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十篇

时间:2023-04-05 01:28:07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1

关键词 意境 如梦令 许渊冲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The Conveyance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Tune: "Like A Dream"

XU Q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ohu College, 238000)

AbstractThis ci-poem depicts several typical details in daily boudoir life and creates elegant artistic conception which is really difficult to conve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Xu Yuanchong's English vers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its conveyance of the original work.

Key wordsartistic conception; "Like A Dream"; Xu Yuanchong

0 引言

在宋代词坛璀璨的群星中,李清照以压倒须眉的光焰照亮了文学史册,被誉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这足见其在世界人民内心的价值。《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在少年时期写的一首名震朝野的词,它以细腻的感情体味、精致的构造形式和多重的生动画面,构成一幅情景交融、风情并茂的小令,在短小篇幅中蕴含着悠远的韵味,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赞赏和推许。

1 原词意境的解读

司空图有言:意境就是“味外之旨、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景外之景”,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昨夜雨疏风骤》一词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含蓄隽永,有曲径通幽之妙,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广阔的联想空间,创造出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女词人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情知海棠不堪一夜疏雨骤风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次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开篇两行写词人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浓睡”之后酒劲未退,整个意境画面直接以词人“伤春醉酒”的形象出现,没有任何刻意的描摹,却给人以无穷回味―词人何故醉酒?是思恋远方的恋人吗?这种想象空间一直延伸到后几句的对话才能找到答案。“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以白描手法写人物言语,问者情浓,答者意淡,跌出“知否”二句来,看来似乎沿答话顺水推舟,实则词人借此掀起了感情的风暴,激起词作的急流漩涡,逼出结句:“应是绿肥红瘦”。这一“肥”一“瘦”用得惊险奇绝,给读者一种形象、逼真、新奇之感, 难怪清王士祯称其:“人工天巧,可称绝唱”。正因为有着这样美好的意境,这首词才堪称词中楷模,超以象外,回味无穷的艺术典范。

2 译词意境的传达

李清照该词作的英译者众多,本文以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为例,探讨其对原词意境的传达效果。

首先,从词牌名的翻译来看,许先生紧随原词将“如梦令”翻译为“Tune: “Like A Dream””,如此翻译比单纯音译要更具韵味,使译作与原词在意境上高度吻合,符合原作风格。开篇“昨夜雨疏风骤”用了直叙手法,许先生将其保留,但将“雨疏风骤”调换了先后顺序,一方面是为和第二行的韵律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将“the wind blew hard”前置几点摧花雨后置也是为了突出风之猛烈。此外,许先生将“雨疏”译为“rain was fine”,并未拘泥于原词表达,从而勾起读者遐思:雨疏疏落落下着,风狂吹着,此时的词人会是怎样一番心事? 这一译,极具意美。“浓睡不消残酒”,如何了却一番心事?唯有杜康。“浓睡”了一夜,仍“不消残酒”,到底有什么宽慰不了的?为何要举杯浇愁?此句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急于解决的悬念。“sound sleep”而非“deep sleep”来表达“浓睡”之意,规避了直译所挟带的俗气,又运用了头韵,读来朗朗上口。“dispel”一词的运用显出词人的沮丧之情,同时与“did”构成头韵。“the aftertaste of wine” 而非“the effects of wine”来阐述“残酒”之意更具诗味。三、四行以白描手法写人物言语,平白如话,许译跟随原词,尽显原词情景。“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而非“curtain”,正好与第四行“seen”押同一韵。“海棠”一词许先生译为“crap-apple tree”而非“crap-apple blossoms”,因为对于粗心大意、不懂惜花的侍女来说,“海棠”只是宏观上看到的“crap-apple tree”,而非惜花怜花的女词人眼中灿若绯霞的“crap-apple blossoms”。花是李清照的宠儿,通过海棠花这一意象的选取与创造,李清照向世人展示着她闺阁生活中的自我抒怀。女词人的问话在“试问卷帘人”中隐去,而从“却道海棠依旧”的回答中透出信息。出于对于花的珍惜,女词人问得那么真切、急切,而许先生在此将一“问”直接译为“ask”。笔者认为,一“ask”似乎无以传达原词中女词人真切、急切的心境。“却道海棠依旧”答得极淡,许先生此处用了“The same crap-apple tree was seen”形象表现了侍女的漫不经心,许译依照原文本并未给出问句,只是借由卷帘人的答话来表明词人的问题,这也是有意突出卷帘人的马虎,并非惜花之人,为下文词人的细腻惜花之心做了反衬。正是由于答语的一句漫不经心,逼出一句“知否? 知否?”女词人出于对花的关心,问的那么认真;出于对花的珍惜,勃得那么恳切。许先生连用了两个反义疑问句“Don’t you know”并以逗号隔开,反复质问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此外,重复的“know”与结尾的“grow”形成韵律,达到了音美。结尾一句“应是绿肥红瘦”创造了一个非常美的意境,勾起读者无限遐想:是闺中女子对春花一瞬、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之情?是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感叹?抑或是暮春已至的感伤?许先生的译文言简意赅,生动再现了“绿肥红瘦”的传神之景,而且使用了拟人化的“languish”一词,表面写花,实则写人,让译文读者从译文中直接感受到原作者伤春、惜春之情。

3 结语

汉语灵活的意合结构使诗化的语言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可塑性,为读者提供了自由的观、感和解读的空间。因此,要将原词意境完全传达出来实为不易。许渊冲先生的译文独具风格,不仅在格律上很值得称道,符合他一贯提倡的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通过选用ABABCCC的韵律形式,给译文增添了一层音律美,而且在形式上与原词保持统一,尤其很好传达了原词的意境,让我们在读译文时也能真切感受到原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

巢湖学院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XWY-201114

参考文献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2

李清照的词能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细腻动人的情感,寻常的语言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我们所熟悉的两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和《一剪梅》便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诗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它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这种感伤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也是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作者在表达这种心情的时候,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委婉含蓄地通过一问一答把自己的情感轻轻吐露。这首词一开头的“昨夜雨疏风骤”,似乎起得平平淡淡,并非什么奇特之笔,但是和下句“浓睡不消残酒”连起来,就产生了许多发人遐思的意境。暮春时节本就容易引起深居闺中的青年女子的感伤,更何况又是那刮风下雨的恼人天气。借酒来排遣愁闷,昏昏睡去,但是一觉醒来,酒意还未完全消尽。仔细推敲“不消”两字,表面上指的是酒意未消,实际上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本意是想“消”其结果却又是“不消”。在这“不消”的朦胧状态之中,又想起了昨夜的风风雨雨,可以想见,作者此时的心情是颇为抑郁的。因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表面上好像是一般的叙事,骨子里却曲折地流露出作者的心情。

接下来的“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就是这种心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作者有感于春光将尽,产生了惜春之情;一夜风雨后,自然惦记园中的海棠。“试问”二字,本是词中常用的,在这里却包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海棠花经得住风风雨雨吗?是不是谢去了呢?作者是不希望海棠凋零的,可又担心它凋零。于是想,还是问一问卷帘人吧。因此这里的“试问”就不是一般的问,而是含着惜春怜花之情的问。在这一问中包含着作者多少缠绵的感情啊!可是卷帘人的回答却是那样的无动于衷,这就更加衬托出作者伤春惜花的感情。“却道海棠依旧”的“却”字极好,它把卷帘人的冷淡态度和作者感到回答出乎意外的神态一下子描绘了出来。

最后两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对卷帘人说的,是反问,也是作者的自我慨叹。“知否”二字的重叠,婉转缠绵,感彩极其浓厚。“应是绿肥红瘦”是反问后的自我解答。“应是”二字也极绝妙。其应不是“肯定是”,因为海棠究竟如何,作者还没亲眼见到,所以其应当有推测、估量之意,还含有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也就是说,春光虽好,但不可能长驻;海棠花虽美,也要随着逝去的春光逐渐凋零。因此,这“应是”两个字的内在感情是很深沉的。接下来,作者用“绿肥红瘦”四个字来形容海棠的叶多花少,这更为历来的词评家所称颂。“绿”和“红”是两种颜色,“肥”和“瘦”是两种形状。作者在这里用“绿”和“红”来代指叶和花。用“肥”和“瘦”来形容叶子的茂盛和花的凋零,鲜明、生动、形象。绿、红、肥、瘦,本来都是很寻常的字,经李清照一用就显得很有生气,新鲜而又奇特。这也是李清照在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

虽然这首词满篇写的是惜春伤春之情,但是这种感情正是早年时期李清照细腻心理的表现。查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李清照有过太多的快乐,家境的殷实让她无忧无虑,让她快乐无比。而此时翩翩少年赵公子的出现,又使她的美好人生更上一层楼,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诗词琴棋的雅兴,事业上共同的结合点――

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试想一下:一个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词人会有心思去注意周围的景物吗?不会,只有此时期的李清照有这种闲情又加之女人特有的多愁善感,才导

致李清照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而又加之心上人长期的别离,李清照的这种快乐又有种相思之痛。有着相思之痛的词人把这种情转移到身旁的花上,对花

的欣赏上,但是多愁善感的词人又不免对花怜惜,正可谓:相思共长天一色,快乐和悲伤齐飞。“痛并快乐着”正好是对她的心理诠释。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3

2、《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4、《如梦令》周天侯:夜深人静梦破,疑是露浓被薄。披衣闭窗棂,莫任秋寒妖恶。妖恶,妖恶,相思已透楼阁!

5、《如梦令》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沸。

6、《如梦令》李存勖: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4

创作风格: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5

1、知否知否的全诗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这首《如梦令》虽只有短短六句,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极尽传神之妙。

(来源:文章屋网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6

首先,让我们来看王维的《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诗中的“不得意”三字是本诗的“诗眼”,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了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钥匙。

再看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诗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抒发了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作者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的海棠虽美,也要随着逝去的春光逐渐凋零,作者借此写出了青春将逝的烦恼和苦闷。李清照的重阳词《醉花阴》,也是情景交融,写出了女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莫道到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瘦”字,是全篇的词眼。形象地概括了全篇词意,画龙点睛,使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最后,以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7

卷帘人是名词,古指在房内侍候的婢女,主人进出时帮着把帘子撩开以便通过。出自《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来源:文章屋网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8

一、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一是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二是描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三是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手法是怎样运用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或者什么词?为什么?换成另外一个字或者词行不行?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或某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分析例子:

白居易《 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练一练: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问题:

尾句 “应是绿肥红瘦”中的“肥”和“瘦” 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步骤一)“肥”和“瘦”本来指人的体态,词中指叶的繁茂和花的谢败。

(步骤二)海棠经过一夜风雨之后,叶子在风雨的洗礼下变得更加苍翠和繁茂,富有生机,而花在风雨的吹打下,凋零了,枯萎了。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9

夏天的雨是轻轻柔柔的,细细的雨丝从天空垂下来,落到楼阁外面浓密的树叶上,那些布满灰尘的叶子刹时晶亮起来,绿的炫目,绿的青翠欲滴。落到灰白的柏油路面上,起初是一个个豆粒大的水渍,慢慢的雨水越聚愈多,逐渐汇成了一条条潺潺的小溪流到路边的排水沟里去了。落到行人的身上、脸上,刚才还慢悠悠踱步的人群马上行色匆匆起来,许多人的手里魔法般撑起了五颜六色的雨伞,似雨中盛开的莲。落到新湖里,密密麻麻的雨滴搅乱了满池的平静,荡起的丝丝涟漪引来一片此起彼伏的蛙鸣。

在这样的雨天里出门,漫步在细细的小雨里,任凉丝丝的雨打湿了头发,雨水顺着脸颊慢慢流下来,痒痒的,麻麻的,好似小孩子胖乎乎的的小手滑过我的脸庞。雨水滑进嘴里,甜丝丝的,这个雨天我品味到了一个清凉的夏季。

夏天是个多雨的季节,雨天是个浪漫的日子。喜欢细雨飘飘的季节,喜欢多情如雨的你。一年四季,春雨沥沥,催生万物。夏雨磅礴,荡涤尘埃。秋雨绵绵,落尽繁华。冬雪皑皑,暗藏机锋。

撑起雨伞,穿行在雨的空隙,似乎闻得见弥漫在雨雾里隐隐的香气,那是泥土和青草,还有树叶的淡淡清香。伞下漫不经心的瞟着身旁走过的路人,风景另有一种心情令人陶醉。此时,看雨水涤荡污泥浊水,你会把渺小如尘埃的喜怒悲愁,轻轻放手,那些世俗的纷争、忧患、得失,仿佛梦样淡去。风风雨雨只不过是自然规律,挫折坎坷只不过是人生经历。

其实,欣赏雨是一种心情,或喜或悲,全在于你此时的感受。大自然在缔造灿烂阳光之时,也在孕育着狂风暴雨。人生亦如此,一生中会成功,也会失败,有完美之时,也有缺憾之时。

一缕清风,一阵细雨;一阵狂风,一场大雨。小雨淅淅沥沥的夜晚,你会聆听到清风和细雨的窃窃私语;电闪雷鸣,骤风暴雨的夜晚,你会惊叹雷霆万钧、摧枯拉朽的力量。雾气氤氲,雨意迷离,那一幅雨景,整个就是一首流露着深沉情感的立体的诗。

一些夜晚,一些雨声,总令人眼前浮现那些如烟的往事,如花的年华。尤其夏日的夜晚,风挟着雨点,敲打着窗口的玻璃,扑击着窗棂,洗涤着枝头的绿叶。雨滴时而密集,时而稀疏.雨声时而急促,时而婊骸?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篇10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____郑思肖《画菊》

6、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____佚名《桃夭》

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9、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1、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____刘方平《春怨》

1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1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____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1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____黄巢《题菊花》

16、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1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____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8、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2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杨万里《小池》

2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2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2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

25、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6、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2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9、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

30、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王昌龄《采莲曲》

3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3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33、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____苏轼《东栏梨花》

3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____元稹《菊花》

35、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____李白《山中问答》

36、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3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38、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39、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4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____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41、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2、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____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43、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4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45、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4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4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8、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49、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50、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____王冕《墨梅》

51、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____李商隐《赠荷花》