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保险十篇

时间:2023-03-31 02:02:24

众安保险

众安保险篇1

作为首家获得互联网保险专业牌照的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如果接下来顺利通过聆讯,它不仅是首家上市的金融科技巨头,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保险第一股。

成立不到四年,累计销售逾70余亿份保单,服务近5亿名客户,上市有望冲击千亿市值。这个故事将在IPO中被反复讲起,但是能否得到投资人的一致认可,尚不得而知。

梦想照进现实并不容易。过度依赖股东,成本费率偏高,产品小而碎片化,加之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众安未来发展面临的困难也不少。

“众安可能因为互联网而成功,也有可能因为互联网被局限。”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如是评价。

在他看来,互联网保险的监管边界尚未明确。众安未来能走多远,业务能有多广,还取决于监管的态度。 从保险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再到证券,众安保险横跨多个领域,但是其主营的保险业务一直深陷尴尬,盈利空间也备受质疑。

保险与互联网的出发点并不相同,前者更注重风险防范,后者更在意用户体验。如何在在二者的诉求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考验着众安的智慧。

众安保险的IPO,或许并不代表互联网保险的成功,只是新征途的起点。

业务结构短板

根据Oliver Wyman报告,众安保险自成立以来累计服务客户和已售保单数目,在中国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一。也就是说,众安成立不足四年,在客户量上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传统险企。

数字很诱人,但是背后业务结构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目前,众安主要经营的前五大险种包括退运险、意外伤害险、保证险、健康险、责任险。这五款产品占到了众安2016年总保费的64.5%。根据描述,上述险种围绕海量用户构建“生活消费、消费金融、健康、车险及航旅”五方面形成生态圈。

细究生态圈的背后,仿佛还是离不开众安股东的身影。

众所周知,众安保险是由“三马”发起的,此后更是靠着与淘宝和天猫合作的退货运费险起家,单支险种独大曾经备受质疑。

众安保险一直努力摆脱“退运险依赖症”,退运险保费在2016年业务中占比35%,2014年这一数字为77%。虽然占比下降,但仍然霸占着保费收入品种的“龙头”位置。

或许作为回报,过去三年,众安向蚂蚁金服支付的技术服务费分别为2280万元、30470万元和43770万元。

退运险下降的同时,意外伤害险占比连年上升,2016年达28.8%。这背后得益于另一个股东――携程旅游的提携。

众安的第三大产品――保证险,在过去的三年也是异军突起,相关的资产总额分别为26亿元、236亿元及617亿元,主要客户是蚂蚁金服旗下的招财宝和小赢理财。

股东提携带来的不光是收益,也有可能是风险。2016年末,招财宝爆发侨兴债兑付危机后,众安的保证险业务,也面临一定的争议和监管风险,未来能否接着扩张,是个未知怠

虽然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业务过度依赖股东,也给众安带来不少争议。

“一旦股东收缩合作渠道,众安的获客能力将会受到影响。”前述资深人士表示。

众安的招股说明书中,核心优势方面强调了“深受股东支持”,但同样在风险因素中提及,“我们无法保证与股东签订的协议在届满后获得续新,也无法保证能够从股东的合作中获益”。

其实,此前众安也在极力摆脱“二世祖”的形象,2015年拿下车险牌照,企图发力财险最重要的领域。去年10月,保监会批复了其申报的四款网销财险产品开售。

但现实却骨感,2016年车险业务仅给众安带来372万元的保费收入。相比传统财险公司,这样的车险保费规模可以忽略不计。

“车险需要勘查理赔,一个不小心,保险公司就可能赔钱。”一位财险公司的车险专员表示,如何通过互联网找到车险合适发展方式,财险公司都在不断探索。发展车险绝非一夕之功,众安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市以后,众安的业务结构会否转型,也是业内所关心的话题。

前述业内人士称,目前得益于互联网渠道,众安的产品都是小额、碎片化的,如果将来发力于大额险种难免受到限制。其一,大额险种离不开网点和专业人员,与众安目前无线下机构、轻资产的现状并不相符合。其二,很多大额险种业务的开展,监管对于勘察理赔都有门槛的限制,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否获批开展业务,也是一道坎。

商业模式待定

众安这家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出生仅17个月就获得了60亿元的A轮融资。根据媒体披露,众安保险此次IPO募集资金或为12亿-16亿美元之间,市场推测众安保险上市后的市值或将达千亿元人民币。

相比之下,中国最大的财险公司――人保财险,目前估值只有600亿元,市盈率不到10倍。

在千亿估值笼罩下的众安,不仅有光环,还有隐忧。

2016年,众安总保费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了32.9%。但是,净利润并不理想,仅为937万元,同比下滑80%。2017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更是显示,净利润亏损3.17亿元。

利润下滑的同时是成本的高企。2014年至2016年期间,众安保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8.6%、126.6%、104.7%,其费用率更是从35.2%一路攀升至62.7%。对于此,众安保险给出的解释是在科研、人员方面的投入增加。

“众安本来作为一家线上机构,获客主要通过产品植入不同场景,与各类平台公司的对接,营销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看来其渠道成本并不低。”前述业内人士说。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则认为,前期技术投入高是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普遍特点。目前仍为众安高增长投入期阶段,因此资本投入较大并不奇怪。

去年,众安保险宣布将技术支撑拆分出来,成立全资子公司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众安科技”)。该公司将立足金融、健康两个方向,坚持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个领域进行长期探索。

此外,众安保险正在联手恒大、万赢证券筹备中外合资的“恒赢证券”。

从保险到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再到证券,众安保险横跨多个领域,但是其主营的保险业务一直深陷尴尬,盈利空间也备受质疑。

曹磊认为,传统险企的考核标准可能并不适合众安保险。金融科技企业一旦形成规模,增长是爆发式的。

众安保险篇2

互联网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个行业、企业的想象力。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从筹建之初就备受市场关注,估值逾500亿元,首轮增资额度近60亿元。资本市场对其分外期待的同时,众安保险也在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不断创出新奇、有趣的险种品类。

维小宝、步步保、航延险进驻支付宝、知因保、轮胎意外保、小米盗刷险、大疆无人机险等产品,众安保险合作的企业领域行业不尽相同,外界将其解读为众安保险或将打造“保险界淘宝”。

近日,《投资者报》记者从众安保险了解到,其内部并不曾以打造保险界淘宝为定位或目标。众安保险的定位是服务于互联网生态,致力于做互联网生态的保险、技术驱动的保险、以及空白领域的保险。与此同时,记者还发现,与传统保险产品追求“大而全”截然不同的是,众安保险诸多产品是基于互联网生态圈的场景满足“碎片化”的保障需求。

上线产品近200款

从众安保险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去年年度保费7.94亿元,今年前六个月的保费7.51亿元,保费增速加快。此外,众安保险成立以来保费收入持续上升,月度保费收入已过亿元。截至2015年6月,众安保险累计服务客户数已超过2.86亿,累计服务保单件数近20亿。

事实上,众安保险也在不断扩容新型险种,仅8月份就有4款产品。8月17日,则联合支付宝、航联嗨悠游推出国内首款嵌入到支付宝消费场景中的航延险,首个延误1分钟都不浪费的航延险,采取叠加式赔付方式,延误一分钟开始赠送集分宝。

随后,20日,推出国内首款与可穿戴设备及运动大数据结合的健康管理计划――步步保,以用户的真实运动量作为定价依据,运动步数还可以抵扣保费。26日,推出国内首款互联网法律诉讼维权保险――维小宝,保费低至9元。31日,联手大疆创新共同推出了首款针对大疆无人机售后服务计划。

互联网保险讲究的是场景化、数据化、去中介。而依托于各类互联网场景,目前众安保险上线产品近200款。即众安保险成立近22个月,以月均估算,每月上线近10款产品。

众安保险刚开始创立的时候,借助淘宝平台,推出了保障物流环节的退货运费险,保障消费者利益同时缓解卖家资金压力的参聚险,保障资金交易安全的支付宝账户安全险,还有保障借款人本息安全的招财宝变现借款保证险。

后来,O2O发展迅猛,众安保险又推出了上门服务人身保障险、手机碎屏险、手机意外保等产品。比如,与小米合作,推出国内最大的品牌手机意外险产品。与河狸家合作推出上门服务保障险。与美团外卖合作,推出食品安全责任险。

互联网保险产品可能会呈现杂乱无章的“碎片化”感觉,但正是这种“碎片化”的产品设计缩减了众安保险产品的开发周期,使其产品上线的频率远高于传统保险公司。

众安保险CEO陈劲认为:互联网保险的1.0版本是保险的电商化,即大家理解的保险产品搬到线上去买;2.0版本是场景共生,就如众安和淘宝天猫合作的退货运费险、和汽车后市场服务企业合作的众安轮胎意外保等;3.0版本就是跨界共创,将互联网保险和其他行业结合创造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比如众安和美的空调推出的37度高温保险的升级改良版――美的高温电费补贴服务。目前众安保险三种业务模式是共生的。

盈利已不是问题

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从目前发展来看,很多机构容易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境地,盈利模式成瓶颈。一般而言,在国内寿险公司3-5年能够实现盈利,而财险公司则需要5-7年。而众安保险方面表示,公司2014年实现净利润2728万元,如果加上其他综合收益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其综合收益约为334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依附于淘宝平台的退运险在去年保费收入为6.13亿元,占到公司整体保费收入的77.6%。不过该项业务依然呈现亏损,在承保利润这项中,其年报显示,最终亏损5365万元。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众安保险保费收入前五名的险种总体呈亏损状态,盈利主要依靠投资所获以及纯线上、无网点和无过多人力的成本优势。“新型险种应该成为众安盈利的增长点。”该人士表示。

越来越多碎片化产生的风险是需要小额、高频、大量、碎片的产品与它相对应,而碎片化的新型保险产品可以嵌入互联网生态圈中的任何一个交易环节和应用场景。由于其涉及的场景太多,其成长空间更大。

诚然,众安保险对产品设计“碎片化”已经游刃有余。其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把过去一张保单承保的风险项目一一拆开变成若干个小单,开发周期大大缩减,整个开发概要设计最快只需15天左右。

众安保险篇3

日前,众安保险披露的2015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其保费收入前5位的险种,承保利润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但公司净利润却同比增长530%。

众安保险对此回应称,这是公司发展投入的需要,也是准备金计提的策略,对于承保利润需要持续的观察。因为,众安保险将67.6亿元(占总资产80%以上)的投资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使得公司当年的投资收益可以全部计入损益表。

不仅如此,众安保险险共保模式的争议仍在发酵,虽然其将车险与退货运费险共同列入了“其他保险”一栏,外界无法判断出具体保费收入,但业内人士认为其在车险上的进展并不理想。与此同时,泰康在线、安心保险和易安保险都在积极申请车险牌照,泰康在线仍然会共享泰康集团的线下核保、理赔资源体系,而安心保险线下会在有客户服务需求的地方设立服务中心。

虽然各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发展进度各不相同,但却各有盘算。例如,泰康在线准备打通产寿险产业链、跨界合作以及构建大健康产业闭环;安心保险则打算与一些著名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并围绕一些大的电商平台做产品研发。

不过,互联网保险产品如果没有持续运营,没有后续服务和产品功能、体验等的持续迭代,它将难以摆脱“一次性产品”的阴霾。

押注投资博取收益

2015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众安保险总资产80.99亿元,同比增长559%;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530%。

不过,记者发现,虽然众安保险营业收入中保险业务收入为22.83亿元,同比增长189%,但在其保费收入前5位的险种中,承保利润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具体而言,其他保险保费收入13.51亿元,赔款支出9.99亿元,承保利润-1.52亿元;保证保险相对应的数字分别为4.53亿元,0.96亿元,-0.88亿元;意外伤害保险2.83亿元,0.18亿元,-0.47亿元;责任保险0.81亿元,0.61亿元,-1.11亿元;信用保险0.52亿元,0.01亿元,0.14亿元。

其中,众安保险对于业内最为关注的车险情况并未单独列明,而是与退货运费险共同列入了“其他保险”一栏,但二者的成色恐怕不言自明。2014年,众安保险全年保费收入7.94亿元,退货运费险保费收入6.13亿元,占比77.20%。

而信用保险的盈利,或与众安保险通过其积极切入消费金融领域有关。目前,众安保险与三个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了互联网信用消费产品,分别是蘑菇街买呗、寺库白条及天翼支付的甜橙白条。不仅如此,众安保险还推出了名为“千单”的系统,即一款连接线上信用账户和线下消费场景的基础设施服务。

对于出现上述的原因,众安保险解释称,一是开业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正是业务高速发展时期,处于人员、系统、新业务及基础运营费用投入阶段,因此综合成本率偏高;二是众安保险业务较为创新,因此采取了较为稳妥的准备金计提策略:2015年,公司总保费收入22.83亿元,已赚保费收入19.21亿元,结转到下一年度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3.5亿元,未决赔款准备金1.42亿元,说明准备金计提规模约4.92亿元;按照偿一代标准,公司2015年末偿付能力指标为1802%,远超过保监会150%的要求。“众安保险已经采取了较为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及时、足额地提取了风险准备金,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三是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中,当年业务承保利润金额不能完整体现业务实际品质情况,需要看多年滚动经营的结果。”

在保险业务承保利润并不理想的前提下,众安保险的净利润竟得高速增长,原因或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里可窥一二。

通常而言,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在会计分类上多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投资收益可在公司需要实现的时候,计入当期利润,给予管理层一定调节空间。众安保险将67.6亿元(占总资产80%以上)的投资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如是公司当年的投资收益可以全部计入损益表。

对于这一操作方式,一位保险公司财务人士告诉记者,“在投资环境好的时候,这不失为一种提升业绩的方法,但一旦投资失利,也会导致盈利大幅波动。”

车险瓶颈众说纷纭

市场对于众安保险的另一关注点还是其联合平安保险推出的首个互联网品牌车险――保T车险。

根据众安保险与平安保险披露的合作信息,保T车险将以合作共保的形式联手,依靠双方大数据资源,以OBD(车载诊断系统)、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多通道场景式理赔服务体系等创新技术为驱动,力图将差异化定价和精准服务等未来车险概念变为现实。目前,保T车险已经在首批费率改革6个地区(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开展。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仍对这一合作模式存在疑问。“虽然众安保险所称的共保模式是双方数据共享,风险共担,系统互通,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实现线上线下资源高度整合,但实际上,却是众安保险作为互联网保险公司难以进行线下布局的瓶颈所在。互联网本身体量轻,但车险需要靠地服,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一位财险公司人士如是评价道。

该人士则认为,“目前,互联网车险挖掘数据、个性化定价的优势暂未完全显现,随着监管的放开,基于使用量和车主使用习惯的UBI(可实现一人一车一价)车险落地,众安保险提早在这一领域布局的优势便可显现。”

对于车险的实际进展,众安保险称,“车险业务稳步推进。众安保险在尝试一些创新路径的同时,也正在与各地监管机构积极沟通,以及与平安保险各地理赔服务等进行系统对接,目前工作重点放在基础搭建上。”

事实上,除众安保险外,泰康在线、安心保险和易安保险都在积极申请车险牌照。泰康在线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丁峻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泰康在线正在申请车险牌照,未来一定会推出车险产品。无论是车险等财产险产品还是传统的保障型产品,泰康在线仍然会共享泰康集团的线下核保、理赔资源体系。”

安心保险总裁钟诚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优势是轻资产、轻机构、轻人员,线下不设立分支机构,就意味着效率上的优势,同时还有新技术应用和组织架构建设上的一些优势,但劣势恰恰也是线下不设立分支机构,所以线下服务方面是需要解决方案的。因此,安心保险现在做的是线上线下结合,线下会在有客户服务需求的地方设立服务中心,以服务中心作为安心保险服务上的抓手,保证线下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服务标准以及持续性。”

当然,作为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发展已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2015年至今,众安保险已经与100余家公司开展了基于不同行业场景的业务合作,既有阿里、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也有招财宝、小赢理财等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有Airbnb、大疆科技、华大基因、蘑菇街等知名创业公司;形成了车险、健康险、航旅及商险、投资型保险、3C与物流保险、信用保险、电商场景保险等多条产品线;开发了步步保、糖小贝、买呗、摇一摇航空延误险、维小宝、极有家综合保障服务、千单等近300款产品。

关键在于持续经营

与众安保险相比,其他几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发展速度并不快。据统计,众安保险开业前3个月的保费收入2341.13万元,泰康在线为215.45万元,安心保险1.5万元,易安保险3.51万元。

对此,钟诚告诉记者,“对于安心保险而言,这是战略考虑。公司的每款产品上线之前,都会经过多轮内测,只有服务体验达到满意之后,产品才会正式上线和推广,而且公司更关心怎样用云计算、大数据来剔除一些高道德风险和逆选择的客户。这两部分必须寻求一个合适的解Q方案,这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所以一开始情愿慢一点。实际上,公司推出的这几款产品都还处于市场测试中,没有进行大力推广,所带来保费有限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一位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人士对记者坦言,“由于众安保险三马股东的优势,尤其是退货运费险的优势,因此自然较其他互联网保险公司发展更快。”

对于未来的发展,这几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也是各有算盘。其中,依托于母公司的泰康在线副总丁峻峰表示,首先,泰康在线将“通吃”产寿险产业链。实际上,产寿结合的模式可以为泰康在线带来更大的客户黏性。低门槛、碎片化的财险产品用来获取用户;通过大数据的挖掘,更清晰地了解用户的保障需求,从而打造一整套真正适合用户的风险解决方案。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出路在于跨界融合,泰康在线将依托大平台的流量到达用户,和一些大的平台合作,构建出能够爆发的场景。BAT、阿里、携程、360等多家老牌互联网企业都是泰康在线的深度合作伙伴。最后一点则是将发力互联网+大健康。丁峻峰透露,公司正在搭建一套“泰健康”会员体系,核心目标在于倡导未病先防,降低疾病风险。“泰健康”会员体系中涵盖了一套健康评分机制,叫健康信用分,目前已经在泰康在线微信公众号上线,它会根据你的健康测评、疾病基因检测以及和拥有社会化大数据的公司合作获取的数据给你做一个评分。基于这个评分,用户可以享受一些免费服务,泰康在线也能有针对性地推出健康保障产品和服务。将来,公司希望把大健康数据、健康险产品、健康服务打造成一个闭环。

众安保险篇4

在阿里方面,此前,余额宝上线获得支付宝用户的追捧,一时间风靡网络,而现在马云又把目光聚焦于保险业,他解释说“我本意并不想做金融,是想建立一套信用体系,为年轻人和小微企业服务的信用体系。”

从腾讯角度而言,眼下正设法建立电子商务的独特定位,面对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的两面夹击,腾讯需要以更有效的手段将社交平台上的QQ和微信用户引导至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增值服务。对急于找准定位的腾讯来说,众安保险或许是其“什么都做”战略的一种手段,为其保驾护航。

至于平安,目前保险业正遇 “险”,平安投资众安,有两方面考量,一是通过这家新公司,探索金融营销变革,突破产品及渠道同质化的瓶颈;二是借助合作,未来谋求共享阿里、腾讯数以亿计的客户资源,大大拓宽潜在客户群体。

三马同槽的意义在于传统商业和互联网的融合,线上线下浑然一体,产生新的经济生长点。另外,腾讯的微信和阿里互掐死磕,如今仇敌成了亲家,携手共享互联网保险的蛋糕。

“三马”卖保险,看似可解决三家企业的软肋,阿里和腾讯通过“傍”平安曲线获得保险牌照,而平安也可以从阿里和腾讯获得大数据和互联网营销渠道,优势互补,可期共赢。但互联网保险属全球首创,是摸着石头过河,毫无疑问,也会与风险相伴。

首先,众安的体量有限。作为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的组织架构与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世界严重不对称,难以胜任保险勘察和理赔事宜;其次,大数据中难以拣出保险小西瓜。网络金融是依托线上的海量客户及由此生成的大数据为优势。虽说阿里和腾讯的电商和社交平台上各有数亿客户,但这些客户线上保险的需求量和可挖掘度都是未知数;再次,四处开花或力不从心。目前,阿里和腾讯两家对互联网金融最为痴迷,支付、小贷、基金、融资性担保、金融产品、保险等全面出击,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互联网保险虽说有风险,但是,众安是以互联网为场景提供保险工具。以问题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在交易环节合适的场景、合适的时间,为用户提供一次解决一个问题的保险产品。

在组织架构设置上,众安给每个互联网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都是定制化的、程式化的,因而是可复制的。由于互联网人群风险特征高度集中,批量和自动化核保可减少大量人力。

众安保险篇5

业内专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保护民事责任受害方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虽然今年5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相关解释,使法院在审理人身损害案件时有规可依,但具体的赔偿标准还不明细。特别是对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界定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我国广大消费者和民众的法律意识和被侵权后的维权意识还不强,发生民事损害纠纷时,一些受害者因种种原因放弃索赔而“自认倒霉”,从而丧失了应有的权益。三是责任保险的作用还没有被社会普遍认同,人们对责任保险不了解,业主、经营管理者、公共活动组织者没有很好地运用保险管理风险和转嫁风险的保障机制和手段。

为了促进公众责任保险更快地发展,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不断改善法律环境。国家应制定《公众安全法》,并将投保公众责任保险作为“安全许可”的重要条款写进法律,实行公众责任强制保险。在国家尚未正式颁布《公众安全法》之前,各级政府要充分运用全国人大赋予的立法权,将公共安全和公众责任保险纳入地方性法规,要求业主、经营者、组织者必须投保。法院审判公民在公共场所伤害案件时,应运用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以此来维护弱者的合法权益。

扩大保险宣传。保险业要扩大宣传,让社会了解公众责任保险是解决民事纠纷和维护民众利益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从而让公共舆论和社会力量敦促业主、经营者和组织者投保公众责任保险。作为公众场所的经营者,应以对消费者和社会民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协同保险公司为广大公民和消费者系好“安全带”。

众安保险篇6

1.开展农房保险是惠及民生的重要体现

农房火灾保险费率低(砖瓦结构2‰,土草结构6‰),保障高,凡是农村农民居住的房屋均可参加保险保障,保费可根据所住房屋价值和自身经济条件由农户自行选择参保。几年来,在梨树县农经部门的大力协助下,安华农业保险公司通过对乡村干部广泛宣传和引导开展农房火灾保险工作,构筑了梨树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平台,为创建“平安和谐梨树”,惠及民生发展作出了贡献。

2.开展农房保险使农民受益,为政府扶贫救灾减轻压力

每年都有几十起火灾事故,房屋损毁,给群众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然而通过保险,让农民知道和了解“花小钱买平安”的道理,一旦出现事故,能够让农民群众受益,及时恢复生产生活。保险公司承担风险,为政府减轻了救灾压力。

3.开展农房保险效果显著

2012年全县参保3万多户,一年来赔付资金近40万元。通过乡村干部的宣传,农民群众非常认可。一是安华保险公司查勘理赔服务到位,赔付快捷;二是乡村干部参与定损,为受灾群众争取最大限度的赔付;三是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因灾返贫现象减少了,政府救灾转变成保险公司买单。四是社会反响强烈,人民群众是最终的受益者。

4.开展农房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民群众保险意识淡薄,不把农村的一些安全隐患放在眼里,认为交保费白花钱;二是农村房屋线路老化,特别是现在居住的房屋一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的,随着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增多,线路老化严重,隐患很多。

众安保险篇7

【关键词】风险社会理论;风险沟通;社区警务

一、风险沟通与社区警务的联系

社区警务是以沟通为基础,通过获取公众支持,密切警民关系,来达到主动预防犯罪目的的工作,包括信息共享、责任共担、协商决策、提供服务等方式。风险沟通是风险干预的基础性措施,其定义在学界以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定义较为客观:“风险沟通是各风险主体之间交换观点和信息,管理部门收集信息以支持风险决策,不断更新和调整应对风险的政策和措施

风险沟通的目的是形成社会理性以应对风险感知偏差,达到风险信息有效的传达和反馈。同时节约沟通成本,提升沟通效率。风险沟通的方式包括协商决策、公布政策、收集反馈、信息、风险预警、了解诉求、缓和矛盾、树立权威、增强互信等。涉及方面有:了解沟通对象的基本信息,了解沟通对象的信息关注焦点,了解沟通对象的诉求,对专家系统和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周围环境主观风险的认识。

社区警务可以充分提供风险沟通所必需的条件,在风险管理主体与受众心理中形成互动,以其达到控制风险影响,建立社会理性的过程。完善的风险沟通必然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形式,单纯的自上而下更容易控制风险沟通的边界,可以更集中地沟通重点风险内容,但其中沟通不充分的缺点被自媒体时代不断扩张的公民知情权充分的暴露了出来,需要自下而上的沟通形式加以补充,可以更加全面、及时的发现隐藏风险,让沟通更为充分。

二、构建社区警务新模式的必要性

构建社区警务风险干预模式首先是为了解决现存的沟通障碍,由于风险的客观性和积累性,风险沟通可能面临着诸多阻碍:首先是风险沟通的观念没有转变,公安部门对于风险沟通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依赖于后置处理,事前预防的理念没有常态体现,群众对于风险沟通不习惯,习惯自我消化,或者“病急乱投医”;其次是沟通渠道不通畅,由于其相对落后导致的效率低下,达不到及时性和前置性的要求,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最后是风险主体之间的不信任,民众在自媒体时代往往带着先入为主的态度应对风险,伴生有恐惧、焦虑等心态,无法在社会理性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风险沟通氛围。

基于风险沟通的社区警务可以形成常态化的制度,培养群众对于公安机关的认同和信任。风险沟通是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样面对一次事件,民众做出的信任判断或怀疑判断,会直接影响到个体所感知到的风险强度。但信任也具有难以建立且易于摧毁的脆弱特点,信任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过程,效果难以快速达到,往往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传统社区警务片面追求治安控制效率,不符合服务群众的沟通导向,过分强调警察的专职作用,导致过去的警民鱼水情受到侵蚀,隔阂越来愈多,不仅社区民众不愿配合警务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则穷追不舍,社区民警对于群众的需求和权益也变得默然,侵犯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

社区警务中的风险沟通是保证决策科学合理的重要手段,必须从群众需求出发,为了更好的疏导群众情绪,赋予群众更多的权利去帮助制定社区工作计划,重新将社区警务与群众通过感情与责任联系在一起,让居民更好的了解社区工作,理解社区警务中的困难,监督社区执法,强化社区警务公开,纠正风险认知偏差,建立以社区沟通为基础的基层民主制度。

三、目前社区警务存在的沟通问题

1.社区沟通观念落后。目前的社区沟通是以解决公安面对的问题为导向,而不是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平时不交流,出现问题再沟通的“亡羊补牢”式的沟通模式广泛存在;把社区沟通与社区警务工作剥离开来,为了沟通而沟通,在工作中却忽视了交流,不能有效地安抚群众,不会争取群众的理解和配合;认为社区沟通都是民警的责任,不懂得借助居委会和管委会的力量;对于社区警务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觉得沟通应该保证高效率,立竿见影的解决问题,导致遇到挫折时积极性受挫,影响工作的长效性。

2.社区沟通缺乏有效绩效评估。社区沟通建设的特点是投入周期长,回报与投入并不成性相关,整体效果被地方特色、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因素共同作用,加之需要社区民警与群众共同努力,让许多基层民警产生了畏难情绪,对于工作抱着敷衍推脱的态度,领导层在管理时也缺乏头绪,面对整个局面一筹莫展,怀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指导工作。改变这一局面需要与群众共同制定统一、规范、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正视工作中遇到的客观困难,鼓励方式方法创新,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尝试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对于群众口碑较好的民警加以奖励,惩罚消极怠工的民警。

3.群众决策参与度不够。警察作为工具,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体现在对决策过程大包大揽,将维护治安秩序的责任全权负责,在享有权力的同时往往打击了群众的积极性,决策结果也不能充分体现解决群众需求的目的。整个决策过程中不能将执法为民的人性化精神体现出来,涉及群众利益的决策处理不好容易影响警民关系的建设,应该将社区中有代表性的群众在制定决策之前召集起来,共同参与讨论,提出意见,引导并鼓励其为决策制定发声,真正发挥民主讨论的作用,让群众拥有话语权。

4.社区沟通不能有效疏导群众情绪。风险社会中群众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容易积累,以先入为主的风险认知应对风险,逐渐侵蚀着社会理性,而传统社区警务侧重行动的打击效果,而不重视社会效果,公安机关工作成绩得不到宣传,无法将成果深入人心,虽然“战役”和“行动”在当时效果显著,但事实上难以维持,本质上还是社区沟通没有进行到位的原因。社区沟通往往存在滞后性,沟通不及时,解决问题不及时的后果就是侧面推动了自媒体上对于公安部门的“污名化”,群众看不到警察的付出和奉献,只看得到警察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警察工作不能纠正群众的风险认知偏差,影响了社区警务的实践氛围。

四、基于风险沟通的解决方案

乌尔里希・贝克对于现代性引起的风险恐惧做出了透彻的社会学分析,风险受众一直被告知有众多的自媒体信源可以弥补“不在场”的不安感,但正是这些信息带来的不确定性让风险受众更需要充分的社区沟通来对抗风险,那么作为风险干预的最后一道防线,怎样的社区沟通能让公安部门重新被信任,让风险得到控制呢?

1.建立“治安形势预报制度”。在目前不成熟的社区沟通中,一些风险被漫不经心的忽略了,这些被忽略风险将导致风险社会理论中卡斯伯森提出的“隐藏灾难”,往往作为社区警务中正常社会问题出现,在后果对于社会变得高度可见以前,在专家眼中,他们仍处于隐藏状态,在群众眼中,公安机关遗漏了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对风险的后果负有责任,事前的预警对于遏制“隐藏灾难”就显得格外必要。建立治安形势预报制度的目的有两个方面:第一,将公安部门所掌握的治安状况,发案情况等进行公示,提醒群众适度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鼓励群众将所掌握的线索情报反应到公安机关,让群众对其生活环境中的风险产生客观地认识;第二,将公安部门为维护社区治安秩序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展示出来,包括执法告知、调解结果、案件听证等程序,提高社区警务工作知透明度,方便群众监督,恢复群众对于公安部门处理能力的信任。

2.重视并完善网上社区警务室建设。网上社区警务室是疏通公众权利救济渠道的创新形式,是让社区沟通突破传统局限性的创新方法,也是提供综合性警务服务的基层平台,顺应了社区警务信息化变革,极大地降低了社区沟通的成本和难度,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增多,网上社区警务室能在很大范围内服务社区群众,给身在外地的社区居民提供服务。还可以通过功能模块划分方便群众查询各类信息,如网上预约、办事流程、表格下载等,可以有效提升社区警务的工作效率,改变以往为了开具证明反复咨询的繁琐过程,同时解放群众和社区民警的时间和精力,实现社区警务网上网下全覆盖。

2016年3月3日至本论文截稿之日,公安部设立的“电信诈骗侦办平台”已经成功冻结涉案账户5452个,该平合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各大商业银行,实行“警银合作”,对于短信诈骗已经实现“快速止付,冻结账户”的功能,设在公安部刑侦局的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办公室实时审核各地接警录入侦办平台的涉案账户信息,将情报收集和精确打击结合起来,通过微信平台实现了“查打一体化”的目标。

3.保障并整合资源,强化警民协作意识。有效的风险干预必须依赖更丰富的资源支持,仅仅依靠本社区的固有资源是不够的,不同社区之间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是是十分必要的,包括警务信息共享、信息研判、管理经验等,不断提高各个社区的社会学习能力,在信息资源方面适应风险社会社区警务的要求。

“治安需求论”要求群众自身参与到维护治安秩序的事务当中,实现公安机关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以沟通促发展,将社区警务保障主体多元化,以群防群治为核心,提高社区居民的自防自卫能力,在社区沟通中获取情报资源,搜集掌握不安定因素和犯罪诱因,运用群众的力量和群众智慧,跨社^合作,保证充足的资源扫除风险死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资源调动的需要,以制度的形式将警民协作规范化,如定期会议制度、联防制度、分工制度等组织形式,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注意发挥管委会的作用,确保资源不会浪费,保证其用于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发挥最大的效益。

五、结语

基于风险沟通的社区警务有利于保持对于民众需求的高度敏感型,及时做出积极合理的回应,将公安机关的公信权威规范化的进行表达和诠释,价值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最终实现疏导社会焦虑,缓解社会矛盾,通过制度和规范将其实施方式确定下来,保证公权力得到合理运用,民众权利得到最大化救济,决策更科学合理,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市民社会。

参考文献:

[1] 唐钧.风险沟通的管理视角[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05).

[2]刘建华.社区警务模式的中国特色思考[J].公安研究.2011(03).

众安保险篇8

关键词:公众责任保险发展滞后保险公司对策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影响较大、社会反映强烈的重大恶性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如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事故、北京密云县的元宵节事故、哈尔滨天潭酒店大火、辽宁昌图烟花爆炸、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等等,唤起了人们对公众责任险的重视。如何大力发展公众责任保险,使其真正起到对百姓生活保驾护航的作用,已经是摆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广大保险从业人员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公众责任保险内涵

公众责任是指公共场所的经营人在经营公共场所时由于过失等侵权行为,致使在该公共场所的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受到了损害,依法应由责任人对受害人承担的赔偿责任。由于责任者的行为损害了公众利益,所以这种责任称为公众责任。公众责任保险又称为“普通责任保险”或者“综合责任保险”,它是责任保险中独立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的保险类别,是承保被保险人或者其雇员在从事所保业务活动中,因意外事故而对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害(例如疾病、残疾、死亡等)和财产损害或灭失,依法应由生产、经营管理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这种民事赔偿责任可以是侵权责任造成的,也可以是合同(契约)责任造成的。

公众责任保险是对公众责任的保险,由于经营方常常因疏忽或是意外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影响当事人经济利益及正常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公众责任险正是为适应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转嫁这种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公众责任保险可适用于工厂、办公楼、旅馆、住宅、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展览馆等各种公众活动的场所。公众活动场所特别是企业或大型会议、赛事、展览等的组织者投保公众责任保险已经是一种国际惯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公众责任保险的推行,以保障公民和消费者在公众场所的安全和权益。

公众责任保险所承保的危险,限于被保险人因为一次事故或保险期间的任何事故对社会公众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若希望以责任保险转嫁其对雇员承担的赔偿责任,应当另外购买雇主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包括场所责任保险、电梯责任保险、承保人责任保险等险种。

我国公众责任保险对第三者人身伤亡无免赔额规定,但对第三者财产损失则一般规定每次事故的绝对免赔额,即无论受害人财产损失程度如何,免赔额以内的损失不是由保险人负责,而是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

一般情况下,公众责任保险像其他财产保险业务那样制定固定的费率表,对赔偿限额很高或者是高风险的行业应该根据被保险人的风险情况逐笔制定承保方案和确定费率。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的时间,费率多为年费率。保险费按每次事故或者累计的赔偿额所适用的业务种类费率计收。

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现状

我国责任保险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家对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还是比较重视的,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要求外,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11号文件和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及1995年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公安部《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都已明确规定:“重要企业、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和大型商场、游乐园、宾馆、饭店、影剧院、歌舞厅、娱乐休闲等公共场所都必须参加火灾和公众责任保险。”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险种的发展却很不理想。据《中国消费者报》分别对北京、兰州、郑州、深圳、武汉等一些有影响的大型商场和娱乐场所调查分析,除极个别单位投保了公众责任保险外,90%以上的经营者对投保公众责任保险不感兴趣。据国家保监会统计,从2001年至2003年4月底,保监会共受理各保险公司备案的各类责任保险253个,责任范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2002年,全国责任保险保费收入36亿元,占财产保费收入4.6%,到了2005年上半年,我国的责任险保费收入为23亿,占产险比例的3.4%,其间从未超过5%,基本上是处在徘徊状态。

在发达国家,责任保险费收入一般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20%以上,其中美国的各种责任保险的保费收入占非寿险业务的40%至50%,欧洲一些国家的责任保险费收入占整个非寿险保费收入的30%以上,日本等国家的责任险保费收入约占非寿险保费收入的25%至30%。

我国公众责任保险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业内专家认为,导致我国公众责任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众认识和接受程度不够

目前,保险业对公众责任险业务的宣传力度不够,国内公众对公众责任险知之甚少,对公众责任事故往往缺乏足够的维权和索赔意识,发生民事损害纠纷时,一些受害者不知道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即使有的受害者知道通过法院向企业索赔,但因举证困难、时间耗费过多等种种原因放弃索赔而“自认倒霉”,因为即使诉讼获胜往往得到的赔偿也比较有限。经营者对自己应对社会公众承担的责任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公众责任险的转嫁责任风险机能缺乏了解。加之公众责任事故的发生率并不高,大部分公众场所业主存在侥幸心理,有些宁可独自承担风险,也不愿因投保而增加经营“成本”,且一旦出现大的公众场所事故,主要依靠政府出面做善后的抚恤处理,根本不知道运用保险管理风险和转嫁风险的保障机制和手段。

(二)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

责任保险虽然是财产险的一个险种,但与传统的财产保险相比,开办时间短,所占比例小,公众责任保险不仅标的分散,保费低廉,而且风险大。在技术、管理上对保险公司的要求较高,加之前面提到的公众接受程度不够,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都不愿意花大力气在公众责任险上,导致了我国的责任险种较为单一,产品开发速度相对较慢,创新力度不够,在险种开发和创新方面后劲不足。在设计产品时无法将所有风险都考虑在内,加上保险公司自身的技术条件落后以及责任险经营情况不理想,因此,保险公司对发展公众责任保险的积极性也就不高。

(三)相关法律法规落后

在我国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中,将责任保险分为法定责任保险和一般责任保险。而我国现阶段,有关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费等费用、该条只是规定了要赔偿,但并没有说明赔偿额。误工费、伤残补助费、精神损失费怎么计算,也没有实际规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月《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司法解释,使法院在审理人身损害案件时有据可依,但具体的赔偿标准还不明细,根据各地经济状况与消费状态不同,赔偿金结果就相差很大。如同样是由花盆飞下伤人事件,深圳市一名受害者得到10万元的赔偿金,而哈尔滨市市民仅得到1万元的赔偿。有些行业也通过立法部门颁布了行业的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等,但与责任保险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多,特别是对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规范标准,国家保护民事责任受害方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

(四)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不够

保险业整体税负偏重,营业税率高于交通、建筑、通信等行业。保险业虽与银行业同样执行5%的税率,但银行业税基为利息收入,保险业则为保费收入,以至影响保险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的提高。加之政府引导力度偏弱,相关部门与保险企业的协调配合不够,发展公众责任保险缺乏有力、有效的推动机制。

发展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受害人及时得到补偿

当公共场所如公园、旅馆、影剧院、歌舞厅、网吧、运动场、商场、医院、学校等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由于经营者经济实力、赔偿态度的不同,以及事故原因认定的复杂性等因素,往往导致受侵害人不能及时获得经济赔偿。而如果经营者投保了公众责任保险,当意外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可以直接介入责任事故的事后救助和善后处理,受害人可以迅速获得赔偿,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责任事故发生后,在事故责任人无力赔偿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可以使赔偿有所保障,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如2004年5月法国戴高乐机场发生的坍塌事故,事故中2名不幸遇难的我国公民的家属分别获得了至少400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受害者能够快速得到如此高额的赔偿是由保险公司支付的,这是因为机场投保了公众责任险。正因为有保险公司在背后支撑,事故的善后理赔才会顺利快捷。

(二)有利于保险公司扩大保源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多样化,市场主体多元化,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责任的利益主体,必然需要通过投保来化解和转嫁无处不在的各种风险,保持经营管理的稳定。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保险经营的依据是大数法则,保险的覆盖面越广,就越能分散风险。因此,发展公众责任保险对保险公司来说也非常有利。

(三)有利于保障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经营者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责任风险。如果每一次责任事故的风险都由企业自身完全承担,很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如2003年重庆市开县发生“12.23”特大井喷事故,为补偿因毒气泄漏而造成周边群众无辜死伤和财产损失,事故直接责任人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仅首期支付赔偿款就高达3300多万元,这无疑将企业拖入了效益的深渊。但如果投保了公众责任保险,经营单位只需交纳少额保险费就可将日常经营中的大额无法确定的巨额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避免因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而导致破产或生产秩序受到严重破坏,保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四)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和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责任保险已经成为灾害危机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而在我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发挥的作用很小。一些重大的责任事故发生后,政府在事故处理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财政负担很重。近年来,由于一些生产经营者经济能力有限或有意逃避责任,常常在发生重大、特大责任事故后躲藏逃匿,把灾后救助和事故善后全部推给地方政府。在一些行业和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业主发财、政府发丧”的不正常现象,对政府财政形成了很大压力。发展公众责任保险后,政府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利用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充分发挥其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有效地转嫁风险,辅助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压力。

(五)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这充分说明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通过大力发展我国的公众责任保险,引入风险分摊机制,由企业、保险公司等共同编织一张公众责任事故的安全“保险网”,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加社会的抗风险能力,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些都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公,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促进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步伐。

发展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全社会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非常有限,更谈不上利用保险管理企业和个人风险。因此,保险业必须充分认识宣传的重要性,加强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大造声势,以新颖的形式(如宣传册、产品推广会、企业交流会等)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大力宣传责任保险,引起社会共鸣,提高社会公众维权意识,强化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培育全社会的维权意识和风险转嫁意识,为推动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开展公众责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公共社会管理行为,反映了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发展公众责任保险,政府责无旁贷,积极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有关政府部门应提高对公众责任保险的认识,给予理解和支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议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公众责任进行强制保险,或者在税收等方面对其提供优惠便利条件。但同时也要加强监管,确保保险公司依法合规经营,防范风险,为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促进与实现我国公众责任保险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人们可能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风险是依据法律的规定,所以说法律制度是责任保险发展的基础。对公众责任险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相关法律的研究,对缺少法律调控的领域,尽快制定法律,弥补空白,建议国家应制定《公众安全法》,并将投保公众责任保险作为“安全许可”的重要条款写进法律,实行公众责任强制保险。如我国不妨把综合性公众场所如商场、酒店、娱乐场所等是否投保了公众责任险、是否具备消防设施一样,作为准许其营业的一个硬条件。同时应明确责任并应对民事赔偿责任的具体额度予以细化,以保证相关案件有法可依,为促进公众责任保险的发展打下基础。

(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当前进行公众责任保险产品的创新,主要在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创新,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地域的需要,积极开发有特色的、符合投保人需求的公众责任险产品,重点开发那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产品,尽快推出一个产品链,先通过市场方式进行推广,以典型案例争取社会认可。同时也要注重承保标的风险管理,提供优质的理赔服务,为保险能够发挥其功能提供最终保障。

(五)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责任保险是高风险、高技术性的领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首先,由于公众责任保险涉及法律法规的内容比较多,条款的制定有其特殊性。为了准确地把握责任保险市场的需求,合理控制风险,在设计险种时,需要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精通法律的专业人员以制定合理的条款。另外,有条件的公司可以挑选一些资深的核保人员派送出去进修法律专业,培养出既懂法律又懂保险的专业人才,以利于险种开发和风险控制。其次,精算人才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开发和风险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尽快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保险、法律和相关业务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责任保险人才库,为大力发展公众责任保险、推动业务稳步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简化小额案件诉讼程序

设立专门的小额请求法庭,使小额索赔能够及时、合理得到补偿,为责任保险的迅速理赔处理创造条件,使老百姓更乐于接受和欢迎责任保险。因为对于小额索赔,如果用既有的法定程序去审理,则势必会因为民事诉讼程序的繁琐耗时,造成众多受害人放弃对应权益的追求,也会对保险公司的理赔处理产生意见。因此,针对大量小额赔偿纠纷案件,有必要建立小额请求法庭,用简单方便、收费较少、时间较短的、应诉、调查、审理、判决的程序和方法,及时有效地处理这种小额纠纷,并很快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发展公众责任保险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只靠哪一方面的努力都是不够的。笔者相信,通过政府、保险行业和公共场所经营业主的共同努力,在实现公众责任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我国的公众责任险一定会有更快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峰.责任保险任重道远[J].中国保险,2005.4

2.林春梅.关注公众利益,健全公众责任保险[J].经济与管理,2005.3

3.刘冬娇,阎石.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及其实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

4.徐宪平.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发展责任保险[J].中国金融2004.12

5.张忠宁.责任保险正在升温[J].中国保险,2004.7

众安保险篇9

关键词:社会平安建设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需求分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保险业发展的阐述,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目前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趋势,用竞争促发展,用改革求生存,创造更大的生存与发展机遇,也使得社会的各方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民众出于投资与增值的考虑,以及面临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活的压力必将产生风险管理,获得一定的保险服务的需求,现对此课题进行探究。

二、 当前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及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分析

在我国社会平安建设大背景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地方社会平安建设,争创“两型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其自身的人生财产安全也有了新的需求。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进行介绍与分析:

1、从湖南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均可支配18844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67,增长16.8%;

第二,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省为民办实事共投入各类资金543.18亿元。改造县乡公路3290公里。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185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70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1556元;

第三,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1.6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82.67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06.25万人,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的县市区达115个,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73.2%。

2、从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

社会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政府加大补贴商业保险和强制商业保险,从重点工程、进出口贸易、工业、农业、服务业、巨灾到社会医疗养老、低保等,使社会受保的范围逐步拓宽,保险深度逐渐加大。良好的政策支持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推进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的完善与推进。

3、从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目前我省保险行业再次迎来新一轮扩容潮。作为现代金融的主要支柱、市场经济前提下风险治理的主要手段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保险在全球经济金融中阐扬的作用和意义不断凸起和强化。

近年来,湖南保险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们对保险功能与作用的认识,从初期注重经济补偿和保障“单一功能论”到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复合功能论”,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就是说风险管理服务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4、从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与社会平安建设关系角度分析

第一,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间的关系。当前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是伴随着民众对自身安全风险管理所产生的,目的在于保值与增值以及保障人生财产的安全,而这种需求正顺应了社会平安建设的大趋势。

第二,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与其自身发展间的关系。当前各大保险公司力求改革创新,实现风险管理服务的专业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与其本身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创新风险管理服务是在市场经济中取得突破性发展一个新方向。

第三,保险公司如何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保险行业在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同时更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也体现了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效益,加强风险管理服务对社会平安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充分认识在湘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对社会平安建设重要作用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一步大力发展保险业,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湘保险行业的壮大,来源于该行业的专业技术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更来源于民众的需求。

1、风险管理服务具有经济补偿能力

保险业的发展可以增强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大大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

第一,当前,湖南社会保险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使得整个保险行业的实力得到了壮大,同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

第二,民众选择的范围广了,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如果我们充分的运用保险这种市场化的风险损失财务转移机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助于预防大量事故的产生,减少灾害事故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障生产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需要。

2、风险管理服务承担部分社会管理功能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缓解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在湘保险公司开创了促进平安建设的新思想,加大了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力度。其中商业保险联手社区医院,参与新农合、城镇基本医疗和健康险。根据发展农业强省、保障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平安建设的需要,加大农业保险的参与范围,做好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扶持。

3、风险管理服务在 “三农”问题中大有作为

保险业风险管理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较容易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地区,为帮助广大农民化解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业保险业务,对于改变湖南省救灾模式、放大救灾资金、加强风险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4、商业保险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社会保障体系所包含的范围、广度和深度是比较广阔和深入的,但这更需要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需要风险管理服务的推广,同时,商业保险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承担着社会“稳定器”的职责,有利于稳定民众对不确定的未来预期,减轻精神焦虑,增加即期消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成实际支出,推动整个经济的长期发展。

5、风险管理服务的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社会平安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公共环境的安全;第二,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险业风险管理服务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行业的均衡协调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此外,这主要体现在金融安全,规避金融次贷风险,就国外之前所面临的金融问题所引起的一系列次贷危机,我们不能忽视金融风险的危害,只有良好的风险管理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 新时期,湖南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

社会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所期盼的民心工程。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到底有着怎样的需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风险管理服务在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社会的和谐、平安对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大量的、迫切的需求。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及自然灾害的频繁,这些对我省的社会平安与和谐构成了致命的威胁,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依据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幅度这一衡量标准,造成了企业及个体经营者认为“GDP的增长能以牺牲人命为代价”的错误思想;

第二,相对于其他社会管理功能(如社会信用管理)而言,风险管理服务短期内取得较好成效的条件更为成熟。社会信用管理主要产品是:风险报告、普通企业资信报告、消费者风险评级、工业规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等,其功能远远没有保险行业风险管理服务全面、专业,民众购买偏好必将朝向风险管理服务;

第三,风险管理服务既能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又能对改变保险公司的外部形象产生深远影响。整个社会以及在湘民众对风险管理服务需求及偏好在于保险公司自身风险管理服务的实力及专业化水平,以及其公司品牌形象的塑造,一方面保险公司通过做大做强风险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将感染民众对其的偏好,最终推动公司的发展,以致实现整个社会平安建设。

2、加强风险管理服务是当前保险公司必然的战略选择

第一,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保监会2011年9月正式《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国保险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2100元/人,保险业总资产争取达到10万亿元。保险公司发展前途光明,仍将得到民众在风险管理服务方面的亲睐,同时整个社会的平安建设也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第二,创新改革,发挥风险管理服务的特性成为趋势。当前,我省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做大保险业,必须在做大规模、拓展覆盖面、提高服务程度、强化功能和作用,增强全社会保险意识五大环节。而创新点就在于风险服务管理服务,社会平安建设的需求也在此处。就我省而言伴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建筑施工的面积逐步扩大,交通安全、建筑施工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社会平安面临着挑战。

3、加大风险管理服务的宣传,满足民众趋利避害的需求

第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的范围、重点取决于我省的社会需求,就目前而言主要存在交通(公交、地铁建设等),但总体上应是帮助民众分析风险、对付风险及处理与风险相关事宜,其中,风险不能局限于纯粹风险,服务对象也不必局限于保户;

第二,“现代保险的功能”理论落实。中国原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一再提起“现代保险功能”的讨论,其中“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是讨论的重中之重。而在国际上,随着风险管理研究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有关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的理论与实务也发展迅猛,如,日本富士火灾海上保险公司在此方面就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国外先进的经验值得学习,也有待中国化,对中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与中国社会的平安、和谐意义重大。

4、社会平安建设对风险管理服务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践出真知”,根据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平安建设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需求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第一,规范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服务有利于丰富平安、和谐社会建设,又能发展和深化现代保险功能,特别是现代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还能为保险竞争中的差异化经营理论添砖加瓦。

第二,在实践上,风险管理服务既能为湖南社会的平安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又能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指导,还有助于改善保险公司当前的经营业绩及长远的经营环境。

5、在湘保险公司应自觉投入湖南平安建设

在湘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工作,大胆开拓创新,应用创新发展观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狠抓风险管理工作,提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湖南平安建设,达到双赢的目的。首先,规范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范围,重点取决于湖南省的社会需求,真正为促进社会平安建设提高良好的风险管理服务。其次,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需要必要的组织保证,但其形式可以多样化,也可以专业化经营。专业化的服务才能获得民众的长期需求与购买欲望。

五、 结束语

湖南社会平安建设的发展既有机遇,也将面临挑战,如何加强社会平安建设,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实为重要。在湘保险公司只有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服务工作,积极参与湖南社会平安建设,才能实现发展自己和构建平安、和谐湖南这一双赢目标。新时期,我省保险公司仍将面临新的挑战还需要保监会、保险行业专家学者给与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周延礼.维护保险产业促进经济金融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

[2]刘春燕.增强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3]王柯敬,尹婵娟.关于我国保险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几点认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0).

[4]李玉英,陶四海,赵力.风险管理下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3)

[5]胡永正.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8,(05)

众安保险篇10

近年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新兴科学手段。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已成为食品安全工作中常用的技术和方法,它由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基于政策的风险管理和基于信息互动的风险交流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并且要求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功能分离。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一种新模式,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解决国际间食品贸易争端的重要依据,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公众食品消费的健康和促进公平的食品交易,预防、应对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都应遵循风险分析框架。

1.风险交流及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现状

风险交流指在风险分析整个过程中由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公众、企业、学术界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就某项风险、风险所涉及的因素及风险认知相互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过程。交流内容包括对风险管理的解释以及风险管理决策的依据。风险交流应是公开的、双向的信息观点的交流,以使得风险得到更好的理解,并做出更好的风险管理决定。其作用主要是伤害和损失,对反映计划的支持,帮助计划的实施,防止相关资源的误用和浪费,进而使决策者更好的了解到信息,应对和纠正谣传,同时培育关于风险的知情决策。

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风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二?英、疯牛病、口蹄疫等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如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极易产生公众的恐慌心理,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并对相关食品行业产生极大的冲击。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意义重大,这已在国际上的发达国家达成共识,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交流体系。在欧盟,2002年成立的相应的机构负责食品安全交流工作,并明确了工作目标、交流措施和交流方法,同时还关注通过媒体、网络、热线电话等方式同公众进行直接的交流;美国在国家层面上将风险交流作为立法工作的一部分,美国正推进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向更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日本2003年开始,其食品安全委员会每周召开公开会议,并将会议议程公布于网站以保证风险交流的透明度。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已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如在美国,疯牛病事件发生后,其农业部门处理事件妥当、信息反馈及时、销售商采取了合适的销售应对措施,其有效的风险交流措施消除了公众的恐慌心理,在维护相关产业稳定的同时,也维持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我国近年来也发生了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如红心鸭蛋、多宝鱼、苏丹红辣酱、三聚氰胺、地沟油、镉大米、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尽管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有些事件其本身的实际风险水平并不是很高,但公众往往夸大自身面临的食品安全风险而形成了恐慌心理,并造成了广泛传播的、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其根本原因在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没有做好,没有构建科学的风险交流体系,导致公众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和专家们得到的信息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信息不对称。不公正的食品安全信息扰乱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使得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严重误解导致恐慌心理,同时对我国食品行业的打击也非常严重。

公众饮食安全感与食品安全状况透明程度关联紧密,但在我国,当前公众认知和科学事实二者之间又处在“真空”地带的两端。因此,合理有效地捏合社会关注点与公众诉求点,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和平台,而构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无疑是搭建公众与企业之间信息枢纽的最佳路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已成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内容。

2.我国当前食品安全交流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

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构建现状堪忧,亟需解决。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如下。

(1)社会公众和政府还未将食品安全交流体系构建的认识上升到是对食品安全问题治本的高度层面。

(2)没有制定和食品安全分析框架相适应的风险交流政策、策略和具体措施。食品安全法讲的是信息,指的是由政府来相关信息,而不是一个双向的和多方面的,不是风险交流。

(3)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人力资源不足和人才匮乏。

(4)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方式少、层面低、效率低、透明度差。

(5)社会公众在一定程度上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认识片面。

(6)部分媒体对风险交流内容中断章取义,导致不能科学、真实、有效的反映食品安全问题。

(7)政府权威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平台建设严重滞后。

(8)缺少第三方的独立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平台。

通过对国际上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先进国家、地区和组织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中的成功措施、经验、做法的梳理和研究,笔者归纳总结出他们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方面的共识,同时结合我国风险交流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和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科学数据,在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公众解疑释惑等风险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作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主体,政府应构建科学的风险交流体系,积极引导风险交流工作。加大对风险交流机构的建设力度,在监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提供全面的风险交流,同时确保风险交流工作不受风险管理的制约。

(3)建立第三方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平台。政府加大对第三方风险交流平台的支持和政策指导工作,第三方风险交流平台不属于任何机构,是独立的民间性质的风险交流平台,提供关于食品安全和营养与健康的中立、客观、科学的风险交流,这个平台建立的基础是科学家、专家、学者,并且这些人员不代表某单位、机构和组织。

(4)加强风险交流制度化建设工作,制定、完善相应的风险交流措施、制度。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对风险交流措施的操作性和落实性不强的现状,制定切实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风险交流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工作。

(5)建立高效沟通机制,确保信息准确、有效、及时、透明。建立多渠道的和公众沟通渠道,保障各渠道信息的一致,同时规范和健全专家、媒体的风险交流渠道,以期提高风险交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