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十篇

时间:2023-03-24 08:39:59

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肺癌篇1

病人,男,74岁,已婚。吸烟40余年,40支/d,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发现左上肺肿物半年。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有一类圆形肿物,直径约1.1 cm,边缘毛糙。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腔无积液。入院后完善检查,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胸手术,术中见左肺上叶尖后段有一肿物,大小约1.4 cm×1.0 cm×1.0 cm,同侧壁层胸膜、上叶肺表面,下叶肺表面及斜裂见多枚点片状癌结节,大者直径约1.2 cm,小者直径为0.2 cm,行左肺上叶肿物楔形切除、胸膜癌结节部分切除术+胸膜癌结节烧灼术,切除组织送病理。病理结果示:(1)左上肺尖段小细胞癌合并腺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癌组织局部侵及肺膜;(2)胸膜结节中见腺癌组织灶性浸润。

讨论

肺腺癌约占肺癌的25%~30%。细支气管肺泡癌在 WHO分类中归于肺腺癌,约占肺癌的2%~3%[1]。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来源于支气管黏膜的基底细胞或储备细胞,约占肺癌的10%~20%[2]。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癌组织成分混合构成的癌,不论是同源性分化或异源性分化的,可统称为复合性癌。复合癌的发病率约占恶性肿瘤的0.3%~0.5%[3]。随着螺旋CT和病理技术的发展,复合癌的发现率也在不断增加,报道约0.2%~20%[4]。关于复合性癌的发生可能是在同一起源的细胞发生癌变过程中,出现多方向分化的结果。该病人术后病理结果为小细胞癌合并腺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属肺复合性癌,在肺癌中复合性癌的发病率已有报道,Rohwedder[5]综合文献报道,双原发性肺癌的发生率为0.2%~1.8%。但在同一实体瘤体中小细胞癌与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同时存在的混合癌相当罕见。同一实体瘤中包含多种癌细胞,可能是造成肿瘤对放化疗不敏感的因素之一,因此在临床中如遇到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想到有复合性癌的可能性。该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术中所见与腺癌相似,诊断主要靠病理。结合文献,Trousse报道[6],术后辅助化疗有利于复合癌的预后。对本例复合癌的术后化疗,即选择对小细胞肺癌有效的化疗方案,同时用兼顾非小细胞癌的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Malthews MJ. The pathology of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lung[J]. Semin Oncol,1983,10:34.

[2] 王德元. 肺小细胞癌[J]. 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1979,6:238.

[3] 李辉,王伟.肺癌与多发癌[J]. 中国肺癌杂志,2002,5(3):211-213.

[4] Mun M, Kohno T. Singlestage surgical treatment of synchronous bilateral multiple lung cancer[J]. Ann Thorac Surg, 2007,83:1146-1151.

小细胞肺癌篇2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方法非小细胞肺癌71例,全部由病理学证实,Ⅰ期12例,Ⅱ期16例,Ⅲ期38例,Ⅳ期5例。照射方法采用6MV-X线外照射常规前后野照射DT40Gy/4w后,避开脊髓缩野加量20~36Gy/2~4w。结果其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75%、23.94%、7.04%,Ⅰ、Ⅱ、Ⅲ、Ⅳ期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3%~16.67%、31.25%~12.5%、13.16%~2.63%、0%。预后与临床分期有关,与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结论对于未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射疗法预后

Radiotherapyof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areportof71cases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efficacyandprognosticfactorsofradiotherapyin71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MethodsFromJanuary1994toDecember1998,71patientswithNSCLC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ccordingtothe1997UICCStagingsystem,12patientshadstageⅠdisease,16stageⅡ,38stageⅢ,5stageⅣ.Allpatientsweretreatedbyhistopathologyorcytopathology.Patientswouldreceive40Gyplusaboostof20~36Gy.ThetotaldosewasDt60~76Gyin6~8weeks.Allpatientswerefollowedformorethanfiveyears.ResultsTheoverall1-,3-and5-yearsurvivalrateswere57.75%,23.94%,7.04%,respectively.Thestageofthediseasewasprognosticfactors.ConclusionRadiotherapyisaneffectivetreatmentoption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

【Keywords】non-smallcelllungcancerradiotherapyprognosis

非小细胞肺癌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70%~80%,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环境影响近些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笔者总结我院1994年1月~1999年12月间收治的因各种医学上的或传统的原因未行手术治疗而仅行单纯常规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71例,现将其疗效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组病例71例,因合并有内科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心血管系统疾病等)或患者拒绝手术仅行单纯放疗。其中男49例,女22例,男女比例2.23∶1。年龄42~81岁,中位65.9岁。部位左肺44例,其中上叶28例,下叶16例;右肺27例,其中上叶9例,中叶4例,下叶14例。全部病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其中鳞癌34例,腺癌29例,未分类8例。临床分期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按照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肺肿瘤TNM分期标准进行重新评价,Ⅰ期12例,Ⅱ期16例,Ⅲ期38例,Ⅳ期5例。

1.2治疗方法放射源均采用6MV-X线,照射范围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纵隔;对原发灶应超过病变边缘1~2cm,纵隔野上界胸廓入口,下界依原发灶情况而定。原发灶位于上叶者,下界为隆突下5cm。原发灶位于下叶者,下界达膈面。如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则加照锁骨上区。采用常规照射,每次1.8~2Gy,每周5次,先用前后对穿野照射至40Gy后改斜野或侧野避开脊髓缩野照射,总剂量60~76Gy,锁骨上区转移灶60~70Gy,所有照射野均采用模拟定位机定位,照射肿瘤量未作肺校正。

1.3统计学方法生存率计算采用直接法,显著性检验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随访所有病例均随访至2004年12月,随访5年以上,6例失访(失访病例从失访之日起按死亡计算),随访率为91.55%。

2.2生存情况生存日期从放疗开始之日计算。临床分期与生存情况见表1,病理类型与生存情况见表2。

表1临床分期与生存情况(略)

表2病理类型与生存情况(略)

2.3死亡原因分析66例死亡病例中,除失访6例外,其余病例局部复发或失控者28例(46.70%),远处转移21例(35.00%),局部复发或失控者+远处转移6例。死亡原因不明2例,非肿瘤致死3例(心梗1例,脑血管意外2例)。远处转移以脑、肝、骨转移多见。

3讨论

我国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10年中明显上升,已成为恶性肿瘤的首位死亡病种,其中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的发病率占肺癌总数的75%~80%。由于肺癌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因而临床所见多为中晚期患者,多失去手术机会,对于不适于手术的患者,放疗是并发症最少也是最有效的非外科治疗方法。NSCLC单纯放疗治愈率较低,其根治性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5%~10%[1]。本组5年生存率为7.04%,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VanHoutte[2]指出影响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细胞类型、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病期及患者的一般状况等,其中,肿瘤侵犯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程度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NSCLC临床分期的增加,其1年、3年、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细胞学分类中,腺癌与鳞癌之间的生存率差异不明显(P>0.05)。方德康等[3]也报道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类型不影响生存率。

本研究中,所有病灶均照射60~76Gy,但仍有46.7%的病灶复发或者未控,其原因在于Ⅲ、Ⅳ期患者较多,占总数的61%,而要使一个直径5cm的NSCLC通过单纯放疗消退则需要80~90Gy,甚至100Gy[4],而正常肺组织是放射中度敏感器官,其放射耐受受照射总剂量、照射体积等因素的影响,常规放射治疗是不可能达到80~90Gy这一高剂量的,否则将引起严重的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甚至呼吸功能衰竭。要提高NSCLC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率,必须改进放射治疗的技术。近几年来,三维适形治疗及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在国内有了较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加大了对肿瘤的照射剂量,肿瘤剂量有可能达到80Gy以上,大大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但是因为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的设备过于昂贵,国内大多数医院尚不具备,而且大多数患者因为经济原因也无法支付过高的治疗费用,所以常规放射治疗设备仍将在很长时间内作为肿瘤患者的主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原发性NSCLC放疗可采用超分割放疗,以提高疗效[5,6]。超分割放疗是指每天给予两次以上照射,每次照射剂量低于常规放疗剂量。常用肿瘤照射剂量为1.1~1.2Gy,每日2次,2次照射时间间隔6h以上,总疗程与常规放疗相似,但其总剂量较常规剂量提高10%~15%。由于超分割放疗每次照射剂量低时,后期反应组织耐受性增加,这样可以提高放疗总剂量以增加肿瘤杀灭[7]。贺盛光[8]等对超分割与常规放疗NSCLC疗效进行了前瞻性分析,超分割放疗组的肿瘤消退率为80%,常规放疗组的肿瘤消退率为48%,超分割放疗组中位生存期23个月,常规放疗组中位生存期18个月,研究表明超分割放疗组肿瘤消退率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放疗组NSCLC。另外,近些年提倡对NSCLC放化疗综合治疗,Sause[9]等的随机研究表明放疗结合同期化疗组的生存期明显好于传统放射治疗组和超分割放射治疗组,而且放射治疗合并连续低剂量化疗的疗效好于放射治疗联合高剂量化疗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因各种原因未行手术切除而仅做放疗的患者,放疗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今后肺癌治疗中,对于仅拥有常规放射治疗设备的单位,应提倡采用超分割治疗,同时注重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510-525.

2VanHoutteP.Postoperatireradiotherapyforlungcancer.LungCancer.1991,7:57-63.

3方德康,汪良俊,张大为,等.1471例肺癌切除术后的治疗结果分析.癌症,1999,18(4):435-436.

4FletcherCH.Clinicaldose-responsecurvesofhumanmalignantepithe-lialtumors.BrJRadiol,1973,46:1-12.

5刘泰福.现代放射肿瘤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31-347.

6JeremicB,ShibamotoY,AcimoricL,etal.Hyperfractionatedradiothera-pyforclinicalstageⅡnon-smallcelllungcancer.RadiotherOncol,1999,51(2):141-145.

7冯炎.分割放射治疗中剂量、时间因素的生物学基础.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2):70-74.

小细胞肺癌篇3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预后;炎性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基因;循环肿瘤细胞

[中图分类号] R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c)-0056-04

[Abstract] Lung cancer persists throughout the China as the disease of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s and mortalities, endangers the human of hunman being. And small cell lung cancer has a high mortality and dismal prognosis. Age, smoking history, tumor stage, metastasis, and sensitivity to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tudy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the inflammatory factors, some of the markers and gene expression and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above factors may affect the prognosi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result of the above factors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edict the survival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Key words]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ognosis; Inflammatory factor; Marker; Gen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肺癌可分樾∠赴肺癌(SCLC)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小细胞肺癌以分化低、恶性程度高、转移早为特点[1],治疗进展较慢,仍以化疗和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只有2%~5%的局限期患者可行手术治疗。虽然小细胞肺癌对化疗和放疗敏感,但易复发,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1%~2%[2]。目前已经被证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与年龄、吸烟、分期、治疗方案及有无转移相关[3]。除上述常见因素外,发现多种因子可能与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如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嗜铬蛋白A(CgA)、突触素(Syn)、微小RNA(miRNA)与循环肿瘤细胞(CTC)等。找到能预测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炎性细胞因子

近些年国内外研究证实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慢性炎症有关,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机体微环境的转变,形成一个有利于肿瘤发生的环境,小细胞肺癌也不例外[4-5]。

1.1 C-反应蛋白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最灵敏的指标。已有研究表明CRP升高与肿瘤不良预后相关[6-8]。基于以上研究,我国孙秀娥等[9]将CRP用于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研究中,通过对8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的测定,以10 mg/L为界,发现CRP < 10 mg/L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5.43个月,CRP ≥ 10 mg/L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20个月,两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CRP升高可能是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1.2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LR是反映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机体中的变化,在机体中高中性粒细胞和低淋巴细胞的状态会降低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反应,促进肿瘤生长,影响患者的预后。国外有研究证实NLR与多种实体肿瘤[10-14]的预后相关,术前高NLR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Kang等[15]收集18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NLR、PLR与小细胞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初诊时高NLR组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中位数、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均小于低NLR组。并且在初诊及化疗后高NLR组较低NLR组OS及PFS明显缩短。提示NLR是小细胞肺癌独立的预后风险因素。国内黄D等[16]对112例未经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次诊断时NLR值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对于NLR在小细胞肺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3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PLR也是机体内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在肿瘤组织血管中血小板释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细胞因子,并且可与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小板-癌细胞复合体,加速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因此PLR也被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研究[17-20]。Liu等[21]回顾性分析2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PLR与一线化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PLR水平≥152.6是一线化疗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表明高水平的PLR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Kang等[15]对PLR与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LR与临床分期及疾病进展相关,与整体OS无明显相关性。但在局限期患者中高PLR组中位生存期小于低PLR组,说明高PLR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示不良的预后。

2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在癌变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它们以抗原、酶、激素或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或宿主体液中。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反映出肿瘤的性质、肿瘤组织的发生、细胞的分化及功能。高水平的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往往提示较差的预后。

2.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存在于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是一种参与糖酵解途径的烯醇化酶。小细胞肺癌NSE的含量是正常肺组织的3~35倍。Shibayama等[22]评估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化疗前高水平NSE的患者完全缓解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NSE的患者,预后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E水平的高低对小细胞肺癌生存影响比ProGRP更大。说明NSE是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这与Niho等[23]研究结果一致。

2.2 嗜铬蛋白A

CgA是存在于正常神经内分泌囊泡的蛋白质,是传统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张雯雯等[24]研究发现CgA蛋白在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CgA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与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对照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CgA基因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阳性率明显高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说明CgA基因检测有助于小细胞肺癌分期,并可能预测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国外Petrovi■等[25]研究97例SCLC患者与循环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ProGRP、NSE的P系,血清CgA > 56 ng/mL,Pro GRP > 58 pg/mL,NSE > 19 ng/mL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2.3 突触素

Syn是一种位于胞浆突触前囊泡内的糖蛋白,是最常用于诊断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标志物。高福平等[26]研究发现Syn在小细胞癌中的表达为90%,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为32.5%,差异高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万辉等[27]的研究发现在43例小细胞肺癌病例中Syn表达率为93.0%,Syn是诊断小细胞肺癌的可靠指标。但目前尚未明确Syn是否与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

2.4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是一种与细胞增殖特异性相关的核抗原,主要用于判断细胞增殖活性。国内外大量文献证明Ki-67基因的高表达与多种肿瘤预后密切相关[28-32]。对于Ki-67与小细胞肺癌,有的学者认为Ki-67可以作为预测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转移及预后的指标[33],有的持反对意见[34-35]。因此Ki-67能否作为预测SCLC预后的因子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3 基因方面

目前人们正在探索从基因学方面对小细胞肺癌进行研究。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19~22个核苷酸非蛋白编码的单链RNA,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调节mRNA的表达。研究证实在正常人的血清中miRNA的表达基本一致,当机体发生癌变时其表达会有明显不同。

Miko等[36]发现miRNA-126在大部分SCLC呈低表达,而高表达的miRNA-126可以通过延长H69细胞的G1时程,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Mancuso等[37]采集5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为标本对3-miRNA面板进行研究,发现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3-miRNA面板低水平表达的患者生存期较高水平表达长,可预测SCLC的预后。Zhou等[38]发现miRNA-184可抑制SCLC的转移,而miRNA-574-5p则促进SCLC的转移,并且证实miRNA-574-5p是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虽然目前已经证实一些miRNA可以作为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标志物,但仍需更详尽的研究。

4 循环肿瘤细胞

CTC是由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后释放进入外周血循环的一类肿瘤细胞[39]。对于无法取得癌实体组织的患者,在外周血中检测到肿瘤细胞预示着有可能发生肿瘤转移。近年来国内外关于CTC与小细胞肺癌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为CTC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温坚等[40]对64例SCLC患者(观察组)及同期60例非肺结核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外周血CTC表达进行研究,发现观察组外周血CTC ≥ 1、5、10、50的阳性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且SCLC患者中广泛期患者外周血CTC ≥ 1、5、10、50的阳性率显著大于局限期患者(P < 0.05)。这与之前Hou等[41]的研究一致,即CTC计数会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外周血CTC计数广泛期明显高于局限期。此外还得出CTC > 300/7.5 mL血液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4 d,CTC < 2/7.5 mL血液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43 d;经过1个疗程一线化疗后大多数患者出现CTC含量下降,在22天时阳性率由80%降至60%。这说明CTC不仅可以反映SCLC患者的分期和评估化疗方案疗效,还可以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小细胞肺癌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确认及验证,有利于临床医生更详尽地了解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通过多点位对小细胞肺癌进行干预,更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鉴别高风险人群,针对不同患者制订出个性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Elias AD. Small cell lung cancer:state-of-the-art therapy in 1996 [J].Chest,1997,112(4 Suppl):251S-258S.

[2] Singh S,Parulekar W,Murray N,et al. Influence of sex on toxicity and treatment outcome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 [J]. J Clin Oncol,2005,23(4):850-856.

[3] 陈筱玲,方健,聂],等.160例老年小细胞肺癌预后多因素分析[J].中国肺科杂志,2014,17(1):19-23.

[4] Mantovani A,Allavena P,Sica A,et al. Cancer-related inflammation [J].Nature,2008,454(7203):436-444.

[5] 李菁,朱元民,刘玉兰.炎症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07,9(3):217-219.

[6] Dutta S,Fullarton GM,Forshaw MJ,et al. Persistent elev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following esophagogastric cancer resection as a predictor of postoperative surgical sit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J]. World J Surg,2011,35(5):1017-1025.

[7] Van Hemelrijck M,Holmberg L,Garmo H,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evels of reactive C-protein and leukocytes and cancer:three repeated measurements in the Swedish amoris study [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11, 20(30):428-437.

[8] Alifano M,Falcoz PE,Seegers V,et al. Preresection serum C-reactive protein measurement and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1,142(5):1161-1167.

[9] 孙秀娥,高仑,康建军.C反应蛋白水平与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J].广西医学,2015,37(4):465-466.

[10] Aliustaoglu M,Bilici A,Ustaalioglu BB,et al. The effect of peripheral bloodvalues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efore treatment[J]. Med Oncol,2010,27:1060-1065.

[11] Gomez D,Farid S,Malik HZ,et a1. Preoperativ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s a prognostic predictor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World J Surg,2008,32(8):1757-1762.

[12] Chua W,Charles KA,Baracos VE,et a1.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predicts chemotherapy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 [J]. Br J Cancer,2011, 104(8):1288-1295.

[13] Azab B,Bhatt VR,Phookan J,et al. Usefulness of the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in predicting short-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breast cancerpatients [J]. Ann Surg Oncol,2012,19:217-224.

[14] Thavaramara T,Phaloprakarn C,Tangjitgamol S,et al. Role of neutrophil tolymphocyte ratio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J]. J Med Assoc Thai,2011,94(7):871-877.

[15] Kang MH,Go SI,Song HN,et al.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the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in patients with small-cell lung cancer [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14, 111:452-460.

[16] 黄D,刘丹,李为民,等.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西部医W,2016,28(1):109-112.

[17] Kwon HC,Kim SH,Oh SY,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reoperative neutrophil-lymphocyte versus 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in patients with operable colorectal cancer [J]. Biomarkers,2012,17(3):216-222.

[18] Asher V,Lee J,Innamaa A,et al. Preoperative 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 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marker in ovarian cancer [J]. Clin Transl Oncol,2011,13(7):499-503.

[19] Kinoshita A,Onoda H,Imai N,et al. Comparison of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inflammation-based prognostic scores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Br J Cancer,2012,107(6):988-993.

[20] _业琳.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和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生存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5):691-693.

[21] Liu HB,Wu Y,Wang ZF,et al. Pretreatment 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as a predictor of response to first-line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and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J Thorac Dis,2013,5(6):783-789.

[22] Shibayama T,Ueoka H,Nishii K,et al. Complementary roles of 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ProGRP) and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in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small-cell lung cancer [J].Lung Cancer,2001,32(1):61-69.

[23] Niho S,Nishiwaki Y,Goto K,et 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as a predictor of relapse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comparative evaluation with neuron-specific enolase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J].Lung Cancer,2000,27(3):159-167.

[24] 张雯雯,孔庆暖,纪霞,等.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嗜铬蛋白A及突触素的表达及临床相关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2):100-103.

[25] Petrovi■ M,Bukumiri■ Z,Zdravkov■ V,et al.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circulating neuroendocrine markers chromogranin A,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and neuron-specific enolase in patients with small-cell lung cancer. [J]. Med Oncol,2014,31(2):823.

[26] 高福平,魏谨. Syn及CD56在肺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5):900-901.

[27] 万辉,戴一菲.免疫组化在肺小细胞癌活检诊断中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科学,2014,4(4):151-153.

[28] 李亚卓,王凤华,赵坡. CD133、Ki-67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28):3167-3171.

[29] 王玉兰,杜经丽,石怀银,等. CyclinD1、p21WAF1、p53及Ki-67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关系[J].医学杂志,2014,39(1):20-24.

[30] 万安,周颖,曲婉君,等.子宫颈癌中vimentin和ki-67蛋白表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 18(9):805-807.

[31] 贾实,张文海,李建一,等.乳腺癌Ki-67和p53表达分析及其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12):1061-1063.

[32] 刘艳华,罗达亚,艾有生,等.非小细胞肺癌中DLEC1与Ki-67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3,31(12):1585-1587.

[33] Kaira K,Oriuchi N,Imai H,et al. Expression of 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1(LAT1)in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lung [J]. Pathol Res Pract,2008,204(8):553-561.

[34] Paik KH,Park YH,Ryoo BY,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p53,bcl-2,and Ki-67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J Korean Med Sci,2006,21(1):35-39.

[35] Olsen IH,Langer SW,Jepsen I,et al.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sseminated poorly differentiated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 with carbonplation,etoposide,and vincristine:a single institution experience [J]. Acta Oncol,2012,51(1):97-100.

[36] Miko E,Margitai Z,Czimmerer Z,et al. miR- 126 inhibits proliferation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s by targeting SLC7A5 [J]. FEBS Lett,2011,585(8):1191-1196.

[37] Mancuso G,Bovio E,Rena O,et al. Prognostic impact of a 3-MicroRNA signature in cytological samples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Cancer Cytopathol,2016,124(9):621-629.

[38] Zhou R, Zhon XS, Yin ZY, et al.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regulated by microRNA-184 and microRNA-574-5p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 [J]. Oncotarget,2015, 6(42):44609-44622.

[39] Hong B,Zu Y. Detect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urrent challenges and new trends [J]. Theranostics,2013,3(6): 377-394.

[40] 丶幔何志江,刘云军,等.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6,40(2):151-153.

小细胞肺癌篇4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CT诊断;鉴别诊断

小细胞肺癌是肺恶性肿瘤之一, 占肺癌的15%~25%, 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并得到及时治疗, 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CT等影像学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 对本院经术后病理学确诊的38例小细胞肺癌CT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以了解CT在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3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 其中男24例, 女14例。年龄36~66岁, 平均年龄42岁。病变部位:中央型27例, 周围型11例, 周围型内有2例为炎症型表现, 肿瘤最大径线2~9 cm, 3 cm以下者4例, 3~5 cm者23例, 6~9 cm 11例。病灶呈结节状、椭圆形26例, 占68.4%, 分叶状9例, 占23.7%, 斑片状3例, 占7.9%, 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学诊断证实。

1. 2 方法 对临床拟诊为肺癌的患者,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64排CT进行肺部扫描, 扫描厚度为3 mm, 部分病例作增强扫描。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 1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小细胞肺癌阳性结果比较 本组38例确诊病例中, 中央肿块型肺癌27例, 周围肿块型肺癌11例(含2例炎症型)。38例病例经CT检查、经皮肺穿刺、纤支镜活检确诊的阳性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 CT诊断小细胞肺癌阳性率为78.9%, CT结合术前活检(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和纤支镜活检)总阳性率为94.7%。

2. 2 38例小细胞肺癌病理学亚型分析 38例小细胞肺癌病理学亚型:燕麦细胞型16例、中间细胞型12例、复合燕麦细胞型10例。CT确诊的30例小细胞肺癌中, 燕麦细胞型12例, 中间细胞型10例, 复合燕麦细胞型8例。

2. 3 中央肿块型肺癌CT成像特点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CT图像表现为中央型27例, 右侧17例, 左侧10例, 纵隔、肺门肿块15例, 难以区分原发灶和肺门、纵隔转移淋巴结, 支气管壁增厚、毛糙者8例, 杵状增粗者5例, 2例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的表现。

2. 4 周围肿块型肺癌CT成像特点 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有深浅分叶征7例, 短毛刺征4例, 不具有特征性, 少数见阻塞性表现。

3 讨论

3. 1 CT成像技术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小细胞肺癌近些年有上升趋势, CT已成为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对于肺部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尽管CT不能如组织病理活检进行分型诊断, 但在鉴别良恶性方面有其独特的影像学意义。本文38例小细胞肺癌患者, CT诊断为恶性30例, 准确率为78.9%, CT结合经皮肺穿刺活检、纤支镜活检36例, 准确率为94.7%, 与赵兴[1]报道基本一致。2例阴性结果可能与CT成像特点以及活检取材有一定关系。小细胞肺癌系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 其病理亚型有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 易早期发生转移, 预后较差。因此,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 对于典型病例, 一般不难作出诊断。对于不典型病例, 肺内结节及团块状影在平扫无法获得足够信息时, 可行CT增强检查, 以获取更多具有诊断价值的信息。病灶呈均匀强化, 动态强化曲线为快升缓慢下降型, 峰值到达时间为1 min内, 强化范围在20~60 Hu之间。病变部位增强后可清晰的显示供血血管, 典型者呈血管集束征改变, 一旦发现血管内瘤栓即可确诊。如果注入造影剂后5 min CT值升高

3. 2 CT成像技术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应注意几个问题

3. 2. 1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CT成像技术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①小细胞肺癌的纺锤型、茄形已为大家所熟知, 当肺门区有条索状、斑片状、结节状影时, 病变区支气管壁不规则, 腔内未见明显突出物, 而病灶周围密度增高, 远端未见阻塞性征象, 肺门肿大, 纵隔内淋巴结明显增大时, 应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一般痰检、纤支镜都为阴性, 而纵隔内淋巴结肿大明显, 甚至出现“冰冻纵隔”时, 小细胞肺癌则可以成立, 但要与纵隔肿瘤区别, 特别是淋巴瘤, 后者多为双上纵隔增宽, 边缘呈“波浪”状或分叶状, 一般无钙化, 对放射治疗敏感[2]。②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大多位于肺门区, 单侧多见, 少数为双侧, 一般肿块较大, 有时原发灶、转移瘤、淋巴结融合成块, 无法分清, 肿块较均匀, 轮廓较清, 有分叶。③中央型肺癌早期时, 癌组织浸润浅表, 未引起支气管明显狭窄, 胸部影像, 包括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仿真内镜, 甚至支气管镜检查均可能报告正常, 若临床症状明显, 应短期重复检查以避免漏诊。④胸部CT横断面影像检查对于两下叶支气管狭窄的观察有一定限度。由于下叶支气管与分出肺段支气管在解剖上的关系, 使下叶支气管狭窄在胸部CT横断面影像上较难明确显露, 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于诊断有帮助[2]。⑤中央型肺癌与发生在肺叶支气管内的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良性肿瘤的鉴别:支气管内错构瘤、腺瘤常表现为突至管腔内的结节或肿块, 螺旋CT三维重建可显示肿瘤与支气管关系, 支气管壁多无明显改变。中央型肺癌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鉴别:支气管内膜结核在影像上表现为支气管腔狭窄、管壁多轻度增厚, 不张的肺叶体积明显缩小并在其内见到支气管气像有助于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

3. 2. 2 周围型小细胞肺癌CT成像技术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CT成像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没有绝对的特异性, 所以要结合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 必要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检查, 随访观察, 谨慎对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率。①周围型小细胞肺癌没有特征性表现, 很容易与炎症、良性肿瘤混淆, 导致漏诊。本文11例中, 7例呈肿瘤表现, 轮廓较规则, 边缘光滑;4例略深切迹, 2例稍示分叶, 密度较均质, 形态上与良性肿瘤无异, 未显示明显恶性征象, 2例远端见阻塞性改变, 因临床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均行穿刺确诊。所以临床高度指向时, 应充分结合其他手段, 以免误诊。②周围型小细胞肺癌, 往往表现出小灶大转移, 其中4例病灶大小不超过3 cm, 而纵隔内淋巴结明显肿大, 形同纵隔内肿瘤, 后经术前穿刺, 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所以有较明确的临床症状, 未见特殊的肺癌表现, 不能排除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充分利用64排螺旋CT机功能特点, 单次屏气行全肺薄层扫描, 加上功能强大及快捷的图像后处理以获取更有意义、更具有诊断价值的信息[3]。③当肺内的阻塞性变化轻微时, 影像上仅表现为肺叶内少许索条或斑片状病灶, 往往容易忽略对支气管肺癌的考虑而导致误诊。若临床伴有咳嗽、痰中带血, 且患者为高龄、多年吸烟史, 则应高度怀疑支气管癌变, 此时对支气管的进一步检查非常重要。本文2例炎症型病例, 无特征性CT表现, 经多次穿刺、痰检, 才最终获得确诊。④CT成像技术定位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取材部位要恰当、准确, 即使活检结果阴性, 也不能完全除外周围型肺癌。⑤应重视临床资料的收集, 特别是肿瘤标志物动态观察以及随访等, 对明确诊断有较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 CT成像技术在诊断小细胞肺癌时, 应与肺结核球、肺炎性假瘤(如:陈旧性肉芽肿)、肺错构瘤等良性肿瘤进行鉴别, 诊断时应结合临床表现、CT成像的特点、肿块的边缘征象以及CT增强检查的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作出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赵兴.小细胞肺癌45例胸部CT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1, 15(2):106-107.

[2] 李良平, 李向民.肺癌的CT征像与病理关系的探讨.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0, 9(3):17-18.

小细胞肺癌篇5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78-01

肺癌在我国许多城市的病死率位居癌症首位,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患者中占80%~85%,肺癌早期诊断技术有限,因此75%~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选用TP方案与GP方案治疗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旨在比较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2002年6月~2011年9月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8例,男31例,女37例,年龄49~81岁。肺腺癌38例,肺鳞癌3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所有患者主要脏器功能正常,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至少有一个可经CT、B超、MRI等观察或测量的病灶。

1.2 治疗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TP组和GP组各34例,TP组方案:紫杉醇,150 mg/m2,第1天给药;卡铂,按AUC取5计算给药量,第2天给药,21 d后进第2个化疗周期,至少化疗2周期,化疗前常规地塞米松预防过敏。GP组方案:吉西他滨,第1天和第8天分别应用1 000 mg/m2;卡铂:按AUC取5计算给药量,第2天给药,21 d后进行下一个化疗周期,至少化疗2周期。两组化疗前常规予恩丹西酮8 mg,预防消化道反应。

1.3 评价标准:参照WHO/UICC关于实体瘤通用的疗效评价标准,从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变稳定(SD)、病变进展(PD)四个方面价疗效。CR+PR为有效,CR+PR+SD为疾病得到控制。

2 结果

TP组和GP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44.12%及41.1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9.41%及73.53%,1年生存率分别为15.8%及16.7%,2年生存率分别为6%及8%。GP组不良反应以血小板降低为主,TP组以白细胞减少为主,TP组过敏、脱发和外周神经毒性稍高,反应均可耐受。

3 讨论

多数非小细胞肺癌在诊断时已经有远处转移或已是局部晚期,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如不进行化疗,平均生存期仅为4个月,1年生存率也只有10%~15%。吉西他滨和紫杉醇是目前认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的新药,铂类制剂联合吉西他滨和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已被临床广泛接受,成为标准治疗方案。紫杉醇是抗微血管药物,能保持微管蛋白的稳定,通过促进微管蛋白的聚合抑制其解聚而起作用,阻止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吉西他滨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能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减少脱氧核苷酸,使DNA的合成与修复受到抑制;还能与dCTP竞争结合进入DNA链,干扰DNA的合成,使双链断裂,将细胞增殖周期阻断至S期和G1期。卡铂的剂量限制毒性主要是骨髓抑制,引起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比较严重,其无明显肾毒性,但是治疗前的肾功能低下者血小板减少比较普遍。卡铂90%以原型经肾排泄,肾脏清除完全由肾小球滤过完成,无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卡铂的AUC容易计算,且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相关性较好,我们应用卡铂按AUC计算给药,在取得最大疗效的同时还能避免不可耐受的毒性发生。目前发现,吉西他滨和紫杉醇与铂类药物联合有协同作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有学者研究显示,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缓解率为3l%~54%。杭达明等应用GP方案和T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对比疗效和毒性得出TP和GP两组近期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47.2%和44.4%,1年生存率分别为19.4%和16.6%,2年生存率分别为11.1%和8.3%[1]。还有学者比较了紫杉醇(TP方案)和吉西他滨(GP方案)分别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作用,结果证实TP组有效率为46.2%,GP组为42.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我们应用吉西他滨和紫杉醇分别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结果表明TP组和GP组有效率分别为44.12%和41.18%,1年生存率分别为15.8%及16.7%,2年生存率分别为6%及8%,两种方案效果均比较好,与文献报道相似,两组不良反应大多轻微,在过敏、脱发及外周神经毒性方面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小细胞肺癌篇6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化疗;放疗;随访;预后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2-3377-01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生长快、转移早、预后恶劣的肿瘤,尽管近年来采用了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提高了生存率,但多数患者确诊较晚,预后不良。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水平,现将我院2001年9月~2006年9月, 经病理确诊的小细胞肺癌4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40例患者中男32例,年龄40~82岁,女8例,年龄38~71岁,平均54.5岁。男女比例4∶1,其中40~60岁24例,占60%。40例患者均经支气管镜及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病理确诊,经临床治疗后随访5年。

1.2 吸烟史:男32例中有长期大量吸烟史29例,不吸烟3例,吸烟者占72.5%。女性8例均无吸烟史。

1.3 临床表现:咳嗽37例,咳痰20例,咯血16例,胸痛14例,声嘶5例,胸水4例,发热3例,无症状体检发现3例,肺不张8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3例。

1.4 病变部位:位于右肺26例,其中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中叶5例,右肺下叶7例。左肺14例,其中左上叶8例,左下叶6例。

1.5 确诊情况: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30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病理确诊10例。病程10天~半年。其中13例既往曾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8例确诊前曾进行抗结核治疗,治疗时间2~8个月。

1.6 治疗及预后:确诊后35例行正规化疗4~6周期,化疗同时行放疗15例,化疗加放疗加介入治疗1例,化疗加放疗加干细胞移植1例(放疗、介入治疗、干细胞移植均在上级医院进行),未治疗5例。

1.7 随访结果:生存期5年1例,4年3个月1例,2~3年3例,1~2年20例,6个月~12个月10例,半年内死亡5例。

1.8 误诊情况:40例患者首诊时误诊23例,其中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10例,肺炎5例,肺结核8例。

2 讨论

小细胞肺癌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约占肺癌总数的15%~25%。在所有肺癌中最具恶性,未分化癌之一。多数发病较年轻,有吸烟史。本组40~60岁28例占70%,男性高于女性,有吸烟史29例占72.5%。本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进展快、转移早。多起源于主支气管、叶或段支气管,而较少发生在外周较小的支气管[1],易沿支气管长轴在黏膜下生长。随着病情进展,多数会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发热等症状。本组咳嗽37例,咳痰20例,咯血16例,胸痛14例。临床表现可能与其生长特性有关。本病痰检阳性率不高,多数依赖支气管镜或肺活检确诊,本组经气管镜确诊30例,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确诊10例。因此,对临床可疑病例应尽早行气管镜或经皮肺活检。

首诊时误诊23例,误诊率达57.5%,误诊的主要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误诊原因是:(1)小细胞肺癌早期症状无特异性,虽多数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但部分中老年既往就有慢性支气管炎史,易认为是原有肺部疾病的复发。一项英国研究报告表明,有慢性支气管炎者肺癌发病率高于无慢性支气管炎者,合并吸烟者几乎2倍于无慢性支气管炎的吸烟者[2]。(2)发病于肺尖的小细胞肺癌易误诊为肺结核,本组误诊为结核者达20%,尤其是青年人肺癌误诊率高,有报道基层医院肺癌误诊率达60%~70%[3]。本组抗结核治疗时间2~8个月。(3)基层医院临床医生对本病警惕性不高,过分依赖临床经验及X线检查,忽视辅助检查和治疗过程的继续追踪观察,导致许多患者确诊时已达晚期,预后不良。因此,凡临床遇到肺部结节、肺不张、肺炎浸润型等肺部阴影不易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时,尤其是伴有明显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经积极抗炎或正规抗结核治疗1个月无效者,或虽部分症状改善,但动态观察肺部X线病灶无变化或扩大者,应积极进行相关检查,以尽早确诊。

目前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进展较快,由于其恶性程度高,倍增时间短,转移快,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而对化疗和放疗敏感,因此,无论是局限期还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均采取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治疗效果好,本组生存期最长的3例确诊时均在TNM分期Ⅱ期以前。但经对本组资料治疗观察,同期患者,相同治疗条件下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有一定差别,分别对本组同时进行化疗和放疗的15例患者进行观察,部分患者对治疗不敏感,复发早,多见于40~50岁。原因可能与老年人肿瘤恶性程度低,进展慢有关[4],也可能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特性有关,典型的小细胞肺癌内含有较多神经内分泌物质,预后好,变异小的肺癌,倍增时间快,高效能克隆化对放射治疗有抵抗性,疗效差,生存期短。虽然小细胞肺癌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法,但早期放化疗可以延长生存期,尤其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不断进展,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小细胞肺癌预后将有很好的前景。因此,临床对小细胞肺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不仅能改善预后,而且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德元.胸部肿瘤学[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2.90.

[2] 于金明,徐忠法.肿瘤临床通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41.

[3] 张经建,潘泊荣,吴培俊.中国误诊学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04.

小细胞肺癌篇7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痰、瘀;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0-0101-02

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较快、容易早期发生脑、骨等远端转移,本病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患者通常确诊已处于局部晚期或晚期阶段,根据NCCN指南无论早期、中晚期患者都要给予化疗或结合放疗,由于本病最新进展较少,可供选择化疗(方案)药物较少,因此化放疗过程中的副反应也较多,一部分患者放弃治疗,影响预后,在临床工作中结合中医药辨证施治,从痰、瘀着手,可以提高缓解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现就本病的治疗,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没有小细胞肺癌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归于“咳嗽、喘证、积证”等范畴,由于本病发生缘于正气不足,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痰瘀互结而酿生本病,临床上具有久咳不止、胸痛、痰中带血、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临证时从痰、瘀两方面进行辨证施治。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1]。由于痰瘀作为病理产物以及致病因素,总是归于正气亏虚而致,如肺、脾、肾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如肺不布津、脾失运化、肾主水功能失常导致津聚为痰、病久血行失常、瘀血阻滞,痰瘀互结,聚而成癌肿,加之痰邪具有粘滞流窜特性易留着于骨、脏腑、脑髓等处,而常表现为骨、脑等远处转移。瘀血停滞,气机不畅,出现肢体疼痛,加之手术损伤、放化疗毒邪侵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酿生痰邪、瘀血阻滞,病久则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肺肾亏虚,总之本病以正虚为本、痰瘀为标,因此本病治疗如《医宗必读》所说:“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势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2]。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痰热蕴肺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阻滞证、肺肾亏虚证。

2辨证施治

2.1痰热蕴肺证症见:发热、咳嗽咳痰色黄或粘痰难以咯出,胸胁胀痛,食欲欠佳,大便干,纳呆,睡眠欠佳,舌红、苔白(黄)腻,脉弦滑。治则:清热散结,解毒化痰,选方:温胆汤化裁,药如:法半夏、象贝母、白术、陈皮、杏仁、薏苡仁、茯苓、枳壳、半枝莲、制南星、白花蛇舌草等。

2.2气阴两虚证症见:咳嗽频频不止,甚则气短不得续,咳痰较少,甚则痰中夹少许血丝,胸闷心慌,形体消瘦,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或数,治则:益气养阴,解毒散结,选方:百合固金汤化裁。药如:南沙参、北沙参、生地、百合、玄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桔梗、猫爪草、地骨皮,麦冬,仙鹤草、杏仁,全瓜蒌,炙甘草等。

2.3瘀血阻滞证症见:咳嗽胸痛、痰中带血、色紫黯、胸胁胀满、大便干结、舌紫黯、脉弦。治则:理气活血、化痰散结。方选:血府逐瘀汤化裁,药如:桃仁、杏仁、当归、赤芍、枳壳、浙贝母、夏枯草、山慈姑、石见穿等。

2.4肺肾亏虚证症见:咳嗽气短,神疲乏力,胸闷纳少,形容憔悴,毛发脱落,头痛,记忆力下降,腰膝酸软,肢体活动困难、甚则肢体废萎不用,舌淡、苔白、脉沉,治则;温补脾肾,解毒散结。选方:金水六君煎化裁。药物组成: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补骨脂,五味子,熟地黄,半夏,黄精,制南星,仙茅,菟丝子,山茱萸,杜仲,仙灵脾等。

3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男,48岁,2014年9月3日于南京胸科医院全麻下VATS(胸腔镜)行左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左下肺叶:恶性肿瘤,考虑小细胞癌,肿瘤沿气管腔生长,肿块大小4.3×2×2 cm,支气管切缘(+),找及支气管旁淋巴结(0/4)、肺门淋巴结(0/1)、第二肺门淋巴结(0/3),主肺动脉窗淋巴结(0/2)见转移,下肺静脉旁(0/3)淋巴结未见转移。2015年2月~6月起行“VP-16 0.1 d1-5、DDP 120 mg分d1-4”化疗,化疗过程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食欲欠佳,舌红、苔白腻,脉滑。证属:痰热蕴肺证,治则:清热散结,解毒化痰,选方:桑白皮30 g,法半夏10 g,象贝母10 g,白术10 g,陈皮6 g,杏仁10 g,薏苡仁15 g,茯苓10 g,枳壳10 g,竹茹10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30 g,炙甘草10 g,7剂,结合原方案化疗5个周期,化疗过程顺利,无特殊不适,后长期门诊复查无异常发现,2015年07月复查头颅CT:颅内占位,转移瘤可能,考虑病情进展,住南京市胸科医院给予含“依立替康+奥沙利铂”方案化疗1周期,化疗后出现轻度腹泻,经对症处理后好转,2015年09月住本科症见:畏寒肢冷,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无吞咽困难,无嗳气反酸,偶有头痛、腰膝酸软,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睡眠尚可,舌淡、苔白、脉沉。治则;温补脾肾,解毒散结。选方:太子参15 g,黄芪15 g,茯苓10 g,白术10 g,补骨脂10 g,五味子10 g,半夏10 g,黄精10 g,制南星,仙茅10 g,山茱萸10 g,7剂,同时改奥沙利铂为顺铂续行化疗2周期,治疗后患者头痛、畏寒肢冷明显好转,后长期门诊口服中药益气养阴、化痰散结剂化裁(南沙参10 g,北沙参10 g,茯苓10 g,半枝莲30 g,白花蛇舌草30 g,薏苡仁15 g,仙鹤草15 g,杏仁6 g,全瓜蒌15 g,浙贝母10 g,夏枯草15 g,山慈姑15 g,炙甘草10 g)至今。

4讨论

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因小细胞肺癌具有肿瘤细胞生长迅速、侵袭性高等特点。其预后较差,小细胞肺癌相比其他类型肺癌,对放化疗均敏感。VP-l6联合顺铂(EP方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是小细胞肺癌最常使用的化疗方案,其应用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生存期12~20个月,广泛期初治者虽然对一线化疗敏感,但常短期发生获得性耐药而出现肿瘤复发或骨、脑等远处转移,由于SCLC(小细胞肺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70%~80%局限期患者及几乎所有的广泛期,患者在治疗后数月内即发生复发或疾病进展、有资料表明,SCLC预后不容乐观,即使较早期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经联合化疗和放疗后中位PFS(无进展生存期)仅为10~12个月,平均生存期12~20个月,5年生存率3%~5%[3~4]。此外化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血液学毒性,影响正常的化疗,在临证中辨证施治、以痰瘀为辨证重点,结合早、中、晚期的临床表现,运用中医药治疗可以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增强化疗疗效,适当延长生存期,现代肿瘤临床研究表明:各种晚期肿瘤患者在血液循环方面,恶性肿瘤时常伴有高黏滞血症,即血液处于浓、黏、聚状态以及血液凝固性增高,而这些血液循环的变化不仅是血瘀证的特点,也是痰证的特点,舌苔表现例如青紫舌、舌面斑点、舌下静脉迂曲、怒张、舌苔厚腻等[5]。药理学研究中药扶正、化痰、散结剂有以下作用:(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研究发现,益气养阴中药可提高化疗后CD3+,CD4+,CIM+/CD8+水平,对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作用[6]。(2)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刘海涛等观察中药扶正合剂对L795肺癌小鼠作用的影响,发现其抑制肿瘤生长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起作用,中药加化疗组肿瘤抑制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并能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7]。(3)提高免疫功能,间接抑制癌细胞,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中医药抗肿瘤的主要机理之一就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中药通过增加T细胞、NK细胞、LAK细胞、巨噬细胞等肿瘤杀伤细胞的数量或增强其功能,增强抗肿瘤相关的细胞因子IL-2、INF、TNF等活性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8]。(4)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邓生明通过益气活血方研究发现可以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9]。(5)此外还有改变癌基因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10]作用。由于本病难以治愈且容易产生早期转移、化疗后容易复发,在手术、放疗、化疗过程中结合运用中医药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预防肿瘤产生获得性耐药,使患者带瘤生存,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传统医学没有小细胞肺癌施治的标准,大多根据个人经验辨证施治,在循证医学时代还应该积极汲取、总结他人成功经验,衷中参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参考文献:

[1]陈永,乐毅敏.肺癌中医辨证及其与分期组织学分型关系[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3):366-370.

[2]安青.章永红教授运用补精解毒法治疗肺癌经验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115-116.

[3]Okamoto K,Okamoto I,Takeda M,et al.A phase I study of split-dose cisplatinand etoposide with concurrent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ed thoracic radiotheraph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imited-disease small cell lung cancer[J].Jpn J Clin Oncol,2014;44(8):743-8.

[4]Ha IB,Jeong BK,Jeong H,et al.Effect of early chemoradi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imited stage small lung cancer[J].Radiat Oncol,2013,31(4):185-90.

[5]林明雄,焦华梅.化痰祛瘀法治疗恶性肿瘤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6):369.

[6]张斌.益气养阴中药联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3,33(3):259-261.

[7]刘海涛,戴锡孟.中药扶正合剂对L795肺癌小鼠作用的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3):254―255.

[8]叶磊.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2):2241-2242.

小细胞肺癌篇8

导致肿瘤患者最终死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癌细胞转移,癌细胞转移涉及很多的因素,在肿瘤转移时,某些蛋白质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发现的Ezrin蛋白,其作用机制紧密关系到癌细胞的整个产生、发展及转移过程1。NSCLC作为一种较易出现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越来越高。本文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Ezrin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关系进行检测,以研究Ezrin与NSCLC的临床病理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选取90例存档石蜡包埋标本,其中NSCLC组织标本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2~79岁,平均55.8岁;29例鳞癌,14例腺癌,9例鳞腺癌,8例大细胞癌;肺癌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1例,14例、13例及12例;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别为21例、23例及16例;淋巴结转移阳性37例,阴性23例。另外选取正常肺组织标本30例作为对照,取于肿瘤组织5cm外的组织。所有标本都没有进行放疗及化疗。

方法:采取免疫组化SP法,将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癌组织制成4~5μm切片,进行常规脱蜡,接着浸到0.01mol/L、pH=6.0的枸橼酸盐缓冲液里,利用微波炉,在92~98℃温度环境下,进行持续10分钟的抗原修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SP法。Ezrin蛋白阳性表达为肿瘤细胞浆内产生典型棕黄色颗粒,阳性细胞数目处在10%~25%范围表示为(+),处在25%~50%范围表示为(++),处在50%以上的范围表示为(+++)。试验中,对阳性和阴性进行对比,阳性对照采用乳腺癌阳性切片,阴性用PBS代替一抗。

统计学处理:本组所有统计学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检验采用X2检验,当P

结果

在鳞癌、腺癌、鳞腺癌、大细胞癌Ezrin蛋白阳性率分别是65.52%、71.43%、77.78%、62.50%,在NSCLC中,Ezrin基本表达于胞浆,蛋白总阳性表达率66.67%,在NL中,Ezrin基本表达于胞膜,蛋白阳性率100%,两组间蛋白阳性率有明显的差异(P

Ezrin蛋白阳性表达和是否具有淋巴结转移关系较为密切,且Ezrin蛋白阳性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中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但其和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肺癌分期没有明显关系。Ezrin蛋白阳性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见表2。

讨论

细胞骨架蛋白Ezrin属于ERM蛋白家族成员之一,通过组成膜细胞骨架相关复合体和形成特殊膜结构对细胞活动进行调节,如细胞存活、戮附和运动,此类活动对肿瘤产生、发展及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组结果显示,Ezrin蛋白阳性表达和是否具有淋巴结转移关系较为密切,但和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肺癌分期没有明显关系。且Ezrin蛋白阳性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中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过去的研究资料显示,Ezrin蛋白可以通过与CD43、ICAM-1、ICAM-2、磷脂酰丝氨酸4和5-二磷酸盐结合等方式,使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小细胞肺癌篇9

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26例患者,生存时间3~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年生存率49%。单发胸腰椎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明显长于多发

胸腰椎转移者(P=0.015)。肿瘤的病理类刑、原发肿瘤(T)和淋巴结转移情况(N)与生存期并无关系。结论 对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胸腰椎转

移者,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益。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0骨0转 移,手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伴胸腰椎骨转移患者26例。全部病例随访资料完全,男15例,女11

例;平均年龄63岁(45~76岁);鳞状细胞癌12例,腺癌9例,腺鳞癌5例;临床分期T4 2例,T38例,T212例,T14例;N03例,N114例,N

2 7例,N3 2例;单发胸腰椎转移14例,多发胸腰椎转移移8例,胸腰椎转移并胸腰椎外转移4例;单纯累及椎体者11例,同时累及椎弓根者

15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先取俯卧位,腹部垫空,按常规后路椎弓根钉技术,对有侵犯的节段实施全椎板减压,安装相应内固定

,维持脊柱的初步稳定,椎体塌陷者尽量予以复位,恢复相应椎体高度。所用内固定包括GSS,USS,TSRH和RF等,然后改变,上胸段采用

颈胸部联合入路,胸段采用经胸腔前路,胸腰段采用后外侧胸腹联合入路,下腰椎采用腹膜外斜切口,显露病椎,切除受累的整个椎体及上、

下方的椎间盘和软骨板,如后纵韧带没有受侵犯则尽量予以保留,测量缺省区高度,截取相应长度及直径钛网,取自体骼骨制成骨粒,填充钛

网后装入上下椎体间,对于恶性程度高和预期寿命短的患者可以使用骨水泥代替骼骨。钛网宜比缺省区高度稍长,保持一定的撑开力,防止前

后移位。所有病例术后均行化疗及双磷酸盐或(加)放疗治疗。

1.3 统计分析 所有病例都随访至2009年2月。然而SAS8.0软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P

2 结果

全部26例患者,4例术后因重要脏器转移死亡而失访,1例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加重,经脱水消肿治疗1周后恢复。22例患者生存时间3 ~ 34个

月,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年生存率49%。术后腰腿痛、下肢肌力减退和大小便失禁症状不同程度的缓解。

2.1 骨转移情况与生存期的关系 单发胸腰椎转移14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多发胸腰椎转移8例,中位生存时间7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学意义(P>0.05)。

2.2 病理类型与生存期的关系 鳞状细胞癌12例,腺癌9例,腺鳞癌5例,鳞癌和非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15个月,经统计学分

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原发肿瘤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生存期的关系 临床分期T4及T3 10例,T2 及T1 1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10个月及10.2个

月;N0及N1共17例,N2及N3共9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2和10.3个月,经统计学分析原发肿瘤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中位

生存期无关(P>0.05)。

3 讨论

肺癌的骨转移多为溶骨性骨破坏,多数集中于肋骨、脊柱和骨盆,其中肋骨转移的发生率最高,占所有骨转移的33%,其次是脊柱21%。有多篇

文献报道,单发肺外器官转移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切除原发灶和转移灶后获得了长期生存。对IV期非小细胞肺癌的

外科治疗研究多集中于脑和肾上腺的转移,有关骨转移的研究多是个案报道。自1976年以来,己经有多项研究证实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或

单发肾上腺转移的患者可以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肺部的原发灶和脑或肾上腺转移灶,从而获得明显优于单纯化疗和(或)放疗的治

疗效果。

肺癌发生骨转移己属IV期,并不是手术适应证,治疗上多是放化疗为主,辅以双膦酸盐或放射性核素治疗。化疗对于改善骨转移患者的预后作

用极为有限,而放疗确实可以减少局部复发率和减轻骨转移的局部症状。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其1年生存率多在40%~50%之间,中位生存时

间6~10月;本组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胸腰椎转移患者1年生存率49%,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略优于文献报道,分析可能与本组病例都是手

术治疗患者,术前检查多为单发骨转移,预计原发灶能彻底切除而且患者术前体质较好能充分耐受手术有关。Bauer等报道病理性骨折、出现内

脏或脑转移为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相关预后不良因素。笔者分析的结果发现:发生胸腰椎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原发肿瘤(T

)和淋巴结转移情况(N)与生存期并无关系,而肿瘤胸腰椎转移数目及合并胸腰椎外转移尤其内脏转移与生存期有一定的关系,单发胸腰椎转

移者中位生存时间最长,优于多发胸腰椎转移及胸腰椎转移并胸腰椎外转移患者。这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由此笔者认为对于单发胸腰椎转移

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有条件可以积极的进行外科治疗,对于肺部的原发灶应该彻底切除并行系统的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应该进行化放疗

和(或)唑来膦酸治疗。对那些预期有长期存活可能的患者来说,毕竟手术是最好的姑息治疗方式,可以减少患者发生肢体瘫痪的可能,有助

于改善肺癌胸腰椎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

总之,广泛切除与重建手术能减轻或消除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稳定脊柱,但支持治疗、化疗、放疗等必须兼顾,

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以争取最后的机会,改变肿瘤的进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参 考 文 献

[1] 张莉华 等.1500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中华核医学杂志,1999,19(1):67.

[2] Hirano Y, Oda M, Tsunezuka Y, et al. Long-term survival cases of lung cancer presented as solitary bone metastasis .

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5, 1(6):401404.

[3] Billing PS, Miller DL, Allen MS,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lung cancer with synchronous brain metastasis .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1, 122(3):548553.

[4] Beitler AL, Urschel JD, Velagapudi SR, et al. Surgical management of adrenal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 J Surg

Oncol, 1998, 69(1):5457.

[5] Bezjak A. Palliative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Semin Surg Oncol . 2003, 21(2): 138147.

[6] Bauer HC, Wedin R. Survival after surgery for spinal and extremity metastases. Prognostication in 241 patients . Acta

Orthop Scand, 1995, 66(2):143146.

[7] Manabe J, Kawaguchi N, Matsum oto S, et 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is: indications and outcomes . Int J

Clin Oncol, 2005, 10(2):103111.

小细胞肺癌篇10

未完全切除局部晚期NSCLC的新辅助化疗

对于ⅢA局部晚期NSCLC,新辅助化疗具有重要意义,新辅助化疗源于以下观点[1]:①新辅助治疗减少原发肿瘤的肿瘤负荷。②能够控制局部治疗不能控制的病灶。③减少耐药癌细胞的数量,减少手术中血性播散和局部种植的发生率。④减少术后潜在转移灶的发生率。⑤新辅助治疗的效果可以通过手术从病理上得到验证,并能对随后的治疗提供指导。⑥新辅助治疗有效的病例,其病灶缩小,在手术中可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肺组织,新辅助化疗一般术前行2~3个周期。新辅助化疗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具体应用上仍有可改进之处。如化疗方案、剂量组合、最佳人群等。目前所报告采用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是基于以前MVP、NP、MNP等方案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而近年来的新方案如TP(紫杉类)、GP(健择)等,在新辅助化疗中的地位在逐步得到认可。

未完全切除局部晚期NSCLC的辅助化疗

未完全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治疗,建议如能行再次手术者可采用手术切除,不具备手术条件者应首先给予局部放疗或支气管腔内后装置放疗结合体外放疗,然后再辅以全身化疗,术后首先采用放疗或化疗一个疗程后即开始给予早期放疗,而后辅以化疗,以4~6个疗程为宜。

局部晚期NSCLC临床确诊时多数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对化疗原发或继发耐药,其预后一直不理想。这组患者是肺癌多学科治疗中最为复杂,治疗方案最多也是最具争议的一组。NSCLC术后辅助化疗是否改善生存仍争议不断,但是,几年来新药(吉西他滨、泰素、泰索帝、伊立替康、长春瑞滨等)组成的“第三代”含铂类肺癌化疗方案已经确定能改善进展期NSCLC的一些生存指标,但是至今还没有给出一个最优的方案。目前,已有多个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上述新药+铂类化合物的化疗方案优于其他含铂类的方案,有效率在30%~40%,1年生存率40%左右。因此,含铂类方案连续治疗4~6周期成为晚期NSCLC一线治疗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

近年来,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人们关注,靶向治疗为治疗失败的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希望。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Iressa)是一种能口服的小分子苯胺喹唑林类化合物[2~4],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高度靶向性。杨鹭等使用吉非替尼(易瑞沙)治疗9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该组研究认定91例晚期NSCLC治疗后CR为0,PR20.9%,疾病控制率(CR+PR+SD)63.7%、该研究还认为吉非替尼对经过反复多次治疗的晚期难治性NSCLC患者,有改善症状,增加疗效及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研究显示,非吸烟者、女性、腺癌尤其是细支气管肺泡癌、东方人的患者使用Iressa治疗效果好。目前,在尚无预测Iressa敏感性有效手段的前提下,以上临床特征无疑是预测Iressa疗效的初步手段。

肿瘤血管抑制剂(VEGF)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治疗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肿瘤相关性出血;厄勒替尼(Erlotinib,Tarceva)是一种有效的、可逆的、选择性的HER1/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研究者认为Tarceva同Iressa类似,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间质性肺炎。不可否认,靶向治疗将成为本世纪肿瘤治疗最具潜力、最有希望带来突破的新疗法。

中药干预治疗晚期NSCLC

在我国中医药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并有相当部分患者要求接受单纯中医药治疗。林红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SCLC 199例[6],对照组215例,中药组采用华蟾素注射液,20ml/日,28天/周期,榄香烯注射液,600mg/日,28天/周期康莱特注射液,100ml/日,28天/周期,间歇期予以中医辨证汤剂。中位生存期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组12.03个月,疗效最好;西医治疗组8.46个月。研究显示,中药对化疗有显著减毒作用,是肿瘤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用药。中药治疗能够提高生存质量,改善症状,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确实能够起到治疗和辅助作用。

其他治疗

肺癌的其他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基因治疗、支持治疗等,虽然这些治疗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说,疗效仍不尽人意,目前还不能同上述治疗相提并论,有些方法还在研究开发中。但它们也应该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将来攻克肺癌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韩宝惠.肺癌内科治疗新进展.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5:34-40.

2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86-602.

3 路舜.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5:57-61.

4 Mendelsohn J,Baselga J.Status of epidermal growty factor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the 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cancer.J Clin Oncol,2003,21(14):2787-2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