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简介十篇

时间:2023-03-17 01:28:16

王勃简介

王勃简介篇1

关键词:《简・爱》 接受 多视角

自《简・爱》出版至今的一个半世纪中,已被翻译成世界上20多种语言[1],单在英国就有20多个版本。其遍布世界范围的文化播散在为其注入新生活力的同时促成了异质文化间的互动与交流,更滋养了它经久不衰的智性生命。

从《简・爱》出版之初所引起的轰动性效应,到“作家三姐妹”公开亮相后人们争相撰写和阅读勃朗台家族人物传记的所谓“勃朗特热”,到夏洛蒂情书被发现时的震动,而使人们对《简・爱》产生的更浓的反谈性兴趣以及到后来原型批评、女权主义文评对《简・爱》的再认识――甚至是令人惊奇的再创造……《简・爱》及其作者带给人们的冲击不断,时至今日,对《简・爱》这部经典之作的批评谱系已经发展成熟,而且研究热情不减。本文就针对《简・爱》的文学接受的多样性进行分析、整理,以期探寻《简・爱》研究的新视角。

一.译介视角

作为一部外国文学的经典之作,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译介问题。

中国对夏洛蒂・勃朗特小说的译介始于20世纪20年代。1937年的《译文》杂志曾刊登茅盾的文章《真亚耳(Jeneeyre)》的两个译本。该文比较了伍光建和李霁野的《简・爱》汉译本,评价了两个译本的优劣。20世纪50至70年代末,国内出版发行的《简・爱》译本主要是李霁野的译本。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出版了60多个版本(《简・爱》译本),其中有全译本或缩写本,也有儿童版译本。为了配合读者的英文学习,还出版了多种全本和缩写本的中英文对照版本,甚至还有以连环画形式出版的《简・爱》”[2]。21世纪初的十年间,超过50多个版本的《简・爱》译本在我国问世。此外,各种缩写本口袋书、中英文对照读本、连环画也层出不穷。

20世纪80年代,在夏洛蒂・勃朗特作品研究方面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是1983年出版的《勃朗特姐妹研究》一书,该书作者杨静远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最全面译介勃朗特姐妹作品的学者。除《勃朗特姐妹研究》之外,她还翻译了《夏洛蒂・勃朗特书信》《勃朗特一家的故事》以及《勃朗特两姐妹全集(10卷)》,并在《读书》杂志1983年第6期发表文章《一百多年来的勃朗特姐妹研究》。这些研究著作、论文和译著的出版为日后国内夏洛蒂研究以及勃朗特姐妹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对《简・爱》的研究转变了,但是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又掀起了一股从译介视角研究《简・爱》的热潮,如:茅盾《的两个译本》(罗新璋编.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中国翻译,2003)等,都是从译介视角对《简・爱》进行的研究。

二.传统接受视角

近30年来,国内各类刊物上相继刊出《简・爱》研究论文400余篇(可能更多)。早期的30余篇研究论文(1983―1999)多聚焦简・爱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3],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剖析简・爱的人物性格。大多是从《简・爱》的文本叙述策略、形式技巧和创作风格、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这些因素来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大多是在赞扬简・爱的自尊、自立、前卫的爱情观等人性光辉,后来虽然也有出现一些关于简・爱双重性格的研究,但是笔者认为这也是文学理论研究发展的正常规律,总而言之,在传统接受视角中,对《简・爱》的研究无疑是褒大于贬的。

三.批评接受视角

时至今日,对《简・爱》这部经典之作的批评谱系已经发展成熟,而且研究热情不减。《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1期刊登的韩敏中的论文《女权主义文评:〈疯女人〉与〈简・爱〉》介绍了吉尔伯特和古芭的女性主义文论专著《阁楼上的疯女人》,该文标志着国内《简・爱》研究中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的引入。

2000年至今的300余篇研究论文多从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心理批评等视角,在不同程度上都对《简・爱》这部不朽经典作出了相应的批评,如:王文惠《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的重新读解》(外国文学研究, 2008 01);兰守亭《中的疯女人―另类的复仇者形象》(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 02);季然《浅谈的女性主义特征》(大学英语,2008 05);马瑞巧《论简爱的心理陈碍及其外化形象》(中国语文,2007 07)都是从《简・爱》中所体现出的新女性形象特征,及其对父权制文化秩序的反叛,笔者认为可以说是承袭传统接受视角却利用新的理论进行再研究的成功范例。

四.多元化研究趋势

经笔者粗略统计,近10年来,国内的《简・爱》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现象想必与理论的进步和文本的丰富寓意是分不开的。

1.后殖民视角

近10年来,有许多研究先从后殖民视角切入,以期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的人物形象入手,以此阐明的殖民主义主题及其对小说叙事、人物关系、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影响,揭示殖民主义文化对人造成的精神创伤、人格扭曲与分裂等异化影响[4]。

如:贾文胜《与的殖民主义主题初探》(中国语文,2006);罗世平《凝视:后殖民主义文学折射》(国外文学,2006 04)等都是从后殖民这个新的视角对《简・爱》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新的研究结果的成功范例,也成功地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2.《简・爱》与宗教关系的视角

《简爱》成功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一个经典女性形象, 其独立自尊的生活态度及争取平等的爱情观念备受赞誉, 而其矛盾复杂的宗教观念饱受争议。很多研究尝试从作者生活背景的宗教溯源、作品典型人物的宗教色彩及女主人公的自我救赎等角度探讨简爱的宗教皈依之路[5]。

如:刘秀梅《探求神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论简爱的宗教皈依之路》(大学英语,2007 04);杨小洪《:圣经与前圣经场景的双重投影》(外国语 2003 03);王一平《对的恪守与反叛》(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 05)等都是从《简・爱》与宗教关系的这个新视角来对《简・爱》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新的研究结果的成功范例,也成功地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3.《简・爱》中火、鸽子、月亮及冰等意象的研究视角

笔者发现近年来,有不少别出心裁的研究,如:范彩霞《从的“火”意象看夏洛特・勃朗特的生态女性意识》(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 03);龙丽伟、魏现江《小说中梦境的审美分析》(铜仁学院学报,2007 04)等,都是标新立异的研究结果,以期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分析出《简・爱》艺术效果和艺术张力[6],探究其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原因。

这些研究别出心裁,研究视角独特,但是研究结果也同样吸引眼球,值得作为新的研究方向展开。

4.比较文学文本研究视角

《简・爱》研究论文的另一大板块是《简・爱》与其他文本的比较研究,其中以《简・爱》与《藻海无边》的比较研究和《简・爱》与《呼啸山庄》的比较研究居多。其他涉及到的比较文本有《苔丝》、《蝴蝶梦》、《红字》、《傲慢与偏见》、《飘》、《名利场》、《金色王国》、《法国中尉的女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及跨文化比较文本如《红楼梦》、《庭院深深》、《伤逝》等。总体说来,这些研究的内容和切入点大多比较单一。在《简・爱》的经典重写研究方面,视点过分集中在《藻海无边》和《蝴蝶梦》两个文本,对《简・爱》的其他重写或改写文本则无人问津[7]。

笔者认为虽然比较文学的研究视角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但是却总是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研究视角,很值得深入探讨,也很有研究价值。

5.其他视角

此外,夏洛蒂・勃朗特作品中的浪漫主义风格、勃朗特的宗教观、小说中出现的神话传说以及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刻画也得到了研究者相应的重视。在上述几方面较具代表性的论文和专著有:理查德・邓恩的论文《自然的心:简・爱的浪漫主义》,芭芭拉・哈迪的专著《恰当的形式:关于小说的论述》,菲利斯・C.・拉尔夫的专著《维多利亚改写:童话,青春和女性成长小说》;F.A.C.威尔逊和盖尔・B.・格里芬的论文《淡黄色花环:勃朗特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和《爱德华・罗切斯特的人性化》,简・米勒的专著《书写男人的女人们》。

在卷帙浩繁的《简・爱》研究中,不乏探究该作品文学源流的力作。这些著作或论文揭示出《简・爱》对圣经文学以及英国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皮尼翁在《勃朗特指南》中列举了勃朗特作品对《圣经》和其他文学作品的引用。米尔盖特在论文《简・爱的心路历程》,巴里・考尔斯在专著《维多利亚小说中世俗的朝圣者:小说作为生活教科书》中分别探讨了班扬的《天路历程》对夏洛蒂・勃朗特的影响。

近20年来,国外相当一部分学者开始关注《简・爱》的跨文类、跨文化与跨媒介重写现象,将这部小说置于世界文学的巨大网络,探究《简・爱》在异域文化语境下的播散。由英国霍尔大学19世纪英国小说研究专家帕特兹・斯通曼撰写的《勃朗特改编:〈简・爱〉与〈呼啸山庄〉的文化播散》(1996)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辅以翔实的资料与细致深入的文本分析,结合各个时代的历史及社会背景,作者斯通曼梳理了《简・爱》与《呼啸山庄》自出版至20世纪9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跨文类、跨媒介重写,上述两部小说的批评接受与读者接受,并在该书的附录中详细列出自两部小说出版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各种跨文化、跨文类、跨媒介重写的目录,为《简・爱》重写现象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分析重写作品的阅读过程与写作过程,斯通曼教授试图探寻生成性文本在再生产过程中的改编,以及这些改编与其所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8]。

笔者甚至还找到了一些更加出其不意的研究视角,如:龚晨枫《法律与文学视角下的》等,更是从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视角对《简・爱》进行分析、研究,且得出了较为成熟的研究结果,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这也恰恰说明了文学接受存在多种可能,有待我们去开拓。

五.结语

寓意丰富又无确定指向的文学文本,具有产生多种社会功能的可能,与此同时,文学的特点――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形象话语的开放性和文本蕴意的多义性使其具有发挥多种社会功能的可能,而且读者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决定着文学功能实现的方向和程度,这也就是说文学文本意义的实现与接受有关。

所以,笔者认为对于《简・爱》这部不朽的经典之作来说,还是存在着多种阐释和接受可能的。时至今日,《简・爱》的各种小说及诗歌重写,由小说《简・爱》改编而成的各种舞台剧、音乐剧、电视剧、电影和广播剧,以《简・爱》故事为蓝本的插画及绘画,《简・爱》的批评论著依然层出不穷,正应了100多年前作者夏洛蒂在《简・爱》中的预言。《勃朗特改编》的作者斯通曼曾用“续写症候群”(the sequels syndrome)一词描述过去30年间不断涌现出的《简・爱》跨文类、跨文化、跨媒介重写,这或许为国内学界日后研究《简・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9],也让我们更加期待能够继续有一些“出其不意”的研究视角来充实和丰富对《简・爱》这部传世经典的研究和再创造。

参考文献:

[1]Stoneman,Patsy.Bronte Transforamtions:The CulturalDisseminations of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M].London:Prentice Hall/Harvester Wheatsheaf, 1996:220.

[2]冯茜.英国的石楠花在中国―――勃朗特姐妹作品在中国的流布及影响[A].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44.

[3][7][8][9]陈李萍.近三十年来《简・爱》的批评接受、读者接受及译介综述[Z].名作欣赏,2011.

[4]贾文胜.《简・爱》与《呼啸山庄》的殖民主义主题初探[A].中国语文,2006.

[5]刘秀梅.探求神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论简爱的宗教皈依之路[A].大学英语,2007(04).

[6]龙丽伟、魏现江.小说《简爱》中梦境的审美分析.[A].铜仁学院学报,2007(04).

王勃简介篇2

柏林边上的“六环”新兴制造业颇具竞争力

2015年,河北省与德国勃兰登堡州在石家庄正式签署建立友好省州关系协议书,勃兰登堡州成为河北省与德国建立的第一个友好省州。勃兰登堡州环绕德国首都柏林,与河北环绕中国首都北京的地理区位条件相似。

斯特芬介绍,勃兰登堡州处于三大跨欧走廊交汇处。近年来,该地区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修建了长达900公里的国道、3000公里的铁轨 、1300公里的联邦水路和12个内陆港口,且拥有德国第三大机场,可以直飞北京。此外,勃兰登堡全州可提供2000多处商业及工业办公地点,这些地方交通便利,与高速公路、水路和机场相连,可通往柏林、中欧和东欧市场。

柏林―勃兰登堡一带是德国研发最密集的地区,汇集了各种研究机构、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和科技创业中心,方便公司寻求转让和合作伙伴。斯特芬表示,勃兰登堡工业大学(BTU)为勃兰登堡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勃兰登堡地区的研发水平很高,附近的高校起了很大作用。勃兰登堡工业大学在工业4.0、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室和研究室,期待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他说。此外,勃兰登堡有意与中国加强经贸和技术转移方面的合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王晓光博士对本刊记者表示,德国是制造业立国。大多数制造业部门在德国都有重要的投资机会,如机械制造、化学工业、材料科技、生物医药、食品保健、能源环境等。另外一些高端的服务行业如创意设计、文娱媒体、金融、物流、旅游酒店和体育产业也具有国际竞争力。

另外,勃兰登堡州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化投资。1991年至2014年,勃兰登堡州制造业的总人均增值上升了650%。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也造就了这个地区的现代化建设,斯特芬表示,勃兰登堡州是德国第一个通过单一来源促进经济发展、推广劳工服务的联邦州。在该州的适龄人口中,拥有高中学历、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格或全日制职业学校毕业证的人数占63%,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占比30%,高于德国平均水平,可以聘用到高学历工人。

据王晓光介绍,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从整体看,中国与德国的双边投资,未来将呈现积极的态势。国家层面上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规划,企业有对外投资寻求投资回报和新技术来源的动力,消费者也有消费升级的需求,而德国在多个传统优势领域和中国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切合度高。从投资地角度上看,德国经济发展态势稳健,法律法规完备,政府廉洁,这些也都为外国投资者提升了投资信心。同时,德国地处欧洲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而且能够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和巨大的消费市场。

德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专员奥凡表示,勃兰登堡有较完善的投资鼓励措施,可提供各种定制融资项目,并且收取的贸易税为德国最低,其贸易税指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4%。

赴酝蹲始伞霸仪”换收益

此次推介会上,来自北京市投资促进局的相关人士表示,仅在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德国投资就达到了108亿美元,德国企业在华投资也呈现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北京成为德国企业在华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西门子、戴姆勒、宝马、拜耳等德国著名企业均在京投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数据显示,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和全球第六大贸易伙伴。2015年,中德贸易额为1567.8亿美元;中国则继续保持德国第四大出口目的国地位,并超越荷兰成为德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一直以来,德国作为优质市场,被中国企业所看好,成为“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但是,在德国投资,中国企业同样面临着风险。王晓光认为,目前赴酝蹲实姆缦罩饕来自于宏观政治经济领域。

“首先,欧洲的政治经济发展在近年来收到各种危机的冲击,宏观前景不确定因素较多,特别是对德国这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冲击尤为明显。而且,由于最近中国对德国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收购增多,引起德国反弹情绪,要求中国同样对德国公司开放投资。因此,中国对德国高科技公司的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面临政治上的障碍,而且这种对中国投资的警惕趋势已经开始蔓延到社会经济层面。同时,中企还应特别注重德国法律、财会和税务方面的复杂性带来的风险。”王晓光表示。

王勃简介篇3

1、2019年夜天子2上映时间未定。《夜天子》是由月关编剧,陈浩威执导,徐海乔、宋祖儿领衔主演,王紫潼、肥龙、郝帅、禹童、蒋沁芸等联诀主演的古装剧。

2、《夜天子》剧情简介:大明刑部狱卒叶小天接受委托,为人送遗书回故乡,遭到

不想分割家产的那人家属追杀,逃入黔东。兵部要员艾枫以新任葫县典史前往黔东,调查权贵杨应龙图谋不轨之事,被杨应龙派人杀害。葫县县令花晴风为逃避治安不利的责任,安排叶小天冒充艾典史。叶小天虽是狱卒出身,一身浑不吝的痞劲儿,他并未甘为傀儡,在典史任上,他打击豪绅恶霸,把葫县搅了个天翻地覆,更因缘际会,成为真正的葫县典史,由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升任铜仁府推官后,叶小天依旧独善其身,不与尸位素餐浑浑噩噩的无为官吏为伍,为了冤死的民女,他怒斩纨绔恶棍,由此身陷绝境,却也受到了地方百姓的爱戴和贵州爱国大土司的赞赏,最终成为一方土司官。始终坚信明照天下,虽土司治下亦是王土的叶小天联合贵州爱国大土司,遏制野心勃勃的杨应龙扩张,成为朝廷的一道坚实藩篱。

(来源:文章屋网 )

王勃简介篇4

背景:一八三九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下了短诗315首,本诗是第一首,写他被迫辞官,离开北京时所抒发的感想。

己亥,清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龚自珍辞官南归 ,后又北上迎取眷属,于南北往返途中,写成了短诗三百一十五首,题为《己亥杂诗》。这首原列第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九洲”指全中国,传说古代中国分为九个洲,这句的意思是“要使得全中国能够出现生气勃勃的景象,就得倚恃一埸如急风惊雷般的大变革。”

“万马齐喑究可哀”,究,毕竟。“喑”,声音嘶哑。“万马齐喑”,是引用的苏轼《三马图赞引》中的语句,说的是宋朝一匹高大雄壮的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齐喑。”这里是比喻清王朝统治下的那种令人窒息的氛围

龚自珍个人资料:

性别:男

国家/区域: 中国近代

生日:1792年8月22日

行业/职务: 思想家、文学家

简介:

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尔玉,又字?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又号羽?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三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翻译:【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王勃简介篇5

1.克莱勃斯回到家乡后自身感情态度的变化

文章一开始就介绍了克莱勃斯战前和战争中的情况。作者写道:“克莱勃斯在堪萨斯州一所卫理会学院读书时上了前线。有一张照片照的就是他和团骑的弟兄们,大家都戴着一模一样的高领。他在1917年入伍参加了海军陆战队,直到1919年夏天第二师从莱茵河撤回来才回到美国。”由此可见,克莱勃斯在战前和战争中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伙子,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和追求。他从一个普通学校毕业,和那个时代所有其他年轻人一样走上了前线。在战争中,他似乎也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士兵,穿着“綳在身上太紧的军服”和“长得也不大漂亮的德国姑娘”照相。

但是,这一切都在克莱勃斯回到家乡后悄然改变了。克莱勃斯在回到家乡后,慢慢变成了一个失去了生活方向的迷失青年。他似乎陷入了一种没有生机的生活,每天都一成不变、浑浑噩噩地过。作者写道:“这时正当晚夏,他每天气得很晚,起床后步行到市区去图书馆借一本书,回家吃中饭,在前廊看书直到他感到腻烦为止,然后步行穿过市区,到荫凉的弹子房去,消磨一天中最热的几小时。他喜欢打弹子。晚上,他练练单簧管,去市区散散步,看看书,然后上床睡觉。”文章在这里给出了一个非常细节化的描写。而且这些事实细节看上去都是一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这样的细节似乎和海明威一贯的文风格格不入。海明威很少使用大量冗长的描写,而这里却一反常态地使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克莱勃斯的普通一天。其实在这样的笔墨后边,是海明威想要表现的克莱勃斯内心真实的迷茫和困惑。克莱勃斯正是因为深深的无聊和迷茫,才会每天固定不变地做着同样的小事情,来让自己不至于过于空虚。但是这些琐事仍然无法使其真正找到生活的热情。在克莱勃斯叠报纸的细微动作中,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空虚和无聊:“她把《堪萨斯星报》递给他。他揭开报纸的牛皮纸,翻到体育版,把《星报》打开,折了折,靠水壶竖起来,用饭碟挡稳,这样他就可以边吃边看。”

克莱勃斯内心发生变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小镇外在环境的变化。克莱勃斯去欧洲大陆参加一战的时候,小镇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克莱勃斯回到家乡的时候,发现故乡的女孩和以前变得大不一样:“漂亮的姑娘真不少。大多数都剪短头发。他离开家的时候,只有小姑娘或者赶时髦的姑娘才留那样的短发。她们都穿着毛衣和荷兰式圆领衬衫。这是种流行式样。”

在战争之前,克莱勃斯只是一个来自堪萨斯一所卫理会学校的学生,但是当他回到故乡时已经是一个战场上归来的老兵了。镇上的姑娘也随着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让克莱勃斯感受到了难得的内心悸动:姑娘们的青春美貌使他空荡迷茫的内心激起了一丝波澜。

小说中还有一个变化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克莱勃斯家人对其态度的变化。克莱勃斯是一个从战场返乡的老兵,他理应得到家人极大的关爱和理解,然而他的家人并不真正地理解他。在他回乡一段时间后,家人对他的态度竟然又转变成了轻微的指责和不满。以克莱勃斯的母亲为例,她表面上虽然非常关心克莱勃斯,但是其实并不真正理解克莱勃斯。她虽然非常周到地照顾克莱勃斯,每天都会精心地为他准备早餐,听他说战争故事,但是她更多的是为了陪陪儿子,使他不总是独处。克莱勃斯的母亲并不是真正地对克莱勃斯的战争故事和回乡后的精神状况特别关心。相反,她更希望克莱勃斯早点参加工作,而不是总无所事事地生活。但是,克莱勃斯并不愿意去承担他父母所希望他承担的责任,她母亲的这种“关心”和克莱勃斯的现状产生了一道看不见的裂痕。

“你决定好了打算干什么吗,哈罗德?”妈妈摘下眼镜,边说。

“还没有,”克莱勃斯回答。

“你不觉得现在是时候了吗?”妈妈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尖酸挖苦的意思。她看起来很忧虑。

“我还没有想过这件事,”克莱勃斯说。

“上帝给每个人都安排了工作,”妈妈说。“在他的王国里不会有闲人的。”

“我不在他的王国里,”克莱勃斯说。

“我们大家都在他的王国里。”

克莱勃斯像平常那样,感到有点尴尬而生气。

从上文可见,克莱勃斯的家人对其的态度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从一开始的关心但不理解转变为后来的担忧和不满,这种态度的变化也使得克莱勃斯更加失落。

2.小说中隐藏的冰山

王勃简介篇6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对蒙古族人民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继续开垦蒙荒,设省置县,剥夺蒙旗权益,进行分割统治,引起王公贵族、知识分子的普遍不满,掀起了反对改省,要求自治的运动。当时一位野心勃勃、常常以成吉思汗第三十世嫡孙自居的王爷提出要复兴蒙古。他就是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郡王德穆楚克栋鲁普,简称德王。1919年他18岁时晋升为旗札萨克亲王,1924年兼任锡盟副盟长。30年代开始,他多方奔走,联络王公和在北平、南京任职的蒙古族人士,发动“高度自治”运动。遭到国民政府的拒绝。而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怀柔政策,批准成立“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管理盟旗事务。

1934年4月23日,该委员会在百灵庙成立,简称“百灵庙蒙政会”,德王任秘书长,操纵实权。日本帝国主义为推行蓄谋已久的“满蒙政策”,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1933年又占领热河,矛头直指察哈尔和绥远地区,拉拢对象选中了幻想“帝国梦”的德王,作为统治内蒙古的傀儡。1935年11月,日本关东军邀请德王到长春访问洲国。期间,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参谋长西尾寿造、副参谋长板垣征四郎等与德王举行了会谈,商定在内蒙古西部建立一个“蒙古国”。关东军决定资助德王50万日元、步枪5000支,不惜代价将德王引上第二个溥仪之路。

中国共产党早已识破日本的阴谋,采取“争取德王抗日”的方针。以乌兰夫为书记的西蒙工委在百灵庙蒙政会保安队开展抗日救亡的秘密工作。在保安队征兵中,将中共党员赵诚、云清、赵俊臣等打入任职,又派入大量爱国官兵进入保安队占据主流,而德王信任的“袍子队”(因穿袍子得名)逐渐失去主力地位。乌兰夫还两次到百灵庙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5年3月,在德王紧锣密鼓与日本人勾结之际,乌兰夫又独自到了百灵庙,同赵诚、云清、朱实夫等党内同志商讨了对策,并与云继先对保安队的前途作了交谈。指示他们“只要德王公开投日,你们就要在抗日的旗帜下举行暴动”。乌兰夫还由朱实夫引介面见了德王。乌兰夫开门见山地问:“德王爷您看内蒙古的出路何在?”“搞内蒙古高度自治,不支持,傅作义也与我们作对;但日本人支持我们。”德王回答。可见德王执迷不悟,投日之意已定。但乌兰夫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者,他们对蒙古人不怀好心,利用的离间蒙汉人民,请德王不要上当!”

王勃简介篇7

关键词:吐蕃;小勃律;战略

0 引言

在中亚史上,有关勃律这一地方的位置各民族各有记载,因此在学术界对勃律的确切位置众说纷纭,比如,汉文史料,尤其是大唐时期,记载有分大小,即大勃律,小勃律。阿拉伯的历史地理学家对喀喇昆仑山区―印度河上游地带的河谷记载为Bolor,现存的藏文的史料里用(bru-sha)[1]来记载。因此,当下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勃律这一地方的确切位置。根据巴基斯坦本地著名的历史学家,・尤素夫・侯赛因阿巴迪和・哈桑・哈斯拉特,还有艾哈默德・哈桑・达尼等人观点,汉文史料里所记载的小勃律就是现在的吉尔吉特和亚辛,以及阿富汗的瓦罕走廊这一带,藏文史料中记载(bru-sha)是布鲁沙斯基语(Burushal)一词的音译。操这方言的就是一种突厥人种的民族,他们是个外来族,后与土著居民亚辛昆人一起生活在小勃律一带。汉文史料中的所谓大勃律则是(小)巴尔蒂斯坦,本文是这一观点作为依据进行讨论的。

1 吐蕃与小勃律的关系

提到吐蕃与小勃律的关系,我们得从羊同逐一说起。因为古代羊同与小勃律有着深远的文化联系,青藏高原统一之前,羊同是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王国。阿拉伯的史料记载,当时吐蕃的麝香在伊朗很受欢迎,而这些地方的军械,包括剑、盾、矛等是吐蕃的进口货物,因此双方的贸易活动非常活跃,甚至在巴格达有鉴别麝香质量的官方专门店。那么羊同是如何与伊朗建立贸易关系呢?这与吐蕃北方的和田和西边的(Sbal-ti)[2]巴尔蒂斯坦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当时吐蕃只有三条路线与阿拉伯国家进行贸易交流,第一是通过吐蕃的东北部柴达木盆地进入敦煌,然后分两路,就是往北进入准葛尔盆地。往西翻越葱岭进入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第二条是从羊同向北经克里阳(kilian)山口桑珠山口(sanju pass)抵达和田进入西域,第三天则是从(Sbal-ti)巴尔蒂斯坦抵达小勃律,然后进入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或者往北翻越葱岭进入西域。历史上(Sbal-ti)巴尔蒂斯坦与拉达克曾是一个王国,拉达克是松赞干布的父亲执政时,因发生叛乱,有个叫桑果弥青(saeng-gao-mayi-chen)的藏族年轻将领前去评定并凯旋而归,藏王为此赐给家奴及牛羊作为邀功的情况有史料记载。[3]苯教的祖师所以说(Sbal-ti)巴尔蒂斯坦是在颂赞干布时期已经是吐蕃的领土了。

那么吐蕃与小勃律就是通过以上这些通道取得联系的,藏文的史料有记载,苯教的祖师辛饶曾经用(bru-sha)语来讲经说法,但是具体在那里没有明确说明,还有一个是比较可靠的信息,藏王止贡赞普时期,从克什米尔和小勃律引进了“切笨”(akhyr-bon)后来在藏区盛行修拜火的,取伏藏的、算卦(gu-thig)等。[4]另外,有传说说小勃律即吉尔吉特特剌汗王朝之前,小勃律地方由凯扬王朝(kayanis)统治,是个笃行佛教的王国,藏王止贡赞普时期佛教在雅砻部落有萌芽的现象,这是藏学界最近的学术研究成果,那么这两个事情是否有关联还等进一步研究。《旧唐书・高仙芝》曰:“去勃律(孽多城)[5]犹六十里,阔以箭道,修之一年方成。勃律先为吐蕃所诈借路,遂成此桥。”联系吐蕃对小勃律王的话――“我非谋国,假道攻四镇尔”则此藤桥似为吐蕃所建,为大勃律至孽多城之交通要道。[6]以上这些信息都说明小勃律与吐蕃有着深远的文化联系。

2 吐蕃和大唐争夺小勃律

吐蕃与小勃律在之前文化上的各种联系,为后来的政治上

的统治建立了一个基础。贞观二十二年,吐蕃作为大唐的援军,攻打龟兹。吐蕃第一次公然与大唐对抗是在龙朔二年(662),与联合崇尚贸易,笃行拜火教的突厥部族弓月一起攻打疏勒,导致苏海政“受诏讨龟兹,疏勒”。在这之后,大唐和吐蕃在西域,各自与突厥部族结盟争夺西域。大唐和吐蕃争夺小勃律是开元以后开始的.根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猴年(732),大食及突骑施的使者曾来向赞普表示敬意,犬年(734)赞末[7]嫁给了突骑施,牛年,(737)吐蕃攻破小勃律,使其臣服,龙年(740)赞末下嫁小勃律。唐朝方面前后三次讨伐小勃律都没有成功,最后公元天宝六载(747)破小勃律,擒勃律王苏失利子,“诏改其国号归仁,置归仁军,募千人镇之。”[8]我们前面也提到了,因为印度河上游地理位置特殊,都是各地为王的小国家的局面。因此该地方有亲唐或者亲吐蕃的各种势力都在,都随着大唐和吐蕃的境况而转移结盟。

3 小勃律的战略位置及其意义

以上材料我可以分析出,吐蕃攻打小勃律并非只靠各自的军队,当时有可能联合葱岭以北的突厥部落联合攻打。吐蕃占领小勃律后,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向西开拓版图,当时攻占方向是直接向西,向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进军。而没有想吐火罗和阿富汗方向进攻,其原因还不知情,尚待进一步研究。

当时攻占小勃律的战略意义大概就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吐蕃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进入西域的需要很大的耗资。尤其是从东边的柴达木和沙洲一带的路,因此,西边的小勃律即吉尔吉特和亚辛这一带占领,不仅缩短了进入西域的路线,而且解决了沉重后勤问题。第二,小勃律如同一个完美的跳板,位于东西文明的交接处,因此,大唐高仙芝攻破小勃律时,各方使者遣使进朝,唐朝威力四射。因此,该地方同样是吐蕃进入葱岭以西创造了强有力的基础。因此,众所周知,吐蕃占领小勃律后,立马实行联姻甚至吐蕃的势力附近的连云堡[9]等地方驻扎。第三,创造了东争唐地,西抗大食的条件,吐蕃占领小勃律直接影响了大唐在西域的贸易收入,唐朝曾前后三次讨伐都以失败告终。最后高仙芝终于攻破小勃律,汉文史料记载另有将领率兵攻打了(Sbal-ti)巴尔蒂斯坦即大勃律,但其可信度尚有怀疑。因为(Sbal-ti)巴尔蒂斯坦(小)松赞干布时期就早已是吐蕃的领土了,目前该地方仍然流行藏语。当时吐蕃占领小勃律不管从那个角度看,它为吐蕃扩展疆域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4 小结

总有上述,吐蕃因与克什米亚和大食等葱岭以西的各国,还有塔里木河流域的和田等先有相互贸易文化上的礼尚往来,这些都为吐蕃酝酿占领小勃律创造了天然条件。虽然中间受到唐朝的多次进攻干扰,时而结盟,时而对峙,互不相让。直到唐朝在横罗斯战役中的失利和安史之乱时势利受损,逐渐退出西域争霸。吐蕃后期王朝分裂,失去了小勃律的联系,但是其该地域的文化的影响是至今亲眼所见的。因此,对藏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注释:

[1] 藏文的拉丁转写

[2]藏文的拉丁转写

[3] 巴窝则拉昌巴,《贤者喜宴》 民族出版社,P 32 藏文版

[4] 才让太, 古老象雄文明,研究,1985.(2) P34

[5] 吉尔吉特的首府

[6] 选自 扬铭 《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 》 西域研究,2007年第2期 P 79

[7] 是藏语,其意思是赞普的姐妹或者女儿。

[8] 《新唐书・小勃律传》6252页

[9] 《旧唐书・高仙芝》曰:吐蕃连云堡,堡中有兵千人。

参考文献

[1] 石硕,高原吐蕃时代以前的交通及其发展 [J] 西南民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4月, 总18卷第2期

[2] 陆水林,乾隆时期巴尔蒂斯坦(小)与清朝关系初探 [J]中国 ,2004年第1期 (总第65)

[3] ・尤素夫・侯赛因阿巴迪 ・哈桑・哈斯拉特, 巴尔蒂斯坦(小)的历史与文化 [M] 中国藏学出版社

[4] 中亚文明史 第四卷上 [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P145

[6]扬铭,唐代中西交通吐蕃―勃律道考[J]西域研究2007年,第2期

[7]苏晋仁, 通鉴吐蕃史料 [M] 人民出版社, 1982年拉萨

[8] 索文清、陈乃文、陈攀章,藏族史料集 [M]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82年 成都

王勃简介篇8

奉节县青少年宫写作六(2)班 谭勤勤

奉节凤凰山梯道塑造了三峡移民、奉节古城、鲍超、陆游、王十朋等十多个千姿百态的大型浮雕,生动形象地凸显了古城奉节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

今天,艳阳高照,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在老师的带领下,登上了凤凰山梯道。

来到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砌的城门,上面有“七星楼”三个大字。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一拥而入,挤上了梯道,我望着这数不清的石阶,心中产生了一种征服它的欲望。

过了“七星楼”,往上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抬头仰望梯道,就像一架直冲云霄的天梯,紧紧地连接着天与地。同学们个个兴致勃勃,瞧,他们有的跳跃着,有的哼着小曲,还有的拿手机拍照。我暗暗地想:“哈哈,原来登山这么简单,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嘛!”

经过一个个台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巨大的浮雕了,那些栩栩如生的图画,使我不禁多看了几眼,老师给我们一一介绍,清朝第一猛将鲍超、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夔州知府王十朋,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备托孤的故事了,一代英豪为了兄弟情义,不顾劝阻,长恨白帝城……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回过头往下看,城市的美景尽收眼底,新县城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来来往往的车辆如蚂蚁般穿梭不停。

经过长途跋涉,同学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老师不断地鼓励我们:“成功近在咫尺”。可我的脚就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不听使唤,我真想放弃啊!这时候,我想到了张海迪,想到了爱迪生,眼前浮现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难道我能向这点困难低头吗?想着想着,我不由得迈开了脚步……

正在这时候,我听到同学们的欢呼声,我抬头一看,一座雄伟的大门屹立在我的眼前,大门顶上赫然写着“凤凰山”三个朱红大字,两侧是一副对联?树雄心岂可中途止跬步,登绝顶好看高峡恋平湖。是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眼看山顶就在眼前,同学们又艰难的挪动着步子。看得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我决定鼓起勇气,准备最后一搏。

终于到达了山顶,一股成功的喜悦涌上心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赶紧跑到围墙边,连绵起伏的群山,滚滚长江水,尽收眼底。一阵凉风袭来,令人心旷神怡,所有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

王勃简介篇9

关键词 银翘马勃汤 扁桃腺炎

笔者近3年来总结顽固性扁桃腺炎病人66例,发现此类病人舌质红、苔黄厚,属肺胃实热之症较明显,经辨证应用银翘马勃汤加减,善后配合西药补锌和补充维生素,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详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66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10―29岁35例。30~49岁19例,50-69岁12例。

2 治疗方法

银花15g、连翘15g、马勃(包)6g\射干10g、牛蒡子10g、甘草10g、土牛膝30g。

3 治疗效果

痊愈59例,占89.4%,好转7例,占10.6%。全部病例有效。

4 方议

肺主气,位居上焦,湿毒犯于上焦,肺气不化,湿气郁结,闭结在喉而致咽喉疼痛。治宜清热解毒以利咽喉,使上焦郁结得清,则咽痛可愈。本方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开泄肺气,马勃、射干、牛蒡子三药均为清热利咽常用药,与银花、连翘共奏解毒利咽功效,若加入甘草和土牛膝二药以助解毒清热疗效更佳,若见舌苔黄腻宜加除湿之药。

病例简介:王某,男,25岁,医院职工。2000年7月8日就诊,主诉:咽痛反复发作已有月余,多次输注抗菌素,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改用中药治疗,经诊,症属肺气实热,湿毒犯于上焦,湿气郁结,闭结咽喉。治以清热解毒,利咽降火。处方:银花15g、马勃6g\射干10g、牛蒡子10g、甘草10g、土牛膝30g,连服3剂。7月11日复诊,诉服上方3剂后,咽痛已消大半,自觉神清气爽,纳食佳,药已对症,照上方加淮山20g,再进3剂并嘱:以甘草锌和多种维生素一疗程调理,数年顽疾已根除。

王勃简介篇10

[关键词] 《简•爱》;简;罗切斯特;性格特征

一、生平与影片介绍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长篇小说《简•爱》是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父亲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位穷牧师,母亲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家排行第三的夏洛蒂•勃朗特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这两个妹妹也是著名作家,所以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问世,引起了当时英国文坛的轰动。著名小说家萨克雷曾写信给出版商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喜爱,请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谢。这是我能一连几天读而不厌的第一部英国小说。”

20世纪以来,小说《简•爱》所表现的对女性人格尊严和独立、自由的追求,不仅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对于社会、爱情、婚姻的理想,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该作品吸引了不同国家、不同导演从不同的视角多次进行改编。电影《简•爱》版本较多,据笔者统计,从1934年美国导演克里斯蒂•卡本纳第一次把《简•爱》搬上银幕之后,相继有电影和电视剧版本。在这些影片中改编比较经典的当属1970年英国导演德尔伯特•曼执导的《简•爱》,这部影片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是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的经典。

二、女主人公性格特征

电影《简•爱》中的简是一个矮小、不美、面色苍白的女人,和原著中所描写的女主人公很相似。夏洛蒂•勃朗特在写《简•爱》前曾对妹妹艾米莉说:“我要写的是一个新型的女主人公,她同我一样矮小和丑陋,但是我相信她能同你们塑造的任何一个漂亮的女朗媲美,在读者中引起极大的兴趣。”夏洛蒂•勃朗特做到了这一点,而且还不仅仅是这些,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新型女性的形象。

(一)追求自尊平等,勇于反抗叛逆

由于父母早逝,襁褓中的简被里德舅舅收养,没几年舅舅去世。虽然舅舅在去世前让里德夫人发誓好好照顾可怜的简,遗憾的是舅妈没有履行诺言,表哥的侮辱、表姐的鄙视、仆人们的嘲讽,年幼的简在盖兹海德府受到百般虐待,只有仆人贝x让简感觉到一点轻松和安慰。纵然孤身一人,面对骄横残暴的表哥,瘦小的简敢于和表哥扭打,面对舅妈的冷酷惩罚,她敢于反抗。[1]38简不仅在盖兹海德府勇于反抗叛逆,拒绝做一个“好姑娘”,在孤儿院里,她多次顶撞蛮横无理的院长和学监,即便遭到严历无情的惩罚也不屈服。简在孤儿院度过了6年学生生活、两年教师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长大成人后的简追求精神上的自尊、平等。譬如,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期间,她渐渐爱上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一个外表冷漠、不苟言笑、盛气凌人的贵族。简出身低微,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家庭教师,但她很自信,没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相反,她认为和罗切斯特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简对自己的感情而假意表示要娶地位财产相貌都不错的英格姆小姐时,简不卑不亢地说:“你以为我贫穷、卑微、矮小、不美,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心肝么?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同样重要,我的心肠跟你同样勇敢。假若上帝赐给我几分美貌……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现在也平等!”[1]320简没有因为自己地位低下在罗切斯特面前卑躬屈膝,相反,她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当两人满心欢喜举行婚礼时,简意外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她又果断地离开了罗切斯特。虽然罗切斯特提议他们离开这个地方,前往法国,那里还有一座白色的别墅,让简和他一起去过美好的二人世界,简还是拒绝了。因为她的内心告诫自己:“我自己介意,越是孤单,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无依无靠,越要自重。”[1]408简和传统的社会下层女子不一样,不愿意充当上流社会男人的情妇甚至。

(二)追求真挚爱情,反抗虚伪宗教

在作品中,有两个代表性的宗教人物,第一个就是洛伍德慈善学校的负责人布罗克赫斯特。他是一个戴着慈善面具、披着宗教外衣的伪君子。他虚伪残忍,冷酷无情。在孤儿院孩子们面前,他强调:“我的使命就是抑制这些姑娘的,教导她们衣着谦卑庄重,而不要留辫子,爱漂亮。”[1]72话音刚落,他的夫人和两个漂亮女儿出现在大家面前,两个女儿戴着灰色水獭皮帽,垂着满头浓密光亮的披肩发,精心卷烫;他的夫人则裹一条昂贵的天鹅绒披肩,饰以貂皮。 他以宗教的名义采用严格的戒律惩罚孩子们,使她们遭受精神和肉体的侮辱和摧残。在洛伍德慈善学校,简对宗教的虚伪有了深刻的认识。布罗克赫斯特“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主张,[2]他的一系列抑制人性的非人道做法,引起了简的不满与反抗。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宗教人物就是牧师圣•约翰。圣•约翰笃信宗教,是个虔诚的传教士,他爱上帝胜过爱人类。圣•约翰向简的求婚也是宗教式的,“上帝与大自然要你做一个传教士的妻子,它们赋予你的不是肉体的而是精神上的天分,你生就操劳的命,你得做传教士的妻子……不是为了我的享乐,而是为我主的奉献。”[1]518简断然拒绝圣•约翰的求婚,并不念相救之恩而委屈答应。当圣•约翰责备她不敬爱上帝时,她说只相信能为人间带来幸福的上帝。简对所谓的传统教育和持有一种怀疑和抗拒态度。最后简继承了叔叔一笔遗产,又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昔日象征财富和地位的桑菲尔德庄园已变成一片废墟,罗切斯特为救他的妻子,被大火烧伤了眼睛,双目失明,他的疯妻子也被烧死。这时候的简却主动表达了自己纯洁高尚的爱情。

三、男主人公性格特征

罗切斯特是一个具有典型形象的叛逆贵族。他虽然拥有地位和家产,但他的内心其实很痛苦,造成他痛苦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缺乏家庭的温暖

简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后,罗切斯特向简叙述了他的婚姻状况。其实,罗切斯特是个婚姻受害者,他贪婪的父亲不能容忍把家产分割,决定把家产让大儿子罗兰继承,但也不忍心小儿子罗切斯特一无所有,于是在罗切斯特大学还未毕业就给他订了女方有3万英镑陪嫁的婚姻。涉世未深、没有经验再加上有点鲁莽的罗切斯特就娶了漂亮且富有的伯莎,婚后,发现伯莎和自己性格不合,她不仅气质平庸低下、暴烈苛刻、狭隘粗俗,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伯莎有家族遗传精神病。婚后不久,伯莎就犯了病,4年之后,伯莎精神失常,被禁闭在桑菲尔德的阁楼里。这场婚姻没有使他得到爱情的甜蜜和家庭的温暖,他还得不时经常提防疯女人的暴力和凶杀。最让罗切斯特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为了麻痹自己,逃避现实,他常年在欧洲各国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可是与他交往的漂亮女人要么缺乏自尊,游戏人生;要么缺乏智慧,内在不美。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和不公正待遇使他的心灵暂时被扭曲。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善良的人性没有丧失,他向往幸福的家庭生活,渴望找到自己的真爱。

(二)无聊的贵族生活

罗切斯特对无聊的贵族生活感到极度的厌烦。他愤世嫉俗,故意盛气凌人,以此来表现和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他想摆脱这一切,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朝气蓬勃,却苦于无处寻找他想要的这种生活。为了打发这种死气沉沉的生活,他在家里开舞会接待那些上流社会的小姐和贵妇人,但他的内心又看不起她们,对她们嗤之以鼻。而当简出现在他生活中时,他却从这个相貌平凡的下层女子身上看到生活的希望。因为简有理想、有追求,对生活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这就是新型女性的魅力所在。于是,罗切斯特不顾贵族社会的习俗,很快就爱上这个出身低微的家庭教师,并且希望和简结合开创一种全新的生活。可是,贵族社会的法律制度不允许他离婚,他的发疯妻子只要存在,他的理想生活就不可能实现。因为简不会屈从,做他的情人。反之,如果简不在意他有妻子,愿意做他的情妇,那么简也就失去了新型女性的全部魅力。在电影中,疯女人出场只有两次,每次都是在晚上。第一次行动是在半夜下楼,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简的门口,走进罗切斯特的房间,点燃了床单,引起第一场火灾;第二次也是在夜里,来到简的房间,撕毁了简的结婚礼服和面纱。这个疯女人是贵族社会的一种象征,只有当“它”自己毁灭了自己之后(第二次纵火,烧毁了庄园,自己也被烧死),罗切斯特才能获得自由和解放,才能实现他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四、结 语

简的成长经历有三个阶段,幼年时在舅妈家盖兹海德府度过,这时的简是童话里的“灰姑娘”,弱小、不美,胆小、任人摆布,在仆人眼中是个没有地位和身份的“异种人”[3]。冷酷无情的现实没有残害她的天性和成长,相反她的精神和意志被磨砺得顽强和坚决,并且具有清醒的头脑和认识。年纪小小的简对给她看病的劳埃德说:“只要有别处可去,离开这儿我才巴不得呐。可不长成大人,就没法离开盖兹海德府。”[1]23在洛伍德慈善学校,18岁的简表现出了她坚强和惊人的意志力,学校里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经常挨打罚站,恶劣的条件使学校流行起伤寒病,多数孩子被传染病夺去生命,可简却凭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洛伍德慈善学校度过了8年时光。在桑菲尔德庄园,自信、沉着、冷静的简面对主人咄咄逼人的问话,展现了她的聪明和智慧。

相对简来比较,罗切斯特显然不是夏洛蒂•勃朗特描写的重点,但他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正像是“疯女人”伯莎的出现能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进而引领读者或观众经受神秘、紧张、恐怖到急于想知道谜底一样,罗切斯特的出现彰显出简的独立、自尊和平等以及传统道德对人性的扼杀。他是英国男权社会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一个需要被救赎的人物。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和家庭温暖的缺失让他对生活有一种挫败感,从此过上飘移不定的放荡生活。认识简之后,他从这个相貌平凡的下层女子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为简有理想、有追求,对生活有清醒的自我意识。简的出现,让他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渴望过正常的家庭生活,简成了那个实施救赎的人物。反之,简如不适时出现在罗切斯特的生活中,他将依然过着颓废的生活。也可以说,罗切斯特的存在为简提供了一个新型女性形象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黄淑仁,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

[2] 辛玲.对简•爱性格的解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