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浆纤维十篇

时间:2023-04-11 19:32:14

竹浆纤维

竹浆纤维篇1

目前有竹纤维的原料标准,FZ/T 51002―2006《粘胶纤维用竹浆粕》、FZ/T 52006―2006《竹材粘胶短纤维》和FZ/T 54012―2007《竹浆粘胶长丝》。还没有专门针对竹纤维产品的标准,对于竹纤维产品,是采用现有的纺织品标准来考核,比如用竹纤维制作的针织内衣,就用现有的针织内衣标准来考核。其实,单是就竹纤维的产品来说没必要专门为其制定标准。对竹纤维的功能性方面,比如生产企业所介绍的抑菌性等,现在也没有标准可循,抑菌功能性方面的试验我们也没有做过,而且目前没见到有这方面系统的研究和报道。

竹浆纤维的鉴别――竹浆纤维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目前我们说的竹纤维其实都是竹浆纤维,竹浆纤维也叫竹粘胶纤维,就目前的检验手段鉴别不出竹纤维和普通的粘胶纤维,对竹纤维产品或者竹纤维给出的检测结果只能是将其判别为粘胶纤维。由于竹纤维是将竹子打碎成浆粕然后按照粘胶纤维的生产加工方式纺丝制得,传统的粘胶纤维是用棉短绒做成浆粕纺丝制得的,二者的加工工艺基本相同,原材料虽有不同,但是最终得到的纤维,用化学的方法不能将二者区分,物理感官的方法也很难。有些研究将竹纤维的横截面与其他纤维的截面加以对比用来鉴别,个人认为此方法目前还不成熟,因为竹浆纤维虽然取材于天然,但是并不是天然纤维,在制取的过程中有许多人造的痕迹,是由喷丝获得的,并非天然生长获得的截面,所以这种判别方法很不客观。我们(国家纤维监督检验中心)也在这方面积极地进行了一些探索,感官和化学的方法都不能鉴别。而目前的竹纤维的标准只是对竹纤维的一些性能进行了规定,前提是已经知道纤维是竹纤维,对竹纤维的鉴别没有帮助。

最早出现鉴别竹纤维的问题是在两年多前,吉藁化纤的一个客户某纺织品公司使用竹纤维生产的一批纺织品出口到日本,被客户要求提供竹纤维成分的检验报告,于是该公司找到了吉藁化纤,而吉藁化纤就带着竹纤维样品和一些由竹纤维生产的面料找到一些纺织品的检测机构,希望能够得到一份证明该面料中含有竹纤维的检测报告,但是得到的检测报告认为这些面料为粘胶纤维,后来找到我们(国家纤维质检中心),我们也是尝试了现有的检测手段,得到结果仍是粘胶纤维。现在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方法,和原来传统的方法有所区别,认为竹纤维和粘胶纤维还是有所区别的,但是目前做的验证试验还不足够多,所以还不能将此方法公布出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也跟吉藁化纤提出要求,要亲自看到竹子变成纤维,这些纤维制成面料,然后我们再拿来检测,以保证研究过程的准确。所以吉藁化纤在这方面也配合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竹浆纤维篇2

关键词:天丝;木代尔;竹浆纤维;蜂巢组织;透孔组织

中图分类号:TS106 文献标志码:B

Development of Tencel/Modal/Bamboo Blended Antibacterial Breathable Fabric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fibers will be increasingly constrained by the reduction of arable land and the increasing depletion of oil resources, while people will be increasingly influenced by healthcar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oncepts in the process of consumption. The waffle-stitch openwork fabric knitted with Tencel/Modal/bamboo fiber blended yar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ratton waffle stitch, openwork knitting stitch and plain stitch is absorbent, comfortable, soft, skin-friendly, antibacterial, breathable and has special appearance, which offers a new choice to garment producer.

Key words: Tencel; Modal; bamboo fiber; waffle stitch; openwork knitting stitch

由于石油资源的日益消减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合成纤维的产量也将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受健康环保意识、崇尚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穿着健康、舒适、休闲已成为人们的时尚话题,正因如此,再生纤维素纤维又回归人们的视野。该产品采用绿色再生纤维素纤维天丝、木代尔与竹浆纤维混纺交织。天丝具有棉的柔软性和涤纶的高强力,良好的吸湿性、悬垂性、舒适性和硬挺度,且生产消费回收无污染,被称为“21世纪绿色纤维”;木代尔纤维吸湿性、柔软性好,但其织物挺括性差;竹浆纤维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优良的染色性、透气性好、较强的耐磨性等,并且还具有天然抗菌、抑菌等功能,是一种优良的功能性纤维。利用天丝、竹浆纤维及木代尔混纺交织,使各种纤维的特性得到很好的优化互补,从而使面料的服用性能得到改善,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这种具有滑爽柔软的手感、良好的吸放湿性能以及无污染的自然降解性的纤维素纤维面料,符合当今消费者的需求。面料利用勃拉东蜂巢组织、花式透孔和平纹组织联合,配以合理的配色循环,颇具田园风格,所织制的具有特殊外观效果的蜂巢透孔组织面料手感柔软,纹路清晰,简约而不简单,雅致而不失自然。

1 织物风格与组织设计

1.1 蜂巢组织的形成机理

1.1.1 基本蜂巢组织

蜂巢组织是利用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既有长浮线又有短浮线,也就是松组织和紧组织,这样形成的花纹是规则的边缘高中间低的凹凸花纹。这种独特的凹凸花纹的机理可解释为:在平纹组织位置,交织点最多,因此较薄;在经纬浮长线位置,因为没有交织点,所以织物较厚。在平纹组织处,织物的表面是凸起的或是凹下的两种情况:如图 1 的甲处,以甲为中心的平纹组织的上面以及下面都是经浮长线,然而在其左面以及右面都是纬浮长线,也就是说,组成该处平纹的经纬纱都是浮在织物表面的浮长线,从而将平纹带起,形成了表面凸起部分;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在图 1 的乙处,在平纹组织以乙为中心的上面及下面都是纬浮长线(也就是在织物的背面是经浮线),在其左面和右面都是经浮长线(也就是在织物的背面是纬浮线),所以将平纹在织物反面带起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凹下。

1.1.2 变化蜂巢组织(图 2)

根据巢形花纹的构成原理,通过改变组织循环内斜线(由左右交叉的组织点构成的)与组织点的配置,可构成不同种类的复杂的蜂巢组织。用单根和双根斜线交叉排列,构成了 1 个循环 4 个大小不一的蜂巢形的复杂蜂巢组织。

1.2 透孔组织的形成机理

图 3 为Rj=Rw=6 的透孔组织。从经纱看(图3(b)),1、6 和 3、4 为平纹组织经纱,在一个完全组织中,交织点多达 3 次,而 2、5 为三上三下两根经纱,在一个完全组织中只交织 1 次。因此在织物形成过程中,交织点多的平纹经纱,势必向交织点少的三上三下经纱方向移动,故 1、3 向 2 移动,4、6 向 5 方向移动(如图 3 中箭头所示),致使 2、5 两根经纱受左右挤压力而向上或向下产生较大的屈曲波,这样 1、2、3 及4、5、6 成为两组紧密结合的经纱束,在 1、6 与 3、4 之间便产生纬向空隙,空隙的大小是 1、6 与 3、4 位移量之和。经向如此,纬纱方向(图3(c))亦以同样原理产生经向空隙。经纬向空隙的组合,在织物上便形成方形透孔,如图3(a)中“О”所示。

1.3 织物组织设计

该织物采用勃拉东蜂巢组织、透孔和平纹组织联合而成(图 4、图 5)。蜂巢组织结构松软,手感轻薄但布面显得丰满,对简单蜂巢加以变化而得到的勃拉东变化蜂巢,保留蜂巢组织特有的外观形态的同时,还在蜂巢周围形成菱形小格,经退浆处理后蜂巢外观效果更为突出。利用透孔组织得到的织物多孔、轻薄、凉爽、易于散热,在织物表面可形成满地规则的细小空隙。二者联合形成的织物密度小,而平纹处密度大,从而使织物呈现厚薄搭配、凹凸相间的特殊外观效果。具有特殊外观和手感的变化蜂巢和透孔组织联合制得的织物经适当后整理后,蜂巢处织物布面丰满手感松软,透孔处织物布面平整有孔,增加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若用于制作窗帘还具有一定的吸收噪音的作用。加上经纬纱细度不同,整体使织物表面厚薄搭配立体感强。

3 种组织的联合不仅使 3 种组织的优点集结于一起,保持了其舒适的特性,利用与经纱粗细不同的纬纱线,将色彩进行合理的比例搭配,加上田园风的色调,制得的织物吸湿透气、绿色环保,纹路清晰、性能优良,具有略显粗犷又不失细腻的风格,迎合人们向往回归自然的主流意识。

2 产品规格的确定

通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该产品的品种规格。经纬纱号数:经纱9.8 tex,纬纱9.8 tex×2;混纺比∶天丝40%/木代尔30%/竹浆纤维30%;经纬纱密度:经纱340.5根/10 cm,纬纱320根/10 cm;幅宽:10 cm;织物组织结构:蜂巢透孔平纹联合组织。

3 工艺流程和各工序关键技术

3.1 工艺流程

3.2 各工序关键技术

3.2.1 整经工序

整经要求片纱张力均匀,力求做到张力、排列、卷绕三均匀。在使用张力圈加压时,采用了弧形分段,按照上中下实施张力分层,以求卷绕密度适中,卷绕质量好,有较好的平整度。

3.2.2 浆纱工序

工艺以“被覆为主,兼顾渗透,增强耐磨”为目的。浆纱速度为35 ~ 40 m/min。浆料配方:PVA1799 12.5 kg,CP 45 kg,GM8-60 37.5 kg,QL-89 15 kg,SLMO-96 2.5 kg。

3.2.3 织造工序

在SL800半自动小样织机上织造,筘号110,地边经筘入数 3,综框数16。采用“小开口、大张力”工艺配置。为了开清织口,采用早开口。同时在满足引纬的前提下,应偏小掌握开口动程,这样可以降低断经。该坯布物理指标见表 1。

4 结语

(1)天丝具有棉的柔软性和涤纶的高强力,良好的吸湿性、悬垂性、舒适性和硬挺度,且生产消费回收无污染,被称为“21世纪绿色纤维”;木代尔纤维吸湿性、透气性良好,有丝绸一般的光泽,混纺交织产品滑爽、柔软飘逸、光泽柔和等特点;竹浆纤维独有的特点是天然抗菌性,且抗菌性持久,其织物吸湿性好、手感柔软、舒适凉爽、悬垂性好、染泽靓丽,并且具有良好的天然抗菌效果。

(2)采用勃拉东蜂巢组织、透孔和平纹组织联合,利用粗细不同的经纬纱线再配以特殊的配色模纹,织造出纹路清晰、性能优良、具有特殊外观效果的蜂巢透孔组织面料。不仅使 3 种组织的优点集结于一起,保持了其高贵典雅舒适的特性,更有服用和装饰用皆可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国成,刘红玉,张秀.天丝、凉爽纱凉感菱形面料的研发[J].针织工业,2012(2):06-07.

[2] 屠珍雪,符炳康,周国强.Tencel纤维纺纱实践[J].棉纺织技术,2001,29(1):43-44.

[3] 温海永,杨西君.Tencel纤维纯纺及其混纺纱的开发[J].棉纺织技术,2007,35(10):47-49.

[4] 刘一凡.莫代尔纤维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广西纺织科技,2010(3):28-31.

[5] 姚穆.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0:211-245.

[6] 赵博,李虹,石陶然.竹纤维基本特性研究[J].纺织学报,2004,25(6): 100-101.

[7] 隋淑英,李汝勤.竹纤维结构与性能研究[J].纺织学报,2003,24(6): 27-28.

[8] 李宁,白洋.竹纤维性能及其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7(3):15-17.

[9] 于伟东.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69-87.

[10] 聂建斌,任霞.蜂巢组织的形成机理[J].毛纺科技,2010,38(11):29-31.

[11] 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65-68.

[12] 魏亮,孙润军,梁高勇,等.蜂巢组织织物不同湿态条件下的摩擦性能[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10):626-630.

[13] 朱世模.透孔组织原理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J].棉纺织技术,1983,11(7):56-57.

竹浆纤维篇3

本研究测定龙竹的灰分、水分、综纤维素含量、1%氢氧化钠抽出物含量、冷水抽出物含量、热水抽出物含量、酸不溶木质素含量、酸溶木质素含量、多戊糖含量、乙醚抽出物含量、苯醇抽出物含量等11项指标。各指标均按照造纸原料分析方法国家标准进行测定(GB/T742-2008,GB/T2677.2-2011,GB/T2677.10-1995,GB/T2677.5-93,GB/T2677.4-93,GB/T2677.8-94,GB/T10337-2008,GB/T2677.9-94,GB/T2677.6-94,GB/T2677.7-81)。

2结果与分析

2.1测试结果

对龙竹秆材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详见表1。其中,参比纤维原料慈竹、毛白杨、云杉、麦草等化学组分相关数据来源于《植物纤维化学》[7],甜龙竹化学组分相关数据来源于课题组此前相关报道[8]。

2.2测试结果分析

2.2.1木质素木质素是苯基丙烷单元通过碳碳键和醚键聚合而成的三维结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9]。在化学法制浆造纸过程中,木质素是需要去除的主要成分,在蒸煮以及漂白过程中,木质素的含量越高,化学药品的消耗越大,纸浆的得率越低,生产成本越高;若化学制浆过程中木质素残留量多,则非常容易引起纸张返黄[10]。试验测得龙竹秆材木质素平均含量为23.87%,梢部、中部、根部的木质素含量相差不大。龙竹的木质素含量低于慈竹、甜龙竹、云杉等常用制浆造纸原料,与毛白杨和麦草木质素含量接近,说明在化学法制浆的蒸煮、漂白等生产工艺中除去龙竹原料中木质素的成本相对较低。2.2.2综纤维素综纤维素是造纸植物纤维原料除去抽出物和木质素后所留下的部分。综纤维素含量是衡量木质纤维原料的重要经济指标,综纤维素含量的高低对纸浆的得率有很大影响[11-12]。试验测得龙竹秆材综纤维素平均含量为67.64%,其中梢部70.73%、中部67.14%、根部65.05%,在秆材由下到上方向呈递增分布趋势。这一结果与本课题组此前对甜龙竹棕纤维素含量及其在秆材不同部位分布规律的测定结果相一致[8],也与杜凡[13]等报道的龙竹秆材从基部到梢部维管束密度和纤维比量逐步递增这一结论相吻合。与毛白杨、甜龙竹等原料相比,龙竹的秆材的综纤维素含量较低。若将龙竹作为化学浆生产原料,则纸浆得率可能略低于表1中的其他几种参比原料。2.2.3多戊糖多戊糖是半纤维素的一种主要成分,是由五碳糖单元构成的聚糖混合物,半纤维素含量可以用原料中的多戊糖含量来衡量。在制浆造纸过程中,多戊糖会影响打浆性能和成纸的透明性[14]。较高的多戊糖含量,利于纤维水化,利于分丝帚化,纤维结合的机械强度也相应较好[15-16]。龙竹秆材多戊糖的平均含量为15.88%,高于云杉、甜龙竹,低于其他几种原料,处于中等水平。龙竹秆材中适量多戊糖的存在,对于将其用作纸浆原料是有益处的。2.2.4灰分灰分是竹子纤维经过灼烧后残留的无机物,是表示竹材无机成分总量的一项指标,其主要元素有Ca、Mg、K、Na、Si、P、Fe、Al、I等[7]。对制浆造纸工艺来说,太高灰分会导致碱液不易处理,污染环境[17-18]。从灰分在竹秆的纵向分布来看,龙竹的梢部、中部、根部灰分含量分别为1.09%、1.16%、2.73%,由秆材自上而下呈现出明显的递增分布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竹材生长过程中,竹材根部矿物质和硅化细胞不断沉积的结果。此外,通过对比可知,龙竹的灰分含量略高于慈竹、甜龙竹,明显高于毛白杨和云杉,远低于麦草。因此,若以龙竹为造纸原料,应尽可能将竹材不同部位分开处理。2.2.5抽出物抽出物就是植物纤维原料中的非细胞壁物质,分布在细胞内外液中[7],不同的溶剂对抽出物有不同的溶解度。2.2.5.1冷水、热水抽出物冷水抽出物中主要包含亲水性低分子物质。热水抽出物包含了冷水抽出物和一些多糖类物质,也属于亲水性物质。龙竹秆材冷水抽出物含量为11.28%,热水抽出物含量为11.81%,二者非常接近。该分析结果一方面表明龙竹秆材中单糖、低聚糖、氨基酸、可溶性矿物质等低分子亲水性成分含量显著高于慈竹、甜龙竹、毛白杨、云杉和麦草等原料;另一方面也表明龙竹秆材中淀粉、树胶等多糖组分含量低。淀粉、树胶等组分含量低对于竹材原料储存过程中防虫、防霉是十分有利的。2.2.5.21%NaOH抽出物1%NaOH抽出物主要成分是热水抽出物和脂肪酸及降解过后的半纤维和木质素。1%NaOH抽提物含量高说明竹材中小分子量的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蜡等物质的含量高。龙竹1%NaOH抽出物含量为27.24%,高于毛白杨、云杉和甜龙竹,低于麦草和慈竹。说明龙竹秆材中低分子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化合物含量没有麦草和慈竹原料高。2.2.5.3乙醚抽出物乙醚抽出物主要是脂类化合物。在碱法蒸煮中,乙醚抽出物过多会产生皂化物;在酸性蒸煮中,乙醚抽出物可能妨碍药液渗透。在蒸煮工艺中,如果原料中乙醚抽提物太多,可能导致糊网,粘纸辊,成纸强度低[10]。龙竹的乙醚抽出物含量为0.44%,对制浆无较大影响。2.2.5.4苯醇抽出物苯醇抽出物包含乙醚抽出物和弱、中极性物质,又称“树脂”。在制浆时,苯醇抽出物会影响化学药品用量、蒸煮时间以及纸浆颜色。龙竹的苯醇抽出物含量为4.80%,高于毛白杨、甜龙竹和麦草。因此,用龙竹作为原料制备化学浆时,应该适量增加蒸煮化学药品用量或适当延长蒸煮时间。

3结论

竹浆纤维篇4

1实验

1.1原料及设备

原料慈竹,切成规格约为50mm×10mm的竹片,风干平衡水分备用。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设备自制置换蒸煮设备。

1.2实验方法

(1)预浸渍段(IC)将预先准备好的预浸渍药液(纯白液1.5L)加热到80℃,将150g绝干竹片装入蒸煮锅内,然后倒入预浸渍药液,关上锅盖。控制好蒸煮锅的温度,在80℃下保温30min。(2)温充段(IMC)将循环锅内已加热到110℃左右的置换药液(纯白液1.5L)置换到蒸煮锅内,置换完毕后控制蒸煮锅的温度,在110℃下保温30min。(3)热充段(MFC)将循环锅内已加热到130℃左右的置换药液(纯白液1.5L)置换到蒸煮锅内,置换完毕后控制蒸煮锅的温度,在130℃下保温30min。(4)升温升温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升温至160℃。(5)保温蒸煮锅升温到160℃后,进行保温。控制蒸煮锅的温度,在160℃下保温90min。

1.3浆料处理及分析测试

蒸煮结束后,所得浆料经实验室洗涤后,进行筛选(筛缝0.2mm,筛浆浓度约0.2%~0.3%),筛选后浆料平衡水分24h后再按国家相应标准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纸浆卡伯值按GB1546—1989进行测定。

1.4多媒体电子显微镜观察

将所观察的纸张或纤维,用赫氏试剂染色,制片后用多媒体电子显微镜(Motic-DMB5)观察并拍照。

2结果与讨论

慈竹硫酸盐法DDS置换蒸煮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在实验条件下所得慈竹硫酸盐浆的卡伯值在8.2~22.7范围内,对应的细浆得率为41.6%~46.7%,且蒸煮后所得浆料基本无残渣。

2.1置换蒸煮各段NaOH浓度对慈竹成浆性能的影响

2.1.1预浸渍段NaOH浓度对慈竹成浆性能的影响

预浸渍段NaOH浓度对慈竹成浆卡伯值和得率的影响见图1。由表2和图1可知,当温充段、热充段的NaOH浓度分别控制在10、20g/L时,随着预浸渍段NaOH浓度的提高,细浆得率和卡伯值逐渐降低。由图1可知,当预浸渍段的NaOH浓度从2g/L增加到10g/L时,成浆卡伯值下降较快,之后随着NaOH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卡伯值下降减慢。当预浸渍段的NaOH浓度从2g/L增加到10g/L时,成浆细浆得率下降了1.2个百分点,卡伯值降低了4.5;当预浸渍段的NaOH浓度从10g/L增加到15g/L时,成浆细浆得率下降了0.6个百分点,卡伯值降低了0.6,由此可知预浸渍段NaOH浓度增大有利于蒸煮药液的渗透,对后续蒸煮有一定促进作用。本实验置换蒸煮的预浸渍段温度控制在80℃,初始蒸煮液浓度和温度较低,主要作用是使木片变得疏松。前期反应溶出的木素,不断被排出的蒸煮液带走,使竹片深度的纤维暴露在蒸煮液中。随着蒸煮的进行,蒸煮液温度和浓度逐步上升,竹片中一层层的木素被溶解并被带走,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被较完整地保留下来[4]。但由于预浸渍时间较短且本实验置换蒸煮的预浸渍段温度控制在80℃,反应温度相对来说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测得预浸渍段蒸煮药液的残碱可知,预浸渍阶段碱液的消耗不大(1.0~1.9g/L),因此,增加预浸渍阶段NaOH浓度对蒸煮后浆料卡伯值降低程度有限,同时细浆得率下降明显,综合考虑,预浸渍段NaOH浓度控制在10g/L较为合理。

2.1.2温充段NaOH浓度对慈竹成浆性能的影响

温充段是在110℃下进行的,由于DDS置换蒸煮扩展了温充的作用,在温充过程中已实现了大量脱木素,故在热充时用碱量减少,意味着对纤维素的破坏减少,纸浆强度高。同时,在温充时能大量脱木素,说明预浸渍效果显著,原竹片的细胞腔能充分打开,利于深层脱木素,故卡伯值能进一步降低[4]。温充段NaOH浓度对慈竹成浆卡伯值和得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当温充段的NaOH浓度从10g/L增加到20g/L时,成浆卡伯值呈线性下降,之后随着NaOH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卡伯值下降减慢。成浆细浆得率随温充段NaOH浓度的增加下降较为明显。温充段碱液的消耗在3.2~6.9g/L,较预浸渍段消耗有所增加,说明温充段对脱木素的贡献大于预浸渍段。当温充段的NaOH浓度从10g/L增加到20g/L时,成浆细浆得率下降了1.2个百分点,卡伯值降低了3.0;当温充段的NaOH浓度从20g/L增加到25g/L时,成浆细浆得率下降了0.6个百分点,卡伯值降低了0.3。综合考虑,温充段NaOH浓度控制在15~20g/L较为合理。

2.1.3热充段NaOH浓度对慈竹成浆性能的影响

在热充段随着蒸煮锅温度的升高,脱木素继续进行。热充段NaOH浓度对慈竹成浆性能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当热充段的NaOH浓度从20g/L增加到30g/L时,细浆得率降低了0.9个百分点,而卡伯值下降了5.1;当热充段的NaOH浓度从30g/L增加到40g/L时,细浆得率降低了2.0个百分点,而卡伯值下降了4.1。热充段是脱木素的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必须要保持合适的NaOH浓度。热充段碱液的消耗在5.1~11.5g/L,较预浸渍段和温充段消耗增加显著,说明深度脱木素主要发生在热充段,此段碱耗增大。如果NaOH浓度过高,会引起综纤维素的大量降解,这会直接引起得率的下降,达不到生产的要求。若是NaOH浓度过低,在大量脱木素阶段,会引起脱木素不均匀,使得浆料卡伯值较高,浆料发黑,不利于后续的漂白工段操作。综合考虑应该既获得较高的得率又保持较低的卡伯值,因此温充段取NaOH浓度为30g/L是比较合理的。

2.2硫化度对慈竹成浆性能的影响

硫化度对慈竹成浆卡伯值和得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表2和图4可知,置换蒸煮硫化度从23%提高到30%时,细浆得率从44.2%下降到43.1%,下降了1.1个百分点,此时卡伯值下降了2.0,降幅十分明显;当硫化度从30%提高到37%时,得率下降了0.9个百分点,卡伯值下降了1.1;当硫化度从37%提高到44%时,得率下降了0.6个百分点,卡伯值下降了1.4。硫化度的提高对各段残碱均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随着硫化度的提高,成浆得率和卡伯值均逐渐下降,且降低的幅度逐渐缩小。控制硫化度可得到低卡伯值的纸浆。成浆卡伯值低有利于后续漂白,可减少漂白工段化学品消耗,降低漂白污染负荷;成浆得率高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工厂在能够达到可漂浆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成浆得率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综合考虑,硫化度控制在23%~30%左右比较合理。综上所述,当预浸渍段NaOH浓度为10g/L、温充段NaOH浓度为15~20g/L、热充段NaOH浓度为30g/L,硫化度为23%~30%时,浆料卡伯值为10.7~17.8,得率为43.1%~45.1%。

2.3与普通间歇蒸煮结果对比

竹子置换蒸煮与普通间歇蒸煮的对比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普通间歇蒸煮在用碱量20%、硫化度23%的工艺条件下,得率为45.3%、卡伯值21.7。不同置换蒸煮工艺条件下,如成浆得率与普通间歇蒸煮相当时,其卡伯值较普通蒸煮低3.9;如卡伯值与普通间歇蒸煮相当时,其得率高1.4个百分点。不同蒸煮方式所得浆料黏度差别不大,均达到工厂未漂浆黏度高于1100mL/g的要求。由图5和图6置换蒸煮和普通间歇蒸煮纤维图片可知,普通间歇蒸煮的浆料中杂细胞含量较少,而置换蒸煮后浆料中细小纤维含量高,含有大量石细胞、薄壁细胞和导管,因而在卡伯值相当时,置换蒸煮成浆得率高。

3结论

竹浆纤维篇5

不同于工艺日趋成熟的竹浆粘胶纤维和竹炭纤维,竹原纤维作为一种新型原纤维素纤维,其独特的杀菌、除臭、抗紫外线等理化性能在纺织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细度、可纺性方面的改善在近年也有了相关进展,竹原纤维和改性竹原纤维的各种新制备方法等加工工艺与应用也逐渐成为纺织行业研究的新焦点。

关键词: 竹原纤维;理化性能;制备工艺

1 前言

不同于近年来市场上所见的竹浆粕纤维和竹炭纤维,竹原纤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天然纤维。竹原纤维吸放湿性能优异,具有天然抗菌和抗紫外线等保健功能。竹中含有一种天然物质“竹醌”,“竹醌”具有天然的抗菌、抑菌、防螨、防虫及能产生大量负离子的特性。经中国纺织纤维质量检测中心及上海微生物研究所检测,“竹醌”在24h内能杀灭75%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另外,竹原纤维中还含有叶绿素铜钠,具有良好的除臭功能,因此,竹原纤维有着良好的技术与市场发展前景,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服装领域。竹纤维是以数百根单纤维聚集成纤维束的形式分散在竹茎内,单独将单纤维分离出来较为困难。原生竹纤维的一般提取过程:(1)先去除竹节部分,将其分割成适当长度,再去掉外皮;(2)用压榨机将竹片压碎,破坏其柔细胞组织;(3)用2%~3%的NaOH水溶液煮沸2h;(4)水洗后再行压榨,破坏柔软的柔细胞组织,便于与纤维束分离;(5)在水槽中充分水洗,使纤维束与柔细胞分离;(6)过滤后即得浆粕状竹纤维,干燥后用搅拌机短时间搅拌便开纤成单纤维。竹原纤维制取过程中为避免单纤维发生脆化,必须确保原竹未经干燥,整个制取过程必须维持湿润状态[1-3]。

目前,有关竹纤维束应用于纺织上已有大量报道,并有相关产业应用,竹纤维用于复合材料制备也进入了起步阶段。但天然竹纤维成分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很高,且单纤维较短,脱胶难度较大,影响了纤维的可纺性,此外在满足机械性能的条件下,竹纤维束的提取即是影响竹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开发的技术难点之一。针对可纺性的改善、细度改善以及各种制备与改性竹原纤维的方法也正在成为行业研究的新焦点。

2 竹原纤维的相关研究进展

2.1 新方法与工艺制备竹原纤维和改性竹原纤维

黄慧[4]等人采用10%碱处理、软化+1%碱煮和酸+1%碱煮等3种不同的预处理工艺提取获得竹纤维束,利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法分别比较3种工艺下竹纤维束的微观形态和结晶结构。证明了竹材组织结构呈一定规律性,通过较低碱预处理后采用机械工艺可提取竹材中的纤维束。提取竹纤维束为黄褐色丝状物,并有一定柔韧性,长可达30cm以上,直径范围100μm~200μm。碱处理浓度高有利于竹纤维束分离。研究结果表明,低碱处理可分离提取竹纤维束,提取的竹纤维束为黄褐色丝状,直径范围为100μm~200μm;微观形态下,竹纤维束横截面呈蜂窝状,纵面呈多根柱形紧密排列状。3种工艺中,10%碱常温处理分离竹纤维最易,分离效果最好,残留基质粘附最少。由竹材经3种工艺提取的竹纤维束,结晶结构未改变,但相对结晶度均较原竹材有所提高。

张袁松[5]等人用闪爆—碱煮联合工艺的天然竹纤维提取,对闪爆压力、保压时间、碱浓度、碱煮时间这4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均采用联合脱胶,经研究表明闪爆—碱煮联合脱胶技术对天然竹纤维脱胶效果明显,纤维表面比较光滑,纤维直径明显减小。闪爆压力、保压时间和碱浓度是影响闪爆—碱煮联合脱胶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闪爆压力为0.8MPa、保压时间为15min、NaOH质量浓度为4g/L、碱煮90min的条件下,脱胶效果比较理想,纤维得率为77.16%,纤维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下降41.61%和31.94%,纤维素含量从40.51%提高到63.59%,处理后纤维分散程度高,柔软性好,纤维拉伸强度接近麻类工艺纤维。

同时,张袁松[6]团队还以慈竹为研究对象,对常压下乙酸脱除天然竹纤维中的木质素进行了探讨。以反应温度、乙酸体积分数、催化剂硫酸体积分数和反应时间为单因子,考察这些因素对天然竹纤维木质素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温度、催化剂硫酸体积分数、乙酸体积分数和反应时间。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乙酸在脱除天然竹纤维木质素的过程中也脱除了部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在乙酸脱除天然竹纤维木质素的过程中,脱除木质素的同时也脱除了部分半纤维素和纤维素,脱除率为木质素脱除率>半纤维素脱除率>纤维素脱除率,木质素被大部分脱除而纤维素只脱除了一小部分。结合木质素脱除率、半纤维脱除率和纤维素脱除率,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即90℃、乙酸体积分数88%、硫酸体积分数0.3%、反应时间3h,在该条件下木质素的脱除率达到55.84%。

关明杰[7]等人,从纺织材料学[8]出发,研究了竹纤维的性能。用实验室自制,细度范围为793tex~1445tex的竹纤维对几种不同仿生螺旋结构竹纤维束的纵向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平行均布、单螺旋、双螺旋A、双螺旋B 型竹纤维束的拉伸强度分别为11.5MPa、51.7MPa、52.2MPa和56.1MPa;螺旋结构能够消除纤维束中的强度薄弱点,改善纤维束中各根纤维的结合,同时纤维束各层螺旋角的逐渐变化也有利于拉伸强度的提高。单螺旋、双螺旋A、双螺旋B型竹纤维束的拉伸弹性模量分别为9659MPa、5265MPa和491MPa,单螺旋竹纤维束的拉伸弹性模量优于双螺旋竹纤维束。宏观仿生螺旋结构提高了竹纤维束的拉伸强度,却降低了弹性模量。由螺旋纤维束的内层到外层,螺旋角的逐渐变化使得相邻层间的结合强度大为改善,避免了不同层面纤维力学性能的突变。

楼利琴[9]等人以自制平均线密度16.8dtex的竹原纤维为原料,用碱、漆酶、精练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竹原纤维进行纤细化处理,测定了处理后的竹原纤维细度变化率、木质素含量及强度。结果表明:精练酶去除木质素的效果比碱和漆酶处理好,木质素含量从原来的18.98%降为7.27%,处理后竹原纤维强度几乎没有损伤;碱去除木质素的效果比漆酶好,但强度损伤比漆酶处理大;生物酶脱胶方法有望成为竹原纤维脱胶加工的实际生产方法。

生物技术可以改变传统化学改性因大量使用化学助剂而严重污染环境的局面,同时使纤维性能得到改善,如纤维素酶对天然纤维织物进行抛光整理可改善其手感和柔软性。金文俊[10]等利用化学预处理结合纤维素酶的作用对竹原纤维进行改性,借助于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等试验技术,研究处理前后竹原纤维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酶处理切断并还原纤维素分子链为葡萄糖,同时也降解了部分半纤维素,使竹原纤维的结晶度降低;酶处理后的竹原纤维横截面微孔变大,纵面出现明显的侵蚀,裂纹有所增加;热稳定性基本不变。

2.2 竹原纤维在纺织中应用

用摩擦纺纱机纺织竹原纤维包芯纱具有芯纱与外包纤维双组分的特点,既可解决竹原纤维可纺性差的问题,又可提高竹原纤维纱的强力,提高产品的耐磨性。王显方[11]等人探讨竹原纤维摩擦纺包芯纱纺制方法及工艺优化,分析阐述了竹原纤维的特性,通过原料预处理,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在摩擦纺纱机上开发出竹原纤维涤纶包芯纱,并利用正交试验优选了摩擦纺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竹原纤维涤纶48.6tex(68dtex)摩擦纺包芯纱较优的纺纱工艺参数为:分梳辊速度5000r/min,纺纱速度150m/min,摩擦辊速度5500r/min。毛雷[12]等针对纤维粗硬、可纺性差的特点,通过竹原纤维的预处理,提高其可纺性。采用原料混合的方式,各工序采用重定量、重加压、低速度的工艺路线,合理配置工艺参数,解决了梳棉成网困难、并条静电缠绕等问题,并注意保持各工序较高的相对湿度,使生产正常进行,成功试制出竹原/棉50/50的9.7tex混纺纱。

史丽敏[13]等人以线密度6.01dtex、长度80mm的竹原纤维和细度19.71μm~20.5μm(4.03dtex~4.27dtex)、长度70mm~120mm的羊毛为原料,在保证竹原纤维一定回潮率的前提下,成功纺制毛、竹(50/50)混纺纱线,并且依据针织面料流行趋势,结合毛、竹混纺织物优势互补的特点,设计并开发出了适合春夏季穿着的男装流行针织面料。面料色彩搭配与图案机理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大众视觉,还打破了以往设计毛、竹混纺针织物的局限性。此外,还对毛、竹(50/50)混纺纱线的染色工艺进行了探讨,可为毛、竹混纺面料下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此外,随着竹原纤维工艺的进步和纺织工业的发展,更加复杂的绢/苎麻/竹原纤维混纺物,如纬珠地平针组织、珠地平针横条组织、纬珠地组织、灰蓝珠地组织和纬平针组织的针织物的织造也有了相关报道[14]。

竹原纤维有着很好的抗菌性能,天然竹在制成竹浆粘胶纤维过程中经受了一系列化学和物理的加工,性能与竹原纤维有较大改变,原有的一些天然特性也必然遭到破坏,纤维的除臭、抗菌、防紫外线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池田善光[15]对竹浆粘胶纤维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浆粕试样并不具有抗菌性能。张慧等人[16]以巨大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黑曲霉(真菌中的霉菌)为菌种原料对竹原纤维抑菌性能的影响因素做了系统研究。采用吸收法对所制取的竹原纤维进行单因子试验,并通过计算抑菌率来评价其抑菌效果,研究对抑菌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试验得出:回潮率、接种后培养时间及竹屑都对竹原纤维的抑菌性能有很大影响。

3 结语

当前粘胶纤维工艺已基本成熟,市场上所谓的竹纤维面料、服装也多是竹浆粕纤维产品或竹浆粕纤维混纺产品,同时由于大量使用化学助剂,导致所生产出的“竹纤维”发生改性,使其不再具有或基本不具备天然竹原纤维的优良特性。因此竹原纤维的技术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是改善可纺性,这是竹原纤维应用的根本和前提;二是改善细度,向细旦或超细旦方向发展, 并改善均匀度,为纺高支纱打下基础;三是混纺,特别是与天然纤维、差别化化纤混纺,生产出具有特色的高档新型面料。在可预见的将来,竹原纤维、改性竹原纤维的制备和竹原纤维入纱纺织依然是纺织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如此,竹原纤维的产业化还存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的风险,因为是一项新产品,其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有待探讨;新产品的问世,在消费者市场仍需要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并且在价格上将受到价格相对低廉的化纤等产品的激烈挑战。

参考文献:

[1]张世源.竹纤维及其产品加工技术[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32-43.

[2]张大省,周静宜,付中玉,赵莉. 从“竹纤维”的命名说起[J]. 纺织导报, 2010(3): 61-63.

[3]张毅. 竹原纤维的产业化探讨与生产实践[J]. 纺织导报,2010(3): 48-51.

[4]黄慧,孙丰文,王玉,等. 不同预处理对竹纤维束提取及其结构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2, 26(4): 60-63.

[5]张袁松,谢吉祥,李晓龙,等. 基于闪爆—碱煮联合工艺的天然竹纤维提取[J].纺织学报, 2012, 33(10): 56-61.

[6]张袁松, 蒋瑜春,胡福强,等. 乙酸脱除天然竹纤维木质素的研究[J]. 丝绸, 2012, 49(7): 1-5.

[7]关明杰,崔海星,孙敏洋,等.竹材宏观自仿生纤维束的拉伸性能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12 26(5): 31-34.

[8]李世红,周本濂,郑宗光,等.一种在细观尺度上仿生的复合材料模型[J].材料科学进展, 1991, 5(6): 543-546.

[9]楼利琴,黄锐镇.竹原纤维碱和酶处理的纤细化效果研究[J].丝绸2010(1): 5-8.

[10]金文俊,蒋耀兴,管翔.纤维素酶处理对竹原纤维结构的影响[J].丝绸2010(3): 8-10.

[11]王显方,宋永生.竹原纤维涤纶摩擦纺包芯纱工艺优化[J].棉纺织技术, 2013, (4): 34-37.

[12]毛雷,刘辉.9.7tex竹原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试纺[J].棉纺织技术2010(10): 51-53.

[13]王晓春,李秋宇,王越平,等.毛/竹混纺针织面料的设计与开发[J].毛纺科技, 2007(1): 14-18.

[14]敖利民,李向红,马军. 绢/苎麻/竹原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刺痒感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 2008(9): 54-55.

[15]池田善光. 竹の特とその用途[J].学会, 2009,65(1): 45-48.

竹浆纤维篇6

竹纤维纺织品,一个正在中国市场迅速走火的新型品类。

一则淘宝上竹纤维内裤的广告用这样的文字在打动消费者:“女性朋友大都有妇科炎症的困扰,这些炎症都是由细菌引起的,细菌的滋生是因为潮湿闷热的环境,普通内裤没有好的透气性、吸湿性,更不要说杀菌,但是,如果穿竹纤维内裤就不同。第一,竹纤维内裤透气性好,吸湿性好,能迅速排出人体的湿气和水分,改善女性潮湿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有害细菌就失去了生存条件。第二,竹纤维天然的抗菌、抑菌效果;竹纤维中的叶绿素和叶绿素铜钠具有较好的除臭功能;竹纤维不带自由电荷,抗静电,止瘙痒。所以穿着后能够迅速消除白带异味,改善各种妇科炎症。第三,竹纤维柔软舒适,能够很好地呵护女性生殖部位。”

竹纤维:纤维皇后?

竹纤维赢得了太多的赞誉。一则商家的说明如是描述它:竹纤维是以优质的天然竹子为原料,经特殊的高科技工艺处理,把竹子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再经制胶、纺丝等工序而制造出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竹子特含“竹醌”健康元素,自身能产生负离子和防虫抗菌作用,在制造全过程中采用物理抽丝技术,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防螨、防臭和抗紫外线的作用等神奇功能,被人们称赞为“会呼吸的生态家纺”、“纤维皇后”等美誉!

竹纤维横截面布满了大大小小椭圆形空隙,可以在瞬间吸收并蒸发大量的水分,它的吸水性是棉的3.5倍。竹纤维属于天然植物纤维,柔软、舒适、抗菌、抗紫外线,具有超强的保健功效,可再生利用,保护环境!同时具有超强的易清洗和去油污的特点,并且同样数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在棉、木纤维制品中能够大量繁衍,而“竹纤维”制品上的细菌在24小时后被杀死75%左右!

消费者之惑:竹纤维为什么没那么神?

然而,与商家和厂家的追捧相比,消费者却面临着现实的困惑。走下神坛的竹纤维纺织品,却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神。

武汉一位白领王女士向记者表示,她在商家的建议下,因为心仪竹纤维洗碗布“不用洗洁精”的特点,于是买了几个,不仅自己用,还送给了婆婆、好友也试验一下。结果几周下来,王女士仍然不得不继续上超市补充洗洁精。看来,买一张竹纤维洗碗布,节省一年的洗洁精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而山东一位张先生,则愤愤表示,竹纤维所谓的抗菌纯属扯淡。刚开始,销售都说,穿一般的袜子,脚臭;而穿竹纤维的袜子,则因为其透气、抗菌、防潮,不会出现很大的臭味,结果,他花高价成为个人经销商后,发现即便是竹纤维,仍然是臭脚,而他还要和公司扯皮,追索自己的货款……

深圳的一位陈女士,在花了15元买了一条竹纤维毛巾后,却惊人地发现,这条据说“抗菌”、“不容易有霉斑”的毛巾,却烂得比普通毛巾还快……

服装界曝光潜规则: 假标太多

“太多标注竹纤维的服装都是贴假标。“据某化纤检验局工作人员透露,由于经济利益驱动,太多服装企业给服装的成分贴上了名实不符的标签。“消费者喜欢羊毛,就说羊毛;消费者喜欢羊绒,就说羊绒;10%的棉也敢说100%纯棉;有的自己也搞不清楚什么是竹纤维,就已经吆喝上了。”

“在我们的检查过程中,假标、虚标的现象蛮严重,差不多有20%~40%的比例。因为服装业代工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所以很多经销商主导的品牌就有点喜欢打球。专门的服装厂商要好一些。”

而在竹纤维行业的张师傅,则对记者表示,真正所谓的抗菌什么之类的效果,是在75%以上含量的竹纤维用品才有可能,而且必须是天然的。一经加工,就没有效果了。

质检部门:要防止混淆视听

福建省纤维检验所纺织品检验二部的董海燕工程师表示,要防止混淆视听。竹纤维分为竹炭纤维、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试验证明,竹原纤维确实是有抗菌作用的,但是竹原纤维不可制成纺织品,竹浆纤维是市面上最流行的,但是基本没有除菌效果。与棉毛巾相比,竹毛巾显得比较娇贵,耐用性不如棉毛巾,容易断裂。但是竹纤维毛巾的多孔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湿、放湿功能,所以透气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记者的追查下,发现GB 11951―1989《纺织品天然纤维术语》并没有提及竹纤维。而GB 4146―1984《纺织名词术语》提及,化学纤维是指用天然的或合成的聚合物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制成的纤维。再生纤维是指用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的、与原聚合物在化学组成上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是指用纤维素为原料制成的、结构为纤维素Ⅱ的再生纤维。粘胶纤维是用粘胶法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在FZ/T 52006―2006《竹材粘胶短纤维》中,提及:“本标准适用于以竹材料为原料,供纺纱用的线密度范围为1.11dtex~5.56dtex的本色有光、半消光、消光胶短纤维的检验、定等和验收。其他类型的竹材料粘胶短纤维可以参照使用。”也就是说,市面上大多数标示为“竹纤维”的,实际上是“竹浆纤维”。

而在FZ/T 52006―2006《竹材粘胶短纤维》中,也提到了国家规范的抗菌性试验做法。CCTV曾经委托一家质检机构验证,在同样的试验环境下,竹浆纤维纺织品和普通棉毛纺织品培养出的大肠杆菌数量几乎相当,这也就意味着,竹浆纤维纺织品没有什么特殊抗菌功效。

业内人士:只是一场商业炒作

在广东江门开内衣服装厂已有七八年的黄小姐,对竹纤维纺织品进行了深入剖析。“其实,这只是商家在炒作概念。”黄小姐透露说,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竹纤维内裤,都是商家欺骗消费者的伎俩。因为,一个品种推出来时间长了以后,消费者就会产生疲软的消费心态。如果在这个时候,商家推出一个有保健功能的什么竹纤维、竹炭等新概念,消费者就会觉得很新鲜,当然想试试看。

黄小姐说,其实市面上的内裤所用的生产原料都是一样的,面料成分都是纤维、棉和丝质。有些内裤摸起来感觉柔软,那是厂家在制作时,选用了手感好一点的面料,并加大丝质成分,从而让消费者产生错觉。同样的产品,商家只要在内裤上面贴上竹纤维标签,那这些内裤就会身价大增。像以前所谓的冰丝内裤,实际上质地面料与普通内裤是一样的。大家可以想想,一根竹子能产生多少竹纤维?提取竹纤维后再做成内裤,要花费多少精力?真要做成竹纤维内裤,成本远远不止几元钱!

美国加拿大:政府打假

早在去年8月,美国公平贸易委员会(FTC)就对供应商在标签及广告中欺骗性地使用“竹纤维”提出了指控。

美国4名服装及纺织品经销商声称,他们销售的人造纤维产品中含有竹纤维。FTC就此对这些经销商进行控告。同时某些公司错误地或毫无根据地使用“绿色”一词,声称其产品是采用环保方法进行生产,保持竹子固有的抗菌性质,是生物可降解的。申诉人就此对这些公司进行控告。

人造纤维中含有可再生纤维素,纤维素中不超过15%取代基取代羟基的氢,纤维中含有的纤维素是从有机溶剂中沉淀出来的,其中没有发生任何羟基取代现象或产生化学中间体。“lyocell”这个术语可作为纤维的总体描述。

根据FTC指控,这些公司虚假地声称他们的纺织品含“100%竹纤维”,而事实上是人造纤维。

从FTC获悉,人造纤维是采用树或其他植物的纤维素,经过苛性化学物质加工而成。这种化学物质会释放有害的气体。

任何树或植物都可作为纤维素的来源,包括竹。因此当纤维素经过重新加工(人造纤维粘胶纤维加工),产生的纤维统称为人造纤维。根据《纺织纤维制品鉴别法案》16CFR303.7的规章制度,人造纤维定义如下:由竹纤维素制成的纤维既不抗菌,也不可生物降解的。

至今仍然没有权威性的研究证明人造纤维保留竹子固有的抗菌性质。FTC注释说,当竹子作为纤维素原料时,其人造纤维并不能保留竹子固有的抗菌性质。刺激性及有毒的化学物质用于分解竹原料,同时也消除竹子固有的抗菌性质。

另外根据FTC信息显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竹纤维”产品具有抗菌性。经清理弃用后,这些产品并不能适当地在短期间内分解成自然中能找到的元素。尽管使用竹子是环保的,但是利用竹纤维素制造的人造纤维并不环保。因为这个加工过程使用大量的水资源及能量,会带来空气及水污染。

加拿大公平竞争局于2010年1月27日宣布,已根据《纺织品标签及广告规例》采取行动,以确保在加拿大销售的人造纤维纺织品和服装,不会被标示为以竹制造。该局表示,超过450000件纺织品和服装已在加拿大重新标签,逾250个网站已经纠正资料。加国人员找到共27家货品标签不准确的经销商,以及94家货品标签不准确或广告内容误导的网上商店。该局称,目前未见有任何以天然竹纤维制造的纺织品在加国市场出售。

竹纤维神话:真实与虚假?

尽管真相已经大白,但令人担心的一幕幕闹剧仍然在上演。打开百度或者淘宝网站,仍然有无数的网络推手,在编织一张密密麻麻的神话大网,试图将消费者与创业者一网打尽。

毒奶粉事件固然可怕,但人命关天,一经曝光,就会引起高度重视,反而是险中见稳。而“竹纤维”纺织品,由于涉及产业链条的多个利益,则一直如同隐藏的炸弹一样悄声无息,随时可能给消费者一记闷雷。

竹浆纤维篇7

2.CuO/Fe2O3-Al2O3催化湿空气氧化降解竹子碱木素 周生飞,詹怀宇,Zhou Shengfei,Zhan Huaiyu

3.桉木化学浆不同浓度打浆纤维形态的差异性研究 魏亚静,朱小林,刘焕彬,李继庚,陶劲松,Wei Yajing,Zhu Xiaolin,Liu Huanbin,Li Jigeng,Tao Jinsong

4.信息动态

5.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纸页物理性能的影响 孟云兰,何北海,李军荣,王宝玉,Meng Yunlan,He Beihai,Li Junrong,Wang Baoyu

6.胶原纤维的预处理及其在瓦楞原纸中的应用 王伦,韩卿,苗宏周,Wang Lun,Han Qing,Miao Hongzhou

7.明胶/自交联苯丙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表面施胶性能 王海花,沈一丁,陈镜仟,李轩,费贵强,Wang Haihua,Shen Yiding,Chen Jingqian,Li Xuan,Fei Guiqiang

8.一种水溶性酚醛树脂在浸渍滤纸中的应用研究 窦晓丽,胡健,杨进,刘天龙,Dou Xiaoli,Hu Jian,Yang Jin,Liu Tianlong

9.表面施胶对高强瓦楞芯纸强度和防潮性的影响 张培,Zhang Pei

10.增效剂在AKD表面施胶中的应用研究 刘雅萍,陈港,Liu Yaping,Chen Gang

11.水洗高岭土的煅烧及产品性能的研究 何利喜,何北海,赵丽红,He Lixi,He Beihai,Zhao Lihong

12.二氧化氯制备研究开发进展 黄丽婕,王双飞,Huang Lijie,Wang Shuangfei

13.漆酶处理对蔗渣TMP可漂性及其性能的影响 刘隽,李新平,李鸿魁,彭新文,Liu Jun,Li Xinping,Li Hongkui,Peng Xinwen

14.近红外光谱法快速预测新闻纸厂脱墨浆中胶黏物含量 俞霁川,付时雨,曾细玲,詹怀宇,Yu Jichuan,Fu Shiyu,Zeng Xiling,Zhan Huaiyu

15.燃气轮机用空气过滤纸在使用过程中老化原因的分析 梁云,沈栋,于天,王宜,胡健,Liang Yun,Shen Dong,Yu Tian,Wang Yi,Hu Jian

16.原子力显微镜在制浆造纸研究中的应用 王宝玉,何北海,李军荣,孟云兰,Wang Baoyu,He Beihai,Li Junrong,Meng Yunlan

17.不同溶解氧浓度下微氧颗粒污泥降解五氯酚的特性 蓝惠霞,王乐乐,陈元彩,曾应坚,Lan Huixia,Wang Lele,Chen Yuancai,Zeng Yingjian

18.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 马黎明,李友明,雷利荣,Ma Liming,Li Youming,Lei Lirong

19.全棉秆P-RC-APMP制浆造纸废水的混凝-吸附处理研究 谭海剑,田英姿,蔡建楠,Tan Haijian,Tian Yingzi,Cai Jiannan

20.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张佳珺,林春香,詹怀宇,付时雨,Zhang Jiajun,Lin Chunxiang,Zhan Huaiyu,Fu Shiyu

21.ZDS型立式水力碎浆机选型方法的研究 张洲,刘站,Zhang Zhou,Liu Zhan

22.棒条式压力筛筛鼓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唐昌松,Tang Changsong

23.高速纸机传动系统 伍永畅,Wu Yongchang

24.纸卷起重机的主要参数设计计算 庄炳春,Zhuang Bingchun

1.旧报纸浆脱墨中应用比边界负荷鉴定油墨分散的研究进展 陈嘉翔,Chen Jiaxiang

2.废纸脱墨线胶黏物的工艺控制 李湘红,王春开,Li Xianghong,Wang Chunkai

3.脱墨浆生产线除渣筛选系统优化实践 李小红,詹怀宇,Li Xiaohong,Zhan Huaiyu

4.二次纤维回用过程衰变机理的探讨 云娜,何北海,Yun Na,He Beihai

5.粉单竹高得率浆返黄过程中竹沥液对纤维素的影响 骆莲新,陈楠,陈永利,李盼盼,王双飞,Luo Lianxin,Chen Nan,Chen Yongli,Li Panpan,Wang Shangfei

6.不同立地条件欧美杨107制浆性能的比较 孟莉莉,姚春丽,李欣茹,张利鸣,Meng Lili,Yao Chunli,Li Xinru,Zhang Liming

7.细小纤维对三种纸浆纸页性能的影响 姚向荣,周生飞,王钱钱,詹怀宇,Yao Xiangrong,Zhou Shengfei,Wang Qianqian,Zhan Huaiyu

8.苹果树枝条浆和杨木浆配抄性能的研究 董璐,李新平,Dong Lu,Li Xinping

9.南方杂木浆和竹浆混合浆中浓打浆生产试验 黄智文,雷利荣,李友明,黄放辉,余吕宏,Huang Zhiwen,Lei Lirong,Li Youming,Huang Fanghui,Yu Lvhong

10.废纸脱墨浆的过氧化氢漂白优化试验 汪华杰,Wang Huajie

11.高固含量涂料对铜版纸成纸性能影响的研究 李涛,张美云,严伟,Li Tao,Zhang Meiyun,Yan Wei

12.改善高克重纸板层间结合强度的思路和途径 王保成,陈晓楚,李杏华,Wang Baocheng,Chen Xiaochu,Li Xinghua

13.无皂苯丙共聚物/ASA乳液的制备及其施胶性能 王海花,沈一丁,刘钦,费贵强,Wang Haihua,Shen Yiding,Liu Qing,Fei Guiqiang

14.星形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在不同浆料体系中的应用 傅英娟,赵颜凤,石淑兰,秦梦华,张凤山,李建华,Fu Yingjuan,Zhao Yanfeng,Shi Shulan,Qin Menghua,Zhang Fengshan,Li Jianhua

15.偶联剂处理碳纤维对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性能的影响 梁云,孙励志,胡健,Liang Yun,Sun Lizhi,Hu Jian

16.不同原料中木素及LCC的分离与表征 李静,詹怀宇,张春辉,付时雨,谢益民,Li Jing,Zhan Huaiyu,Zhang Chunhui,Fu Shiyu,Xie Yimin

17.基于相关分析法的木素C-H键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解析 吴新生,谢益民,Wu Xinsheng,Xie Yimin

18.木素模型物愈疮木酚结构和热解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沈文浩,陈小泉,刘鸿斌,武书彬,Shen Wenhao,Chen Xiaoquan,Liu Hongbin,Wu Shubin

19.DnaForsight断纸分析系统在高速纸机的应用 何灿光,He Canguang

20.纸机液压系统管路的清洗 黄洁,Huang Jie

21.硫酸盐黑液直接苛化循环试验研究 李志文,袁洪友,阴秀丽,周肇秋,吴创之,武书彬,Li Zhiwen,Yuan Hongyou,Yin Xiuli,Zhou Zhaoqiu,Wu Chuangzhi,Wu Shubin

22.信息动态

23.造纸过程水对聚醚酮超滤膜污染机理的初步研究 唐国民,费延超,Tang Guomin,Fei Yanchao

24.非过程铁元素在纸浆纤维中的富集研究 陆瑞江,李友明,张学金,Lu Ruijiang,Li Youming,Zhang Xuejin

1.海水提取亚硫酸钾用于稻麦草蒸煮的研究 马伟良,刘秋娟,钟伟龙,霍晓东,黄西平

2.热水预抽提对南方松碱法制浆过程影响的研究 李海龙,詹怀宇,柴欣生,付时雨,刘梦茹

3.信息资料

4.竹子超声波硫酸盐法制浆的研究 黄彩霞,黎振球

5.不同立地条件相同树龄欧美杨化学组分研究 邹鑫,姚春丽,王乐,宋晓磊

6.硫酸盐苇浆臭氧漂白及其保护剂的研究 肖仙英,刘明友,陈金中,宋虹

7.氢氧化镁代替氢氧化钠的浆料过氧化氢漂白 张伟,孔凡功,王守娟,陈嘉川,杨桂花

8.二次纤维配抄新闻纸性能影响因素探讨 陈蕴智,张正健

9.160t/d风干苇浆洗筛工段方案设计 黄放辉,雷利荣

10.不同蒸煮助剂对中林杨-46制浆性能的影响 徐吉东,姚春丽,冯兴宇,贺钊

11.羧甲基羟乙基淀粉的制备及在涂布纸中的应用初探 吴胜龙,叶君,熊犍,何婉芬,刘道恒

12.高取代度阳离子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应用 白雯锐,樊慧明,孟云兰

13.纤维素接枝环糊精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杨韶平,付时雨,李雪云,周益名,詹怀宇

14.果胶酶预处理对粉丹竹SCMP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 李兵云,詹怀宇,梁辰,付时雨,王双飞

15.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改善杨木CTMP强度性能的研究 杨博,秦梦华,刘娜,傅英娟,吴开丽

16.白腐菌Trametes hirsuta BYBF产漆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周喜燕,谢益民,杨海涛,刘冰,陈超

17.碳钢焊接蒸球的防腐 刘超锋,刘建秀,裴旭明,李亚东,孙新义,张立国

18.三层成形网设计的新思路 王国东

19.小型纸机提速的技术改造 王立柱,王正顺,孙京丹,于士淋

20.OptiDry干燥技术的发展 张艳华,王涛

21.DAF布气板的改进 冯信扬

22.P-RC APMP制浆工艺废水污染负荷的研究 蔡群欢,符芳蓉,施英乔,丁来保,盘爱享,房桂干

23.生物强化活性炭滤床深度处理造纸过程水的实验研究 唐国民,费延超

24.混凝沉淀-ABR-活性污泥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王森,李新平,张安龙,杜飞,罗清

1.几种竹子原料的化学组成与纤维形态及其CMP制浆性能的研究 熊建华,程昊,王双飞

2.竹子热水预抽提过程中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生成规律的研究 胡会超,詹怀宇,罗小林,付时雨

3.表面活性剂与过氧化氢强化氧脱木素工艺的优化 刘明友,王俊文

4.DQP漂白麦草浆主要组分的特性研究 王燕,李威,何北海,赵光磊

5.乙醇麦草浆臭氧脱木素的研究 蒲文娟,徐永建

6.天丝对碱锰电池隔膜结构性能的影响 张文娜,王宜,梁云,王习文,胡健,蒋健美

7.半纤维素对浆纸质量的影响 王凤娟,黄峰,杨桂花,陈嘉川

8.制备温度对碳酸钙-细小纤维复合填料性能的影响 冯春,陈港

9.非离子型瓜尔胶/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二元体系在新闻纸应用效果的研究 龙玉峰,龙柱,李艳,袁海忠,刘全校

10.封闭型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在纸张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尚尉,杨海涛,谢益民

11.淀粉基固着剂控制DCS的特性分析 邢思魏,王立军,查瑞涛,秦薇薇

12.纳米级两性聚丙烯酰胺造纸助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晏溶,万金泉

13.纳米纤维素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浆造纸中的应用前景 吴开丽,徐清华,谭丽萍,秦梦华

14.顶网成型器成功应用于东莞旭丰纸业4400/400包装纸机

15.一株深绿木霉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李雪云,付时雨,刘浩,詹怀宇,冯蕾,谢君

16.不同培养方式制备的细菌纤维素性质的比较 崔思颖,朱明军,邓毛程,梁世中

17.红外光谱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羧基含量 张燕兴,叶君,熊犍

18.GC-MS法研究Co-salen催化氧化愈创木基木素模型物的机理 邓日灵,周学飞

19.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造纸废水处理预测研究 李伟奖,马邕文

20.混凝协同好氧生物膜技术深度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 张苗,黄少斌

1.中国造纸工业60年的光辉历程——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 胡宗渊,Hu Zongyuan

2.中国涂布加工纸的现状及展望 蒋荣祺,韩志诚,Jiang Rongqi,Han Zhicheng

3.加快造纸化学品发展步伐,为我国造纸工业现代化服务 夏华林,Xia Hualin

4.造纸企业全厂能量系统优化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李继庚,刘焕彬,吴波,周艳明,尹勇军,沈工,李小红,Li Jigeng,Liu Huanbin,Wu Bo,Zhou Yanming,Yin Yongjun,Shen Gong,Li Xiaohong

5.优化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IAPWS-IF97计算模型的新方法 周艳明,李继庚,刘焕彬,Zhou Yanming,Li Jigeng,Liu Huanbin

6.造纸过程"三环节"能量系统及诊断案例分析 陶劲松,李继庚,孔令波,李玉刚,尹勇军,刘焕彬,贾靖江,Tao Jinsong,Li Jingeng,Kong Lingbo,Li Yungang,Yin Yongjun,Liu Huanbin,Jia Jingjiang

7.打浆对相思木漂白KP浆导管形态的影响研究 黎小敏,何北海,Li Xiaomin,He Beihai

8.提高新闻纸表面强度的试验 彭志军,张棽,嵇岿然,Peng Zhijun,Zhanglin,Ji Kuiran

9.无碳原纸采用PPE作表面施胶剂的生产工艺探讨 肖仕南,Xiao Shinan

10.涂布白卡纸涂料配方对复合牢度的影响 仇如全,余军生,卢诗强,俞宏明,杨丽,Qiu Ruquan,Yu Junsheng,Lu Shiqian,Yu Hongming,Yang Li

11.表面活性剂对幕帘稳定性的影响 孙军,刘金刚,王比松,Sun Jun,Liu Jingang,Wang Bisong

12.增稠剂对多颜料配方涂料及涂层性能的影响 黄俊,杨仁党,Huang Jun,Yang Rendang

13.表面施胶淀粉与合成表面施胶剂协同作用的研究 王芳,陈港,方志强,Wang Fang,Chen Gang,Fang Zhiqiang

竹浆纤维篇8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alkali, the dependence on chemicals and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es combined chemical and enzyme means.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of such factors as Sodium Hydroxide dosage, treatm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were tes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could be expressed by Sodium Hydroxide concentration of 8 g/L, treatment time of 150 min and temperature of 80 ℃. The results could be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refinement of bamboo fibers.

竹类植物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竹类植物面积最广、资源最多、利用最早的国家。竹纤维因其本身的多孔微细结构而具有良好的吸湿、导湿性,以及天然的抗菌抑螨和防臭性能,适用于各类纺织品。目前国内主要研究竹浆纤维的加工,但竹浆纤维的一些天然特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纤维的除臭、抗菌、防紫外线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湿强也下降较多,而竹原纤维的上述性能得到了最大的保留。

目前国内制取竹原纤维的主要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物理法工艺简单、操作便捷,但制取的纤维胶质(非纤维素部分)含量高,纤维粗硬,且线密度离散性大;化学法能够制取线密度相对较小的竹原纤维,但成本较高,且对环境污染严重;而生物法对环境污染小,且具有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和反应条件温和等显著特点。考虑到生物酶的运用尚在初始阶段,本文试采用化学 酶联合脱胶方法对竹材进行脱胶实验,探索竹原纤维的制取方法。

1实验部分

1.1材料与仪器

试样:毛竹(产自河南郑州),毛竹的化学成分见表 1。

实验药品:果胶酶(诺维信(中国)有限公司)、氢氧化钠、多聚磷酸钠、硅酸钠、亚硫酸钠、JFC渗透剂、98% 硫酸、30% 双氧水。

实验仪器:JA 2003 A电子天平、ZQS 1型电热蒸煮锅、恒温振荡水浴锅、烘箱、烧杯、量筒等。

1.2成分分析方法

参照 GB/T 5889 ― 86《苎麻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对竹原纤维的化学成分和残胶率进行测试。

1.3工艺流程

采用化学 酶联合脱胶方法,充分发挥生物酶脱胶和化学脱胶各自的优势,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准备 超声波处理 碱煮 水洗 碾压梳理 酸洗 水洗 生物酶 水洗 漂白 柔软处理 烘干。

1.4工艺条件

(1)超声波处理:利用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 提高除胶效率。超声波频率 50 kHz,温度 50 ℃、时间 15 min、浴比 1∶15。

(2)碱煮:常压,浴比 1∶30,硅酸钠、亚硫酸钠、多聚磷酸钠和质量分数为 2% 的JFC,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煮练的温度和时间见表 2。

(3)水洗:用 50 ~ 60 ℃ 温水反复冲洗至中性。

(4)碾压梳理:用自制的圆形铁棒将经过碱煮的试样机械碾压,使竹纤维分离,迫使部分胶质被剥离。

(5)酸洗:将竹纤维浸泡在酸液中,中和竹纤维上的残余化合物,并进一步去除部分胶质。98% 硫酸的质量浓度1 g/L,浴比 1∶30,时间 30 min。

(6)水洗:用 30 ℃ 温水反复冲洗,去除化学药品的 残留。

(7)生物酶:果胶酶 4%,pH值 6 ~ 7,温度 50 ~ 60 ℃,时间 3 h。

(8)水洗:用自来水冲至中性。

(9)漂白:30% 双氧水的质量浓度 4 g/L,浴比 1∶100,加入质量分数为 2% 的尿素、硅酸钠、亚硫酸钠、多聚磷酸钠和渗透剂 JFC,温度 99.9 ℃,时间 30 min。

(10)柔软处理:乳化油 3%,温度 40 ~ 60 ℃,时间 3 h。

2结果与讨论

2.1生物酶脱胶机理

实验所选用的果胶酶主要成分能够有效分解去除果胶质及其他共生杂质。其作用原理主要为:果胶酶首先与纤维细胞壁中的果胶结合,成为果胶质;随后果胶质脱甲基成为果胶酸;最后水解各半乳糖醛酸单体间的 1,4 苷键,降解大分子。同时产生的水溶性产物游离初生胞壁基质,释放出果胶酶,使其成为其他果胶质再吸附,周而复始地重复这一 过程。

生物酶处理与化学脱胶相比,不仅具有专一的针对性和高效性,而且减轻了对纤维的损伤。本次实验将生物酶处理放置在碱煮辗压后,可以有效地使酶制剂渗入已分散的纤维之间,进一步去除剩余胶质及部分杂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2正交试验

初次实验,在生物酶配合作用的基础上,以碱煮工艺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煮练时间和煮练温度参数作为试验因子,以残胶率和断裂强度作为考察目标,进行正交试验和分析,相关指标测试结果见表 3。

残胶率是衡量脱胶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表 3 得出,当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 10 g/L,残胶率最低,脱胶效果最好。但是随着氢氧化钠浓度的提高,竹纤维断裂强度逐渐减小。主要原因是随着脱胶的逐步进行,纤维受损伤的情况加剧,从而导致纤维断裂强度的减小。

另一方面,煮练时间和煮练温度也影响到纤维的脱胶效果。一般情况下,煮练温度和煮练时间与纤维的脱胶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随着煮练时间和温度的提升,脱胶效果提升。但是,综合考虑到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等问题,煮练时间和温度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由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见表 4,极差反映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对试验的影响最大,碱浓度小,胶质不能得到很好的去除;碱浓度大,对纤维断裂强度易造成损伤。其次是煮练的时间,而煮练温度对试验的影响相对较小些。

最后,综合多项指标分析确定最优方案为在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 8 g/L、煮练时间 150 min、煮练温度 80 ℃的条件下进行化学脱胶,然后进行生物酶辅助脱胶,条件为果胶酶 4%,pH值 6 ~ 7,温度 50 ~ 60 ℃,时间 3 h。

3结论

采用化学 酶联合脱胶方法对竹材进行脱胶,对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对竹纤维残胶率和断裂强度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氢氧化钠浓度、煮练时间、煮练温度。

(2)最优工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 8 g/L,煮练时间 150 min,煮练温度 80 ℃;助剂硅酸钠、Na2SO3、多聚磷酸钠和质量分数为 2% 的JFC,浴比 1∶30;果胶酶 4%,pH值 6 ~ 7,温度 50 ~ 60 ℃,时间 3 h。

经过脱胶工序,竹材的残胶率降至 28.12%,说明化 学 酶脱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验条件下制取的纤维较粗,尚不能满足服用性能的要求,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柔软和梳理处理。

在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竹原纤维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纤维本身仍然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竹原纤维的强力虽优于竹浆纤维,却低于棉纤维,更不能和涤纶相比,一般可以通过混纺降低其对织物性能的影响。而竹纤维较低的弹力以及在脱胶过程中损失的强力,直接影响织物的抗折皱性、耐磨性等,需要靠脱胶工艺的优化来改善。例如采用生物酶处理方法,不仅高效环保,还能增加纤维的柔软性。但考虑到酶制剂价格昂贵,大规模应用还有待于其价格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谢朝柱. 加快竹林大开发,发展竹子大产业[J]. 竹子研究汇刊,1997,16(3):1 4.

[2] 于伟东. 纺织材料学[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0.

[3] 潘云鹏. 竹纤维的特点、鉴别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J]. 染整技术,2009,31(8):50 51.

竹浆纤维篇9

高峰竹柳造林的最佳土地条件是低洼湿滩地,这些土地不能种植庄稼,只能短期养殖,属于低效益的荒废湿滩地,我国大约有9000万公顷这样的荒滩湿地,这些低洼地大多数都位于江河湖泊的边缘地带,另外还有1.3亿公顷盐碱地,因此在这些地方种植速生竹柳具有变废为宝、生产能源等多种优势。

万里常青公司在湖北搞的烂泥经济试验,一年前还是无人问津的烂泥地,一年后就成了一座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4000亩高峰竹柳种苗现已在这些烂泥地扎根生长。据统计,每亩湖地里的树木每年都能产生效益15600多元,六年以后这片湖地将为社会直接创造财富2个亿以上。每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面对这样的场景都忍不住地感叹,万里常青公司为林业界创造了一个奇迹!

一、高峰竹柳与木塑聚合材料

目前,万里常青公司正在进行第三代木塑分子聚合材料生产试验,这是一项造福人类社会的最新技术成果。第三代木塑分子聚合材料是利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与木粉,经分子层次聚合生成,采用挤出、模压、注射成型等常规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各种板材、型材和产品。这种新型板材不吸水、不变型、不褪色、不老化、不腐蚀、不霉烂、不虫蛀,节能环保效果好。

生产木塑分子聚合材料的主要成份是木粉,该木粉则是由“高峰竹柳”造林中幼林抚育大树修剪产生的枝条或竹柳大树成材加工剩余的枝叉加工而成,也可以高密度种植高峰竹柳,以小径材制成所需的木粉材料供聚合之用。为此开辟了一条竹柳木材加工新途径。

和普通木材相比,木塑分子聚合材料还具有以下优点:首先,生产木塑分子聚合材料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到废物利用。因为木塑分子聚合材料全部使用竹柳小径材、树木枝条、加工剩余物、废弃物,节约竹柳成材和优质木材,将竹柳木材的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都聚合进了新材料中。使用和损坏后的木塑聚合材料,可以全部再生利用,是一个全回收、全循环、全利用、全环保的项目。

其次,生产木塑分子聚合材料具有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回报的优势。木塑分子聚合材料用0.6吨竹柳木粉和0.4吨废旧塑料,就可以生产出一吨产品,目前国际市价格最高达28000元/吨。一个年产10万吨木塑材料的企业,可利用竹柳6万吨,利用废旧塑料4万吨,相当于从垃圾中捡回25万立方米木材、相当于节省水泥、钢材分别为40万吨、替代塑料和铝材分别是8万吨,这是木塑产业发展对循环经济的贡献。

再次,生产木塑分子聚合材料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木塑分子聚合材料改变了商品林的生产方式,由长时间周期性生产向短期林业种植业转变,可实现竹柳当年种植当年受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开展竹柳规模种植。把林业、木材加工业、废旧塑料回收业也聚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污染治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社会系统工程。

最后,木塑分子聚合材料用途广泛,现已被应用于包装运输领域中、车辆船舶领域中、建筑材料领域、室内装潢领域、军事领域等,它将在众多领域和范围内取代木材、钢材、水泥、塑料等常规材料。

二、高峰竹柳与生物质能源

当前,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是克服能源危机的主要出路。据预测,到2020年,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的比重接近60%,而生物质颗粒燃料则占生物质能利用的60%。

所谓生物质能源也就是利用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常规燃料能源。有机物中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

柳树是林业能源林的主要树种,“高峰竹柳”则是多基因组合杂交的柳树新品种,具有速生、高产、抗逆等优点。作为能源树种每亩可密植1万株,每亩每年生物产量鲜重可达8至10吨,是普通柳树的十倍。在国外柳树生物质转化为能源的主要途径是发电,柳树生物质具有较高的燃烧值,发达国家用柳树生物质发电已经有20 年以上的历史。将柳树粉碎后制作成生物质能源颗粒和煤炭混合发电,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降低污染50%以上。

生物质颗粒燃料是最具大规模产业化开发前景的新型生物质能源,用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取暖和生活用能,生物质燃料利用率高,便于贮存,无污染。二是生物质工业锅炉,用生物质能替代燃煤,解决环境污染。三是发电,可作为火力发电的燃料。据统计,2008年全球生物质颗粒燃料销售量达1.8亿吨,市场规模超过500亿欧元。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以年均18%的速度高速成长,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市场中的“香饽饽”。

竹柳是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最好的原料。生物质颗粒需求之大,竹柳作为原料种植前景更为广阔。

生物质颗粒燃料发展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但透过国外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高峰竹柳”将在生物质能源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峰老人发起的1000万亩竹柳大造林,将可年产生物质颗粒3.25亿吨,相当于年发电量9000亿KWH以上。

三、高峰竹柳是最好的纸浆来源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纸品消费国,各类纸和纸制品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4%;同时我国又是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在各大纸浆生产国中,中国的净进口量最大,但仍有很大的市场缺口,大量造纸原料需要进口。

要解决纸浆用材需要日益增长与森林资源匮乏日显突出的矛盾,缓解国际进口纸浆价格暴涨的压力。建立纸浆原料林基地,逐步减少对国外进口资源的依赖,显得非常迫切。营造速生丰产纸浆林“高峰竹柳”是最好的树种之一。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进行了“竹柳材性纤维质量及制浆性能的研究”,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高峰竹柳材质色浅且密度适中,木粉自然白度比杨树高,竹柳木材的纤维质量较好纤维长宽适中且柔软。符合制浆工业对木材要求。根据竹柳木材密度和材质白度分析,该原料适宜做高得率化学机械浆。竹柳可以作为纸浆材合理地种植并开发利用。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纸张、架材、板材等木材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当前很多工业企业都呈现出掠夺式的发展,因此大力开展高峰竹柳造林是对我国的能源资源的有效补充和储备,是改善生态缓解能源紧张的务实之举!

中国高峰竹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凯旋城1号楼2栋1403室

电话:010-59273183

15855582853

香港公司地址:香港九龙尖沙咀厚福街3号华博大厦18楼1806室

电话:00852-23682122

00852-33673126

皖阜阳公司地址:阜阳市经济开发区申寨社区政务大楼1-3楼

电话:0558-2220627

2226697 400-088-2853

15855582853 5955852853

竹浆纤维篇10

2.采用壳聚糖整理的涤纶织物的性能分析王莎莎,张一心,WANGSha-sha,ZHANGYi-xin

3.低温等离子体对羊毛织物防毡缩性能的影响李亮,LILiang

4.珍珠纤维活性染料染色性能探讨山东纺织科技 胡雪敏,张海燕,HUXue-min,ZHANGHai-yan

5.LF天丝纯纺细号纱的生产技术李国利,王莉,LIGuo-li,WANGLi

6.竹炭改性涤纶的性能及其纺纱工艺探讨高小亮,GAOXiao-liang

7.利用水溶维纶纱开发空心毛巾织物的上浆实践王国立,毛雷,WANGGuo-li,MAOLei

8.Y200S型电子小样织布机的维护体会周祥,陆锦明,ZHOUXiang,LUJin-ming

9.深色活性印花防沾色水洗工艺生产实践孙俊贵,文磊,纪德峰,耿玲,SUNJun-gui,WENLei,JIDe-feng,GENGLing

10.FB200-15型羊绒梳理机简析张艳丽,ZHANGYan-li

11.123系列变性淀粉上浆实践杨勇,范君,樊理山,YANGYong,FANJun,FANLi-shan

12.泡沫染整加工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中的应用游甜甜,陈新华,杨静新,YOUTian-tian,CHENXin-hua,YANGJing-xin

13.短纤维含量的测量方法和机理研究朱吉良,ZHUJi-liang

14.浅析织物表面摩擦性能的研究方法张立峰,陈贵翠,ZHANGLi-feng,CHENGui-cui

15.短袜袜口穿着压力舒适性的主观评价黎云玉,张一心,陶家杰,LIYun-yu,ZHANGYi-xin,TAOJia-jie

16.夜光纤维的性能及应用赵菊梅,ZHAOJu-mei

17.静电纺丝法浅析赵敏,潘福奎,ZHAOMin,PANFu-kui

18.功能粘胶纤维的耐酸碱性邱秀丽,刘正芹,于丽华,孙永军,QIUXiu-li,LIUZheng-qin,YULi-hua,SUNYong-jun

19.莲纤维性能的研究及应用陈丽华,高维全,CHENLi-hua,GAOWei-quan

1.姜黄用于Lyocell针织物的染色研究赵珊珊,刘逸新,于湖生,ZHAOShan-shan,LIUYi-xin,YUHu-sheng

2.三种纤维素纤维轴向压缩的对比张洪亭,ZHANGHong-ting

3.高导湿抗菌功能针织物研究冯燕,王其,FENGYan,WANGQi

4.细纱车间"煤灰纱"成因的数值模拟与分析王海,刘刚,冯震,崔中坚,WANGHai,LIUGang,FENGZhen,CUIZhong-jian

5.紧密纺高强光洁床品面料开发盛爱军,SHENGAi-jun

6.维卡丝强捻纱的开发设计周美凤,陈志铭,吴佳林,ZHOUMei-feng,CHENZhi-ming,WUJia-lin

7.乙二醛对棉织物的免烫整理石唐松,徐红,杜兆芳,SHITang-song,XUHong,DUZhao-fang

8.JF型环锭细纱牵伸工艺研究与优化苏玉恒,杨明霞,SUYu-heng,YANGMing-xia

9.丽赛纤维/精梳棉纺纱工艺探讨姜绍霞,JIANGShao-xia

10.天竹纤维经纱上浆技术探讨魏慧玲,WEIHui-ling

11.浅谈针刺机气囊夹紧装置的设计王志勇,尹明富,范世超,WANGZhi-yong,YINMing-fu,FANShi-chao

12.甲壳素纤维性能与纺纱工艺研究李岳,LIYue

13.粘胶上浆工艺研究庞明军,段亚峰,陈晓娇,冯仑仑,刘洪太,PANGMing-jun,DUANYa-feng,CHENXiao-jiao,FENGLun-lun,LIUHong-tai

14.实验室用小轧车的设计与生产李志云,LIZhi-yun

15.清梳联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李玉秀,徐毅,LIYu-xiu,XUYi

16.伺服系统在FA1141A型成卷机中的应用杨军艳,刘明,YANGJun-yan,LIUMing

17.减小服装企业运营惯性的方法研究刘文永,LIUWen-yong

18.山东纺织科技 谈流行色预测的研究与发展常丽霞,高卫东,CHANGLi-xia,GAOWei-dong

19.仿生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许群辉,檀子桢,XUQun-hui,TANZi-zhen

20.荷叶丝纤维结构与性能探讨明津法,蒋耀兴,MINGJin-fa,JIANGYao-xing

1.针织物孔径特性与差动毛细效应关系的研究范菲,齐宏进,FANFei,QIHong-jin

2.超吸水纤维非织造布吸水性能的探讨车顺花,于湖生,CHEShun-hua,YUHu-sheng

3.基于格栅法的绉织物灰度曲面分形特征的研究杨艳,赵维强,YANGYan,ZHAOWei-qiang

4.浆纱耐磨寿命统计分布规律的研究王晓梅,WANGXiao-mei

5.Amicor抗菌纤维面料的染整加工张广传,申春华,李锡军,ZHANGGuang-chuan,SHENChun-hua,LIXi-jun

6.Bamboo/玉米纤维混纺竹节纱的软硬件设计及工艺开发姚俊红,YAOJun-hong

7.RS485通讯系统用于梳棉机电气控制的实践分析曲学忠,李玉秀,QUXue-zhong,LIYu-xiu

8.赛络纺纱质量分析与控制范宪坤,FANXian-kun

9.CIBACRONS型染料在Modal/棉弹力针织物上的应用段恋,陈文婵,DUANLian,CHENWen-chan

10.棉秆皮纤维化学脱胶工艺初探裴华强,翟耀华,PEIHua-qiang,ZHAIYao-hua

11.5.8tex特细号高密平纹防羽布的生产实践牛建涛,NIUJian-tao

12.微波技术在织物碱退浆中的应用成中平,CHENGZhong-ping

13.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王坤良,朱勇,WANGKun-liang,ZHUYong

14.蚕丝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蒲丛丛,何建新,PUCong-cong,HEJian-xin

15.PTT纤维及其形状记忆织物的发展研究综述周玲,张增强,ZHOULing,ZHANGZeng-qiang

16.PPS纤维的结构与热性能张明,ZHANGMing

17.影响衣内微气候舒适度的因素研究谷美霞,孙玉钗,宋长亮,GUMei-Xia,SUNYu-Chai,SONGChang-Liang

18.棉机织物绿茶染色及染后织物抗菌性的探讨张彩玲,贺娟,于湖生,ZHANGCai-ling,HEJuan,YUHu-sheng

1.三维编织物的编织与固化工艺研究概述孙其永,李嘉禄,焦亚男,SUNQi-yong,LIJia-Lu,JIAOYa-Nan

2.牛奶纤维热学和力学性质的研究李并珊,石风俊,陈志强,LIBing-shan,SHIFeng-jun,CHENZhi-qiang

3.Lyocell纤维纺丝溶剂NMMO及回收工艺的研究韩增强,武志云,汪少朋,蔡剑,HANZeng-qiang,WUZhi-yun,WANGShao-peng,CAIJian

4.牛奶/涤纶/羊绒三组分纤维混纺织物的开发李梅,王秀芝,谢淑红,LIMei,WANGXiu-zhi,XIEShu-hong

5.竹/棉高矮毛粘胶丝提花缎割绒毛巾被的开发邹晋升,高文波,ZOUJin-sheng,GAOWen-bo

6.利用紧密纺纱技术开发高强光洁面料张荣明,ZHANGRong-ming

7.干法腈纶毛条产生毛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齐玲玲,杨永舵,QILing-ling,YANGYong-duo

8.大豆蛋白纤维/超细涤纶高档特细号抗皱纱的开发赖焕标,LAIHuan-biao

9.涤纶仿绵羊毛面料的生产工艺邵改芹,刘昊,SHAOGai-qin,LIUHao

10.粘胶长丝色差的形成原因及预防田素英,TIANSu-ying

11.竹/棉/天丝纤维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胡乃杰,于兆玮,HUNai-jie,YUZhao-wei

12.单纱条干均匀度对股线性能的影响钱洪德,QIANHong-de

13.全棉色织布的碳纤磨毛加工工艺的探讨曾翠霞,郑少琼,ZENGCui-xia,ZHENGShao-qiong

14.预加张力对单纱断裂强力的影响牧广照,MUGuang-zhao

15.探索工艺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的纺织企业管理模式丁文利,马文卿,DINGWen-li,MAWen-qing

16.ERP系统的企业应用探析戴兴,DAIXing

17.纺织机械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补国苗,周镭,BUGuo-miao,ZHOULei

18.玄武岩纤维的发展及其应用沈晓梅,刘华武,刘长雷,SHENXiao-mei,LIUHua-wu,LIUChang-lei

19.竹炭改性涤纶纤维性能及针织物保健功能初探赫淑彩,王其,HEShu-cai,WANGQi

20.浅谈缓释药物纤维的发展黎天乐,LITian-le

1.浆纱落物的成因探讨吴保平,刘慧娟,憨文轩,WUBao-ping,LIUHui-juan,HANWen-xuan

2.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配合研究苏玉恒,贾国欣,SUYu-heng,JIAGuo-xin

3.涤氨弹力针织物服用性能的研究山东纺织科技 翟黎莉,于湖生,ZHAILI-li,YUHu-sheng

4.羊绒/精梳彩棉/抗菌AB多重复合羊绒衫的开发王万秀,周奕,WANGWan-xiu,ZHOUYi

5.羊绒/OPTIM/莫代尔混纺高支针织纱的开发金美菊,JINMei-juhHTTp://

6.预湿预烘上浆工艺在经纱上浆中的应用毛雷,窦玉坤,邢明杰,MAOLei,DOUYu-kun,XINGMing-jie

7.FA322并条机性能及使用实践陈卫华,管华,韩雪梅,池少华,CHENWei-hua,GUANHua,HANXue-mei,CHIShao-hua

8.染色过程中取得深色效果的几种途径戴桦根,陈文,DAIHua-gen,CHENWen

9.棉散纤维染色的工艺探讨许玉坤,曾昭礼,XUYu-kun,ZENGZhao-li

10.彩横条纬编织物的生产张卫红,ZHANGWei-hong

11.喷气织机制织棉锦单丝交织面料的生产实践贺婕,包云红,HEJie,BAOYun-Hong

12.超细特涤纶丝织布290T雪克产品的技术工艺探讨吕迎智,高玉鑫,吕艳,LVYing-zhi,GAOYu-xin,LVYan

13.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织物的生产实践张淑梅,ZHANGShu-mei

14.GA308型浆纱机浆槽的改进娄建锋,石超伟,LOUJian-feng,SHIChao-wei

15.纱线动态强力的测试与研究梁银峥,成玲,王茜,LIANGYin-zheng,CHENGLing,WANGQian

16.方便快捷的纺织CAD王树英,周奕,WANGShu-ying,ZHOUYi

17.真丝织物无甲醛抗皱整理剂的发展近况王慧敏,张宏伟,陈春侠,马立伟,WANGHui-min,ZHANGHong-wei,CHENChun-xia,MALi-wei

18.涤纶帘子线的开发与应用鹿学凤,白继德,LUXue-feng,BAIJi-de

19.紧密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丁文利,DINGWen-li

20.织物稀土抗菌防臭整理进展周谨,ZHOUJin

21.膨润土防水毯防水技术概述罗佳丽,潘福奎,LUOJia-li,PANFu-kui

1.求真务实科学发展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赵传香

2.丽赛纤维的结构和性能分析孔燕,于爱红,蓝洁,由瑞华

3.低比例PTT/棉混纺针织物的性能研究张敏

4.有光涤/精梳棉/粘胶混纺纱工艺实践刘运新,郑成优

5.丽赛纤维纺纱工艺探讨朱士凤,于爱红,由瑞华,蓝洁

6.活性染料染羊毛工艺探讨梁凤英

7.不同仪器测试马克隆值的对比分析曹秋玲,翟亚丽,封红艳

8.GAMMA剑杆织机生产牛津纺织造工艺探讨祝永志

9.亲水柔软整理剂的复配与应用研究胡啸林,王春梅,黄晓玲

10.轻型钢结构纺织工业厂房的设计施工要点袁建成

11.谈职业装的三个特性--实用性艺术性标识性郭庆红

12.山东纺织科技 展望未来服装的发展趋势孔娟

13.浅谈服装舒适性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王强,甘应进

14.Matlab用于织物起毛起球图像的小波消噪处理初探高水平,汪黎明,王锐

15.谈国产服装CAD/CAM系统的发展邱佩琼,陈继红

16.计算机技术在浆纱机上的应用何德熙,何鹏

17.快速反应系统在纺织企业的应用荆学谦

18.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刘辉,王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