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的故事十篇

时间:2023-03-29 09:03:09

拔苗助长的故事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1

第二天一早,他顾不得累,兴冲冲地和儿子一起到自家田里看禾苗,有小部分禾苗已“翻白”飘浮水面,好不容易捱到中午,太阳一晒,禾苗全部枯黄死了。农夫当场气的生了病,不久便死了。

他的儿子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买了上好的禾苗,重新种了下去,定期施肥,终于比邻家的禾苗长得快。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必须以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盲目求快求好,要明白“欲速不达”的道理。不能与客观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将受到客观规律惩罚。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2

1、如果管理严厉或者过于超前,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负作用,导致产业发展失去生机。

2、如果过于电子商务严厉或者过于超前,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导致产业发展失去生机。

3、如果需要的话,现在有很多书已用简单的语言改写和缩编,不要妄图拔苗助长。

4、那种不顾学生能否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5、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像拔苗助长一样,欲速则不达。

6、这些四季都无法人为改变,就如一个人无法用拔苗助长之法命令春天的到来。

7、如果对电子商务的管理严厉或者过于超前,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8、拔苗助长从前,有一个农民总是担心自己种的秧苗长得太慢。

9、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是否在拔苗助长?

10、“揠苗助长”这个成语,现在多写成“拔苗助长”,比喻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遭。

11、你须要留意的是,很多事情过于执著反而会导致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的结果。

12、现在是故事时间。我希望你能和我一样喜欢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拔苗助长”。

13、此外禅师还表示他会谨慎的使用孙悦,而不是拔苗助长。

14、如果对电子商务的管理严厉或者过于超前,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导致产业发展失去生机。

15、它有一个形成过程,我觉得网络小说会越来越成熟,网络小说也需要出现“大家”,但它不是拔苗助长的,需要一个过程。

16、拔苗助长不是对员工的爱护,而是对员工的摧残。

17、尽管这样做难免有些拔苗助长的负面作用,但毕竟一批新人在激烈的大赛中得到了磨练。

18、有时候,我竟等不到花开,便拔苗助长地把花萼的绿瓣一瓣瓣的分开。

19、如果过分追求成长速度,无异拔苗助长。

20、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依然应该防范拔苗助长的趋势。

21、“拔苗助长”比喻不管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22、有些球员肯定感受到了在伯纳乌踢球的压力。所以我们不能拔苗助长,()要悠着点来。

23、卢奇骏表示,如果对电子商务管理严厉或者过于超前,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导致产业发展失去生机。

24、现在人们用“拔苗助长”来比喻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的行为。

25、如果对电子商务的管理严厉或者过于超前,反而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导致产业发展失去生机。

26、有条件了,只需三天,没条件的,三年也不见得会成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拔苗助长。

27、用这种方法教育下一代无异于拔苗助长。

28、为了防止复发,拔苗助长是绝对不可以的。

29、让他有时间和空间自己成长。言外之意好像是说不应该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3

始终认为,语文老师,就要用语文本质的力量为学生生命的每一次新的进步和发展助力。始终认为,语文的核心价值之于儿童的言语生长就如同一层厚厚的“植被”。于是这堂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展开愉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一则寓言走进一片语言丛林,由一则寓言追寻一段生长历程,用一则寓言留下一个语文印记,去积累更为丰富、饱满的言语智慧。

【教学目标】

1.学习“寓”“焦”等生字,注意字的关键笔画,能正确、规范书写。

2.读懂故事梗概;学会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清楚,并尝试在关键处逗留,丰富故事内容。

3.在讲故事的学习情境中,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纳闷”等词,并体味在故事里的表情、行为和情感。

【教学过程及意图】

课前活动:猜图导入

1.老师带来了几幅好玩的画,想看吗?

2.学生根据图画猜寓言故事。

【“猜寓言故事”,一是循着儿童原有的阅读经历,用“寓言故事”之门把他们引向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林。二是唤起儿童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经验,如藏有《亡羊补牢》等故事的图片,对故事里农夫“傻”样的呈现,本身就有一种漫画式讽刺的效果。课开始之前,形象化的方式,贴近儿童经验的起点,为课堂的整体立意进行了悄然铺设。】

一、揭题导入

1.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寓”是个生字,这个字,最关键的是竖(红笔描),要一直写到底。伸出手指写一写。

2.一起来学习第一则。这个字读“yà”,题目连起来,读――揠苗助长。

3.“揠苗助长”,什么意思?(把禾苗拔起来帮助它成长。)

4.“揠”指的就是――(拔),所以故事也叫“拔苗助长”。

5.题目再一起读。

【课的导入要“轻”,意味着要简明而不烦琐,抓住一字的“一笔”“一音”,扣住一字一词之义,简洁明快;课的起步要“浅”,意味要简单而不繁难,无非是写写、读读、说说。然而,“轻”和“浅”,却蕴含着“准”和“要”。推敲“寓”最为关键的笔画当属“竖”,明白这一关键处,上下部分和最后三笔都不会写错,此“竖”牵“寓”字全局。课题揪住“揠”字的读音和含义,其含义则来自学生对“揠苗助长”故事含义的原有经验。】

二、读懂梗概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放声读这个故事,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都能读准了吗?好,请四个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讲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巴望”,学生在书上圈出。)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谁来读?

第三自然段?

第二、三自然段连起来讲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拔苗”,学生写在第二自然段旁边。)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结果是――禾苗全都枯死了。

(教师板书“枯死”,学生圈出。)

3.来,看黑板,谁能把这3个词连起来,简单地说一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阅读寓言故事第一步为“读懂”。“读懂”有两个要素,一为内容:故事大意,在于找到线索,线索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二为方法:根据线索简单说说大意,这是语文方法或能力,本课授予学生的是“关键词”串联法。找出每个部分的关键词,聚焦在农夫“想”――巴望,农夫“做”――拔苗,结果――枯死。找出关键词,串联概述,读懂故事,读薄故事。】

三、故事情境

故事不仅要会读,还要会讲,讲故事可是大有学问的,怎样才能讲好呢?

哦,一讲清楚,二讲生动,才能吸引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中的农夫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一)读讲“起因”

1.先看故事的起因:农夫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出示第一自然段)

(1)“巴望”一词变红,读这个词,“巴望”是什么意思?

(2)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在“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呢?

2.师生对话交流。

引导抓住“天天”一词进行体味。

(1)天天去看,你仿佛看到农夫什么样子?

(2)读好这句话。

引导抓住“焦急”一词进行体味。

(1)十分焦急,他会怎么想?

(2)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故事情境:你就是农夫,注意下语气,再来说一说。

(3)出示图片:“焦”字下面的四点像什么?

小结:哦,汉字带给你们这么丰富的联想!古时候它是这么写的,下面的四点其实就是有一团火在烧,农夫的心里也像是有团火在烧,可真够急的呀!谁来读读这句话?

3.谁来讲讲故事的起因?

关注三个坡度,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发展区更上一层楼:(1)短短几分钟,就把起因讲出来;(2)能注意讲的语气,有讲的味道;(3)能把十分焦急会怎么想也讲出来。

【讲故事的起因,在每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大体表现为三种坡度:照“文”背;照“文”讲;讲丰富。从“巴望”到“天天看”,至“十分焦急”,要引导学生做停留,去想象样子,揣测心理活动,可以说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加深对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情感等的体会,另一方面也在为学生能把起因讲好做铺垫。而当学生无法领会这种铺垫时,还需通过“有点遗憾,要是能把农夫十分焦急时会怎么想也讲出来,我们就更爱听了”等评价语让学生顿悟,促进其从讲故事的第一坡度,登上第二、第三坡度。】

(二)读讲“经过”

1.讲好故事的经过是关键,我们接着往下看。

2.这个农夫是怎么拔的?自己先读读第二自然段。

3.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是像我们平常拔草一样拔吗?

学生体验活动,引导理解体会“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怎么拔的?来,请你,请你,请你们三个小农夫来拔拔看。

相机追问:你怎么拔的?农夫拔的时候,为什么既要用力,又要这么小心?

4.就这样,他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拔呀,拔,拔了多久?多久?(引导理解体会“筋疲力尽”一词。)

(1)累得怎么样?(筋疲力尽,累成什么样了?)引导学生做做农夫筋疲力尽的样子。

(2)读好“筋疲力尽”(变红),并读好句子。

5.谁来讲讲第二自然段农夫拔禾苗?

关注三个坡度:(1)能完整地讲下来;(2)讲得味道较浓;(3)能用动作为讲加分,让我们看到了“筋疲力尽”的样子。

6.经过还有一段,老师不教,不讲,你们能讲好吗?还是先练一练。

(1)指名讲。

(2)你们觉得他讲得好不好?

(3)怎么才能讲出“兴致勃勃”的味道呢?

演示“勃”字,右边是个“力”,农夫的话就要讲得响亮、有力,浑身都是劲。

(4)哪个小农夫,再来兴致勃勃地说一说?

【在故事情境中,“拔禾苗”是农夫的“显性动作”,反映的是“隐性心理”:有良好的出发点,自以为很有方法,有勤劳的付出,然而其结果却是“好心办坏事”。因此,“拔禾苗”这一体验活动是在为学生领会与表达寓意进行铺设。“筋疲力尽”会累得怎么样?让学生展开想象,做做农夫的样子,则也是帮助学生在讲故事经过时,尽可能达到第二、第三坡度。经过的第二部分,由扶到放,只抓住“兴致勃勃”一词,加以引导,通过“勃”字形的辨识,领会农夫“兴致勃勃”地说时有力、有劲的情态,帮助学生突破原来的语文高度。】

(三)读讲“结果”

故事的结果很简单,我们一起来讲一讲: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1.引导讲好“很纳闷”:教师做纳闷的表情,问:他在想些什么呢?

2.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都枯死了:看到这个情景,儿子会怎么样?(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的动作、表情。)

3.再一起讲讲故事的结果。

【故事的结果很简单,但故事情境却很丰富,从“纳闷”铺开儿子的不解、奇怪之情,从“枯死”铺开儿子的难过、吃惊、捶胸顿足之状,在前两部分讲故事的基础上,只需淡淡处理,学生自然就会有所领悟,自然朝着生动精彩的方向而拔节。】

(四)完整讲述

1.一段一段会讲了,谁能连起来讲讲这个故事?看,这是根据故事而画的连环画,谁能来配音?要把你讲故事的本领尽情地表现出来哦。

2.指名学生上台讲。

关注学生能达到的最佳表现:(1)评价和自我评价;(2)推动自我提高。

【完整讲述故事,不是某个语言表达优秀的学生的“表演”,而是对每个学生讲故事能力的一个综合促成环节。重点在于对讲故事学生的“评”和“推”。学生讲完,让其自我评价,但这不够,教师要给力,引导其发现优点与缺点;教师要助力,帮助其补“缺”和提“优”,这样,指导和评价的是一个学生,然而面向和指向的却是全体学生。】

四、揭示寓意

1.你们觉得故事里的这个农夫怎么样?

2.你想对他说什么?

(1)引导学生从农夫的“急”、禾苗的生长规律、农夫的愿望和结果等方面展开自由表达。

相机板书:急于求成 违背规律 适得其反

(2)引导生本对话。

农夫啊,农夫,你以为禾苗一点儿都没有长,其实――

农夫啊,农夫,你以为想出的是一个好办法,其实――

农夫啊,农夫,你以为力气没白费,其实――

农夫啊,农夫,你以为是在拔苗助长,其实是在拔苗助――死啊!

(3)小结:笑声中,我想你们都明白了。(指板书)赶紧把三个词记在题目右边吧。

(4)明白了故事里的道理,你想把它讲给谁听?为什么?

3.简短的故事,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故事的魅力。请拿出课桌里的故事纸,轻声自由读读,再去感受一下。

(1)学生自由阅读《此地无银三百两》《掩耳盗铃》《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买椟还珠》寓言故事。

(2)阅读分享:告诉大家,你读了什么故事?简单说说你的感受。

(3)读了听了这类古代寓言,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对,故事里都有个“蠢人”,做的都是“蠢事”,这类中国古代寓言,用“蠢人蠢事”给我们启发,真是耐人寻味。《寓言两则》中的另一则故事《鹬蚌相争》,就又是一种味道了,下节课,也这么去读读、讲讲。

【从一堂课的结构来说,这是重要的第二板块,就是对寓意的领悟。此环节以清浅的问题来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即“你想对农夫说什么?”“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读了这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什么发现吗?”三个问题,形成学生思维的三个坡度。其一,对故事中农夫形象的思辨,在师生对话中初步建立对寓意的理解;其二,由故事中农夫,到现实生活中农夫这一类人,运用寓意进行理解与表达;其三,由一则故事,一个蠢人,到多则故事,多个蠢人,发现一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以“蠢人蠢事”进行讽刺、启迪的特点。】

五、作业布置

语文实践活动:

1.必选:将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一听。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4

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然而苗都枯萎了。这个故事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的,违背了这个规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好处,反而有害。

(来源:文章屋网 )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5

宋国有个农夫,靠庄稼为生,每天必须去田里劳作。

有一天,农夫照常上地里去劳作,勤勤恳恳,火红的太阳高高悬挂在上空,得意地炙烤着大地,又没东西遮阳。农夫又热又累,调皮的汗珠一个个地向下滚,全身都湿透了,农夫就坐在田埂上休息:我的禾苗怎么就不往高长?他急得抓耳挠骚,左思右想,可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突然,他想到了:如果我把禾苗拔高……嘻嘻嘻,我真是太聪明了!于是,他高兴地弯下腰,将禾苗全都拔高了,还边拔边说:“庄稼苗呀庄稼苗,你知道我有多辛苦吗?为了你的成长,我浇水,我施肥,你总是不长,我要把你拔高,叫你不长!哼!”拔完后,他气喘嘘嘘地跑回了家,对着家人说:“好消息,今天虽然累坏了我,但是我却帮庄稼苗长高了。”妻子听后问:“那你是怎么帮他长高的啊?”他回答:“拔苗。”“啊?”他儿子说:“爸,看你做了什么傻事!”然后急急忙忙跑到地里,禾苗全都枯死了,儿子伤心的回到家,说:“死了,完了!”农夫一想才知道自己做了傻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客观事物都有他自己的发展规律,光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的道理。

拔苗助长是贬义词,指把苗拔起来帮他长高的意思。它是用来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失败。它同欲速不达相近,与因势利导相反。因此,我们在学习上,可千万不能学那位农夫哟,万万不可急于求成,要实事求是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查哈阳2小学六年级:霍孝峰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6

【关键词】寓言故事 语言教学

寓言教学,就是要充分借助于寓言的这些特点,挖掘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促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会思考生活,进行自我教育。

一、紧扣语言,品味鲜明形象

寓言教学也和写人记事类文章一样,应以读为本,抓住关键语言,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感悟语言中的形象。一是要有主线,围绕“文眼”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教学《揠苗助长》,可以以题目为“文眼”,紧扣“揠”字,引导学生读、思、议:农夫为什么要“揠苗”?他是怎样“揠苗”的?他“揠苗”的结果呢?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以“揠苗”为线,形成三个块面来理解寓言。二是悟形象,通过抓关键词句感悟形象。《揠苗助长》可以抓“巴望”,形象体会农夫内心的焦急;抓“一棵一棵”,具体体会农夫的“认真”。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深入揣摩,农夫荒唐可笑的内心和行为得以充分展现,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在抓词扣句感悟的过程中,还应将语言的训练有机融入进去。如“巴望”与“希望”的比较、造句;“焦急”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将焦急时的语言和动作、神情展现出来;“一棵一棵”可以让学生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他“拔”的动作、表情、语言。这样,既感悟了人物形象,又训练了学生语言,凸显了语文的学科特点。

二、结合生活,感悟深刻哲理

寓言的目的在于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它所讽刺的对象不是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因此,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我们教师往往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将寓意板书出来,学生抄、背、默了事。其实寓意的揭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充分感受寓言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讽刺了哪些人和事,社会上有哪些人和事也同样可笑,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交流后,老师才把寓意归纳板书出来。如《揠苗助长》,在紧扣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农夫傻在哪儿?使学生明白农夫傻在内心想法上,更傻在拔的行为上。这是学生容易理解认识到的表层,难的是认识农夫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寓意上。2.那你来帮帮他,农夫该怎么做呢?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成语”:施肥助长、除草助长等后。再追问:为什么你这样做就好,农夫“拔”就死呢?扣“枯死”一词理解,使得学生明白了禾苗有自己生长的规律。至此,学生对于寓意的认识还局限在故事本身,没有真正达到寓言讽刺现实社会生活的目的。3.寓言中的农夫可笑,那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也这样可笑的人和事?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现象加深理解,领会寓言的讽喻作用。

三、激发想象,训练创编能力

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角色少,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说明道理,在结尾,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在学生充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问题情境的特定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为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续编寓言故事。续编寓言,是学生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对故事内容的了解,通过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续编寓言。续编故事的写作空间大,想象空间大,创造空间大,并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蓝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例如《狐狸和乌鸦》在教学完后,设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续编小故事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2.改编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训性、角色少和寓体形象夸张可笑的特征设计。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讽刺老虎的凶残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势欺人的可恶行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给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动物看见老虎来了纷纷逃走时,一只犀牛来了,它建议老虎站在旁边观看,让狐狸一个人自己向前走,结果老虎恍然大悟。

当然,步入高年级,对于寓言的学习还要从广泛阅读入手,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认识、熟悉寓言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选择优秀寓言让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补充寓言原文让学生欣赏,开掘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语言根基。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7

[案例扫描]同课异构,结果迥异

《揠苗助长》教学方案一

(1)解题:“揠”是什么意思?“助”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2)出示生字词。①认读,指名拼读,要求读准音。②说出难记的字,说一说如何记住字形?③找出生字与书上组合起来的词。④描红。⑤听写。⑥订正。

(3)听读课文,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4)作业:抄写生字词。

《揠苗助长》教学方案二

(1)指名读课文,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正音强化。

(2)学生质疑生字词。

(3)学生试学难认和难记的字词。

(4)听写,二次巩固。

(5)生动范写,传授技巧。

(6)学生写重点字,自我评析,反思超越:谁的字比自己写得好看,自己该注意哪些细节,可以有所提高?

(7)再读课文。①从文中找出“揠苗助长”的解释。②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有什么好办法呢?③你从课文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农夫?

生1:我看到一个很爱庄稼的农夫,因为他“巴望”禾苗快点长高,他天天都去看禾苗。

生2 :我看到了一个焦急的农夫。“他天天到田边去看”,仿佛在说:“禾苗呀禾苗,你怎么长这么慢呀,我都快急死啦。你再不长,我可要采取措施啦。”

师:农夫急于求成,他想啊想啊,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

生:拔苗!

师:怎么拔的呀?

生: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师:想一想,他累成什么样了?

生:他累得骨头都散了架了。

生:他累得腰都酸了。

……

师:再来看这个“疲”字,是不是很容易记住了?(老师范写“疲”字)他拔禾苗累得筋疲力尽。再来看看被他拔起的小禾苗,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

……

故事学完了,可是像《揠苗助长》这样的事在我们身边还时有发生,你能举出一两个来吗?

……

[案例反思]写好字,读好书

两个案例,不同教学,教后检测,案例一教后学生能写出文中的生字词的90%以上,寓言的道理能写出来的,全班一样的标准,不会的同学直接就是空白,能把复述课文出来的不到50% ;而案例二教学后检测,能写出生字词的达92%,而且大多数同学写的字很工整,所组出来的词五花八门,寓言的道理,说法不下10种,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每人的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复述课文时,他们能跳出文章的框架,有的同学还会改变人称进行复述,如有的以《禾苗的哭诉》为题讲这个故事,有的《这样的勤劳要不得》讲农夫的动机与效果的分离,这类的复述既尊重原文的主旨,又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效果。这样的同案异构带来的差别,给我们高效课堂带来太多的启发:

1.写字指导,举足轻重

小学语文教学,写字教学很重要,写字的指导,要抓重点,抓关键,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新学的汉字,新学的和难写的笔画、部件要重点指导,熟悉的笔画和部件可以不指导。一定要做到指导一个字,带动一类字,努力克服逐字繁琐指导的弊端。要当着学生边示范边解说,让学生从老师的范写学会怎样起笔、运笔、收笔、提按、转折、回锋、呼应、逆入、起承等,让学生做到胸有成“字”,意在笔先。

2.课文解读,重在感悟

阅读过程是一个有生命的过程,如果说理解性阅读是给生命提供养料的话,那么阅读的感悟则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教师的教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升华感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升华悟的过程中学到方法、找出规律。老师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46-02

【课堂实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则――

生(齐):寓言。

师: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些寓言,谁说一说?

生1:《狐假虎威》。

生2:《自相矛盾》。

生3:《亡羊补牢》。

生4:《守株待兔》。

……

(出示课件:寓言故事)

师:今天老师又要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则寓言,请同学们说说,学习寓言要注意掌握什么?

生1:熟读课文。

生2: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

生3:知道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4:从中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生5:把弄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

师:现在让我们进入学习课文的第一步――

生: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我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你能说说课文的生字新词有哪些,以及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1:寓、则、宋、焦、疲、勃、闷、枯等是本课的生字。

生2:焦急、纳闷、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等是需要我们理解的词语。

生3:这则寓言讲了一个宋国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师出示生字、新词,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领悟道理

师:你们都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了吗?(出示词语)

生1:“焦急”的意思是非常着急。

生2:“筋疲力尽”的意思是很累,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生3:“巴望”的意思是非常渴望。

生4:“纳闷”的意思是弄不明白。

师:这些词语在文中都是形容谁的?

生:农夫。

师:你觉得农夫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农夫拔禾苗的画面)

生:太笨了。

师:农夫笨在哪里?

生1:他自作聪明。

生2:禾苗拔了会死的。

生3:禾苗会自己长,为什么要拔啊?

生4:他怎么那么急啊。

……

师:禾苗生长需要一个过程,这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违背这个规律吗?

生1:不可以。

生2:老师,我知道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出示句子:“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学生齐读)

三、质疑问难,勇于探索

师:同学们,学完课文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这个农夫真的有那么笨吗?

生2:他在拔禾苗的时候,旁边没有人看到吗?

生3:他为什么不事先跟他儿子商量呢?

师:同学们谁能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巡视,生答)

生4:老师,文中说禾苗第二天就全部枯死了,禾苗不应该死得那么快啊。有一次,我家的花被连根拔起,第三天才枯,但也还没有死呢。(许多学生纷纷赞同)

生5:这篇文章有点夸张了。

生6:课文只是说拔高了一大截,没有说全部拔起来。

生7:不相信能那么快就枯死了。

生8:写文章的作者没有种过地吧?

四、提炼方法,总结延伸

师:假如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没有全部枯死,回家后会对他父亲说些什么?同学们可展开想象分角色说一说。

生1(父亲):儿啊,你看这招挺灵吧,禾苗都长那么高了。

生2(儿子):爹,你去看看禾苗吧,它们都快枯死了!

生1:不可能,你骗我。

生2:你真笨,禾苗会自己长的,以后我来教你怎样种地。

生1:要你教吗?我都那么老了!

师:这段对话太精彩了!同学们再想一想,故事的结局会怎样?这对父子今年、明年或者以后会怎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去学校图书室或上网多搜查几则寓言,然后把主要内容写出来,摘抄在好词好句的本子上,还可以与同学交流心得体会。

【教学评析】

这堂课摒弃以往的教学形式,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把握住了新课标理念的精髓,落实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理念。

1.贯穿“先学后教,顺而导学”的教学理念

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整体感知”还是让学生“汇报”“质疑”“练习说话”,教师都采取了先让学生自学,边学边说,边画边批注,再根据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的策略。教师不断点拨、归纳、提炼、总结,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习得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长。

2.强化口语训练,丰富学生情感

教学中,教师多次引导学生贴近课文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从自己汇报学习所得、对文本的质疑,到“父亲”与“儿子”的深情对话,学生的情感之门被一层一层打开,直到激情喷涌,出口成章。短短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把课文的基础知识扎实地学到手,还能对质疑之处进行合理地延伸,这无疑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不断地提高。

3.技艺精湛,智趣横生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9

成语故事是文化的精华。那读成语故事,大家的阅读感受有哪些呢?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读书笔记成语故事,希望你有所收获。请您阅读。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1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单簧管上的按键,摇头晃脑,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实我根本就没吹出来音。终于吹完了,我长叹一口气,以为这样就完了,没想到,老师对我们吹得不太满意,竟让我们一个一个吹。我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里,急得抓耳挠腮。轮到我了,我没吹几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红着脸老老实实说了实话。结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师的一阵数落,受同学们的一顿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滥竽充数是不行的。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2这个故事讲的是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这样。不能白日做梦,等着天上掉馅儿饼,不能抱不经心而想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而《愚公移山》讲的是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面积约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削减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土筐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满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河曲有一个姓智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力气很大的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高地阻隔了。

这个成语教育我们:干什么事都要有顽强的毅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3在寒假里预习、复习很重要,读书写博也很重要。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成语故事》。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故事分别是:毛遂自荐和精卫填海。

成语故事.毛遂自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曾说过:“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從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真为毛遂的胆量佩服。如果是我,肯定会想“你不选我,我还懒得去呢”。才不会像毛遂那样。

在生活中,如果胆子小,就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有一次,班里要选出五个领读员,我非常想当领读员,可是我不敢跟老师说,结果没选上。以后我要学毛遂自荐。学他那毛遂自荐的勇气。

成语故事.精卫填海

精卫原来是炎帝最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去东海边玩儿,可是突然风暴来袭,将她淹死了,于是精卫化身为鸟,立志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精卫的力气很小,大海一望无际,怎么可能被填平呢?可我觉得,不管是谁,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有所成就。虽然精卫的力气很小,不可能填平大海,但它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可以鼓舞我们奋发向上的。

《精卫填海》这成语故事使我受益匪浅,我们一定要学习精卫的精神。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4在这个暑假我读了《成语故事365》,这本书非常的精彩,这里面令我最深刻的是“狐假虎威”这个小故事。

它主要讲述了:有一只老虎早上起来,看见一只狐狸,抓住狐狸说:“让我吃掉你吧”狐狸说“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来的百兽之王,不信,你就跟我来上山走一走。”狐狸领着老虎上山了。到了山上,刺猬看见了百兽之王的老虎,吓得直跑。老虎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话。老虎就走了。其实,刺猬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这就是狐假虎威的由来。

现在人们用“狐假虎威”来比喻那些小人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作威。

这篇文章,我们不能学习狐狸的狡猾不能总是吹牛说谎话。但是我们要学习狐狸的聪明才智,在危机的时刻领用自己的才智,用聪明保护自己。

段落我看完了页.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和.

是讲以前有一个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学,很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于是他只好去别人家里借书,但那个

有书的大户要匡衡帮他干活才肯借书给他,还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书.于是夜晚,匡衡就拿着书在黑暗的房里看起书来,但没

光怎么看呢?他想出个点子在别人家的墙壁上凿一个小小的洞,这样光就可以照进来了就能看书了.从此每天晚上他就这样看书.匡

衡发奋读书勇于进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现在拥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

这个故事诉说了战国时的苏秦目不识丁,无所作为,受到别人的嘲笑,他为了有所成就便开始发奋学习.每当困了就用锥

子猛刺大腿,让疼痛驱除疲倦继续读书.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很敬佩他坚强的毅力.想想我平时做事总是三天打鱼两天嗮网.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今后我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

最近我读了《成语故事365》这本书。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很有意思,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拔苗助长这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长大成熟。他几次去田里看秧苗,都没看出秧苗长高,心里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长高了吗?想到这里,他快步跑到田里,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这样整整干了一天,他才把田里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人说:“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总算是帮田里的秧苗长高了!”

第二天,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原来绿油油的秧苗,现在全都枯黄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民一样那么着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做好。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5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而《中国成语故事》这本成语故事书也写了许多古今闻名的成语故事,如《近水楼台》、《余音绕梁》、《鸡犬不宁》、

《驴鸣犬吠》、

《奉公守法》等成语故事,这些故事对我们小学生既能“益智”,又能“养性”,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思考,从中懂得更多知识。

所以,我在星期六那天,阅读起《中国成语故事》来。当我读到《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故事时,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写信劝武王的事所感动。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灭了商朝以后,号召远方各国都来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国来了一位使者,送给武王一只名叫獒的大狗。这只狗有四尺多高,两眼十分机灵,深得武王喜爱。从此,武王每天都顾着玩这条大狗,连国家大事也不顾。后来,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丧志,连忙写信给武王,劝他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应该励精图治。

武王看了这封信,忽然反省过来,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奭的话很对。从此以后,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不敢荒失,周朝的统治也得到了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学习也是一样,不能沉迷于玩乐,荒废学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6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拔苗助长的故事篇10

男孩子呢,就是有度量,不斤斤计较,有绅士风度。而我的弟弟呢?恰恰相反。你们就听听他的“名人”故事吧!

在我弟弟刚上学的那一天,“铃铃铃,铃铃铃”闹钟把我从美梦中拽出来,我伸了一个懒腰,走到弟弟房间去叫醒他,我把脑袋伸进去,左瞧,右瞧,我纳闷道:“怎么不见人呢?他会去了哪里呢!算了,我还是给我那棵草莓浇浇水。”“谁把我的草莓弄歪头?”我说着说着,像一只发疯的母老虎,向弟弟狂叫着。弟弟被我吓了一大跳,回过神来,吞吞吐吐地说:“姐,我在拔莓助长呀!”我调整好心情,和声和气地说:“弟弟,你有没有看过《拔苗助长》呀!那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你有看过吗?真是气死我了。”我心中的火不断被弟弟加柴,越烧越旺,一发不可收拾。“哦!姐,多亏了你的提醒,我现在就去看。”弟弟像一只机灵的小老鼠,一瞬间就消失在我眼中。我立刻走到草莓苗旁,一边轻轻的抚摸着它那细细的茎,一边喃喃自语骂道:“弟弟,你这个破坏王,姐只会忍你一次。”“呜呜呜”一滴一滴眼泪从我手中溜过。

弟弟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破坏王!

四年级:153867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