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能源十篇

时间:2023-04-10 10:58:12

中煤能源

中煤能源篇1

一、煤炭是中国的主要一次能源 --过去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大比重 1952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95%,50年代、60年代都在90%左右,70年代占80%左右,80年代、90年代70%左右,到2000年煤炭比重仍在65%。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煤炭仍然是主要能源 根据原能源部1990-1997年的能源发展战略研究,1997-1998年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研究”等的研究,中国到2050年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重仍然在50%左右。 --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 中国人口众多,中国的现代化需要能源支持,中国着力改善能源结构,争取更多地使用能源,但从中国和世界能源状况,中国还煤炭为基础能源的道路。 全国人大“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能源建设要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以煤炭为基础能源,加大洁净煤技术研究开发力度,加快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积极利用国外油气资源,积极发展水电,适度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是一条以煤炭为基础能源的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发展之路,这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之路。 二、煤炭和电力工业密切关联 中国曾经提出能源工业的发展和建设要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生动地描述了中国煤炭工业和中国电力工业的关系,电力工业离不开煤炭,煤炭工业也离不开电力工业。 --中国电力工业已成为中国煤炭的最大用户 由于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因此中国的电力工业是以燃煤火电为主的,中国在1952年时,煤电曾占总装机容量的90.4%,总发电量的82.2%,以后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到2000年煤电仍占总装机容量的74.4%,占总发电量的81.0%。由于中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发电用煤占煤炭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由1980年的18%,提高到2000年约61%,发电已成为煤炭工业的最大用户。 --中国电力工业今后将继续依靠煤炭发电 中国的几次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都认为,中国电力工业的结构应当多元化,利用多种能源资源,但限于条件,中国即使积极发展水电,适度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用于发电,预计到2050年燃煤电厂仍然要占50%左右。这是因为: 中国和世界的油气资源不可能为中国的发电厂提供的燃料。 中国曾经在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发展烧油电厂,都因为石油危机和石油价格暴涨而实行煤改油,燃天然气电厂也有同样情况,所以中国不可能大量发展燃油燃天然气的电厂。 中国的水能资源全部开发后所占的比重也不大; 中国有世界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估计水能资源的经济可开发容量约为2.6亿千瓦,即使全部开发利用,考虑人均1千瓦计,也足能解决中国所需电力装机容量的1/6。 中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的数量不可能很多; 中国有丰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中国也计划积极开发利用,但现实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能用于发电的(除水电外),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这些能源用于发电不仅投资大,而且是间歇性能源,需要蓄电或与其他电厂配合这行,所以近期开发的数量不可能很多。 电力工业是当今世界最善于干净利用煤炭的部门 世界各国干净利用煤炭的经验证明,电力工业是当今世界最善于干净利用煤炭的部门,大多数洁净煤利用技术也都是与电力工业有密切关系,所以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煤炭除冶金等作为原料用煤外,80%-90%都用于发电。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情况下,应当将更多的煤炭经过转化成电能使用比较容易解决污染问题。 从解决中国能源利用的污染问题来看,中国应当把石油和天然气等比较干净的能源提供给楼宇民用和交通运输,把煤炭替换出来。煤炭主要供电发电及工业部门使用,电力工业已经有可能消除烟尘,NOx和SO2等污染物,将来发展洁净的能源工厂,还有可能做到污染物,包括CO2 的零排放。 三、煤炭和电力要协调发展 出于提高

中煤能源篇2

关键词:煤矿企业;节能改造;实际应用;合同能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通过企业将节能改造工作交付到节能服务公司负责,是一种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节能改造工作的模式。在煤矿中,企业也可将节能改造工作交付给节能服务公司,要想了解这种做法的优点,首先需要了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优点以及其基本模式类型。

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优点

(一)改造成本低

企业将节能改造工作交付到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改造工作完成并开始产生效益后,企业才会支付服务公司费用,企业通过节能改造节省下来的资金大都可以满足其支付给服务公司费用的需求,企业不需花费大量的费用即可获得节能改造成果。

(二)改造风险小

企业对于节能改造工作不熟悉,可将节能改造项目交付给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来进行改造工作,企业只需对改造结果进行验收,在节能改造工作产生效益后才会给服务公司支付费用,企业的节能改造风险大大降低。

(三)改造效果好

由于节能服务公司拥有相关技术及改造经验优势,节能服务公司有能力全盘接受节能改造工作的风险,其优势也可保证节能改造工作的正常进行。通常节能服务公司的工作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其节能效果一般要优于企业自身进行改造得到的结果。

二、基本模式类型

(一)共享节能效益型

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在节能改造工作中投入资金的方式对节能改造项目进行投资,而改造企业不需投入额外的改造资金,在节能改造工作完成后,根据合同内容,企业将节能改造工作产生的节能效益在一定时期内按比例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

(二)节能效益支付型

在节能改造工作前期,企业需预先投入一定的资金。在节能服务公司完成改造工作后,企业完成成果验收工作后再支付剩下的费用,而企业也可通过节能项目产生的能源节省来收回其资金投资。

(三)节能量目标型

节能服务公司对节能改造工作进行资金的投资,在工作完成后对其进行管理运行工作,当项目达到双方定下的节能目标时,节能服务公司将项目交付给企业,企业按照合同上定下的费用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

(四)运行服务支付型

企业将节能改造项目交付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在完成节能改造工作后,在一定时间内对工作成果进行管理,企业只需要支付其管理费用而不需支付改造费用。在合同规定时间到期后,企业才能收回节能改造项目。

三、合同能源管理应用实例

(一)某煤矿企业计划进行节能改造,其节能改造项目的主要有输煤皮带改造、电厂变频改造、风机变频改造。其与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最后成果基本数据统计如下图1:

由于节能改造工作进行顺利,其成果也好于预期,实际节能效果大于预期效果,其投资回收期也短于预期,总的来说,此次节能改造工作进行的令人满意。

(二)单台一次风机变频改造

改造前后用电率对比分析,如图2:

可以看出风机变频节能改造结果令人满意,一次风机用电率下降3个百分点,二次风机用电率下降4个百分点,引风机用电率下降3个百分点,节能效果明显。根据最后统计结果,风机变频改造项目中,企业每年可节省约150万,其经济效益亦显著。

(三)合同能源管理实例总结

结论

1.合同能源管理成果

在输煤皮带改造中,通过节能设备的投入,能够在满足节能目标的同时满足生产的需要,可以不影响整体运转状态的条件下实现节能的目的。

在电厂变频改造工作中,由于电站在往常运转过程中,其耗电量达到3000万千瓦时,通过技术创新及运用的过程,电厂变频一项就达到节电1180万千瓦时,节电率高达40%,可以看出节电效果显著。

风机变频改造中,由于风机用电率下降了大约3个百分点,更是为企业节省下了一大笔费用,其每年剩下的150万即可投入其他项目的投资中,为该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合同能源管理在其的作用

由于该煤矿企业在节能方面技术和经验都不成熟,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将节能改造项目交付给节能服务公司,解决了该企业的燃眉之急,而该企业管理层也能将精力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其节能改造成果也是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而节能服务公司在这次节能改造工作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对其改造技术及经验的积累,为其往后的项目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加上这次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产生的效益,合同能源管理在这次项目中实现的不仅仅是双赢而是多赢局面了。

3.成果评估

对于这次项目成果,该企业需要进行进一步运行观察,验证器是否符合其往后的发展,在下次改造工作中,对于节能服务公司的选择及合同能源管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对设备技术的需求,对于节能服务公司的方案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对于节能服务公司,这次项目成果的也需要进行总结,为以后的项目积累经验。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及时对技术进行更新,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节能标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才能立于竞争而不倒。

四、总结

合同能源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有着高效、低风险的特点,在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中大大降低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改造风险,在获得节能效果的同时还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企业进行节能改造也有着促进作用。而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提供高效节能改造方案,在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得到在节能环保方面巨大的社会效益。而合同能源管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是不可缺少的,注重合同能源管理的运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便利,而作为急需节能改造的煤矿企业,更是要注重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谢庆.合同能源管理在低碳建筑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

[2]于峰,王强,毕卫平.合同能源管理在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炭工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发展论文集[C].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2012:6.

[3]陈辉,赵会琴.合同能源管理在节能中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8,01:10-12.

中煤能源篇3

关键词:转炉煤气;AMPLA平台;热值

中图分类号:TH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022-01

1 立项背景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铁产量迅速增长,品种质量、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钢铁行业仍呈现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特点,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原料供给制约等影响钢铁工业竞争力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

进入21世纪,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轻地球环境负荷,走制造绿色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历史责任。根据唐钢的实际情况,攻克转炉煤气替代焦炉煤气的数据分析技术难题,达到提升唐钢能源管控水平、强化能源管理手段、提高转炉煤气利用率、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2 总体思路

钢铁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为系统节能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钢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了能源系统分散的数据采集,集中的管理、调度和能源供需平衡以及能源生产和管理所需的能源预测,为唐钢在生产全过程中实现节能、降耗创造条件。本项目在全面掌握公司转炉煤气的生产、使用、回收的基础之上,在原能源管理系统中新增转炉煤气热值子系统,结合公司生产工艺流程、能源流变化等实际情况实现了转炉煤气回收的实时监控;实现了公司6个转炉平台的数据毫秒级精准计算、数据采集,并将实时数据上传到AMPLA系统,为管理人员分析、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依据,真正实现了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同时,更精确各个工序的能源消耗,提升了财务系统吨钢成本计算准确性,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3 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3.1 设计原则

唐钢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耗分析等多种手段,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能源成本比重,发展趋势有准确的掌握,并将企业的能源消耗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个生产工序,使节能工作责任明确,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真正实现分散控制、集中调度管理、优化能源系统的平衡。

能源的合理使用与平衡调配,对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考虑能源系统的可扩展性,在可预见未来时期内,满足公司生产工艺改造对能源的监控、调度和管理的需要。(2)根据能源生产工艺要求,采用当今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使其具有适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3)安全、稳定、先进、成熟、可靠、经济和环保。

3.2 系统搭建

在全面掌握公司转炉煤气的生产、使用、回收的流转过程的基础上,我们在能源管理系统的生产、绩效功能模块通过组态工具进行开发搭建转炉煤气热值子系统。

唐钢能源管控系统,与PI系统建立了无缝链接,煤气热值子系统就是通过PI系统对底层仪表数据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到能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

由于数据采集量巨大,人工无法核算,必须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一定的分析模型,才能使管理人T更有效的利用数据进行决策分析,指导生产,同时进行财务核算。

唐钢煤气热值子系统,共建立了15分钟、小时、日等数据分析模型,通过能源系统的绩效分析模块,过滤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中煤能源篇4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2/3以上。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难以改变.上世纪末的20年,我国煤炭工业快速稳步发展,累计生产煤炭200多亿t,保障了国民经济前两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较2000年翻两番,也即2001~2020年GDP年均增速达到7.2%左右。生产多少煤炭才能保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针对这_问题,我们对2004~2020年煤炭需求进行了预测。 1 我国煤炭消费状况及变化特点分析 1.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2003年全国煤炭消费量为16.7亿t,其中国内煤炭消费量15.9亿t,净出口8000万t。在国内煤炭消费中,电力用煤8.5亿t,占53.5%;钢铁1.8亿t,占11.3%;建材1.7亿t,占10.7%;化工0.8亿t,占5.0%;生活和其他用煤3.1亿t,占19.5%。预计2011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18.5亿t,其中国内消费17.7亿t,净出口8000万t。全国煤炭消费量比2003年增加1.8亿t,其中电力用煤增加1.3亿t,钢铁工业用煤增加3000万t,建材工业水泥用煤增加1000万t,煤炭进出口基本与去年持平。 1.2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据主要地位,但比重逐步下降 20世纪50年代煤炭占消费构成90%以上;60年代后,随着石油产量的增加,石油消费比重迅速上升,煤炭消费比重由1960年的93.9%下降到1980年的72.2%;80年代以后,煤炭消费比重又开始上升,1990年上升到76.2%;进入90年代,我国调整了过去自我平衡的能源政策,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市场,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鼓励煤炭出口,拉开了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序幕,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下降,由1990年的75.8%下降到2003年的67.1%。 1.3 煤炭消费快速增长,随国民经济发展呈周期性波动 国内煤炭消费从1980年的6.1亿t增加到2003年的15.9亿t,平均每年增加近4500万t,年均增长率4.3%。从1982年开展煤炭出口业务以来,出口量已由当年的644万t增加到2003年的9388万t,平均每年增加400多万t。改革开放以来,煤炭消费增长经历了周期性波动,出现了2次负增长。目前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特别是2002~2003年,煤炭消费迅猛增长,煤炭市场供不应求。 1.4 国内煤炭消费向电力、建材、冶金和化工等4个主要耗煤行业集中,居民生活用煤逐步下降 2003年四大主要耗煤行业累计消费煤炭12.8亿t,较1985年的3.7亿t净增9.1亿t;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比重也由1985年的45.3%上升到2003年的80.5%,特别是发电及供热用煤增长速度快、幅度大,年均增长8.8%。居民生活用煤量呈下降趋势,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20.7%下降到2003年的4.2%。 1.5 对当前煤炭需求增长迅猛和供应紧张原因的分析 一是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煤炭需求强劲,其中2001~2003年电煤和钢铁工业用煤累计增长了3.2亿t。二是在应对1997~2000年国内能源过剩时,采取了扩大内需的能源政策,在改造电网、鼓励扩大用电的同时,兴建了一大批高耗能项目,这些政策措施如今开始发挥作用。三是1998~2002年我国连续5年没有开工建设新矿井,煤矿生产能力投入不足,“关井压产”政策和煤矿安全监管力度加大,乡镇煤矿扩张受到一定制约,致使当前煤炭产量增长速度跟不上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四是煤炭质量对煤炭消费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当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时,煤炭的发热量就高;当煤炭市场供不应求时,煤炭的发热量就低。分析历年发电用煤的发热量时,发现全国发电用煤发热量最高时超过5100kcal/kg,最低时不足4500kcal/kg,仅此一项就对我国煤炭消费影响1.5~2.0亿t,因此,目前国内煤炭市场存在“泡沫”成分。五是目前煤炭增长是周期性和恢复性的,不可能如此长期下去。从历史的观点看,从1980~1996年的16年间,我国煤炭产量

中煤能源篇5

1 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形势与把握未来 1.1 煤炭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以来,煤炭经济在前两年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是:煤炭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商品煤销量、运量同步增加,商品煤平均售价和成本上升,煤炭成本增幅较快,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趋于好转。2005年一季度,煤炭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4.23亿t,同比增加4507万t,增长了11.9%。 但是,煤炭安全供应保障能力低,产能与需求矛盾加剧,煤炭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勘查和管理工作滞后,可供利用的精查储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压力凸现,矿区水资源保护、采煤沉陷问题严重:煤炭体制和机制存在缺陷,行业监督管理弱化,行业生产力水平低,人才匮乏、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职工生活艰苦,历史遗留问题多等,诸多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行业经济基础薄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下,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1.2 2005年煤炭市场分析 从国民经济和煤炭市场发展趋势看,煤炭需求继续增长,影响需求增长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初步判断,2005年煤炭产销基本平衡;优质煤炭供应偏紧,低热值煤炭供大于求,铁路直达煤炭供应偏紧,下水到沿海地区的煤炭增加: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煤炭供需可能出现偏紧状况。 1.2.1 煤炭市场需求增长趋缓,不确定因素增加 2005年电煤增量约为1亿t,这是由于全国电力消费增长趋缓,新增装机容量增长过快,今年南方各省雨水较多,水电增长较快,电煤订货数量大于实际需求,随着电煤合同兑现率的提高,电煤供需紧张局面趋缓等因素决定的。今年国家开始清理电力违规项目,控制近期新开工电站规模,从2006年开始,全国发电用煤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我国钢铁产能已经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主要表现是,钢铁投资增幅下降,国内钢铁市场需求显著回落,按GDP增长8%预测,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的情况下,国内市场钢材表观消费量将增长10.1%。受品种、结构影响,可能出现部分钢材品种生产过剩的情况。今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超过70%,将加速我国钢铁行业结构调整,高耗能的小钢铁厂数量减少,煤炭消耗强度降低。国家调整购房贷款利率,将有效地抑止房地产盲目发展,带来 钢材消耗下降。 水泥行业用煤需求增长放缓。一是2011年全国水泥供给大于需求,发展速度逐步趋缓。二是水泥市场竞争激烈,出厂价格年末比年初平均下降13元多。三是国家加快建材行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装备水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降低能耗,进而使煤炭消耗强度下降,煤炭需求增长放缓。 炼焦精煤需求下降。这是由于焦炭产能过剩,国家对焦炭出口实行配额制度,出口受到限制和一些地区开始有计划地关闭小焦化厂,焦炭产量大幅度减少的结果。 除了主要用户煤炭需求变化外,今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将对我国煤炭市场产生影响。一是国际煤炭贸易量增加。专家预测2005年国际煤炭交易资源约7.9亿t,需求在7~8亿t左右,国际煤炭市场需求基本平衡。二是国际煤炭交易价格冲高后回落。三是受国际石油供应能力与价格大幅度变动影响,增加了煤炭国际贸易的不确定因素。四是受国际煤炭需求增长拉动,主要产煤国家纷纷大幅度增加煤炭产量,国际贸易量快速增长,带来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下降。 从多年经验看,400~500万t煤炭交易资源量的变动就会引起国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引发国际煤炭交易价格变动。同样,2000~4000万t煤炭资源量的变动也会引起国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和煤炭价格的变动。2011年我国进口煤炭1860万t,2005年1~2月份进口煤炭219万t,同比增加124万t,增长57%,增长速度加快。另外,我国周边蒙古、越南等国家都加大了煤炭开发力度。上述国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将对我国煤炭市场产生重

中煤能源篇6

论文关键词:煤炭;进出口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是一次性能源的主体。我国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供给的稳定性以及与石油相比价格的优势,决定了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煤炭经济运行形势的好坏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1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中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内蒙古、贵州、安徽和陕西5省、区煤炭储量分别合计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75%。而中国人均煤炭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5%,但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消费为主。从能源消费需求看,煤炭需求量大,而且需求稳定。

2 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

近几年,世界煤炭生产、消费和贸易呈增长态势,发电用煤需求也急剧增长,煤炭生产的国际化和海运成本的下降,也加速了煤炭国际贸易的发展。

近二十年里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有显著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中国煤炭贸易以出口为主。煤炭进口量仅为出口量的4%左右。从2002年开始,中国煤炭进口量快速增长,年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2005年煤炭进口量增长至出口量的3%,2007年煤炭进出口量已经接近持平。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累计进口煤1.2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万吨,下降50.7%;全年净进口1.03亿吨。中国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煤炭对外依存度约3%。

3 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的原因

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煤炭品种齐全的第一产煤大国,为什么还要进口煤炭呢?经笔者查阅资料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南方经济发展促进需求

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电力的需求,动力煤的需求直线上升。这些地方的发电厂之所以不用国内煤炭,而从国外进口。最重要的因素是运输问题。北煤南运比从国外进口还要贵。一个火车专列只能运几千吨煤,而一艘万吨货轮少则两万吨,多则十万吨,运输成本比国内火车还便宜。

3.2 国际市场煤价低迷,促进进口煤炭成倍增加

进口煤炭比国内煤炭价格有竞争力。加入wto后,我国对国外煤炭的市场准入更加宽松。进口成本的减少.再加上进口煤炭质量的稳定性更有保障,于是沿海一些发电厂的目光自然转向了国外市场,从而使国内煤炭企业面临着进口煤炭的激烈竞争。

3.3 地方干预影响巨大,不能形成全国统一性的煤炭市场

我国的煤炭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然而分布却很不均匀,主要产区集中在中西部省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资源普遍较为贫乏。在这种资源背景下,我国煤炭经常需要跨地区销售,调剂不同地区的余缺。由于各地区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各地政府为了保证本地经济发展需要,纷纷采取地方封锁的手段争夺煤炭资源,限制本地煤炭的外运。

3.4 煤炭运输效率不高,铁路运输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首先,我国铁路系统建设还不能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经济需要。铁路主要干线运输能力趋于饱和,亟需建设更多的铁路。但另一方面,我国铁路系统的运输效率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的顺畅流通。我国的铁路系统长期处于国家计划的控制之下,运力主要由国家统一分配,而国家计划和市场实际需求之间是有较大差距的。煤炭供求的运输环节与其它环节出现了脱节现象,致使买卖双方不能自由选择铁路运输时间和运量。

4 煤炭进出口变化对煤炭产业的影响

煤炭的进口量相比中国总的煤炭消耗量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要用国际煤炭较大范围地代替国内煤炭是完全不可能的,进口煤炭只适用于沿海极少数地区,在全国整个消费总量中,进口煤炭根本行不成气候。

4.1 和我国煤炭产销量相比,我国可从国际市场采购的煤炭数量微不足道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即使国内电力企业全部在澳洲、印尼、越南等国家订购煤炭也只不过是少数,不会对内地煤炭供求产生很大影响。从数量上考虑,就是国际市场的电煤全部供应中国,也不足中国消耗量的一半,中国的电力企业离开国内煤炭市场供应将不可能生存,无论怎样说,国内电力企业是离不开国内煤炭市场而生存的,不能也不敢撇开国内煤炭市场供应燃料的。

4.2 国内煤炭价格仍然明显低于国际煤炭价格

虽然,进口煤炭产品到达南方沿海地区煤炭价格有可能和国内煤价持平、甚至低于国内煤炭价格,但是,作为占国内面积95%以上的广大区域的电煤价格要不同程度地远低于国际煤炭价格。

必须承认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煤炭产地和消费地严重分离,铁路运价不断提高,造成我国南方海南岛、广西、广东、福建四个省区的极少数沿海地区的进口煤炭价格和国内运进的煤炭价格相当,甚至低于国内煤炭价格。但是,毕竟这样的地区范围狭小,消耗量在全国煤炭的消耗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会超过3%。

4.3 煤炭净进口促煤炭产业结构优化

近几年随着以电力、冶金等为代表的高耗能重工业的飞速发展,煤炭行业产能屡创新高的同时,我国煤炭资源的浪费程度让人心惊。煤炭的过度开采也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已成为煤炭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做大企业的一条捷径。从某种意义上说,“煤炭净进口”局面的出现是推动煤炭企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正当其时。

5 煤炭市场变化未来趋势

5.1 煤炭供求将基本平衡

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严重产能过剩的情况将不可能发生,煤炭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将是2010年煤炭市场的主旋律。

5.2 煤炭价格将稳中有升

随着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煤炭产品本身的生产成本将有可能继续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煤炭企业的整合,国有高成本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产品在煤炭产品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将不断增大,煤炭产品整体价格的攀升将不可避免。另外,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复苏,国际上对煤炭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这对国内煤炭价格的不断攀升将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3 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2009年,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完善煤炭交易的市场化机制,推动了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5.4 煤炭进口将继续增加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整合的日趋深化,国有煤炭企业对国内煤炭市场的控制能力不断增强,高成本煤炭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我国煤炭企业在国际煤炭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将可能下降。国内煤炭企业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煤炭市场份额将可能继续下降,国际煤炭企业大举进入我国煤炭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6 应对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的具体对策

针对目前中国煤炭进出口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应采取以下具体对策。

6.1 灵活执行国家煤炭进出口的各项政策规定

因为目前中国国内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确需要大量充足的能源供应,在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不能担当重要角色之时限制煤炭出口增加进口,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煤炭又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能源资源,因此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煤炭进出口的各项政策规定。

6.2 更好地利用国外的煤炭资源

目前,中国煤炭工业正在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组建大型煤炭基地,组建综合能力强的大的煤炭企业集团;另一方面,在“走出去战略”上获得突破,开始在海外进行煤炭开采。这样不仅可以利用世界上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人类服务,同时,若在国外开发的煤矿达到相当数量和规模,也可在关键时刻解中国国内能源急需之困。

6.3 坚持节能降耗和提高商品煤质量不动摇

煤炭行业不仅为社会生产能源、供应能源,同时也是耗能大户。煤矿有为数众多的采煤机械、加工设备,每年的电耗相当惊人。如果在源头上运用先进的采煤方法,提高煤炭回收率,采用先进的煤炭洗选技术提高商品煤的产率、降低煤炭加工原材料的消耗等,都可取得节能效益,并可在建设节能型矿区方面做出贡献。

6.4 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中国煤炭出口锐减的大趋势下,煤炭出口企业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尽快建立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无论是煤变电还是煤变油,在这样循环发展中,煤炭即提供了洁净能源,又保护了矿区环境,同时,通过矿区循环经济的建设中可以催生新产业。这样,即使煤炭再度过剩那一天会来到也不可怕,因为煤炭产业链已得到延伸,煤炭资源可就地转化,不仅减轻了运输压力,还改变了煤炭行业只销售煤炭初产品的单一产品模式。

6.5 加快铁路运输建设

东南沿海地区之所以要进口煤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距离远、运输环节过多,而导致的煤价过高。近年来我国运煤铁路新线的建设存在明显不足制约着煤炭铁路运输量。因此政府在煤炭铁路运输方面应加大投入,以解决煤炭运输的瓶颈制约问题。另一方面,国家应出台相关强硬的政策措施,梳理煤炭运输环节,减少不必要环节。

6.6 建立煤炭国家战略储备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消费国,今后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总体上还呈增长趋势。而国际煤炭市场是变幻莫测的,在国际煤价过高之时大量进口就会危及国家能源安全。因此不能无限制地进口煤炭,要建立起中国自己的煤炭战略储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大煤田的地质勘探力度,进一步提高煤炭开采准入门槛,限制小煤矿的滥采乱挖,保护珍贵的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应在全社会范围内,纠正煤炭库存方面不正确的观念,使煤炭的社会库存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出现“煤荒”后对进口煤炭的过分依赖。

中煤能源篇7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中煤能源(601898)

公司业务以煤为主。上半年,中煤能源煤炭、焦炭、煤机和其他业务的收入比重分别为70%、17%、8%和5%;煤炭、焦炭、煤机和其他业务利润比重分别为85.4%、10.6%、3.6%和0.4%。毫无疑问,中煤能源业务以煤为主,焦炭和煤机系煤炭业务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

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煤价上涨在即

产销量快速增长。1-8月,中煤能源完成煤炭产量6656万吨,同比增长10%,其中自产煤炭6209万吨,同比增长12.5%;煤炭贸易量6021.2万吨,同比增长9.1%。其中内销4906.1万吨,同比增长19.4%;出口1113万吨。产销量快速增长是中煤能源业绩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销售以长协为主。中煤能源约25%煤炭为现货销售,约75%煤炭系长协,通过长协销售的煤炭占比有所下降,原因在于公司提高了售价更高的现货销售比例,尤其是新增煤炭产量的现货销售比例提高。

电煤涨价在即。上半年,中煤能源煤炭综合均价为455元/吨,上涨114元/吨。其中,自产煤炭综合均价为447元/吨,上涨98元/吨。中煤能源重点电煤合同兑现率达110%,电煤合同50%以上是重点合同,其煤炭现货价格钉住秦皇岛价格,大约每周调整1次。因现货价远高于合同价,预计合同价在12月31日限价令解除后有望上涨。

焦炭:波动性大

产销量快速增长。1-8月,中煤能源的焦炭产量为286万吨,同比增长33.7%。

焦炭业务波动性大。中煤能源下属5个焦化厂,开工率取决于当地的供求关系,原材料系当地采购,焦炭等产品均为当地销售。因近期焦炭价格大幅回落,该项业务利润将同比下滑,但因占比降低,对业绩的影响十分有限。

煤机:较快增长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产销量快速增长。1-8月,中煤能源煤机产量达到14.9万吨,同比增长12.3%,其中,主要煤机产品达10641台(套)。

合同量大幅增长。2008年上半年,中煤能源累计签订煤机销售合同30.2亿元,同比增长58.4%,充分显示出煤炭装备行业仍处景气阶段。

煤机市场占有率高。细分来看,中煤能源的高端液压支架市场占有率达35%,刮板输送机市场占有率为50%,矿用防爆电机市场占有率为70%,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我们认为煤机业务令其产业链趋于完善,但需求有限而难以获得较大发展空间。

成长性:短期成长即将释放远期成长尚需时日

内生性增长。孔庄煤矿(75万吨,62.43%)技改扩大产能将于2009年投产;安太堡井工矿(800万吨,100%)采矿权已经全部付清,计划于2007年投产,但因遭遇矿井水故2008年只能出一部分工程煤,预计2009年可达设计产能。王家岭矿(600万吨,100%),由于属于高瓦斯,计划先抽后采,预计将于2010年投产。东露天矿(2000万吨)已于6月开工建设。煤化工方面,募集资金项目中的鄂尔多斯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内蒙古项目,但均预计2010年之后会产生贡献,预计全部达产后可增加煤炭权益产能1968万吨、甲醇342万吨/二甲

醚116万吨、烯烃60万吨。

外延式增长。中煤能源已经完成对集团旗下东坡煤矿100%股权的收购,新增产能150万吨,未来可扩产至300万吨;拟整合西沙河、担水沟、杨涧等4座煤矿约800万吨的产能;拟收购集团持有的中联煤层气(目前权益比例50%,拟收购中石油持有的50%权益)。

中煤能源篇8

【关键词】科学开采;煤炭工业;前景分析;新疆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预测储量1.82~2.19万亿t,占到全国总预测储量的40%以上,是国家第14个大型煤炭基地,是我国煤炭生产力西移的重要承接区和战略能源储备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区和“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地缘优势为新疆煤炭资源高效开发开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进一步推进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以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原则建设新疆大型煤炭基地,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新疆煤炭资源赋存特点

新疆煤炭资源具有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赋存范围广、煤层厚度大且煤层数目多、埋藏深度浅、煤质优良等特点。成煤期集中在侏罗纪时期,煤质以长焰煤、不粘煤为主(约占81%)、其次为气肥煤和焦煤(约占19%),此外还有长焰煤、瘦煤等。变异程度高、发热量高,属于优质动力煤、煤化工煤制油用煤。依据构造控制、成煤时代及聚煤规律等因素,将新疆含煤地层划分为三大含煤地层区,即准噶尔含煤地层、塔里木含煤地层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含煤地层区。依据早-中侏罗世的聚煤作用与古地理环境、古构造的关系,可将三大含煤地层区再划分为13个赋煤带,进而细分出60个煤田(煤产地、煤矿点)。根据国家能源战略部署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疆大型煤炭基地被划分为吐哈、准东、伊犁、库拜四大区,主要包括36个矿区。新疆煤炭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匹配的现象比较突出,基本呈现“北多南少”的特征,北疆煤炭资源储量占到全疆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准葛尔、天山、塔里木和昆仑5个含煤区,而南疆探明煤炭资源储量相对匮乏。

2新疆煤炭资源开采现状

根据各煤炭大区的区域位置和国家、自治区资源发展战略需要,对各大区的开发定位进行了周密部署(表1所示)。吐哈基地以疆煤外运和疆电外送为主,包括9个矿区。准东基地以发展煤电、煤化工示范项目为主,优化布局大型工业园区,参与疆煤外运和疆电外送,包括17个矿区。伊犁基地以发展煤化工示范项目、煤电为主,实施煤炭就地转化,主要包括3个矿区。库拜基地主要包括7个矿区。主要以满足当地发电、城市供热、工业生产用煤和居民生活用煤为主。新疆煤炭工业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速度,2010年原煤产量首次突破1亿t。以2014年为例,全疆115处煤矿项目开工建设,其中40处年生产能力百万吨、千万吨的现代化煤矿陆续建成投产。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100%,地方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达62.84%。在产煤重点地区哈密地区,大中型煤矿项目已突破年产亿吨规模,区域内煤矿平均单产达每年200万t以上。通过关闭退出、兼并重组、改造升级等方式淘汰了8处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193万t/年。目前,全区已建成洗(选)厂39家,年洗(选)能力5981万t;全年入选原煤3982万t,入选率为30.63%,洁净煤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神华、中煤、华电、中电投、潞安、兖矿、徐矿、华能等4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进驻新疆开发煤炭资源,同时带来了先进的采矿技术与装备。但新疆幅员辽阔,4大煤田的地形地貌、覆岩结构、水文地质及煤层赋存条件等差异较大,与东部矿区更不同,其先进的开采技术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3新疆煤炭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国家能源战略由东向西的调整使得新疆在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三基地一通道”(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基地和储备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中央政策倾斜为新疆煤炭工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新疆煤炭资源科学开采发展趋势探讨

综合考虑新疆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促进新疆煤炭工业健康持续高速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作为保障。(1)以资源深度高效开发为主线,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环境、水资源等影响因素,合理建立新疆煤炭资源生态容量评估模型,进行详实的科学评估,避免超生态容量开采,为实现煤炭资源的科学开采和绿色开采提供理论依据。(2)继续加大全疆煤炭资源普查工作力度,逐批开展详查工作。以此为依据,以环境容量为蓝本,组织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规划和配套采选体系,避免开采煤炭资源过程中对其他资源的浪费破坏。(3)加快推进煤层气产业化进程。新疆煤层气勘探开发起步近几年发展较快。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创新煤层气发电、煤层气液化等开发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4)实现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常态化。在现代煤化工方面,煤制天然气因能量转换效率最高、耗水量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技术成熟,成为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对于实现煤炭资源产能提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加快大型煤炭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煤炭集疏系统,发展循环经济。以兰新铁路、西气东输管道、西电东送网络为主线,不断降低煤炭资源的运输成本,推进新疆煤炭资源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6)加强煤炭工业科技改革创新驱动。针对新疆煤炭资源赋存的“急倾斜、巨厚煤层、自然发火期短”等特点为研究对象,以煤炭科学开采为核心的保水开采、充填开采进行创新,最大化的提高新疆煤炭企业的竞争力。重点解决“疆电外送”输送成本过高问题,扩大疆电输送范围。(7)筹建新疆煤炭运销公司,搭建煤炭互联网销售平台。随着煤炭产能的提升,跨地区、远距离运输存在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为此筹建新疆新疆煤炭运销公司全面负责全疆煤炭运输销售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对于煤炭企业产能调控意义重大。

5结论

新疆煤炭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为处理好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煤炭资源开采之间的矛盾,确保新疆煤炭工业持续高速发展,必须采取包括严格控制准入门槛、加大本土人才培养、筹建煤炭运销公司和网络销售平台等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东升,刘洪林,范钢伟,等.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科学采矿的内涵与展望[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32(1):1~6.

中煤能源篇9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资基础。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分布面积约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全国煤炭资源总量5.57万亿吨,煤炭资源潜力巨大,煤炭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已查明资源中精查资源量仅占25%,详查资源仅占17%。探明储量达到10202亿吨。其中可开采储量1891亿吨,占18%,人均占有量仅145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国务院制订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草案)指出“要大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鉴于我国“多煤、贫油、少气(天然气)”的特点,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耗中占70%左右。2004年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的70%以上,在我国能源结构上占主要地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煤炭工业快速发展,2000年全国产煤9.9亿吨,2001年产煤11.04亿吨,2002年13.8亿吨,2003年16.67亿吨。2004年全国产煤19.56亿吨,占全国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的74.3%,当年煤炭销售量为18.91亿吨,占全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65%,生产力水平显着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一些企业开始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形成了一批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集团,如神华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兖州矿业集团等。我国煤炭产量急剧上升,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我国的煤炭产量已是世界第一位,是煤炭生产大国,现在我国煤炭工业已具备了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千万吨露天煤矿和大中型矿井的能力。现代化综采设备、综掘设备和大型高效露天剥、采、运、支成套设备在大中型煤矿大量使用。同时,我国煤炭开采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煤炭生产技术装备是机械化、部分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的多层次结构。技术和装备水平低。全国煤矿非机械化采煤60%。大中型国有重点煤矿装备水平较先进,但设备老化程度较大;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煤矿生产工艺落后,作业人员过多、效率低。

3 我国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和与国际先进产煤国家的差距

3.1 我国煤炭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煤炭企业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小、效率低、安全状况不好,产业集中度低。据煤炭行业统计数据分析,2002年国有重点煤矿占52%,国有地方煤矿占18%,乡镇煤矿占30%。按井型划分,大型矿井占32%,中型矿井占18%,小型矿井(含乡镇煤矿)占48%。2004年,全国约有煤矿2.5万处,95%以上的小煤矿,矿井年产能力不足3万吨的矿井约占40%,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只有15%,远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水平。国际先进的产煤国家,煤炭产业规模集中化,世界排名前10名的大公司,依靠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提高了全球煤炭产业的集中化程度。2003年10大煤炭公司的煤炭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18.81%,有5家公司的煤炭产量超过1亿吨,其中排名第一的皮博迪公司达到1.83亿吨,力拓公司达到1.43亿吨,美国前4家企业的煤炭产量占本国煤炭总量的46.9%。

3.2 ??我国煤炭装备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缺少大型成套设备

我国煤矿生产基础薄弱、国有煤矿连续紧张生产的矿井占总数的近50%,矿井主要生产设备严重老化,超期服役的占30-40%,部分乡镇煤矿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差,有的根本没有机械设备,仅为人工开采,不符合有关煤炭法规要求,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35%左右,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会回收率只有10-15%。据煤炭行业统计数据分析,2002年我国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为77.78%,综合采煤机械化为62.98%,掘进机械化程度为81.15%,综合掘井机械化程度为15.03%,地方国有煤矿机械化程度更低。2004年乡镇煤矿产量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对不适宜用放顶采煤的5.5米以上煤层,要采用一次采全高是最合理有效的采煤方法,但目前国内没有相适应的高产高效的综采成套设备。而国际先进的产煤国家,煤炭生产呈现出大功率重型化、自动化、集约化、按照环保的特点。国外先进的采煤设备向大功率、重型化发展,设备储备系数大、运行可靠性高。

3.3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多?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方面,重大瓦斯事故多发,煤矿 事故的总死亡人数达到了高峰,2004年我国生产约20亿吨煤,事故死亡约六千人 ,这几年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还是下降的。由1994年的5.59 人下降到2004年3.08人,美国生产约10亿吨煤死27-31人,百万吨死亡率约为 0.039;波兰百万吨死亡率为0.09;南非百万吨死亡率为0.13;俄罗斯百万吨死亡 率为0.34。先高产高效煤矿的建设不仅提高煤炭生产效率 ,实现煤矿集约化生产,并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监控创造条件,从而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煤矿安全生产事故。

4 煤炭工业发展对矿山机械设备的需求

4.1 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趋势

?据煤炭行业发展规划相关内容,“十一五”期间,我国已新建煤矿3亿 吨左右,其中投产2亿吨。 “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现代企业制度要进一步得到完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基本形成,经测算,到2020年,新建和在建的国有煤 矿的生产能力约为7.1亿吨。如果届时中国小煤矿的产量仍保持目前的6亿吨,按 需求预测的高端方案,未来20年中国需新增煤矿产能17亿吨,年均8500万吨;按 需求预测的低端方案,未来20年中国需新增煤矿产能13亿吨,年均6500万吨。

4.2 对矿山机械设备的需求

中煤能源篇10

试点省(区)将严格实行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出让新设煤炭资源探矿权、采矿权,除特别规定外,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有偿取得。此前,企业无偿占有属于国家出资探明的煤炭探矿权和无偿取得的采矿权,均应进行清理,在严格依据国家规定对剩余资源储量评估作价后,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一次性缴纳确有困难的,经批准可在有效期内分期缴纳。

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意义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矿产资源,在煤炭领域率先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试点,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对于全面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呈现了超常发展形势。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由2001年的14.32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06年的24.57亿吨标准煤,增长71.58%。其中,煤炭生产量由2001年的13亿吨增长到2006年的23.8亿吨,增长83.08%。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已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从全国各类煤矿资源占用与回收率情况看,目前,大型煤矿矿井资源综合回收率为50%左右,中小型煤矿资源综合回收率为30%左右,而大量采用落后生产能力的乡镇小煤矿资源回收率只有15%左右。截止到2005年6月,原国有重点煤矿共681处,占用煤炭资源储量503.56亿吨,矿井核定生产能力97667万吨/年,按目前开采强度和资源回收率水平计算,静态可采年限为25.8年;原地方国有煤矿共2210处,占用煤炭资源储量280亿吨,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7642万吨/年,静态可采年限为22.4年;乡镇煤矿共21923处,占用煤炭资源储量368.63亿吨,矿井生产能力88308万吨/年,静态资源可采年限仅有6.3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受到严重挑战。造成这种形势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煤炭资源无偿取得,煤矿企业缺乏珍惜资源的意识,资源回采率低。

通过实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煤矿企业必须支付资源价款,购买煤炭采矿权,加大煤炭资源使用成本,促使煤矿企业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节约资源,延长资源的可开采年限,有效控制和调节煤炭资源的开采强度。

实现资源所有者的收益

《矿产资源法》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探矿权和采矿权实行有偿取得制度。而各地煤炭矿业权使用费的政策并不统一。目前,包括国有煤矿和非国有煤矿在内的大部分煤炭资源矿业权是虚置的。煤矿在并购、分立、重组改制中,煤炭矿业权没有纳入或没有完全纳入资产管理中,导致国家煤炭资源所有权虚置,所有权收益流失。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后,大量非国有资本开始进入煤炭行业,从事煤炭开发和开采;但长期以来,煤炭资源无偿取得,损害煤炭投资环境,阻碍煤炭投资。形成了非国有资本难与国有煤矿公平竞争的态势。与其他行业比,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外资煤矿很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煤炭资源矿业权归属模糊。

实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质上是在煤炭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前提下,国家凭借对资源所有权的特殊地位,向开发和使用资源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相应费用的行为,从而保证其所有者权益的实现。

因此,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既是对国家出资勘查、进行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源投入的一种补偿,也是对因煤炭资源开采破坏生态环境,以及进行环境治理的一种补偿,更是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权益的体现。

相关政策与措施建议

推进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税收与收费项目对行业发展的调控作用,建立公平、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环境,对促进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国家能源的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1、加快煤炭增值税改革。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抓紧煤炭增值税改革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将煤炭企业增值税降低到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在考虑将东北增值税改革试点扩大到其他省份时,应将煤炭增值税改革列入其中,以便为今后的煤炭税费改革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