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严规定十篇

时间:2023-04-05 20:24:29

五严规定

五严规定篇1

一、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首先,备教材。由于课时量的减少,英语教学不可能再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进行,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整和,然后再写出对应的教学案。教学案并不是简单地把要处理的知识点呈现、罗列在学案上,而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要科学设计教学案,突出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注意启发性,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逐渐学会自己去总结、归纳、思索。其次,备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不仅是一部分学生,要做到兼顾难易适中各个档次。

二、优化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

做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必须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定记录人、定监督人,采取“轮流主备,主备试教,共同研究,优选教案”的方式。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强调一周的预习、学案、作业。备好、修好一周的教学案,重视思想、方法、知识的联系,学法指导、习惯养成。倡导教案以“好用、实用、有个性、有新意”为原则,减轻负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避机械重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案共享度,发挥教学资源集团效应。提倡现代网上办公,尝试备课组长当版主,教研组长做网管,加强学科间横向联系和纵向沟通。

三、给学生制订预习计划。

有些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热情,没有形成预习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标,预习的重点和难点及预习的内容。预习的内容包括:需要学生课前查阅哪些资料,了解哪些知识;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单词,短语,句型,课前需要阅读的材料,在阅读材料中需要理解并回答哪些问题。教师在制定预习计划之前,一定要研读,吃透教材,给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合理,要避免太难,形式单一,模式一样,以免学生失去预习的兴趣。对于预习阅读材料提的问题,要简洁,易懂。

四、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在新授课文分析上可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如录音、幻灯、挂图、投影、光盘等视听器材,这样视听结合,有机统一,既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还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使教学活动生动直观,兴趣盎然。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益。

五、完善作业流程,提高作业质量。

学生在校时间缩短,所以教师必须严把作业质量关。以前学生重复做得多,考试次数偏多,对相同题目,多次训练,有时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学生解题技巧,使学生成了高分低能的人,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作业及练习安排上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学生作业练习题选择注意阶段性、典型性、滚动性、层次性,进一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纠错制度,做到有错因分析、错题再做、反思感悟和检查批改。

六、组建、指导课外合作学习小组。

由于课内合作学习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搞好课内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课外合作学习,可以对课内学习起到弥补并促进的作用。课外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为完成课内未完成的任务或一个新的任务而在课外进行的共同合作学习。课外合作学习模式创设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由学生自主安排的、适合学生参与的课外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把学生学习英语的空间逐渐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伸。所以课外合作学习是课内合作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首先应当指导学生建立课外学习小组,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当然,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不能只是把学生们放到一起,然后告诉他们要合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外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前、开展过程中以及一个合作任务完成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

七、加强个别辅导。

过去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单一,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对所有学生千遍一律。用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方法、统一要求教育所有学生,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也就是用工业化大机器,采用流水式生产方式教育我们学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兴趣、认知、能力、个性上都千差万变,所以同一教育方式不可能适应于所有的学生。要想为所有孩子提供优良教育,就必须加强个别辅导。教师应利用各种活动指导学生,同时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都要因地制宜开展个别指导。

八、建立公正合理、灵活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有些家长和教师只看眼前,观念有些陈旧,对学生评价不够准确、全面,甚至只看分数,唯分数论,这样做不能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而在学习中,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它能使学生萌发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多次的成功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并逐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必须讲究策略。我们必须知道:无论孩子多差,他也一定拥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也许无法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自信,让他们尽可能多学一点,少浪费一点时间。因此,对于这些学习较差的和学习上经常出现错误的学生,课堂上也不要随便批评,要说些鼓励的句子,这样才不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

九、加强自我培训,着力提高师能。

五严规定篇2

「关键词:解释 适用条件 溯及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现和查获了一批非法出版案件,其中有的依法构成了犯罪。这些非法出版犯罪活动扰乱了出版物市场的经营秩序,危害社会的安定。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近年来我国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和打击非法出版物犯罪活动的需要于 1998年12月23日公布实施了《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指导司法机关正确办理非法出版犯罪案件提供了更具*作性的适用依据。本文拟对《解释》第十一条至第十五条规定所涉及的非法出版犯罪两个相关问题作一初浅的探讨。

一、关于适用《解释》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的前提条件问题

《解释》第十一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本解释第一条至第十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⑴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解释》第十五条规定:“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据此可看出,《解释》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是针对两类客观行为不同的非法出版行为,并根据这两类非法出版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定罪起点标准和处罚刑度。

首先,从出版物本身的内容是否违法角度考察。从《解释》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规定的字面上来看,适用《解释》第十一条的非法出版行为的对象为“非法出版物”;而适用《解释》第十五条的非法出版行为的对象为“出版物”。即撇开非法出版行为程序是否违法问题,单就出版物自身的内容分析,前者为非法出版物,后者为出版物。

非法出版行为包括出版物内容违法与出版程序违法两大类⑵。出版行为,包括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出版物,是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

出版物内容违法,是指出版物内容含有《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八项规定之一的情形。

根据国务院1997年1月颁行的《出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五条: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三)危害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四)煽动民族分裂,侵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五)泄露国家秘密的;(六)宣扬淫秽、迷信或者渲染暴力,危害社会公德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的;(八)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对于行为人违反上述《条例》第二十五条八项规定之一,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依《解释》第一条至第十条分别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侮辱罪、诽谤罪、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传播淫秽物品罪、组织传播淫秽音像制品罪以外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出版物,情节严重的,应适用《解释》第十一条,依《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之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依照《解释》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个人实施《解释》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一)经营数额在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二)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三)经营报纸五千份或者期刊五千本或者图书二千册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五百张(盒)以上的。单位实施《解释》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一)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至三十万元以上的;(二)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三)经营报纸一万五千份或者期刊一万五千本或者图书五千册或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一千五百张(盒)以上的。个人或单位实施《解释》第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数额或者经营数量接近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的数额、数量标准,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一)两年内因出版、印刷、复制、发行非法出版物受过行政处罚两次以上的;(二)因出版、印刷、复制、发行非法出版物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出版程序违法,是指行为人未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行政部门审核,擅自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的情形。

根据《条例》第八条、第十一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五条之规定: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应当由出版单位出版。设立出版单位,由其主办单位持申请书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转报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审批。从事出版物印刷或者复制业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许可,并向公安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后,方可从事出版物的印刷或者复制。未经许可并依法登记的,不得印刷报纸、期刊、图书,不得复制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从事报纸、期刊、图书总发行业务的发行单位,经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审核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报纸、期刊、图书总发行业务。从事报纸、期刊、图书批发业务的发行单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有关行政部门审核许可,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报纸、期刊、图书的批发业务。

对于行为人违反上述以及其它国家出版程序性相关规定,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应适用《解释》第十五条,依《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一切出版程序违法的出版行为均构成非法经营罪,只有对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的,才可以定罪处罚。对于虽然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但没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一般,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不能定罪处罚,应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至于“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以及“构成犯罪”的标准,鉴于非法出版犯罪活动的特殊性,《解释》未作详细规定,实践中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从严掌握。⑶

那么,能否从出版主体是否合法的角度对二者进行区分呢?

笔者认为不能。

因为,就《解释》第十一条规定来看,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特定的非法出版物的行为;《解释》第十五条是指行为人非法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的行为。仅就出版程序角度从语义上分析,前者所指的范围包含且大于后者,后者是指行为人本无从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业务的法定资格,而违反国家出版程序性相关法规从事该业务;前者则既指行为人违反国家出版程序性相关法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特定的非法出版物的行为,也含行为人未违反国家出版程序性相关法规而违反国家出版物内容相关性法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特定的非法出版物的行为。与此相关的交*行为有二:一是行为人未违反国家出版程序性相关法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合法出版物的行为,但此类行为因不具有违法性不属犯罪行为从而不具有刑事可罚性;二是行为人违反了国家出版程序性相关法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特定的非法出版物的行为,对该类行为笔者认为应适用《解释》第十一条,依《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规定定罪处罚。因为如果对该类行为适用《解释》第十五条,则意味着行为人违反国家程序性相关法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特定的非法出版物要比行为人未违反国家出版程序性相关法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特定的非法出版物处刑轻,而这样做显然是违反我国刑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因此,区分《解释》第十一条和第十五条的关键不在于行为人是否具备法定出版主体资格,而主要在于出版行为的对象,即出版物自身是否具有合法性。

其次,从非法出版行为侵犯客体不同的角度加以区分。

从《解释》第十一条来看,行为人的非法出版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扰乱市场秩序”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而《解释》第十五条中行为人的非法出版行为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

市场经济既是自由经济,也是法治经济,自由的界域止于法律的禁限⑷。就《解释》第十五条相对应的出版程序违法的出版行为而言,由于行为人违反了《条例》有关出版程序性的相关规定,擅自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出版物,对现行出版管理体制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导致书刊市场秩序的混乱,是一种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非法经营行为,有必要通过刑罚手段进行治理。而与《解释》第十一条规定相对应的非法出版行为,由于行为人违反了《条例》第二十五条关于出版物内容的禁止性规定,不仅扰乱了出版物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而且由于出版物自身内容违法从而严重危害其它社会秩序,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转贴于

正是基于上述两类非法出版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的不同,《解释》针对这两类非法出版行为规定了不同的定罪起点和处刑标准。即适用《解释》第十一条的非法出版行为的定罪起点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之规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作为加重情节,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而适用《解释》第十五条的非法出版行为的定罪起点为 “情节特别严重”,司法实践中可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之规定结合具体案件情节处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关于《解释》的溯及力问题

《解释》的溯及力,是指《解释》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解释》的溯及力问题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解释》对其所解释的97刑法规定在1997年10月1日实施以前的案件是否具有溯及力;二是《解释》对其所解释的97刑法规定在1997年10月1日实施以后而自身实施(1998年12 月23日)之前所发生的案件是否具有溯及力。

关于《解释》对其所解释的97刑法规定在1997年10月1日实施以前的案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根据所解释的97刑法有关溯及力的规定予以解决,我国97刑法对溯及力问题所采用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刑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解释》对《刑法》实施以前的行为是否具有溯及力,应与上述97刑法第十二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相协调和一致。非法出版行为在97刑法颁布实施之前根据“两高”1987年11月27日《关于依法严惩非法出版犯罪活动的通知》,是依79《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一十八条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一条第(一)项以投机倒把罪定罪处罚的。根据“两高”《关于依法严惩非法出版犯罪活动的通知》规定:以牟取暴利为目的,从事非法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发行、销售活动,非法经营或非法获利的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以《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投机倒把罪论处;数额巨大的,适用《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情节特别严重的,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据此,非法出版行为依照79《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最高刑为死刑;而依照97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和《解释》第十一条至第十五条规定最高刑为十五年有期徒刑。后者的最高刑较前者的最高刑轻,依照97刑法第十二条所确立的“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97年12月23日通过的《关于适用刑法第12条几个问题的解释》,应适用97刑法和对97刑法规定进行释解的《解释》,即《解释》对其所解释的97刑法规定在1997年10月1日实施以前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非法出版行为具有溯及力。从而,在惩治非法出版犯罪这一特定问题上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刑法确立的“从旧兼从轻原则的价值取向是有利于行为人,这与罪行法定原则保障人权的精神是一致的”。⑸

关于《解释》对所解释的97刑法规定在1997年10月1日实施以后而自身实施(1998年12月23日)之前所发生的案件是否具有溯及力的问题。学术界对于类似问题有不同的观点:第1种观点认为:刑法司法解释对其解释的刑法规定实施后其本身实施前的案件应统一具有溯及力⑹。第2种观点认为:刑法司法解释对其生效之前的案件是否具有溯及力,应根据刑法司法解释的内容不同区别对待:刑法司法解释的内容不属于扩张解释的,其溯及力的有无以其生效后有关案件是否正在办理或者尚未办理为准。属于正在办理或者尚未办理的,即使行为发生在司法解释生效以前,也应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刑法司法解释的内容属于扩张解释的,其溯及力的有无应以扩张解释是对被告人或犯罪分子有利还是不利为准。如扩张解释是对被告人或犯罪分子有利的,则该司法解释对其生效之前的案件具有溯及力;如扩张解释是对被告人或犯罪分子不利的,则该司法解释对其生效之前的案件则不能具有溯及力⑺。第 3种观点认为:原则上刑法司法解释对其公布实施前的行为没有溯及力,但如果刑法司法解释的规定更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则有溯及力⑻。

笔者结合本文论及的《解释》认为上述第1种观点是正确的。

首先,从《解释》与其所解释的97刑法规定的关系分析,前者只是后者应含内容的揭示和阐释,它不是对后者应含内容的超越和创造,即使是扩张解释,无论是有利于被告还是不利于被告,都不能认为是可以超越刑法规定的。二者的这种关系决定了《解释》对其所解释的97刑法规定实施以后而自身施行以前的案件都是适用的,决不可将适用《解释》与适用其所解释的97刑法规定分离开来。值得注意的是, “两高”的司法解释不得超出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立法原意和立法精神,因为刑法之解释乃指为达运用抽象之刑法条款,以科处犯罪行为人之目的,探求或阐明刑法条文之正确意义。解释只是阐释说明法律条文之意思,故必须忠于条文之本意。解释之目的乃在于明确界定法律条文之法律意义,而能据之以正确无误地适用法律。刑法之解释,不得违背宪法之规定与精神⑼。刑事司法解释属于司法活动范畴,“两高”制定的刑事司法解释不得越权侵入刑事立法领域,不得创制新的刑事法律规范,对刑事法律进行修改和补充,否则就是破坏我国宪法确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相分立的体制⑽。违背刑法立法原意的司法解释是无效的解释⑾。如果把扩张解释的语义定位于是“对刑法规定中所使用的语词原本含义的超出,即立法原意的超出⑿。则不管其是否有利于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该刑事司法解释相关部分都因属非法归于无效,从而不具有溯及力。当然,对于特定刑事司法解释的相关部分是否超出了被解释的特定的刑法条文规定的立法原意和立法精神,从而判定该司法解释相关部分有无法律效力的主体只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其次,从《解释》是否超越了《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立法原意和立法精神的角度考察。在修订《刑法》过程中,刑法学界在讨论投机倒把罪罪名的废止问题时“大多数意见认为,应当将投机倒把罪的罪名予以废止。在此前提下,对于原为此罪所包容,而现今仍有碍于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应分别独立规定为罪。比如,相应地增设非法经营罪、扰乱市场秩序罪、虚假广告罪等。”⒀这一意见最终为立法机关所采纳。司法实践中,对罪行法定的把握,不能盲目地将行为事实与刑法条文机械地对应,生硬照套刑法规范的文字术语,更为重要的是从本质上考量立法精神,准确理解刑法规范的完整内容和立法趣旨,从而正确适用刑法规范。罪之法定中的“罪”,是指类型化了的罪行,不是简单地指罪行实施的具体形式、方法和步骤。对罪行法定中的罪之法定的理解,必须透过刑法条文词句术语的表面差异,抓住词句术语承载的刑法规范的实质内容和精神要义⒁。“经营”是指“筹划并管理”⒂,因此,非法经营行为活动是违背法律规定的筹划并管理,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⒃。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虽未明文列举“非法出版行为”应以非法经营罪论处,但其第三项所列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可以涵括情节严重的非法出版行为⒄。可以认为“除刑法其他条文已经规定的以外,凡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都属于非法经营罪规定的范围”⒅。《解释》对于非法经营出版物情节特别严重的行为和经营非法出版物情节严重的行为,均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意见,是基本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之立法精神的。

参考文献:

[1]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1999年12月2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第八条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以下同

[2]黄京平。扰乱市场秩序罪[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17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刑事审判参考(总第一期)[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86

[4]陈泽宪。非法经营罪若干问题研究[A].单长宗,梁华仁,张军,阮齐林。《新刑法研究与适用》[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521

[5] 高铭暄,马克昌,赵秉志。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9

[6]赵秉志。刑法争议问题研究(上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134

[7]张军。试论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J].中国法学1992.(2)。74

[8]苏惠渔。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81

[9]林山田。刑法通论[M].台北:三民书局。1986.31.34.37

[10]崔志东,闻长智。论我国刑事司法解释的合法性原则[A].高铭暄,赵秉志,胡云腾。刑法学研究精品集锦[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1]同上[8].80

[12]李希慧。刑法解释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111

[13] 高铭暄,赵秉志。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3030

[14]姜伟,陈正云。罪行法定与法律解释[J].人民检察,2001.(1)。13

[15]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599

[16]马克昌。经济犯罪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594

五严规定篇3

一、目的意义

开展以“五重五确保”为内容的“守规矩、讲执行、促发展、惠民生”主题活动,是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部署的具体举措,是推动“一核五区”“六大建设”的迫切需要。区住建系统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通过干部政治定力大提升、工作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速,着力推动区改革发展稳定城乡规划和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内容

(一)重守规矩,严明党规党纪,确保党风政风持续向好。进一步明确“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的基本要求,严格执行省委《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市委《市机关党员干部工作时间“十不准”规定》、《市机关党员干部生活时间“十不准”规定》和区党员干部各项行为规范,结合单位工作实际结合住建工作重点,从政治方向、党内生活、履职行权、纪律要求、道德修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住建系统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并抓好执行,促进干部树牢纪律和规矩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推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二)重讲执行,严守“十项新规”,确保依法行政落地见效。深入学习贯彻省政府“十项新规”,开展专题学习,深入领会文件精神。全面推行三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权限;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三公经费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制度规范,确保工作开展合法合规;开展“十项新规”落实情况专项督查,不定期对局属股室办站所队职能部门执行“十项新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通报督查情况,严格追究责任。

(三)重稳增长,狠抓项目服务,确保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建立健全服务项目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机制,打造最优发展软环境,全力以赴稳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着力壮大经济总量。坚持局领导带头联系重点企业制和“121”工作机制,开展“保姆式”服务,坚持每季度召开政企对接会,定期走访企业,适时开展调研,切实解决具体问题。为重大项目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推行“一站式”服务。完善跟踪督查机制,建立督查台帐和公示制度,对工作推进情况一周一统计、一月一汇报,推动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生根。

(四)重转作风,抓实驻村帮扶,确保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围绕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深化“走基层”活动,扎实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围绕联系的村社扶贫对象落实帮扶责任,确保真帮真扶,认真完成上级党委下达我系统的帮扶工作任务。

(五)重树导向,整治为官不为,确保从严治吏成为常态。注重培训教育,办好干部读书班、干部轮训班,着力提高系统干部理论素养和执政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推进五个专项整治;严格落实省委“一个意见”“五个办法”,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刹不为之风、换不为之将,及时调整一批“为官不为”干部;改进和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和方式,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机关成立“守规矩、讲执行、促发展、惠民生”主题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形成主题活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认真把“五重五确保”为内容的“守规矩、讲执行、促发展、惠民生”主题活动内容,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生活中。

五严规定篇4

一、将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三款修改为:“走私珍稀植物及其制品等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其他货物、物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将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修改为:“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增加一款作为第四款:“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三、将刑法第二百零一条修改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四、在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五、将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三项修改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六、将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修改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七、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八、在刑法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一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二:“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九、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中增加两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十、在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十一、将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违反有关动植物防疫、检疫的国家规定,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或者有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危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十二、将刑法第三百七十五条第二款修改为:“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制式服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伪造、盗窃、买卖或者非法提供、使用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原第三款作为第四款,修改为:“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十三、在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十四、将刑法第三百九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的,可以责令该国家工作人员说明来源,不能说明来源的,差额部分以非法所得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差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财产的差额部分予以追缴。”

十五、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3月1日《人民日报》)

五严规定篇5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

推进五华监狱工作转型跨越

----2016年云南省司法行政系统正处级领导干部中央党校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体会

聚焦聚心聚力,紧扣目标任务,突出精准发力,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着力增强执行力,推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作风建设年”,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找准目标定位,忠实履行职责,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再创新佳绩。全省监狱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贯彻“彻底改变云南监狱面貌、推进监狱工作转型发展”的总思路,打造全国一流监狱。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五华监狱及时召开了全狱警察职工学习宣传贯彻会议,采取有效举措深入把握、有机融合、强化落实,提出了坚持谋事、创新、发展一盘棋思想,把创新发展作为根本动力,推进监狱理论创新、管理创新、教育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企业管理、队伍建设创新等“八个创新”;把协调发展作为内在要求,深化落实“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安全稳定,实现监管改造、生产经济、政治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建设法治平安文明和谐监狱”的实践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必由之路,不断推进绿色监狱、智能监狱、可持续发展监狱建设,突出监狱政治和生产生活环境“两大生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和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监狱;把开放发展作为核心要素,深化党务、政务、狱务和厂务公开以及监狱对外开放,引资引智、借船出海,探索信息化、社会化合作共赢路子;把共享发展作为本质要求,聚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做实教育改造工作,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和回归社会谋生就业能力,抓好警察职工队伍建设,实施惠民工程,增强基层警察职工的获得感、满意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做到七抓。一是抓党建、强保障。力争建成全国“文明单位”。二是抓安全、促稳定。确保连续16年实现“五无”目标。三是抓改革、促发展。坚持组织优化、制度完善、科技运用协调推进,促进管理精细、运行高效。安防厂力争完成2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四是抓机遇、求突破。在单项打造“全国一流”上求突破,在成功研发AB门智能系统的推广应用、新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在推进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速换档上求突破,在促进依法治监、规范执法上求突破,在提高驾校供给层次、提升服务质量上求突破。五是抓转型、调结构。推进“劳务加工、安防设备、驾校、物管公司、土地开发”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力争全年企业总收入达到亿元大关,利润不低于2000万,争取建成司法部安防设备检测检验中心。六是抓环保、建生态。七是抓项目、增(争)投资。

(二)着力增强创新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构建五华监狱管理新模式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双导向”,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深入剖析五华监狱存在解放思想不够、市场化不足、体制机制不足不活、长期思想利益固化触动不足、发展条件不足不优、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不够等“六块硬骨头”。以及“十项短板”,一是“五大发展理念”一体贯彻、一体落实的能力。二是“换思维、转观念、清积习”筑牢精神高地。三是创新全不全面、深不深入、有没有成效。四是监狱当前面临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监管安全、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等五大工作压力。五是队伍建设急需解决的警察思想分析、履职尽责等“三大问题”依然存在。六是职务罪犯的管理、减刑、假释和罪犯外出就医等新规定。七是“三违(危)品”清查、清缴任务仍然严峻。八是从严治党,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八项规定,严明六大纪律,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九是推进监狱工作全面管理创新。十是提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推进执法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工作标准化。基于这些问题和短板,提出“十严”、“十廉”、“十德”、“十能”、“十好”等工作要求和管理机制。“十严”,一是严格以“513”和“489”两大制度体系的落实到位为核心,保证警察执法安全。二是严格AB门进出和车辆管理管理规定的制度落实。三是严格警务执勤模式和值班备勤制度的落实。四是严格三类罪犯的病情鉴定、计分考核、岗位安排以及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规范落实。五是严格“十无”标准的落实,杜绝违规违纪物品和捎、买、带现象。六是严格规范三大现场力度,强力巩固提升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七是严格规范生活卫生、医疗全面深化改革。八是严格教育改造基础管理和“六中心一室”的广泛应用。九是严格规范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十是严格规范考核工作。“十廉”,一是领导重廉。二是制度保廉。三是理论助廉。四是教育警廉。五是课堂讲廉。六是网络传廉。七是文化润廉。八是监督促廉。九是典型导廉。十是成绩颂廉。“十德”,一是信仰之德。二是境界之德。三是气节之德。四是诚信之德。五是胸襟之德。六是内修之德。七是慎独之德。八是士风之德。九是恤属之德。十是雅兴之德。“十能”,一是任事能力。二是辨向能力。三是谋事能力。四是掌控能力。五是识人能力。六是聚人能力。七是担事能力。八是息事能力。九是识见能力。十是术业能力。“十好”,一是党风廉政建设好。二是监狱安全稳定好。三是教育改造质量好。四是企业经济发展好。五是罪犯人权保障好。六是监狱文化建设好。七是内涵素质提升好。八是依法治监、依法治企建设好。九是警察职工合法权益保障好。十是警察职工和谐建设好。

(三)着力增强战斗力,落实管党治党、管警带警主体责任,为监狱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做好监狱工作,关键在班子、在队伍。五华监狱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决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警的主体责任,把管党治党和管警带警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抓班子带队伍、抓作风促担当、抓内涵强素质、抓文化树形象,切实在“五个强起来”上下功夫。一是政治定力要强起来。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龙头任务,精心组织、抓实抓好。讲大局、讲理念、讲担当,始终同厅局党委的整体部署保持一致,同内涵式发展、转型跨越的基本方向保持一致。二是履职能力要强起来。增强培训练兵实效,加强理论武装,完善“课堂+训练+实战”的一体化岗位练兵机制,培养素质精良、专业敬业的干警队伍。三是工作动力要强起来。把事业心作为动力之源,把执行力作为制胜之本,明晰责任清单,落实两个责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持续有力培养干部,加大队伍轮岗交流力度,落实从优待警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动力。四是团队凝聚力要强起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严格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提高班子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五是队伍管理要强起来。强化正风肃纪,严格各项铁规禁令,严守规矩,严管细节,着力解决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等问题。

五严规定篇6

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中国历经了二十五年,普法工作是否达到了人民预期的效果?普通民众是否真的信仰法律?高__曾是我的学生,现在是一位小商贩,当我问他遇到经济纠纷时通常是如何解决?他毫不犹豫地说,先礼后兵,协商不成就会找人动武。他说我,你们天天在普法,我们知道法律是管理我们的,我们一般都不会去搬动法律。听了高__等这些基层普通民众的叙述,我感到二十年来我所做的普法工作做的很悲哀。民众为何还会认为“法律是管理我们的”?是否我们的普法指导思想出了问题?

分析我国五个普法规划,除《一五规划》外,其他四个《规划》均将有一个单独构成部分。但《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在两个地方有所表现:一是说“对于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争取社会风气、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使国家长治久安;对于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二是在“组织领导”这个《规划》构成部分中,直接表述为“普及法律常识工作,在指导思想上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力戒浮夸和形式主义”。《二五规划》《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针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而言,而《四五规划》有所发展的是把法制宣传与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治理这两个方面工作结合起来。《五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当然,每个《规划》指导思想的内容,都鲜明地表现出当时整个国家大的政治背景,并有相应的文字语言表述,在此不一一赘述。但从《一五规划》到《五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上,无不在突出一个“管理国家”的概念。由于在普法过程强调“管理”,致使民众在接受普法的过程中,以为是在接受管理。至于如何确定《六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本人以为要明确几个原则,一是明确坚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二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要求;三是社会大众乐于接受。为此,在《六五规划》的指导思想的表述方面要突出的关键词: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让人民活的更有尊严。

人民都不会忘记,在跨入20__年,被网友誉为虎年开篇最强音的就是今年的新春团拜会上,总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在只有800个字的讲话中,“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之后的2月2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关于如何能让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提问时,解读了“尊严”的三个含义:第一,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总理第三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尊严”,也是首次把“尊严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中国的国情是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尊严的一次提升,更是社会发展从物质领域向精神领域的跃迁,这是中国成为新一轮体制改革的先声。因此,我们“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务必要成为时代的先声。

人之尊严,既包括物质层面的,比如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也包括精神层面的,比如有序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可以对政府和官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而不是“被代表”等。而今,总理对“更有尊严”

进行解读,将“尊严”提升到足够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表明了中央高层对老百姓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强烈关注,满含着浓浓的政治关怀、人文关怀和亲情关怀,是对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全新诠释,彰显着大国总理重视网络民意、与网民互动的积极姿态。因此,《六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也务必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和要求。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处于温饱线以下的人群越来越少,实现小康甚至富裕生活程度的人群越来越庞大。

在“丰衣足食”之后,人们更渴望体面地、有尊严的生活着。通过普法如何让他们更有尊严的生活着,应该是我们的责任。遗憾的是,近些年来,不少人感觉活的没有尊严、“很卑微”。细心的人们注意到,过往各级各部门的红头文件中,有关“尊严”的提法可说是“凤毛麟角”。相反,少数官员胡作非为损害民众利益,肆意践踏公民尊严,比如“钓鱼执法”、“躲猫猫”等重大公共事件轮番上演,令法律蒙羞。那些被强行搜身的女工,被暴力拆迁的草民,被恶意欠薪的民工,被城管追逐的小贩,被逼的少女,被送进精神病医院的上访者……其起码的“尊严”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让人民活的更有尊严,这不仅仅百姓乐于接受,也是所有人都愿接受的事情。人们可能更多地看到:在正常人面前,“犀利哥”没有尊严;在城管面前,菜农没有尊严;在城市人面前,农民工没有尊严;在房子面前,蜗居者没有尊严;在(来源:文秘站 )权力面前,普通人没有尊严。但我们再细心地看看官场,如果有人觉得重庆的官场扫黑是个极端,那么看看全国各地被的官员们,跳楼的跳楼,服毒的服毒,被自杀的“自杀”,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投进 监狱的……

五严规定篇7

根据县纪委工作要求,**镇党委、纪委切实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盯紧盯住“五一”期间“四风”问题,持续深入抓好基层作风建设,压实疫情防控和落实中央八项精神规定“两个落实”,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

一、统筹兼顾、强化责任。

一是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作为分管范围内的主要责任人,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对发现的问题敢抓敢管,做到严于律己、以上率下。二是压实领导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统筹抓好全镇疫情防控各项政策举措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工作。

二、严明纪律要求

一是通过召开党员干部会强化纪律意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要求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遵守防控规定、遵守纪律规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节假日期间带头不聚集,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做到“十个严禁”。二是镇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紧盯“五一”期间重要时间节点,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发生。按照中央、省、市、县纪委的要求,严禁违反规定收受各类礼品,对公款旅游、公车私用、违规公款吃喝等违纪行为,一律严肃查处。

三、强化监督检查

畅通我镇监督举报渠道,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公务用车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同时实行“五一”期间镇纪委值班制度,严查顶风违纪行为。

“五一”期间,我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中央八省、市、县各项规定精神,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等有关规定,确保了全乡风清气正,未发现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形。

五严规定篇8

“一五”计划: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大教训

1955年3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一五”计划草案,并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颁布实施。同年7月,一届人大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一五”计划。主要由于缺乏经验,“一五”计划编制和执行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教训诸如:在投资总规模方面偏大,形成紧张的平衡。在投资分配方面,重工业偏多,农业和轻工业偏少;制造业偏多,煤电运等基础产业偏少;内地偏多,沿海偏少;军用偏多,民用偏少。在贯彻勤俭建国和自力更生方针方面,利用原有生产能力不够,新建和改建的企业规模偏大,标准偏高:非生产性建设和城市建设规划也存在偏多和标准偏高的问题。在计划体制方面,中央集权偏多,地方权限偏小。在生产建设方面,发生了1953年的“小冒”和1956年的“大冒”;在改造方面,1955年下半年后出现过快。

“二五”~“五五”计划:

计划经济体制完全确立并进一步强化时期的

三大教训

“二五”、“三五”、“四五”的共同特点是只有一个纲要式的文件,没有形成完整的计划,更没有提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所以从完整和法律的意义上说,三者均不能构成国家的五年计划。

第一,党的讨论通过的发展国民经济的“二五”计划的建议是一个好文件。就“--~il”计划建议的内容特别是指导思想来说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产物。但遗憾的是,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在党内占了支配地位,从1958年一开始就把这个好文件完全抛开。结果是三年“”,再加上自然灾害和前苏联撕毁合同的影响,使得1961年中国经济陷入了深重危机。接着在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指引下搞了个五年调整(1961年一1965年)才又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第二,1964~5月,《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的初步设想》提出的“三五”的基本任务是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等。但是后来,由于国际形势的紧张,也由于对国际形势做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将“三五”计划的任务重新规定为“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1970年8月~9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审议的“四五”计划纲要(草案)提出:

“四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大力发展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等。

可见,“三五”计划和“四五”计划虽有区别,但从他们的根本指导思想都是“左”的路线来说有共同点,给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

第三,由于“”更趋严重的干扰,“五五”时期连个独立的纲要式五年计划都没有。只是在1975年编制了一个包括“五五”和“六五”时期在内的1976年一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千年规划纲要草案。这个草案直到1978年才提交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讨论通过。因为这个纲要是在“左”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制定的,所以按照这个纲要的规定,“到1980年,要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农业方面,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就根本不可能实现。

从“二五”到“五五”

(准确地说,是从1958年到1978年,但不包括其中的经济调整时期),由于“左”的路线在党内占了支配地位,特别是由于“”和“”的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都受到了极大损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上述发生的严重问题,从直接相关的原因上说,首先是同计划编制中存在的诸多错误相联系的。主要是:1、盲目推行强速战略,以致造成经济多次大起大落。2、长期片面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使得经济中的基本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以及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多年严重失衡。3、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忽视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致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缓慢,经济效益低下。4、缺乏稳定而又科学的经济地区布局战略。从“一五”前期的重点建设内地,跳到“”中工业布局的遍地开花,再到1964年以后又集中力量大搞三线建设。5、盲目推行自给自足的封闭战略企业搞“大而全”和“小而全”,地区搞独立的经济体系,对外在很大程度上搞闭关锁国。6、严重忽视科学、教育和知识分子的作用。7、根本缺乏社会发展的观念,只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计划,致使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社会问题积累成山。8、根本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致人口增长失去控制,环境和生态受到严重破坏。9、在财政方面,除了总规模过大和过多向重工业倾斜等问题以外,国防战略费和对外援助费也都超过了国力。10、缺乏完整、稳定、科学的五年计划,加剧了发展的盲目性。11.法制不健全。没有制定有关编制五年计划的法律,这方面没有什么约束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使党规和国法破坏殆尽,使得包括五年计划编制和执行在内的一切经济工作都会受“左”的路线支配。

“六五”~“十一五”计划: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

六大教训

从19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据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相继制定了从“六五”至“十一五”的五年计划。

由于多种原因,“六五”至“十五”五年计划的编制和执行中也存在不少教训。

第一,“六五”计划提出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这是沿袭了1956年党的的提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对此有了重大发展,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这个问题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提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但在“八五”计划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提法:初步建立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这实际上又回到了上述的1982年和1984年的提法。直到1992年才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经济改革的目标。其突出表现就是:早在“六五”计划就针对改革前由于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经济增速,忽视经济效益的“左”的错误,提出了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但在此后1984年、1988年和1993年还发生了三次经济过热。特别是1993年将“八五”计划的年经济增长率6%提高到8%~9%,尽管有道理,并仍处于我们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约为7%~9.5%),但在1992年经济已经明显过热,而地方政府

对计划指标层层加码还难以改变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无疑对这一轮经济过热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当然,这三次经济过热与改革前发生的多次经济过热相比较,其发生机制、严重性和后果都有重大区别。但就急于求成这点来说又有某些共同点。

第二,伴随改革的进展,部门和地区的局部利益得到了强化。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利益就成为阻滞改革和发展计划实施的严重力量。前者如垄断行业改革进展迟缓.这固然同垄断行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关,但同这些行业的局部利益的阻滞作用也有联系。后者如2003年下半年发生的经济局部过热,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追求地方局部利益的投资冲动。

第三,渐进式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尽管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有负面影响。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为提供了滋生土壤和发展空间,而无疑又是实施计划极严重的破坏力量。

第四,由于对某些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它放到应有的战略地位,因而需要提高战略地位。比如要提高投资率和消费率预期指标在宏观调控中的战略地位。

这是针对我国“九五”计划特别是“十五”计划对这个问题的某种忽视而提出的。在改革以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六五”计划)中,“基本任务和综合指标”就有积累指标和消费指标的规定。在“七五”的“主要任务和经济发展目标”及在“八五”的“基本任务和综合经济指标”中也有这样的规定。但在“九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中却仅有居民收入增长指标的规定,而在“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部分才有投资指标的规定。在“十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规划提出了宏观调控的各项预期目标,其中包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目标”唯独没有投资调控的预期目标。但在论述宏观调控政策时,不仅提出了消费率预期指标,同时也提出了投资率的预期目标。可见,“七五”到“十五”,投资指标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有每况愈下之势。这是值得推敲的。

就实践上来说,改革前后我国多次发生投资膨帐,都成为每一次经济过热的带头羊。因此,很有必要将投资率与消费率一起列入国家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预期目标。

第五,由于众多因素的作用,计划科学性欠佳,需要提高其科学性。比如要提高确定投资率和消费率预期指标的科学规划。在改革以来制定的五年计划中,有关投资和消费指标的规定,只有“九五”计划比较切合实际。与计划规定预期目标相比较,其实际结果,城镇居民年均消费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的年均增速只高0.8个百分点,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年均增速只低0.9个百分点。其余四个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或预期目标)与实际执行结果部相距甚远。即以早巳结束的“十五”计划纲要而论,依据2005年上半年情况判断,居民消费率指标实际执行结果要低5个百分点以上,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要高10个百分点以上。

第六,促进计划实现的保证体系还很不健全,影响到计划的实现。因而要进一步建立这种保证体系。比如要建立实现投资率和消费率预期指标的保证体系。一是要建立长效实现机制。可以通过深化经济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节约型经济来形成这种机制。二是要建立预警机制。为此,要制定预警指标体系,还要依法授予国家有关单位(如国家统计局)定期预警信息。三是要强化监督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是财政委员会要着力加强全国人大讨论通过的有关投资率和消费率规定执行状况的监督。还要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五严规定篇9

现将2011年上半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机制

(一)及时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为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市人民政府2011年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积极做好了计划的督促和落实工作。

(二)大力加强规范性制定工作制度建设。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草稿,在征求了各市区、各部门意见后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已提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三)努力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水平。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十二五”规划起步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严格审查把关,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查工作力度,上半年共审查《市实施文化市场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涉法性文件30余件,召开协调会、论证会20多次,确保了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有效。

(四)切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上半年分别向省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3件,对各市区报备的25件规范性文件予以备案登记,通报了各市区和市政府部门上半年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

(五)全面完成规范性文件汇编工作。对2010年市政府出台的各类文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将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整理汇编,编辑了《市人民政府现行规范性文件汇编(2010)》,现已交付印刷。

(六)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评估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对实施满一年的6件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实施情况评估,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改善制度建设质量。

二、贯彻实施省“五五”依法行政规划,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一)积极贯彻省“五五”依法行政规划。在学习借鉴省“五五”依法行政规划(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我市“四五”依法行政规划实施工作经验,组织专人赴各市区和部分市直部门进行了重点调研,起草了市实施《省“五五”依法行政规划》意见,通过召开全市法制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了意见。目前,草稿正在进一步完善当中,待省“五五”依法行政规划正式印发后报市政府批准后印发。

(二)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协调,及时解决行政执法中发生的争议,指导市直部门和各市区行政执法工作15次。强化行政执法证件管理,严格审查把关,将法律知识考试作为新办行政执法证件的必要条件,上半年共办证120余个,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加强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将行政执法案卷作为依法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协调市考核办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考核在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中的比重,努力提高各级各部门对依法行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

(三)切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与市监察局、市编办联合印发了《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审核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包括行政处罚权力在内的行政权力清理审核工作,确定行政权力审核清理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目前正在进行第二阶段,对各部门和单位行政权力清理结果进行审核确认,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创造了重要条件。细化了对市直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考核指标,重点考核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典型案例制度等制度,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推动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尊重司法监督,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依法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一)严格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6件,未办结5件,已办结11件,其中维持5件,终止3件,不予受理3件。办理行政赔偿案件1件,不予赔偿1件。办理省政府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2件,行政应诉案件1件,均未结。充分发挥了行政复议在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严规定篇10

2013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着重考虑了对环境污染现象从严打击,降低了污染环境罪的定罪量刑门槛,将环境污染犯罪从结果犯变成行为犯。

法律福音:《解释》第一条规定: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一)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二)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六)致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小时以上的;(七)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十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八)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二千五百株以上的;(九)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十)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五千人以上的;(十一)致使三十人以上中毒的;(十二)致使三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十三)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第三条规定: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第三百三十九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一)致使县级以上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取水中断十二个小时以上的;(二)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十五亩以上,其他农用地三十亩以上,其他土地六十亩以上基本功能丧失或者遭受永久性破坏的;(三)致使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死亡一百五十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七千五百株以上的;(四)致使公私财产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五)致使疏散、转移群众一万五千人以上的;(六)致使一百人以上中毒的;(七)致使十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八)致使三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九)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中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并致使五人以上轻伤、轻度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十)致使一人以上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十一)其他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

法眼观象:重拳打击环境污染犯罪,还百姓一片蓝天。 [论文网]

浙江:空气质量考核与政绩挂钩

2013年6月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了《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考核办法(试行)》,明确环境空气质量考核将作为对市、县(市)政府实绩分析评价的依据。按照《办法》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对县(市)级以上城市pm2.5指标进行逐月通报,对设区市开始考核pm2.5指标;2015年1月1日起,所有市、县(市)城市开始考核pm2.5指标。

法律福音:《办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每年考核1次,考核等次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档次。……

第八条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考核纳入省对市、县(市)的生态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对市、县(市)政府实绩分析评价的依据。

第九条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考核结果与工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挂钩。环境空气质量管理考核评定为不合格的城市,从下一年度开始,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暂停审批对该城市pm2.5指标造成重大影响的工业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