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26 14:53:37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揠苗助长》

前言

所谓寓言,指的是通过简单明了故事指出道理和教训的一种文学题材,不同于诗歌、散文等文学题材较高的门槛,寓言凭借着自身篇幅短小、生动有趣等特点较为受到小学生欢迎,但想要保证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能够较好实现学生理性精神与道德规范能力的提高,相关教师就必须具备较为可续的寓言教学策略,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正是本文以《揠苗助长》为例,对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端正观念

想要保证小学语言教学的较好展开,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端正自身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的端正要求教师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法,采用“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完成具体的寓言教学。所谓“研学后教”指的是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则从以往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转变为组织者,在这一理念下学生就能够真正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寓言教学自然也将实现更好的展开[1]。

在《揠苗助长》的寓言教学中,结合“研学后教”理念,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两一组的学习小组,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小组配合进行生字自学、课文理解、收获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为遭遇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但这一帮助需要避免损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提高学生参与寓言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需要应用手头一切资源创设贴合《揠苗助长》寓言的语言环境,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中通过自主思考、分析、讨论,加深自身对于《揠苗助长》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些班级小学生存在着基础较差问题导致“研学后教”不能实现较好应用,相关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这样小学生能够在课前较好完成《揠苗助长》相关知识的自学,“研学后教”理念就能够实现顺利应用[2]。

二、建构有效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想要保证这一教学的更好展开,语文教师还必须明确这一寓言教学的三方面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里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指的是生字的认识与书写掌握、课文的朗读与通读;而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指理解具体寓言内涵,掌握学习寓言方法;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包括悟出寓言道理,并联系自身实际获得精神上的成长。

在《揠苗助长》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结合刚刚提到的三方面目标看展具体教学。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揠苗助长》这一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一引导需要在学生掌握了生字以后进行;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与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寓言内涵的探讨,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将实现较好的提升;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指引下,采用扩展阅读的方式能够较好达成这一教学模式的目标,这里笔者建议相关小学语文教师采用《鲁侯养鸟》与《钓鱼的诀窍》作为《揠苗助长》这一寓言教学的扩展阅读内容,这两篇文章分别呈现了正反两面类似于《揠苗助长》语言寓意的内容,这就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这一扩展内容加深对于寓言的理解与认知,而在着完成扩展阅读后,教师还应通过适当的生活切入点,将《揠苗助长》这一寓言反映的道理引入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关于寓言的认知就将实现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寓言教学自然就将拥有较高的有效性[3]。

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本身无法完全挖掘寓言的内涵,而为了保证小学生能够在寓言中获取最大的收获,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关键点,这里笔者建议相关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朗读法完成具体的寓言教学。在《揠苗助长》这一语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准备好的相关图片,并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揠苗助长》寓言的表演,教师本身不需要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剧本,这样学生就能够结合课文更好揣摩寓言的内涵,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在表演的刺激下实现较好提升;而在比较法应用的《揠苗助长》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对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比较,通过这一比较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种田人的心理,这也能够更好加深学生对于寓言的认知;而在朗读法应用的《揠苗助长》教学中,相关语文教师需要秉持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揠苗助长》的朗读中感受寓言的魅力与文字的奥妙,为学生推荐《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等书籍拓展其阅读量,也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较为有力的支持。在《揠苗助长》这一寓言的教学中,想要保证这一寓言教学得以较好展开,相关教师就必须结合自身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寓言教学中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4]。

结论

在本文就我国小学语文语言教学展开的研究中,笔者以《揠苗助长》这一经典寓言故事为例,提出了端正观念、建构有效的小学寓言教学模式、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三方面的教学策略,这三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经过笔者的实际应用已经验证了其具备的较高有效性,但想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较好结合这一策略展开寓言教学,相关教师还必须结合我国当下教学改革理念,真正告别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这样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才能够实现更好展开,小学生也才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寓言选篇课后习题设计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03:124-128.

[2]于强.课程意识在寓言教学中的回归[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7:93-96.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幼儿;小学化;误区;兴趣

教育部曾《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要求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各地要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和小学违规举行入学考试的现象进行督察和整改。然而,在现实中,某些幼儿园大班,依旧每天教拼音、汉字、算术等内容,幼儿园大班俨然成了“小学预科”。事实上,不少专家也屡次提到幼儿教育要有长远眼光,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在游戏中激发兴趣、培养专注力和好习惯。幼儿提前学小学知识,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集”,不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笔者也认为,幼儿教育应该尊重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幼儿行为习惯与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过早学习容易使幼儿产生学习恐惧和厌恶心理,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笔者呼吁,幼儿教育切莫走入“揠苗助长”的误区,应从幼儿兴趣点出发设计幼儿教育的各项活动。

一、教师要认清“幼儿到底该学什么”

其实,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和各种游戏,都是对他们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幼儿园的功能,就是生活入门教育,包括生活、语言、计数、方位、时令、颜色、天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肯定不是机械的识字和数学。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学会与同龄人交往,建立伙伴关系。同时,家长不妨多陪孩子开展阅读,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玩玩具、做游戏时,家长不要频繁打断,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对孩子来说,“学习”并非只是识字上课。孩子的发展要顺其自然,千万不要遏制孩子的天性。如果说要教育,其内容不应该是小学教育的提前化,而应该寓教于乐,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和品性,度过天真烂漫的童年,这才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发育、心智的形成。

二、培养习惯更重要

所谓习惯,就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或者说,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包括许多内容,如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劳动习惯、自控能力、礼仪等。专家表示,幼儿园阶段,培养习惯远比掌握知识重要,家长和幼教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在幼儿期,幼儿的自主性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肢体活动趋向随意准_,灵活,是形成各种技能,学习各种习惯的好时机。在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幼儿进行不知不觉地反复的练习,如,收拾物品、如厕、饮食、睡眠、阅读等等,积累着各种各样的习惯,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大好坚实的基础。而且养成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以爱、关怀、尊重的态度来培养幼儿收拾的习惯,除了幼儿园利用各个环节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面。

三、关注幼儿“敏感期”,整合教育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的发展只存在于生命过程的某一特定时期,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敏感期”。在此期间施以适时的教育训练,可以事半功倍,甚至可以形成某种特殊的能力。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将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三者结合起来,这是引起人们正视和警觉的最好施教方法。注意保教并重,以情感体验为主体,把个性发展放在第一位,切忌预先设立目标,进行“揠苗助长”教育。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3

关键字:减负;双边活动;探索;构建课堂活动;快乐学习

教学活动的精彩与否在于双边的活跃程度,而教学活动的双边是极具积极思维的生命个体,教学过程应该是最具活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一堂生动活泼具有魅力的好课,犹如一首婉转悠扬的乐曲,设计这样的课,需要教师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

(案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是《揠苗助长》。看到这篇课文,笔者很困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懂得了多少,会明白这则寓言的深刻含义吗?怎样才能让他们轻松明白其中的道理呢?突然,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先不讲课文,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一走,实际做一做,让学生自己感悟课文——随即我把38名学生分成五组,然后带到校园后面的空地上,那里长满了杂草,是我教学课文最理想的地方。活动开始了:我让每组同学自行选一小块地方(要求有草),首先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长势、高矮、枝叶等)。随后,我拍拍手示意大家注意:同学们,你们现在想一种办法,能让你眼前的植物马上长高一截(强调是马上),什么方法都可以。“要长高多少为准?”,“比原来高就算完成任务了。”顿时,同学们炸开了锅,议论不断:“不行呀”、“怎么办呢”、“施肥也不能马上长高呀”……凑近看,用手摸,就是找不到方法……我借此提议到:如果用拔的方法看行不行?我随手提了一下身旁的杂草,泥和草便向上松动了一下,的确比原来长高了。大家一看,都来试试(用泥土垒高等),都高兴地叫嚷起来,这个办法真好。活动也在此结束。我总结说:用“拔”的方法的确可以让植物马上长高一些,但后果怎样呢?下午我们再来看看吧。我带着快乐的同学们回到了教室。时值夏天,太阳当空照,被同学们拔高的植物经过太阳的洗礼,全部焉倒了,没了生机。现在是我总结的大好时机了。我带着学生来到上午上课的地方,让同学们自己观察自己的“杰作”。顿时,惊呼声四起,惊讶与伤心同在。我趁势大声说:“同学们,帮助植物生长行不行呀,后果会怎么样?”同学们齐声说:“不行,会死亡。”“是的,我们帮助植物生长是行不通的。也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投机取巧、急功近利,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然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或更严重的后果”,我接着说,“这也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揠’就是‘拔’的意思。”我们回到教室,轻松而快活地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领悟了其间的教育意义,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设语文课堂活动,更能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重难点。

“亲其师,信其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组织魅力决不可忽视。人们常常评课说:这堂课非常活跃,学生积极性高。为什么?就在于老师的语言魅力与精妙的文本设计,让课堂充满生气,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的兴趣。当然,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好动的性格。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巧设课堂活动,如学生字就可以用“找朋友、猜谜语、开火车等多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上面在教学寓言《拔苗助长》时,就采用课外活动的形式,让教学过程生动形象,活泼有效,让学生更容易掌握课文的重难点,更好实现教学目标。

二、巧设语文课堂活动,更能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面更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年龄小,好胜心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尤其在比赛中都想自己获胜。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语文课中,巧设课堂活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如教学《回声》可以通过播放大量的影响资料来展示不同的回声效果,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回声产生的原因。如教学《我是什么》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手操作,自己观察,自己总结。通过构建课堂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获知。

三、巧设语文课堂活动,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很多公开课在最后结束课文时,总会安排一些思想教育或拓展学习的内容。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机械性或无效的安排,学生没有真正达到提高或拓展的目的,只是形式而已。如淮南市谢区第二小学校钮维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是时,以“为丑小鸭设计一张名片(选择哪张图)”的活动,使整堂课顿时流光溢彩,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如教学《神笔马良》时,课文结尾可以设想,我们每一位同学也有一支神笔,你们会画什么呢?让学生得到创新发展,拓展整个课堂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生活化,更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轻松快活地理解课文文意,接受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教育。当然,这种感受及教育是最直接的,最难忘的,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多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近生活,多让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生活化,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轻松愉快地学习与探索。让知识学习转换成形象活动,让死板的模式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由难学到易学,由苦学到乐学。让“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主旨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注入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四川教育》,2011年第10期,总第477期。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4

一、语言艺术的魅力

听课时,我们被讲课教师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住了,各位教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声音甜美,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就像广播电台的播音员,深深吸引着学生。他们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有角度、有力度、有深度,巧妙地在指导朗读技巧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我们惊叹教师语言竟有如此的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马琴老师执教《揠苗助长》一课时,用自己深情的绘声绘色的语言,让孩子们久久沉浸在那个古老的寓言故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真切地看到刚开始唱读的孩子们在课快结束时已经读得有滋有味了。曲晓芸老师执教的《乞巧》一课,教师善于营造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创设如诗如画的情境,把每一位在场者引入那令人陶醉的美丽的神话故事中,当我看见课件显示那美丽的画面,听着老师那诗一般的语言,不禁思绪万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回答,使人感到孩子的想象力之丰富,这正是教师那富有魅力的话语使孩子们出口不凡。吴成慧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满含感情,尽管课堂没什么花哨的设计,但我们还是被老师满含感情的语言所吸引。这不禁使人感叹,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二、把握教材的独到

马琴老师教学《揠苗助长》一课,在处理课文内容时是这样设计的:课件出示了课文中的重点词,用来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些词语,这样,课文就被学生读出感情了。学生在讲故事时,这些词语又起到了提纲的作用。这个设计真是一举多得,很是实用而且巧妙。吴成慧老师设计的《给家乡孩子们的一封信》一课,思路简明清晰,环节少,而学生活动多。教师只是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这封信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谈一谈。(2)说说这封信写了什么内容。(3)把读这封信的感受写下来。这几个问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教材处理上有舍有得,收放自如。这节课有学生朗朗地读书、静静地读书、圈画批注、在语境中揣摩体会、带着阅读感受读书,这些都是“过程展开”,让学生受惠。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评价语言的贴切

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他们的每一点激励都能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及时的课堂评价更体现出了老师的素质,如,“举起你的手,亮出你的自信!”“善于提问是会学习的表现。”“有自信就成功了一半,大胆地迈出一步,就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等等。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我感触很深。马琴教师在孩子回答完问题,这样评价孩子,“回答得真好,都知道用规律这个词了,还知道向课外延伸了。”教师不经意间鼓励孩子用词语说话,自觉向课外延伸。还有老师这样鼓励学生:“我很喜欢她读,因为她很自信。”老师不仅肯定孩子们的正确答案,更加欣赏孩子们身上其他的闪光点。记得一位老师的授课,当孩子的回答离正确答案很远时,她不是简单地为了课程的正常进行而生硬地让孩子坐下,而是在别的方面给予孩子肯定:“你的声音很动听。看起来你懂得真多。你的主意听起来真棒!”这种人性化的课堂评价绝不是非白即黑的判断,而是对孩子多元化思维的一种很好的鼓励和培养。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孩子们的思维一次次的碰撞出火花,闪现出惊人的智慧。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也要试着让我们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作文能力说话训练农村小学

一、培养讲普通话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书面表达水平

大纲提出,作文应当以说到写的顺序逐步提高要求,这是因为口头语言的发展走在书面语言前面,说是写的先导和基础。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也指出"作文和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可见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写得好不好。翻开农村学生的作文本,文章的文句不通,文理不顺,词语单调,"土话"多,是突出问题。可以这么说,当前广大农村学生说话训练远远不够,说话能力必须加强。 口头语言是在直接的交际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说话环境。因此,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形成用普通话交际的良好风气,对提高农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根本作用。城市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普遍比农村学生好,这与他们都能使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无关系。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在农村小学一直实施不好,大多数的学生不论在家中或是在学校里都是使用家乡话,笔者是个农村小学教师,于此深有感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活环境对学生的阻碍,一方面却是教师的努力不够,甚至是不以为然。推普工作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应有深刻的认识,下功夫排除推普工作中的困难,教育学生认识到讲普通话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际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说话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 义务教育教材的说话训练,中高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作了系统安排。当然,说话训练仅靠基础训练中的安排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采用多种形式,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训练,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乐于说,说得好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提问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挥。课堂提问切忌太深或太浅。太深的提问让学生感到压力大,学生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心中无数如何能大胆发言、并说得好?而太浅的提问让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面对"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式的满堂问,学生想都不用想,习惯性的答案脱口而出,难有展现能力的空间。所以,课堂提问应精心设计,才能发挥作用。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概括性较强的题目,学生的思维难于一步到位。教师可以将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由分及总,寻找答案。例如在《亲人》一课中,我把问题"老奶奶为什么说你们真比我的女儿亲啊?"分成几个小问题:(1)妈妈怎么帮助老奶奶?(2)"我"为老奶奶做了哪些事?(3)老奶奶高兴吗?(4)老奶奶怎么说?这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找到答案,给学生信心,使学生乐于说,又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课文内容。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面对较复杂深奥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难免"卡壳"。有的教师索性把答案说白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此一来,学生得不锻炼,容易丧失积极主动性。此时,教师可以把题目暂放一旁,设计有关性质相同,且较易理解的题目,以达到贯通、启发的效果。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课中,要让学生说说该诗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确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时,手中拿着一个球,左右两边颜色各不相同,通过提问"这个球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两边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答案?"引发学生讨论得出了"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眼光看待,就会生不同的结果"的道理,然后再把学生的思路引回课文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生活当中,有什么相同的情况?"学生的思路打通了,"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3、改变角色,置身情境。如果学生把回答问题当成一种任务、一项测试,那么,紧张感必定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反之,如果把回答问题当做一次展示知识或个性的机会,则会兴趣盎然,积极发言。

4、巧设谬误,引发驳论。教师故意提供一个错误的答案,以引发学生的反驳,说出理由,这也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中,教师有意说出"农夫想出了揠苗助长的办法,禾苗一天之内就长高了一大截,这样子,过不了几天就能得到丰收,农夫真是个聪明的人!"班级顿时哄的一笑,学生纷纷表示反对,说出理由,讲明道理,并联系到生活之中。

三、掌握说话的恰当时机,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1、课前预习检查,有备而说。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必局限于字词,可以从更多的方面着手。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这样,很好地培养学生课前自学的习惯,养成做好说话准备的习惯。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6

二、内涵挖掘型。可抓住内含丰富,语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如:“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詹天佑》)中的“轰动”一词义蕴深隧,内容丰富,可这样引导:“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其“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了大街上“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乡村“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一起,老人捋着胡须笑,孩子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乐得边歌边舞……这样挖掘语义,为引导理解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和爱国热情作了铺垫。

三、创造想象型。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造想象,进而练笔。如:阅读《自相矛盾》后可这样引导;那人想,什么办法可以将矛和盾全部售出?(他可以任意收起一样来,待一样卖掉后再卖另一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矛和盾都卖掉了”为题想象作文。

四、条件变更型。可变更课文第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练笔。如:读《小珊迪》后,可引导想象:如果小珊迪安全换回零钱,事情会如何发展?让学生想象叙述其还零钱、购食品以及与弟弟互让食品的情景。

五、条件逆反型。可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强化理解。如:阅读《将相和》后可这样引导。如果廉颇不服时,蔺相如据理力争,事情将如何发展?这样可使学生在正反比较中深入理解课文中心。

六、体裁转换型。可借助课文题材、转变叙述方法。如:《冀中的地道战》以说明的方法介绍地道的特点和作用,可引导想象;如果这一天鬼子下乡扫荡了,冀中人民会如何利用地道与鬼子斗争,地道又会如何显示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威力?让学生以“地道,厉害呀”为题作文。

七、情境借用型。可借用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进而作文。如:读《少年闰土》后,可让学生借用月下瓜地那“清幽美妙”的画面,想象趣事,作文。

八、专题评价型。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专题评价。如:《凡卡》一文,可让学生以“意味深长的结尾”为题,以挖掘结尾蕴含,体会作者以梦结尾的匠心。

九、条件插入型。可在课文中插入某一条件,引导推理,想象事情的发展变化。如:读《揠苗助长》后,可这样引导:那人拔苗时,一老农来到田头,事情将如何发展?让学生想象老农阻止劝说,最终保住部分禾苗,使拔苗人在事实面前受教育的情景。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7

一、经典意识

经典即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属于必须掌握的生物学学识,通过实验勾起学生的生物历史感的因素,使其产生对熟悉生物学现象追根溯源的兴趣。如:在学完“根尖的结构”以后,教师布置“揠苗助长”课外实验。然后在下一堂课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利用这一熟悉的生物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即可从中领悟到“揠苗”与教材上介绍的移栽植物有类似之处,都容易把幼根和根毛折断,这样根的吸收能力大大降低,造成苗的枯萎,甚至死亡。通过实验,学生便可利用“根尖结构”知识来解决生物学现象,进一步达到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超前意识

今天的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如何使学生对生物学的发展前景有所了解,单凭讲解教材中经典的基础知识显然达不到这个目的,而如果过多地介绍深奥的生物高科技显然也没有必要。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会,以培养学生的超前意识。笔者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到蔬菜公司参观无土栽培实验基地和到花卉公司参观花卉组织培养实践基地。让学生耳闻目睹实验全过程。并要求学生作好记录,见习回来加以整理归纳,总结实验心得。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地了解高科技生物学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扩大了视野,还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高科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三、家常意识

所谓家常意识,指实验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常耳闻目睹的,而平时又没有对之思考过或不明所以的现象或事实,待学生得知这些日常生物学现象或事实的本质后,很容易产生“学有所用”的满足感,从而加深对生物学的喜欢程度。例如:在“种子萌发”的教学中,让学生回家取来绿豆、菜豆或花生种子,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种子萌发所需要条件。有些学生取几粒种子放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另取几粒种子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中。过了几天两处种子都萌发了,他们以实验记录中写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而在此之前,许多同学误认为种子一定要播放在沃土中才能萌发。通过实验,学生自我纠正了错误的认识,获得了正确的结论,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

四、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是每位生物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摆脱升学的束缚,真正地进行素质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将来为拯救地球,建设美好家园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我们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分别在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用自制的测声仪测环境中的噪声;用Ca(OH)2测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用盆栽的苔藓放入不同环境中测大气污染情况。最后学生自行设计表格,自己计算数据,将测定的结果分布。如果那个地方污染严重,就向责任人发出黄牌警告。从而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树立生态观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五、大自然意识

生物体和生物界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生命。大自然意识意味着实验的内容应放眼于大自然,使学生通过实验来体验大自然的美不胜收。如: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分类”一章后,带领学生到校园、植物园、郊外、田间等地方认识各种植物,并练习制作植物标本,顺便也让学生了解一些植物的药用价值,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又如:学习了“节肢动物”后带领学生到郊外认识昆虫,并练习采集和制作昆虫标本,同时也了解各种昆虫对植物的危害或生活的环境、习性等。这样使学生在大自然中既学习到大自然这本无言的“书”,又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可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和各种动物,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从而进一步利用自然来美化学生的心灵,利用自然美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六、探究意识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网络资源

一、网络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教学课件等”。在教学中,我深感到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政治课教学更具有时代气息,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

1.资源共享,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信息

高中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互联网上存储着学校教学所需的各种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的软件库,许多教师利用学科等网站的资源为教学服务,真正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电脑制作政治课件,使课堂不仅融声音、音乐与图片于一体,而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真实生动的感受。

2.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哲学课上学生常觉得生涩难懂,因此在哲学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理解抽象的哲学原理,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生活与哲学》“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一框中“规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展示了“高山流水”的动画,提问:“高山流水是不是规律?”这时出现两种不同的答案。接着我继续展示“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以及“苹果落地”的动画,并设计了两个问题(1)“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故事中主人公的主观愿望好不好?为什么结果却事与愿违呢?(2)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境进行分析: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运用网络资源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全面把握、消化和理解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挖掘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地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上《生活与哲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时,有一个学生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吗?为什么有时1+1+1>3,有时1+1+1=0?”我首先肯定了学生所提的这个问题的价值,同时我利用自制的课件,我选取了大家熟悉的Flas“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并让学生提出设想,为三个和尚设计组织管理方案,使他们协调统一始终有水喝,学生各抒己见,我及时将不同答案中的精华归纳出来,总结了三种方案。第一种:三个小和尚分工协作把水缸挑满;第二种:制定奖惩制度,促使三个小和尚很快把水缸挑满;第三种:三个小和尚就地取材,引水上山。同时引导学生探究这三种方案体现了什么哲理。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探究,学生成为思考问题的主体、运用知识的主体,在“合作”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

二、运用网络资源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既然运用网络资源在政治课教学中显示了它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网络资源,从而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觉得我们政治教师在运用网络资源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增强网络资源开发的意识,学会从“搜集”走向“收集”

在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部分老师忽略了收集的重要性。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利用现成的网络资源,更要学会结合教学实际自主开发网络资源。平常要多“收集”好的资源及时保存,同时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更新,创造性的利用好网络资源,把自己加工后的网络资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

2.学校教研组要建立网络资源库,学会从“分享”走向“共享”

政治教师不但要在本教研组内和其他教师相互协作,更要与信息技术组教师合作,不仅如此,更要加强校际教研合作。我们可以借鉴并充分利用其他兄弟学校的网络资源,这样才能更大范围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扩大了信息,充实了教学容量,也获得心灵的启迪。我们作为一线的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学习与思考、要勤于实践与创新,构建有魅力的政治课堂,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平. 巧用多媒体 优化数学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7).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9

一、设置阶梯式问题串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阶梯式训练是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遵循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学时,先讲浅近的,再讲深奥的,学生容易接受。切忌“揠苗助长”,应该认识到浅是深的基础,深是浅的发展,浅显的掌握好了,才能进一步掌握较深的。在教学中可通过一组有梯度的习题,来层层梯进地达到教学目的。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时,可设计这样一组习题串,解方程:

通过这组训练,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设置数形结合式训练,培养数学思想方法

从形到数,从数到形,在观察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这对数学解题十分重要。在解代数问题时,若能适当地构造一个几何图形,则可以得到直观而简捷的解题方法。例如,已知:x、y均为正数,且x+y=4,求a=+ 的最小值。

解:构建图4,其中点P为线段AD上任一点,AP=x,PD=y,AD=4,且BAAD,垂足为A,CDAD,垂足为D,BA=3,CD=2,则a=PB+PC,a的最小值=BC=AF= =。

说明:此题是用平面图形解代数问题,把代数的最值问题转化成几何线段的最值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确定点在图形中的运行位置,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三、设置一题多解式训练,培养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好办法。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如:甲、乙两人各自安装18台仪器,每小时甲比乙多安装一台,结果甲比乙少用1 小时完成安装任务,问两人每小时各安装多少台?

这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去设未知数和列式子。

思路1:⑴设甲每小时安装x台,则 =-。

⑵设乙每小时安装x台,则 =-。

思路2:(1)设甲安装18台需要x小时,则=+1。

(2)设乙安装18台需要x小时,则 =+1。

思路3:(1)设甲每小时安装x台,乙每小时安装y台,则 x=y+1,=-。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10

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复习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复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和教学误区,主要的教学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复习教学中,老师习惯性采用一把抓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英语复习的重点,对于英语单词,无论是重点词汇还是其他词汇都无一遗漏,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精力。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顾虑到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初中英语教学要求,盲目地拔高学生的英

语学习要求,这就如同揠苗助长,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不好的影响。最后,老师在复习教学中采用题海战术,总是重复简单枯燥的练习或训练,没有突出复习课的优势,将复习课当做练习课,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和厌倦的心理,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话题式”单元复习课模式的含义

“话题式”单元复习模式是一种以话题为线索将学习的单元、语法知识、单词词汇、重要句式等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探究方式和学习模式,主要以技能训练和归纳总结为主要学习方式,适量进行相关的语法训练,从而提高初中英语的复习水平。

三、“话题式”复习模式操作的主要程序

首先,教师应该结合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实施和教

学内容设计教学复习内容。其次,教师要指出复习的课题以及复习目标,根据话题内容同学生一起对教材的

知识进行整理、挖掘和提炼,强调易混淆的地方和易错点,同时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课本上出现的重点进行归纳和总结,讲精华方法和解题思路,突出重点,老师还可以进行直观清晰的板书,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较为清晰和直接地把握整体知识和

重点。最后进行总结,在总结的复习阶段,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吸收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习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点评。

四、“话题式”单元复习课模式的优势

“话题式”的复习模式是一种节省时间的复习方式,优化了初中英语的复习课堂,提高了复习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其不仅有利于英语复习突出重点,从而引导学生较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强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