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8 04:20:56

时时计划

时时计划篇1

1、课时计划,俗称“教案”。一个完整的课时计划应包括: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的类型、主要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等。

2、有的课时计划还会留有“教学后记”栏目,以便教师简要记录自己对上课后的自我分析和体会,为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积累资料。其格式分文字型、表格型和卡片型三种。

(来源:文章屋网 )

时时计划篇2

“时间?我们没有时间!”听太多的准初三生说过这样的话。可你听说过另外一句话么?“时间是海绵里的水”,怎么样?言外之意是只要你安排得好,时间总是有的。海绵里的水总也挤不尽,可我们上哪儿去找那块神奇的海绵呢?

来,看看你的双手,瞧!那神奇的海绵不就在你的手中吗?神奇的海绵就是你的“时间安排计划”!你会说:我制订过计划!可我说:你没有执行它!因为,你从没真正认识到一张时间表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好处。那好,来看看吧——

每个人都可能偏心眼儿,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往往会一再追加时间,比如:看电视、听音乐、打游戏、发呆、做白日梦……对于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潜意识中就容易拖拉或者减少时间。要是有了一张明确清晰的时间表,它就会像一位公正的法官,把时间合理分配给每一件需要你去做的事情。

一个人的自制力再好,如果长时间做同一件事他也会感到疲劳,再勤奋的人也会偷懒,这时安排好的时间表就能起到调节的作用。通过设置好的工作、休息与娱乐的时间安排,交叉安排科目,使懒惰无法成为事实。

每天学习的功课都要复习,学习新课之前更要温故而知新,这既便于及时巩固和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又为第二天的新课程铺平了“道路”。还有,考前开夜车、加班加点、临时抱佛脚,所有这些都可以靠安排好的时间表来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要我学”“逼我学”,这是很多同学经常感受到的痛苦。给你命令的是老师,逼着你学习的是家长,如果你很想变被动为主动,你的时间安排计划就能帮助你。试一试,当你严格按照时间表的安排做事,父母、老师看到的是一个工作效率很高的孩子在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他们的“命令”与“逼迫”便会自生自灭。你已经把原来的“要我学”“逼我学”变成“我要学”“我想学”了。

复习语文、外语、历史,每天花时不必太多,需要长期积累,分散多次进行复习的效果会更好。一门功课,与其单一集中复习两个小时,还不如分开用四个半小时的时间。这类科目大量集中学习反会引起疲劳和厌倦,如果时间单元不很长,在单位时间内又能尽最大努力,那就会像短跑冲刺一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同学说过,好不容易有一点点玩的时间,可玩得那叫难受。一会儿想起作业还没完成,一会儿想起英语单词没背,弄得自己心神不宁。要是遵守自己的时间计划表,那情况就会大不同了。它会告诉你每件重要的事情都已经有了合理的安排,应该做的事情时间还没到,免除了心里的牵挂,可以专心致志做好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时间安排计划,会让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有序,我们的心态也会平和,那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好了,“时间安排计划”的好处我都说了,也许你不信,“真的有人会这样做吗?”请你去问一问身边学习成绩很好、工作效率极高的同学,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一定与他们抓紧时间、提高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有关。一天24小时,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这一点你总不会怀疑吧?

那么,你可以开始行动了。先去制订你的“时间安排计划”,一定不能让它停留在纸上,落实在墙上。你知道么,飞机起飞的时候是最耗油的,同样开始行动也是非常困难的。一切都安排好了,我们更想跃跃欲试,那就起飞吧!只要坚持,定会收到成效。

时时计划篇3

今天,我给大家上本次培训班的第一课,讲课的题目是: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形势与任务。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分析新时期我区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是怎样的一个新形势,主要工作任务有那些新变化;在思想观念上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和看待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通过学习,使大家都能够对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和落实新时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正确的全局观、工作观,熟练掌握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真正做到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在本职岗位上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下面,我着重讲三个课题。

一、新时期人口形势和人口问题

我国自七十年代初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计划生育工作在我国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即平均每对夫妻生育不到两个孩子)。推行计划生育30多年来,我国共少生了近4亿人口(如果不推行计划生育,我国现在总人口就已经达到近17亿人,而我国国土的人口最大承载力是不能超过17亿,这是我国人口安全的底线);如果按照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30年来我省累计少出生5000多万人口,我市少生了580多万人,我区少生人口近20万人,相当于现在全区总人口的78.9%。30多年来,计划生育对于促进我国、我省、我市、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正处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的发展时期,尽管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经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传统型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现代型的历史性转变,总和生育率已下降到发达国家水平。然而,由于我国人口转变的途径与发达国家的转变途径有很大的不同,我国的低生育水平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两个显着特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是十分严峻的。

(一)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将是长期的艰巨任务

1、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四个方面的明显差异:

一是,我国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时间短。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大约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实现的。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生育,主要是以家庭计划为主,国家没有指令性要求和行政干预。一些国家还采取奖励优惠政策鼓励国民多生育,以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我国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是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主要依靠行政制约的手段提前实现的。因此,我国的低生育率面临着很强的反弹压力。

二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还比较高。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为2‰,不少国家的人口出现负增长。而我国人口“四普”到人口“五普”10年间,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仍高达10.7‰,我国人口仍处于惯性增长的态势,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将长期并存。

三是,我国生育水平的地区差异比较大。西方发达国家地区间的生育水平是比较平衡的,而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的生育率还比较高,一些省、自治区还没有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就是经济较发达地区计划生育工作也是不平衡的。广东经济高速发展,但生育率很高,人口密度太大,来我们山东学习经验,但他们已失去了最佳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山东抓计划生育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非常严厉(抓、打,错了不错),而广东不严,现在市场经济不可以像过去那样了,群众懂得维权了,他们吃不消了,所以我们的基础比他们好。从我省的情况看,东、西部地区的差异也很大,能相差20年(我区已连续5年负增长,我市已连续3年负增长,而西部要到2018年才能实现零增长,到2020年左右才能实现负增长。

四是,我国人口生育质量等在其它方面的差异。在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婴儿性别比、人口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2、人口转变模式的不同,决定我国现阶段低生育水平具有很强的反弹性。

——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模式是自发式的。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引发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人们的婚育观念随之转变,家庭产生了自我约束婚育行为的能力,生育力降低,从而实现人口再生产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发达国家自发式转变模式的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在先,婚育观念转变在先,生育率下降在后,因而其低生育水平相当稳定,甚至采取奖励生育的政策也不会导致低生育水平波动。

——我国人口转变的模式是诱导式的。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大陆人口只有5亿4千万,随着死亡率的迅速下降,随着出生率仍保持高水平,导致我国人口急剧膨胀,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矛盾十分尖锐,但由于“左”倾思想和“”的严重干扰,计划生育被严重忽视和搁置。直至70年代初,我国总人口超过8亿,人口出生率高达33.43‰,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5.83‰,总和生育率高达5.8;当时、看到了人口危机给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带来的巨大威胁,才决策在全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批示:人口非控制不可)。从此,我们计划生育工作开始了艰苦的爬坡阶段,我国用了30年的时间,才艰难的走出困境,实现了目前的低生育水平(目前,全国总人口近13亿,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降至10.7‰左右)。但是,我国人口再生产转变模式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具备足以使人们从根本上转变婚育观念、产生自我约束婚育行为能力的条件下,国家只能采取宣传、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综合手段,动员已婚育龄群众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促使生育率下降,人口再生产转向低生育水平。我国人口诱导式转变的特征是:生育率下降在先,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婚育观念转变滞后,因而低生育水平不稳定。我个人的观点,国家计生委说我国实现人口转变是诱导式,我看应该说是“行政强制式的”,大家都清楚,30年来,我们计划生育工作尽管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但主要还是采取“硬管、硬卡”导致少生的,因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我们首先解决的是人们的行为,而没有解决人们自觉少生的思想,所以反弹很大。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行为上才能自觉少生。举个例子讲,湖南有一个村8个月没有两委班子,结果超生了280人,至上级发现问题展开调查,该生的都生了。

目前,我国育龄群众儿女双全、生男孩的愿望依然比较强烈。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表明,在希望要两个孩子的妇女中,约80%的人想要一儿一女,只想要女儿的仅占1.3%;我国中部地区(例河南)群众儿女双全的观念尤其强烈,在希望要三个孩子的妇女中,约71%的人想要2-3个男孩,22%的人想要至少1个男孩;想生男孩,追求男女双全是导致一部分人超生、多生的根本原因。去年,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我省10-12月三个月,女性初婚人数达37.7万人,同比增加了13.5万人,增幅高达55.6%,全省晚婚率由95.6%降至69.5%,同比下降了26.1%。由此可见群众的婚姻观念在行政制约措施稍有放松的情况下,具有多么大的反弹性。

另外,随着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的推行,我国目前已婚育龄妇女使用等短效避孕措施的比例,以及长效避孕措施中采取放环的比例增加。据统计,采用放环的已婚育龄妇女已由1991年的0.75亿上升到2001年的1.1亿,而且这个数量还在迅速增加。由于短效措施有效性低于长效措施,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数量将会增加,同时,采取可逆措施的妇女随时可以解除所采取的避孕措施而怀孕,这就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存在强烈的反弹势能,正如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所指出的,任何政策的偏差、工作的失误以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率的回升。

3、人口规模过大导致我国总人口仍将持续增长45年。

根据“人口五普”资料,截止2000年11月1日,全国总人口已达126583万人。人口过多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这是人口再生产的惯性造成的。根据1990年“人口四普”数据,我国20-29岁生育旺盛年龄的妇女多达1.12亿,1997年增加到1.2亿;本世纪前1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数还将继续增长,到本世纪中叶仍在3亿左右,与上世纪90年代基本持平。随着我国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1985-1991年)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婚育期,从2005年开始至2020年,我国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新的高峰,表明蓄积着强大的人口增长势能。

从我省情况看,目前,我省已于今年步入了将历时12年的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造成本次出生高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婚姻登记条例》的实施,使我省初婚人数迅猛增加,不仅导致了新的生育堆积,而且使我省第四次出生高峰期前移了3年,若以目前全省70%的晚婚率推算,今后5年全省年均人口出生率将会提高2-3个千分点。

二是,受人口惯性影响,我省第三次出生高峰的人口陆续进入婚育期,妇女人数从2003年开始出现结构性回升。据预测,全省20-23岁育龄妇女人数将由2001年的248万逐步增加到2010年的382万,加上上世纪90年代后我省实行严格的晚婚晚育政策,积累了较多的20-26周岁未婚育龄妇女,虽然受晚婚因素影响形成的一孩出生高峰到2008年基本趋于稳定,但受第三次出生高峰影响形成的23-28周岁生育旺盛期妇女自2009年逐步增多,于2013年达到高峰,由此延长了本次高峰期的跨度。

全省1983-1990年第三次出生高峰人口增长情况(表略)

从我区的情况看,我区今年很可能要结束已保持5年的人口负增长,从下表可以看出我区未来育龄妇女生育人数的增加情况。我区预计将在2010年达到第四次出生高峰的最高值。

从全国、全省的情况看,即使生育率已经降低,人口年增长量下降,但绝对增长量仍相当可观。即使是在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稳定目前较低生育水平的情况下,我国人口还将持续增长。未来几十年,我国平均每年净增人口接近1000万,形成了我国“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特有的人口再生产现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才能达到峰值,彻底实现零增长。届时我国总人口接近16亿(有的专家预测将将超过16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尖锐。“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特征,决定了我国人口控制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所以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新时期我国人口诸多问题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1、劳动年龄人口大幅增长呈现高峰

人口与物质生产资料不能正常结合,失业问题就会出现。高失业率是任何国家都唯恐避之不及的一只“猛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秩序、社会秩序和政治局势的稳定。目前,由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巨大,就业矛盾非常突出。2000年“人口五普”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8.8亿人,已占总人口的70.15%,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比例。目前,我国在城镇有1000多万劳动力人口处于下岗、失业状态;农村有2亿的富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就业门路;劳动就业压力非常大,如果解决不好,势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世纪的头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很快。每年都将新增劳动力550万人左右,约到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最高峰,接近9.4亿。劳动年龄人口过多,始终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2、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五普”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7%,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5随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3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5。届时世界上每4位老人中就有1位生活在中国。老年人口问题和人口老龄化,也是我国面临的日益尖锐的人口问题之一。今后我国城市赡养老年人的比例将达到2∶1(即每个在职职工要赡养两个退休职工),这样高的赡养比将给未来社会保障体制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也是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3、庞大人口的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与人口素质偏低并存,这种局面的形成固然有经济和社会根源,然而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注重多生多育,忽视少生优生和优育优教,是造成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特别是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突出问题。2000年人口“五普”表明,我国大陆总人口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仅占3.6%;高中专教育人口仅占11.1%;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1995年美国大学程度以上就占总人口的46.5%,日本也达到了20.7%)。另外,我国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仍然比较低,生殖道感染平均发病率高达30%-50%,每年出生婴儿死亡率仍在30‰左右,每年新生儿缺陷发生率仍达4%-6%,为80-120万人。

4、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

据人口“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00:117。并且偏高的范围由东部沿海省份向西部蔓延,其中中部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目前,全国出生人口中男孩比女孩多1700多万,我省多60多万。这不仅关系到若干年后对婚龄段人口的性别构成,对结婚率和女性生育率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将给未来社会正常的婚姻秩序、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最主要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重男轻女的传统生育观念根深蒂固。可以说深层次的问题不是B超管理、不是孕情查访、不是药物流产市场管理问题,深层次问题是你强制不让生,人们在数量上无法选择,便在性别上选择生(例如农村续家谱问题,传统的宗法意识),由此而产生了非医学需要产前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流产、引产行为,甚至一些地区至今仍存在着溺弃女婴的陋习。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迟迟得不到纠正,主要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制约,传统的婚育观念和重男轻女的生育性别偏好的影响,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综合治理的力度不够。

5、迁移与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人口的迁移和流动是人口三大变动因素之一。改革开放后,是我国有史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人口迁移流动时期,无论流动人口的数量、流动的地域和范围、流动持续的时间都是空前的。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总数已达1.5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近10%。总的趋势是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向东南沿海流动。未来20年,随着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城镇人口水平将达到70%以上(世界较发达的国家都达到75%以上),要使我国城镇人口达到这样的目标,预计我国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进入城镇。人口的流动与迁移,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激活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为城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也大大增加了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工作量和难度。一是大量流动人口的出现,沿用城乡不同的户籍制度和生育政策,管理不对口,使分地区人口计划的编制与管理出现种种问题,突出体现为人口基数难以把握,未来生育水平难以确定;二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反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存在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为综合治理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配合差,管理与服务经费无保障,由此导致流动人口超生、躲生现象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从我区情况看,现在出现的计划外违法生育绝大多数都是流动外出躲生造成的。

二、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新观念和新思路

(一)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特征

1、稳定低生育水平是长期的任务——新世纪我国巨大人口基数继续持续增长、低生育水平存在很大的反弹性、诸多人口问题仍面临严峻挑战。

2、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不平衡性——全国、全省、全市、全区的工作发展都存在不平衡。例如我国、我省东西部出生率、晚婚率、计划生育率、性别比的差距等;我区各镇、街道之间,村居之间,领导的重视程度;群众的婚育观念,计划生育的自觉性;计生干部的责任心和管理服务工作到位情况(以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为主线的基础工作制度等),有的村至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不兑现,计划外违法生育屡有发生。

3、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高关联性——新时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我国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和人口问题密切相关。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指出:“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变成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大的经济总量,只要除以13亿,就会变成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住的。”

4、综合治理的紧迫性——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越来越多的工作离不开各部门、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例如民政部门婚姻登记,法院强制执行违法生育案件,卫生部门接生、施行流引产手术、B超管理等,公安和工商部门流动人口管理,涉农部门“三结合”工作,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开展计划生育“双进双建”宣传活动等。目前,上面机构越大协调越困难(这是省计生委讲的),例如《物业法》没有计划生育内容,加不进去,只有省、市一级压一级叫物业管理部门负责。

5、政策推动的必然性——人口与计划生育不管什么工作,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使计划生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新时期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不断加强,随着“人权”已纳入我国《宪法》根本大法,群众的维权意识空前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如果还象过去那样以“硬管、硬卡”已根本行不通了,因此,以政策推动为主,通过利益导向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将成为今后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主旋律。今年,国务院已在全国各地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的试点工作。其核心是推行以国家公共财政政策为支撑的一项直接奖励扶持实行计划生育农民的政策。我省初步确定了7个县(市、区)进行试点,我们烟台市唯一的试点县招远市已在全省率先试点,对1973年-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现存一个子女的且领取独生子女光荣证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3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扶持金,直到亡故为止。可以看出,今后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由国家财政投入奖励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扶持政策会越来越好

6、管理服务的适应性——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在管理上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禁违反“七不准”规定;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优质服务和宣传教育为主线,寓管理与服务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多变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基层基础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1)基层政权尤其是村级政权建设亟需加强。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班子建设、干部工资、工作经费等问题。

(2)村级计划生育基础设施不健全状况亟待改观。包括人口学校、服务室建设,能向群众提供发放药具、宣传教育、孕情监测等各项基本服务。

(3)乡镇、街道服务网络的能力亟待提高。重点是急需加强计生服务站建设,能够向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4)计划生育薄弱村的帮扶转化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5)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还很薄弱。从我区情况看,一方面,我区城区社区居委会成立时间短,由于工作量大,人员少,加之社区计生干部自身业务又不熟练,以致社区计划生育属地管理服务工作还远未走上正常轨道;另一方面,一些物业管理单位还没有真正按省颁发的《城市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在社区居委会的监督领导下具体承担管理辖区居民计划生育的责任。一些企业没有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

2、各级计划生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基层计划生育干部的思想和整体工作素质距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存在着9个不适应:

(1)习惯于“计划”思维,不习惯“市场”思维;

(2)习惯于降低生育率,不习惯稳定低生育水平;

(3)习惯于管理,不习惯于服务;

(4)习惯于“被动”,不习惯于“主动”;

(5)习惯于“围上”,不习惯于“围下”;

(6)习惯于直接手段,不习惯于间接手段;

(7)习惯于数量指标,不习惯于结构指标(指考核标准);

(8)习惯于惩罚手段,不习惯于奖励手段;

(9)习惯于工作实践,不习惯于学习理论;

3、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措施难以落实到位。目前,计划生育有很多奖励优惠政策和措施都没有很好的落实到位。例如对年满14周岁的独生子女父母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放弃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重奖等;就是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有很多地方也未落实好。我区231个村(居),目前以现金兑现2003年独生子女奖励费的有135个(占58.44%),以抵顶“两税”兑现的有58个,未兑现的还有有38个,有的镇个别村已累计欠兑群众独生子女奖励费近40万元,引起群众上访到市。

4、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资金缺口很大,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国家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的试点工作如果在全国推开,县级财政的压力非常大。目前,我区要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各级都急需大量资金投入。

5、城乡深化改革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税、人口流动等。人口的大量流动,对落实管理服务措施带来了挑战;城市扩张、国企改组,对现行管理体制带来了挑战;税费改革继续深化和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减少,对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带来了挑战;深化城乡户籍改革对实施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带来了挑战;相关领域法律法规体系的日趋完善,对计划生育传统管理和服务方式带来了挑战。

6、一些领导同志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认识不足。从主观上分析,主要是有的领导同志精力集中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对长远的人口分母效应不够重视;对新形势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认识不足,存有盲目乐观、松懈麻痹情绪。目前,基层有不少基层领导并没有清醒的意识到计划生育工作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和转折。我下基层时,经常有村支部书记对我讲:计划生育搞了几十年了,老百姓都没有超生的了,干吗现在越搞越复杂,越搞越虚,只要控制没有超生不就得了。可以说有这种认识的在我们村计生主任中也不在少数。这些片面的认识,都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认识不足,思想仍停留在或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那一套旧的思维和管理办法上。韩寓群省长在今年全省计划生育工作电视会议上强调: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计划生育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角度来看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切实做到把握全局、统筹兼顾。要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这件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三)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包括的主要内容: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③坚持城乡协调发展;④坚持区域协调发展;⑤坚持可持续发展;⑥坚持改革开放;⑦坚持以人为本。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党中央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在今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总理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总书记指出,“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必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如果人口压力过大,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必须把人口问题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分母效应也是人口。人口分母效应,人均GDP水平既是实现省、市、区提出的提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更是衡量两个提前标准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我省虽然是全国3个国内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省份之一,但按人均排序仅居第9位

(3)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一方面,新时期再也不能以牺牲党群、干群关系,以付出高昂的政治代价来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在提高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上下功夫,把群众满意高兴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提高生产力水平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人口总体素质不提高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四)要用人口安全观念强化各级领导和全民的人口安全隐患意识

1、人口安全观念的内涵

人口安全是指人口的结构和功能处在平衡稳定、健康的发展状态中,具备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人口与资源——人口增长加剧了我国资源的危机

我国人均占有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1/3、1/6和1/2。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并且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0.8亩,463个县人均不足0.5亩;由于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均占有量还要下降,人地矛盾已越来越尖锐。人增地减,不断加剧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压力。

专家指出;我国国土最大承载人口的承载力不能超过17亿,我国土地耕地人均世界最少,农民在撂荒不种地,所以有外国学者提出:未来谁来养活中国。我省人均耕地只有1.15亩,人均淡水资源不到全国的1/6,人均卫生设施、人均受教育水平等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3、人口与环境——人口增长给环境保护带来沉重负担

我国环境的现状是:“局部改善,整体恶化”,主要原因是人口过多,加剧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和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的。目前,我国人口过量增长和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三、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措施和新办法

(一)总目标和任务

未来20年,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这一时期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将分三个阶段来实现。即:

1、“十五”期间生育水平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年均增长率不超过9‰;到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以内;大力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明显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大力开展以“三大工程”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

2、到201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15‰,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普遍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初步形成新型科学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逐步建立起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

3、到202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5亿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基本解决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问题;育龄群众享有更加优质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全面实现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使计划生育真正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建立健全完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新时期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工作中心,以争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为近期目标,以巩固提高进一步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为远期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努力推动全区计划生育工作不断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建立工作新机制中,依法管理是保障;村(居)民自治是基础;优质服务是手段;政策推动是关键;综合治理是核心(见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读本255-256页)。

(三)省年度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评估验收标准

(一)效果指标

1、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合法生育率连续三年达到97%以上。计划生育薄弱村控制在3%以内,近两年帮扶转化率达到90%以上。

2、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近三年平均控制在108以内。

3、出生缺陷发生率近两年控制在6‰以内(出生时肉眼可见)。

4、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指标

1、建立优质服务运行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运行规范》,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认真收集并深入分析育龄人群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需求,把它作为决策和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主要依据,基本形成“收集信息—科学决策—组织实施—考核评估”新的优质服务运行模式。

2、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所制发的计划生育文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依法施行行政许可制度,简化生育审批手续,无任何新发生的收取保证金、抵押金和搭车收费现象,以往收取的保证金、抵押金全部返还。近三年无重大计划生育行政违纪违法案件发生,无越级上访、集体访、积案。实行计划生育的已婚育龄夫妇免费享有基本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全面推行规范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

3、宣传教育。各级党政领导学习人口理论形成制度。新闻媒体开办有计划生育公益性宣传固定栏目,宣传环境形式多样,内容规范,贴近群众。乡镇、村(居)计生专职干部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针对育龄人群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性健康、生殖保健、预防艾滋病等科普知识教育培训,育龄人群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达到80%以上。县、乡计生服务站宣传教育功能健全,作用发挥好。宣传咨询服务规范,人口学校能够依据群众需求,开展多层次、多方面、个性化的宣传教育活动。

4、技术服务。已婚育龄夫妇节育措施落实率连续三年不低于98%。育龄夫妇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率达到90%以上,避孕药具使用有效率达到95%以上,对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夫妇进行规范的随访,随访率达到98%以上。根据群众需求,积极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三项工作为重点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推进计划。病残儿家庭再生育二胎优生监护率达到95%以上,出生缺陷干预率达到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建档率达到95%以上,育龄妇女享有规范的基本生殖健康服务;建立男性参与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机制,育龄人群中的男性参与生殖保健活动和服务人数达到20%以上。

5、利益导向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奖励、优待和社会经济政策。依法落实对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落实农村和城镇无业居民、下岗和困难企业职工、个体从业人员的计划生育奖励和各项优先、优惠、扶持、救助政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足额兑现率达到95%以上,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落实率达到98%以上。

6、管理制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依法改革生育管理模式,实行一孩《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注册和二孩办理《生育证》审批制度。建立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实行流入人口与常住户籍人口同管理、同服务,现居住地管理和工作单位属地化管理。县级与省、市建立互联互通的计划生育信息专线网络和IP电话系统,县、乡网络畅通,办公自动化系统得到全面应用,内部网站、政府网站全部建成,信息更新及时、准确。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建成局域网络,配备全省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信息软件。新版育龄妇女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运行正常,建有育龄人群需求信息收集、分析、反馈、应用制度,初步实现县、乡、村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网上查询。

7、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和民主评议。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健康、活泼的经常性活动,定期反映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建议。村(居)民自治合格村(居)达到95%以上,动态管理的模范村达到30%;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广泛开展群众评议计划生育工作的活动,普遍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计划生育部门进入本地区行风评议综合排序的前十名或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表彰。

8、县级优质服务先进乡镇(街办)达到70%以上,其中动态管理的市级先进乡镇达到30%。

(三)保障指标

1、队伍建设。县级计生局配有医学专业学历的领导成员,县计生服务站配有高级职称技术服务人员。乡镇有适应当地工作需要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及必要的人员编制,乡级服务站配有中级职称技术服务人员。村级有计划生育专(兼)职计生主任,近三年新任的村专职主任达到知识化、年轻化、女性化的要求,村工作网络健全,职责、任务、报酬落实。乡、村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年均参加业务学习培训达12天以上,思想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2、服务网络建设。依法设立县、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并取得执业许可,在编医疗卫生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占70%以上,技术服务人员全部持证上岗。县、乡服务站按照省计生委质量管理规范,建立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服务机构三年来未发生过技术服务事故。

3、经费投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稳定投入机制,保证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经费、技术服务经费、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经费的落实。人均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达到省、市规定的标准,2002年以来县、乡计划生育经费支出不少于上年实际支出水平;县、乡服务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1年10月1日以来,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已婚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财政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投入拨付到位,无拖欠现象。

4、综合治理。各级党委、政府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县政府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相关部门签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齐抓共管责任书,每年能解决1-2个影响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重大问题。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了垂直负责体系和重点联系制度,薄弱村帮促工作参与面大,责任落实到位。

时时计划篇4

【关键词】计划生育;宣教;创新

在我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是针对我国特殊国情而制定的,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从而使得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有了新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变化,也对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新时期下计划生育宣教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一、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重要性

计划生育政策的制订与实施,从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我国资源短缺的现象,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订到顺利实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中,宣传教育是占据在第一位的。对于计划生育工作来说,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工作,要想将计划生育工作做好,那么就离不开宣教工作的辅助,才能使得计划生育工作得到顺利地开展。通过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开展,可以使得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国家制订计划生育政策的初衷,从而使得人们从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这一政策。另外,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加强群众对各种避孕、节育方法的了解,群众通过宣教加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按政策要求进行生育。

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开展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们婚姻和生育观的转变。在我国多年的思想观念中,多子多福、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一直存在,通过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开展,可以把计划生育的一些政策更好地宣传到家庭之中,促进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熟悉,从而使得传统的婚姻和生育观得到有效转变,以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期下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创新的必要性

对于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来说,由于不同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内容与目标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为了使得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更好地适应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那么在不同时期就要不断加强对宣教模式的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人口与计生工作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开展也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创新与调整,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新时期下,加强对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创新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计划生育宣教的创新措施

(一)加强对外宣传,促进宣教方式的创新

要想加强对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创新,那么就要加强宣教工作的对外宣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教事业的不断发展,计划生育宣教方式也要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与依赖也逐渐增大,因此,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开展,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更好地进行计生工作的宣传。这样不仅仅可以使得宣传内容与方式更加多样化,而且也可以提高计划生育的影响力与人们的知晓率。另外,对于计划生育的宣教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等群众频繁接触的多媒体来进行宣传,这样可以更好地扩展宣传质量与范围,从而也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促进人们对计生新政策的了解。对于计划生育宣教方式方法的创新,要注重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指导,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来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做好对计划生育宣教交流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过去的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交流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对计划生育宣教交流模式的创新与转变。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不仅仅要对新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宣传,同时也要加强对计划生育知识与相关咨询工作的开展,从而及时完善和实现计划生育宣传的交流模式。在计划生育宣教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宣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不同需要,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调动广大群众参与人口文化宣传的积极性,为人口计生工作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而达到稳定高生育水平的目的。另外,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也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在宣教交流模式中要加强对国家这一政策的宣传与引导,使得人们群众更加充分地认识与理解二胎政策,从而更加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

(三)不断加强对计生宣教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计生宣教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划生育宣教队伍人员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创新,那么就要不断加强对计生宣教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对计生宣教人才的培养。在计生宣教队伍人员选拔时,要从知识结构、工作成效、沟通能力等方面来注重对人才的选拔,将年轻有为、有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和人民群众沟通,又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员加入到计生宣教队伍中来,从而使得计生宣教队伍得到更好的优化。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充实新的血液,更好地改进计生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的现状,从而使得计生宣教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得到创新。

总之,对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来说,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使得计生宣教工作有着很强的持久性。而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重点的不断变化,就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对计生宣教工作的创新,以更好地促进计生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远华.浅谈新形势下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1(21)

时时计划篇5

【关键词】信息时代;城市规划设计;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成为主要内容,公路、铁路、园林绿化、道路系统、建筑物等都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对象,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进而形成了城市环境。若城市规划与建设只是通过人力来完成是不可能的,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可利用信息化系统对整个城市进行系统性的展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更具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带动了我国多种行业的齐头并进[1]。城市的发展是现代化的象征,是我国经济发展繁荣的见证者和体现者,应加强对城市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将现代社会中的流行元素融入其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想融合,共同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城市的道路系统,居民楼、商业建筑、绿化工程等,共同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画面,都是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应完善设计理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城市工程项目进行明确的分析与诠释,并建立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于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1、增强公众的参与度

新时代背景下,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应时刻秉持着人性化的观点,当然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也不例外。群众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个体和单位,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应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以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基准,充分遵循人们群众的意愿和建议,将科学、有效的观点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为本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现阶段,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设计中,能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征集来自群众的呼声和建议,可以建立城市规划设计的专属网站[3],并在网站中设定公民投票区和意见区,公民可以在网站中任意发表个人建议,对城市道路建设、绿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性的观点都可进行自由留言,可为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借鉴。

2、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发展水平的有效评价标准,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围绕经济发展为重心,将其作为主要目标,来优化城市规划与设计模式。不同的产业对土地的空间利用是不同的,应根据产业的属性来界定空间分布,且城市的空间化结构会发生质的变化,做好产业的规划、数据的整合是关键。由于每年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数据都不尽相同,数据的收集成为难度系数最大的工作,只有了解城市往年产业经济的各项数据,才能为后期城市规划设计中商业、厂房数量等的规划与审批力度提供依据。但是,依靠人为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效率相当低,且精确性不高[4]。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编、排列和分析,既节省时间,也提高精确度,每年城市各项经济数据都可及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并及时做好备份,一旦应用到有关数据,可直接获得,对后期城市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具有积极影响。

3、城市人口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人口分布,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决定着规划对象的设计规模和类型,做好人口预测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信息技术的出现,规划与设计人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城市人口进行预测,运用人口预测技术可对一定区域内的人数进行识别,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地理与区域定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人口的普查,准确率更高,相较于传统的人口普查方式更具现代性和高效性。GIS系统与人口预测技术的相互融合,可对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与增长指数进行预测,分析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而根据人口变化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规划设计方法。若该区域人口数量成集聚上涨的趋势,应从各个方面都要加大建设与规划力度,商业楼、商业街道、居民楼、公共休闲设施等都要进行全面的升级和优化,以满足未来人口的需求。

4、城市交通发展规划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内容,道路系统的构建,将城市连接成一个整体,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交通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凭借人力是无法实现的,构建道路信息系统,将城市所有道路都利用信息技术电子影像图表示出来,从宏观角度出发,通过电子图像来观察城市交通系统的薄弱点和残缺点,并加强对残缺点的重视;在微观角度来看,可以借助电子信息系统对交通道路系统的截面、断面和宽度等进行更清晰的了解,能让交通部门了解交通建设中的不足,纵观整个电子信息系统,可直观的了解到哪个区域的交通系统规划不到位,有利于交通规划工作的不断完善,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5、为城市绿化提供资源

城市绿化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绿化工程的建设,有利于美化城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营造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具有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出现,绿化工人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发掘更多创新性的园艺技术,通过网络庞大的数据库,寻求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绿植更为简易。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网络平台中会有专家在线答疑解惑,且还有诸多新品种培育方法,石墙的设计方法等都可在网路中获取,对城市的现代化规划设计是一笔宝贵的财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信息化元素,是时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有效依托,实现了城市规划设计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在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GIS系统、大数据等名词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分别从城市产业、人口、地理交通等层面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可大大提高城市规划与设计水平,促使城市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丰春.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4,08:240-241.

[2]董铭.信息时代下的城市规划设计探析[J].门窗,2014,09:219.

时时计划篇6

【关键词】企业;计划管理;问题;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量不读的增加,各国资源的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该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增长的速度。而石油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其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最近几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石油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然而在其管理方面仍旧存在很多的弊端,特别是在计划管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石油产业的整体效益,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投资管理、项目管理方面需进一步的加强计划管理,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使石油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目前中国石油在收购新加坡石油产业的进程中就显示出计划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出只有计划管理恰当,我国企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时刻具备这种管理意识,探索管理的新模式,实现新目标,提升整体效益。

二、当前企业计划管理出现的问题

1、缺乏管控性

计划管理是公司的一项重要管理,关乎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有效的执行是计划管理的核心所在,一项计划是否能够全面的贯彻、均衡的执行是计划管理存在的生命力。新时期,各项突发因素和市场变化迅速,如何使得计划管理处于良好的管控中尤其重要。然而目前很多公司的计划管理都缺乏掌控,在计划的执行、监督以及具体的检查方面都很难管控到位,使得计划失去了其管理、引导和调控功能,难以实现最终的目标。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整体投资风险和运行风险。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的石油企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但仍旧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风险压力。特别是在石油勘测、开发、投资的整个项目管理中存在着难以管控的局势,风险性大,监控管理的压力和难度都非常的大,容易出现监控和监督力度不够,执行力不强的问题。这样就会制约了计划管理在石油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最终很难适应国际石油市场发展的需求,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发展,制约了石油企业发展的整体效益。

2、缺乏整体性

计划管理必须十分重视计划的整体性,不仅要包括生产性的计划也应该关注经营性的计划。然而就目前我国的石油企业计划而言,在经营方面的计划没有得以高度重视,仍旧处于国有企业这个大的环境中呵护着成长,在计划管理方面缺乏整体性。这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这个大趋势下难以生存,难以降低经营风险。就这点而言,我国的石油企业应该借鉴国外大型石油企业的计划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益的发展。并突破原始的发展模式,使中国石油企业向着中外合资企业的趋势发展。譬如中航油集团就突破了这一局限,与英国BP石油公司合作建立了华南蓝天航油有限公司等大型中外合资项目,这个项目涵盖了中国十五个机场的飞机供油设施与供应业务,实现了最大的突破,实现了快速发展。

3、缺乏长远性

企业项目管理必须重视项目的长远性,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发展状态,这点在新时期企业的发展中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石油企业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重视风险管理。可目前我国很多石油企业的计划管理并没有将这一点的位置摆正确,或者说只有目标却没有实践。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设立风险基金以及进行风险决策。这样就很难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降低风险投资,确保投资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当风险来临之时,会给企业带来的计划管理造成巨大的损害,无法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是计划管理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在这点上应该借鉴国外大型石油公司的经验,实行股份有限制的管理,使股东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促使企业经营者将经济效益最佳化作为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这样就会降低企业的风险,实现计划管理的有效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4、缺乏体系性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完善、全面的计划管理体系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效益和水平,对于新时期的企业来说尤其如此。一个完善、全面的计划体系应包括多项相互独立且相互形成整体的各项计划。具体而言,在时间跨度上应包括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且这些计划属于整个年度计划或者整个公司计划的企业计划的一部分,在整体上具有有序性、持续性和发展性,实现层层相扣,紧密相连。在空间跨度上应涉及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且各有突出,重点不同,达到层层不同,有所突出。这样通过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管理体系。而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计划管理却存在着缺乏体系性的问题,特别是在石油生产、加工以及服务这三个元素方面的计划管理没有实现统一,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从而导致传统石油行业在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环节难以形成紧密关联的环节,容易造成石油产业整体上脱节现象的产生。而在新时期,各种商业因素的融入更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在商贸、物流以及金融这三元素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已呈现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石油产业的管理如果缺乏这六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导致“供需不平衡”的现象的产生,容易加剧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三、实现企业有效计划管理的策略

1、制定长远发展计划

制定长远计划是实现企业有效计划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石油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来源,其控制成本并控制投资风险是其计划的重点,因此必须针对这一重点进行长远计划的制定,确保项目实现最优目标。首先,在制定这个长远发展计划的过程中必须从全球化、区域化的角度来进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带动下,资源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石油作为重要的资源,其勘查、开采、利用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在制定长远计划时必须融入与国际合作建立中外合资企业的元素,以更好的促进石油企业的长远发展,实现石油企业跨国跨地区发展。其次,长远计划的制定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风险管理,实现计划的整体布局。石油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地位非常的突出,因此在制定长远计划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各种高科技技术,特别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从而掌握市场上石油生产、消费和储备相关的信息,使长期以来石油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以控制。从而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投资效益,实现计划管理与实践相结合。最终促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实现稳步、健康、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在制定长远计划的过程中,必须成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并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实施计划的制定。从而制定出高水平,高质量、符合企业发展的计划,将计划上升到战略层次。

2、建立完善的企业计划管理体系

制定企业长远计划是企业计划管理的基础,而实现长远计划的统筹管理则是计划管理的关键,因而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其产业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油气的勘探和开发、石油的炼制和销售以及管道的运输。这三个部分是紧密相连的,因而必须对这三部分的计划进行统筹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计划管理体系,实现纵向投资于横向投资相统一,从而优化投资结构,实现整体效益。同时重视企业计划的调整,突出优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实现产业的优化组合,最终取得核心竞争企业的发展。在这点上可以充分借鉴国外跨国石油公司的经验,在计划中将资金投资由集中走向分散,降低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实现核心竞争业务的重点投资和发展,将核心业务做大做强。譬如1997年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投资项目为:勘探开发占40%,炼油销售占40%,化工占14%,煤炭占6%;莫比尔石油公司调整了投资结构,拍卖了不擅长的业务,从新集中资金从事油气经营。最终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凸显计划管理在企业整体工作中的作用与优势。

3、实现科学的计划管理

一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拥有一套科学的程序,才能发挥计划管理的重要作用,体现整个企业的发展策略和方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尤其如此,对于一项投资计划和实施方案必须经过以下几个关键的决策步骤,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降低风险,提高计划管理的效率:首先,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写出调研报告,并针对调研报告提出初步的几套方案。其次,对各套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风险投资分析、收益预期值分析等并找出较优的方案。最后,针对公司的具体策略和状况,对这些较优方案进行决策,选出对公司的发展来说最优的方案。这样通过一套严密的决策程序实现计划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最终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4、加强项目风险管理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在新时期会面临着很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特别是在项目管理方面,因此加强计划管理的落实和实施就必须加强项目的风险管理,以风险管理的成效促进公司效益的实现。

石油企业的整体工作涉及面非常的广,因此加强项目的风险计划管理难以做到全面,这就需要对各项目的风险性进行综合的评价和分析。根据国内外石油企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对于石油企业的投资具有较大风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勘测、开采和运输的问题上。对于石油的勘测和开采来说是石油公司投资资本较集中,风险较大的项目,因而如何控制、降低和转移风险成为了石油企业计划管理的重点和核心。目前大多数企业选择企业保险和寻求合伙人来降低其中的风险。对于企业保险来说,最常见的有般综合责任险、工人补偿险、错误和遗漏险、雇员责任险、自然灾害险等险种,石油是一项风险性大的行业,选择企业保险对于大多数的石油企业来说都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必须投保险,在战略上也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和经营者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来选择哪些项目进行重点的投保,做到主次分明,轻重缓急,将公司的计划锁在一项关键性的项目上,特别是在应对地震、预探井、油气水井、油气集输系统等项目时应重点考虑。在这点上,我国的石油企业可以借鉴国外石油公司采取的在总承包与分包方式来转移项目风险,其中对于承包商的选择必须考虑其设备、服务、质量等方面,以做到严格的资格审查,切实的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

对于寻求合伙人这一降低风险策略来说,是目前国内外石油公司在转移风险时青睐的方式。特别对于我国大型的石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型石油企业合作,建立中外合资项目。这样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借鉴外国石油企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譬如中航油集团通过与英国BP石油公司合作建立了华南蓝天航油有限公司等大型中外合资项目,这个项目涵盖了中国十五个机场的飞机供油设施与供应业务。譬如中方与荷兰皇家壳牌合资的天津国际石油储运有限公司等。这样通过合作的方式实现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因此,石油企业要想突破发展,实现计划管理的高效率,就必须成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和风险分析部门,来对企业具体采取何种降低风险的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发挥计划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最终以计划管理促进效益的实现。

四、结语

企业计划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是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石油企业应在结合自身状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石油跨国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经验,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计划管理体系;通过综合寻求合作和企业保险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立专门的计划管理部门进行专业的长远计划的制定;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并依靠专业管理人才和现代技术来促进石油企业的整体效益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杨明利.企业计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1(14).

[2]李莉.新时期企业计划管理的探索与分析[J].财经界(学术),2008(08).

[3]康井海.国有企业计划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山东煤炭科技.2007(12)

时时计划篇7

关键词:如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多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家庭,在各个领域广泛开展了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计划生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保持了较高的工作质量,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里,作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更应该认识到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下面就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企业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一、宣传教育广泛深入。

要注重做到强化宣传的首位意识,坚持把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有机的融入到优质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把计生工作的宣传教育列入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时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努力在“新”字上做文章,通过“四进家”活动、上街宣传、授课、培训等形式,使新型的生育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确保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的普及率。同时,认真组织全处干部职工学习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计划生育意识,突出主题,深入开展学习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安徽省计划生育条例》的活动,使宣传工作深入到各个基层、各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严格执法程序,坚持依法行政。

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做到宣传教育、科学管理与综合服务相统一是建设法制化单位的客观需要,是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做到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管理,严格按法定程序办事,避免执法工作中的随意性,使行政执法规范化。在学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过程中,要严格对自己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自查,建立健全各项基础台账、管理制度、基础档案等,特别是对社会抚养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等费用的情况逐一审查,防止漏发、错发的现象发生。

三、抓重点、突难点,努力探索重点人口的管理经验。

随着企业改革的发展,我处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内养职工1482人(占全处职工总数百分之65.55%),待岗职工386人(占全处职工总数百分之17.07%),长病长伤职工85人(占全处职工总数百分之3.76%),在岗职工288人(占全处职工总数百分之12.74%)。因此,内养职工和待岗职工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和这些职工见面难,他们有的流动到外地打工,对他们要积极制定管理办法。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对不按规定参加孕检的人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季度见面签字制度或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发现不良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向他们宣传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注重做到管理与服务并举,经常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知识讲座,宣传计划生育法规,为他们送去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杂志、生殖健康知识图书等,使计划生育知识、政策进入到每一个流动人口家庭中,为他们提供避孕药具,并定期举行新生儿知识讲座、妇女保健知识讲座等,通过以上种种工作的落实,为进一步拓宽工作领域奠定基础。

四、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优质服务 。

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要求我们在适应形势要求和满足育龄群众需求上下功夫。一方面,要保证计划生育法规、政策及生殖保健知识真正进入到每户家庭,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育龄群众宣传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知识;全面开展婚前、孕前、孕期和围产期保健系列服务,为生育一胎的育龄夫妇送生育证上门;对持二胎生育证的育龄妇女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为育龄群众提供高质量的保健服务。坚持送政策进家、送知识进家、送药具进家、送温暖进家,为育龄群众提供基本生殖保健服务。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育龄妇女的健康水平,还必须坚持做好为育龄妇女体检的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生殖保健知识讲座,提高群众自我保健的意识。另一方面,为进一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计划生育工作者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到服务困难群体,关注弱势人群,对贫困家庭的生育状况、生活状况、收入水平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例如:在“三八”妇女节期间,免费为女职工进行妇科病普查,利用春节、六一前夕,发动单位职工为贫困家庭儿童实施捐资助学活动等,用温暖工程,向困难群众献爱心,解除育龄群众的后顾之忧。

新的时期,计划生育工作要形成党政领导负总责,相关部门配合,群众广泛参与,计生部门组织实施的工作局面,为巩固发展综合服务成果提供有力的保障。作为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投入到计划生育工作中去,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使计划生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5年4月安徽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编印。

2、《妇女权益保章法》,2005年9月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华女子学院法律系编写。

3、《安徽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2003年由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来源于全国人大法规库,由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三号公布。

时时计划篇8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型的深刻变革,本文从宏观量化分析和微观规划设计两方面对此进行了前瞻性分析,以期为城市规划工作者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提供参考。

Keywords:informationtimes;urbanplanningdesign;informationtechnology

Abstract:Alongwiththeinformationtechnologyrapiddevelopmentanditswidespreadapplication,theurbanplanningdesignisexperiencingaprofoundtransformationfromthetraditionalpatterntotheinformationizationpattern,thisarticlediscussestwoaspectsfromthemacroscopicquantificationanalysisandthemicroscopicplanningdesigntocarryontheforward-lookinganalysis,andprovidesthereferencetotheurbanplanningdesignersinthisinformationtimes.

1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设计

信息技术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中,信息技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乃至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

城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对城市建设实施全过程控制的过程,这一过程除决定于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及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外,还决定于对城市历史、现状信息的把握,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利用。当今时代已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场深刻的信息革命,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城市规划也不例外。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米切尔(WilliamJ.Mitchell)认为:“信息时代产生的新的城市结构和空间组合将会深刻地影响我们享受经济机会和公共服务的权利、公共对话的性质和内容、文化活动的形式、权力的实施以及由表及里的日常生活体验。”(《CityofBits》,1995)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规划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各种新的城市规划分析、设计和表现技术层出不穷,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型的深刻变革。

2宏观层面

2.1城市产业发展预测

经济地理学中的生产力布局理论认为:产业是城市核心和支柱,城市在本质上是一、二、三次产业的聚合体。由于不同产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差异,因此各项产业用地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如在城市中心区往往分布着付租能力最强的商业、办公等第三产业用地,在城市边缘区和郊区则分布着以工厂为主的第二产业用地,在城市远郊区则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用地。这说明城市各项产业用地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和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形成的根本依据,在城市产业构成和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乃至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耦合关系,即城市空间结构实质上是城市产业构成在空间上投影的产物。一定的城市产业空间构成必然与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相对应,通过对城市产业发展的研究,能够使规划人员把握城市空间演化的基本趋势,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

在收集城市历年来各种产业发展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人们可以建立起城市产业发展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运算,就能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城市各种产业的发展状态,并可逐年将预测数据与实际发展数据进行对比,将其反馈回预测系统,对原有模型加以修正,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城市产业的发展。这一过程中涉及到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由于受专业知识、时间、精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以往规划人员对此几乎无从下手,只能采用相对简单可行的趋势外推方法进行估算,因而难以真正把握住城市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也就难以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在今天,规划人员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与经济学界的专家相互协作,展开对城市产业发展的研究,也可以直接采用已经开发成功的计算机模拟程序来对城市产业发展进行预测,以分析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的基本趋势,为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2.2城市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是指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现有人口状况以及影响人口发展各种因素的发展趋势的假设,对未来人口发展状况的测算。人口预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国家制定未来人口发展目标和生育政策等有关人口政策的基础,对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规划设计而言,人口的数量、构成和空间分布直接决定了未来城市发展的规模、对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量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构成。在宏观层次的规划中,上述表现的更为明显。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总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指标的确定都是以城市人口预测为基础的。虽然人们早已认识到人口预测对于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但在信息技术手段相对匮乏的时期,规划人员无力进行大量人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几种经验预测法分别进行预测,然后进行相互比较和校核,再进一步确定未来城市人口规模的取值。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规划人员自身业务水平、长官意志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规划设计人员往往难以客观准确地确定人口预测模型中各项参数的取值,参数取值的随意性大。这往往使人口预测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科学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规划人员摆脱上述困境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以厦门市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出的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为例,该系统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基础上,它将传统的人口预测技术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GIS技术(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未来城市人口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而且能够分析城市人口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和演化趋势,从而便于规划人员进行城市总体规模、城市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的论证研究。

2.3城市交通预测

交通预测是通过对大量观测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进行演绎,预测交通量变化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交通预测,可以确定各条道路的交通荷载,即交通量的大小。通过交通预测可以进一步确定道路的断面形式、宽度等关键要素。因此,交通预测是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前提和基础。而道路网的形式又进一步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土地的利用方式,对城市整体空间布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决定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基本因素,因此,科学的城市规划必须以准确的交通预测为基础。

在信息技术尚不发达的时期,交通预测仅仅是少数经过专业训练的专家才能胜任的工作,对于大多数城市规划人员来说,虽然他们已经认识到交通预测对于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交通预测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倾向于采用相对简便的经验预测法,而不是进行更为准确的量化分析。例如在城市路网规划中,他们常用道路网密度作为路网规划的依据和标准,而在具体的道路设计时则参照类似地区通过经验类推来确定道路断面的形式和宽度等。这种做法虽然有其合理性,但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并难以摆脱个人经验的影响,其本身并不能成为一种科学的规划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交通预测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反馈修改过程都可被编成自动运行的程序。在进行交通预测的时候,人们只需将观测到的交通数据输入计算机中,或者利用现代化的监视设备和数据搜集仪器完成数据的自动输入,就可以进行交通量的预测。持续更新的观测数据被不断地反馈到预测系统中,系统通过将观测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对比,自动完成对预测模型的修正,实现动态地实时跟踪预测。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交通预测的精度和效率,而且降低了交通预测的难度,使规划人员在无需精深掌握交通预测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就能准确地进行交通预测,为城市道路网规划和总体空间布局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3微观层面

3.1场地分析

场地分析是规划设计的起点,在以往,规划师主要借助地形图来分析场地的坡度、植被、径流等特征,并通过现场踏勘获取直观感受加以进一步核实,然后据此绘制诸如坡度、植被之类的专业分析图进行场地特征的分析。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设计人员的头脑中完成,需要设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工作量大且沟通不便。随着计算机三维表现技术的日益成熟,现在规划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多种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地形建模,将抽象的现状图转化成具体生动的空间模型来进行场地的分析。目前应用较多的建模工具主要有Archview、3DMAX、3DViz等,其中Archview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它要求用户具有一定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且对输入数据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属于专业化的建模软件。3DMAX、3DViz都与AutoCAD保持着良好的协作关系,二者能直接应用AutoCAD文件进行三维建模,而不需要用户掌握额外的专业技能,因此比较而言,两者较Archview建模更为简单易行,应用更为广泛,属于大众化的建模软件。以利用AutoCAD与3DMAX进行现状地形建模为例,只要将AutoCAD现状图中的等高线进行简单地分层处理,然后输出到3DMAX中,直接应用“地形”(Terrain)命令即可生成现状地形模型。现状地形三维空间模型的建立为规划人员展开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共享平台,规划人员可利用现状地形三维模型展开一系列诸如高程、景观视线等方面的深入分析研究,从而大大提高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

3.2成果表达

在传统规划设计中,最终的规划成果通常是一整套专业化的图纸,其中大部分图纸都是平面图纸,透视图寥寥无几。这种基于平面的表达方法,对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公众来说,过于专业化的图纸往往显得晦涩难懂,难于理解蕴涵其中的真实意图,因此公众也无法对规划方案展开积极有效的评论,结果必然造成公众与规划设计人员在沟通上的困难。由此可见,在传统规划设计中,规划成果表现手段的匮乏在客观上抬高了公众参与规划的门槛,由于规划方案无法有效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引起公众的兴趣。公众在事实上自觉或不自觉地置身于规划设计之外,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无从谈起,从而就使规划设计仅仅局限在少数专业人员的圈子里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无形中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三维建模、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直观而生动的成果表现手段。规划设计人员通过运用3DMAX、3DViz等建模软件,可以将规划成果在电脑虚拟空间中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并可进一步将其制作成为静态的透视图或者沿一定路径进行游览的三维动画,从而使人们在规划方案尚未实施之前就能看到其形象。相对于传统表达方式而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规划成果的表现不仅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规划设计的全貌,而且通过声音、图像等多媒体处理技术,能非常直观地将规划方案呈现在公众面前,吸引公众的兴趣,鼓励他们对规划方案展开全面讨论,这对增强公众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和规划方案的进一步完善都不无裨益。

4面向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较为详尽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和多种分析与表现的工具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宏观到微观,从技术到方法的各个层面都给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以更多的启迪,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积极开展面向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研究,切实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世界,吴明佳.信息化城市的特征——关于信息化条件下我国城市规划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2.1.

[2]王颖.走向信息社会的居住生活与环境[J].城市规划学刊.1997.1.

时时计划篇9

关键词:假期计划 习惯养成

一、引言

在《尊重个体 张扬个性――初中小班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以我校初中三个年级中的11个班级(初一4个,初二3个,初三4个)共345人为样本,进行初中小班化学生行为习惯的总体探究。

通过对学生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自主学习习惯调查数据的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加强。而这种能力的欠缺恰恰暴露在“触不到的时空”――老师和家长都看不见的时候,而最能真正体现一个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什么时候呢?不用说,肯定是大大小小的假期了!在这几乎完全“失控”的触不到的时空里,是靠我们的左叮咛右嘱咐来教育学生,还是靠家长的“人盯人”战术来盯住学生,还是靠任课老师的“题海”来压住学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想,这些外部的压力可能一时半会儿能起到作用,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假期自主学习问题。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2009年6月,我送走了我的第一届学生,也走过了我担任小班班主任的第一个三年。三年,就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静下来好好地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呢?我认为,必须要帮助学生养成制订假期计划的习惯。

二、案例背景

镜头一:2009年1月,寒假又快到了,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小小的办公室里挤得水泄不通,全是纷纷来打听成绩的学生。离中考越来越近,学生们对自己每一次考试都格外重视了起来。对学生来说,即将到来的寒假是查漏补缺的绝佳时机,当然,也是最后的时机了。

镜头二:就在这时,几声对话传到了我的耳中,胖乎乎的小Y得意地说:“我终于考到90分了,我的××作业可以不写了哦!哈哈哈!”小B可怜的说:“我惨了,我要补课,一天也玩不成了,你们打篮球别喊我了!”小C说:“早上10点前别喊我打球,我要睡觉!”听了学生们的对话,我心里有隐隐的不安。

镜头三:回到班里,一打听,发现问题来了,原来还没放假,班里好多同学已经为自己安排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唱歌、爬山、篮球、逛街、补课、旅游等等五花八门。学生对自己的假期放多少天怎么安排完全没有概念,“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

镜头四:办公室前小黑板上通知补课结束的最后一天将召开家长会,于是我决定先联系这次考试中退步比较明显的几个同学的家长面谈,家长普遍反映,“自从孩子这次考试结束后,跟我们说补课期间作业少都做完了,就和电视电脑好上了,不给他看电视,一眨眼就挪到了电脑前,这两样都不让干,就昏昏大睡。马上就要中考了,我们现在晚上盯着他都这样,放假独自呆在家里,我上班都不安心,真发愁。”

三、分析问题

通过和学生以及和家长的对话和了解,我觉得学生在假期的学习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的班主任工作有不细致的地方。仅仅只是督促学生记录假期作业,没有给学生做时间安排上的指导,更没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2.学生刚刚经历过期末考试,加上快过年了,现在处于高度紧张后的彻底放松,对学习十分松懈,已经提前进入放假状态。

3.学生对即将到来的寒假没有认真思考和安排,假期多少天,怎么休息,怎么学习,预习多少,复习多少,没有概念,更谈不上静下心来仔细规划了。

4.学生缺乏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年后家长上班不在家,别说学习效率,学不学都是个问题。这也给家长造成了监督上的困难。

四、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要让学生过好这个寒假,必须带领学生制订寒假计划;但是,过好这个寒假不是目的,而是必须通过强化,帮助学生养成制订假期计划的习惯。

(一)提高学生认识,对养成制订假期计划习惯产生兴趣

在制订计划前,我先跟学生们说了一个自己的故事:“肯德基嫩牛五方我一直没尝过,特别想吃。但理智告诉我这是垃圾食品不能吃,想了好久,我终于说服自己吃了,理由是我只吃这一次而且只吃这一样。可是结果呢,我不但买了嫩牛五方,还买了可乐、薯条、炸鸡一堆。吃的时候很开心,吃完就后悔了。”

学生都笑了,“老师你怎么也这样啊!”

我告诉学生:“这种事情大家都遇到过,在假期中,我们明明知道必须定下心来学习,可是就是不能约束住自己,看看电视玩玩电脑是很舒服,可是一天结束,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又恨自己虚度光阴。”

学生们点头,若有所思。

我接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中的“预”是有预见、有准备、有规划。“预”很关键,它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规划,要考虑好每一个细节,还要更多地考虑所担忧的、可能发生的事,考虑事情发展的不利因素,并做好安排和准备。一时的快乐、事后的后悔不是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应该是坚持的痛苦、回忆的甜蜜!

(二)让学生明确养成制订假期计划习惯的具体标准

1.动手画日历,明确假期时间

今年的寒假,从1月23日正式开始,到2月6日结束,2月7日到校补课。整整2周的时间。1月25号年三十,年前短,年后长。寒假作业的量是固定的,完成作业宜早不宜迟。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的紧迫,我让学生拿纸出来自己先画上个日历。把春节的几天、开学的日子框出来。

2.仔细思考,列出有效时间

我建议学生可以把不需要每天完成的理科书面作业分配在1月25日前完成。把25、26、27号的过年时间和开学前一天的6号的时间空出来先不做安排。那么有效时间就是10天。这10天要用最快的时间、最好的质量完成寒假作业。

3.发挥个性,列出每日的计划表

先把每天从8点到10点的时间做一个以小时为单位的切分,空出机动时间,计划不要排太满太紧,贪心的计划是难以做到的。再根据各科的作业量自主安排到每一天。列出具体的作业的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

(三)榜样教育,让学生有学习对象

1月21号,我收齐了所有学生的计划,尽管和学生强调了制订计划的要求,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按照要求仔细完成了,有的态度不端正,有的过于简单不够具体,有的内容安排不够合理。利用中午时间,我让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查漏补缺。每小组评选出计划列的最好的同学拿到全班交流讨论。

(四)行为训练,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习惯

1月22号,我再次收齐了学生修改后的计划,除了1、2个还需改进外,其他学生的计划都已经能够执行了,我在每位同学的计划上写下了一句鼓励的话语,在下午的家长会上发给了学生和家长。在和家长达成共识后,我要求家长仔细审阅学生的计划,并且在假期中每天按照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签字写评语,很自觉的学生家长可以抽查。

我提醒学生,开学时,我要根据作业质量和家长的评语进行评比奖励。

(五)及时评估和奖惩,强化良好的习惯

假期中,我利用一线通和电话对一些我不放心的学生进行了了解,及时进行了鼓励。2月7号到校,学生都积极地把计划拿给我看,个个面露喜色,纷纷说:“老师我可是严格按照计划来的,还超额完成了!”“我也是!”“你看我妈写的,我肯定能得奖!”再看家长的评语,大多数也是对学生褒奖有加。

我先请全班每个同学用一句话来总结寒假执行计划的体会,然后按四人小组来进行总结,让小组长评选出作业质量高的做得好的和家长评价高的同学,再请各科课代表和班长进行复查。最终评选出了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鼓励奖5名,并且颁发了获奖证书。

(六)形成良好的班级环境,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借着开学初布置教室的机会,我利用了班级小班化布置的前后两块展板进行了习惯养成氛围的创设。我把获奖的学生计划和小组活动体会总结张贴上墙,并且把中考前可能出现的例如劳动节、端午节等假期用红色卡片列出来提醒学生注意。

2月到4月期间,我注意结合每次考前和学生们一起制订考试计划的机会,把周末当作训练的时机,让学生制订计划并且具体到每一个小时。5月的假期前,我故意轻描淡写的提了一下制订计划的事情,并没有做强制要求,但是,班里有近80%的同学都能主动地把计划事前制订好了。

五、感想反思

对初中学生来说,养成制订假期计划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其好处是:

(一)假期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

(二)实施计划,可以磨炼意志。

(三)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

(四)提高学习效率,一个有计划的同学会意识到自己多玩一小时,学习计划上就会少一小时,就会有学习任务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无法完成又会给自己的整个学习带来什么后果。

时时计划篇10

这与一些人的常识是相悖的。许多人觉得,一件事放在面前,重要的是马上去做。不行动是不行的,不计划更不可以。如果你重复这个道理一百遍,它就坚定不移地成了你的人生信仰,你确信这是真理。但我告诉你,你错了。面对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行动和计划,而是安排时间。

你首先要了解,应该由自己支配的全部时间是一种什么概念,然后考虑这些时间要如何使用。最后再根据需要重新安排,把那些既浪费时间而又不产生什么价值的工作取消掉。说白了,先考虑时间资源怎么安排,再去关注计划,否则你的计划很可能是一份无用的或者在行动开始后你才发现需要不断地重新修订的一个包袱。

你关注了时间,才能发现计划的根本问题。如此一来,你就能够将自己可以支配的很散碎的时间都组合起来,汇集成可以使用的时间单元。这是一名领导者展示效率的关键,他在这种细节的处理上体现出自己的情商能力,而不是制订了一份多么伟大的计划。

卢内斯作为纽约一家大机构的高级财务主管,他的心中十分清楚,自己在召集办公室会议时浪费掉了多少宝贵的时间。不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他每次都把全部的直系下属叫来开会,每次的会议都会陷入冗长的拖沓中。前来参加会议的每一个人,他们非常看重这次讨论的机会,总是抓住机会提出问题,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两个问题,煞有介事地严肃地讨论,事实上这种问题往往与会议的议程毫不相干,却没完没了地占用着会议的时间。

开始时他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有一天,卢内斯问了一名下属后才恍然大悟,察觉到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当然,下属们坦然承认这样的会议非常无聊,既浪费时间,又对工作无所帮助。

卢内斯这时发现,自己辛苦制订的计划,并没有在会议之后得以落实。他忽视了对时间的利用,最终在工作中受到了惩罚。

但是,当他意识到问题并决心改变时,事情就好办了。卢内斯开始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管理工作。比如他先在下属中传阅一份打印通知,上面写道:我已经邀请瑞恩、华莱士和洛克三位先生于星期三的下午两点前来会议室,讨论有关明年的预算拨款的事项,如果哪位在这方面有兴趣,或想参加讨论,欢迎前来参加会议。无论你是否参加会议,不久之后都会收到一份详细的讨论纪要,向你介绍会议所作出的决定,同时还会向你征求这些决定的意见。

他对会议的时间、参与者的时间都做了安排和分配。于是,原来由十多个人花半天时间研究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最后他花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把事情办完了,而且满足了每一名员工的实际心理需求。

我们在对时间的管理和安排过程中,要想制订出一份理想的计划,列举出这一天中的活动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估算出你在可预计的一段时期内每项日程安排所需要的具体时间,再根据相应的时间的数量,对计划进行安排。

在做这件事时,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工作效率,将太多的事情安排在很短的时间内,拥挤不堪,你会发现工作无法进行下去,计划不能顺利地进行。

另外,你在进行时间安排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可能性,就是你会发现每件事情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你不得不慷慨地把大段宝贵的时间分配出去,最后你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因为事情太难做了,这意味着你要找人分担你的工作,招聘或者对能干的属下进行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