”的艺委会的审听结果是刚刚及格。于是,经过乐队认真刻苦连续一周的排练,《第一交响曲》得以在“上海之春”公演。公演以后,现场效果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听众反响很好。经艺委会打分,这部作品竟然得到了本届“上海之春”的一等奖。这对我在音乐创作上继续进行探索,是一个极大的肯定和鼓舞。

在1995年的第十六届“上海之春”,我举办了第一次个人作品专场,专场上演了我在1994年完成的四部新作――第六、第七、第八交响曲和一部小交响曲。这四部作品在形式上与传统交响曲模式大相径庭,可以说是一种“另类”或“异类”的、异想天开的探索,演出结束后引起了音乐界的广泛关注。我为“上海之春”感到骄傲,为自己的作品能在“上海之春”上演感到骄傲――因为“上海之春”有着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襟和大度,为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音乐作品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展演平台,不愧一个开放、创新、高品位艺术的现代音乐节。借此“上海之春”五十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这朵宝贵的芙蓉青春常在,愈开愈丰盛!

我写《红旗颂》

吕其明(著名作曲家)

在这阳光明媚、百花盛开的五月,2010上海世博会拉开了盛大节目的帷幕,迎来了“地球村”的四方宾客。与此同时,我们音乐界也迎来了上海音乐舞蹈节创办五十周年大庆。从1960年“上海之春”举办以来,文艺新人辈出,新的作品不断涌现,已成为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音乐盛会。

在60年代,“”之前,上海音乐家协会党组是“上海之春”的权威领导机构,由音乐界前辈贺绿汀、丁善德、孟波、黄贻钧、钟望阳、瞿维和我这个年轻的晚辈组成。1965年3月在上海音协的一次党组会上,大家对各演出学校报来参加“上海之春”的初选节目作了研究,认为歌颂祖国和人民、歌颂党和人民军队的作品还应加强。会上一致决定,由我赶写第一部作品,并起名《红旗颂》。当时的我毫无思想准备,感到非常突然,心中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这些前辈们这样信任我、鼓励我,对我委以重任;紧张的是时间短、任务重,恐怕难以完成。不过我又隐隐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于是,我毅然接受了这一艰巨的创作任务,大胆地进行了创作。回首往事,我感到若是没有“上海之春”为我提供了这一机遇以及良好的创作条件,如果没有前辈们的信任、鼓励和促进,就不可能有《红旗颂》。因此,我对这些音乐界前辈们充满感激、敬意与谢意。

当开始作品的酝酿和构思时,我的思绪立即辗转于历史与现实之中,在理智与情感的碰撞里试图寻找一个最合适的切入点。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红旗颂》以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为历史背景,歌颂祖国,歌颂红旗,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与此同时,当年的峥嵘岁月、战斗生活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一一闪过。红旗是革命的象征,在南湖红船的油灯光中,在井冈山的丛林里,在遵义城的堞墙上,在淮海战役的战地前,在革命圣地延安,在西柏坡……凡有革命战斗的地方都飘扬着红旗。红旗,那是成千上万的先烈用鲜血染红的,那些血染的战斗旗帜和天安门的胜利旗帜,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崇高而伟大的形象。我热血沸腾,心潮激荡,夜不能寐,乐思灵感和激情随之而来,将一个个音符挥洒在五线谱上。经过一个星期的日夜拼搏,激动的泪水伴着我写出了《红旗颂》。1965年5月,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的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上,由著名指挥家陈传熙先生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电影集团和上海管乐团联合首演,受到热烈欢迎,获得巨大成功。

自那次首演以来,《红旗颂》久演不衰,成为我国音乐节台上上演率、电视广播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作品之一。由于《红旗颂》问世以来产生的巨大影响,它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

我十分感谢听众朋友们给予《红旗颂》的关爱与支持、鼓励与认可。四十五年来,《红旗颂》没有被人们遗忘,使我从中得到了深刻启迪――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为文艺工作者,通过长期战斗生活的洗礼、磨炼和积累,我生成了一种神圣的、诚挚的热情。在创作中,我点燃灵感激情的火花,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党和人民军队,并把这种神圣、诚挚的爱融汇、渗透到《红旗颂》之中。同时我认为,作品要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声韵,越是扎根民族土壤的作品,就越有艺术的生命力。我觉得,以上几个方面可能就是《红旗颂》没有被人遗忘的主要原因吧。总之,我在创作中始终寻求自己的创作思维、美学追求、艺术风格,以及作品题材内容和体裁形式的高度综合统一,使《红旗颂》成为一部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奉献给时代和人民。

春天里来

陈钢(著名作曲家)

“春天里来百花香,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春天也是最有魅力的季节。“上海之春”今年适逢世博,更具魅力;而“上海之春”的主题,自然也应是四个大字――“魅力上海”。

1959年,《梁祝》在“上海之春”的前身“上海音乐舞蹈汇演”中问世,这可谓是“春前春”。

1960年,首届“上海之春”首演了我的《春》(长笛竖琴二重奏),加上80年代“上海之春”恢复后,又奏响了《岭的早晨》。“春”加上了“晨”,真可谓是“春中春”。

新世纪伊始,“上海之春”改名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后,当我亲眼看到当年的学生汤沐海指挥今天的学生乐队,在母校昔日的大礼堂、今天的贺绿汀音乐厅里,隆重献演我的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时,真是别有一番情韵,别有一番意味呀!这次演出也可称之为“春后春”。

我从“春前”到“春中”,一直到“春后”,见证了“上海之春”的五十个春天,心中不禁油然哼出贺绿汀老院长的那首“春天里来百花开……”,口中默默念道:“春前春后都是春,春中更见春。”

上海是一个充满春意、充满魅力的城市。上海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高度”与“速度”,而更应在于它的“宽度”、“厚度”与“精度”。

上海很“宽”,因为它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国际大都会。在“上海之春”的大花园里,不应只是盆景弄姿,而更应是歌声如潮,松柏成荫。当年的上海,曾经是人才辈出、资源丰厚的藏龙卧虎之地;而基于这样的文化自信,上海才能成为当年的文化中心和中国乐坛的半壁江山。所以,上海应该首先有“我”,而且应该“以我为主”;同时,以大海般的胸怀与魅力来汲纳和引领八方,而毋须依靠“北水西电”来打造自己与装点门面。

上海很“厚”,因为它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第一部电影、第一所音乐学院、笫一个交响乐团和第一首走向世界的流行歌曲,全都在这儿诞生,而它们又全都是上海的瑰宝和上海的骄傲。如果丢弃了这个传家宝,上海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没有文化记忆的空壳城市,无根无本的文化码头。我想,“上海之春”也理应珍视海派传统,展现百年长卷;而不是成为快餐快吃、现炒现卖的文化超市。

上海很“精”,精致、精细、精到。“上海之春”是推演新品中的精品的平台,而不是新作品的试验场。新任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总监、77岁的著名指挥家普拉松上任之际,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他鼓励现代音乐的创作,但对于某些过于抽象、自恋,听众不知所云的作品,则表示“我从来没有计划让我的乐团演奏听众听不懂的作品,我也不会让我的乐团承受这种‘痛苦’”。我想,多年来音乐界关于“可听性”的喋喋不休的讨论,可以休矣!音乐当然应该是可听的、好听的;就像食品当然应该是可吃的、好吃的一样。道理不就是那么简单吗……

春天里来百花香!我们歌唱着春天,我们期盼着春天里来百花开!

“上海之春”的创始人

何占豪(著名作曲家)

“上海之春”的创始人,是我的恩师丁善德先生。当年,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是上海音乐界的领军人物。那时,我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我和陈钢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完成的。当这个作品和其他音乐、舞蹈作品在1959年的“上海市音乐舞蹈会演”获得成功后,丁先生萌发了办“上海之春”的思想。他认为会演可以“出作品、出人才”,就应该把这一形式固定下来。他在各种场合谈他的设想:“欧洲有一个‘布拉格之春(音乐节)’,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办一个‘上海之春’呢?”这句话在今天听来,似乎很平常,可在当时却是要有一点胆识的。

上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相当落后,民众难免有些自卑心理。虽然民间也常用“东风压倒西风”的豪言壮语来壮自己的胆,但在音乐界,谁也不敢想在东方办一个音乐节来与西方名扬全球的“布拉格之春”遥相呼应。只有丁先生才有这个胆识。他的设想鼓舞了我们许多年轻的音乐工作者,也得到市领导的支持。丁先生除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繁忙的教学领导任务外,还花了很多精力领导上海音乐家协会筹办“上海之春”。他首先抓创作队伍,不但把全市的作曲家都组织了起来,而且把有一定创作能力的青年作者也组织了起来。当时,我荣幸地参加了青年创作组,组内成员有我、萧白、陈钢、王强、王久芳等人。上海音协要求我们每个月都定期去音协开创作交流会,在会上,每人必须汇报自己的创作计划、作品构思、写作进展情况,以互相帮助和互相监督。虽然音协每年“咄咄逼人”的要求有时使自己感到压得喘不过气来,但我的心里还是乐滋滋的。因为我们每次到音协开创作会时,也看到隔壁房间的大作曲家们正在开着同样内容的会。瞿维、王云阶、朱践耳、吕其明、施永康,包括丁先生在内的鼎鼎大名的老师们,都在为“上海之春”订出自己的创作计划。大专家们都以身作则,我们青年作者怎敢不努力奋进呢?

丁先生对作品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每个作品都必须经过艺术委员会讨论通过才能上“上海之春”的舞台。有的作品,丁先生不但亲自审听,还亲自辅导。为保证作品质量,我们每年深入生活,到工厂、农村、革命老区或先烈们战斗牺牲的地方,因此每届的“上海之春”都有不少优秀新作品出现。

“上海之春”为每个作者提供了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谁都为自己的作品能进“上海之春”而感到光荣。在那个年代,谁都没有想过创作要什么报酬,最渴望的报酬就是听众的掌声。

在纪念“上海之春”五十华诞的今天,我深深怀念和感激“上海之春”的创始人、恩师丁善德先生。我年轻时代的每一部作品――《梁祝》及以后的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弦乐与合唱《决不忘记过去》交响诗《龙华塔》等,几乎都是“上海之春”推出来的。可以说,是当年“上海之春”为繁荣祖国音乐事业的强大动力,将我推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

一江春水

闵惠芬(著名二胡演奏家)

一江春水,沐浴申城,灿烂五月,弦歌乐坛,年复一年,春信春萌,繁华斗妍。

这一江春水,在我心头源源流淌。从花季少年至两鬓飞霜,每届“上海之春”都是我的节日,它记载着我在艺术上的成长历程,在事业上的成功和挫折,在人生道路上的喜怒哀乐,更浸透着我在奋斗中洒下的心血和热汗。

记得从戴着红领巾那时开始,我就经常聆听“上海之春”的音乐会,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在1959年的那场,我看见一位少女合着古琴吟唱《阳关三叠》,幽幽琴歌,声声入耳。几十年后,当年记忆中的《阳关三叠》鲜活起来,终于变成我手中的二胡之曲,人间真情涌向指尖,如汩汩清泉萦绕二弦。

1963年“上海之春”举办首届全国二胡小提琴比赛,高手如云,新作荟萃,17岁的我睁大双眼,在这个盛大的艺术殿堂中寻珍秘宝。《江河水》、《迷胡调》、《三门峡》……声声醉人。我参加了大赛,获得了头奖,不过最重要的收获,是看到了天外有天、知道了艺无止境。

1965年第五届“上海之春”,我参加了大乐队伴奏的大合唱《歌唱万吨水压机诞生》,心中充满了工人阶级的豪情。另有一曲二胡古筝三重奏《老贫农话家史》,是我与同班女同学自编自演的,代表着我的草根情结发芽破土。

1980年的“上海之春”,我在开幕式上献演了二胡叙事曲《新婚别》(张晓峰、朱晓光作曲)。“”浩劫民族音乐沉寂的十年,我和同事们用唐代“安史之乱”加以折射出来,表明了历史悲剧不能重演,重振民族音乐的使命和责任紧压双肩。

1982年的“上海之春”,我虽病魔缠身,但心中长城不倒,艺魂一缕难泯,首演了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刘文金曲)。壮美的音符、博大的境界,鼓舞着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呐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1986年的早春寒冷彻骨,我重疾病危,正与病魔作着最后的拼搏。冥冥之中,似有仙乐飘扬,它朦胧温婉,深情眷恋,如江风暖流,似亲人呼唤,乌云散去,阳光灿烂,照我心田。这神奇的旋律盘旋在我生命垂危之时,被我用颤抖的手记了下来。这个我自以为是生命绝笔的乐章,被我的挚友瞿春泉谱成二胡曲调,由爱徒赵剑华在“上海之春”首演。这首名为《音诗――心曲》的新作获得了如潮掌声,此时的我已成功地进行了第六次手术,已幸福地坐在了音乐厅的观众席,聆听着我所在的乐团无比动情的演奏,我的灵魂仿佛被声声唤回,开始了第二个生命的春天。

1988年春,“上海之春”向我发出动员,希望我为上海观众献演一曲,回报他们对我的关怀和期望,并告知我,此次“上海之春”的开幕式将在水上舞台表演,曲目内容要与水关联。此时的我自感生机勃勃,内心跃跃欲试。一个大胆的念头升上心间――改编潮州音乐名曲《寒鸦戏水》,要一反原曲哀愁的气氛,用打击乐――潮州锣鼓为独奏二胡伴奏。在夏云飞先生的帮助下,这一新颖的表演形式达到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在一江春水中活泼嬉戏的音乐形象。演出结束后,潮乐宗师郭鹰先生立即发信对我说:“我代表五十万潮州人感谢你!”我感到那是民间音乐强大的生命力,赋予我新的艺术能量。

还有一件令人难忘的往事。1975年早春,正在北京的我接到一个奇特的指令――中央政治局布置,要我用二胡演奏传统京剧经典唱段,并制作录音。这个录音交给谁,没有交代,也不准打听。

这道神秘的指令,使我明白此事非同小可,必须全力以赴。我在京剧宗师李慕良先生的指导下,日日夜夜,努力练习,奋斗四个月录下了《逍遥津》、《卧龙吊孝》、《李陵碑》、《珠帘寨》等八个著名京剧唱段。前几年,《文汇报》上披露了这些录音是给听的,并披露我的演奏得到了他老人家的高度赞赏。回顾当时,我自感深入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并打开了一个艺术上的新思路――“器乐演奏声腔化”,它是我后半辈子努力攀登二胡艺术新高峰的重要课题,我积累了一批新曲目,即以多种戏曲音乐、古曲诗词音乐、说唱音乐、民歌音乐为创作素材,抓住传统音乐的神韵、风格、表演特征编成二胡曲来演奏。我自编的有《川江》、《昭君出塞》、《绝谷探道》、《双推磨》、《绣荷包》、台湾民谣八首等,而与作曲家刘念劬先生有勾指之约的二胡协奏曲《夜深沉》(以京剧音乐《夜深沉》和《南梆子》、琵琶古曲《霸王卸甲》为素材),堪称最为杰出。《夜深沉》于1991年的“上海之春”隆重上演,被评为优秀作品和优秀表演奖。刘念劬先生这部大型二胡作品,使我的“器乐演奏声腔化”的艺术理念得到充分展现,成为我一生二胡事业的最宝贵的纪念。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一江春水,沐浴申城,这春水年复一年地在我心头流淌,春播秋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埋头耕耘。抬头仰望,又是一样的阳春。

和你在一起

俞丽拿(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2009年4月28日,又一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拉开了帷幕。当与我相伴走过五十载的《梁祝》那熟悉、动人的旋律再次在上海大剧院响起,望着当年竭力支持《梁祝》创作,并关注着它的每一部成长的前辈――孟波同志,望着这部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听众的优秀作品的作者――何占豪与陈钢,望着当年“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的每一位亲密合作的同窗好友,我的思绪也不禁随之飘回半个世纪前。

1959年5月27日,兰心大戏院里坐满了观众。为庆祝建国十周年而举行的“上海音乐舞蹈汇演”(即“上海之春”的前身)的“上海音乐学院专场”在此举行。由我的两位同学何占豪与陈钢合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将在这场音乐会中首演,我则成了它的首演者。虽然在《梁祝》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始终在场,曲子写出一段,我就试奏一段,早已与它有了特殊的感情。但是,真到了台上,我心里对于这部作品能否成功,却并没有底。当时想的,只是尽自己的能力、拉出最高的水平。

当整部作品的最后一个音符渐渐消失在大厅上空,台下依然一片寂静,久久没有反应。我和台上所有参加演出的同学都傻眼了――虽然此前大家并未期待它能获得多大的成功,但总不至于连个礼节性的掌声也没有吧?“难道是自己今天在台上的表现不好么?”我心想。

正当这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久久回荡,沸腾的情绪顿时湮没了在场所有的人!经历了一遍又一遍的鞠躬、一次又一次的谢幕后,掌声依旧有增无减。怎么办?怎么收场?要知道,这是新作品汇演,我们没有准备加演节目啊!大家的心情又开始不安起来。

“再拉一次吧!”我对乐队指挥樊承武说。

于是,《梁祝》在它的首演之日被完完整整地拉了两次!

在之后的几届“上海之春”中,不论作为小提琴独奏,还是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四重奏组中的一员,我曾多次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此后的数十年岁月,我究竟拉了多少次《梁祝》,就连我自己也早已数不清了;但是,只有在那天,在一个音乐会上,我拉了两遍,这是我今生今世再没有过的经历!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扑面吹来。《梁祝》“复出”的时刻,又正是在“上海之春”恢复的首届活动中。可以说,无论是《梁祝》,还是我个人,与“上海之春”间都可谓有着深厚的缘分。

以往,我曾一次次地登上过“上海之春”的舞台;而今,我一次次地目送自己的学生们登上“上海之春”的舞台。我感到欣慰,能和你――“上海之春”在一起。

我与“上海之春”

李仲林(著名舞蹈家)

舞蹈,古老而又年轻,需要一代又一代舞蹈家不间断地坚持、不放弃地奉献,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用自己的舞步和身姿连缀起来、呈现出来。

上海的舞蹈艺术工作者们做到了。尤其是在“上海之春”这个平台上,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共同走过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彩的发展之路。从寥寥数朵小花成为繁华似锦的花园,从少数人参与的小众艺术成为大型的演艺产业,这五十年上海舞蹈艺术事业的发展,“上海之春”功不可没。我为上海舞蹈取得的辉煌而激动,为舞蹈事业的发展繁荣而自豪。

“上海之春”更是我个人舞蹈事业的起点。1960年,舞剧《小刀会》参加首届“上海之春”,演出效果堪称完美。后来,率全体政治局常委也都观看了这部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1963年,《小刀会》剧组跟随刘少奇同志代表中国出访朝鲜等国,赢得了高度赞誉。

舞剧《小刀会》是上海舞蹈界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大力抓好本地创作”的号召下,围绕反帝、反封建这一主题,历时半年集体创作而成的。这部作品符合了当时的国情,满足了群众的需要,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其中还曾多次参与了舞剧的修改工作。在艺术方面,《小刀会》提取并融合了许多不同种类的舞蹈元素,如古典的弓舞、福建大鼓凉伞、苏南民间舞渔兰花鼓、盾牌舞等,呈现出盎然的新意。

1964年,音乐舞蹈史诗《在的旗帜下高歌猛进》又在“上海之春”推出,歌舞结合,相得益彰,令人耳目一新,被誉为“开创舞蹈创作新思路”的佳作。此后推出的《东方红》,即脱胎于此。经过多次的实践和成功经验,此后我们又有多部作品在“上海之春”展示,如《椰林怒火》、《奔月》、《凤鸣岐山》、《木兰飘香》等等。可以说,“上海之春”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成功的喜悦,给了我们源源不竭的创作动力和信心。

我还感觉到,作为一个综合性艺术节庆,“上海之春”不仅对艺术创作起到了强大的推进作用,而且增进了上海与各省市艺术家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提高。创作交流的频繁带动了文艺评论的活跃,在“上海之春”的各类研讨活动上,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效地开启了思维、活跃了气氛、促进了创作。这种交流以上海为核心,扩大到华东地区,极大地提升了各地艺术创作的能量和实力,带动了华东地区舞蹈艺术的共同发展。与此同时,“上海之春”给了上海观众欣赏音乐舞蹈艺术的绝好平台,对繁荣上海艺术舞台、提高观众鉴赏水平、夯实舞蹈的群众基础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我亲历了舞蹈艺术与“上海之春”的水融,期间尝到过艰辛,更体味了欢乐;我为“上海之春”作出了奉献,更因“上海之春”得到了荣光。五十年来,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一个个同仁离开了,一批批新秀涌现了。时光在流逝,社会在发展,作为一名舞蹈编导,我深深体会到,编导绝不是单纯的编织,而是复杂的创造,用“创造性精神”不断创造、发展属于本民族的主体舞蹈文化,是我们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共同目标。如果上海舞蹈没有民族的特点,没有城市的特点,没有时代的特点,那么上海的舞蹈就会失去生命和活力。愿“上海之春”永远成为舞蹈艺术继承创新的平台、成为催生舞蹈名作和大师的摇篮。

功在不舍

胡蓉蓉(著名舞蹈家)

作为一个上海音乐舞蹈艺术工作者的盛大节日,“上海之春”与上海几代舞蹈人有着难解的联系、难舍的情愫。它为舞蹈艺术提供了一个探索、实践、展示的园地,培养和见证了一代代艺术家在经历磨砺和艰辛之后,为上海乃至中国的艺坛奉献出一份又一份厚礼。通过“上海之春”,音乐舞蹈艺术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上海的舞蹈自从加入“上海之春”后,不久便进入了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创作了一个小型芭蕾舞剧《白毛女》,参加第五届“上海之春”,取得初步成功。受此鼓舞,编导组从那些舞蹈片段起步,精心修改,不断完善,于次年推出了大型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轰动全国。这部民族芭蕾舞剧,就是从“上海之春”走向全国舞台的。

繁荣创作、活跃交流、展示才华、培育人才、提升素养,这是“上海之春”始终秉承的宗旨。于是,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从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其中既有杰出的演员,又有优秀的编导,更有脍炙人口的作品。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给了所有有志于音乐舞蹈艺术的人才学习、展示、交流、提高的机会,在“上海之春”的春风里,搞创作、出精品成为人人迫切愿望、人人可以追求的梦想,年年可以对照的奋斗目标。

五十年后再来回顾历届“上海之春”的舞蹈作品,可以发现,这些作品选题自由,体裁多样,创作者的思想和艺术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舞台空间得到了十分宽广的拓展。上海的舞蹈家与音乐家一起,在“上海之春”上走着自己的路,找寻和创建着属于人民、属于城市、属于民族的作品。正因如此,上海出了许多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舞蹈作品,长期引领着整个中国舞蹈的创作方向,牢牢占据着全国舞蹈创作的“半壁江山”――从解放初期的《小刀会》、《白毛女》、《在旗帜下高歌猛进》、《长征组歌》,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的现代舞《绳波》、《友爱》、“鲁迅三部曲”(《魂》《伤逝》《阿Q》)以及各种形式的大型舞剧《奔月》、《雷雨》、《凤鸣岐山》、《木兰飘香》……

回想起在“上海之春”创办三十周年之时,上海舞协曾举行过一次回顾展,将一大批五六十年代活跃在舞台上的老中青舞蹈演员集聚起来,从当年打着腰鼓进上海的舞蹈形式开始,用多种艺术的形式共同回顾、总结经验、瞻望未来。至今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欣喜。

五十年功在不舍,“上海之春”再度辉煌可期。

从《跃进颂歌》到《最后的瞬间》

金复载(著名作曲家)

“上海之春音乐节的第一个音是我敲响的!”当奚其明这位年已古稀的著名作曲家,用年轻人一般的铿锵声音来表达他那自豪的心情时,我不禁感慨万千――半个世纪瞬间消逝了,“上海之春”的往事却在记忆深处不断涌现出来……

1960年第一届“上海之春”举办时,我还是一个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高三学生。正是“总路线的光辉照亮每个角落,的号角振奋每个人心”的年代,学校领导组织学生们用“革命化,群众花,民族化”的方针来创作音乐、反映现实。我和同学刘敦南、孙以强、朱晓谷响应号召,组成一个小组,用民间“将军令”的音乐素材创作了钢琴协奏曲《跃进颂歌》。由于这个乐曲非常符合当时的要求,被选为首届“上海之春”音乐节开幕式的第一个节目。又因为这首乐曲是从鼓声开始奏响的,而敲鼓者就是学习作曲的奚其明,于是成就了他半个世纪的骄傲。

每年举办的“上海之春”,都是音乐界的一件盛事,这是因为它“出新作,出新人”的宗旨,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每次此时,我们都能听到很多的新作品和著名音乐家的精彩演出。而对于作曲的同行们来说,能在音乐节上演出自己的作品,实在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不易之事。我的作品第二次在“上海之春”上演,已经是二十二年以后的事了。

1980年,我跟随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中国冰川》摄制组去,在珠穆朗玛峰地区生活了两个星期。我的心灵被大自然深深震撼了,回来后即写了《喜马拉雅随想曲》。这首用独立音乐作品的思维创作的电影音乐,于1982年被选中参加“上海之春”音乐节,由此也获得了在以后的交响音乐会上演出的机会。此后我的一些作品如《空弦与联想》、《长笛协奏曲》等,也有机会在历届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演出。我是专职从事影视音乐的,“上海之春”对于来说,实在是一块保持纯粹音乐思维的绿地。

自从舞蹈加入上海之春音乐节以后,舞蹈音乐同样受到了业内的关注。幸运的是,我也有两部舞蹈音乐作品在音乐节上演出――一部是芭蕾舞剧《阿Q》,另一部是芭蕾舞剧《长恨歌》的音乐经陈大伟先生之手改成的民乐组曲。

1992年我去美国访问,接触到了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我的事业因此有一个新的拓展。在以后的十几年中,我把“音乐戏剧”作为学习和工作的主要领域。回国以后,我与吴贻弓、董为杰、王永吉共同策划音乐剧《日出》创作和制作,并在2002年的上海之春音乐节上作了专场演出。我知道,作为戏剧门类的音乐剧,一般是不会被纳入“上海之春”范畴的,因此《日出》是用音乐会的形式演出的。这种情况,到了2009年的上海之春音乐节上有了改变。

2002年,上海音乐学院开设音乐戏剧专业,我也就在这退休的当年,参加了音乐戏剧系的教学工作。此后,音乐剧热在国内不断升温,而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目《COMPANY》在学院新落成的小剧场的成功上演,为“上海之春”接纳音乐剧的设想开了个好头。于是从2009年开始,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参加“上海之春”的节目之中,就包含了音乐剧这一品种。今年五月,由音乐戏剧系创作演出的音乐剧《最后的瞬间》将在本届“上海之春”演出。《最后的瞬间》是一个实验性作品,由一个女演员和一架钢琴、一把大提琴组成单人独幕音乐剧,这是我的最近的作品,能够参加50华诞的“上海之春”,我非常荣幸。

虽然,我与本文开始提到的奚其明先生一样已步入老年作曲家的行列,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新作今后能在音乐节上不断演出,为自己、为“上海之春”的青春绿意增添光彩。

忆一次友好、团结的比赛

郑石生(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上海之春”,无论是对繁荣音乐创作,还是对提高表演艺术水平,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发掘与培养年轻音乐人才方面,功不可没。每当看到新人、新作不断从“上海之春”走出,我总是要回忆起贺绿汀、丁善德等创办“上海之春”的前辈,并想到自己与它的一些缘分。

1963年,第四届“上海之春”首次举办二胡和小提琴比赛,这也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小提琴赛事。作为一件外来乐器,小提琴在我国的演奏历史还并不长,无论是在对它的演奏技巧还是在音乐表现力的掌握或如何民族化等问题上,当时都正处于探索与提高的阶段。许多人也因此把此次比赛视为新中国成立十四年小提琴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阅。比赛不仅请来了谭抒真、马思聪、陈又新、窦立勋、赵志华等多位权威评委,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观摩者。当时27岁的我,正是参赛者中的一员。

这场我国首次为小提琴举行的比赛,共有十八位选手参赛,规模和规格都很高。可以说,这场比赛在很多方面都为我国日后举办各类专业小提琴赛事奠定了基础。仅从参赛曲目的要求和安排上,就可见这场比赛对我们这些选手要求之全面、之严格,它不仅要求我们演奏各时期西方的小提琴名作、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作品,还规定每位选手必须演奏一首中国作品,目的在于让我们掌握以西洋乐器演奏本国作曲家作品的风格与表现特点。这一演奏中国作品的要求,对此后举办的历届全国小提琴比赛都带来极大影响,中国作品成为每次比赛的必备曲目。在奖项设置方面,除了五等奖项外,还另设“中国作品优秀演奏奖”。

整个比赛始终在充满友好、团结的氛围中举行,选手间常有机会互相学习、切磋、帮助。记得当时有一位参赛者将自己备用的质量较好的琴弦,分送给了另两位参赛选手,以帮助他们能在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有的选手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演奏的新作品,拓宽了大家的眼界。一些老师为了辅导参赛选手,直到深夜还没有休息。在整个比赛间,我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竞争的紧张气氛,而是更多地感受到彼此相互鼓励、祝愿彼此取得好成绩的和谐氛围。确实,这是一次小提琴事业的盛会。时隔数十年,回想当时这些场景和小事,仍历历在目,心头顿时又生出一股暖意。

在各位评委的鼓励下,我荣获本届比赛第一名。从此,我不仅灌录了数张中、外小提琴作品的唱片,也曾先后多次参加“上海之春”的演出。可以说,“上海之春”主办的这次难忘的比赛,对我以后的演奏与教学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积极的影响。

一项独特的音乐交流活动

陈接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

自从2004年担任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后,就常有音乐界文化界人士找我,提出一些建议。一位从法国留学回国任教的老师找我,向我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上海之春期间举办“呈现・中国――外国作曲家写中国系列活动”的建议书。这位老师学的是视觉艺术策划,她怎么关心起音乐来了呢?

原来,这是在巴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批中国文化人的共同策划。他们有感于多年来中外音乐交流以西方流向中国的单向交流偏多,而中国民乐去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形式效果又不太好,便提出了这个建议。他们提出,组织一批外国优秀作曲家来中国,用中国民族乐器和中国民歌素材创作作品,并用比赛的形式持续几年。他们相信,用这样一种独特方式,可以把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听了他们的建议,我为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所深深感动。同时,如何把“上海之春”搭建成一个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平台,也正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而促使我采纳这一建议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外国一些音乐机构如法国国家电台、北欧和加拿大作曲家协会等,都对此表示出很大兴趣,并愿意承担一半的经费。

说干就干。

2006年“上海之春”举办期间,八位法国作曲家应邀来到上海,进行了我们称为“采风”的活动。他们去了豫园、朱家角、外滩,登上了东方明珠,与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员们作了充分的交流。一周后,他们带着对中国的体验和一大堆中国音乐的唱片、曲谱回国。在此后的一年里,他们大量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当然主要是中国乐器和民歌。2007年“上海之春”举办期间,上海交响乐团和十几位中国青年民乐演奏家演出了这八位“老外”作曲家的八部作品。这些作品巧妙结合西方思维和东方韵味,充满了新鲜的创意和智慧的思考,带给听众全新的体验。

随后,丹麦和挪威的八位作曲家、加拿大的八位作曲家先后来到上海,参与这个项目。丹麦作曲家西蒙・安德尔森为更多地了解古筝,回到欧洲之后还专门飞到德国,找到一位他认识的中国古筝演奏家进行切磋。短短三年,“呈现・中国”诞生了24部中西结合、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其中唢呐与管弦乐《上海》、古筝与管弦乐《开启》、笛子与管弦乐《玩具八音盒》等优秀作品,不但获奖,更都得到了中国专家和听众的高度评价。

根据双方的协议,这些作品除在“上海之春”演出外,还要在作曲家所在国家的音乐节上演出。2008年1月,我和民乐演奏家马向华、胡晨韵赴法国图卢兹参加法国现代音乐节,两位演奏家与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共同演出了“呈现・中国”项目的3部获奖作品。能够容纳三千余人的音乐厅座无虚席,法国观众对演出报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气氛热烈活跃。演出结束后,法国国家电台记者采访了很多观众,被访者无不称赞中国乐器的神奇美妙。由那位丹麦作曲家西蒙・安德尔森创作的古筝与管弦乐队作品《开启》2008年在上海获得第一名后,已先后在瑞典哥德堡的世界新音乐节和丹麦欧登塞音乐节上分别与哥德堡交响乐团、欧登塞交响乐团合作上演了3场,获得巨大成功。

声颂协会工作计划篇10

按照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近期,我利用2周时间,对我县的文学艺术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县文学艺术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艺创作喜获丰收。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以来,全县文艺工作者和文联会员,在各类报刊、杂志和文学期刊发表各类文艺作品5000余件。其中县文联会员出版个人作品集20部,如:廉世广的小说集《风景》,王德智的《心池斋吟稿》、《古典诗词集》,张左彬的《足迹》,乔宝华的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综合集《三星集》等,在文学届产生较大反响。出版地产文学刊物《大**文苑》8期,《诗林》为**县文联出版了2期专刊。出版校园期刊80余期,《机关报》20余期。组织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七一铧子山颂”诗歌征集活动,共征集县内外歌颂**的各类体裁诗歌300余首,筛选出50余首编印了《多娇**》诗歌集。印制了《山水明珠 魅力**―**县旅游概述》1000册。

(二)文艺精品推陈出新。漫画家刘长海在《讽刺与幽默》等20余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漫画作品200余幅;孙秀林等一批摄影家协会会员在《黑龙江画报》等刊物发表摄影作品200余幅,并创办《**摄影报》,目前已出版3期;结合全省城市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会议和全国文明县城检查验收印制《全省城市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现场会画册》1000册,制作摄影展板16块,拍摄专题片2部;在县内外开展县歌创作征集活动。共征集歌曲50余首,筛选出20余首,编印了《唱响**》歌曲集。由刘文成作词、杨人翊作曲《我的**》被确定为**县歌。开展学唱县歌、县歌展演活动。精选出14首歌曲在江畔广场进行了集中演出,激发了**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提升了人气、凝聚了人心。结合 “两会”、团拜会、登山节及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创作了一系列文艺节目,经过反复排练演出,成为文艺精品。

(三)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利用召开“两会”、团拜会、登山节等契机,组织编排一系列宣传贯彻中央、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及县委重要决策的文艺节目,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好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努力把全县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党代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上来,形成了强大舆论声势,推动了我县文艺工作的有序开展。

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县文工团编排了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乡镇巡回演出60余场,播放电影达100余场次。民间艺术团深入老年公寓,建桥指挥部,武警中队,乡镇,村屯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演出30余场。多次组织图书捐赠活动,先后为农家书屋和文化站捐赠图书3万余册。

先后举办了摄影展。元宵节期间举办了烟花晚会。以庆祝建党87周年和建国59周年活动为契机,组织了**县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迎七一铧子山颂”诗歌朗诵会和“庆十一颂**”歌曲演唱会。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之际,举办了“迎奥运广场文艺演出”。在纪念“八一”建军节期间,联合县人武部组织全县预备役官兵开展了“野外生存”实战演习及大型纪念文艺演出,进一步展示了我县的精神风貌和文艺繁荣。

在全县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月读一书”活动,举办了全县机关干部“月读一书”活动演讲会,举办了公务员文明礼仪讲座,组织了机关干部篮球赛、拔河赛、知识竞赛、歌唱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了机关的文化生活,提高干部素质。

扶持了祥顺镇东六方村和三站乡三合村两个“农家文化大院”。 成功举办了农民文艺汇演,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新农村新农民的艺术风采和精神风貌。

以“赞**、爱家乡”为主题,开展系列“消夏”文艺活动。每年5月份开始,每周从周一到周日,充分利用江边广场和江畔大屏幕安排文艺活动。每周一、二安排健身秧歌,周三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周四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周五开展标准舞、街舞大赛,周六是激情广场大家唱,周日为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专场文艺演出。陆续演出了县文工团专场、少儿专场、夕阳红专场、各乡镇专场等文艺专场演出200余场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歌颂和赞美了我县近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现了我县文艺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艺术交流活动,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提高了全县民众文化素质,宣传了**发展成就。

(四)文艺队伍逐步壮大

文联工作成效显著。经过多方努力,**县文联已发展创作协会、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协会、秧歌协会、戏曲协会、时装模特协会、体育协会、游泳协会、国际标准舞协会、文艺协会等13个 协会和1个民间艺术团,会员发展到3000余人。建立**县书画、摄影、文学等文学艺术协会网站6个。通过网络进一步宣传了各协会的发展成果,扩大文联对外影响,促进文联工作进一步发展。挖掘了一批根雕、蝶翅画、苏绣等民间艺人,开发一系列民间艺术品。8月份,组织县内民间艺人参加了第9届**市民间民俗艺术博览会,展品受到各界人士好评我县文联获得优秀组织奖,有11名同志获得优秀个人奖; 9月份召开文学创作座谈会,开展“铧山论剑”系列活动,邀请省市知名作家、诗人、摄影家、舞蹈家到**采风活动3批次,并为我县的文学爱好者做了精彩的专题辅导。

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创新工作载体。依托基层党组织和文艺团体,开展打造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校园文化等活动,努力构建群众文化的大平台。在社区新发展老年秧歌队2个,百姓艺术团1个。树立县客运管理站、信用联社、移动通讯公司等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发展。建设乡镇文化站2个,建农家文化大院2处,建设农家书屋和阅报栏38处,发展农村秧歌队10个,并将乡村文化活动纳入文明村考核标准。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各类书画比赛、征文评比、健身比赛、校园艺术节已成为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的舞台。

二、存在的问题

成绩令人鼓舞,不足也不容忽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感到,还有一些问题比较突出,应当引起我们的注视。

一是文艺发展不均衡,县城好与农村,机关好于企业;机关内部也存在不均衡,教育、卫生、交通、建设等大的党委的文艺活动开展较好,小单位氛围不浓,成果较差。

二是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缺少带动地方文艺发展的领军人才,缺少懂业务、善管理的管理人才,缺少体现**风貌的创作人才。

三是地方特色不明显。作品多,活动多,但是能体现**地域文化的东西少,没有形成特色和品牌。

四是管理机制有待加强。文体局设在教育局内部,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农村文化站没有单独设立,也没有专职管理人员。

五是投入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群众文艺活动自发、自办、自掏腰包,资金不足,一些活动受到限制。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把文艺发展纳入发展规划。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摆上日程,将促进文艺发展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出精品。尽快制定出优秀作品的奖励政策,鼓励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特征和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立足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现有的小广场、礼堂、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要添置设施,更新内容;开辟新的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文化广场、球场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场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种: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引导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民间文艺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

(三)创新机制,培养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对乡镇文化站人员建立“准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新进文化站人员的学历、年龄,特别是业务、特长技能要设置硬性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保证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稳定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以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为基地,分期分批对文艺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养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艺人和“土专家”,扶持一批文化专业户,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沟通、协作,争取有特长大学生到农村实习,搞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新鲜理念,注入新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