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十篇

时间:2023-04-08 08:07:22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篇1

1、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来源:文章屋网 )

记承天寺夜游篇2

一、仕途坎坷中的饭巯惺手情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北宋文学大家的身份是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但他的仕途却是坎坷的,有因才华招人嫉妒被排挤陷害,也有因其政治观念保守即不支持王安石变法而遭贬。本文就是他在元丰二年因不支持新法而被支持新法的党派网罗罪名入狱,即“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途中所作。虽说表面上只是贬官,但实则是被限制了很多权力,相当于流放,这对于壮志满怀的苏轼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然而,在贬谪的困境中,苏轼的心境是旷达闲适的。

文章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交代了时间与事件,向我们平淡叙述了苏轼去寻张怀民的前因后果,第二部分则是描写苏张二人夜游散步时所见之景并继而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当时仕途失意,遭人陷害被贬流放偏僻之地[2],但却能在一个小小的承天寺中看到如此空明的景色,足以见出其是一个拥有旷达乐观的性格的人,这也就是我们要分析的思想意蕴的一个方面。在初冬的夜晚,看到月色悄悄入户,一个“欣然”可见作者看见美景的欣喜之情,本就是被流放至此荒远之地,但是作者却能在凄冷的深夜欣然出门赏景寻求赏景的乐趣,可见其内心对于自己遭遇的并不挂怀。作者寻来好友一起夜游承天寺,通过“积水空明”来比喻当晚月光之皎洁透亮,呈现的是一幅静态的月光图;“藻荇交横”来比喻冬夜风中摇曳茂密的竹柏,同时也显示了当晚月亮的明亮,赋予了月光一种灵动的生机。若不是内心的旷达,又岂能见到如此动静结合的美景?文章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个连问、一句感叹,作者以闲人自居,表达自己闲然自适的心境[3],展现旷达的情怀,一个“但”字也暗写出了作者对于世人追名逐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现状的悲哀。同时“月”与“竹”这两个意象也是作者高洁人格的写照。

二、北宋政治打击下的伤感心境

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最后的问句和感慨倒也凸显了文章主题思想的悲观一面。为何苏轼会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连问?这不仅仅只是因为他对于所见的美丽空明的月夜竹柏之景,但却无人懂得欣赏的痛心。他更想表达的是他自知在仕途上已经不能有大的成就,他就犹如那空明之景,因为有别的人和物在吸引着众人,所以在这个时代的任何地方自己都不能得到重视,空有满腔抱负但却无处可施。所以文章末尾两个连问,慨叹自己虽有才能实干,但却无人懂得欣赏的悲观心境。“闲人”二字进一步理解则是深一层次表现了他对于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与自嘲,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怎奈朝廷却不给他机会。“如吾两人者耳”,这样一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犀利评价,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当时世俗之人的人生价值观是很不赞同的,想到自己和张怀民因为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被小人排挤,所以表面上虽然极尽在描写一个似乎是旷达闲适的主人公形象,但实际上内心也有无法言说的伤感与悲哀。毕竟他曾是意气风发,豪情壮志,希望仕途顺利并成就功业的,而御史李定等人策划的“乌台诗案”却让这些成为了泡影。此情此景之下,想起自己遭遇的这些时,苏轼虽极力隐藏内心的伤感,但还是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压抑之情。

三、作者暗藏于心的坚定意志

虽然苏轼在文章最后道出他认为当今世人追名逐利忘记美景,可他对于仕途也有着自己的执念,只因如今他仕途的不顺,所以才能在这样的夜晚看到此中美景。他性格中的这一面,从文章开头也有所体现,当解衣欲睡之际作者看到月光悄悄地进入时,内心深处对于自己仕途的不顺和寂寞之情瞬间被激发,所以即使寒夜仍然出门去赏景。作者需要知音来共赏美景,分担被贬的压抑痛苦,他所慨叹的“如吾两人者耳”指的绝不是那些追名逐利之人,从他对于朋友的选择上也能看出他内心的执着。“庭下如积水空明”等句,表达了苏轼顽强的个性,即便是被贬和失意也不忘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不改变正直的性格,也要活出真实的自我,这是让我们今天的读者钦佩的地方。

总之,这篇随笔是苏文的代表之一,主要是为了表现作者对于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之下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感伤与坚定等情感,使得文章内涵更加丰富。其词《定风波》慨叹:“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是苏轼人生态度的写照。今天,我们大学生重读这些随笔和词作文字,仍能感知到其豪迈坚强的人生态度,感受其逆境中仍要奋起的可贵精神。因此,这些美文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和体会。

参考文献:

[1]洪宗礼.语文教学参考书[M].南京:凤凰传媒出版集团,2012.

[2]林语堂.坡传[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12.

记承天寺夜游篇3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 念天地之悠悠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病终C.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巘多生怪柏 D.与余舟一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欣然起行 (2)惟长堤一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雾淞沆砀。4.用原文词语填空。【甲】、【乙】两文都描绘了自然美景,【甲】文着重写“ ”,【乙】文着重写“雪”。同是美景,【甲]文景物美在“ ”,【乙】文景物妙在苍茫。l.A (A.均为“想到”。B.寻找;不久。C.消失;最。D.连词;参与)2.(1)高的样子 (2)只3.(1)只是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雾淞一片4.月(月色)空明

记承天寺夜游篇4

坡笔记与今之微博最大一个差异,乃是不赚点击率与赚点击率。赚点击率有时候就危言耸听也并非不可能的。要维持微博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场面,必须靠新闻,或“新新新闻”,以致似是而非的东西不可避免地出笼了。

前不久曾见有写家为微博找鼻祖,说《记承天寺夜游》即为微博鼻祖,“现代微博的鼻祖竟然是一个古代人——坡!”理由是苏轼的这些短文写下来后随手收入囊中,正如今之微博的页面上一样。

《记承天寺夜游》乃是永恒佳境瞬间变幻的精妙记录,写景简明而周到,用意澹远而旷达。可能这位论者被感动,恰好在给微博找根源,于是仿佛获取独得之秘。而好些大网站也将其说法推到首页,以为重要发现。

估计当其读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在微博喧嚣的环境里,忽然如坐春风,不禁渊然沉醉,于是下意识地当成微博的鼻祖了。

今之微博当然也有精彩的语录、感悟、记事。但这似乎更像论语文体,而非写景小品,自然写景小品也是有的,但微博的速度、传播的特征决定其更像前者而非后者。再说古记种类繁多,要说微博与之相像,可能接轨的应是杂事笔记。固然笔记里头也有写景小品,但毕竟量少,更多的是志怪、杂记、考辩等。所以实指《记承天寺夜游》为微博鼻祖,实为拟于不伦。

微博像跟帖。只不过跟帖较集中,而微博各个分散。如是出于记事的需要,则微博更像日记。然而今之微博充斥大量的文字垃圾,三言两语的流水账恐怕连妇姑勃溪都算不上。

古代小品,你看见也好,不见也好,它都处于自在写作的状态,甚至“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一种心情表达,与他人关系不大,至少无须广而告之,不必有充量的受众。坡笔记与今之微博最大一个差异,乃是不赚点击率与赚点击率。赚点击率有时候就危言耸听也并非不可能的。要维持微博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热闹场面,门庭若市的感觉,必须靠新闻,或“新新新闻”(民国时期成都出版的一家著名报纸,这里借用其报名),以致似是而非的东西不可避免地出笼了。

记承天寺夜游篇5

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早在十多年前就因是邓丽君最后的温柔乡而声名远扬,而票房大热的《泰囧》加速让其成为旅游热门地,而四月,泰国一年一度的新年泼水节让这个态势变得更为火爆。骄阳、热浪、泼水、狂欢、派对、夜市和美食,还有少不了的佛寺与祈福,过完农历新年的你,快飞往清迈,去感受那里“囧”然不同的新年气氛吧。

泼水除旧岁 祈福迎新年

路线一:帕辛寺祈福—上街巡礼—堆沙佛塔

每年的4月13日到15日是泰国的新年,称作“宋干年”,与中国一样,泰国新年的这几天也是举国欢庆、合家团圆,只不过他们用来庆祝新年的方式与我们很不一样——以泼水庆祝。泰国人相信用清水可以洗净过去一年的污垢与不幸,迎接崭新而美好的新一年。而在清迈这座因美丽芬芳而被唤作“泰北的玫瑰”的小山城,玩转泼水迎新自然是最适合不过了。

泼水节开始的第一件事,不是着急畅快游玩,而是像个清迈人一样宁神祈福、亲近佛缘。4月13日新年的第一天,跟着当地人来到清迈最大的寺庙帕辛寺,这里正在举行隆重的新年庆典。僧人们在大堂内为民众肃穆诵经,人们将自己准备好的物品供奉给僧侣,僧侣再以桃枝将盛满鲜花的香水洒在信众的头顶,人们将这份祝福的香气互相传递。接着,信众们虔诚地用清水小心翼翼地清洗主殿供奉的帕辛佛,然后抬佛像上街巡礼,见到之人无不报以恭敬及谦逊之态。

到了晚上,跟当地人一起把沙子搬到寺庙,用沙堆佛塔,插上彩旗和花朵。人们离开时,脚底总会带走一些被祈福过的流沙,那即是好运的象征。

泼水派对 狂欢不打烊

路线二:护城河泼水狂欢—夜间动物园—清迈城门夜市——“邓丽君可乐鸡汤面”

泼水节的第二日,狂欢正式开始!乘坐清迈特有的嘟嘟车来到清迈护城河边,这里的水仗打得如火如荼。表演花车沿街一字排开,舞台上的乐队热力演奏,舞台下的人举起水枪向上扫射,一时间,水花、灯花、荧光棒,五彩缤纷热闹开锣。不一会儿,人群中开始互相喷水,碰到有礼貌的会说一句“萨瓦迪卡”,碰到胆大的,问都不问,直接拿桶将你从头浇到脚,反正水不够了就打开街旁的水龙头接。(节日期间,清迈政府早在重要街道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好让大家尽情玩乐。)如果碰到调皮的,水桶里竟然装的是刺骨冰水,不过被泼到的人绝不会生气,因为被泼的水越多,代表受到的祝福越多。

玩到湿身,这一天的活动还不算完,换件干净衣服赶快来清迈才有的夜间动物园吧。清迈夜间动物园位于素贴山上,占地达百亩,站在山顶得以俯瞰整座清迈城,风景壮丽。夜间动物园依据食肉动物喜好夜间活动的习性,特开设夜晚游览活动,乘坐小车近距离观察狮子、老虎、熊等动物,这项活动是否比之前的泼水游戏更为刺激?

游览完夜间动物园,清迈最大的城门夜市才刚刚上场。等着你的是五花八门的手工艺品、古董首饰、琳琅百货、还有最最令人无法割舍的美食大餐!最最传统的是“泰粉”,酸酸辣辣,非常过瘾。而不得不吃的当属可乐鸡汤面了。可乐鸡汤面是邓丽君的最爱,据传她曾在这里连吃下三碗面。这家店面位于清迈湄宾大饭店对面,外观很不起眼,但每天都有很多人专程造访,只为吃一碗传说中的“邓丽君可乐鸡汤面”。

沐浴佛光 清迈寺庙游

路线三: 双龙寺—清曼寺—龙昆庙

“不到清迈城,不知庙宇多”,清迈一座不大的山城,光寺庙就有300多座。在清迈旅行,很难不游览一番当地的寺庙,在惊叹清迈寺庙的建筑美学之外,也在佛光沐浴下,将心沉淀。

清迈最重要、最显著的当属位于素贴山的双龙寺,相传是一只白象驮着舍利走啊走,走到了这里停下,便成了日后寺庙的选址。双龙寺由两条双龙从山脚下盘旋至上,寺庙门口供奉着传说中的白象雕像,进入寺庙中庭,满壁贴满金箔,在清迈明朗的阳光下,顿时熠熠生辉,仿若佛光普照,最适合为亲人祈一份祝福与平安。

记承天寺夜游篇6

(同等奖次按姓氏笔画排序)

新诗歌获奖作品(共118篇)

特等奖

《趟过宋词的苏轼》,韩簌簌

一等奖

《印象・汝窑》,谢耘;《三苏园的月光》,鲜圣

二等奖

《三苏坟前,我是今世的苏小妹》,刘小雨;《父亲》,李小波;《苏洵》,岳杰;《舞钢,一座钢铁之城》,贾旭磊;《东坡湖上,我是你最后的月光》,萍萍

三等奖

《致苏轼》,一地雪;《与苏轼谈论平顶山上空的月亮》,大卫;《寒食帖》,王自行;《行匿的血脉》,爪哇岛;《豫西坡地》,杨全生;《春暖花开,我爱着一座激情澎湃的城》,李晓泉;《秋日莲花山》,邵永刚;《柏风似雨三苏园》,单菲;《三座坟的芬芳》,赵大海;《三苏园,让一颗心如此宁静》,贾旭磊

优秀奖

《一只鸟慕名飞来》,一地雪;《苏子・耀亮了一个地名》,丁济民;《这些竹》,二月草芽;《雨落东坡》,川北藻雪;《煤,我的爱人》,马万里;《三苏园“蛙鸣”》,马聚申;《尧山尧山》(组诗),王心平;《从眉山到平顶山》,王文涛;《苏轼印象》,王东照;《下沉,或者上升》,王兴伟;《俺爹用上下乡补贴手机》,王国干;《谒郏县三苏坟》,王静静;《月夜读东坡》,牛香草;《三苏园:不朽的灵魂》,邓诗鸿;《平顶山四月的末梢》,邓焕然;《读苏轼》,冯金彦;《三枚月亮的王朝》,北荒;《坡和他的月亮》,北荒;《清晨,一只翠鸟从三苏园飞起》,申艳;《尧山》,白勺;《坡》,石群良;《东坡碑林》,石群良;《平顶山印象》,龙小龙;《关于N种花的形而上吃法》,龙美尔;《明月清风祭三苏》,任德华;《平顶山颂歌》,刘汉植;《三苏园月夜》,向迅;《风花雪吟会三苏》(组诗),字如方;《歌者》,孙振东;《碑林》,安昌礼;《在郏县,怀苏洵苏轼苏辙》,汗漫;《苏轼》,祁鸿升;《三苏园,一阙灵魂的闪电》,许岚;《向一种清洁的人生致敬》,许青禾;《苏轼在黄州写寒食诗帖》,许青禾;《郏县诗情》,邢剑君;《三苏园》,邢剑君;《我歌唱一座城市》,齐善兵;《数字东坡》,何君华;《香山寺写意》,何秋香;《山是平顶的好》,余承安;《梦游三苏园》,初夏;《鹰城的高度》,吴万夫;《平顶山的高度》,吴浩雨;《三苏园:灵魂的居所,心灵的星座》,杜文瑜;《诗词的故乡》,杨晓华;《穿行在平顶山掌心》,李元业;《收获的另一种姿态》,李元业;《访三苏墓,想到了天涯……》,李庆华;《赤壁的光芒:东坡居士》(组诗),张平;《三苏园,骨子里的远方》,张帆;《麦子熟了》,张超;《小议东坡》,张庆岭;《香山寺月》,张晓林;《仰望三苏墓地柏树林》,张慧贞;《三苏园怀古》,邱保青;《半斤月光》,陆承;《梦中与坡先生山顶对饮》,陈亮(山东);《扯一扯布衣东坡的衣袖》,陈于晓;《诗词是寺庙的语言》,陈有才;《平顶山:“三苏”的词牌名》,龙;《守望》,陈德远;《豪放派里的小峨眉》,单菲;《广庆寺记》,周大强;《东坡大写意》,周秋月;《一条江流进了平顶山的大封面》,周新寰;《风声》,岳杰;《夜读苏轼》,巫小茶;《在三苏园里小酌》,庞小伟;《站在平顶山上鸟瞰麦子》,武建华;《他年夜雨――致三苏》,罗书M;《疼痛与抚摸》,若川;《三游三苏园记》,郑海军;《北宋》,姚良良;《坡在鹰城》,柯金寿;《鹰城之恋》,柳歌;《郏县,词的渡口》,贺华建;《三苏祠里的沉默》,贺华建;《东坡怨》,赵静;《鹰城之思》,赵立功;《苏轼,今夜我在三苏文化的风景里穿行》,赵福治;《三苏坟》,王胜利;《香山寺,拜妙善观音》,徐赋;《听苏坟夜雨》,徐俊印;《尧山恋》,栗乙格;《画眉谷》,栾淑娟;《行走的月亮》,秦瑛;《今夜,和古柏一起听雨》,秦建国;《尧山红叶》,耿汝镜;《对话东坡》,郭张彦;《拜谒三苏祠》,寇俊杰;《三苏园情思》,敕勒川;《天青色年代》,萧萧;《游三苏坟》,黄小芬;《观“银线瀑”》,黄亚洲;《大地的居士》,黄巢菊;《写给鹰城》,鲁宝荣;《有个地方叫郏县》,薛凯敏;《在三苏园》,魏维伟;《雨谒三苏》,魏增良

旧体诗词获奖作品(共118篇)

特等奖

《鹧鸪天・咏马街书会》,胡吉祥

一等奖

《高阳台・三苏祠拜东坡露天塑像》,孙中林;《水调歌头・平顶山放歌》,赵国山

二等奖

《尧山红叶》,丁欣;《谒郏县三苏祠》,杨逸明;《题平顶山》,胡云泉;《七律・苏坟夜雨》,胡吉祥;《大香山放歌并序》,胡吉祥

三等奖

《应山远眺》,杨四震;《登大香山》,杨四震;《永遇乐・春回鹰城》,杨晓宇;《郏城吊三苏》,李树喜;《月夜独斟》,张雷;《七律・谒苏轼雕像》,张明昭;《昭平湖行吟》,陈亮(四川);《赶马街书会》,高振邦;《人文平顶山》,梁上泉;《秋游漫记》,寒石

记承天寺夜游篇7

??余自从寄幻身于空门后,99年春来苏州灵岩山寺报考佛学院,读书四年。而后奉命挂搭于寒山寺,并进寒山书院从事教学工作,至尽亦有四个春秋了。无心住在此寺中,穿衣吃饭两件事,青灯古佛一卷经;鸟啼花落,钟鸣鼓响;随四时之运转,寒暑之易节,悠闲度日,自有无限之乐趣与妙意。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楼一阁、一殿一堂,乃至清风明月、江枫渔火、画桥流水,皆为我人妙明心中所现之物耳!细心玩味,自可全丑即美、全恶即善、全假即真也。为表聊心,故今作文以记之。

??一、古寒山寺名之由来

??

??据《吴郡图经续记》、《吴郡志》等典籍的记载,寒山寺创建于南梁•天监二年(公元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至今也有1500余年的历史了,可谓是千年之古刹名蓝也。

??寒山寺的前身是“妙利普明塔院”,招提名义,檀度因缘,皆以塔着。开山有塔,其来久矣!顾名思义,此寺最初只是供养妙利普明菩萨舍利的一个塔院而已,其规模不甚恢弘。但地处枫桥繁华区,邻居运河之要塞,为南北客必经之道,但在当时之影响颇为巨大。故自唐人张继题诗以来,四方游士凡至吴,无不知有寒山寺者。寓贤羁客,临流抒啸,无非霜天钟籁。

??有史料可考,寒山寺亦称“枫桥寺”,最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改赐名“普明禅院”。范大成在《吴郡志》中载:“普明禅院,即枫桥寺也。在吴县西十里,旧枫桥妙利普明塔院也。”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仍称枫桥寺(孙觑《枫桥寺记》)。

??元代始复寒山寺之名,元顾仲瑛、汤仲友等诗均题名为寒山寺。其后明、清、民国至今,一直均沿用寒山寺之名。

??之所以古寺由最初之“妙利普明塔院”而改名为寒山寺,一是为了拓建伽蓝;二是为了纪念、追踪寒、拾之遗风。据明•姚广孝之《寒山寺重兴记》载:“唐元和(今注:当为贞观)中,有寒山子者,不测人也。冠桦皮冠,着木履,被蓝缕衣,掣风掣颠,笑歌自若,来此缚茆以居。暑渴则设茗饮,济行旅之渴。挽舟之人,施以草屩,或代共挽。修持多行甚勤。寻游天台寒岩,与拾得、丰干为友,终隐入岩石而去。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

??如上之文,其意在于说明古寺得名之所以然,细想起来实有其深远意义与历史价值。关于普明菩萨之久远劫前本事,广载于如来诸经论中。如《大宝积经》说,菩萨乃多宝世界,宝积佛前之弟子。《首楞严三昧经》说,文殊菩萨未来世成佛,其名为普明。又《华严经》说,菩萨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代表,作华严法会之参席众。《法华经》说,释迦文佛受记声闻弟子陈憍如未来世成佛,其名为普明。”又“八十八佛名”中,亦有普明佛之名号。虽则诸经论所言不尽全同,然其旨味亦甚吻合,莫非是为了说明普明菩萨远本之难思难议。称“普明菩萨”,意谓菩萨乃倒驾慈航之佛位菩萨,为辅弼王法弘化而示居因位;言“普明佛”,则知菩萨久远劫前早成正觉也。总之,“妙利普明”的意思,就是说此菩萨能以光明普遍照破世间一切痴暗,使大地一切众生同沾妙利。

??关于“寒山子”高僧之示显人间近迹,虽则生卒之年不可考,但《史书》中确有其人其事之记载,况且还有《寒山子诗集》的流传世间。明•姚广孝之《寒山寺重兴记》中亦言:“(寒山)方丈则设寒、拾、丰干之像,不敢忘其所自也。”不过此三老不被世人所识,但其行持超特。据说寒山子长年穴居天台寒岩中,不与世人争;丰干在国清舂米供众,骑虎游松门;拾得在国清为众烧火造饭,心甘情愿。其三老之事迹,具载于《高僧传》、《祖堂集》中。共7页,当前第1页1

本散文作者:曲槐

??世人怀疑寒山子是否曾到过苏州寒山寺?则有诗可作证。如:“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这首五言律诗足以说明寒山子晚年曾取道古运河来苏省亲的事实,不必疑尔!

??菩萨遁迹,游化人间,处处示灭,处处示生,身无定相,居无定所,高深莫测。天台人见大师合缝岩中,苏州人见大师缚峁枫桥。

??开山有塔,以显本地风光之久远,原以宝塔乃如来法身之象征与代表,以示佛法高深广博之不可思议也。稀迁禅师拓建伽蓝,额名曰“寒山寺”,实乃遵循一大时节因缘,以纪念寒、拾、丰干三老示显人间的悲心与用意,进而光大发扬其随意自在的解脱精神。从而使名胜道场与高僧事迹相呼应,为古刹添光,为高僧谱写了光辉一页。可见,希迁禅师之良苦用心也。

??“妙利普明菩萨”显远本,“寒山子”明近迹;塔表如来法身常住世间,寺表僧宝和合同修共住;开山建塔,以重法故;拓建伽蓝,因人名寺,以人显寺,以寺显人,可谓“道在人弘,非道能弘”,开一大时节因缘故。

??元以“为本开迹”、“由迹显本”故,由塔而寺;更为令行人能尊重如来法宝,以“寒山子”之精神秉法而行,以得证如来法身故,额名曰“寒山寺”。如是,则古寒山寺之得名由来,则有深远意义也。

??

??二、几多烟雨几多愁

??佛说,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因缘的聚散,感召了人之生老病死,界之成住坏空。寒山寺作为娑婆世界之一隅净土,亦复如是。在自己古老漫长的1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烟雨稠缪,迭经世变,屡废屡兴。古寺之兴废,引发了后人的感慨与深思,几多烟雨几多愁,佛子之心可鉴也。君不见杜牧有诗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寒山寺,自南梁•天监年间创建以来,至唐•贞观年间因有号“寒山子”的天台高僧取道古运河省亲,在枫桥渔火湾“结茆以居”,以自己超特之道德与行持感化世人,奉行佛法,由是光大古寺门庭,重树妙利宗风。唐•玄宗时,有宗门特眼知识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名曰‘寒山寺’”,由院而寺,规模成具,接机安众,列天下丛林之一。

??“安史之乱”期间,诗人张继举棹返里,途经吴地,古寺钟声引发了诗人内心深处之感慨与警觉,作《枫桥夜泊》诗以抒志。因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故,“天下传诵,黄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从是以后,寒山古寺名声大震,四海皆知,远至东瀛。

??北宋•国初(976—978)年,节度使孙承佑重建佛塔七层,为古寺增色。

??南宋•炎四年(1130),金兵南侵,古寺遭溃军肆意蹂践。《枫桥寺记》云:“寺僧逃匿,颓檐委地,飘瓦中人。卧见天日,四壁萧然,如逃人家。”

??南宋绍兴四年(1134),有长老法迁者,不明其所自来,亲率徒辈,扶倒补败,节衣缩食,铢积寸累,艰苦备尝,惨淡经营,历时十二年之久,终使“栋宇一新,可支十世”。其见佛塔重修,即费时三年。况又新建水陆院,严丽靓深,为龙象所到之处栖。古寺重修后,其规模之恢弘,远胜往昔。

??元末,寺、塔一并毁于兵燹。

??明•洪武年间,僧昌崇发心重建。

??明•永乐三年(1405),深谷昶禅师接踵而修。据明•姚广孝之《寒山寺重兴记》载:“圣朝永乐三年,深谷昶禅师老成有戒行,札授住持,赤手奋发,化募众檀,刜荆榛,畚瓦砾,先建佛殿;次立丈室、山门及说法之堂,楼禅之所,庖库湢溷,凡合有者皆备。”

??明•正统已末(1439),郡侯况锺再建。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僧本寂禅师铸钟建楼,钟遇倭变,销为炮。

??明•万历四十(1612),晓山旭公发起募修,僧西流吾、松溪鉴二公建龙函阁。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大殿火,次年吾公、鉴公修复之。共7页,当前第2页2

本散文作者:曲槐

??清•顺治初,凡为汛署,僧天一力守勿废。

??清•康熙五十年(1711),大殿又火。《苏州府志》载:“旧有水陆院,经久湮坏,塔亦莫知其迹。”

??清•十九年(1774)甲午八月,住持僧宣能续建大殿、前轩。

??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由于误食后园毒蕈,薛福成之《庸庵笔记》载:“寺僧之老着弱者,住持者过客140余人,忽一日尽死。”从此,古寺一蹶不振。

??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兴,清军在溃败时纵火焚烧苏州阊门一带,一夕之间,寺舍化为灰烬。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程德全先后主持修复,经二公之苦心经营,得以古寺“几为吴下精蓝之冠”。

??民国时间,香客稀少,寺僧星散,门庭冷落,古寺处于危境。日军侵占苏州时期,古寺殿堂僧舍一度沦为日军仓库马厩。

??至1949年解放时,千年古刹,已成一片萧条景象。文革期间,古寺一度成为造反派之刑讯逼供牢房,寺院一切被查抄。

??直至改革开放,宗教政策落实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开始修缮恢复圣祖道场。在性空长老的苦心营造下,殿堂初具,宝塔耸天。由是,寒山古寺又焕发出了时代新气息化,勃勃生机,盎盎春意。

??可见,寒山古寺在1500余年中,伴随着因缘的生灭时兴时废,几多烟雨几多愁。寺之兴废皆任因缘,但道场之启建完全归功于有心人士的鼎力维持与苦心经营。虽说一切付出皆为“空华佛事、水月道场”,不必执着在意,但每次重兴中之“众志成城,风雨同舟”之精神与“坚定不移、永不退曲”之毅力,却不随因缘之生灭而有所改变,并天地永在,与日月同辉。

??

??三、古迹

??枫桥古迹有五:所谓的古河、古桥、古镇、古寺、古关。古河,即古运河,为隋炀帝所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古桥,即唐代所建之两座单孔石拱桥,江村桥、江枫桥是也。古镇,即枫桥古镇,俗云:“先有枫桥镇,后有苏州城。”古寺,即寒山寺,创建于南梁•天监二年,可谓千年之古刹也。古关,即铁岭关,亦名枫桥敌楼,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巡按御史尚维持、知府温景葵、知县安谦等人筹建。这便是枫桥之五古。

??寒山寺地处枫桥古镇,门临古运河,背面苏州市城西之阊门十里。其寺内之古迹亦有五:所谓的古塔、古佛、古钟、古诗、古碑。古塔,即古寺开山之塔——妙利普明塔,始建于南梁•天监年间。古佛,即铜铸、窑变二像,叶昌炽之《寒山寺志》载:“寺中旧有铜铸、窑变二躯,相传已久。”寺有铜铸、窑变之二躯古佛像是实,但年代不确,下落不明。古钟,即唐钟,此钟虽不明下落,但寺在唐时警钟长鸣是实。古诗,即《枫桥夜泊》诗,为唐人张继所作。古碑,即历代所余留之断石残碑,寒山寺已越千年,迭遭毁坏,碑刻散失,为数不少。其见诸史志者,有宋•王珪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宋•孙觌撰书《枫桥寺记》;明•姚广孝撰写《寒山寺重兴记》;明•文征明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明•唐寅撰书《姑苏寒山寺化钟疏》等,所有这些碑刻,虽因年久剥蚀严重而自己难辨,且弥足珍贵。此则为寒山古寺之五古。

枫桥五古,则因河而桥、而镇、而寺、而关,河实乃人工所开凿,可谓人定胜天也。寒山寺五古,则因塔而佛、而钟、而诗、而碑,塔亦乃檀信施资所建,可谓事在人为也。不论是枫桥五古、还是寒山古,皆乃人工所成,并非天生与自然。可见,人乃万灵之真宰,有补天地参赞化育不周之功能与力用,故以躯躯七尺之身,堪与天地并称“三才”也。共7页,当前第3页3

本散文作者:曲槐

??枫桥五古、寒山五古,是古寺千百余年来的历史见证物,足以使古寺声传四海,名播寰宇,远至东瀛。故有四方人士远道慕名而来,以寻千古所留之胜迹,慎思追念先祖开山之维坚,亦使自己返朴归真,以求心灵的解脱与自在。

??

??四、钟声

??寒山的钟声,源远流长,贯见于唐人诗句中,特别是张继诗人的《枫桥夜泊》诗,久负盛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从而使寒山的钟声从唐朝回到了现在,唤醒了世人的灵智与觉慧。

??据说“唐钟炼冶精超,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棱”。诗人张继因逢“安史之乱”返棹归里,其途次之失意落泊情素实则难免,不料就在月落乌啼之际,江枫渔火之畔,因闻古寺夜半钟声之悠扬,而将人生之归宿处寄托于霜天钟籁之中,由是化解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愁眠。

??原以“木铎徇于道路,周官所以警其顽愚;铜钟司其晨昏,释氏所以觉夫灵性。解魔王之战斗,上振天宫;缓众生之悲酸,下闻地狱。”故自古以来,各大寺院于晨昏皆扣钟以警九界之昏迷。苏州之地,在唐时皆以“夜半钟声”而着。古寺夜半之钟声,有警悟、提示、扣击物令、驱除烦恼、增长智慧等多种意义。如偈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又诗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冥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钟声是古寺的灵魂,她有勃勃生机、盎盎春意。1979年以来,寒山寺每年元旦除夕夜举行“听钟声活动”,四海高朋满座,九州岛岛岛岛岛岛岛嘉宾如流,更使古寺钟声起到促进、激发人们上进、友好团结的功用,实为一大盛举。

??要知古寺之悠悠钟声,的能消除众生烦恼,增长菩提智慧,悉使一切人离苦得乐也。但欲得闻钟真实利益,则贵在行人能摄耳谛听也。故愿凡来寒山古寺者,希能专心致志于悠扬婉转之钟声里,自获无量妙利也。

??

??五、诗韵

??诗里钟声到客船,前朝称古寺;桥边渔火对愁眠,千载记名蓝。寺因诗着,诗因寺赋。明•姚广孝之《寒山寺重兴寺记》载:“寺当山水之间,不甚幽邃,来游者无虚日。唐诗人张懿孙赋《枫桥夜泊》,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天下传诵。于是黄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有明文为证,寒山古寺之钟声确实与张氏有缘。钟声与诗韵的天然巧合,足以赢得天下人的青睐,亦使千年古寺更创辉煌。故自张氏首唱以来,题咏寒山寺者,作者如林,不胜枚举。

??月落乌啼,暗喻了诗人的落泊失意,犹若满天飞霜;古寺钟声,唤醒了诗人的本觉灵悟,寻求人生归宿。茶饭之余,闲话张继之《枫桥夜泊》。

??这首诗自始至终,似乎是一直在淘汰内在的“小我”形象,融通外界的“大我”位格。从语法上看,不具主语资格的“我”落在了宾格的位置,元是以宾显主,寄物表志。从视觉角度出发,则内在的“小我”彻底完全地融入到了外界的“大我”中,本为摄主入宾,全他即自。意谓在人生茫茫大海中,惟有达到物我双亡的境界,方能脱离相对的二元意识,以至随意自在。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中,“月落”,即是指中夜之月落映于古运河水中,并非是初晓时分之阶前落月也,贵在夜阑人静之时。“乌啼”之“乌”,并非但指乌鸦、乌鹊二鸟之乱叫,其实水上之“水老乌”更符诗意;原以水老乌,即乌鬼,又名鸬鹚。北方语区俗称水老鸦,吴语区俗称水老乌,粤语区俗称墨乌。杜甫之《戏作俳谐体遗闷》中有“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句。“霜满天”,意谓时值深秋。“江、枫”,确指跨古运河之对峙双桥,即江村桥与江枫桥也。

??上联以白描之手法,交代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以月落乌啼、飞霜满天、古桥渔火之深秋悲凉空旷之环境烘托出了诗人的自我流离颠沛之愁、官场失落之愁、战乱不安之愁,简直是愁得诗人无法入眠。共7页,当前第4页4

本散文作者:曲槐

??上联又以比兴之手法,巧妙地结合外界自然景物之明暗动静、天地上下、古往今来、泊舟游子之映衬,表达了诗人由己思人的慈悲心肠与拔济精神,可以想象诗人势必会由自己之愁苦而联想到无边众生之无尽愁苦也。愁之又愁,可谓是入愁谛三昧也。

??上联仅仅14字,破释题中之夜泊枫桥处所,更突出点明了“泊”字之深意。

??下联则采用倒装句式,先以“姑苏城外寒山寺”7字,既整齐而又和谐有致地交代了钟声的发祥地,先本后迹,由远而近。使文化名城与佛教古寺融为一体,成为历史的象征、文字的记载、禅意的表达、人们的向往、精神的寄托。进而以“夜半钟声”为诗中意境之点晴语,并交代题中之“枫桥夜泊”的原由。可见,钟声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从而将人生之究竟归宿处寄托于悠扬钟声里,则通身烦恼随钟声之悠扬而纷纷脱落。

??总之,诗之巧妙构思,犹若天成。对仗比兴,工整雅和。平仄压韵,错落有致。不但吟诵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如掷地金声,自能逸民适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开启智慧;而且其诗意超伦绝比,吟出了寒山古寺之禅趣与韵味,为苏州大好山水更添秀色。从而亦使寒山古寺独享诗韵之盛名,更使《枫桥夜泊》成为千古之绝唱。

??

??六、塔影

??墟里青烟白,夕晖塔影斜。古寺开山有宝塔,千载风雨话兴衰。现有之史料,已无从考证寒山寺之“妙利普明塔院”最初所建之形制与层高。惟知大约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约841—960),经历唐武宗“会昌灭佛”及五代战乱,普明宝塔被毁。直到北宋兴国初,约在976—978年间,平江节度使孙承佑重建浮屠七级,其塔“峻峙蟠固,人天鬼神所共瞻仰”。可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兀术率军进犯苏州城时,寒山古寺虽然逃过了兵火,却遭南宋溃军之严重破坏,寺破塔残。南宋绍兴四年(1134)起,寒山寺法迁长老竟花三年之久,重修宝塔。元末(1366—1367),徐达率军围攻张士诚固守的苏州城,寒山寺再遭劫难,寺塔俱毁。从是以来,古寺日渐萧条,仅仅维持香火而已,宝塔未能重修,淹没于长烟荒草之中。

??直到改革开放后,性空长老荣任方丈后,于1991年2月23日成立“寒山寺重建宝塔委员会”起,至1995年12月11日上午竣工。历时四年之久,终使巍巍五层仿唐古塔从地而涌出,实为一大盛举,古寺又添一色。

??关于宋元时寒山寺宝塔之风采,很有文字记载,只能在历来诗词中可窥见一些痕迹。如背诵张师中诗曰:“岩扉横野桥,塔影落前浦。”南宋范大成诗曰:“竟日窑烟直,中流塔影横。”有“墙上浮图路旁堠,松仁南北管离愁。”元汤仲友诗曰:“孤塔临管到,三门背运河。”元末明初高启诗曰:“枫桥西望碧山微,寺对寒江独掩扉。船里钟催行客起,塔中灯照远僧归。”

??从古人的诗中亦可领略到当时宝塔之风采,实为古寺之一高大建筑,影响颇具。而如今所建之普明宝塔,乃为仿唐木构之楼阁式佛塔,四方五重,由须弥座台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总高42、2米。

??此塔外形之轮廓,与日本之大德寺,药师寺等处的五重方塔完全相似,唐风于此大显。宝塔高高,屹立于法堂前,犹如高僧说法之拄杖,象征如来正法永住世间。每当旭日东升之时,塔顶之刹映射出万道红光,遍地生金;又四边芳草花卉围绕,碧池石碑,长廊回环。徐徐轻风飘来,则檐角之108风铎叮当作响,把游人之思绪引入遥远故乡,悠然自得。

??又宝塔取景,与周围之建筑物及自然景致搭配得十分恰当,古河石桥,天山草木,白云村墅,交相辉映,自合妙趣,富有禅意。

??不论是处在何山大桥上远眺宝塔,还是伫立法堂前仰望宝塔,远近高低,错落有致,自有不同之乐趣,高处何如低处好。仁者见山,智者乐水。

??我愿来人,能登塔俯瞰大地之渺小,白云之缥缈,将身心陶醉于大自然之中,物我双泯,以体验“物我同源”之感悟。更愿来人能右绕于塔,思维正道,御大白牛车直趋如来涅槃大城。共7页,当前第5页5

本散文作者:曲槐

??

??七、碑刻

??千百年来,古寺之断石残碑记载了风雨之沧桑,时世之迭更。琳琅满目的碑刻,则是古寺创建千年的象征与历史的见证,这最能突出地反映寒山古寺沉积的丰富文化底蕴,亦使历朝名家手笔供世人饱目,更使古寺别具一格。

??寒山寺的碑刻到处皆是,数不胜数。从山门到普明塔院,不论长廊墙壁上,还是殿阁墙壁上,凡能镶嵌处皆立石。如山门照壁之东湖陶睿宣所书之“寒山寺”三石。

??大雄殿之前院藏碑有:章美书“寒拾遗踪”石、程德全书“妙利宗风”石、年久成无字碑之《寒山寺重建大雄殿碑记》碑等。

??碑廊藏碑有:宋岳飞题联碑、署理苏州府知府平翰禁占寺产碑、《社仓事宜碑记》、《吴县乡都义役田记》碑、明唐寅撰书《姑苏寒山寺化钟疏》碑、明文征明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碑、清邓石如书联碑、万绳栻诗碑、俞樾书《枫桥夜泊》诗碑、康有为诗碑、刘海粟《枫桥夜泊》诗碑等。

??长廊藏碑有:梁同书书《阴骘文》残书、争寺基帖残石、俞樾撰《新修寒山寺记》碑、陈夔龙诗碑、佛像砖刻碑等。

??大雄殿藏碑有:罗聘画寒山拾得像刻石、郑文焯指绘寒山子像刻石、程德全书历代题咏刻石、程德全书《寒山子诗》碑等。

??寒拾殿藏碑有:南宋张即之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刻石、清石韫玉题“现千手眼观音菩萨”像刻石等。

??钟楼亦藏程德全撰、道州何维朴书之《重修寒山寺记》碑。

??寒拾亭藏碑有:陆锺琦《重修寒山寺记》碑、邹福保《重修寒山寺记》碑、沧州张继书《枫桥夜泊》诗碑等。

??普明塔院碑廊藏群碑,自1996年落成后,期间共嵌60余石碑,皆为当代名家手笔。如僧界之茗山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碑;书法界代表如朴初之“寒山寺碑廊”碑、启功之《枫桥夜泊》诗碑、催护自题诗碑等。

??除此之外,山门内还有雍正皇帝御制《寒山子诗序》碑、性空长老书《枫桥夜泊》大诗碑等。更值得一提的是,普明宝塔东西南北四门所悬之木匾,皆为赵朴初、谢孝思、费新我、沈鹏等著作书法家所题。

??总之,寺院处处可见之碑刻,丰富了古寺之文化底蕴,记载了古寺之兴衰历史,传播了人间之真情,使后来者知其梗概,以效法前人之精神,传灯续焰,弘扬佛法。

??这些断石残碑,道是无情却有情,她记载、传述、倾吐了千古不变之真谛,发挥了参赞化育之功能,体现了历史的演变与陈迹,留下后人的深省与寻思。湛然大师倡导“无情有佛性”之说,古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典故,我想寒山古寺之断石残碑已证实了这些。

??

??八、书院

??寒山书院,是在2003年秋季正式挂牌开学的,是经由江苏省宗教局、省佛教协会的批准,在苏州市宗教局及市佛协的领导下,由寒山寺自办的一所教内汉语系男众佛学院校。

??学制二年,主要开设佛学与文化二科,为使佛学与社会科学文化相融合,以彼此起到互相资补的作用。毕竟佛学是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的,若离开世间法而觅出世之佛法,亦无有是处。所以,这样开设课程,无非为使学僧以社会科学文化知识而更好地阐述、宣扬佛法,以利人天。

??在佛学方面的课程有:佛学概论、印中佛教史、丛林知识、二课合解、佛典选读、宗派研究、戒律、现代佛教专题研究等。

??社会文化课程有:法律法规、古代汉语、阅读与写作、中国通史、中国书画、英语、计算机等。

??书院虽然刚起步,在师资、管理、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尚未十分完善,但书院是培养佛教栋梁之材的摇篮,是寺院的精神与灵魂的所在处,不可轻忽。在书院里,可以看到佛教未必的新曙光,但愿越办越好,蒸蒸日上,更祝书院诸学子成贤作大师。

??

??九、古寺风貌与寒山胜景

??寒山寺,乃天监遗迹,江南古刹。以山门照壁、天王殿、大雄殿、寒拾殿、普明塔等高大建筑为中心轴,逐渐向两边拓建延伸的,两边建旁殿为陪衬,并以长廊回环相连。从感观上说,保持了传统丛林特有的对峙建筑古风,雄伟壮观;从美观上说,包含着江南水乡的园林建筑格调,富有地方风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共7页,当前第6页6

本散文作者:曲槐

??殿前院,有观音殿与罗汉堂相对坐落两旁。寒拾殿中院,有大钟楼与闻钟亭相配。此前、后院,有长廊连接,迂回曲折,彼此相通。

??此中建筑,皆为明、清风格,甚有园林韵致。但又显示了古丛林之风范,山门、大殿、藏经楼(即寒拾殿上阁)保持在一中轴线上。其整体建筑之山向坐东朝西,门临古运河,为坤山艮向。这种面河背市之地理位置,十分扼要,为古今南北客必经之地,可以想见当时此地之繁华景象。

??普明塔院的建筑,则更是另外一番景象,全是仿唐之古建筑,其山向改为坐北朝南,为巽山乾向。法堂正坐落于八卦乾字口,宝塔则屹立于前,塔院门前则配建双层高拱楼,遥遥对峙,犹如两坐小城堡。红日高堂,宝塔巍巍,拱楼耸峙,碧池绿树,断石残碑,回廊拥抱,白云蓝天,风吹铎响,人来鸟往。其意境与归趣,自有不可思议之妙哉!

??最东边之方丈楼,门朝东开,面临苏州古城,为双层高大建筑。处处假山石峰,妙趣天然。遍地铁钟,供人欣赏。实为古寺之一隅幽静处,令人坐而忘返。

??之所以将古寺之建筑分三段来说,其原因是各有别致,特别山向坐落不同。此三处之不同风貌,便为寒山古寺之建筑风貌。

??关于寒山之胜景,处处皆是,信手拈来,俱可成诗入画。余住寒山四年来,便将古寺之胜景归纳为:“古河夕阳”、“枫桥夜泊”、“山门照壁”、“枫江幽楼”、“霜钟雅阁、“曲径通幽”、“宝殿庄严”、“千古诗韵”、“夜半钟声”、“石鼋佛碑”、“方丈书斋”、“听钟顽石”、“钟房碑亭”、“群贤碑林”、“空堂塔影”、“碧池月色”、“观音峰石”等。

??

??十、僧人精神

??余来寒山寺四年,通过细心的观察,觉得有五点佛教之精神值得提倡与发扬。如演林老和尚的上殿精神、性空长老的抄经精神、秋爽大和尚写字精神、昌意法师的密行精神等。

??记得刚来寒山之时,演林老和尚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人,但他依旧每天坚持早晚上殿、过堂,时时不辍。在如是四年里,天天如此,除非身体不佳之时才不参加。不幸的是,他老人家已于春节前夕西逝了,但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依旧留在常住每个人的心中。

??退居的性空长老,身体欠佳,但他每天早、晚坚持拄杖散步、礼佛、扣钟。其余时间,则在房间抄写经典,一笔一画,虔诚书写。抄完《金刚经》、《药师经》后,又抄《妙法莲华经》,继而又抄《楞严经》。数十年如一日,终日不废。书写、流通如来之经卷,其功德岂可思议哉!

??现任方丈之秋爽法师,在接待余闲之时,亦是泼墨挥毫不辍,以自己精湛之书法写字送人结缘。方丈书斋中,横七竖八,满目尽是和尚亲笔所书之墨宝字画。所书尽是佛言祖语,故和尚所书之字画亦是佛法。这种权巧方便之弘法举措亦属罕见,这种终日挥毫之精神与毅力亦值得提倡与发扬。

??默默无闻,不求名闻利养的昌意法师,他与我是同坛戒兄弟。师自出家以来,严持过午不食戒,深研佛典。不喜与世人往来,独自深居。自从甘肃移锡至苏州寒山寺后,五年来从未回家探望父母过,一心念佛、读经、闭门潜修。每月之衣单钱,不是布施结缘做功德,就是敬请如来法宝。与世无争,随意自在。他的这钟秘密潜修之行经,实在是令人景仰不已也。

??天下名蓝皆有其各自的特色,我本人觉得寒山寺的特色无非是:钟声、诗韵、塔影、碑刻、书院五类布局。古寺以她独有之特色赢得了世人的瞩目,这已达成千百年来人们的共识。今写此文,仅作余挂塔贵寺之纪念与感恩。

??2007-5-18灯下脱稿。

记承天寺夜游篇8

关键词:初中教材;古诗文;“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31-0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版)初中教材所选(以下简称“教材”)的《记承天诗夜游》《观刈麦》《游山西村》《行路难(其一)》等几篇古诗文,其中都有一“闲”字。细细探究,这“闲”字确实不闲。

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选入教材的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认真品味其“闲”字,细想:苏轼为啥闲?张怀民为啥闲?“吾两人”闲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吾两人”真的就“闲”呢?

原来苏轼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做一闲官,闲吧;张怀民由于和当时主张革新,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后被贬到黄州,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也闲吧。虽然,苏轼与张怀民被贬到黄州的时间不同,前后相差四年,但同为被贬之人,加之两人喜以山水怡情悦性,可以算是志同道合的人,能闲在一起,亦或是同病相怜啊。至于“两人”闲到什么程度?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由此看来,“吾两人”也确够闲的。

那么,是不是“吾两人”真的就“闲”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罢了,从中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综上赘言,这“闲”字,“闲”得真妙,可谓“闲”到家了。

二、“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教材所选的《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因为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正是其复杂心情的最好表述,意思是说: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从中可以感受到: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同时,这样的结尾,婉转地吐露了诗人的心绪。这两句诗中的“闲”字,可了不得。诗人因罢官回归家乡,人赋闲在家,但心里始终不闲,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以“闲”游山村,与农人叙谈。谈什么?不得而知。但细想: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无非也不外乎国计民生。“闲”吗?不闲;不“闲”吗?闲!似“闲”非“闲”,“闲”字确实耐人寻味。

三、“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教材所选《行路难・其一》以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成为《行路难》三首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被后人列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从内容看,这首诗应该是写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思是说“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从白日边经过”,前一句用姜尚垂钓时遇周文王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希望,后一句用商朝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憧憬。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此时的诗人,内心充满了苦闷、愤郁和不平,但他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给诗人增加了信心,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诗句中的这一“闲”字,也可谓不闲。被“赐金放还”,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真是够“闲”的了;但反过来一想:诗人“闲”吗?不闲。为什么不闲呢?心里不闲呀。处在人生低谷,还在想着报效朝廷报效国家,还在以姜尚、伊尹的经历进行自我慰藉,还在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被重用的“闲”与心中的“不闲”形成强烈的反差,可见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在急遽变化交替着。“闲”字用得好,好在突出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好在展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探“闲”,说“闲”,我这闲人之闲。古人闲,今人闲,各有各的闲;古诗文里,“闲”字不闲!

参考文献:

[1] 陈国明.《记承天寺夜游》“闲”字解读.《语文学习》2012年12期

记承天寺夜游篇9

关键词:理趣;拆字联想;成语印证;自主探究;建构序列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载体是文言文。现在的中学生最怕学习文言文,究其根源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笔者以为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不应是简单的字词书写的听写,不应是生硬的字词的翻译,更不应只是读准字音,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讲究出理趣,它是字词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的升华。理趣的“理”为事物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理趣的“趣”为志趣、意趣、使人感到愉快。文言文字词教学的理趣内涵主要是指基于汉字造字和文言文的特点,研究文言文字词的教学方法,实现情趣和哲理的统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融合。本文结合自己的阅读思考和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进行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讲究理趣之途径与方法。

一、拆字联想落实书写之理趣

汉字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表意文字,主要是一笔一画拼构图形来表达意思,使形与义有机结合,读音观形就可以知其义,所以又称方块字或注音字。正是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汉字教学必须立足于字形,由形及义。

学习《爱莲说》时,学生总是对“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一句中一个“染”字、一个“涟”书写五花八门。授课时,我请学生结合“染”这个会意字的三个构成部分推想染物的过程:一大水桶中加入染剂漂染,用一个木棍搅拌,一次就成功吗?不,多次。“九”极言次数之多。如此随文强调,“染”字自然加深印象。“清涟”,可以组成涟漪,可以联想到“荡起层层的波”,涟是水有微波的意思。清涟这里是指清水。全句解释为在清水中洗过却不妖媚。这样随文拆字联想落实字词书写效果甚佳。

随文拆字联想不仅落实字词书写也随文落实了汉字的文化,实为一举两得的字词教学方法。

二、成语印证理解字义之理趣

习读中国的语言文字,必追根求源而后顺流汇海。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不少就是来自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熟知的成语,有可能使文言字词教学化难为易。

例如笔者教《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句,“股”字的理解可以结合成语“悬梁刺股”、“股肱之力”的“股”字来理解,“股”为“大腿”的意思;“走”结合“走马观花”、“不胫而走”、“奔走相告”、“走南闯北”来理解,“走”有“跑”的意思,这样一来,这句话中的两个难以理解的字就轻而易举地借助常见成语化解了。

在成语印证中筛选解释之理趣,既理解了文言字词的意思,又在成语中品味了文章的内涵,实为情趣的升华――理趣。

三、自主探究解读文化之理趣

新课标积极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和忽略汉字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造成文言字词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变灌输为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文化。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字是细读的关键词。笔者在上课伊始笔者将闲的繁体字“”字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猜测是何字。进而导入上课课题――《记承天寺夜游》“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有一句话描绘了它的构造方式,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来。”学生找出“月色入户”即是描绘了闲的构造结构。于是笔者和学生讲解:古人造字是有讲究的。月亮照进来了,晚上的到了,不用工作了,自然“空闲”。之后品读,作者自称闲人,闲体现在哪?闲而早睡,“解衣欲睡”;闲而看月,“月色入户”;闲而寻友,闲而赏月,“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此是闲的第二境界“闲适”。最后知人论世介入苏轼写作背景,细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深入闲的第三境界“豁达乐观”。

《记承天寺夜游》笔者有心之处在于抓住关键字“闲”,将“盖”“闲”“耳”的字词教学有效的融入课文的品读中,做到随文解字,使文言文教学的字词文化解读落实灵动有效。

四.建构序列还原生命之理趣

不让字词教学孤立、机械的出现,还它以生命,体现了一种建构序列进行字词教学的理念。我们且来听听《潼关怀古》的执教者吴积兴老师的教学设想:“我上的课是一首元代的散曲,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节课我主要分三大块,一是词语教学,理解文本;二是通过朗读,理解情感;三是通过古诗创译,体验创造。”

下面是笔者摘录的一段课堂笔记: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这篇散曲,下面我检查一下预习效果。请同学们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幻灯片上显示词语:山河表里 宫阙 踌躇 苦)先来看第一个词语山河表里,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生:山的外边河的里边。师:按理解的顺序,这个词应该是怎样的?生:山表河里。师:很好,那你能说说这属于什么结构?

生沉默,不能回答。师解释这是“合叙”,了解即可。于是师根据山河表里画出了潼关的位置。接着师画生评,最后完成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山河表里潼关路的简笔画。(附:简笔画)

之后,“宫阙”、“踌躇”“苦”字词一个一个从不同方面化有形于无形中融入课文教学,简约而不简单。接下来的字词造句、感情朗读、品味文本和针对本节收获的古诗创译便水到渠成了。

教师既紧扣核心的关键词“苦”不放,又一改传统字词教学中音、形、义平面铺开的做法,以“山河表里”、“宫阙”、“踌躇”三个词义感悟、理解为核心,一步一步建构序列从不同方面为理解“苦”作了充分的铺垫。融字音、句段、想象、生活体验、情境感悟为一体,立体而智慧地编织着一张字词教学的网。难怪学生在古诗创译环节,能写出那么多令听课老师感动的诗句:

改改改,改朝换代 争争争,总是战争 苦苦苦,还是百姓最苦。

山峦,连绵起伏;波涛,有起有落。兴盛,百姓无福;衰败,百姓痛苦。

《潼关怀古》教学堪称经典。前文中自主探究沏泡文化之理趣中记录的《记承天寺夜游》也是笔者的一次建构序列品饮生命之理趣的尝试,但还需继续打磨。

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决定了文言字词教学的丰富性,上述设想并非孤立单一,有一定的层序,但有时几种方法交融使用效果更佳。纵观《语文课程标准》的十年进程,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有两个层面的目标要求:处于近端的属于一般所说的文言知识和文言诗文的积累目标,处于远端的是凭借文言文进行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传统教育。可见教学文言文经典,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交给学生一种学习语言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它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个人精神的重构、情感生命的滋养,这种滋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这也和笔者提出的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讲究理趣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① 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② 林西莉(瑞典)《汉字王国》三联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记承天寺夜游篇10

释恒君的师父释廷佛是嵩山大法王寺方丈,名下有包括佛泉寺在内的11座寺院,释延佛的俗家弟子李留法是河南天瑞集团老总,曾以37亿元身家名列河南首富榜单。

1997年,释延佛和李留法在部级贫困县鲁山县玉枕山选址重建唐代的佛泉寺,以及一尊世界最高的佛像。

这尊佛像高达208米,共耗资12亿元,周身有108公斤黄金、3300公斤合金铜和15000吨特殊钢材。大佛作为宗教财产登记在佛泉寺名下,但实际的经营者一直是天瑞集团。

2008年9月29日,一场盛大的开光盛典之后,天瑞集团开始收取门票。2010年3月26日,李留法向河南省委领导承诺免票两年。

但今年的2月11日,天瑞集团突然宣布开始售票,并在10天之内把原来66元的门票涨到199元。

这严重影响了景区内佛泉寺的香火钱。僧人扯起条幅抗议天瑞集团“借佛敛财”,逐日到景区办公室索要米面,数度封堵景区大门,直至眼下着手夺权。围绕寺院和大佛管理权,在高僧与首富之间,上演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戏剧。

门票VS香火钱

7月20日傍晚,夕阳镀在鲁山大佛的脸上,一派安详之状,它的脚下,是被九层山峦环抱着的佛泉寺。

关于大佛归属的谈判尚未结束,由鲁山县多家政府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再次受挫。

释恒君的卧室内,一块黑板上,关于“下一步工作计划”这样记载:一、给县政府留足协调时间,下周四(7月21日)去县政府问询进展情况;二、再下一个周四(7月28日)催问结果;三、如无进展,即着手接管景区,直接行使管理叔(8月6日)。

在寓强硬于平淡的辞令背后,佛泉寺僧众已经控制不住情绪。

6月12日,一群僧人在山门前高举“反对强制买门票”、“抗议企业操控宗教”、“抗议企业借佛敛财”的白色条幅,挡住由寺院通往大佛的道路,引起游人驻足围观。

这对一个月前方通过国家5A景区验收的中原大佛景区来说,实系尴尬。中原大佛和佛泉寺均由天瑞集团投资兴建,旗下的天瑞旅游负责整个大佛景区的运营,景区道路上的指示牌上,对大佛标示的名称均是天瑞大佛,而非官方命名的中原大佛。

一天半后,经当地政府斡旋,佛泉寺以“给政府一周时间调解”为条件,撤除了路障。

同样的场景6月25日再度上演,这天,佛泉寺向鲁山县民族宗教局递交题为《依法行使寺院管理权》的汇报:佛泉寺决定,7月2日起依法行使寺院及所属中原大佛的管理权。

堵路的僧人拦住了平顶山市委书记赵顷霖,当时,赵正陪同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参观大佛,被一群扯条幅的和尚围着要求解决问题,一脸尴尬。

担心冲突升级“产生国际影响”,由鲁山县政府、统战部、宗教局、公安、国保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进驻佛泉寺,协调天瑞集团和佛泉寺僧侣之间的矛盾,却难以着手。

冲突的直接起因是门票。中原大佛景区自2008年开光之后开始收取门票,66元的收费标准一直持续到了2010年的3月26日。

这一天,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陪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参观佛泉寺。据了解,在和主持释延佛座谈时,延佛说,高额门票令一批游客和信众望而却步,不利于弘扬佛法,从培养市场的角度,应该免收门票一段时间。

天瑞集团法人代表李留法被叫来,此后天瑞集团对外两年免收门票的消息。

到了今年春节天瑞旅游在大佛景区举办“中原大佛圣地2011年农民博览会”。每天都有超过10万的人群涌来。

2月11日,天瑞旅游突然在景区入口立起公告牌,正式宣布恢复门票收费,第一天的收费标准是115元,第三天涨到了190元,到了第七天,门票成了199元。

天瑞旅游的办公室主任吴三民向《凤凰周刊》记者解释,之所以突然宣布收费,是因为大佛的金刚座和一些配套设施需要维修,如果不收门票,巨额的维修基金他们难以承受,而且收费标准是经过鲁山县物价局批准的。

佛泉寺的僧人对“火箭式上升”的门票难以接受,在他们看来,维持寺庙运转主要靠香火钱。重收门票之后,寺庙游客锐减,很多信众不再进庙,而是选择在门外遥拜。2月底,一个居士拿皈依证景区也不让进,偷偷绕道,趟过近50米宽的河水才来到寺院。

僧人抱怨,进得景区的游客,往往被安排乘坐观光车直达大佛,而不经过佛泉寺,“长此以往,庙里就断了香火”。

释恒君安排沙弥每天到天瑞旅游的办公室索要米面,这一非常举措未获回应。其后,双方发生了一系列摩擦,比如僧人外出返回,要在景区门口验票处签字才能入内。

6月10日,鲁山县宗教局长铁九冬和该县一位人大副主任要进佛泉寺视察,被拦在景区门外,最后经由僧人签字才得以进入,僧人开始连夜赶制条幅,风波由此爆发。

第二次僧人堵路的原因是,6月22日主持释延佛回寺院开会,也被拦在门外,不得已只好掉头返回郑州,召集弟子在郑州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

从起初的合力建寺到今天撕破脸,双方嫌隙由来已久,千头万绪,归结到一个钱字。

大师和首富的恩怨

大佛之争的两方主人公,是河南最具传奇的和尚释延佛,以及他的俗家弟子、企业家李留法。

释延佛本名尚连福,是登封市马庄村人,年轻时曾在村里当电工,作业时不慎触碰高压线,造成下肢高位截瘫。

1980年,遭劫难的尚连福拜少林寺的永三和尚为师,剃度出家后改名延佛,千年古寺嵩山大法王寺在他手中得以重建。

释延佛精于易经占卜和风水勘察,慕名找其预测吉凶者络绎不绝,河南的一些官员和商人以结交释延佛为荣,传出一系列准确预测官运的秘闻。

天瑞集团董事长李留法是平顶山汝州人,曾在化肥厂当过临时工,1985年和5户亲友合股组建汝州市铸钢厂,由此演绎出一系列“蛇吞象”的财富神话。2009年,李留法以37亿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关于释延佛和李留法合作建大佛的事,外界流传着不同的版本。释延佛弟子释恒君称,二人初次见面于1996年,李留法和妻子一起在释延佛门下皈依,成为其俗家弟子。

据称,释延佛常年做一个奇怪的梦,经常梦到自己站在嵩山眺望四方,见一擎天金佛立于群山之中遍洒甘露。遍寻河南各地,最终发现玉枕山是建造大佛的风水宝地,这里曾是唐代密宗寺院佛泉寺的所在地。

李留法听说后,当即表示愿意倾力完成师父夙愿。1997年,天瑞集团开始重建佛泉寺,世界最高的大佛也在同时开工。

佛泉寺建成之后,释延佛率领众弟子主持寺庙。此前的先例是,企业建好寺庙后,按照企业不得操控寺院的宗教政策,请释延佛就任该寺主持,将寺庙无偿交其管理,企业主成为大功德主。释延佛身兼嵩山大法王寺、广东隐贤寺、云南普贤寺等十一座寺院方丈,背后皆有“大功德主”身影。

李留法因为是佛泉寺的大功德主,后来成为平顶山市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和中国佛教协会理事。

但大佛的兴建一波三折。1996年,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宗教局出台文件,禁止企业乱建寺庙和露天佛像。2002年国务院再度发文强调。佛像起初打着墨子像(鲁山据传为墨子故里)的旗号进行,报备手续均填写为“天瑞集团墨子铜像工程”。2004年遭媒体曝光,佛像用一块布遮盖了近两年,天瑞集团被罚款500万元。

2006年,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下发《关于河南省鲁山铜佛事的复函》,河南省和平顶山市的统战、宗教部门依据该文反复强调,“认真制定铜佛像管理体制方案,不搞变通,防止出现官办寺庙和企业办庙等问题。并将佛像作为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佛泉寺的组成部分。”

2007年5月,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佛泉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和天瑞集团签署一份协议,规定佛像交寺院管理,佛泉寺负责出售景区门票,提取70%用于解决寺院补贴及大佛的维修,其余30%用于补偿天瑞集团。同时又规定,寺院和铜佛像作为景区对游人开放的一部分,在旅游服务管理方面,寺院服从景区的统一管理。这个妥协条款为以后的冲突埋下伏笔。

实际上,前述协议和文件的约束力并未体现,收取门票的一直是天瑞旅游而非佛泉寺,移交只表现在名义上。

佛门内讧

2010年3月不得已免收门票后,天瑞集团和佛泉寺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5月,天瑞集团将一位叫能照的僧人请来担任监院,参与佛泉寺的日常管理。公开的资料中,能照是海南三亚南山寺的首座和尚,在2008年中原大佛开光时,曾将一家从事媒介包装的公司介绍给李留法,最终签下一单合同金额为476万元的业务。

而佛泉寺的僧人对能照的到来颇为抵触,其原因为,天瑞集团向鲁山县宗教局递交了一份文件,文件称释延佛将方丈位置让给了能照。宗教局通知了寺院,僧人指出,上边盖的是以前寺院丢失已声明作废的公章,是伪造的文件。

这种情况下,释延佛给在法国巴黎的弟子释恒君打了越洋电话,让其尽快回国处理此事。

释恒君是释延佛的九大弟子之一,跟随其学习占卜和风水20余年,并有在少林寺习武和开办武校的经历。2004年去了巴黎开班授徒,主授功夫,还在一家建筑事务所担任风水规划师。2010年11月回国后,释恒君得到了师父一份“管理佛泉寺十年”的授权,他名片上的职务成了佛泉寺的主持。

《凤凰周刊》记者接触的警方人士披露,当时,除能照之外,天瑞集团共请来11位僧人住在寺外,随时准备接管佛泉寺。

寺庙的内讧引起了河南省统战部和宗教局的注意,平顶山市派出一位主管宗教的副市长挂帅,由市、县两级统战部和宗教局调查,7月,能照被责令离开鲁山。此后李留法仍数次试图请能照和外来高僧接替主持佛泉寺,甚至包括著名的星云大师,受到星云训斥。

年近七旬的释延佛接受《凤凰周刊》记音采访时称:“李找的人多了,人家一打听清楚,都不来了。”

这场纷争的另一方,天瑞集团老总李留法的手机一直无法接通,天瑞旅游办公室主任吴三民对本刊记者称,天瑞集团为佛泉寺和大佛共耗时12年时间,投资12亿元。作为景区的配套,正在兴建的还有五星级的温泉酒店和高尔夫球场,如果长期不收门票,工资都难以为继。

释恒君称,当初李留法建佛泉寺和大佛,准备无偿捐献师父。而天瑞集团则表示,释延佛只是他们请来管理佛泉寺的。可以确认的是,在相关的确权文件中,释延佛是佛泉寺法律意义上的拥有者。

吴三民承认,确有文件要求寺佛一体,大佛归属佛泉寺。但他称“国内企业投资建佛建寺的很多,没有一家真正的寺佛一体,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果让佛泉寺来经营,他们根本没钱投资后续建设,更不可能成功申请国家5A景区,谈何偿还投资”。

吴认为,佛泉寺僧人未添一砖一瓦就索要管理权不合情理,“他们光看个人利益,而公司是要站在河南旅游的前列。”

天瑞方面在6月底向宗教局的一份汇报材料称:“近年来,由于释延佛兼任登封等多个寺院的方丈,日常事务繁杂,不能常驻佛泉寺处理相关事宜。”材料中还称出家人须六根具足(意指释延佛残疾),请市佛协“选派五官端正、真正弘扬佛法的僧人到佛泉寺担任主持”。

材料还要求释恒君立即离开佛泉寺。吴三民称“释恒君受西方价值观影响,其作为令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