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17 14:28:07

日历计划

日历计划篇1

自1918年哥伦比亚大学日述历史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日述历史工作逐渐走入图书馆领域,成为图书馆的新领地川。在我国,国家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川、攀枝花市图书馆川等不同类型图书馆也纷纷以主持或参与的方式进行日述历史实践。但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我国图书馆学领域日述历史研究尚处于理论研究初始阶段,研究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相关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川,国外成功案例研究较少。作为国内不多的国外日述历史优秀研究成果,2013年王子舟、尹培丽川首次介绍了日述资料采集与收藏的先行者—班克罗夫特图书馆日述历史项目,从缘起与沿革的角度,详细介绍了班克罗夫特图书馆日述历史项目的发展轨迹,但对于其资源采集与组织、产品与服务、治理与经费等方面没有涉及。因此,笔者选取美国另外一所高校图书馆—佐治亚大学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开展日述历史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2佐治亚大学罗素图书馆口述历史计划分析

罗素图书馆成立于1974年,是美国佐治亚大学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馆藏发展与规划主要聚焦于政府与公共利益相交而产生的政治、政策和文化问题。作为美国为数不多的由图书馆作为实践主体的日述历史项目,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馆藏资源主要由该馆工作人员自建的日述历史资源及研究人员向图书馆捐赠的日述历史资源构成,其日述历史计划的采访音频、视频及抄本资源通常情况下皆可以在线获取。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致力于开发、介绍公共节目与教育材料,促进、鼓励研究,提高公众对图书馆日述历史资源、服务的认识,并为社区提供学习机会。

2.1口述历史资源采集与组织

资源采集及标准    

自建与捐赠是美国目前日述历史资源采集的主要方式,罗素图书馆也不例外。但不同于其他日述历史项目,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资源采集以“捐赠为主,自建、共建为辅”。目前罗素图书馆共有8个日述历史项目,其中自建项目2个,为“佐治亚政治反思日述历史收藏”和“理查德·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记录收藏”。共建项目1个,为“第一人称项目”。其他5个项目均为研究人员捐赠。

2.2口述历史资源产品与服务

日述历史资源产品    

资源产品是日述历史项目的最终成果,也是服务开展的基石。截止到2017年9月,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共有8个日述历史资源集,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视频、音频,又有手稿及转录材料。根据来源方式,大致可分为自建资源集、共建资源集及捐赠资源集。(1)自建资源集。(2)共建资源集。“第一人称项目”由罗素图书馆2012年推出,是其与用户共建的日述历史资源项目。

日述历史用户服务    

图书馆不仅是日述历史理想的存储场所,而且也是日述历史公共获取与利用的平台。图书馆的日述历史工作以服务为旨归,如何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是图书馆开展日述历史工作的一个关键点。罗素图书馆依托其日述历史资源开展的用户服务大致可分为传统服务与延伸服务,具体为:(1)传统服务。(2)延伸服务。

2.3口述历史计划管理与经费

日述历史计划管理    

由于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投入经费、资源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其管理岗位设置较少,主要有:(1)日述历史计划负责人。(2)日述历史协调员,其主要职责为负责部门各不同项目的协调、运行及管理工作,以及日述资源捐赠事宜。(3)处理与数字化岗位。(4)获取与推广岗位。除此之外,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还邀请社会公众、学校师生及学者加入进来,作为日述历史计划工作人员的重要补充力量。

经费来源    

经费是日述历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与美国绝大部分高校日述历史项目一样,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的经费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行政经费。佐治亚大学是美国第一所四年制公立大学,其经费来源主要由州政府出资赞助支持,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也不例外。(2)服务收入。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依托其资源提供的某些服务会收取一定费用。(3)基金支持。罗素议员的同事、朋友以及追随者在佐治亚建立了理查德·罗素基金会。(4)捐赠收入。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接受各种形式的捐赠,无论是捐赠现金,股票还是其他资产。

3佐治亚大学罗素图书馆口述历史计划特征分析

3. 1注重资源共享    

为了扩大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影响力,提高日述历史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价值,罗素图书馆十分重视其日述历史资源的网络共享。

3.2实行集成管理    

实行分离式管理是美国高校日述历史项目的主要管理模式,而罗素图书馆日述历史计划由于受人力、资金等多方面的限制,并没有设立独立于图书馆的管理部门,其工作人员除了日述历史工作之外,也参与图书馆的其他工作。

3.3主题特色鲜明    

一份有关美国53个科技日述历史采集项目的调查显示,以学科为主题是日述历史资源分类的主要方式,绝大多数日述历史项目涉及多种学科。

3.4采集方式巧妙    

以项目的方式自建、与其他部门或机构合作共建、委托其他机构代建及接受捐赠是目前美国高校日述历史项目建设的四种方式,其中自建与共建是主流,接受捐赠则是作为日述历史资源建设的重要补充。

4佐治亚大学罗素图书馆口述历史计划的启示

4.1注重合作共享,构建服务体系    

图书馆日述历史工作对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转型、丰富馆藏资源、推广阅读有着重要意义,这些价值的实现依赖于日述历史资源的利用,而合作共享可以最大化的实现资源价值。因此,要以合作共享为中心,构建图书馆日述历史服务体系。借鉴国内外图书馆日述历史优秀实践案例,服务体系应该包含传统基础服务、延伸扩展服务、创新服务、教育研究服务与盈利性服务五个部分。

4.2准确评估,慎选管理模式    

分离式管理与集成式管理是目前日述历史工作管理的两种主要模式,两者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与要求。其中分离式管理是指将日述历史工作从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工作部门或小组,工作职责仅与日述历史相关。

4.3特色为主,切忌委“曲”求“全”    

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曾说“先进的设备过几年就会落后,特色资源过几年价值会更大。”话语虽通俗,但彰显出特色资源的重要性。图书馆日述历史工作也是如此,“小而精,别具一格”是我国绝大部分图书馆日述历史工作资源建设的“出路”。

日历计划篇2

关键词:计划用水;实践;石津灌区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计划用水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结合考虑水源情况、工程条件等有计划地进行引水、蓄水、供水、配水。算清全年的供水量和用水量,通过优化调度和推广先进的灌水技术、灌水方法,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计划用水工作包括编制配水计划、编制用水计划、落实用水计划三方面工作。

一、编制配水计划

首先,进行灌区用水市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纯渠灌面积、井渠双灌面积。根据调查数据,确定灌区的计划灌溉面积和计划引水量。其次,申请用水指标。根据灌区的计划用水量、水库蓄水量向水利厅申请用水指标。第三,编制配水计划。按照“以亩配水、兼顾市场、三级配水、落实到村”的原则管理局将水利厅批复的用水指标分配到管理处、管理处将本处的用水指标分配到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将本协会的用水指标分配到各用水组(村)。为使分水计划更合理,更切合实际,在具体操作中,采取以往实际用水量和当年计划灌溉面积占不同的权重来分配用水指标,如8:2、7:3等。

二、编制用水计划

用水计划分用水组(村)、用水户协会、管理处、管理局四级,灌溉开始和灌溉期间,依照自下而上申报程序,向上级做用水计划。

首先由用水组(村)向用水户协会提出用水申请,内容包括:本次用水灌溉面积、斗口日进流量、用水时间、用水历时、阶段用水量等。用水户协会汇总平衡本协会各用水组用水计划后向管理处做本协会的用水计划,内容包括:支渠口日进流量、用水时间、用水历时、阶段用水量。管理处汇总平衡本处各协会用水计划后向管理局做本处的用水计划,内容包括:干渠口日进流量、用水时间、用水历时、阶段用水量。管理局汇总平衡各管理处用水计划后作全灌区的用水计划,内容包括:总干、各干渠渠首日进流量、用水时间、用水历时、阶段用水量。管理局将总干渠首日进流量、用水时间、用水历时、阶段用水量通知水库,作为灌区的引水计划。同时依照自上而上的程序,管理局将灌区的用水计划(此时为供水计划)下达到管理处,管理处下达到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下达到用水组。见用(供)水计划流程图。

三、用水计划的执行

(一)水量调配

灌区水量调配采取统一调配,分级管理,并做到“稳、准、清”,即调水要稳、计量要准、水量要清。

管理处用水由管理局调配,用水户协会用水由管理处调配,用水组(村)用水由用水户协会调配,用水组负责向用水户配水。一级测站向向管理局电话报告各测点前一天日平均流量和当日6点流量。二级测站向管理处报告各测点前一天日平均流量和当日6点流量,三级测站向用水户协会报告个测点前一天日平均流量和当日6点流量。

(二)用水计划的修正

配水计划一般不修正,用水计划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用水高峰期,各管理处之间按比例分水,非高峰期可突破用水比例。由于计划不周、降雨、工程等原因响使原计划难以执行时,首先由用水单位内部调整,不能调整的及时向上级管理组织申请调整用水计划。

(三)用水计划的保障制度

为确保用水计划的顺利实施,在用水上灌区做了明确规定。一是“三不停”,风天不停水、小雨不停水、夜间不停水。二是“四不准”,不准打水漫灌、不准私自动闸、不准私自用水、不准昼浇夜停。三是“五不供”村级管水组织不健全的不供水、田间工程维护不到位的不供水、用水秩序混乱的不供水、渠道工程跑冒滴漏严重的不供水、不缴纳水费的不供水。

四、计划用水工作的成效

灌区开展计划用水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显著提高,效益面积逐步扩大,用水秩序明显好转、水费实收率保持100%。同时还实现了均衡受益,全面增产,有力地促进了灌区农业经济发展。

五、实行计划用水的几点体会

(一)要有健全的管理组织和测流量水设施,这是实行计划用水的基本条件。

(二)水权集中,统一调配。下级必须严格执行上级调度指令。

(三)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

日历计划篇3

关键词:城市色彩设计日本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的重要文明成果之一。城市色彩设计是将现代色彩学原理运用到城市规划中而产生的一门新的色彩规划研究学科。“城市色彩”(Urbancolour)一语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对它的重视和研究是基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色彩混乱而展开的。①日本的城市化是在1869年明治维新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发展成为强国之一。笔者有幸到日本做为期一年的艺术设计考察,对日本各城市的色彩有强烈的印象,并期望能对中国的城市色彩设计有所启示。

一、知错就改的东京

没有一个城市在形成的初期,就有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整体规划。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规划而不得不多次调整的漫长进程。现在日本或西方的不少城市的特色感,特别是在色彩上,多是经过研究并细致调整后的结果。巴黎是较早开始城市色彩规划的城市,80年代更是将色彩规划作为政府条例颁布,其旧城严格限制现代建筑,即使是必建的新建筑也尽量在色彩、体量和式样上与旧建筑统一,走进巴黎旧城会有置身中世纪的感觉。

东京在60年代为迎接奥运会的举办,到处大兴土木,在建筑上大量使用饱和色甚至是极色。不少人面对艳丽的建筑立面或玻璃幕墙,五颜六色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和广告,感到特别刺眼而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鲜艳的外墙颜色又很快褪色,城市因此变得污秽不堪。为此,不少人对东京的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部门提出了严厉批评,迫使日本官方在70年代初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上的偏差,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做出了整顿城市色彩混乱的决定,并委托都市色彩研究中心完成了《东京色彩调研报告》,后来该报告成为了东京城市色彩规划的蓝本。现在,有人提出了按奥运五色粉刷城市的“五彩北京”设想。笔者认为,这种为奥运会造气氛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做法一定要科学,东京就是前车之鉴。

二、留住历史的奈良

任何一座成功进行色彩设计的城市,必定要尊重自然地理环境赋予它的基本颜色,城市建筑的色彩设计尽量要与之和谐并适当进行对比。一座被蓝色海洋包围的城市,自然要区别于内陆城市的色彩。同时,任何一个有一定历史的城市,必定有一些历史文化积淀。

在日本的奈良,还有京都,建筑上因为承传了中国唐文化的特色,基本照搬了唐代的黄色琉璃大屋顶加红墙的土木建筑形制。今天的这两座城市,还完好地保存着拥有中国高僧鉴真像的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建筑。这些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建筑基本保持原样,至今还掩映在青翠的林木中间,显得特别的古意盎然,周围的新建筑也没有破坏这两座有着深厚唐文化色彩的城市,这是日本人自觉地对其精心呵护下的奇迹。在“二战”后期,美国实施对东京等城市的大轰炸中,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为这两座城市的完好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向盟军指挥官建议: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绝对不能炸,因为日本的古建筑不仅仅属于日本,也属于全人类,因此,这两座城市才幸免于难。每座城市,因历史和风情的不同而对颜色偏爱有所不同,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城市色彩。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北欧的厚重和温暖等,这是不同城市的居民千百年来民族审美的结晶。这些城市的现代化扩展显然应该尊重其色彩传统,以延续其历史文脉。但是国内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虽然有的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少有民族特色的街道、古镇因为旧城改造而丢掉了历史的颜色,即便有一两处古迹留存,也基本不成群落。

三、严格执法的大阪

日本并不是最早为城市色彩进行规划或立法的城市。意大利的都灵市,早在19世纪就注重城市的色彩规划,这一做法得到欧美很多国家的效仿。从实践层面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出台的措施就越细致,执法也越严格,今天人们能够领略到欧美各具特色的城市色彩,有赖于这些法规和严格的执法。

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但是没有具体涉及到城市的色彩;1968年《新城市规划法》开始涉及到城市景观的管理。与此同时,针对各自城市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70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上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型建筑与传统景观的矛盾,以及城市色彩污染严重的现象,1981年日本建设部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并编制《城市设计导则》规范建筑活动。2004年,日本又通过了《景观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城市的建筑色彩及环境。

特别是在大阪,1995年出台了世界知名的系统色彩规划方案。②其主要方法就是在城市规划审批中增加了“色彩规划审批”专项。而这样的规定相当于拥有对建筑等行业的一票否决权。该色彩规划使该城市向着“水清、花香、草绿又充满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的现代城市的面貌前进。从实际效果看应该非常不错,每年有近100栋建筑面积大、楼层高的房屋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和检查。③

结语

城市色彩系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综合系统,需要多个部门的联合运作,日本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城市色彩是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反映,我们应该加以重视并认真研究。

注释:

①张海兰,尚磊.城市色彩设计与色彩应用[J].城市,2004,1:49.

日历计划篇4

一、深挖教材,理清线索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考“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这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教材,补充材料,通过历史细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强化历史教学效果。

人民版教材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安排三课的内容即“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三个内容,在反复阅读教材中可以发现,这个专题实际贯穿一条主线即“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其内部逻辑关系是:五十年代中后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度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后来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包括经济体制在内的改革;但是当时改革的方向还不明确,邓小平说要“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内,创造了市场经济的细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又有力促进了国企改革,在此基础上,改革理论不断突破,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呼之欲出。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就形成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期积极作用后期日益阻碍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决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二、补充材料,理解教材

在教人民版教材必修二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由于教材对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分析少,不利于学生理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补充两方面材料。

一方面是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外国经济侵略与长期的战乱,使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运用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可以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2.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一五计划”开展后,大批农民进城,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生活物资供不应求,粮食、棉花等家农产品的供应匮乏,不法商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为了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就得对基本生活必需品进行较为合理的分配。3.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苏联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始国,在二战前靠计划经济体制,用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其成就让世界震惊,直至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各国对这一体制大多持肯定态度。有相似国情的中国,在当时情况下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4.战争年代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影响。战争年代,我党在根据地举办的各类经济带有强烈的计划体制色彩,深刻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体制的选择。

另一方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1.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在短期内医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问题,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有利于工业化资金的积累,顺利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2.有利于遏止商业投机活动和稳定物价,保证人民正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保障社会生活秩序,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3.从长远看,计划经济体制忽略了体会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而且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这样通过对相关知识背景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影响的理解,同时有利于理解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三、乡土资源,情感教育

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通过历史课堂上的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在教学“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课前作业:你们利用网络、图书馆、调查访问等手段,搜集抗日战争时期大田人的英雄人物和集美学村在大田的历史事迹,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谈谈对历史的理解。而且,我在备课时准备了一些地方史资料。如叶炎煌、林鸿图、林大蕃等人的事迹,集美学村在大田的相关视频、图片材料。

课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自主学习活动成果,学生积极参与,将自己找到的人物故事、相关历史文物与同学们分享,课堂气氛活跃,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途径,增强了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

四、理清史实,活用教材

新课程教材采用专题形式编撰,教材内容系统性不强,一些内容的编写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因而,教师在备课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和自己的阅读积累,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条分缕析。

如在“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中“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的教学中,我利用历史思维导图向学生介绍责任内阁制的基础上,添加了细节化、故事化的内容,突出了制度的演进过程及重要历史人物在制度演进中的活动。第一阶段: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8世纪初,国王掌握行政大权,任命内阁的权力,内阁对国王负责,但出现了多数党原则与内部一致原则;第二阶段:从18世纪初到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内阁由对国王负责逐渐变为对议会负责。多数党原则与内部一致原则有所发展,出现了首相率领内阁成员集体辞职的事件;第三阶段: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下院的席位增加,对议会的决策影响越来越大,内阁完全对议会负责,多数党原则与内部一致原则进一步完善。

日历计划篇5

制作企业招聘计划书的基本要求是:

(1)企业招聘计划书对拟聘的岗位和条件要做出充分说明,便于应聘人员选择是否竞聘。特别是聘用条件,应当尽量详细具体,比如,有的岗位可能适合于女性,有的可能适合于男性,应当在条件中列明,具有可操作性。

(2)企业招聘计划书时间安排既要考虑到有利于企业的运作,也要考虑到有利于应聘人员应聘。

(3)企业招聘计划书招聘组织,通常要选择与招聘录用的岗位相关的部门参与招聘考核工作。哪个部门需要人,则应由哪个部门作为主要负责人,审核应聘人员的相关资料和笔试、面试。

企业招聘计划书范文:

一、企业简介(略)

二、招聘岗位及条件

1、IT工程师:20名

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大中专以上学历;要求熟悉和掌握各种计算机软硬件基础;有较强的沟通和领悟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工作;勤奋好学,工作积极努力;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能承受工作压力。

2、美工设计人员:3名

男女不限户籍不限,居住地在公司附近者优先考虑;大专及以上学历,需有一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善于沟通,工作主动;形象良好,为人亲和;诚实守信,性格务实。

3、会计:2名

会计、财务管理类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持证上岗;受过财会专业资格认证、财务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1年以上财会类工作经验;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及其他办公软件;熟悉企业会计工作流程及国家财政法规;有较强的工作独立性,主动性,开拓意识强,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本地户口。

4、销售人员:6名

大专以上学历。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有带销售团队的经验,具备管理能力,计算机、市场营销、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素质及心态,言谈举止得体大方;有相关行业知识,熟悉培训流程;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能独立开展工作并承受较大工作压力;积极、自信、敬业,具有开拓精神;有团队精神和人员管理经验,有亲和力,具有一定的文笔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经历和能力。有培训工作经验者优先,男女不限。

三、招聘组成员

组长:______(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副组长:______(公司综合部部长)

成员:______(销售部副部长)

_____(生产部副部长)

_____(行政管理科科长)

四、招聘信息渠道

1______日报;

2______晚报;

3本公司网站,网址:____________

4xxx人才网

五、招聘工作方案及时间安排

1销售代表

负责人:______销售部副部长

资料筛选:______月______日

初试(笔试):______月______日

复试(面试):______月______日

2软件工程师

负责人:______生产部副部长

资料筛选:____月____日

初试(笔试):____月____日

复试(面试):____月____日

3行政管理人员

负责人:______,行政管理科科长

资料筛选:____月____日

初试(笔试):____月____日

复试(面试):____月____日

4业务主管

负责人:______,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资料筛选:____月____日

初试(笔试):____月____日

复试(面试):____月____日

六、费用预算

本次招聘需经费____元,其中:

广告费用____元;

招聘人员补助费____元;

会议费用____元。

七、招聘时间安排

____月____日撰写招聘广告

____月____日联系刊登广告

___月____日接待应聘者

____月____日通知应聘者参加笔试

____月____日笔试日

____月____日通知应聘面试

____月____日面试日

____月____日发放录用通知

____月____日新员工持通知书报到

___月____日正式上班

(时间安排亦可用表格列明)

日历计划篇6

【关键词】 免疫规划知识;调查;竞赛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49-02

1986年,国务院批准每年4月25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以下简称“预防接种日”)活动[1]。2011年4月25日是全国第26个“预防接种宣传日”,宣传主题是“接种疫苗,宝宝健康”。为宣传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对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意义,普及免疫规划知识,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昆明春城晚报举办了一次免疫规划知识有奖竞赛。本文拟通过对参赛人员基本情况和得分情况的分析,初步了解关注免疫规划知识人群构成和有奖知识竞赛的宣传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时间和对象 2011年4月在昆明春城晚报连续刊登免疫规划知识宣传材料和竞赛试题。参赛人员无性别、年龄等限制,答卷在2011年4月底邮寄回主办单位即可。每人限填1份答卷,多填无效。试题共20题,每题1分,回答正确1题得1分,12分为及格。参赛人员同时填写个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调查内容为人员基本信息和参赛得分。

1.2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包,不同组别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279人。男性112人,女性167人。平均年龄42±15岁,年龄范围5-78岁。各年龄组(

2.2 得分情况 平均得分17.4±2.6分。61人得20分(满分),占21.9%;67人得18分,占最大比例(24%);17分及以上得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3.8%;少于12分的人数仅为8人,占2.9%。小于30岁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和教师、学生均为满分。以12分为及格分数线,男、女及格人数为108和163人。各年龄组及格人数分别为4、50、90、37、46、和38人,年龄不详6人。按文化程度分,及格人数分别为12、75、72、52、23、30人,不详7人。不同职业及格人数分别为73、15、54、34、56和7人,不详32人。昆明4城区及格235人、所属其它区(县)及格9人,其它州市和外省为26和1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和地区人员及格比例无统计学差异。

3 讨 论

通过每年4月25日的预防接种日的宣传活动,有助于动员公众关注预防接种工作、增强广大群众使用疫苗防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是提高宣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次有奖知识竞赛就是改进免疫规划知识宣传形式的积极尝试。

本次竞赛活动无任何限制。参赛人员中女性约为男性的1.5倍。平均年龄42岁,多为中青年人。4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人员占有最多比例。大专及以上高学历人员占到总人数的57.7%,与其相对应的具有较稳定工作人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等比例也达到64.1%。以上结果显示女性、婚育适龄人员和老年人比较关心与儿童预防接种相关的内容;高学历和工作稳定的人员有意愿学习与健康有关的教育知识。有调查表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家长其计划免疫知识掌握程度越高,母亲掌握程度最高[2];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差异性较大,儿童外祖父母、祖父母计划免疫知识得分明显低于父母亲组[3-4]。本次竞赛中,及格人数达到97.1%。但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等人员的及格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参赛人员不够多有关;也可能因为答案也在免疫规划知识宣传材料中。这种情况也说明本次活动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

免疫规划知识的普及与公众自身健康意识有一定关系,也与宣传形式的科学合理密切相关。本次竞赛中,得满分人员主要是30以下和具有高学历者。这些人有条件和能力从多方面获得自身需要的知识。但在农村地区,乡村医生仍是群众获取免疫规划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提高乡村医生的预防接种知识水平也是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有效手段。以有奖竞赛的方式宣传免疫规划知识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参赛人员居住地为昆明各区(县)的比例达到了90%,这说明这种形式更适合在城镇地区开展。在当前信息来源渠道众多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针对不同人群特点,广泛使用各种宣传方式、尽可能地深入宣传免疫规划知识,保证宣传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2] 张爱华,于永.栖霞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2009,47(32):108.

[3] 蒋世和.社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调查分析[J].西南军医,2007,09(02):48-49.

日历计划篇7

一、领导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股份公司党委历年来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公司拥有在册员工883人,在职735人,其中男458人,女425人。新华北路辖区管理的员工有531人,青年路辖区管理的员工有352人,流动人口78人,入驻企业达90家(产品展示中心59家、办公苑31家),由于大厦地处商业繁华地段,入园企业多,人员流动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难度较大。公司首先健全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企业均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设置专兼职计划生育工作者,设立独立的计生台帐使组织机构健全统一。公司把计生工作以责任制的形式与各入园企业层层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使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还施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的办法,将计划生育管理融入各企业的经营活动当中,有力地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1、加强建章立制工作

几年来,公司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如例会制度,制度,宣传制度,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技术服务工作制度,药具发放制度及计划生育专(兼)干、统计、避孕药具等各岗位职责,目标责任制管理制度等,并将制度汇编成册,发放到各部门学习宣传。公司历年来计划生育工作取得好成绩,正是靠完善的制度保证,不因人而宜,制度始终如一。

2、建立台帐,规划统计工作

为准确掌握公司人员的实际情况,我们定期对员工的身份进行了调查、验证、登记,对常住、流动人口依据户口本进行摸底,特别是对员工婚育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建立详细的职工帐户卡、女员工花名册、职工死亡登记册、婴儿出生登记册、独生子女登记册、已婚妇女节育帐、人流花名册等。并认真落实每年的生育指标工作,切实保证符合生育条件的员工都有生育指标,张榜公布。及时上报出生变动月报告单及节育手术情况表,按时上报各类报表,做到帐表相符,数据平衡。

3、避孕药具工作

及时上报药具报表和环情、孕情表,每季度一次,督促已婚育龄妇女在哺乳期(三个月)后立即采取节育措施,及时率达100%。建立药具专柜,做好平时花具管理和发放工作,保证每季度药具足额发放到位,并保证每人1月的库存、药具应用率在95%,有效率达97%。建好已婚育妇女节育卡,查环两年—次,查孕每月一次,对本单位新上环人员做到当年上环当年查,并有上环及透环证明,查环查孕率达100%。加强对避孕节育和药具使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已婚育龄妇女对各类药具做到应知应会,知情选择。

4、关心独生子女

关心独生子女,慰问住院病人,公司分别在人民保险公司及兵团保险公司为职工子女参加保险,到期列单退保,使员工真正体会到国家、单位对独生子女的重视,并且每年一次性发放给职工独生子女医药费(每人120元)。

5、做好清理、清查历年违反计划外胎生育工作

根据***发[2003]25号文件要求,我公司立即成立清查历年违法生育计划外胎领导小组,通过深入群众、查阅档案、调查取证,特别对流动人口重点检查,经过一个多月的清理,我公司历年来未发生超计划生育、非婚生育、婚后未领生育证生育等违法情况,这也是几年来扎实工作的结果。

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公司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原则,对入园企业同样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要求各入园企业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计生工作,并派出专人定期到入园企业检查、指导工作,与他们耐心交流沟通,获得入园企业对计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工作的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坚持“谁用工、谁管理”,并进行登记造册,登记造册率达95%,签状率达100%,各子(分)公司雇用流动人口,必须出具原籍地婚育状况证明及当年节育措施证明,对流动人口要做到一年两次清查,及时上报报表及有关数据。

四、重视宣传教育工作

日历计划篇8

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遗产;北台湾;遗产保护

Abstract: Through the cas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lanning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challenges in the preservation policy of north Taiwan historical stree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ltural assets preservation law and Law on the Planning of Metropolis are surveyed in this artic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sent global economic structure, ke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orth Taiwan modern historical streets heritage preservation is analyzed from theoretical aspect.

Key words: historical streets, urban heritage, north Taiwan, heritage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1-04(12)作者简介:林正雄 台湾华梵大学文化资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台湾历史街区城市遗产的保存政策与执行是充满冲突的过程,涉及全球化下的国家与社会间之动态关系。针对近代历史街区城市遗产保存在台湾的处境,就经济全球化所加速的台湾地方政府财政空洞化的现象以及市民社会浮现而表现出对历史街区城市遗产保存的高度期望等情况,本文以北台湾湖口老街、三角涌老街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深坑老街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剥皮寮历史街区、新庄老街等个案调查与规划实践经验,审视台湾地区的保存政策,也就是文化资产保存法之 “保存区”、“古迹”指定及“历史建筑”登录与都市计划法令执行“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所面临的挑战,它们的过程与结局将塑造未来台湾城市的空间形式。最后,本文提出理论反思,试图与其他地方历史街区城市遗产保存经验,以及在当前全球化下正在改变的政治与社会关系进行比较与对话,并通过理论化的措辞分析台湾近代历史街区城市遗产保存得以执行的关键。

一、台湾当前历史街区保存的特殊趋势:荒漠城市的文化观光区

以下四点原因构成了台湾当前历史街区城市遗产保存的特殊趋势,使各级政府开始关注对过往 “都市更新”所留下的伤口。

1.都市更新区扩张趋缓对旧城核心区“保存发展”的政治特殊性

面对全球信息化资本主义的竞争力挑战,原有的工业结构面临升级的压力,这是早已纳入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台湾经济难以避免的出路。于是,原有的制造业工厂获利率下降,纷纷出走,移往东南亚或大陆设厂。台湾在1970至1980年代经济起飞时期,都市扩张,农村劳动力人口集中于城市,造成住宅商品化市场的高强度发展。如今,全球化城市的越界生产网络,寻找低廉劳动及土地成本的制造业,造成新一波的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台湾的城市伴随制造业的外移、高龄化及少子化的趋 势,“后发展”之旧城核心区得以有机会在都市发展住宅需求减缓的压力下思考空间需求的转型, 旧城核心区的保护与“再发展”成为新的历史任务。

2. 越界生产网络、M型化、少子化社会结构下“都市荒漠化”的房地产开发1980年代,华南地区外销导向的工业化过程中,台湾的制造业创立子公司,建立外包厂商, 并得到地方与区域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文化亲近性,建立起越界的生产网络。到了1990年代, 电子业也经由越界的生产网络,在北加州湾区――硅谷、台北――新竹、珠三角,或是,北加州湾 区――硅谷、台北――新竹、长三角之间,建立起全球都会网络(global metropolitan networks)间 的联结。都会节点的网络(networks of metropolitan nodes)与成功的企业网络,更加速了台湾经 济的转型动力。制造业越界分工,经由越界的生产网络(cross-border production networks),改 变了过去既有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这也就是所谓的都会区域(metropolitan regions)的 浮现。政治经济所造成的不均衡社会流动加速了两极化的对比差异现象,M型化社会在台湾越来越明 显。拜全球化的经贸活动之赐,政府为了强化区域竞争力于政策以及税制上向资产阶级倾斜。虽然 台湾人口逐年减少,但都市更新的脚步于近年却相当快速,资产阶级与台商回流置产的趋势使得M型 化购屋现象在都会区相当明显。少子化的家庭形态改变使得购屋模式也跟着改变,原本需求为三房 两厅,目前因为家庭人口变少,所以需求变为两房,造成了小宅的热卖,其原因就是经济能力逐渐 式微、少子化的中产阶级家庭结构。然而由于房屋交易市场的不均衡发展,更新难度相当高的旧都市中心,尤其是历史风貌街区, 产权复杂。在都市更新中由开发商所提供的住宅商品逐渐代替了有邻里质感的旧小区,换来的崭新 小区却是文化“荒漠化”的生活方式。中产阶级逐渐将对逝去的邻里空间与环境氛围的失落感,累 积成为对都市保存的动力,形成台湾近代城市遗产历史街区的保存能量,由此累积动能要求政府对 历史街区的保存,建构起政策认同的联结。

3. 保存团体、媒体与关心空间环境质量的中产阶级对保存政策之压力经历了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台湾的市民社会在1990年代逐渐浮现,古迹保存运动雨后春笋般地 一一浮现,地方文史团体、小区营造团体、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s)崛起,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民间组织,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对城市文化遗产的关心。保存,成为 留住集体记忆,修复在过去三十年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创伤的大地,重新定位具有魅力的城乡风 貌与地景特色,追求可居的城市(livable cities)的必要手段。这些团体与媒体的介入在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表现为草根社会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关心,适时于 关键时刻整合草根的保存意识、凝聚小区对保存政策与地区环境使用价值观,建构抵抗性的认同、 参与建设性的政策提议以及与全球在地化保存意义之潮流结合,给予政府的文化政策与都市发展政 策相当程度的压力,对台湾都市保存意识影响深远,其播下的种子持续深耕与活化。

4. 河港、山城历史聚落与殖民欧风街道空间特殊性所诱发之人文生态游憩模式广义的旅游产品的概念由景观(吸引物)、设施和服务三项构成,而狭义的旅游产品则指景观(吸引物)本身。也就是由自然实体和历史文化实体所构成的吸引物,加上交通、食宿等进入旅游 地和满足旅游活动所需的基本生活等物质条件形态,以及旅游过程中所接受到的物质或精神方面的 享受,大多是非物质形态的。狭义的旅游产品指的是自然景观实体与文化景观实体,其中自然景观 是秀丽或奇特的自然风光所构成的吸引物,是上苍赐予的自然资产;而文化景观实体则是人类活动 所产生的物质遗产,包含遗址、文物、古迹、文化景观、聚落、文化遗产及城市建筑环境等,而这 些元素建构了异质空间(heterotopias)参访体验的物质基础。某种程度而言,其体验之“惊奇感” 程度越高则越具有旅游的吸引力。

北台湾的传统河港与山城历史聚落人文生态景观元素,包括山林、水岸与老街等,参访体验元素丰富,加上传统历史街区格局融合殖民欧风街道空间环境体验的特殊性,符合中产阶级人文生态游憩模式所需求的惊奇感,若通过整建维护,再现风华的历史街屋呈现的文化精致感受相当具有游憩发展潜力。目前台湾周休二日的亲子旅游风气盛行,河港与山城历史聚落成为在都市荒漠化的环境中寻找自然山水与人文情感寄托的中产阶级造访活动的首选。在街区参与沟通的过程中,“文化空间商品化”的交换价值则是能与民粹发展意识之居民沟通讨论永续经营的唯一概念。

二、政策的回应与执行

北台湾的历史街区城市遗产基于旧城核心“后发展”的特性、都市更新造成的荒漠化、社会相关保存意识的高涨以及中产阶级人文生态游憩的需求等结构性的动力,终于迫使对文化保存政策冷漠的政府在都市发展政策上对历史街区的保存再生计划有所响应。都市计划开始正视旧城区的整建,维护保存计划经历了戏剧性的转折:

1.从指定古迹保存区的挫折到变更都市计划的“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经历1991年三角涌老街因民间保存团体以及学者专家之推动而通过文化资产保存法指定三级古迹并划设保存区,随即招致都市更新势力的反挫。1993年,古迹主管机关在各方压力下将三角涌古迹指定解除。因为文化资产保存法对于都市发展的配套与诱因不足,政府部门之文化资产主管机关长期以来均未将历史街区列为保存政策推行,然而媒体与民间组织对旧城区核心的保存压力仍持续运作,转而影响公部门变更都市计划的政策,于1997年以都市计划通盘检讨方式划设“三角涌老街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1998年5月1日台北市老松国小在校地校用的原则下剥皮寮街屋。居民与学者专家成立自救会阻挡拆除行动,住户由学者专家建议成立“剥皮寮历史风貌特定区促进会”,然因土地征收适法性问题成为法令与保存政策无解的冲突。在如此严重的保存挫败中最令关心文化保存者难以释怀的是最终的困境在于体制与法令的无法解套。1999年,在新竹湖口老街通过文建会争取补助预算进行骑牌楼修复,剥皮寮居民于6月16日被迫迁离原居地,成为台湾唯一以乡土教育博物馆“标本式”保存的历史街区。2000年台北市拟定“大稻埕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通过都市计划容积移转的操作,以实质开发奖励诱发大稻埕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的保存维护事业计划。2002年湖口老街因雷击火灾受损, 在各界关心下进行紧急抢修,2005年台北县三角涌老街在住户坚持不搬离家园、全民督工的“周转①式”整建计划下第一期工程竣工。再现风华的三角涌历史街区自2006年来陆续获得相关海内外公共工程类之都市设计大奖,引发各县市政府都市计划单位之实地考察。台北县政府则顺势于2007年变更深坑都市计划,公告“深坑老街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这一连串北台湾历史街区的保存冲突、挫败与阶段性成功的转折,明显地指向几个问题核心, 一是文化资产保存法令对于面状与接口复杂的历史街区再造的工具局限,二是都市发展单位开始重视城市遗产的保护与再生发展,通过跨局处的整合平台,寻找都市持续可发展的环境议题与困境的解决之道,并试图建构地区历史特色强化认同,于全球化的城市竞争意义中寻找自我的主体性定位。

2. 由都市发展部门操作的“管制与奖励”机制整合跨部门再生发展的资源长期以来文化政策在台湾以发展为主轴的决策下,经费编列处于不足的状态,而文化部门编列的文化资产维护经费相对于其他部市发展的建设经费更相形见绌。近年亚洲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跨界生产所造成的产业外移直接影响台湾的经济发展。2000年执政后两岸关系的紧张,更严 重冲击台湾整体的经济表现。政府因为财政收入不足,甚至还要求各公营单位、学校清理闲置土地 与房舍,限期为一年内标售。长久以来台湾文化主管机关预算与资源不足,而都市更新之房地产开 发又缺乏负担此部分的责任,城市文化遗产的消失造成了都市的荒漠化。从公部门的法令修订对历 史街区的保存维护事业而言,台湾虽然有持续更新的文化资产保存法令,如《古迹土地容积移转办 法》、《古迹历史建筑奖励补助办法》等,但其奖励配套措施对于面状区域的私有的文化资产却是 相当不足的。在奖励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虽有完备的管制法令《文化资产保存法》,除了《九二一历史建筑 补助条例》曾经挹注经费紧急抢救湖口老街外,其他的历史街区均不是通过《文化资产保存法》的 机制执行整建维护事业计划的。剥皮寮老街、三角涌老街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深坑老街历史风貌 特定专用区以及拟进行更新计划的新庄老街都是经由都市发展部门(台北市都市发展局、台北县城 乡发展局)通过更新维护、都市设计的管制工具,以及都市土地容积移转、容积奖励或直接的整建 维护工程的经费补助等操作,进行历史保存与街区再生活化的。

换句话说,政府对于城市文化遗产保存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单位所赋予的权责,永远不及都市计 划、更新发展部门对土地开发商所给予开发许可与特许奖励的协商权来得强而有力。现代城市发展 中政府职能分工与权责的断裂才是政治操作的微妙之处。能够跨局处的整合沟通,掌握奖励与管制 措施才有可能使都市发展不致失控。

3. 从民粹主义的“抵抗性认同”②转化到信任工程的“计划性认同”民众对于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文化资产保存法》的古迹指定限制认为等 同于发展的冻结,以致一般民众避之唯恐不及。自1990年以来,台湾都市更新地区的扩张虽然趋 缓,但部分民众对于房地产开发仍怀有想象,在重视短期土地交换利益者视野里,“保存”几乎与“反发展”意义等同,当历史保存被政府列为政策时,土地开发者容易动员小区中不满现状、倾向③ 于选择都市更新带来交换价值利益的民粹主义者集结成“抵抗性认同(resistance identity)”,进 而对政府施加压力,通过街区的耳语传播加深对政府对社会精英价值观倾斜的保存政策的误解,加 深沟通的障碍。

在强调经济发展的社会,民粹主义动员与脆弱的市民社会结构相伴而生,因为经济发展的压力,市民参与的沟通成本高而效率低,历史街区保存与再生的计划相当复杂,它需要经费的挹注、 保存专业技术的支持,以完成保存的研究规划、细部设计、工程营造施工,以及日后的维护与管理 等。而在规划前期为确保计划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与周边区域发展提出修补或整合计划,需要漫长沟 通,因此在规划之初代表开发利益者以及小区民粹主义的动员反制力量最强,很难通过沟通长远利 益或使用价值而建构多数居民之认同,脆弱的市民社会与小区意识亦容易因与在地的利益结构冲突 而瓦解。

“缺乏典范”是很普遍的沟通障碍现象,个案的阶段成功经验于小区沟通时对民粹主义者亦有 禁忌(典范复制情结),使沟通过程效率降低。通过实践经验的探索,在湖口老街与三角涌历史街 区保存实践的经验则是信任工程营造实践的意义发掘,由规划设计单位与公部门及核心居民于初期推动可以建立互信的示范户整建工程。通过开放式的营造督工与变更设计决策参与过程,聚焦沟通重点并借此建立小区的认同,让工程决策模式“去黑箱化”与“弹性化”,坚持在保存再生之决心下逐步强化地方认同,最后促进周边邻近地区整体之人文生态游憩与居住环境特色的发展,建构在地认同之特殊性。饱受现代化发展之创造性破坏的环境,除了亟待修补的城市,政府与小区信任的基石亦有待弥平的鸿沟。通过信任工程的推动,动态地调整原有的规划蓝图,通过居民的参与慢化了历史空间氛围与意义元素,将居民的现代化使用与个别的生活方式考虑融入空间设计、小区可居环境之公共空间改善,并结合兼容的文化观光产业的发展需求,于营造过程强化小区参与渠道及小区管理维护组织。先有湖口老街的先行经验,三角涌历史街区则在湖口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联结地区文化产业 (cultural industries)、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及城市文化观光产业形象与创意内涵。简言之,历史街区保存之操作以示范户之“信任工程”作为投射未来的视野与愿景,建构“计划性认同(project identity)”的意志,凝聚目标与进步内涵,将个体转化为主体,转化为集体的社会行动者。同时亦可巧妙地转化小区民粹主义者与地产开发商结盟的抵抗性认同(resistanceidentity),通过历史街区动态的工程营造实践,逐步建构小区的计划性认同,以及符合永续性发展计划的实践过程。经由反思性,或者说,在反身性计划(reflexive project)的镜像关系中,重新思考保存与街区再生计划,重新建构历史街区自我认同的中心图像,也是历史街区居民透过保存之参与主体性建构(subjectivity constitution)的动态过程,进而,逐步累积能量影响台湾社会结构的转化。

4. 小区参与及保存论述的深化

藉由历史街区营造的过程进行社会动员,确保未来的保存与再利用成果。台湾市民社会的能量通过规划专业者之协助,与公部门发挥跨局处技术的整合凝结小区共识,建构认同。三角涌历史街区及深坑老街的保存经验,规划过程亦由学术单位的加入以及国际保存经验的交流,深化了保存论述与观点。

在坚持保存的长远利益下,将规划与设计成果、决策变更过程对小区开放,更重要的是规划设计与发展论述的交流与开放。前述的历史街区保存经验过程中除了政府跨局处的地区发展政策“整合平台”建立,对外则与相关大学之文化资产保存中心、教育与文化主管机关合作,举办系列的历史遗产保存与街区再生研讨会、民居研讨会、学者专家之参访交流,将日本、法国、比利时、香港、大陆的经验介绍给小区,并通过境外的历史街区的发展考察,发挥了知识交流的作用,将台湾文化资产保存的经验与世界经验价值联结。通过与国外学者专家建立的网络沟通平台提供规划设计及技术建议,这是台湾历史街区保存政策的形成与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专业资源之一。让台湾的保存专业者、古迹保存爱好者、文史工作者开眼界,也更懂得应该争取的目标。总而言之,保存论述的深化与会议的交流促进了历史街区的保存工作。

5. 个案执行之特殊性与比较分析

北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甚多,但能解决都市计划困境与地方政治能够接纳文化资产保存的案例并不多,未来其他历史街区的改造与发展均值得专文仔细分析,本文的篇幅有限无法容纳,仅对目前地方政府经费及政策关注较高者进行分析。试图为这些因古迹保存团体、文史工作者、媒体、建筑专业工作者等的关心而开始推动保存的先行个案进行暂时的分类,作为规划实践理论分析之基础。

(1)暂时性的“躯壳保存”或永远的“政治排除”:迁移居民的保存争议被划设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的城市文化资产是否仍在使用中?是评估历史街区的整建维护是否为挫败的保存计划的关键指标。早于日据时期即被划为校园用地的剥皮寮老街,1998年由老松国小主导的扩建计划拆除剥皮寮街屋事件,引发地区保存民粹主义的集结,造成民间保存团体、学者专家、拒绝迁移希望永续经营的街区居民组成的自救会与教育单位的冲突,建构抵抗性的认同(resistance identity),主张 都市遗产保存的声音终于聚焦,建议透过都市计划变更程序将剥皮寮老街划设为“历史风貌特定专 用区”。而另一方面,代表地产开发商利益的民粹主义势力则与部分居民联结,与公部门进行诉 讼,试图通过法律程序,援引《土地法》之条文 ④主张其“在城市里留下的权利(the right to thecity)”,而隐藏在其所集结抵抗性认同的民粹意识背后,则是希望原价购回已征收土地,进行都市 更新。台北市政府陷入了执行强制迁移居民的“社会排除”或法律败诉而遭遇全面保存挫败的两难 抉择。而对与两股强大的民粹反抗势力所引发的空间战争(space war),教育局体系资源难以应 对,台北市政府于过程中一度由文化局进行指定文化资产会勘,最后结果却仅是指定老松国小校舍 为古迹,以及剥皮寮老街两栋名人故居登录为历史建筑。市政府则决议坚持“校地校用、教育与文 化共构”之政策进行剥皮寮历史街区的修复与再利用计划。1999年自救会成员的居民无奈地接受政 治排除(political exclusion)的决策,迁出家园,徒留断垣残壁与人去楼空的剥皮寮老街。可以想象,规划设计案进入市府都市设计审议程序之后,居民全数搬离的邻里置换,虽然没有 进行剥皮寮老街的全面拆除,但学校拆除部分剥皮寮东侧历史街区的事件,造成委员不满的情绪持 续发酵,最终于都市设计审查之委员会引爆。学校招标的建筑计划中希望建构的特殊艺能科教室、 乡土教室、行政办公区、幼儿园等建筑计划全数遭到大部分的委员否决。历经了八次的都市设计审 议过程,最后才在教育局将剥皮寮老街再利用定调成立“乡土教育中心”计划,采博物馆式的“躯 壳保存”通过审议。规划设计单位保存了整体集体记忆与微观设计的残迹元素。在空间语言表征层次(representationof space)说服了委员会,并进一步在延续其与委员会现场会勘的残迹保存成果与决议。在空间诠释 上保留了校方拆除街屋时,引发居民自救会、民间保存团体、学者专家抗争而停止拆屋行动时遗留 的局部残迹,见证不同观点冲突的历史事件与记忆的象征的空间 (spaces of representation) 表现。 空间表征与表征空间的辩证互动,有机会提供了抵抗性的空间与事件的行动记忆。在真实的空间(realspace)透过残迹的冻结,提供一个有故事解说张力与再现事件场景氛围的场所。目前,建筑师的委托工程监造服务仍在进行,未来的空间营运将耗费教育局相当大的人力,对 于小区而言,其未来第二期真实的营运与空间使用将会是什么?是暂时性的“躯壳保存”抑或是永 远的“社会排除”?

(2)都市计划发展取向的“黑箱决策”引发都市保存的空间战争(space war)另一个值得评估历史街区保存再生与“活化”成败的指标,是在保存的动态过程中小区是否能 够透过资源抵抗社会排除(social exclusion),或是建构自觉的集体意识,进行了正向积极的社会 接纳(social inclusion)。而在建构此自觉意识的对立面,则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对立概念――缙绅⑤・ 化(gentrification,或译为贵族化、高级化)。此概念于1964年为拉斯格拉斯(Ruth Glass)首 用,成为一种隐喻,针对英国乡绅(gentry)阶级在1960年代将权力与品味加诸于当时城市里的劳 工阶级之上,以其为异己,邻里置换(displacement),改变了社会结构,造就了社会排除(socialexclusion)。其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的空间战争(space war)。本人参与北台湾历史街区保存与再生 的个案实践,试图深入其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缙绅化的概念,借以将实践经验理论化。在未进行维护整建的深坑老街与三角涌老街都面临了相同的历史命运,由于地方政府“黑箱作业”决策的都市计划,迎合利己主义思考的地产开发商利益,进行历史街区道路拓宽用地征收,以及拆除街屋工程。然而缺乏考虑整体利益的黑箱作业决策过程所累积小区居民不满的能量,于拆除街屋时引爆冲突。保存民粹主义的小区居民成立“自救会”及“发展权益促进会”之组织,结合学者专家、地区文史工作者、媒体,以及中产阶级对城市荒漠化的不满能量,形成抵抗性认同(resistance identity),对政府施压,引发了持久的空间战争(space war)。此变迁过程引发的事件可以发现居民与地方政府在黑箱作业的“都市计划”政策中拉扯的力量。经由拆除事件,以发展为名结合推土机的“都市计划”成为污名化的代名词。然而部分小区居民对地产开发仍持有想象,陆续有民众通过开发商整合进行了拆除与新建,也因此,都市保存力量持续凝聚,形成空间的持久战争,保存力量崛起,逐渐迫使地方政府的都市发展政策失去正当性认同(legitimizing identity)。

因为空间战线的不同,三角涌老街与深坑老街的保存过程因而在同样的方向上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关心三角涌老街保存的力量,通过政府体制内的政策影响试图让文化部门建构保存政策,虽经指定古迹却遭遇发展民粹主义结合地方居民形成反挫,小区内部形成两股反政府政策的民粹势力。反拆除的保存势力透过古迹之指定,形成对地方政府拓宽政策的抵抗性认同。而反保存的势力则以私自拆除所有权街屋的诉求,迫使文化部门解除古迹指定政策,相互建构抵抗性认同的势力使两个不同层级的政府政策均无法作为。纷扰的冲突让三角涌历史街区陷入了既有小区社会结构的分裂,以及发展与维护停滞的持续衰败状态。政府亦陷入前所未有的正当性认同危机。县政府通过都市计划变更划设“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试图通过“保存”与“再生”的对话,以及计划性认同(project identity)的建构与操作,来化解正当性认同的危机。

在县政府无暇兼顾深坑老街,而以都市计划通盘检讨延迟都市计划变更政策的同时,深坑历史街区的保存民粹主义则发展成多股力量。原本是淡兰古道街尾大树下与集顺庙庙埕的地方特色豆腐小吃生意,因神明会土地管理人过世,权利移转断层所造成的土地发展权利主张之法律空窗期⑥ 。该段用地因而成为以保存乡土怀旧情感为诉求之豆腐美食观光产业“活化”的营运基地。以“怀旧美食”观光产业发展的民粹主义操作,通过媒体的渲染形成了豆腐美食传奇。抵抗性认同(resistance identity)的建构引发了空间生产,业者合理延伸营运空间至已征收为道路用地的骑楼与街道,而文史工作者则转营以中产阶级诉求的文化产业,而原本强调街区保存空间使用价值的居民则无奈的持续主张“街道的公共性”。原本诉求反城市荒漠化、与保存诉求结合的深坑老街豆腐怀旧美食产业,加上深坑谷地的山川秀丽吸引了周休二日的拥挤车潮,观光客、垃圾与美食产业违章附加物、污水共构出拥挤的乐园。

环境质量恶化亦造成发展民粹主义的分裂,旧城核心周边经历社会结构改变的更新地区,要求环境质量的新住民、经过地权整合拟开发更新的建案,地产开发利益碰到瓶颈,纷纷要求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提出改善对策。而地方政府(乡公所)则因之前“黑箱作业”的都市计划操作,以及后续对深坑历史街区美食观光发展带来的环境恶化未能有效提出改善行动。基于上述的社会与历史条件,居民对于地区都市计划不信任的空间冲突(space conflicts),对于城市空间支配权利丧失的焦虑,通过空间生产(production of space)展现旧城空间所留下的权利(the right to the city),利用“公有权属”土地经营出豆腐美食传奇、怀旧文化市集,以资本逻辑商业运作巧妙地转化为持久的空间阶级战争(class war)。虽然小区民粹主义分化,但在多头发展的民粹势力夹杀下,乡镇公所早已失去对历史街区发展政策与计划执行的正当性认同。

(3)建构历史街区保存再生可居环境与永续发展的人文生态城市的“计划性认同”历史街区的保存在台湾的经验因为历史脉络的因素,与都市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将“保 存再生”作为置换“都市更新”的发展概念,三角涌老街与深坑老街因历史时空的脉络相近,均采 取变更都市计划――划设“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的保存与发展概念,并经由空间营造过程操作“计划性认同”(troject identity),将保存的营造视为一个建立信任的沟通与空间实践过程,扭转 居民对地方政治参与“黑箱决策”、扩大环境议题的公共参与、通过小区驻地工作站建立与居民之 沟通渠道、深入了解细致的环境课题与寻找解决对策、建立工程营造过程的沟通与变更设计机制、 全民督工的质量监督机制等。深坑老街已完成第一步的驻地工作说明,目前正在进行第一期的“公私合作”信任工程营造, 其过程与经验值得持续纪录与观察。而先行经验的三角涌老街整建维护小区营造工程,其作为历史 街区居民计划性认同的基础――“信任工程的营造”,则是透过细致且深入的考证、传统工法与现 代保存科技工法与技术,在居民的见证下逐步恢复历史街区的质感,同时亦解决居民的现代生活方 式的机能与需求,成功地扭转了民众对都市保存发展政策的主观排斥,逐步解构历史街区居民对政 府政策不满而造成的抵抗性认同,加入历史街区保存与环境营造的行列,由下而上地缝补了小区因 不同民粹主义抗争的裂痕。建构计划性认同的另一个层次则是面对并处理发展民粹主义者所关心的议题,也就是,旧城 核心的环境质量与发展权利移转。通过整建维护再现历史风华的旧城核心区,营造可居的公共环境 质量,以及建立“基准容积”及“保存容积奖励”的发展权移转机制(Transfer of DevelopmentRights),借此让同一个都市计划内之地产开发者的资源可以通过此机制与旧城核心区的发展联结。 历史街区的整建维护适当提高了旧城核心区的土地价值、发展权移转以及容积奖励机制的建立,此 三者成功地将保存与周边发展结合,建构了发展民粹主义者对保存政策的计划性认同,让都市的永 续发展得以推动。然而,关心都市荒漠化、重视土地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的民众才是小区的主体。原本对于都 市发展冷漠的大众通过保存运动的过程发声,从历史街区保存之民粹主义出发,持续关心旧城核心 与周边区域的土地使用价值,由都市发展部门(城乡发展局)建构政府跨局处的整合平台,通过驻地工作站规划师的操作,整合与聚焦保存民粹主义者关心的议题 ――“修补与缝合”城市发展带来 的建设性破坏的环境伤口。也就是从“历史保存”与“环境修补”出发,寻找与建构河流、旧城核 心、都市、山林相结合的可居的环境与永续发展的人文生态城市空间计划。由政府跨局处的“整合 平台”工作来落实相关的地区环境改善行动计划与工程项目执行,由专业者的驻地“参与式”规划 将民粹的抵抗能量转化与重构为永续环境政策的计划性认同(project identity)。

由三角涌老街、深坑老街、新庄老街等历史街区之“驻地参与式规划”及县政府城乡发展局“历史街区周边都市发展整合平台”之实践案例,反映出保存对象的都市空间与环境脉络的特殊 性,也就是以历史保存与再生永续的观点重新检讨都市发展,结合节能减碳的绿色交通网络(徒步区 及人行路网、自行车及环保交通工具路网、接驳车、大众运输系统)、历史风貌景观街道、聚落生活 巷弄修景计划、历史码头及人文生态水岸环境、自然生态山林保育、清水计划与污水整治、历史产 业及创意产业活化、现代化生活设施及机能引入等计划内容,从历史街区保存再生出发建构可居环 境与永续发展的人文生态城市。

6. 地租市场效应引发的缙绅化(gentrification)与社会排除(social exclusion)

历史街区保存空间营造造就了实质环境质量提升,吸引了文化观光服务产业移入,空间消费 精致化的趋势,社会结构微妙改变,具有移动与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文化观光客如同潮汐、每周大 潮二日(周休二日的人潮)冲蚀潮间带的地景,形成商业街道店屋的“前台”氛围。对于拥有老店所有权的居民而言,看着今昔人潮对比,犹如镜像关系。不用特意理会游客选逛、拍照的百年吴服店老板娘叙述着:“老街整修后人潮又回到三十年前我刚嫁过来的时候一样,周休二日则更多,但是,我们做的都是老顾客的生意,他们都不是假日来,假日的人潮对我们的生意没有什么影响。或许也能增加一些熟客吧!”整修后的三角涌老街人潮回流,如反射镜像,让百年老店的经营者看到岁月与自我;而对于熙熙攘攘的人潮,从容与自信地处理着百年老店生意的经营者,又何尝不是一面 “历史之镜”。在资本主义的穿透下,另外一种因地租市场作用而引发的缙绅化趋势难以避免,因此在政策与资源投入前需要更细致地思考旧城核心的历史邻里对外可容许的社会接纳(social inclusion),以及对内可能产生的社会排除(social exclusion),才有可能确保历史街区保存的成果不会与小区的期望背道而驰。也就是,让小区居民认知与掌控保存的成果,不会在自身居住的历史邻里于实质空间质量改善后回过头来冲击既有的社会结构,否则很容易因中上阶层的移入而在房地产市场或地租市场中被置换(displacement)而导致与1960年代美国都市更新(urban renewal)一样的结果。邻里置换机制从推土机变成了市场机制,房地产市场就像是隐形的空间战争,社会底层的居民或产业经营者很难对抗全球化市场逻辑所造就的社会排除(social exclusion)。历史街区的保存在全球化资本穿透的影响下,历史的邻里成为文化观光旅游的历史地景,旧城区中心的消费增加了,文化观光游客的造访与流动所切割的“前台”与“后台”空间正是全球都会区域的社会片断化(social fragmentation)与空间隔离(spatial segregation)的场景缩影。历史街区因政府投入资源而获得了空间质量的改善,但是,市场逻辑所造就的权力关系,会使得既有的周边小区原来预期的文化成果走了调,弱势产业与邻里是否有获得资源于空间质量改善的过程中对抗地租市场的改变,其中的社会排除(social exclusion)是否发酵还有待考验。或者从历史保存的冲突中学会建构符合社会接纳(social inclusion)的文化保存意义,更值得提醒与预警。作为文化产业保存或创意产业的进驻与都市休闲相结合的文化观光进一步带动历史街区周围衰颓老市区都市发展的第二春,抑或是周边都市“缙绅化”的发展而造就了中产阶级假日休闲文化观光的需求,而置换或影响原有历史街区产业的发展模式。在中产阶级观光产业的夹杀下,有没有对相关的历史传统产业、百年老店的土地增值税或相关税金减免,以及初期发展较为弱势的文化产业或创意产业的租金补贴或税负减免,扶植传统产业转化并向下扎根,达到无形文化财产的保存与产业发展。历史街区的居民再现的是对都市空间的使用价值,这与全球资本主义穿透之下将文化空间旅游商品化、产业化、文化经济化,也就是将文化空间变为商品的交换价值,正好站在理论对跖之地(theoretical antipodes),这是对立相反的价值。过去,能深刻感动我们的历史街区与在地区生活消费、永续经营的商业方式,正好都不是为了文化观光的交换价值而存在,这才是地区文化的主体性与特殊性之所在。在全球信息化影响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很少有文化空间可以逃脱文化观光商品化的命运。然而,在小区营造的过程与历史街区的文化空间承载的创意产业,是否还可以在参访体验时期能碰触到那追求深刻的文化感动价值,这也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传统艺术特征。这应该是智慧的政策与民间的活力可以调和的矛盾,但是,若政策形成者不察,政策本身极易成为商品的推手而不自知。如若不警觉商品对文化的伤害,历史街区整建维护之政策执行后,紧跟着在资本主义影响下,群聚的消费性文化观光产业形成排挤作用,历史街道就很难造就有感动力的文化产业与产品,也就很难建构经营文化商品的垄断租金(monopoly rent)。也就是,通过文化商品的独占与限定提供,而享有高额利润,此文化商品或创意产业的智慧资本内涵越丰富,其不可取代性将越高,而其文化产业产品之独占竞争意义亦随之展现。

4. 零星的街区保存成果诱发更多旧城核心改造的空间实践与理论深化历史街区保存经验弥足珍贵的地方,在于经历充满冲突的执行过程,出现了零星突破的重要成 果,对于其他少数个案带来可以突破的社会条件,若这些竞争空间的特殊性发掘能够诱引多方面旧 城核心区的改造成功,将关系着未来台湾城市核心区的公共空间营造之质量与论述的深化。历史街区的保存再生,说明了一个地方的制度与社会对特定空间与文化的重视,被保存的历史 街区城市遗产,就是社会认为这里是弥足珍贵的地方。但是,这衰败地区的再生却是经历充满冲突 的执行过程的结果。都市中心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存,扭转了全球经济竞争中被认为失去了竞争 力的旧城区更新思维,提供都市“活化”的源泉丰富了都市生活的多样化面向,是都市核心改造与“再 生”的契机。这个保存过程绝对不是自然的过程,而是值得仔细分析,重构保存论述的重要过程。

台湾的城市是饱受破坏、亟待修补的城市,长期经济快速发展过程带来创造性的破坏,迫使我 们居住、生活与工作的小区遭受如刀的切割、缝合的伤口结疤或者溃烂,逐步地侵蚀我们记忆中的 优质环境,历史街区的保存原本是可以被建构为异质地方(heterotopias)的机会,透过反思性的空 间营造建构自觉的主体与小区,这是更重要的考验。如果我们的城市错失了历史街区的城市遗产, 那损失将是难以量化与估计的,那绝不是有形的砖、瓦、土、石等构造的灰飞烟灭,其中伴随的无 形文化资产的生活方式流失,才是更难以回复的,历史也将不可能透过物质基础让我们有了解自身 的渠道。

5. “环境模铸”的历史街区的维护与永续利用,作为异质地方(heterotopias)建构的物质基础近代历史街区保存与活用的城市遗产包含真实性、多元性之有形建筑文化资产保存及人文生态 环境的保存,建构出多元与真实之历史光谱人文氛围实境。另一方面,保存与延续活化历史街区之 常民生活、历史产业、信仰活动的无形文化资产。换言之,透过环境模式的修补,重塑与再铸出具 有地区环境意义的“历史质感”,包括:历史街区城市遗产保存空间物质的真实性,城市环境修补 的历史质感氛围,以及在地产业与居民人文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保存活化所建构出来的地区人 文的“主体性”。

对于提供都市活动的场所,日复一日的模塑与承受日常生活与节庆活动,如同高热的流体对于 模具的熔蚀,不受市场青睐打入冷宫的模具则遭受潮湿环境的氧化。台湾的城市有活力,犹如高温 的流体熔蚀模种的伤害,浇铸者疏于修模却又急于造新,铸出的成品展现出混乱与粗糙。我们的环境,确实是亟待修复的城市。透过历史街区的整建维护、城市公共生活特色与质量的营造以及动员 过程强化小区历史与认同,才有可能在流动的全球资本脉络下寻找地区价值与自我定位,成为可居 的城市(livable cities)与永续(可持续)的城市(sustainable cities)。在资本累积的“创造性破坏” 过程没有被翻模替代的空间躯壳,历经一次次熔铸与脱模的过程,却有幸未被翻模过程替代的历史 街区空间模式,其地区与自我历史认知与意识,才是我们城市的特殊性所在。历史保存与环境修补,作为必要的地区集体认同之政治过程与空间实践,假以时日,城市的特 色才得以彰显。而保存过程本身就是历史,这正是将集体记忆通过当前的保存与活化,植根在历史 反身性能力的建构上,修补并衔接历史与当下的自我。

①三角涌老街在住户对政府整建维护的不信任状态下,坚持不搬离家园,规划设计单位提出周转式的施工计划,也就是,居民于第一进施工时暂时搬入长型街屋的第二进居住,道路管线地下化施工时保持骑楼畅通,维持邻里居民在施工时的道路通行。虽然增加工程管理成本,但有利于达到全民督工的工程优良质量以及重建居民对政府的信赖感。参见徐裕健建筑师事务所“三角涌老街”再造金质奖计划,2006,未出版。

② 曼戚・柯司特(Manuel Castells)将打造认同的形式与起源区分成三种:正当性认同(legitimizing identity)、抵抗性认同 (resistance identity)与计划性认同(project identity)。抵抗性认同是由支配逻辑下处于被贬抑或污名化的位置或处境的行动者所产 生的。

③ 民粹主义(Populism,又译平民主义)的原文含义是个中性的单字,固然民粹有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没有必要把 它看成本质的恶,否则极可能会误解民粹的含义。民粹是一种人民不满现状的意识形态,民粹主义认为平民的利益被社会中的精英所 压制或阻碍,宁愿要人民相信自己,也不愿相信这套制度,其特质就是对政府的怨怼。民粹主义是社会科学语汇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 名词之一,它被用来指涉的政治现象既广且杂,研究民粹主义的学者对于这些民粹主义究竟有哪些共同的特点仍未有确切的定论。

④ 依《土地法》第三十一条之精神,政府依都市计划划定公共设施征收土地,若征收之土地未作原征收用途使用,则居民得依 本法以原征收价买回。老松国小于1968年学生数11117人,经过40年的旧小区老化与人口外移,学生数逐年下降至1600余人,该校土 地、建筑物面积与学生数之比均已超过法定面积。若开发商与政府的官司胜诉则此历史街区将因都市更新机制之引入而拆除改建。

⑤ 缙绅化(gentrification)或译为贵族化、高级化,本身是重要的理论概念但却不是好的理论用词,通过第四届批判地理学国际 会议上引发的热烈讨论,与会的学者专家针对各国社会与历史脉络的不同,提出了更合适的理论用词,扩张了缙绅化本身在字义上强 烈的英国历史色彩。

日历计划篇9

当前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涉及3个层次: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文物保护单位[1]12。近年来,随着对遗产概念与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这个体系没有涉及如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这类跨区域型的线性文化遗产。直到2006年全国“两会”上,58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应重视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2]。这类线性文化遗产才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目前对于这类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仍处在摸索阶段,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法律和有效的措施。本文对国内有关线性文化遗产的文献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规划的措施、方法,以期对我国的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所启示。

一、相关概念与研究线形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文化线路、美国的遗产廊道等概念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反映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整体性与延续性,体现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动态特征的跨区域的遗产[1]12。线性文化遗产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基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实际提出的概念,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3]。线形或带状区域的形成主要是人类出于某种特定目的的移动,将沿线的景观、村落和文化串联起来,促进了各地物质和非物质的互通交流,最终形成文化遗存的链状形态。邹统钎通过对线性文化遗产、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三者的比较,指出线性文化遗产的代表地区是我国,遗产尺度最大,形式和内容多样,其中道路交通(如茶马古道)、自然河流与水利工程(如大运河)、军事工程(如长城)、历史主题事件(红军长征路线)等都是重要表现形式,遗产特征是线路漫长、体量庞大、内容丰富、影响广泛,但是兴起时间较晚,在2000年以后,且尚无成熟的实践[4]107。除了对于线性文化遗产概念的讨论,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包括了旅游发展潜力评价研究、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的构建、开发和保护模式初探以及具体案例特别是大运河的研究。王金伟、韩宾娜在充分考虑供给、需求和发展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诸多方面,综合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和熵技术等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价体系,并运用到实证研究中,进行了科学性和可信度的验证[5]。俞孔坚等人通过文献研究建立我国潜在线性文化遗产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形成专家小组,运用德尔菲法最终判别出由19个线性文化遗产所构成的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其中以古道为代表的道路交通占了大多数[1]11。邹统钎通过对线性文化遗产与文化线路、遗产廊道进行对比,借鉴后两者在西方的发展经验,初步探讨了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模式[4]106。具体案例方面的探讨,由于前几年大运河“申遗”工作的启动开展,学界对大运河的研究较多,一般思路是通过比较分析国外的经验,提出保护的一些原则和措施。

二、线性文化遗产的开发规划———以摩门先锋国家历史游步道为例本文以交通道路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为代表,重点分析美国摩门国家历史游步道的规划设计,希望对我国这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经验与启示。

(一)概况摩门先锋国家历史游步道(MormonPioneerNationalHistoricTrail)历史上是一条宗教移民路线,长1300英里(2092km),从伊利诺斯州的Nau-voo开始,穿越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和怀俄明州,最终到达犹他州的盐湖城。该游步道是摩门教徒争取宗教自由和成长的重要宗教道路,也是后来英伦三岛和欧洲移民者的移民之路,还是摩门教徒援助墨西哥战争的军事路线。摩门教是基督教的一支,正式名称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TheChurchofJesusChristofLatter-DaySaints)。1930年成立后受到当时美国主流宗教逼迫,1846年摩门教徒与毗邻的冲突,教会领导人杨百翰(BrighamYoung)决定放弃Nauvoo,在大盆地(theGreatBasin)为教会建立一个新的家。那年杨的追随者穿越了爱荷华州,沿路一些人被派去建立定居点,并为后来的移民者种植了庄稼和植物。1847年春,杨带领先锋队到了盐湖城河谷,这是当时美国的边境,后来称为美国犹他州。头几年移民者大多是跟随杨到犹他州的Nauvoo的原居民,后来,越来越多包括来自英伦三岛和欧洲的移民者由此经过。这条游步道使用了20多年,直到1869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完成[6]。现在的摩门先锋国家历史游步道于1978年11月10日由美国国会认定,成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游步道(NationalHistoricTrail)中的一员,由国家公园管理处(NPS)主管,协同土地管理局(BLM)、美国林务局(USFS)以及游步道协会、州与地方机构、许多私人土地所有者合作管理。目前,该游步道用于徒步旅行、自行车、骑马等休闲活动,在展现古道上优美景色和历史遗迹的同时,为公众提供户外游憩空间。

(二)资源分析摩门先锋游步道在美国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开拓了摩门教徒西迁的路径,曾经繁华一时,超过7万名摩门教徒沿着该小道完成了迁移。后来的西方移民者也从此经过,皮毛商队从此经过,还是1864年摩门教徒前往南加利福尼亚援助墨西哥战争的军事路线,在交通道路型的线性文化遗产中非常具有代表性。摩门先锋游步道穿越的4个州绝大部分位于美国中部的大平原和大草原地带,只有西部部分地区属于落基山地。从Nauvoo开始,该游步道穿越的爱荷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地区几乎全为坦荡开阔的平原,土壤肥沃,农产丰富,河系众多,地势由东向西平缓升高,几乎感觉不到。达内部拉斯西部是大草原,它本身由数个小的、不同的地区组成,包括沙丘地区、松岭地区、雨水盆地、高原地区和野猫丘陵。这种丰富多变的地形一直延伸到怀俄明州。游步道的终点盐湖城原是亘古荒寂的盐滩和原始荒凉的高山深谷,但摩门教徒在此安家落户,辛勤耕种,使之不仅成为州工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政治、文化和宗教的中心。沿着整条游步道保存有许多的历史遗迹,具有很高的历史解说和休闲解说潜力;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绝壁和地质特征,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密西西比河和自然地标Scott绝壁;沿走廊还开发了休闲游憩区,河流、水库、路边休息区和历史性场地为公民垂钓、野营、徒步旅行、野炊和历史解说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该小道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原始独特、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与我国大多数古道相似,宗教文化、商旅文化、军事文化和农耕文化浓厚,适合开发旅游和游憩,但要注重历史、环境的保护和文化的展示。

(三)规划设计

1.形象定位摩门先锋国家历史游步道是坚韧的摩门教徒通向可以和平生活的家园的路径,与其他移民相比是独特的,它是一个民族的长途跋涉,是美国西部开拓历史上引人注目的事件。因此,该游步道的定位是一条展示美国精神和美国历史的宗教移民之路。目标是保护历史资源,探索历史线路,解说历史故事,纪念历史人物,同时使历史道路得到重生,为人们提供解说教育和高品质的户外游憩空间的机会。

2.设计理念围绕摩门先锋国家历史游步道的定位,其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理念:(1)历史原真性。国家历史游步道在开发规划中要求充分地尊重历史事实,不仅线路最大可能遵从原址,再现摩门教徒当年长途跋涉的路径;而且历史遗迹也要以保护、复原为主,修旧如旧;新建的景观与服务设施也要做到继承游步道的历史和文化,使之和谐融洽。(2)文化特色性。每条历史道路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在开发设计时要充分发掘其特色,并通过特定载体对文化进行展示。摩门先锋游步道承载了摩门教徒西迁的宗教移民文化,游步道旁不仅建立了摩门先锋博物馆(MormonPioneerMuseum)等纪念建筑,还出版了许多日志和手册描写游步道和开拓者们的故事,游步道的Logo也以当时路上常见的役畜水牛(buffalo)为符号,反复出现在游步道上。(3)游步道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国家历史游步道不应该仅仅是原有道路和路线的复原,也要将其场景与文化复原,通过多样化的解说形式、主题化的游憩活动加强游客的参与性,使其旅行过程中既接受历史教育,体验当地文化,又在精神上和身体上获得放松和愉悦的感受。(4)游步道的联动性。在进行历史游步道的布局时,最重要的就是紧紧追随历史线路,虽然游步道路线大多是原始的、野生的,游步道设计也应该最大限度地串联起周边的历史遗址、景区景点和附近村镇。不仅给旅游者更美好的游步道体验,提供更完善的旅游服务,而且还能带动、促进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3.要素设计摩门先锋游步道的要素设计分为三大类:场地设计、设施设计和活动设计。

(1)场地设计1)游步道布局游步道布局是从整体上考虑游步道的规划设计,主要考虑以下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结构类型;对游步道的位置进行定位[7]195。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摩门先锋游步道是一个线形的游步道布局,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游步道布局,符合两点间最短距离的要求。游步道从伊利诺斯州的Nauvoo穿越美国中部3州,最终到达西部的犹他州盐湖城。图1摩门先锋游步道及主要节点示意图。

2)线路选择历史游步道的选线要由官方机构依据历史事实进行识别和确定,使现在的线路尽可能与历史上所使用的线路相同,由于客观原因如被公路铺设覆盖或被耕地铲平而无法复原的路段也要有地标或指示牌进行说明。

3)游步道节点设计游步道节点主要指其串联的周边的历史遗址、景区景点和附近村镇,节点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和游客需求而定,为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提34围绕摩门先锋国家历史游步道的定位,其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理念:

(1)历史原真性。国家历史游步道在开发规划中要求充分地尊重历史事实,不仅线路最大可能遵从原址,再现摩门教徒当年长途跋涉的路径;而且历史遗迹也要以保护、复原为主,修旧如旧;新建的景观与服务设施也要做到继承游步道的历史和文化,使之和谐融洽。

(2)文化特色性。每条历史道路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在开发设计时要充分发掘其特色,并通过特定载体对文化进行展示。摩门先锋游步道承载了摩门教徒西迁的宗教移民文化,游步道旁不仅建立了摩门先锋博物馆(MormonPioneerMuseum)等纪念建筑,还出版了许多日志和手册描写游步道和开拓者们的故事,游步道的Logo也以当时路上常见的役畜水牛(buffalo)为符号,反复出现在游步道上。

(3)游步道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国家历史游步道不应该仅仅是原有道路和路线的复原,也要将其场景与文化复原,通过多样化的解说形式、主题化的游憩活动加强游客的参与性,使其旅行过程中既接受历史教育,体验当地文化,又在精神上和身体上获得放松和愉悦的感受。

(4)游步道的联动性。在进行历史游步道的布局时,最重要的就是紧紧追随历史线路,虽然游步道路线大多是原始的、野生的,游步道设计也应该最大限度地串联起周边的历史遗址、景区景点和附近村镇。不仅给旅游者更美好的游步道体验,提供更完善的旅游服务,而且还能带动、促进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3.要素设计摩门先锋游步道的要素设计分为三大类:场地设计、设施设计和活动设计。

(1)场地设计

1)游步道布局游步道布局是从整体上考虑游步道的规划设计,主要考虑以下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结构类型;对游步道的位置进行定位[7]195。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摩门先锋游步道是一个线形的游步道布局,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游步道布局,符合两点间最短距离的要求。游步道从伊利诺斯州的Nauvoo穿越美国中部3州,最终到达西部的犹他州盐湖城。

2)线路选择历史游步道的选线要由官方机构依据历史事实进行识别和确定,使现在的线路尽可能与历史上所使用的线路相同,由于客观原因如被公路铺设覆盖或被耕地铲平而无法复原的路段也要有地标或指示牌进行说明。

3)游步道节点设计游步道节点主要指其串联的周边的历史遗址、景区景点和附近村镇,节点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和游客需求而定,为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提供各种服务。比如,节点城镇———Nauvoo,也是摩门先锋游步道起点,因历史和宗教原因,现为一个旅游小城,不仅提供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还有教堂、神殿等宗教文化景点。还有毗斯迦山(Mt.Pisgah);WinterQuarters———当年摩门教徒冬季安营驻扎历史地段;Ft.Bridge———摩门先锋纪念桥;ThisisthePlace公园等重要节点。4)游步道入口和停车场设计游步道出入口选址应与交通部门协调,并与当地居民充分沟通,充分运用原有的停车场。设计中应该遵循安全、便利、游憩性高和对环境影响最小等原则。在游步道出入口和停车场设立绿色边缘,远离生态敏感地区,并提供游客休息、游憩和获取游步道信息等相关服务。

(2)设施设计设施又可分为基础设施和服务游憩设施。基础设施的开发规划主要包括路面铺设、排水系统设计和照明和通信设施。

1)游步道路面铺设在游步道铺面的选择上,历史游步道在考虑历史还原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当前的休闲游憩需求。摩门先锋游步道根据古道现存情况,分为3种路段:一是公路段,指与联邦公路和州际公路重合或相邻的部分,铺设成为可以被摩托车或徒步者骑车者使用的路段;二是道路段,指与简单原始或简单改进的公路重合或相邻的部分,供徒步者和自行车者或骑马者使用,连接公路段和越野路;三是越野路段,指剩下的远离高速路和公路的原始路线,可用于徒步者和骑马者。根据不同路段,不同目的进行科学合理的铺设。

2)排水系统设计为了保证游步道的干燥和安全,较少侵蚀,要及时将路面蓄积的水排出,这要求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通常利用略微向外倾斜的地形使水排走,此外,还应该在雨水较多地段设计必要的排水设施如排水沟渠、水槽、阴沟等。

3)户外照明和通信设施路灯和通信设施不是必须的,视不同地段、不同情况而定。主要设置在游步道起点和节点处,它们不仅具有一般的功能,经过设计后还可以展示游步道的特色和用途,提供教育信息。服务游憩设施的设计是游步道要素设计的重点,也是我们关注的内容,包括植物景观、建设小品景观、解说系统、标志系统和游憩设施。

4)植物配置尽量使游步道两侧的植物景观“顺其自然”,保持物种的本土化。摩门先锋游步道沿线除对重要节点植物进行配置,增强其可观赏性外,其他路段无需人工修饰,保留其自然原貌即可

。5)景观建筑小品景观建筑小品包括了主题雕塑、亭子、厕所、座椅和历史性建筑等。这些景观小品强调游步道的历史与文化,尺度宜小不宜大,和周边环境相融合。摩门先锋游步道上的景观小品以当时摩门教徒遗留下的小屋修复和展示迁移场景的历史建筑为主,既别致美观,又起到展示历史文化的作用。

6)解说系统摩门先锋的解说系统包括了牌示系统、游步道中心、多媒体和出版物。摩门先锋游步道牌示系统主要是游步道Logo标识和解说牌示。Logo采用水牛作为其文化符号,表现了游步道的历史文化特征(图2)。解说牌示系统向旅游者解说游步道及沿线历史遗迹的相关历史文化信息,风格古朴,与周围环境协调(图3)。为更好地解说摩门先锋游步道的历史文化,游步道还设有游步道中心。其中位于摩门公墓中的游步道中心,展出原木小屋、有盖货车、手推车等历史遗物;播放和展示历史题材影片、游步道标志和旅游指南;提供洗手间、休息室、特色商店等简单的游客服务设施。用于旅游、教育、宣传等目的。多媒体和出版物印刷品。前者一般指各种音频、视频,需要借助视听设备来使用;后者指旅游指南和各种小册子,内容丰富,携带方便。

7)标志系统游步道标志系统可分为6类: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节庆活动标志和教育标志。标志系统应该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最少化,提供的信息简介且无歧义,在满足国家公园管理局颁布的《交通控制设施规则指南》提供的标准外,应体现特色,提供愉悦、统一、一致的视觉体验[7]239。8)游憩设施游憩设施主要指野餐区、野营地、垂钓区,其设计遵循因地制宜、自然化、特色化和简约化等原则。野营地选址是十分重要的,最好的安置点应该远离游步道,有适当的坡度、深度、渗透良好的土壤、清洁的水源、足够的空间和私密性。摩门先锋游步道在河流、水库、路旁休息区和历史性场地为公民垂钓、野营、徒步旅行、野炊和历史解说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3)活动设计为了能更好地展现摩门先锋游步道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单靠基础设施及服务游憩设施这类静态设施的开发规划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发设计来增加游步道的吸引力,展示当时的历史场景,让游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分为两大类:

1)节事活动为了纪念历史、展示文化,摩门先锋游步道会在特殊时期举办一些活动,吸引游客。例如:7月24日是第一批摩门先锋者由游步道进入盐湖谷地(SaltLakeValley)的日子,全世界的教会成员每年都会在这一天庆祝节日,纪念他们的先辈,称之为先锋日(PioneerDay)。游步道上的活动包括了组织游客穿上当年的服装,使用当时古道上流行的交通工具马车(Wagon)和手推车(Handcart),重新走在古道上,体验当年先辈的艰辛,学习他们的精神。在ThisisthePlace纪念碑和博物馆内也会举行纪念活动。为了鼓励青少年学习美国历史和精神,游步道设立了摩门先锋游步道奖。该奖项主要目的是鼓励居住于游步道沿途的青少年学习他们社区的传统和历史,理解和欣赏移民开拓前辈的艰难、奉献和坚强,同时享受沿途壮丽的景观。只要完成规定的宿营;徒步或自行车跋涉;划独木舟或木筏;学习古道历史,完成测试;参观纪念地和解说中心等任务,就可以获得奖励和奖章。游步道上的节庆活动最大的特色就是充分利用户外空间,贴近自然与历史,使旅游者参与其中,更近距离地感受、接触其地方文化,尤其是特色节日更应具有本土化、特色化,也更能吸引游客的到来和参与。

2)平日的活动即使不是在节假日,游客也有多种可选择的休闲游憩活动。在游步道上旅行者可以徒步、骑车、骑马、野餐、露营、观赏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在游步道沿线特别是节点和靠近乡镇的地方,散布着许多古玩店、博物馆、图书馆、画廊,咖啡馆、历史或当地的剧场、剧院,当旅行者穿越游步道上的历史社区时,他们可以购物、读书、参观博物馆等,还可以观看当地的剧场、戏剧。

三、结论与启示通过摩门先锋国家历史游步道的规划设计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类线性文化遗产的开发规划的流程框架(图4):

日历计划篇10

以吸引力来衡量一份简历的价值,也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对待方式,以这种态度书写出的简历,即便在内容上并不可以称得上吸引力十足,但其表现出的效应却大大超乎了寻常人的认知。

招聘方每日需阅读的简历绝对可以用多不胜数来形容,既然数量决定了效率,那么我们便可以想象到,招聘企业并不会对每一份个人简历认真观察,所以那些讲求吸引力的求职者在递交出能够吸引到招聘企业眼球的情况下,多会对其喜爱有加。

个人信息

xxx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西 身材: 176 cm 70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8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经营/管理类:生产主管、经营/管理类:五金主管、经营/管理类:

工作年限: 6 职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州市**家具椅业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8-02 ~ 2010-05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所属行业:木材,家具

担任职务: 五金车间主管

工作描述: 根据生产部下达的生产任务制定车间月计划周计划以及日计划,将车间的各组工序当天要完成的生产任务公布在黑板上进行跟进,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产品的工艺流程,工装夹具的整改,产品质量的监督),人员的调配,生产排单。每天开组长例会解决当天的生产问题根据情况进行改善管理方法及计划明天要完成任务的任务!负责员工的工资统计,执行5S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宏利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4-03 ~ 2008-01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五金矿产,金属制品

担任职务: 生产主管

工作描述: 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周期及物料进度控制与跟进,外协加工管理,产协销调 ,物料订购,产品的成本控制.生产数据统计分析及提交,部门之间协调以及各部门每天的生产产量统计与跟进,出货交期回复,人员调配,库存利用,生产异常处理,主持生产会议!

离职原因: 搬迁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科技技术职业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 2003-06-01

所学专业一: 计算机应用技术 所学专业二: 经济管理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0-06 2003-06 广东科技技术职业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毕业证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能够对公司每年每月的生产目标设定及执行措施的能力,具有对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管理改善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与授权的能力、培育部属的能力以及自我革新的能力。能够建立生产统计分析系统,用统计分析的手法来表现生产力!控制产品的质量在生产制程中的提高与保证的措施!能够承受压力,沉着冷静地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