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检课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1 02:26:50

文检课教学论文

文检课教学论文篇1

1.1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各高校大多都开设了本课程,但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几乎都将其定位为选修课,课时数偏少,多为24-32个课时左右,使得老师讲授时无法向学生进行深入、详尽的讲解和演示,造成理论课讲不深,实践课又太少,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现在的学生往往很早就接触网络,对网络上的Google、百度等公共搜索引擎并不陌生,很多人认为现在查找资料通过搜索引擎即可实现,没有必要专门安排这门课程来学习检索技巧和知识。

1.2教材内容不尽合理

目前各高校选用的教材尽管版本繁多,但编排内容却基本雷同,多为通识性内容,缺乏明确专业属性。如数据库部分,主要介绍国内的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和国外的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等通用数据库,缺乏专业数据库的相关内容和检索方法,专业性不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吸引力不够。

1.3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

由于各院校条件不同,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图书馆是本门课程必须的实习场所,但部分院校目前往往缺乏专用于进行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的实习室,检索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开放阅览室进行,因此,为不影响其他正在查阅资料和学习的老师或学生,授课老师往往无法随时向学生进行讲解;其次,由于数据库版权费用高昂,部分院校受经费所限往往只能购买较少的检索资源,无法有效地支撑课程的学习及实践,老师只能是纸上谈兵;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尽管购买了为数不少的数据库资源,但校园网却不对学生开放,学生即使自备电脑也无法连接校内网,更不能有效利用校内数据库资源。

1.4实践课时占比过低

目前各院校在实践课的安排上普遍存在着课时数少、占总课时比较低等现象,洛阳理工学院目前开设的该门课程总课时数仅有2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8个,占比不足40%,这样的课时分配既难以让学生通过上机消化理解所学的大量理论知识并掌握检索技能,也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强调的实践性、可操作性明显脱节。

2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建议

2.1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院校在本科阶段对本课程重视程度较低,学生也对课程在毕业学位论文撰写及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对本课程重要性的宣传普及,以引起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学单位的重视,使学生了解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的高低将会对每个人的工作就业及成才发挥长期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2优化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为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在总结多年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2.2.1教材及授课内容的选择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实用”原则,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学生的专业方向及实际需求,选择难易程度相当、专业特色鲜明、内容新颖、能反映最新学科前沿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或专题,增强课程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必要时,可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和特色自行组织力量编写相应的教材和配套习题集、实习指导书等资料,实现本门课程与专业课的紧密结合。此外,在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等前沿问题,而学生们往往对该领域不甚了了,因此,授课时应结合具体案例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做到既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又具备必要的维权意识。

2.2.2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本门课程以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为主要形式。在理论授课过程中,既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安排授课内容,发挥多媒体教学图形、图像、声音、文字形式多样、快捷、直观的优势,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还要注意利用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2.3加强实践部分的教学

科技文献检索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完成一个专题的理论授课后,应及时和图书馆或计算中心提前约好实习实践的时间、地点,并编写内容相适应的上机实习(践)指导书,让学生按照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实践练习,锻炼学生检索能力,熟练掌握相关检索方法与技巧。在条件适宜时,可向学校建议调整该课程的实践学时数及校园网开放,增加学生上机实践和使用校内资源的机会。

2.4完善考核方式

文检课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文献检索

1.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就产品而言,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或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产品生命周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和企业制定产品策略以及营销策略有着直接的联系。

当然,针对一门课程来说,它不会完全按照产品的市场寿命理论来运行的,我们可以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的投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营销策略,使《文献检索》这门课程稳定在“成熟期”。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文献检索》教学的启示

2.1《文献检索》课的认知阶段(1981-1992)

1984年教育部教高【84】004号文件《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颁发,为《文献检索》课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这一时期我国有半数以上的高校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行《文献检索》课,主要以“文献检索教学”为主,并不断发展和扩大。教学内容围绕“文献”、“检索”和“利用”三方面知识,面向大学生主要讲授文献的类型与特点、检索原理与检索工具、综述与论文的写作。由于条件所限,这一时期的授课内容主要以手工检索为主。对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大的提高。

2.2《文献检索》课的成长阶段 (1992-2002)

1992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重庆分所首次推出的中文只读光盘“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成为大学用户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文献检索课实质性进入了计算机检索教育阶段。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审视了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各高校在压缩手工检索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大了计算机信息检索的份量,拓展了网络信息检索的内容,各高校图书馆建立的电子阅览室成为学生实习的重要场所,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把计算机检索作为文献检索授课的重点,教学方法也更灵活。它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

2.3《文献检索》课的成熟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1月,首届“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标志着“文献检索课”向“信息素质教育”的转型。“信息素质教育”将是《文献检索》课程的实质所在,它将为人们的终身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对《文献检索》课在教学观念、教学体制、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文献检索课的生命周期稳定在成熟期。

2.31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知识目标,包括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信息语言、计算机与网络、数据库、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第二部分为能力目标,包括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信息评价与鉴别、信息写作与科研设计、信息管理与决策等。

2.32壮大教学队伍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队伍数量和质量需要随之壮大和提升。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使专职与兼职、教学与辅导、图情专业与其他专业相结合、相补充,以缓解检索课教学任务量压力。(2)科学分配教学任务,可将教学内容分成检索理论部分、检索工具部分、数据库部分、上机操作部分等,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讲解,这样就可以扬长避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3研究教学方法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1)案例教学法可以选用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跟学生一起确定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分析检索结果,有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判断和实际操作能力。(2)互动法强调师生互相讨论交流、互相观摩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

2.34创新教学手段

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手段可按离线和在线进行划分,如利用FrontPage,Power 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的离线课件,形象生动,有声有色。Web2.0环境下一系列技术应用使文献检索课实现了在线的网络互动,如QQ、Blog、SNS、Tag等在文献检索课的应用中日益增多。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能力。

3、结论:科学无国界,同样,理论也不会受学科的束缚。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文献检索》课的启示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改进教学观念、教学体制和教学手段等,使《文献检索》课稳定在它的“成熟期”,使《文献检索》课成为高校选修课中的精品课。

参考文献:

[1]张怀涛等.文献检索课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对策.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

[2]李国新主编.中国图书馆学会编.中国图书馆年鉴2003.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文检课教学论文篇3

大多数国家、市政公司和建筑小区都有相应的法律来规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防止超标,保护环境。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的测量仪表和技术,根据行业规章监测排放口的水质、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同时,为了过程优化、节省成本,在重要的处理步骤中需要进行工艺参数测量。在欧洲,水质在线监测比较成熟,但是在我国能熟练操作仪器的人才比较欠缺。

城市供水是城市的生命线,供水水质直接关系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为加强城市公共供水水质管理,保障供水水质安全,供水单位应当配备水质检验人员和设备,建立健全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制度,依照国家规定的水质检测规范做好水质及相关净水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测,开展技术咨询、业务指导和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等,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自来水用户使用的二次供水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和水质检验。有些自来水公司虽建立了化验室,配备了部分仪器设备,但化验员数量不足,且未持证上岗,自检空白。有些化验室只能检测几项指标,检测数据报表不规范、不齐全,化验员检测水平不高,现场操作考核成绩较差。有些供水单位均未建立水质监测三级(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网络,没有进行全过程的水质检测,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指标的要求。

操作技术和管理岗位实用型供排水水质检验人才紧缺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现代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教育教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古老而年轻的主题,是教育教学的精髓和真谛。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选择的教学内容、达到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未来的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教学规律、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非常迫切。

二、教学设计

2.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给排水专业设置水质检验课程培养具有水质检验技术与管理工作职业资格的专门人才,为水处理工艺运行提供数据资料和科学的依据,能够正确及时地反映水质状况。

让学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必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工作学会工作。因此,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教学设计和开发,以相对独立又相对完整的工作任务构建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保持实训内容、实训环境与企业现场一致,使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完成从试液、仪器准备、采样、预处理、检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水质评价、质控等各个工作步骤的完整训练,在工作过程中学会工作,获得职业活动的技能和知识,获得职业能力。

求知即行动,行动即学习,以完成典型水质指标检验工作任务为驱动力、教学出发点和目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改造不适于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的不合理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发学生潜能。实训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强调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目标。通过学生独立计划、实施、检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协作,学生通过符合要求的水质检验全过程的专业行动和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项目),是直接学习行为,是有效的学习过程,在“做实验”过程中获得工作成果,技能、经验和知识、并归纳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会科学的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增强责任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行动中形成和提高。因此,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工作情境和能力要求设计课程,效果显著。

2.2教学目标设计

水质检验课程总体目标主要强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领会供排水水质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水质检验周期、操作规程开展检验工作,使学生具有从事水质检验工作的基本职业能力,并具有水质检验仪器设备维护、质量监督与控制、检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报告编写、采样等方面的基础能力,为水处理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保证水处理工艺正常运行和水质合格/达标。

教学目标有具体的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与社会能力目标几个方面,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2.3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污水处理中国家标准规定的基本控制项目、主要控制参数设计有两个项目,分别为污水进出水水质检验、污水处理过程水质控制与检测。结合给水处理中国家标准规定的水源水检测项目、主要控制参数和水质监测三级网络设计有三个项目,分别是供水水源水质检验、净水构筑物水质控制与检测、出厂水、管网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检验,按照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设计教学项目,具有针对性,适合给排水行业岗位需求。

对每一项目,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每一任务都对应一具体的工作过程。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学会主要水质指标或参数的检测,并使学生具有水质检验方案设计、采样、仪器设备管理、检验质量监督与控制、检验数据处理、报告编写等基础技能。

2.4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

2.4.1项目教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处理项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引导学生搜集信息,了解要做什么检验项目或完成什么任务以及为什么要做,检验哪种水样中有机物、重金属还是富营化物质等,了解其对环境或人身健康的危害。

然后,学生独立计划及判断计划的合理性,通过阅读教材或浏览网页知道怎样去做,目前有几种方案。水质检验是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的,一般有常规法、快速法和在线法,学生主要查阅每一项目的几种方法。

开始阶段,学生不会做计划、方案,教师描述、讲解,引导学生看教材或提供网上信息,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慢慢习惯,成为自然,我们已经编写了适合项目教学法的教材,提供较为齐全的资料,逐渐地,学生结合实践会自己读懂或主动和同学、老师讨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

接下来是:学生独立实施及检查是否正确实施了计划、提出改进措施等。在方案实施中按照统一的过程如配溶液、仪器准备、采集样品、预处理、检验操作,得出结果几个步骤来进行。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最初的项目教师采用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熟悉关键步骤、学生重复做这样的教学方法。结果得出后,需要检查,因为误差和偏差主要来源于操作是否规范,所以学生首先在这方面查找原因,然后利用标准物质对照等质控措施检查方案实施的情况,同学间进行讨论,找到问题,对项目或任务加以改进,反复做实验,完成任务。几个任务实施后,学生会自主完成新任务,达到目标要求。

2.4.2合作式学习

由于仪器、试剂和学时的限制,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小组,按时间或空间进行合作,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进行汇报,因此,每个人对小组的成果有责任感,促进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4.3启发引导

在做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完成项目,获得相关技能。

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上教学资源,录制、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学生利用视觉、听觉和信息提高学习效果,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教学生做,学生模仿,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

文检课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体育院校;文献检索课

高等体育院校是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科研“三位一体”的专业院校 , 其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专业突出、知识全面的体育人才 , 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选择范围较广,他们可担当职业裁判、体育教练、体育官员、教师、学术研究人员、群众体育运动的指导人员等角色 , 这些职业不仅要求学生有健康的体魄 , 同时也要求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信息素质。

本文以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文献检索课程为对象,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文化素质较为薄弱的体育院校文献检索课程的应用,以期提高文检课在提升体育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成效。

1 体育院校信息文献检索课的特点与现状

1984年,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开设 ,1992年后,文献检索课在各高校得到蓬勃开展。我国体育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较晚,大部分体育院校都是从1995 年开始开设,至今已走过十七年。在这十七年中,体育院校的文献检索课无论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长足的提高和发展,对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特别是利用文献资料的技能有极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到,虽然体育院校的文检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全国的独立体育院校还是大学的二级体育学院,有关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研究成果不多,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在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的是“教”,而不是“学”,尽管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按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却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文化素质普遍偏弱的体育院校的学生,应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建构主义理论及对体育院校文检课教学的启示

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立在人类认知规律基础上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到学生的传授中来,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同时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的重要教学理论,对当前的文献检索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提高体育院校文献检索课的实效性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2 建构主义理论对体育院校文检课的启示

首先,作为知识的呈现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文检课教师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及教学能力,教师具有丰富、新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及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是提高文检课水平的关键;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重视体院学生术科课程生龙活虎、学习积极性高,但理论课程薄弱且无兴趣的特点,文检课作为理论、实践兼有的课程,应该深刻认识“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多引导,多让学生参与实践,摒弃只以老师为主体,罔顾学生的特点,“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再次,重视体院学生爱探索的特点,通过设置带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解决完成问题,设立多种互动渠道,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展开互动,不限时间空间解决随时碰到的问题。以此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3 体育院校文检课教学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结合体育院校的实际情况,文检课可采取如下图的教学模式

创设学习环境——课堂的、网络的(或者叫虚拟学习环境)。

确定问题——在上述学习环境下,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

自主、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根据老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的信息或者线索,学生独立自主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

互动学习——师生、生生互动协作,包括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效果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予以评价,并根据效果的好坏调整教学策略。

卡耐基说过:一两重的参与胜过一吨重的说教。该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讲授,学习效果不佳的弊端,学生参与性高,在“做”中学,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4、基于建构主义文检课教学的具体实施

4.1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

体育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比较薄弱,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文检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内容应侧重实践性、易懂性。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文检课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文献检索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自如地利用我院图书馆及其它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以及能熟练通过网络等途径迅速而准确地检索到体育及其它所需信息资料。文检课教学内容则由任课教师小组根据选修学生学习特点和需要和学校培养计划拟定教学大纲并自编相应的的讲义,教学大纲在文检课的第一次上课时,征求选修该课的学生意见,听取他们合理的建议,对教学大纲修改补充,并且允许学生在此后上课过程中继续提出有关教学内容的意见。学生参与确定教学内容,不仅使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符合学生的要求,也使学生“主人翁”之感油然而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4.2 学习环境的创设

文检课教学论文篇5

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因此相关的文献资源也是浩如烟海。资料表明,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查阅文献占到全部工作的51%,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研究工作是检索和阅读文献,所以如何从繁多的信息资源中找到所需的资料是环境工程者在科研和实际生产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环境科技文献检索》是一门实用性强,且兼具理论性、知识性的方法技能课,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科技文献的检索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日常资料查询还是毕业论文撰写,该课程都非常具有实用性。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条件缺乏以及学生个人重视不够等原因,导致该课程的学习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最为明显的是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学生仍然不会查找所需资料,甚至不会阅读文献。为此,如何加强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授课是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新形势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笔者利用学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契机,围绕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结合环境专业学生的特点,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有针对性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改革。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新形势下环境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 

一、案例教学应用于理论知识讲授中,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检索技巧越来越简单化、傻瓜化,以主讲检索技能为核心的文献检索课,学生兴趣不大是困扰该课程教学的一个严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如在绪论信息相关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引入著名的“照片泄密案”,让学生从照片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再结合学生的回答将相近的几个概念进行比较讲解,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案例中了解信息、情报的概念、重要作用、情报发展史和当前最新的研究内容。这样的讲解比枯燥地介绍概念和现状更能使学生接受,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同时也使学生对于信息安全的问题更加关注。在讲解专利问题时,可以引用“苹果”和“三星”的专利之争,用实际的案例和数据让学生理解专利的作用和价值;在讲解专利的“三性”问题时,可以介绍袁隆平教授的“杂交水稻”在美国申请专利被驳回的案例,使学生容易理解专利新颖性的问题,同时也帮助他们明确和申请专利的先后顺序问题。而在一些检索技巧的讲解过程中,也能引用讲授教师自身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一些实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从教学效果来看,案例的引入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他们直观了解到文献检索的意义。 

二、问题研究型教学应用于实践操作中,突出专业特色 

科技文献检索课程在有些学校是由图书馆的专业人士来讲授的,虽然这些老师在检索技巧上比较专业,但存在教学中脱离学生专业的问题。而这门课程之所以由专业教师来担任,就是要突出学生所学专业的特色,以便于在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中结合专业开展。如在讲授完绪论课和搜索引擎后,结合授课学生面临考研的问题,可以要求搜索环境工程专业招收及导师相关情况;针对目前雾霾天气和PM2.5的热点,设计有关雾霾形成及治理的相关信息,突出专业性。在讲授完中文数据库检索之后,可以完成设计与环境工程相关的议题,要求开展学位论文、馆藏图书、电子图书检索、专业核心期刊、专业会议论文的检索等,并设计了“试结合实例分析专业数据库和百度的检索感受”的问题,以此让学生多多体会专业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的检索差异。在讲授完外文数据库及专利和标准检索之后,可以安排专业相关的前沿信息搜索,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不同搜索工具的能力,考查学生专业外语的水平和外文数据库搜索文献掌握的情况,考查学生对获取信息的阅读能力。在最后的文献检索综合考试中,可以采取学生分组上机和撰写小综述的形式,针对密切结合专业的选题让学生分组展开涉及课堂讲授的各种检索要求和内容,并要求学生阅读所获取的文献撰写与选题研究相关的小综述,以此考查学生合作、检索和阅读分析文献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通过几次上机,学生除了熟悉有关检索的操作外,也通过阅读检索得到的文献丰富了对于相关专业领域的认识。 

三、研讨教学应用于检索报告点评中,强化信息素养 

文检课教学论文篇6

论文摘 要:本文针对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这两门课程的性质,阐述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开展教学工作,讨论如何实现科技专业英语与科技文献检索这两门课程的有效结合。

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课程是我系化学工程技术系化学工艺专业大专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开课对象是大三学生。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掌握化工基础知识,了解化工工业概况,熟悉化工典型单元操作、化工设备和化学工艺常用英语表达方式,掌握化学化工的技术资料的获取方法,能进行中、外文资料查阅。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开发该门课程,期望达到科技英语和科技文献检索这两门课的整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目标大多延续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要求,课程体系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课程内容未追随现代企业的要求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

1.课程内容的重组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在编制教学大纲时,一般直接分为两部分,即科技英语和科技文献检索,均采用两本教科书,并未实现两门课的真正整合,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延续传统的教学内容。作为一门新的交叉课程,可以将其整合为四部分:

绪论部分,着重使学生认识专业文献检索与普通网络检索的差别,了解常用的检索语言和检索方式,如只搜索某一类站点的网页、只搜索指定格式的文件或搜索结果中不含特定关键词时如何操作。关于科技英语,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能够用英语介绍本校本专业本人的基本资料,能掌握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律,熟悉专业英语长句翻译技巧,为课程的专业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中文检索部分,这一部分没有任何的语言障碍,学生能够比较容易进入文献检索的学习与掌握中。这其中包括中图法、cnki、万方等中文数据库的检索,实现手工检索和网络检索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检索的重要性。当然可以利用这部分进行中英文词汇翻译,了解大学英语翻译和专业英语翻译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实现从了解到认知的转变。

外文检索部分,这是科技英语和科技文献检索结合的最佳场地,其中主要包括ca、外文专利、外文标准等的检索。在检索过程中,完成专业英语的学习。如检索专利时,登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后,首先需要学生搞懂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中各检索方式和检索词的含义,然后完成主题词或关键词的翻译工作,最后检索到全文文献后,理解英文摘要,才能选择合适的文献。

信息综合利用部分,这是科技英语和科技文献检索学习的综合内容。由于授课对象是大三学生,面临着撰写毕业论文。其中涉及查阅资料、科技英语翻译、外文摘要的撰写、中文文章的书写,这实际上也是对前面三部分内容的综合利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新课程内容的重点,也是区别于传统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利用,是该门课能否成功开发的关键。

2.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科技英语一般选择专业方向上有代表性的论文,教师采用汉语讲解,背单词的授课形式,这种方式与大学英语的授课方式差不多,除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略感兴趣之外,其他的学生了解下来如读“天书”。而传统的文献检索也是采用模式化的教科书,学生枯燥地听老师讲解各种文献的来源,检索方式等,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到做毕业论文时仍然不知如何入手,因此如何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

2.1与实践相结合

由于学生文献感性知识很少,许多中、外文期刊尚未见识,空讲检索方法,一般难以接受。因此应适当安排实践机会,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情报意识和提高获取情报的动力。比如接触到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检索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学校图书馆目录室查看图书资料目录卡,了解分类方法,到书库实地查看化学化工类图书的分类排列方法。在此基础上布置检索题目,指导学生检索资料。在期刊、学术论文、专利、标准等方面的检索上,均采用上机操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降低学生的消极怠慢情绪,避免死记硬背。

2.2 任务驱动法

高职学生由于本身的局限性,面对科技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由于英语水平较差,稍复杂点的英语文献大体看不懂,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没有英语考级的压力,很多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浑水摸鱼,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因此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第一次上课时全班进行分组,每组负责某一部分的翻译,实现角色转换。由该组担任该段的翻译顾问,当其他小组的成员翻译有困难时,实行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既减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压力,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泼性,实践效果较好。

2.3 采用多媒体方式

无论是科技英语还是科技文献检索,在传统教学中都不是很重视多媒体的运用,能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于该门课程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化工行业有自身的特色,外资企业较多,在面试过程中经常采用口语面试,这里面涉及到化工专业英语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注重口语的锻炼。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播放一些类似discovery的科教片,鼓励学生进行即兴英语演讲。另一方面文献检索的基础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可利用多媒体进行现场检索,或制造形象具体的课件,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授。

3.考核方式的创新

与传统课程的考核方式不同,针对本门课的性质可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完成工作任务的态度、与人交流合作、团队协作、技术应用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等方面综合进行评价学生的成绩。课程考核评估可分为三类,即平时考核、单元(阶段)考核和综合考核。平时考核是基础,教师着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单元(阶段)考核是重点,通过上机操作完成阶段性检索报告,教师着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独立思维能力,;综合考核(测验)是关键,通过开题报告和科技论文报告来检验,教师应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4.结语

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这门课程是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过窄或分工太细的专业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的是能综合运用能够各科专业技能,解决各项问题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和钻研这门新型课程,以学生今后的实际指导工作来组织开展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军,邓旭.专业英语和文献检索的教学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1:73-76.

【2】 朱宁,何萍.科技文献检索与科技英语交叉体系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2):103-105

【3】 蔡其勇.开设《化学化工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实践[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社会版),1999,9(3):89-90

文检课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 文献检索课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大学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及信息素质教育,其中信息素质有3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和信息道德素质。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确定、定位、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教育部大力提倡包括信息素质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是社会、个人自身发展和改革传统文献检索课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环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随着其知识结构的变化会需要不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在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中,分阶段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1针对高职教育中不同阶段的学生,要采用不同重点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

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它们是一种旨在根据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个体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使他们能够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寻找和利用信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文献检索课仅仅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其中一种形式,还有很多其他补充形式,如新生入学教育、电子资源讲座等。我们应该根据高职教育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满足各阶段对信息素质教育的不同需求。

1.1 新入学阶段

由于高校的生源来自各个地区,学生毕业的学校硬件设施水平不一,所以他们对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水平参差不齐,往往只熟悉印刷型图书,对期刊、工具书及电子型资源知之甚少,有些甚至从来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所以在这一阶段入馆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第一步,通过入馆教育扩大他们对文献资源的认识。

入馆教育应该由图书馆员来进行指导,内容包括图书馆功能、服务内容和布局,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馆馆藏资源概况,馆藏组织与书目检索,文献检索基本知识。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们大致了解中国图书分类法,了解本校图书馆图书摆放的规则,学会使用OPEC系统查找图书馆内自己想要的书籍,知道如何根据索书号快速的到书架上找到该本书,另外还需要让学生们了解各个库馆藏的特点,所能提供的服务,利用时要注意的问题。重点介绍图书馆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源类型。虽然入馆教育的时间不够具体的介绍数据库使用的方法,但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下目前学校能提供的免费使用的数据库种类。对于那些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更早的了解信息获取技能的学生来说,图书馆可以提供其他辅助教学方式,如:通过图书馆定期举办的专题学术报告,为学生提供课余实践信息技能的机会,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提供如何使用各种数据库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培训。邀请各学科领域专家介绍最新学术进展等。

1.2 第二学年

第二学年,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应该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内容包括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介绍,信息检索基本原理,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搜索引擎原理和使用方法,网络信息获取技能。

很多高职院校把文献检索课的作用主要定位在指导论文的写作,所以授课时间大多被安排在专科三年级的上学期。这时,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已经完成,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外语阅读能力,在这个时候开展文献检索课的确能有更强的专业针对性,写出有专业水平的论文。但是笔者认为学生在二年级就接受文献检索课教育更有利些。学生在系统的学习文献检索课程之前,对学校花重金购置的各种工具书、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知之甚少,很少用甚至不用,大多数学生在使用参考资料时仅仅通过翻阅各专业的纸质期刊或者简单地使用GOOGLE等搜索引擎去Internet上查找一些未被鉴别过的网络信息,这样,使初步具有了信息意识的学生不能用科学的信息手段去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面临毕业的学年,学生更关注就业问题,对于提前找到实习单位,并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学校往往会让他们的课程免修,这样的话,这些学生就失去了信息技能教育的机会,今后在工作和学习中获取有效信息将变得更加困难。

所以文献检索课的开课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到基础课程结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第二学年上学期,这样的话,学生可以利用文献检索课上学到的检索方式,在日常学习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文献资源、数据库资源和网络资源。不仅要学好课本内的知识,还要用自己检索到的课外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取得更大的成绩。

开展文献检索课应控制好每次授课人数。有不少学校的文献检索课是由大班授课的,三四个班级组合在一起上课,人数达到150人左右。上理论课时,可以安排一个大的阶梯教室进行集中上课,一旦需要带学生到图书馆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图书馆配备的工具书的复本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大量学生集中入馆也给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上机实践操作也受到计算机教室的条件限制。一般一个计算机教室设计的最大的计算机容量也就是80台左右,如果使用电子阅览室的计算机,就会影响其他同学的课余上机时间。

文献检索课的人数问题直接影响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仅仅靠理论课,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检索的技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教材无法体现的细节问题。不同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同,有主动好学的,也有浑水摸鱼的,人数众多使得老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实践情况,所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效率很低。为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授课效率,应该分专业分班级分时段进行,每次授课的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这样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布置相应的实践任务,重点介绍各专业常用的检索工具,有的放矢,实践的时候可以照顾到各个学生的水平,加以指导,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检索技能。

1.3 第三学年

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已经全部学完了,需要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学习,就是要把文献检索的结果应用到论文写作或者是调查报告当中去。专业课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往往会布置一些小论文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考查这几年学习成果的毕业论文的写作。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表明作者确已较好的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要具有个人独到的见解。要让学生在写作之前认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了解检索信息不是为了将结果堆砌成文,而是要总结前人的成果,开拓自己的创新论点。毕业论文的写作应该由各系资深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指导教师是在其专业的学术领域内有一定造诣的研究学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检索技能,在这个阶段,可以有重点地指导学生使用国内外专业的光盘数据库,专业的联机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如:EBSCO, Springer,CA等本专业的专题性资源来开拓学生的的思路,能够写出好的论文。

2信息素质教育需要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

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除了分阶段制定教学计划以外,还应该在教学的方式上进行一些改革。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信息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不能理解以至不感兴趣,教师花大力气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尤其在计算机检索技术的课程中,教师根本无法在黑板上把计算机检索的过程展示给大家,所以这种传统的方式必须改变。

比如入馆教育的讲解可以配合本馆的实景图片,制作幻灯片。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制作录像带,以动态的图像更好的表现图书馆的利用全过程。在文献检索课的时候也应该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尤其在讲解计算机检索时,整个检索过程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投放在大屏幕上,全体学生都能看到演示的全过程。所有的这些声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可以放置在图书馆网站的教育栏目上,方便那些希望能够更好地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求学者按个人需求和条件学习各种检索技能。

图书馆的网站可以为交流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开设专门的BBS等互动交流平台,如咨询台等。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图书馆员与所有用户之间都可以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把检索用户的常见问题编辑成Q&A和多媒体课件放在一起,更好地为全体检索用户服务。

3结语

从1981年原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中首次提出要在高校中开展各种形式的文献检索课教学,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多年的时间中,从文献检索课到信息素质教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目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各个高职院校需要对信息素质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完善教学环境,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变教育理念,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信息素质兼备的紧跟时代需要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叶建华.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06(2)

[2]周燕.关于文献检索课的几点思考[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06(2)

[3]邵峰,黄英.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文献检索课教学[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2)

[4]周安.对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思考[J]. 图书馆论坛, 2006(4)

文检课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文献检索;信息素质;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70-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时代,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具备收集、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文献检索是一门培养大学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工具进行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与利用能力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检索、筛选、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检索工具及网络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学术数据库来查询、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资料信息,属于一门素质拓展课程。文献检索课是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及形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一种适应社会信息环境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觉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知道如何寻找和利用有用的信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有用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和应用的能力。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存在的不足,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如何通过文献检索课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

综合各种解释,信息素质可理解为:能够恰当理解信息,并能准确查找、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1.信息意识淡薄。据调查,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有相当多的学生根本不清楚通过何种途径和方法来检索本专业的文献信息,更有甚者信息需求也不清晰。只有较小比例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上述现象可以看出当前大多数学生信息意识非常淡薄,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总体水平偏低,需要加强和提高信息素质教育。

2.信息技能较差。大多数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的书本知识,忽视了相近、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基本不会查看与专业相关的图书、期刊、研究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档案资料等。有些学生甚至在学校期间从来没有去过图书馆,没有借过一本图书。对于当前普遍使用的信息处理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等,大多数学生只是处于基本会用的水平,能够操作较为复杂命令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不能对所做课程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排版。多数学生不善于利用电子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资源,大学生上网人数比例很高,但能够真正将网络作为一种获取资料信息数据的重要途径及手段来进行研究、学习、开发的却屈指可数。

二、加强文献检索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

文献检索课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和科学交流的原理来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运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献检索课不断地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新内容,是目前我国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面对当前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存在的不足,文献检索课程教学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在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有所改革创新,以更好地完成增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任务。

1.加强信息意识引导。信息意识淡薄导致文献检索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的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对课堂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文献检索课没有兴趣的现象。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获得专业相关信息有较高的期望值和兴趣点,文献检索教学应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体现文献检索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开展文献检索的途径,为他们今后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研究报告、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研讨会、开展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利用示范等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增强他们的信息素质。

2.改进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类学校授课基本普及了多媒体教学,但很多采用乏味的PPT形式。针对文献检索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演示如何进行网络检索及光盘检索,让学生生动直观地学习,可收到极佳的学习效果。另外,可以把图书馆相关的馆藏资料及检索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同时可开发多媒体软件或网页,把教学要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内容辅导、实习例题、教学讨论融合到网页中,利用电子邮件或在线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交流互动,将教学安排信息到网上,通过网络解答疑问,布置与批改作业。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被动教学模式为“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信息获取者,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采用“Engage参与”—“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释”—“Elaborate提炼”—“Evaluate评价”的“5E”教学模式,通过设置情景或问题,让学生参与研究与思考,主动去查询、获取有用的资料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4.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文献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往往会安排较多的上机实践课时。由于教师及学生对上机课不够重视,加上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不力及学生自我约束力差等原因,往往使得上机课达不到真正的实践目的。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改变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设置一定的研究课题让学生查询、获取相关资料;也可布置本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查询资料了解最新研究动态;或者让学生提前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让学生查询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让学生带着目的或目标去上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的专业特点、课程设置及实际需要,探索多层次、多样化教学模式,真正使其成为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综合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水平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课程。同时要加强创新,不断促进文献检索课的发展,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文献检索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定位,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明秋.“文献检索”课“5E”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17-19.

[2]任萍.《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3):106-107.

[3]干林,王敏.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4):302.

[4]孟桂荣.文献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途径探究[J].现代情报,2009,(5).

[5]金建设.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文检课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 创新形式 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240-01

研究生是当代科技和人才竞争的重要阵地,是实现国家持续快速发展和科教兴国的重要力量。而研究生教育是以开拓学生的智能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因此,是否具备信息检出意识和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便成为研究生基本能力判定的要素之一。研究生在学习及科研期间,从选题、实验设计、寻根考证到论文的撰写,无不需要阅读、引用大量文献,教会学生检索方法,训练学生的高效阅读及检索能力,迅速获取所需信息,以及熟练使用各种检索工具等,赋予了文检课教学重要的使命,创新并将这种信息素质教育深入实行,不仅能够拓宽学科体系,更能促进学科内容的深化。

1 文献检索课的发展状况

在1984年以前,我国的文献检索课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课程,一般由专业课教师代讲。1984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文献检索课经历了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目前由于受教学时间、教学场地、教学内容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学校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课时常被压缩,学科发展有失平衡,并且教材更新缓慢,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计算机检索方面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教学也一直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方式,较少关注教学的方法和艺术,一味照本灌输具体的检索方法及检索技巧,偶尔对基本知识的发问[1],学习过程单调枯燥,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高校教师应作好文献检索教育的发展对策,使文献检索课逐步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

2 文献检索课对中医药学研究生的意义

传统医学是一种经验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大多根据个人及高年资医师的经验或基础理论或动物研究的结果用于治疗病人,而每个人对概念的见解又各不相同,长此以往就会出现信息缺失、概念不准确、理论陈旧等弊端;药学研究生对与其研究领域相关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态方面的信息,新药研发的未来市场前景,药物从研发到产出再到上市这一系列环节中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以及伦理关系,药物本身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利弊等等,都要有一定的把握,若不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其所学的知识将很快就会老化。因此,加大文献检索课教学力度,特别是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2.1 扩充知识全面性

文献检索课的特点是“授之以渔”,重在传授获取信息的方法[2],以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料为基础,为研究生拓宽知识面、交叉各学科知识都可以提供有利条件,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跨学科学习,还可以有计划地拓展或完善其知识结构,为培养研究生的思想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提高信息提取能力

部分研究生对图书馆资源了解和利用得较少,不熟悉馆内期刊,对文献检索系统较陌生,在面对众多资料时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哪些需要泛读、哪些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反复分析和探究文献综述时只能简单罗列多,比较分析少,甚至用较多的篇幅列举与论文无关的资料,因此,文献检索课无疑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之一。

2.3 增强创新意识

首先要在思想上创新,之后才能指导实践创新,而这一切首先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在学习的过程采众家之所长,以自身独有的视角观察相同的领域,但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对看似普通的事物做出全新的诠释,令人耳目一新。没有传统就没有中医药学往日雄厚的基础,而没有创新和发扬就没有中医药学今天和明天蓬勃的发展,文献检索课的指导方向就是决定培养何种中医药人才的一把钥匙。

3 创新文献检索课的途径

文献检索归属于实践性学科,其内容不经过多次反复的确定与更改,不充分运用于实际教学与科研中,是不可能熟练掌握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强化高校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只有不断地创新与改革文献检索课的形式,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3.1 丰富教学手段

选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制作课件,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形象化、动态化,或者直接链接到所需网站,打开数据库进行检索,让学生了解现代电子出版物,光盘数据库,电子图书馆和全球网络等方面的知识,使学习者对先进的检索系统和信息服务拥有直接的感知;对于年代久远需要考证其真实性或者进行搜集、整理研究的资源,依然保留普通手动检索教学,不能让传统的东西流失,但要增加计算机检索的技能培养的力度,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检索习惯,在众多网络信息里可以自由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努力实现双语化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以适应今后的科研工作,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

3.2 改革课堂教学形式

成立小的课题组,组内对所查阅的文献向课题组内的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讲述,对文献查阅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其帮助不会查阅和检索文献的学生,从而活跃每个人,促进课题组的整体进步和发展;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优势,邀请图书馆的教师定期针对学生的不同信息需求,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嵌入式服务,可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与其他领域的教师进行信息交流,保证科研必需的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

3.3 推进课后延伸效果

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交流,如E-mail、QQ群、BBS等,可充分利用它们完成信息、答疑、师生交流意见、成立讨论小组,进行文献传递等;以检索报告的形式取代考试[3],以学生对课题整体把握、学科范围、检索时限、主要文献类型等基础分析,并编制检索式为考察指标,以最终上交报告的查全率、查准率、相关文献数、工具书和数据库的专业学科适合性以及查新报告的撰写质量为考察结果,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能有效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4 结语

研究生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教学研究型人才,在新信息环境下的文献检索课是在继承传统教学基础之上的一次飞跃,是培养研究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在课题实验的研究过程中,都要求不断培养和提高研究的文献检索能力。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形式,只有提高了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翠娟.PBL教学法在高校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3).

文检课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文献检索课;考核方式;考试方式创新

Innovation Discussion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s assessment methods

Lu Ming,Han-li

【Abstract】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from content to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in change, the inspection way also will hav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document retrievall course exami- nation mode limitations, and to the innovation exam discusses the mode, hope to 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of inspire innovation.

【Key words】Document Retrieval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Examination of innovation

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环境的泛化,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检索课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需要。当然,文献检索课的考核方式也要不断的创新和变化,以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1. 现有的文献检索课考试模式探讨

在现有教学模式下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无外乎是以下几种简单的方式或组合

1.1期末考试。一些高校文检课考核方式仍然一纸定优劣。通过期末的开卷或闭卷考试判定学生文检课的学习成果。这一传统的考核方式,已远远不能胜任培养高品质信息素养人才的要求。

闭卷考试只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文献检索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闭卷考试不利于学生的文献信息获取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只会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永远是纸上谈兵。

开卷考试把学生从繁重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还可以了解学生对整个教材的理解程度,但是,他同样是一本书,一支笔就能答题,不能考察学生的文献信息获取与运用能力。开卷考试更容易通过,不用在课程学习上下多少功夫,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课堂上学习积极性明显不足。

1.2撰写综述加期末考试。

撰写综述,是教师给出一个题目,学生针对这一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对该课题在一段时间内发展情况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写成学术论文。撰写综述,要求学生要通过计算机或手工工具书收集查阅大量的文献信息,然后做综合分析和总结,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和检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撰写综述加上期末考试,就基本覆盖了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但是,撰写综述作弊比较容易,有的学生根本不做分析、评述,只是单纯的罗列文献,或干脆找人代做,造成弄虚作假之风。加之综述批改评判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一个文检课教师要批阅少则百十份,多则几百份综述,很多教师是难以承受的。

1.3平时成绩加检索操作。

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堂实践。检索操作是每次上机实习,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布置检索作业,考核学生对某个数据库的检索技能,或者利用网络工具书的能力。最终由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组合得出学生的总成绩。这种当堂交的作业,可以检验学生对某个数据库或网络工具书的利用能力,但是无法检验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2. 针对现有文献检索课考核方式的缺陷和不足,许多高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考核方式开始向立体化,多元化、网络化发展

2.1卷面、实习和调研报告三结合的考核方法。

卷面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成绩占30%左右。重点是实习和调研报告。教师可用本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生毕业论文,直接作为文献检索课的实习内容,让学生独自进行实习,定期提交实习报告,教师及时反馈信息,告知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实习考察了学生对工具书、数据库的利用能力,调研报告考察了学生获取文献信息,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和利用,并且撰写文献的能力。三者结合,是方式比较简单内容又比较全面的考核方法。

2.2根据实际情况,自由组合多种考核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专业、学生年级等实际情况,将平时成绩、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写作、专题搜索、事实检索、案例分析、综合检索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自由组合,从中选取几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方式。例如采取闭卷的方式考查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利用事实检索,考核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和在线工具书的能力,最后以写课题综合检索报告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数据库的使用能力,和对信息收集、整理、归纳、评价的能力。最后三者组合,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

2.3“多元化”考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