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经风霜的日记十篇

时间:2023-03-19 19:30:20

饱经风霜的日记

饱经风霜的日记篇1

2.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祝福有问候,昨日秋风来问候,明日寒风来看望,今日霜降晚来到,迟迟问候千“祝福”,霜降日,晚来寒,今日凉,多添衣,少喝酒,健康的身体不用愁!

3.我记得曾经你说过最爱这个秋天与冬天之间的季节。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你最爱寒秋里的落叶。我也记得你曾经说你这个时候你总会惦念一些远去的人。然后,这个时候我也开始在这个你喜欢的季节惦念你这个远方的人,祝愿你一切安好!

4.将好运双倍,开心双倍,快乐双倍,吉祥双倍,健康双倍,顺利双倍,做成温暖火一盆,送给霜降日子里的你,祝你霜降温暖无比,幸福如意!

5.秋雨绵绵露夜寒,近来身体可安康,白天忙碌工作多,夜晚睡眠要安好。虽忙防寒不能忘,天寒记得添衣裳,霜降时节祝福送,提醒你健康要护好!

6.乘着歌声的翅膀,呼吸菊花的幽香。在霜降的清新中声中,愿你精神百倍,健康加倍,在幸福中陶醉!

7.漫天飞舞的雪花,银装素裹的枝条。多变的是天气,不变的我对你的祝福。在这特殊的时刻,在这霜降时节送上我对你的美好祝愿:愿你快乐幸福每一天!

8.温暖的情谊浸润着思念,温馨的牵挂吐露着真诚,温柔的情怀裹挟着惦念,温心的问候掺杂着祝福,霜降,愿温情的文字带给你幸福无限,霜降快乐!

9.霜降天气多穿衣,保护膝盖和关节,预防流行感冒病,身体健康心情好。我是贴心小护士,提醒你天气冷了,要关心家人身体和健康。霜降时节快乐。

10.霜降到了,降下喜气,降落福气,降下运气,降落财气。降到你的心里,让你的明天更灿烂,更甜蜜,更健康,更成功。前提是:及时添衣!

11.秋天到,气候燥,温无常,多穿衣,防感冒,多喝水,防干燥,多果蔬,身体好,勤通风,空气好,勤洗手,防拉肚,祝愿你,身体健,‘入秋快乐!

12.深秋来临霜降天,时令养生要牢记:当令水果苹果梨,补充水分是首选,白果橄榄润肺佳,小小洋葱好处多,芥菜萝卜化痰好,愿你健康美丽颜!

13.碧云天,黄叶地,晓来谁染霜林醉。秋风起,雁儿走,满眼萧瑟无人觉。霜降到,天气逐渐变凉,要注意身体。

14.草枯了,情谊却饱满;叶凋了,思念仍茂盛;天寒了,友谊却温暖;霜降了,祝福及时到;霜降,愿你幸福快乐,健康相伴,天寒别忘添衣哟!

15.秋降霜花舞满天,预示晚秋气温寒。赶忙电波短信传,嘱咐亲人加衣衫。天降幸福银花绽,雾气升腾好吉祥。霜降到了,愿亲人身体健康天天笑!

16.霜悄悄降落,风轻轻荡过,霜降过后天气转冷,出门在外注意保暖。友情长久如美酒,不因忙碌少问候。衷心地祝愿好友吉祥如意,合家欢乐!

17.人到深秋思念重,丝丝牵挂在心房。霜降之日更神往,只愿快快到身旁。短信无声情谊绵,问候声声心头暖。愿你霜降人健康,及时添衣莫受凉。霜降到了,祝你快乐健康!

18.银色清晨白色世界,寒气逼人已是霜降。大雁孤鸣告离晚秋,告诉人们添衣加帽。霜即雨露降临幸福,健康美满吉祥如意。霜降到了,愿你天赐降福,雨露滋润!祝福语大全:

饱经风霜的日记篇2

祖 国 我 爱 你  四年六班 王浩宇  十月的风收获了累累硕果,  金色的秋天唱响祖国赞歌。  腾飞的中国,我们会用生命捍卫你,  发展的世界,我们会用智慧装饰你。  曾记得,日寇铁蹄下的破碎山河,  血肉筑成的长城挺起民族的脊梁。  前赴后继,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英雄儿女何惧抛头颅、洒热血。  饱经风霜的祖国啊——  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朝霞似火。  阳光下的红领巾对你说:  我要用汗水建设美好的中华,  我要用希望描绘壮丽的山河。  祖国啊——繁荣富强的祖国,  在你的怀里我感到幸福祥和!  祖国啊——甘苦与共的母亲,  是你培育我长大,鼓励我勇于开拓。  十月的祖国人人脸上洋溢着春色,  是胜利的笑脸,是收获的喜悦。  我们收获了知识,不断地成长,  我们走向了胜利,永远地快乐!  小编评语:

小作者的文章说明他爱祖国爱到了极其深刻的地步。用 “捍卫、脊梁、饱经风霜”等优美的词语,将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准确恰当,运用诗歌的形式表现了祖国与“我”的血脉相连。(评点人:薛 ?)

指导教师:王默

饱经风霜的日记篇3

2.最新的霜降祝福短信:

3.时至霜降,平地起霜,袅袅情更长。嘘寒问暖,放在心上,要你更安康。喜从天降,倍添吉祥,心情更爽朗。阳光播福泽,生活美好意气扬。祝你霜降事事畅!

4.朋友们,小心注意啦,冬天已经悄悄来临了,为了你们的身体健康与幸福生活,友情提醒:加强保暖,多喝开水,注意运动,常发短信,笑口常开哦!

5.霜降时节天转凉,短信提醒你保健康:关节炎者要保暖,以免复发伤身体;没事多做慢运动,活血化瘀防痉挛;饮食注意多润肺,鸭梨多食解咳喘。

6.友情的温度,暖化了空间;情谊的光泽,幸福了人生;思念的脚步,穿越了寒冷;真挚的问候,温暖了心房。朋友,霜降到了,愿你幸福安乐,一切如意!

7.草枯了,情谊却饱满;叶凋了,思念仍茂盛;天寒了,友谊却温暖;霜降了,祝福及时到;霜降,愿你幸福快乐,健康相伴,天寒别忘添衣哟!

8.冬至到,刺骨寒;昼短夜长美梦笑;享天伦,吃饺饺;煲热汤,驱寒冷;发短信,送祝福:祝你身安康、业有成、事事顺!

9.霜降到了,气温降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花草落了,枫叶红了,问候到了,祝福来了,手机响了:霜降快乐!

10.霜降水果养生:桔子少吃,桔子容易上火,降低你对感冒等的免疫力,多吃苹果,苹果温性富含维生素,即养生又养颜,多吃橙子,橙子有助于深度睡眠,可提高身体抗寒能力,

11.霜降,天渐微凉,君之冷暖,在我心房。秋叶遍地,雁归成行,念我思量,多加衣裳。

12.冬至到,搓丸子,饺子馄饨大团子。冬至到,冰霜降,大尝狗肉品佳酿。冬至到,短信告,冬日进补温暖冒。冬至快乐!

13.霜降到,短信呼叫;深情绕,祝福宣告;开心抱,快乐牢靠;吉祥俏,好运笼罩;如意闹,幸福笑傲。祝:霜降快乐!

14.幸福随着初霜,双双前来报到。温馨陪着冬天,携手前来落户。祝福伴着好运,一路随行护驾,祝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霜降节气快乐。

15.霜降快到,喜从天降:温度降,身体温暖不会降;压力降,薪水酬劳不会降;脾气降,美丽容颜不会降;烦恼降,幸福生活不会降;祝你快乐永远不会降。

16.霜降的节气已到,秋风肆虐的天气,总是给人孤独的错觉。但是我的祝福送到,温馨的祝福总是暖暖的,驱走霜降的寒气,多穿衣服,祝你暖气洋洋!

饱经风霜的日记篇4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

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见当时的月饼已经是具有一定意义的”饼”和”月”了.

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吧

饱经风霜的日记篇5

2.通知:由于忧愁凋零,失意结冰,压力雪藏,烦恼冬眠,故几位将缺席本次立冬快乐晚会,而好运和幸福将一如既往地前来助阵,请大家欢呼雀跃,共度佳日。

3.感谢你陪我走过昨天,分享今天,迎接明天!立冬之际,愿有我的日子你每天都精彩,每步都平安,每刻都快乐,每分都如意,每秒都幸福!

4.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5.寒冷是一种沉默,流失了过往的浮躁,北风是一种历练,给你严寒的考验,立冬是一种问候,给你冬天的报道,祝福是一种关怀,给你一丝温暖在怀,用热情加温暖,放冬天空流远。

6.天气冷了,大家晚饭都怎么解决的呢,露珠表示好忧伤啊。

7.立冬快乐!立冬到,问个好,愿你心情好,快乐幸福没烦恼,愿你精神好,舒心顺心更开心,愿你身体好,平安如意身体健,愿你生活好,日子红火步步高!

8.好久没发照,天冷换毛,记得穿秋裤。

9.冷了,添添衣裳;饿了,饱饱胃肠;烦了,外出逛逛;累了,在家躺躺;乐了,说说;想了,聊聊家常。立冬到了,祝你久久快乐健康!

10.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早上不想起床上课,让室友帮忙请假,随便找个理由,很快我中暑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小样。

11.立冬到了,寒冷将来袭。在此,我用手机编织了一条围巾,愿它能带给你温暖,带给你关怀,借着这条短信我把问候送到你身边来:祝你立冬愉快!

12.立冬将至天转凉,万物收藏避严寒,送你祝福请收藏,保你温暖不畏寒:好运当头艳阳天,福运多多暖心间,财运滚滚腰间缠,转发朋友祝平安,好运连连!

13.一份真情胜过黄金万两,一份温暖可抵寒霜万里。朋友不在身边,思念永在心间。立冬已经到来,祝福送你身边。天冷多穿衣服,健康永保平安!

14.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

15.春天的祝福是阳光,夏天的祝福是清凉,秋天的祝福是收获,冬天的祝福是温暖。季节在变,朋友不变。立冬了,发条短信,时时把你在挂念。

16.风儿捎来了一片落叶,我接住了,悄悄地在上面刻下我的心声;月光和霜花交织一片,我看见了,轻轻地在心头写下思绪。愿这个立冬你的视线依然葱茏,你的爱情依旧香浓。

17.秋天不知不觉过去了,冬天悄悄来到了我的小屋,小草枯萎了,小花不敢抬头,松树伯伯还挺直腰干站在那里。忽然一种熟悉的声音从我身边划过,哦!原来是北风的声音。真冷呀!北风真是像刀割一样,我赶紧跑回家换了一套衣裳,回家睡觉去了,哎!冬天真冷呀!

饱经风霜的日记篇6

一、抓住关键词语,迁移造句

词语是文章的组成单位,生动准确的词语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尤其是一些成语,学生学习这些词语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运用。笔者在教学中常常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习用成语造句,在迁移造句中,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如学习《黄山奇松》一课时,我就要求学生用“饱经风霜”来表达一句完整的话,我先出示课文中含有这个成语的话,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插图内容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不要求学生说得多么精确,只要能把大体意思说出来即可。通过看图交流,学生知道了“饱经风霜”是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磨难和斗争。为了进一步透彻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我让学生接着想象迎客松千百年来可能经历了哪些磨难?有的学生说迎客松可能要经历狂风暴雨的摧残;有的说迎客松可能会受到风雪雷电的袭击;有的说迎客松可能要遭到人为的破坏……学生展开想象,充分体会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是基础,只有学生弄懂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才能准确地进行表达运用。接下来,我让学生用这个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多数学生造句为“某种树木饱经风霜”。我在此基础上提示学生,“饱经风霜的又何止植物,想想你满头白发的爷爷奶奶”,经提示,学生马上就知道这个词语也可以形容人。

二、抓住省略号,补写内容

文中有省略号的地方,大多是语义的省略,在理解上并不是难点,但课堂上如果抓住这些地方进行训练,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锻炼了写作能力。如《莫高窟》一文第三节,这一节主要介绍莫高窟的壁画,对飞天的内容,文章描写得非常精彩,最后用省略号进行收尾,课文仅仅给我们展现了四种飞天,但还有许多姿势的飞天未提到,这时我就及时出示飞天图,抓住省略号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还会有哪些姿态的飞天。学生的话匣子纷纷打开了,“有的手握长笛,轻声吹奏”“有的手持拂尘,腾云驾雾”“有的脚踏祥云,舞姿婀娜”。瞧,学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补写的内容格式也很工整。再如,《鸟语》的倒数第二节,写“我”从鸟儿身上得到许多启示,品读过后我抓住最后一个省略号,让学生写作者还会从哪些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学生都很有兴趣,写得也不错,在交流时收获了知识。

三、抓住文章精彩点,在品读中练写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精彩的语言片段,一定不能让他们在学生眼前转瞬即逝,不仅要多次品读,用心感悟,同时也要o扣精彩的词句进行拓展练笔。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第三节写云雾的变化写得非常美:“……刚刚还是……轻烟,转眼间就变成……银河。”课文里作者通过“刚刚”“转眼间”“明明”和“又”等词语把云雾变化的快速呈现在人们眼前。这里就可以作为一个语言训练点,借助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话勾勒出庐山云雾的各种变化。有的学生写道:“刚刚还是可爱的小白兔在跳跃,转眼间就变成了鲜艳的牡丹花。”“明明是低头吃草的老牛,转眼就又变成了威风凛凛的老虎。”将写作训练与教学结合起来,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通道,学生写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四、抓住结尾,续写故事

有些文章虽然结束了,但意犹未尽,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续编情节,也不失为迁移练写的一种好方法。如《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记叙文情节比较感人,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抱着母亲更换病床被单时,讶然地发现母亲竟然如此轻,又联想到母亲多少个日夜为这个家辛苦劳作,操碎了心,甚是愧对母亲。结尾在母亲流出眼泪后用了一个省略号结束课文,这个结尾让人不禁浮想联翩:母亲为什么哭了?作者和母亲又会有怎样感人的对话?母亲的病好了吗?出院之后还会像以前一样辛苦劳作吗?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然后让他们抓住结尾来续写故事。通过这种迁移练写方法,学生不仅锻炼了文笔,也更深入地把握了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五、抓住段落结构,迁移篇章练习

饱经风霜的日记篇7

我们一生一世都无法忘记的“胎记”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日子,也是我们党的生日,不知不觉,现在已经有60周年了……

小时候,妈妈就教我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我睁着那好奇的眼睛看着妈妈那如痴如醉的表情,好像在听着她说一个遥远的梦想。从爷爷那饱满风霜的笑容,从爸爸那严厉的目光里,我并不懂祖父辈们的殷切希望。但是,我那好气的童心,使我不断地从书本和历史海洋中寻找祖父辈们这个答案。

透过历史的页面,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嫂嫂游船和船上那一张张刚强坚毅的面孔,仿佛听到了一嫂嫂船上发出的话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世界的东方将会升起一轮金色的阳光,它是中华民族的灯标,它驱散黑暗,播撒着光明,引导这中国人民奋然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开国大典时那声气吞山河,震撼世界的庄严宣告,仿佛东方雄狮苏醒后吼声。宣告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彻底破产,宣告了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欺凌和被压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中华民族从此走过多灾多难的历史浩劫,打破如狼似虎的帝国主义列强的政治和经济封锁,从容、自信而坚定地开始建设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

饱经风霜的日记篇8

这一件事的主角是位有为的年轻人,他的虚心、创意、行动力曾经让我十分赞赏。可最近一次谈话,我发觉他已不太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我没把道理讲清楚,所以我很努力地重说一遍。他告诉我:他并不是听不懂,只是他的年纪让他无法按照我的建议做事,他有自己会做的事、习惯做的事,他承认,我的建议是

他不习惯做的事,也是他不会做的事。

这个年轻人才40出头,可是已经从一个可塑性极高、学习力极强的人,变成一个被经验、习惯所限制、僵固定型的人。岁月总是锲而不舍,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烙印。这完全违反我的逻辑,在身体的体能上,我愿意向岁月低头,但在心智、精神上,我和年轻时一样斗志昂扬。可是这件事让我发觉心智也会老化,岁月的摧残是无所不在的。

这个无意中的发现,让我体会到年轻有多重要。几年前,我的公司收购了“痞客邦”网站(省略),那4个创办人还没大学毕业,就已经开始创业。3年来,他们已经成为一个可以被赋予重任的高层主管,未来无可限量。我不禁回忆起30岁时的自己,还在《中国时报》当记者,还在在线采访新闻,还热衷在采访对象的迎来送往中,自以为是个重要人物,完全忘了我是 谁!2009年年中,我在郑州遇到一个台商,年轻的脸庞却洋溢着饱经风霜的坚韧。他只有34岁,5年前他只身到郑州,29岁就展开他闯荡中原的奇幻旅程。这些人的共通之处就是年轻,他们早早就“宝剑出鞘”,用年轻的岁月赌明天。现在他们离真正的成功也都还有距离,可是他们绝对可以在岁月之神限制他们、控制他们之前,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大家问我生涯的问题,最多的问题就是“什么叫准备好”,会问这个问题就是怕失败。我很想告诉你:没有人能在行动前“准备好”,甚至永远没有人能知道什么叫做“准备好”,如果你等“准备好”才要行动,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行动。

饱经风霜的日记篇9

我盼着那双黑皮鞋出现在门口。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年年出国工作,很少能在家。也许小时侯对父爱没有什么概念,那几年,就那么不痛不痒地过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爸爸能回家的企盼日益增加。每当打开家门的时候,我都习惯地注视门口的红地毯,爸爸的黑皮鞋停留在那里的日子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爸爸每次回来,总能带给我和妈妈无数的惊喜。他总能变戏法似地从那个略有旧意的蓝色旅行箱里“变”出一个个礼物,当我们爱不释手地欣赏这些宝贝时,爸爸躺在沙发上静静地满足地睡着了。

红毯(tǎn)上的黑皮鞋还带着一层非洲大草原的尘土,它依偎在我的小鞋和妈妈的高跟鞋中,也欣然入梦了。

家族的长辈,都说爸爸年轻时很爱美,可是看看这双黑皮鞋:黑色的外皮磨得有些发白,鞋跟外侧磨得薄了不少,经常打弯儿的地方有几道深深的饱经风霜的褶(zhě)皱(zhòu)。我常拿起皮鞋不解地问爸爸:“老爸,这鞋快和我差不多大了吧,你就不打算换一双?”爸爸则风趣地说:“略显陈旧是成熟男人的象征嘛!”我又仔细打量那双鞋,虽有些旧,但灰尘下的皮子仍光泽不减,显得更加刚毅且成熟。

黑皮鞋在家的日子,为我和妈妈留下许多快乐的足迹。

秋天来了,爸爸又要走了。

还是那个季节,还是那份不舍。

门口的灯光黯然神伤地照着穿黑皮鞋的人,那一头已不再油亮的黑发夹杂着无数令人心碎的白发。红毯上的黑皮鞋静静而又哀伤地依偎着我和妈妈的鞋。

黑皮鞋在门口停留了许久。刺耳的开门声洒落了一地的伤感,黑皮鞋消失在门口。

我扑到门前,门外传来黑皮鞋沉重的声音。少了一双黑皮鞋的红毯,显得那么空荡荡。

我站在红毯上,忽然脚下涌起一股暖流,那分明是黑皮鞋留下的余温。

我笑了。

作者系黑龙江省大庆市

外国语学校五(5)班学生

【专家处方】

“线索”是文章材料的“贯穿线”。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文章的中心选取材料。材料选好后,则要根据一定的线索,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这样,文章才能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

以物为线索,是记叙文中常见的记叙线索,也就是找一个物件传递感情。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个物件往往起象征作用或点明中心思想。本文作者的构思就比较巧妙,他以物——黑皮鞋为线索,穿起全文的记事、写人、抒情。作者开篇抒情,点出盼着皮鞋出现,接着就写皮鞋和爸爸的联系,由皮鞋牵出“我”因它的存在而兴奋、期盼、感动,也因它的离去感伤、不舍,一双黑皮鞋穿起了作者的喜怒哀乐。

黑皮鞋的象征性非常明显,从字里行间我们已经分明感觉到,黑皮鞋已不仅仅是一双皮鞋,已经升华出父爱,皮鞋成了父亲的象征。那要经历多少磨砺才能“磨得发白”,那“深深的饱经风霜的褶皱”,不正是爸爸历尽辛苦的写照吗?那“灰尘下的皮子仍光泽不减,显得更加刚毅且成熟”,不正体现了爸爸的坚忍执着吗?可见,以物象征更便于表达文章的主题。

饱经风霜的日记篇10

关键词:民间文学;谚语;闽台谚语;文缘

中图分类号:H1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06-03

福建闽南地区与台湾同源同宗,几百年来,闽南移民迁徙台湾,在台湾奋斗发展的同时,也传承拓展了闽南文化。在民间文学方面,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演进交融,形成了具有乡土区域特点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其中民间谚语的发展与互动极有特色。

谚语是来自民间口头创作并且流传甚广的通俗大众文学艺术形式,是一种定型化的颇具哲理、洗练俗白的语言。谚语既有风土人情、、生活经历中提炼出的,赋予了训诫意义的短小韵文,也有在长期时代演进中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和大量的歇后语。传承至今,各类闽台谚语依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影响与作用。

一、闽台谚语的类型

(一)人生箴言类谚语

在闽南与台湾,有很多关于衣食住行、婚姻家庭、勤俭等人生箴言类谚语,这类俗谚形成于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与闽台两地特有的乡土习俗、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富有浓郁的当地乡村色彩。

“大石也要小石擎,红花也要绿叶扶。”讲的是乡村文化中人们的互相帮衬,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味。

“做田要有好田边,住厝要有好厝边(邻居)。”意指农耕环境中邻里关系的重要,好邻居可以互相成就对方。

“早吃饱,午吃巧,暗顿(晚餐)半饿饱。”这是闽台地区人民几百年来演绎推导出的关于饮食与身心健康关系的谚语,主张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的科学养生理念。

“冬吃菜头夏吃姜,免请医生免烧香。”民间素有推崇冬天吃萝卜、夏天吃生姜的习俗,认为这是最朴素的食补方式。

“一瞑无眠,三瞑补勿会过。”讲的是通宵熬夜对身体的伤害,一宿无眠,三个晚上也补不上,告诫人们要起居有序。

“勿吃过量酒,毋喝隔瞑(隔夜)茶。”过量酒与隔夜茶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伤害,这是民间生活智慧的结晶。

“逢桥要下马,过渡莫争船。”这是人生智慧类箴言,是人生经验的总结。过小桥下马,是为了安全。渡口不争船,以免义气用事引发争执落水。

“有情毋惊千里远,无情哪怕门对门。”这里表述的是人类情感的神奇与非理性,正因为这有情与无情,爱情才成其为世间最美妙的情感。

“不当家勿知柴米贵,不生囝毋知父母恩。”这是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养儿方知父母恩,开始当家方知当家的不易。

“兄弟若同心,田涂(泥巴)变黄金。”此类训诫是教育兄弟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形成凝聚力。

“教囝泅溪(游泳),毋通教儿爬树。”这句谚语的本意是,为人父母要教会孩子游泳,为了成年以后的自救与救人。但不需要教孩子爬树,因为爬树有可能导致失足摔下的危险。此类俗谚的引申意思是,父母应教会孩子应对生活问题的技巧与能力,教子有方的家长才是合格的父母。

“毋惊山高,只惊脚软,毋惊事难,只惊人懒。”这类箴言引申出人生须勤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二)气象、环境和生活习俗类谚语

闽台两地人民在长期的劳作中,对气象与农作物的生长关系有着大量的认知积累,在此基础上民间口头文学传承了许多关于气象与节气的俗谚。这些谚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使得祖祖辈辈生活在温润、富饶、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人民代代受益。比事:

春谚,“‘立春’在腊月(十二月)间,明春无倒春寒。”倒春寒对作物的影响很大,尽早判断气象发展,在农耕时代意义重大,这是长期观察气象与农作关系的经验所获。

“二月初二霆雷,稻尾较重秤锤。”土地公生日传说是二月初二,这句话的表述意为二月初二天打雷,早稻的收成将是一个大丰收。

“春蒙曝死鬼,夏蒙做大水。”这句谚语意指春天大地大雾连绵弥漫,带来的将是夏日晴空,干旱少雨的气候让鬼都暴晒致死;如果夏天雾蒙蔽日,则是洪水泛滥的预警。

“麦惊清明尖叶雨,稻惊秋来白日风。”早季成熟的麦穗清明收成时最担忧突降春雨,秋天金黄的稻穗白露时节收成时最担心突然刮风。

夏谚,“‘夏至’刮西南(风),大雨水涨潭。‘夏至’大晴天,无雨到秋边。”这里说的是夏至刮西南风,会带来连绵不断的雨水,形成涝灾;夏至如果是大晴天,可能昭示一直到秋天都匮乏雨水,导致旱情。

“‘小暑’东北风,不久有台风。”台风与小暑东北风的关系揭示得一目了然,小暑时节刮东北风,是台风将至的预警。

“好上元,好早冬。”这句话是说上元节前后如果连续都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早冬的收成也将大好。

“无食五月节粽,破裘不甘放。”意指端午节吃过粽子后,才是真正的夏天来临,可以换季收起厚重的衣被。

“六一,一雷压九台;七一,一雷九台来。”这句是说六月初一打雷,夏天的台风会很少。七月初一打雷,随后就是很多个台风相随到来。

“七月半,减一条线。”意指“中元节”过了,“昼渐短,夜渐长”。

秋谚,“霜降,风台走去藏。”意指秋天末尾节气“霜降”一过,闽台海洋性气候中最常见的夏季台风也将远去不见踪影。

“秋前北风多阴雨,秋后北风旱到底。”也说的是风雨、季节与旱涝的关系。

“‘秋分’露重,冬季多霜。”阐述了霜冻与秋分露水的关系,这是常年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

冬谚,“‘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春少晴。”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是否下雨,与冬天的晴朗、春天的雨水有着密切的关联。

“‘大雪’刮北风,冬季多霜冻。”大雪节气的北风与冬季霜冻的密切联系在这里得以体现。

“‘冬至’少雨,来春厚(多)寒。”这句谚语也是形象描述了冬至节气时少雨,来年春天多寒天的民间气象经验。

“‘小寒’暖,春多寒‘小寒’寒,六畜安。‘小寒’、‘大寒’多南风,明年六月早台风。‘小寒’冷勿会透,‘小暑’台风到。‘大寒’寒勿会死,‘立春’踔踔跳。”这几句关于大寒、小寒的谚语,讲的是小寒、大寒节气的气候现象与整年的气象关系。小寒、大寒如果暖和,来年开春的春冻则让人跺脚跳;小寒、大寒刮南风,来年六月台风就早早到。

“冬至在月头,欲寒在年兜”,“冬至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寒冻正二月”。这几句说的是关于冬天是否寒冷的判断。冬至在月初,年关时节寒冷;冬至在月中,当年的冬天不见雪与霜;冬至在月末,开春的正月、二月则暴冷。

二十四节气是千百年间人民智慧的结晶,闽南一带关于节气与气象的谚语随着移民的迁徙,对台湾当地此类谚语的产生构成了影响。谚语不仅是生活现象的总结与提炼记录,更是农民、渔民赖以谋生的风向标。在长期的海上捕鱼、陆地耕作和生产实践中,闽台两地的农民渔民学会了对天察言观色,把握气候与节气的种种关联,再用以指导日常劳作。这些在民间口头传承数百年的谚语集成了两地人民的智慧与见识,成为了民间文学的精髓构成。

二、闽台谚语的特点

(一)闽台谚语的内容表达

从内容上看,闽台谚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由生活常识、思想趣味、人生哲理和日常科学集合而成。

闽南地区的民间传统俗谚,题材相当广泛,涉猎社会人生、道德伦理、家庭生活、天文气象、地域地理、人神鬼仙等领域,呈现出丰富多元的万千形态。这些或劝诫或诙谐的谚语,亲切平和地表达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既是祖先智慧经验的结晶,也是海峡东西两岸民风民俗、道德信仰的缩影。谚语中传递的乐天知命的生活哲学,至今仍对两岸百姓的生活起着指导意义。

闽南与台湾两地由于历史移民的缘故,语言、习俗、文化皆相近。长期的两岸历史渊源关系,闽南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随着移民进入到台湾,在台湾地区落地生根,并随着移民生活的拓展而演进和衍生。这些新旧杂陈的台湾谚语也会对海峡对岸的闽南地区谚语的表达与运用产生影响,海峡东西两岸的民间文化相通相吸,互为观照,互相传动与影响。

(二)闽台谚语的形式构成

闽台谚语形式短小精炼,句式整齐紧凑,往往将抽象的概念寓于具体形象之中,言简而意赅,富有丰富意味。

谚语来自民间,因此大量的闽台谚语善于运用生活中的事例予以描述,通俗并带有口语特点。讲究节奏和韵律,均匀齐整,注意押韵,说来琅琅上口。同时还大量使用借代、夸张、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使谚语具体可感,意蕴深长,由表及里。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闽台谚语,容易上口、便于记忆、方便使用,在海峡东西两岸源源不断地互为影响、渗透。这些基本定型的俗谚,有不少像民间流行的诗歌,以艺术美感的方式传承。

闽台两地位处海峡的东西两岸,血缘互亲,地缘邻近,商缘连接,文缘深厚,法缘相循。福建和台湾人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年福建人迁徙至台湾,闽台两地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远古时代福建沿海岛屿与台湾岛屿浑然一体,海平面使得今天的福建与台湾相隔一条海峡,两岸有着地缘相近的特点。商、周时期台湾与福建的生产技术即有交流,后来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日趋繁荣,两地人员间的商业往来活动颇多,始终有着密切互动的商缘。历史上福建人移居台湾时,不仅带去了方言,也保留了家乡的许多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至今台湾的主要方言为闽南话,闽南地区的高甲戏、南音、木偶戏等在台湾也广为流传,妈祖、保生大帝是两岸百姓共同的民间信仰,闽台两地的文化源远流长。清朝光绪时期,台湾开始独立建省,之前台湾一直隶属福建管辖,法缘相循是两地关系的一大特点。

闽台两地谚语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两岸民间的喜爱,作为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学艺类型,它充满丰富的情感,具有节奏韵律感,上口易记,是民间智慧的广泛集成,生活实践经验的高度提炼。很多的谚语因其具有的高度凝练性、概括性,而成为了人们日常起居中的具有教育、指导意义的警句名言。这些涉猎生产过程、工作技能、生活方式、处世之道的俗谚,寓意深刻,形式灵巧活泼,以其富有趣味的形态,传递严肃醒世的人生教导,便于理解模仿,也极富有生命力。闽台谚语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内涵蕴藉、指向明确,成为了闽台两岸极具特色的民间文学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

参考文献:

〔1〕吴同端,王文宝,段宝林.中国俗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武占坤.中华谣谚研究[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3〕陈保亚.语言文化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

〔4〕何绵山.闽台区域文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5〕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闽台区域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陈建民.语言社会文化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