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原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04:56:55

出师表原文篇1

《出师表》

【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时期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原文篇2

关键词:单双线桥法;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0-0038-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原电池原理是高中电化学基础,学生首次接触电化学知识,一方面学习兴趣高,另一方面又感觉到知识陌生,理论性强,难于理解。如何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构建电化学知识体系呢?笔者在教学中引入氧化还原反应中单双线桥法来表示电子转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原电池原理和掌握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在教学中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应用入手,激发兴趣

教师:现代社会,各种电子移动设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手机、笔记本电脑、MP3等。这些设备依靠什么能源进行工作的呢?

学生:依靠电池提供能源。

教师:电池在人类的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到宇宙火箭、人造卫星,小到电脑、手机、相机、心脏起搏器都离不开各类电池。电池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它的化学原理。今天就一起来探究电池祖先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2 回顾基础,引发探究

教师:我们在高一化学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情况的表示方法,请同学们写出Zn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情况,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过程。

学生:练习结果

教师:根据双线桥法分析该反应中氧化反应过程和还原反应过程。

Zn-2e-=Zn2+(氧化反应)

2H++2e-=H2(还原反应)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思考,如果Zn与H+之间的电子转移经过电极通过导线来实现,结果会怎么样呢?

学生:电子在导线内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

教师:那么电流方向如何?

学生:根据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的物理知识,判断出电流方向为从H+流出通过导线到Zn。

教师:提出问题,H+能作为电池的电极吗?如果不能,如何选择H+反应的金属载体电极,能选金属性比锌强的金属吗?

学生:不能,那样和稀硫酸反应的就不是锌,而是另一活泼金属,可以选择比锌金属性弱的金属或导电非金属比如石墨。

设计意图:让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和用单双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情况,以复习原电池的理论基础。再通过一些巧妙的设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该反应中电子转移能形成电流,同时为下一步实验设计做铺垫。

3 实验设计,培养能力

教师:如何证明以上的分析结果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学生:设计探索性实验

实验一: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后一起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二: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后一起插入稀硫酸中。

实验三:锌片和铁片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后一起插入稀硫酸中。

教师:评价以上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充分肯定实验一、二的设计非常合理。对于实验三指出由于锌和铁的金属性相差不大,所以电流很小,现象不明显。下面请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投影:表格

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完成表格内容。

教师:根据实验现象,证明了我们前面的分析,在该装置中确有电流产生,这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这一结论在1799年首先被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到并加以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

投影:一、原电池

1、原电池定义(略)

设计意图:由于教师演示实验的可观性不强,因此设计了学生实验和根据实验步骤填写实验现象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充分体验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乐趣,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4 理论突破,找出技巧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分析、讨论并填写下表

学生:填写表格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后投影

2、电极及电极反应

Cu―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Zn―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

电池反应:Zn+2H+=Zn2++H2

教师:比较前面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情况的表示方法和上面的电极反应,我们可以发现,利用电流方向与氧化还原反应中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方向相反的知识,我们很容易判断出原电池的正负极。而根据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电极反应实际上就是双线桥法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两个过程。请同学们判断原电池反应Cu+2Fe3+=Cu2++2Fe2+的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学生:负极:Cu-2e-=Cu2+氧化反应

正极:2Fe3++2e-=2Fe2+还原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讨论填写表格,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并由此得出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就是电极反应。通过比较氧化还原反应单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与电极反应,找出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和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的技巧。

5 强化训练,得出条件

教师:怎样把根据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装置呢?请同学们画出装置图。

学生:思考后画出装置图。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个拼图游戏,请同学们把下面FLASH中的材料拖动到相应位置,组成原电池。

教师:根据刚才的设计和拼图游戏,请同学们思考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那些?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总结投影。

投影: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作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电路

(4)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铺垫下,学生已经比较清楚了解原电池装置的设计思路,这时通过让学生用FLASH拼图游戏组装原电池装置,一方面可以强化原电池原理知识,另一方面,为学生讨论组成原电池条件打下基础,在后面的讨论中,学生很容易讨论出原电池组成的前面三个条件。对于第四个条件,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才能清楚认识原电池反应必须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从氧化还原反应中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入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原电池原理和判断正负电极以及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资源开展教学,与教材安排和常规教学方法相比有很大的创新。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最后通过FLASH拼图游戏组装原电池装置,让学生清晰的掌握了原电池原理和组成条件。但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利用双线桥法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还需在第二课时加以强化。

出师表原文篇3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普及,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不应当仅仅以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清楚地意识到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进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达到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这一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表达能力;有效策略

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个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同时也是个人素养的体现。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其社交的质量,在初中生之间,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家庭的熏陶和感染,自然而然地具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进行高效的沟通和交流。然而,仍然会有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在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在传授学生相应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日后更好地发展。

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其教学的过程中过度地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够通过日常的语文学习提升表达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学校应当加强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督促初中语文教师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列在其教学目标中。此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引导者,首先也要在思想上给予培养W生表达能力以足够的重视,进而为此目标研究出一套可行且高效的教学计划。

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语言表达的意识,使学生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语言表达,学生只有在思想上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才会进一步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强化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采取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表达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地爱上表达、享受表达,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渗透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尚未成年,心理和生理发展尚未成熟,目前还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提升体系,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来帮助学生提升其表达能力。由于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不断地渗透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是采取“灌输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讲,学生以听为主,缺少了学生表达的机会。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当改变其原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机会,从而通过不断地锻炼,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原本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能够更上一层楼,帮助那些原本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提升其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出师表》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对于人才任用、知人善任等在实际生活中的看法,当然也可以结合我国实际的民主法制现状,表达一下广开言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发散学生思维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发表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步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的表达能力较差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对于表达存在着畏惧心理,而不是由于学生没有他们的想法或者其表达能力差。因此,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明确他们表达能力较差的真实原因,进而在教学中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那些对于表达充满畏惧情绪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开导,帮助学生消除表达的负面情绪,不要担心自己会被别人嘲笑,要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心理。

通过以上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这一问题的阐述,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的意识和兴趣,进而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自我的机会,此外,教师应当及时地去了解学生表达能力较差的原因,进行因材施教,进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霞.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育,2015.

出师表原文篇4

在“你还原了吗?阅读教学的深度研究”课题实践中,笔者发现“语文教学应有的核心价值取向”――既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得意(文本内容),又要关注怎样写――得言(话语形式),更要突破表达瓶颈――得法(学会表达),做到“得意不忘言”。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习得“三得”,教师在教学中的“三锄头”(理解、还原、点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指向阅读教学重点――在“理解”中“得意”

“意”,是指文本的言语内容。阅读教学中的“得意”,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获取其负载的信息,理解文本要传达给读者内容的过程。笔者认为,“得意”应该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倘若学生连文本写了什么都不能理解,谈何感悟?谈何运用?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以“理解”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亲历阅读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知晓作者通过文本传达的信息――让学生在“理解”中“得意”。

1.关注“中心句”,在上联下挂中“得意”

在《草原》的教学片段中,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得意”的――教师着落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提问:老舍先生为什么不舍得离开草原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草原美呀!引导学生找到描写草原美的语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接着,老师带领学生分别走进“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两个关键词:这个“碧”的意思就是“绿”。你读课文看到哪儿是绿的?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看到:“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等等。“一碧千里”在学生的上联下挂中,清晰明了起来。而“茫茫”又是什么意思?老师依然领着孩子,到文本中去看:快联系上下文,草原上除了满眼的绿草,还有什么呢?学生们发现草地上有牛羊、骏马,是那样有生气、有情趣。难怪老舍先生发出那样的感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品悟“中心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学生理解词语“一碧千里”“茫茫”时,教师启发点拨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让孩子走进作者内心,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同感。从教学效果来看,以中心句带动学生理解课文,还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了更多期待,产生了更大的热情。

2.关注重点词句,在联系生活中“得意”

《“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近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满怀信心”就是一个联系生活“得意”点。笔者在教学中,先请学生解释“满怀信心”是什么意思,接着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用“满怀信心”,也就是说“我满怀信心”的理由是什么。再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这样“满怀信心“的经历吗?学生便畅所欲言。再回头读“我”的满怀信心时,学生读得便更加入情入理了!

真正的学习语言,应是理解语言的运用情境再联系生活实际情景,与生活链接。读者便在与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共鸣中,水到渠成的“得意”。

3.关注“陌生化知识”,在课外拓展中“得意”

在学生阅读课文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陌生化知识“,对于这样的知识难点,教师应积极补充课外拓展资料,帮助学生在拓展中“得意”。

教学《乞巧》一课时,对“乞巧节”这一陌生化知识,老师就应该补充相关资料,引出《牛郎织女》的视频,让学生知道,织女是天地间织布纺纱的能工巧匠。再出示古人“乞巧”的风俗,让学生轻松地、立体地、全面地理解了“乞巧节”。

二、指向阅读教学难点――在“还原”中“得言”

“言”是指文本的语言形式。所谓“得言”,就是理解文本是怎么表达的,并将积累内化、模仿迁移文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言语形式。经过长期的“还原”课题实践,笔者发现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的言语状态下“得言”,归根结底,还是应该给予学生文本与生活链接的桥梁,帮助学生还原文本中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化难为简,水到渠成的――“得言”。

1.补白还原人物内心世界,得“‘言’从‘心’生”

例:《临死前的严监生》对“两个指头”经典动作的细致描写,引发对心理活动的还原。

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着“两个指头”这一还原点,出示四句不同层次描写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并摇头的句子,引导学生还原严监生的心理活动――“课文连续四次写严监生手和头的动作,看来必有奥妙。再读读句子,想想奄奄一息的严监生此时伸出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他想说些什么?”随即,引导学生补白式的练笔,描摹严监生的内心世界。接着展开简单与细致动作描写对比――“都是‘摇头’,都是写‘两个指头’,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写:大侄子猜了,他‘摇了摇头,伸出两根指头’;二侄子猜了,他‘摇了摇头,伸出两根指头’;奶妈猜了,他‘摇了摇头,伸出两根指头’?这样写不是更简洁吗?”让学生着实体会,这样描写显得语言单调,不生动、不形象;没有变化;不好揣摩他的心理变化。有了细致的动作刻画,才能走进主人公的心里,所谓――“言从心生”。

学习语言文字,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本身,更要学习它们的表达效用。案例中教师抓住严监生的摇头、指头,以想象补白的还原体验形式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体会简单动作传递的丰富内容。让学生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展开合理还原想象,还原他的内心活动,让个性鲜明的严监生在还原中立体起来,这既加深了学生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还进行了有效的语言文字运用。

2.动作语言还原人物的性格特点,得“‘言’从‘言行’来”

例:《景阳冈》一课的教学时喝酒部分的语言、动作还原。

第一次武松要酒时,教师抓住“敲着桌子、叫道、酒”三个还原点引导学生敲着桌子,想着酒,叫起来;教学武松第二次要酒时,教师又抓住“如何、笑”这两个还原点,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理解还原出武松的笑声。这一笑,不但笑出了店家的自吹自擂,笑出了对店家的不信任,更笑出了武松对自我酒量的极度自负;第三次要酒,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三个感叹号、掏出银子”两个还原点,层层递进式的带着学生还原文本,带着学生还原书本中描绘的武松,由“掏”,由“感叹号”,联想武松连比带划、急不可耐的动作、语气。由此,学生都活活变成一个酒量惊人的武松。

在《景阳冈》的教学中,我们看到老师利用文本的语言特点,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关注了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学生体悟到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不再是静态的,陈述性的知识,而是携带着鲜明形象的,注入温度的。因此,这样的朗读还原体验,不但促使学生关注文本所展现的内容情境,更催化了学生走进人物,走进人物是“怎样写出来的”。

3.以画面还原文本情境,得“‘言’自‘画’显”

语文课本里不乏一些写景画境的佳作。对于这一类文章,教师在习得言语的教学中应如何引领孩子走进语境、沉入画境、习得“画法”呢?笔者认为,以“画面还原法”教学此类课文,引导言语习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望庐山瀑布》时,诗中情境并不常见于生活中,老师可以根据诗意,利用画面创作、多媒体图片展示、视频呈现帮助学生还原诗意,让学生充分体会“画面是诗文的还原,诗文是画面的再现”的言语表现规律。首先教师便引用导游语,引着学生进入画境:今天李白将带我们到庐山去游览,庐山的哪些景物使人流连忘返呢?当学生谈到香炉峰时,教师便可播放香炉峰图片,并板画紫烟缭绕图,配上解说。当学生谈到庐山瀑布时,教师便可播放“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相关视频,学生感受。

这样恰如其分地使用板画、图片、视频等画面展示方式,还原了文中情景。让孩子对文本中的景物有了由抽象到具象的认识,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与此同时,对情景合一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了个性化的习得。

三、指向阅读教学核心──在“点破”中“得法”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上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中高年级结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段式、文章的写法,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睁大眼睛,一只盯着语言内容,一只瞄着语言形式,适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本领。让阅读教学由文本内容解读转向重语言学习运用,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

教学《麦哨》时,教师首先抛出统领全文的问题:找一找,全文中哪些段落写到“麦哨”。请大家自由读这四个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于是学生便发现这四段中很多内容比较相似;发现第一段和第七段几乎是一样的;发现作者用的是首尾呼应写法。教师进而引导:你们是否发现文字中表达出麦哨哨音中最突出的两个特点?学生马上发现了――欢快,柔美。继而进行换题训练:乡村的一切都是快乐和柔美的代表,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从这个角度看,本文的课题可以有更多选择,你来试试拟定新题,并能解释理由。在学生列出数个有理有据的题目后,教师可以再引发思考:为什么作家就偏以《麦哨》为题呢?引发学生讨论,再让学生谈谈本文的学习对你们今后的写作有什么帮助。

此部分教学意在让孩子围绕课题总体感知全文,同时抓住首尾呼应的段落部分让孩子在充分地读书、感受、对比、分析中,在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语感,练习表达。“写作有什么帮助?”的点破尤为有效,既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提升,又是对孩子今后习作的启发。这样的对话安排,有效拓展了课堂空间,为语文课增容,让孩子的习作练习有法可依。

实践证明,得意、得言、得法,乃阅读教学之本真!而落实得意,实现得言,走向得法的根本途径,就是理解、还原、点破!

出师表原文篇5

一、实用性原则

它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要遵循:不信口开河、不偏题太远、不模棱两可、不夸夸其谈,而应论之有据,言之有物,并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二、教育性原则

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它的德育因素,在授课的过程中,巧妙地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阐发出来,并通过应用自身情感的强大感染力,把知识教育、文艺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能够起到积极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使教学语言除了具有教学意义之外,还应具有文学色彩,尽力做到文质兼美。

三、客观性原则

它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注意从感性到理性,从已知到未知、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要用科学的言语来征服学生,使他们从中领悟道理,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指导。俗话说,有物讲理,理清楚;无物讲理,理难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条理性原则

它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所应用语言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确定好开场白、结束语、知识点的衔接、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以及它们的主次位置,明确哪个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这就要求我们精心备课,组织教学语言,在梳理知识的条理上多下点工夫,保证思路清楚,讲解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五、启发性原则

思维启动从惊奇和疑问开始。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求知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多问,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拓展思维,激发他们思考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开发智力。这同样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安排好预习问题和课间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提问,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如: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掌握新内容。

六、趣味性原则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能激发兴趣。为人师表,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到美的熏陶。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不失秩序,轻松而不失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注意收集和教材联系密切的笑话、故事、游戏、对联、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歌赋、顺口溜、歇后语、外来语、术语等,然后将其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够创造气氛,而且通俗的知识更易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七、感染性原则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我们要抛弃以前教师“严厉”的面具,用微笑、关心的语言去调节师生之间的情感。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讲课时要有饱满的热情,先要让课堂的内容感染到自己,然后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八、曲折性原则

语文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竭尽所能地丰富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疏密有致,快慢适中,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抑扬顿挫,时轻时重,时缓时急,错落有致,使学生听起来舒服,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这样,学生的心就能随着教学语言的步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九、差异性原则

语言丰富多彩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针对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和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和激情,才能启发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写作特点和主题思想。

十、形象性原则

出师表原文篇6

(一)完善了审计报告的定义

原审计报告准则所称审计报告,是指注册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考虑到注册会计师在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产生的非常重大和广泛,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因此将“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修改为“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

(二)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承担的责任更加明确

原审计报告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注册会计师职业界与界对审计报告真实性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相当部分的执业人士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审计报告就是真实的;法律界则认为,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应是审计结果的真实,不能说审计过程真实就是审计报告的真实。从国内外审计实践看,由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存在通同舞弊的可能,即使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并尽到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出具的审计报告仍然可能是失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外的法律通常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免责条款。因此,修订后的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但不提及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以避免注册会计师职业界与法律界的理解差异。此外,原审计报告准则对审计报告合法性的定义过于空泛,因此也一并删除。

(三)标准审计报告格式由两段式改为三段式

原审计报告准则规定的标准审计报告格式包括范围段和意见段。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将原来的范围段分解为引言段和范围段,使标准审计报告格式由两段式改为三段式,有助于审计报告使用人更加清楚地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范围和性质。与原审计报告格式相比,修订后的审计报告准则要求,当注册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应删除引言段中对其责任的描述以及范围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通常受到了限制,未能完成必要的审计工作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不应在审计报告中出现审计责任、审计依据和已实施的主要程序等内容。

(四)明确了审计报告日期的含义

原审计报告准则规定,审计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计工作的日期。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界普遍将完成外勤审计工作的日期理解为撤离被审计单位审计现场的日期,而该日期往往早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这样就导致在会计责任尚未明确时注册会计师就已承担了审计责任,颠倒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修订后的准则删除了“外勤”二字,将审计报告的日期明确为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即注册会计师完成了所有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日期。

(五)删除了审计报告意见段中的“一贯性”

一贯性是指会计处理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从审计和实务看,如果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符合一贯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则视其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则不用提及。因此,修订后的准则将意见段中的“一贯性”删除。

(六)严格规范了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的具体情形

原审计报告准则规定,当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时,如认为必要,可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这条规定给某些注册会计师随意操纵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留下了空间。近年来,在实务中存在着把应当发表保留甚至否定意见的事项简单地放到意见段之后予以说明、以披露代替发表意见的行为,给会计报表使用人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严重降低了审计报告的有用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借鉴国际通行的作法,规定除特殊情况(持续经营和其他重大不确定事项)外,注册会计师不应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以免会计报表使用人产生误解。同时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强调事项段中指明,该段内容仅用于提醒会计报表使用人关注,并不影响已发表的意见。这样将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有效遏制以强调事项段代替发表意见的行为,对规范审计报告,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七)将“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改为“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这既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但“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内涵尚需进一步明确。我们认为,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是企业编制会计报表的直接依据,也是注册会计师判断企业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和公允的直接依据和重要尺度,而且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已经体现了《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主要精神和重要原则。因此,我们将“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改为“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八)其他方面的修订

1.将“拒绝表示意见”改为“无法表示意见”,避免了原来用词的生硬和主观印象。

2.删除了被审计单位的定义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被审计单位”的定义已经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会计报表审计》中作了规定,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已经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业务约定书》中作了描述,因此删去。

3.删除了有关审计差异的调整、期后事项和或有损失的处理等内容,使审计报告准则的规范内容集中在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类型上,而将上述内容放在《审计报告指南》或由其他审计准则项目来规范。

4.根据法律专家的意见,对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总则”和“一般原则”合并,将适用范围从“总则”移到“附则”。根据谁制定谁解释的法律原则,删除了原来的解释权条款。

5.将审计报告的收件人进一步明确为注册会计师按照业务约定书的要求致送审计报告的对象。

6.将原来的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条款进一步细化,分别表述为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7.将出具各种类型审计报告的前提条件进行了简化和完善,使其更加突出了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的运用。

关于总则

(一)制定目的和依据

本准则的制定目的是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格式和类型,制定依据是《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是指审计报告包括的要素及其内涵;类型是指审计报告的种类;格式是指各种类型审计报告的式样。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依存,构成了规范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审计报告的定义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它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注册会计师遵守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二是实施了审计工作。而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以及相关附表。

需要指出的是,本定义只是为了照顾已形成的习惯,并不完全符合审计理论。在我国审计实务中,通常将无法表示意见理解为一种意见类型,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准确的理解。根据审计理论,无法表示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无法对会计报表是否合法与公允反映发表意见,因此它不是一种意见类型。例如,美国《公认审计准则》“报告准则”第四条指出,报告应当包含针对财务报表整体发表意见,或声明不能发表意见。《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审计报告也给出了类似定义,规定审计报告是指一份文件或记录:(1)该文件或记录是审计后编制的,为满足证券法规对发行证券公司的要求;(2)在该文件或记录中,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报告或其他文件发表意见,或声明无意见可表达。由此可见,更准确的定义应为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或无法发表意见的文件。而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构成了四种审计报告类型,而不能笼统地说四种意见类型。

(三)形成意见前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应当完成以下程序,以最终复核与评价由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作为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基础:(1)复核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审计工作是否按照审计计划完成,并根据发现错报的领域判断原审计计划是否存在缺陷。如果认为获取的审计证据不足以对会计报表认定形成结论,注册会计师有两种选择:或者获取额外的审计证据,或者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确定会计报表整体的反映是否恰当。注册会计师复核的重点是对试算平衡表中重要账户进行测试,核实总账余额的准确性。(3)复核审计中发现的错报。对审计中发现的错报,只要重要,就要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并相应地调整试算平衡表。对于不重要的错报,要进行汇总,并评价总额是否重要。当累计错报超过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修改会计报表,直到满意为止。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4)复核工作底稿。任何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应当由其上一级负责人进行复核。例如阅历较浅的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由高级审计人员进行复核;高级审计人员编制的工作底稿通常由经理进行复核;负责审计项目的合伙人复核所有的工作底稿,重点是经理编制的工作底稿。

(四)对审计报告的责任

注册师应当根据由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整体的意见。所谓会计报表整体,就是审计涉及的全部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以及相关附表,而不是特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交易。无论出具标准审计报告,还是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都应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五)审计报告与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一旦在审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就表明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承担责任。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书面文件,表明了对会计报表实施的审计工作和结论,因此,审计报告应当后附已审计的会计报表,以防止被审计单位替换、更改已审计会计报表,或审计报告使用人在缺乏已审计会计报表的情况下产生误解。

(六)审计报告依法具有证明效力

根据《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具有证明效力,因此,无需经其他单位审定。

关于审计报告的基本

(一)审计报告的要素

所谓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如果要素不完整,审计报告就会出现缺陷,其效力就会受到怀疑。标准审计报告的要素包括八项,非标准审计报告的要素则视报告类型不同而调整,其中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通常在意见段之前有一个或多个说明段,用以说明发表意见或无法发表意见的原因。

(二)标题

从国外情况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标题应当带有“独立”字样,并在标题中使用“独立审计师”(注册会计师),以使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区别于由其他审计师(如内部审计师和政府审计师)出具的报告(因为这些审计师不必遵守与独立审计师相同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时使会计报表使用人清楚了解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工作在各个方面是没有偏见的。我们在修订时曾设想在标题内增加“独立”字样,但考虑“审计报告”已广为公众所接受,不增加也不会产生误解,因此,最后采纳了专家的意见,未作变动。

(三)收件人

审计报告通常致送给被审计单位的股东或者董事会。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委托人在业务约定书中约定致送审计报告的对象,以防止发生分歧或审计报告被委托人滥用。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第700号—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报告》第七条的规定,审计师的报告应当按照业务约定书具体情况和当地法规的要求恰当致送。从国际审计准则要求看,当地法规(local regulation)是注册会计师致送审计报告应当考虑的一个因素。但我们查阅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尚未发现有关致送审计报告的规定;即使存在这方面的规定,注册会计师通常也会与委托人在业务约定书中载明,防止发生歧义。因此,没有增加“当地法规”这一要求。

(四)引言段

引言段是指审计报告中用于描述已审计会计报表以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责任的段落。开头应说明注册会计师从事的是一项审计工作,并描述两方面内容:(1)已审计会计报表。应特别注意的是,审计报告中提及的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名称、日期或涵盖的期间应与后附的经管理当局签署的会计报表一致。(2)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各自的责任。《会计法》第四条和第二十一条明确了财务会计报告的签章程序,还明确了管理当局是单位对外提供报告的责任主体。《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五)范围段

在我们参加最近几次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会议上,相关准则修订任务组的专家对该措辞的意图是“向读者传递审计师并不检查每笔交易和支持凭证”(to convey to readers that the auditor does not examinee very transaction and supporting documents)。此外,我国地区《审计准则公报——财务报表查核报告》第十四条规定:“查核报告应说明查核工作系包括以抽查方式获取财务报表所列金额及所揭露事项之查核证据”。因此,从中文的理解角度,“抽查”的涵义更为恰当。评价管理当局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作出的重大会计估计时,注册会计师既要评价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作出的重大会计估计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考虑是否符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这样,评价会计报表的整体反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着眼于会计报表整体,而非独立的每个账户或金额。

第三,审计工作为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提供了合理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全部审计程序后,有必要将所获取的各种证据综合起来,对会计报表是否合法与公允作出一个总的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是一个相当主观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注册会计师总是随着审计过程的推进,不断将获取的证据综合起来,而最后的综合不过是审计程序结束时的一个而已。因此,如果注册会计师发表意见,一定是完成了审计工作。

(六)意见段

审计报告的意见段,是指审计报告中用于描述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的段落,表明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意见,而不是对事实的绝对保证。注册会计师需要在意见段说明两方面的:一是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即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是指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问题解答等规范性文件。二是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公允反映,是指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下列条件:(1)会计政策的选用和重大会计估计的作出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且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2)会计报表使用人判断或决策的事项均已得到恰当地表达和披露;(3)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信息已经得到合理的分类和汇总;(4)按照重要性原则,会计报表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实质。

(七)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及盖章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有利于明确法律责任。《财政部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上签名盖章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会[2001]1035号)明确规定:

“一、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以及各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本通知的要求在审计报告上签名盖章。

二、审计报告应当由两名具备相关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并经会计师事务所盖章方为有效。

(一)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由一名对审计项目负最终复核责任的合伙人和一名负责该项目的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由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会计师和一名负责该项目的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八)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

审计报告除了应由注册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外,还应载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和地址,并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因为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统一受理并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注册会计师在载明会计师事务所地址时,标明会计师事务所所在的城市即可。因为审计报告通常载于会计师事务所统一印刷的、标有该所详细通迅地址的信笺上,无需再在审计报告中注明详细地址。另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在主管登记机关管辖区内,已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不得相同。因此,在同一地区内不应出现重名的会计师事务所。

出师表原文篇7

省文联主席张萍出席开幕式,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阮江华主持。原海南省文联主席黄海、原海南省文联主席谢耀庭、省美协名誉会长曾祥熙、武汉美术馆馆长樊风、省美协副主席王家儒、海南省琼台画院院长刘培军,海南省美协副主席齐英石,海南省评协会副主席马良原、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乔德龙、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李生琦、原海南大学校长尹双增、本刊主编杨卫平等共同参加了此次开幕式。

开幕式之后,近千名嘉宾参观了展览,同时,来自省内外的书画家、作家、文艺评论家汇聚一堂,就易志群画家画作举行研讨会。

研讨会上,来自武汉的樊风(武汉美术馆馆长)就易至群创作经历首先发言,他作为易至群老师于武汉工作时期的同时,对易至群画家有着深刻的了解,他说,“易老师有两个特点,一是善于把自己的文化思考和地域文化现象和自己的个性结合,产生了他的特点。二是画老远看过去,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一眼就可以认出是易至群的风格。这点易老师做的非常突出。”

原海南省美协主席谢耀庭对此大为赞同,他说:“易老师的作品很新颖,走自己的路,给海南省注入了新的语言,很可贵。同时画作充满正气,对这点我表示敬意。”

原海南省美协主席、著名国画家曾祥熙,他与易至群画家是校友,可算师出同门,他表示,易至群的画作有困学和古代气息,画作有深奥的困学元素,内涵深刻,与众不同,是对海南艺术的充实。这是与易至群老师的古文修养有着很深刻的关系。

原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乔德龙也表示,易老师很值得学习,他从传统中走过来,不停的革新,展现给大家全新的中国画面貌,作品幅面大、笔墨大、气势大,给人震撼的感觉。易老师的中国人物画能做出这么大的成绩,形成这么强烈的个人面貌,跟他的修养、胸怀、远见有直接的关系。

省美协副主席王家儒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易至群作为中青年画家的楷模,他不论在哪里一直坚持画画,这很让人感动。一种文化能够走入大家的视野,得到国际认可才算好,易老师所走的路就是我们今后思考的路,中国画家的作品被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天涯》杂志社作家林森看法独特,他觉得易老师有种刺客的精神,很像荆轲,画作人物眼神闪烁,给人精神方面的冲击强烈。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李生琦表示易老师的画形式感很强,把普通人常用的元素个性化,要向易老师学习。

海南省美协副主席齐英石说,“易老师看起来非常年轻,虽然实际年龄不小,但是画作并没有因此趋于保守,集厚度感、矜持的味道以及书法为一体,有自己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

出师表原文篇8

关键词:地方院校;双轨教学;编剧;原创力

2015年,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的原创话剧《当归》荣获第14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最高奖项――“金刺猬”奖,成为该届大戏节杀出的一匹“黑马”。话剧《当归》之所以能够在众多高校的参赛剧目中脱颖而出,源自于剧作本身“扎根生活、关注当下”的创作理念,也是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三年教学探索和实践的成果。

在中国戏剧原创力匮乏的大背景下,在的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下,地方院校如何培养具有原创力的话剧编剧人才,为中国原创戏剧危机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这成为地方院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以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的三年教学实践情况为例,就当前地方院戏剧编剧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策略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地方院校编剧创作教学现状与问题

数目众多的地方院校,在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编剧人才培养方面却鲜有成绩,不少毕业生仅是获得了一纸文凭,并没有掌握戏剧编剧的基本技能,更谈不上拥有优秀的剧目创作能力。

首先,不少地方院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专业招生人数多,热衷于本专业尤其编剧创作方向的学生却“凤毛麟角”。多数专业学生仅是为能够上大学而盲目选择了“戏剧影视文学”这个艺术类专业。没有热爱,何谈创作?

其次,处在四线城市的地方院校,其戏文专业的毕业生完成四年本科学业时,没有真正走进剧场看过一部话剧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在某些地方,整个学校或城市甚至都找不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剧场。剧本,一剧之本,是为舞台而创作的文本。如果编剧丝毫不具备舞台演出实践经验,甚至从未进剧场观摩过舞台演出,那么未来的剧本创作无疑是“闭门造车”。

最后,地方院校容易存在偏向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戏剧编剧实践、舞台表演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能性,最终导致培养目标的偏移和错位。由于地方院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师生长期与戏剧艺术发达城市的疏离,与一线戏剧工作者交流的缺失,逐渐导致其戏剧创作热情和能力的退化或丧失。

二、“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2012年12月25日,在地方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大潮之下,许昌学院“戏剧表演、教学实验班”的创办正式提上日程。对于“舞台表演”与“剧本创作”课程二合一的教学模式,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在国内几乎找不到任何能够借鉴的案例,只能自己在摸索中前进。

专业教师依据舞台表演、剧本创作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对舞台表演与剧本创作双轨并进的教学模式反复分析、论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实验班的基本理念、具体措施、方法与课程规划。

1、“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的教学理念

结合许昌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自身情况,在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形成“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的教学理念。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是否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不以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内容为准,而以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

(1)互动教学

教师要具有“对象”意识,改变传统课堂讲授的单一方式,不再唱“独角戏”,而是与学生全面互动。教学互动并非浅层面的问答、讨论等方式,而是从编剧创作实践过程的各个方面渗透进去,也就是说,在观察生活、构思剧本、台词训练、剧本写作等环节就将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合理组织“教”与“学”的关系。

(2)“全人”的发展

教师应有“全人”概念,将教学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地方院校戏文专业不少学生缺失对自我的认知,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在四年的大学专业学习中处于一种“迷茫”状态。教师应在教授戏剧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致力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通过戏剧方式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思考人生和增加自身综合素养的训练。

同时,戏剧艺术是研究人、创造人、展示人的艺术。教师对学生自身认识的开发,开启心灵,使学生能更好的、更全面的、更客观的关注人,了解人生和感受生活。这对于戏剧艺术工作者一生的创作都是有益的。

(3)反思意识。

教师要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阶段性的教学成果来分析、判断教学方法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需要改变新的教学手法。“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的课程内容设置是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没有“一本教案教几年”的情况,一旦发现剧本创作或舞台表演在回课时出现进展停滞不前,将会立即反思、分析问题根源,调整教学进度安排。

2、“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的教学方法

(1)集中师资力量,坚持小班授课

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集中师资力量,优化学生质量。

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集中学校优秀的编剧创作型教师、戏剧理论研究型教师,同时聘请具有丰富舞台实践经验的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师,实现校内与校外教师共同授课,最大化提升院校的师资力量。所谓的“共同授课”,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几位教师分别排课,而是在同一节课堂上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在国内,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并不多见,犹如众多不同部门的戏剧艺术工作者集体面对学生们,开展一种讨论、分析、研究的新型教学活动。它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师配合默契、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严格的要求,彻底将授课教师拉下讲台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参与、总结学生的创作和表演实践。

同时,校内与校外专业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也促使双方取长补短,在教学过程不断反思自我的教学行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地方院校来说,中央戏剧学院特聘教师不仅培养实验班的专业学生,也开拓了地方院校专业教师的戏剧视野,并提升其舞台实践能力。参与“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的校内教师在三年的实验课程实践中逐渐成长,最终成为地方院校中编剧实践教学的中坚力量。对中央戏剧学院教师来说,参与地方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面对全新的生源,有利于丰富、拓展其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

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集中师资力量之外,也需要优化学生质量。实验班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分班级、分年级的方式,而是立足戏剧影视文学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专业,不分年级、不分专业,通过自愿报名、面试考核的“海选”方式招收表演、编剧方向学生共30人。因此,实验班的学生是有戏剧创作、舞台表演热情的,是有一定戏剧艺术感受力和天赋的,是从地方院校专业学生中挑选的“精英”力量。

学生数量的减少、质量的提升保证了实验班实现“小班授课”的可能性,保证了“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关系。对于编剧、演员这类艺型人才的培养,是不能通过“粘贴”、“复制”教学内容和方法去大批量“生产”的,而必须是通过“精雕细琢”的小班式授课。学生具有专业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具有专业指导的精力保障,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编剧、表演的双轨教学模式

剧本与其他文学体裁不同,不仅为了阅读,更是为了演出而创作。作为合格的编剧,他必须熟悉以表演为中心的舞台规律,“需要一种实现戏剧于舞台之上的能力,一种将舞台所具有的全部潜在的艺术力放在自己的戏剧创作的思维中,进行统一考虑的能力,更进一步的说来是一种创造舞台,不只是文本形象的能力。”①因此,众多高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均开设有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课程,帮助学生熟悉舞台,掌握丰富的舞台表现词汇。

“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开创性地将编剧创作与舞台表演两门课程合二为一,在同一节课堂上实现两者的并轨教学,以求在舞台上写剧本,在剧本中寻找表演依据的教学效果。在实验班的课程教学中,表演方向和编剧方向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生活观察、剧本构思等前期创作环节;在撰写大纲、剧作写作等环节,由编剧方向学生独立完成;在剧本诵读、坐排或舞台呈现等环节,两者再次合作。任课教师在作业指导过程中,也不再单一地传授编剧或表导演技巧、方法,而是从戏剧艺术本质的高度去解读、分析学生作业。如,戏剧是行动的艺术,这是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是需要编剧、演员在戏剧创作中共同认识的基本知识点。在回课中,编剧参与舞台表演,将会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没有动作性的台词在舞台上是没有生命力的;演员参与文本创作前期环节,将会更加全面、深入地解读剧本人物和台词,梳理人物情感逻辑线、行动线,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

编剧、表演的双轨教学模式将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全方位地展示给实验班学生,一方面促进编剧与导表演之间的合作意识,让双方能够换位思考,认识到戏剧艺术作为综合艺术需要集体的智慧,具备团队精神。另一方面利用编、导、演三者创作中的矛盾关系,迫使三者在争论中思考,在思考中推进,最终深化对创作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3)鼓励原创作品,注重生活观察

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要求编剧、演员关注身边生活,从熟悉的人、事和生活出发,追求艺术真实,揭示生活真相,旨在培养具有原创力的新生编剧力量。

“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首先摒弃了地方院校常见的“扒带子”排演经典剧目的方式,鼓励戏文专业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生活,打造原创作品;其次,实验班增加观察生活、生活讲述、人物写生等基础环节的训练比例,强化“剧本贴近生活、表演贴近人物”的创作要求。如,在观察生活环节,学习小组成员集体到学校附近的集市、医院、车站等场所去寻找观摩对象,并经过小组内部的分享、讨论后,将各自的观摩对象设置在同一个规定情境中发展情节。在回课中,教师带领学生们解读如何将观摩对象转化为艺术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如何揣摩人物心理动机从而把握人物的情感和行动逻辑线,如何塑造有性格的鲜活的舞台人物等;最后,编剧的原创力需要在剧场舞台上磨练,在观众口碑中检验,在不断的作品修改与呈现中提升。三年来,实验班的学年汇报演出全部为学生自编自演的原创剧目。

(4)周六、周日集中授课

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的授课时间集中安排在每周六、周日全天,上午5个学时,下午4个学时。利用周末集中授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外聘教师需从北京赶往地方授课,校内教师需完成教学工作量,周末易于教师们协调;2、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30名学生有各自的课程安排,周末易于学生们协调;3、实验班教学模式需要大块时间段集中授课,周末易于授课教室的安排。

三、“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教学成果

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在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一套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取得一些教学成果。

实验班自2012年12月创办以来,每学年都如期举办一次专业汇报演出,演出剧目均为学生原创,演员、舞台监督、舞美设计、灯光、音效以及服装造型等职务均由实验班学生担任,是对全年教学成果的一次“大阅兵”。

原创话剧《当归》的创作和排演是对“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教学成果最极致的展示。《当归》编剧为地方院校的专业教师张晶晶,导演为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王晓凡,两人均为实验班的任课教师。《当归》演员以及幕后工作者全部为实验班学生。

2015年5月,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凭借原创话剧《当归》在首届河南省青年戏剧节上荣获青年戏剧节的“银象奖”、最佳编剧奖,学生武鹏华荣获“最佳演员”称号;2015年8月份,《当归》荣获第14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最高奖项“金刺猬奖”、优秀剧目奖,学生黄洋洋荣获“最佳表演奖”;目前,《当归》已在北京、云南多个剧场先后进行五轮商演,受邀参加2016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等活动。

在第14届“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展演过程中,来自北京戏剧家协会、中央戏剧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评委们对“表演、编剧实验班”的课程改革和创新课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国家话剧院一级退休导演、戏剧教育家林荫宇老师提出,这个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应该继续探索、发展,并不断总结,力争成为地方院校在戏剧专业上的教学示范。

结论

地方院校对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编剧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具有重大意义。地方院校立足自身实际情况,既能弥补编剧创作实践方面的短板,又能发挥贴近中国基层生活创作的优势。许昌学院“戏剧表演、编剧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对地方院校具有借鉴意义,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最大程度优化师资力量,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提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创作实践能力。它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备原创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戏剧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打破中国原创话剧的创作困境,推动中国原创话剧的发展提供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健、张先 著,剧本写作初级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2]董健、马俊山 著,戏剧艺术十五讲,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张先.注重舞台实践 强调能力培养[J].戏剧杂志,1998年第4期

注释:

出师表原文篇9

一、中式英语的形成原因

在现今的初中英语课堂中,中式英语仍然频繁地出现在课堂内,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更是对学生掌握纯正英语的一种阻碍。这种现状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1)学生缺少与目的语言的社会文化融合的机会。很多初中教师都没有海外留学或生活的经历,对于这门语言的文化及价值等了解得也较为肤浅;(2)目的语输入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很多教师其实都不会花太多时间接触好的英语读物或者英语资料,对学生输入英语的数量及质量都很不充足;(3)过多使用回避策略。很多教师都会尝试使用全英语教学,但是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有限,教师在全英语表达时经常会词穷,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选择并不恰当的词语进行表达,这对学生是很大的误导;(4)文化与思维的影响。东西方文化本质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本土文化在很多教师心里都根深蒂固了,他们经常会用中文的语言逻辑或者思维习惯来表达英语,导致各式中式英语的出现。

中式英语在课堂中的实例非常多,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让学生看大屏幕时,很多教师会选择说“look at the big screen”,而很少有教师会说“take a look at the big screen”。很明显,后者比前者的表达要地道得多,但是前者更符合中文的语言逻辑及语言习惯,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的几乎都是这句中式英语。不仅如此,很多教师对英语单词的词义理解并不透彻,因此在课堂上会出现使用不当甚至滥用的情境。以“small”这个词的使用为例:

1. Let’s have a small discussion.

2. There are some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ways.

3. He is a small boy.

这三个句子在课堂中经常会被教师说到,然而,这三个句子中的“small”的使用都不恰当,都是典型的中式英语的表达。第一个句子中真正合适的词应为“brief”,第二个句子中恰当的用词应为“slight”,第三个句子中的“small”则应当更改为“little”。虽然三个句子的问题都不大,但这却是非常典型的中式英语,是中式英语在课堂教学中频繁出现的最好例证。

二、初中英语教师运用中式英语的形式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主要集中为四种:语音方面的表现;词汇方面的表现;句法方面的表现;语用方面的表现。下面,笔者列举一些课堂上出现频率很高的中式英语来具体说明。

1. Listen carefully, everybody.(Listen up class.)

2. Class begins.(Let’s get started.)

3. Don’t be late.(Don’t make me wait.)

4. Try your best.(Give it a try.)

5. I’m very proud of you.(You guys are the best.)

上述句子都是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的,仔细观察后会发现,这些句子其实都比较别扭,括号内的才是句子准确地道的表达。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中式英语的形式非常多样,出现的次数也非常多。这样的语言氛围很难让学生真正学到优质的英语,久而久之,学生运用中式英语的现象也会非常普遍。

三、初中英语教师提高话语能力的策略和建议

出师表原文篇10

论文摘要: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审计理论界的难点问题,我国正着手进行修订,美国注册会计的法律责任及特点对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实践有借鉴意义。

美国的证券市场是比较完善的,素有“成熟的市场”、“百年老店”之称,其信息披露规则、市场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都是较为健全的和有效的,人们的投资理念也是很成熟的其完善及发达是与管理当局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在证券市场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主要有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两种。鉴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对第三者的民事责任皿待完善,故本文主要是介绍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以期对我国有所借鉴。

美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主要源自习惯法和成文法:下面主要分别介绍习惯法和成文法下注册会计师对第三者的法律责任

一、习惯法下注册会计师对于第三者的民事责任

(一)注册会计师对受益第三者的民事责任

所谓受益第三者是指各方所签订合同(业务约定书)中所指明的人,此人既非要约人,又非承诺人。例如,注册会计师知道被审计单位委托他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家银行的贷款,那么这家银行就是受益第三者。

委托单位之所以能够取得由于注册会计师普通过失所造成损失的赔偿的权利,源自习惯法下有关合同的判例。受益第三者同样地具有委托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所订合同中的权利,因而也享有同等的追索权。也就是说,如果注册会计师的过失〔包括普通过失)给依赖审定会计报表的受益第三者造成了损失.受益第三者也可以指控注册会计师具有过失而向法院提讼,追回遭受的损失。

(二)注册会计师对其他第三者的民事责任

委托单位和受益第三者对注册会计师的过失具有损失赔偿的追索权,这是因为它们具有和会计师事务所所订合同中的各项权利那么其他许多依赖审定会计报表却无合同定权利的第三者是否也有追索权呢?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对于其他第三者是否也负有责任呢?这在习惯法下和成文法下有些不同首先看一下习惯法下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1931年美国厄特马斯公司对杜罗斯会计师事务所一案,是关于注册会计师对于第三者责任的一个划时代的案例,它确立了‘厄特马斯主义”的传统做法。在这个案件中,被告杜罗斯会计师事务所对一家经营橡胶进口和销售的公司进行审计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其后不久这家公司宣告破产。厄特马斯公司是这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商(企业将应收账款直接卖给商以期迅速获得现金),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曾给予了该公司几次贷款。厄特马斯公司以未能查出应收账款中有70万美元欺诈为由,指控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过失。纽约上诉法庭(即纽约州最高法院)的判定意见是犯有普通过失的注册会计师不对未曾指明的第三者负责;但同时法庭也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犯有重大过失或欺诈行为,则应当对未指明的第三者负责。

可见,注册会计师对于未指明的第三者是否负有责任,厄特马斯主义的关键在于要看注册会计师过失程度的大小一普通过失不负有责任,而重大过失和欺诈则应当负有责任但是自世纪年代以来,许多法院扩大了厄特马斯主义的含义,判定具有普通过失的注册会计师对可合理预期的第三者负有责任所谓可合理预期的第三者.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正常情况下能够预见到将要依赖会计报表的人。例如资产负债表日有大额未归还的银行贷款,那么银行就是可合理预期的第三者在美国,目前关于习惯法下注册会计师对于第三者的责任仍然处于不确定状态,一些司法权威仍然承认厄特马斯主义的优先地位,认为具有重大过失和欺诈的注册会计师才对第三者负有责任;但同时也有些州的法院坚持认为.具有普通过失的注册会计师对可以合理预期的第三者也有责任:

习惯法下注册会计师对于第三者的责任案中,举证的责任也在原告,即当原告(第三者)提讼时,他必须向法院证明:(1)他本身受到了损失;(2)他依赖了令人误解的已审会计报表;(3)这种依赖是他受到损失的直接原因;(4)注册会计师具有某种程度的过失;作为被告的注册会计师仍处于反驳原告所做指控的地位。

二、成文法下注册会计师对第三者的民事责任

在美国,涉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文法主要有‘、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当受害第三者指控注册会计师时,首先应当选择其指控是根据习惯法,还是根据成文澎如果有适用的法律的话)提出的。由于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允许集团诉讼(即某一类人,如全体股东作为原告),并要求注册会计师应按照严格的标准行事,因此大多数指控注册会计师的公开发行公司的股东或债券持有人,大多都根据联邦成文法提出的。

一残1933年证券法中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者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1933年证券法芬规定:凡是公开发行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的公司,必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呈送登记表,其中包括由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会计报表。如果登记表中有重大的误述或遗漏事项,那么呈送登记表的公司和它的注册会计师对于证券的原始购买人负有责任,注册会计师仅对登记表中经他审核和报告的误述或遗漏负责。1933年证券法飞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颇为严格,表现在:其一是只要注册会计师具有普通过失,就对第三者负有责任;其二是将不少举证责任由原告转往被告,原告(证券购买人)仅须证明他遭受了损失以及登记表是令人误解的,而不需证明他依赖了登记表或注册会计师具有过失。这方面的举证责任转往被告〔注册会计师)但1933年证券法将有追索权的第三者限定在一组有限的投资人、证券的原始购买人在、1933年证券法里.注册会计师如欲避免承担原告损失的责任,他必须向法院正面证明:他本身并无过失或他的过失并非原告受损的直接原因因此,1933年证券法建立了注册会计师责任的最高水准,他不但应当对其普通过失行为造成的损失负责.而且必须证明他的无辜,而非单单反驳原告的非难或指控

(二)1934年证券交易法少中关于注册会计师对第三者民事责任的有关规定

1934年证券交易法少规定,每个在证券交易委员会管辖下的公开发行公司(具有100万美元以上的总资产和500位以上的股东).均须向证券交易委员会呈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的年度会计报表。如果这些年度会计报表令人误解,呈送公司和它的注册会计师对于买卖公司证券的任何人负有责任,除非被告确能证明他本身行为出于善意,且并不知道会计报表是虚伪不实或令人误解的。

与1933年证券法矛相比,心1934年证券交易法咨涉及的会计报表和投资者数目要多几1933年证券法少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限定在登记表中的会计报表和那些原始购买公司证券的投资者,但在众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注册会计师要对上市公司每年的年度会计报表和买卖公司证券的任何人负责。

不过,1934年证券交易法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有所减轻。由于《1934年证券交易法》规定“除非被告确能证明他本身行为出诸善意,且并不知道会计报表是虚伪不实或令人误解的”。这就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限定在重大过失或欺诈行为,而众1933年证券法、则涉及注册会计师的普通过失。

《1934年证券交易法、将大部分的举证责任也转往被告。但与《1933年证券法户不同的是,原告应当向法院证明他依赖了令人误解的会计报表,也就是说要证明这是其受损的直接原因二另一方面,戈1933年证券法》要求注册会计师证明他并无过失。而气1934年证券交易法、比较宽大,只要求注册会计师证明其行为“出诸善意”(即无重大过失和欺诈)就可以了。

三、习惯法与成文法下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主要特点

从美国以上成文法和习惯法对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有关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美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明确规定了注册刽十师法律责任的确定依据

在美国,明确确定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成文法和习惯法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法庭不断重新认定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和法律责任自从英国会计师远涉重洋将独立审计引进美国之后,独立审计便在美国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迅速得到了发展迄今为止,美国的独立审计已近百年,并且其水平在国际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相应地,美国独立审计法律责任在这百年的历史过程中也逐步得以完善,在其法律责任的确定依据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成文法一般具有前瞻性不够的缺点,并且不便于及时加以修改,但习惯法则比较灵活,通过成文法和习惯法的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使得美国独立审计法律责任的有关规定较为严密

(二)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在美国,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包括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而没有行政责任。这主要是由于美国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体制所决定的。行政责任是指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规,以及单位行政管理章程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其方式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行政处分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和单位对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违法人员的处罚;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单位和个人的处罚。美国注册会计师的管理体制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自我管理,因而不存在行政责任这一法律责任形式。在涉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民事诉讼案件中,原告一般都希望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承担赔偿其经济损失的民事责任。如果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刑事诉讼成立,则连带的民事诉讼常常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有时甚至使会计师事务所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三)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对第三者的法律责任的对象、范围和程度。

美国独立审计承担法律责任的对象除了客户外,还包括其他广泛利用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第三者无论是习惯法还是成文法,规定注册会计师应承担法律责任的对象都日益广泛这与社会公众对审计质量的期望是密切相关的:‘牡会公众是审计唯一的委托人”,随着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对象的扩大,社会公众更加希望借助法律的手段实现和保障注册会计师这一重要角色的作用就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范围来看,审计人员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过错行为可以分为:违约、过失、欺诈注册会计师在哪种过错行为下需要对第三者承担法律责任是最为棘手的问题美国各州在审理第三者诉讼案件时所采用的标准不一样,同时所依据的法律也不一样,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执法的复杂性和不一致性就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程度来看,有数据表明,1995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诉讼赔偿是其资本总额的32倍,1995年美国颁布了,、私有保证金诉讼修正法案》,其中提出了比例分担责任的概念,即被告根据其过错程度分别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相对于连带责任来说,其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程度无疑是较为缓和了。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对第三者的法律责任具有了比较具体的主体框架,这些都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好地履行其对社会公众委托人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在法律界定的范围内,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其实施的审计行为和所作的审计结论所造成的影响充分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