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日记十篇

时间:2023-04-10 18:17:00

放风筝日记

放风筝日记篇1

我喜欢漂亮的风筝,更喜欢放飞风筝的过程,但最使我感动的是风筝那经挫折而不气馁,一直往上飞的精神。

还记得上个春天,我和妈妈去沙滩公园放风筝。远远就能看到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风筝互不相让地在天空中比着高低,看到这幅景象,我迫不及待得想让自己的风筝也飞上天。我在前面拉这线,妈妈帮我托着风筝,我一声“放”,妈妈就将风筝像扔纸飞机一样用力地甩出去。

我拽着风筝线拼命得往小山上跑,没想到竟被小石子绊了一下,摔在地上,妈妈却“嘿嘿”地笑,我生气地爬起来,重新放了一次,之后放松线板,再拉紧,风筝越来越高了。

望着越飞越高地风筝,我想风筝掉下来还可以再飞起来,并往更高处飞去,冲向云彩。学做一只风筝,跌倒了就自己爬起来,再继续向更高处前进……,这就是风筝给我的启示。

安徽合肥合肥师范附小四年级:曾彬城

放风筝日记篇2

北京人不仅爱放风筝,而且也爱自己动手做风筝。记得6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每到清明节前的“手工课”,大多是老师教给做风筝。做风筝的材料,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旧竹帘子的竹条儿。把竹条儿捆扎成骨架,糊上纸,再用水彩涂画,一个风筝就基本上做好了。我们做过简单的“拍子”(俗称屁帘儿),也做过比较复杂的沙燕、蝴蝶等。课堂上,老师还常常把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在黑板上,讲给同学们听。下课以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高举着自己的手工成果,高高兴兴地到操场上“忙趁东风放纸鸢”去了。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俗呼风筝。”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登瓦官阁》一诗中,就曾写到风筝:“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因全国各地的风俗民情和地域文化不同,中国风筝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北京的京派风筝是中国风筝的主要流派之一。北京风筝已有数百年历史了。自元明清定都北京后,北京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北京风筝在吸纳了全国各地风筝的优长后,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京派文化特色的京派风筝。

京派风筝的代表之一是“曹氏风筝”。曹氏风筝的创始人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曹雪芹和他创作的《红楼梦》,可谓家喻户晓,而曹雪芹创立京派曹氏风筝,就鲜为人知了。曹雪芹平生痴爱风筝,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南方度过的,从幼年开始就喜欢做风筝、放风筝,对南方风格的风筝非常熟悉。雍正六年(1728年),曹雪芹15岁时回到北京,对北方风格的风筝又有所研究,“旁搜远招,以集前人之成”,自己动手制作风筝,从而创立了京派“曹氏风筝”。曹雪芹的挚友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一书中写道,曹雪芹“所扎风鸢,罗列一室,四隅皆满,致无隙地,五光十色,蔚为大观。”曹雪芹还把对风筝的研究和理解,写进《红楼梦》里,通过风筝的品格表现书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如,在第七十回里,曹雪芹生动的描写了宝玉、黛玉及一班丫头在大观园内放风筝的有趣情景。描述林黛玉放“美人儿”风筝时,姑娘丫头们剪断长线,放走风筝是“放晦气”,众人都道:“林姑娘的病根儿放去了。”剪断风筝线,放走风筝“放晦气”,这也是老北京的民俗。在第二十三回,曹雪芹还借书中人物探春写了一首意蕴深邃的《风筝》诗:“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京派风筝的代表作是“沙燕”,这是北京风筝独创的品种。沙燕又分为胖燕、瘦燕和雏燕等多种不同的品类。曹雪芹是制作沙燕的高手,他制作的沙燕品类十分丰富,巨可盈丈,微不足寸,千姿百态,堪称上品。曹雪芹还写过一首名为《半瘦燕》的风筝歌诀:“新燕至秋羽初丰,貌似少年弱冠容。黄口犹存童稚意,青衿已具成人形。神凝两目澄秋水,气贯双眉耸剑锋。世事未谙多棱角,胸怀坦荡喜争雄。清晨戏蝶翻花圃,黄昏逐蝠入云层。邀集新雨觅仙境,会同故友访武陵。奋翼千仞冲霄汉,展翅万里乘长风。宇内翱翔无所羁,明春北返忆归程。”这首歌诀不仅写得文辞精美、诗情画意、形象生动,而且还把制作的技艺、绘法、色彩,融入其中,实在令人赞叹。

大约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曹雪芹从京城迁居到西山一带,潜心创作《红楼梦》。这时,他的生活状况已经非常窘迫,经常是“举家食粥酒常赊”了。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扎糊一些风筝去卖。有一年临近年关,他在京城结识的老朋友于景廉来看望他。于景廉是个腿有残疾的人,没有什么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述说起度日之难,家中啼饥号寒的境况。曹雪芹虽对友人十分同情,可他也无力接济。于景廉言谈中说到京城有某公子购风筝,一掷数十金。曹雪芹想到家中还有些竹、纸,于是就扎了几只风筝送给他,让他卖了好度过年关。几天后,于景廉高高兴兴地来酬谢曹雪芹,“是岁除夕,老于冒雪而来,鸭酒鲜蔬,满载驴背,喜极而告曰,不想三五风筝,竟获重酬。所得共享之……”原来是于景廉把曹雪芹给他的风筝,卖了个好价钱,特意从城里赶来酬谢曹雪芹。

通过这件事,曹雪芹想到把自己掌握的有关风筝的资料和制作经验整理成书,“将扎风筝的手艺传开,使鳏寡孤独、老幼病残,皆可自食其力”。于是,他历数年心血,写出了一部风筝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书中详细介绍了43种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详细阐述了风筝起放的原理、种类、以及扎糊、绘画的方法。为了让没什么文化的穷人易学易懂,他还在书中绘制了彩色的图谱,并配有歌诀。按曹雪芹设计图样扎出来的风筝,大者可达数丈,小者不到一寸,都能御风而起飞,不致倾覆。当时执掌皇家画苑的名士董邦达,读了书稿后,极为称赞,欣然为《南鸥北鸢考工志》写了序。曹雪芹打破了中国文人对“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陈腐观念,还写了关于金石、编织工艺、脱胎手艺、织补、印染、雕刻竹器和扇骨等技艺的书稿。这些书稿连同《南鹞北鸢考工志》集成一书,题为《废艺斋集稿》。

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原稿,据说后来流落到了日本。但“曹氏风筝”的一些制作技艺,仍在北京、天津以及北方各地民间流传,“曹氏风筝”也成为京津各地的风筝主要流派。1943年,制作风筝的高手孔祥泽,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抄录到学校从日本借来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原本中的一些章节,描摹了其中的部分图谱、配图歌诀和注释。后经过多年的研究临摹复制后,创造出一套具有鲜明风格的风筝技艺。孔祥泽制作的风筝被称为“曹氏风筝”。如今,《南鹞北鸢考工志》里的43种技法,完整保留下来的有20种,已被列为首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放风筝日记篇3

“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明代陈沂《询刍录》记载:“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俗名呼风筝。”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将韩信。楚汉相争,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楚军被汉军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做风筝,上缚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涣散了楚军士气,这即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

中国的风筝早期多与军事、通讯和气象有关,大约在唐、五代时进入民间,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唐代诗人元稹的诗句“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生动地描绘了儿童放风筝的情景;清代郑板桥《怀潍县》中“纸花如雪满天飞”,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放风筝的盛况。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

大约在500多年前的明代,风筝就已传到朝鲜,后又陆续传到日本、东南亚、欧洲和美洲。而中国的东南西北,到处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世代传承,风格各异,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有的清淡素雅。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著名的风筝产地,都有重要流派的传世佳作。

北京风筝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掀起高潮,还是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开始。

曹雪芹写《南鹞北鸢考工志》的缘由,记录在该书的自序中。曹雪芹有位朋友叫于景廉,因为“从征伤足”,难以谋生。曹雪芹想到当时有富家公子以重金购买风筝玩,于是扎了几只风筝送给于景廉去卖,没想到真的解了于景廉的燃眉之急。后来,于景廉向曹雪芹学了几种简单的风筝扎法,开始以扎风筝为生。一次他对曹说,生活困苦的残疾人何止我一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若能写一本介绍工艺品制作的书,便可让更多的残疾人以艺自养。曹觉得于的建议有道理,便动手写了这卷《南鹞北鸢考工志》。

在制作上,曹式风筝是一门综合艺术,通过扎、糊、绘、放四个步骤的工艺流程,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以天为纸,书画琳琅于青笺;将云拟水,鱼蟹游行于碧波”,是曹氏风筝动态美的精髓所在。

“扎”就是制作风筝的骨架,这是决定一只风筝好坏的关键。曹式风筝的骨架主要是用竹子制作的。首先要将竹子劈成条,刮成所需要的厚度;然后经过烤制使其变形弯曲,成为风筝所需要的形状。曹式歌诀中“汗不去透形必还”,意思是说加热时要把竹子的油烤出来,这样凉了之后就不容易变形了。将不同部位的竹条以线绳捆扎组装时,要达到“中正平直”,两边对称,这样当风筝受风时才能维持平衡,顺利飞翔。

“糊”就是用纸或绢将风筝骨架糊起来,要自然、平整、随形,不能松散、起皱。歌诀中讲到“保稳全靠纸不松”,就是这个意思。糊软翅风筝时尤其要注意两边完全对称,糊时要用线牵着膀梢,糊好后才能剪断,而且要把画面翻过去平放在桌子上,把涂匀胶的骨架放在画面上,平整地粘好。

“绘”即在风筝上绘画,这是表现风筝形象的重要一环。除仿真风筝之外,风筝绘画所表现的都是吉祥如意的题材,以寄托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绘画时须领会画诀含义,遵循“繁而不烦,艳而不厌”的原则,使画面达到色彩明快,对比强烈,主题鲜明。此外,在绘画时还要注意颜料不宜太厚,否则会影响风筝泄风,导致放飞效果不好。

“放”,顾名思义,制作风筝就是为了放飞,一只好的风筝不仅扎糊绘画要好,还得经得起放飞的检验,表现出远观效果。放飞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所谓“风、线、放、调、收”,即要依据风力调整提线角度。

北方人喜欢燕子,称它为喜鸟,所以曹式风筝以沙燕居多。曹式沙燕很好地结合了软硬两种风筝结构的特点,大风小风往来自由。曹式风筝用拟人手法创造的燕子家族颇为有趣,有肥燕、瘦燕、雏燕、对燕、半瘦燕等,不仅形似,更追求神似。例如:要使燕子表现出像人一样喜形于色,则必须要把握“眉上轩,见喜颜;嘴上翘,定是笑”的画法。此外,每一式沙燕风筝上还布满蝙蝠、蝴蝶、牡丹、猫、蝶、鱼等吉祥图案,各有千秋。例如:“蛱蝶寻芳”和“百蝠骈臻”是用蝙蝠拼成桃花和柳叶的形状,布满风筝的全身,象征浓浓春意;“四世同堂”则在风筝的两翼上画两只大狮子,在尾巴上画两只小狮子,取“狮”与“世”的谐音讨个吉祥。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放风筝日记篇4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到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捂了一冬的人们无不陶醉在明媚的春光中。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人们陶醉于清新的空气中,无论城市乡村,人们放飞风筝的身影随处可见。

我国古代称放风筝为放鸢。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中说:“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青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可见放风筝是极富情趣和养生意义的雅事。其实,放风筝不仅是百姓喜爱的文娱活动,而且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早在南宋时就有了“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泄内热”的说法。《燕京岁时记》里还有“放风筝,最能清目”的记载。

春季放风筝还是一项有益的体育健身活动。寒冬腊月,人们久居室内,气血郁积,春季到室外放风筝,可以呼吸到负离子含量高的新鲜空气,清醒头脑。放飞风筝,牵一线而动全身,放线收线,前倾后仰,时跑时行,时急时缓,动静结合,张弛相间,手脑眼协调并用,活动周身关节,是一项很好的全身运动。花开日暖的春季,“阳气生,发”,到户外放放风筝,可以使自身的“春气生发有序,阳气增长有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放风筝可以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获得消淤除热、祛病强身的功效。同时,放风筝时,昂首翘望,双眼极目蓝天,远望风筝飞行,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改善视力、预防近视的目的。

放风筝,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放出精彩,超然自逸于生机勃勃的天地之间,大脑思维高度集中,内心世界的杂念随之烟消云散。什么烦恼忧郁、悲伤苦闷,一起随飞扬的风筝飘向蔚蓝的天空,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获得满足和愉快。

放风筝,老少皆宜、简便易行、省钱、无污染,目前在国外已有风筝医院、“风筝康复疗法”等等,在治疗神经衰弱、精神忧郁、食欲不振、高血脂、高血压、少儿发育不良和智力低下等多种疾病方面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要举办风筝节,吸引了海内外的大批游人,风筝比赛还被列入国际化的大型体育项目中。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放风筝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外伤和交通事故。

放风筝日记篇5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风筝,还带我到兴宁文化广场去放风筝。

当我和爸爸来到文化广场时,已经有了许多人在放风筝,有的人已经把风筝放得很高,但也有的跟我一样第一次学放风筝。

在放风筝前,爸爸给我讲了动作要领:开始放时,手中的线不能拉得太紧,也不可以拉得太松。线紧时,可适当放;线松时,要及时收,防止风筝失去平衡。我记住爸爸的话,站在荒野的中心,用右手拿着风筝,左手握住线轴,随着秋风的轻轻吹拂,大蝴蝶风筝就像展翅的小鸟,挣脱大地的怀抱,慢慢地飞上了天空。我看着大蝴蝶努力地飞着,我也拉着线轴越跑越快。坏了,前面有块石头,因为跑得太快,脚被扭伤了,我也倒在地面上。此时手中的线轴也不知不觉扔了出去,只见大蝴蝶像一只无头苍蝇似的直往下掉,我顾不得脚上的伤,赶紧拿起线轴,继续向前跑,随着微微的秋风慢慢往向升,风筝又平稳地在天空中飘着……

放风筝日记篇6

是啊,比起迅哥儿、双喜、阿发,我们的学生大多长在水泥高楼林立的城市,并且多是家资殷实,他们不会缺少外出游玩的机会,可是他们又怎能体会真正与自然亲近的乐趣?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趋向于文明与现代化时,反倒淹没了那份原始的天真与自然,失去了童趣的意义。

相较于这些90后的富家子弟,我是幸福的,我的童年是充满了快乐回忆的。尽管它们微不足道,但是在记忆的星空,它们却闪烁着迷人的光辉。

最深刻的记忆莫过于每年春天放风筝了。记得那是三月麦苗油绿的日子,地里的荠菜长得正旺,可我是无暇顾及的,我的最大乐趣就是放学后和哥哥、妹妹、弟弟们去放风筝。

老家门前有一块很大的空地,是周围几户人家用来碾麦、晒麦子的地方,到了春天,便是我们的乐园。哥哥是孩子王,带着我们几个年龄不一的弟妹们在这里疯跑、撒欢。待到风筝飞上天,稳稳地飘在蓝天白云之间时,我们便也安静下来,各自找一个地方坐下,或者干脆躺下来,优哉游哉地吹着暖风,晒着夕阳,那叫一个惬意啊!哥哥在这个时候更是显出一种领导者的潇洒,他就那么随意地仰躺着,丝毫不顾及我们的“非议”。他的风筝是自己糊的,却也是飞得最高,最稳的,因此,他便能安闲自在地躺在那里闭目养神。而我呢,总怕衣服弄脏了会被母亲责骂,只能站着,一边和弟弟、妹妹聊天,一边密切关注着风筝的走向。比如风向变了,风筝便会左右摇摆,这就需要及时调整方向,收放绳子。然而,我总是暗暗紧张着,生怕一个不小心风筝挣断了线,飞到别人家的房檐上去,再或者又担心起风时来不及收线而让风筝飘落到了目不能及的地方。所以,我放风筝的惬意往往就伴随着担忧、紧张的心理。尽管我很羡慕风筝在高空自由地飞翔,但终究还有一根绳子牵在自己手中,也不免为其叹息。如若它能真正地享受自由该有多好!小小年纪的我总是被这种矛盾的心情纠缠着,我希望能给风筝最大的自由,让它尽情去飞,可又不能完全释怀,无法潇洒地放出手中的线,也许就是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让我每每不能尽兴。我不知道学生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总归是大家在学习的间隙还是找到了乐子,这样想着,我那一丝惆怅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渐渐地,长大了,读书了,离开家乡了,再也没有那么宽敞自由的空间来尽情放风筝了,心里常常冒出丝丝怀念。城市的世界固然精彩,可是喧嚣的都市中总是少了一些沉静。周末或者节假日,约三两朋友去城市中央的某某广场或者公园放风筝是可以做到的,但倘若要独享那份悠然和寂静却是极为奢侈的。有限的空间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脑袋,深邃高远的天际飘着星星点点的风筝,如此热闹,又如此拥挤。

放风筝日记篇7

曾经以为你就是我的天空,不管怎样,我都是你天空中飞翔的那只风筝。如今我的天空已经破碎,你再也不能为我撑起那片天空,再也不能陪我飞翔……十六岁的天空,我只能独自飞翔……

——题记

风筝

记忆里,你的手总是大大的,我的手总是小小的。你的手总是灵活地把风筝放到天空中,而我呢,拍着手,只能笑着,嚷着,跟在你身边跑。把头仰得高高的,看你放的风筝是那样的高。还记得吗,我曾问过你,为什么你总能放得那样的高,而我不行。你只是看了我笑了笑说:“因为你也是一只风筝,那有风筝放飞风筝的呢!”一句玩笑话,当时我很纳闷,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怎么会变成了一只风筝呢?望着我一副纳闷的神情,你笑了。并且指着天空被线拖曳的风筝问我:“如果风筝线断了,那么风筝还能不能在天空中飞啊?”那是我竟是如此的天真:“那风筝一定会哭的,因为它失去风筝线后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想飞哪就飞哪。那个风婆婆一定会欺负他的。”你听后,依然是笑而不语。

断线

每一个春天,你总会带我去放风筝。你说,你最喜欢放风筝。喜欢看风筝在蓝天下自在地飞翔。因为风筝总是勇敢的飞向天空,从不畏惧前方是否有着荆棘。即使是断线它也不会停留,还是会坚持一直展翅。

而今风还是那样暖和,又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可你却再也不能陪我放风筝……医生说,你的生命将结束在这个风筝满天的季节。

自始至终,潮起潮落,一切都像一场梦。梦中,你苍白的脸上一双深邃的眼睛望着我,然后渐渐闭上了眼睛,再也睁不开了;梦中你的手是那样冰冷,然后从我的手里滑落,最后这冰冷的温度也不给予我;梦中,你那英俊的容颜被那块白布蒙上了……

啊,人生如梦,我多希望这是一个真正的梦。或许吧,它是一个梦。只是这场梦中,你再也醒不过来了……

飞?

我如一个断线的风筝在破碎的天空里摇曳着。我觉得有点茫然。我还能飞吗?

窗外有几只风筝在天空嬉戏着。空地里,孩子跟着父亲开心的跑着。铜铃般的笑声在我听来是那样地刺耳。我仿佛看见从前的我。可是,如今已经无数人非。阴阳两隔,思恋像一把利剑。每次都把我刺得伤痕累累。

悲哀,隐在无边的黑暗中瑟抖;麻木,躲在心的角落哭泣;灵魂,早已自由,在美好与丑陋中,编织着自己的归宿。

你知道吗?我真的很想你。我再也找不到从前那个优秀的我。我再也飞不高。我不能和你分享什么,也不能再与你一起放风筝。我只能在梦境里,苦苦寻找着你模糊的身影。我恨上帝,我恨命运,将这一切给予我。

难道生命真的是那么脆弱吗?仅仅是一个过程,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短暂得如天穹中一颗消隐的流星?

天空仍是如此灰暗,再也恢复不了神话里的那般美丽。我茫然,我消沉,我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

独自飞翔

十六岁,失去爸爸的第一个生日。妈妈给了我一和磁带和一封信,她说,这是你给我留下的。

女儿:

生日快乐!我知道此时我已不在你身边。再也不能和你一起放风筝。你也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

其实你是一只风筝,一只属于爸爸的风筝。或许以前爸爸是你的风筝线,是你的天空,带你飞翔,保护着你,而现在风筝线断了,天空也有了阴霾。但是不要害怕。没有风筝线的风筝依然会飞翔,即使是在阴霾的天空中,风筝也能飞得很高很高。十六岁你也该长大了,你要勇敢的飞,虽然起飞的时候很困难,飞行的时候会遇到挫折,但是相信自己,只要你能飞你就能成功。爸爸会陪伴着你一直一直……人世间的爱不会因为死亡而结束。

IBelieveICanFly,爸爸希望你做到。

很短的一封信,可包含着太多的爱。看完信我已泣不成声。我知道这是你在生死挣扎时,给你所牵挂的女儿留下的。爱,博大,深沉。爸,十六岁,我的天空虽然不再完美,但我依旧会飞。因为爸爸在,因为我相信我能飞……

IfIcanseeit

IbelieveIcanfly

ThenIcandoit

IbelieveICantouchthesky

IfIjustbelieveit

放风筝日记篇8

——题记

人生就像是一个大舞台。有时候,把你带上舞台的人却不能陪你一起下台。我怀念着,怀念着你制作的风筝,怀念着你慈祥的脸庞,怀念着你的陪伴。

情景一

“爷爷,那是什么?”稚嫩的声音,幼小的我指着天上飞舞的风筝问道。“宝宝,那叫做风筝,可以在天上飞的。”“好神奇喔,我也要风筝。”“好好好,爷爷给你做一个大大的风筝。”回到家爷爷拿来几条竹条和一张布做了一个大大的风筝,虽然没有外面卖的精致,但却是充满着爷爷的爱。来到广场,拿着风筝跑来跑去,怎么也飞不起来。“爷爷,这风筝 怎么才能飞到天上去啊?”“来,我教你。”只见爷爷老练地把风筝拿起,折腾了一下,风筝就飞上天了,我欢呼地接过风筝。放飞了一下。不一会,风筝线就断了,不知所踪。

断了线的风筝,不复存在,收藏起来的风筝的把柄,却是爷爷的陪伴。

情景二

“爷爷,这道题怎么做?”十岁的我已经上三年级了,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爷爷,在我眼中爷爷可是个大专家。“这道题你看看,甲有三个苹果……。”

爷爷教导我时慈祥的脸庞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这是不可忘记的陪伴。

情景三

这一年的夏天异常的炎热,家里却变的冷清了。姐姐沉重的说:“爷爷过世了。”“是啊,我已经知道了。”艰难的吐出了这句话,声音里带着哽咽。是的,爷爷过世了,就在今年的夏天。

我无法去想象没有爷爷的日子,那些陪伴都渐行渐远。

——后记

人生亦是如此。当你种下了一颗种子,却不一定能细心照料它一生,甚至不一定能够陪它茁壮成长。只有珍惜陪伴着的日子,才是最好的。

放风筝日记篇9

嫩绿的叶儿已缀上了柳枝,柔和的春风已悄悄吹绿了大地。这大概又到了故乡放风筝的时节了。曾记得儿时我牵着外婆的手去看村里放风筝。但见村中年长的老公公捏土为炉,朝天敬上三柱香,用两侧的红烛点燃纸做的贡品,纸灰象无数上升的风筝旋转着飞起。人们虔诚地跪下,向南三叩首,愿苍天赐福人间,愿一年风调雨顺。老人们那饱经苍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仿佛透过飞舞的纸灰看到了丰收的情景。仪式完毕,几百只五彩的风筝腾空并起,最多的要数“雨婆”“风神”“财神”“土地”等等神灵。那些身着只有两三个补丁的节日“礼服”的人们望着风筝笑了,但这却掩不住他们心中的苦涩。年年的祈求换来的是什么?

贫穷,还是贫穷。但他们只有虔诚的祈祷,虽然那只是纸做的偶象,虽然希望是那么渺茫,但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一丝安慰。风筝在蓝天中飞呀飞,好高好远呀......风筝是我对故乡的印象,因此当我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只有一个心愿:在明天的风筝节上放起一只故乡的风筝。迫切的心儿催促我加快脚步奔向卖风筝的供销社,可渐渐地我的脚步放慢了,一幅崭新的农家画卷展现在我眼前。一望无际的沃野上,青青的麦苗浴着金色的阳光;河边肥壮的牛羊悠闲地啃食着泛青的嫩草;一群群鸭子扭动着浑圆的身子在河上嬉戏;池塘里,不时翻出水面的鱼溅起片片涟绮。水电站飞跨河岸,新建的瓦房鳞次栉比,幼儿园里传来阵阵欢跃的童声......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好热闹呀!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昔日的供销社。门前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老爷爷抱着大彩电眉开眼笑地挪出店门,青年人衣着时髦,手提年货,成双成对迈出店门,孩子们拿着风筝、风车、鞭炮、嬉闹着冲出店门。曾记得儿时来这里,是何等的冷落萧条,店堂里空空荡荡,如同一只饥饿的大口,但望着人们瘪瘪的兜囊却也无可奈何。可如今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店堂,富足的人们挤满店堂,就象一只鼓满风的“孔明灯”,流溢着欢心和喜悦。我精心挑选了一只美丽的风筝,我仿佛已经看到它高高地飞在蓝天上。可回家的路上,淅淅沥沥的小雨绵绵地下了起来,雨淋在我的身上,也浇在我的心上,好扫兴好沮丧呀!我的心情仿佛一只断线的风筝,在风雨飘摆中,从高空旋转着落下。

我回到家,默默地坐在窗前,凝视着小雨,心中祈求着明天能够放晴;可小雨似乎不解我的心意,依然下着下着。暮色降临了村庄,一点、两点、三点......无数点灯光亮起来了,宛如天上的星星洒落向人间。这点点灯光就如明珠相连,时而蜿蜒上山腰,时而却又赫然于天际之处。在茫茫的雨雾中,点点灯光尤如在广漠的天幕上勾勒出一幅活的立体画卷,显现着磅礴的气势。这灯光连绵起伏,就似一条苍龙巨身凌空,飞腾于山岭之间。我脑海中忽地一闪,这难道不象我故乡的风筝巨龙吗?噢,它是风筝的魂,故乡的魂,龙的魂......

放风筝日记篇10

I Believe I Can Fly

曾经以为你就是我的天空,不管怎样,我都是你天空中飞翔的那只风筝。如今我的天空已经破碎,你再也不能为我撑起那片天空,再也不能陪我飞翔........十五岁的天空,我只能独自飞翔........

——题记

风筝

记忆里,你的手总是大大的,我的手总是小小的。你的手总是灵活地把风筝放到天空中,而我呢,拍着手,只能笑着,嚷着,跟在你身边跑。把头仰得高高的,看你放的风筝是那样的高。还记得吗,我曾问你,为什么你总能放得那么高,而我不行。你只是看了我,笑了笑说:“因为你也是一只风筝,哪有风筝放风筝的呢?”一句玩笑话,当时我很纳闷,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啊,怎么会变成一只风筝了呢?望着我一副纳闷的神情,你笑了。并且指着天空被线拖曳的风筝问我:“如果风筝的线断了,那么风筝还能不能在天空中飞啊?”那时我竟是如此天真:“那么风筝一定会哭的,因为它失去风筝线后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想飞哪就飞哪。那个风婆婆一定会欺负它的。”你听后,依旧是笑而不语。

断线

每一个春天,你总会带我去放风筝。你说,你最喜欢放风筝。喜欢看风筝在蓝天下自在地飞翔。因为风筝总是勇敢地飞向天空,从不畏惧前方是否有着荆棘。即使是断线,它也不会停留,还是会坚持一直展翅。

而今风还是那样暖和,又是一个放风筝的好时节。可你却再也不能陪我放风筝....妈妈说,你将会在这个风筝漫天的季节离开,永远地离开。

自始至终,潮起潮落,一切都象一场梦。梦中,你苍白的脸上一双深邃的眼睛望着我,然后渐渐闭上眼睛,转头离开,手的温度也渐渐冰冷,大步流星的走向登机门。我真希望它是一个梦,好希望这一天不要到来,可是在这场梦中,你真的不在了.......

飞?

我如一个断线的风筝在破碎的天空里摇晃着。我觉得有点茫然,我还能飞吗?

窗外有几只风筝在天空嬉戏着。空地里,男孩追着女孩跑着,在那荡着秋千,两个小鬼头在那打闹着,散落一地漂亮的糖果纸,铜铃般的笑声在我听来是那样地刺耳,阳光折射在糖果纸上,光芒是如此的刺眼。我仿佛看见从前的我,可是如今已经物是人非,思念宛如一把利剑,每次都把我刺得伤痕累累。

悲哀,隐在无边的黑暗中瑟抖;麻木,躲在心的角落哭泣;灵魂,早已自由;在美好与丑陋中,编织着自己的归宿。

你知道吗?我可能再也找不到从前那个优秀的我。我再也飞不高。我不能和你分享什么,也不能再和你一起放风筝,我只能在梦境里,想起小时候的时光。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真的好累,从来都没那么累。

独自飞翔

我以为我始终是一个人,我以为我习惯这样的生活,可将近一年了,我发现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我第一次和妈妈谈起了心事:“妈妈,我好孤独~我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没有精神支柱,我不习惯现在的生活。”妈妈辞了工作,在今年奥运,我们家的第2个孩子就要出世了吧~期待着它的到来。

十五岁,第一没有哥哥在身边。妈妈给了我一封信,说这是你给我留下的:

怪兽:

生日快乐!我知道此时我已经不在你身边。再也不能和你一起放风筝。你再也不会象从前一样。其实你是一只风筝,一只属于哥哥的风筝。或许以前哥哥是你的风筝线,是你的天空,带你飞翔,保护着你。而现在风筝线断了,天空也有了阴霾。但是不要害怕,没有风筝线的风筝依然会飞翔,即使是在阴霾的天空中,风筝也能飞得很高很高。十五岁你也应该长大了,你要勇敢地飞,虽然起飞的时候会很困难,飞行的时候会遇到挫折,但是要相信自己,只要你能飞,你就能成功。你从小不是一直很喜欢说:寻找自己的天空~ 去吧,Find My Sky....

ICE

很短的一封信,可包含着十几年的兄妹之情,我没有把信留下来,只是把它烧了,用来回报你带走我许多的绒毛玩具,却什么也没给我留下。听到鲢鱼说你给他发邮件,虽然面无表情,但我却好嫉妒。我和你相处都十几年了,他才和你相处几个月,甚至还没见过面,都对他那么好~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无所谓了,从今天开始,记忆中不存在你这个人了,祝你幸福吧~我能说的,也只有这些了。

If I can see it

Then I can do it

If I just believe it

Then there nothing to doit

I Believe I Can Fly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