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十篇

时间:2023-04-06 01:31:27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篇1

背景: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己亥,清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龚自珍辞官南归 ,后又北上迎取眷属,于南北往返途中,写成了短诗三百一十五首,题为《己亥杂诗》。这首原列第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九洲”指全中国,传说古代中国分为九个洲,这句的意思是“要使得全中国能够出现生气勃勃的景象,就得倚恃一埸如急风惊雷般的大变革。”

“万马齐喑究可哀”,究,毕竟。“喑”,声音嘶哑。“万马齐喑”,是引用的苏轼《三马图赞引》中的语句,说的是宋朝一匹高大雄壮的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齐喑。”这里是比喻清王朝统治下的那种令人窒息的氛围

龚自珍个人资料:

性别:男

国家/区域: 中国近代

生日:1792年8月22日

行业/职务: 思想家、文学家

简介:

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又号羽?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翻译:【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篇2

综观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古诗文名句默写方面涉及到的考点主要有:(1)默写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或默写课标规定的古诗文;(3)诵读或默写教材中的经典课文或精彩段落;(4)默写比较熟悉的课外古诗文名句。

涉及的题型主要有:

(1)记忆型默写题:给出诗、词、文的上句或下句并注明篇名,要求考生默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诗、词或文中名句;给出诗题和诗人,要求考生默写出全诗。(2)理解型默写题:提供具体的情境、要求等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写出与之相一致的诗、词或文中名句;按照提示填写古诗文名句;根据具体语境补写古诗文名句。(3)开放型默写题(归类型):要求考生写出某一方面内容或某一主题的一个或几个诗句。

考查的内容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一般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定要求必背的50个篇目以及现代诗文经典篇目。

【应对技巧】

针对中考中默写名句的试题,考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扎实落实,篇篇过关

考生要能背诵、默写初中7~9年级必背的50个篇目。但考生千万要记得,光会背还不够,还要能正确书写,这就要求考生真正做到“篇篇落实,篇篇过关”。落实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检测是最直接的方法,如考生可以自我检测,先背后写,认真批改,及时订正;可以互相检测,同桌之间互相监督,互背互改:可以小组统领,小组长给每个小组成员制订背诵进度表,表中包括组员的名单、背诵的篇目或范围,安排小组成员在一定的时段内背诵、默写等。

二、总结规律,形成系统

针对记忆、理解、开放型默写题,考生要对知识进行梳理,做好归纳总结,使之形成一个系统,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1.按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归类,理清中国诗歌发展的脉络。

2.按作者归类,把同一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异同。通过归纳比较同一作者的作品,考生能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主题归类,把最重要的名句按其所表现的主题归类,如按“塞外风景”归类,按“友情”归类,按“忧国忧民”归类,按“政治抱负”归类。这样进行归类后,便有利于解答“写出某一方面内容、或某一主题的几个诗句”这种开放性的题型。

【真题讲解】

1.(2014・北京卷)默写。

(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3)毕业在即,请你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的诗句,向你的同学表达即使将来相距遥远,长久难见,也会保持深厚友谊的心意。

解析:这份试卷的名句默写以记忆型题型为主,其中(1)(2)题都是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填出与之相应的句子。而第(3)题是理解型考题,考生首先要能准确背出整首诗,领会题目的意思,这样才能写出相应的句子。解答这类考题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难度稍大。

答案:(1)采菊东篱下(2)直挂云帆济沧海(3)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2014・浙江舟山卷)古诗文名句填空。[要求(1)~(3)必答,(4)(5)选做一题]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 ”,借明月寄托对好友的思念;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借明月表达美好祝愿。

(4)静默的山会说话,只要我们用心聆听,细心品味,就会领悟到许多生活的道理,如古诗文中“ , ”。(写出连续两句)

(5)“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马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催发了人们对珍惜时间的思考,让人不禁联想起古诗文中“ , ”的名句。

解析:(1)(2)是纯记忆型的考题,而第(3)是理解型的考题,(4)(5)则为开放型默写题(归类型)。考题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降低了考试难度。

答案:(1)天涯若比邻 (2)受任于败军之际(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4)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或(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5)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综合训练】

一、记忆型默写

1.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

2.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论语》)

3.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8.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9.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10.______________,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11.______________,然后有千里马。

___________,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2. ,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13.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

14.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无题》)

15. , 。

, 。(龚自珍《己亥杂诗》)

16.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理解型默写

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

, , ”来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

2.《岳阳楼记》为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词句是:“

”,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词句是:“ ”,形容水势浩大的词句是:“ ”,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词句是:“ ”,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词句是:“ ”。

3.我国古人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今人仍为推崇。请写出下列两位古人在这方面的相关名句。

(1)孟子《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

, 。 ,

(2)文天祥《过零丁洋》: ,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紧扣“ ”这一主旨,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正反、虚实两方面写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是“

, 。 ,

”;与古贤名室类比的句子是“ ,

。”

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点染美妙意境的句子是“ , , ”。

6.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

, ; , 。”

7.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 , 。”

9.李白《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是“ ,

。”

10.在《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抒发诗人李白豪放情怀的诗句是“ , ”。

11.李商隐《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1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被迫辞官却不忘报国的名句是“

, 。”

13.孔子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论语》中的“ , ”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三、归类型默写

1.古诗文中有很多描写山、水、花、鸟的句子,请任选其中两项,各写一句。

山: , 。

水: , 。

花: , 。

鸟: , 。

2.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有许多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名句,请写出三句。

(1) , 。

(2) , 。

(3) , 。

4.古诗文中抒写忧国思乡的名句有很多,请你任意写出两位诗人(或词人)的诗句。

(1) (作者)“ ,

。”(诗句)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方法

0 前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课程之一。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典范与精髓,它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文学艺术,体会古诗词的美妙,从而陶冶自己的文学情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主要是从赏析的角度来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自身教学的特色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关的完善措施,现研究结果如下。

1课前预习,整体把握诗词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的朗读以及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多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古诗词的大致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自主能力。古诗词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的结晶,它在语言上跟现在的说话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同,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偏差以及错误,所以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作者的相关背景,重视课下注释,从而提高他们对这篇诗词的理解。找到诗人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情感。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预习,掌握古诗词中的难词、生词,确保学生对整体的古诗词意识能够充分了解,提高学生对整体古诗词学习的基础认识和感知。

2 课堂学习,引导学生品味词句

2.1 课堂阅读教学

在进行课堂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阅读,确保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氛围的感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要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教学而并非主导者。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参与者的形式参与到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进行指导。学生在进行小学古诗词学习时一般会感到无趣和乏味,因此教师通过多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指导学生有感情诵读古诗词,通过有感情朗读完成对学生的情景培养,在学生的思维中建立基本的古诗词基调。在朗读中国古代诗词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节奏美,在有节奏的朗读下提升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掌握诗词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感受诗词的节奏美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进行断句和诗词停顿,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找到诗词的中心。

比如教师在进行的《元日》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进行讲解之前,布置一些课下作业,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比如查找有关王安石的事迹、元日的相关知识以及王安石写下这首诗的情景,对该首诗进行熟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在这样的预习中能够了解诗词的大致意思,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2 诗词情景教学

古诗词的阅读与赏析不仅仅需要熟练的阅读技巧,同时还需要学生学会想象,将诗词中的情与景相互交融,从而去感受诗人所要向阅读者描绘的景色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这样的阅读技巧下,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诗词鉴赏的视野,感受诗词的魅力。因此,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从本质上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小学生制定合适的情景教学。可以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技术在教中能够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它能够将影响与声音相结合从而动态的展示文学,给学生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享受,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与文学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古诗词有深入的环境了解,增强学生对古诗词意义的领会。例如,在进行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己亥杂诗》的相关题画照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画面中感受落红甘于奉献的精神,为学生建立一副平面的《己亥杂诗》图景,确保学生深入了解

《己亥杂诗》的已经,充分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深刻含义。

2.3 诗词释义简化

在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诗词释义简化已经成为影响当前教学质量的关键。诗词释义简化主要指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生涩难懂的古诗词释义进行简化,在小学生理解的范围内对其进行释义,确保学生对全诗词的整体释义充分了解,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对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进行整体分析,对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进行细致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对整体的古诗词意义进行讲述,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效果。

教师要改变以前单一的讲解模式,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想象力是古诗词学习的关键,教师在进行古诗词释义讲解的过程中,要增加对环境的渲染,确保学生建立完整的古诗词意象,将呆板的文字化为生动的文学意象,降低古诗词的枯燥感。例如在进行《论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整体的文言词句进行讲解,对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确保学生理解《论语》的整体含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论语的释义进行简化,降低论语的哲学隐含深意,防止学生出现难理解、难消化的现象,确保学生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指标,达到课堂教学标准。

3 课外拓展,诵读结合延伸知识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外拓展内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课外拓展内容主要包括诵读、类似古诗词学习、诗人其他古诗词学习三方面。

诵读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通过学生诵读古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古诗的课后感知,巩固学生学到的古诗词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师说》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课本对其背诵段落进行明确要求。学生在对《师说》一文要求背诵的部分进行课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诵读可以有效提高对全文的整体了解,提高对师者的认识。

类似古诗词课后学习主要指对教师教学中文风相似的古诗词进行延伸阅读,增强学生对该类古诗词的了解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知意识和认知能力。学生在进行该部分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将一类型的古诗进行统一感情划分,对诗词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修养,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

诗人其他古诗学习主要是对同一诗人一系列古诗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诗人的整体古诗进行观察,研究诗人的诗风和主要思想感情。

4 总结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文化教育具有非常积极促进作用。在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及素质境界,实现对学生的整体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积极进行古诗词学习。

参考文献

[1]谭慧.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1,30(8):6-7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篇4

一、 直接默写型

1. (2012・江苏省连云港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 (2012・江苏省宿迁市)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 理解默写型

3. (2012・江苏省盐城市)王之涣《凉州词》中包含物候现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2・北京市)《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边花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迁移默写型

5. (2012・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国古典诗词中写到“柳”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你积累的名句(上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12・山东省日照市)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句,以景写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有此妙。

四、 运用默写型

7. (2012・江苏省徐州市)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8. (2012・江苏省盐城市)身处顺境,我们不妨用《〈孟子〉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见卓识来警醒自己。

【反馈评析】听一听: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对于记诵默写题,中考试卷的评分准则里往往有这么一条:“每句1分,错、漏、添、别一字,则该句不得分。”这就启示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认真背诵,准确记忆,工整书写。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给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背诵不能偷懒。对于考试大纲中划定的背诵范围,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全部背完,特别是名家名作名句,要做到脱口而出,信手拈来。

诗、词、曲中的句子常考,这一点同学们都知道;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也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经常涉及的内容,但有的同学却不够重视。例如“典题诊断”中的第4题和第8题,就分别出自文言文《岳阳楼记》和《〈孟子〉二章》。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对于《马说》《陋室铭》《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出师表》等文言文,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学会分类比较。古诗词里,有一些字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写法各异,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做个有心人,学会收集和分类整理,在比较中将它们区分开来。

第三,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对于理解默写型、迁移默写型和运用默写型这三种题型,一定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第四,养成“验算”的习惯。记诵默写题并不难,不少考生也确实会背,但为什么总有人得不到满分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心大意。要改正这个毛病,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验算”,即把答案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多字、少字、错别字。

【专题强化】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诗经・秦风》)

2. 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在求学的道路上,学习与思考都很重要。(请用《论语》中的句子回答)

(以上两题选自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卷)

3. 宠辱偕忘,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4. 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以上两题选自2012年上海市中考卷)

5. (2012・江苏省苏州市)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6. (2012・江苏省镇江市)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篇5

一、常见题型

1.选择题,所占分值为2—3分

以赏析型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诗词曲的词、句的含义,作品的意境,创作方法,对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分析、评价、鉴赏等。

2.填空题,所占分值为6—8分

直接型填空题:主要是默写诗词曲的上、下句,作者的朝代、字号,作品的体裁及出处等。

理解型填空题:主要是默写有关诗词曲的写法、感情、主旨等关键性句子。

迁移型填空题:主要是默写与诗词曲相关、相对、相似的名句。

3.简答题,所占分值为4—6分

概括型简答题:即概括诗词曲的要点、层意、画面内容等。

赏析型简答题:即品味词句、分析写法、品析情感、感悟哲理等。

开放型简答题: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评价诗词曲,一般没有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二、解题技巧

1.注重积累,能背会默

学习古诗词,一定要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不仅能流畅地背诵,还要能无误地默写;而且,记诵得多,才能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2.整体感知,掌握内容

阅读古诗词,要有整体意识,要对全诗整体把握和理解,切忌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每一首诗歌的创作,都有作者的特殊情感,都离不开特定的背景。阅读古典诗词,一定要“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背景,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

4.探究修辞,重视审美

古诗词常用比喻、拟人、互文、象征、对比等手法,使诗词显得生动形象而又委婉含蓄。阅读时,要勇于探究,仔细斟酌,反复品味,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复习指津

1.吃透考纲考卷,把握考查走势

复习期间,要认真研究考纲和各地出台的《考试说明》,并对当地的中考走势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针对考点归纳方法,精讲例题

要针对考点,精讲例题,以点代面。要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对常考题型如默写、炼字、炼句、描绘画面、概括主旨、理解情感、领悟哲理、生活感悟等,要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要领。

3.优化使用中考例题,举一反三

教师要钻进题海,广泛收集各地古诗类中考试题,取其精华,优化使用。训练题目做到少而精,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类题透视

1.选择题:选出对王之涣的《凉州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

这一题考查了这首诗的内容、作者及其朝代、诗句的理解、修辞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内容,考查全面,但难度不大,只是考查了作者的年代,很显然,答案为A,作者所处的朝代应该为唐朝。

2.填空题:以2009年盐城市中考试题为例:

(1)采菊东篱下,______。(陶渊明《饮酒》)

(2)潮平两岸阔,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7)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8)总书记会见主席吴伯雄率领的大陆访问团时,引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_______,_______”的诗句,期望双方再接再厉,努力发展两岸关系新局面。

这是一道10分的默写题。在试卷中所占份量还是不小的,但整体难度不大,除了第8题考查的是小学阶段的内容外,其他的都是《课程标准》中规定背诵的篇目。1—6题都是直接填空题,写出上句或下句。在默写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悠”、“与”、“庇”、“赢”、“生”、“身”等。第7题是理解性默写,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理解能力,审题稍不注意,就会忽略“比喻”这个题眼,容易填写成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简答题: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A.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上片所展现的画面。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篇6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分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228-02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古诗词语言凝练、情感充沛、想象丰富、韵律和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习古诗词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而且可以提升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锐度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了要求,规定了每个学段的学习篇目和背诵内容,并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上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等教学建议。

所以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针对古诗词分类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去领略古诗文的文化美,感悟深厚的人文底蕴,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语文课程。

二、小学古诗词内容分类及特点

小学古诗词选编以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标准,时代从春秋到清代,体裁丰富,题材多样,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韵律和谐优美,富有传承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2002)共选古诗词64首,诗作58首,词作5首,元曲1首[2]。以题材为标准,小学古诗词可分为以下几类:

1、咏物诗词

咏物诗词即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的诗词。此类诗词共有11首:王维《画》; 骆宾王《咏鹅》;唐寅《画鸡》;白居易《草》;贺知章《咏柳》;苏轼《题西林壁》;杜甫《春夜喜雨》;李贺《马诗》;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于谦《石灰吟》;郑燮《竹石》。咏物诗词的特点是借物咏人,通过事物的特征来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借此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悟。

2、写景诗词

写景诗词即以景物为主的诗词,描写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此类诗词有17首:邵雍《一去二三里》;孟浩然《春晓》;杨万里《小池》;苏轼《赠刘景文》;杜牧《山行》;北朝民歌《敕勒歌》;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绝句》;叶绍翁《夜书所见》;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朱熹《春日》;陆游《游山西村》;刘禹锡《望洞庭》;白居易《忆江南》;《诗经・采薇》;白朴《天净沙・秋》;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写景诗词的特点借物抒情和写景言志,以景物寄托诗人的情感。

3、抒情诗词

抒情诗词就是抒发诗人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古诗词。此类诗词有15首:李白《静夜思》;贺知章《回乡偶书》;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郊《游子吟》;李白《独坐敬亭山》;林杰《乞巧》;李商隐《嫦娥》 ;张籍《秋思》;纳兰性德《长相思》;刘禹锡《浪淘沙》;王安石《元日》;曹植《七步诗》;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龚自珍《己亥杂诗》。抒情诗词的特点是不具体描写事物而是集中抒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送别诗词

送别诗词,是诗人所写离别感情的作品。此类诗词共有 4首: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送别诗词充满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5、田园诗词

田园诗词是以田园生活为写作题材的诗歌。此类诗词共有15首:李绅《悯农》;高鼎《村居》;袁枚《所见》;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胡令能《小儿垂钓》;孟浩然《过故人庄》;翁卷《乡村四月》;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渔歌子》;吕岩《牧童》;杨万里《舟过安仁》;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王维《鸟鸣涧》;苏轼《浣溪沙》。田园诗词的特点是自然朴实。

6、行旅诗词

行旅诗词是写诗人在旅途中的各种感慨。此类诗词共有2首:李白《望天门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行旅诗词浅显易懂,感情真挚,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希冀。

小学古诗词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在于其精炼含蓄,富有韵律的语言特色。古诗词可以用少的字表达丰富的内容,在于用字准确、生动。同时,适当第使用典故,也可使作品内容丰盈。古诗词语言节奏鲜明,借助音节见的组合与诗句后的押韵表现了强烈的音韵节奏。

除此之外,古诗词中非常注重意象,诗人借助意象来表答自己我感情。意象形式简介却蕴含丰富。有时,同样的意象承担着不同诗人的情感。 第一,咏物、写景诗词的的意象多为自然意象。

三、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

1、中小学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

小学古诗词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习领悟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课堂教学中“死记硬背”占主导,教师主要考察学生背诵默写能力;教师讲解忽略意象作用;讲解中实词词义,轻视语句感悟。还有一种情况则是教师本身语文素养不高,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存在问题,则上课疲于应付,无法深入讲解。

总体来看,古诗词教学存在着教师观念和教学方法两方面的问题。

2、中小学古诗词教学教学建议

不同的分类表明了不同内容的侧重点与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不同类别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配合讲解,例如分角色扮演,引入音乐,营造意境,分享故事,提升理解等。不管在何种方法下,教学需注意两大问题。

第一,深入理解,扩展延伸,提升教师古诗词修养和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修养,掌握教材,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以适合学生理解的话语进行教学表述,采取

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明确目的,重视教学内容连续性[3],帮助学生以学固旧,以旧促新。以联系的观点来串联新旧知识,通过复习已获得的基础知识来降低新问题的难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小学古诗词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 丽.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篇7

关键词: 苏曼殊 自戕 原因

“自戕”一词出现在1912年3月苏曼殊《答萧公书》一信中,文中写道:“亡友笃生曾尼不慧曰:‘此道不可以之安身立命。’追味此言,吾诚不当闲愁自戕也!”[1]P241考证此信的写作背景即辛亥革命失败后,革命呼号销声匿迹,革命诗人置身于花酒丛中唱诗互和。柳亚子《壬子暮春送曼殊东渡》写道:“红灯绿酒几旬醉,海水风天万里行。正是阳春旧三月,樱花丛里访调筝。”又如诸宗元《楚仓招饮未赴戏柬一诗并寄曼殊日本》:“豪隽婵娟杂座中,晚归惜少一樽同。海东老衲还相念,消受桃花扇底风。”苏曼殊作为南社成员之一,内心的闲愁是来自自己对政界的失意,苏曼殊与当时的南社文人一时沉溺在红灯绿酒间,用狂食滥饮疏解内心的闲愁,放纵自己、戕伐自己。

我认为苏曼殊英年早逝,除以对当时政治的失望,还归于他短暂生涯中的坎坷,因而种种遭遇让苏曼殊产生对个体生命的隐忧。

根据柳无忌先生所作《苏曼殊年表》[2]P303,苏曼殊生于1884年,1918年卒于上海光慈医院,享年三十五岁。罗建叶在《曼殊研究草稿・小序》中说:“他真可以说是人间最近的一朵很美丽的奇花;便论他的生涯的短促,和遭际的坎坷,也可谓薄命如樱花染者的了。”[1]P355我们对《苏曼殊全集》中苏曼殊写给友人的100多封信件进行统计,在60多封信中苏曼殊与友人谈及病情。如甲寅八月所作《与邓孟硕书》:“日本虽有名医,又何能起余幽忧之疾?”1913年12月于日本所作《与柳亚子书》:“病骨支离,异域飘寄,旧游如梦,能不悲哉!瑛前日略清爽,因背医生大吃年糕,故连日病势,又属不佳;每日服药三剂,牛乳少许,足下试思之,药岂得如八宝饭之容易入口耶?”又如1913年12月作《致叶楚伧》:“医者云余病颇重,余固司空见惯,可勿念也。”纵观苏曼殊的生平,自其在给友人刘三第的信中写道:“过沪时因小疾未尽脱体,不克趋叩高斋。”迄最后告知柳亚子:“贱恙仍日卧,不能起立,日泻五次,医者谓须待夏日方能愈,亦只好托之天命。”苏曼殊以一任天命的心态、狂食滥饮的行为,戕害本就病重的躯体,我认为苏曼殊以自戕的形式结束短暂的生命是有原因的。

苏曼殊的养母河合仙在《曼殊画谱序》[1]P19中曾说:“吾儿少不聪明,兼多疾病。”日本僧飞锡《潮音跋》:“曼殊^黎,始名宗之助。自幼失怙,多病寡言。”[1]P38苏曼殊短暂的一生常常伴随疾病的煎熬,纵观苏曼殊所写的书信,常常因病所扰。1907年8月作《与刘三书》:“盖曼归时在长崎旅馆沾寒疾,卧床八日,回此惟有一身瘦骨而已。”又如1910年于爪哇作《与高天梅书》:“衲行脚南荒,药垆为伍,不觉逾岁。旧病新瘥,于田亩间尽日与田夫闲话,或寂处斗室,哦诗排闷。”苏曼殊在苦役的一生中始终与药垆为伍,如1910年5月于爪哇作《与高天梅书》:“遥念诸公文酒风流,而我飘流绝岛,嗟夫病骨,还剩几朝,尚不可知,焉问归期!”1908年正月于日本作《与刘三书》:“日间须往横滨病院静养,盖得肝跳症也。……曼贫病交加,返国之期未有定。”1912年4月日本《与叶楚怆柳亚子朱少屏书》:“近日腹中寒泄,生洞泄之疾,久未修笺道念,恕之。”1913年12月于日本作《与刘三书》:“今日严寒,病愈不佳。……医师云:肠病最难治疗,余既不专心系爱,天心自有安排耳。……昨宵发热一次,今晨仅能食面包少许。”由此可见,苏曼殊的生平伴随着疾病的困扰,他曾患脑疾、疮痛、痢疾、咯血症、肠病、肝跳症等众多难以医治的疾病,病情常常复发,旧病新瘥使苏曼殊饱受身心折磨。

苏曼殊的身世之谜,是困扰他一生的痛楚,学术界就苏曼殊的身世之谜,自研究苏曼殊以来一直是争论的问题。现存苏曼殊原稿《潮音跋》中,苏曼殊将“遭逢身世,有难言之痛”的“痛”字改为“恫”字,柳亚子在1928年修改的《对于‘曼殊研究草稿’的我见》[3]P406和《对飞锡‘潮音跋’的意见》[3]P371中对苏曼殊身世之“难言之恫”进行考证,由此可见身世之谜对苏曼殊本人是非常重要的。1907年10月,苏曼殊在《与刘三书》这封信中袒露自己的心声:“家庭事虽不足为兄道,每念及,伤心无极矣。嗟夫刘三,曼诚不愿栖迟于此五浊恶世也。”通过这封信我们作出这样的解释,每每触及苏曼殊一生保持缄默的“难言之恫”这个问题,率真充满浪漫气质的苏曼殊即会陷入无限的沉思与内心的纠结之中。《潮音跋》发表后,引发了苏曼殊身世问题的讨论,柳亚子在《对飞锡‘潮音跋’的意见》一文中讲述刘三质问曼殊的身世问题,曼殊回答他:“这不成什么问题,马马虎虎就算了。”刘三又说:“这是你的终身大事,如可以马马虎虎?”曼殊不则声,自吸着雪茄烟。[3]P371我们可以看出苏曼殊对他个人身世不愿再作解释,他一生对世人隐晦的“难言之恫”在内心是十分纠结的,从“为问生身亲父母,卖儿还剩几多钱”,以及《本事诗》中“生身阿母无情甚,为向摩耶问夙缘”中可以看出,迷离的身世使他的精神世界经受极大的煎熬,身世问题成为他一生的难言之痛。

苏曼殊生活在中国政治历史风雨变革的动荡年代,在环境的影响下,他也纵然跃身投入革命的时代激流。当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来,苏曼殊为之振奋,他在病中给柳亚子、马君武这样写道:“迩者振大汉之天声,想两公都在剑影光中,抵掌而谈;不慧远适异国,惟有神驰左右耳。”同年11月他在与柳亚子的通信中写道:“‘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遥知亚子此时乐也。如腊月病不为累,当检燕尾乌衣典去,北旋汉土。”辛亥革命胜利后,苏曼殊对革命投以高度的热情。1912年,苏曼殊返回上海,在《太平洋报》任笔政,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辛亥革命的形势江河日下,又使他高亢的革命激情化为失意的苦闷。革命失败后苏曼殊将自己的生命涂上悲观色彩。柳无忌先生在《苏曼殊研究的三个阶段》[3]P531中指出:“他(苏曼殊)的消极厌世的悲观论调,反映在他的作品和书信内……曼殊与革命人士的交游,他的爱国忧民的思想表现在文字内的,虽时断时续,却从未完全放弃。”民族的危机和革命的失败将苏曼殊卷入无声的苦闷世界。

我认为,佛教中的虚空世界对苏曼殊的自戕行为也有影响。苏曼殊亦俗亦僧,他在1914年2月年作的《与刘三书》中提到:“顷至东京,专攻三论宗,以一向随顺,住心观净,是病非禅;所谓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这种虚无的色即是空的境界,让苏曼殊置身于世外,自戕的行为让他内心的隐忧得以发泄。因此他在给南社友人的信中常常有着“负气如昔”、“一任天命”的消极厌世的情绪,如1913年12月在日本作《与柳亚子书》:“病骨支离,异域飘寄,旧游如梦,能不悲哉!瑛前日略清爽,因背医生大吃年糕,故连日病势,又属不佳;每日服药三剂,牛乳少许,足下试思之,药岂得如八宝饭之容易入口耶?君见字定要说和尚贪嘴,一笑。前服之药甚效,乞以处方录寄。”1914年于日本作《与邵元冲书》:“明日肚子洞泄否,一任天命耳。”伍仲文在《曼殊杂记》中记载:“我空,人空,宇宙空,我视无有物,今之罗列着,即为异日之灰尘。归诸太空又何足异?且佛在心头,行在心后,抱佛心者,施佛行便是,食物穿肠莫问精神修养,愿诸子心参之。”我们依据苏曼殊对心中之佛的理解可以认为,苏曼殊一生的遭遇,以及他入佛门后对人生的理解促成了他这样一种放任天命的心态。他视万物为空,视无有物,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坎坷的命运让他的世界虚空无量。苏曼殊认为食物穿肠莫问精神修养,他在信中提到吃药不如八宝饭,至于对病情是无所顾忌了,他在人生的后期暴饮暴食一任天命的心态便可作出解释。

毛策在《变形的人格再塑――苏曼殊人格论》[4]P145说道:“在人生遇到磨难之时,甚至在春风得意之日,自卑感和反抗欲离理性王国的距离愈远,发展成自暴自弃、狂食滥饮、挥金如土、旷野叫啸等一系列奇异举动。”邵盈武认为苏曼殊的这种“自戕”是“无不是曼殊病态化了的自虐倾向的外化形式”[5]P15

我认为苏曼殊自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曼殊自幼体弱多病,病情反复折磨曼殊的心灵,他在小说《绛纱记》即说:“予友生多哀怨之事,顾其情楚恻,有落叶哀蝉之叹者,则莫若梦珠。”梦珠是苏曼殊的别名,苏曼殊用“落叶哀蝉”比喻自己的身世,莫如落叶之飘零、哀蝉之凄婉,藏于心灵深处的身世之谜,尤为哀怨楚恻。时代的渲染让苏曼殊积极投身于革命,我们看到他的作品《三次革命军题辞》、《女杰郭耳缦》等以及感受到革命失败后他的失意苦闷。柳无忌在《苏曼殊研究的三个阶段》[3]P536一文中说:“他生长在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因此养成了他在后期中那种厌世的态度、放荡的行为、伤身的嗜好――这些他生活中的污点戕害了他的身体健康,使他英年早逝。”正是这样复杂的环境使苏曼殊在心灵的深处承载对个体生命的担忧,因此在佛教中酒肉穿肠的影响下,苏曼殊选择了无意识的自戕,加重了病情的恶化。黑暗、复杂的社会环境引发了苏曼殊内心对生命忧患的思考,而经过对其自戕行为的客观分析后,我们再来回顾苏曼殊传奇的一生,就不觉为奇了。

参考文献:

[1]柳亚子编.苏曼殊全集(第四册)[M].上海:上海百新书店,1985.

[2]柳亚子编.苏曼殊全集(第二册)[M].上海:上海百新书店,1985.

[3]柳无忌编.柳亚子文集・苏曼殊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篇8

古诗词的背诵相对课文的背诵来说要容易一些。不过背诵也要注意一个循序渐进,不然容易走进误区。如六年级下册的课本后有九篇要求背诵的诗词,部分教师平时没有要求背诵,最后期末才要求学生背诵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这就急功近利了,达不到背诵的目的。最佳的背诵方式是让学生一周背诵一首诗词,到期中后再进行反复的回顾,学生对诗篇的影响才可能深刻,并在不断的反复中更好的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整首诗歌的内涵。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

诗词的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能停留在表面,学生缺少对诗词理解,背诵后非常容易忘。简单的了解作者的简历和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识记,有助于学生从诗词中获取文化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六年级下册的《己亥杂诗》为例,“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是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首先要排除诗歌中的疑难字词:“九州”、“生气”、“恃”、“喑”等;然后是朗读。阅读是背诵必须的,学生朗读二十次才会在记忆中留下记忆信号。最重要的是要理解这首诗后面所蕴藏的历史,诗人写这首诗胸中所激荡的感情。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一个心愿,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而降下更多的人才;为什么诗人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因为“万马齐喑”,因为“风雷恃”,这里是比喻的说法,旨在表明当时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的状况,这让人感到悲哀,只有风雷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生机。诗歌充分的表现出了龚自珍的愤懑,悲哀,希望,有必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情绪,这样诗句才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影响,这首诗背诵中就能获得一种爱国主义情操的感染,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一语道破了背诵的重要性。不过死背书是没有意义的,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提出“要思考,不要死背”的口号,对于诗词的背诵也是如是,感受到诗词的巨大魅力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应用,这样才能使大脑储存的句子得到发挥和利用,同时也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途径。注意背诵和写作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才能得以整体提高。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篇9

如学习《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首先出示题目,让学生边读边写,学生苦思冥想,停顿约两分钟,低头不语,表情仿佛传递信息,苦思不得其解。在与学生交流环节,教师给学生评分。学生得分确实不高,六十分左右。指点诗文,摇头晃脑地读,一种用激扬语调,一种用悲伤低沉语调,学生通过比较,自然而然地分辨出来。遇到学生碰壁时,声情并茂放声吟诵,诗歌表达的情感溢于言表,让学生大声读读这首诗,入情入境,披情入文,教师适时点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应读出什么感情?悲伤呢,还是慷慨激昂之情?面对死亡是什么态度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最后两句又应读出什么感情?生答:战争惨烈,悲伤、厌恶战争之情。

然后让学生掌握感悟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①看题目;②揣摩重点词句;③作者和注释(背景)也有启示;④整篇诵读。学生大乐,终于找到一把解题的钥匙。拿到一首诗先读懂它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中心这是第一步。《凉州词》题目透露出本诗是写边塞生活的,注解里的提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解读诗歌。接着让学生再反馈训练一首课外古诗,得到巩固提高。

二、运用比较法,斟酌细读

如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的妙用,能否换成“看”“望”呢?“见”表示诗人无意识就能把南山美景映入眼帘,表达出诗人辞官归隐的恬淡、悠然,更进一步表明诗人辞官归隐、淡泊名利、怡然自乐的高洁超然品格。《咏雪》中胡儿将雪比作“撒盐空中差可拟”,才女谢道媪云“未若柳絮因风起”。胡儿比喻比较勉强,从“差可拟”看出,底气不足,缺少诗意。“未若柳絮因风起”意境赋予春天的生机,富有诗情画意,跟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异曲同工。谢太傅对两个孩子的回答“大笑乐”保护孩子的自尊,体现出家庭气氛的温馨,以及看到孩子读书的快乐。

三、细读关键词句,激起共鸣的浪花

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仅要抓住客观描写的事物,还要领会诗人的感情及物我交融的程度。从三步来鉴赏:①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②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旨意。应研习其中的写作技巧: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④表现手法: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分析诗词中加点的词语和画线的句子。学生先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情感。先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答题五花八门。答题不太规范,有的同学把炼字、赏析句子混为一团。应帮助学生梳理出赏析重点词句的方法:①整体感知诗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②找出词句所用的方法(修辞、描写、炼词、想象、以动写静等);③结合具体语境分析;④最重要的是“向中心靠拢”,回到中心圆点。这样回答有条理,答题合乎要点,方法得当,学生能很快掌握要点。

如考查学生运用古诗词的能力,请同学找出下列诗歌中表现教师教学方法好的诗句来:

A.《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学生答案五花八门,不少人错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错误原因多为不具备现实生活中运用古诗词的能力。应加强学生审题训练,抓住题干的信息“教师教学方法好”。而其他是回答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不能扣住题目。教学生审清对象、场合及语言环境,读懂诗词的原义、比喻义、引申义及后人的习惯用法。

己亥杂诗的写作背景篇10

一、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消化吸收

1.对诗词的基本文学常识的了解。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是:《诗经》一楚辞一汉赋一汉乐府一魏晋南北朝民歌一建安诗歌一陶诗等文人五言诗一庸代的古风、新乐府。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乐观豪迈、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浑厚,笔势豪放。

2.对诗词艺术表现手法的了解。艺术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对比、反衬、象征、虚实相生、渲染、托物言志、用典故等等;诗歌的风格如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逸闲适、恬然冲淡、沉郁顿挫、雄浑壮阔、古朴典雅等等。

3.依托教材,强化训练,寻找语感。诗歌鉴赏非一日之功所能成就,必须在高一、高二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意象要消化,鉴赏的方法、技巧要逐渐积累一些。多读多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在此过程中再去细细体味、慢慢消化,就有可能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二、要掌握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1.从作者入手。有很多诗,可能理解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风格特点来理解。例如,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他的风格是浪漫主义,那么我们在赏析他的一些诗篇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一点入手。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通过一些壮丽的场景来表现一种宽广的胸怀。像岑参、王昌龄等都是边塞诗人,知道了他们的风格对于理解整首诗都有很大的帮助。杜甫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特点是忧国忧民,在他的很多诗篇中都体现了这一主题。如《倦夜》一诗:“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这首诗抓住“月”、“竹”、“稀星”、“暗飞萤”、“水宿鸟”等意象,写了诗人从夜晚到天亮,为国事彻夜无眠,忧国忧时、报国无门的伤感之情。

2.紧扣原诗标题。诗文标题都是对诗文内容的概括。通过这一醒目的标题,我们会对全诗的内容和主题有一个很好的把握。通过标题我们可以看出本诗是山水田园诗还是咏物诗,是写景抒情涛还是咏史怀古诗。有些时候一看到标题。我们就会知道诗人要写什么。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就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标题我们就可以知道全诗的内容是写雪的。又如,刘长卿的《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这样的标题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写被贬的苦闷与失意的。还有,《十五夜望月》,一看到这个标题,我们就知道,这首诗一定是写漂泊在外的游于思故乡的情怀。再如,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诗词赏析题。严武的《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根据这个标题,我们就可以知晓诗作的大致内容。“军城”交代了社会环境,那么诗作肯定写的是与战争相关的,而“早秋”介绍了典型的自然环境,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词语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把握好这一点,对于理解整首诗是很有帮助的。

3.充分利用注释。一般来说,注释为考生提供诗(词)人的有关生平和写作背景,以降低难度,帮助考生理解古诗。其实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一些比较偏的题,根据注释能对背景有一个明确的把握。例如,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人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此诗旨在讽刺,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要借助注解“花卿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说意在讽刺是就其隐含意味而言,“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音,不当受之;说“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这种享受难于久长。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间”这样的注解,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4.把握情感主旨。古诗作者都想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意趣、主张、观点、看法的,只不过有的表达含蓄,有的表达直白,有的表达隐晦,有的表达张扬而已。特别是抒情写景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是更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的本身去领悟与思考了。任何一首诗,都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人生经历和时代变化的形象反映。我们在分析时,只有较全面了解诗人的经历以及时代的变化,方能准确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调。如:杜甫与安史之乱、辛弃疾与北伐、陆游与抗金、李煜与亡国、苏轼与被贬、李清照与亡国破家、李白与政治失意等。所以我们赏析一首诗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的主旨说出来,因为这一点是最关键,也是作者之所以写诗的原因,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而去谈别的方面,那就未免有些舍本逐末了。例如,2009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诗词鉴赏试题,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对

于这样的一首诗,把握情感是必须的,诗人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无比痛心,但是他没有气馁,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掌握了这些,就很容易做后面的题了。

5.咀嚼体味语言。诗歌是用准确、凝练、生动、概括的语言,借助想像和联想,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主观情感的。鉴赏语言技巧,我们可以联系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留心比喻、借代、反衬、动静结合、绘形绘色等。古人是十分重视“炼字”的,这一技巧包括修辞手法、创造的意境和诗人的主观情感三个方面。鉴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光要分析某些字的表面意思,更要看到它深刻的内涵。语言上有朴实的,有生动的,有含蓄的,有激昂的,有消沉的,我们一定要领略其中的韵味。例如,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诗词赏析题。[元]舒的《小重山・端午》:“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下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三、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在答题之前要先看标题,有的标题蕴藏着很丰富的信息,对考生答题有一定的帮助或启示,要认真看清题十的要求,以便迅速寻找自己答题的范畴。要看是否有注释,特别是关于作者及能展示出一定的时代背景的信息。

要弄清楚诗歌的题材分类,如送别诗词,感情是悲伤,还是豁达乐观?作者是如何表现的,用了哪些意象?如田园诗歌,作者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怀、情趣?如边塞诗,是反映戍边战士的思乡怀亲之苦还是表现妇人的思夫之情?或是有反战的愿望表达?或是充满战斗的豪迈激昂之情?比较鉴赏的诗歌在抒情上有何区别?在意象运用上是否各具特色?语言风格怎样?这些都要进行慎重的思考。

在阅读诗歌的时候要能大体读懂诗歌,这时要注意诗歌句式的特殊性,有时为了押韵,句子用了倒装,如广东卷“远帆片片点归艘”意为归来的小船也扬起了那片片风帆。

诗歌鉴赏时最为忌讳的是出现“硬伤”,或是明显的知识错误,或是人为的刻意拔高。相信只要掌握好一定的解题技巧,诗歌鉴赏类题目定能迎刃而解。

[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