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有感十篇

时间:2023-04-02 13:11:50

读朝花夕拾有感篇1

刚读这本书时还不是很懂,所以放下来没在看了,后来我拿出这本书再看就看了个完,并且深受感触。

《狗猫鼠》说了狗猫鼠的关系,应为猫吃了作者的小隐鼠说一作者憎恨猫。《无常》是说了人与鬼的关系和作者小时候对鬼是由那些看法。这篇文章也是给人很大的启《朝花夕拾》是我国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这本散文集原本名叫《旧事重提》,后改名为《朝花夕拾》。

说实话,我刚示的。它告诉人们人活着要严格对自己,不要对别人严格过自己,即使官再大也不能摆臭架子。这样,人人都怕的无常也就变得和蔼可亲了。

读朝花夕拾有感篇2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 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1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德阳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朝花夕拾》的原名是叫做《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有真挚的情怀,有无奈的感伤。欢快的时候,我感到有沁人心脾的馨香袭来;郁闷不乐的时候,我感到无名的寂寞前来吞噬。这一切,确实是能真切的感受得到的。

读朝花夕拾有感篇3

《朝花夕拾》是一部出自鲁迅先生的记录时事的散文集,记录了鲁迅先生儿童时期的各种经历的事情。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读朝花夕拾有感700字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读朝花夕拾有感700字作文【1】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我不由自主的赞叹,赞叹鲁迅的文采,那如诗如画的情景,使人们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

读朝花夕拾有感700字作文【2】我读的名著是《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我不觉得这像是一本名着,反倒像一个朋友与你闲聊家常。这本书主要是记述了鲁迅从幼年时期到青年时期的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的描绘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风俗画面。《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对逝去岁月的回忆,真挚的情怀,无奈的忧伤,这一切都是能感受到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藤野先生,鲁迅初到东京时,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在上野公园的樱花树下让人鄙夷的身影,听到的是留学生们傍晚学跳舞的喧闹。这让鲁迅极为厌恶,于是他去了仙台,在那里认识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虽衣着模糊,但对科学严谨求实,对学生的作业一丝不苟,在鲁迅的作业上用红笔圈出来。而且他平等公正,毫无民族偏见,有着高尚的人格。

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细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这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抓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的。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的无限乐趣。而《阿长与山海经》说的是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了我的“隐鼠”,给我买来了《山海经》等。刻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她不仅质朴,而且善良,关爱别人。作者由原来的讨厌她,变成敬她爱她。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份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过,这正是儿童特有的。

曾几何时,我已远离了童年,每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中,纷纷扰扰的生活中,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吧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读朝花夕拾有感700字作文【3】深深的草丛里蛰伏的蟋蟀,黑乎乎的小手中攥着的覆盆子,白茫茫的雪地上简陋的捕鸟筛子。坐在三味书屋里的他,跟着先生一起摇头晃脑,心绪却早已飞到了儿时玩耍的小园子里了。

那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园子,便是百草园了。而他,就是家喻户晓的鲁迅。这篇我最喜欢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录于鲁迅的文集《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将《朝花夕拾》当作一把锋利的剑,奋力地划向了腐朽的旧社会,表达了他对旧社会,旧中国的批判与不满。

生气盎然的百草园,是作者儿时的天堂,有着“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灵动,有着“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生机,有着“清泉石上流”的静谧。而当鲁迅去读书的私塾——三味书屋中,却没有了这种欢乐,只剩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枯燥与乏味了。百草园好比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而三味书屋就像框框条条的栏杆,禁锢着我们的思想。鲁迅先生运用了这二者强烈的反差,表达了他对古老封建教育的不满。

相比之下,我们不需要被那框框条条的规矩限制着,而是拥有更为广泛和自由并更优越的学习条件。但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并不是说完全摒弃规规矩矩的教育思想,我们也要有基本的学习规范,也要学习基本的经典文化。在今天,现代的教育丰富多彩,既有书本上丰富多彩的知识,又有生活中精彩纷呈的实践:有悦耳动听的音乐,有妙趣横生的科学,变幻莫测的数学,还有耐人寻味的历史……如此美好的学习时光,我们岂能不好好珍惜?

所以,作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不能只“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不仅要进行知识的获取,更要有各种能力的培养。自从高考的改革,考试不再是语数英的天下,更是各种兴趣能力的培养。“文理不分家”的改动更是突出了对各种科目共同进步的关注,强调了广泛阅读的重要性。鲁迅先生的梦想,在今天基本上是得以实现了。所以我们要和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相结合,快乐的学习,广泛的学习,做一个符合国家现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少年!

读朝花夕拾有感700字作文【4】《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到了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算是无聊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动机:它在夺人所爱。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嫉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下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能重视的渴望化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读朝花夕拾有感700字作文【5】前几天我买了一本鲁迅先生所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对着这个题目沉思了好久。《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虽然我还年轻,只有十几岁,可总喜欢回忆儿时的往事。对现实中的一切,我往往采取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没有对理想的渴望,没有感情的迸发……只有当我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时,我的全部热情才会真正苏醒,火一般地燃烧起来。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天空,房顶,或随便什么地方,长久地踱着步……快乐,童年的快乐,那样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变成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宽阔的训练场上挥拍打球;盛夏,在游泳池上泼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场上“欢快起舞”……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

小时侯,我会因为捡到一枚硬币而欣喜若狂,理由是终于当了一次儿歌中的那位捡到一分钱的小朋友。

小时侯,我会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个错别字而举手,不到老师“投降”决不罢休:如今,即使老师写了一黑板的错别字,我除了在底下翻翻字典外,决不会有其他动作。

在这漫长的_个年头中,许多记忆已随着岁月的侵蚀而悄然逝去,惟有成长的足迹——那记录着你的所得和所失的足迹——永远不会磨灭。我希望永远不要失去童年时代的那种快乐、天真、朝气蓬勃、不知疲倦……

读朝花夕拾有感篇4

虽然我还年轻,只有十几岁,可总喜欢回忆儿时的往事。对现实中的一切,我往往采取一种漠然置之的态度,没有对理想的渴望,没有感情的迸发……只有当我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忆中时,我的全部热情才会真正苏醒,火一般地燃烧起来。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一动不动地凝视着天空,房顶,或随便什么地方,长久地踱着步……我的灵魂深处会突然爆发出一阵奇异的颤抖,血,涌上了我的脸,快乐,童年的快乐,那样神奇的回到了我的身上……在迷人和晕眩之中,我仿佛又变成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宽阔的训练场上挥拍打球;盛夏,在游泳池上泼水玩耍;金秋,在溜冰场上“欢快起舞”……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永难忘怀的事情,这一切构成了我整个童年时代的回忆。

小时侯,我会因为捡到一枚硬币而欣喜若狂,理由是终于当了一次儿歌中的那位捡到一分钱的小朋友;而今,长大的我也会捡起路上的硬币,理由是——那上面有国徽。

小时侯,我会在课堂上因为老师的一个错别字而举手,不到老师“投降”决不罢休:如今,即使老师写了一黑板的错别字,我除了在底下翻翻字典外,决不会有其他动作。

读朝花夕拾有感篇5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心中洋溢着童年时代的生活,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写作《呐喊》《彷徨》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

鲁迅先生创作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透露了年少的疯狂时期,从中品味童真的乐趣。

百草园讲述了的景物美,同时也表达了“我”贪玩、淘气、有好奇心……种种的景物让我感觉百草园的无穷乐趣。‘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用了排比的手法,把百草园写的有声有色。及捕鸟的全过程,也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

读朝花夕拾有感篇6

《朝花夕拾》是鲁迅爷爷对往事的回忆,有趣的童年往事、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时也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表现了鲁迅爷爷对艰苦劳动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厌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欢迎阅读!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1当看完这本书后,忽然觉得奇怪,文中讲鲁迅童年,为什么名为《朝花夕拾》呢?了解了背景后才知道,这是鲁迅先生的晚年作品,全是回忆童年的。朝花夕拾,犹如清晨时还挂着露珠的鲜花到傍晚去拾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凭添了一种韵味,那若明若无的清香则更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童年的鲁迅很喜欢去百草园:那里有各色植被,各色昆虫,简直就是孩子们玩耍的好乐园,但长妈妈却说,百花园中有极凶恶的赤练蛇和美女蛇,把儿时的鲁迅吓个不轻。

文中用较多的笔墨写了长妈妈,算是除父母外和他最亲近的人,作者原来不怎么喜欢长妈妈,甚至还有点讨厌她,叫她“阿长”,但她并不生气,一直真心待“我”。如今我记忆最深的是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长妈妈不但不记仇,还时时惦记着我。

连休假都不忘记给我买书,真的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儿时的鲁迅,于是鲁迅先生在结尾写到: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爱无言,但长妈妈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她用爱呵护着鲁迅先生的童年,呵护着他的成长,以爱付出收获的是作者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象及感恩。

我们的童年有父母的呵护与关爱,鲁迅先生的长妈妈也如此,童年就如梦一般,是人生中的矿山,埋藏在我们的心中,但却掩盖不住它那金色的光芒,童年的梦是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是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撂撂。

回味童年,将品到的是纯真无暇,一切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另人回味!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2手捧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年少轻狂”的童真,神情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如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人老了,累了,回味童年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大阳西下时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却使她平添了一种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品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荡漾开来……

鲁迅先生是一代文学巨匠,他的童年,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趁大人们一愣神,便以神不知鬼不觉的速度,钻进百草园,油蛉为他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在一首大自然的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先生对三味书屋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敬吾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乏味无趣……

从书卷里散发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先生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寻了我们的内心,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段美丽的回忆。读《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里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我不由自主的赞叹,赞叹先生的文采,那如诗如画的情景,让我陶醉。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3感掩卷三思,唏嘘不已读完鲁迅的《朝花夕拾》,不禁让我抚书轻叹,鲁迅不愧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笔锋如刀,言语幽默而辛辣,分析精辟;一针见血,他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让当政者如“骨鲠在喉”既吐不出也咽不下。

在《狗、猫、鼠》中的一段让我叹服“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结合现实世界,这段话难道还不值得人们深思吗?充满童真又让人身同感受的《五猖会》中,最后一句话,让我沉思和玩味。

书中写到“我至今,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有学者说鲁迅用最后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画龙点睛,表现出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但这种不合理,不是依然发生在我们当代学生身上吗?那我们应不应该像鲁迅那样对这些不合理,发出我们内心不满的呐喊呢?但我不会,这是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句简单的“虎毒不吃儿”可证明一切。

也许我们会像鲁迅一样对父亲的严厉和冷漠不理解,但几千年以来“学而优士”是中国的传统思想。如果不是父亲的严厉,也许鲁迅不会成为一代文学家,也许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或像祥子一样是只卖力气的人。和鲁迅童年相比也许我们更不幸,在日新月异的高分数下,在提倡赢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下,又有谁不把好的成绩,好的文凭作为踏入社会的王牌呢?在先进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又有谁愿意去想没有好文凭的后果呢?

也许父亲的冷漠和严厉正是他们仅为人之父的责任。鲁迅的《朝花夕拾》的确有着许多让我们借鉴、学习和深思的地方。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4在看了《朝花夕拾》之后,我对当时的旧社会有了新的认识,我也认识了一个真鲁迅。

鲁迅,他弃医从文,因为他知道,学医只能治好他们身体上的病,不能改变旧社会的人的落后,迷信的思想,所以他选择了从文,《朝花夕拾》便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在《朝花夕拾》一书中,衍太太这个人物也多次出现。《琐记》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假如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的时候,去寻母亲罢,好的是骂一通,再给擦一点药;坏的是没有药擦,还添几个栗凿和一通骂。衍太太却决不埋怨,立刻给你烧酒调了水粉,搽在疙瘩上,说这不但止痛,将来还没有瘢痕。”衍太太看似十分好心,可烧酒是烈性的,不但不能治伤,还会使伤更重。衍太太还教小鲁迅偷东西来卖钱:“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与衍太太形成对比的人物,正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当小鲁迅想要一本《山海经》时,长妈妈看似不在乎,却已经牢记于心了。过了十天或一个月。长妈妈便把《山海经》买来了。你可能会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长妈妈不识字,把《山海经》读成了“三哼经”,这肯定会造成一定的麻烦。而且,当时正值过年,店铺都关门了,想要去买“三哼经”,必须要敲一敲书店的门……可见长妈妈是多么疼爱小鲁迅啊!

但在书中,鲁迅本人并没有直接写出衍太太与长妈妈的性格特点,还用了相反的语句来描写她们。在描写衍太太时,作者鲁迅先生仿佛在赞扬衍太太的好,实际上他却用了讽刺的手法,写出了衍太太的自私、虚伪。而在写长妈妈,看似在写她的不好:睡觉摆成“大”字形,迷信……实际上,作者通过描写,长妈妈的“不好”,写出了长妈妈对自己的照顾,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

鲁迅笔下的《朝花夕拾》让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看到了他身旁的善与恶……

最新朝花夕拾读后感六百字5鲁迅回忆的童年很美,像空中飞舞的肥皂泡《狗猫鼠》讲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并借此对当下做出了批判。“我”清算猫的种种罪行,同情被踩死的隐鼠但当作者得知是长妈妈害死隐鼠的时候,他十分生气地叫她“阿长”并对她态度冷淡。从中作者也批判了很多像猫一样的伪君子,体现了他的爱憎分明。

阿长是“我”童年时的伙伴,虽说是保姆,却时时刻刻为“我”着想,即使再难也要满足“我”的愿望。《阿长与〈山海经〉》里,长妈妈是“许多旧式女人的一个”,作者虽“不大佩服她”,却也对她有深切的同情。阿长虽然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虽然“喜欢切切察察”,但她对“我”的爱是最真实,最淳朴,最令人动容的爱。

鲁迅曾描写过有趣的无常,回忆了旧时的琐事,刻画了美丽的百草园,表现了旧时的记忆带给他的温暖,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眼中最纯真的世界

但仅仅是回忆,还不能被称为著作,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对旧社会的批判,对伪君子的讽刺。

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所讲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都让人感到十分不舒服,甚至可以说反感。这分明就是封建主义所提倡的虚伪的“孝道”!而且不光是“孝”,连教育制度都是十分虚伪、摧残儿童天性的。私塾先生不许孩子们看图画书,一天到晚都是“之乎者也”地念孩子们不懂的东西,所谓的“圣贤之书”,只不过是又一样抹杀孩子天分的东西罢了。关于这一点,《五倡会》中也有提及:“‘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这是一个封建父亲对于孩子的无知,也是封建教育失败的体现。鲁迅批判了父母,同情了孩子。

而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所批判的范围就不仅仅是国内了,还涉及到当时的日本。鲁迅表达了他对藤野先生的尊敬,也对他的一视同仁而感激。日本学生对中国的偏见是很大的,因此他们在“漏”字上画圈,看电影时大笑。着也使“我”醒悟并弃医从文。

读朝花夕拾有感篇7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最新700字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虽然在书塾读书很烦闷,但是我觉得鲁迅的小时候还是很快乐的,看到这,总是能回想起小时候的趣事,在现在看来,总觉得小时候无忧无虑,我多麽想再回到小时候,在体验一下那小时候的事情,虽说现在回想起小时候的,感到无聊,没趣。但在小时候,是多么值得回忆的事啊。

   还记得那一次,我去乡下玩,和小伙伴下水捉鱼和虾,虽说是个小溪,但还是令我恐惧,但是为了面子,还是下去了。很快我就适应了在水里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拿个小篓子捉鱼捉虾,我不会捉,看着小伙伴捉,看着看着我的手痒痒了,于是我也开始捉了,虽说不大会但是好歹我还捉上来了一两条。我便沾沾自喜。我在水里摸索一会,摸到一个长长的,滑滑的,我一想:不好我赶紧把捉的东西往岸上一甩,一看!蛇啊!这是小伙伴围了上来,大家讨论来讨论去,嘿嘿!小伙伴拿着几个小棍,把它挑来挑去,不让它走。蛇不大我们便把它的头压住,然后生起一堆火,然后把它的尾巴放在火里……

   那次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深。

   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最新700字

   喜欢追光的人,充满朝气与蓬勃,在迷茫中给人光明的希望,鲁迅便是其一。鲁迅的童年生活奇趣繁多,少年时愤然弃医从文,挥笔铸文章,以期唤醒精神上蒙病之人。而《朝花夕拾》是最能诠释鲁迅心路历程的作品,我尤为喜爱。

   《朝花夕拾》,此书原名为《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前七篇主要写了鲁迅的绍兴家庭与私塾生活,后三篇叙述了鲁迅迁居南京、留学日本、回国从文这一过程的所见所闻与感悟。当然,本书不只是回忆往事那样简单,此书还饱含着鲁迅对亲友师长的怀念、揭露社会的丑恶现状、爱国忧国的情怀……内容丰富,情感真挚。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篇章莫过于《藤野先生》了。平易近人、朴素伟大的藤野教授,鲁迅心里是十分敬佩他。还有鲁迅弃医从文转折点的事件——幻灯片事件。此事为鲁迅在日本留学时与同学看日俄战争的影片,其中有一位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而被日本军捕获。正要枪毙时,在场的一些中国人与日本人,除了鲁迅,都拍手叫好。此时,鲁迅的心一阵刺痛,中国人的病其实不在身体而是在精神上,于是弃医从文。

   看到此,让人焦虑万分。身为一名中国人,怎么能为自己同族的人被杀而感到快乐呢?真为以前饱受欺辱的中国而感到悲伤。曾经的中国,是那样的腐朽不堪,有战争,有封建旧俗,都压迫着苦不堪言的人民。于是中国人也自暴自弃,麻木不仁。鲁迅用文字,就似锋利的刀刃,直击人们的灵魂;就似一盏浊夜的明灯,告诉新青年们光明的所在。我敬佩鲁迅,敬佩他那“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超然境界。

   手中的树叶被风吹乱,我的思绪也翻转不止,回想现今,中国已迅速发展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人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再看《朝花夕拾》,不禁为之感动。转过头来,望向前方,心里想着鲁迅的名言——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向着光明奔跑,永不止歇!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最新700字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朝花甚是灿烂,少拾别有感慨——题记

   披着温暖的阳光,合上书,转头一看,天边已金光灿烂,可我却久久沉浸于鲁迅的童年无法自拔。

   那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有内涵,有意义。细细品味,我似乎跟随着鲁迅由小到大,度过一生,我看到了,看到了阿长对“我”朴实无华的爱,对“我”细心的关照,我看到了,看到“我”满怀希望去五猖会时,父亲强令“我背书”,“我”的心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看到了我儿时的乐园,还有那形形色色的动植物,看到了,枯燥的学习生活试图束缚“我”时,却并为禁锢“我”从今纯真活泼的心灵,而是偷偷地去玩耍,去观察……这一幕幕在我眼前如放电影般在我脑海浮现,这一瞬间,不知鲁迅是我亦或是我是鲁迅。眼前一道白光闪过,睁眼一看,鲁迅正穿着长袍迈着步子向我走来,瘦瘦的身体,黄里带着白皮肤,似乎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样脸色憔悴,但是精神很好,整个人精神焕发,眼睛炯炯有神,过去的斗争已把他折磨地身体大不如从前,可他的精神却越来越振奋伸出手去触碰,“呯”——的一声,一切都灰飞烟灭,一切都化为泡影,愿我能像对方一样勇敢。

   当我看到,因背书而浇灭作者的希望时,我的内心不禁感到惋惜与同情,从一个少年的角度看,我倍感愤怒,这难道不是对儿童本性的“扼杀”吗?当我看到,作者被学习生活束缚时,仍怀着光的心灵,这不正是对封建生活的批判吗?当我看到,阿长为“我”带回山海经时,作者的兴奋与激动,我的心也轻松下来,庆幸“我”有一个好保姆。

读朝花夕拾有感篇8

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

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朝花夕拾》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800字(二)

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读朝花夕拾有感篇9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读朝花夕拾有感篇10

一、《野草》灵魂的炼狱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不同于作者的其他作品, 这部集子是在鲁迅经历了革命队伍的分化之后,再次陷入沉默时期所创作的,不同于第一次沉默期的逃避与陷入故纸堆, 这次作者把对现实的困惑与绝望沉入灵魂的最深处, 作品是对自身的自我追问与拷问。因此,《野草》是一部沉潜的心灵体验之作,是唯一一部写给自己的书。

(一)深重的空虚

有人说《野草》是一种独语,而笔者认为它是鲁迅精神与心灵的炼狱,在这里,鲁迅经历了灵魂的挣扎与历练。鲁迅曾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是鲁迅《野草题辞》的开篇语,或许也可以当作对这座炼狱的一个说明。

空虚在《野草》中并非指无,而是作者难以名状的煎熬与苦痛。这里的空虚至少蕴含以下两重含义:首先,鲁迅是一名有思想的战士,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社会沉重腐朽的封建性及国人精神的劣根性,并对之深恶痛绝。可以说,鲁迅在战斗中所产生的所有决绝的抵抗与深沉的悲悯都源于这种发觉与憎恶。而社会的封建性与国民的劣根性不是具体体现于一人、一物、一事, 它们已经变成了厚重的历史积淀与国民的集体无意识,是作为国民日常生活的常态,无处不在却也无影无形,这就是所谓的无物之阵与空虚。可见,这种空虚是负载着几千年来国家与国民的深重顽疾与创痛的。其次,鲁迅的灵魂深处是孤独的, 这种孤独来自坚忍地独自承担艰巨的促使国人觉醒与自救的工作, 也来自鲁迅自身深刻的生命体验, 这是一种更深层的形而上的思索与探究。鲁迅从存在层面深切体会到个体生命生存境遇的虚空与无着, 灵魂的漂泊无依与无可归属。正如《影的告别》中写道: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意去。这是对现实和未来所有既定秩序和法则的彻底拒绝,最后只能彷徨于黑暗之中。这种空虚和彷徨在《腊叶》《希望》等文中均有或隐或显的体现。这些都促成鲁迅生命深处深切的虚空感。

(二)浓烈的绝望

面对这样的炼狱既藏污纳垢、倾轧灵魂又无形无影、无所附着,鲁迅首先生发出绝望的呐喊。所谓绝望,并非可以从其字面来理解,它是鲁迅于炼狱中辗转挣扎的思想结晶。

藏脓裹血的社会是一个坚固的庞大营垒。欺压者自然要拼命地从被欺压者身上攫取他们想要获得的一切利益, 因此他们无所不用地压榨,索取。而作为压榨与索取的保证,他们一方面通过皮鞭强迫管制被欺压者以使之被动地顺从, 另一方面从灵魂深处进行阉割, 使他们相信命运本该如此从而主动地顺从。如《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的奴才形象,成天劳作辛苦却始终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唯一的发泄就是向人发牢骚,借此希望得到同情,而从来没想过反抗,反而帮主人赶走要救他逃离黑暗的猛士。奴才的不觉悟才是社会或国人命运最悲惨的根源所在。被阉割了灵魂的广大民众甘心做奴隶, 并为做好了奴隶而沾沾自喜,他们已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与灵魂,更不要说反抗与斗争了。他们完全被彻底地同化了,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他们都实实在在地成了欺压者的帮凶与同伙, 共同建立起关押他们身体与灵魂的铁屋子。这样的情形不能不使少数灵魂尚且独立而清醒的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而又深感绝望。而鲁迅作为一名清醒的革命者,更是深刻体会到了现实的残酷。因此,《野草》中很多意象都是诸如死尸黑暗孤坟地狱等令人惊悚而又绝望的事物。

由此可见,《野草》没有像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总是为不惮于前驱的勇士摇旗呐喊,总是在黑暗的笼罩中透露出点点的光亮,给人以希望,而是多多少少透漏出自己看透一切之后的虚空、孤独和绝望的内心深处悲凉的体验, 如同炼狱般焦灼痛苦,在黑暗中舔舐自己身上的血痕与伤口,而这才是鲁迅最真实的灵魂与血肉。但作者并没有在绝望中沉沦,而是选择了反抗绝望。如在《希望》中,作者面对死气沉沉的现实,表示我只得由我来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了。

二、《朝花夕拾》灵魂的憩园

相对于《野草》中作者灵魂的孤独彷徨与无处安放,《朝花夕拾》正是作者苦苦追寻的心灵安放的憩园。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的结尾鲁迅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也可以说,这是作者心灵深处的呼唤,是他在受到种种外界的磨难之后追寻的灵魂的向往之地。

(一)重提的旧事

鲁迅的《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鲁迅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带露折花, 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它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朝花夕拾》是对鲁迅以上自叙很好的阐释与例证。他不要带露折花,这样固然新鲜,但却绝没有经过岁月的沉淀与过滤之后才能生成的绵绵情愫与深长意味,而后者正是鲁迅孜孜以求的。《朝花夕拾》即体现了这样的追求。

这部散文集所收集篇目均是回忆性叙事与书写,有的回忆童年纯真生活,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有的纪念逝去或别离的亲友,如《父亲的病》《范爱农》《藤野先生》等。这些记事记人的文章均是经过时光筛选、过滤甚至提升了的表现型再现, 是作家对往事与旧人的重新发现与书写, 作家以爱的眼光穿过时间的隧道深情注视往事与亲朋, 在某种程度上对往事做了修正:去掉恶而张扬美、善。它们不再是真实准确的人、事,而是融入了作家深厚情感的抒情化表达,是承载作家美好理想的乐园。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枯燥无味的私塾生活被自由自在的童年趣事所淡化;《阿长与〈山海经〉》中,长妈妈的愚昧与迷信都浸润在长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慈爱之中,留下的是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所以,整部集子呈现出来的是少有的温馨与纯净。

(二)体味生命的纯真

《朝花夕拾》是鲁迅灵魂一个宁静的憩息地,是作为战士的他一次难得的精神休息。所谓休息并不是说没有了对生命与人生的深刻洞察,而只是进行了方式的置换: 以追忆与体验代替思索与批判,这是一种更自然与沉潜的方式,也更接近生命的本真状态。

《朝花夕拾》中的许多篇(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琐记》《父亲的病》等)是以儿童视角进行叙述的。儿童视角,是一种独特的文本叙事抒情视角, 它有着儿童特有的稚拙与天真,透过这一视角,世界显得纯净、真诚。鲁迅正是通过这一视角, 在回忆中体味人生,这时的生命样态是纯真的,它不仅指个体的儿童时期,更指人类的童年状态,可以说,这样的纯真生命是鲁迅期待的理想生命形态,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鲁迅在以这样的生命形态对抗与抵制现实的黑暗,而这种抵制是暗暗的、不动声色的,甚至给人以轻松愉悦感。

鲁迅体味生命本初的纯真是以闲话风的形式进行的。所谓闲话风,是相对于独语体而言的。闲话,即作者与读者平等地进行心灵沟通与对话,作者袒露自己的心灵,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对个体及人类童年纯真性的体味与感悟, 呈现给读者一个久藏的未被现实黑暗沾染与侵蚀过的纯净心灵世界, 使读者认识到作为战士的鲁迅灵魂的另一面,也通过这样的呈现, 唤起读者对人类纯真天性的感悟与思索。可以说,鲁迅在宁静的憩息中以温和的方式唤醒与救赎国民的灵魂。

三、一以贯之的精神操守

鲁迅终究是一个战士,是天性如此,也是责任使然。战士的使命使他始终关注古老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性与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的生存,他直视甚至逼视社会的黑暗与国民灵魂劣根性, 企望做深入彻底的发掘与剖析,以唤醒民众自身的觉醒,疗救自我、疗救时世。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鲁迅从未放下他的匕首与投枪,从未停止过战斗。同样,在貌似风格迥异的《野草》与《朝花夕拾》中,依然贯穿了批判精神。

《野草》明显不同于鲁迅称之为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的杂文,也不同于具有鲜明批判性与讽刺性的小说。《野草》是独语,却是有震慑力与攻击性的独语,它沿袭了鲁迅素有的批判精神。它深入至作家的灵魂深处且将灵魂剖露给人看, 让读者可以一览无余地看到作家灵魂与黑暗的搏斗与厮杀,也看到作为对手的黑暗的强大、暴戾与空虚, 从而震撼每一个饱受同样折磨想要抗争的灵魂,使他们获得进行抗争的动力,也力图震撼每一个尚处于昏昧而不自知的灵魂, 使他们可以得到觉醒。

这反抗是渺茫的但又是义无反顾的、决绝的。就像《过客》中的行路人,他知道前面是坟,坟前面是不可知,但他仍要继续前行,摒弃人间的温情,因为他知道恶浊中的温情只能拖他进入恶浊,带着自己的伤痛与疲惫,执拗地前行。这是鲁迅的姿态决绝地反抗,不计后果。在《这样的战士》中, 他拿着投枪, 面对一切的打压排挤与软化诱惑,毅然决然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但他举起了投枪。他微笑, 偏偏一掷, 却正中了他们的心窝。他忍受着众多的不解与孤独,在无物之中老衰、寿终,这正表明了作者最坚决的拒绝与反抗,而这种反抗是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我生于黑暗,彷徨于明暗之间,黑暗又会吞并我,光明又会使我消失。我是黑暗之子,身心均带有黑暗时代的烙印却向往光明,因此,我要摧毁这世界连同世界中的自己来换取一个光明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不再有我的任何痕迹,因为任何痕迹都会使光明重新笼罩上黑暗甚至重新被黑暗吞灭。

由此,《野草》中作者的心路历程便很清晰:作者身为战士,敏锐地洞察到了现实的欺骗与腐朽,因此,作者拒斥现世存在的一切既有秩序,留给自己的却是无边无际的空虚与绝望, 在绝望中啃噬自己的灵魂,承担全部黑暗,最后自我毁灭。这里的空虚与绝望绝不是一无所有与彻底的消沉,而是一个更大的有的境界。就像《墓碑文》中所说:我就要离开。而死尸已在坟中坐起,口唇不动,然而说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作者在《题词》中写道: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作者承担一切,甚至自我毁灭之后,相反的却是微笑坦然歌唱,因为由此便进入了一个更生的时代。这正是作者彻底的战士斗争精神的体现。鲁迅曾自己总结说:我以为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

《朝花夕拾》明显不同于《野草》,它清新自然,充满童年趣味,这在鲁迅的创作中是难得一见的,是鲁迅灵魂柔软与温情一面的展现。将它放在鲁迅的创作谱系中进行考查, 自然会发现其新意与深意。《朝花夕拾》中,一类型作品是鲁迅对于童年美好生活与亲友美好品质的书写, 有意展现出一个纯真的生存境遇。如《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雪天捕鸟的快乐, 感受到的是久违的属于童年的无忧无虑。可以说,这是在拒斥黑暗现实的同时努力建造与守护人类心灵的净土,是作者埋藏在心底的精神家园。再如《范爱农》中,范爱农从一而终的斗争精神, 一生落魄不得志但从未改变其政治理想, 就连死后都保持着直立傲然的姿态。这样的革命者,正是鲁迅所钦佩的;《无常》中,作者回忆了儿时迎神赛会的情景,以记忆中的纯净美好来反衬现实的污浊不堪,以无对抗有:即以没有污秽、冷漠、麻木的世界对抗现实世界的污秽、冷漠与麻木。从这个角度来看,《朝花夕拾》中的温情与纯净恰恰是鲁迅别一种反叛、对抗现实的方式。其中的另一类作品,在温暖与柔情的包裹中还是可窥见鲁迅一贯的批判与战士精神。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可以感受到了长妈妈的朴实与善良,但在长妈妈身上,也有让作者很无奈的迷信和落后。在《父亲的病》中,看到了民众对西医这一外来事物的排斥, 顽固地认为西医不仅包治百病,而且可以起死回生,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