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的诗十篇

时间:2023-03-16 03:36:44

白鹭的诗篇1

1、唐·张志和《渔歌子》。原文选段: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唐·杜甫 《绝句》。原文选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唐·白居易《白鹭》。原文选段: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4、唐·李白 《白鹭鸶》。原文选段: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

(来源:文章屋网 )

白鹭的诗篇2

“ 黄鹂” “ 翠柳” 显现出一种活泼的气氛, “ 白鹭” “ 青天” 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一个“ 鸣” 字, 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而那个“ 上” 字, 则再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诗人通过“黄”“翠”“白”“青”的色泽交错,充分地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喜悦心情。色彩鲜明和谐,画面动静相间,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 苍鹭

而这流传千古的美好意境,使得天生丽质、飘逸雅致的鹭类,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以致我国文学史上的许多著名诗人,都留下过描写鹭类的诗作。“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唐・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G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唐・杜牧《鹭鸶》)“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这些诗中,都满含着清幽淡逸的风趣,以及豁达明快的意境。

鹭是鹳形目,鹭科,野生鸟类的统称。在这个大家族里,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草鹭、绿鹭、池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它们都为大型涉禽。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腿长、颈长、嘴长。以适应它们的生活方式――从水里捕捉鱼虾、青蛙和水生昆虫为食。它们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池塘、沼泽等浅水处。在栖息与翱翔时,常将颈部弯曲成“S”形。觅食时,多在水中固定一个姿势不动,待鱼虾游来,长长的嘴巴迅速插入水中捉捕,几乎是百发百中。 白琵鹭

白鹭与大白鹭的外貌差不多,在繁殖期它跟大白鹭一样,都会在背部和颈下长出蓑羽,而一到冬天,它们的饰羽和蓑羽都会脱落。白鹭与大白鹭的明显区别:一是它的枕后,有两根细长的白色饰羽,就像海军水手帽后的飘带,而大白鹭没有;二是它的身长仅有约60厘米,而大白鹭的身长约95厘米。

苍鹭上体灰色, 下体白色, 前颈有2~3条纵列黑斑。食物以各种鱼虾、昆虫为主。多立于浅水边缘处,有时小群体,有时成对活动,相距一定距离,彼此互不干扰,静立水中,注视着水面,俗称“老等”。饱食后缩颈至两肩间,把嘴伸在翼下,单腿或双腿站立,有时长达数小时之久。

牛背鹭, 全身白色, 头颈、上胸、背上饰羽为橙黄色。由于它常停在牛的背上,捕食叮在它们身体厚皮上的昆虫,或是扑向被牛群惊起的小动物,故称“牛背鹭”。牛背鹭非常机警,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戒,一有危险,便会发出喧闹的叫声,以示警告。

夜鹭,也是平时较为常见的鹭类中一种。它体型粗胖,颈短。头顶至背黑绿色,并有金属光泽。枕后有2~3根白色饰羽,因而非常容易辨认。它们常集群栖息在多水面,有林木的低洼地方。白天在树上休息,夜晚出来活动。鹭类飞行时,因为它们的颈部中央扩大的脊椎骨节上附有非常强壮的肌肉,当这些肌肉收缩时,能使颈部前端迅速而有力地冲出去,故它们常会在空中,朝着聚在一起的鱼群俯冲,给予致命一击,并衔到树上享用。 左图 夜鹭 右图大白鹭

因鹭类好群栖群飞,机警畏人,常躲藏在苇海深处或远离人群的地方觅食和休憩。吃饱以后,便在岸边或水中,成“一”字形散开,时常单脚独立,要么梳理羽毛,要么闭目养神。只要稍有动静,便会立刻飞起。所以,在自然状态下,鹭类的拍摄相对较难。作为一种大型的涉禽,它那冰清玉洁的羽色,修长秀雅的姿态,以及自然闲静的举动,特别是它那栖则神态闲雅、飞则直冲云天的样子,犹如一位高贵的公主,常常让人产生一种怜爱之情,也令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所倾倒。“山公取醉不关我,为爱尊前白鹭鸶”(唐・皎然《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所以,从古到今,它们不仅是诗人笔下的描写对象,而且也是花鸟画家追逐的常客,是我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历代画鹭的画家很多,宋元明清,都不乏其人。花鸟画鼎盛时期的北宋大家如黄筌、徐熙、赵佶、崔白等都有画鹭的记录,元代的赵雍,明代的吕纪,清代的恽寿平、华弧⑷尾年,现代的陈之佛、江寒汀、张大壮等,无不顺应当时的潮流,给我们留下许多生动的鹭画,而表现的场景,一般都为荷塘沙汀,柳苇相拥。 左图 草鹭 右图 池鹭

据《宣和画谱》中记载: 仅北宋宫廷所藏绘画中,涉及到鹭类的画大约就有100多张,约有20多位画家画过此类题材。特别是有时鹭的出现,往往会给整个画面增添一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的悠闲意境与氛围。

这里, 我还要专门指出画坛上的常见题材――“松鹤延年”中的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一幅颇有风骨的《松鹤图》中,苍劲的松树枝头上,站立着一只亭亭玉立的丹顶鹤。殊不知,鹤是在湿地环境下生活的。虽说,它在形态上有点像鹭与鹳类,都有很长的嘴,修长的腿,以及强有力的翅膀。但它们的亲缘关系却很远。鹭与鹳类的前三趾长短一样,而后趾较长,故能在树上栖息。可鹤的后趾却很短小,并且高于前三趾,根本就不适于在树上栖息。这很有可能,是古人将经常栖息于树上的鹭类等涉禽,误认为是鹤了。

白鹭的诗篇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世上没有人会放弃去追寻美,只不过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会有所不同而已。美,其实就像一棵大树,要想茁壮成长,必须扎根土壤。所以,美,是根植于内心的,是用纯洁的心灵之眼才能洞悉的永恒美好。

我的家园,山水江南,是最具诗情画意的,如果有一场透雨下下来,让空气湿润一些,则韵味更为浓郁。

江南的夏季,特别是江南夏季迷潆的雨幕中,无论是山川荒野,还是水泽田园,常常可以见到妙趣天成、惹人心动的一幕:几点白鹭、三两条水牛,静静地聚在一起。水牛安然自得地在田间地头埋头啃草,白鹭悠闲自在地踱着碎步在水牛周边寻寻觅觅,一会儿它振翅飞上牛背,如同在地面上一样悠闲;一会儿又从牛背上翩跹而下,大胆地站到了水牛的鼻子底下。此时此刻,水牛依然从容不迫地啃着青青的野草,那种来自强大与弱小动物之间的亲近和睦,给人的感觉是如此亲切熟稔。

我生在乡下,长在乡下,常常在春夏之交,哪怕是坐在房门前,也能看见成群的白鹭扇动着宽阔的翅膀,在屋顶,在田野,在天空,翩跹飞舞。那时的感觉中,村口一棵几人合抱的大枫树,是白鹭栖息的天堂。它们早上从那儿起飞,晚上在那儿归巢。特别是深秋时节,枫叶红了,雏白鹭也长大了,白鹭的家族空前蓬勃。树冠之上,点点白鹭千姿百态,雪片般点缀在醉红色的叶片之间,远远望去,像是白色芙蓉花开在枝头,为秋天的乡野增添了飒飒生气。那种强烈的、富有动感的对比,构架出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啊!那时,我每天总要看上几回,很多时候是端着饭碗去看的。时间一长,对白鹭的生活习性也知晓了一些,它们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丛林间,喜食鱼虾、昆虫和微生物,之所以愿意和水牛待在一起,除了水牛自身携带着许多昆虫和微生物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水牛啃过的草地更有利于白鹭寻觅食物。对水牛来说,白鹭的到来,可以使它免受蚊叮虫咬。因为这种互利的关系,它们在一起才显得别样的安详和谐。

“漠漠水田飞白鹭”,田畴上空,白鹭翩翩起舞,翅膀扇出的又何止是尘世间的优美和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在不断的迁徙中,白的家,谁能说不在青天之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身在异乡的旅人,见到此情此景,怕是归家的心情更为迫切些了吧。

田畴间有水牛细嚼慢咽,青天外有白鹭翩跹振翅,绿水绕着青山,青山伴着绿水,这种动静有致的诗情画意,这种恒久祥和的诗情画意,又是怎样牵动着一个离家的游子对家园的想象啊。我的想象中,家园如白鹭的翅膀,总是忽明忽暗,忽近忽远;家园也如一条水牛的咀嚼,将四季轮回,日月光华悄悄地融入生命,流入血管。而我,在城市的森林里,在拥有水牛与白鹭的想象里,总是以孤独者的方式,在每个忙碌的清晨与黄昏,一个人在心灵的家园,悄无声息地向温柔与爱的方向不懈不怠地流浪。

【赏析】

故乡是心灵永恒的栖息之所,是记忆中画面定格的美。诗人凌云翰曾说:“人生远游固云乐,何似在家长看山。”无论阅过多少风景,最美不过故乡的山水,最深不过浓浓的故乡情。

白鹭的诗篇4

和平生态园就座落在红杨镇境内的万福村和周桥村之间的群山中。这里是鹭鸟的天堂,以白鹭为主体,还有灰鹭、牛背鹭、黄嘴鹭、夜鹭等,几乎囊括了我国鹭鸟的全部种类。为此,2002年10月,经芜湖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和平生态园区域设立为“和平鹭鸟县级自然保护区”,其范围为东至周桥古村落,西达青弋江滨,南起珩瑯山,北达月湾村。总面积68.7平方公里。

这里半山半圩,山青水秀。山峦起伏连绵,苍松劲竹成片。其西面是水乡圩区,东边是一片美丽的丘陵和岗地。风景区内有万余亩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各类植物460余种,各类名稀树木近100种。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为每立方厘米6万2千多个,有“天然氧吧、绿色空调”之美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貌构成及自然条件,培育了独特的山林、湿地景观,不仅具有典型的江南田园风光的特色,而且成为120余种野生动物繁衍的家园和栖息的天堂。尤其引人入胜的是,每年有数万只鹭鸟和数以千计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鹭在此栖息、繁衍。每到春夏之交,鹭鸟们就云集山林。因为,这时的鹭鸟已到了一年一度的繁殖季节,她们争夺娇妻、争抢巢穴、相互打斗、筑巢、交配、产卵、孵化、觅食、喂养······当您步入山顶观鸟台,放眼望去,天空中、树林里、沟壑边,到处都是鹭鸟,白色的、灰色的、褐色的——真是鹭鸟的世界和乐园。在那茂密的杉树林梢上,许许多多的白色亮点,连成一片又一片,有时像白云飘浮在森林上空,有时象白雪覆盖在林梢之上,它们无忧无虑地相互追逐、嘻戏、闹腾着,神奇而壮观。其数量之众,种群之丰,在国内都极为罕见。有“万鹭齐聚,‘雪’压青松”之奇观,因而被誉为“天然动植物园”。

鹭鸟的体形呈纺锤形,具有“三长”的特点,即喙长、颈长、腿长。脚和趾均细长,腿部被羽,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体羽疏松,多为单色,雌雄同色。通常由白、灰、蓝、褐等色构成,有些种类具深色条纹。不少种类在头、背或前颈下部具有丝状蓑羽,繁殖期尤为突出,是重要的炫耀特征。鹭鸟没有明显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个食道都能储存食物。它们具有发达的粉冉羽,在胸、腹和胁部成斑块分布。鹭鸟的飞翔能力极强,在飞行时,颈收缩于肩间,成驼背状、“S”型,脚向后伸直。栖止于树上时,缩颈也呈驼背状。白鹭全身洁白如雪,羽毛如银,“雪衣雪发青玉嘴”,眼睑裸露部分黄绿色,体形纤细,长约50厘米左右。嘴黑色,其腿修长,胫与跗蹠黑色,四趾呈角黄绿色,优美潇洒,性情温文尔雅,惹人喜爱。据说羽毛上有由粉翈分泌的粉粒,可以随污物脱落,防止玷污和淋湿。

鹭鸟的食物大都是肉食性,多以小鱼、虾等水生物及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小型爬行动物、昆虫等为食。多栖息在湿地环境,如近水林区、河流、沼泽、水稻田等水域附近;选择固定的地点筑巢,繁殖期时多群居营巢。一般选择在乔木或灌木上、芦苇丛、灌木丛、草丛、竹林、矮山崖甚至在地面。用枝条或间以树叶,筑造较大凌乱的浅巢。每巢产卵2-6枚,呈圆形或椭圆形,卵壳多呈蓝或绿色,同巢的卵有的颜色、形状差别很大。双亲一起坐巢孵化和哺育。

鹭鸟的婚配也很有趣。雄鹭到了春天,头上长出两条狭长而柔软的白色或黑色矛状羽,长约10厘米,状若两只小辫,还会伸长像蛇一样的脖子,踏着舞步以怪叫声赢得雌鸟的青睐。白鹭身上还会长出美丽的蓑羽,互相采集树枝献给情侣,以表爱慕之意。人们称鹭鸟为“慈父良母”。在哺乳小鸟时,它们把捕捉到的鱼贮藏在能伸缩扩张的嗉囊里,曾见苍鹭一次能吐出20条鳅鱼,饲喂幼鸟。鹭鸟还吃田里的蝗虫、稻苞虫、蚱蜢和树上的害虫,是农作物和森林的“飞行卫生员”之一。因此,人们称它是吉祥的“风水鸟”。因为“风水鸟”飞到哪儿,哪儿就有丰收的年景,安宁的日子。

鹭鸟也是著名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的象征。在我国,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爱鹭,所以在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艺术雕塑等方面,都常以鹭为题材。《诗经》中有“振鹭于飞”之句。根据古人的观察,鹭飞有次序,所以《禽经》中记有:“鸿仪鹭序”。鹭飞确实排列成行不假。在我国的传统画中,往往将鹭与莲画在一起,寓意:“一路(鹭)连(莲)升”,是一句好口采。哪个不希望自己接二连三地高升 所以花鸟画中的“鹭莲图”,长期以来都是受宠爱的珍品。如有人外出谋生,以此为赠,一定倍受欢迎。鹭的形象最突出的一点,是它瘦长的双腿。它在栖息时,一腿蜷缩,一腿支撑全身,金鸡独立,超脱而潇洒。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它:“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此情此景,令人神驰!

和平生态园的鹭鸟是神奇而壮观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如此众多的鹭鸟,为什么居然于农历八月的某一天夜里便会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们为何总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人们都觉得这是个谜。其实,这正是自然规律和鹭鸟生活习性的反映。

因为鹭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种类之一,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类指示动物,也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生态好,鹭鸟归”,由于环境优美,故鹭鸟纷纷归来。天气转冷时,它们又会飞回南方越冬。鹭鸟的记忆力很强,生活也是很有时间规律的,每年北来南迁,筑巢成家,生儿育女的时间相差无几;每天的活动也严格地按着“时间表”进行,这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现象。它们一清早就飞往水田或河溪、池塘中,“久立潺潺石”,忙着觅食去了,“群捕鱼儿溪影中”,直到傍晚才能准时归巢,“孤眠芋芊草”,藏身于树丛、竹林或苇草堆里,人们较难发现;而夜鹭形似海鸥,昼伏夜出,白天则整天栖在乔木树梢上,人们一眼就看见了。每到深夜时,它们却飞翔到江边、水田、库塘,觅食小鱼、小虾之类。所以它们一个姓“白”,一个姓“夜”;牛背鹭全身羽毛呈白色,颈为淡黄,因其好啄牛背上的寄生虫,常栖于牛背上而得名;池鹭喜欢飞临小河和池塘边觅食田螺、蚌壳、鱼虾,所以多栖息山脚近水灌木林间,它常常用一只脚站在浅水里,缩着脖颈一动不动地静等,甚至数小时不动一下。这样耐心,究竟在等什么 原来,它在等候鱼和蛙等水生小动物丧失警惕,游近身边,然后,像闪电一样伸出脖颈,用又长又尖的嘴把食物叼住,故当地人又给它取名叫“老等”。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千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在这被鹭鸟们演绎的出神入化。那一个个翻飞、跳跃的精灵为我们诠释着自然界、鸟世界的秘密。她们用自己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亿万生命,“赐予”人类以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同时又营造了鹭鸟的乐园,让它们享受着自然的恩赐、享受着鸟儿们的快乐。

白鹭的诗篇5

全诗原文如下:

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释:两只黄鹂的鸣叫声在柳树翠绿的枝叶之间传出来,突然一行白鹭排着队就飞过天边。窗台前的西岭山顶还积着几十年的白雪,门前驶过从万里之外的东吴开来的船。

白鹭的诗篇6

以前听别人用篇目串讲式讲中国古典诗词,自己也曾模仿过这种方式讲了许多篇诗词。但总觉得学生单是听了诗词中的情节或几种美妙的修辞而情绪激动,而对于如何着手去鉴赏诗词就所知不明了,做诗词鉴赏题也总得不了分。这使我觉得,有必要把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单独总结出来教给学生。这样,不仅仅停留在一种模仿上,而是教给他们真正的鉴赏技巧。在这里,就我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些许经验总结如下: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它指古典诗词为表情达意所运用的手段与方法,也有人把它叫做“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在诗词鉴赏中主要有三大点:A.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B.写作手法:比兴手法、衬托与烘托、象征与白描、正面(或侧面、细节)描写、虚写与实写、景物的层次(比如范围的由大到小、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描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借物言志、诗中有画、以乐景写哀情、以写对方来写自己、大处着墨(如勾勒出大背景,然后写细小的景物的手法)、色彩描写等等。C.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对偶、夸张、拟人、双关、通感等等。

在鉴赏诗词时,表达技巧一般要与其表达作用、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示例主题1:四种常用的写景手法:景物的层次感、动静结合、大处着墨、注重色彩。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本诗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点拨:1.突出景物的色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2.景物具有层次感:视角由低到高(由黄鹂到白鹭),由近及远(千秋雪、白鹭为远景),意境逐渐开阔。

3.注重动静搭配。“黄鹂鸣、白鹭飞”为动景,后两句为静景。

4.后两句先写雪晴之后由窗远望山上的“千秋之雪”,再写门前停泊着能行驶“万里之船”。先从大处着墨,然后让空间与景物转移,意境开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示例主题2:四种非正面描写或抒情的手法:衬托烘托、侧面描写(烘托)、以乐景写哀情、以对方写自己。

夜 雪

白居易

以讶衾枕冷,复见窗口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题:本诗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夜雪的?

点拨:本诗主要从侧面来烘托夜雪之大的。除第三句外,其余几句均是从侧面写雪大。第一句从触觉(感觉冷),第二句从视觉(看见窗户明),第四句从听觉(雪压断竹枝声)。由开始浑然不觉却“讶”“衾枕冷”,到“窗户明”,又“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以动衬静,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本诗虽未直接写雪大,但却从侧面非常神妙的写出了雪大;虽处处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的踪影;同时,也衬托出诗人在谪居江州时的孤寂心情,达到了借景抒情的效果。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问题:这首诗描写了梦中美好的景物,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情感吗?

点拨:这是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人用过去的美好来反衬今日处境的凄凉。对过去眷恋越深,越说明诗人现今处境的不如意。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题:“故乡今夜思千里”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点拨:从表面看,这是写家乡的亲人思念自己。但实际上,这是借写家人思念自己来间接地写自己思念家人。不从自己写起,却假借想对方思念自己,实则写出了自己更深重的思念之情。

示例主题3: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诗歌的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门泊东吴万里船,西含窗岭千秋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托物言志,须明确所咏物的特征,挖掘诗人在物中所寄托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如陶渊明咏菊,骆宾王咏蝉,贺知章咏柳,陆游咏梅,于谦咏石灰,郑板桥咏松等;借事抒情,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鹭的诗篇7

关键词:文天祥;白鹭洲学院;启示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19-02

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中,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概被后人万世敬仰。千年绵绵不绝的江西地方书院中,白鹭洲书院以其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崇尚气节而闻名于世。文天祥与白鹭洲书院,二者在宋理宗宝三年(1255年)发生了交集,这一年,文天祥20岁,入白鹭洲书院就读。尽管在书院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然而,文天祥思想抱负的形成,生活道路的选择,与他在书院受到的熏陶教育密切相关,其后来常自称“某青原白鹭书生耳”[1]23。后人访谒白鹭洲书院,诗文多感慨系之:“自昔庐陵地,名贤史册香,文章宗永叙,节义重天祥,滟滟清波漾,振振白鹭翔,江公风范在,千古仰遗芳”。

一、白鹭洲书院的教育造就了后来的文天祥

江西地方创建书院,始于中唐而盛于宋。南宋时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书院大多是“民办公助”的形式,或由地方政府出面筹建。书院教育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书院教学与官学的不同,在于它的特点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应试获取功名(当然也不反对科举)。

白鹭洲书院由江西吉州知州江万里于南宋嘉熙五年(1241)创办。江万里,字子远,号古心,江西都昌人。他是朱熹再传弟子,出林夔孙门下,“少神隽,性峭直,遇事敢言”[2]22,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正直官员。白鹭洲书院,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古称庐陵或吉州)东面的赣江中,因其地处江心,双水夹流,早在北宋,人们就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称赣江中的这一块沙洲为“白鹭洲”。白鹭洲江水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幽静别致,是求学穷理之佳地。书院创办后,江万里明白,育人目标与教师遴选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他给书院确立了读书做人的标准:要求学子诵书须心领意会,切莫为应付课试而心浮气躁,做人应坦荡廉洁,切莫为贪图名利而丧志失节。在没有合适的人担任山长(书院里主持讲学的人)的情况下,作为知州的江万里就亲自授课。后离任时正式聘名儒欧阳守道做白鹭洲书院山长。此后,接任书院山长的,也都是品德高尚的名硕醇儒,不只山长,邀请到书院讲学的也都是各界大儒名家。自江万里创办白鹭洲书院后,首开庐陵良好学风,使得学子能以读书穷理、针砭时弊、振兴国家为己任,这影响和促进了庐陵人忠直不屈品格的形成。白鹭洲书院开办以来最为成功的是培育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志士,如刘辰翁、邓光荐、罗开礼、刘子俊、王炎午等。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天祥,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年)五月初二日出生于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顺化乡富田寨(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乡文家村)。文天祥自幼就在父亲文仪“蓄书山如”的“竹居”书斋接受着严格的家庭教育。理宗宝元年(1253年),文天祥18岁,在家乡参加了科举乡试,成绩优异。20岁那年,文天祥因为仰慕江万里而进入其创办的白鹭洲书院学习深造。

文天祥进白鹭洲书院学习时,正值欧阳守道为书院山长。欧阳守道字公权,号巽斋,吉州人,他品行正直,学识渊博,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吉州白鹭洲书院山长,长沙岳麓书院副山长。在白鹭洲书院,欧阳守道继承并发扬了江万里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品格,坚持倡导务实学风。在欧阳守道看来,把理想寄托于个人入仕而忘记国家民族的耻辱,是气节丧失的表现。他鄙视那种醉心科场,逐名图利的士风,认为学子们如果自幼在这种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氛围中成长,自然为日后不能保持名节留下隐患。假如学子都以科举致仕为治学之鹄的,必将忘记求学之真谛,必然会成欺世之伪士。欧阳守道认为知识分子沦为游末之士、吏青之士与盗窃之士,成为蚕食百姓、鱼肉乡里之人,这是读书人的耻辱与国家的不幸。因此,他在讲学中一边抨击时弊,一边要求学子们培养浩然之气。他认为这种浩然之气人人有之,不必外求,只需内养,它能使人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面对物质利诱和困苦磨难而毫不屈服动摇。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被深深地烙印在门人弟子身上。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白鹭洲书院一年来的求学,文天祥在经史方面受到了严格、规范的训练。欧阳守道的教益及其高尚道德与精深学识让文天祥耳濡目染,日夜浸润,获益匪浅。其后来在给欧阳守道的祭文中赞扬先生之学“求为有益于世用,而不为高谈虚语,以自标榜于一时”[1]23。可见欧阳守道的思想对文天祥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文天祥用自己的言行扩大了白鹭洲书院的声誉

宋代是个奢靡而积弱的社会。尽管当时的科技、文艺、经济非常发达,可从皇帝至士民,都崇尚纸醉金迷、肉林酒海的生活,国防实力却羸弱不堪。尤其到了南宋,国家更是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宋宝四年(1256年)正月,在白鹭洲书院受业的文天祥赴京城临安(杭州)参加省试。临行前,文天祥写了一首《次鹿鸣宴诗》。“礼乐皇皇使者行,光华分似及乡英。贞元虎榜虽联捷,司隶龙门幸缀名。二宋高科犹易事,两苏清节乃真荣。囊书自负应如此,肯逊当年祢正平”[1]24。诗描写作者取得了贡士,但其抱负不在于徒取空名(高科),而是保持住清节。这与一般只以猎取功名为目的的考生相比,确实不同凡响。经过省试,二月初一日,礼部发放初榜,文天祥榜上有名。五月初八日,21岁的文天祥参加了集英殿殿试。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文天祥“读书不忘报国”,面对朝廷的内忧外患,在回答理宗皇帝殿试题中的“人才乏而士习浮”这一问题时,他痛陈时弊,指出了士习不正、气节沦丧与国家人才衰败的重要关系:“何谓人才乏乏?士习蛊之也……士习厚薄,最关人才。今之士大夫之家,有子而教之,方其幼也,则授其句读……父兄之所教诏,师友之所讲明,利而已矣!其能卓然自拔于流俗者,几何人哉?心术既坏于未仕之前,则气节可想于既仕之后……厚今之人才,臣以为变今之士习,而后可也。”这个论述是深刻的:在唯利是趋的教育制度下,有几个能自拔于流俗呢?结果只能培养出趋炎附势之徒,而不是安邦治世之才,只有改变学风才能造就真人才。应该说,文天祥这一番对于人才与教育的论述与其在白鹭洲书院的亲身体会密切相关。从“心术既坏于未仕之前,则气节可想于既仕之后”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江万里与欧阳守道的教育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由于文天祥的“御试策”切中了时弊,提出了改革方案,表述了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1]32。凭借这篇策论,文天祥被理宗皇帝亲点一甲第一名――这造就了吉州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理宗感怀于白鹭洲书院培养了文天祥这样优异的人才,特御书“白鹭洲书院”匾额赐给书院悬挂,自此,白鹭洲书院名扬全国。

尽管在白鹭洲书院就学的时间只有一年,但书院和先生对文天祥的影响却从未中断。作为江万里的再传弟子,文天祥后来在给江万里的信中说:“某在门墙诸孙辈行中,而所以蒙钧天造就,知爱绸缪,出乎诸先生之右。”[3]95这说明文天祥深受江万里思想的影响。后来江万里任湖南安抚大使时,仍不忘对时任湖南提刑的文天祥进行勉励:“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1]69。江万里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为国效力,把挽救危局的希望,寄托在文天祥身上。文天祥没有辜负先生的期望,用自己的言行践行了老师的教诲:在国家危难、外族入侵、人心涣散、社稷将倾的严峻形势下,作为一介书生的地方官,文天祥毁家纾难挺身而出,以九死一生的气概,与元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当他不幸兵败被俘,又以浩然正气,顶住了敌人的威逼利诱,死节不降,文天祥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正气”。正是因为培养出了名动天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白鹭洲书院后来更是名震天下,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

在白鹭洲书院的榜样引领下,遍及吉州城乡的千百书院相继建立繁荣起来。在千百书院培育下,“庐陵士子科举成名,学者成林,作家成派,仕宦成群,著述成山,志士成仁,使庐陵文化千年昌盛,成为江西文化的重心所在。因而世人称吉安为‘文章节义之邦’”[4]124。仅南宋宝四年一科,全国举进士360人,吉州就占39人。兹后一发不可收拾,仅状元就出过17名(自文天祥起),进士出过2700名。正如《白鹭洲书院志》所言:“自文忠公创书院,而后制科飙举,名硕云蒸,几宇内之半。”[3]94

三、启示

尽管当代大学面临的现状与古代书院已经大不相同,但在人才培养以及学校发展的目标上与古代书院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争取培养一流的人才,争取成为一流的大学。白鹭洲书院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像文天祥这样的爱国志士,影响了一代代后辈学人;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后辈学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与爱国之举,对当时社会和后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反过来又让白鹭洲书院享誉全国。从白鹭洲书院与文天祥相互影响、相得益彰的史实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书院这种中国古代大学形式中,书院大师们的办学胸襟与识见在人才培养与书院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反过来又对书院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书院教育对我们当前大学的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一是大学需要洞悉教育规律的教育家以及大师才能培养出拔尖人才;二是好的大学校长能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发展;三是优秀毕业生有助于提升母校的声誉,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友。

参考文献:

[1]修晓波.文天祥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高立人.白鹭洲书院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白鹭的诗篇8

关键词 对话教学 数学课堂 个性 教育智慧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技术以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表现形式,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与乏味,使学生跨越千年时空,进人诗文意境,触摸诗文脉搏,倾听诗人隋思,感悟语言凝练,体会古诗神韵,为古诗教学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一、再现情景,领略古诗画面美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诗是用有声有色的语言描绘出来的生活画卷。叶圣陶曾说过:“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再现诗中图画,帮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在头脑中立体起来、活起来,使其尽情领略古诗的画面美。

教学杜甫的一首绝句,我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的情境:屋外杨柳呈现一派青翠欲滴的色彩,柳枝迎风飘舞;两只黄莺在柳枝间相互追逐,唱出了悦耳的歌声;再把画面切换到天空,看到成行的白鹭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杜甫隽永的诗句顿时化作形象可感的动态图像.使学生立刻“未入诗,先入境”。

师:“有人说,杜甫的这首《绝句》是一句一景,整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大家边读边想象,你能读出哪些画面?”(生想)师:“选择你最喜爱的画面,与大家分享。”生:“两个黄鹏……”师(课件出示相应画面):“你不但想象出了画面,还仿佛听到了黄鹏的叫声。具体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黄鹏唤醒了柳树……”生:“黄鹏在唱《春天进行曲》……”生:“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桃红柳绿……”师:“看到这清新明快的美景,听到这清脆婉转的鸣叫,诗人的心情该有多高兴啊!我们也来高兴地读一读……”师:“还有什么春景让他更欣喜呢?”生:“看到一行白鹭……”师(对应课件):“看一看,白鹭是怎样飞上天的呢?”生:“展翅,使劲,用力……”生:“长腿的白鹭连成一条线,多优雅啊,飞起来自然成行。”师:“春天到了,白鹭从南方又飞回了自己的家乡,它们多开心啊,飞得多起劲儿啊!一起来读读这句诗……”这样借助多媒体将诗中景象形象化,让学生具体可感,愉悦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兴趣盎然地进入了诗歌的学习。

二、立体释疑,品味古诗语言美

古诗语言凝练精确,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

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用得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就能轻松解决这一难题。

师:“诗人站在哪儿看景的呢?”生:“窗前。”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生:“窗含。”师:“你能用其他的字来换一换吗?(窗前,窗外)带进去读一读也说的通。窗前、窗外、窗含,哪个字用得好?好诗是要慢慢品味的。”师:“窗前,窗外,窗是窗,景是景。而用含字,你看景和窗就浑然一体,这儿用了含字好像把窗框写活了。”师:“同学们,我们看(课件先展示西岭壮美的雪景,再加上窗框)这窗框就好像画框,那西面山岭壮美的雪景就像嵌在窗框里的一幅画。这个含字用在这儿多美啊!”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彩。

三、精准导读,吟咏古诗音韵美

古诗短小精悍、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采用形象直观的影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白鹭的诗篇9

满眼是绿色的世界。绿绿的秧苗站稳了脚根,正婆裟着散发出无尽的青春。稻秧田规则不规则地错落其间,田间阡陌纵横,沟渠流水汤汤,清澈澄碧。金色的阳光裹着绿色的风的衣裳,在树梢上舞蹈,在房舍间穿梭,在冲冲洼洼里谈笑。白果树、杨树、桃树、桑椹树围着一坡又一坡的村舍低声絮语。

走过一个又一个小山坡,车子停靠在一户人家门前。一棵高大的杏树遮天蔽日,树下落了一地浅黄的杏子。柴垛、沙堆间有小鸡呢喃着觅食,门前、草丛中有狗儿在撒欢。

眼睛越过门前的水稻秧田,对面是一片深绿色的杉树林,山林是嫩绿色的杨树,树林越深,绿色也渐渐由浅至深,至深处则似一块墨绿色的玉镶嵌在广袤的天际之下。林间不时地传出“咕咕嘎嘎”的鸟鸣。灌入耳鼓的丝丝风声捎着鸟鸣声,不断涌动着你宁静的思绪。

放眼望去,树木葱笼,绿茵滚滚。绿林上空,蓝天载着悠悠浮云,天蓝得纯净,云白得耀眼。阳光丝丝透进,在树林间快活地闪烁着,跳跃着,林间点缀着若隐若现的白色,像盛开的广玉兰花。定睛一看,枝头上正密密麻麻地停栖着上千只白鹭!不知是否林间有人惊动,一阵风过,一片白鹭群飞而起,正扑棱着展翅向空中齐飞、滑翔、再栖落,白羽凌然,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咕咕嘎嘎的鸣声不绝于耳。让人疑是误入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千年诗行!

我们惊喜地走在田埂上,向杉树林近处走去。抬头仰望,丛林中,只见它们昂着高贵的头,或伫足枝头,君临天下;那雪白的羽毛,修长纤细的腿,体态婀娜如舞蹈的少女,姿态优雅又如高贵的绅士。有的在枝头筑巢、哺乳,嬉戏逗趣,有的引颈吟唱,翩翩起舞,它们体态轻盈,或奋力展翅,跃跃欲飞;或相依相偎,成双成对,带给你一份喜悦与宁静……偶尔回头,也见绿绿的稻秧田里,时有一两只缓缓飞落在明净的水田边洗喙叼鱼,稻田便成了一幅嵌在镜框里的画。让人不由想起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诗句。

暮色将近。一群群归巢的白鹭简洁地滑翔,优美地降落,影影绰绰,还有几只在林间盘旋飞掠几周,辗转低徊着翩然而落,在薄暮色中构成一幅曼妙的剪影。

影友们从林间归来,眼角眉梢挂满了喜悦,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这小山村鸟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妙画面。心中唯愿这山水相依的小山村,这吉祥鸟能够长栖

于厮。(选自《襄阳日报》2011年6月10日)

白鹭的诗篇10

团友们,当年诗仙李白曾写下“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千古名句。如果今天他老人家能光临的话,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厦门有个比秦淮河更迷人的白鹭洲公园。

你看,它海中有城,城中有湖,湖中有洲,洲中有池,池中有石,景景可以入画,处处可以赋诗。这个没有围墙的公园是1997年6月我市为喜迎“香港回归”献上的厚礼。

团友们,这是回归广场,咱们今天的开胃美酒。请看迎面这组古朴奇特的雕塑,上面刻有象形文字,哪位团友能看出这有何寓意呢?它叫“鉴门”,就是以史为鉴,取自魏征谏言唐太宗的典故。而旁边的这块“回归石”以及广场上种植的这1997株树,都在纪念那辉煌的1997年!

团友们,现在我们再来试试“休闲大草坪”这餐前小点。请看。这个草坪充分体现了温馨开阔的南国特色。这里没有了“严禁践踏”的阻拦,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亲近绿色、亲近大自然!您瞧,老人儿童、情侣夫妻、大家庭小家庭在这里尽情地嬉戏、游乐,构成了一幅其乐融融、家和万事兴的祥和画面。

踏着一片绿意,我们来到白鹭广场。它是我们的主菜,请大家细细品尝哦!过去,这里的 “员当渔火”,闪烁沉浮,飘忽摇曳,是厦门的古八大景之一;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厦门新二十景之一——“员当夜色”万家灯火,璀璨辉煌。站在这里环顾整片员当湖区,您看,它以湖水为铺垫,以白鹭洲为主体,以人民会堂为中心,以仙岳山为屏障,以四周高楼大厦为陪衬,是厦门标志性的休闲观光区。这城建海上,海在城中,城景相依、山海交融的美景,不正是厦门地理、历史、城市建设的缩影吗?瞧,湖上星星点点轻盈灵巧的身影,那是厦门市的市鸟——白鹭。白鹭的生存是衡量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喏,快看!那只正在低飞觅食,那对正在“谈情说爱”。大家知道吗?今年,在厦门“成家立业”繁衍后代的白鹭就有16000多只呢!

咦,什么吸引了团友们的目光?噢,是湖中央的厦门标志性雕塑——白鹭女神。您看,在那“日光岩”式的巨石基座上,她肩顶白鹭,沐浴霞光,以湖为镜,梳理着长长的秀发。那温柔的双眸,似乎在向团友们诉说着这座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温馨与美好:过去,我们在城市里建花园;现在,我们在花园里建城市。去年,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厦门荣获了“国际花园城市”E组第一名。在人们举杯欢庆的时候,谁会想到代表厦门申报参选的竟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呢?他以对厦门独特的情感诠释了一个老外眼里的厦门,那份爱深深打动了评委……他就是潘威廉,厦门大学的美籍教授,厦门市的荣誉市民。潘先生说:“我不仅爱amoy宜人的气候、美丽的风光,我更爱amoy这个大家庭里那可敬可爱的厦门人,他们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和古道热肠的秉性。不管是公共汽车上的让座,或是热情地向您指路,一点小事,一份温馨,每时每刻都让我感动不已。厦门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要向更多的外国朋友介绍我的家——厦门(闽南话),介绍我的家人——厦门人(闽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