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的口号十篇

时间:2023-04-08 21:36:05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篇1

形而上的东西做得再扎实,也容易被普罗大众所忽略,产生关联不能立竿见影嘛。英国是个多样性的社会,有关奥运会的声音从来就不是单一的,也决不强求大家同一个梦想。从申办之初,就有人叫嚣说,伦敦不需要一届奥运会,哪怕跨世纪举办三界这样的殊荣实在诱人。申办的当口,经济危机的阴霾尚未笼罩世界,但英国人还是有见识的,从伦敦北行300多公里,就能瞻仰另一座名城曼彻斯特曾经为2002年英联邦运动会建设的主体育场,如今它是蓝色曼城俱乐部新的圣地。这样一个近5万个座位的宏大体育场,一年的运营费用就高达400万英镑,好在曼彻斯特市政府早早规划将俱乐部租给了曼城俱乐部,每年从门票中分成获利养活这头“白象”。

伦敦人害怕“白象”出现在未来的日子中,因此将事关“遗产”的口号喊得山响,希望可以仿效曼彻斯特,找到饲养“白象”的合适对象。可是,时至今日伦敦碗尚无托付,一切都要等到伦敦奥运会之后才能见分晓。

有关奥运的解读与分享方式,人与人是不同的,反复算账是其中既有意思也很痛苦的一种。任何一个奥运会承办城市都至少有一本拿给世人看的账本,一般都是加加减减略有盈余,估计伦敦也会如此。如果有机会重新走过伦敦承办准备的7年历程,你一定会发现“预算”之于这座城市所有奥运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没有人敢跨越预算的红线,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桩个案。英国人对于奥运筹备进程的表达也有自己固定的表达方式“按时间、按预算完成”,仔细品味一番,还是与我们有微妙的不同。

从2005年申办至今,英国人几次调高了预算,最终落位于93亿英镑,反对者指斥在如此困顿的经济环境中投资于奥运会,英国国民如何受益。据说,1996年英国承办欧洲杯后,普天同庆,因为这一赛事让每个英国人平均受益169英镑。百姓很务实,政府就要始终走在务实路线上,卡梅隆政府深谙此道。进入7月,卡梅隆先是向公众消息说,伦敦奥运会能够给英国带来130亿英镑的直接收益,政府的天然使命就是要将“赛事成金”,注意此处的“金”,不是“金牌”的“金”,而是“金钱”的“金”。在唐宁街10号门前,奥运会开幕前,英国政府铺下鲜红的地毯,迎接中国和巴西两个“金砖大国”派出的商界代表团,北京、伦敦、里约,奥运历史时间轴线上相互交接使命的三座城市,除了共话奥运理想之外,英国政府希望中、巴可以将“金砖”留下,多为英国经济做贡献。奥运会期间,英国政府的22位部长级官员将穿梭在一个全球投资大会和17个经济论坛上,标准的“奥运搭台,经济唱戏”。

在我们对于GDP越来越怀有复杂心情之时,这个指标依旧是最直观的经济指标之一,论及奥运对经济的拉升作用,英国人也迷恋GDP。英格兰银行给出预测,奥运会会对今年第三季度的英国GDP拉升0.2%,并希望到今年最后一个季度时还能保持如此增幅,据说这一幅度与悉尼奥运会基本相同。0.2%,听起来有些可怜,但这的确是可以牢牢抓住的奥运红利。如果伦敦奥运会总计880万张门票全部售出的话,对于经济的拉升作用是0.1%。在80年不遇的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有增即是福啊。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篇2

高盛集团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保罗・戴顿(PaulDeighton)为这个集团工作已达22年,今年50岁的他以前是位投资银行家,他的个人财富据推测有1亿英镑,在2005年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485位。伦敦申办奥运会成功后,在全球招聘首席执行官,戴顿从300多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2005年12月他正式就任这一职务。

在伦敦奥组委中,戴顿是仅次于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的第二号人物。伦敦申办奥运会成功,为伦敦和北京,以及英中两国都增加了很多合作的机会。戴顿说:“我们每次到北京访问,或者是北京奥组委方面到伦敦访问,双方都会与两国各个领域的官员见面,每次我们都会谈到在尽可能多的领域展开合作。奥运会的确为我们两个城市和国家开展广泛合作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BM:在中国人眼中,英国、伦敦一直都是“绅士”的代言。

PAUL:和北京一样,伦敦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际化城市,全世界的所有人几乎都和这座城市有关系,也许因为旅游,也许是读书,还可能是香水、服装,或者是课本中的一张插图。我们希望能够让伦敦奥运会延续人们对这座城市文化和传统的认识,这期间你可以理解为绅士,也可能理解为工业烟雾等等。同时我也想让更多人了解到一个现代的伦敦,而是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印象里,比如摇滚、时尚、喜剧、美食。还有就是我们和体育,伦敦是许多流行运动的重要环节,本身对奥运的意义很大,例如足球和贝克汉姆。

BM:记得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我们看到了更多除了“绅士”以外的身份或者场景,如同您所说那样,这是刻意的吗?

PAUL:整个方案我们开始是像一些从事创意的专业人士征集的,从中选出最有想象力的,这个过程充满了竞争,双层巴士是一个很好的舞台,这样可以一下子区分之前的表演而成为独立的一个单元,这是个很实用的方案,短时间内让世界认识伦敦的符号:红色的巴士、摇滚乐、足球明星等等,伦敦奥运是有趣的。我们希望全世界的人只要一提起伦敦,就能把他脑子里的印象演出来,这就是音乐,摇滚和流行结合的方式实在是棒极了。

BM:伦敦奥组委是怎样的一个机构?

PAUL:伦敦奥组委是独立的,对于城市基础建设所花费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府,我们觉得如果建立新的项目,就必须要有长期的使用价值,而不是仅仅为了某一阶段服务,否则尽量使用现存的设施或者临时性场馆。这一点和北京不同,北京新建了很多的场馆,因为北京相对缺少运动设施,人口多,经济发展速度快,伦敦是相对成熟一点的城市,所以我们只新建有明确长期使用计划的场馆,不要累赘是我们的基本概念。

对于如何举办2012年奥运会,我们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因为我们在投标时与国际奥委会签订了合同,所以如果我们要改变计划,必须首先征求国际奥委会的同意。像其他所有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一样,实施计划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比计划阶段更有效的方法。但我们不会因为政府的要求而改变我们与国际奥委会签订的方案。

BM:奥组委和其他部门如何配合工作?

PAUL:伦敦奥组委是为了举办奥运会成立的,我们的资金来源于私营企业赞助、电视转播权、奥运商品等。至于新场馆的建立是由伦敦奥运交付管理局负责,伦敦奥运交付管理局和伦敦发展局负责伦敦部分区域的重建,共同提交购买奥林匹克公园土地的计划,在城市规划部门获得审批后开始动工。奥运会举办的程序是这样的:先提出奥林匹克公园的土地需求;获得政府批准;安置城市居民;整治土地河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奥组委有三个国家伙伴,英国政府、伦敦市政府和英国奥林匹克协会。我们所做的工作中也有一部分代表了英国政府和伦敦政府的利益。

BM:伦敦奥运会在食品安全这一块有没有特殊的规定?

PAUL:食品安全是奥运会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也是在检测一个国家的实力,各国的运动员到伦敦来,食品方面定要过关,之前我们出台了《食品愿景》,里面为供应商、产品和服务列出了基准和预期目标,并专门成立食品安全顾问小组,为的就是保证万无一失。这次奥运会我们所用的餐饮食品绝大部分都是英国制造,我们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提供给各国的运动员,这点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会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和等级,从而严格控制。

BM:如何做到任何地区的运动员都能有自己喜欢的食品呢?

PAUL:说实话,这点非常的难做到,那么多运动员和官员,各自都有自己的口味,我们很难做到满足每一个个体的需要,不过我们会把我们提供的食品种类做的尽可能丰富,涉及到更多的地区,把每个地方的特色都融入进来,不会让运动员感到陌生。

BM:我们听说会有北京的烤鸭?

PAUL:呵呵,明年的时候你们就一定会知道,大家到底会吃到什么。

BM:奥运会的预算由谁决定?

PAUL:伦敦奥运有两笔预算,一个是伦敦奥组委的20亿英镑预算,我们还没有调整过;一个是伦敦基础设施建设预算,大约是93亿英镑。在投标期问,伦敦政府估计预算在40亿英镑左右,但当我们获得了主办权之后,伦敦奥运交付管理局花了12个月重新评估这个预算,达到93亿英镑。伦敦奥组委和公司一样有一个专门的理事会来监督我的工作。这个理事会有来自英国政府、伦敦市政府(市长)的代表。伦敦奥运交付管理局也有个由政府成立的理事会,此外,还有许多协会监督它们对预算的使用。

BM:你具备哪些优势使得自己能从三百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伦敦奥组委首席执行官的?

PAUL:首席执行官这份工作在我看来要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建立团度,这就必须要有管理能力和经验,我在高盛工作了二十多年,他们相信我可以组件个良好的团队。这意味着你要有很强的资源,和各种社团、机构、政府、体育界等等一切与奥运会相关的方面都要有联系,奥运会也希望能把圣火传递给每一个希望参与进来的人,你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你要告诉他们你能做什么,能对他们有什么帮助,同时也不能够分心。再有就是对于预算的控制,理财管理,这方便我比较有经验。最后是项目施行的能力,前面的都是基础,基础打牢固了,之后就是实干了。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篇3

克里斯·乔普森 Chris Jopson

(BM=体育博览Chris Jopson=克里斯·乔普森)

BM:伦敦奥运会建造了8座临时场馆,是因为经济上的考虑吗?

Chris Jopson:拥抱“临时场馆”,是伦敦奥组委与承办局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奥运设计规划中实施的一个新理念。其实设计绿色的可持续临时场馆,对整个设计团队来说都是一大新挑战。对设计师而言,设计永久建筑是常规动作。而临时建筑要同样坚持可持续原则,就必须事先考虑到建筑材料的严格选择。首先要尽可能少地使用建筑材料,尽可能多地就地取材,要避免或减少使用那些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材料。

BM:将临建称为奥运会的宝贵遗产,是否有些夸大其词了?

Chris Jopson:考虑到国土面积、人口及运动人口、运动场馆赛后使用率、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临时场馆对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最绿色、最省钱、最实用的高效选择,而临时场馆所体现的绿色、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无疑将成为伦敦奥运更宝贵的遗产。

BM:不少场馆一开始是临时建筑,本来预计要拆除的,可赛后又将有比赛在里面进行了。如奥运会主会场“伦敦碗”,2017年将在那儿举行世界田径锦标赛。而原本你们是打算把它从80000个座位拆成25000个座位的,这样一来,你们还拆吗?

Chris Jopson: 是的,“伦敦碗”还有大赛任务。原本我们是计划把屋顶和二层看台拆除的。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们的计划变了,至少到2017年,你如果再来伦敦,看到的伦敦碗和现在看到的伦敦碗,外观会是一模一样的。

BM:还会有临时的场馆最终变成永久场馆吗?

Chris Jopson:这个现在还没有定,不过从民众的声音看,不少场馆看起来有保留的必要,我听说不少人对我们另外一个作品曲棍球场提意见,说也该保留下来,可能赛后它还真保留下来了。

BM:不少人认为,体育场馆最好长期用来办体育比赛,如果改成非体育用途则不太好,有时候即使被用来搞演唱会也会被认为是不合理利用,你怎么看?

Chris Jopson: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一直是世界级难题,因为不少场馆在最常使用的项目上往往和设计时有偏差,这很考验设计师的水平。对于场馆来说,只要是能让它生存下来,任何方式都是值得考虑的。

BM:感觉舆论更关心的是奥运会后伦敦日子怎么样,而不是奥运会期间伦敦看起来怎么样?

Chris Jopson:其实作为伦敦人,我也有这样的担心,2012年奥运之后,我们会过怎样的日子。如果英国因为奥运而变成希腊甚至蒙特利尔,需要在奥运会后还债,那所谓的奥运遗产就根本谈不上任何价值了。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篇4

“我们没有那么多钱。”看过北京奥运会气势磅礴的开闭幕式后,一位伦敦奥组委的官员有些醋意地说道。现如今,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让伦敦奥运会的“钱袋子”更加捉襟见肘,7.5亿英镑的资金缺口,不断“缩水”的场馆设施――新一届奥运会开始搭台唱戏,却不免有些“寒酸”。

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1948年伦敦奥运会有何共同之处?答案可能是:简陋。

1948年奥运会受战后影响,“一切从简”是关键词,运动员任在学校教室中,吃着发霉的大米,一周两个鸡蛋的条件都难以满足……虽然2012年的伦敦不会惨成那样,但英国有关专家称,参加下届运动员得作好心理准备,可能与北京奥运会的差距是明显的。15亿英镑安保费铁定超支

近日,伦敦奥林匹克筹建局表示,伦敦奥运会奥运村的预算为10亿英镑,其中一大部分来自赞助商,英国政府只承担其中的2.5亿英镑。

但是,次贷危机已经让不少私人银行赞助商和投资1人的资产大幅缩水,因此包括奥运会建筑商联胜集团在内的不少赞助商都不再继续向奥运投资。这样一来,高达7.5亿英镑的资金缺口,很可能需要英国政府的财政补助。

和整个欧洲一起陷入经济危机后,一家英国媒体形容,2012年的奥运会。将是一届纪念英国金融危机的奥运会!

本来英国政府准备把整个奥运会的预算控制在93亿英镑,但反恐局势不乐观,安保费用要增加到15亿英镑,肯定要超支。除了安全问题不能省钱,其他能省就省,伦敦市长去北京参加奥运会。坐的飞机是经济舱;奥运村盖不起,除了动用国家基金,可能只有卖向社会集资。

英国奥运会交付局主席阿米特表示:“没有人知道最坏的结果会是怎样,现在的情况已经与申办时不同了,大家的态度也是瞬息万变。在过去的两周内,很多事情越变越糟。”

阿米特认为,需要政府承担100%的设施建设费用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情况,而且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情况”。他忧心忡忡地表示:“次贷危机正在冲击着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村与转播中心目前资金短缺最多。但无论如何,运动员村的资金必须按时到位,因为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也是固定的。运动员村的工程一刻钟也不能停,如果非要等到所有方面坐下来慢慢商谈,然后再签协议,再开工的话,运动员村肯定无法按时完工,那时伦敦奥运会就非常难堪了。

按计划,到2011年11月,运动员村就将建成3200套运动员住宅。

4亿英镑才能拯救奥运村

伦敦运动员村将是伦敦奥运会建设中最为花钱的一部分,预计金额将达到10亿英镑。项目已经动工,但因为金融危机,开发商兰德・利兹公司已越来越难从银行中贷到足够的款项。

伦敦奥组委已经发出“求救信号”,希望英国政府拿出25亿英镑“拯救”运动员村,以确保运动员村能够按计划修建好。事实上,伦敦奥组委认为,2.5亿英镑都不见得够,4亿英镑才刚刚好!

伦敦奥组委警告说,如果英国政府不拿出这笔钱来,运动员村很可能因为资金短缺而于明年初停工。据悉,英国政府将动用20亿英镑的紧急资金,从中抽出4亿英镑来救急,而这20亿英镑紧急资金也是伦敦奥运会93亿英镑预算中的一部分。但即便如此,原计划修建的3200间运动员公寓也会被缩减为2200间。这样一来,原本4个人的房间会挤进5个人,运动员们居住的舒适性大打折扣。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篇5

对于伦敦奥运,英国人的指责是,在英国经济二次探底的灾难时刻,居然举办堪称史上最破财的奥运,这不是败家子吗?2010年5月,新联合政府上台时,前任工党财相于办公桌上给继任者留下的字条是:这里连一文钱也没有。奥运前夕媒体做的民意调查显示,英人对于奥运反应冷淡,认为奥运不会给全英的经济带来“打鸡血”的效应。74%的被访者认为,伦敦奥运只会让伦敦的商家获益,与英国其他地方无关。40%的受访者说,奥运火炬传递激发了他们对奥运会的兴趣,居然另有高达58%的人不赞成上述这一观点。

英人咋这么“不爱国”呢?

奥运前夕伦敦简直状况频出。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伦敦人奥洛沃和他的哥们儿奥杜克雅决不愿错过参与的机会。这两个骗子的骗术其实就是简单的暗渡陈仓,奥洛沃诈称他是一家为奥林匹克公园提供园艺花卉公司的财务主管,他书面通知奥运承办局说自己公司的财务账号变更,要求奥运组织方将服务费打到其指定的账户上,伦敦奥运承办局以奥林匹克速度把230万英镑打到了骗子指定的账户上。骗子计划把其中200万英镑汇到尼日利亚,然后再“出口转内销”,摇身以海外投资的名份在英国购置产业,骗子大张旗鼓的洗钱行为露了马脚,两位骗子才被终止了奥运的“参与行动”。

今年初,伦敦警方对伦敦东区的进行“扫黄”行动,曾引起争议,有人批评说:政府雷厉风行的“奥运形象工程”,对性工作者的打击太大。帮工作者的慈善组织Safe Exit说,2012年的头两个半月中,政府对的逮捕行动已经超过了2011年全年的数量,市政厅的一份报告说,18个月中,有80家妓院被关闭。慈善组织担心,政府出台的新措施,比如:禁止进入某些街区和宵禁规定等,结果是迫使流落到其它更不安全的街区。伦敦警方否认是为了奥运形象针对采取扫荡行动,伦敦警方发表的声明说,清理的行动是“回应社区居民的担忧”,与伦敦主办奥运无关。

东伦敦地区一栋公寓楼的居民,不满国防部决定奥运期间在他们的公寓楼顶部署地对空导弹,住户们将政府告上了法庭。居民控告国防大臣违反欧洲人权公约第一条的第一款和第八款,根据该条款,个人享受平静的家庭生活的权利理应受到保护。该公寓住户担心,在楼顶部署防空导弹,将会把他们的公寓楼变为恐怖袭击的目标。居民投诉说,当局没有就这一计划同住户进行正当、公平的磋商。代表居民的律师表示,该楼117户居民,对政府的防空导弹计划感到“非常恐惧”。不过司法听证会上,英国高等法院的一名法官判决说:居民们的这种担忧是站不住脚的。作为保卫伦敦奥运安全计划的一部分,英国国防部计划在伦敦六个地点部署地对空导弹。

一名伦敦出租车司机,于奥运比赛开幕前夕,率先表演了一出“高台跳水”,他从伦敦塔桥上纵身跳入泰晤士河,伦敦河运管理当局说,该男子能活着被救上岸实在侥幸,这名男子当时大头朝下从8米高的桥面栽入泰晤士河。“高台跳水”男子当时正参加伦敦出租车司机举行的抗议,抗议禁止出租车使用部分奥运会专用道的决定,奥运专用道是在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为便利运动员、奥运官员和记者出行而设立的。奥运开幕前夕的7月23日,连月阴雨后天空初晴,数百辆伦敦特有的黑色出租车,在伦敦塔桥附近的街道上故意超慢速表演“蜗牛爬行”,并在伦敦市长办公室外鸣笛抗议。

因为,划定的奥运专用道路网中,只有约三分之二允许伦敦黑色出租车进入,伦敦的25000出租车司机则要求所有奥运专用道向他们开放。就连第一天接机奥运代表团也出现了状况。一辆迎接澳大利亚代表团的大巴接机先是迟到两小时,然后用了3个小时才从希思罗机场抵达奥运村,原来司机迷了路,因为奥运村地址没有输入到车上的卫星导航系统。不过,车上的30多名澳大利亚代表沿途意外地游览了白金汉宫、伦敦塔桥和其他一些伦敦名胜。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篇6

想买到一张伦敦奥运的门票,不是件容易事。Sportsworld是英国一家专门向海外粉丝销售奥运门票的网站,住在马歇尔群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游客也可以登录这个网站买票。去年5月被英国购买者挤瘫过一次,因为海外游客在Sportsworld上买票先到先得,但英国人通过官方渠道买票要参与摇号。

在伦敦奥运会门票销售的第一阶段,660万张门票引来190万人申购,申购数量则达到了2250万张。为此,伦敦奥组委不得不采取了“摇号”的方式来决定门票的归属。最终,涉及300万张门票的70万份申请幸运“中签”。不过仍有120万申请人空手而归。连伦敦市市长约翰逊都没能中签。

一些熟悉互联网操作的技术达人想要规避摇号,涌去Sportsworld买票,英国人可以钻空子去面向海外人士的售票网站买票,消息传出的周末,激增的购票者让网站瘫痪了。这套系统设计不是为了让本土人士买票,但也没有法律禁止英国人去那里买。用英国以外的IP地址登陆的购票者马上可以知道他们订到了哪个项目的票,要付多少钱。而英国本土购票者要参加英国摇号系统买票,对此只能羡慕嫉妒恨,因为他们要等一个月才知道自己有没有摇中,要付多少钱。

还有很多门票发售给各国家奥委会、奥运会赞助商、合作伙伴和国际奥委会。英国人在网上抱怨说,英国人只能买别人剩下的票,大部分是没人感兴趣的项目,这很不公平。

伦敦奥运票务的混乱还没结束。2012年初,伦敦奥组委在花样游泳项目中超售了1万张门票,而不得不启动了应急方案。但那次事故并没有造成过多损失,大部分超售的观众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补偿。但伦敦奥运会门票转卖系统开始几个小时后就被迅速叫停,原因是网络出现故障。票务公司Ticketmaster没能及时更新信息,已卖出去的票仍然显示待售。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在网上浪费了很多时间。

最遭人诟病的是奥组委出台的售票“新政”:婴儿也要购票。也就是说,即便是不占座位的婴儿,也必须交上平均95英镑,才能跟父母一起进入奥运会比赛现场。

住宿贵

买到票的幸运儿遇到了下一个难题:找个负担得起的住处。

上百万游客来伦敦看奥运,伦敦官方声称提供了10万个酒店房间。伦敦很多酒店都想搭上奥运快车赚一笔,它们非常狡猾,要到奥运会快开幕前才会公布房价,可以肯定的是价格会大涨。

洲际酒店集团旗下35家酒店拿出65%的房源提供给伦敦奥组委,CEO苏荣琛(Richard Solomons)承认奥运期间酒店房价会上浮,伦敦的酒店在奥运期间会涨30%。不过苏荣琛强调涨价不是趁火打劫,而是价值规律:如果市场需求高,房间价格也会高,如果需求低,你就能以很便宜的价格找到一间房。

游客需求量确实惊人。奥运开幕以后,官方估计奥林匹克公园每小时将迎来24万名游客。骑士桥酒店房间价格要比平时高10倍。喜来登公园塔酒店(Sheraton Park Tower)一间双人房去年一晚房价209英镑,今年8月预测会涨到605英镑。肯辛顿区伊甸公园酒店(Berjaya Hotel)房间价格原本是89英镑-129英镑,今年夏天会涨到999英镑。

除了酒店房间以外,暑假期间的大学宿舍、学生公寓也被征用作为游客的住处,还有一部分游客会选择私人短期租赁房,“伦敦碗”所在的斯特拉特福特假日租赁房需求尤其火爆。

奥运会期间英国最贵租赁住宅在安吉尔,一周租金为5.5万英镑,大部分收入惊人的英超联赛球星也住不起这样的房子,因为房价比他们的平均周薪高出3万英镑。这座四层楼的房子有8个房间,采用极简抽象派设计,带一个私人庭院,在屋顶平台可以看到伦敦全景。

切尔西有一所住宅离国王大道和泰晤士河只有几分钟路程,一周租金5万英镑。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朝南,有7个房间,2个会客室,带一个巨大的游泳池和一个私人花园,屋顶平台可以看到切尔西药用植物园。

周租在4万英镑以上的住宅大多数有私人车道,法式大门的L型会客室,有一个可以看到漂亮花园的大阳台。租客可以享受到两个厨房,带投影机的多媒体室,健身房,带桑拿的浴室。

很多英国本土人士都觉得借着奥运东风赚钱的房东显得很贪婪,租房广告上的价格高得离谱,但游客也很精明,奥运带来的商机未必像房东们想像的那么大。

奥运会3周期间大部分酒店会被订光,奥组委还考虑提供浮动旅馆安置游客,游客可以住在停靠在泰晤士河码头的3艘邮轮上,离奥林匹克公园只有3英里,游客从那里去伦敦东部的主要场馆很方便。开游艇来看奥运会的游客可以直接住在自己的游艇上,停在泰晤士河的码头,据英国媒体报道说不少人打算这么干。

想住得舒服而实惠,也有些省钱的法子。伦敦中心城区有6家国际青年旅社。St Pancras YHA地理位置很好,去斯特拉特福特“伦敦碗”只要坐10分钟高速列车。订一间为一家四口设计的套房很贵,一晚要100英镑,但住在6人间的宿舍则便宜很多,一人只要花30.65英镑。

游客能在很多英国网站找到住宿信息,在Crashpadder网站上你可以找到愿意出租空余房间的英国人,一晚上35英镑,比酒店便宜得多。如果想住得更自由,也可以带一个帐篷搭在营地,Westfields Playing Fields提供了430个帐篷营地和其他娱乐设施。游客最少住3晚,每晚30英镑。你也可以把帐篷搭在别人家的后院——如果主人愿意出租他们的草皮,每人每晚4英镑-40英镑不等。

纠结的信用卡

没有Visa卡的游客要面对另一个纠结,Visa将要关闭奥运场馆内接受Master卡和美国运通卡的27个自动提款机,换成8个只接受Visa卡的机器。这样一来将有34个场馆没有自动取款机,包括著名的温布利球场。没有Visa卡的游客会非常不便。

Visa公司通过这个手段诱使奥运观众办Visa卡,并且鼓励现有客户在买饮料食品时多刷卡,因为增加每一笔的消费都会为公司带来交易费收入。Visa还趁机推销它们的非接触式信用卡,游客可以在场馆使用,15美元以下消费不用刷卡,在特殊设备面前潇洒一挥,就能完成支付。当然这种方便的信用卡也方便了小偷。非接触式信用卡在英国其实并不普及,因为安全问题备受争议。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篇7

那场由现场7万名观众共同参与的开幕式,让“水晶石”的名字和“大规模数字影像技术开发及大型会展应用”成果技术,赢得了全球瞩目。

在伦敦奥运会中,中国队获得38枚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奖牌总数88枚,排名金牌榜第二、奖牌榜第二。除了精彩的赛事和中国健儿们取得的傲人成绩外,伦敦奥运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关键词——“中国智造”。从开闭幕式上更加环保绚烂的浏阳焰火,到水晶石出品的梦幻影像,从央视转播中的延时摄影,到李宁运动服的“赤鳞窗”,“中国智造”的加入,更加彰显了百年奥运的科技魅力。

伦敦时间8月12日晚9时,伦敦碗再次成为欢乐的海洋,焰火在夜空中跳动,炫丽至极。而开幕式上,炼钢炉的火红钢水幻化成火树银花的光彩瀑布,漫天散开的烟花成为人们对伦敦奥运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开幕式、闭幕式上,浏阳烟花一次又一次璀璨绽放,让全世界更了解这个发明火药的国度。“伦敦奥运烟花都是来自中国的,其中浏阳烟花占了四分之三。”浏阳金生集团苹果艺术燃放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兴龙说。

叶兴龙透露:“伦敦奥运焰火选的是最好的部件,他们要求燃放时没有烟雾,或只允许出现很少,不能影响整体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使用好材料,环保型材料。”

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原材料开始,就提出了环保、安全等高标准要求,“不允许使用含有氯酸钾的原材料,我们对原料从一开始就进行产前检验,达到标准才能用,并且提交检验报告。”

由于浏阳相对潮湿,为保证产品干燥,生产企业从新疆晒葡萄干的风房得到启发,搭起了晾晒烟花的风房,风房内要保证35摄氏度恒温,产品通过风房来干燥,达到干湿度标准才能出厂。

据介绍,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烟花增加了很多燃放效果,打到天上形成的图案超过两百种。相比以往同类产品,不少产品的内径更大、填药量更多。

体操跳马决赛中,只见选手在空中做旋转的画面被放慢并渐渐静止,随后镜头开始水平移动,使得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360度完整的欣赏到了这套空中动作的每一面。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转播公司首次将体操项目的转播交给中央电视台制作。由此中央电视台在奥运会电视信号转播方面完成了质的飞跃。而首次出现在体操转播中的电影镜头般的3D转播技术,立刻引发了网友一连串的惊叹:“黑客帝国来了!”

央视这次在3D转播的技术基础上,用到了两种新技术—— “延时摄影” (亦称低速摄影或定时定格摄影)和“虚拟拍摄”,这两种技术是电影大片中常用到的,而央视首次将其运用到体育比赛转播中,突破了以往的转播技术。

在体操比赛中,全场十几个摄影机同时拍摄,先将这些摄像机精确地摆放在一条由电脑追踪系统设定的路线上,然后让这些摄像机的快门按照电脑预先编程好的顺序和时间间隔开始拍摄。要用能定格拍摄的摄影机、延时自动控制器、稳压电源、照明灯、光照灯,定时、间断记录并以明显变化的影像再现人物缓慢变化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用“动作捕捉器”将选手完成的动作全部输入电脑,所有动作被记录、输入电脑之后,又利用高清摄像机拍摄下选手身体部位的每一个精细反应,就可以得到三维精确数据。再把各个角度拍得的镜头全部扫描进电脑,由电脑对相邻两张照片之间的差异进行虚拟修补,这样就能获得360度镜头下拍摄对象的连贯、顺滑的动作,并通过电脑修饰,使动作看起来更加有力而舒展。最后再通过放映机按正常频率放映(每秒24幅),在6秒钟之内,重现完整过程。

正是利用“延时拍摄”和“虚拟拍摄”的全新技术,才有了我们看到的令人惊叹的完美镜头。

此外,最令人叫绝的是三台超高速摄像机的应用,它每秒可以捕捉到500个画面。我们平时看到的摄像机、高清摄像机,每秒钟大约只有25个画面。而超高速摄像机就可以把1秒钟变得很长,我们截取其中的一个瞬间,把它按照正常速度放出来的话,观众就能够看到在那一瞬间我们肉眼捕捉不到的非常有意思的细节。

在开幕式上,观众们拿起座椅上的LED手板挥舞,参与互动环节,成为表演主角。现场7万名观众手中的手板组合到一起,在体育场内构筑起一个高达60万像素的环形互动屏幕,每一次挥舞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视觉变幻。

“如果没有中国水晶石公司的帮助,我将无法呈现这次开幕式的视觉盛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导演丹尼·博伊尔在采访时如是表示。

为了让开幕式呈现更为独特新奇的视觉效果,伦敦碗的每个座椅都安装了一个9像素LED手板,观众们拿起座椅上的LED手板挥舞,在体育场内构筑起一个高达60万像素的环形互动屏幕,把电视的包装技术引入到舞台上。

技术虽不是新的,也并不难,但是能想到把观众席变成互动屏幕,这个想法是一种新的创意:重新定义了观众与演员、观众与舞台之间的关系,在体育馆内营造沉浸式的视觉体验和引人入胜的视觉奇观。

事实上,这已不是“水晶石”第一次在奥运会绽放异彩。在北京奥运会上,北京水晶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次视觉盛宴。

而应用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观众席影像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数字互动屏幕,不同于以往任何的传统屏幕,它的特殊属性在于:巨大的尺度(1.339.360LED像素、48段影像内容、72分钟的长度)、独特的造型、360度透视与视差的矫正、360度碗状画面的衔接与融合。

据介绍,这个过程中要做的工作很多,包括互动、色彩、特效等技术手段的配合,加上一些虚拟现实等色彩,实现多元素融合。在来自伦敦与北京30人的创意团队的鼎力协作下,历时6个月,完成了这项高难度的技术挑战。

奥运盛会走过百年历程,早已不是单纯的体育赛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奥运愈加与营销结合,成为向全世界进行品牌展示的绝佳舞台。以往,大多数欧洲人心目中,“中国制造”都是一些价格便宜的中低端商品,与高端市场似乎毫不相干。

但这次伦敦奥运,不管是浏阳的“无烟烟火”,还是“水晶石”的数字化服务,不仅有品质保障,而且技术先进,改变了很多英国人的传统心理。不过遗憾的是,此次伦敦奥运的24家供应商中,中国品牌只有水晶石一家。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篇8

他们眼中的奥运火炬

说起如何在火炬竞赛中脱颖而出,爱德华和杰仍然觉得自豪,但已经不像当初那样雀跃,毕竟这事儿过去两年了。

2010年,设计协会(Design Council)和伦敦奥运与残奥会筹备委员会(LOCOG)组织了国际性的火炬设计竞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设计机构参与竞争,递交各自的方案,最后几乎是万里挑一,候选名单上留下了5个名字,爱德华和杰创立的巴布尔-奥斯戈比公司就在其中。除了我们看到的正在英国各地移动的这把金灿灿的火炬,爱德华和杰提交的方案里还有其他的设计,“但在候选名单出炉之后,主办方只给了我们10天的时间将设计图变成实物,时间非常短,只够去完成其中一个”。他们接受采访时说。而事实证明,在只有一次机会的情况下,他们选对了方案,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伦敦奥运火炬的样子。

有别于以往任何一届,他们设计了一把三面体结构的火炬。这并非单纯地出于设计美感,而是隐含着多重含义和想象。在开始设计火炬的时候,爱德华和杰进行了大量的搜寻工作,发现本届奥运与“3”这个数字特别有渊源,存在着很多奇妙的事实:“这是第三次奥运会在伦敦举行(分别是1908年、1948年和2012年);奥运的口号是三个词:更快,更高,更远;2012伦敦奥运会的主题是:运动,教育和文化。”他们这才把“3”作为重要元素,设计了这把火炬。

同时,火炬上的8000个洞无论从设计还是象征上都有其意义。它们代表参与火炬传递的8000个火炬手,以及他们将跑过的8000英里。“颜色我们选择了金色,因为对于奥运会来说,这一颜色无疑非常贴切。”

这样一把火炬是很难有人会拒绝的。于是,经过这个时间极短、强度极大的创造过程之后,他们当选为伦敦奥运火炬的设计师。“这是非常巨大的荣耀。”他们说。

随后,他们又根据实际情况对火炬设计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比如,适当地减少火炬的重量和材料数量,使之可以很容易地紧握,并确保火焰产生的热量在散发的时候不会导向手柄。火炬由可回收的铝制成,是有史以来最轻的奥运火炬,因为这一次奥运火炬传递中最年轻的火炬手只有12岁,而年纪最长的是100岁,火炬越轻,越能适应不同的人群。

“我们设计的火炬就像一个有拉力、有触感、可使用的运动装备。”两位设计师解释,“它之所以被设计出来,是因为要被使用,所以我们尽量避免使它看起来像一个纪念品。”在他们的设计观念里,奥运火炬必须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它表达的是关于传递和民族的故事,同时又反映伦敦和英国走在设计和制造业的前沿。希望每个人都会因为拿着它而感到自豪。我们认为这个火炬很好地代表了英国,它不仅有一个经典的外形,而且融合了现代的锻造技术—它的穿孔用的是世界上最快的激光切割机完成的,每秒钟可穿16个洞(所有火炬加起来共总有640万个洞)。”

现在,他们天天都关注奥运火炬的传递情况,也许,只要等到主火炬被点燃的一刻,他们才会确信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顺利完成了历史使命。

他们眼中的伦敦

爱德华和杰是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读建筑时认识的,也是在那时候,他们才从各自的家乡搬到了伦敦。

1996年毕业后不久,爱德华和杰共同在波多贝罗大街(Portobello Road)的一间公寓开始了设计生涯,创立了巴布尔-奥斯戈比公司,涉猎众多领域,并以出色的设计赢得了国际声名。他们获奖无数,设计作品范围横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产品设计。虽然学的是建筑,但他们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设计:卡佩里尼(Cappellini,意大利顶级家居品牌)、弗洛斯(Flos,意大利灯具品牌)、威达(Vitra,瑞士时尚家居品牌)、索尼等请他们进行产品外观设计,他们甚至为可口可乐设计饮料容器,也为Levi’s做塑料衣架,跨度非常大。

“我们喜欢选择跟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合作。既能工业生产,也能手工制作。有能力兼顾到多方面,是一件令人感到兴奋的事。”

在伦敦生活和工作了20年,他们都热爱这座城市。“我很难想象在伦敦以外的地方工作。多种多样的文化和种族构成今天这个我看到的最令人兴奋的城市。”爱德华说。杰则认为伦敦有一种张力,“它总是让我觉得充满创造力。它有太多可以欣赏和感受的东西,而除去它的激情,还有许多安静的地方,公园和秘密的所在,等着人们去放松身心。”和杰一样,爱德华也喜欢伦敦的公园、伦敦的文化,喜欢这里的多元和包容,但过度拥挤的人流,不顺畅的交通,以及多雨的天气,也让他们烦恼不已,这大概也是每一个生活在伦敦的人对它又爱又恨的缘由。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篇9

关键词:伦敦;奥运会;比赛;节约

中图分类号:G8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4-0015-04

从1896年第1届奥运起,在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除非洲以外,奥运会已在其它洲巡回举办多次。从承办次数来看,最多是美国,先后承办了4届奥运会,其次就是英国伦敦的3次奥运。英国之所以在百余年内承办3次奥运会,与其民族素有的体育人文背景有关。现代奥运创办人顾拜旦,在英国留学期间就留意到英国风行的体育活动,并深受影响。当时一个德国旅行者感慨:“在20世纪20年代,没有哪个伟大的现代民族像英国人那样热爱体育,每人各有其玩法,而且全民族有一整套规则、规范”[1]。

英国城市化进程在一百年前就基本完成了。伦敦是英国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近百年来,其人口稳定占全英1/10左右。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伦敦第3次奥运会即将举办之时,本文回顾并分析了英国百年来3次奥运会的异同。按常理而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历经百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单就奥运会来讲,这对英国却不适用。从其政治精英角度看,每届奥运会都应该由英国精英来指手画脚;看其草民(Grassroot)阶层的表现,总是有人狂热,有人砸场子;从经济角度分析,财政从来就没有宽裕过;从文化角度探析,每次均引领人文奥运潮流,并体现自由背后冷峻、自傲又略带谦逊的老套路。如果仅从奥运会 “吃”、“住”、“玩” 的条件,以及其热闹场面来看,2008年北京第1次奥运会,会让伦敦承办的3次奥运顿时黯然失色。

本文奥运会主要是指夏季奥运会。此文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分析英国3次奥运会分别具有“启蒙、共享和归真”等特点及不足之处,意在为中国未来再次承办奥运会作前期探讨。

1 1908年,推动现代奥运——启蒙

1908年奥运举行之时,伦敦举办了法-英展览会(Franco-British Exhibition)等商业活动,虽然这与上两届(第2和第3届)一样,都是奥运会与大型商业活动同时举行,但从人文视角来看,与往届不同之处在于提倡奥运仪式文化,打破阶级区别,提倡平等参与,并提供志愿者的自愿服务,规范了赛事程序,以保障赛事结果的相对公平。这对中国后来举办奥运会也产生了影响。例如,中国体育界前辈——张伯岑,在伦敦现场观摩了奥运会,回国后积极推广各项奥运体育活动,尔后成为中国积极筹备奥运“第一人”。

1.1 “意外而来,仓促而备”的奥运

罗马与米兰为争取举办权,竞争非常激烈。1906年4月7日,“天有不测风云”,维苏威火山 (Vesuvius,意大利西南部,欧洲大陆唯一的活火山)爆发,导致意大利那不勒斯(Naples,位于意大利西南部)遭到毁灭性破坏[2]。由此,意大利陷入财政危机,本应在那里举行的奥运会不得不另谋去处。

第4届奥运会承办地转到哪里,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届时,只能等待其他几个老牌强国来接手。若英国不接,奥运有可能流产。分析英国承接奥运的条件:一是,英国已经解决了一些殖民地纠纷,虽然当时国际军备竞赛很激烈,但还是能腾出时间、精力和财力来完成这个大游戏(Game);二是,当时英国风行身体娱乐活动,上自皇室,下至草民皆喜欢,体育运动环境适宜举办大型赛事。经过一番官民争论(以贵族为代表的官赞同,民反对),尔后又得到了皇室的支持,最终达成一致——接手承办第4届奥运。这样一来,就有了英国笑纳此届奥运会的意外。1908年奥运会,即伦敦的第1次奥运会,可戏称为“掉馅饼”的奥运会。不过,仅剩18个月进行奥运筹备,一切准备工作只能仓促为之。但这次随意外而来的体育大赛,推进了现代奥运的人文启蒙。

1.2 引入现代人文观念

首先,奥运仪式规范化。受英国繁杂而有序的仪式文化影响,1908年首次举行开幕式,要求以国家为单位,运动员统一着装,在国旗引导下按顺序入场。虽然,曾因此发生过激烈争执(有运动员不愿意接受某国旗帜的指引),但首次大规模规范的奥运仪式,为后来奥运会承办国首开了开幕仪式范例。

其次,志愿者文化和运动员业余制的推行。第一,奥运体育志愿者文化的启蒙。志愿者为伦敦奥运会前后工作了1年半,是现代奥运会志愿者文化的开端。现在看来,如果没有志愿者参与,现代奥运会将很难顺利进行。第二,坚守业余运动员制。虽然,当时各国对专业运动员参与奥运会有所争议,但用今天的眼光来看,1908年伦敦奥运会是真正业余运动员的比赛。

再次,帝制文化的软化。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虽是意外而来的奥运,可能难以摆脱帝制文化的时代烙印,也得尽显英国王者风范。英国有意识地在各方面显示出帝国的风范,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已经达到了顶点[3]。帝者风范表现为引领奥运文化潮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反映了国际民主主义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从当时媒体报道来看,以国家为象征的竞争在比赛中表现也比较明显[4],在英美两国体育竞技中尤为凸显,但陈有的阶级障碍又不断地被打破,呈现了旧阶级文化与新型平等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美国为例,美运动员对英旧帝制下的阶级文化——傲慢、自大,以及无处不在的阶级标识明显不满。如:作为宗主国的英国,还是保留君主高高在上的传统,而美国运动员对爱德华七世则表现不敬。在这方面,英美虽然发生争执,但在英国人对英伦文化自信、自豪的认同下,最终还是展现出谦和姿态,提倡平等参与。

1.3 推动现代规范性

伦敦奥运会的口号篇10

村内事,终外传

如果想要发生点儿什么的话,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这里没有狗仔队,没有父母的严加看管,有的却是全世界最健壮的身体和最出色的运动基因,而大部分奥运选手也一直严格恪守着一条被萨默·桑德斯(巴塞罗那奥运会获得两金一银一铜的游泳健将)称作奥林匹克第二座右铭的口号:“村中事,不外传。”但总有爱现的大嘴巴,通过这些嘴巴撬开的缝隙如今已经令笼罩在村中的迷雾彻底散尽。

早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之前,ESPN就曾对往届奥运会的“村中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曝光,在这篇文章中采访源充分,且都实名实姓,再加上此前几届奥运会消耗安全套数量的数据支撑,奥运村的真面目便开始浮出水面。也有运动员在该文中放言,绝不放过伦敦。果然,伦敦奥运会仅进行了5天,便已有15万个安全套消失殆尽,伦敦市市长鲍里斯都不得不出面呼吁:“我们的口号是‘激励一代人’而不是‘创造一代人’。”好在市长的担忧并不会成为现实,因为,毕竟消耗了那么多安全套。

美国水球队队长托尼·阿泽维多在伦敦之前已经参加过三届奥运会,“刚去的时候就像大学新生入学那天一样,你会很紧张,但同时又超级兴奋。大家都在跟其他人搭话,然后就试着勾搭上那个顺眼的伴。”

随着比赛的进行,最初的眉来眼去就会逐渐升级,随着一些项目的早早结束,奥运村中空出来的一些房间也变成了运动员们寻欢作乐的场所。还有一些人会把姑娘直接带回自己的房间,然后在门把上挂上一只丝袜,这是奥运村中的“请勿打扰”。美国飞碟射手约什·拉卡托斯曾在比赛结束后多待了几天,于是他见到了人生中最混乱的景象:“感觉就像我在奥运村里开了个妓院!”拉卡托斯说,“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放荡行为。”

对此,美国游泳健将、在伦敦奥运会上击败了菲尔普斯的罗切特还给出过具体的数字:“我敢说有70%到75%的奥运选手都参与其中。你懂的,这就是游戏规则。”

老实的中国选手

当然,奥运村里的安全套并不都是用掉的,还有很多被运动员当做纪念品带走。而中国选手基本上就扮演着如此的角色。

由于是生活在不同于国外职业体育制度的举国体制中,中国运动员在教练的监督下与这些奥运村中的桃色事件基本绝缘。他们也会接触奥运村中的安全套,不过都是用做收藏。

秦强是中国田径队队员,他曾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进村晚,他连安全套的影子都没看到。“我觉得更多的人是拿来收藏的,真正用的并不会很多。”秦强说:“最好玩的是有很多运动员利用安全套恶作剧,我听说有运动员一次领取上百个,用安全套做成水球,放在门廊或在中心区的广场扔着玩,也有带回去卖的。”

据说在奥运村内,收集五环颜色的安全套也是很多选手的乐趣之一。在5天消失了15万个安全套之后,秦强听说还会补货,“相信到时候又会有一场激烈的争夺战,我一定要抢到几个作纪念。”

意外的商业纠纷

众所周知,杜蕾斯是本届伦敦奥运会的安全套提供厂商,尽管他们的赞助额还不足以让他们成为奥运会的主要赞助商,但5天15万的新闻已经令他们赚足的目光。但也有人前来搅局,据路透社报道,澳大利亚BMX自行车选手卡洛琳·布坎南在推特上发送了一张照片,在运动员村里,出现了澳大利亚标签的安全套,盒子上是一张进行拳击的袋鼠的照片。“哈哈,谣言是真的,奥运村。”布坎南在推特上说。

事情一出,奥组委立即表示他们将调查是谁将“袋鼠“带进奥运村并进行分发,因为这一品牌的生产商来自杜蕾斯公司的竞争对手安塞尔公司。

而安塞尔公司的发言人则表示,该公司对此事一无了解,这可能是恶作剧。蕾斯公司发言人也表了态:“本公司非常荣幸可以为奥运会提供免费安全套”,但是拒绝进一步的评论。

奥运村里还能干什么?

开派对

奥运期间,村外有很多各个赞助商举办的派对,但对于奥运选手来说,他们还是希望尽可能地将这些派对带到奥运村里。那些先结束比赛的运动员总是这些派对的主人,瑞士游泳选手米尼克·梅切特说:“我们有时早上六七点才结束派对,我觉得很对不起那些田径运动员。他们正赶大巴去训练或者比赛,而我们却醉醺醺的。”而在近几届奥运会中,派对的夜间扰民投诉也成了奥运村的重要议题,很多运动队甚至不堪其扰出村自谋住处。

烧家具

闭幕式前夜,通常也是奥运村最疯狂的时候,特别是东道主代表队通常会尽情狂欢一次。悉尼奥运会的那次犹为狂野,澳大利亚棒球队和女子足球队在一个盛大篝火周围尽情宣泄着心中的激情。“谁能想到奥运村的家具当柴火这么好用,”有澳大利亚女足队员如此玩笑道,“我们甚至惊动了火警,好在他们对于这发生在奥运村的篝火晚会表现得很淡定。”

骗保安

北京奥运会中美国女足的姑娘们在赛后几乎把one night in Beijing变成了one nighe in hollywood。门将索罗说:“这事儿我可能不该说,但你知道吗?我们遇到了一帮明星,文斯·沃恩,史蒂夫·伯恩都想跟我们回奥运村去看看,我们就先去和保安聊天向他们炫耀我们的金牌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样,那些没有通行证的家伙们就偷偷地溜了进去。”而与每个奥运村的保安周旋,也成了很多运动员都有的经历。

1、罗切特是奥运村秘密暴露的重要证人,而他本人在伦敦奥运会的比赛结束后也没少寻欢作乐。

2、美国女足的门将索罗不仅曾经给杂志拍过尺度大胆的,在曝光起奥运村来,也毫不示弱。

3、英国跳高运动员罗比·格拉巴斯在奥运村的阳台上几乎地展示自己的铜牌。

安全套的运动史

1992年

从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开始,组织者开始在奥运村里免费提供安全套。最快的一次,村里的安全套发放机仅隔两个小时就得重新“上货”一次。

2000年

在悉尼奥运会上,组委会为运动员准备了5万个安全套。由于很快被拿光,组织者又紧急增补了20000个。在奥运会结束前三天,由于不能满足运动员增发安全套的呼吁,组委会专门道了歉。

2002年

冬季奥运会在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举行。尽管当地的居民对于性问题非常保守,但组织者还是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安全套。

2003年

全非运动会为6000名运动员准备了15万只。

2004年

雅典奥运会组委会决定在整个奥运会期间免费提供13万个安全套,杜雷斯希腊公司同时还赞助了3万袋剂。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些产品将帮助运动员们在赛场内外都有锐利表现。”

2006年

作为足球世界杯总决赛的主办国,德国有关方面免费分发了10万个安全套。

2007年

曼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组织者为运动员、官员和工作人员以及记者分发了20000个安全套。

2008年

北京奥运会期间,官方发放了大约10万个,供运动员和赛会服务人员取用。当奥运会结束后,10万只剩下5000只。

2010年

温哥华奥运会配发了10万之多的,尽管一定数量是选手拿回家当做礼物,但相当数量还是投入了 “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