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疗门诊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0 03:14:45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门诊; 高龄患者; 静脉治疗; 质量安全控制单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b)-0086-02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截止2010年底,65岁及以上人口1.19亿,占总人口的8.9%[1]。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龄老人不断增多, 8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增长速度更快,预计为5.4%[2]。医院就诊的高龄患者也相应增加。为保障门诊高龄患者静脉治疗的安全,为探讨质量控制单在门诊高龄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建立静脉治疗质量安全控制单对高龄患者进行护理,现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门诊输液治疗的年龄≥80岁中规中矩共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门诊输液治疗的年龄≥80岁的患者共112例应用输液治疗质量安全控制单对输液全程进行护理。

1.2 方法

1.2.1 建立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安全控制单(如图)。

1.2.2 评估 按照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安全控制单的内容进行评估。认真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案、穿刺部位。并如实记录。

1.2.3 计划 ①将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安全控制单粘贴在门诊病历的最后一页续页上,患者每日输液带来。②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穿刺工具。③选择容易固定的合适的穿刺部位。④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处方,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的内容。⑤对治疗护士进行培训教育,组织护士学习输液治疗质量安全控制单。

1.2.4 实施 ①由经过培训教育的工作5年以上的治疗护士执行高龄患者的静脉穿刺。严格无菌技术和三查七对。②由穿刺者监控输液治疗全程,填写输液治疗质量安全控制单。监控内容除控制单外,还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无不适。询问患者的需要。③有计划的选择穿刺部位,同一处静脉要间隔2日再使用。④静脉穿刺前30min在穿刺局部及沿静脉血管走向,外涂一薄层利白素凝胶,预防疼痛及静脉炎[3]。⑤防止皮管和针头脱落,应加强固定,用输液贴三条按常规固定后,加用一条胶布在输液皮管下端环肢体一周固定。⑥对患者或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⑦卧位或坐位输液都摆放患者肢体处于舒适位。⑧移动或翻身及大小便注意穿刺局部的保护。⑨输液当日禁止在输液肢体测量血压。⑩输液完毕,应用手把手指压法拔针[4],防止皮下淤血。

1.2.5 评价 评价内容:①穿刺成功率。②有无脱针。③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④投诉。⑤患者满意度。

2 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无因固定不牢脱针发生;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无投诉;患者满意度100%。

3 讨论

高龄患者多数身患多种疾病,因疾病反复经常要到门诊输液治疗,能否顺利完成治疗非常重要。高龄患者血管硬化、皮肤松弛或水肿,穿刺和固定难度加大。加之高龄患者自理能力低下。静脉治疗的护理要求更高。我们应用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安全控制单对高龄患者输液治疗进行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每日由固定的护士为其完成输液治疗,使高龄患者感到熟悉、亲切,有专家认为老年人熟悉的环境就意味着安全[5]。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我国老年卫生面临两大问题[J].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38(40):A2.

[2] 刘汴生. 衰老与老年病防治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929.

[3] 钱新毅,黄玲,梅春莲. 利百素凝胶预防甘露醇快速静滴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师 2006,9(3):227~228.

[4] 万梅,吴娟.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比较[J].四川医学,2009,30(10):1670-1671.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PDCA循环;医院;收费服务质量

[DOI]10.13939/ki.zgsc.2015.41.173

PDCA 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包括: 计划阶段P: 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制订改进计划;实施阶段D: 执行、实施计划; 检查阶段C: 检查计划执行结果; 处理阶段A: 总结成功经验,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即结束,而是在每个周期中解决一些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带入下一个循环,不断发现、整改、提高,是持续改进的管理过程。当前很多医院作为新的理念贯穿于管理工作中。下面应用PDCA循环法对某医院医疗收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改进。

为了解某医院医疗收费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医院某日的门急诊患者进行了随机走访,了解其对医院医疗收费服务的满意度和最不满意的地方,发现患者满意指数最低的为静脉采血环节收费问题,我们运用PDCA循环法进行分析解决。

1 计划阶段(P阶段)

1.1 发现的问题

我们对医疗收费服务中发现的静脉采血收费问题进行了详细询问和调查,发现存在以下情况:在患者就诊卡没有余额的情况下,患者需要交纳的化验费在收费处按医生开单金额交费后,到静脉采血室采血时还会被告知需要缴纳采血费,患者需要再次到收费处交费,造成患者的不满。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医院门诊部、静脉采血室、信息处等相关科室进行了咨询,并与他们进行了沟通讨论,现场查看,了解了实际情况:患者未采血之前医生开具的只是某项目的化验费,到静脉采血室采血时才会收取采血费,在患者不愿就诊卡中多充值的情况下,收费员根据患者的开单金额收取费用,但收费员在采血之前只能看到医生开具的化验费金额(不包括采血费),导致患者采血时还需要再次交纳采血相关费用,造成来回排队奔波的麻烦。

1.2 分析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成立了CQI小组,组织全员开展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对该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机”方面主要是系统不完善,针对必需的配套收费项目未设置收费提示功能,患者不能方便地实时查询自己应交的总费用;

(2)“人”的方面主要是科室人员之间及科室人员与患者之间沟通不到位,部分人员未全面了解收费流程或了解了流程而未及时提醒患者交费情况,或因忙碌而忽视了收费的细节,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3)“环”指环境方面由于患者较多医院不能面面俱到,或医院科室之间未站在医院整体的角度考虑为患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务,相互之间协作衔接不到位;另外,由于患者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焦急的心态加上不了解医院的流程,增加了不满意和投诉的风险;

(4)“法”方面主要是流程不完善,未从制度建设上规范该项医疗服务流程,让患者享受更加优质的服务。

1.3 针对以上原因制定可行的工作方案

(1)在现有信息系统短期内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督促各科室人员强化收费操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减少费用的多收、少收或错收,并履行好提醒义务,避免给患者带来麻烦。

(2)加强科室人员的培训和不同科室人员之间的沟通,使其对医院的收费流程熟知于心,对检验类等类似项目能及时提醒患者是否还有其他收费或大致的费用情况,让患者决定是否需要多充值,以方便就诊。还要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使之树立方便患者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优化医疗收费服务工作流程。针对检验类或其他需要不同科室同时开单才能执行的项目,开单科室对自己收费外的配套项目有告知患者需要另行交费的义务,收费员也要了解医疗收费情况,实时告知患者要足额充值。

(4)针对患者需求的逐步提高和我院门诊量较大的情况,要求员工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注重工作细节的改进,站在医院整体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大大减少患者不满意或投诉的概率。

2 实施阶段(D阶段)

(1)针对患者静脉采血环节的收费问题与医院门诊部、静脉采血室、信息处、收费处等科室进行沟通协调,按方案执行,理顺了工作思路,优化了工作流程,增强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2)对医院收费人员进行了培训督导。使收费人员了解了部分特殊项目的收费问题,并能及时与相关科室沟通协调,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指引,方便患者;强化了收费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要求收费员关注工作细节,对工作精益求精,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收费服务。

(3)为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收费处实行了弹性工作制,针对不同时间段和患者就诊人数的变化调整收费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能适时满足患者交费工作的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

(4)为减少患者就诊过程中多次交费的麻烦,在收费处醒目位置设置了温馨提示,提示患者办卡、收费、退费流程和首次就诊建议充值金额等,大大方便了患者。

3 检查阶段(C阶段)

由科室相关人员组成督导检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医疗收费质量进行督导检查。采取流程测试,现场观察和患者走访的方式,检查了各个医疗收费环节的收费情况,患者对静脉采血环节收费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除其他工作细节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外,其他运行情况较好,医疗收费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4 处理阶段(A阶段)

(1)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收费人员责任意识提高,收费流程得到优化,患者的满意度上升,医院的医疗收费服务质量得到改善,改进措施颇显成效,已发现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2)在督导检查过程中,从工作细节等方面发现了其他问题,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并分析解决,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对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合乎现实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直接关系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医院建设和发展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初红.PDCA 循环法在终末病历质控中的应用[J].中国病历,2013,14(7):23-24.

[2]陈玉萍,罗远芳,张帆.PDCA 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7,22(1):15-17.

[3]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79-480.

[4]华育晖,王刚.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0(11): 39.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篇3

制定工作计划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真实能力,切忌急于求成。比如说一个月才可以完成的工作任务,恨不得两周计划就搞定,太看重结果,忽略了过程,最后只能是拔苗助长的结果。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口腔护士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供大家阅读。

口腔护士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一

为提升门诊护士的服务意识,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门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尤其是口腔护理基础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1、由于门诊大部分是低年资护士,计划主要从口腔护理基础培训开始,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引导、关爱、支持、帮其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制定出口腔护理各项操作流程标准与考核计划,每月操作培训1周后组织考核,并根据月培训重点出理论考试试卷并组织进行考试,要求讲究实效、实用。

3、制定转正护士考核标准,以便转正后能较快适应临床工作。

4、更新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医生的授课及业务学习。

5、鼓励护士学习口腔理论书籍,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探索进取。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

护士组长、护士长经常深入诊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护士临床操作配合、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规范诊室管理(如诊室清洁整齐、各类物品的放置及保管等),制定临床护士管理规范及消毒室护士工作流程。

从护理业务水平、岗位职责、工作态度方面制定临床护士月绩效考核标准并于次月5号前公布,对表现较好的护士给予公开表扬,不足的人员给予指导与鼓励。

四、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1、操作中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制度,要求护士具有个人防护意识,操作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诊疗中出诊间拿公用设备或物品时应加戴薄膜手套,并将公用设备工作端(如美白仪、根测仪、光固化灯等)包好防污膜。

2、建立针刺伤、停电、火灾等应急方案放消毒室供全体护士学习使用。

五、公用设备定点放置、定人管理

为方便临床工作,门诊公用设备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制定各项使用登记制度,责任到人。

六、注重护士礼仪与沟通的技巧,提高服务质量

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要求上班时间注重个人仪容仪表,平日工作中随时督查。计划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礼仪。

七、做好新护士带教工作。

严格要求新护士并制定转正考核标准。临床新护士统一由护士组长进行带教,护士组长需定期向护士长反馈该护士试用情况,由护士长对其进行考核(理论试卷与实操)决定是否录用。

八、培养护士勤俭持家意识

培养护士经营意识,厉行节约,勤俭持家,做好诊室的小管家,避免材料的浪费,每月认真做好医生耗材的核算。

九、客观评定护士绩效

根据临床护士月绩效考核总分数客观评定其奖金点数,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惩劣。

十、和睦相处,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不断加强医护,护患沟通、联系、协作,增进协调,处理好门诊医护导之间人际关系,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提供有力的契机。每周定期开护士碰头会,反馈并及时解决临床各项问题,持续改进,使护理工作能有计划,按质按量完成。

口腔护士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二

一、在门诊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负责口腔科开诊治疗前后的准备工作。

三、协助医生进行口腔手术、洗牙、处置等。

四、负责口腔科整洁、安静,维持就诊秩序,在诊疗期间,做好口腔科的卫生宣教。

五、按要求做好口腔科消毒隔离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格查对制度,做好交接班,严防差错事故。

七、负责领取、保管科内药物,器械保养口腔治疗椅及其他物品。

八、经常观察口腔科内就诊病人,发现异常要立即报告当班医生,配合处理。

口腔护士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三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严格无菌操作,输液反应率为零。

2、灭菌消毒合格率为100%。

3、药品、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4、年护理事故发生率为零。

5、基础护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6、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平均分>90分。

7、静脉穿刺成功率>90%。

8、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

9、控制成本,提高收益。

二、保证措施:

1、加强护理管理,确保目标实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附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及各班护士职责),以制度管人,采取强有力的监督措施,让制度形成习惯从而使科室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以利于科室长远发展。

2、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得到提高,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专科护理,计划免疫知识,并进行培训后考核。多翻阅护理相关书籍,密切关注护理知识新动态。

3、加强护理专业技术操作培训,特别是留置针的使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胆大心细,克服心理障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穿刺失败原因的讨论,请较有经验的护士讲授穿刺成功的经验。积极学习与护理相关的新业务新技术。

4、加强护理操作规范,实施流程化服务。严格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提高护理质量。

5、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保持病床整洁,无异味,无污迹,物品摆设整齐规范,输液滴数与医嘱相符,勤巡视输液病人,善于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努力改善服务态度,让患者从心里满意。要求每位护士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位患者,把病人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尽可能为病人提供方便。杜绝生、冷、硬、推诿病人的现象发生,决不允许与病人发生争吵。

三、药品的管理:

1、定期清点药品,防止积压、变质,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及时报药械科处理。

2、建立适量的药品基数,根据科室常规用药情况备药,做到既保证临床用药需要,又避免积压。建立贵重药品交接记录本,做到班班交接,账物相符,确保使用需要。

四、物品的管理,应以开源节流,控制成本为前提。

1、强化对科室硬件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加强各种仪器性能及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仪器设备都处于完好状态。

2、对一次性物品实施量化管理,做到既保证临床使用需求又不浪费,如输液器、胶布、棉签等都应根据每天的输液人次适量准备,防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流失。

3、留置针的管理,每使用1具都应登记,并记录操作者及使用患儿的姓名。封管费应写成静脉注射费由收费室收取。

五、在护士长领导下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护理质量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篇4

人民网邢台12月6日电(赵祁 杜烁) 记者从邢台市第三医院获悉,邢台市第三医院整体改扩建项目近日开工奠基。

邢台市第三医院整体改扩建是该市2011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6亿元,占地95.5亩,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000张。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科学化、人性化、智能化、绿色节能的理念,门诊、医技、病房等各功能分区明确,功能区之间医疗主街和分街相连接,形成网状交通,人物分流,污洁分流。建有地下大型停车场和地上停车场,实行智能化控制,可同时满足800余辆机动车停放。该项目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计划用三四年时间分两期完成。项目完成后,能够满足日门诊量3000人次,年住院量5万人次。

2、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新华网讯:日前,中国工程院正式宣布了2011年度产生的54名新院士。经过严格的提名、遴选、评审、选举和研究审议等程序,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成功当选,成为武警部队自组建以来的第一位院士。武警部队实现了院士零的突破。

3、凉州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医院顺利通过

新华网讯:12月11日至12日,由甘肃省卫生厅组织的13名等级医院评审组专家,对武威市凉州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进行了严格评审,该院以坚实的基础和优良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及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该省县区级医院中第一家三级中医医院。

4、宁夏人民医院宁南医院26日正式开诊运行

人民网讯: 12月26日,随着坐落在海原县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南医院正式开诊运行,宁夏南部山区结束了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今后,山区的老百姓看病将不用远赴银川,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自治区领导冯炯华、安纯人参加开诊仪式。

5、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再添二甲综合医院

人民网讯 (记者华莹)江门公立医院改革又有新成果,记者从市卫生部门获悉,新会区会城医院在本轮医院晋升等级评审中,成为首家通过评审晋升二级甲等医院的医院。日前,会城医院举行仪式正式更名为“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据了解,目前,江门共有15家镇级医院被纳入首批创建二级医院单位,上月会城医院通过评审考核晋升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为首家通过评审晋升的医院,也是新会区第二家集医疗、科教、康复、预防保健于一身的二甲综合性医院。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等级晋升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也可以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6、南京鼓楼医院新大楼明年竣工启用 新增床位1500张

南京日报讯: 近日,南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该市卫生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视察,鼓楼医院院长丁义涛介绍,2012年6月医院新大楼将竣工交付使用,届时,医院将新增床位1500张,加上现有床位,医院住院床位数量将达到3000张以上,进入国内一流大医院行列。

对于鼓楼医院长期存在的床位紧张、停车困难等问题,医院负责人表示,新大楼建成后,地下2层的停车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可以停车1000辆以上,患者从中山路、天津路、汉口路任何一个路口进来,均能顺利进入医院停车。同时,随着床位数量扩大,可以有效缓解当前住院难的问题。

7、 医用设备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快

搜狐网讯:国内大型医用设备的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快。卫生部昨日的《关于下达2011~2015年全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称,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围绕调整资源配置和降低医疗费用两个基本目标,卫生部对各省(区、市)2011~201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乐普医疗14.00+0.151.08%万东医疗13.13+0.020.15%5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进行了评审,要求各地严格依据核准的配置规划,组织开展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工作。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篇5

在牙科诞生发展之初,为治疗牙病患者不得不在没有麻醉的条件下忍受巨大痛苦;随着各种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系列的治疗牙齿的专用工具、麻醉镇静方法及药品。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进步,医生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仍然是口腔这一独具特点的器官,其组织多样既有人体最坚硬的组织——牙釉质又有富含感觉神经的组织如牙髓、黏膜等,而口腔健康不仅关系到咀嚼、发音、美观等方面,还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其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用于牙齿治疗的工具可谓无坚不摧,但患者接受治疗时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的感受很容易唤起紧张情绪。因此,牙科医生一直以来都走在无痛镇静治疗的前沿,但长久以来在大众的观念中牙科治疗还是与恐惧、焦虑和疼痛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在所有心理疾病的诊断名词中,牙科恐惧症是惟一与身体治疗相关的诊断名词,也反映出牙科治疗的特殊性。研究发现,成人极度牙科恐惧症人群发病率约为5%,中度牙科恐惧症的发病率为20%~30%。儿童的牙科恐惧症也很常见,但由于诊断标准及测量工具不统一而没有一个确定的比例,如果从对治疗的配合方面看,美国医生发现22%的孩子在接受口腔治疗时有行为方面的问题;2003年对我国139名儿童口腔科从业医师的调查结果表明,44.6%的医生在过去1个月中曾因儿童存在行为方面的问题而放弃原定的治疗计划。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门诊中,我们观察到如果以治疗的连续性是否被打断来划分正常儿童合作与否,各年龄段(2~3岁、>3~4岁、>4~5岁、>5~6岁和>6~7岁)不合作儿童的比例分别为86.2%、49.1%、28.3%、11.1%和11.6%。在儿童口腔科临床中孩子出现不合作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孩子自身的因素,如胆小、叛逆、认知理解力有限等;有家长的因素,如对治疗的焦虑、错误认知等;有医源性因素,如治疗中的疼痛、操作粗暴等。

2无痛镇静治疗的相关概念

2.1无痛治疗

无痛治疗绝不仅仅是局部麻醉。无痛治疗与其说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种观念,成功的无痛治疗是基于医生对患者整个身心状态的关注,医生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并使用必要的药物以达到在治疗过程中使患者的疼痛不适等降到最低的目的。局部麻醉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不能因此忽视了对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的关注,尤其是心理状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将有助于降低治疗所带来的不适。在关注心理状态的同时,也需要观察孩子的生理状态,这是因为孩子年龄越小其心理状态越容易受生理状态的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家长和医生应该让孩子在良好的生理状态下来接受治疗,避免某些生理不适如睡眠不足、咳嗽等干扰治疗。

2.2镇静

简单说,镇静就是心情的安定、平静。人类有拒绝食物以外的物体入口的本能,即使在局部麻醉下,牙科治疗本身还是可能引起患者疼痛等不快的联想,并产生对治疗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患者甚至会因此拒绝治疗。因而,在临床实践中单纯的止痛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对患者的精神紧张进行管理,其具体使用的方法有很多,可简单分为非药物类的和药物类的,前者包括建立医患互信关系、暗示、催眠、分散注意力等,后者包括各种给药途径的镇静。

2.3医学镇静或称行为诱导镇静

医学镇静,广义上是指任何不使用药物的焦虑缓解技术;狭义指通过医生的行为缓解患者的焦虑。其理论基础是医务人员的行为会对患者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医务人员能利用其自身的行为来帮助患者放松。其目的首先是降低患者对药物镇静的需求,这样可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是所有镇静治疗的基础。其次是建立交流的纽带,使患者不再羞于向口腔医生或工作人员表达其真实的感觉或意愿。只要患者能在治疗开始前向医务人员表达他们的恐惧,医生就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2.4口腔镇静

谱患者的意识状态由无麻醉到全身麻醉意识丧失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各阶段间没有明确的标志点,其深度很难被区分,并且可能在不同深度间波动。镇静深度由浅至深可分为轻度镇静、中度镇静、深镇静和全身麻醉。实施深度不同的镇静时对人员资质、监护内容及必备设备等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可以由经过相关培训的口腔科医生实施轻度镇静及中度镇静,而深镇静及全身麻醉须由麻醉专业医生或由经过长期相关培训取得相应资质的医生来实施。

3无痛镇静治疗的常用方法

简单说来,儿童口腔科临床工作中可能使孩子产生恐惧不安情绪的原因包括:对疼痛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由无助而导致的恐惧和信任危机。针对不同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3.1无痛治疗

如前所述,无痛治疗并不仅仅是局部麻醉,而局部麻醉的确是一种能有效消除或缓解治疗中疼痛的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很多孩子害怕口腔治疗的主要原因就是“怕打针”,这样对医生来说就构成了一个两难情境。因此,注射时机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以下因素可供参考。

3.1.1注射疼痛与治疗疼痛的比较

很多口腔治疗都有可能伴有不适或疼痛,医生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孩子的表现来判断是注射所导致的疼痛大还是没有局部麻醉注射下的治疗疼痛更大。比如,对松动度较大的滞留乳牙就可以在表面麻醉下拔除而不必局部注射物。

3.1.2孩子的痛感

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成,有髓神经尚未完全被髓鞘包裹,在临床中的确有部分孩子表现出很高的痛阈,甚至在穿髓时都无不适。这样的孩子对局部麻醉的需求较小,在进行一些刺激较小的操作时不用局麻注射,尤其是当其对注射比较恐惧时。

3.1.3合理安排治疗计划

医生在安排治疗计划时应先安排那些操作时间短、操作过程中可能导致孩子不适少的治疗内容,如浅中龋的充填、窝沟封闭等,经过几次这样的治疗,当患儿对主治医生及诊疗环境熟悉后再进行所需的局麻注射。

3.1.4注射时机的选择比较

理想的注射时机是在医生与家长及孩子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关系之后,有了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能提高孩子的痛阈。此外,医生还须提高自己的注射技巧,掌握一些新器械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注射可能引发的疼痛,如果有选择的可能,首次注射应在上颌后牙区的颊侧。

3.2减少源于因未知所导致恐惧的方法

面对陌生事物时,人们产生恐惧紧张是源于不能预估将要发生什么状况,不知道这些状况是否在自己所能处理的能力范围内,对成人来说此时一般都能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儿童很容易把这种不良情绪显露出来,表现为对治疗的不配合甚至歇斯底里。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患儿缓解这种源自对未知的恐惧。

3.2.1预先交流医生就当天的治疗计划

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进行简要说明,并告知大概需要的时间,治疗中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告诉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等。在诊疗过程中尽可能按预先的说明来完成操作,并时刻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变化。

3.2.2TSD技术该技术是儿童口腔医学临床中经典的行为

管理技术,可有效减少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恐惧。:用与患儿发育水平相适应的语言来解释说明将要进行的操作或器械。在小心设定的无威胁的条件下,向患儿展示该操作在视觉、听觉、味觉及触觉等方面的表现。:在不偏离解释和示范的条件下完成操作。

3.2.3提供足够的心理支持

家长是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重要心理支持,在诊疗的初期应该让家长陪伴在孩子身边,这样可有效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并避免孩子与家长的分离焦虑所可能导致的不合作行为。

3.3降低因无控制感而导致的恐惧和信任危机

当事态的发展不能预测或不能被自己所控制时任何人都会感到无助,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焦虑或恐惧。在儿童口腔诊疗中也是如此,面对自己没有经历过或很不熟悉的口腔治疗,孩子很容易感觉到无助与恐惧,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减少或消除恐惧感。

3.3.1增强控制感在可能的范围内给患儿选择权

比如在不影响整个治疗计划的前提下,可以让孩子选择这次治疗哪个象限的患牙,是上面还是下面?是左边还是右边?应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给孩子的选项应该是同质的,不能说今天治还是不治,如果这样说了,孩子选择不治的话就会使医生陷入两难境地,遵守约定将不得不改变治疗计划,不遵守约定将失信于孩子。

3.3.2设定时限

设定时限也是一种能增强控制感的方法,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每次的操作只持续多长时间,这个时间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来实现,这样到了时间后就一定要停下来。有了这个时限,孩子就比较容易耐受一些相对刺激较大的操作。

3.3.3充分的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并不仅仅是对监护人,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告知治疗的必要性和大致过程并不仅仅是口腔卫生宣教的需要,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控制感,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医生尊重的,这样有助于消除恐惧感。

3.4由药物介导的控制恐惧和焦虑的方法

Weiner等通过研究发现,牙科恐惧症的患者按病因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类,外源性主要来源于创伤性的牙科治疗经历,而内源性是其焦虑状态在面对口腔治疗时的具体表现。对于前者,非药物介导的各种行为管理方法可帮助患者消除对治疗的恐惧;而对于后者,一般需要应用药物来帮助患者控制焦虑情绪。另外,还有一些孩子由于身心因素的原因,如残障、低龄或焦虑人格的孩子,短期内以上所说非药物介导的行为管理方法很难奏效,对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借助药物介导的行为管理方法。国外研究提示,对牙科治疗有焦虑情绪儿童的60%是可以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并实施常规的行为管理方法来进行口腔治疗,其余40%的孩子需要在药物的帮助下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药物不是万能的,药物介导的控制焦虑和恐惧的方法是以非药物的方法为基础的,所有这些方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要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健康态度,最终达到不用借助药物就能配合口腔诊疗的目的。另外,非药物的镇静方式可有效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而所有镇静类药物超量后都有抑制呼吸的危险。因此,减少了用量就能提高整个治疗的安全性,将药物副反应的危险降到最低。在儿童口腔医学领域,常用的药物介导的镇静方法有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法、口服药物镇静法、静脉给药镇静法、全身麻醉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法能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在具体应用时医生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选用哪种方法。相关细节可参考美国儿童牙科学会的指南。

4结语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 门诊输液 药品 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78

门诊是医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输液是医院接待患者的大窗口,门诊输液区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服务规范和整体质量。2009年10月以来,为了方便患者,将护理工作落实到位,从多天输液患者的药品管理入手,想患者所想,改进门诊输液流程,提高医疗水平,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经过近1年多的临床实践与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流程介绍如下。

改进前

以往多天患者输液流程:患者取药门诊输液区护士取出当日药量配药输液第2天药品患者带回,次日输液再带来交与护士治疗。

输液存在的弊端:①患者对输液流程不熟悉,第2天输液药品带走,次日带来不理解,另由于疾病的影响,携带液体回家不方便。②患者缺乏药品的保管知识,对一些非常温保存的药物,如胰岛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因为保管不良造成药效下降或失效;有些药品暴晒,易引起药性下降;由于保管不当,造成药品破碎等导致治疗不能及时有效进行。③患者第2天输液时护士需要再次核对医嘱,填写输液治疗卡,抄写输液瓶签,患者等待时间过长,延长治疗时间,引起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④患者对用药医嘱不熟悉,导致第2天前来输液时药物少带,漏带某些药物的现象,影响治疗正常进行。

改进后

患者输液流程:患者取药门诊输液区主班护士接待患者核对医嘱治疗单摆液体取出当天液体为患者输液次日液体量放入输液专用柜内编号编号写在病历本、注射单、输液卡上病历本注射单交由患者次日带来。次日患者携带病历本输液时,护士根据病历上的编码,从输液专用柜内取出已经准备好的液体组和输液卡,病历本核对后为患者输液治疗。注:我院输液储存专用柜共分上下6层:第1层编号11、12、13……,第2层编号21、22、23……针对某些药品需要特殊保存的,医院配备有专用冰箱、遮光设备,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加强输液编号和姓名的双核对制度,做好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例:患者液体经主班护士摆药放入22号,次日输液即根据病历本上编号取出,再次核对后为患者输液。

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门诊输液药物品种繁多,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药物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这就要求在排班时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文字书写清晰,有较强的语言沟通及教学能力,接受新技术,新业务的能力强的护士来接诊患者。患者来输液时,护士主动上前问候,三查七对核对药品的种类、数量、配伍禁忌,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等,安排患者就坐,为患者准备液体。

加强护士素质及理论知识培养

培训计划:门诊部根据护理部计划组织输液区护士学习输液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学习内容包括输液流程,输液反应的应急措施,输液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静脉输液感染控制,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等。学习时间有记录,学习完毕有考试。

我院通过改进门诊输液环节,妥善药品管理以来,受到患者的好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门诊输液投诉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 裘雪友,孙定人,喻维新,主编.药师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 细节管理模式;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b)-0142-03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给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护理的安全隐患和技术风险[1-3]。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转变和患者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细节管理模式逐渐应用于临床[4-7]。为了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的应用效果,我院选取未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300例与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300例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未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30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为9个月~13岁,平均(4.2±3.1)岁,其中,男187例,女113例。我院2011年6~12月收治的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年龄为10个月~12岁,平均(4.3±2.8)岁,其中,男191例,女109例。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未实行细节管理模式的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为患者就诊-划价缴费-取药-门诊输液-护士接待-抄卡配药-校对后对患者行静脉穿刺-患者就坐,输液过程中巡视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和液体渗出并行处理。观察组采用实行细节管理模式的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强调“3H”的护理服务模式[8],重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虚心听取患者意见,及时改正护理缺陷,为患者做好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和谐医患关系。由我院领导指导,对医护人员的整体及个体条件进行护理流程的分组,抽调骨干力量进行信息调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细则。具体细节管理模式流程的实施分为:①区域管理。参照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法将输液部门划分为三区[9],0~3岁、4~7岁、8~13岁分别设立醒目的标识,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予其该阶段的知识教育,例如播放音乐或动画片、摆放儿童喜欢的书籍和漫画等,每区设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全程巡视护理服务。②细化护理操作。一组医护人员负责校对药物,一组医护人员负责校对分组,将药物配制好后送至穿刺台,一组医护人员专门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一组医护人员负责引领患者对号就位,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时刻关注其输液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其输液的流速。③互动管理。对患者统一发放亲情卡,及时收取护理过程中患者的建议,有效更正护理的缺陷不足,分析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1.3 评分标准

参考王桂兰等[10]研究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方法。患者满意度评分分为9个维度,主要为护士的服务态度、护士的工作能力、护士的责任感、体贴关照患者、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全程服务的及时性、个体化的科学育儿教育、治疗环境的安全性、输液过程的总体评价。共计28个条目,每个维度包含2~5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指标与护士输液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指标与护士输液量比较结果显示(见表1),观察组流程等待耗时和输液等待耗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后护士输液量明显高于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见表2),观察组护士的服务态度、护士的责任感、体贴关照患者、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全程服务的及时性、个体化的科学育儿教育、治疗环境的安全性、输液过程的总体评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士的工作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显示(见表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医院高效护理服务流程的良好运行需要统一的护理安全及护理服务通过细节流程构建而实现,建立有效的细节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创造更好的临床价值。细节管理模式导向是患者的需求,目标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将细节流程的构建作为对象,通过对实际操作中护理的管理质量进行思考和评价,更新服务理念并不断进行改进,建立流畅的护理服务链,从而可以提高护理整体服务质量。本次研究中细节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达到了护理操作的安全规范性,实行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及时的信息反馈,极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培养了医护人员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通过专业性的服务教育,实现了预期目标,达到了绩效优化。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流程等待耗时和输液等待耗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明显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后护士输液量明显高于实行细节管理模式前,说明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可以扩大临床护理工作的成果。观察组护士的服务态度、护士的责任感、体贴关照患者、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全程服务的及时性、个体化的科学育儿教育、治疗环境的安全性、输液过程的总体评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细节管理模式实施后医护工作人员护理服务得到了认可,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细节管理模式是一套安全可行的护理管理模式。

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对各个年龄组的儿童患者进行了流程分组管理,针对输液护理等待时间较长和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对原有的护理模式进行的评估和整改,根据患者的需求导向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医护人员积极主动投身到护理服务理念中,可以明显缩短各个环节的时间,及时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和输液,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为患者进行输液的同时,为其准备各个年龄阶段所需的育儿科学知识,通过阅读书籍和观赏教育影片充分利用时间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科学教育,建立一种温馨和睦的输液环境。细节管理模式需要我院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参与,发扬团队精神,从整体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得护理专业化、人性化、服务性得以有效实现,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大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护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不仅缩短了患者的候诊时间,还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洁.股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危重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2,13(2):83-84.

[2] Daniella CC,Mavilde LGP,Maria GRG. Antineoplastic agents extravasation from peripheral intravenous line in children: A simple strategy for a safer nursing care [J]. 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2,16(1):17-25.

[3] Marian LF,Cheryl P,Monica L. Ending infusion confusion:evaluating a virtual intravenous pump educational module [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12,8(2):e39-e48.

[4] 李美华,谭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模式对护理服务流程再造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26-827.

[5] 李敏娜.细节管理模式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构建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1678-1680.

[6] 韩秀芬.细节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控制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2):123.

[7] 陈丽卿,杨伟花,方月梅,等.舒适护理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09,20(7):155-156.

[8] 巨海燕.实施“3H”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6, 41(8):732-734.

[9] 朱建英,张玲玲,韩文军,等.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53-155.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医院设计 通风采光 交通

【Abstract】A modern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and equipment is in many ways embodies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ervices to people-centered human nature, transportation, and the form of a preliminary settlement pattern vis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creation, and constantly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medical model.

【Key words】Hospital Design; Ventilation and lighting; Traffic

引 言

随着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水平的追求和对医院设施、环境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对医院建筑的功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而医院的环境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特殊的治疗作用。因此,医院建筑的设计也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而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通过医院环境的良性改观,消除和缓解由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焦虑,改变病人的心态情绪,这就要求现代化的医院,在医院规划设计时多一些人性化的考虑。

一.在前期策划阶段必须完成的几项任务

首先,在项目的开始建筑师就应该参与可行性研究过程,对建设项目的必需性及可实现性进行分析。医院建筑相对投资大、要求专业全面,一旦某方面考虑不周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应全面了解(或协助院方分析)医院对建设项目的规模、档次的实际定位,以及建成后要达到的目标。

其二,在选址程序之前,应对建设项目的构成与面积分配有一个大概分析估算,获得确定建筑物(群)大致体量、高度、占地面积等总体规划条件的第一步信息;在选定建设用地后,应针对医院建设项目特点提出对医院用地基础设施现状的要求以及医疗设备设施的要求、了解医院用地和周边城市道路、市政设施现状条件,获得确定建筑物总体规划条件的第二步信息。

第三,设计前期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分析和决定项目建设的阶段目标,即确定医院建设发展的近期远期目标。这有利于我们全面的分析研究问题,使工作具备前瞻性,使近期建设在建筑、设备设施等各方面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二.单体方案设计

医院建筑设计方法及概念:

A.模块式设计――门急诊、医技部门的设计

各国建筑师一直在探索合理有效的医院设计方法,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概念即模块式设计。具体方法是尽量归纳每功能区特点,形成标准化的单元,发展成可应用于各种不同医院或院区的可重复使用的设计。模块式设计的优点是由于标准化的单元形成前对其组合曾进行过比较细致的分析研究,因此投入使用后效果较好且运行费用较低。前苏联及东欧国家最早开始尝试标准化的设计方式,其更倾向于医院整套设计与建设的标准化,因此医院的灵活性及扩建发展的可能性较差。从事这项研究的还有英联邦国家的部分国家卫生保健体系,他们提出的方法不同前者,采用的是标准化单元的模块,根据用地等具体情况机动灵活的进行组合,因适用性更强被广泛采用。

B.类型化设计――病房楼护理单元的设计

医院中存在一些有特别要求和固定做法的特殊部分,由于其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因而从一般的标准化设计中分离深化并重新组合,形成某些固定形式的做法即为类型化设计。类型化设计常应用于病房楼护理单元的设计中。下面以病房楼护理单元设计为例说明类型化设计的特点。约占医院总面积40%的病房部分设计一直是各国医疗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最初阶段即上世纪50年代,病房楼的形式以单内廊条板式为主,护理单元为长条形布置;至二十世纪后期,随着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医院建筑的体量进深普遍加大,病房楼的形式以复廊有内区的形式居多,复廊式护理单元不断发展优化,最后形成了几种较成熟的护理单元类型。其共同特点是:标准层设有两个病房设于有自然通风采光的外部,工作辅助用房设于内区采用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护理单元病房构成以四人间为主(约占75%),其它为单人间和二、三人间(约占25%),护士工作站(NS)的位置更加合理,使员工的行走路线缩短以及便于观察,同时利用内区设置完整的物资供应药品管理的工作区域――护士角(NC),大大减轻了工作强度。目前,“T ”型和双“T ”型护理单元是欧洲及日本医院病房楼设计主要形式,其中双“T ”型护理单元因其可以灵活调节相邻护理单元的病房数量以适应医院科室不同需求而更加得到认同;另外其它几种集中式(方形、三角形、Y型)护理单元及组团式护理单元也被广泛采用。

C.手术部的设计

手术部是外科系统乃至整座医院的心脏,其对洁污分区、洁污分流及人流物流线路要求十分严格。传统的手术部是单走廊布局,划分为污染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伴随传统医院总体布局方式的改变,现代医院的手术部多布局在住院部与门诊之间,采用大进深多通道布局,同时生物洁净空调技术的发展,也提供了满足空气层流净化要求的保证。现代医院的手术部一般采用回收廊式设计与供应大厅型设计两种形式。前者侧重手术使用后污染品的管理,后者侧重使用前无菌物品的清洁管理。在我国,手术部一般采用回收廊式设计。回收廊式手术部的人流、物流线路由一条内部清洁走廊和外部环状闭合的污染回收走廊构成,手术使用后的物品只能通过污染走廊运输、回收。病人与医护人员分别由两口进入清洁走廊,医护人员经过更衣淋浴卫生通过进入无菌区,手术病人由污染区经过相对无菌的过渡空间换推床后才能进入无菌区。洁净物品可通过两种方式送至无菌区内,一是由专用垂直清洁电梯直接运输,清洁电梯如设于无菌区内应加双向无菌隔离门;再一种是由密闭的水平运输工具经过相对无菌的过渡空间经风淋消毒后送至无菌区内。

D.影像科室的设计

影像诊断技术是医疗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虽然一座几万平方米的医院中影像科室的面积仅占2000平方,但医院设计中影像科室的设计布局是非常关键的。影像中心的布局应介于门(急)诊、医技(手术部)与病房之间的有利位置,通常影像中心采用集中式布置的方式,但近年来一些医学专家提出分散式布置影像科室方案,认为“影像诊断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集中式布置相对造成诊疗过程、候诊时间长,应使其服务靠近病人而不是病人去寻找影像科室”,此观点有一定程度预见性,但目前分散式布置尚未成熟。

三.医院建筑室内环境人性化设计的内容

3. 1 室内通风与采光

在病房及医护人员的办公室中安装窗户,病人和医护人员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城市生活的忙碌、季节的更替、昼夜交替的日常模式。使之可以调整自己的心理到最佳状态,由此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辅助加速病人的康复。设计中采用低位大窗可取得较大的室外景观,较大的通风面积和新风率,降低室内细菌浓度,同时可改善采光并引进阳光杀菌。

3. 2 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和光环境

室内热环境。人体的新陈代谢率是室内热环境设计的一项决定性生理指标。医院室内设计应该考虑可使病人方便控制室内环境温度的装置。室内声环境。其主要任务是降低噪声值,保证病人能安稳入睡。

室内光环境。光环境设计是塑造室内空间的核心要素,光环境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必须以能充分发挥医院的功能,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要求,以直接或间接地对医疗起作用为目的。

3. 3 室内色彩环境

病人的色彩心理是丰富而变化的。就总体而言,医院适宜以色的混合色组合为宜;就室内而言,建议分区配色,依据各单元的病人性质而定。医院的色彩环境设计是以色彩对人的心理、行为的作用为基础的,根据研究表明,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人的色彩联想。而色彩的联想可以作为医院色彩环境设计优化的依据,对病人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3. 4 室内绿化、装饰和无障碍环境

植物能够提供一处更寻常的家庭式环境,并可以帮助病人放松。自然化的景色更容易使病人变得平静、坚强,而且可减轻压力。而在医院室内空间进行适当的装饰,可以活跃医院的空间气氛,转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医院室内的无障碍环境设计应更加完善。那些重症或行动不便的患者相对于医院的内在环境是一种被动的属性,只能默从,纵使不满意也无能为力去改变,因此,不好的以及不适当的环

环境设计会使病人产生反感心理,而使其被动地位更加剧,最后从间接到直接延缓其疾病的治愈。因此,设计者更应努力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且促使其进行一定积极主动行为的就医环境,以真正使其成为一个主动的环境使用者。

四.交通流的划分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病人就医流线的便捷及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一般的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将来的变化发展留有余地。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互不影响,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就诊环境。建筑的外部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一般的医院中,车流和人流重复交叉,不做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恶化,车与车、人与人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静态交通主要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种。外部交通的解决需要作大量的研究和尝试,调整,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①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妇产、传染、核磁共震门诊等与常规门诊分设,单独留出就诊“绿色通道”。

②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二楼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流和车流分别利用不同的高差的

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

③在门诊楼中,从大厅处按照导流图所示,以不同的颜色和箭头标识在走道地面或墙角线上指向各检查科室位置,以减少患者家属往返路程。

④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流,将停车场放入地下。

⑤留出医护人员单独的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

结语

医院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十分复杂的,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医疗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出现许多边缘学科和新的治疗技术,这就要求医院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特性,设计时考虑医院的动态发展规律,运行模式的可变性,采取切实可行的建筑形式,保证医院的顺利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09―01

近年来,静脉输液治疗已是医院门急诊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门急诊提供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输液量在逐年递增。由于输液治疗是一项侵人性操作,静脉输液治疗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又由于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涉及患者多、停留时间短、病种多且杂、环节多、应用范围广等诸多因素,安全隐患伴随左右,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剡不容缓。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病人信任度,现将输液室面临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护理安全问题

1.1患者多,护士少,工作量大且患者数量不均衡。由于门急诊患者的随意性大,就诊的高峰期随季节及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内患者比较集中,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1.2查对是护士执行医嘱、施行治疗和护理前的必要步骤,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本手段。护士在注射和输液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实际操作中,护士在配液前注意查对患者姓名、药名、剂量等,而配液后的查对常常做不到,为护理安全带来隐患。

1.3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保护患者权益,如性病、癌症等病人的隐私权:不告之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

1.4护士巡视不到位

由于护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及主动巡视病房的意识不强,致使输液过程中护士不能积极主动到床旁巡视,凭靠家属呼叫或隔着玻璃窗看液体有未滴完,或确因输液高峰期,护理人员缺乏、不能及时巡回,导致输液管中液体走空、回血或因病人自行调节输液器开关,致使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有时因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等。此类现象和结果会潜存空气栓塞、皮下渗液、患者焦虑不安、不满意等诸多不良后果发生。

1.5输液反应 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个体原因致使对药物的敏感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观察不仔细、用药知识不全面,则不能及时预见输液时潜在问题的发生,有可能出现各种输液反应。

2安全管理对策

2.1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护士执行操作的规范和标准,是护理质量过关与否的依据,是医疗纠纷评判的有力证据。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技术操作培训。做到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平时工作注意严格要求,发现任何人违反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操作时。立即指出,及时纠正。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与护理安全防范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针对输液室的具体情况制订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输,液患者告知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使护理人员有章可依。

2.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病人的收费发票上标明注射号,护士配好输液药物后,给病人输液之前,对姓名,对注射号,病人手上收费发票的姓名和注射号与护士带去的注射单上的姓名和注射号一致时,方可为病人输液。

2.4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摇 注重法律常识的学习,维护患者的知情权,注重个性化护理;对于特殊用药,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加强对医疗文书重要性的认识,及时记录各种医疗、护

理行为的实施与结果,对于抢救等未能及时记录的,必须尽快补记;在患者的医疗护理终结后,需要及时进行病例资料的汇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

2.5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 护士应精通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急救器材的使用和保养,还应熟悉药物的机制、用法及不良反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输液,控制液体滴入速度,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见各种情况的发生,有效的保证护理安全。

2.5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班次,做到按需排班,也I口T实行付班制,根据治疗量的多少,随时调整班次,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务费分配制度,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2.6加大质量监控力度 建立长短期质量控制计划,做到每天三查七对,每周大查对,每月分析护理工作的过程和环节,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形成制度并加强管理。

2.7强护患沟通,严密巡视,确保输液安全。严密巡视输液.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药物外漏、滴速改变,并及时处理。特别重视输液速度的调节,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要了解有些病人输液要快的心理.会自己调节输液速度。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尤其是对于有特殊速度要求的药物,如硫酸镁,硝酸甘油等药物,护士一定要交代病人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3讨论

在输液室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或病情加重,从而影响到自身病情的改善。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医院要对输液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输液环境,缓解患者的烦躁情绪,降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现象的机率,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医患关系;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翁庐英.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C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2]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I-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5.

静疗门诊工作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TU2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1

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文明程度及自身健康的重视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安全及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医疗纠纷也逐渐上升,现已成为困扰护理人员的难题之一。因其具有工作任务繁琐、服务对象构成复杂,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注射高峰相对集中等特点,所以是护患纠纷的易发地。在这种状况下护理人员稍有疏忽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病人的不满,引发护患纠纷。如何防范和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是新形势下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新问题。我院护理部加强了对门诊注射室的管理,制定出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对对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服务意识淡薄,护理工作不到位

有些护士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认为门诊护士紧张繁忙,挂上输液瓶就是完成任务;而个别护士,尤其是高年资护士的素质和观念未跟上时代的发展,仍停留在病人“求医”的概念中;解答病人疑问态度生硬,甚至与病人发生正面冲突,缺乏与病人沟通以及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1.2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差

有些护士不能冷静应付众多争先恐后的患者,工作忙乱而无头绪,技术发挥不出来,引起患者的不满。

1.3 法律观念缺乏

个别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在注射、治疗的高峰期,工作比较忙乱时,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慎独精神,为节省时阃,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或减少护理操作程序,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对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存在侥幸心理,容易出现差错而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4 静脉穿刺失败

产生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静脉穿刺失败,抽血无“一针见血”。 主要因为小儿头皮静脉变化较多,管腔较细,脱水后血管变瘪,不易穿刺;拔针后未嘱按压时间或有淤血产生等等原因引起病人投诉而发生纠纷。

1.5 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护理行为中语言不当 护理行为中语言不当是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1]。部分护理人员不善于沟通,缺乏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或是解释不清楚,导致患者误会。此时,如果护士态度稍有欠佳.缺乏必要的护患沟通和交谈艺术,语言不当,就可能使病人产生逆反心理,对细节问题产生偏激,对护士语言过激。而护士心里感到委屈,态度过于生硬,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双方对生命健康重视的心理感受不同,容易造成误解或纠纷[2]。

2 防范对策

2.1 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

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是减轻负性情绪的主要措施之一,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建立护理中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让护士能够从病人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体会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虑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护患冲突。在护理活动中的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沟通技巧,学会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真正了解对方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从病人的不同眼神、表情、语言、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并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同时查找各项操作工作中最容易忽略的问题.最可能出现差错引发纠纷的环节。从护理纠纷问题中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病人缺少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病情变化不理解而造成的。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主动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对于肌注病人,边注射边询问以便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疼痛感;根据各专科、季节性的特点,有针对地在营养、饮食、锻炼等方面进行简短的教育;静脉化疗时,不厌其烦地给病人讲解化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关心病人有何不适感。就是通过这些“虽简短但有效”的交谈,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平易近人性,从而减少病人的负面情绪,最终减少纠纷隐患。

2.2 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水平

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过硬的技术是架起病人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理解和信任的桥梁,而提高业务水平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关键。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以人为本”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熟练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和静脉穿刺的特点以及药物治疗知识等。在发挥医院“救死扶伤”崇高医德的前提下,作为一名员工,应为医院争取最大效益为己任。为此,一方面要提高医疗设施、医疗环境等硬件,另一方面是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改善服务态度。定期进行各种急救器械的操作培训,轮转进修学习,并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回来传授给大家,共同提高抢救的应急能力。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在静脉穿刺前,仔细观察患者血管的分布、走向、深浅、弹性,掌握好进针手法、角度、固定方式,力争做到穿刺一针见血,使患者见到护士时放心,输液时安心,自然不会发生纠纷,真正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处处“以病人为中心”。

2.3 加强经常性管理,合理安排工作

①弹性排班,繁忙时及时调配人手,协助各班尽快疏导患者,做到忙而不乱,减少纠纷、差错的发生;②在输液注射等治疗高峰期增加护士人数,延长服务时间。③对急、重、危病人,开设绿色通道服务;并且增加了各种便民服务措施,为病人节约了时间,方便了群众。增强了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了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方面的投诉和纠纷;④落实二级查岗制度即总责护士一护士长每天不定时进行查岗,检查先控措施落实效果,了解病人信息,及时给予解释、解决。

2.4 树立法制观念,规范护理行为

护理部必须制定详细的法制教育计划,作为门诊护士,只有及时了解护理工作中的法律关系,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每周学习《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患者和护士的权利与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宪法》、《民法通则》和《新刑法》等其中与护理有关的内容,严格按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特别是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并与医疗文书同步.对急、危、重病人记录要全面、仔细,交接班清楚。让护士明确护患关系也是一种法律关系,任何人对患者合法权益的有意无意、直接或间接的损害都要承担法律责任,护士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并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通过运用以上的防范对策,护患纠纷明显减少。全科护士树立一种“护患纠纷预防为主”的意识,防患于未然。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断消除事故隐患,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需求,从而更好地维护个人、科室和医院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连秀李.护士语言在预防护理纠纷中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2003.25(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