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郊游十篇

时间:2023-03-28 05:39:00

一起去郊游篇1

我园采用混龄编班模式,利用混龄环境培养幼儿合作行为是我园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为此,我们经常组织大小年龄幼儿在一起合作游戏。本次活动,我们根据大年龄幼儿和小年龄幼儿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了“一起去郊游”的游戏情景,以激发他们共同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我们通过启发和鼓励大小年龄幼儿一起合作探索,引导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并培养大年龄幼儿大胆、自信、善于合作及乐意照顾弟弟妹妹的良好品质。

目标:

大年龄幼儿:

1.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合作搭山洞,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能用语言或动作引导弟弟妹妹参与游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保护他们,体现责任意识。

小年龄幼儿:

1.在活动中发展走、跳、钻、爬等基本动作。

2.在哥哥姐姐的引导和带领下积极参与活动,愿意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

大、小年龄幼儿:在混龄活动中体验大小同伴互动游戏的快乐,增强合作能力,增进友爱之情。

准备:

大小年龄幼儿相互认识并有一起游戏的经验;录音机、背景音乐(欢快和舒缓的音乐)、图卡纸、笔。

过程:

一、引出活动,交代任务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过家家游戏。请一个大男孩、一个大女孩先自由配对组成一个家庭,分别当爸爸、妈妈,然后再一起找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做自己的宝宝。快行动吧!

师:请爸爸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坐下来,让我们摆个造型拍张全家福吧。

(教师做拍照动作,以此增进大小孩子间的亲密感。)

师:今天爸爸妈妈要带着宝宝和老师一起去郊游。出发前,我要提醒大家:在路上,我们会碰到一些困难,爸爸妈妈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自己的宝宝。知道了吗?

(通过事先交代任务,引发大年龄幼儿产生照顾和保护好小年龄幼儿的意识。)

二、情景游戏:引导大年龄幼儿想方设法保护小年龄幼儿

师(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天气真好啊,心情也不错,我们一起走走走。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有节奏地走,并用自己的快乐情绪感染幼儿,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师(音乐间奏):前面有一片灌木丛,让我们弯着腰走过去吧。爸爸妈妈请照顾好宝宝,别让灌木丛划伤了宝宝。

情景一:刮风了

师(音乐停):呜……刮大风了。大冬天的,风吹在身上,宝宝们,你们有什么感觉?

师:风吹在身上很冷,怎么办?请宝宝们说说看。

宝宝:躲在妈妈后面/抱着爸爸妈妈……

师:啊,原来爸爸妈妈可以保护宝宝。请爸爸妈妈赶快动脑筋想办法给宝宝挡风。

师:请问爸爸妈妈是用什么方法帮宝宝挡风的?

妈妈:我们两人把宝宝围在中间。

爸爸:我用衣服挡住宝宝。

师:嗯,爸爸妈妈真会动脑筋。

师:宝宝,有爸爸妈妈保护,暖和吗?还冷不冷啊?

宝宝:不冷了。

(根据大小年龄幼儿的能力差异分层提问,互动交流;对大年龄幼儿有创意的想法给予及时的鼓励,以此拓展幼儿的思维。)

师:爸爸妈妈成功地保护了宝宝,真能干。风停了,让我们继续出发吧!(音乐起)前面有条小水沟,让我们一起跳过去吧。(音乐间奏)停,歇一下。(音乐起)来,继续跳。

情景二:下雨了

师(音乐停):轰隆隆,下大雨了。怎么办?请爸爸妈妈赶快动脑筋想办法为宝宝挡雨。

师:你们用什么为宝宝挡雨?

爸爸妈妈:房子/雨伞/雨披……

师:宝宝有没有被雨淋到啊?

宝宝:我身上干干的,没有淋到/我也一点都没有淋到……

师:爸爸妈妈真能干,你们又成功地保护了宝宝。请宝宝伸出大拇指夸夸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真棒!

师:哎呀!爸爸妈妈只顾着给宝宝挡雨,自己都淋湿了。宝宝,你们说怎么办呢?

宝宝:换件衣服/用毛巾擦一下……

师:哦,那请宝宝们赶紧给爸爸妈妈擦一下,要不然他们会感冒的。

(通过引导大小年龄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小年龄幼儿从中学习一些夸赞和关爱他人的方法,同时也让大年龄幼儿体验自己付出的快乐,并进一步强化照顾和保护小年龄幼儿的意识。)

师:雨停了,我们继续出发吧。(音乐起)前面有一座高山,山路很陡很危险。让我们扶着宝宝一起爬山吧。

情景三:宝宝累了

师(音乐停):走了这么多的路,爬了那么高的山,宝宝累了,走不动了。可前面还有一段路,请爸爸妈妈想办法帮助宝宝一起走。

师:你们用了什么方法?

妈妈:我是抱着宝宝走的。

师:这个妈妈真好。

爸爸:我是背着宝宝走的。

师:哇,这个爸爸的力气真大。

妈妈:我们是一起牵着宝宝走的。

师:这个方法不错,很省力哦。

(在这一环节中,所有幼儿的走、跑、跳等基本动作都得到了锻炼。同时大小年龄幼儿之间产生了很多的互动。)

三、互动游戏――钻山洞

1.两人合作搭山洞。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钻山洞的游戏。谁来搭山洞呢?

爸爸妈妈:我们来搭山洞,宝宝来钻。

师:为什么?

爸爸妈妈:因为我们年龄大,弟弟妹妹年龄小、个子矮,搭的山洞我们不好钻。

师:宝宝们觉得爸爸妈妈的建议好吗?想钻爸爸妈妈搭的山洞吗?

宝宝:想。

师:请爸爸妈妈用身体合作搭一个山洞,山洞可以大,也可以小,但要保证宝宝能钻过去。动脑筋想办法,尽量搭出不同的山洞。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大年龄孩子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搭山洞,引导小年龄幼儿钻山洞。)

师:这个山洞好像要倒了。宝宝,你爬过去的时候怕不怕?

宝宝:有点怕。

师:爸爸妈妈,宝宝有点怕哦。怎么样搭山洞,才能让宝宝爬的时候更安全呢?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尽量启发大小年龄幼儿之间开展互动。比如,通过引导小年龄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启发大年龄幼儿学习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调整自己的造型。)

2.交流分享,用“拍摄照片”的形式记录。

师:请爸爸妈妈带着宝宝坐下来休息一下。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你们搭的山洞。

(请幼儿逐对展示自己搭的山洞。等大年龄孩子搭好山洞,教师做拍照动作,然后用简笔画快速画出造型,展示在黑板上。当幼儿搭建的山洞雷同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和已展示出来的图片进行比较,鼓励幼儿尝试搭出新的山洞。)

师:爸爸妈妈搭出了这么多形状的山洞。宝宝们,这些山洞好玩吗?你们最喜欢钻哪个山洞?

3.集体合作逐个搭出宝宝选出的几个最喜欢的山洞,供宝宝钻爬。

师:爸爸妈妈搭的山洞真好玩。现在,我们请爸爸妈妈们把山洞连起来,变成长长的山洞给宝宝们钻。

一起去郊游篇2

(一)尊重发展规律,维护相关者的利益与此同时,城郊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深厚的民风民俗,需要创造出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围,所以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城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打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氛围环境。在城郊旅游发展过程中,过分的向城市化偏向,这会导致城郊旅游缺乏特点和生命力。在发展城郊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投资者的热情,鼓励多种途径的资金进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城郊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区域宣传,不断筹集资金,本着可以带来经济利益的原则,鼓励各方投资者进行投资。同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政府和社会资金的进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利益分配,加强对当地居民的资金支持,同时也要激发他们参与旅游开发的热情,不断地投入其中,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迎接游客。这不仅是一个制度性的分配,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只有使城郊旅游市场的发展符合所有相关方的利益,这种旅游模式才能够具备更长的生命周期。

(二)探索发展规律,引入多元模式城郊旅游市场的拓展和发展,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而选取正确的开发模式。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自主开发,也可以根据当地居民意愿,进行筹资入股,所有实权落实到当地的政府身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做到利益分享共同合作开发。以上这些方法,都需要人们的不断探索发展和实践,寻找适合城郊旅游开发和发展的规律,引入多元化模式。在产品形式上,与利用森林面积大等优势,进行度假村设计、采摘园农庄模式、休闲农场模式、野外生存模式以及体验农村生活等多种模式,这些产品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广大城市游客,而且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还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三)强化宣传和促销,打造自身品牌现如今城郊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地争先发展自身周边的城郊旅游市场,但是由于缺乏创新和创意,使得城郊旅游市场陷入了同质化严重的怪圈。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旅游区要想发展自身的城郊旅游市场首先就要创建具备自身特色的城郊旅游地品牌,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城郊旅游地的品牌建设主要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通过市场调查结合群众的需要,以此来确定城郊旅游地的主题和目标定位以及合适的消费人群;通过各渠道不断加强宣传城郊旅游产品。利用新媒体等形式,如微博、微信等,通过全新的媒体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宣传自身的旅游特点。同时也可以利用传统宣传手段报纸、杂志等,采取广告的形式,配以适合的营销手段。通过这些手段不断宣传和展示城郊旅游发展现状和其身上存在的特色,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来不断发展城郊旅游,形成发展城郊旅游的良好氛围。

二、总结

随着我国新休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人们将会有更加灵活的时间选择去进行旅游活动。而城郊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体验,在使游客感到身心愉悦的同时也可以使游客回归自然、享受城郊文化生活,是一种高品位的旅游方式。城郊旅游是以城市周边优美环境作为载体,以美丽景观作为依托,不断地将我们生活的环境、生态、人文气息、民族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有深度的体验旅游。城郊旅游也是国际上新热门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区别于传统的旅游形式,要是以体验、感悟、参与为主,不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游览。我国城郊旅游刚刚兴起,对于城郊旅游的未来发展也需要做以下探索:加强城郊旅游自己独特的内容,同时对其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开发意义做出总结,讨论城郊旅游为何不同于传统的旅游活动,有怎样的区别;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促进成交旅游的开发。不仅要对开发区域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也要对客源市场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内容进行总结。由此在对城郊旅游进行创意规划设计,在功能分布与总体布局上进行细致分析,最后才能面向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但是我们还应当谨记,在促进城郊旅游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注重规划层面的发展。

一起去郊游篇3

尽管这些被赋予了不同主题的旅游景区名称不同,但相同的是,其在京城旅游消费者中维持的热度多则两三年,少则一两年,之后便被新涌现的热点所取代,甚至还有曾经辉煌的经营者在风光过后陷入经营窘境,比如开发经营爨底下的京坤集团。

实际上,伴随着京郊旅游业态的迭代翻新,市民的旅游消费方式也快速升级,从最初的游览风景,到后来的观光采摘,再到时下的休闲体验,京郊旅游凭借人文生态资源坐地收钱的好光景早已一去不返。

在人们对消费升级更为挑剔的背景下,谋划一个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京郊的旅游资源大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箭已在弦上

市区的快节奏与京郊的田园牧歌充满了鲜明对比,“在工作之外寻求一个放松的空间”,京效旅游就是在这一最简单直接的需求刺激下快速崛起。

事实上,除去长城、十三陵这些独一无二的历史人文景观,面对着首都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京郊各地利用自身的山水生态资源招商引资,吸引到了大量的投资者涌入,而市场的反应也有力地回应了这些投资者,古村落、房车营地、水镇等,京郊但凡涌现一个新兴的旅游方式或业态,都会在北京旅游市场激起一片涟漪。

全域旅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盛行于京郊各区,区域的旅游主导者们希望,进一步利用好某个点上的眼球效应,在让更多的游客引进来的同时,还要留得住、有消费。

但短暂的喧嚣过后,京郊区域的旅游部门却发现事与愿违,一两个景区的兴起虽然提振了区域旅游人气,而对全域旅游的带动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距离市区较近的爨底下,在前些年火热之时,临近村落的一些蹦蹦戏等传统文化也曾复兴,但记者在走访临近的柏峪、双石头等村时,当地村民直言,近些年爨底下的火热确实让村里增加了不少游客,但除了顺道观光之外,很少有人花钱看戏消费。就连距离爨底下较远的黄草梁村,也由以前的无人问津变成了旅游热点,但去那的大多是喜爱登山的“驴友”。

而距离市区较远的古北水镇亦是如此,密云旅游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临近水镇的雾灵山谷虽然多了一些观光的人群,但大多是走马观花的顺路观光客,真正的消费几乎没有,而境内的云蒙山、水库等密云传统景区,古北水镇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不可否认,在传统旅游景区普遍面临经济压力的同时,爨底下、古北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景区,却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确实也给京郊各地带来了重要启示:同样的一片山水,在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时代内涵之后,资源价值得到了重塑,经济效益更是得以数倍跃升。

实际上,这种发展态势对于京郊各区而言,整合区域旅游资源、重塑资源价值,已然是箭在弦上。

近几年时间,一些不甘落伍的区域已经成立了区域性旅游资源整合平台,探讨区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比如,密云组建了大美密云旅游公司,整合运营辖区云蒙山、民俗旅游等资源;门头沟设立区级旅游公司,逐步注入灵山、爨底下等优质旅游资产进行整体运营开发;平谷成立区级旅游公司,谋划全域旅游资源开发等。

不只如此,一些嗅觉敏锐的资本也已经悄然进入。比如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了规模达一百亿的京西旅游发展基金,致力于对京西旅游资源的再投资。

出路在哪里

有了重塑资源价值的认识,组建了区域性的旅游公司,社会资本也虎视眈眈,似乎已经万事俱备,但真正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从资源产品角度来说,除了昌平、延庆等地的明文化遗迹之外,京郊各地旅游资源相近,大多以人文山水闻名,但以一个区域作比较,各区之间没有形成比较鲜明的特色差异。

从资源开发角度来说,人文山水资源的开发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同样存在着同质化问题,若是对山水或某一种文化有兴趣,实际上去一个景区就足够了。

曾经参与京西旅游基金项目的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目前的京郊各区旅游因人文山水闻名,却又被人文山水所困,缺少一条能够从战略层面串联起区域内各个旅游资源的主线,不仅各区之间的旅游资源同质化,而且一个区域内的景区之间也存在着恶性竞争。

实际上,京郊各区之间均不乏能够涵盖全区旅游资源的一条主线,比如门头沟的古村古寺、延庆的长城、密云的山水、怀柔的民俗等,只不过一方面在区域性旅游平台成立之前,大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缺乏真正全区层面的整合,另一方面在一个新的旅游概念或者模式出现之后,区域间跟风模仿、搭便车的现象普遍存在。

比如,房山在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地质公园之后,“世界惟一一个位于国家首都的地质公园”概念刚刚打出去几年时间,延庆便成为北京第二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地质公园。

其实,一个区域的特色标签都历经了多年积淀,很难通过一个名头或者招牌实现异地复制。像密云的古北水镇,事实上打的还是山水密云的牌,如果改成文化小镇,或者长城小镇,可能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同样,爨底下当年的成功也是如此。

倘若各区之间能够将这些赚人眼球的景区内涵上升到全区战略层面,以此布局全区的旅游发展,形成同样内涵但风格各异的特色旅游产品,不仅能借势对外强化区域旅游特色,应该还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除了以一条主线串联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之外,由谁来经营,其实也是摆在各区旅游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起去郊游篇4

关键词:城市近郊旅游;旅游地产;旅游经济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长株潭城市近郊旅游与旅游地产的耦合发展研究”(14C0659)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6日

城市近郊旅游景区往往处在城市化最活跃、郊区农业景观向城郊结合和城市景观演替最为显著的城市边缘地带,在城市空间快速扩张的趋势下,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也面临着许多发展的困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兴旺,旅游消费从观光型到休闲度假型的转变,一些房地产投资商介入旅游产业发展项目,推进了以旅游为主题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和兴起,二者的融合也将极大地推进中国新一轮旅游经济的增长点。

一、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尤其是人们的旅游消费开始由长距离旅游向中短途旅游转变,从追求旅游景点名气向追求旅游质量转变,短线旅游、乡村旅游等城市周边旅游已成为消费者的旅游热点。城市郊区旅游资源依托大城市稳定的客源市场,以及资源、客源、区位和设施优势,吸引着大量的城市居民去观光、度假、休闲和娱乐。

(一)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现状。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由于城市人口和交通的高度集中,城市问题日显突出,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拥挤、能源紧张、城市绿地空间日趋减少等。我国城市绿地空间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要少,人均仅4.1平方米,而近几年由于城市扩大等原因,不少绿地挪作他用,使绿地空间更显紧张。由于城市绿地空间不足,制约了城市居民的户外活动,一些城市公园已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特别是周末尤为突出。而城郊生态环境相对较好,郊野空间开阔,空气清新,有江河湖泊、绿草森林、鸟虫啁啾等这些市区缺乏而又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许多城市周围还有风景胜地、寺庙古刹、名人陵墓等景观,郊野的田园风光、农家生活也让城市居民心驰神往。这些都强烈地吸引着厌倦城市喧嚣、繁杂生活的城市居民奔向郊区。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节假日延长、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闲暇时间的增加是人们能够实现外出旅游的前提条件,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是其内在因素。在旅游消费上,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不再愿承受“人车劳顿”之苦,花费许多钱财东西南北几千里路观光游览,而是热衷于足刚出户,不用远行就能观赏到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和游览主题公园。

另外,城郊旅游所拥有的特性也是促使其自身发展的重要原因,如优越的区位条件使其拥有大量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回归自然”、“可持续发展”等发展基调,使人们在与自然对话中,全身心得到放松、家庭亲情得到融合、朋友关系得到升华;参与体验性较强使得城郊旅游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各种人文旅游项目,如历史遗址游、名人故居游、文化名城游、特色居民游、民俗风情游、民间艺术游、革命圣地游、各种主题乐园、宗教旅游等飞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城郊旅游的文化内涵;城郊旅游产品多种多样,有传统的自然观光游览,也有时尚的蹦极、攀岩、跳伞等专项旅游。同时,其经营方式也是多样的,不受地区、部门的约束。城郊旅游无论从资源、产品和经营方式各方面来看,都是综合的,具有极强的包容性。

(二)城郊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城郊旅游的大众旅游市场已经形成,然而从城郊旅游自身发展来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城市的城郊旅游景点的设施布局犹如“天女散花”般处于无序化状态,缺乏科学的优化组合;同时,没有良好的交通、接待等配套服务设施,旅游项目雷同,重复建设过多,过于超前的旅游业开发也不利于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发挥;城郊旅游产品结构类型单一,主题设计雷同,地域环境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创新不足,同一地域常常出现众多同一类型的旅游地和产品,导致竞争加剧,旅游地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大部分城郊产品形象定位较低,缺少精品项目,都是一些传统的旅游项目,无外乎就是让客人漂流、农家乐等,都是把城郊旅游定位为一种低消费、低层次的旅游产品;城郊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落后,交通、通讯、给排水、电力、饭店等等均不可能与城市相比。另外,城郊景观出现严重的城市化倾向,旅游产品开发中“先人造景观,后自然景观,重人造景观,轻自然景观”的做法尤显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城市景观建筑,这种人工景观可以收到短期经济效益,然而从长远来看,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再者,城郊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游客与景区的信息不对称,游客一般通过朋友推荐、网站、杂志、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来收集信息,对景区的交通情况、住宿、饮食、购物等情况了解的渠道较少。许多城郊旅游景点、景区只是依靠回头客和口碑效应带来一些客源。旅游宣传、促销缺乏强有力的手段,未能充分引导和调动市场。

在现实城郊旅游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片面追求客源数量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已造成了很大破坏,景区布局分散,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城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地产发展现状

目前,旅游业的繁荣带来了旅游地产的规模化开发。我国旅游地产现阶段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要由政府主导开发。在我国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背景下,对旅游区和旅游地产开发还主要由政府主导,政策性明显。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和对旅游地产自身规律的背离,使得旅游地产的发展偏离了市场的需求,许多大型的旅游地产项目难以正常经营,甚至濒临破产,成为烂尾项目。

(二)高端化日益明显。由于作为主导的开发者――政府没有明确旅游地产的市场定位,把目标客户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而忽视了中端消费者,失去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三)投资方式日益多元化。早期的旅游地产主要由国有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开发与经营管理,民营企业的投入少之又少,更鲜有外资企业的投资。目前,我国逐渐放开对旅游地产的开发权,大量国内民营企业成功获得开发权,而有强大资金能力和管理经营能力的外资企业也纷纷以酒店管理公司的身份涌入我国旅游地产项目的开发运作中,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四)资源优势明显。目前旅游地产开发项目大部分分布于我国较好的风景区,占据了较优质的旅游资源,因此具有了强大的资源优势,为将来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发规模逐渐加大,无论是投资项目还是旅游地产的面积都非常大,周期比较长,逐渐与国际接轨。

(五)投资和度假消费需求加大。旺盛的旅游地产需求为其规模化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早期对旅游地产的需求以国内商务型、会议型度假为主,家庭式的休闲为辅,而目前商务型和家庭型则平分天下,共同支撑了旅游地产的开发。异地置产的兴起也为旅游地产的兴盛做了不小的贡献。

三、城市近郊旅游与旅游地产耦合发展研究

(一)城市近郊旅游对旅游地产有带动作用

1、良好的资源环境。随着旅游的发展,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的原始风貌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和改变,但由于其城市化率总体说来相对中心城区水平较低,受到现代工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影响较小,受各种类别的污染也相对较少,基本能保持其本身的自然山水风光和田园风貌。同时,我国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包括温泉、湖泊、草场、山林、雪原、喀斯特地貌等众多类型;这些丰富多彩且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成为旅游地产开发商和购房游客的特殊吸引物,成为游客在考察旅游地产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极大地带动了城市近郊旅游地产的发展。

2、广阔的市场需求。随着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量也正在逐步加大;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紧张的工作除了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收入外,也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理念,人们更加渴望在有限的假期时段回归自然、体验休闲度假生活,以达到放松身心,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旅游地产的产生与发展正迎合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因此,具有良好资源与区位优势的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成为城市居民出游居住的首选地带,从而使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地产时将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3、旅游产业综合带动效应。旅游产业本身就是综合带动非常强的产业。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同样能够带动交通、通信、餐饮、酒店、商业、地产等行业的发展。事实上,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与相关部门和众多行业的互动发展过程。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着社会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极大地带动和刺激相关部门和行业发展。旅游业在与其他行业联合互动发展时,将比单纯强调发展旅游业或其他某一行业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更加显著,有利于形成产业经济良性增长,保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旅游地产促进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

1、提供资金支持,提高旅游目的地经营水平。旅游地产项目的投资为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大量资金的支持,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开展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建设,能有效推动旅游目的地更新颖、更高级和更综合的经营模式的出现,并进一步改变过去旅游地仅依靠门票维持收入的局面。而众多特色接待设施既能满足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又能增加旅游地收入,大大提高了旅游地的盈利能力,改善了旅游目的地的经营水平,推动了旅游地的全面发展,延长了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

2、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实力。旅游地产项目及其接待设施既可以作为一种景观资源,与旅游地协调发展的同时又最大化地体现各自特色;又能改变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过去仅以简单静态的方式来吸引游客,而忽略动态手段的产品开发方式,使得各近郊旅游目的地内部能打开旅游产品开发的新思路,从整体上有效弥补原有旅游资源和产品所存在的不足,丰富旅游产品的层次,促使旅游产品多元化综合性发展,有效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地区旅游消费结构。

3、产生联动效应,保障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性。旅游地产项目的建设一方面能带来优质的物业管理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这就有利于使旅游目的地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完整接待体系,同时极大地带动当地人口的就业水平。而且,旅游地产的产生与发展就能更加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和各种能源进行利用,有效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实现旅游业、地产业的有序发展;使得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相协调,既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又保证后代人的权利不被侵犯,因此城市近郊旅游地产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对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当地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使得城郊地区与城市的差别逐渐缩小。

4、旅游地产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旅游地产的发展是伴随着休闲度假旅游的产生和普及而发展起来的,同时,旅游地产的发展又反过来支持和引导休闲度假旅游的深入,进一步改变传统观光旅游粗放式的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道路,不再以单纯追求接待人数的增加而提高收益,旅游地产的发展使旅游者逗留时间增长、消费水平提升,各种商贸往来成倍增长,使旅游经济走向效益化发展模式。

四、总结

由上可以看出,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通过其良好的资源环境、优良的地理区位、广阔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旅游产业产生的综合效应来带动旅游地产的发展,而旅游地产的发展则能够促进城市近郊旅游地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旅游地经营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的提升,并促使旅游地生命周期发生变化,保障旅游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郊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进程中,如果能将城市近郊旅游业和旅游地产系统高度耦合,促进两者良性协调,为城市旅游经济迎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8.

[2]刘云,甘开鹏.国际公约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兼论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0.1.

一起去郊游篇5

因为明天要郊游,我起了个大早,又不停地叫:“妈妈,快起床!我要去郊游!”那是因为我激动极了。

到了郊游地点,我就迫不及待地排好队。第一个游戏:夹气球,我和李思雨一队,要和另一队比,开始,我和李思雨先到达终点,我们拿了奖品,又高高兴兴地去玩了。第二个游戏:捉鱼,也很好玩哦!我们下水了,刘欣逸抓到了一个田螺!我也要抓!我不怕踩水,这水凉凉的,很舒服。我一个也没抓着,但也很开心!第三个游戏:老鹰抓小鸡。哇,有人被抓到了!真有趣!

我喜欢郊游,哈哈!

一起去郊游篇6

在北京旅游板块中,郊区县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满足北京市居民的小长假出游需求,各地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纲要》出台,该年9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提升至战略高度,旅

游文化产业园随之成为重要的文化业态,拓展了旅游的空间和深度,丰富了文化产业园的内容,将旅游赋予了更多文化内涵,而文化产业园也凭借旅游有了更加丰富的展现形式。

机遇尚在

几年的发展,北京郊区县的旅游文化产业园从原有的吃老本逐渐发展出新的方式,将旅游、主题公园、动漫、游戏以及影视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根据区位优势,逐渐形成自身特色。例如,怀柔定位为“中国影都”,凭借中影集团和星美等电影集团的影视基地和后期制作基地,将影视文化和旅游有效整合在一起,其中长城8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就是位于怀柔区慕田峪景区,集影视、美术、传媒、广告、动漫、音乐、红酒、雕塑等于一体的文化创意综合产业园区;昌平区则着力将明十三陵历史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汤泉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功能区、昌平新城文化创意产业园、京北数码港、郑各庄主题村庄等创意新区打造成新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而作为北京旅游点“阴影区”,大兴则希望通过国内首家深度影视体验互动室内乐园――“中国影视大乐园”项目转变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另外,“京西古道”的门头沟成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平谷致力于打造“首都音乐产业园”等等。从运行情况来看,旅游文化产业园快速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政策、经济、社会和产业等方面的机遇。

一、政策打开通道

政策是北京郊区县旅游文化产业园快速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从《文化产业振兴纲要》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为转折点。作为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全国文化中心,北京自然将文化产业大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早在2008年,据北京市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实际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整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成立,去年成立对文化产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的文资办等等政策都为旅游文化产业园提供了政策指引和导向,打开了北京文化产业的上升通道,拓展了其发展空间。

此外,2013年1月1日起北京市对部分国家实行的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北京郊区县旅游文化产业园带来了更多的国际消费者。

二、经济增长驱动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北京郊区县旅游文化产业园发展的驱动力。北京市早在2008年GDP就突破了万亿元大关,而人均收入突破了8000美元,经济发展步入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另一方面,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为北京市郊区县的旅游文化产业园注入充沛的资本力量,北京银行成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最大的银行之一。此外,北京市财政每年都会有专项资金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并且将郊区县的有潜力的项目列为市重点项目。

用地方面,对旅游文化产业园的用地指标较为宽松。交通的便宜和便捷也为北京郊区县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便利,北京市正在打造“1-1-2”小时交通圈:即中心城内通勤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1小时,最远新城到中心城(五环路)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1小时,北京到环渤海经济圈(华北京津冀)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平均不超过2小时。地铁和快速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更是缩短了郊区县和中心城区的距离。这些经济因素成为北京市郊区县旅游文化产业园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社会转型助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成为必然。社会转型意味着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形态以及价值观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周末或者小长假时期去郊区旅游休闲或者深度体验成为人们常见的生活方式。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也突破500万量,人们出行更加方便,活动半径大大增加,这为郊区县的旅游文化产业园带来了大量的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能力,郊区县的旅游文化产业园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场所,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四、产业融合推进

北京郊区县的旅游文化产业园发展面临的重要产业机遇即是产业融合。旅游产业、创意产业、金融业以及新科技在文化产业园内通过文化元素整合之后,将原有的文化业态和旅游业态进行了有效融合,从而催生出新的旅游文化业态,而这正是文化产业园的应有之义。将不同产业元素整合进而产生化学反应,打通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将研发、体验和交流完整地融合,通过文化主线,将主题公园、影视、动漫、游戏等产业元素融入进来,借以科技手段,实现资源、区位、市场和品牌的有效对接。

挑战犹存

北京市郊区县旅游文化产业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挑战。

首先是来自于同质化发展的挑战。虽然郊区县有不同定位,但是由于文化资源本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比如长城元素、影视元素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产业形态就会被快速抢进,比如通州和大兴都想在影视方面加大发展力度,通州和平谷也都想在音乐产业园区方面有较好的发展,而在旅游资源方面,虽然在原有的旅游资源基础之上有一些改进,但成效不大,仍未完全摆脱吃老本阶段。

其次是来自于周边城市的挑战。随着交通更加便捷,高铁极大地缩短了北京和周边地区的时空间隔,高速公路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方便,首都两小时交通圈已经可以拓展到环渤海经济圈(华北京津冀),这些地区也都做好了承接首都居民的旅游休闲准备,而且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如承德正在打造规模庞大的旅游文化产业园,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

此外是来自于体验服务升级的挑战。旅游和文化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消费者获得身心的满足,从而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流。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周期一般较长,但建成后可变化弹性很小,这与消费者追求新奇的消费心理会产生冲突,如何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下为消费者提供不断升级的服务体验,也是北京郊区县面旅游文化产业园面对的挑战。

一起去郊游篇7

25世纪的一天,我起床准备和李晓晓、杜小云出去郊游。洗漱完毕之后,三步两步的跳下了台阶,走向我面前的小汽车。打开车门,只见汽车把出去郊游的衣服摆在我面前。我惬意的坐在了驾驶座上,但现在的驾驶座可不是开车的啦!安全带自动扣在我身上,我把语音打开对他说:“今天哪里适合郊游?”“神奇海岛适合郊游,您是要去那里吗?”“是的”我说,“再去李晓晓和杜小云家里接他们。”这时小汽车自己开动了,因为它的头顶上是太阳能板。

汽车出了故障怎样办?不要紧。故障诊断部分会不停检查,发现故障后自动修复。如果问题严重,就立即发出停止行驶的指令,以免事故的发生。

自动空调系统根据气候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自动打开调温装置,将车内的温度调到最佳水平。

不久的将来,你会拥有这样的一辆车。

四年级:王佳钰

一起去郊游篇8

[关键词] 农家乐旅游 宝鸡近郊 问题 对策

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品农家情、购农家物、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旅游,正成为现代都市人新兴的旅游方式。农家乐的兴起,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农民市场主体作用,促使农民进入旅游市场和参与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回归自然”的呼声渐起,广大游客对非名胜古迹的田园农家、乡村风情的热恋,致使我国旅游市场中的“田园度假式”休闲旅游产品倍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休闲旅游农家乐也在宝鸡市迅猛发展,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了推进宝鸡市近郊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宝鸡市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探索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宝鸡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优势

1.资源优势

宝鸡历史悠久,山川峻秀,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十分丰富。有部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66处,县级239处;部级自然保护区1处;部级森林公园2处;有风格独特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炎帝遗迹以及与之相关的天台山、张三丰修道的金台观、北首岭原始社会遗址、闻名世界的佛骨圣地、皇家寺院法门寺、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姜子牙钓鱼台、岐山周公庙、诸葛亮鞠躬尽瘁的五丈原、秦公一号大墓、丘处机修道地陇县龙门洞、高山草原关山牧场等著名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是当今旅游热点城市之一。宝鸡的民间艺术品以及土特产品丰富多彩,地方小吃风味独特,扬名省内外。这些优势资源奠定了宝鸡“农家乐”发展的大环境。

2.区位交通优势

宝鸡近郊的农家乐大多选址建设在城郊结合带或成熟旅游区附近,交通优势明显,交通路线四通八达,路况条件较好。市内交通以火车站广场为中心,在火车站广场可以乘公共汽车到达市内、市郊各景点。此外,在火车站广场有开往嘉陵江源头、大散关等各景点的旅游专线车。从市内乘公共汽车,微型小面包车或自己驾车半小时至两小时就能到达,可进入性强,路途短,有效的避免了游客旅游的长途劳累之苦。

3.价格优势

宝鸡人均消费水平不是很高,农家乐旅游带有观光度假的性质,适应了城市居民特别是工薪阶层的消费水平,花钱不多,即可享受到宜人的田园风光,或爬山涉水,或垂钓踏青,或采摘水果,或娱乐经济实惠。游一天大约平均每人20元~70元,低廉的价格,特色的体验使农家乐在占城市人口较大比例的工薪阶层中拥有广阔的市场。

二、宝鸡“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宝鸡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

从2006年全市农家乐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三年来,全市8个县区20多个村发展农家乐项目经营户近360户,年接待游客67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6000多万元,农家乐旅游项目已成为我市旅游业和环城市旅游产业观光带上的一个新亮点。以市区为中心,在近郊的蟠龙原、冯家原村、胜利原、陵原等地方,兴起了以休闲、度假、健身、娱乐等为主的农家乐观光项目,每天有三四千人进农家门、吃农家饭,在农家休闲度假,逢双休日和节日,每天约有二、三万人到近郊旅游观光。农家乐的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2.宝鸡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

(1)旅游产品单一,“雷同化”严重

寻求差异,开阔视野,满足猎奇心理,从中获得知识和美的享受,是旅游的基本动机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产品,集游、食、住、行、购、娱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与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参与性,因而产品特色鲜明。而宝鸡近郊许多农家乐推出的旅游产品重复,项目雷同,缺乏科学规划,层次低,功能单一,就是“住农家院子,吃农家饭,摘农家果”等基本上就是这一套(如表所示)。虽然这些旅游产品和城市生活构成差异,但如果家家都是这一套,天天都是这一套,就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会下降,吸引力也会下降。

(2)旅游环境建设有“城市化”趋向

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感知是旅游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作为农家乐旅游环境,它的吸引力就是乡村农家的自然状态。而宝鸡近郊农家乐的很多旅游景点建筑都是白瓷砖贴面,缺少农家民居特色,有的农家乐住宿建筑风格效仿城市,住宿规格向标准间看齐。还有的建设大型餐厅,大摆宴席,大酒店式的接待服务,游客享受的就是一种低层次的城市生活,缺乏农家个性化色彩,也没有乡土民居的特色,如有很多农家乐为了提高住宿档次大建装潢华丽的小洋房,房屋内部陈设也是宾馆化的一套,乡野环境氛围不够,这完全违背了农家乐的旅游环境特色,也不能满足游客想要体验田园风光、农家宅院的需求。

(3)旅游产品缺少文化内涵

人类具有文化好奇和求知的天性,物质生活越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就越强烈,因此旅游者对感受不同质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生活状态的需求也就越强烈。为了满足旅游者对文化的追求,势必要引起景区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开发。目前宝鸡近郊兴起的农家乐旅游产品还很粗糙,仅停留在观光、餐饮和娱乐的低层次上,能够反映民风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很少,这与游客的旅游需求发生矛盾。

(4)缺少集体性参与的旅游产品,农事活动提供不足

目前,宝鸡近郊农家乐的客源主要是三大人群:一、市区的“上班族”在双休日,节假日居家旅游或和朋友旅游,二、中老年人平日的锻炼旅游,三、单位集体节假,纪念日旅游。从客源来看,旅游者具有群体性的特点,但现有农家乐中能集体参与的旅游产品很少,很多游客都不能体验到集体参与的乐趣,也只是换个地方坐一起喝茶,聊天,下棋打牌罢了,缺乏特色,缺乏新鲜感。此外农家乐的农事活动是旅游者体验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旅游项目。农家乐旅游的过程就是为旅游者创造体验农村生活,生产以及农村风貌的全过程。但宝鸡近郊“农家乐”现有的农事参与活动仅停留在采摘上,旅游产品的开发没有抓住目前旅游者不仅仅重视旅游结果,而是更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情感满足和愉悦感受的心理特征

三、宝鸡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

1.以差异性模式突出农家乐旅游的特色

宝鸡近郊周边塬区各地农家乐与市中心间的距离都相差不大,竞争激烈,很容易相互效仿。因此应从总体规划上入手,依托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不同来发展自己的农家乐。如:北坡有公园,有金台观,其他塬区就没有,陵塬有大唐秦王陵,其他塬区就没有。由于小地域空间的不同,在饮食,生活习惯,生活习俗上都会存在差异,即便是同一种食物,不同地方,不同的人做法也会有差异,必须突出、扩大这种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吸引力。农家与城市要有差异,农家与农家之间也要有差异,应形成“家家有特色,村村有主题”的特点。开发模式应“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充分发掘特色,发展特色产品、特色餐饮、特色服务,真正形成游、食、住、行、购、娱一体的特色产业链,用特色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2.以田园公园模式建设“农家乐”的旅游环境

农家乐景点建设并不是城市建设的简单模仿,景点设计与建设应于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景观相和谐,要给游客不同于城市建设的体验。田园公园以乡村自然景观,农事生产,乡村风俗风情为主题,是乡村景观地方性特色景观的展示空间,但不进行特意的人工景观汇集,而是真实展示乡村景观的本来面貌,才是农家乐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和发展的源泉。宝鸡近郊农家乐大多都分布在市区周边塬上,农业景观丰富,完全可以利用当地农业景观发展主题田园公园式农家乐。如胜利塬和蟠龙塬可开展“油菜观赏周”,“荞麦观赏节”等主题观赏活动,黄灿灿的油菜花,红殷殷的荞麦花,一定是市民郊游的好去处,游客在此即与大自然保持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又享受了宁静详和的氛围,在大自然的“氧吧”中获得身心的快乐,忘却对城市喧嚣快节奏的工作压力,这是对游客需求的最大满足。

3.以文化中心模式提高“农家乐”的品位

文化是旅游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农家乐应着力挖掘民俗文化,设置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在亲身参与,充分体验中感受农村的风情民俗和地方文化。宝鸡作为“炎帝故里,周秦文化发祥地,民间工艺品之乡”,悠久灿烂的历史积淀宝鸡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清姜河畔塬区“农家乐”临近炎帝陵可大力开发具有农耕文化的旅游产品,开展农事参与的“套餐”模式,从耕作,浇水,除草,施肥,培育,采摘各个环节都设置活动,使游客得到全过程的亲身体验,并获得农耕文化的愉悦的同时又能获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教育 ,这对于居家旅游,有孩子的家庭更具吸引力,这种时段“套餐”模式的旅游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重游率。此外还可根据传统时令设计体验性的节庆农家乐,宝鸡市周边塬区的农家乐可利用其本身的地势高,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等优势,中秋,端午等时节可举行大中小型集体共度佳节活动,既为游客营造了“开轩面场埔,把酒话桑麻”的意境,又能使其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4.以多层次开发模式拓展“农家乐”的旅游项目

农家乐的客源在年龄,学历,职业以及出游的群体性上有明显的层次性。因此,需根据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设置旅游产品。一般年轻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猎奇,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倾向于放松,老年人怀旧心理较强。应按层次需求来深化和拓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内容。如可现场进行具有宝鸡浓郁乡土气息的剪纸、刺绣、脸谱、草编、灯笼、根雕等民间艺术品的制作活动,既满足了游客的猎奇心理,又加强了游客的参与性。宝鸡市渭滨区冯家塬,金台区蟠龙塬、胜利塬等地还可利用其地势高而平的特点设置如:秧歌、踏青、放风筝、拔河等游乐项目来吸引城里不同层次的游客。还可以针对宝鸡各大企业事业单位,每逢佳节或是特殊纪念日,组织员工选择农家乐作为户外活动的场所,开发能够体现团队精神,提倡互帮互助的旅游项目,营造更强的具有集体观念的环境氛围。

四、结语

宝鸡近郊农家乐旅游产品的开发要本着差异化,特色化,层次化,中心化的原则,提高旅游活动项目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产品吸引力和竞争力,为进一步发展宝鸡旅游事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巩前文张俊飚:体验经济与“农家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J].2006年第11期

一起去郊游篇9

最初,这种旅游接待方式备受赞誉,且因为对农村经济的带动而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

然而,在农家乐已经发展了近20年之后,其瓶颈的出现——缺乏创新的简单重复以及接待特色和品质的提升缓慢,让越来越多的旅客开始重新考虑回归酒店及度假村,

农家乐,路在何方?

甲二 资深旅游媒体人

中国的农家乐,不应止步

笔者之前曾经读到一组资料,数据显示,在农家乐、民俗村的数量急剧上升的同时,单个的农家乐的收入正在下降。同时,随着郊野度假酒店、度假村的兴起,郊游住宿选择的比例也开始向正规住宿接待机构倾斜。大批新建的民俗村、农家乐集中区入住率提高速度十分有限,部分甚至陷入经营窘境。

真的是这样么?或者说,真的是中国的消费者已经“洋”到不屑于农家乐的消费,都有实力去住酒店、度假村了么?其实不然。

如果说“洋”,我们不妨看看西方国家20年前的数据。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1996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法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25%。

看到这组数据,我想我们不应该再给农家乐发展的停滞不前找任何借口,我们应认真找到其发展瓶颈之所在。

首先,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私家车的发展,一度兴盛。但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特色,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几乎占据了农家乐市场的80%,缺乏差异化的农家乐让游客的重复旅游兴趣大减。

其次,有些地区的农家乐在建设上没有做好旅游资源的调研,追求规模效应。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在一些风景比较一般,游客吸引力比较低的地方,同样有几十上百个农家乐并存的“壮观“景象。如果一个村有100个农家乐,按一户接待10人计算,一个村子的接待能力达到上千人,相当于3-4个五星级酒店。接待能力远远大于景点可以吸引的客流,毫无疑问,这种盲目建设摊薄了农家乐的利润。

最后,农家乐虽经过多年的发展,但在接待水平和接待特色上,一直低水平重复发展,吸引的客户始终比较低端。

因此,农家乐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必须从科学规划、合理建设、突出特色、提升档次等多方面下功夫,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体系。

苗华敏 自驾俱乐部负责人

现在的农家乐,缺什么

作为一个资深的京郊自驾游组织者,我比较客观地见证了农家乐发展和遭遇瓶颈的全过程。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京城私家车保有量的急剧提升,郊区自驾游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一批新建、新兴的景区也随之兴起,农家乐也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黄金阶段。

坦率地说,在世纪之交农家乐的兴起中,很大程度是农家乐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当时严重不足的京郊旅游接待能力。当时,北京市关于郊区新城和郊区旅游的整体规划还不够完整,在很多今天被称为黄金路线、黄金景区的地方,接待能力很差。除了少数的招待所、旅店外,只有一些比较著名的成熟景区有硬件条件过硬的宾馆。而这种硬件过硬,就当时而言,也主要指的是住宿接待,娱乐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下,农家乐提供的不仅有基本的住宿条件,也有一些如烧烤、导游、特色采摘、农家生活体验方面的娱乐性选择,因此得到了很多游客的追捧。

但十数年匆匆过去,一大批专业、规模化、上档次的郊区接待机构开始普及,大的接待中心可以接纳数千游客,其中又分别有以会议、体检、保健、温泉、红酒、综合娱乐、体育为各种主题的选择,一些3A以上的景点周围,也营建了大量星级度假村和酒店。游客们完全可以享受“乡野生活、城市食宿”的双重体验,这极大地分流了原有农家乐的客群。

部分农家乐开始突围,但受资金的限制,最大的也不过是提升了接待的容量、增加了餐饮娱乐的项目,但在整体的软硬件服务水平和特色经营上,基本是止步不前。虽然有些新兴的农家乐也建立了网站,但受经营者经济能力和经营思维的限制,总体上提升有限,因此,农家乐在不断损失中端以上客群的同时,还在因为规模化而被摊薄利润。

我认为农家乐的突围,必须是在政府引导下的科学发展,在样板指导下的有序发展,在聆听游客心声基础上的有目的发展的结合。

苗伟 海外旅游达人

农家乐要提升的恐怕是观念

我在各个国家都体验过一些郊野旅游。我个人感觉,中国的农家乐是可以搞好的,但需要系统的学习成功经验。

作为一名游客,其实我个人关心的只有三点——居住的舒适和洁净、餐饮的自然和生态、预订的方便和简单。

我在法国、西班牙都住过乡村旅店。其中很多乡村旅店的规模,其实还不如我们的农家乐。它们甚至还不会和国内的农家乐一样,提供一些一次性的洗漱用品等,可以说比我们的农家乐更“古朴”。

但我们依旧很乐于住这种乡村旅店,首先是特别干净。我记得在德国的海德堡附近的一个乡村旅店住过,店主每天都要给我们换新的床单、被套、枕巾,全是雪白的。我们实在是觉得这样太“奢侈”了,即使在国内,在家里,一周到两周换一次床上用品对大多数人已经足够。但这家店主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他们就是这样的习惯。我记得看到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说在二战期间,德国本土已经开始挨炸弹了。但他的房东还是每天打扫一次房屋,甚至每天端着大盆的肥皂水去洗门口的一段人行道……在这里我绝非是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但在一些农家乐看到陈旧的被褥、灰尘噗噗的枕头和已经发硬的毛巾时,真的没有勇气睡下去。毕竟不是战争年代,不是行军或者逃难,我们是去旅游或者休闲的。我想,这里面要提升的恐怕是观念,不是设备。

一起去郊游篇10

大班幼儿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很强,我在实践中尝试探索,让幼儿真正做早操的主人,师幼共同建构早操音乐、动作、器械,共同设计和编排早操,孩子们在明快、熟悉的音乐中,拿着自己喜欢的器械,做着自己喜爱的动作,轻松愉悦的游戏、跑跳,享受着早操带来的快乐。现将我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早操主题我做主

确立主题,可以构建幼儿早操运动时的一种意境,有效增强早操的游戏性、趣味性,激发幼儿参与早操的兴趣,乐趣。春天里,我班正开展《我要去郊游》主题活动,幼儿很喜欢这个主题,去踏青、采花、放风筝、骑马、追蝴蝶、网鱼,玩得不亦乐乎。区角游戏时,往往也自主的玩一些郊游时发生的趣事,或角色扮演郊游的情景对话,课间走廊上随时可见一只只“蝴蝶”、“风筝”相互追逐、嬉笑。其实,对于新早操主题我心理已经有谱了,当在班上征集意见时,果不其然,孩子们异口同声说:“郊游”。结合班上幼儿喜爱的动画人物喜羊羊,于是,来源于幼儿学习生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既是幼儿自己做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早操主题就产生了――“喜羊羊去郊游”。

二、早操音乐我做主

音乐是早操的灵魂,幼儿熟悉的、喜欢的音乐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参与早操的兴趣,满足他们发展需要,真正成为早操活动的主人。

首先,我组织幼儿进行联欢活动,让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歌曲唱出来大家听,教师及时作好“好歌曲”记录工作,推选出二十首幼儿喜欢的歌曲,在此基础上投票选出最最喜爱的十首经典歌曲。结合主题,按照音乐节奏、情感、意境的不同,经过班级“早操创编组”一直同意,最终确定智慧树《我要去郊游》作为早操活动开始部分的音乐,《菠萝菠萝蜜》作为早操中间部分的音乐,《虫儿飞》作为早操放松部分的音乐。

然后,发挥幼儿和家长的智慧,共构早操音乐。请家长收集幼儿喜欢听的歌碟带到幼儿园,看看哪些歌曲是幼儿共同熟悉的、喜欢的,又适合早操主题的。幼儿和老师、家长一起观看,在观看中哼唱,在哼唱中纷纷谏言自己喜欢的歌曲,最后在大家共同商议下,《阿拉伯之夜》、《加沃特舞曲》、《爱啦啦》、《巴拉巴拉樱之花》相继进入孩子们的早操音乐名单里。

三、早操动作我做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游戏时,我将幼儿选好的音乐播放出来,让他们自己唱自己跳,并告诉他们早操的动作都由他们创编的好动作组合而成,于是,孩子们激情更高了,创编意识更强了。听着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音乐,自由的想象和创造,同时,我也有意识的引领幼儿感受不同音乐的节奏、情绪情感、故事情节。这样他们创作出来的动作,有的形象逼真、有的夸张有趣、还有的像在讲述音乐故事,个别孩子的动作好看,其他幼儿纷纷跟着学,我及时的记录下这些充满童趣的自创动作,然后进行整理,合理化编排。排好后再征求幼儿的意见,若是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动作就采用,不喜欢的师幼一起修改,直至幼儿满意为准。这样创编出来的一整套早操动作是既简单又幼儿化,既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幼儿学,真正的让幼儿做了一次早操的主人,早操主角还给了孩子。

四、早操器械我做主

《指南》说:“激发幼儿参加早操活动的兴趣,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早操器械是让幼儿积极参与早操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早操音乐到位了,孩子成了早操活动的主人,可是我们又遇到了一个难题:什么样的器械适合我们的早操主题呢?组织大家开展讨论,幼儿一致通过:喜羊羊骑着马儿去郊游。早操器械的名称确立了,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早操器械“马儿”呢?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家长和幼儿建议:在我园附近农村斑竹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竹子,用它来制作成好玩的早操器械“竹马”,又轻便、又好玩、又契合主题要求。

利用周末,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来到园所附近农村斑竹镇,采伐可以采用的竹子,并请教当地会制作“竹马”的老人,现场教授工艺,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开展制作活动。经过一天的时间,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小“竹马”就在孩子们灵巧的双手下诞生了。拿着自己制作的小“竹马”,现场玩起来,有的骑着玩、有的当作拐棍拄着走路、有的当作木枪扛在肩上,有的还被摆放在地上拼成了多种图形,孩子们在上面跳来跳去,开心极了。回来的路上,孩子们集体欢呼:“早操器械,我做主”,家长们也感叹:“这次活动开展的真好,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孩子们既学会了制作早操器械“竹马”,又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五、早操形式我做主

《纲要》说,游戏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要融入幼儿园教育的一日活动之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得以不同发展和提高。在主题早操活动中融入游戏环节,将游戏活动贯穿于早操始终,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参加早操,体验快乐,自主探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